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 | 第五批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闽政文〔2005〕164号 2005年5月11日 发布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第17期 |
第七批 |
PDF文件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鼓浪屿近代建筑等133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金交椅山窑遗址等4处并入已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请你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附件: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
一、古遗址(10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
1 | 黄瓜山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 | 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下层距今约4000年前,上层年代距今3500至3000年前。经考古发掘,发现有灰坑、灶坑、长方形建筑基址等遗迹。建筑基址由排列整齐的柱洞构成,属“干栏”式建筑。出土遗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以梯形弓背小石锛最具特色。陶器突出特点是泥质橙黄陶大量出现,并普遍施陶衣和彩绘。 | 遗址堆积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 |
2 | 锦城遗址 | 汉 | 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 | 闽越国时期遗址。分布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发现有汉代夯土城墙遗迹和一些筒瓦、板瓦及“汉阳未央”瓦当。发掘的两座墓葬中出土精美的玉器和成规制的陶器。为闽越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东尹厝团,西至门楼墩,南至叶源垅,北至上排自然村 |
3 | 泉州闽国铸钱遗址 | 五代 | 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承天寺西南侧 | 五代闽王王延曦于永隆四年(942)八月至永隆六年(944)三月铸“永隆通宝”铁钱的场所。分布范围1000多平方米。2002年夏,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在此进行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20平方米,出土数千件陶质钱范及当时烘烤钱范的炉箄、炉壁残片等遗物。为研究五代泉州铸钱历史和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 遗址堆积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4 | 中村窑遗址 | 宋 |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林果场 | 北宋中早期创烧,南宋晚期至元初达到鼎盛阶段,元末明初渐趋衰落。分布较广,重点窑址有草寮后山、蛇头山、珠山、回瑶后山、牛岭山等。其中草寮后山窑址经过考古发掘,揭露出一组较完整的作坊遗迹,为我省窑址考古中少见。以生产日用瓷为主,产品有青白瓷、青瓷、酱黑釉瓷等。 | 所有窑址堆积四周各外延伸20米 |
5 | 福清少林院遗址 | 宋-明 | 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 | 宋代创建,至明清废圯。遗迹保存较好,建筑布局、结构基本清楚。出土的宋代陶瓷器,部分碗、碟器底的露胎处有“少林”、“少林院用”等墨书。大量石柱础、柱顶石以及石碾槽、石盂、护阶石等,有的刻有“大观”、“庆元”等字。可证实该遗址即宋代文献所记载的“少林院”。是我省迄今发掘面积最大的古代寺院建筑遗址。 | 遗址四周各向外延伸500米 |
6 | 国兴寺遗址 | 宋 | 福鼎市秦屿镇太姥山 | 国兴寺于唐乾符四年(877)始建,北宋重建,南宋晚期毁。遗址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宋代房屋、天井、水沟、花台、过道等建筑基址,整体布局规整,做工考究,雕饰精美。出土有许多瓷器、建筑构件等。椤枷宝塔为附属文物。 | 遗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塔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
7 | 松洲威惠庙中殿遗址 | 宋 | 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 | 松洲威惠庙,又称松洲书院。唐贞元二年(786)创建,清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入漳时焚毁。原建筑为前庙宇、后书院布局,由前殿、王台、中殿、后殿、两庑及东西配殿等组成。中殿建于南宋宝祐六年(1258),现存刻有“宝祐戌午”、“朝王会造”铭文的龙喉井,浮雕走龙纹、力土造像的金刚须弥座等。 | 东至东配殿山墙滴水位外延10米;西至西配殿山墙滴水位外延10米;北至后殿后檐滴水位外延10米;南至前殿遗址台阶外延10米 |
8 | 德济门遗址 | 宋-明 | 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 | 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始建翼城南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拓展翼城,废镇南门改称德济门。1948年毁于火。是古时泉州城的舶来货和外销产品进出的主要通道。由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城垣遗迹、内濠沟、拱桥、德济门城垣、月城(瓮城)城垣、外濠沟等遗迹组成,遗址面积近2000平方米。出土了南宋修城官砖、宋元宗教石刻、明末“盘诘奸细”石碑以及明、清时期铁炮、弹丸、钱币等文物。 | 遗址东侧向外延伸50米,西至万寿路,南至八卦沟,北至天后宫 |
9 | 东溪窑遗址 | 明 | 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 | 明代始烧,兴盛于明末至清中期。分布面积广、窑址数量多。窑炉皆砖砌,有阶级窑和龙窑两种。产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青瓷、白瓷、酱黑釉、蓝釉以及五彩瓷等。其中白瓷中的米黄釉器为“漳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一部分青花瓷、青瓷在海外沉船中发现,是研究明、清时期福建陶瓷外销的重要资料。 | 分别以牛寮、水尾、上下虾形、吊拱、崩爿湖、橄榄坑、马饭坑、东溪庵、桥头楼、蜡足坪、二分场、猪槽楼、后坑寮、牙松后、扫帚石、封门坑、白叶坂等窑炉遗迹和文化层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内 |
10 | 一德楼遗址 | 明 | 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 |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建。内方外圆内通廊式三合土楼。主体建筑方形,面阔26米,进深27米,墙裙石砌,墙体用三合土板筑,残高11.4米。全楼原为三层共三十五间,中间为12米见方的天井。北向开门,门匾刻:“一德楼”三字及“嘉靖戊午年季冬吉立”纪年款。楼外建略呈圆形的围墙,墙外为护城河。1943年被日本飞机轰炸后废弃,现主楼墙体保存基本完好,外围墙仅存地基。 | 墙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0米 |
二、古墓葬(6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
11 | 王审邽墓 | 唐 | 泉州市丰泽区新铺村皇绩山 | 唐天佑二年(905)葬,1993-2004年王氏后裔捐资整修。坐北朝南。全长100.85米,宽27.05米,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砖石结构,环砌青砖,上为封土。墓前尚存花岗岩石砌的三级台座及残存墓体周围石基。
王审邽(858-904),字次都,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光启元年(885)扶母随同兄王潮、弟王审知举兵入闽,任泉州刺史十二年,俭约爱民,兴办学校,建招贤院,广纳人才,制度惟新,政绩显著。官至工、兵、户部尚书,威武军节度副使,晋封开国候。 |
墓园东50米至山沟,西60米至山沟,南150米至至草邦水库北岸,北220米至山顶 |
12 | 李富墓 | 宋 | 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长基山 | 宋淳熙九年(1182)迁葬于此,明成化三年(1467)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宽11.3米,深33.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砖石、三合土结构。墓丘设祭台,花岗岩须弥座。前有内埕及三层外埕。
李富(1085-1162),字字诚,莆田涵江人。宋建炎元年(1127),捐家资募兵三千北上抗金,屡立战功,由宣抚使张渊荐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后归故里兴学修桥,乐善好施。 |
墓前50米至公路,左、右、后侧各外延20米 |
13 | 泉州明代丁氏回族墓群 | 明 | 泉州市丰泽区圣墓村 | 明代建造,包括:一世祖节斋、二世祖述庵、三世祖硕德合葬墓;五世祖英杰暨夫人施氏墓;四世祖仁庵暨夫人庄氏墓;五世祖诚斋、六世祖龙隐、六世祖毅斋合葬墓;五世祖毅庵暨夫人蒲氏、王氏墓;六世祖中斋暨夫人蔡氏墓。除五世祖英杰夫妇墓原建于现址外,其余五座均为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迁至今址。毗邻相依,坐北向南。墓的规制采用明代流行于闽南汉族的“风”字形布局和伊斯兰的塔式墓之造型,须弥座平台上置塔式石墓盖,雕刻如意云纹、缠枝花卉、圆月图案和阿拉伯文为装饰。三面墙壁环绕,后置墓碑,前辟月池、墓埕。整座墓葬既具汉族风格,又凸现伊斯兰的明显特征。 | 各墓区四周向外延伸30米 |
14 | 泰宁尚书墓 | 明 | 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长滩人形山 | 明天启年间太子太师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李春烨及夫人合葬墓。明崇祯十六年(1643)建。位于长滩人形山山腰,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面宽12.2米,进深35米,分9级平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全部用花岗岩石板和河卵石铺砌。工程浩大,石雕工艺精湛,是研究明代福建官宦之家葬俗和雕刻技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 东、西、南各向外延伸20米,北至山顶 |
