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明从信录/卷1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二 皇明从信录
卷十三
卷十四 
本作品收录于:《四库禁毁书丛刊

皇明从信录卷之十三

   东莞 陈 建辑   秀水沈国元订

成祖文皇帝

癸未永乐元年

正月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不允○命宝源局铸庆器给

山东等处被兵之民○复封周齐代岷王○定官俸米钞

兼支例令在京文武官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品

四品米钞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钞七品八品

八分米二分钞每新钞三锭折米一石九品杂职及吏兴

旗军并全支米

 按此官俸折钞之始累朝以来又有折布折绢折盐折賍罚库衣服胡椒苏木事例日薄日削正统以后魁有

 二分支米八分支钞或三分米七分钞虽九品杂难无不皆然者矣国初钞法通行猪可后来钞一贯馆健锺

 二文耳呜呼俸禄薄而欲吏之廉难矣

礼部尚书李至刚奏月当食不食请率百官贺一上曰王

者能修德行政任贤去邪然后日月当食不食适以阴雨

不见岂果不食邪勿贺○命监察御史巡行天下咨访利

弊兴革之宜以闻○命三法司会官复审狱囚以清𡨚滞

二月诏以北平为北京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为北

京行部以郭资洛佥并为行部尚书平安行都督佥事所

属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清吏司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

