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9
论辨脓法
[编辑]李东垣曰∶夫疮肿之疾,毒气已结者,不可论内消之法,即当辨脓生熟浅深,不可妄开,视之可否,不至于危殆矣。凡疮疽肿大,按之乃痛者,脓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脓浅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若按之即复者,有脓也;不复者,无脓也,非也,必有水也。以手掩其上,大热者,脓成而自软也;若其薄皮剥起者,脓成也;其肿不甚热者,脓未成也。(《十书》)
经曰∶脓血交粘,用药可全,色鲜红活,腐肉易脱,气败血衰,神仙叹哉。
齐氏曰∶若发肿部软而不痛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者,必多成瘤。
伍氏曰∶疮肿赤色,按之色不变者,此脓已成也;按之随手赤色者,其亦有脓也;按之白色,良久方赤者,此游毒已息,可就赤白尽处灸断,赤肿自消。凡以手按之。若牢硬,未有脓也;若半软半硬,已有脓也。又按肿上下不热者为无脓;热甚者,为有脓,宜急破之。
澄曰∶凡肿疡按之软陷,随手起者,为有脓;按之坚硬,虽按之有凹,不即随手起者,为脓尚未成,不可轻易决破。又曰∶凡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即复者有脓;按之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
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以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用诸拔毒之药敷散。四围坚,中间软者,此为有脓也;一边软,亦可有脓。都坚硬者,此为恶核,或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或血瘤也,当审坚硬虚实为要。若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热中有软处,当软处切不可针破也;软疽者,只温暖裹衣置之耳。若针灸刺破,不可疗矣。
论开口除脓法
[编辑]程山龄曰∶凡治痈疽,口小脓多,则脓不出,或出而不尽,或薄脓可出,硬脓难出,以致瘀不出而新不生,延绵难愈。法当烂开大口,俾瘀脓多出为善,其烂药,乌金散最佳。瘀肉能去,不伤新肉,且不甚 痛,为至妙也;若有脓管,以棉纸捻裹药入,频换数条,即化祛耳。亦有顽硬之极,非乌金膏所能去者,则用白降丹,或化腐紫霞膏搽之,然终不及乌金膏为至稳。(《十法》)
李东垣曰∶夫疮疡生于外,皆由积热蕴于内。《内经》谓∶血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留于节腠,必将为败。盖疮疽脓烂之时,头小未破,疮口未开,或毒气不出,疼痛难忍者,所以立追蚀脓之方法,使毒气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其疮 之血出不止者,则未可 。当于疮上掺追蚀之药,待其熟,可方,若其疮 之痛应心根者,亦不可强 之。误触其疮,其 痛必倍,变证不无,不可不慎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即当用破头代针之剂,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化毒之药,取效如神矣。(《十书》)
窦汉卿曰∶凡疮疡之起,疼痛固属于心火,久而阳气升上,蒸肉化而为脓。若不三思,原其脓之有无,遽而开刀,则鲜血突出,脓从何来?致患者煎寒发热,日夜疼痛,无法可止。必先将指头按患上,随手而起,四畔悉软,观其头聚,择尻神不犯吉日,将刀头向上开之,方不致伤新肉。取出刀,再捻绵纸条润油度之,使脓水齐会,半日扯出,则脓水易干,外贴膏药,四围敷药。(《全书》)
论吸脓法
[编辑]陈实功曰∶古之良医,有好生之德,以口吮脓,后世人渐嫌秽,每多重手强挤,致患者野狼狈不堪,或因循听其自溃,脓毒不得外发,必致内攻,乃生烦躁,重如负石,非用药筒拔提内蓄之脓,毒气终难外泄也。法预用径口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刀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浓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杉木条紧塞,将羌活、独活、紫苏、蕲艾、鲜菖蒲、白芷、甘草各五钱,连须葱二两,灌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住,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 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在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将器倒出筒中物色,看其何样∶如有脓血相粘,鲜明红黄之色,亦有一二杯许,此是活疮,治必终愈。如拔出物色,纯是败血,气秽紫黑稀水,而无脓意相粘者,其人气血内败,肌肉不活,必是死疮,强治亦无功矣。此法家传,屡经有验,如阳疮易溃易脓之证,不必用此,以伤气血,此法阴疮用之,要在十五日前后,坚硬不溃不脓者,行之最当。此法的有回天之效,医家真不可缺也。(《正宗》)
论脓熟不宜开迟
[编辑]薛立斋曰∶凡疮疡有脓之际,乃肉腐而为脓,是毒气侵蚀而溃也,若不速去之,恐毒气蓄而侵溃好肉,如肘膝枢纽关节之所,筋骨坏,废疾成也。有等畏针之徒,多致不救,或密针之,或以赛针散,即透出脓极妙。
汪省之曰∶夫痈疽疮疖,皆由气血壅滞而生,当推虚实表里,而早治之,可以内消。此内消之法,宜早治也。若毒气已结者,勿泥内消之法,当辨脓之有无深浅,急宜酌量刺之,缓而不刺,毒则内攻,穿通脏腑,腐烂筋骨,可不慎哉。若脉紧为脓未成,紧去但数,为脓已成;以手按之热者有脓,不热无脓;按之牢硬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有脓;大软方是脓成,若大按之痛者,脓深,按之不甚痛者,脓未成;按之即复痛者,为有脓,不复痛者,无脓;薄皮剥起者,脓浅,皮色不变不高阜者,脓深。浅者宜砭,深者宜针,手足指梢及乳,必候脓大软,方可开放。若夫麻痘之后,余毒未尽,肢节有痈,稍觉有脓,便用决破,迟则成挛曲之疾矣。(《理例》)
论内托法
[编辑]汪省之曰∶凡痈疽或已成,气血虚者,邪气深者,邪气散漫不能突起,亦难溃脓,或破后脓少,或脓清稀,或坚硬不软,或虽得脓而根脚红肿开大,皆气血虚,邪气盛,兼以六淫之邪变生诸证,必用内托,令其毒热出于肌表,则易愈也。内托以补药为主,活血驱邪之药为臣,或以芳香之药,行其郁滞,或以温热之药,御其风寒。(《理例》)
周文采曰∶夫托者,起也,上也。痈毒之法,外之内者,邪必攻内,自然之理,当用托里汤液加升麻、银花,使荣卫通行,血脉调和,疮毒消散。故云疮家无一日不托里也。(《启玄》)
王肯堂曰∶痈疽已成,大抵托里消毒散、托里散、小托里散、十宣散皆为要药,但用随时加减耳。如冬月并气滞之人,五香连翘汤,虚弱人去大黄;素不宜寒药者,小五香汤;形脉实,脓色稠,不可用补药者,忍冬丸之类。大脓出,败肉去,红肿消,当用人参、黄 、当归、白术大剂补之,令气血滋茂,新肉易生也。(《准绳》)
薛新甫曰∶有随证加减用药,例以托里消毒为主,诚内托之良法。
痈疽已成门主方
[编辑]七味活命饮(《梅秘》) 一切痈疽,气血虚惫,白塌下陷,立可红活。
生黄 川芎(各三钱) 金银花 蒲公英(各一两) 当归(八钱) 穿山甲(炙) 皂角针(各一钱五分)
作一剂,水三斤,砂锅内煎一半,热服,避风取汗,静卧自溃。
透脓散(《正宗》) 溃顶排脓捷法。
金银花 当归(各五钱) 生黄 (四钱) 白芷 牛蒡子 川芎 穿山甲 皂针(各一钱)
