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志稿 (四库全书本)/卷072
礼部志稿 卷七十二 |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七十二
明 俞汝楫 编
科试备考
解额
定科举额
宣徳元年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先是仁宗皇帝以为近年科举太滥命礼部翰林院定议额数至是奏议凡乡试取士南京国子监及南直隶共八十人北京国子监及北直隶共五十人江西布政司五十人浙江福建各四十五人湖广广东各四十人河南四川各三十五人陜西山西山东各三十人广西二十人云南交趾各十人贵州所属有愿试者于湖广就试礼部会试所取不过百人上曰南士取十之六北士十之四大抵国家取士为致治之本其冒贡非才盖有司之过人既茍得遂起幸心今解额已定果行之以公不才者不得滥进自然人知务学其令各处凡考试官及诸执事先须择贤庶免冒滥
增乡会试取数
正统五年祭酒陈敬宗言比者解额有定副榜数少以致天下教官类多缺员吏部遂建议兼考监生补除教职往往侥幸选列不称师范窃以为纵科举取人之滥犹愈于监生考试之精请量宽解额专取之于副榜庶㡬诲导得人贤才无滞于是吏部议增会试为百五十人顺天府近已增至八十人其应天浙江等处各增旧额有差上定为应天府百人浙江福建皆六十人江西六十五人河南广东皆六十人湖广五十五人山东四川皆四十五人陜西山西皆四十人广西三十人云南二十人其监生学业无愧仍除教职
请限进士数
景㤗元年巡抚直隶大理寺左寺丞李奎言往年进士多为解额所拘未免有沧海遗珠之叹皇上统御之初广收贤才用图治理乞令礼部会议今后会试天下举人宜照永乐年间事例三场文字合程格者不拘多寡取中仍通具名数临期奏闻定夺庶有学之士不为定额所拘从之
云贵增科额
成化二年贵州左布政使等官萧俨等奏云贵二布政司儒学共五十馀所而科额共三十名贵州止得十名宜量增名数以励士气礼部覆奏准乡试举人量加增十名贵州六名云南四名
云南增解额
成化十年増云南乡试举人五名先是总兵官黔国公沐宗等言云南贵州虽在边鄙久沾圣化人才渐盛往往与中州之士聨中甲科故事乡试止取四十名云南二十四名贵州十六名人才淹滞教官亦难迁转乞量增额数故有是命
请增京省解额
弘治十六年南京吏部尚书林瀚等以灾异陈言一增广贤才今贤才日盛而学校作养不为无人但科举解额有限英俊之士或未能尽收臣瀚前任祭酒时已尝奏请两京乡试每科乞增十五名浙江等布政司各增十名未蒙准行乞敕礼部计议加增乡试举人名数以广贤路命下其奏于所司
贵州设科解额
嘉靖十四年八月内礼部题该巡按贵州监察御史王杏等题据贵州宣慰司贵前二卫致仕官孟震等呈惟我朝取士开科惟贵州附搭云南两省隔越山菁险阻赴试之时溽暑瘴厉正甚往者隐处居者积虑构病遭劫亡财丧身历历可数伏望采择奏闻一体设科拯救士子无限之苦等因抄呈到部为照我朝设科取士内而两京外而浙江等布政司每三年一举其解额之众多视人才为差等先年以广西贵州人材缺少故将广西附搭广东贵州附搭云南后广西因人材渐多奏准另开科惟贵州仍附搭云南乡试节该彼处抚按官具题止量增额数近年该给事中田秋建议本部以未经查勘有碍拟请又恐人材未充地方不便支费不赀行令查议去后今该地方巡按御史王杏备细勘报前来臣等看得贵州虽与云南接壤而山势险绝道里遐𣺌盗贼出没无常秋夏岚瘴盛发以致每科应试生员跋渉冲冒多所损伤其于人情委为未便况今文教渐洽遐方绝域人材日盛每科应试之士数逾七百中试录文五经俱备及举进士科不乏人近年被翰林台谏之选者往往文章气节与中原江南才俊齐驱但贵州地里视云南稍狭故学校之数差少今于应试七百人之中取原定解额二十一人则贵州一省自可成录况贵州虽附云南而科举坊牌之费该省自办鹿鸣之宴该省自举所议增者止建立贡院并三场供给试官聘礼耳今既查有省城南隅空闲分司堪立贡院估计用银二千八百馀两而在库堪动官银实有三千一百之数及增聘礼供给等费亦不过五百馀两则财力未为不敷况系圣朝兴文盛典事理可行所据本官勘报事情相应准议合无行令抚按官会同都布按三司即便动支前项无碍官银于议定旧址建立科场依期开设乡试以备一省宾兴之制但不许因而大肆科扰于民其原定乡试解额云南三十四名贵州二十一名今二省人材比昔倍盛伏乞圣裁每省均赐加增三五名尤足以昭一代文明之盛奉圣旨是云南乡试解额准取四十名贵州二十五名
湖广贵州增解额
