跳转到内容

淳熙三山志/卷0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 淳熙三山志
卷七
卷八 

府治

转运行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行司

西外宗正司

帅属廨舍

通判厅

职官厅

曹官厅

教授厅

驻泊都监、监押厅

将官厅

监务廨舍

监甲仗库廨舍

巡检厅

巡辖马铺厅

试院

都仓

盐仓

安抚司盐仓

军资库

公使库

安抚司公使库

安抚司抵当库

经总制库

作院

使院

衙院

都税务

临河务

楼店务

修造场

抽木场

窑务

船场

灰场

炭场

府治

州自严高大相兹土,告卜于晋,乃定宅方位,迄今不移矣。遐服列邦,初作郡宇宫室,规制可知也。暨为刺史、加都督、进节钺、改廉帅,皆号会府。自陈至唐三百馀年间,创立营筑,往往易庳陋为高广,更坏复葺,亡所纪载。

惟衙门,唐上元;军门,元和所建;天王堂,咸通所造;尚有遗迹。然是时,衙门止为都督,军门止为州门也。乾宁,锡军号“威武”,遂作重镇。梁贞明,复升府大都督,势望雄伟。盖与岐、益、扬、越齐列。伪闽僭号,改作逾制。通文、永隆之间,宫有宝皇、大明、长春、紫薇、东华、跃龙;殿有文明、文德、九龙、大酺、明威;门有紫宸、启圣、应天、东清、安泰、全德。钱氏内附,废撤无留者,独面衙门一殿故址犹在,至今呼为明威。国初,守臣避不敢居,以为设厅。凡敕设、宴集,乃就焉。而即其西建大厅以为视事之所。《旧记》:“节度、观察使衙在府中近西。”此今呼为常厅。天圣五年,始于其东创都厅。今修令堂、自公堂。九年,以大厅毁敝摧剥,斥而新之。景祐四年,又于其西创便坐。今三清堂。有以接僚属、治政事、临见吏民矣。庆历八年,乃大新衙门。嘉祐中,又更军门为双门。于是,重谯杰丽,邃宇闳固,翚飞云矗,望者肃服。名公钜人剖符开藩,官崇地重,佥曰惟称。其馀燕室、闲馆、虚堂、华阁、巍楼、广榭、离亭、别圃,自公之暇,据胜临眺,乐丰余而壮吟观,盖又开宝以来,间有作者;夷荒理废,感兴寓怀,更名易额,不一而足。仕四方者,阅历孔多,独目此为善部。姓名、岁月,于是悉书焉。

威武军门 本唐元和十年观察使元锡所建州门也。乾宁三年,州升为威武军,遂为威武军门,周改为彰武,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复旧名。吕权书。嘉祐八年,元给事绛更为双门,上建楼九间。楼上梁题作是年“岁次癸卯五月壬寅朔二十有七日戊辰重建。”熙宁二年始创滴漏。建州门之岁置,推昼夜刻。(底本作“建州门之岁推置昼夜刻”,崇抄作“建州门之岁摧置昼夜刻”,据库本改。)元给事绛改筑威武军台门。至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始作滴漏,推测昼夜。盖祥符中刘承珪之制也。今漏室中有程大卿诗牌二。一云《科漏新成,因成二篇,呈监官叶左院》:“台门新漏一声闻,从此朝昏百刻分。他日郡人思太守,也须谈及叶参军。”“风雨虽昏漏不移,百年应未失毫厘。须知万户千门里,正得人间凶吉时。”一云《晓登威武鼓角楼》:“百尺谯门戍万兵,黄昏初动画龙声。铜钲犹是闽王点,银秤才悬汉守更。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为城。官程稍近千馀里,不到侬家向此行。”于第四句下,自注云:“旧无滴漏,予至始创。”建炎二年,江待制常申明约束:“一、守漏人四,分为两番直日,放漏水,候鱼珠落铜盘,乃移秤刻,即告户外报时者;一、诸衙报牌人九,日通以鼓角匠轮差,于户外祗应告报;一,直漏人五,夜分直五更,并以挝鼓人轮差。其奁具等物五十日一濯。”有鼓角、国朝《军防格》:“节镇鼓角各十有二。”旧有十二角。建炎二年,江待制常约束云:“昏时,吹角八人,各二十六声为三叠;挝鼓八人,角声止,乃各挝鼓千,为三通。凡三角、三鼓而毕。四更三点及申刻,各吹角三叠为小引。” 更点。说云:“更以鼓,点以钲。”今钲间款识云:“梁开平五年岁次辛未七月壬午朔十三日甲辰造,重百二十斤。”所谓闽王点即此。下为亭以翼之,左“宣诏 ”,右“班春”。内府廊三十五楹。时,元给事绛移南都,代者未至间建。

大都督府门 唐武德八年,州始升为都督府。上元二年,创门。梁贞明六年,升为大都督。钱氏归朝,凡伪世门额悉废毁,惟威武军与大都督门仍旧。庆历八年,成郎中戬修。有潮阳从事丘濬为《记》云:“蔡公时方欲新之,俄,诏为本路转运使。成公至。以是年六月始事,九月告成。”旧额,蔡正言襄书;绍兴七年,南市火,拆以禳之。张待制致远重书。列戟十有四,戟衣长一丈二尺,以朱、白、苍、黄、玄为次。谓之仪门,亦曰衙门。

设厅 衙门内旧有之。庆历六年,蔡正言襄重建。伪闽时明威殿旧基,国初改为设厅。至是颓敝,蔡公始重创。今梁间有公自书:“庆历六年岁次丙戌春正月壬午朔二十有七日戊申新作使厅”二十五字。后太守许大夫懋为锓板牌,立日新堂右。嘉祐八年,元给事绛修。宣和五年,俞提刑向权州事,复修。有通判黄琚为记。设厨,在今自公堂之地,见“熙宁图”。后移于设厅西南隅,大厅之东厢。

大厅 设厅之西,“治平图”题为大厅,自设厅西过都厅是。旧有之。天圣九年十一月,郑职方载重建。十年十月,建大厅东门。于中庭之东、西,创“御书”二阁。

都厅 大厅之东,“治平图”题为都厅,今所谓签厅也。天圣五年,章兵部频创。隆兴元年,汪侍郎应辰移都厅。见“止戈堂”项内。至乾道二年,王参政之望始立今额。前修令堂,后自公堂。王参政有《自公堂》诗:“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昼赏风澜皱,宵怜月影侵。聊行江海志,寄此小山林。”(底本作“聊行江海志”,库本、崇抄作“聊纾江海志”。)

小厅 大厅之西。景祐四年,范都官亢创。“治平图”题为小厅。熙宁中,更名清和堂。见“熙宁图”,时以设厅为大厅,以大厅为小厅。于是以小厅为清和堂。靖康后,始塑三清像于此,为三清堂,旁有观音堂。

