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与犹堂全书/第一集/第二十三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二十二卷 与犹堂全书
第一集第二十三卷
作者:丁若镛
1938年
第二十四卷

文献备考刊误[编辑]

余昔从洪复元校理借观《文献备考》,其乌栏之上,间有箚记,多精核语,意故兵曹判书汉氏所手录者。因以己意,修润汇次,为刊误一卷,拟进乙览,会仙驭宾天,不果上。呜呼恨哉!

卷一象纬考[编辑]

五号。《后汉书ㆍ濊》:“晓候星宿,预知年岁丰约。”《北史ㆍ百济》:“行元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此二条当补入。

卷四象纬考[编辑]

十号。康宗六年六月乙丑,太白经天。‘康’当作高。

卷六舆地考[编辑]

二号。《舆地胜览》曰:“居东表日出之地,故名朝鲜。”金鹤峯《朝鲜考异》曰:“鲜,明也。在东方日先明,故为朝鲜。”此二条当补入。

仝号。《东史》:“檀君彭吴治国内山川。”《东史》,疑即洪万宗《东国总目》,凡云《东史》及《宝鉴》ㆍ《本纪》ㆍ《通览》之类,皆非正史,宜明著撰人姓名,不宜混称彭吴之说谬妄,不宜大书。

仝号。《汉书》曰:“玄菟乐浪武帝时置。”中国地志,多以今辽东东南为玄菟地,考《汉ㆍ志》,辽东十八县,皆辽州东南,何处更置玄菟玄菟本在辽东东北二百里。

六号。《汉书》‘玄菟郡西盖马县马訾水’,《唐书》以马訾水鸭绿江《唐书》‘鸭绿源出白山’。白山白头山白头之为盖马,无疑。

八号。高句骊二千里地,岂可只为一县哉?是必为真番也。高句骊所置,前此已有,而高朱蒙或其后裔,又兴其地,故国号高句骊也。真番疑今永吉州等地。

九号。臣谨按《汉书ㆍ地志》谓‘平那合于玄菟’,〈濊传〉谓‘合于玄菟’,平那真番也。此论全不考核。

十一号。臣谨按𬇙水乃在鸭江之北辽东之南。《汉书》‘东郡西安平县,在鸭绿入海处’,则鸭绿以北,皆属矣。乐浪诸县,何以搀入于其间?大抵《辽史ㆍ地志》,多不可信。

十二号。韩百谦曰:“汉江之外,无八百里大水,恐汉江列水列口疑在汉江咽喉之地。”胡三省《通鉴注》‘列水入海之口’,疑今江都也。高句丽穴口县江华,则穴口列口之讹。

十四号。臣谨按,诸史家以‘高句骊辽东,杀带方令’之文为证。《汉书》‘高句骊辽东西安平,杀带方令,掠乐浪太守妻子’,盖谓蛮夷出兵无常,既犯西安平,又杀带方令,又掠乐浪太守妻子也。带方乐浪,非必在辽东

十五号。二带方带方有二,北带方所置,疑即临津下流㳂海地,所以羁属倭韩也。移设于竹军城,即百济豆肹,今罗州会津,或今兴阳县也。刘仁轨尝屯兵于南原,亦称为带方,而非其实也。

十六号。新罗实圣王二十二年,牛头郡山水暴至。实圣王,无二十二年,当是讷诋王二十二年。

十八号。《后汉书》曰:“安帝初,以辽东高显侯城辽阳三县属玄菟。”武帝玄菟,初置于今北道永兴等地,后移辽东襄平北二百里,以高句骊为治所,其地界可想也。《盛京志》以今海城盖平等地谓属玄菟,则辽东十八县,将何处开列耶?误矣。

二十四号。臣谨按太白山有二,一在宁边,一在三陟太白山白头山也。白头山太白山大祚荣东依太白山,可证。

二十五号。《舆地胜览》曰:“龙冈县,古黄龙国,为高句骊所并。”《通典》‘炀帝高句骊黄龙以东,骸骨相属’,则地古有黄龙

三十一号。佐鲁县上者上者’当作上老,今茂长县

三十二号。竹军县豆肹兴阳本名豆肹,今罗州会津县,亦名豆肹,为带方属县。军那徒山半那等地,皆会津近邑,则竹军疑今之会津

三十三号。高句丽旧将大祚荣,走保太伯山之东北,又移女真东牟山太伯山之为白头山,明甚。

卷七舆地考[编辑]