酒水同煎服,疮上宜覆暖。
栝蒌托里汤(《正宗》) 跌扑伤损肿痛,积久欲溃,或气血郁结,痰停血壅,致成疮疡,未成即消,已成自溃,生肌解毒。
栝蒌(一个) 金银花(一两) 苏木(五钱) 乳香(去油) 甘草节 没药(去油各二钱)
作一剂,酒煎,分三服,一日服尽。渣焙为末,酒糊丸弹子大,当归酒化下。
回阳三建汤(《正宗》) 阴疽、发背,初起不痛、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热足凉者,俱急服之。
人参 熟附子 川芎 白茯苓 当归 枸杞子 陈皮 山萸肉 黄 (各一钱) 广木香 紫草 茅苍术 独活 鲜红花 浓朴 炙甘草(各五分)
煨姜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预先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澄按∶背疮属阴者,皆由脏腑先坏,而内毒不得发越于外也。当急救之,迟则无济矣)
散寒救阴至圣丹(岐天师)
生黄 人参 金银花(各三两) 当归(一两) 白芥子(二钱) 附子(三钱)
水煎服,二剂即愈。不须多服。
牛胶饮截险处痈疽恶疮,使毒不攻于内,不传恶证。
上好牛皮胶四两,用酒一碗,纳胶重汤炖,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尽出汗,若善饮者以醉为度,此法活人甚多。
远志酒(韩大夫家此方救人极众) 一切痈疽发背恶毒,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用之内服外敷则痛。有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近,用之内服外敷则不痛。或蕴热在内,壮热手不可近,用之内服外敷即清凉,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七情内郁,不问虚实并效。远志米泔浸洗去心,磨细蜜贮,每用酒一盏,调药三钱,迟顷澄清饮之,以渣敷病处。
内托荣卫汤
黄 (五钱) 防风 连翘 柴胡 红花(各二钱) 羌活 甘草 人参 黄芩 苍术(各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桂枝(八分)
上锉分二服,酒水各二盏煎八分,温服。
二仙散(黄宾江) 发背痈疽,未成已成,已溃未溃,痛不可忍者。
白芷(未溃用一两,已溃用五钱) 贝母(未溃用五钱,已溃用一两)
作一剂,水酒同煎服。
琥珀蜡矾丸(《正宗》) 痈疽已成未溃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心护膜,散血解毒。
生明矾(一两二钱) 雄黄 朱砂(各一钱二分) 琥珀(一钱同灯草另研极细)
研细用黄蜡一两,蜂蜜二钱,铜勺内熔化,离火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用时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圆小寒豆大,以朱砂为衣,瓷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其功最效。(有用黄蜡二两,明矾一两为丸,亦名蜡矾丸,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酒下,未破即消,已破即合,有种遍身生疮,状如蛇头,服之立效,盖心为君主之官,不易受邪,凡痈疽及蛇犬所伤,毒上攻心,则命立倾,此药能防毒气内攻,解毒定痛)
秘授蜡矾丸(淮安杨秘) 有定痛生肌,化脓浓膜,解毒去秽之功。
黄蜡 白矾(各胡桃大一块研) 银朱(一钱) 蛇蜕(一条,阴阳瓦焙研)
先将蜡熔化,入蜂蜜少许,再下生矾、蛇蜕、银朱研末搅匀,将铜勺放滚水内,急手丸如桐子大,如遇患者,先令洗浴,饮热酒数杯,初服二十一丸尽量饮醉,被盖取汗。初起即消,已成疼痛不可忍者,服之可止一半,已溃服之,必出稠浓黄脓,看人虚实与服,头一日服二十一丸,第二日只服十九丸,逐日降序两丸,服至一丸为止,奇效如神。
透脓散诸痈疽疮及贴骨痈,不破者不必用刀针,以此服之,不移时其脓自透,屡验。
蛾口茧子(一枚,烧存性研末)
酒调服,只用一枚,不可多用,如误用二三枚,即出两三个头,慎之。
透脓法 黄蜡熔化乘热捻如大麦样,两头俱要尖,用酒或白汤吞服一粒,其头自破。
至验金针散(《启玄》) 治痈疽疮肿,已破未破,用之直达溃所。春月取皂角针不拘多少,半青半黑的灰火内炮干为末,看疮上下,分食前后服之,每服二三钱,好酒调服,取汗为度。如疮在头顶者,用树梢上的,如背痈取树身上向阳处的,如便毒、悬痈取树芽内的。此取象之义,即有所归附焉。
护心丹(《正宗》) 患井疽宜多用,他证亦宜。
绿豆粉(二两) 乳香(去油一两) 炙甘草(五钱) 辰砂(水飞二钱)
乳细白汤调服三钱。(蒋示吉照本方加远志肉、甘草水泡,炒为末一两五钱,亦名护心丹。)
护心丹(李嗣立) 凡痈疽三日内宜连进十服,方不变证,使毒气外出。稍迟内攻,渐生呕吐或鼻生疮菌,不食则危矣,五日后亦宜用。
真绿豆粉(一两) 乳香(去油,灯心灰同研,五钱)
用生甘草浓煎汤调下一钱,时时呷之,若毒气冲心,有呕吐之证者,大宜服此。(澄按∶绿豆之性,可能消肿解毒,乳香消诸痈肿毒,服之一二次,生满疮孔中,真圣药也。)
论补法
[编辑]周文采曰∶经云∶虚者补之。凡痈疽已成,不分部位,但根脚散漫,顶不高尖,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加银花、甘草节、白芷、桂心等药,使顶自高尖,根窠收束,易溃易脓,如已溃之后,脓血出多,则当峻补气血,庶易于收口也。
论桑木灸法
[编辑]陈实功曰∶凡疮破已久,脓血多出,气血败坏,不能得愈者,十常八九,又因色欲令疮腐,而多生歹肉存而不长新肉,以败肉滑而时出清水,亦有不得其治法,虽数岁不能愈者,内宜服补中益气加托毒药外,以药水洗净,而桑条晒干,一头烧着吹灭焰,以火在于疮口稍远灸之,勿令痛,亦不可太远,远则无益,灸令热而微痒为妙。日灸数次,亦不为多,灸后少刻以长肉生肌膏贴,方能取效神速也。(《正宗》)
论神妙拔根法
[编辑]陈实功曰∶凡脑疽发背阴证,初起不肿高,不 热,灸不疼,其病将来难治,必致坏人。十日以前,用披针当顶插入,知痛处方止,随用蟾酥条插至孔底,每日二条,膏盖三日后,加添插药。其根高肿作疼,外用神灯照法,助阴为阳,插照七日,其疮裂缝流脓,至十三日其根自脱。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脱者,披针取之,内用玉红膏,不脱者自脱,不敛者自敛,此法百人百活,再无不愈者哉。《(正宗》)
论疮疡去腐肉法
[编辑]薛立斋曰∶夫疮疡之证,脓成者,当辨其生熟浅深;肉死者,当验其腐溃连脱。
丹溪云∶痈疽因积毒在脏腑,当先助胃壮气为主,使根本坚固,而行经活血佐之,令其内消。余常治脉证虚弱者,用托里之药,则气血壮而肉不死,脉证实热者,用清热之剂,则毒气退而肉自生。凡疮聚于筋骨之间,肌肉之内,因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汤壮其脾胃,则未成自散,已成自溃,又何死肉之有!若不大痛,或不痛,或不赤,或内脓不溃,或外肉不腐,乃气血虚弱,宜用桑枝灸,及十全大补加姜桂,壮其阳气,则四畔即消,疮头即腐,其毒自解,又何待于针割!若脾胃虚弱,饮食少思,用六君倍加白术,壮其荣气,则肌肉受毒者自活,已死者自溃,已溃者自敛。若初起或因克伐,或犯房事,以致色黯而不痛者,乃阳气脱陷,变为阴证,急用参附汤温补回阳,亦有可生。
窦汉卿曰∶凡取腐肉,先用猪蹄汤洗净,以去其垢,方见新旧之肉,看其果腐烂者,用钩摘定,轻手徐徐忍臭气割之,切不可误伤新肉,以致鲜血淋漓,切勿急骤,多加工夫,割取毕,上灵药,外用膏贴,明日如有末尽之腐,仍照法去之。(《全书》)
论死肉当去