嘉靖十九年巡按湖广御史姚虞题为应时增科以作兴文教事本部覆议湖广岁额举人八十五名其承天乃陛下本原之地乞要增加解额等因题奉圣旨湖广朕皇考徳化所及之地解额准増足九十名钦此嘉靖二十五年该巡抚贵州都御史王学益巡按御史萧端蒙各题称贵州一省并附湖广镇远等五卫儒学近年人材益盛原定额数未足乞要酌量加増等因该本部覆题奉圣旨贵州乡试解额准取三十名钦此
乡试
初行乡试
洪武三年八月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自初九日始试初场复三日试第二场又三日试第三场京师直隶府州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四十人广西广东各二十五人若人材众多之处不拘额数或不能及数者亦从之考试之法大略损益前代之制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骑观其驱驰便捷射观其中之多寡书通于六艺算通于九法律观其决断
京省试官
凡两京乡试主考官俱本府题请候抄到日本部行手本内阁点用应天府文然后覆题候旨方行手本同考官俱本府径自聘取十三省主考同考官俱照题准事例各布政司同巡按御史差人赍文各处聘取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许进以各布政司乡举考试官縁徇私情所聘多非其人乞如两京例命翰林官为是上谕礼部臣曰布政司乡举自聘主司乃祖宗旧制行之已久许进何得具奏欲改之且科目选贤国家重事若聘主司徇私作弊无往而不为奸利矣尔其行各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今后敢有作弊者令互相紏举或尔部中看详体访得其人必重治之
弘治四年该本部覆议应天顺天二府并南北直隶系是畿之内故乡试主考之官出于上命取于翰林其各布政司俱是外藩例该各处自行乡试主考官该布按二司会同巡按御史从公推举以礼聘请考官遇有事故所在提学官改请相应如若各该保举官员徇情滥举非人以致取士不当录文不纯听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官互相紏举若御史等官故立外五经官员干预考卷紊乱旧规致生私弊亦听各该考官执奏本部悉照前项奏准事例通行参究治罪
嘉靖六年本部奏准两京乡试除主考照例奏请简用礼部仍会吏部于两京六科部属等官内该访举每经一员随考试官入院各总校本房其馀仍用教官各布政司预呈礼部亦会举京官或进士每处二员主考监临官不许预干内帘职事又奏准乡试除主考官上请会举其同考官巡按御史移文别省请取止具某经员数不许明列姓名听彼处巡按御史会提学官推举开送嘉靖十二年十月礼部题为乡试事查得嘉靖六年该学士张璁题为慎科目以风励人才事节该奉圣旨各乡试系有司职务考官虽出钦命但近来教官多不得人补偏救弊似亦相应况先年亦曾举行待开科之前数月各布政司呈礼部亦会举京官或进士每处二员具奏驰驿前去主考监临官不许干预内帘职事礼部仍急作先行各衙门及各提学道官知道钦此己经通行钦遵外照得嘉靖十三年例该天下乡试之期合行照例依期乡试但各省开科名为乡试本系有司职务实古今乡举里选之意近以京官主试委属一时补偏救弊之法可偶一行之若遂踵为常规似又不能无弊况上科差出考官与巡按御史每因争较礼部竞生嫌隙以致妨悮试事其试录文字间有艰深奇僻不堪为式有坏文体一切事宜俱有未便其正文体一节合无查照本部上年题准事例申明通行移咨都察院转行各该巡按衙门及令各省考官务要明经取士为文必合程式毋得崇高奇诡如有不遵候试录进呈到部之日摘其文疵参究照例追夺聘币其监临提调监试等官亦要与考试官同心戮力以共成宾兴重典毋或异同偾事重伤大体奉圣旨考官只用教职京官不必差正文体依拟钦此
试录程式
凡各省奏到试录长短难以进呈御览本部毎遇乡试之年通行天下遵照本部降式黄绫壳二本红绫壳四本长一尺二寸阔六寸七分俱用阴装数外另备六本
严考试教职之聘
成化二十二年礼部奏成化二十一年天下乡试录文多舛谬及犯讳违式乞将考试官训导黄奎等追夺聘礼与录文举人卫杰等俱令御史究问然兹弊之来盖以教职易至淹滞人不乐为而就职者多非有学识之士及至聘以典文罕称其选自今副榜举人入监三年及未入监者许令就教职为教职者不限年资许令会试其满九载试中绩著者许推选御史知县凡遇乡试所司务聘才行之士以充敢以昏老寡识曾经参问之人蒙蔽聘用者罪有所归奏上上曰旧制二名不偏讳犯下一字者不问其违式并提调官取招状副榜举人在监三年年三十以上者未入监并新科年二十五以上者俱令就职教职六年有人者许会试馀皆如议