日新堂 设厅之北。庆历六年,蔡正言襄创。“治平图”有之。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重题《球场碑》额云:“辇而置之日新堂西庑。”今碑在堂下之西廊。建炎三年,改钤辖为安抚使,以为安抚厅。

春野亭 日新堂东南。庆历六年,蔡正言襄创。元丰四年,刘待制瑾修。“治平图”有之。蔡公留题古风两篇,首云:“太守职名治,诏书劭吾农。载酒事缅邈,作室当廨中。况凭轩牖高,中视田野功。淡沱沐新泽,依微生柔风。江潮涨晚绿,山麓延朝红。耕锄时节动,歌语声意通。惭非共理才,幸遇频年丰。未厌畎亩乐,驾言谁相从。”观此可见命名之意也。后有:苏舜钦、刘瑾、王子京、林颜、李上交、王伯虎、(底本作“字上交生伯虎”,库本作“字上交王伯虎”,据崇抄改。)范伯玉、吴栻、余授、陈粹诗各一篇。若曰:“翰林遗创久欹𬯎。”又曰:“镂额奇踪蔡翰林”。知亭公所创,额公所书也。又曰:“天章余力起倾𬯎。”知刘公所修也。前有池亭,淳熙三年陈丞相俊卿创。

九仙楼 楼下东衣锦阁,西五云阁。旧小厅之西南有清风楼、爽心阁,即此也。见“治平图”,蔡公襄有《登清风楼》诗:“郭外清溪溪外山,溪云飞上破山颜。晴明天气琉璃色,何处峰头带雨还。”楼,旧有之;阁,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创。州有元给事诗碑,乃元公自题,云:“嘉祐八年癸卯,建威武军门,又建远南门、宜兴门、使院、作院、公使七库;作会稽亭、流觞亭、佚老庵、爽心阁;修转运司。明年,建忠义堂、信美堂、筼筜轩;又修城隍庙、本城八营;作戍兵三营门、怡山门、升山门、康泰门。杪冬讫役。厚之记。”(“厚之”,为元绛字。)又有《移镇南都留别福唐》诗二首。观此,知爽心阁元公所作;(底本作“却爽心阁立公所作”,库本作“知爽心阁为公所作”,据崇抄改。)楼,即旧有之。熙宁间,更名九仙楼、赏心阁。见“熙宁图”,程大卿师孟有《九仙楼观塔灯》诗。宣和元年,孙龙图俟于阁西增名五云。唐李若初尝登城西望,有五色云当王霸宅,遂作冲虚宫。至此,既楼南对九仙,遂以西对五云为阁名。今五云阁下,有安抚司印书库。五年,俞提刑向权州事。以余太宰典乡郡,于阁东更赏心名衣锦。安抚司签厅,置衣锦阁南,寻移春野亭。乾道元年,王参政之望复旧。淳熙五年,移自公堂。六年,复旧。

燕堂 大厅之北。嘉祐四年,燕司封度建安民堂。见“治平图·序”,燕公所建也。安民堂在大厅北。又创甲仗库于安民堂东,亦见“熙宁图”。熙宁间,又创谈笑轩于安民堂北。见“熙宁图”。后皆更名燕堂。堂之西庑有舫斋,元祐四年,林中散积作舣阁其上。阁上有林公诗牌云:“州宅之东北有燕堂,堂之西庑,旧有舫斋,今又新舣阁,遂作小诗以纪之:‘济川须用楫,罔水戒行舟。四海风波路,安眠是胜游。’时四月十五日也。”大观三年,罗殿撰畸跋其后云:“因登舣阁,视梁间尺板,见字划奇劲,语简思远,超然有收身宁迹,谢脱世患之意。遂呼工理其栋宇,(底本作“遂呼二”,库本作“遂呼匠”,据崇抄改。)而刻其诗于石。”今斋、阁皆废。六年,柯龙图述修。宣和七年,权州事俞提刑向重修。绍兴十三年,叶观文梦得以校书黄伯思摹索靖《急就章》千四百五十字,镂板于堂之壁。

使宅 “治平图”、“熙宁图”皆题为使宅。燕堂之西南,今眉寿堂、雅歌堂、和乐堂之地也。绍兴十年,张丞相浚为其母秦国太夫人名其南为眉寿堂。堂中有辛待制次膺留题云:“多病相如故倦游,四年纡缓到三州。君恩乞与归岩壑,何啻将军得罢休。”时丐祠得请也。乾道间,王参政之望名眉寿之北为雅歌堂。额,签判吴璂书。(底本作“答判吴◆〈土墓〉稽”,库本作“签判吴◆〈土墓〉稽”,据崇抄改。)淳熙五年,又重创雅歌之北为和乐堂。旧眉寿之西庑,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建信美堂,堂西南为筼筜轩,通忠义堂东庑。并见“熙宁图”。后废。绍兴十五年,莫尚书将于其北为堂,曰庆雨。以祷雨获应名。二十六年,李待制如冈于其南为堂,曰爱山。

万象亭 燕堂之北。绍兴十四年,叶观文梦得创。十六年,薛殿撰弼修,立名。富枢密直柔作《诗·序》云:“燕堂后,本登览胜处,窘于短垣丛薄中,未见识拔。观文叶公政成之暇,命凿垣筑台,建亭其上,遂为一府面势殊特之观。落成有日,谨赋拙诗,少见欣快之意:‘堂后山川面面通,向来奇观窘蒿蓬。元戎小试经纶手,万象都归指顾中。雨罢卷帘凭爽气,酒酣极目送飞鸿。明年凤阁鸾台上,好寄新诗下北风。’”叶公欲以万象名之,未果而去。寻为风雨所坏。薛复葺之,遂名以万象。令机宜乔民瞻隶额。(底本作“杭宜”,据崇抄改。)李侍郎弥逊留题:“断取方壶壮郡壕,钩连野色上亭皋。星移日转天容丽,江静山明地轴高。下榻延宾供啸咏,凝香罢寝助风骚。使君八九吞云梦,小展风烟遗我曹。”(以上注文,底本、崇抄皆有之,库本则整段无之。)

