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四库全书本)/卷245
经义考 卷二百四十五 |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群经〈七〉
饶氏〈鲁〉五经讲义
未见
刘氏〈元刚〉三经演义
宋志十一卷
佚
叶氏〈时〉对制谈经
十五卷
存
杜泾序曰是编乃文康叶公所著贯穿经史言言典则真经济之第一义也旧文百篇散出无绪深阂探讨今立十五门分綂之便简阅也或有片言匪要则稍加汰节其典章名物难以悬解者悉取经文注疏分隶于后字义音韵未易通暁者遍考韵会群书标识于端句读辨之亥豕正之使读者开卷洞然具见先生之武库矣非敢言先生之忠臣庶几哉非先生之叛臣乎以其可资制作之用爰命之曰对制谈经云
黄氏〈仲元〉经史辨疑
未见
姓谱仲元字善甫莆田人咸淳中登第陆秀夫荐充益王府撰述官迁太常博士宋亡更名曰渊字天叟
黄氏〈震〉日抄经说
三十一卷〈分见各经〉
存
沈逵序曰学以孔孟为师师者道之所存其文则六经之书也讲习以穷理躬行以逹用断乎不可易者宋儒标㮄角立互有异同而象山陆氏始倡为高远惊世之论谓此心本明不假言议惟当自求以得之凡讲学即是异端六经皆吾注脚一时闻人风靡从之独慈谿黄东发氏尊信周程朱子之说以上探孔孟六经之旨一切反之躬行以为实用于士必以操行自立于官必以职业自见至读论语而于孝弟忠信文公所以教人者盖佩服终身焉故自强仕用明经家法取科第积州县吏能历监司郡守所至有异政仁民厚俗一本之礼义立朝谔谔敷对无隐情虽遭谗去国未究其设施而言论气节千载有光斯可谓不负所学者矣公暇所阅经史诸书随手考订并奏札申请劝诫等作凡百卷名之曰日钞锓梓行于世中值兵毁诸孙礼之惧祖训之失坠购求搜辑补刻仅完属予序之予惟科目利诱之弊至赵宋而极其以道学云者又皆从事空言而于躬行大业或未之能然彼其立异矫时固为贤智之过望而可知其非百馀年间未有以折衷犹赖先生详辨力诋著之方册俾孔孟周程朱子正大之学灿然复明如杲日行空沈阴积霭廓焉为之一清有目者皆可睹也方陆学盛行慈湖杨简氏宗陆者也于公为乡人公未尝苟从末俗波荡中卓见定力一人而已世之师若弟子玩味是书必若公之于文公身体而力行之而后可以言学顾予浅陋何足以知先生会秩满将归礼之请之益勤敬书于卷端以为愿学者勉若其文词论述浩瀚峻洁特公之馀事兹故可略云峕至正三年岁在丁丑四月
王圻曰五经朱子于春秋礼记无成书慈谿黄东发取二经为之集解其义甚精盖有补朱子之未备且不欲显故附于日钞中其后程端学有春秋本义陈澔有礼记集说皆不能过之永乐初修五经大全诸儒皆未见日钞故一无所取
曹氏〈泾〉五经讲义
四卷
未见
黄虞稷曰字清甫歙人宋昌化簿入元不仕
夏氏〈良规〉五经解
佚
林氏〈洪范〉五经义方
十卷
佚
闽书闽县人
马氏〈廷鸾〉六经集传
佚
江西通志马廷鸾字翔仲乐平人登进士历拜右丞相
王氏〈应麟〉六经天文编
宋志六卷
存〈今本二卷〉
玉海艺文经解
九卷
佚
应氏〈翔孙〉经传蒙求
佚
方回序曰王伯厚尚书学极天下之博长予四岁予昔尝敬事之戴帅初博士学极天下之粹少予十七岁今予畏友也此四明二先生俱以其里中应君子翺翔孙所著经传蒙求为然予无复容喙矣窃尝谓道一而已而物有万古圣贤之学不专在语言文字日月星辰与天为体运而不已山川艸木与地为体生而不穷言语文字与圣贤为体传而不朽体物也所以用之者道也道不离物易究咎休书纪治乱诗美刺春秋褒贬三礼辨上下论专言仁孟兼言义皆以语言文字与道为体其妙用所在一而已一者何道是也然则何道也天地之心耳此之谓道而以其道用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之物故曰道不离物圣贤之心欲使千万世之人为善不为恶以复其有善无恶之性则不容不著之书此言语文字所以为斯道有形之体而无形之道所以用乎有形之体而寓于言语文字之中也顾可忽诸子翺所谓𫎇求自易至论孟皆括为韵语以训后进傍及诸子百家而扬雄方州部家之书亦与焉予曩亦尝摘其奇语难字以供刀笔艰深之中韬平易亦不过一阴一阳一昼一夜一寒一暑消息往来幽明生死之故易之注疏也独所用六日七分历法一岁则易之一端耳康节经世书出于此或诮予好太玄又出雄覆瓿下回曰不然凡言语文字之不畔于道者皆与道为体片云起于天而泽四海粒粟根于地而饱万民一画肇于圣人而𨳩百圣天地圣人之道皆托于物近世有欲灭绝言语文字以为学者敢痛诋朱文公著述谓率多于古人动累于后来党陆也其人临汀使君不满五十而死天弃之矣读子翺之书者亦曰与道为体能于有形中求无形则将于无味中得有味矣子翺早中童子科伯公衡尝参大政云
