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义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一义谛
作者:赖和
1925年
依“余大昨年(十二年)囚台北监狱”等语句推断,这篇文章应该是在1925年间写成。

译者附注[编辑]

此书为大谷光瑞在南满铁道会社所讲演之笔记,由京都市西六条兴教书院出版。余大昨(十二年)囚台北监狱,因未曾经验过,什么都没有准备,终日坐在铁窗下,很觉无聊,每向狱吏啰苏,蒙其好意借我此书。余非佛教信者,况且对于宗教素无信仰,又乏研究,所以自始即感不到兴趣,无奈又别没有法子可以遣这寥寂,亦就忍耐地读下去,只将近二百页的册子,不到两日经已读完。虽蒙连雅堂先生的顾念,差入一册癸卯年发刊的中译法国科学小说,亦只得一日中慰藉,本来余对这样小说一经读过就没有兴味再读,因此虽本不愿意,亦就把这本说佛的书,来再四玩味,三、四遍过,已稍觉其中所谓。但终局亦即生厌,后来便思试试翻译,来自消遣,又苦无纸笔,便再向狱吏要求,但正式的须经过许多手续,不易得到。被随把一节馀寸来长的铅笔给我,余就把尘纸当做原稿用,起草起来,费了四天的工夫,亦就译完。随后又做一篇读后的感想,便又无事了,又再被寂寞所窘迫了,所以时时把原译来对照、来删改订正。好容度过十来天,烦锦素君寄来的书才由狱吏来说经已寄到,但要到手里还要几种手续。虽然心中的欢喜已自非常了。这事方始放下,可惜未读到。这些不明不白地又被译出来,出狱后再找不到读那几部书的机会了。

看看那可纪念的一天又要到了,我又不在意地回忆到那时的状况去,又被我记起这部有缘的佛书。──去年因有别的事做,没有忆及──。就把译稿搜起来看,因为是铅笔写的,且又写在尘纸上,又经过无数次的涂改──无论是在狱中的──且塞在抽屉里两年久了,铅迹已有很多的磨灭。还有一些梵文,原书虽有“假名”的注释,在当时余将能暗诵,故没有抄录及,现在已把读音忘却了,这样稿本应该是掷诸字纸篓里去的,因是最可纪念的一种业缘,又自不甘,所以就把他要来发表。

又不能不再说几句,此次重写的,已不是当时──初翻译那样忠实,经有删节和我自己见解的加入。因为想可以供宣传佛法的诸大觉们作些少参考。

正文[编辑]

一说到佛教,世人不加思虑,随即指是一种宗教。是,佛教亦是宗教,不过非单纯地仅是宗教,宗教仅佛教中的一部分而已,虽然佛教亦不是仅为哲学,乃是宗教、招学、科学之由化学的结合产生的结晶体。一经分析,便失了本质,譬犹水之拆为轻、养二气,已失其为水的特质。

但在今日的佛教,颇偏向于宗教一方面发展,这因为他面还没有能够表现之光大之的人呢!

佛教不是单单佛说的话,并且是导人成佛的妙法,不似那天文学者之说月球中有山水,金星中有人类等等,绝不与世人发生关系的,不是那浅薄的人所说的出世非现世那种话头,真正实实是一种现实真确的,在法在释尊亦未有不能够实行的说法。

究竟佛是什么?不能不先说明,若明白到佛是什么,自己便已成佛了,但不一定──子非鱼,安知鱼;子非我,安知我之不能知鱼。──无限大的佛确是不能尽知。在一程度以内,虽不是成佛的人亦能知得一、二。

佛在梵音是为佛陀,乃全知全能(觉)的意义,释迦牟尼便是梵音的直译,释迦为族称,不是姓氏(其王家之生氏为瞿昙),牟尼乃寂默或绝欲之人格者的意义,在此处便作圣人说恰较合宜。其为皇太子时,名悉达多。

佛陀乃释尊之自赞,足征其自信的坚强──天地自生成至破灭的一代间谓之一劫,其间得似释尊的人,唯有彼自己,无怪大千众生永远沉沦在苦海里,犹其是释尊的遗裔──。

一、如来的意义[编辑]