止戈堂 今安抚厅后架阁库之北。旧甲仗库置大厅东厢。见“治平图”,上有凝翠楼。庆历初,王祠部逵有诗。(底本作“王祠部达”,库本同。按:王逵于庆历二年以祠部员外郎,自知池州移知福州,见本志“郡守”篇,正之。)今楼存。嘉祐四年,燕司封度增置甲仗库于安民堂东。见“熙宁图”,今燕堂东。自庆历后,设厅之北惟日新堂而止。元丰四年十一月,刘待制瑾始创架阁库于堂北,旧架阁库在使院之东。见“熙宁图”。前作大门,谨启冾阁之时。绍兴间,以门东西两间为安抚司钱库。复辟库后为堂,曰武备,东、西、北列甲仗库。又为大门其南,而旁为便门二,扃𫔎严固,于是,旧甲仗二库皆废。大厅东厢库,今楼下便路,燕堂东库今为廊屋矣。建炎四年,建寇猖獗。程待制迈乞师于朝,乃出禁旅,命孟参政庾、韩少师世忠讨之。绍兴二年,贼平。遂更名堂曰止戈。有秦桧、李纲、孙近、汪藻、许份、张致远、李弥逊、辛炳、张觷、洪炎、邓肃、李芘、朱松等诗,咏程公之功。今为《止戈堂集》。初,州签厅建长官厅侧。隆兴元年,汪侍郎应辰命移使院。赵侍郎子㴋继之,以不便,遂移今所,盖用架阁库及通止戈堂门也。今签厅即止戈堂门南。东为直司,即架阁库东庑;西为职官直舍,即架阁库西庑。(底本作“西库”,库本同,据崇抄改。)

甘棠院 今忠义堂之西。按“熙宁图”,在忠义堂西,会稽亭南。后废。其额只寄于流觞亭西屋檐间。开宝九年,钱昱创。昱之《记》曰:“予自下车数月。适因巡城,观隙地高下景趣,俯迩郡斋。乃命芟去荒芜,开辟基址。至是,车书既同,戈甲皆罢。乃卜筑:处花心者曰梦蝶亭,瞰水际者曰枕流亭,迎爽气者曰临风亭,眺夕阳者曰绮霞亭。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建会稽亭。时签判乔孝本作诗云:“元侯选胜重经营,地取园心正且平。揆日募工逾再浃,创亭合乐落初成。面开西向缘忠孝,榜揭新封纪宠荣。隐隐湖田藏故国,(底本作“湖田”,库本作“湖丘”,崇抄作“湖山”,各异。)漫漫烟水隔都城。低迷叠嶂回峰抱,缭绕芳丛列艳迎。台上临风共潇洒,花间梦蝶助凄清。枕流小槛欹前沼,散绮幽轩接后甍。旧景周环如有待,夕阳偏照似多情。萦纡碧沚通潮浦,左右修篁拂画楹。自昔甘棠虽足爱,会稽从此擅佳名。 ”则斯时四亭皆在也。“治平图”有梦蝶亭在会稽亭西,临风亭在梦蝶亭西,枕流亭在梦蝶亭北;又有绮霞亭在威武堂西南,临风亭南,绮霞亭北,又有望京楼。至 “熙宁图”,则临风、绮霞亭、望京楼皆废矣。而又别创小斋,甲于四亭,不独用于待宾,亦可处兹为政,乃目之曰甘棠院。”程大卿师孟有《甘棠院招通判小饮》诗。通判和云:“甘棠深院百花香。”后,院始废。今甘棠院额挂檐间者,徐兢篆,程迈立,盖存古也。其南为门,榜曰甘棠。“治平图”尚有甘棠门,今春台馆门是也。天圣中,陈郎中绛重修。男说之为《记》。皇祐四年,刘待制夔于其东建逍遥堂。大观三年,罗殿撰畸修。绍兴二年,程待制迈重修。额,徐兢篆。嘉祐八年,元给事绛于逍遥堂西作流觞亭,元公《流觞亭》诗:“春风流水出岩扉,载酒轻舟飏彩旗。把得玉杯还自笑,老翁真个似童儿。”旧有流觞木槽。后,汪枢密澈移双松亭,作石槽。亭西北作佚老庵,初名佚老,后改为隐几。见“治平图”。元公《隐几庵》诗:“分得藩符近海滨,溪山清处养天真。幅巾隐几春庵静,直是羲皇已上人。”后又改为净名庵,见“熙宁图”,今废。庵西南作会稽亭。以元公开国会稽,名公出守,庞公籍、王公珪、范公镇、王公安石、司马公光等五十三人赋诗五十七章,以宠其行。刻其显者置壁间,公亦自有诗。治平元年,建忠义堂于逍遥堂南。堂东、西壁绘像凡四十七:圣人一人,周公;社稷忠臣十六人,张良以下;节义忠臣十九人,申包胥以下;谏诤忠臣十一人,樊哙以下。庭间有池,作亭其上,曰熙熙。“治平图”见。政和元年,黄尚书裳更名得象,自为《记》。后废,池存。熙宁八年,元郎中积中更甘棠门名为春台馆。其后,钱公四亭摧坏。绍兴十年,张丞相浚理梦蝶故址为偃盖亭。二十三年,张侍郎宗元改创为秀野亭。取东坡《独乐园》诗:“花木秀而野”之句,有教授徐士龙《记》。又创清风亭于秀野亭之南。

双松亭 秀野亭之东北。有蔡公襄隶书额,后刻石立日新堂左。公为守时所创也。宣和七年,余提刑向修。绍兴二年,程待制迈重修。“治平图”、“熙宁图”,亭西有火箭库,后废。

威武堂 忠义堂之西。有蔡公襄所书额,公为守时所创也。绍兴二年,程待制迈修。前有教场,西有敦教侯庙。“熙宁图”作永安王庙。今永安王庙在逍遥堂东。

坐啸台 逍遥堂之北。旧养和亭也。见“治平图”。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筑为台,初名玩月。见“熙宁图”。宣和五年,俞提刑向以得象亭材创,更名月榭。绍兴二年,程待制迈重修,改今名,有刘峤所书额。

威武台 城隍庙东。今兴福庵之东。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筑城日,封其址为之,今基犹存。时又负城为三亭:春风亭在东山楼之北,吏隐亭在城隍庙西北,雅歌亭在城隍西南,各有诗。今皆废。

蕃宣楼 城西北隅。旧碧峰亭也。见“治平图”。熙宁二年,筑子城,改创,城上凡九楼,西湖楼,蕃宣西;五云楼,城西南,下金墉桥;三山楼,城东南,下长利桥;清微楼,清泰门上;东山楼,康泰门上;堆玉楼,城东北隅,今观风亭;缓带楼,城北,今超览亭;望云楼,城西,今怡山阁。并见“熙宁图”。今惟清微、东山与此存。楼东有亭曰野云,淳熙五年创。

怡山阁 坐啸堂之东。旧望云楼、阅射亭、荔枝楼之地也。“治平图”只有阅射亭在其东。“熙宁图”增荔枝楼于亭西。而中为望云楼。元祐五年,柯龙图述创。绍兴二年,程待制迈修。