[编辑]申斗垣曰∶凡痈疽杖毒,及杨梅结毒, 疮、便毒、疔疮等,内多有死肉停蚀好肉,若痛难禁,若不早去,愈加腐烂,正谓之恶如野狼虎,毒似蛇蝎,有伤性命,恐致不救。当视其缓急,死肉大小,或以针刀割去,缓以腐肉绽子,或末药膏药贴之,以平为期,后上生肌长肉等药上之,内服大补汤丸等剂而愈。世多庸俗,只知敷贴长肉生肌等药为神,殊不知有死肉为害,反加腐烂是也。如不去净,亦不能得愈,宜熟玩之。(《启玄》)
论汤洗法
[编辑]程山龄曰∶煎好猪蹄汤,绢片滤去渣,俟汤半温,再用方盘盛汤,安放疮下,随以软绢淋汤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尽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下,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成七八重,勿令太干,带汤覆于疮上,以手轻盈旋按片时,帛冷再换,如此洗六七次,自然痛减毒消,洗时避风及人口气。(《十法》)
冯鲁瞻曰∶夫痈疽已溃,日用猪蹄汤淋洗,将愈之际,三日一次。(《锦囊》)
王肯堂曰∶溃疡宜洗,若非行补接之药,以实其内,窃恐淋洗有一时之快,少顷恐病体自觉疲惫,有不耐烦之意,非虚而何?可不先议补接乎?(《准绳》)
又曰∶洗漏疮,当用干艾作汤,投白矾末二三钱,洗疮口,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助阳,而艾性亦能杀虫也。(此疮漏不可遽合,结毒实虫所为之者。)
陈良甫曰∶若痈久不合,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俱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也。每日用艾叶一把煎汤,避风热洗,及烧松香烟熏之,或用猪蹄汤洗之,更以神异膏贴之,必须守禁调理,否则不效。
唐元祯曰∶凡背疮,腐肉不去,不用刀割,用降香煎汤,不可用手洗,将汤入酒壶内淋于疮上,以新羊毛笔扫之,拭干,再用巴豆炒黑,捣成膏,搽数次,腐肉自去,新肉自生。
痈疽汤洗门主方
[编辑]猪蹄汤(《正宗》) 治痈疽已溃流脓时,用此汤洗,消毒气,去恶肉,回死肌,润疮口,又能散风消肿,腐尽则已。
羌活 当归 赤芍 黄芩 白芷 甘草 露蜂房(各等分) 猪前蹄(一只)
上为粗末,看疮疽大小用药多少,先将猪蹄用白水六碗煮,蹄软为度,将汁滤清,吹去汁上油花,用药一两投于汁中,再用微火煎十数沸,密绢滤去药渣,候汤半热,将软绢蘸汤淋于疮上,轻手挹去瘀脓腐肉,其恶物随汤而下,洗讫,以绢帛挹干,按法如式,次第用药。
防风汤(《十法》)
防风 白芷 甘草 赤芍 川芎 当归尾(各二钱) 连须葱(去尾五根)
先将雄猪前蹄煨十数沸,吹去浮油,滤取三大碗,入药煎熟,以绢片蘸汤淋洗,其深曲处,以新羊毛笔洗之,软绢拭干,再上丹药。
洗方(《十法》)
当归 独活 白芷 甘草(各二钱) 葱头(五个)
水三碗,煎至药烂,滤清,以绢帛蘸汤挹净疮上,随搓贴红黑二膏。洗时切忌风寒为要。如背疮轻浅易治者,以此代猪蹄汤,其功亦效。
洗方陈冬瓜瓤子煎洗。
洗药神硝散(《集验》) 专治痈疽溃烂臭秽。
蛇床子(二两研破) 朴硝(一两)
和匀,每用三钱,水一碗,煎三五沸,通手洗之。
痈疽溃疡门主方
[编辑]参 内托散(丹溪)
金银花(五钱) 黄 (酒炒三钱) 远志肉(甘草汤泡焙) 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川芎 陈皮(各五分) 当归(二钱) 人参(听用) 大枣五枚水煎服。
丹溪曰∶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已溃以托补元气为主。此二语,可为外科枢要。
四君子汤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面色枯白,饮食少思,四肢无力,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姜枣水煎服。
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资养。脾主肌肉,故体瘦面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是方以人参补五脏之元气,白术补五脏之母气,茯苓致五脏之清气,甘草调五脏之乖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倚之君子也。展布德泽,以行春之令,经曰∶气主煦之。是也夫。
四物汤治一切血虚,日晡发热。
生地黄 当归(酒炒各三钱) 白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水煎服。
经曰∶血主濡之,四物皆濡润之品,故为血分主药。地黄甘寒,入心肾,以沃血之源。当归辛温,入心脾,而壮主血摄血之本。芍药酸寒入肝家,而敛疏泄之血海。
川芎阴中之阳,可上可下,通足三阴而行血中之气。然吴氏曰∶失血太多者,禁勿与之,四物皆阴,阴者,天地闭塞之令,非所以生万物者也。本方加牡丹皮、山药、白茯苓、麦门冬、玉竹退虚热至效。
八珍汤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大便不实,饮食不进,小腹胀痛,眩晕昏愦等证。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当归 炙甘草
姜枣水煎服。
气为卫属阳,营为血属阴,此人身中之两仪也。纯用四物则独阴不长,纯用四君子则孤阳不生,二方合用,则气血有调和之益,而阴阳无偏胜之虞矣。经曰∶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土炒) 黄 (蜜炙) 熟生地(酒炒各二钱) 白芍药 炙甘草 川芎(各八分)当归(一钱五分) 肉桂(去皮五分) 白茯苓(一钱)
水煎服。
丹溪曰∶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 之属。凡人根本受伤,虚火游行,泄越于外,若误攻其热,变成危证,多致难救。此方以四物补血,四君子补气,又加黄 助阳固表,肉桂导火归原。薛立斋曰∶饮食劳倦,五脏亏损,一切热证,皆是无根虚火,但服此汤,固其根本,诸证悉退。《金匮》曰∶虚者十补勿一泻之。此方是也。此方乃扶危定倾之大药,为收功保命之金丹。
六君子汤治气虚脾热,食少痰多。
人参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广陈皮 半夏(制熟,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姜枣水煎服。
半夏燥痰治痰之本,陈皮利气泄痰之标,标本既得,攻补互行,补而不滞,攻而不峻,故曰六君子。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六君子者,壮其气矣,气壮则升降自如,清以奉上,浊以归下,尚有何物可停为滞耶?本方加藿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其用稍峻者矣。
香砂六君子汤理脾化痰,温胃进食,止呕。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制半夏 广陈皮 藿香 砂仁 炙甘草
姜枣水煎服。
藿香正气汤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白术 陈皮 半夏 桔梗 砂仁 藿香 苏叶 白芷 甘草 白茯苓 浓朴 姜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齿牙不固,腰膝萎软,自汗盗汗,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烦躁,下部疮疡,足根作痛等证。
熟地黄(八两酒煮杵膏) 山茱萸(酒润去核炒) 干山药(炒黄各四西)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人乳制焙) 泽泻(淡盐酒拌炒,各三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四钱。