15 | 施世纶墓 | 清 | 惠安县黄塘镇顶庭山 | 为施世伦夫妻合葬墓,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建造。墓区总面积2515平方米。墓圹半月形,宽14.45、高2.48、纵深11.40米。墓自上而下分五层坪台。第四层坪台排列石将军、石马、石虎、石羊,最外侧分列望柱。第五层坪台建龟趺碑碑亭一座,内置龟趺石刻谕祭碑一通。
施世纶(1659-1722),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人,施琅将军次子。清康熙年间,官至户部侍郎、漕运总督。“治河劳瘁卒于官”,康熙帝准其随父还葬福建,诏奖其“清慎勤劳”,赐祭葬。 |
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6 | 蓝鼎元墓 | 清 | 漳浦县湖西畲族乡下墟村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三合土结构,平面呈“风”字型,二圈椭圆形封土,三层墓埕,前作半月形墓池,三合土嵌青石墓碑。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畲族,福建漳浦人。曾随军入台参赞军务,提出了治台十六策,写成了《东征集》、《平台记略》二书,被称为“筹台宗匠”。雍正十一年(1733),卒于广州知府任上,由家人归葬故里。 |
东向外延伸50米,南、北、西各向外延伸20米 |
三、古建筑(101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
17 | 承天寺经幢 | 宋 | 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承天寺内 |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建。石构八角,通高7米,由须弥座、多层幢身、莲座、幢檐、宝顶等构件垒叠而成。浮雕有力士、佛像、莲瓣,云龙及山峰水波纹等。承天寺建筑为附属文物。 | 四周至承天寺围墙 |
18 | 巩溪宫 | 宋、明 |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 | 宋建炎四年(1130)始建,明重建。祀妈祖。由前殿、天井、正殿等组成。两殿均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明间抬梁式木构架。宫内16根梭形瓜楞石柱等为宋代遗物。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9 | 云门寺 | 宋清 | 莆田市城厢区英龙街双池巷 | 宋德佑元年(1275)始建,元大德九年(1305)增建,明万历九年(1581)、三十六年(1608)和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门坊、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两庑组成。大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尚存十几根宋代梭形柱和6根宋代方柱以及覆盆柱础。拜亭为元代原构。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20 | 漳浦文庙大成殿 | 明 | 漳浦县绥安镇东大街 | 南宋庆元四年(1198)始建,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明、清两朝屡有修葺。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覆盆式柱础,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带前廊,占地面积460平方米。明间和次间上方作方形或长方形平板天花,下方用一斗三升、出挑三层如意斜拱承托。弯枋、雀替多用镂花板装饰。脊檩用金漆彩画双龙戏珠图案。 | 东、北、西各向外延伸30米,南向外延伸100米 |
21 | 镇海卫城墙 | 明、清 | 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 | 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清初迁界,卫城渐废,康熙二十年(1681)复修为汛防城。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偏长,南北较短。现存城墙2700米,残高4-7米,设东、南、西三城门和水门一处,南门增建有瓮城,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城门用花岗岩条石叠砌,城墙以块石垒砌。城内尚存三条古街巷,南门街有明代“父子承恩”石牌坊一座,以及城隍庙、文庙遗址、明代罗汉石造像等。 | 城墙、城门内外两侧各延伸20米,城内城隍庙、文庙遗址、石牌坊、古井等文物古迹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 |
22 | 悬钟所城墙 | 明 | 诏安县梅岭镇南门村 | 明洪武二十年(1387)依果老山建造的守御千户所城。现存城墙1800米,残高4-6米,宽3-3.5米,以条石丁顺叠砌。南城门,拱顶,门道宽2.45米,高2.5米,外设瓮城。果老山上有明代至民国时期摩崖石刻36方,多系明代守城将领、幕僚及其友人题刻。 | 城墙内外侧各外延10米;果老山整座山体,南到关帝庙上埕;望洋台石刻岩体外延15米 |
23 | 厦门所城墙 | 明 | 厦门市思明区新华路 |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永乐、正统年间各有增建。清康熙二年(1663)拆毁,康熙二十四年(1685)施琅由重建。鸦片战争后,城垣逐渐废弃。原城墙平面呈环形,设城门4座,周长600丈。墙体内部夯土,外皮以花岗岩条石“丁顺”垒砌。现存北城门遗迹和残墙2处。城北残墙,长120米,残高1.5-4.5米,顶宽3.5米;城东北残墙,长1.5米,高1.7米。 | 现存城墙及城门遗迹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24 | 三福寺双塔 | 明 | 福鼎市白琳镇下炉村 | 南宋始建,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砖构仿木楼阁式,七层六角实心,通高7.8米。用36种不同形状的特制青砖砌造,倚柱、斗拱、塔檐飞椽、垂脊、瓦垅等惟妙惟肖,造型美观,做工精巧。 | 双塔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25 | 集庆楼 | 明 | 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 | 明永乐十七年(1419)建,清乾隆九年(1744)大修。双环圆型土楼,外环4层,内环单层。外环一层为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每6间与内环组成一个单元,各设1道楼梯相通,是通廊式向单元式土楼类型过渡的一个实例。方形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外环四层墙外设9个了望台。 | 四周由滴水各向外延伸50米 |
26 | 石室寺塔 | 明 | 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下磨村大象山 | 南宋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方形砖构楼阁式,七层,边长3.86米,通高20米。基座石构,塔身砖构。楼板、回廊、护栏、出檐均为木构,现仅残存部分木楼板。底层东、西向开门洞,其他各层均两面开门洞,两面设佛龛。 | 塔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27 | 豫章书院 | 明、清 | 宁化县翠江镇小河边 | 又称罗氏家庙。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几经修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牌楼式门楼。正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明间减柱造,梁柱粗大。八角形海棠纹石础、鼓形石质等多为明代遗物。是研究闽西客家宗族办学的实物资料。尚存多方重修碑。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28 | 延寿桥 | 明 | 莆田市城厢区延寿村延寿溪上 | 宋建炎元年(1127)始建,明正统庚申年(1440)推官吴思谅重建。石构平梁桥,12墩13孔,桥身宽4米、长91米,南北引桥长51米。舟形墩,高11米。桥面两侧置石栏杆,南桥头设石构二柱单门桥坊门。 | 桥端各向外延伸30米,两侧分别向上、下游延伸50米 |
29 | 广利、广福桥 | 明、清 | 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 | 单孔贯木拱廊屋桥。广利桥又名花桥,宋代始建,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清乾隆二十九年(1775)重修;全长28.33米,宽5米,孔跨19.19米;廊屋,悬山顶,减柱穿斗式木构架,两旁设风雨板、栏杆和长条凳。广福桥又名溪源桥,元元统元年(1333)始建,清嘉庆十二年(1806)重建;全长29.47米,宽5米,孔跨24.17米,结构同广福桥。 | 两桥的两端各向外延伸15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 |
30 | 永安文庙大成殿 | 明、清 | 永安市大同路123号 | 明景泰六年(1455)建。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石构台基、月台。明代彩画及盘龙丹陛石尚存。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31 | 上杭城墙 | 明 | 上杭县临江镇临江路 | 宋代始建,明成化二年(1466年)扩建,以块石叠砌,开四座城门,临汀江设3座水门。其中阳明门,拱顶,保存较好。现存较完整的城墙,位于南门码头至阳明门码头间,长297米,高9米。 | 城墙两侧及端部各向外延伸20米 |
32 | 云霄威惠庙 | 明、清 | 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 | 唐嗣圣元年(684)始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重建。原称陈将军庙,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由照壁、大埕、门厅、天井、两廊、大殿等组成。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雕梁画栋。庙内樟木雕陈元光像,为明代原物。 | 南至照壁外5米,东、西、北由滴水各外延20米 |
33 | 蒲坂郑氏宗祠 | 明、清 | 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 | 北宋始建,明嘉靖五年(1526)重建。由下厅、天井、厢廊、上厅组成。两厅均为悬山顶,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用材较大,石柱础及驼墩、枋桁等木构件刻制精细。祠内藏有古代印书雕版、祖先肖像画、墓志等文物。 | 先祠和崇报专祠等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34 | 垂裕祠 | 明 | 三明市三元区荆东村 | 南宋嘉定七年(1214)始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重建。奉祀北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克谐暨配罗氏。由牌楼式大门、左右门塾、天井、两廊及大堂组成。大堂悬山顶,面阔五间。祠后邓克谐墓为附属文物。 | 东南至墓山顶,西北至泮池围墙外10米,祠后墙至墓山顶部分左右两侧从建筑外墙各向外延伸24米,祠后墙以前部分左右两侧从建筑外墙各向外延伸10米 |