怀隐庵 和乐堂之后,州宅墙之南。绍兴十四年,叶观文梦得创。沈括有《怀隐集》,载居山之式,后归休于梦溪。叶公慕之,以名庵。自题云:“春风的的为谁来,绕舍闲花亦漫栽。庵内不知庵外事,夜来微雨小桃开。”庵东小亭曰归意,亭之东有元明王庙,相传闽王时灶神。西小亭曰柏悦。

清閟亭 自九仙楼下涉石桥而南,为南园。绍兴十六年,薛殿撰弼创亭,曰清閟;今废。又创亭于其东,曰与春。后改名清虚。

观风亭 城东北隅,旧堆玉楼地,绍兴十年创。额,张丞相兄滉书。十六年,薛殿撰弼修。

超览亭 天王堂西,旧缓带楼地,淳熙五年创。亭西有亭曰流憩,同时之作。

澄澜阁 旧西湖楼基。待制赵公汝愚创建。公题于柱曰:“按“熙宁图”,西湖楼在州治直西,鹿项门之南,久废不存矣。澄澜阁在子城之西,跨古渠南向,(底本作“跨古渠南向”,库本同,崇抄作“跨右渠南向”。)秋风亭下有败屋数椽犹在,或是其处也。湖事既兴,俯视众役,乃即楼之故基,为屋十楹,将因楼之名,则太质,而阁顾不可缓营也。(底本作“顾不可复营也”,崇抄同,据库本改。)遂以澄澜易之,亦存古之义云。”

天王堂 城北,旧有门。唐贞元中,军悖,南甸师乘而入,阎济美塞之。(唐贞元四年四月,福建军乱,逐其观察使吴诜(见《新唐书》)。而阎济美于贞元二十年始自婺州刺史来任福建观察使,塞北门事疑为此。)后,咸通七年,李瓒乃版筑其上作天王堂。有馆驿巡官乡贡进士卢标作《修筑城北门及创天王楼记》,今存。僧史略云:“天宝元年,西蕃寇安西,明皇诏不空三藏诵经。不空因言北方毗沙天王神通,可以御之。会安西亦奏:‘将战,有神丈馀,金甲而来’。因敕诸道、州、府城东北及营寨并设其像。”

威武营 威武堂教场之南旧驻泊广勇营之地也。见“治平图”、“熙宁图”。淳熙五年为营,以居衙兵。


转运行司

国初,诸路置转运使。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闽为两浙西南路,置使、副,寻省,独使一员。五年,始命太子左赞善大夫贾昭明为本路转运判官。无副者置。天圣六年罢之,七年复置,庆历五年复罢,嘉祐二年复置。雍熙,改福建路,将输举刺。自端拱、明道之际,诏所属郡不辍巡按,端拱诏:“或端坐本司,或故留诸郡,深彰旷职,殊不尽心。自今,并须不住巡按所部。明道敕:“今后,并一年之内,遍巡辖下州军。将带本司公人、兵士不得过二十人,司属不得过二人。”故逐州皆有行司。《旧记》:“转运行衙在府西南隅。”置司建州,盖旧矣。考“治平图”,府西南公宇东为运判司,西为转运司,而于其南同一门,曰西总。盖旧行部所舍也。虎节门内之西,有西总门,南向城,俗呼西衙。蔡公襄自知福州除本路转运使,有《移居转运署》诗。熙宁,既筑子城,并二司为一,并运判司、转运司为一。更其门东向。时提刑司、同提刑司,实在其北。见“熙宁图”。时大街西有提刑司、同提刑司、转运司。盖始以同提刑及转运厅门东出。寻罢同提刑司。政和间,始并转运司为提刑司属官厅、吏舍、省马院、架阁库等。而迁转运行司于府东迎仙馆。“治平图”:南禅寺东。曾师建《记》:“政和五年三月,撤旧迎仙馆,增而广之。”靖康元年,罢廉访使者,又以其廨为之,今试院西是也。廉访衙本驻泊厅地,其东有隆道侯庙。庆历八年,乡贡进士翁定基为《记》、驻泊都监杨永庆刻石,今存。建炎二年,以建寇故,移司福州。绍兴二年,还建州。三年,复移福州。寻仍旧。其厅事之东,有绣采堂、恕堂、公明堂,乾道间,武宪权寓此所,修而名之。又其东涉池桥,有清和堂,而迎仙馆遂为转运东行司,两漕所舍各趋其近。东行司亦浸摧圮矣。


