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阴杂稿/附录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 湖阴杂稿
附录

忍斋[编辑]

郑都监士龙。以忍名其斋。其自警亦切矣。予来朝鲜。郑有事于馆伴。濒行求予诗。为之赋此。

利害关头要认真。刃悬心下听经纶。请看谈笑成功者。多是寻常耐事人。字疏百言惊世主。醋尝三斗许邻臣。直须忍得无馀恨。更好轲书去说仁。

十玩堂[编辑]

郑都监有十玩堂。所谓十玩者。竹,梅,松,菊,水,石幷文房四友而十也。兹求予诗。予不能尽发其美。为赋短章。

十玩华轩傍鼎津。个中那得着闲人。六君四友应相狎。醉里吟边想更亲。佳境只容鱼鸟共。交情争比漆胶真。眼前谁少游心地。独爱斯堂避俗尘。

正德辛巳腊月下浣。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兼经筵国史官,钦差正使紫阳山人唐皋。书。

忍斋[编辑]

羡子希贤志。以忍作斋名。逆意终如意。难行便好行。还将欲从理。莫使气移情。执此行能久。无劳乐自生。

十玩堂[编辑]

我来东国见郑子。其人通傥仍秀美。自言结构鼎津涯。十客相亲情莫比。岁寒三友为知心。霜丛晩节尤可钦。石生水曹亦不要。交游往往投儒林。陶褚二士莫逆久。管城约向玄香守。朝朝暮暮宁暂离。不在诗篇即杯酒。郑子郑子我所嘉。我忆此客真堪嗟。纵与偕来一邀见。柰我匆匆归使华。

余奉命来。郑子逆于江上。往复月馀。朝暮时一见之。甚有英迈俊逸之气。兹余将复渡江而西。以译士朴址。来求忍斋十玩堂诗。余方匆匆行色。勉赋数句以答。亦以酬其劳而识其别云。正德辛巳腊月廿日。赐进士出身。钦差副使兵科给事中,侍经筵官,前翰林院庶吉士涿鹿史道。书于义馆顺。

题郑判书朝天日录[编辑]

朝天日录。刑曹判书郑君士龙云卿之所作也。云卿于嘉靖甲午冬。奉其国王之命。入朝贡于京师。日纪其道里之所经。目击中国之盛。凡有所触。辄发为声诗。故集以朝天名也。予阅其集。见其沈着冲淡。不为绮丽艶冶之辞。有唐人之遗意。因窃有感焉。夫朝鲜僻在海滨。与中国异壤。其语言又迥别不可知。至其为诗。则音律和调。不异于古。不殊于中国。何哉。其理同也。其国好礼义喜读书。士皆以通经学古为高。素称守礼之邦。今又累沐我圣朝之化。渐摩已久。日异而月不同。故其能言之士。有加于昔。与中国不大相远。其化同也。则其肆于声歌。形于篇什。固不得而不同矣。如云卿。博雅有文。言动详慎。不愆于礼。又东人士之秀士者。宜其诗之彬彬乎可观也。昔司马公遨游于四方。故其为文独盛。况云卿观光上国。其得于山川文献之助。典章人物之懿。日触于前而感于心。非拘于法而不能入者。则其矢于口。独尔专攻无疑也。韩子曰。外慕徙业。皆不哜其胾。不入其室者也。云卿之专攻于诗。可谓无外慕矣。予之奉命而来也。云卿充远迎使。迓予于江上。同至王都。既又从大平馆。送予西还。相聚月馀。登临游宴。咸与之俱。盖无日不相接。予目其貌聆其词。知其为一国之彦。其所至殆未可槩量。此所以遴选于众而独来侍予也。鸭江将别。云卿出是集。求予序之。予重其请。为之次数言。以复其意。且以见天朝育才之盛而无远弗届也。

嘉靖丁酉夏四月朔后三日。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经筵国史官,同修大明会典兼录累朝御制文集诸书纂修宋史,钦差正使晋安云冈龚用卿。叙。

朝天日录序[编辑]