三号。臣谨接《汉书》云:“真番辰国上书,欲见天子,壅阏不得。”所谓壅阏者,为朝鲜右渠所壅阏也。古初南之地,统云辰国,分而言之则三韩。《史》言:“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箕准虽破马韩,此时与中国隔绝,其称号无以传闻,但书辰国,或马韩,其执然也。后亦宜称辰国自《南》ㆍ《北史》始立传,前此只称人,诸史可验。‘马韩复自立为辰王’者,指百济温祚而言,不可曰箕准之灭,在右渠之前。

四号。崔致远曰:“辰韩称所居邑里,云沙㴍渐㴍人读㴍为道,故今或作沙梁,梁亦称道乙‘㴍’字不见字书,疑即‘涿’之讹。涿,一音牍,正与‘道’音相近。

十一号。臣谨按三国,分配三韩之旧地,说两失其真。孤云当时之士,不容有误。其意必欲以三国分排三韩,而以马韩为南者,句丽南界多是马韩地故也。谓孤云误则过矣。

十二号。《三国史》:“始祖王十三年,就汉山下立栅,移慰礼民户。十四年,迁都。”都凡三百八十九年,○即今广州南汉山城既云‘就汉山下’,则其非山上,明甚。注云‘南汉山城’,非也。山城孤峻,不可为国都,慰礼民户,安得相容?今广州古邑,有百济宫址,即建都在古邑也。又其都汉山,只三百七十六年,注云‘三百八十九年’者,并都慰礼而言?殊不明。

仝号。近肖古王移都北汉城都凡一百五十年北汉,凡一百五年,注云‘一百五十年’,误。

十三号。《文献通考》曰:“高句丽,既略有辽东百济亦略有辽西晋平。”百济源出夫馀,而又以夫馀为姓,故中国史书,夫馀百济,每多混称。《南史》云:“句丽,略有辽东百济亦据辽西晋平二郡。”此百济亦指夫馀国也。中国于外夷事,多错记如此。

十七号。《东国地志》曰:“新罗真兴,以高原井泉郡。”井泉郡,今德源,非高原也。

仝号。臣谨按新罗真兴王十六年戊子冬十月,巡北汉山,拓定封疆。真兴王十六年,即乙亥岁也。是年巡北汉山,拓定封疆。戊子即二十九年也。是年废北汉山州,置南川州。此云‘十六年戊子’,大误。

二十二号。臣谨按婆娑王十八年,筑加召马头二城。筑二城在婆娑王八年,此云‘十八年’,误。

二十四号。加罗国任罗国加罗驾洛也。考《南》ㆍ《北史》〈新罗传〉及〈倭传〉可知,盖声相近也。任那,今忠州也。《三国史ㆍ强首传》曰:“臣任那加良人也。”《史》又以强首中原沙梁人。中原者,忠州也,则忠州之为任那,明甚矣。

二十六号。周元退居溟州《古记》,周元溟州人,始居莲花峯下,号莲花夫人。〈溟州曲〉当属新罗乐府〈溟州曲〉与莲花夫人事,毫不相涉,此又傅会也。

卷八舆地考[编辑]

五号。海阳道疑是昇州见州潭州朗州注‘见州’,当作贝州

十二号。王乃召元帅等,谕还九城女真九城皆当求之于吉州以内西南之地,而人每求之于豆满江内之地,此据《丽史ㆍ地志》及《舆地胜览》公崄镇之说而然也。若如二说,咸州公崄一千八百里,孤悬阔远,何以为声援乎?《史》云‘女真国吉州吴延宠受命,来至公崄镇,贼遮路掩击’,则其在吉州西南明矣。其撤九城,先撤吉州,盖以吉州最远也。九城顾不在吉州之内乎?九城之地,求诸三百里之内,当如林彦之说也。先春岭立碑,是勒石燕然之类,非以此为界也。