提点刑狱司

淳化二年,诏诸路转运司以常参官一人纠察刑狱事。于是,以司门员外郎董循等分充诸路转运司提点刑狱。四年,罢之,独委转运使,始盖隶漕台也。景德四年,乃命与转运使分路提点,选朝臣及诸司使、副至阁门祗候明干者充。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丁逊为本路提刑,供奉官王守元为同提刑。两员自是始。天圣六年,并罢。交割与转运使讫,赴阙。公人归原差来处。明道初复置。《旧记》:“公宇在府西南,有上下衙。”盖今所也。范迁《图经》:“上下衙俱虎节门内。”“治平图 ”“运判司东北”。嘉祐五年,罢同提刑。熙宁元年,复置。二年,既筑子城,乃以同提刑司与提刑司各为大门东出。见“熙宁图”。寻罢同提刑。政和间,遂以其廨与转运司皆为提刑司属官厅、吏舍、省马院、架阁库等。宣和三年,增置武臣。靖康元年,罢。绍兴三年四月,移司建州,十一月,仍旧。乾道六年,复增武臣,初寓转运行司。淳熙三年,乃于提刑司中门之内,分公宇为东、西两厅。武宪叶南仲修建,自为《记》。旧治有前后厅事两所。皆明道二年刘比部立之所建。后厅之西有池,创阁其上,池阁之北有一堂焉。熙宁五年,提刑宋道为《记》云:“廨有东堂甚壮,旧不名。四隅凿小牖,前后二户至卑,乃撤去,辟为四轩。高其后闳,前不设户,名曰幸堂。”后,更名虚静。俞龙图时,询幸堂所在,已更此名矣。而宅堂在其西。宋提刑《记》:“廨有东堂”,则旧宅堂在其西可知。宣和时已废,俞龙图《记》不载。后厅之北,故有堂也。宣和时,已为宅堂,又于其后为亭,曰双案。(底本先书“双格”,复旁校改“双案”,库本作“双格”,崇抄作“双榕 ”。案,案也,底本所校当有据。)康定元年,李都官敷于堂之北复建两堂。前堂,俞龙图向名曰澄清。(底本、库本、崇抄皆作“解龙图向”,据上、下文径正之。)后堂俞龙图向名曰宪堂,后更名中庆。于中庆之东有小轩,(底本作“中庭之东”,据库本、崇抄改。)曰静寄。嘉祐七年,王郎中陶创两亭于堂左右。左亭,俞龙图向名曰熙春,后颓废,(底本作“后颜废”,据库本、崇抄改。)吕敷文企中重建于看楼西南。右亭,俞龙图向名曰藏春。梁上题“嘉祐七年壬寅正月,提点刑狱职方员外郎王陶建”。后更名留春。八年,复创亭后厅之东北。旧名绣衣,更名薰风。吕敷文企中修。熙宁五年,宋郎中道既修建幸堂,遂辟其旁为轩。北轩,俞龙图后名曰清逸,其东有小轩,俞龙图后名曰幸轩。东轩之左,附以便室。俞改名曰山斋。宣和二年,俞龙图向乃皆葺而新之。各为之命名。又建两楼于两亭东西。旧熙春之东,名曰斑衣楼;藏春之西名荔支楼。东楼后更名宿云,绍兴中灾,改创看楼。总而榜曰“乐圃”。俞作《乐圃记》曰:“熙宁五年,宋公作宪于此,尝为《幸堂记》。予言和已空,(底本、库本、崇抄皆作“予言和已空”,盖旧抄已有脱误。按:其大意当谓,熙宁时,宋道任提刑,尝撰《幸堂记》。至俞向于宣和末任,宋所记已空,幸堂亦已易名。疑“和”字前脱“宣”字。)询幸堂所在,易名虚静是也。自虚静之北,园馆连属。明年,更新、缮完之。名其北曰宪堂,南曰澄清。廊庑映带,为乐圃之冠。庭之南有二木樨,故亭其下,曰双桂。回廊之外,左右二亭,东曰熙春,西曰藏春。熙春之东,楼额宏丽,时可奉亲为游览之地,目之曰:斑衣。藏春之西有楼,遍植荔支,命之曰荔支。面楼一轩,北顾诸亭,左右二沼,手植瑞莲,名曰清逸。幸堂既易,不欲废其名,名虚静之东曰幸轩。幸轩之左,乃治事之便室,小山耸翠,题之曰山斋。”宣和四年,俞龙图向《记》:“异时,乐圃作门威武军西南。每岁二月,府开西园,与民游玩至三月。提刑司亦开乐圃,各一月。”顷三十年,乐圃始罢开矣。及分为两厅也,毁塞池阁,(底本作“地阁”,据库本、崇抄改。)移前厅建后厅之西。后厅遂为东厅,前厅遂为西厅,武宪所治也。其西有椤木。亭未名。西厅之后,遂为燕寝之宅。清逸轩额,移榜东厅之东偏,不欲废其名也。小轩便室,乃撤去之,为仁亭于两厅之间,余则犹故也。若夫,签厅置中门之外,属官公廨即外门之内,检法其左,提干其右。皆旧所建云。


提举行司

崇宁三年,诏诸路置提举学事。四年,始建司州南街东,旧都作院地也。见曾师建《记》。五年正月罢。七月复置。宣和三年罢。建炎三年,建卒叛,移提举茶事司于此。绍兴五年,移泉翊,(各本皆作“移泉翊”,疑为“移泉州”之误。)遂废。七年,火。


西外宗正司

绍兴三年,诏西外宗正置司福州。知宗正司事廨舍,始寓太平寺,属官二员即其东庆成寺居之。主管敦宗院,今寺西南;宗学教授,今寺东北。


帅属廨舍

州作帅府,自建炎三年始,置机宜、抚干为属,以监务厅为机宜廨舍,今旌隐坊北是也。见“治平图”,地名镇前。绍兴五年,增置通判,以为通判厅。十一年初,置参议,犹寓他所。至十九年,通判移威武军之东,后乃以为参议廨舍。机宜,旧占僧寺。抚干员多,所居不一,后省各一员。今累政、机宜南禅;抚干神光。


通判厅

州旧通判一员,厅于威武军门内之西。熙宁九年,通判方蓁建宅堂。元祐四年,通判雷豫建厅门。建炎四年,通判叶拟建长乐堂于其东。绍兴五年,增一员,始居旌隐坊北。十九年,通判叶仁以日趋都厅不便,乃请于朝,(底本作“叶仁以日趋都厅不以事请于卿”,据库本改。)以威武军之东故知录、司户厅合而为廨舍。秦呼门内通判为东通判,(各本皆作“秦呼门内通判……”,“秦”疑为“今”之误。)门外通判却为西通判。淳熙五年,复置添差、厘务通判,寓转运行司之东偏。


职官厅

庆历《旧记》:“本府幕官三,其廨并府东廊。治平间,移察推厅今定安门内之北。府东廊独为节推、签判厅。”并见“治平图”。元祐既建试院,察推厅复仍旧府东廊。今签判厅,察推之东;节推厅,察推之北。


曹官厅

庆历《旧记》:“府院在威武门外东偏,六曹官舍附之。两司理院在虎节门外左右。”观“治平图”:威武军门外之东,先府院,次司法,次司户厅。熙宁初,移府院门出威武军门之内。见“熙宁图”。政和间,罢府院,更两司理院为左右狱,而府院南为知录廨舍如故。建炎初,移司法厅府东廊。旧厅之北。曾师建《记》:建炎元年,重立额。寻以府院北为抚干廨舍。与司法厅相对,门亦出府东廊。绍兴十九年,合知录、司户所居,为增置通判厅。曾师建绍兴甲寅《增广记》:“知录、司户厅,并在威武军门外东偏。”于是,知录移寓大中寺,迁易不定。后抚干省员,乃得今所。司户先僦民居,后治威武军门外西偏故如归馆。惟两司理院即其旧,无改作。


教授厅

教授。旧选仕于州有文学者,兼居于乡有德行者充,故未立廨舍。熙宁三年,程大卿师孟重建府学,乃即园为宅以居之。见林希《州学记》。教授有厅自此始。今学东是。


驻泊都监、监押厅

驻泊,旧总一道戍卒;都监、监押,主本城兵。其始责重,故驻泊兵马都监在府东偏。“治平图”:在职官厅之东。“熙宁图”:门出府东廊,在签判厅之东南。政和中,以为廉访治所,移还珠门外。今春风楼地。见绍兴甲寅曾师建《记》。绍兴七年火,遂僦居。后治雄略指挥校场官厅。(“校场”,底本先书“教”复旁校改作“校”字,库本、崇抄作“教场”。)都监厅,旧宁越门内之东。监押厅,旧利涉门内之东。见“治平图”、“熙宁图”。元丰间,以都监厅为东南第十将公廨。绍兴九年,移副将建州,正将始迁其西,因以为犒军库。监押厅不知何时圮废,今旌隐坊内桥东。绍兴间,已为士大夫居宅。今都监、监押,增四员,皆僦居。