按∶肾恶燥,脾恶湿,补阴药中多是湿药,肾虚而脾胃壮实者宜,若脾肾两虚则不可也。惟此六味丸、八味丸及八物肾气丸专补肾虚,兼理脾胃,不湿不燥,于脾肾两虚者,甚得其宜矣。肾者,水脏也。水衰则龙雷之火无畏而亢上,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地黄味浓,为阴中之阴,补肾填精以为君。山茱味酸归肝,乙癸同治之义,且肾主闭藏而酸敛之性相宜也。山药味甘归脾,安水之仇,故用为臣。丹皮亦入肝,其用主宣通,所以佐茱萸之涩也。茯苓亦入脾,其用主通利,所以佐山药之滞也。且色白属金,能培肺部,又有虚则补母之义。至于泽泻,有三功焉!一曰利小便,以清相火,二曰行地黄之滞,引诸药速达肾经,三曰有补有泻,无喜攻增气之虞,故用为使。此方为益肾之圣药,而昧者薄其功缓。盖用药者,有四失也∶一则地黄非怀庆则力浅,一则地黄非九蒸则不熟,一则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一则恶泽泻之渗而减之则使者微。蹈是四失,焉望其药之有功乎?
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本方加五味子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门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本方加杜仲、牛膝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七味地黄丸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临用去皮忌火,勿出气。
肾水不足,虚阳僭上,必用此方,以引火归原。夫五志之火,可以湿伏,可以直折龙雷之火,惟当从其性而伏之。肉桂性热,与火同性,杂在下焦壮水药中,能引虚火降而归经。且肉桂之质在中半以下,其性专走肾经。本乎地者,亲下之义,况相火寄于甲乙之间,肝胆木旺,则巽风动而烈火焰明。古人谓北方不可泻肝,泻肝即所以泻肾。《本草》曰∶木得桂而枯,取其义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或者畏其热而遗之,岂达造化升降之微乎。黄柏、知母治相火,仅可施于壮实,若虚火而误用之,则肾因泻而愈虚,愈虚而火愈炽矣。
八味地黄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
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两。切片,微火焙。)
肾有两枚,皆属于水,虽有左右之分,初无水火之别,考之《内经》,昭然可览。
《仙经》曰∶两个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真精。又曰∶两肾中间一点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门相火也。命门乃穴名,而其穴在两肾中间,盖一阳生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经曰∶少火生气,人无此火,生化之源几乎息矣。非附子健悍,不足以嘘既槁之阳春。王太仆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此方是也。
冯鲁瞻曰∶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皮、泽泻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又曰∶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八味丸兼补右肾相火,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火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证,非桂附之温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热,殊不知所补之火,乃真阳之元也,真阳之元一得,阴翳之火潜消矣。
金匮肾气丸治脾肾大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山茱萸(去核) 干山药(炒) 川牛膝(酒炒) 车前子(微焙)牡丹皮(酒洗炒) 泽泻(炒) 肉桂(去皮,各二两) 熟附子(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
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身中所最重者也。若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肾虚则水不能安位,故逆行而泛滥于皮肤,妄加攻逐,祸不旋踵。八味丸脾肾要药,佐以车前泄太阴之水,佐以牛膝,开少阴之窍,则小便行而胀自已,且有益于真元也。
八物肾气丸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肉桂(去皮) 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蜜丸。每用六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逍遥散治血虚烦热,肢体疼痛,口干盗汗,嗜卧,月水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酒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薄荷(八分)
煨姜煎服。本方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使术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令心气安宁,煨姜暖胃祛痰,能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补中益气汤
人参 白术 炙黄 炙甘草 广陈皮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姜枣引。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身痛及盗汗,月经不调。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 龙眼肉(去核) 酸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去骨) 当归身(各一钱) 木香(生用) 炙甘草(各五分) 炙黄 (一钱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思虑太过,则两脏受伤,而血不归经。心血不足,则健忘怔忡,惊悸不寐;脾血不足,则嗜卧少食,体倦肢痛,不能统血,遂致妄行,甚则气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则带下而月经不调。兹取参、苓、 、术、炙草,甘温可以补脾;龙眼、枣仁、归身、远志濡润可以养心;佐以木香者,盖思虑所伤,三焦气阻,藉其宣畅调气舒脾,则气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实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归中州而听太阴所摄矣,故命之曰归脾汤。
理中汤脏腑中寒,四肢强直。
