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群眾辦醫,備戰、備荒、為人民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群眾辦醫,備戰、備荒、為人民

——繁榮公社依靠群眾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調查報告
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報道組 綏化軍分區調查組 明水縣革委會通訊組
1970年4月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黑龍江省明水縣繁榮公社革命委員會,為了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勤儉辦醫,創辦了一個「群防群治,『專』、『群』結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衛生網。現在,全公社每個大隊都有「土藥房」,村村有「土醫生」,聯戶有「救護站」,家家有衛生員。要醫有醫,用藥有藥,基本做到了治小病不出門,治常見病不出屯,為鞏固和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闖出了一條新路。

貧下中農把這種醫療衛生網稱讚為「紅醫村」。

繁榮公社位於明水縣東部,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全公社共有九個生產大隊,一萬三千口人。解放前,這裡的貧下中農遭受着地主富農的殘酷壓榨和克山病、大骨節病、甲狀腺腫等地方病的威脅,過着食沒米、病無醫的悲慘生活。解放後,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貧下中農拔掉了窮根翻了身。但是,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缺醫少藥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廣大醫務人員遵照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教導,組織醫療隊經常深入到這裡進行巡回醫療。由於專業隊伍人數有限,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貧下中農迫切要求有自己的醫療隊伍。他們說:「如果有一支永遠也撤不走的醫療隊伍就更好了!」

貧下中農的要求,引起了公社革委會的重視。他們帶着這個問題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繁榮大隊第一生產隊辦「紅醫村」的經驗很好。這個生產隊認真落實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教導,自力更生培訓「土醫生」,發動群眾採制藥材。在短短三個月內培訓出衛生員二十餘名。這些衛生員利用「一根針」(新針療法)、「一把草」(中草藥)等土方土法,治好了很多常見疾病。貧農社員李忠堂患咳嗽病多年,下炕都很困難,經多次醫治效果都不顯著。這個隊辦起「紅醫村」後,他老伴和女兒都參加了衛生員學習班,掌握了常見病的治療技術,回到家就給李忠堂行針、用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現在已經能夠走下炕來,參加各種生產勞動了。

「紅醫村」在實踐中顯示出它的生命力,博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愛護。六十多歲的陳老太太,積極支持兒媳婦參加衛生員學習班,自己主動承擔家務活計。兒媳婦在學習班中進一步懂得了學治病、練打針是為人民服務,認真學習,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病症的治療技術。現在這個生產隊一發現病人,衛生員都積極主動地進行會診,行針的行針,用藥的用藥。病人不用下炕,「大夫」就來了,藥就熬好了。群眾都激動地說:「『紅醫村』就是好,群防群治效果高!」

公社革委會認為,「紅醫村」是群防群治、群眾辦醫的新生事物,是鞏固發展合作醫療的重要措施。公社革委會的領導幹部和醫務人員立即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從政治上、組織上、技術上對「紅醫村」進行幫助,使「紅醫村」不斷發展,實現了家家有衛生員,戶戶有「紅醫包」,廣泛地開展了「人自為防,村自為治」的群防群治的醫療衛生運動。

繁榮公社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用心尋找當地群眾中的先進經驗,加以總結,使之推廣」的偉大教導,通過現場會、講用會等方法,半年之內,「紅醫村」的經驗就在全公社推廣。現在,這個公社已培養出「土醫生」三十七名,衛生員七百三十八名,實現了大隊有醫療隊,小隊有醫療組,家家有衛生員,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衛生網。這些「土醫生」和衛生員經過勤學苦練,普遍做到了「五會」:會預防,會針灸,會包紮,會用藥,會注射;掌握了氣管炎、關節炎、腸胃炎和克山病、甲狀腺腫、大骨節等常見病和地方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群眾性的醫療衛生隊伍建立起來以後,缺少藥品、器械怎麼辦?是向上伸手,還是自己動手?有人認為這裡無山無林,採藥沒門路,主張向上要。貧下中農堅決不同意這種意見,主張自己辦「土藥房」。他們豪邁地說:「我們能培養出自己的『土醫生』,就一定能夠自己動手辦好『土藥房』。」貧下中農提出「向荒山要藥,讓沙窩獻寶」的戰鬥口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人人動手,群策群力,大辦「土藥房」。

他們的辦法是:

立足於自己動手。他們因陋就簡,用土辦法製造醫療器械。他們自己動手製做「兩用手術床」和「土製吊瓶」等很多醫療器械。衛生員沒有衛生箱,他們就自己動手做「紅醫包」,把筷子劈開當鑷子,頭巾代替「三角巾」,揀水瓶當藥瓶。繁榮大隊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建起了簡易手術室三個,手術箱五個,裝備「紅醫包」二百多個。群眾說:「一顆紅心為革命,雙手創百寶,白手起家,要啥有啥!」

立足於就地取材。群眾都把辦好「紅醫村」放在心坎上,人人支持,個個關心。他們利用早晚休息時間,跑遍荒野甸,從百草中尋藥,在溝邊壕沿、房前屋後種植草藥。社員收工後,也順便採集草藥送到「土藥房」。由於群策群力,就地取寶,過去不被人們重視的「狼毒草」、「黃瓜香」等野生植物都變成了「土藥房」的藥品。致富大隊去年採集草藥三十多種,利用空閒地種植草藥七十多畝,除了滿足自用外,還為合作醫療積累了經費四百多元。

立足於土法上馬。為了適應戰備的需要,更好地為社員服務,「土醫生」和衛生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自辦「製藥廠」,加工炮製中草藥。沒有藥方,就搜集土方土法;沒有製藥機,就自製「土機器」。他們搜集土方土法三十多種,製做各種丸劑、粉劑、漿劑藥品三十八種。這些藥劑使用方便,療效很高,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群眾編成順口溜說:「出血不用愁,快上『八牯牛』;腸炎不可怕,快服『高糧花』;產後失血不用慌,趕快服下『百草霜』。」去年秋天,致富大隊貧農社員張俊峰下地時,不慎把手割破了,流血不止。衛生員立即把自製的「八牯牛」粉敷在傷口上,三天就癒合了。女社員張慶蘭三歲的小孩把腳燙傷,皮膚全部脫落,衛生員就用大黃米燒成灰上了兩次,七天就痊癒了。

繁榮公社由於大力開展群防群治運動,做到了預防好,疾病少,不花錢能治病,少花錢治大病,提高了社員群眾的健康水平,促進了革命和生產的發展,鞏固了合作醫療制度。致富大隊一九六八年因病誤工二百一十個勞動日,辦了「紅醫村」後,因病誤工只有二十三個勞動日,減少了近百分之九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