其北平都司布政司按察司衙门俱革○诏谕鞑靼鬼力

赤可汗曰元运既衰我 皇考太祖皇帝受命于天抚有

天下朕 太祖嫡子奉藩于燕恭承天眷入继大统嘉与

万邦同臻安乐比闻北地奉可汗正位特差指挥朵儿恍

惚等夤织金文绮四端往致朕意今天下大定薄海内外

皆来朝贡可汗能遣使往来同为一家使边城烽堠无闻

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岂不美哉敕论虏夫师右丞相

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等

以遣使往来之意○皇子高煦率兵备开平○武安侯郭

英卒

三月朔文武百官复上表诣立皇太子敕答曰览表具飙

朕嗣承大宝思惟永图负荷之艰夙夜祗栗矧在长子知

识未广德业未进储贰之任岂当遽承必欲以正元长预

成其德业未允所请

 按我 成祖汲汲先封功臣而后畺立太子迟迟岁月感人之道至矣抑以预许高煦储贰之位而太子孝友

 而有难为言欤

虏寇𨖚东三万卫都指挥沈永不能进袭又不奏闻 上

以欺蔽诛之令兵部榜谕天下都司卫所凡有草贼及虏

寇声息不以闻者镇守官以下职无大小罪与永同○卫

河源出卫辉府辉县西北太行山下经卫辉城抵直沽八

海南距河陆路五十馀里军士唐顺请开卫河距黄河百

步置仓廒受南方所运粮饷转卫河交运公私两便 上

命廷臣详议候民力稍甦行之

徙行都司于保定散布兴营诸卫于京府之境以大宁畀

兀良哈

 按兀良哈地在乌龙江南渔阳塞北元为大宁路国初割锦义建和诸州𨽾𨖚东而于古会州大宁之地设北

 乎行都司领兵营等二十馀卫所洪武十四年封皇子权于大宁为宁王二十二年分凡良哈为朵颜福馀大

 宁三卫以处降胡而以阿札失里等为三卫指挥使同知为我藩篱 成祖靖难首劫大宁兵及召兀良哈站

 酋率部落从行多有功至是乃以大宁地尽畀三卫东起广宁前屯历喜峰近宣府为朵颜自黄泥洼逾濬豫

 铁岭至开原为福馀由锦义度辽河至白云山为大螺皆逐水草无恒居三卫朵颜最强分地又最险自是举

 东宣府声据隔绝诸夷据我险阻开我门庭要我官赏戋我吏民喜峰三屯密云白羊仙尽收缩譬之左臂尽

 肿则上谷孤孑后昔伛偻则卢龙单薄哽其喉吭则辽海坐隔扼其脑背则陵寝警逼失计甚矣

定命妇朝 中宫之期洪武中京官文武四品以上命妇

朔望朝 中宫至是免之命遇节来朝○徙山西泽潞无

田之民耕于河南裕州○命修比干墓及祠

赎民鬻子邓州官牛疫死有司责民傥至有鬻男者 上

闻大怒曰畜牛本以为民今反毒民命悉免偿所鬻男女

官赎还之令治有司之罪

四月敕谕中外文武群臣曰帝王图治必审于用人或取

诸亡国或举于仇怨惟其贤而已若唐太宗用王珪魏徵

--

尉迟敬德宋太祖用范质王溥石守信辈相与协心同力

共建功业载在信史垂光后世昭然可鉴也朕莅祚以来

思惟文武群臣皆 皇考旧人推诚用之纤悉无闲比闻

群臣犹有怀疑不安于职者此盖不明天命不明朕心故

也凡尔文武群臣皆 皇考所教育以遗子孙者岂异国

与仇怨之比乎昔孟庄子不改父之臣兴父之政见称孔

子朕每诵之慨然希慕故今所任机务之重宥密之严者

尽皆前日靖难之人此天下所明见而共知也又何濓雉

之有哉其各尽乃心共乃职据诚共事可以永保富贵朕

言不再其深体之○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往浙江治水时

嘉兴苏松诸郡频岁水患屡敕有司督治讫无成绕原吉

至浙江按视咨访利害奏言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环

以太湖绵亘五百馀里纳杭湖宣歙诸州溪涧之水散注

淀山等湖以八三泖顷为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禾稼

拯治之法要在浚涤吴淞诸浦港泄其壅遏以入于海

上从之于是发浙西军民十馀万浚吴淞南北两岸安定

等浦引太湖之水一自嘉定县刘家港径入于海一自常

熟县白茆港直注于江又浚松江府范家浜至南跄浦口

上达大黄浦以达湖泖之水以复禹贡三江入海之迹水

患乃息○以钞法不通下令禁金银交易犯者准好恶论

有能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洪武中钞法初行每钞一

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钞四贯易赤金一两禁民闲不

得以金银铜钱货物交易违者治罪钞昏烂者许入行用

库换易重收工墨价值然钞楮易干昏烂虽有倒换之令

然收受艰难法虽严而竟不行如故○代王桂纵暴杀人

取财赐书戒之岷王梗所为不法擅拘诸司印信激变夷

人诏悉降其王府官职事

 按二王始以不道见废于建文复国而犹不悛若此其视蜀献王鹗鸾迥别

进封驸马都尉袁容广平侯李让富阳侯子孙世袭三人

皆有守城功封爵未及群臣以为请 上曰朕非忘之俟

诸将士封赏定然后论之耳至是始封○续封功臣李彬

等为侯伯 上虑封赏靖难功臣有未当者令淇国公丘

福等议拟以闻于是封都督佥事李彬为丰城侯故泾国

公陈亨子陈懋为宁阳伯金乡侯王真子王通为武义伯

王友靖远伯陈贤荣昌伯张兴安乡伯陈志遂安伯俱食

禄一千石子孙世袭○右副都御史黄信以泄漏狱事诛

先是李至刚妻父有犯都察院逮问当处以重刑至刚乞

勉于 上上曰法司鞫狱情之轻重外人何以知之对曰

此黄信与臣言 上命锦衣卫鞫之有实状特命诛之○

定军民诸司相见之礼凡府官以公事至卫者行正道以

--

平礼相见通路相见分别而行遇圣节正旦令各卫官悉

于府治行礼其千户所遇有文移须申本卫不许迳移文

府县亦不许凌辱有司官吏开读诏书乃布政司职掌差

人于府开读则附近本府卫所官一同行礼其边海卫所

从布政司抄誊差人开读而都司不得复差人下卫所开

读科敛军士筵宴馈送命礼部行诸司遵守

五月号谥 皇考妣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

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

后○敕府州县核除荒田租税之数○谕天下诸司事千

王府者遵祖训启知之有司合行事务不许一槩启请若

王府事有相关即遣人驰奏不待报而擅承行者论以重

六月曹国公李景隆及侍讲学士解缙等修 太祖高皇

帝实录成共一百八十三卷

七月 上谕解缙等曰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不易检

阅朕欲悉采诸书所载事物名数类聚而统之以韵庶便

考索常观韵府等书采摘不广尔等将自有书契以来凡

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萟之言备辑

为一书母厌浩繁○户部尚书郁新等言淮河至黄河多

浅滩跌坡运粮艰阻请自淮安用船可载三百石以上者

运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复以浅船可载二

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入柳树

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从之

八月命平江伯陈瑄总督海运粮五十万赴北京及辽东

 按是时会通河禾开故为此海陆二道兼运一时权宜之制也

命内臣齐喜提督广东市舶

九月高唐州民王政言事称旨特擢为吏科给事中○镇

守云南西平侯沐晟奏车里宣抚司土官刁暹答侵威远

地掳其知州请发兵讨之 上谓兵部臣曰兵易动难安

一或轻举伤人必多且入有不善以理吿谕未必不从如

其不从然后加兵未晚乃敕沐晟遣人谕之刁暹答栗悔

惧乃还所掳知州及威远之地遣使入贡方物谢罪○上

御右顺门谓侍臣曰朕即位未久常恐民有失所每宫中

秉烛夜坐披阅州郡图籍静思熟计何郡近罹饥荒当加

优恤何郡地迫边鄙当严守备旦则出与群臣详议行之

近河南数处旱蝗朕心不宁故遣使省亲不绝于道如得

斯民小康朕之愿也○削历城侯盛庸爵下狱死 上初

命庸镇守淮安旋移山东庸每不自安至是都御史陈瑛

等劾奏庸口出怨言心怀异图遂削爵下狱死诸子皆被

--

十月籍长兴侯耿炳文自缢死炳文长子璿尚懿文长女

刑部尚书郑赐及陈瑛等劾奏炳文服器僭奢命籍其家

炳文遂自尽诸子皆死

 按建文诸将北向拒战如耿盛及乎安何福景隆辈初虽已归附一时获宥而后来俱不得其死噫诸人之死

 视銕铉辈之死仅迟数月闲耳而曷若銕铉辈之为能自靖而无愧乎

日本入贡○赐贵州镇远侯顾成银币○上谓侍臣曰汉

武帝穷兵黩武以示夷狄全盛之力遂至雕耗当时虽得

善马岂足偿万一之费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时和岁丰百

姓安阜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以罢

敝生民近臣言今日惟当安养中国慎固边方此言甚合

朕意盖斯人老成非喜功好胜之流以是特嘉奖之○禁

投匿名文书○兵科给事中言今天下卫所官吏所进军

马文册或额数亏盈或姓名互异或不用印信或书名不

称臣或不著年月日若此者众无诚敬之心皆当治 上

曰臣之才力不齐而军马之数繁或短于计数或成于迫

速容有谬误姑释勿问其条举所失诘之俾更其详具进

十一月 上欲知民隐命吏部尚书蹇义等凡郡县考满

至京选其识达治体知恤民者于六科办事令各言所治

郡县事久未有言者 上谓给事中朱原直等曰朕夙夜

虑天下之民有失所者为汝曹未能尽知故选郡县考满

官假办事之名俾于六科随汝等在朕左右如朕有所欲

闻即可知彼有所欲言即可达而至今不闻有一人言者

夫郡县之闲岂都无一事利害可言今在朕左右尚犹默

默况远千里尚肯言乎尔等退以朕意申谕之○下江西

左参政孙皓广东副使邹祐狱旧制给由者条陈本处民

情利病自行具奏于鸿胪引见之日径赴进呈浩等考满

至京不遵此制故令法司拿问○命工部尚书黄福罢遣

濬河民夫初洪武中免直𨽾应天等府夏秋二税但择其

丁壮每岁农隙听供力役及是内河淤塞发其丁壮濬治

适时暄暖胥乐赴工将毕是日早风沍寒 上召福等谓

曰民供役久衣食未必尽给今且遽寒其各赐钞二锭罢

遣归未毕之工令京卫军士次第成之

闰十一月封黎仓为安南国王李芳远朝鲜国王○山东

男子献阵图 上斥去之

十二月解缙等奉敕修古今列女传成 上亲制文序之

○命礼部遣监生三十馀人分诣天下军民之家有收藏

高庙御制诗文及宸翰者皆送官录进仍重赉之以建文逊去大

内火皆毁故也○上谓蹇义陈瑛等曰为国牧民莫切于守令守

令贤则一郡一邑之民有所恃而不得其所者寡矣如其

--

不贤当速去之盖吏部选授出一时仓卒未能悉其才行

必考满所行乃见贤否其令巡按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凡

府州县官到任半岁之上者察其能否贪廉之实具奏○

定新旧武职比试荫袭例令

 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奉天征讨获功陞职者为新官子孙年十六出幼袭替免比试三十一年以前者