35 | 龙漈仙宫 | 明 | 屏南县甘棠镇漈下村 | 又称瀛仙宫。明隆庆二年(1580)建。由门楼、天井、西厢和大殿等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屋面重檐,下檐作四面坡,上檐为圆形攒尖顶,木构架,颇有特色。 | 宫前后各外延20米,左右两侧各外延10米至河床 |
36 | 海云家庙 | 明、清 | 漳浦县旧镇浯江村 | 又称乌石大厅。明正统十三年(1447)始建,万历八年(1580)重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门楼、前堂、后堂和前后天井及厢廊等组成。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均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梁架均为抬梁式木构架,大量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并保留很多明、清时期彩画。 | 建筑外墙东、西各外延150米,南、北各外延30米 |
37 | 林公忠平王祖殿 | 明、清 | 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 | 明正德八年(1513)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殿前太子亭,建于清嘉庆十年(1809),三重檐歇山顶。两厢有廊与钟、鼓楼连接。庙内彩画、石雕十分精美。保存多通明、清时期建庙碑记和石刻匾额。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38 | 齐云楼 | 明 | 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 | 明万历十八年(1590)建,清同治元年(1867)重修。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527米,南北长64.8米,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双环单元式土楼,外环为二层,内环为平房。楼墙底部石砌,其上夯土,石构大门朝南,门匾刻“齐云楼”三字及“大明万历十八年”等款识。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39 | 武安牌坊群 | 明 | 长泰县武安镇中山南路 | 由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的“祖孙执法”、明万历四年(1576)的“春风桃李”及明嘉靖七年(1528)的“解元世科”三座石牌坊组成。均作仿木结构。“祖孙执法”坊,四柱三门,通面阔7.97米,通高92米。“春风桃李”坊,二柱单门,面阔4.87米,通高7.05米,“解元世科”坊,六柱三门,通面阔72米,通高7.83米。宋大观四年(1110)凿造的义泉井,为附属文物。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
40 | 惠安刘氏民居 | 明、清 | 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 |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赐建。坐西北朝东南,四列三落五开间建筑群,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每列由门厅、大厅、后厅等组成,前低后高,硬山顶,山墙“出砖入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是典型的闽南明代府第式建筑。 | 宅前至围墙外10米,宅左、右、后至巷外延10米 |
41 | 豫章贤祠 | 明、清 | 沙县凤岗镇城西南路 | 明崇祯六年(1633)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祀宋理学家罗从彦。由门屋、庭院、廊庑和正屋组成。正屋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42 | 金玉顶石屋 | 宋、明 | 上杭县临城镇白玉村上圆山 | 宋代始建,明代重修,为高僧闭关坐禅处。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仿木构石屋,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屋内有石雕须弥座禅台等。附属文物香林墓塔,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为明代高僧香林大师藏骨塔。 | 石屋和墓塔四周各外延伸20米 |
43 | 太后公厅 | 明 | 福安市晓阳镇阳村 | 南宋始建,明代重建。由门楼、庭院、戏楼、戏台组成,均穿斗式木构架。门楼重檐,上檐为歇山顶,下檐为悬山顶。戏台重檐悬山顶,两山加双重雨披,梁架结构较有特色。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44 | 芙蓉园 | 明、清 | 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 | 宋为参政陈靴的“芙蓉别馆”,明为宰相叶向高的别墅,清为学者龚易图花园。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园林式民居建筑。坐北向南,自西而东毗连三组建筑,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园内尚存有假山、鱼池、花亭、雪洞、楼台水榭、曲桥迥廊。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45 | 吉庇巷谢家祠 | 明、清 | 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60号 | 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围以封火山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福州学生在此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 | 东、西、南各向外延伸20米,北至宫巷 |
46 | 长泰杨氏宗祠 | 明、清 | 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 | 明代于唐代长泰开县元勋杨海寓所原址上兴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厢廊、正堂组成。正堂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用材硕大,且少有花板、雀替,整体风格较为庄重朴素,保留了明代建筑特征。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47 | 汀州府城隍庙 | 明、清 | 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80号 | 唐大历四年(769)始建,现存为明、清时期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800多平方米。由门楼、前殿、正殿、后殿及厢房等组成。正殿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有龙柱、圆柱、方柱等多种石柱。 | 东至府背巷,西至民房及标准件厂围墙,南至门前空坪外10米,北至标准件厂围墙 |
48 | 樟湖蛇王庙 | 明、清 |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中坂街 | 明代始建,1992年因水库建设迁至现址。大殿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减柱造,面阔三间。前轩廊做工精巧。建筑结构别具特色。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49 | 峡阳民居 | 明、清 | 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 | 明清时期兴建。为封火砖墙围合、多进院落组成的达官、富豪宅第,当地俗称“土库”。以气势宏伟,用材硕大,结构独特,雕饰精美而著称。明天启进士骆天闲宅第--大衙、清嘉庆茶商应陶官宅第--石坂坪、清道光木材商骆姬伯宅第--下马坪,为其典型代表。 | 大衙、石坂坪、下马坪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50 | 竹江天后宫 | 明、清 | 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 | 宋末始建,现存为明、清时期建筑。由照墙、大门、戏台、正殿和连殿等组成。正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建,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戏台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边殿为“顺济庙”,保存明代建筑风格。 | 东、南至海塘,西外延15米,北20米至山脚 |
51 | 宫巷林氏民居 | 明-民国 | 福州市鼓楼区宫巷 | 明代建,清代、民国时期多次重修。曾为南明王朝的大理寺衙门,后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居所。坐北朝南,由主座及其东侧的二个跨院组成。主座四进,一至三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带前廊。第一进明间减柱,形成宽阔的公共空间。第四进为供奉祖先的场所。东侧跨院由前、后花厅及中部的园林组成。园林内有廊、亭、山、池、桥、树诸景,格调高雅。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52 | 笋帮公栈 | 清 | 永安市贡川镇胜利巷 | 清顺治三年(1646)建。坐北朝南,由门厅、天井、厢廊、大厅等组成,围以封火山墙。门厅、厢廊为一面坡顶,大厅双坡顶。均穿斗式木构架,大厅前部减柱造。大门上方石门匾刻“笋帮公栈”四字。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笋业行会旧址。 | 东20米至李启发住宅东北角,西22米至延城路,南30米至严伯孝住宅,北向外延伸20米 |
53 | 萃园 | 清 | 永安市燕西街道下吉山村 | 清顺治四年(1647)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重修。园林式书院建筑,占地面积891平方米。二进五开间,并有庭院、回廊和半月形荷池等。前厅歇山顶,大厅悬山顶,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梁枋、雀替、驼墩、窗棂等木构件雕刻精细,彩画精美。 | 东50米至水圳边,西50米至河坑山,南50米至毛竹林山脚,北50米至水圳边 |
