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典备征/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大臣罹法[编辑]

本朝二品以上大员身陷刑辟者:

顺治朝:苏松提督吴胜兆(以谋反属实,四年六月处斩)、三等子刘泽清(以私通曹县叛贼李化鲸等谋为不轨,五年十月处斩)、福建巡抚周世科(以贪婪无忌,屡用非刑杀人,六年八月处斩)、前弘文院大学士李建泰(以勾结曲沃土贼负恩倡乱,并援应叛镇姜襄等踞守太平,七年二月处斩)、内大臣、一等子罗什(以摇动国事、蛊惑人心,八年二月处斩)、内大臣、二等子博尔惠(同上)、内大臣、镶白旗满洲都统、三等子、前定西大将军何洛会(以党附睿王同与密谋,八年二月凌迟处死)、弘文院大学士祁充格(以党附睿王预谋悖逆,八年闰二月处斩)、国史院大学士刚林(同上)、吏部尚书、一等公、前征南大将军谭泰(以营私狂悖,八年八月处斩)、和硕英亲王、前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以获罪幽禁,复烧毁监房,出语悖乱,八年十月令自尽)、贝子巩阿岱(以迎合睿王扰乱国政,九年三月处斩)、贝子锡翰(同上)、内大臣席讷布库(同上)、内大臣、一等伯冷僧机(同上)、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以结党怀奸,十一年三月处绞)、广西巡抚王一品(以规避远缺,贿属吏科,十一年十二月处绞)、苏州提督马逢知(以交通海贼,书信往来,十七年十二月处斩)。

康熙朝:丁忧河南右布政使姚延著(以前在江南臬司任内失出史记青、管德胜二案,顺治十八年□月处斩)、内大臣飞扬古(以忤辅政大臣鳌拜意,诬其守陵怨望,康熙三年四月处绞)、管户部尚书事、前任国史院大学士苏纳海(以奏请停止圈换镶黄正白两旗地土事,忤鳌拜意,五年十二月被诬处绞。八年八月赏复原官,追谥襄湣)、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同上。追谥勤湣)、保定巡抚王登联(同上。追谥悫湣)、辅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二等子苏克萨哈(以陈请守陵忤鳌拜意,六年七月被诬处绞。八年七月赏复原官)、内大臣查克丹(以苏克萨哈之子被诬凌迟处死。八年七月赏复原官)、前锋统领、一等男白尔赫图(以苏克苏哈族弟被诬处斩。八年七月赏复原官,十年追谥忠勇)、秘书院大学士宗室班穆布尔善(以附和鳌拜、结党营私,八年五月处绞)、吏部尚书阿思哈(以助恶结党,八年五月处斩)、兵部尚书噶楚哈(同上)、都统、一等男、前工部尚书穆里玛(同上)、吏部侍郎泰璧图(同上)、工部尚书济锡(同上。八年九月处绞)、秘书院学士吴机塞(同上)、京口将军李显贵(以侵克兵饷,十年十月处斩)、和硕额驸、三等子吴应熊(以其父吴三桂举兵反叛,十三年四月处绞)、广东高雷镇总兵祖泽清(以踞城从逆,既降复叛,十九年二月凌迟处死)、袭平南亲王尚之信(以拥兵附逆、不忠不孝,十九年八月令自尽)、云南曲靖镇总兵马宝(以首先从逆,叠率贼党抗拒大兵,二十年九月凌迟处死)、袭靖南王耿精忠(以举兵反叛,二十一年正月凌迟处死)、散秩大臣耿显祚(以其父耿精忠叛逆,二十一年正月处斩)、征逆将军、广东潮州镇总兵、一等男刘进忠(以踞城从逆,既降复叛,二十一年正月凌迟处死)、浙江温州镇总兵祖弘勋(以踞城从逆,二十一年正月处斩)、贵州提督、三等子李本深(以踞城从逆,二十一年正月凌迟处死)、甘肃布政使成额(以负恩从逆,二十一年二月处绞)、步军统领托合齐(以恣意贪婪、肆行悖逆,五十二年二月于监毙后戮尸)、前两江总督噶礼(以任意贪婪、谋杀亲母,五十三年四月令自尽)、浙江黄岩镇总兵仇机(以讹诈官民罪款昭著,五十七年八月处斩)。