 为旧官子孙十五出糼袭替俱比试永乐元年以后获功者出糼比试与旧官同

选天下富户实北京○许诸人得奏利民利国之知○敕

吏部臣曰朕以眇躬缵承大统图维求贤以资治理宵旰

皇皇急于饥渴其令内外诸司于群臣百姓之中各举所

知或堪重任而沉滞下僚或可剸繁而优游散地或抱道

怀才隐居田里无问远近并以名闻毋娟嫉蔽贤母徇私

滥举书曰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钺哉

甲申永乐二年

正月召世子及高煦还京○复命夏原吉往苏松治水原

吉自苏松还言虽由故道入海旧河港未尽䟽通非经久

计于是命复行

二月会试天下贡士命侍读学士解缙侍讲黄淮为考试

官取杨相等四百七十二人○遣应天府官祭先农命郡

县耆老陪祀著为令

三月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敷惠王允𤌇为瓯宁王奉

懿文太子祀○廷试赐曾棨周述周孟𥳑等进士及第出

身有差○命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国子监命侍读学士

王达撰记○命平江伯陈瑄充总兵官都督宣信副之帅

舟师海运江西粮百万石至直沽以给北京岁为常○日

本人屡寇滨海郡县是时遣人来贡幷擒献犯边贼二十

馀人于是遣通政赵居任赐日本王冠服文绮金银古器

书画又给勘合百道令十年一贡每贡正副使母过二百

人若贡非期人船逾数夹带刀枪并以寇论日本馈送居

任不受而还 上喜厚赐之○禁濒海居民毋得私袭海

船交通引寇命有司严防出入

四月戊戌册立世子御名高炽为皇太子郡王高煦为汉

王高燧为赵王命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金忠并兼詹

事府詹事礼部尚书李至刚兼左春坊大学士陞解缙翰

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黄淮胡广为左右庶子仍兼

侍读胡俨杨荣为左右谕德仍兼侍讲杨士奇金幼孜兼

左右中允召北京刑部主事尹昌隆为左中允修撰李广

为右中允陞编修杨漙中书舍人姚友直俱为司经局洗

马馀赞善司直司谏清纪校书正字等官俱择人为之初

上议建储武臣咸请立高煦谓其有扈从功惟文臣金忠

以为不可复召谘解缙缙言立嫡以长复曰好 圣孙

--

上又密问黄淮亦曰长嫡承统万世正法复召问尹昌隆

昌隆对与淮同 上意遂决○册立长子妃张氏为皇太

子妃○擢左善世道衍为太子少保始复姓姚赐名广孝

上自是称为姚少师而不名亦终不畜发娶妻居止多在

僧寺常赐二宫人亦不近 上乃召还之○文华宝鉴成

先是命侍臣辑自古以来嘉言善行有益于太子者为书

以授 皇太子至是书成 上召皇太子谕之曰修已治

人之要具于此书尧舜相传惟曰允执厥中帝王之道贵

乎知要知要便是为治汝其勉之 皇太子拜受而选

上顾侍臣解缙等曰朕 皇考训戒太子尝采经传格言

为书名曰储君昭鉴录此书稍克广之益以 皇考圣误

大训以为子孙万世帝王之法诚能守此足为贤君○进

士李冲自言臣父洪武中得罪死于法臣不当违令千进

上曰古之圣人亦有罪其父而用其子者但为子能改父

行致显闻于世足以为贤若以父死非命终身不仕亦未

必合中道尔能力学进用虽违令而志可嘉朕不尔罪而

其勉之○吏科右给事中孙璘密奏前曰礼部所定八人

颁诏外国皆素非诚实者时已行二曰 上曰此非专出

礼部定吏部亦言其可使故从之尔在吏部与闻铨注之

事彼既不诚则未行之先当言何必伺之既去乃言夫人

性皆善有不善者习使之也亦在人主用之如何如叔孙

通在秦则伪在汉则诚裴矩在隋则佞在唐则忠本是一

人但在人主驭之得其道耳

五月 上谕讲臣曰帝王之学贵切已实用讲说之际凡

一切浮汎无益之语勿用 上将诣孝陵锦衣卫请具法

驾 上以 皇考忌日正属感慕之时不用

六月封哈密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

 按哈密古伊吾庐地在炖煌北大碛外西北羌胡往来要路也元封忽纳失里为威武王已面改封肃王卒弟

 安克帖木儿嗣洪武时置甘州卫于张掖肃州卫于酒泉凉州卫于武威西宁卫于湟中又置山丹永昌镇番

 庄浪四卫高台镇夷古浪三千户所自陕西蔼州渡河千五百里至肃州肃州西七十里为嘉峪关 文皇初

 设阗外七卫曰哈密日安定日阿端曰赤斤蒙古曰曲先曰罕东曰罕东左七卫皆在嘉峪闲西哈密又在六

 卫西东去肃州西去吐鲁香各千五百里北至瓦剌数百里至是改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以头目马哈麻