54 | 庄上大楼 | 清 | 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 | 清顺治、康熙年间(1601-1677)依地势起伏而建。大型土楼民居建筑。前方后圆,南北相距220米,外墙周长700多米,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双环,外环三层,高9米,分142单元,第三层有通廊贯通。建筑中保存了精美的石木雕刻,建筑类型除住房外,社会生活诸方面所需的公共建筑和设施颇为齐全。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55 | 施琅故宅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东街菜巷 | 又称上侯府。清康熙元年(1662)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50多平方米。原建筑为三进,现仅存两进,三开间,双护厝,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出砖入石”式墙体,外有后筑的一列围墙。两侧护厝都设有花厅。装饰简朴大方。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56 | 南普陀寺大雄宝殿 | 清 | 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五老峰南麓 | 南普陀寺肇基于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于原址重建。大雄宝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建,1932年和1955年两次重修,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五间。天王殿、五老峰摩崖石刻、乾隆御制碑等为附属文物。 | 东、西由南普陀寺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南至思明南路,北至五老峰顶 |
57 | 靖海侯府 | 清 | 晋江市龙海镇衙口村 |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三进,五开间,带双护厝。中轴线由前庭、门厅、天井、中堂、后堂等组成,东西宽38.04米,南北长61.35米,占地面积2334平方米。砖木石构筑,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承袭明代遗风,用材较大。 | 东至施氏大宗祠,南96米至路,西、北外墙各外延20米 |
58 | 福安黄氏祠堂 | 清 | 福安市阳头街道阳下村黄厝巷 | 宋末始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由泮池、照壁、戏台、前座、后座和南侧祭祀厅等组成。前座、后座均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次间采用减柱造,形成高大的敞厅。前、后座之间建有覆龟亭。戏台立面为四柱三楼牌坊式,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为二层的戏楼。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59 | 东汾五帝庙 | 清 | 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 | 唐代始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主祀五方之神,即青、赤、白、黑、黄五色五帝。占地面积4636平方米。由大埕、故事亭、中殿、正殿等组成。正殿悬山顶,面阔三间加左右平房,明间抬梁式木构架,为清初原构。神龛及雀替、驼峰等构件,均为精美的漆金木雕。在福建、台湾及南洋等地有诸多分灵。 | 南至中埕外,东、西、北三面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60 | 松山天后宫 | 清 | 霞浦县州洋乡松山村 | 宋天圣年间(1023-1032)始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重修。占地面积1848平方米。硬山顶,面阔三间,明间抬梁式木构架,置八角藻井,梁枋上有明、清两代官吏题记。藻井、梁、柱上有清代精美彩画和雕刻。 | 东200米至阿婆岗,南200米至合定园,西29米至洄兰岸口,北10米至岭下 |
61 | 聚奎楼 | 清 | 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 | 又名“银青东庄”。清康熙中晚期建。方形三合土楼,坐西朝东,内通廊式,每层20间。第一、二层墙厚2-2.4米,以花岗岩叠砌;第三层墙厚0.4米,用三合土夯筑。大门券顶用辉绿岩砌造,石门匾上刻“银青东庄”四字。两旁并列建有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数座。 | 东至土楼前村路外10米,西至土楼后巷沟,南至西祖大厝巷沟,北至傅孙笔厝北面巷沟 |
62 | 青水戏台 | 清 |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青水村 | 清雍正二年(1723)建。穿斗式木构架,进深三间,设有四台三室,台裙三面雕花,墙壁上保存大量记载清代戏班和剧目的墨书。西侧与之连为一体的永宁桥、灵元宫为附属文物。 | 东20米至飞凤山;西7米至公路;南20米至小溪流;北25米至税务所大楼 |
63 | 龙溪宫 | 清 | 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 | 清雍正八年(1730)建。畲族宫庙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8平方米。由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等组成。神厅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戏台上方以斗拱承托方形澡井。整座建筑由浙江工匠设计施工,颇具明显的浙南风格。 | 东26米至古井,西外延20米,南30米至大路,北40米至后门山路 |
64 | 双溪文庙 | 清 | 屏南 | 清乾隆元年(1736)建。占地面积1561平方米。现存泮池、戟门、两庑、大成殿和崇圣祠等。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部五架梁上设藻井,面阔五间,进深七间,石构台基前连月台。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65 | 黄素石楼 | 清 | 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 | 清乾隆六年(1741)建。坐东向西,长宽各20平方米,高9.3米,石构墙体,方形,平顶,四合院式,三层楼房。第三层开窗、四角并设有出跳的哨楼。大门券顶,门匾上刻“式好攸宁”四字。原木构部部分已毁。 | 东、南各外延20米,西外延45米,北外延30米 |
66 | 洋里民居 | 清 | 福鼎市白琳镇翠郊村 | 清乾隆十年(1746)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0560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三列、三进加左右横屋。前有牌楼式八字大门,门内为木构太子亭。建筑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第二、三进为楼房。轩顶、斜撑等处木构件雕刻十分精美,石构台明和垂带石等形式较具特色。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67 | 东源桥 | 清 | 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 | 又名水浒桥。元至元元年(1335)始建,明嘉靖十三年(1534)、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南北走向,全长43.2米,单孔,拱跨25米。桥屋梁架左右共18缝,每缝6根立柱,计108根立柱。桥北端立有石构方形泗洲文佛古塔一座,高2.85米,座宽1.15米,塔基须弥座,佛龛内浮雕佛像。 | 桥体廊屋滴水线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68 | 同安孔庙 | 清 |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内75号 | 宋绍兴十年(1140)迁建于现址,清乾隆二十二年(1767)重建。现存戟门、廊庑、大成殿等。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花岗岩砌筑台基和月台。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69 | 泰安堡 | 清 | 漳平市灵地乡易坪村 | 清乾隆三十年(1768)建,历时13年告竣。方形围廊式民居寨堡。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均37.3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外墙石砌基座厚3.5米,高3米,其上夯筑土墙,上部四周设34个哨窗和射击孔。堡内建三进楼房和左右护厝,穿斗式木构架。后座三层高13米,面阔11间,进深1间;中厅和前厅单层。悬山式瓦顶,层叠错落有致。隔扇窗棂及梁枋、垂莲柱等雕刻精巧。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60米及后山风景林 |
70 | 蟾溪贯木桥群 | 清 | 寿宁县鳌阳镇 | 由架设于蟾溪上的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组成。飞云桥,明天顺七年(1463),县丞李贞、耆民吴永忠募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光绪二年(1876)重建,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升平桥,明天顺元年(1457)始建,明隆庆五年(1571)、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仙宫桥,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建,长27米,宽5.1米,拱跨24.5米。登云桥,乾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1771-1773)重建,长33.8米,宽4.2米,拱跨30.8米。 | 飞云桥:桥两端各向外延伸10米,上下游各延伸30米;升平桥:桥两端各向外延伸10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仙宫桥:桥头至路,上下游各向外延伸20米;登云桥:桥两端各向外延伸10米,上下游各延伸30米 |
71 | 巽来庄 | 清 | 永春县五里街镇仰贤村 |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盐官林悠凤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长、宽各46米,建筑面积2892平方米。外围为二层歇山顶楼房,通高9.5米。楼中建有典型的闽南硬山顶、四合院式民居,由红砖隔墙、门楼、天井、两厢、正厅和后院等组成。正厅单檐歇山顶,梁枋上饰有精美木雕。大门匾额上刻“巽来庄”三字和乾隆丁酉年款。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72 | 典常楼 | 清 |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 又名瑞云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长方形土楼。分前楼、主楼两部分,占地面积2526.71平方米。主楼呈正方形,面阔42.75米,进深39.25米,高4层13.60米,生土夯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内通廊,设楼梯六部。主楼中心位置设高二层的中堂。前楼二层,绘有诗词和壁画,是供读书和学习的场所。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73 | 三平寺塔殿 | 清 | 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 | 三平寺,唐咸通七年(866)始建。主体建筑塔殿,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道光十七年(1837)、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做工精巧。尚存刻有广济大师石造像的唐代石龛,龛下为大师墓穴。1935年7月,红军第三团和第九团会师于三平寺,建立闽南特委和苏维埃政府。 | 三平寺围墙左右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100米;红军会师地点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74 | 永春文庙 | 清 | 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 |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始建,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照墙、棂星门、泮池、戟门、甬道、两庑、月台、大成殿等组成。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四周置回廊。殿前4根檐柱为石雕龙柱。 | 东至桃城中心小学,南至桃城路,西至通政路,北至桃城新区 |