雍正朝: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一等公年羹尧(以欺罔贪残、悖逆不道,三年十二月令自尽)、领侍卫内大臣、袭一等公鄂伦岱(以固结死党、怙恶不悛,四年五月处斩)、刑部尚书、袭二等公阿尔松阿(同上)、礼部侍郎查嗣庭(以所著日记悖逆不道,并科场作弊,请托关节,五年五月于监毙后戮尸)、参赞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袭一等侯陈泰(以驻兵科布多河岸,屡奉催调,推诿不前,十年十月处斩)、武英殿大学士、抚远大将军、袭一等忠达公马尔赛(以负恩纵寇,贻误军机,十年十二月处斩)、正红旗汉军都统、袭三等伯李杕(以庸懦贪狡,与马尔赛奸恶相济,十年十二月处斩)、右卫副都统阿三(以遇贼奔北,贻误军机,十一年二月处斩)、陕西沙州协副将、前四川提督纪成斌(以驻防搜济卡伦失机纵贼,玩法负恩,十一年五月处斩)、陕西兴汉镇总兵曹勷(以驻兵哈密纵贼失机,饰词捏报,十一年九月处斩)、署甘州提督、前福建总督刘世明(以纵兵为盗,劫夺横行,并冒饷侵帑,十三年七月处斩)。