人参 炮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等分) 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或手足厥冷,肠鸣切痛,或痰气不利,口舌生疮,或呕吐泄泻等证。
即人参理中汤加熟附子。
人有元阳,命曰真火,此火一衰,则不能生土,而资生之本大虚。今以附子回少火,干姜暖中州,而参、术、甘草为之补气,气旺则火足,而脾土自能健运。经曰∶气主煦之。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即补火之谓也。夫心上肾下,肝左肺右,而脾独居中,中气空虚,四脏不能相生,得此方以理之,则万物之母安,而四脏皆得禀矣,故曰理中汤。去参术即名四逆汤,为四肢厥者设也。
生脉散生津止渴,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一钱) 麦门冬(二钱) 五味子(八分) 水煎服。
火气赫曦,则金为所制,而绝寒水生化之源,故气短倦怠出汗者,皆手太阴本证也。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寒,濡肺金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司天属火之年,时令燥热之际,尤为至要之药。
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
人参(去芦) 广陈皮 砂仁(各一两) 白茯苓(蒸二两) 白术(土炒四两) 扁豆 山药 薏苡仁 莲子肉(各三两) 神曲 炙甘草(各五钱)
磨细,每服三钱,白汤调服。
乳香黄 汤治痈疽发背,诸毒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腐脓毒,不假刀砭,其恶肉自然脱下,并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人参 白芍 没药(去油) 当归 乳香(去油) 黄 熟地 罂粟壳(蜜炙,去筋) 甘草 川芎 陈皮白水煎,量病上下,分前后服。
托里定痛散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
熟地 当归 白芍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罂粟壳(蜜炙去筋) 川芎 肉桂 白水煎。
托里内补散(冯氏) 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白芷、防风各等分,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正宗》) 溃疡发热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目痿黄,呼吸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大疮愈后,宜多服之,不变他证。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子。
圣愈汤溃疡脓水出多,气血虚极,脉细空而无力,以致心烦不安,睡卧不宁,或五心烦躁等证。
即四物汤加人参、黄 。
保元大成汤溃疡,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卧昏倦,六脉虚细,手冷身凉,便溏或秘,胸膈或宽不宽,舌虽润而少津,口虽食而无味,疮弦不紧,肉色微红,总由不足,大补堪题。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黄 熟附子 山萸肉 砂仁 北五味 陈皮 广木香 炙甘草
姜枣引,食远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红为度。凡见此等证候,乃真气虚脱,已欲变坏之病,非此不回也。
独参汤溃后脓水出多,气血虚极,或恶寒,或发热,或自汗冷汗,或手足指甲青冷,或身凉脉细。
人参(二两切片)
作一剂,水二盅,枣十枚,煎一盅徐徐服之,若煎至稠浓,即为膏矣,作三次用,温酒化服亦可。
清震汤(《正宗》) 溃疡,脾胃虚弱,或误飧生冷,或气恼劳役,或入房梦遗,致火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宜急服之。
人参 陈皮 半夏 炙甘草 益智仁 香附 柿蒂 熟附子 泽泻
姜枣灯心引,如手足不冷去附子不用,如口干便燥火呃者,去附子加川连五分。
托里黄 汤治气虚作渴。
嫩黄 (蜜炙六钱) 甘草 天花粉(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频服。加人参一钱尤妙。
黄 六一汤当服此药,终身可免痈疽之疾,治渴补虚。
绵黄 (去芦,六两。一半生,一半焙,一半盐水润,饭上蒸三次,焙干,锉细) 粉甘草(一两。一半生锉,一半炙黄)
水煎服亦可,或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调服,初服酒调亦妙。
止痛当归汤治脑疽背疽,穿溃疼痛。
当归 生地 白芍 人参 炙甘草 官桂(各等分) 黄 水煎服。
此足阳明厥阴药也。当归、生地活血凉血,人参、黄 益气补中,官桂解毒化脓,毒化成脓,则痛渐止,芍药和脾,酸以敛之,甘草扶胃,甘以缓之,则痛自减矣。
参术地黄膏(《正宗》) 痈疽发背等证,大脓后,气血大虚,急宜用此。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锅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清,复熬稠浓,将瓷罐收贮,听用之耳) 云片白术(六两,熬同上法) 怀庆地黄(六两,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磁盖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起,盖勿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用无灰好酒一杯,顿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人参、白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者,三膏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证。如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尽此。
八仙糕(《正宗》) 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白茯苓 山药 芡实 莲子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梗米(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霜(二斤半)
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顿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早用白汤泡食数条,或干吃亦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八仙糕(郑氏秘方) 治脾泄肾泄,并远年休息痢神效。
菟丝子 鱼膘(切片,干面炒珠) 山药(炒) 芡实(炒) 白茯苓 建莲肉(去心炒) 薏苡仁(炒) 白扁豆(炒,各四两) 谷芽(炒八两) 粳米(炒黄,十八两) 锅巴(三十六两)
共磨细末,每早用开水入白糖少许调服一二两,屡建奇功。
胃爱丸(《正宗》)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屡用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此丸,进食为吉。