 火只等为指挥等官分其众居苦峪城

敕辽东诸司以朝鲜送至耕牛分给屯田先是 上欲广

屯田于𨖚东命礼部遣人征牛于朝鲜至是其国王李芳

远遣使送耕牛万头至𨖚东命户部每一头酬绢一匹布

四匹仍赐其王文绮表里各百匹○命翰林院出题更试

会试下第举人择文词优等者以闻遂得贡士张𬭎等六

十人以奏 上召见皆赐冠带命于国子监进学以俟后

科且勉之曰士当立志志立则工专工专则业就尔等于

--

学已有根本但更当进步耳○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赈济

苏湖

 相传广孝初为僧其姊尝戒之曰汝既为和尚当发慈悲心盖知其好杀也及预靖难姊叹息谓人曰和尚慈

 悲当如是耶广孝既贵还吴往见姊姊拒之曰贵人何用至贫家为不纳广孝乃易僧服而往姊坚不肯出家

 人劝之姊不得已出立堂中广孝即连下拜姊曰我安用尔拜许多耶曾见作和尚不了底是个好人言毕遂

 还户内不复见

七月山东郡县野蚕成茧有司以绵丝进献礼部请百官

表贺不许○饶州潘阳县儒士朱友季诣阙献所著书专

毁濂洛关闽之说 上览之怒曰此儒之贼也遣行人押

友季还饶州会司府县官声其罪扙之悉焚著书

八月老挝送安南故王孙陈天平来朝具奏黎苍父子弑

君虐民大恶不道请兴师吊伐情辞京恳 上怜而纳之

赐居第有司月给其廪会其国故陪臣裴伯耆亦来吿急

自比于申包胥乞师兴灭继绝 上悯其忠命给衣食○

解缙等进呈大学正心章讲义 上览之谕缙等曰人君

诚不可有所好乐流而不返则欲必胜理朕每退朝未尝

不思管束此心为切要人君但于官室车马服食玩好无

所增加则天下自然无事矣○敕论宁夏总兵官都督何

福等曰宁夏多屯胡虏猝至恐各屯先受掠可于四五屯

内择一屯有水者四围浚濠广丈五尺深如广之半筑

土城高二丈开八门以便出入旁近四五屯辎重粮草皆

聚于此无警则各居木屯耕牧有警则驱牛羊入城固守

以待援兵则寇无所掠此特守屯事朕过计如此其攻取

战守之策在尔深思之

 按近日近边乡洛屯聚皆当遵此 圣谟则虏无所掠不能久驻此即坚壁清野之策也

周王畋于钧州获驺虞王来朝献之群臣称贺侍讲杨荣

作颂以献既而四方奏甘露屡降嘉禾呈瑞野蚕成茧外

国献麒麟白雉白鹿白豕玄兔白象灵犀之属甚众荣与

解缙胡广金幼孜梁灒等咸作歌颂以进

九月侍讲学士王达侍 皇太子进讲干丸曰役举诸贰

为说讲毕 皇太子召杨士奇问曰经旨于此恐无储贰

之说达不合讥否士奇对曰讲臣非正道不陈岂敢合讥

此本宋儒胡瑗之说也 皇太子曰对我言此常人得此

爻亦举此说乎士奇曰 殿下此问最好因举程子云凡

卦六爻人人有用圣贤有圣贤用众人有众人用君有君

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皇太子悦○福建布政司奏有

番船漂泊海岸询之是暹罗遣使与琉球通好已籍记船

物请命 上谓李至刚等曰暹罗与琉球修好是番邦美

事船漂至此正宜嘉恤岂可利其物而籍之乡有善人犹

能援人于危况朝廷统御入下哉其令布政司舟坏者修

--

理乏食者给粟俟有便风其人欲归或往琉球导之去○

上御右顺门召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杨士奇金糼孜

谕之曰朕即位以来尔七人朝夕相与共事朕嘉尔等恭

慎不懈故在宫中亦屡言之然恒情保初易保终难朕固

常存于心尔等亦宜谨终如始庶几君臣获保全之美缗

等叩首言 陛下不以臣等浅陋过垂信任敢不勉励图

报 上喜皆赐五品公服又曰皇后数言欲召见尔七人

命妇其令即赴柔仪殿见是曰缙等妻入见 中宫训劳

备至皆赐五品冠服及钞币表里○郑赐劾奏广东儋州

知州陈敏同海南卫千户陈善等运粮遭风坏舟擅以官

粮济军士请逮问之 上曰运粮所以蓄军有急安得不

与赐等曰法非有命不得擅给 上曰事有权宜待报而

后给无及矣汲黯所以达大体也其置勿问

十月御史有言甘肃总兵官宋晟擅窃威权事多专制

上谕侍臣曰任事不专则不能成功况大将受边寄岂可

尽拘文法今当明与晟言使之释疑敕之曰前者御史言

卿专擅此言官欲举其职夫为将不专则功不立朕既付

卿以阃外之任事有便宜即行而后闻自古明君任将率

用此道忠臣事君亦在推诚朕知卿有素委以重任彼虽

有言卿勿置意但尽心边务以副朕怀

十一月山西蒲州河津县禹门渡黄河清自是月十七日

至明年三月十八曰始复旧○刑部尚书郑赐等奏奉天

征讨官有以罪系狱者请论功定议 上曰朝廷大公至

正之道有功则赏有过则刑刑赏者治天下之大法不以

公掩过不以私废公此辈征讨之功既酬以爵赏矣今有

犯而不罪是纵恶也纵恶何以治天下其论如律○设天

津卫于直沽 上以直沽海运舟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

且海口田土膏腴命调沿海诸卫军士筑城戍守建百万

仓以储海运粮别以小船转运北京

山西民言介休县出五色石可为器 上曰数年兵革灾

荒百姓困苦未得宁息此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奈何复

以此重累吾民不听

赐六部尚书侍郎金织文绮衣各一袭仍赐学士解缙及

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糼孜各二品金织衣一袭与尚

书同缙等入谢言恩礼太过 上曰朕于卿等非私厚代

言之司机密所寓况卿六人旦夕在朕左右勤劳赞翊不

在尚书下故于赐赉必求其事功何拘品级自是凡有赐

赉缙等皆与尚书同 上御奉天门录囚既多矜宥尚虑

有枉抑者复召锦衣卫鸿胪寺等官谕曰囚皆久于狱而

初至朕前久于狱则虽枉而不求辩初至朕前则畏威而

--

不敢言有此二者刑法岂能皆当尔等更以朕言从容审

之果尚有𡨚即来白○解缙等进所纂录韵书赐名文献

大典赐缙等百四十七人钞有差赐宴于礼部

十二月安南贺正旦使者至 上命礼部敕陈天平见之

使者错愕下拜感泣裴伯耆责以大义皆惶恐不能对

上闻之谓侍臣曰弑主纂位暴虐国人攻夺邻境此天地

鬼神所不容也其臣民共为蒙蔽是一国皆罪人也如何

可容已而命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敕往谕俾具纂夺陈

氏之实以闻○赠徐增寿世袭定国公锢曹国公李景隆

 景隆僣逾不法诸司连章劾奏其罪幷及其弟增枝上初宥景隆死惟没其田庄令杜门省愆囚奸人造妖

 谶谓十八子当有天下遂执景隆下狱景隆见 上呼曰陞下非臣开门奉迎何以有今日 上折之曰幸是

 朕来若它人来汝亦开门耶景隆语塞遂死于狱谷王橞亦囚而获罪景隆疑其姓谷王为 高皇帝之第十

 八子

分女直地建置都司卫所时海西女直野人头目来朝设

建州毛怜必里兀者赤不罕等卫封其头日为都督都指

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印及诰俾仍旧俗各统共属以时

朝贡自后东濒海北至奴儿于北海悉境皆来归附自开

原迤北因其部族建置奴儿于都司一为卫者三百八十

四为千户所者二十四为站为地而者各七

 尹直曰 文庙以女直种类归款分置建州毛怜海所等卫各授指挥等官所以涣其群俾不相统摄以共戴

 中固外御北虞义以夷攻夷之上策也

令各处卫所屯田若官员军馀家人自愿耕种者不拘顷

亩任其开垦子粒自收官府不许比较

 按会典戴洪武十三年诏陕西河南山西北京等布政司及淮杨庐凤等府民闲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母得