75 | 归驷桥 | 清 | 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 |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贯木拱廊屋桥,全长24米,宽4.8米,单孔,孔跨15.4米。廊屋悬山顶,减柱穿斗式木构架,两侧设栏杆和长条凳。是古代闽浙官道上重要桥梁。 | 桥体廊屋滴水线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76 | 杨梅州桥 | 清 | 寿宁县坑底乡杨梅州村 |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道光二十一年(1841)改建,1937年重修。贯木拱廊屋桥,东西走向。桥长42.5米,宽4.64米,拱跨33.75米。桥台在悬崖上用长条石砌筑。桥屋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木结构,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屋内梁檩下皮墨书有造桥的时间、董事、缘首、造桥工匠以及捐款人等,与寿宁县馆藏的杨梅州桥桥约相符。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20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 |
77 | 宏琳厝 | 清 | 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 | 清乾隆六十年(1795)始建,历时28年告竣。占地面积17800平方米。由中轴线上的三进建筑与左右各二排横屋组成,计大小厅堂35间,天井30个,住房666间,水井4口,大门13处。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围以封火墙。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木雕、灰塑、壁画等制作精美。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78 | 薰南楼 | 清 | 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圆形土楼,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原三层,现存二层。内、外两环,分割为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即为一座面阔三间的四合院,有别于客家土楼。楼内所有台基、天井及庭院均用石板条砌造。梁枋、隔扇等多饰以漆金木刻。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
79 | 文儒坊尤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坐南向北,三进三开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围以封火墙。隔扇、窗棂、斗拱、挂落等木构件多用楠木雕制,有如意、松鹤、龙凤、蝙蝠、寿桃等百余种图案。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80 | 安民巷鄢家花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47、48号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光绪及民国年间重修西侧花厅。坐南朝北。西花厅保存完好,前后两进,均面阔三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围以封火墙。第一进天井,建有角亭。门窗、隔扇均用楠木精雕细刻,垂莲、雀替、斗拱、锯花等构件造型各异。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81 | 衣锦坊欧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衣锦坊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坐南向北,由并列的三组建筑组成。穿斗式木构架。主院落居中,二进,面阔3间。东院落,二进,布局同主院落。西花厅由坐向相背、围墙相隔的前后两座组成,由北往南为书房、覆龟亭、前花厅,装饰精美。所有花格门、窗均以楠木精雕细刻。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82 | 宫巷刘氏民居 | 清、民国 | 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路29号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时期大修。主座二进,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东有跨院,其前院为花厅园林,有水池、石栏杆、拜月亭和假山、半亭等;后院为二层楼房,围以封火墙,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83 | 鸾峰桥 | 清 |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 | 明代始建,清嘉庆五年(1800)重建。南北走向。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6米,是目前已知单拱跨度最大的贯木拱廊屋桥。南面桥台用长条石砌筑,北面桥台利用悬崖凿成。桥屋四柱九檩穿斗式木结构,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檩梁下皮墨书造桥木匠、捐款人等。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20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 |
84 | 田地桥 | 清 | 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 | 清嘉庆十一年(1806)建,1935年重修,东西走向。全长40.75米,宽5.85米,单孔,拱跨32.8米。两端直接架在两岸岩石上。桥屋16间,64柱,桥面呈弧形,铺以青砖,两桥头以石阶向下,东端61阶,西端111阶。桥屋梁上刻有重修日期和建桥木匠的名字。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为该桥题名:“公心桥”。 | 桥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
85 | 南阳楼 | 清 |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 |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建。圆形土楼。坐东南向西北。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全楼分为内外两环,设四个单元,各有梯道,每个单元均为七开间,包括门厅通道在内全楼共96间房。三层设内外通廊,沟通全楼。楼匾额勒刻明确纪年。斗拱均雕花刻草,装饰精美。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86 | 九头马民居 | 清 | 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至同治十一年(1872),由陈利焕父子历时80余载陆续建成的大型民居建筑。因其中围入九块形似骏马的岩石而得名。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22座主体建筑组成,左右5列并排,前后5落相连,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以防火墙和防火通道相隔。 | 建筑群外墙东外延30米,西外延20米,南外延20米,北外延50米 |
87 | 霞东书院 | 清 | 漳州市芗城区盐鱼市街 |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创建,道光元年(1821)重建。原为清平台将领蓝理之公馆,乾隆年间(1736-1795),文华殿大学士、四库全书总裁蔡新归隐后在此讲学,后成为漳州府郡东厢社学。坐北朝南,门楼和主殿间设天井,两侧过水廊房相连。主殿悬山顶,燕尾脊,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 | 南至前殿前檐滴水位外延10米;北至后殿后殿滴水位外延10米;东至弘一法师纪念馆后山墙滴水位处延10米;西至丹霞园游泳池围墙 |
88 | 永安桥 | 清 | 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 |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清道光八年(1828)重建。石构,拱桥,七墩八孔,全长113米,宽3.7米,舟形墩,孔跨10.9米。有明确建桥纪年。 | 桥身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89 | 联奎塔三元祠 | 清 | 永泰县城峰镇塔山公园 | 塔、祠分别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年(1831)为纪念南宋乾道年间“七年三度状元来”盛事而建。联奎塔,石构,七层八角,通高21米,塔门旁有石雕文官,各层均有石佛像和石构栏杆平座,塔内有螺旋式石梯可通顶层。三元祠,主座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围以封火墙。用材考究,装饰精美。 | 塔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祠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90 | 登龙桥 | 清 | 周宁县七步镇八浦村 | 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建。贯木拱廊屋桥,桥面铺砌青砖,长38米,宽4.9米,单孔,孔跨23.5米。廊屋,单檐硬山顶,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桥中设神龛,梁柱题写诗词、楹联,以及修建者及募捐情况。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20米,上下游各延伸100米 |