将官厅

今宁越门内之西,旧崇轺驿。庆历四年,以为路分厅。见“治平图”、“熙宁图”。元丰间,改副将廨。绍兴九年,始为正将厅。


监务廨舍

初,监务两员:都务官廨舍,旧旌隐北;临河务官廨舍,旧法海寺北。见“治平图”、“熙宁图”。建炎以来,旌隐坊北叠为机宜、通判、参议厅。法海北,尝为登瀛馆,近亦添差、签判所寓。监务后增三员,皆僦居。


监甲仗库廨舍

旧康泰门内之南。乾道元年,以展拓试院,移瓯冶池南庵舍。淳熙八年,复为庵舍,始僦居。


巡检厅

旧在城巡检,以都监、监押兼。天禧中,尝令南台盐仓兼管四城门外巡检公事。故巡检厅在盐仓之西,今闽县尉厅是也。见“治平图”、“熙宁图”。后移置辜岭。


巡辖马铺厅

旧在南台横山之西。见“治平图”、“熙宁图”。天圣九年,移白田渡。景祐二年,移水口,寻仍旧。


试院

长乐大府,祥、禧以来,(底本作“祥禧”,合“大中祥符”、“天禧”而言,崇抄作“祥符”。)文物岁盛。自景祐建学,大比,例为集试所,生员逡巡邸宿于外,先圣释奠,亦移他所。元祐五年,柯龙图述谋所以易之,会朝廷下“学及孔子庙不得试进士”之制。五月,乃择州治之东南公廨及隙地,“治平图”有察推厅及作院。(底本作“察推倚”,崇抄作“察推衙”,库本作“察推厅”。据前“曹官厅”条所记,应作“厅”,据改。)广二百三十尺有奇,而深倍之。乃增筑厥址,崇其旧三尺。穹堂延庑,中辟旷除,后敞公堂,缭以重屋,以为考校之舍。外门之内,监门、巡铺、封弥、誊录之所皆具,旬五十而成,凡为正屋百有二十区。是时,举士才三千,峨冠鹄袖,雍容而入。其后浸增至于五倍,侧肩争门,坐不容膝。绍兴十七年,乃假漕司行台,以杀其溢,然犹病其隘也。三十二年,王尚书师心以就试人益来,奏请增考试官三员为十员。乾道元年,郡学诸生、乡士林丙相率以请于王参政之望。乃相其西北隅官舍易之,如监甲仗库廨舍之类。得其地,东西二十有八丈,南北四之三。增为屋百二十有七楹。是岁秋试。王参政有《戒谕文》云:(底本作“在戒谕文云”,崇抄同,据库本改。)“福唐今年秋试,(底本作“ 秋赋”,崇抄同,据库本改。)投《家状》于有司者,几一万七千人。乡举之众,天下莫比,亦闽中昔日之所未有也,可谓盛哉。前榜自大魁而下,联甲科者五人,与胪唱者六十七人。国家于此邦人士,诚无负矣。本州仰体朝廷之意,以宾兴为重事,开斥贡院,编排坐次,增添内外执事等人,种种如法。州郡于此邦举子,亦不茍矣。诸君盍修身厉行,(底本作“修身属行”,崇抄同,据库本改。)思所以称副者?父兄戒其子弟,长上训其后生,朋友之间更相劝约,咸趋礼义,尽革嚣浮。毋怙众以作非,毋党恶以长乱。绝博塞之戏,息锥刀之争。出为里巷之游,必有矜持之色。众庶归重,儒服自尊,凡所观瞻,谁敢干侮。(底本作“于侮”,崇抄同,据库本改。)士风如此,顾不美哉。或有败群不靖之徒,(底本作“败郡”,据崇抄、库本改。)多士共疾之。盖岁历三更,科诏一下,贤才皆待时藏器,指日奋身。岂容一夫猖狂,以致众人颠沛。且大开选举,精考艺能,乃功名富贵所由之途,非凶暴强豪兴争之地。正使捷如庆忌,(“正”,疑为“纵”或“即”之误。)勇若孟贲,何取于翰墨之场乎?一犯严科,自有公法,三木被体,二物加威,屏于远方,编之罪籍;与夫鹿鸣开宴,黄堂享劝驾之仪,豹变还乡,绿袂耀观光之宠者;荣华、僇辱,乌可同日道哉?又况阔步既腾,亨衢甚坦,稽古所获,不止于此而已。夫以万七千人,群考于此,其间琐碎,宁无短长?在于宽通,所宜阔略,三日借路,岂责其全;(底本作“岂贵其全”,崇抄同,据库本改。)一忿亡身,虽悔何及。至如,(底本作“至如”,库本同,崇抄作“至此”。)将来引试,切忌搀先。盖缘题目出颁,必俟举人尽入。何须竞进,以冒隘途;虽少迁延,未逾晷刻。(底本作“未晓晷刻”,据崇抄改。)远于践蹂,方免忧危。宅心既宁,下笔孰御?又按设既定,(底本皆作“按设”,库本同,崇抄作“按试”。)尺寸有分,移徙乱行,扰动实深。(底本作“扰动实采”,崇抄同,据库本改。)我欲自便,人将谓何?若其有知,必不为此。呜呼!在丑不争,先圣之格言;畏威如疾,前贤之明戒。凡我应书之众,勿屑细故,以远大自期。鸿鹄秋天,一飞万里,安可量也。惟诸君勉之。”

