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四库全书本)/卷24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百三十九 经义考 卷二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
  翰林院检讨朱𢑴尊撰
  群经
  何氏五经大义
  五卷
  佚
  隗氏诸经解
  
  世语隗禧字子牙京兆人黄初中拜郎中年八十馀以老处家就之学者甚多鱼豢尝从问左传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多识山川草木之名莫若诗左氏直相斫书不足精意也豢因从问诗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撰作诸经解数十万言未及缮写而得聋后数岁病亡也
  王氏圣证论
  隋志十二卷唐志十一卷
  
  魏志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时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王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叔然驳而释之
  谯氏五经然否论
  
  蜀志谯周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之属百馀篇辞理明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杜佑曰谯周五经然否论曰小纪云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也此但别庶子而下言不继祖者谓庶子身不继祢故其长子为不继祖合而言之也虞喜难之曰礼文三发二言继祖一言连祢如但继祢则应三年何縁须祖烦而失要合子于父舎经就迂非事实也然则继祖者必继祢继祢者不必继祖今连祢于祖以已继之是继祖者得三年继祢者不得也至于连祢于祖以别高祖之祖故因祢以继祖别嫌也
  按谯氏然否论群书引证绝少仅缀二条于后一云古文尚书说武王崩成王年十三推武王以庚辰岁崩周公以壬午岁出居东癸未岁反礼公冠记周公冠成王命史作祝辞告是除丧冠也周公未反成王冠弁开金縢之书时十六矣是成王十五周公冠之而后出也一云汉初或云三老答天子拜遭王莽之乱汉度残阙汉中兴定礼仪群欲令三老答拜城门校尉董钧驳曰养三老所以教事父之道也若答拜是使天下答子拜也诏从钧议谯周论之曰礼尸服上服犹以非亲之故答子拜士见异国君亦答拜是皆不得视犹子也
  传氏七经诗
  
  晋书咸字长虞咸宁初袭父休奕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卒赠司隶校尉谥曰贞
  孔颖达曰傅咸为七经诗王羲之写
  王应麟曰艺文类聚初学记载传咸周易毛诗周官左传孝经论语诗皆四言而阙其一
  徐氏五经同异评
  七录一卷
  佚
  晋书苖字叔胄高密淳于人就博士济南宋均受业遂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举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徴并不就
  束氏五经通论
  
  杨氏五经钩沈崇文总目方作芳旧唐志钩沈作钩深
  隋志十卷
  佚
  晋书杨方字公回高梁太守在郡积年著五经钩沈崇文总目晋杨芳撰答难申畅自谓钩取五经之沈义篇第亡阙今少五篇
  中兴书目晋高凉太守杨方撰自序云晋太宁元年撰钩经传之沈义著论难以起滞
  按钩沈已亡其见于群书所引者有云夫鸟游旷泽之地而比翮者万群虎居繁林之薮而接豪者千数又云夫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桃林披华而玄鸟深入又云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示吉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有若此之验又云生而知之者上也问曰孰生而知之乎答曰圣人二仪既判悬象列暄八风有序四气错御览日月而达阴阳之数消摇八节俯仰玄黄弥纶天地之体穷竟有生之机瞻天为师用醒已心故曰生知不亦审乎
  徐氏五经音分见各经
  隋志十卷
  佚
  晋书徐邈博涉多闻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戴氏五经大义
  隋志三卷
  佚
  晋书戴逵字安道谯国人师事范宣徙居会稽之剡县孝武帝时以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累徴不就郡县敦迫乃逃于吴王珣请徴为国子祭酒复不至
  周氏五经咨疑唐志周杨作杨思
  七录八卷
  佚
  梁武帝五经讲疏
  佚
  梁书孔子袪传高祖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使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证
  按六代之主笃好儒术莫如梁武立士林馆躬御国子讲肄五经皆有讲说何佟之严植之贺玚明山宾等覆述制旨朱异贺琛孔子袪等递相讲述经义多至二百馀卷然自同泰舍身而后所临幸者同泰重云爱敬开善善觉等寺所开说者涅槃般若大品净名三慧诸经竺干之典日密周孔之言日疏此孟子所云下乔木而入幽谷者也
  贺氏五经异同评
  七录一卷
  佚
  鲍氏六经通数
  隋志十卷
  佚
  梁书鲍泉字润岳东海人少事元帝累迁至信州刺史世祖令与王僧辩率舟师东逼邵陵王于郢州郢州平元帝以长子方诸为刺史泉为长史行府州事侯景密遣将宋子仙任约率精骑袭之城陷执方诸及泉送之景所后景攻王僧辩于巴陵败还乃杀泉于江夏沈其尸于黄鹄矶泉博涉史传于仪礼尤明撰新仪四十卷
  沈氏文阿经典大义
  隋志十二卷玉海十八卷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
  隋志二卷唐志十卷
  
