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群众办医,备战、备荒、为人民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群众办医,备战、备荒、为人民

——繁荣公社依靠群众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报道组 绥化军分区调查组 明水县革委会通讯组
1970年4月3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黑龙江省明水县繁荣公社革命委员会,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医,创办了一个“群防群治,‘专’、‘群’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网。现在,全公社每个大队都有“土药房”,村村有“土医生”,联户有“救护站”,家家有卫生员。要医有医,用药有药,基本做到了治小病不出门,治常见病不出屯,为巩固和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闯出了一条新路。

贫下中农把这种医疗卫生网称赞为“红医村”。

繁荣公社位于明水县东部,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全公社共有九个生产大队,一万三千口人。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遭受着地主富农的残酷压榨和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的威胁,过着食没米、病无医的悲惨生活。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贫下中农拔掉了穷根翻了身。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缺医少药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组织医疗队经常深入到这里进行巡回医疗。由于专业队伍人数有限,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贫下中农迫切要求有自己的医疗队伍。他们说:“如果有一支永远也撤不走的医疗队伍就更好了!”

贫下中农的要求,引起了公社革委会的重视。他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繁荣大队第一生产队办“红医村”的经验很好。这个生产队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自力更生培训“土医生”,发动群众采制药材。在短短三个月内培训出卫生员二十余名。这些卫生员利用“一根针”(新针疗法)、“一把草”(中草药)等土方土法,治好了很多常见疾病。贫农社员李忠堂患咳嗽病多年,下炕都很困难,经多次医治效果都不显著。这个队办起“红医村”后,他老伴和女儿都参加了卫生员学习班,掌握了常见病的治疗技术,回到家就给李忠堂行针、用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在已经能够走下炕来,参加各种生产劳动了。

“红医村”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博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爱护。六十多岁的陈老太太,积极支持儿媳妇参加卫生员学习班,自己主动承担家务活计。儿媳妇在学习班中进一步懂得了学治病、练打针是为人民服务,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病症的治疗技术。现在这个生产队一发现病人,卫生员都积极主动地进行会诊,行针的行针,用药的用药。病人不用下炕,“大夫”就来了,药就熬好了。群众都激动地说:“‘红医村’就是好,群防群治效果高!”

公社革委会认为,“红医村”是群防群治、群众办医的新生事物,是巩固发展合作医疗的重要措施。公社革委会的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立即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从政治上、组织上、技术上对“红医村”进行帮助,使“红医村”不断发展,实现了家家有卫生员,户户有“红医包”,广泛地开展了“人自为防,村自为治”的群防群治的医疗卫生运动。

繁荣公社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的伟大教导,通过现场会、讲用会等方法,半年之内,“红医村”的经验就在全公社推广。现在,这个公社已培养出“土医生”三十七名,卫生员七百三十八名,实现了大队有医疗队,小队有医疗组,家家有卫生员,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卫生网。这些“土医生”和卫生员经过勤学苦练,普遍做到了“五会”:会预防,会针灸,会包扎,会用药,会注射;掌握了气管炎、关节炎、肠胃炎和克山病、甲状腺肿、大骨节等常见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群众性的医疗卫生队伍建立起来以后,缺少药品、器械怎么办?是向上伸手,还是自己动手?有人认为这里无山无林,采药没门路,主张向上要。贫下中农坚决不同意这种意见,主张自己办“土药房”。他们豪迈地说:“我们能培养出自己的‘土医生’,就一定能够自己动手办好‘土药房’。”贫下中农提出“向荒山要药,让沙窝献宝”的战斗口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人人动手,群策群力,大办“土药房”。

他们的办法是:

立足于自己动手。他们因陋就简,用土办法制造医疗器械。他们自己动手制做“两用手术床”和“土制吊瓶”等很多医疗器械。卫生员没有卫生箱,他们就自己动手做“红医包”,把筷子劈开当镊子,头巾代替“三角巾”,拣水瓶当药瓶。繁荣大队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建起了简易手术室三个,手术箱五个,装备“红医包”二百多个。群众说:“一颗红心为革命,双手创百宝,白手起家,要啥有啥!”

立足于就地取材。群众都把办好“红医村”放在心坎上,人人支持,个个关心。他们利用早晚休息时间,跑遍荒野甸,从百草中寻药,在沟边壕沿、房前屋后种植草药。社员收工后,也顺便采集草药送到“土药房”。由于群策群力,就地取宝,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的“狼毒草”、“黄瓜香”等野生植物都变成了“土药房”的药品。致富大队去年采集草药三十多种,利用空闲地种植草药七十多亩,除了满足自用外,还为合作医疗积累了经费四百多元。

立足于土法上马。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更好地为社员服务,“土医生”和卫生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自办“制药厂”,加工炮制中草药。没有药方,就搜集土方土法;没有制药机,就自制“土机器”。他们搜集土方土法三十多种,制做各种丸剂、粉剂、浆剂药品三十八种。这些药剂使用方便,疗效很高,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群众编成顺口溜说:“出血不用愁,快上‘八牯牛’;肠炎不可怕,快服‘高粮花’;产后失血不用慌,赶快服下‘百草霜’。”去年秋天,致富大队贫农社员张俊峰下地时,不慎把手割破了,流血不止。卫生员立即把自制的“八牯牛”粉敷在伤口上,三天就愈合了。女社员张庆兰三岁的小孩把脚烫伤,皮肤全部脱落,卫生员就用大黄米烧成灰上了两次,七天就痊愈了。

繁荣公社由于大力开展群防群治运动,做到了预防好,疾病少,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提高了社员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致富大队一九六八年因病误工二百一十个劳动日,办了“红医村”后,因病误工只有二十三个劳动日,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