91 | 黄巷郭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东 | 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前后三进,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东有花厅一座,庭院内假山、水池、花亭等尚存。四周围以封火墙。清光绪年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得此屋,五子先后中一进士、四举人,又称“五子登科”宅第。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92 | 丹崖嶂崖居 | 清 | 武夷山市山北水帘洞景区 | 俗称“天车架”。清咸丰七年(1857)建。处于崖壁上,海拔452.8米,相对高度229米。由山门、峭壁石坎、接水工程、大小石门、危梯和居所等组成。居所共有4个岩穴,总长108米,进深2.5-17米,高2-5米不等,由砖斗墙、立柱、木栏杆、悬梯、吊台、辘轳等组成,依崖凿孔和应用榫卯将木构件穿斗构就。洞内有记载崖居修建的摩崖题刻。 | 东、南至丹霞嶂崖壁,西至丹霞嶂山脚沟,北至章堂涧 |
93 | 光禄坊刘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 | 明代始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改建。坐北向南,原四座一字排列,现仅余三座。主座居中,三进,前两进为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三开间;后进民国时期改建为二层楼房;东侧为花厅,郁达夫曾寓居于此。东座三进三开间,西座仅余前二进。围以封火墙。用材硕大考究,隔扇、窗棂、斗拱、驼墩、雀替等多有精美的雕刻。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94 | 通淮关岳庙 | 清、民国 | 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 | 主祀关帝,民间增祀岳飞。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及民国初重建。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列,连成一体,均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三开间,装饰精美的木雕,石刻、灰塑和屋脊彩瓷剪粘,堂皇富丽。该庙在海内外影响较大,台湾及南洋有分灵70多座。 | 东至东墙外10米,西至西墙外10米,南至涂门街,北至八卦沟 |
95 | 西山故居 | 清 | 浦城县仙阳镇仙阳街 | 宋嘉定十四年(1221)始建,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南宋理学家、参知政事真德秀(号西山)故宅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1平方米。由门厅、正厅、两厢及前、后院组成。正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前后设廊。揖仙桥为附属文物。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揖仙桥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96 | 诏安文昌宫 | 清 | 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 | 明嘉靖七年(1528)始建,清同治十年(1871)在漳湖巡检司署旧址重建。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由门楼,主殿和双层楼阁式魁楼等组成。主殿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前置拜亭。木石构件雕刻精细。 | 南至门楼滴水位外延15米,北至魁楼后墙滴水位外延10米,东、西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 |
97 | 大宝桥 | 清 | 寿宁县坑度乡小东村 | 明代始建,清光绪四年(1878)重建。贯木拱廊屋桥,长44.3米,宽4.6米,单孔,孔跨33.1米。石构桥台。廊屋,悬山顶,山花加披檐,穿斗式木构架,桥面两边设风雨板、栏杆和条凳。廓屋木梁下皮墨书建桥时间、董事、缘道、工匠以及闽浙邻县村民捐款等。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20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 |
98 | 云山书院 | 清 | 云霄县云陵镇溪美街南强路 | 俗称太史公庙,清光绪九年(1883)为祀乡贤林偕春而建。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由照壁、门厅、庭院、两厢,主殿等组成。主殿曰“抉云楼”,二层楼阁,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五间,明间抬梁式木构架,装饰精美。 | 前至照壁外延10米,后至大殿后侧围墙外延10米,左右至两厢房外侧滴水外延10米 |
99 | 虬溪试院 | 清 | 沙县凤岗镇县第一中学内 | 清光绪十四年(1888)改兴国寺为虬溪试院。现存大殿悬山顶,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宋名臣李纲贬为沙县监税时曾寓居于此。1934年初红三军团司令部设于此。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00 | 惠安孔庙 | 清 | 惠安县螺城镇西北街城隍口5号 | 宋代始建,现存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由牌门、照屏、棂星门、泮池、戟门、两庑、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组成。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左右有明廊,前设月台,檐柱正中为蟠龙石柱一对。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01 | 百祥桥 | 清 | 屏南县棠口乡山棠村 | 宋代始建,现存为清光绪二十年(1984)重建。东西走向,跨于棠口溪下游。贯木拱廊屋桥,长49米,宽2.5米,单孔,孔跨34.45米。廊屋,单檐歇山顶,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梁檩下皮有大量墨书题记,记录建桥总理、施钱人、主绳、副绳、石匠、瓦匠、锯匠等的姓名。桥东保存多通重修桥碑,桥西立有保护修桥专用山林的公约碑。 | 桥两端各向外延伸20米,上下游各延伸50米 |
102 | 南安林氏民居 | 清 | 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 | 为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进口水泥花砖。 | 东、西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戏台外水池外侧,北至村路 |
103 |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 清 | 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 | 明代始建,原为监察御史吴龙征府第,清光绪年间(1875-1908)将前三进改建为吴氏大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规模宏大,富丽壮观。梁枋、斗拱、雀替、垂莲柱,蜀柱等木构件雕刻精美。 | 东、西、南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北至涂门街 |
104 | 二梅书屋 | 明至民国 | 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 | 明末始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和民国时期重修。清道光进士林星章宅第。园林式民居建筑。坐南向北,从西到东由并列的三组建筑组成。穿斗式木构架。中部建筑群有坐北向南的双坡顶厢房,称“二梅书屋”,书屋东侧过弄中砌小型假山、雪洞,往南进入花厅。门、窗、花格及花格裙板均采用楠木制作,花格雕花或用白底墨书。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05 | 镇安桥 | 清 | 浦城县临江镇临江溪上 |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东西横跨于临江溪上,木构叠涩,伸臂平梁廊屋桥,三孔四墩,石砌舟形桥墩,迎水上尖作凤首形。廊屋,双坡顶,檐下附风雨板。桥面两边置木栏杆和长条凳。桥头建有木构重檐四阿顶桥亭,砖构桥头拱门上刻“镇安保障”四字。 | 桥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106 | 岱房庵 | 清 | 南靖县靖城镇大房村 | 宋代始建,现存为清代建筑。由大埕、门楼、天井、厢廊和大殿等组成。大殿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均三间,明间为抬梁式构架。龙柱及楹联等石刻工艺精细。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07 | 江口东岳观 | 清 |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江口街 | 元至元二年(1336)始建,现存为清代建筑。由前殿、中殿、拜亭、正殿等组成。三殿均为悬山顶,面阔三间加左右平房,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拜亭为重檐歇山顶,四柱,单间,设彩绘藻井。尚存多方清代重修碑。 |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08 | 天湖堂 | 清 | 平和县崎岭乡南湖村 | 元至正五年(1339)始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典型的闽南四合院式悬山顶宫观,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大殿、左右厢廊和左右护厝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加右左耳房,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龙柱、梭形金柱等石构件为明晚期和清初遗物。木雕精细,彩绘精美。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09 | 诏安城隍庙 | 清 | 诏安县南诏镇西门街 | 明嘉靖九年(1530)始建,清代重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门楼、中殿、主殿组成。主殿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前置拜亭。结构复杂,以门楼为最,保留了闽南古代连珠叠斗式做法。雕梁画栋,脊饰尤为华丽。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10 | 宫前天后宫 | 清 | 东山县陈城镇宫前村 | 明代始建,清代重建。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均三间。屋顶脊饰彩瓷剪贴,颇具闽南地方特色。宫前湾古称平海澳,系清初施琅统一台湾之役的出师地之一。宫内尚存“康熙御赐额匾”及当年的天妃宫龙井。 | 庙前至池塘,庙后外延300米,庙左、右各外延100米。 |