仝号。公崄镇〈志〉云:“一云公州。”注‘公州’,当作九州

十四号。《一统志》曰:“五国城三万卫北千里,自此而东,分为五国,故名。”五国城,今乌喇城也。详见余《寒夜枝言》。

二十号。常孝孙等,载其官民一百二十艘。‘二十艘’当作四十艘。

二十四号。忠肃王六年,魏王阿木哥耽罗‘六年’当作四年。

卷九舆地考[编辑]

二十三号。臣谨按〈新罗本纪〉,神文王六年,置石山马山孤山沙平四县。然则景德王时所改名者,沙平一县而已。既云神文沙平,又云景德沙平者,自不成说。

卷十舆地考[编辑]

十九号。臣谨按《三国史ㆍ新罗地志ㆍ火王郡》,曰‘比自火郡,一云比斯伐’,〈百济地志ㆍ完山〉,注曰‘一云比斯伐,一云比自火’。完山百济内地,则《史》以为新罗所置,诚若误矣。然真兴甲戌,百济圣王新罗,为其所杀,杀士卒无筭。当此之时,兵之乘胜拓地,至于完山,亦何怪乎?故明年乙亥,真兴完山州圣王殁后,其子威德王立,未克复仇,尝一再侵掠,反为所败,此所云犹自雄强者失实之语也。其取六城,或四十城者,武王义慈时也,而亦在百济东北之地,非用兵于西南也。又真智王戊戌,以阏也山城百济阏也今之砺山也。砺山之北,而新罗得而予夺,则完山又何论哉?比自火之同名,或是偶然,不可执以为误也。

三十七号。安义县太宗朝,改名安阴,宜补入。

卷十一舆地考[编辑]

八号。庆城府庆城’当作镜城

卷十二舆地考[编辑]

三十四号。又西北流为木溪,右过严政川荷潭木溪荷潭下十里,此云‘为木溪荷潭’,误。

仝号。又西流经麻岾麻岾’当作马岘。余家在焉山上,有铁马小如田鼠,里人祠之,故曰马岘

三十六号,花似川,经原州治蟾津花似川雉岳,不可经原州治

卷十三舆地考[编辑]

二号。南流经禁清桥琮沈桥许琮许琛,至此桥坠马,因以名桥。‘沈’当作琛。

五号。开城府南山南山’当作男山

六号。骊州八大薮英陵因山后,八大君各种树成薮。英陵迁厝在睿宗己丑,而八大君在世祖朝,太半被罪,何以种树成薮?此野人之说也。

九号。杨州峨嵋山峨嵋’当作峨嵯

十六号。本朝李荇能辨水味。李荇’当作李行

十七号。清风锦屏山上有风穴风穴锦屏山下,‘上’当作下。

卷十四舆地考[编辑]

四号。原州南山,有御书碑阁在衙东数十步注‘数十步’,当作数百步。

二十三号。罗州群山在百五里三乡古县西注明有落字。

四十号。青松楸水楸水’当作椒水

卷十五舆地考[编辑]

十七号。《类纂》云:“天下大水有三,曰黄河长江鸭绿。”朱子曰:“女真起处有鸭绿江。”此指今混同江也。三省《通鉴注》亦云:“鸭绿,今人谓混同江。”《三国遗事》又云:“辽水一名鸭绿。”盖古者东北诸水,多称鸭绿。今之鸭绿江,源出不远,其流甚细,安得列为三大水乎?列为三大水之鸭绿,疑今之黑龙江是也。黑龙其源甚长,且东流入海,可与黄河长江比并。原论有鸭绿东流,与黄河同之语

卷十六舆地考[编辑]

二号。柳馨远曰:“南汉世传温祚旧域。”‘域’当作城。南汉新罗文武王所筑日长城亦名昼长城其云百济旧都者,沿袭之谬也。

五号。广州南汉山城,即温祚古城。新罗文武王,又筑日长城南汉日长也。温祚古都,即今之古邑。

十号。水原秃城,襟袍固密。‘襟袍’当作襟抱。

十五号。泰安邑城石筑,周一千五百六十一尺,高十二尺,内有井四古泰安城掘浦,今废所斤浦镇城石筑,中宗九年筑,周二千一百六十五尺,高十一尺,内有井一莼城镇城在东十五里,周一千三百三十三尺,今废白华山城在北五里,周二千四十二尺,内有井一,今废污川邑城石筑,周三千二尺,高十五尺,内有井二蒙山城在北四里,周一千三百十四尺,内有井二,今废大兴邑城石筑。周一千一百十五尺,内有井一,今废此三邑城当补入。