佛陀向来有十个佛号在称颂其法力,此处单就其有关系的三种少为解说,就是如来、应供、三藐三菩提。

1、如来:就是说三千大千界里,凡有众生其所生成尽是一样没有差别,简单地说就是生来一样,再说一句就是众生尽是真如来体,众生皆有佛因。譬如印刷物同由轮转机同一版底所印成者,不问其数量多少尽是一样,所以其中就有真理在。由真理产生的凡有一切皆如真理表现,因为生乃真理,佛之生、众生之生皆真理之表现演化,故众生皆佛,佛亦众生,但究其实际不尽这样,这是由业因缘的差异,不是真理的不可靠。不是生之非真理,乃处生者不能尽其生的缘故,试再设一例:物理学上之说物体的坠落,谓因地球的引力,所以地球上不问何地何时未有自下坠上的物体,因此不关空间时间,若真理之所表现悉在真理范围中,皆与真理合一,此谓之如来。

2、应供:这是说佛力无边,能适应一切环境,能享受一切供养,又能供给一切众生以佛因──真理。

3、三藐三菩提:这句是梵音,若译其意为正遍知(全道)。这是说三千大千界里凡有一切现象,佛陀尽知,其中所含的真理,未尝有误谬。盖佛乃一切真理的结晶,譬如汽车行旅者若不晓得沿途各驿的发著时刻,那就感到非常不便,虽晓得而不正确,由此所发生的损失可就不少,所以行旅的人关于汽车的发著时刻,不得不求全知,且不仅求知,亦要知的正确。众人在其生的行程中亦是这样。

在世人所谓知的范围里,能保其正确不误的绝少,例如天文学者之说天体现象,恐十件中没有二、三能准信,就中比较进步之地球的研究,其所说亦不能全属正确,比较的可说少属正确可信的,就是研究真理的科学,因为科理不用那种易致错误的事物来做基础,譬如二加二为四是真理,虽帝王的权力亦不能强谓之五,若有这样事,世间已经是大不幸了。

世人动即谓科学应用真理──在真理固不因受过应用就生吝惜,亦不因此就自骄傲,且亦不自觉已受过应用──请举一例:水因为引力的关系,总是向下方泻坠,世人利用之以激动机械,用以发生电气或其他种种,在于水总终始不变其为水;又或用汲水机引向别处;或用温热蒸为蒸气,水总依然有水的本体,又若人生由生如长如老而死,人生这一大限,什么人亦不能逃。这样的真理,是普遍在这空间流动自如,融通自在。佛的所知皆合于真理,且此大千界里的凡有一切真理,亦佛之所全知,这样才说是正遍知的佛陀。

佛陀有三化身:法身、报身、应身。

释尊降于印度,对他们弟子这样说:“汝等以为我是生于‘迦毗罗卫’王宫的太子,是错的;又以为我是在三十龄的时候顿开觉悟在那‘毕波罗树’下,亦是错的。我就在那无限的往古已自觉悟,悟了(物质不灭论要参看方晓得所谓)现在的样子,因为要琢励导引汝们较为方便而已。”所说无限的往古在《法华经》里,“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等。”云──所以那时代,释尊弟子们眼里的庄严法相乃是最下的。

应身: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报身:是绝对人格乃积久修炼的成绩(如来大用下再说)

法身:这就难得说明了,若用文学式来形容那些“无形而有形,不动而能动,默而有言,静而不息”的话头比较可以应用些。

这是真理的显现(不是表现),在真理原无所谓相。不能目睹,虽然欲求得一视,却又随处都有,譬如,电灯乃真理的应用,真理的显现就是光明。电灯与光明就真理的相。又如地球在吾人的感觉中,是永远地静止的;在天文学者的望远镜中又是不断地回转著。所以动亦真理,静亦真理,要强为分别就生出错误来。又如人体的构成原质中,有一种窒素,大气的混合气中亦有窒素,这同一的窒素有没有连络?若说有连络,却不能直接转换交通;若说无连络,〇耶里的人身待其灰烬后不是化作烟缕归入大气中去吗?所以说真理是不能用人们的知觉来认识来分别,不似几何学定义那样单纯,可以判断甲为甲、乙为乙。

