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1958年
外观
< 红旗
红旗 中共中央主办 |
一九五八年第一期(1958年6月1日)
[编辑]- 介绍一个合作社(毛泽东)
- 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中共封丘县委员会)
- 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陈伯达)
- 关于美国经济危机(张闻天)
- 劳动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柯庆施)
- 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周扬)
- 依靠群众,势如破竹(王任重)
- 农具改良和技术革命(郑刚)
一九五八年第二期(1958年6月10日)
[编辑]- 破除迷信(范文澜)
- 治水问题的两条路线(曾希圣)
- 驳斥现代修正主义反动的国家论(王稼祥)
- 美帝国主义在南斯拉夫的赌注(陈伯达)
- 病树前头万木春(胡乔木)
- 水力和电力结合,乡社工业遍地开花(张桂如)
- 每人七分地也能成为余粮社、富裕社(田荣申)
- 农具大革新,生产大跃进(师道铎)
- 找资源,挖潜力,做好农村的采购工作(杨一辰)
- 五台山变成聚宝山(王铭三)
一九五八年第三期(1958年7月1日)
[编辑]-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郭沫若)
- 颂十三陵水库(郭沫若)
- 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陈伯达)
- 旭光一社用土办法办小小工厂(中共鄂城县委会)
- 旭光一社是怎样领导和管理小小工厂的(中共鄂城县委会)
在发展国民经济问题上的两种方法、两种结果
[编辑]- 打破办工业的神秘观点(薄一波)
- 草木之争(宋乃德)
- 养捕之争(高文华)
- 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孔桑)
- 现场会议(中共湖北省委会)
- 检查评比(万良才)
一九五八年第四期(1958年7月16日)
[编辑]- 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陈伯达)
- 哪里找根据?(艾思奇)
- 青年农民能不能成为科学家?(惠庶昌)
- 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建立群众基础(王顺桐 孟庆哲)
- 小麦增产对于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革命意义(于光远)
- 我国小麦总产量压倒美国(孟用潜)
- 除四害的胜利是群众路线的胜利(杨杰)
- 福建一个乡的奇迹(福建省教育厅)
- 南充专区发展地方工业的几点经验(戈润生 卫广平 曹延明)
一九五八年第五期(1958年8月1日)
[编辑]- 驳“粮食增产有限论”(陶铸)
- 大字报在农村中(江岩等)
- 插红旗,辨风向(陈西光等)
- 民族革命的新高涨(于兆力)
- 关于企业管理方法上的群众路线问题(李雪峰)
- 赶上一种英国产品质量的一场战斗(中共自贡市化工长五工段支部)
- 盂县的工业化运动(中共盂县县委会)
- 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几个问题(冯纪新)
- 由干部的试验田到群众的试验田(中共应山县委会)
- 向自然进军的一个伟大奇迹——石山造林(刘发琪)
- 八一农业社的食堂是怎样办好的?(湖北省粮食厅工作组)
- 寸土不让,寸土不荒(中共苏州地委巡视组)
一九五八年第六期(1958年8月15日)
[编辑]- 新生力量一定战胜腐朽力量(于兆力)
- 争取在两三年内做到丰衣足食(谭震林)
- 从化四日(赵紫阳)
- 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施东向)
- 学哲学的好处太大了(李长茂)
- 一所半耕半读的红专学校(中共邵东县委会)
- 光荣的劳动,幸福的晚年 (石绍举)
- 南斯拉夫点滴(绿柏等)
一九五八年第七期(1958年9月1日)
[编辑]-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陆定一)
- 社论: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 河南信阳来信(李友九)
- 家务劳动的集体化、社会化(胡绳)
- “巧姑娘”运动(南彩英)
- 阜阳县实现了沼气化(中共阜阳县委会)
- 贫瘠土地也能丰产(中共应城县委会)
- 纸老虎在研究“投降学”(夏衍)
一九五八年第八期(1958年9月16日)
[编辑]- 社论:美国侵略者自己套上了绞索
- 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吴芝圃)
- 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了高等学校的革命(蒋南翔)
- 半工半读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梁寒冰)
- 山西机床厂办起了红专大学(药远保)
- 文教战线上的大跃进(赵守一)
一九五八年第九期(1958年10月1日)
[编辑]- 社论:大踏步前进的九年
- 我国科学技术工作发展的道路(聂荣臻)
- 河北省的人民公社运动(林铁)
-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谭启龙)
在钢铁战线上
[编辑]- 向时间要钢(张江贻)
-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尹子明)
- 书记上火线,全民搞钢铁(中共涞水县委会)
各地党委刊物论文摘要
[编辑]- 激起不断革命的热情(陈冰)
- 发扬正在飞速成长着的共产主义精神(齐作文)
- 谈谈解放思想(郑季翘)
- 必须贯彻“机、马、牛”相结合的方针(王操犁)
一九五八年第十期(1958年10月16日)
[编辑]- 美国侵略者给我们充当反面教员(本刊评论员)
- 人民公社所见(通讯)(李先念)
为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
[编辑]- 党的群众路线在钢铁战线上的伟大胜利(陶鲁笳)
- 群众性的炼钢铁运动(赵文甫)
- 全面皆兵(傅秋涛)
- 工农商学兵结为一体(中共闽侯县委会)
- 关于人民公社实行半供给半工资制的调查(张余三)
- 郑州纺织机械厂人民公社的诞生(陆笑萍)
- 文章遍江西(李定坤)
各地党委刊物论文摘要
[编辑]- 论半供给制(“东风”社论)
- 新的人,新的思想(“解放”评论)
一九五八年第十一期(1958年11月1日)
[编辑]- 社论:更高地举起十月革命的红旗
- 积极开展农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张承先)
- 驳“习惯论”(方克)
- 论“社大官小”(徐金学)
- 为钢而战 分秒必争(谷受民等)
- 把街道居民组织到生产劳动中去(郑季翘)
- 小学也能实行勤工俭学(中共吉林省委会)
- 苦战十个月 跨过几世纪(张文英)
- 大跃进中的乌审旗牧民(孟和博彦)
- 迷信四窟(范文澜)
一九五八年第十二期(1958年11月16日)
[编辑]- 驳工业战线上群众路线的怀疑派(本刊评论员)
- 在大型企业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一面红旗(刘志兰)
- 插红旗,拔白旗(中共湖南省委会)
- 从是否“已经到了共产主义”说起(许立群)
- 发扬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王力)
- 抓住时代的精神(关锋)
- 是少种多收好,还是广种薄收好?(中共石楼县委会)
- 开展大面积的高额丰产运动(阎达开)
- 一个办得很象样子的公共食堂(范若愚)
一九五八年第十四期(1958年12月16日)
[编辑]- 苏联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计划(于兆力)
- 关于我国现在的商品生产(胡绳)
- 如何解决电力紧张问题(刘澜波)
- 机床革命的开端(刘甘玉)
- 一个使用“活动机床”制造大型设备的机械厂(刘仲甫)
- 森林工业要过“三关”(罗玉川)
- 从“欧洲自由贸易区”谈判的破裂说起(王书人)
- 戴高乐政变(徐达深)
- “白旗”的帽子不可乱戴(周全)
福建前线通讯
[编辑]- 美丽的围头(刘白羽)
- 前线的一个人民公社(姚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