三十三号。南原邑城石筑。高八千零尺,雉堞一千十六注‘高’当作周,‘一千’当作一百。

卷十七舆地考[编辑]

十三号。显宗五年,移镇于旧营南。〈海防篇〉作景宗四年,此必一误。

十八号。端川邑城周九百四十八丈九尺,高六百六十八尺,女堞一百三十八注大误,当作周三千九百六十八尺,高八尺。

二十四号。永达堡石筑。周三千三百八尺永达’当作永建。注大误,当作周三千三百九十尺,高八尺。

卷十八舆地考[编辑]

十号。肃宗十九年,马岛太守平义信,押还漂民。平义信’当作平义伦

十七号。战船厂。仁祖九年,破蔚山召募注‘破’当作罢。

卷十九舆地考[编辑]

二号。对马岛若系地,则其置营不必载史也。对马岛后汉之末,称对海国一岐岛一大国,见《文献通考》。

仝号。太祖五年,遣金士衡南在一岐对马等岛。太祖乙亥十一月,蔚州,遣金士衡南在等讨逐之,知蔚州李殷被俘,拘囚至对马岛而还。此云征一岐者,全非实事。尝见《南氏家乘》有此说,盖其子孙之夸语也。

四号。大渚浦大渚’当作火者

仝号。大渚浦在南四十里‘浦’当作岛。

十五号。古今岛在南周一百五里古今岛叠载,见十四号周皆一百五里,似非二岛也。古今岛皋夷岛,省文作古尔岛,皋夷与古尔声相近,尔又转为今,遂作古今岛

仝号。甫吉岛在一百二十里注似落南字。

卷二十舆地考[编辑]

八号。菱岛俱在海际废县‘菱’当作麦。

二十一号。造清浦在南五里造清’当作造山

卷二十一舆地考[编辑]

七号。琵琶串小许浦,万户管之小许浦’当作许沙浦

八号。醢瓮岩。有二长百馀丈注‘长’字上,当有石字。或岩字

十一号。井浦。江华府二十里注‘府’字下,当有西字。

卷二十二舆地考[编辑]

二十六号。全方庆之讨三别抄。‘全’当作金。

二十七号。金士衡南在,击对马一岐岛此事爽实,已见上。

卷二十七礼考[编辑]

四号。仁祖十五年,改造顺怀世子神主。奉恩寺顺怀世子神主,每年九月,僧徒行祭。

卷二十八礼考[编辑]

十五号。纛神庙《高丽ㆍ百官志》,有大清宫藏纛。

二十六号。百济温祚王庙,在南汉山城仁祖丁丑正月初十日,南汉被围,时礼曹判书金尚宪启曰:“温祚定都于此,必有其神,请致祭。”从之。二月下城后,命建温祚庙南汉城中。今不载此事,有若自古有之者,误矣。

卷三十礼考[编辑]

二号。成宗朝,郑陟请豫造寿宫。世宗癸丑,舍人郑陟请豫造寿宫,此云成宗朝,误矣。

十八号。孝宗国恤。己亥邦礼,乃一世之大论,此书全不载录于此,知纂辑诸臣太无公正之笔也。况甲寅改定邦礼,斯乃先王处分,尤何可不录也?

卷三十一礼考[编辑]

二十号。恭愍王六年,谏官李穑,请行三年丧。《牧隐集ㆍ赠金判事序》,论高丽丧制之乖,当补入。亦出《东文选》

二十五号。有补服,有义服,有报服。代丧受服当否议,承重孙妻姑在从服当否议。闵慎代丧议,外此东儒疑礼之辩,宜以类采入。

二十八号。世宗元年,上定宗谥曰温仁恭勇顺孝太宗即位之庚辰十一月,上定宗号曰温仁恭勇顺孝,此云‘世宗元年’,误,以号为谥,亦误。

三十号。肃宗七年,追上恭靖庙号。睿宗朝,追上恭靖庙号曰安宗,当时何以不传也?可疑。

三十二号。定宗初,议郑熙启谥曰安炀此是太祖朝事。

卷三十二礼考[编辑]

一号。箕子墓平壤府《一统志》,平壤城外有箕子墓

四号。高句丽东明王陵,在平安道中和郡龙山东明王时,平壤乐浪郡治,东明何以葬此?东明国都,在今地。《广舆记》‘辽东复州明王山高句丽东明王所葬’,今云在中和,无或改葬于此乎?