清河人参(一两) 云片白术(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一两) 怀庆山药(肥大上白者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干微焙,一两) 上白茯苓咀(一两。一分浓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合用,内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甘草(炙,三钱) 白豆蔻仁(三钱) 真广陈皮(用陈老米先炒黄色,方下陈皮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建莲子肉(去心去皮,切片,五钱) 真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上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研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不拘时服。
红铅造化丹(《正宗》) 治痈疽元气不足,软陷不起发,或已发复被风寒内外所侵,以致疮毒下陷,变为阴塌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转阴为阳,返出毒气复肿为吉。
人参 白茯苓 山药(各一两) 辰砂 寒食面(各七钱五分) 红铅(另有取法,三钱) 枯矾甘草(炙五钱) 冰片(六分) 麝香(八分) 乳粉(二钱。用头生男乳,每盘内用一小盅,晒干刮取收之)
上各研细,方为一处共研极细。用白蜜二两,头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汤内用磁碗顿蜜,滴水不散为度。候稍温和,入前药,软硬得宜,丸如龙眼核大,金箔为衣,瓷罐收贮,或以蜡固亦妙。每用一丸,好热酒一杯化药,食远服之,用浓绵帛复暖患上,其热如蒸,疮必复起作痛,乃此丹之效也。诸证呕吐、怔忡、泻痢,屡药不瘥,异证并效。大率心经之病,石菖蒲。肝经之病,远志肉。脾经之病,生姜。肺经之病,麦门冬。肾经之病,五味子。各随五经之症用引,煎汤化服,其应如响。修合时务要端午、天医、黄道日为佳,制药时,忌妇人、鸡、犬、生人、异物,预期斋戒,诚心多灵。
附载取红铅法∶
女子十四岁而天癸至,此阴中之真阳,气血之元禀,遇此将行时,两腮先若桃花之状,阳献阴藏,其经只在半月之里必来。预用白绵 一尺五寸洗净,时常用棉带一条束脐下,绵 两尖头,前后系带上,中间常兜阴器,小便时解一头,便罢即系之,经至尽染 上。取初至红铅一颗,大如鱼眼,红色明亮如珠,此为接命至室,随与好酒一杯和服,一时后如醉不醒,只以人乳饮之,一日后自生。已后能绝房事者,延寿一纪。余经换 兜取,阴干浸上白童便内片时,其经自然脱下,取置磁盘内,阴干听用。如不升炼者,谓之坌红铅,亦可补益虚劳,接续命脉。如次经已后,但未破身者,俱可取聚,阴干磁盏升炼色如紫霜一般,合入三元丹内,人乳服之,接命长年,却除百病。此方神秘,不宜轻泄,故不可传。但取红铅之女,生平爱惜,饱暖适时,无拘束者为上。
人参黄 汤治溃疡虚热,不睡少食,或秽气所触作痛。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身 苍术(炒) 麦门冬 升麻 五味子(炒) 神曲广陈皮 甘草(各五分) 黄柏(酒拌,炒三分)
姜枣引煎服。
内补黄 汤治痈疽发背,溃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
人参 白茯苓 黄 (蜜炙) 当归身 肉桂 远志肉(炒) 川芎 麦门冬 熟地白芍药(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清中汤痈疽脾胃虚弱,咳嗽痰气不清,饮食少思。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桔梗(各一钱)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和中汤痈疽中气虚弱,饮食少思,肿不消,溃不敛。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陈皮 半夏 炮姜(各一钱) 广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建中汤痈疽元气素虚,或因寒凉,损伤脾胃,饮食少思,凡飧无味,或作呕泄泻,急服以健中气。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半夏 炮姜(各一钱) 甘草(五分) 熟附子(八分)
煨姜三片、枣二枚煎,不拘时服。
托里温中汤痈疽阳弱阴寒,脉虚身冷,或疮为寒变,反致不疼,或脓水清稀,心下痞满,肠鸣腹痛,大便微溏,食则气短呕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白术 广木香 丁香(各五分) 人参 益智仁 干姜(炮) 半夏 陈皮 羌活 白蔻仁 甘草(各一钱) 熟附子(二钱) 白茯苓(二钱)
姜枣引,煎,不拘时服。
此方与旧不同,余制此,尝治痈疽阴证及杂证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附之类,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
醒脾益胃汤溃疡脾胃虚弱,过伤饮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宽,四肢面目浮肿,及小水不利。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广皮 半夏 老黄米(炒,各一钱) 苍术 浓朴 泽泻 广木香 麦芽 苏子 猪苓 山楂(各五分)
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食前服。
神应异功散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手足并冷,脉虚无力,大便自利,至饮沸汤而不知其热者必服之。
人参 白术 陈皮 白茯苓 当归 广木香 官桂(各一钱)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浓朴 熟附子(各五分)
姜枣引,煎服。
二神丸痈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并治寻常肾虚脾泄俱效。
破故纸(四两 微炒香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
用大枣四十九枚,老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送下。
四神丸脾胃虚寒,不便不实,饮食不思。
肉果(面包煨) 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四两) 吴茱萸(水浸,炒一两)
为末,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去皮,和丸桐子大,每服四钱,空心米饮下。
论生肌法
[编辑]汪省之曰∶夫肌肉,脾之主也,溃后收敛迟速者,乃气血盛衰使然。世人但知生肌用龙、竭,止痛用乳、没,余谓不然。生肌之法,当先理脾胃,助气血为主,则肌肉自生,岂假龙、竭之属!设若脓未尽,就用生肌,反生溃烂。壮者、轻者,不过复溃,或迟敛而已;怯者、重者,必致内攻,或溃烂不敛者多矣。至于止痛之法,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脓郁不出者开之,恶肉侵蚀者去之。如是则痛自止,岂在乳、没然后痛止乎。(《理例》)