马氏〈端临〉经籍考
七十六卷
存
胡氏〈仲云〉六经蠡测
佚
王氏〈义端〉经疑
十五篇
佚
程钜夫表墓曰义端字元刚受易于庐陵欧阳守道与兄义山俱有名以恩监江陵白水镇迁武冈绥宁令文丞相起兵江西辟与幕议君叹曰事已至此去将安归涕泣谢之自是终其身不出或劝君仕曰我不能死可复仕乎
陆氏〈正〉七经补注
佚
浙江通志陆正字行正海盐人〈今属平湖〉旧名唐辅宋亡与族父霆龙以家世宋臣矢不仕元遂更名正程文海荐之不起后复与刘因同徴坚不赴隐居教授及卒门人私谥曰靖献先生立书院于陈山祀之
郑氏〈君老〉五经解疑
佚
姓谱字邦寿长溪人咸淳四年进士元初交荐不起学者私谥曰靖节先生
张氏〈卿弼〉六经精义
百卷
佚
虞集曰弋阳张君卿弼字希契登咸淳戊辰进士第除福州司户辟充教授仕至兴化倅而宋亡隐居不出门生弟子从受业者甚众讲学蓝山书院遍取传记百十家择其合于修已之学而不堕于清虚治人之方而不杂于术数者辑而录之名曰六经精义凡数百卷
谢氏〈枋得〉五经珍抄
四卷
存
陆元辅曰疉山五经类纂四卷坊间所刊盱江赵师圣序之题曰珍抄
王氏〈所〉五经类编
二十五卷
佚
台州府志王所字喻叔黄岩人咸淳乙丑进士宋亡致高邮军事归营书院于汉滨及卒黄超然题其墓曰宋进士元逸民南峯王公墓
牟氏〈𪩘〉六经音考
佚
郑元庆曰𪩘字献甫子才之子也以䕃历大理少卿宋亡不仕与子应龙父子讨论著六经音考
佘氏〈浙〉六经审问
佚
绍兴府志余浙字季渊新昌人登进士历监察御史改大理少卿归自号致曲老人
赵氏〈元辅〉六经图
五卷
未见
黄氏〈浚〉五经通略
二卷
未见
颜氏〈宗道〉经说
一卷
未见
车氏〈以庆〉五经论
佚
以庆自序曰五经圣人成书万世标凖圣人既没遭秦之乱禁网严密天下学士逃难结舌以书为讳天下无全书矣汉除烦苛约以三章更高恵二君挟书著律犹未尽去老壮者没少者亦耄期矣未必尽能记诵也伏生年过九十始克口授不全之书他经不至于泯绝者汉儒补葺之力为多今读其书者知汉儒记诵传习之艰苦而默会圣心于千万世之上可也作五经论
谢铎曰五经论黄岩车隘轩以庆著今有抄本
俞氏〈琰〉经传考注
未见
赵氏〈孟至〉九经音释
九卷
未见
郑元庆曰孟至宋燕懿王后祖希怿自青田徙湖州父与𥲅嘉定中登第孟至咸淳乙丑进士官运判
赵氏〈徳〉五经辨疑
未见
江西通志赵徳宋宗室自号鐡峯博学工文隐居郡城之东湖
按赵氏辨疑惟毛诗有二十八则附朱倬疑问之后馀俱未见
叶氏〈梦䲜〉经史子要
未见
黄虞稷曰建安人入元不仕
张氏〈沂〉辨经正义
七卷
佚
俞氏〈酉发〉经传补遗
三十卷
佚
镇江府志俞酉发字明叔徳邻之弟咸淳中以明经试太学后隐居不仕
陈氏〈普〉六经讲义
佚
周氏〈明辨〉五经手判
宋志六卷
佚
亡名氏授经图
宋志三卷
佚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叙易诗书礼春秋三家论语孝经之学师承相第系而为图
兼讲书
宋志五卷
佚
九经要略
宋志一卷
佚
六经疑难
宋志十四卷
佚
九经经旨䇿义
宋志九卷
佚
六经奥论
六卷
存
黎温序曰经以载道先儒言之备矣盖易以究阴阳书以道政事诗以理性情春秋以明褒贬礼以谨节文乐以致中和故洁静精微易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是以圣人作经垂训之功不亦大乎昔者周衰六经厄于秦火汉室奋兴始除挟书之律经籍渐出诸儒传于残编断简之中山岩屋壁之内晋唐以来莫有发挥迨乎宋徳隆盛五星聚奎文运光启治教休明而应生于濂洛关闽之群哲于是诸经皆有传义之说如日丽中天圣道丕显而顿回邹鲁洙泗之风教粤若夹漈郑先生名樵字渔仲莆阳人亦出于宋隆平之世典教之际述作是书而为六经管辖之论启其关键阐发幽袐俾学者直睹升堂之精蕴是则有功于圣门诚不鲜矣温自往年游于盱郡常请益于湾溪子由危先生讲论之暇出家藏厥祖训导邦辅所录是书启诲于温既而旧冬遂请是稿敬携入于书林一旦访谒日新刘氏克常细阅其义欣然珍留击节叹曰沧海诚有遗珠矣而请予挍正之予窃谓是书一出则六经之奥昭然不惟天下学者之有幸也
按世传六经奥论六卷成化中盱江危邦辅藏本黎温序而行之云是郑渔仲所著荆川唐氏辑稗编从之今观其书议论与通志略不合渔仲尝上书曰十年为经旨之学以其所得者作书考作书辨讹作诗传作诗辨妄作春秋考作诸经序作刊缪正俗跋五六年为天文地理虫鱼艸木之学所得者作春秋列国图作尔雅注作诗名物志而奥论曾未之及则非渔仲所著审矣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