八号。恭愍王十六年,诣显陵正陵公主陵恭愍正陵之役,侈费浩大,宜略载之,以备后鉴。

十六号。宣祖四年,康陵丁字阁火。宣陵靖陵,倭贼之变,亦宜备载,以著当时议论。

卷三十三礼考[编辑]

七号。新罗始祖,立阏英为妃。神文王三年,纳妃金氏,此宜补入。

十九号。圣母实筭回甲之年。‘实’当作宝。

卷三十四礼考[编辑]

十四号。太宗二年,朝上王于乐天亭此是世宗二年事。

十八号。肃宗十二年,以庄烈王后周甲进丰呈。庄烈王后诞于甲子岁,此为肃宗十年事。

卷三十六礼考[编辑]

一号。新罗真德王,衣服请袭仪。《北史》:“新罗衣服,与高丽百济同,服色尚画素,妇人辫发徒头,以杂彩及珠为饰。”又见《唐书》。

仝号。百济古尔王,服紫大袖袍。《北史》:“妇人不加粉黛,女辫发垂后,出嫁则分为两道,盘于头上,衣似袍而袖微大。”又见《唐书》。

九号。仁祖二十三年,王世孙将行册礼。此是仁祖二十七年事,王世孙,即显庙也。

三十号。二十四年,礼官启请儒生皆著头巾。上载三十四年事,此绿二十四年事,必有错误。

三十七号。东国首饰来历及髢发禁条,当补入。

卷三十八礼考[编辑]

五号。箕准走居地,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冒姓韩氏《通典》云‘马韩,其子友亲留在国者,冒姓韩氏’,则‘及亲’当作友亲。

仝号。马韩末有孱孙三人,为韩氏奇氏鲜于氏李廷龟月沙〈崇仁殿碑〉有此说,未知出于何书。《荷潭日录》,奇自献不言为箕子后,近世《奇氏谱》得于石函中,箕子以下五六十代,名谥皆详,其为伪书无疑。

仝号。新罗儒理尼斯今,改六部之名,仍赐姓。《新唐书》曰:“新罗人无姓。”《三国史》:“新罗诸人,皆不书姓。”又案《北史》:“百济国中大姓有八族,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此当补入。

十九号。夫馀国揖让升降。辰韩之俗,行者相逢,皆让路,今岭俗礼让,有自来矣。

二十号。世宗十六年,颁《三纲行实》。《二伦行实》,亦宜并论。

二十五号。成宗朝勋臣,就僧寺祝釐。成宗二十一年,太学生李穆逐巫事,见《名臣录》,宜补入。

卷五十乐考[编辑]

七号。懿宗六年,御康安殿。‘懿’当作毅。

卷五十二兵考[编辑]

二号。真兴王置队ㆍ大监。队ㆍ大监ㆍ小监ㆍ火尺ㆍ大幢,皆领骑兵步兵,而此云‘小监领骑,火尺领步’,误矣。

仝号。神文王置大监六人,队头十五人。神文王于侍卫府,置大监ㆍ队头等官,见下〈宿卫萹〉。此当删。

二十九号。新罗真平王始置侍卫府大监。此条当与上条参互补正。又案《唐书》:“王居金城,环八里卫兵三千人。”

卷五十三兵考[编辑]

十七号。德宗五年,遣使两京,简取骁勇。德宗’当作靖宗

四十二号。《行军须知》,金锡胄抄刊。《行军须知》,非东人所作,亦非时用。《兵学指南》,则宜载而漏。

卷五十四兵考[编辑]

十七号。全罗道保胜精勇一品,共一万八百六十五丁。当作一万一千六十四人。

卷五十五兵考[编辑]

四十八号。全罗左道杨仁杨仁’当作杨江

仝号。右道光利光利’当作光和

卷五十六刑考[编辑]