这所谓如来法身遍满在这三千大千界里,人们须不可误会。一切众生皆为如来法身,不是包涵在一如来法身之中。凡有一切现象皆有真理存在,真理的状态就是如来法身的相,一切现象无一非如来法身。

真理的力为无限大,我佛的法力亦无限大。所谓真理的力就是那有普遍性、无极限度的如来力,就是知慧,知慧所显现的就是光明,此明(抽像的)在大千界里为最大之力。

地球上的光明就是日为最大。这光明同时并有热度,在物理学上虽分别为两件,它总同时并存,虽然若如电光石火仅仅在一瞬间闪烁,亦是不成什么。要须有无限的存在力──永远生命──。听见天文学者的所说,地球亦终有破灭的一天。这不用奇怪,凡有生成就有死灭,这就是真理的显现。世人以日出处为东方,日没处为西方,但在北圜内总见终日在头上转,何处分别出东西。真理本无时间空间的制限,人生总不免死灭,生死同为假设不能常住,而真理却是常住,所以真理的显现──如来法身──是有无限大的威力,无限量的寿命,没有过去未来现在。

二、众生[编辑]

在梵音谓之萨埵,众生不是适当的译语,所以至玄奘三藏乃改译为有情,在英人则译为动物。有情比较恰当,这是指那有情感有灵性的一切生物的名词。生物中的植物,动物中的下等动物是不包涵在这里头。

有情──众生──与如来有何等关系?有谓如来亦在众生范围里,有谓如来比众生较高一级,这不过含义广狭之差如已,但大多数的所说,谓须要分别,比较稳当,譬如人亦属动物,但指一人而谓之汝乃动物,无有不怪其冒渎者,所以众生乃指如来以下未开觉悟的全般。前篇曾述过,如果就是具备有正遍知的知慧,无量寿的光明──就是真理的显现。一切众生若使之与真理合一,便是如来真理,具有普遍性,不论什么物体之上,尽能显现。但碍物各有私执易入迷途,若能把各自的执念弃却,就能与真理合一。如真理显现,犹其是世人的情念最偏执,又最易动摇,又最虚诡,所以往往真理就在目前,不能取以应用。因以显现在人类,亦自有不能与真理合一的原因,为有外壳的肉体的累赘,世人一律是悲死乐生,不知生存自有期间,日日趋向死的一途,若以为死为可悲,就不当有此生,因为生来就已大误,有生必死,本是真理,死终不能免掉的。世人又以生子为一大喜乐,因为有了儿子,自己的系统就不至断绝,且又得靠以终老,这样思想实大误谬,物本无自始无完终。达尔文所说物种的起源,亦不能证明物的所自生,若基督的说物为神造,稍有科学知识的人,无不笑其慌谬,所以世人每以儿子为自己所自生,实一大迷妄,且以养育的事为一大恩惠,犹为罪过。世人又以长寿为幸福,实亦可笑,设若目失了明,耳失了聪,手足萎痹,腰脊勾曲,这样又须活一、二百年,打算这时候讲究死的方法,且没有工夫?(注意:眼不能用其明,耳不用其聪的人,想想看。)诸如此类,世人一至十皆属迷妄虚诡,但在如来的境地,一切则皆归真实。

佛教本是指人迷途,开人觉悟的道理,其要义为一切皆空。所谓一切皆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一语就可说明。请就人身先为一讲,世人每谓己实有身,这就是人世一切虚诡的根本。因为一切皆空,所以不许有什么存在──在科学上有所谓元素为凡有一切的根本,由这原素为理学的或化学的结合,遂始生有一切种种,所以世间凡有一切,其本体就是元素。

世人总以这元素的结合状态,谓就是吾身由生而死,死而化尘,皆谓实有。试一思之:人们一脱母胎,始就能吸乳,以后就取饮食以营养身体,长育躯壳,遂成就所谓人身。若一一细为分解,当有一部是牛豚禽鱼所化,一部是米豆蔬菜所成,何处是人的所有?其所不同(的所在)只是结合状态而已,本来物我皆同一本体的生成。所以在如来慧眼的所视,人的形骸本自无有,这就是空。