 起科又二十八年令山东河南开荒田地永不起科近尚书胡世宁亦查称 太祖皇帝圣旨听令北直𨽾各

 屯原抛荒及空闲地土不拘土官民军舍尽力开垦永不起科比事观之我 祖宗惟务厚下足民不务剥民

 富国深得王道藏富于民之意

巡按山西御史张翥言山西行都司所属地方切近沙漠

军卫实则虏不敢犯比军人徒流罪者悉徙兴州屯戍恐

边卫军士图易逃难必多故犯以求迁徙则队伍日减边

备不足乞令临边卫所军人犯徒流罪止从法科断仍留

原卫戍守从之

乙酉永乐三年

正月免顺天永平保定田租二年○命学士解缙等选新

进士才识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其学于是缙等选修撰

曾棨编修周述周孟𥳑庶吉士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

王直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

章朴余学蘷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哲杨勉

凡二十八人以应二十八宿时庶吉士周忱自陈年少愿

进学 上喜曰此有志之士也命增忱为二十九人遂命

--

司礼监给𥿄笔墨光禄给朝暮膳礼部月给膏烛工部择

近第宅居之仍命解缙领其事 上或时至馆中程试课

业或召至便殿问以经史诸子故实以验所学每五日一

休沐使内臣随之校尉备骝从人歆其荣○宁夏总兵何

福尽心屯田积谷最多奏请更定屯田赏罚为经久之计

降敕奖谕之○国子祭酒胡俨请申明洪武中所定学规

从之

二月四川布政司言旧制诸番以马易茶不许夹带私物

但有司遵禁又虑杜绝远人 上曰立关互市所以资国

用来远人也其听之○赐国子监云南天全六番招讨司

等处官民生高虎等五十人夏衣

四月 上谓侍臣曰致治之道先广言路盖天下之大吏

治得失生民休戚人不言 朝廷何由悉知又曰早来在

宫中偶忘一事问左右皆不能记忆盖沉思久而后得之

朕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

置不误拾遗补过近侍之职自今事之丛脞者尔等宜悉

记之以备顾问所行有未合理亦当直谏朕自起兵以来

违误直言尔等慎勿于所顾避诏命妇朝贺止于三品以

上馀悉免著为令

五月 上以代宁秦晋永兴高平平阳诸王过失日多思

豫训戒以全亲亲之义同楚齐蜀等王俱赐书谕之

六月湖广都司言楚府付銕牌一而遇夜差人出城验此

闲门 上以书谕之曰国家旧制在外各城门锁钥皆属

都司军卫今王府自出此牌礼非所宜即宜停革以副倚

重之意

七月赐鞑靼酋长把都帖木儿等姓名官爵赏赉有差居

之凉州仍赐敕奖宋晟招怀之功光是北虏日众甘肃近

边晟遣人谕以朝廷威德其酋长平章把都帖木儿伦都

儿灰率部众五千马驼万六千来归 上大喜命把都等

为右军都督佥事赐姓名吴允诚伦都儿灰为后军都督

佥事赐姓名柴秉诚其部属保住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

佥事赐姓名杨效诚馀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复赐官带袭

衣文绮表里白金钞锭有差命居京州仍给与允诚等牛

羊 牧都督牛二十羊一百五十馀有差其随来军民每

户牛六羊二十家属给衣鞋布钞令总兵宋晟加意抚恤

俟允诚等居处既定选其中勇壮数百参以官军三倍于

塞外侦逻非但耀威亦以招徕未附

 按此即鼂错所谓降刺义渠益以边郡良骑两军相为表里之卫

巡按广东御史汪俊民言琼州周围皆海中有黎母等山

皆生熟黎人所居藏亡匿叛侵扰居民今朝廷遣使招谕

--

臣愚以为黎性顽狠山水峻恶瘴毒最甚臣访得宜伦县

熟黎峒首王贤祐旧尝奉命招谕黎人从化者多请仍诏

贤祐至京量授以官俾往招谕戒约诸嗣无纳逋逃其熟

黎则令随产纳税一切差徭悉与蠲免生黎归化者免其

产税三年峒首则量所招名数多寡授以职事如此庶几

黎民顺服从之○海内诸番朝贡之使益多命福建浙江

广东市舶提举司各设驿以馆之

八月户部尚书郁新卒召浙西治水户部尚书夏原吉还

掌部事

 湖相慈卢寺潮音桥下水清彻有蚌尝浮水面吐珠每风雨即有蛟龙来攫忠靖治水至湖宿寺中夜有黑衣

 白里携一美女来见诉曰久窟于此岁被邻豪欲夺吾女若得大人一字为镇彼即慑伏不敢动公书一诗与

 之中有蚌倾心之句拜领而去未几公至吴淞江有金甲神来诉曰聘一邻女已久无赖赚大人手笔抵塞不

 肯嫁请改判公张日视之畔逡巡畏退公因悟曰是慈感蚌珠之仇也楪于海神次日大风雨震死一蛟于钱

 溪之北 文皇方有侦卒报知及还朝问我对曰此皆陛下威德百神效灵臣何能焉 上悦甚杨文贞请录

 付史馆 上恐事涉神幽不允

 丘濬撰夏忠靖公传时承建文废弛之后靖难之师方息圣库空虚无有畜积一时赐赉功臣赏给士卒大封

 亲落增置武卫添设百司而又招集天下儒生汉百人于馆阁才辑大典未几遣二十五将军大兴安府之役

 遣内官造户鬻射海以通西南诸番复将营建北京宫赐则用之费以万万计皆仰给子户部公书夜焦劳经

 营緃芹未尝缺乏

加封信安伯张辅为新驼侯仓禄千五百石以其父玉靖

难功大辅多从征功也

十月封宋晟为西宁侯食禄一千一百石嘉其柔远安边

之功也子琥尚安成公主瑛尚咸宁公主○忠诚伯兵部

尚书茹瑺有罪下狱除名为民坐不送赵王也○杀庶吉

士章朴先是禁收方孝孺诗文敢有收藏者奸恶罪之时

朴偶诖误与序班杨善同坐事朴与善言家有孝孺文集

善借观密以奏闻 上怒逮朴戮于市而复善官○礼部

进冕服卤簿仪仗图幷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礼制集要稽

古定制等书 上曰议礼制度国家大典前代损益固宜

参考 祖宗成宪不可擅更改命颁所司永为仪式

杀驸马都尉梅殷详见前注

是岁安南胡奎遣使臣阮景贞等随御史李琦等入朝上

表谢罪请陈天平归国

北京刑部尚书洛佥言事得罪上以其奏忈群臣干是都

御史陈瑛等劾奏佥居官贪婪暴虐擅作威福十馀事伏

诛○降礼部尚书李至刚仪制郎中以刑部尚书郑赐代

之擢真定知府吕震为刑书

丙戌永乐四年

正月河南寇窃发 上谓兵部曰此虽小丑不治将大

元末可鉴也遂命丰城侯李彬新城侯张辅率兵捕之○

--

遣使赍玺书褒谕日本国王源道又先是对马岐台等岛

海寇劫掠居民敕道乂捕之道又出师获渠魁以献而尽

歼其党类 上嘉其忠勤故有是命仍赐道乂白金千两

织金彩段二百匹绮绣衣六十件绮绣帐褥枕席银盘器

皿诸物又封其国之山曰寿安镇国之山立碑其地 上

亲制文赐之○鞑靼头目满束儿灰等率众来朝授以官

仍赐各姓名以满束儿灰为都指挥同知赐姓名柴志诚

阿儿剌台为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杨汝诚馀皆授以指挥

千百户等职并赐冠带诰敕及衣服钞币有差俾居凉州

庄浪宁夏三卫○上御右顺门晚朝百官奏事毕皆趋出

上召六部尚书及近臣谕曰早朝四方所奏事多君臣之

闲不得尽所言午后事𥳑卿等有所欲言可就从容陈论

毋以将晡朕倦于听纳盖朕有所欲言者亦欲及此时与

卿等计议自今凡有事当商略者皆于晚朝来庶得尽委

曲○诏建 孝陵碑伐石龙潭山得石龟长尺许其文玄

苍儒臣杨士奇等撰诗赋以进

二月赵王高燧居守北京○上以太祖亲制嘉禾诗勒石

装演成轴赐诸王尚书侍郎内阁学士侍读祭酒司业○