各省考官请如两京例
弘治八年四月监察御史曹凤奏各处布政司所聘乡试考官多不得人以致科场多弊请如两京乡试事例命翰林院一二员主考或于六科及部属推举素有学行者酌量地里远近礼部临期疏名请差其同考试则巡按御史并布按二司推举学问优长心术纯正者以充仍注举主姓名于其下如有不称听翰林院官并巡按御史劾奏连坐下所司知之
罢部臣分考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两京初用进士为分考官皆就近选用人得预拟故浮议尤多而南京部臣至与主考列坐争事不恊于是礼部复以为初议不便诏今后两京乡试同考官仍择文行俱优年力精壮教职充之罢部臣勿遣
遣两京监试特早
隆庆元年七月遣御史凌儒陈聨芳监顺天乡试上以科场事重迩年多弊谕儒等悉心综理严加禁革先是两京监察御史皆临期方遣礼部以为仓卒之际不便防奸故是岁遣官特早
増设监试
隆庆四年礼部覆南京河南道御史王嘉宾奏请令行今后试录第录中式士子之文考试官稍为删润两畿乡试宜增设御史二人缉治怀挟诸弊得旨允行
会试
题聘考官
永乐七年令会试考官赐宴于礼部
景泰四年奏准会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繇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题用人员
景泰元年令会试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于吏部听选官取用
成化二年令礼部官一员提督供给
弘治七年奏准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官增十六员誊录等生员照例除在京并通州学外顺天府所属并邻近学选拨已冠能书生员七百名
知贡举本部堂上官一员监试官御史二员咨都察院取用提调官本司王事二员收掌试卷官中书二员一员行内阁取用一员行中书科取用弥封官四员誊录官四员受卷官四员对读官四员俱咨吏部取用巡绰官四员监门官二员旗军五千名俱行申府取用若曾经差过官员今次不许再差供给官四员精膳司主事一员顺天府委通判一员县官二员誊录生员咨都察院转行提学官取用
进题官回避
凡会试进题该本部尚书及郎中进场领出赴朝呈进嘉靖二十六年二月内仪制司郎中吴舂呈有亲兄应试所进三场题目及进呈例该回避查得旧例试官不得将带弟男子侄亲属入试其郎中止进三场题目不该回避本官具呈前因另札员外进场领题
嘉靖三十二年本部尚书欧阳徳有子入试止是三场领题进呈例不回避右侍郎闵如霖亦有子入试该充知贡举官例应回避查照弘治十五年钦命吏部侍郎王鏊入场充知贡举官事例题奉圣旨著吏部左侍郎程文徳充知贡举官入院供事钦此
举人入试例
洪武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凡乡试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就将乡试文字咨缴本部照验
嘉靖十年本部题准今后会试除新科举人赍执公据外凡依亲等项复班举人务赍原籍公文并原引坐南监者执应天文引查无违碍方准收试如违一槩不准会试凡试年通行天下
题请中式
洪熙元年奏准会试取士临时请旨
景㤗元年令会试文字合格者通具中数临期奏请定夺
正徳八年礼部议覆都给事中李铎奏明春会试欲增取百十馀名选补州县正官惟我朝进士之科初无定数洪武开科止取一百二十名永乐间增至四百七十名后又减至二百五十名近年数科多三百名间有三百五十名皆因时酌取以备官使今盗平之后宜选守令托以抚绥而守令之良多出于进士宜于明年会试定拟奏请以后额数仍旧报可
嘉靖三十二年该吏部尚书万镗题边方𦂳要腹里疲敝州县旧选乡科举人者今得选进士以备选用乞要加额等因该本部覆题奉圣旨照嘉靖二年取四百名南北中分数如旧例行钦此
定南北中卷
洪熙元年奏准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后复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卷为中卷
南卷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直隶应天松江苏州常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广徳州