龙津氏渡江。郑子馆焉。慎而畅舒。徐而介。岂岂尔弟弟尔。敦敦乎若有所丰。迺窃议曰。其诵风乎。戒行除道。朝暮见。必陈其若府。若郡。若州。若邑。若山。若水。若江。若河。若川。若溪。若渠港。若涧壑泉石。若峯峦嶂壁岭。若草。若木。若谣。若鸟兽田舍。若古迹。若楼阁亭台馆榭。复窃议曰。其能知风乎。载途受执事遇可乐。即设坐。揖而进。亹亹而对。必指其某为府。某为郡。某为州。某为邑。某为山。某为水。某为江。某为河。某为川。某为溪。某为渠港。某为涧壑泉石。某为峯峦嶂壁岭。某为草。某为木。某为谣。某为鸟兽田舍。某为古迹。某为楼阁亭台馆榭。复窃议曰。其能观风乎。而闻之。而见之。而志之。圣诏未开。不敢唱也。迨国迺发。郑子赓焉。旋复续缺。郑子亦赓焉。方以为有诗之风。将别。郑子迺出朝天日录若干篇。盖往年朝贡之役之纪也。迺见其吟职守。吟流峙。吟飞潜。吟动植。吟变态吐纳。吟音律纪纲有无。原厥成败。由本国达天朝。凡所经历。值遭事故。挥写情状。一寓于吟。则郑子昔日之行。将于吾行乎卜之。而其风愈彰矣。且为诗。温而厚。和而平。奇怪而喩。幽邃而不谲。充如也。郁如也。穆穆乎有馀响焉。复窃叹曰贤哉。郑子。其盖得于风。而能所以采之者也。夫删后无诗。屈,宋,汉,魏。犹得其遗。唐宋而下。吾不知其终也。无虞郑子之诗进于风也。无虞海国之士之能于进也。夫诗贵于义。文其末。子有札之风焉。重从事之久也。不能却请。迺强序之。郑子判刑曹。名士龙。字云卿。别号湖阴。祖亦登曹长。父倅平壤。昆弟茂业。子多而拔。行纯政著。学富才充。不独优秋台也。国将大用。人称其为庆尚世辅巨族云。

赐进士第。从仕郞户科给事中,侍经筵官,前都察院江西道观政,钦差副使。晋陵龙津吴希孟。书。

湖阴草堂序[编辑]

天子二十五年。余以行人。奉使朝鲜。湖阴郑大夫士龙。以嗣王命。逆于江上。其返也。复充远送使。以行次平壤。共济大同江。览山河之美。余为之嗟赏者久之。湖阴假译者讯曰。大人其有意于山川乎。山川固士龙愿也。龙世家宜宁。颇饶山水。有山名九龙。螺峙左右。下俯江名鼎津。凝注碧玉。澄澈可鉴。异树奇花。游鱼啼鸟。无间于四时。固东南胜地也。龙尝筑屋其中。贮古图画琴书。以为休栖之所。迺缘国恩甚厚。思所以致身者未能固。不果于退其身也。余闻而嘉之曰。君子哉。湖阴大夫乎。不溺情于廊庙。而江湖其心。不急其身。而先于国家。此古圣贤立身行道之大节。大夫有之。是可以愧独善而无义。徇人而不知耻者也。闻大夫为宰相矣。秉国钧而摠百官矣。况其国有新君。正更化以善治。时也大夫行矣。其以至诚格君心。以协恭率同寅。以靖共励庶寮。以汇征拔士类。以淳庞敦风俗。以精明起治功。从容谈笑。以成光明之业。然后以爵禄归国家。以匡济付后人。始休其身于九龙鼎津之间。怡吾身入吾庐。展吾书而读之曰。吾庶几不愧于圣贤之道也。上不负其君。下不负其民也。鼓吾琴曰。吾庶几可以解民之愠。而不愧于南风也。登吾山。览群峯之环峙曰。吾其得重厚不迁之体。无愧于仁者也。临吾江鉴吾水曰。吾可以仿佛其周流不滞。而无恶于智也。览四时草木,鸟兽,鳞介之自得曰。吾庶几乐大和之元气。而万物各得其所如此也。是向之所以急于国家者尽臣道。而今之所以优游者颐天和也。昔人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大夫之谓欤。译者将余命以告。湖阴子致谢。且请名其斋。余复曰。其湖阴草堂乎。轩冕之士。可以壮丽名。山林隐遁之士。则草堂其宜也。余家关中。有屋终南山麓。尝自扁曰薇田草堂。盖种薇以自给之意也。自叨天子恩。未有以图万一。固不敢有闲暇之念。而亦岂能忘情于终南也哉。大夫之志与余同。其以是名之何如。译者再复。湖阴子再谢。余遂大书其扁以归。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仲春三日。赐进士第。修职郞行人司行人,前试尚书春部政,赐一品服钦差副使。关中薇田王鹤。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