会试天下举人命侍读学士王达洗马杨漙为考试官取

朱缙等二百二十人

三月廷试赐进士林环陈全刘素等及第出身有差○上

视太学礼部尚书郑赐言宋制谒孔子服靴袍再拜 上

曰见先师礼不可𥳑必服皮弁行四拜礼○上问文渊阁

经史子集皆备否解缙对曰经史粗备子集多阙 上曰

士人家稍有馀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可阙乎遂命礼部

令择通知典籍者遣使四出购求○命哈脱脱袭封忠顺

 按元肃王勿纳失里主哈密安克帖木儿者勿纳失里之弟 上登极遣使来朝贡马因封为忠顺王寻为鬼

 力赤毒死无嗣其兄子脱脱糼俘入中国至是命袭王爵赐以金印玉带遣使送还国

命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吕毅以兵送安南国王孙陈

天平还国篡贼黎季犛伏兵杀天平中等引兵还先是安

南国王陈日焜为其臣黎季犛所弑季窜上表犛姓名为

胡一元子易名奃诈称陈氏绝嗣奃为甥求权署国事

上从其请逾年天平由云南老挝走至京师愬其实 上

遣人责之季犛卑辞表请还国 上未知诈遣中等以兵

五千护送天平还时大理卿薛嵓谪广西中举以辅行既

入安南境至丘温季犛遣陪臣黄晦卿等以廪饩迎候及

牛酒犒师晦卿及诸从者见天平百拜舞踊跃中遣骑前

觇之往来皆无所见而迎者壶浆相属于路中以为实然

遂迳进度隘留鸡陵二开将至芹站山路险峻林木蒙密

--

军行不得成列且遇雨潦忽伏发大呼劫天平远近相应

鼓噪动山谷寇且十馀万众中等亟整兵击之寇已斩绝

桥道不得前天平与嵓皆死中等不得已引兵还事闻

上怒谓成国公朱能等曰蕞尔小丑罪恶滔天犹敢濳伏

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兵则奚

用○敕镇守云南西平侯沐晟曰比遣都督黄中等送安

南王孙陈天平还国中等轻视黎贼率意而进以至辱国

今兴师南伐敕四川等都司选卒七万幷敕蜀王于成都

三护卫选卒五千听尔调遣大军合用粮储须预为会计

规画输运不可后期赐白金五百两

五月遣忽都帖水儿答剌罕赍敕谕鬼力赤部下阿鲁台

赐以织金文绮二端○齐王槫之国 上面谕曰毋忘患

难槫至国渐骄纵阴蓄亡命养剌客僣帝号为诅咒辄用

护卫兵守青州府城北门自广智门外接苑囿筑墙垣截

往来守吏不得登城夜巡李珙曾名深等上变吿槫匿人

灭口 上赐书索珙及谕槫改过是时周王橚上书悔罪

上以橚书示槫槫来朝面谢廷臣劾槫罪请论如法槫厉

声曰奸臣喋喋无乃效建文时杀我会当尽斮此辈 上

闻之益怒留抟京邸夺其护卫诛指挥柴真等罢遣罪斥

齐府诸僚尽出王系囚及诸不法器械群臣又以教授叶

垣等不正救请罪之 上曰齐王凶悖纵恣性习使然朕

与王君臣兄弟出之囹圄宠以爵禄恩礼渥洽诚心温词

开谕至六七不悛教授柰王何况垣等皆先自归发其事

可勿论槫留京亦有怨言乃召其诸子至京父子并夺爵

为庶人安置庐州

六月回回结思牙进玉碗 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

云南西南夷大古剌小古剌等部落皆来朝贡诏置宣抚

使司二长官司五以统之先是中官杨瑄与云南千户孟

景贤赍诏往抚谕诸夷至大小古剌及其邻境诸番日威

马撒曰茶山曰底板曰孟伦曰八家塔等处皆遣使随瑄

等人朝贡方物且言古剌等部皆在西南极边自昔不通

中国今天朝遣官宣布恩命人民皆愿内属乞设官统理

仍招论旁近未附之民从之于是以大古剌酋拨的那浪

匠马撒西腊罔怕并为宣抚使馀皆授长官司长官遣官

赍诰印敕符往赐之

 按二宣慰五长官今一统志官制皆不载岂非以其荒遐之洆后终不能通也与

上视朝罢御右顺门召成国公朱能新城侯张辅谓之曰

安南黎贼罪大恶极天地所不容今命汝等将兵讨之汝

等由广西入西平侯由云南入度用师几何能等对曰臣

闻仁不可为众也仁义之师天下无敌臣等奉扬天威当

--

一鼓扫灭师之多寡惟 上所命 上壮之

七月大发兵征讨安南黎贼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

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

张辅为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宁阳伯陈旭为

右参将命兵部尚书刘儁参赞军事刑部尚书黄福大理

寺卿陈治督军饷置神机游击横海鹰扬骁骑等五将军

选都督都指挥等官充之共二十五将军督兵分道进发

命沐晟率四川云南兵由临安府蒙日县入朱能等由广

西思明府凭祥州入令彼此犄角声势相闻协力成功○

上以侍讲学士武周文老赐敕致仕乃谕胡广等朕守藩

时王府官亦有三二人知易者然皆不若周文切实但所

言亦有拘𣻉处盖易在变通不失其正古人随时从道之

说最得要领惟在虚心以玩之耳又曰为学不可不知易

只内君子外小人一语人君用之功效不小

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平江伯陈瑄兼江淮河卫转运

使

八月 上以甘肃宁夏山西皆近边可畜马敕守将宋晟

何福吴高等相择牧地计议以闻

九月己巳甘露降 孝陵松柏醴泉出神乐观命中使取

献宗庙分赐廷臣○户部人材高文雅言时政首举建文

事次及救荒恤民言词率直无所忌讳 上命礼部会官

议行之陈瑛等劾奏其言狂妄请寘之法 上曰草野之

人不知忌讳其中言有可采勿以直而废之○设陕西甘

肃苑马寺

十月朱能有疾留龙州张辅等率师发凭祥度披垒关入

安南境前哨破隘留及鸡陵二关贼皆败走辅等进度芹

站至昌江市桥造浮桥济师北江府新福县驻营沐晟亦

率云南兵至白鹤遣人来会时贼恃伪东西都及宣江洮

江沱江富良江以为固于江北岸缘江树栅多边隘增筑

土城城栅相连亘九百馀里尽发江北诸府州民二百馀

万守之又于富良江南岸缘江置椿尽取国中船舰列于

椿内诸江海口每下杆木以防攻击贼之东都守备亦严

时列象阵于城栅内欲守险以老我师辅等遂自三带州

驻市江口造船图进取○征夷将军成国公朱能卒于龙

州年三十七先是师逾庾岭 上谓侍臣曰朕夜察天象

西师有忧朱能其不免乎能足办斯事第虑气候非其所

习耳讣闻 上震悼辍朝五日柩还 上亲为文祭之极

其悲怆追封东平郡王谥武烈能状貌魁伟身长八尺骁

捷有胆力每遇劲敌大呼驰闘以一当百敌皆辟易出谋

制胜靡有遗策为将善抚士卒殁之日将校皆流涕○朱

--

能既卒即命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督兵进讨安

南○平江伯陈瑄督海运至辽东舟还值倭寇劫沙门岛

瑄率众追至朝鲜境上焚寇舟殆尽杀溺死者甚众

 按洪武永乐二朝皆行海运不独便于转漕实令军士习于海道以防倭寇不虞自会通河戍而海运顿废驯

 至近日倭寇海贼遂纵横千边海而浙江宁绍诸郡直𨽾苏松一荦咸被荼毒至于燔成郭劫仓库绿海卫所

 官军脆怯莫之敢樱使海运瞃行寿道有馆当不至此故丘文庄于大学衍义补惓惓欲复海遥为此也

西城亦力把力国八贡即古龟兹国在肃州西北三千七

百里

十二月张辅等克安南多邦城贼西都亦溃先是骁骑将

军都督佥事朱荣败贼众于嘉林江沐晟军亦至洮江北

岸与多邦城对垒辅率大军营于城北之沙滩与晟合势

贼新筑土城高峻城下设重濠濠内密置竹剌濠外坎池

以陷人马城上守具严备贼势如蚁时官军攻具亦完辅