淳熙元年,应诏者二万人。史丞相浩讲求累举之弊,乃复假签判、察推、知录、司法四厅以益之。以大厅两廊坐负城两县举人;旧坐三县人,以添四厅故,只坐两县。而怀安、福清、罗源于行衙,长溪、永福、古田于旧展试院,乾道元年所增屋宇。连江、长乐、闽清、宁德于新展四厅就试。试之日,四其门以入之,而出以二。时,晓示闽县、侯官士人并于定安门入试院门,晚出中门,纳卷毕出试院大门;怀安、福清、罗源并于依仁坊门入行衙、兴贤堂、桂堂外;长溪、永福、古田从东康门入旧展试院,入讫关闭,不许出入;连江、长乐、闽清、宁德从鼓门内东廊入新展四厅,(底本当脱落“闽清”二字,据库本补。)入讫关闭,不许出入。凡十县并出行衙中门,纳卷毕出行衙大门。先是,行下诸县:士人有讼在官,除事干人命外,其他并与结绝,或召壮保。许试,遂约束结保,投纳《家状》。以七月十五为限,以凭类保排定试按,(各本皆作“试按”,疑为“案”,即“案”字。)限满射保,或改姓名,不许收受。寻有在外游学方归续射保者,别就他处排坐:(底本作“别就□处排坐”,缺一字,崇抄同,据库本补。)内闽、侯官士人,从鼓门里东廊棘门入司法厅;宁德、长溪、古田、永福士人,从东康门入旧展试院就试。晚出,并由行衙大门。异时,试院街南一带人户,各安泊举人入试。每候开门,率争先突入。至是,帖厢官刷具姓名禁止。有后门者亦权截断,(底本作“亦权织断”,库本同,据崇抄改。)不许通东衙巷。初,令监门官公服立门左右,肃揖而后入。巡按者唱坐已定,不许徙案。只许保头起身取卷。始罢卒名遍拦号为祗应,(此句各本同,疑“罢”为“置”之误。)逐间揭姓名以待需唤。猝有疾患,批历至府,不移时给药,以时警其怠慢者。时以为礼闱当如此。置巡按官,抄附“祗应功过历”一道,“取药历”一道。(底本作“祗应功过历入道取药历入道”,崇抄同,据库本改。)应兵级供应从早至夜分,(底本作“夜合”,库本同,据崇抄改。)不住火,常将沸汤顿贮令温,以备呼唤。有不到,巡按官行遣毕,上“历”候开院勘断。不违慢者,犒赏。凡外门有所传入,常切机察。(各本皆作“机察”,疑是“讥察”或“稽察”之讹。)先是告示:官、私屋赁士人就试及卖试案人,并不许长价。纳卷吏贴,不得邀觅钱物。其试院诸官厅祗应人及杂职、狱子并使府诸官厅虞候、当直人等,不得循习更就吏贴乞取常例及其他各已优待举人。又自作《劝谕文》以戒争门先入、毁弃卷按、鼓噪场屋者。至是,又关防上件。逮晚,设燎门道,列十四幕为纳卷所。闽、侯官分六幕,新、旧展拓试院分四幕,(底本先书“士幕”,复旁校改为“四”字;崇抄亦作“士幕”,复于“士”字旁点误,未改;库本作“七幕”。)其续射保人别置一幕。是岁策问,始命工锯板分雕,防漏泄也;逐篇目,限以一纸,期趣办也。旧,策题并连粘三篇,方卷入试卷分俵,多是临期不办。今只将纸作样造板。如问目稍长,计会试官细字书写,只以一幅为限,叠三纸卷入,不须连粘。凡纳卷,有号簿,封弥官手自封押。逐场封弥毕,即以号簿入匣封押,永不得开。其单号簿逐夜缴入监试簏,(底本作“监试簏”,库本作“监试处”,崇抄作“监试帘”。)不得漏泄。如将来在行先报姓名并根究。(此句疑有讹脱,暂无从校。)增誊录为三百人。十人为甲。置“交卷历”一道,“功过历”一道。有节去文理、添注杂一、折换卷头,或别行抄上白卷者,悉许人告;其同甲能自举首,与免。誊录或课写不办,依旨挥牒院,展日考校。初,禁两司官人来往,旧,封弥、誊录两处官吏,不禁往来。别差对读官。旧就委誊录官。始选楷书十名,分诸考官位,以备抄写。每位,楷书一名,送纸五百张,欲再誊录以归者,自令抄写。遇再誊卷,独许关监试躬点簿,混以五号批下,从封弥官措置,贴号、监写封入,前已誊录却以正卷发过封弥所,今只委封弥官封贴字号,监临誊录,拘收正卷。纤悉严密,讫试无违犯者,至今行之。州自国初,举子尚少。钱氏归朝,解额未有定法。天禧四年,诏节镇、州府取进士二人。累增至天圣七年为十八人。明道二年,增为四十一人。景祐四年,以明道二年所增人数太多,令十取二,州该四人,并天圣七年额为二十二人。庆历五年,贡举所以元年就试人数解二分,不得过元额之半。州该增十一人。并景祐四年所解,总三十三人。嘉祐二年,以四岁科场时颇淹久;自今间岁一试。三年,礼部因请减诸州解额之半,遂减一十六人。五年,增解额,以就试人数为率,旧一十七人,增为二十五人。元给事绛《劝驾诗》:“英翘五五出南闽”。(底本作“英𨋾”,库本同,据崇抄改。)盖谓是也。治平元年,严挟书之禁。元公诗(库本自“元公诗”以下注文尽删落,今据底本、崇抄互校,择善以从。):“莫因露索憎严密,直欲搜罗见隽英”是也。三年,以间岁非便,乃三岁一试。四年,敕以旧额四取三。礼部请以嘉祐五年所增八人,通庆历五年三十三人,总四十一人,四取三,得三十一人。崇宁四年,行贡法,解二十一人,贡二十人,盖用嘉祐所总四十一人数也。乃以三分为率,岁贡一分奇,分三岁尽贡之。五年,以月书岁考难遽行,(底本作“难遽行”,崇抄作“难举行”。)须宽假岁月。今岁且以科学取士。学制局薛昂等言:欲以解额七分之:前二岁,各贡二分;后一岁,贡三分。礼部尚书朱谔请以国子监旧解额均之诸州,令三分解发,七分入贡。自是,监无余额。朝廷欲存其解发之数,乃于诸州近添贡额内,率五人权留一人。州增四十人,权留八人。先是数,四十一人,通今所增,总八十一人。大观元年,学令所定贡额八十一人,从此数也。四年,复行科举于大比前一岁,以待未入学者及虽入而退舍者。礼部尚书郑允中言:(底本作“郑久中”,据崇抄改。)崇宁五年行三分十分法,然是时始贡,可依分取之。今前二岁已贡四分,若行三分解发,即后一贡无额。今欲以未贡数十分之七充贡士,三充科举,其前二岁贡不交额及余分并充之。州贡,岁二十七人,通余分约三十人;以三分率之,合解九人;其间人数不足,则解六人;若七人,余充贡额。重和二年,始试道徒、道职,及文士增《道经》。宣和四年,贡法罢,以旧所均额归太学。乃以五路剩额均东南州、军,州该二十八人,通崇宁前额三十一,总五十有九人。五年,以高、眉州剩额一十四人均十四州、军。州该一人,通前总六十人。靖康元年,诏诸路发解,依宣和五年额。建炎二年,分省额于诸路。权试计台。(底本作“权试讣台”,据崇抄改。)时建寇始靖,移试于此。四年,敕:“终场人及靖康之数,与依原额解发”。是年,权移漕司举场于此。八郡占国学籍者同试别考。(底本作“八□□国学籍者”,缺二字,崇抄作“入郡占国学籍者”,从补“郡占”二字,仍依底本存“八”字。)绍兴改元,复分省额于诸路。自贡法罢,以就试者众,分为前后场。二十年,合为一场。二十四年,始定试期以中秋十五日。二十六年,罢诸州流寓额以增,就试取多州军,州该二人,总六十二人。