111 | 凤洋将军庙 | 清 | 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远东村 | 明嘉靖壬戌年(1526)建,后多次修缮,坐东向西,现存主要为清代建筑。奉祀琉球国金将军,是中外交流重要实物见证。由大门、戏台、两厢、拜亭和大殿组成。大殿双坡顶围以封火山墙,穿斗式木构架。戏台等三个藻井结构精巧。 | 庙前至光明河畔,庙后由围墙外延10米,左、右各外延30米。 |
112 | 南后街叶氏民居 | 明、清 | 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176-177号 | 明代始建,清重修。坐北向南,大门从东面山墙开出。由正座及西侧的花厅组成。正座二进,面阔五间,由倒座、天井、西厢、前厅、回廊和后座组成。西花厅为三进三开间,第一进前有半月池,第二进由倒座和带前轩廊和厅堂组成,第三进是二层闺房,其前天井四面环廊。均为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围以封火墙。挂落、隔扇、窗棂、垂莲柱等木构件精细美观。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13 | 朱紫坊方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48号 | 清代建。坐南向北。二进,由门楼,天井、披榭、正座、后座等组成。面阔均为三明两暗。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后座为二层楼房,其东南角与花厅、书房连通。前后天井用平整石板铺就。围以封火墙。隔扇、窗棂、垂莲柱等用材考究、雕刻精美。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14 | 朱紫坊萨氏民居 | 清 | 福州鼓楼区朱紫坊 | 清代建。坐南朝北,由主座及其西侧的跨院组成。主座面阔三间,除门房之外,前后共五进。西侧跨院分为前后二个花厅,前部面积较大,由北侧的园林和南侧的花厅组成。花厅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带前廊,明间减柱造,内部隔扇饰博古等图案,极其精美。南花厅面阔仅一间,进深三间带前廊。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15 | 文儒坊陈氏民居 | 清 | 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 | 清代建。坐南朝北,由居中的主座及其东侧的跨院、西侧的小杂院等组成。主座二进,面阔三间,后厅二层。东侧跨院前部有独立的小门,内部以墙体相隔,分成前后三部分,设花园、花厅、书房等。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16 | 漳州蔡氏民居 | 清、民国 | 漳州市芗城区大学甲37号 | 清中叶始建,原为祠堂,1940年蔡氏购作私宅,并加修整。坐北朝南,三进带两厢的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286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各进间有过水廊房相连,中设天井。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17 | 永康楼 | 民国 | 永定县下洋镇霞村 | 1938年建。圆形土楼。单环,内通廊式,直径36米,高三层,每层26开间。楼内中心的方形大厅,砖木结构,与前门厅、后堂同在中轴线上,并与后堂之间的两个侧厅以廊道相连,布局巧妙;祖堂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前侧和两侧门扇镂刻鎏金古代人物和花鸟。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四、石刻及造像(5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
118 | 妙峰山弥陀造像 | 宋 | 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 | 南宋淳熙二年(1175)雕刻。阿弥陀佛立像,面南,通高6.32米,身高6.12米,莲座高0.20米。形象丰满圆润,发作螺髻,双耳垂肩,面相端庄,左手掌心向上于胸前,右手作与愿印,身穿袈裟,两足微露立于莲花座上。正面衣褶下方刻铭文一段,详细记载了造像雕刻年代及捐刻因理。 | 以造像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50米,南面向外延伸30米 |
119 | 清泉岩摩崖石刻及造像 | 元-清 | 漳浦县大南坂农场下楼村 | 清泉岩亦名清泉庵,宋代始建,明代重修、扩建。大殿中供奉元至元年间(1264-1294)雕刻的释迦牟尼石雕像。有明、清时期摩崖石刻十余段,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明万历元年(1573)陈梧镌刻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清乾隆皇帝御书、蔡新镌刻的“觉岸”等。 | 以清泉岩寺为圆心,半径1000米内,包括全部山石树木 |
120 | 海月岩摩崖石刻及造像 | 明、清 | 漳浦县沙西镇土楼村 | 海月岩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重修,明、清时期屡有扩建。有明、清时期摩崖石刻、石碑和浮雕佛像等五十余处,明万历年间(1573-1620)僧墓二座。其中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大兴建海月岩碑记”1522个字,详尽地记载了海月岩的兴建和重修历史。 | 东至土楼村通水电站公路,西至落伽景以西100米,南至高速公路,北至山顶, |
121 | 龙岩洞摩崖石刻 | 明、清 | 龙岩市新罗区城东翠屏山 | 唐天宝元年(742),新罗县以龙岩洞为名,改为龙岩县。洞内石壁有题刻10余处,其中以明代名宦王源的《龙岩记》最为出名,全文1600字,楷体阴刻,布局严谨,书法刚劲。还有清王有容的《龙岩洞记》以及古迹“漏盐漏米”石窟等。 | 龙岩洞四周各向外延伸40米 |
122 |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 清 |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笔架山北麓 |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文,知县王圭璋书丹。题刻幅高11.5米,宽6.4米,阴刻楷书346字,记载了王得禄于嘉庆三年(1803年)在鼓浪屿三和宫前修葺战船,率师赴台征剿蔡牵、朱𣸣等海上武装,大功告成后,募资重修三和宫之事。三和宫,祀妈祖,清末毁。 | 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
123 | 鼓浪屿近代建筑 | 清-民国 |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 清末至民国时期建。由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旧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献堂、八卦楼、西林·瞰青别墅、亦足山庄、菽庄花园等共10处13座建筑组成。建筑形式多为西洋式或中西合璧式,砖木或砖混结构。是我国民居建筑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转折发展时期的产物,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1)美国领事馆旧址: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领事馆旧址:北面以鹿礁路为界,东、西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接天主堂保护范围;(3)汇丰银行旧址:西面以鼓新路为界,东、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5)三一堂:北、南、东面以安海路为界,西以永春路为界;(6)安献堂: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与鸡山路交界处以路为界;(7)八卦楼:东、北面以鼓新路为界,西、南面各外延3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8)西林·瞰青别墅: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9)亦足山庄: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10)菽庄花园:西至海岸线,东、南、北三面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 |
124 | 天一总局 | 民国 | 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 | 1911年始建,1921年告竣。由主楼和员工居住区、陶园楼等组成。主楼西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分前后两座,中有天井,宽25米,深28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屋内中西合璧风格,外墙装饰有安琪儿、和平鸽、骑车邮差、五角星、荷花、菊花、兰花等西洋人物雕像和中式花草图案。雄伟壮观。天一总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由龙海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鼎盛时期设有分局32个,年侨汇总额达数千万元大银。是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侨批局。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25 | 新街礼拜堂 | 民国 | 厦门市思明区台光街 | 又称新礼拜堂,1848年由美国归正教会兴建。1928年坍塌,1933至1935年按原式样重建。面阔15.7米,进深23.5米,总建筑面积802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是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新建的第一座教堂。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26 | 严复故居 | 民国 | 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 | 民国时期建。严复晚年寓居于此直至逝世。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25平方米。由主座和花厅组成。主座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庭院两侧为回廊,设隔扇门、大版门双重大门。花厅为双层楼房,楼下为敞厅,构架采用新式三角架结顶。 | 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 |