一号。新罗婆娑王元年,令罪囚入赎。三年,盗贼并斩之。见下。此二条下五条

二号。味邹王五年,有姑鞭妇。智证王七年,颁示律令。元圣王五年,令强盗捕捉并加职。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一年,令十恶中准律用刑。小兽林王二年,暑气太盛。已上七条,不见于《三国史》ㆍ《东国通鉴》,未知出于何书,疑有伪。

四号。李子祥疏曰天地灾祥。子祥’当作子渊

六号。恭愍王教曰罚征非罪。‘罪’当作死。

十号。世宗三年,定讯杖一次三十。此是太宗十三年事。

十六号。四十三年,设号牌都监。宣祖在位四十一年,此云四十三年,必有误。

卷五十七刑考[编辑]

一号。高句丽东明王,禁庶人文彩纱罗衣。此说不见诸史,可疑。

四号。明宗四年,李彦迪启奢侈之中,婚姻之费不赀。明宗二年丁未,晦斋被谪,遂未蒙放,四年安得启事?

十二号。法兴王十六年,禁杀生。此条已多增润,而下三条,句丽新大王百济多娄王比流王不见诸史,可疑。

十三号。高丽太祖二年,禁劫占奴婢。此条不见诸史。

仝号。景宗元年,禁屠牛。此出《刑法志》,其为景宗元年事,则无可考。

仝号。显宗八年,禁伐松。此是显宗四年事。

仝号。高宗十九年,禁秋千。此是高宗三十三年事。

卷五十八刑考[编辑]

一号。新罗奈解王三年,令谳疑狱。此以下五条,儒礼王智证王真平王百济多娄王不见诸史。

卷五十九刑考[编辑]

九号。成宗十一年,教司狱官吏。上既言成宗八年,此只云十一年,方不违书例。

十一号。李珥启杀人者死,在法罔赦。此出《石潭日记》本文,乃《日记》中谨按之说,而此直云李珥启者,大非实事。末云上嘉之者尤未安。既无启事,安有嘉纳?

卷六十三田赋考[编辑]

二号。箕子平壤,区画井田。庆州有井田遗址,庆州辰韩,本民之东来者,故犹有古华制南原刘仁轨井田遗址,仁轨当时,专制东方,故欲试此法此宜补入。

仝号。新罗圣德王,给百姓丁田。新罗神文王,赐文武官田有差,此职田之始昭圣王置学生禄邑田,此学田之始景德王给孝子向德口分田,此赏田之始此宜补入。句丽田制,虽无可考,或给田赏功,其有公田可知。

十四号。二十三年,量京畿忠清田。成宗二十三年事,系之世祖八年之下,而不书成宗二字。下一条亦系成宗二十四年事

二十四号。十七年教曰仁政必自经界始。显宗在位十五年,此云十七年,必有差误。

三十五号。列朝田结总数,成宗朝最盛,宣祖朝乱前乱后,仁祖朝乱后至英宗朝,增损不等。此宜考补。

卷六十四田赋考[编辑]

三十五号。新罗元圣王六年,增筑碧骨堤新罗解王二十一年,始筑碧骨堤,长一千八百步,本朝太宗十五年,复筑碧骨堤见《舆地胜览》俱宜补入。

仝号。沟内立木桷,桷内作三五穴。二桷字,皆桶字之讹。

卷六十五田赋考[编辑]

一号。百济古尔王,复一年租调。《北史》:“百济赋税以布ㆍ绢ㆍ丝ㆍ麻及米等,量岁丰俭,差等输之。”又案《北史》:“高句丽税布五匹,谷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匹,租户一石。”次七斗,下五斗《通典》:“东沃沮臣属句丽,责其租税貂ㆍ布ㆍ鱼ㆍ盐ㆍ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俱宜补入。

仝号。高丽太祖元年,免民三年租役。赵浚曰:“新罗之末,田不均而赋税重,盗贼群起。”太祖即位三十有四日,慨然叹曰:“近世暴敛,一顷之租收至六石,民不聊生,予甚闷之。自今宜用什一,以田一负,出租三升。”遂放民间三年租。当是时三国鼎峙,群雄角逐,财用方急,而太祖后战功先恤民,即天地生物之心也。

九号。世宗元年,原州等处十二邑蠲租税。‘处’字当删。

卷六十六田赋考[编辑]

五号。中宗改定贡案。燕山七年,加定贡物,当补。

三十九号。孝宗初年,右议政金堉上箚曰:“大同之法,均役便民。”吉川君权盼,为忠清监司,取完平府院李元翼大同宣惠法,平停一道田役,出入剂为絜法,事未卒行,籍而藏之。其后金堉潜谷湖西,发视其籍大喜,遂按而行之。此不槩见,惜哉!