薛立斋曰∶夫肌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者,气血之所使,但当纯补脾胃,不宜泛敷生肌之剂。夫疮不生肌而肿赤甚者,血热也,四物加山栀、连翘;色白而无神者,气虚也,四君加归 ;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术;脓水稀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烦热作渴,饮食如常,胃火也,竹叶黄汤,不应,竹叶石膏汤;热渴而小便频数,肾水虚也,用加减八味丸料煎服。若败血去后,新肉微赤,四沿白膜者,此胃中生气也,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则不日而敛,若妄用生肌之药,余毒未尽,而反益甚耳,殊不知疮疡之作,由胃气不调,疮疡之溃,由胃气腐化,疮疡之敛,由胃气荣养。东垣曰∶胃乃生发之源,为人身之本。丹溪亦谓∶治疮疡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诚哉是言也,可不慎欤!(《经验全书》)
冯鲁瞻曰∶凡肌肉伤而疮口不敛者,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为主;或气虚恶寒而疮口不敛者,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若血虚发热而疮口不敛者,用四物参 以滋肝脾∶若脓多而疮口不敛者,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以养血气。经曰∶脾主肌肉,如前药未应,但用四君、归、 以补脾胃;若更不应,乃下元阳虚,急用八味丸以壮火生土;若脉数发渴者,难治,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锦囊》)
又曰∶若败肉去后,新肉微赤,四沿白膜者,此胃中生气也,但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则不日而敛,盖疮疡之作,由胃气不调,疮疡之溃,由胃气腐化,疮疡之敛,由胃气荣养。
论收口法
[编辑]程山龄曰∶凡痈疽最难收口者,皆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日前。惟将海浮散、玉螺散敷上,堪称至宝,瘀血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或猪蹄汤,若是痔疮,用无花果叶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以更有体虚不能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十法》)
李东垣曰∶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敛疮之剂,务其早愈,殊不知恶肉不尽,其疮早合,后必再发,不可不慎。(《十法》)
冯鲁瞻曰∶痈疽将敛,宜用膏贴,如毒未尽,不可遽用生肌等剂。(《锦囊》)
又曰∶痈疽将安,宜补气血,肌肉易生,若进寒凉,便难长满。
痈疽门生肌丹散膏方
[编辑]生肌散(《锦囊》) 生肌长肉,神效。
珍珠(生研) 大冰片(各二分) 象皮(切框,瓦灰拌,炒珠) 上白蜡(各一钱) 乳香(箬上烘燥) 瓜儿竭 没药(箬上烘燥) 铅粉(各五分) 轻粉(真扫盆者,四分) 儿茶(三分)
共乳极细,先用猪蹄汤或浓茶洗尽,用少许掺之。
生肌散
人参 西牛黄 珍珠 琥珀 熊胆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二两) 芦甘石( ) 海螵蛸 龙骨 石膏( ) 轻粉(各五钱) 杭粉(二两)
共乳极细,入冰片五分,再乳千下,瓷瓶密贮,每用少许,收口如神。
八宝丹
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一伏时研细。如治颠顶,十手指尖,十足指尖,龟头,此二十一处,非圆滚珍珠合药,不能包裹还原,若治痈疽一切疮疡,即饮块珍珠,皆可用也。一钱) 牛黄(五分) 象皮(切片)琥珀(灯心同乳) 龙骨( ) 轻粉(各一钱五分) 冰片(三分) 芦甘石(银罐内 红,研细,三钱)
共乳极细,瓷瓶贮,每用少许,生肌长肉,收口如神。
神妙生肌散(龚敏中)
乳香(去油) 赤石脂 儿茶 海螵蛸 血竭 鳖甲 黑铅(各一钱) 硼砂(生肌全在此味)没药(各二钱。初起加黄柏一钱,作痒加白芷一钱。)
先将黑铅加水银一钱同煎化,再将前药研细入于铅汞内,研极细掺之。
生肌散
红升丹(一钱) 血竭 海螵蛸 象皮(焙焦) 黄丹 轻粉(各三钱) 赤石脂 儿茶紫河车( ,各五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二钱。疮口红热加珍珠二钱,疮口寒白加肉桂一钱,疮口虚陷加人参二钱)
共乳极细末,掺上膏贴。
珍珠十宝膏治痈疽大毒,及刀伤斧砍,咬伤杖疮,生肌定痛,百发百中。
珍珠(一钱,豆腐包煮) 轻粉 杭粉(各五钱) 潮脑(四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二钱) 白蜡(八钱) 琥珀(八分) 冰片(三分)
先将猪板油四两,入锅熬化去渣,再入白蜡化尽,离火,入研细珠、轻、杭、乳、没五末,将凝始下冰片、琥珀、潮脑,和匀,冷定收贮,用时以净手心抿脚挑放掌心,溶化涂之,再贴膏药。
生肌玉红膏(《正宗》) 专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等疮,用在已溃流脓时,先用甘草汤,甚者用猪蹄汤,药汤淋洗患上,软绢挹净,用抿脚挑膏于手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其腐肉易脱,新肉即生,疮口自敛,此乃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也。
白蜡 当归身(各二两) 白芷(五钱) 瓜儿竭 轻粉(各四钱) 紫草(二钱) 甘草(一两二钱) 真麻油(一斤)
先将白芷、甘草、当归、紫草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药枯色。(若熬太枯,其油则黑。)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内煎滚,下整块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微火化尽,先用茶盅四双,预顿水中,将膏分作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方下研细轻粉,每盅投和一钱搅匀,候至一伏时取起,绵纸复好,勿犯灰尘,本方不得加减,致取不效。
太素膏(《说约》) 凡疮久不收口,是元气虚极,急投大补汤剂内托,外用此法。
轻粉(三钱) 冰片(五分)
乳细,用猪脊髓调匀,摊绢帛粘贴必效。
猪脑膏(广城黎医士) 公猪脑子一个,放锅内,好陈醋泡透,文武火煮成膏药样取出,细布摊,随疮大小贴之,先将小米泔水洗净疮上,贴膏二三日,揭看内生肉芽,再用小米泔煎洗,又贴三五日,肌肉长平,忌房劳、怒气、发物。
玉容膏诸恶疮久不收口,以及 疮。
败龟版(一两) 胎发 猪毛 羊毛 鹅毛 鸡毛(各四两) 牛油 猪板油 桐油(各二两)飞黄丹(八两炒) 麻油(一斤)
同熬枯,滤清,以丹收之摊贴。
白玉膏雄猪油半斤入锅内熬去渣,复入锅内熬滚,投白蜡、黄蜡各二钱化尽,再入铅粉五钱,轻粉、儿茶各一钱五分,乳香、没药去油各一钱,搅匀摊贴。
贴久不收口诸疮膏 猪板油一两熬化,入白蜡五钱,黄蜡八钱化尽。再入乳香、没药、轻粉末各一钱,成膏搽之。
玉液膏发背痈疽溃烂用此生肌止痛。 香油二两,黄蜡一两,化开,入黄丹、寒水石 各一两,研细熔化为膏,摊贴。
当归膏生肌止痛,补血续筋。
当归身 生地(各一两) 白蜡 黄蜡(各一钱) 麻油(六两)