127 |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 | 民国-现代 |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思明区厦门大学 | 20世纪20至50年代建。包括集美学村的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侨楼群、南薰楼群、科学馆、养正楼,以及厦门大学的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仿西洋或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在楼群总体布局上,采用主体突出、对称布局的形式。整个建筑群庄重雄伟、气势宏大。这些建筑完整地反映出陈嘉庚先生近半个世纪校园建筑活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 (1)尚忠楼群:东面以盛光路为界,接养正楼保护范围,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西、北面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2)允恭楼群:东面外延15米,以操场为界,西面外延15米,至岑西路,南、北面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3)南侨楼群: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南侨十六东面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外延15米为界,西至龙船路,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4)南薰楼群:东、西、北面各外延4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以龙船路为界;(5)科学馆:东、西、南、北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6)养正楼:东、北面外延15米,南面以围墙为界,西接尚忠楼群保护范围,以盛光路为界。(7)群贤楼群:以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外延12米,往东、西、南面外延15米。(8)芙蓉楼群:芙蓉三外墙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芙蓉二、芙蓉四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范围,芙蓉一、人类学博物馆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9)建南楼群:以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 |
128 |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 | 1929 | 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 | 清同治年间(1852-1974)建。原为张氏于溪公祠,占地面积402平方米。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由上厅、天井、中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墙上保留有革命漫画、标语。1929年6月、12月,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在新泉休整和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期间,司令部设于此。 | 西北方向由祠外墙外延11米至张杏生房屋,东北方向外延8米至陈川公祠,东南方向、西南方向各外延10米 |
129 |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 | 1929-1930 | 上杭县古田镇苏家坡村 | 明末始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一正两横布局。1929年10月中旬到1930年3月,中共闽西特委机关从上杭城迁到苏家坡,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协助红四军的各项工作,为建立、巩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毛泽东随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来到树槐堂,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中共闽西特委工作,为闽西干部训练班讲课,创办了一所“平民小学”。 | 正面由祠外墙外延30米,左、右、背面各外延10米 |
130 | 红四军领导机关旧址-松荫堂、中兴堂、协成店 | 1929 | 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赖坊村 | 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镇,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和红四军政治部均设于松荫堂,毛泽东在此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红四军司令部设于中兴堂,古田会议前夕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多次在此召开红四军军事会议和士兵代表会议,朱德在此起草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协成店是古田会议期间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驻地,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此写下著名长篇通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1)松荫堂:左边外延30至路,右边外延30米至河米,正面外延40米至路,背面外延40米;(2)中兴堂: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10米,南面向外延伸30米;(3)协成店: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
131 |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 1930 | 龙岩市新罗区城区下井巷 | 1930年9月,闽西苏维埃政府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没收资本家财产,在此建立了闽西工农银行。是福建各革命根据地中最早建立的金融机构,也是中央苏区最早建立的银行之一,为调剂苏区金融、稳定苏区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 |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
132 | 泰宁岭上街红军标语墙 | 1933-1934 | 泰宁县杉城镇岭上街 | 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驻泰宁,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敌人多次进攻,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当年红军刷写在沿街封火墙上众多的巨幅文告和标语,真实地记录了苏区的革命氛围,弥足珍贵。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为附属文物。 | 东至陈家、江家、邓家东门,西至陈家大院后屋芦峰山脚下,南、北由岭上街两端分别外延20米 |
133 | 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 | 1934 | 长汀县南山镇中屋村 | 清初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14平方米,砖木结构,厅堂式建筑。1934年9月,国民党为“围剿”苏区,向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发起猛烈攻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为保卫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浴血奋战,指挥部设于此。9月30日,红九军团等在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 东至松毛岭,西至南田径,南至长窠头,北至黄家庄 |
六、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4处)
[编辑]序号 | 名称 | 年代 | 座落地点 | 简介 | 保护范围 | 备注 |
---|---|---|---|---|---|---|
1 | 金交椅山窑遗址 | 宋 | 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 | 五代创烧,至元末衰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4条窑炉,均系斜坡龙窑,其中第二条龙窑最长,残长60.88米。揭露作坊遗迹1处。出土了一批青釉和酱黑釉瓷器,器型有执壶、罐、碗、茶盏、器盖、小口瓶等,还有垫座、垫圈、垫饼、垫柱等窑具。其产品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的南海和海外的沉船等遗存中都有发现。 | 东至山沟,西至山凹,南至山顶,北至梅溪 | 与“磁灶窑遗址”合并 |
2 | 寮仔窑遗址 | 宋 | 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 | 宋代德化窑系的重要窑址之一。长条形斜坡式龙窑,现存窑炉长43.3米,除窑尾部分利用山体基岩,其余用红砖砌成。残存窑壁高约0.3-0.75米,内宽1.8-2.5米。产品为青白瓷,种类有碗、盘、盒、盏、罐、壶、瓶、水注、灯盏等。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多数产品有刻划纹。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为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地。 | 窑址堆积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 与“南坑窑遗址”合并 |
3 | 高峰书院遗址 | 宋、明 | 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石牌村 | 宋代创建,近代荒圯。为宋理学大儒黄干讲道著书和归隐之所。1996年发现,2003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显示整个书院遗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黄干(1152-1221),闽县人,字直卿,一字季直,号勉斋。他一生致力于普及理学和整理朱熹文集,创办书院十几所,门人弟子众多。 | 以遗址本体中心向东、南各延伸110米,西、北各延伸100米。即:东到文昌阁遗址东面山谷,西到规划道路,南到遗址所在山体顶峰,北到公路。 | 与“黄干墓”合并 |
4 | 龙纪寺 | 清 | 仙游县盖尾镇昌山村北 | 唐龙纪年间(889)始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殿阁多座,其中玉帝殿,底层六角形,瓦面六面坡,上屋为歇山顶,设叠拱八角藻井,颇有特点。龙柱等石刻及部分木构件,刻制精巧。 | 与“龙纪寺五百罗汉”合并”,改名“龙纪寺”,保护范围不变 |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