卷六十七财用考[编辑]

一号。次以漕运渔盐。‘渔’当作鱼。下仝,不能悉指

卷六十八财用考[编辑]

六号。臣谨按安兴梁水道为众流所激。英宗甲寅乙卯间,武臣李选请掘安兴梁,费财钜万,竟不成。

卷六十九财用考[编辑]

一号。新罗大武神王十三年。新罗本无大武神王,当是高句丽之误。

仝号。高丽忠烈王,始遣使榷盐。高丽成宗元年,崔承老上书曰:“窃闻圣上以新池穴口与摩尼等处鱼梁,为放生所。”则知鱼梁之设,早已有之显宗七年,宫人金氏生子,赐田庄ㆍ奴婢ㆍ盐盆ㆍ鱼梁,则知鱼盐折受,已自丽初宜考补。

五号。取其色盐以供内外之膳。‘色’当作鱼。

六号。宣祖二十七年,李恒福兼舟师大将。此非二十七年事。

卷七十财用考[编辑]

五号。宣祖二十六年,欲用钱,命议于领议政李德馨ㆍ左议政尹承勋ㆍ右议政柳永庆等。汉阴戊戌拜相,辛丑拜相,壬寅拜相。此非二十六年事,三十六年则可也。

六号。先是开城留守金堉疏曰:“曾以用钱之意,陈疏上请。”此疏即仁祖丙戌所上也。在仁祖十一年,癸酉也后十有三年,而曰先是,误矣。

卷七十一户口考[编辑]

二号。历代户口。《汉书》,乐浪郡二十五县,汉水以北,两西岭东之地平帝元始二年,户六万二千八百二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后汉书》,乐浪郡十八县,江原道七县,前此弃之,故为十八县,今北两西之地顺帝永初五年,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此宜补入。

仝号。李𪟝高句丽《资治通鉴》,高丽亡时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二户,李𪟝执王及大臣众二十馀万,还京师后,移三万八千二百户,配京西等地。又案百济亡时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此宜补入。

三号。《东史补遗》曰:“新罗全盛。”此出《三国遗事》,不当曰《东史补遗》。

仝号。显宗九年,西女真二百户来投。高丽太祖以后,显宗以前,勃海国人来投者,亡虑累万户,此并不载。又案《文献通考》,徽宗时,高丽使臣郭元,言高丽男女民口共二百十万,此盖仁宗宜补入。

四号。元宗元年,蒙古归虏民四百四十馀户。蒙古之难,高宗创残无馀,及其甚也,一岁之内,被俘男女为二十万六千八百馀人,屠城斩杀,不能数计,当时户口,盖无馀矣。

六号。二年,都评议使司言,户口日减。此是太宗二年事,今系太祖之下。

九号。臣谨按世宗朝戊寅。‘戊寅’当作戊申。

十五号。京畿十五万七千二百三十六。‘畿’字下落户字。

十八号。宣祖四十三年,设号牌都监。宣祖在位四十一年。已见上又案光海壬子,颁士大夫号牌,设厅成籍,使公卿以下佩持,不数月而罢。

十九号。李墍曰:“箕子三仁之盛。”有罪者为奴婢,自古而然,胜敌而俘掠者亦为奴,《周礼》貊隶,是也。然止其身而已,世役之法,岂圣贤之遗制哉?是必勋贵之家,积习成俗也。李墍松窝之论大误,宜采革罢之论载之。

二十号。新罗异斯夫所虏三百口。《唐书》,新罗宰相家,不绝禄,奴僮三千人。

卷七十三市籴考[编辑]

三十六号。崔启沃载赐花持红牌,就赈场吃粥马。‘马’当作焉。

仝号。时有李之菡者哀流民。此时土亭之没已久,此云时有者误。

卷七十五选举考[编辑]

十二号。成宗二年,行别试。此是成宗二十年事,必于志状见弘治二年字,而误系如是。

卷七十九选举考[编辑]