北卷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直隶顺天府保定真定河间顺徳大名永平广平隆庆保安辽东大宁万全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庐州凤阳安庆徐州滁州和州弘治二年九月南京礼部尚书黎淳言宣徳间所定进士南北中之数行之已久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以四川左布政使潘稹言南北减二名増为中卷之数人心不服士多怨言乞仍旧便命下其章于礼部
揭晓取辨
揭晓之日该本部尚书等官先期一日入内拆卷仍带该供役吏书知印人等其主考并本部尚书侍郎吏皂各十人同考执事等官各五人各吏皂先赴司领木牌一面进场听监试提调官点入
进呈会试录
进试录例用黄绫壳一本红绫壳二本俱用销金黄红包袱本部尚书及郎中呈进有太后中宫东宫仍各备红绫壳三本俱用销金红包袱呈进
进呈登科录
每科本年九月初一日仪制司郎中进朝至左顺门进登科录行一拜三叩头礼司礼监官捧进
考庶吉士
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二年该内阁题请考选庶吉士题奉钦依坐名开具各衙门办事进士该内阁择日会同吏部礼部堂上官于东阁前考选
题行下第举人例
送监
永乐二年据广西等布政司浔州等府桂平等县举人甘挚等四十九名赴部应试縁试期已过各供阻风患病等项及查己卯卷不入试场举人尹慎等十名各供患病不曾入试查得洪武二十四年本部将会试下第并过期未试举人奏奉太宗皇帝圣旨下第照例未试的送国子监读书钦此
嘉靖三十一年十二月内广西举人王价等告乞送监查得旧例会试下第引奏过分送南北二监肄业如上科未经引奏下科投文到部如王价等告入监者一槩不准就教
再试
洪武三十年令再试寄监下第举人中式者次其等第除教授教谕训导不中者为州吏目
永乐七年令下第举人再试送国子监进学其优等者仍赐冠带或加俸给后令发回原籍进业
嘉靖间定凡会试下第举人有愿就教职者本部题送翰林院考试文理平通者咨送吏部选用
修理会场
嘉靖元年该顺天府题科场废坏乞要预行工部与该府四六修理本部工部各委属官一员该府委佐贰官一员公同估勘监督等因该本部覆题奉圣旨是工部知道钦此自后每遇会试先该年各该本部具题咨行工部与该府四六分修理
会场经费
弘治七年礼部言弘治九年当会试天下举人而百尔供给止取办于京畿诸府请行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各取乡试所用馀银壹百两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及应天府各八十两以助其费且请执事官三员誊录生员二百名从之
正徳八年初顺天府尹杨廉奏会试之费出于本府者居天下三分之一民力不堪乞令各布政司增数输银以助之礼部议増原定数至二千五百五十两有旨令查上科所费数酌定已而本府查报多实数而间有一二难据者乃不果定至是会试并登科录进呈事竟通计用银三千一百九十七两有奇除见有馀数外借支本府银一千一百九十七两有奇礼部请以此为凖𣲖征各布政司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各増一百二十两并原𣲖各共输二百七十两应天山东山西陜西河南各增八十两广东增一百两并原𣲖各共输二百两云南广西各増五十两并原𣲖各共输一百两题奉武宗皇帝圣旨是自后但遇会试先一年春各省照前数与各该司府朝觐官顺赍赴部至期有故违者本部指名参究就责本官借贷交纳
嘉靖三十一年本部奏准会试刊字刷印等匠工价分永平等七府每名该工食银二两八钱〈阙〉 大名二府各八名各该银二十二两四钱顺徳广平二府各七名各该银十九两六钱河间府五名该银十四两真定府十名该银二十八两保定府九名该银二十五两二钱遇会试年分行文各府催取
正徳五年十二月内该本部题会试供给场中合用米麦尽数户部关支不必拘定将在仓一二年者给放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钦此自后每遇会试之年该本部具题咨行户部取老米一百二十四石八斗糯米三十八石粟米九十五石小麦二百一十石本部札付顺天府委属官一员径赴户部太仓照数关支运场应用
会场治办