  王氏元规读经典大义
  十四卷
  佚
  孙氏畅之五经杂义
  隋志六卷
  佚
  王氏五经决录
  五篇
  佚
  七世孙通曰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
  邯郸氏五经析疑
  隋志二十八卷唐志三十卷八法家
  
  按析疑文见于初学记所引者有曰汉志先冬至三日昼冬至后三日昼漏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先夏至三日昼夏至后三日昼漏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又曰先王之制礼乐也制礼以节事修乐以导志故观其礼乐理乱自知也又曰闻角声无不恻隐而慈者闻商声无不断割而亡事也又曰夫笙者法万物始生导达阴阳之气故有长短黄锺之始象法鳯皇
  元氏延明五经宗略
  隋志三十三卷唐志四十卷
  
  房氏景先五经疑问
  十卷
  佚
  册府元龟魏房景先孝文时为太学博士作五经疑问百馀篇符玺郎王神贵答之名曰辨疑合成十卷叶廷珪曰房景先作五经疑问百篇其语典诣山东通志景先字光宙山东武城人累官齐州中正卒赠洛州刺史谥曰文
  王氏神贵五经辨疑
  十卷
  佚
  后魏书房景先作五经疑问百馀篇王神贵益之名为辨疑
  常氏五经略注
  
  爽自序曰传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仁义者人之性也经典者身之文也皆以陶铸神情启悟耳目未有不由学而能成其器不由习而能利其业是故季路勇士也服道以成忠烈之槩寗越庸夫也讲艺以成高尚之节盖所由者习也所因者本也本立而道生身文而徳备焉昔者先王之训天下也莫不导以诗书教以礼乐移其风俗和其人民故恭俭庄敬而不烦者教深于礼也广博易良而不奢者教深于乐也温柔敦厚而不愚者教深于诗也疏通知远而不诬者教深于书也洁静精微而不贼者教深于易也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教深于春秋也夫乐以和神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㫁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源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由是言之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顷因暇日属意艺林略撰所闻讨论其本名曰六经略注以训门徒焉册府元龟常爽字仕明河内人置学馆于温水之右门徒七百馀人爽因教授之暇述六经略注以广制作甚有条贯
  叶廷珪曰常爽不事王侯独守闲静讲肄经典二十馀年时号儒林先生
  张氏五经异同评
  十卷
  佚
  樊氏五经大义
  隋志十卷
  佚
  七经义纲
  隋志二十九卷
  
  七经论北史本传作七经异同
  隋志三卷
  佚
  质疑
  隋志五卷
  
  按樊氏义纲见于类书所引者有云孔子曰天子之徳感天地洞八方以化合神者称皇徳合天者称帝徳合仁义者称王又云珠母者大珠在中小珠环之又云车上五兵戈殳㦸酋矛牟夷步卒五兵戈殳㦸酋矛
  辛氏彦之五经异义
  
  北史辛彦之陇西狄道人隋太常少卿封任城郡公进位开府历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撰五经异义一部行于世
  何氏五经大义
  五卷
  佚
  刘氏炫五经正名
  隋志十二卷
  佚
  王氏失名五经通
  隋志五卷
  佚
  亡名氏五经义
  隋志六卷
  
  五经义略
  七录一卷
  佚
  五经算术
  隋志一卷
  
  五经算术录遗
  隋志一卷
  佚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