入锅内,先将归地熬枯去渣,复熬投二蜡溶化,待温搅成膏。
生肌散多年朝东土墙上的白螺蛳壳,取来清水浸透,淘去泥沙,务须洁净,放倾银罐内,炭火 红冷定,研细如霜,加冰片掺上,膏贴收口。
生肌散
轻粉(一钱) 血竭 儿茶(各一钱) 自死螺蛳(连泥者十个, )
研极细加冰片一分收贮,每用少许,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搽三次全愈。
久不收口者 用人参净口,嚼烂掩疮口上,自敛。
收口 鲜白荷花瓣夹在书页内,(每日移夹一页,不然要烂。)凡痈疽 疮上生肌药收口时,以此贴之,敛口甚速。如冻疮破烂,贴之亦效。
生肌散
鲜鹿腿骨(纸包,灰火内煨至黄脆为度,如焦黑则无用矣。)
研极细掺疮上,生肌甚速。
诸疮毒久不收口。
生铅(二分,敲成薄片,剪如香茶样)
每日用铅一分,同核桃细嚼,好酒吞下,三日服完,大便出毒物,其口即收。
论背痈头开不住
[编辑]王肯堂曰∶痈疽发背,皆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之所生。即成之后, 肿疼甚,五七日内,或一头从上开发,或两头开阔,上下侵展不住。帝曰∶何气使然?岐伯曰∶不善于调养,乃七情之扰,房劳之变,秽气所撞,恶气所袭,皆令开而不住。当以内托大补之剂内,加白蔹、白芨等药服之,外以收敛之药敷贴淋 ,则聚而不开矣。(《准绳》)
论痈疽内肉不合法
[编辑]陈实功曰∶夫痈疽对口大疮,内外腐肉已尽,惟结痂时,内肉不粘连者,用软绵帛七八层放患上,以绢系紧,将患处压实数次,内外之肉自然粘连一片,长如生成之肉矣。倘患口仍有未完处,再搽玉红膏,其肉自平矣。(《正宗》)
绷缚背疮法
[编辑]陈实功曰∶夫发背对口大疮等疾,已溃流脓时,冬夏宜绢帛四五层放所贴膏药外,再用棉布见方八寸,四角用蛇皮细带钉之,安盖绢上,以带系在前胸,绷实疮上,庶使疮中暖气不泄,易于腐溃,洗疮时,预备二绷更换,务要患内暖气烘者,此法最善。(《正宗》)
澄曰∶凡发背溃后,口小内大,大脓已泄,内肉不合,宜用铅片如镜,中凿一眼如钱状,四边锥眼,以针穿缝绵布铺上,夏月则用两层布铺, 上六面钉阔绢带六条,先将膏药盖好,加以新棉,将铅片铺合疮上,先将左右二带系紧胸前,再将左上角带与右下角带,由左肩向右胁下斜系,右上角带与左下角带,由右肩向左胁下斜系,则两层新肉合成一块矣,倘左半边虚处多,右半边实处多,可将膏外衬棉,左半边垫浓些,右半边衬薄些,如右半边虚处多,亦照此法,总在看疮取脓揩洗时,留心察其虚实自明。
论生肉
[编辑]申斗垣曰∶夫疮疡已溃,愈加保护,若不谨慎,恐致败坏,倘七情内乱,怒则伤肝,肝为将军之官,肝主怒,怒气盛则刑脾,脾主肉,脾伤则疮口内胀出,名曰肉, 肉长满,不能自消,若不去之,虽疮愈后,肉高硬积,久亦痒痛,倘生面目之端,形容丑怪,乃不知去此之过也。宜为乌梅烧灰,少加轻粉,一上即平,愈后亦无疮疤也矣。(《启玄》)
周文采曰∶一曰着水,二曰着风,三曰着怒,四乃庸俗医生以手挤脓核时,用力太重,五乃妄用凉药,凉了疮皮,故生 肉也。(《集验》)
澄曰∶疮口 肉,患者误食生姜、香蕈、菌子及违犯房帏,均易将良肉 出。更有肩脊生 者,乃挑轻负重挣出,肘腕手指生 者,必是拿甚重物所致,足跟、足指生 者,必是奔走跳动而 。凡视疮毒出脓后,肩脊上膏外加以浓纸或铅片压住,肘、腕、手、足、跟、指等处,膏外须用浓纸或茧壳衬护,薄绢系好,则可免良肉 出,且易收功。
论验透膜法
[编辑]张景岳曰∶凡背疽大溃,欲验穿透内膜者,不可用皂角散嚏法,但以纸封患处,令病者用意呼吸,如纸不动者,未穿膜也。倘用取嚏法鼓动内膜,则反致穿透,慎之,慎之。(《全书》)
澄曰∶背疽溃烂,但以草纸捻蘸麻油,以火点着,向疮照之,如灯光向外鼓动者,里膜已破矣。
论疮疽锁口
[编辑]澄曰∶凡患疮毒,溃后不慎房欲,以致疮口渐高,坚硬不敛,此名锁口。又有误食瓜子鸡蛋,亦能锁口。须用银针轻手四围挑断,以木耳焙研极细,麻油调搽即消。
又曰∶疮毒溃后已久,风热湿毒感受,亦能锁口。
论将息法
[编辑]程山龄曰∶凡病中设有挟风寒者,即宜断去荤腥油腻,微服散药,俟外邪祛尽,再用滋味调补。大抵将息痈肿,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然又不宜过多,使肉气胜谷气,更忌生冷滞气之物,恐反伤脾胃耳。并宜避风邪,戒嗔怒,寡思虑,少言语,兢兢保养为贵。至于病后将息,毒大者三年内宜远帏幕,毒小者期年内宜远帏幕,犯之则成虚损,或成偏枯,或阴减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风,亦须常作有病时想。(《十法》)
王肯堂曰∶保全胃气,浓味与生冷皆除。勿冒风寒,大热与大寒当避。多言多动,不免真气之有伤。久坐久行,皆致起居之不适。寡思节欲,尤戒恚怒悲忧。汤粥适时,更宜清虚恬静。(《准绳》)
论培护法
[编辑]陈实功曰∶冬月发背,须穿有袖绵背褡一件,服下不可缝合,取其易于揭看也。
且要预生炭火,使暖逼尽余寒,然后揭开用药为妙。(《正宗》)
又曰∶如发背高肿,须防撞伤,须用细草,照疮大小作一圈子,外用棉花绢片,缝如串铃样,四边钉细带四条安在疮上,护住疮根,以两条带子系颈上,以两条带子击胸前,则不致有撞伤之患矣。
薛立斋曰∶凡患背疮,切不容他仰卧,若仰卧则疮陷矣,其欲生也得乎。(《经验全书》)
李氏曰∶若背疽难于隐几,宜用绿豆十斗,作一袋,隐伏其上,以解毒凉心也。(《十书》)
论疮久成
[编辑]胡公弼曰∶夫疮久不敛,多成漏证,常有脓水流而不绝,其脓亦臭,内无歹肉,须先服参、 、归、术、芎,大剂托里。再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浓片,安疮上,着艾灸之,仍服托里之剂,隔三日再灸,不五七次则 化肌生,肉自长满矣。(《青囊》)
论九漏
[编辑]王肯堂曰∶疮漏,是孔窍出水不止者是也。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风漏,疮孔内痒甚者是也。阴漏,男女阴内痛而出水者是也。冷漏,孔内出白脓黄水不止者是也。痔漏,痔疮日久,不忌房事,破而流脓,不收口者是也。血漏,时时下鲜血不止,名热漏也。 HT 漏,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者是也。痿腮漏,因疮忽黑烂,出黄黑水者是也。
澄曰∶凡破漏之证,多因气血亏损,溃后先脓,后则清稀流水,久而不敛,遂成漏管。亦有因庸医日以药线插入,将疮内嫩肉磨成浓肉,疮口不能骤合,初则嫩管,久则长成硬管,渐生岔管者甚多。亦有脓血去多,阴分受亏,阳火亢盛,梦泄遗精,或不慎房欲,多成九漏之候,最为难治。必须内服补托,谨戒房劳,外用化管之药,内服退管丸丹化去内管,方能收功。
又曰∶凡疮溃后忌葱,以免生管。
识知百病生死法
[编辑]陈实功曰∶死生,非神圣不能洞其机关。疾病,无明医亦不能决其吉凶。否则使人疑惑,决断不常,余异授吕祖一枝梅,真仙方也。(《正宗》)
吕祖一枝梅治大人男妇小儿,新久诸病,生死难定之间,用药芡实大一饼,贴印堂之中,点官香一枝,香尽去药,已后一时许,药处有红斑晕色,肿气飞散,谓红霞捧日,病虽危笃,其人不死。如贴药处一时后无肿无红,皮肉照旧不变,谓白云漫野,病虽轻浅,终归冥路。小儿急慢惊风,一切老幼痢疾,俱贴之,红肿即愈,此方用之,可预知生死也。
朱砂(三钱) 银朱(五钱一分) 五灵脂(三钱)麝香(三分) 萆麻子(五分) 雄黄 巴豆仁(各五钱,不去油)
上各研细末,于端午日净室中午时共研,加油胭脂为膏,瓷盒收藏,勿经妇女人手,临用豆大一丸,捏饼贴印堂中,其功立见,用过饼送河中。
夏月诸疮伤辟蝇蛆门主方
[编辑]蝉花散(《东医宝鉴》) 夏月诸般伤损溃烂,蛆虫极盛,臭不可近。
蛇蜕(烧存性,一两) 蝉蜕 青黛(各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三钱,酒调下,日二次。)
夏月诸疮臭烂寒水石研细掺。
辟疮疡恶秽法
[编辑]辟恶气(张仲景) 苍术同猪蹄甲烧烟熏。
又方 红枣、茶叶烧烟置房中。
又方 荔枝壳烧烟解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