十四号。世宗朝,元孙入学时,尹祥为博士。此是世子入学时事。

二十五号。五年,洪应启曰:“五镇判官,以文官除授。”洪应成宗朝相臣,不应于明宗朝启事。

二十七号。十四年,相臣柳成龙兼吏判。此是二十三年庚寅事。

卷八十一选举考[编辑]

六号。二十一年,世宗金宗直除成均注簿兼世子右正字。占毕斋生于世宗辛亥岁,到己未岁,即二十一年年才九岁,此必有误。‘注’当作主,世子下亦宜有司名。

十二号。奇大升启曰:“学行出众之人,当收用。”此是宣祖元年事,不宜系之于明宗七年之下。

仝号。八年尚震启曰:“李滉持身清简,宜征之。”此是明宗十一年事。

仝号。十三年,李滉乞退。此是宣祖二年事。

十五号。李时发受兵法于骆尚志骆尚志壬辰后出来,安得于宣祖二十一年,教时发兵法?

十八号。仁祖元年,金长生张显光,擢置讲职,宋时烈宋浚吉,亦被荐庸。此时两尚幼。

二十七号。南九万启曰:“宣庙壬申,李浚庆身没已久,而又被清白之选。”东皋之卒,在于壬申,而以是年被选清白,此云身没已久,药泉未及照检。

卷八十三学校考[编辑]

一号。高句丽小兽林王立太学。《新唐书》:“高丽人喜学,至穷里厮养,亦相矜勉,衢侧悉构严,号局堂,子弟未婚者曹处,诵经习射。”又《通典》云:“高句丽国中有五经ㆍ三史ㆍ《三国志》ㆍ《晋阳秋》ㆍ《玉篇》ㆍ《字统》ㆍ《字林》。”

二号。百济近肖古王,以高兴为博士。《新唐书》,百济人有文籍,记时月如华人。

仝号。新罗真德女主,始知有释奠。真德五年,置博士ㆍ助教ㆍ大舍二人。

仝号。景德王置国学,诸业博士ㆍ助教。新罗诸州县,各置助教,韩恕意熊川助教是也。

卷八十五学校考[编辑]

四号。顾子配享。‘顾’当作颜。

卷九十一职官考[编辑]

二号。箕子东封之初,国人举王受兢为士师。此出于伪书也。且王之为姓,自灵王太子晋也。箕子之时,安有此姓?

卷九十四职官考[编辑]

二十六号。江华宁边江陵安东四处史库,各置参奉。茂朱赤裳山城,亦有史库,置参奉二员。

卷九十六职官考[编辑]

四十三号。都监。都监自高丽有之,有事则置,事已则罢。

卷九十七职官考[编辑]

二号。广州府经历,仁祖元年始置。仁祖元年无此事。

七号。明宗十四年,复设牧使,仁祖元年升留守。广州沿革,在燕山朝革州,中宗初复旧。仁祖四年,以牧使兼防御使,十一年又兼讨捕使,十六年以驻跸之地,升府尹。孝宗三年,府尹兼守御副使,六年罢。肃宗庚申,复兼副使,旋罢,九年置留守经历,罢府尹,十六年复旧。英宗庚午,置留守经历,己卯复旧。高丽时置节度使,号奉国军此云明宗十四年ㆍ仁祖元年者,皆误矣。

十九号。利川府仁祖三十一年复旧。仁祖无三十一年。

三十一号。肃川府显宗十九年复旧。显宗无十九年。

三十三号。济州牧定宗十一年始置。定宗无十一年。

卷九十八职官考[编辑]

十一号。安义县安阴旧号宜著之,逆贼希亮亦宜著其姓以彰恶,下叶山清县,亦宜著山阴旧号是纪事之体。

十七号。康翎县仁宗十五年革之。仁宗无十五年,此是仁祖十五年事。

十八号。狼川县仁祖三十一年复设。仁祖无三十一年。

二十三号。别设界首都督官。‘都督’当作提督。

仝号。高丽置诸县尉。高丽县尉,与本朝训导异,此条当移录。

卷九十九职官考[编辑]

四号。平安道兵马节度使,世宗十四年,分为三道节度使。此恐世祖朝事。

卷百职官考[编辑]

三十四号。八品黄豆三斗。○肃宗二十七年三斗当作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