都仓

州都仓,旧名西版仓,闽王审知创。子城外。皇朝熙宁二年,(底本作“熙宁二十”,但熙宁只有十年,崇抄作“熙宁二年”。按本志“子城”所记修城事,当是“二年”,据改。)拓丰乐门城为子城,仓乃在内。元祐四年,建仓厅,治廒廥,翼以旁屋,大小凡二百一十区。政和八年重修。建炎元年复修。列仓廒于两庑,凡三十八眼,以《千文》题其号。绍兴四年,石甃两廊,以便输纳。常平仓,旧在仓内。


盐仓

国初,转运司置仓南台,储福清、长乐等县长溪、宁德、罗源、连江运盐,至天圣六年罢。盐,给州、县务,州有盐税务,县各置盐税务及仓。听民自买。今闽尉厅东教场其地也。见“治平图”、“熙宁图”,在武胜王庙之南。按祥符五年,转运司奏:“盐仓在城外十里,有一二千家,接连城内。”大中祥符五年,以水口、嵩溪驿增为仓,移运上四郡纲盐于此,以便搬卖。明道二年罢。元丰元年复之。政和八年,诏移水口仓于怀安县创盖。时兴化军以涵头仓运盐到此,搬剥留滞,奏移怀安,始在县治西一里黄石崎山置。宣和四年,复归水口。时科卖民户盐,始不给还,于是南台仓亦废矣。徐成忠《铨私记》:此年产盐每斤添一文,为十九文。无盐给还。建炎间,停水口仓,复创盖于怀安。绍兴十一年,转运使余应求、贺允中自县西移置东北,地名郭埕,即今所。


安抚司盐仓

绍兴初,帅奏置回易,(按:南宋初,有“回易法”行于军中,规定可携物产,易地交换。)后始运卖官盐,以宁越门内之东、旧将官廨积贮,(底本作“积贴”,库本同,据崇抄改。)号犒军库。乾道八年,转运司行钞盐法,以合沙江南旧济川亭为仓。寻罢钞盐,遂归安抚司。


军资库

府衙门内东偏。天圣七年,尹屯田锡重建。曾师建《记》。庆历六年,蔡正言襄修。“治平图·序”。常平库旧附之,有转运司上供库在其西北。


公使库

大厅前,过西园路之南。嘉祐八年,元给事绛作公使七库。按:元公自书《记》云:“是年,建公使七库。”“治平图”:“在西园门南有四库:东,酒库;西,醋库;又西,省库;又西,进奉库。”“熙宁图”:“东,银器库;(底本先作“艮器库”,复旁校改“艮”字为“军”,今据库本、崇抄改作“银器库”。)次帐设库;南,公使库,又南;醋库;西,进奉库”。今东,公使醋库;库南,公使钱库;西,公使酒库。又南有一库,内原系公使杂物库、公使酒库(底本作“公使酒库”,库本、崇抄皆作“公使银器库”,注疑。)、公使帐设库,后移三库于忠义堂西,以为安抚司钱物库,余为公使煮酒库。宣和二年,俞提刑向修。俞公自书:“再任使事,两领帅辖,几及二年。经营补整,仓库、军营、城门、公宇、亭榭、池馆,为之一新;公帑、杂物、帟幕、樽俎,粗亦备具。”


安抚司公使库

帅司钱库在大厅之南,与架阁库门之东西为三。若公使钱物、酒库,初皆即忠义堂西为之。既而,钱物移使院门北,惟忠义堂西廊南酒库如故。


安抚司抵当库

安泰桥北之东旧利涉门下,今抵当库也。又时设于威武门西及还珠门外,凡三所。州抵当库,起元丰七年,属常平。后浸废。绍兴初,帅奏行回易。此始置。


经总制库

经制钱,起宣和三年。至建炎三年,诏守臣桩管,令提刑司变转轻赍起发。绍兴四年,专委通判。五年初,取总制钱主管官如经制法。十年,敕“经总制钱,通判厅置库,别无当职官干预,以是专库侵盗。其令发纳军资库别为库眼桩管,许通判不时检察。”十五年,兼委知、通。十六年,独委通判。二十一年,改行十五年之制。三十一年,复诏通判厅置库,出纳委提刑司检察之。今经制库置内通判厅总制库。绍兴十七年,自军资库移外通判厅置。今内通判厅又有牛皮库。


作院

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建。定安门内之北。见“治平图”、“熙宁图”。元祐初,建试院,其所移南街东。崇宁中,以其地置提举学事司,乃迁今开元寺南。绍兴初,寺为启运宫奉迎所。于是别置铁作院清远门内之东,谨火禁也。


使院

大厅前过西园路公使库之南。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建。其门出府西廊,立使院额。与东廊节推厅对。见“治平图”。熙宁后,以不严密,移额北向大厅。见“熙宁图”。隆兴间,尝迁签厅于院中厅。复辟府西廊门。既而,以不便,仍旧。今为吏舍。


衙院

旧在府东廊职官厅之南。今不废。


都税务

旧额“茶盐商税务”。国初,茶盐有榷官。自设市于此,收税官通领之。熙宁三年,罢科卖茶,故至今只称盐商税务。虽产浮盐,久不给,其名不废也。旧务,还珠门外西偏。今春风楼。见“治平图”、“熙宁图”。政和间,以为驻泊治所,遂移今安泰桥北之西。旧驻泊广勇营地。绍兴七年灾,再创。


临河务

州东南美化门内,《庆历记》、“治平图”、绍兴甲寅曾师建“记”同。古南锁港,凡百货舟载,此入焉。故务于是置。


楼店务

《治平记》:“左厢属州东兵马监押治所,右厢属州南兵马都监治所。”后合为一,以都监主之。淳熙元年,以隶司法厅。


修造场

旧威武军门外西偏。见“治平图”。后为如归馆,复为醋库。今司户厅是也。场后隶都监。


抽木场

“治平图”:有退木场在宜兴门外之北,旁有磨务。“熙宁图”:场与务皆废矣。淳熙五年,为安抚司客邸。惟抽木场附临津馆。后凡抽木,七分变转以归经制,此主焉;三分入河,以备州用修造。今权就忠懿王庙内收管。


窑务

庆历《旧记》:务在南台,主造砖瓦。凡官有修筑营缮,命流役人充作。“治平图”:南瓦窑,巡检厅之西。今闽尉厅后是也。后并为闽尉厅,窑遂废。


船场

庆历《旧记》:场在南台,旧盐仓之东。今闽尉教场东也。“治平图”:复在井楼门外。州东北,古有船场门,谓此。今皆废。官造舟,率就河口弥勒院之旁。


灰场

旧在窑务之西。见“熙宁图”,后废。


炭场

旧宜兴门外之北。“治平图”无,“熙宁图”有。

 卷六 ↑返回顶部 卷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