乃下令军中曰贼所恃者此城大丈夫报国成功名在此

举先登者不次陞赏将士皆踊跃用命议遣兵夜袭其城

以燃火吹铜角为号是夜四鼓辅遣都督黄中等衔枚舁

攻具过重濠至南城下以云梯附城都指挥蔡扬等皆登

以刀乱砍贼众惊呼城上火炬齐明铜角竞响城不将士

俱奋勇继登贼仓皇失措矢石不能发皆走散我军遂入

城贼将又于城内列阵接战驱象当前辅督游击将军宋

广等以画狮蒙马神机将军罗文等以神铙翼而前象皆

股栗又皆铳箭所伤皆退走奔突贼众官军长驱而进杀

贼帅梁民献祭伯乐等追至拿圆山贼死者不可胜计西

都贼闻之亦焚宫室仓库逃入海于是三江路宣江洮江

等州县次第皆诣军门降○征天下道士至京师朝天宫

神乐观洞神宫修举金箓斋法荐 皇考皇妣车驾幸斋

坛七日而毕○瓯宁王允𤌇暴卒邸中忽火起惊仆地卒

时年十六谥曰哀𥳑

丁亥永乐五年

正月出翰林学士解缙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先是缙与

丘福等所议易储事颇泄于外汉王高煦怨缙言于 上

曰藩邸旧臣无泄者惟解缙泄之 上怒遂出缙广西寻

复改交趾左中允尹昌隆亦改礼部主事后缙与昌隆皆

坐事死○张辅调兵袭破安南桐江寨及万劫江普赖山

等处斩首三万七千馀级又败黎贼于木丸江斩首万馀

级溺死者不可胜计都邑相继来降○直𨽾及浙江诸郡

军民子披剃为僧赴京请度楪者千八百人礼部以闻 

上怒曰 皇考之制民年四十以上始听出家今犯禁若

此是不知有朝廷矣命悉付兵部编军籍发戍辽东甘肃

二月命西僧尚师哈立麻于灵谷寺启建法坛荐祀 皇

--

考 皇妣尚师率天下僧伽举扬普度大斋科十有四日

庆云天花甘雨甘露舍利祥光青鸟白鹤连日毕集一夕

桧柏生金色花遍于城都金仙罗汉化现云表白象青狮

庄严妙相天灯导引幡盖旋绕种种不绝又闻梵呗空乐

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称贺学士胡广等献 圣孝瑞应歌

颂自是后 上濳心释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舞之

 按番僧多善幻卫此所谓庆云天花白象青狮之类无亦其幻也与

三月封西僧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分最胜圆觉妙智慧

善普应祐国衍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

下释教赐金百两银手两彩币宝钞织金珠袈裟金银器

皿鞍马赐仪仗与郡王同其徒孛罗等皆封为大国师并

赐印诰金币等物宴之于华盖殿○张辅沐晟等追贼至

富良江贼悉众拒战每舟联亘十馀里横截江中用划船

载木立栅以拒官军辅乘栅未备躬督将士力战都督柳

升等继以丹师横击之贼大败杀其将卒数万人乘风过

黄江直抵闷海口获贼舟无筭黎季犛父子仅以数小舟

遁去伪吏部尚书范览大理卿阮飞卿等皆诣军门降○

督木工部尚书宋礼奏有大木数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大

谷达于江盖山川之灵相之赐其山名神木山遣礼部郎

中王羽致祭建祠碑命胡广制碑文

四月 皇长孙出阁就学御名旷基时年九岁命太子少

师姚广孝翰林待诏鲁瑄郑礼等侍讲读 上谕之曰人

于学问当以先入之言为主朕长孙天资明睿尔等宜尽

心开导凡经史所载孝弟仁义与夫帝王大训可以经纶

天下者日与讲论浸渍之久涵养之深则德性纯而器识

广也它日所资甚大不必如儒生释章句工文词为能也

广孝等顿首受命寻复召前礼部郎中李继鼎说书不置

僚属○张辅等奏言前蒙 圣谕安南平定访求陈氏子

孙俾继王爵今其国中耆老咸诣臣敷陈情悃谓当黎贼

篡逆之时搜求陈氏子孙诛夷已尽莫可继承又谓安南

本古中国之地其后沦没化为异类今幸 圣朝扫除残

贼再睹衣冠愿复立郡县设官治理以渐沐圣化洗涤夷

习臣伏计黎贼父子旦夕就诛郡邑既平之后宜有所统

陈氏已绝无可访求必令开设都布按三司统率郡县抚

辑兵民奏上群臣亦以为请 上曰俟黎贼父子悉擒而

后处置

五月甲子征安南官军获贼首黎季犂及其子苍澄等安

南平先是张辅等督兵追贼至海门泾浅久晴水涸贼舟

遁去官军至大雨水涨数尺舟师济众大喜曰天赞王师

灭贼也及辅率步骑至茶龙舟师亦至前哨都督柳升败

--

贼获船三百馀艘贼遁辅等乘胜追之至日南州奇罗海

口升前哨复与贼遇贼困败党与皆散走生擒季犛及其

子澄于海口山中复于永盎海口高望山获伪大虞国王

黎苍伪太子黎芮幷贼将伪柱国东山乡侯胡柱等馀众

悉降交南乎得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户三百一

十二万

六月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司事黄中

为副兼掌布政司事以前工部侍郎张宗显为左布政司

馀皆选人以充置交趾北江谅江三江太原宣化建平新

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又安顺化升华共十七

府宣化嘉兴归化广威演州共五州以统诸州县置十卫

二千户所官军以守之○上谕都察院曰去年曾命李进

等前往山西采天花此一时之过后甚悔之更不令采比

闻进诈传诏旨大为民害所在官司都不奏来即遣御史

二员径诣山西将进等一千鞫问明白械送京师必寘重

法若都布政司有于涉者幷鞫治之虽关皇亲亦不恕○

敕张辅沐晟刘儁访求交趾人才礼送赴京擢用

七月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卒○兵部侍郎黑麟卒

 麟陕西高陵人性严刻以城守功理兵部侍郎麟为御史时以非罪煆栋闲一粮长及须见被洞者已而麟足

 趾腐尽乃死

乙卯 皇后徐氏崩谥曰仁孝皇后

 后疾刺 上路问对曰今至此命也但身蒙 上恩位中宫不得终事比遗恨耳又曰天下虽定兵甲不用然

 生民未大休息惟 上矜念之 上复问有何言口愿广求贤才明别邪正不以小过而弃之不以小才而比

 之子孙成之以学宗室亲之以恩妥不能报 上恩矣愿无骄畜外家 上泣后亦泣曰人生死有定惟 上

 割恩自爱勿以妾故伤圣心遗令 太子身没之日丧祭务从𥳑省毋妨臣民后崩 上哭之恸群臣奉慰

 上曰 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虽处宫中其念惟在仁民继今朕入宫不复闻直言矣后中山

 工达女也博通载籍每览古人言行之懿者即思曰古人书之册同欲后人彷而行之洪武九年正月册为燕

 王妃恭勤妇道 高后深爱重 高后崩哀毁动左右皆卖三年蔬食如常 上靖难太子守国事多禀命

 上入正大统 后正位中宫愈益祗勤每以亲亲仁民养贤训储为言 上悉嘉纳尝命妇入见赐冠服钞币

 且谕之曰妻之事夫其道岂止衣服馈食必有德行之助焉古之公侯夫人及大夫士之妻助成其夫之德化

 有形子诗歌有载诸史传者矣古今人岂相远哉常情加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在宫中旦

 部侍 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每承顾问多见听纳侍 皇上所与共图理道者今卿翰林之臣数辈诸命