正徳八年十二月内该本部题会试合用芦席一万五十领咨行户部于在京各仓借用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钦此自后毎遇会试之年照前数借用仍札顺天府委官搬运场中听用事完给还其科场供给下程付精膳司行搭盖棚宇咨行工部取长杉条三百根仍札顺天府委官前去该部借领应用事毕责令委官交还工部凡治办本部于会试前一年八月内将合用修理试院厅房板舍添盖厂屋并考官礼币下程入院出院管待茶飰状元冠服帽带进士巾服恩荣宴花帘内外官举人巡绰官军人等饮馔笔墨纸札办事官吏等项题请通行各衙门预办送用
凡考官礼币本部于会试年正月内行内府承运库照例关领彩段总二十一表里考试官二员彩段四表里同考试官十七员每员彩段一表里
凡题请考官本部于会试年正月初九日题请考试并执事等官筵宴同日题请主考官又于正月二十四日题请考试官本部筵宴二月初七日题请考试并同考官及执事等官辞朝入场
刻录支费
刻登科录其纸札等项查照旧规将后开物件照例行顺天府官钱内支价收买送部应用
御览登科录纸六百张奏本纸六万张蓝绢七段每段二丈中夹纸四千张蓝青连七纸七十五张大黄夹榜纸一百张心红一斤十四两小石砚七十五个墨三十笏碧青纸七百五十张棕十斤八两面五十五斤白连七纸九千四百五十张黄绫一丈五尺红绫五丈蜡烛七百五十枝行移纸一千一百三十七张墨煤六斤蓝绫二段每段二丈粗墨七斤八两梨木板八十片黄罗销金包袱二个红罗销金包袱四个笔一百五十枝
定会试试官例
景㤗三年初礼部会试其主试官二人出上命同考试官从礼部推选翰林院官京官教官皆得为之至是礼部尚书胡濙言翰林院春坊以文艺为职业宜专其事京官繇科第有学行者宜兼取以充之教官不许请著为令从之
宽限科会试禁
弘治二年会试举人林澜等奏近例举人三试不中者不许复试臣等艰苦万状临试猝遇此令坐守者有空归之叹远来者有徒行之劳乞下所司别有议处礼部覆议前日移文初下各处举人未及周知其令明年再入试一次以后仍依旧例从之
副榜就教严限
弘治四年礼部奏今次会试所取副榜举人凡在监五年以下并未入监及新科年岁相应者俱令就教职不许告免仍遵天顺八年诏例署职九年考满者方许再会试一次从之仍命署职六年以上有举人者亦许会试时副榜举人多不愿就教职者故礼部奏严其限
条上革弊四事
嘉靖四十四年以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命御史李邦珍鲍承荫监试周宏祖顾廷对场外捜检诏申严怀挟传递之禁犯者执送法司问罪仍于礼部前枷号一月邦珍等条上革弊四事
一举人试卷礼部印钤已完送提调官收领临期举人入场至大门外验票给领以防洗改脚色彼此交换之弊
一请留朝觐二司及府县官临期督集所属举人照依省分及府县次第挨次点检照进以防冒替代笔之弊一举人有不服搜检及搀先落后不循序进违规者轻则扶出重则参奏以防喧竞抗违之弊
一请增军三百馀名严密搜检场外仍选差参将官一员带领官军昼夜巡逻俟揭晓乃止以防怀挟透漏之弊诏允行
殿试
题请合行
本部先于二月十五日题请廷试读卷放榜日期及合用书桌并读卷等官午饭与在部宿歇早晩饭食恩荣宴登科录板片纸札题名碑石等项候旨下行各该衙门备办送用
请读卷官
本部例于三月初七日题请十五日殿试其执事等官行移各衙门取用读卷官照例拟定另本开坐请旨一读卷官 内阁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正官 詹事府 翰林院堂上官计十四员
廷试
甲第从公会取
嘉靖五年礼部尚书席书言旧例廷试贡士掌卷官先行看阅分送内阁然后以次及于九卿进士甲第前后第决于读卷官职之尊卑不复论其文之高下非所以示大公也自今请糊名混送以防奸弊其一甲三名不分内阁九卿从公会取既定然后论次均填不宜偏私以官爵为序疏入上初未允书复论乃许之
馆选
考选庶吉士
弘治六年四月大学士徐溥等言比给事中徐旦建议欲选新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读书惟庶吉士之选自永乐二年以来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初无定限每科选用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吏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或就