在今日科学所知的范围内,一切物的分析的结果──本体就是元素(他日再有变化亦不可知),由这元素的暂时的假结合,世人每认为实有故坠入迷执而造作种种虚诡,其实本来皆空,信这一切皆空,就接近了真理,证诸一切而皆空,那就是佛陀。

尚有一层比较切要,不可不知,就是一切有生,同时有灭。生灭交互并存不能分离,唯本体──元素──为不生灭变化,其他种种只有时间长短的分别而已,若不生也就不灭,这不生不灭的本体谓之空,就是复返于元素的状态,乃离了生灭相而进于常住之中。但此空的本体,复有化为种种形相的本能,一经变化就成为各种相,举凡吾人所知没有不具形相的物,所以凡人们感觉所能及的物,皆有生灭,尽要还元返于不生灭之空──本体。

尚有人谓物虽生灭,但有不生灭的灵魂。初听之似有一部真实,试再思索就不能使人相信,试问将何以证明其不生灭,若谓灵魂不具形相,不是现代人的知觉所能感到,这便是空的本体已自证明,没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若通俗所说的灵魂,那是神经一种的作用,明明白白受著肉体的影响,依然是有生灭,那不具形相不可捉摸的物。在大乘佛教里没有这样虚妄怪诞的说法。

以上是说物皆有生灭,但这灭不就是消失,只是与生对称著而已。在这大千界里,没有一物会归消失,只是变化而已,生灭就是指这变化,基本体亦永不生灭。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亦非实有,只是次第相因,没有断绝世间一切,但由视觉所得似皆不生灭,这是因生灭的连续不断映入虚诡人们的眼里,所幻出一种的错觉。

这篇略说众生的形相,简约地再说众生就是偏执迷妄虚诡罪恶的身(表现);如来乃清真觉悟不生灭大知慧的本体(真理)。众生乃不能离生灭变化,所以谓之无常。但其本体亦同如来一体,如来为不生灭变化,所以谓之常住,这就是空的真相。

众生无常,如来常住。两者在什么所在同一合体,甚有玩味的价值。变化说是无常,人们无常始有变化。不变化就是常住,如来常住乃不变化,所以无常。就有变化至常住境地的可能。要以什么方法变化或使之变化,这就是佛法的广大处。

三、烦恼即菩提[编辑]

前所讲的是觉悟的如来与沉迷的众生的大概,但觉悟者永远只自觉悟,沉迷者终久只在沉迷,两不相关。说来有什么用呢?所以不能不使沉迷者亦开觉悟,因此佛始现身来说法,欲把沉迷的众生化作觉悟的如来,但这要一番化学的作用,此中很多妙趣却是不容易明白了解。

以前亦曾道及世人生来皆属虚诡,生的根本已就错误,人心的作用无一件能真实表现,虽真理明白正确,现在目前总不能感觉人心的偏私到这样田地,不能把真理当做真理,那就难得使他觉悟了。虽然佛的说法以无限的知慧拔济、以无量的光明普照,所以不问什么样的人,总能使他得到觉悟,证到如来,这就说生佛如一,亦即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遍知,亦可说是道。烦恼譬之身体就是疾病、烦累,譬之心情即是苦痛、忧伤,这两字不可拘泥字面,是为一切罪恶的相,凡有沉迷过误罪恶,尽是烦恼的种因。