 췍可不有以翼赞于内乎百姓安则国家安国家安则与臣同享富贵泽被子孙矣喜观女宪女戒书采其要

 义作内训二十篇居常存心内与复取道释迦言善行类编之名劝善书卒时年四十六 太子及汉王赵王

 皆后

以安南归附人裴伯耆为交趾左参政

八月敕营建北京官节量人力俾无恣怨

九月张辅沐晟等遣都督柳升等赍露布槛送黎季犛黎

苍等献俘至京 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偕兵部侍

郎方宾读露布至弑主篡国僭号纪元等语 上使问季

--

犛父子曰此为人臣之道乎季犛父子不能对诏以季犛

及子苍及其伪将相胡柱等悉付狱赦其子孙澄芮等命

有司给衣食

十月以交趾所举明经士人甘润祖等十一人为谅江等

府同知赐敕慰勉 上复亲制诗祭之○初设屯田佥事

十一月永乐大典书成先是 上命翰林臣解缙等采各

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缙等受

命辑成上之赐名文献大成既而 上览其书尚多未备

复命重修以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箎及缙总

兵事以学士王景王达祭酒胡俨洗马杨漙儒士陈济为

总裁侍讲邹缉等二十人副之𥳑中外官及四方者老儒

士文学者充纂修及缮写之士三十人凡四历寒暑 至

是始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卷一万一千一百本更赐名

永乐大典 上亲制序文此书后竟以卷目大繁不及刊

布而废○设四夷馆命礼部选国子生蒋礼等三十八人

𨽾翰林院习译书人月给米一石遇开科令就试仍译所

作文字合格出身置馆于长安右门之外处之分为八馆

曰鞑靼曰女直曰西番曰西天曰回回曰百夷曰高昌曰

缅甸○以 仁孝皇后内训赐群臣俾教于家○令内阁

儒臣考满吏部勿改外任

十二月户部都给事中胡濙奉命搜访异人张三丰垂十

年始迁○广东布政徐奇入觐载岭南藤簟将以馈廷臣

逻者获其单目以进 上视之无杨士奇名乃独召之问

故士奇曰徐奇自都给事中受命赴广时众皆作诗文赠

之故有此馈臣时有病无所作不然亦不免今众名虽具

父否未可知且物甚微当亦无他 上意解即以单目付

中官令毁之○以 太祖高皇帝戒饰功臣銕榜及敕旨

颁赐武臣○是年徐辉祖卒年四十 上曰辉祖与齐太

辈罪同宜论死念中山王平定天下有大功曲赦辉祖今

辉祖病死中山王不可无后辉祖长子释迦保见赐名钦

令袭魏国公遂乞守墓 上怒谪居中宫○撤马儿罕同

蛤里遣人送给事中传安郭骥还

戊子永乐六年

正月掌交趾布政司事尚书黄福言交趾初平其地征敛

不一请酌量轻重为定制 上曰比除交趾郡县官朕数

谕之为政务宽𥳑以缓新附之民无重征敛福所言良合

朕意遂命户部会官定议务从轻省

二月定巡狩礼

三月福建监察御史奏以柏生花为瑞 上赐敕责之既

而苏州扬州二府复言桧花为瑞 上曰近苏松诸郡水

--

涝为灾有司往往蔽不以闻昨有奏柏花为瑞者已责其

欺罔今又言桧花小人之务谀悦者可恶仍降玺书切责

之○诏中外军民子弟自剃发冒为僧者幷其父兄送京

师发五台山输作毕日就北京为民种田及卢龙牧马寺

主僧擅容留者亦发北京为民种田

 霜韬曰奸人避罪多削发为增反仪民不力田亦削发为僧故凡僧道盛者王政之衰也乏 成朝深鉴其弊

 凡子弟擅削发为僧者俱发北京种田则不惟边力呼固而贫民亦得所也

交趾总兵张辅沐晟等班师至京辅等上交趾地图东西

一千七百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建设军民大小衙门共四

百七十有二

七月论平交趾功进封新城侯张辅为英国公西平侯沐

晟为黔国公并食禄三千石子孙世袭丰城侯李彬云南

侯陈旭各增禄五百石清远伯王友进封清远侯都督佥

事柳升封安远伯战死都督佥事高士文追封建平伯并

子孙世袭亲擒黎季𤛆军人为首者王柴胡超陞指挥使

为从者李福等四人皆陞指挥佥事先是交趾平 上问

户部尚书夏原吉曰陞与赏孰便原吉对曰赏费于一时

有限陞费于后日无穷多陞不若重赏 上从之于是惟

陞元功馀皆班赉有差

 赏贵于一疼有限陞费子后日无穷此忠请谋国名十也惟陞元功馀吿班赉此 祖宗朝尝功良法也至正

 绕时王骥麓川之污封良陞职至万馀人天顺中有一卫官至二千馀人者矣或化中天下军职至八万馀人

 正德中遂逾十万矣使累朝赏功皆遵  祖宗良法夫岂冗滥至此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鞑靼太师阿鲁台迎立本雅失里建文末虏主坤帖木儿

被弑鬼力赤立非元裔也部下叛之阿鲁台统有其部落

至是迎立蒙古之族本雅失里而鬼力赤为其下所戕无

剌三酋马哈木等不附阿鲁台自相仇杀乃来朝贡诏封

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

上御奉天门顾廷臣曰近日郡县数奏水旱朕甚不宁右

通政马麟对曰水旱出于天数尧汤之世所不免今闲一

二处有之不至大害 上曰尔此言不学故也洪范恒雨

恒旸皆本于人事不修顾侍郎方宾等曰朕与卿等皆当

修省更须择贤守令守令贤则下民安民安于下则天应

于上麟言岂识天人感应之理

八月户部言旧定屯田赏罚例已刊著红牌蒙 圣谕以

田工新开垦所收不能及数期三年后依红牌例考较今

已及期当举行之 上曰屯田固重务若征收固重人不

能堪仍从轻例○命黔国公沐晟总兵讨平交趾乱寇𥳑

 按定陈氏故官先是已归附将遣赴京师复逮回与化州伪官邓悉阮晏等聚众谌作乱悉等推定为王僭号

 红广寇交㴘黎贼馀党多应之其势日盛官军屡出无功奏请益兵遂命晟发云南贵州四川兵数万往征之

--

 仍命兵部尚书刘隽往对军事

于阗入贡其国在肃州西南六千三百里○渤泥国王率

其妃及家属陪臣来朝寻卒命其子袭王遣内官及行人

送还国○满剌加入贡诏封其王西利入儿速剌为满剌

加国王其前未尝通中国

 丘濬曰三代盛时其疆域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地尽即止汉始通西域开西南

 夷皆由陆以通隋唐以来航海之使始至然皆自君长其国未有受天子命者有之肇自今日

是时诸番入贡者复有西洋古里国苏门答剌国榜葛剌

国吕宋国合猫里国碟里国打回国日罗夏治国忽鲁母

恩国古里班卒国甘抱里国麻林国各遣使来朝贡方物

 按大明会典及一统志所载永乐中入贡诸番又有婆罗国彭亨国邻鲁国小葛兰国须文达耶国拂麻国柯

 枝国麻剌国忽鲁谟斯国治纳朴儿国加异勒国溜山国阿哇国南巫里国忽兰丹国奇剌泥国夏剌北国窟

 察泥国乌涉剌踢国阿丹国鲁密国彭加那国舍剌国齐八可意国坎巴夷替国左法儿国墨葛达国入答黑

 商国日落国凡三十馀国皆西洋国也

十月 上将巡幸北京诏曰成周营洛肇启二都有虞勤

民尤重巡省朕君临天下祗率彝典统驭之初已陞顺天

府为北京今海内清宁万民安业国家无事省方于时将

以明年二月巡幸北京命 皇太子监国朕所经之处亲

王止离王城一程迎候官吏军民于境内朝见非经过之

处毋得出境道途一切供给饮食之费皆已有备不烦于

民诸司毋得有所进献布吿中外咸使闻知○侍讲杨荣

连丁亲丧乞归守制以将巡幸北京不许

十一月命丘福蹇义金忠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金糼孜

等兼辅导 皇长孙论之曰朕长孙天章日表玉质龙姿

孝友英明宽仁大度年未一纪体具志宁动必中规言必

合道好学之笃夙夜孜孜日诵万言必领要义朕尝试之

以事辄能裁决得中斯实宗社之幸上天锡庆笃生异质

以福祐天下卿等其悉心辅导

十二月沐晟帅师与交趾贼𥳑定战于生厥江败绩兵部

尚书刘儁都督佥事吕毅交趾布政司参政刘昱等皆死

之于是贼益炽攻陷诸郡县事闻复命英国公张辅为总

兵官清远侯王友为副帅师二十万往征之○山西灵丘

县民李天秀妻朱氏一产三男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