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自古帝王皆以文章关平气运而储才于馆阁以教养之本朝所以储养之者自及第进士之外止有庶吉士一途凡华国之文与辅世之佐咸有赖于斯然而或选或否则有才者未必皆选而所选者又未必皆才若更拘于地方年岁则是已成之才或弃而不用而所教者又未必皆有成请自今已后立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待新进士分拨各衙门办事之后俾其中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日所作文字如论䇿诗赋序记之类限十五篇以上于一月之内赴礼部呈献礼部阅视讫编号封送翰林院考订其中词藻文理有可观者按号行取本部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名封送照例于东阁前出题考试其所试之卷与所投之文相称即收以预选若其词意钩𣗥而诡僻者不在取例中间有年二十五以下果有过人资质虽无宿构文字能于此一月之间有新作五篇以上亦许投试若果笔路可通其学可进亦在备选之数每科不必多选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不必多留所留不过三五軰如此则所选者多是已成之才有所论撰便堪供事将来成就必有足赖者如是则预列者无徇私之弊不预者息造言之谤臣等皆出此途引进后贤储之馆阁以报国厚恩乃其职也疏入上纳之命今后内阁仍同吏礼二部考选
考选馆职限数
嘉靖五年礼部覆御史周煦议考选馆职宜每科一举每选不出二十人留馆不出五人务求学行俱优将来效用必有可观疏入上命内阁便会同吏礼二部从公考选必年少可进学送翰林院读书
钦定庶吉士名数
嘉靖二十年先是大学士翟銮言今年庶吉士之选奉圣谕于八月内行届期值孝康敬皇后大丧是以未遑今进士开选在即宜遵谕举行欲照嘉靖十四年例不限年岁俱引赴文华殿大门外恭候钦试或止依先年例臣会同吏礼二部堂上官并翰林院掌印官于东阁限三十五岁以下取考品列次第进呈恭候圣明裁定诏暂照先年例会考取拟封卷呈览上复谕大学士夏言等曰考选庶吉士必精择吉人已乃钦降御题文曰原政诗曰读大明律于是大学士言等会同吏礼二部并翰林院官于东阁考试取正副四十五卷进呈上亲赐鉴别钦定三十三名
题名
进士题名记
嘉靖七年大学士杨一清言旧例进士开科礼部奏请于国子监立石题名命儒士撰记以昭盛典传之永久正徳六年以来国家多事因循不作皇上敦化崇文始命辅臣追记补之嘉靖五年丙戍科题名记佥谓臣职当撰述臣窃谓此记虽礼部题请命翰林院撰文然未尝奉旨专何官而各年碑石并书臣某奉敕撰其文又未尝呈览揆之事体似有未安窃闻先朝大学士杨荣李贤等连科撰述皆出宸命况我皇上圣文溢发凡近日册诏诰敕有所指点皆非臣等所及臣谨以所撰稿录进伏乞少运睿思改拨工部仍行翰林院拟定制敕房官一员书写刻石以后俱可照此行上从其言遂著为例
礼部志稿卷七十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426年 (提及)
- 1440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540年 (提及)
- 1546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476年 (提及)
- 1527年 (提及)
- 1533年 (提及)
- 1534年 (提及)
- 1486年 (提及)
- 1485年 (提及)
- 1564年 (提及)
- 1409年 (提及)
- 1453年 (提及)
- 1450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384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425年 (提及)
- 1523年 (提及)
- 1487年 (提及)
- 1391年 (提及)
- 1552年 (提及)
- 1397年 (提及)
- 1522年 (提及)
- 1464年 (提及)
- 1565年 (提及)
- 1526年 (提及)
- 1541年 (提及)
- 1528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