这样烦恼与菩提本来全然异趣,一面却又可使相同合一,但是却要一种变化,这变化不是物理的,须在精神上的化学的变化乃有功效。

这个虚诡的世人所拟就的善恶标准,那有真实的东西,所以他的结果也就不可靠了,因为本来是假设的,故事实就是这样,不是故意要毁谤他。

请举几个例来说明凡所有国家不是把法律道德伦理来做善恶的标准吗?试问这几件不是人们的造作吗?不是根本就是虚诡了吗?在法朗士讽刺的好,她说法律本来是平等的,她是一律禁止富人和穷人夜间在公园椅子上睡觉及强夺他人的粮食,这就是法律上的平等。且刑法上的条例就是杀人罪为最重大,但有时候杀人竟然受赏,那最残酷的杀人的战斗,却是国家主动的,国家又是一切法则的根本,勿论交战国的那一方,同样的宣言著说是为著正义而开战的,那末正义就是战斗吗?简单说就是杀人吗?唉!这样极大罪恶的杀人尚且不能凭信,其他的已不用说了。若至那饿死事少,失节事大;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那简直不是人说的话了。所以说世人所造作的善恶标准尽是虚诡的。善恶二字不过是一种假设,究竟善与恶根本是无多大的差异。(这一段还是庄子的所说趣味──窃钓者诛窃国者为诸候,候之门而仁义存焉?)善恶两语是无有绝对意义的,像这样说悟和迷不亦是一种假设吗?但这个却不是这样,悟是指那真实的本体,不把它框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理是充满在这空间,什么人都可以领悟到;迷是指那非真理的一切错误,错误虽属虚诡,为一种假设,但世上有那错误的事是真实的,所以迷的一字也就不是假设了。

于此不能不再申明的就是:凡有一切的本体皆是真实。所以迷的表现是幻想、是虚诡、是假设;迷的本体,亦是真实,故迷的表现自能归到其真实的本体──证到如来。

《维摩经》云:“一切烦恼恶不善为如来种。”《涅槃经》云:“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与不善、无记为佛性。”无记为学术语,乃如饮食起居行动睡眠等,无善不善的行为,就是说人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皆得为佛因,因为善恶是假设的,无有绝对的差别,不碍其为佛种。

佛说有所谓因果律,其实须说因缘果乃为合理,有因无缘未能遂得其果。譬如由粟种而生秧苗,在仓的粟不能随便发芽,必须经过一番农人的劳力,浸水、播种、施肥、灌溉等工作乃始能茁芽发生。粟种就是因,秧苗是果,其中间的农人工作就是缘。

由这因缘所生的果,也不能脱离生灭的原则。转一面说就是有变化有生灭的一切,尽由因缘所生。

再由这原则,便悟到生灭的本,死是一切皆空的。

迄今所述的烦恼,沉迷的众生其所蕴蓄内心及所表现的外像皆属虚诡,尽由著变化幻化的,所以不能固定,不能常住,因为这变幻连续地演下去,没有间断,所以就全盘考察起来,一见亦如常住一样。例如吾们人类,就其个人的自己是不时有变幻生灭,但世界上的人类不见有间断的时代变幻的痕迹,虽然这生灭变幻无常的各个本体,亦是一切皆空,就是为无上菩提,为不变幻、为常住,这是非因非果,不为因果律所范围。那有生灭变幻的就是无常,因其本体为空,所以亦得到于常住之境。所谓非因非果,一面亦可说亦因亦果──凡有一切无常欲归于皆空的本体,恐怕在变化的途中复坠入迷途,又且多一番工夫,须综合而直观之,其所由变化的状态就是非因非果,也就是亦因亦果,因果是不能强为分拆,不能强为判断。所谓一切诸法皆空。一切诸法常住就是佛教的第一义谛,即由此一切诸法以直探其本体。

以下就精神上的化学的变化方法,少为说明:

二乘
闻佛说而开觉悟的人----小乘(闻声)
偶得因缘而自觉悟者----小乘(缘觉)

三乘
求道得道的人---------大乘(菩萨)

一乘
全知全能觉悟空的本体--大乘(佛)

以上所刊就是精神上的化学变化的方式及程序。何谓三乘,这乃是谓凡欲证菩提登极乐返其空的本体,必要经过一定的行程,这途程不是众生凡俗的脚力所能行的,必藉仗佛法,用菩提的力,方能到那境界里去,就是坐在佛法之上,故谓之乘。若有人问:“只藉仗大乘就可以了,要小乘何用?”须再一想,人的力量各有不同,身体虚弱的人坐在最大急行的汽车里,鲜有不眩晕者,所以小乘亦自必要。人心多属虚诡偏私,突然说以真理,必有以为妄诞的人。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其作者1943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