乾隆朝:兵部尚书、步军统领鄂善(以收受俞长庚贿赂,六年四月令自尽)、浙江巡抚常安(以婪赃纳贿,十三年七月处绞)、湖广总督塞楞额(以身为满洲大臣违制剃头,蔑礼犯法,十三年九月令自尽)、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以违制剃头,并徇私纳贿,十三年十一月令自尽)、川陕总督张广泗(以办理金川军务狡诈欺罔,有心误国,十三年十二月处斩)、保和殿大学士、袭一等果毅公讷亲(以经略金川军务乖张退缩,老师糜饷,误国负恩,十四年正月命将其祖遏必隆之刀斩于军前)、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袭一等承恩公庆复(以瞻对用兵捏报焚毙贼首班滚,欺朦了局,十四年九月令自尽)、四川建昌镇总兵许应虎(以临阵退缩,失陷城寨,畏贼如虎,密请让地撤营。十四年十月处斩)、四川提督李质粹(以焚毙班滚一案,附和庆复,扶同捏饰,十五年正月处斩)、四川松潘镇总兵宋宗璋(以明知班滚逃亡下落,不复搜擒,致令远遁,种种欺饰,十五年正月处斩)、驻藏副都统、前四川巡抚纪山(以事事顺从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纵令恣肆妄行,致珠逆被诛后,都统傅清等为乱党所害,十六年三月令自尽)、甘肃巡抚鄂昌(以前署广西巡抚任内与胡中藻唱和党逆负恩,二十年五月令自尽)、山东巡抚鄂乐舜(以前在浙江巡抚任内勒派商捐,二十一年三月令自尽)、署□□提督、江南狼山镇总兵傅魁(以擅杀率众来投之贼首莽噶里克,欺诳邀功,二十二年四月处斩)、江苏布政使彭家屏(以收藏逆书,并所刻《大彭统纪》命名狂悖,二十二年七月令自尽)、湖南布政使杨灏(以侵扣谷价,贪黩败检,二十二年九月处斩)、云贵总督恒文(以借贡献为名,短发金价,并纵容家人勒索门礼,二十二年九月令自尽)、山东巡抚蒋洲(以前在山西藩司任内亏短库项,恣意勒派,二十二年十一月处斩)、山西布政使杨龙文(以亏短库项,恣意勒派,二十二年十一月处斩)、领队大臣、副都统顺德讷(以从征回部疏防霍集占等脱逃,二十三年九月处斩)、兵部尚书、靖逆将军觉罗雅尔哈善(以征讨回部玩误乖张,失机偾事,二十四年正月处斩)、绥远城将军保德(以贪黩败检,二十四年六月处斩)、参赞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袭三等信勇公哈宁阿(以从征回部玩误失机,二十四年十月令自尽)、湖北布政使沈作朋(以前在湖北臬司任内纵盗冤良,二十八年七月处斩)、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工部侍郎觉罗纳世通(以妄自尊大,凌辱回众,于乌什叛变,复办理种种悖谬,三十年五月处斩)、阿克苏办事大臣、副都统弁塔哈(同上)和阗办事大臣和诚(以重利盘剥回人,贪婪败检,三十年七月处斩)、陕西巡抚和其衷(以前在山西巡抚任内,于升任阳曲令段成功弥补亏空一案徇纵营私,三十一年十月处斩)、东阁大学士、云贵总督杨应琚(以办理缅匪失机偾事,三十二年闰七月令自尽)、福建巡抚李因培(以前在湖南巡抚任内,于武陵令冯其柘亏空钱粮,扶同徇隐,三十二年十月令自尽)、参赞大臣、副都统额勒登额(以有心退缩,贻误军机,致将军明瑞等阵亡,三十三年四月凌迟处死)、云南提督谭五格(同上,处斩)、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高恒(以前在两淮盐政任内侵蚀官帑,三十三年十月处斩)、福建台湾镇总兵王巍(以贼匪黄教竖旗焚杀一案,措置乖张,三十四年五月处斩)、署贵州巡抚良卿(以威宁牧刘标亏空一案,骫法婪赃,三十五年二月处斩)、湖南巡抚方世俊(以前在贵州巡抚任内婪索刘标货物,并于开矿受贿盈千,三十五年十月处绞)、云南布政使、前广西巡抚钱度(以支放库款,克扣平馀,婪赃数万,三十七年七月处斩)、武英殿大学士、四川总督阿尔泰(以贻误军务,并勒属派买,短发价值,克扣养廉,三十八年正月令自尽)、参赞大臣、前理藩院尚书、一等成勇靖远侯富德(以扣罚士兵银两,冒滥行私,并写列参单,有心诬陷,四十一年五月处斩)、兵部侍郎高朴(以命往叶尔羌办事,勒索回民财物,并开采玉石,串商牟利,四十三年十月处斩)、休致大理寺卿、前山东布政使尹嘉铨(以妄为伊父奏请予谥,并从祀文庙及著述中多狂悖语,四十六年四月处斩)、浙江巡抚王亶望(以前在甘肃藩司任内捏灾冒赈,侵蚀监粮,四十六年七月处斩)、陕甘总督勒尔谨(以失察王亶望侵蚀案,并收受属员代办物件,四十六年七月令自尽)、甘肃布政使王廷赞(以王亶望一案通同捏饰,四十六年九月处绞)、山东巡抚国泰(以贪纵营私、勒索属员财物,四十七年七月令自尽)、山东布政使于易简(以扶同国泰贪婪欺饰,四十七年七月令自尽)、闽浙总督陈辉祖(以商同属员隐捏抽换革抚王亶望入官财物,并贻误地方,四十八年二月令自尽)、江西巡抚郝硕(以进京陛见勒属馈送银两,四十九年七月令自尽)、福建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以台匪林爽文滋事,参将瑚图里被贼拦截不往接应,致失凤山县城,五十二年四月处斩)、福建陆路提督、一等义勇伯柴大纪(以嘉义县被围案内贪纵营私,酿成事变,五十三年七月处斩)、浙江巡抚福崧(以两淮盐运使柴桢侵用盐课一案,通同侵染陋规,五十八年二月处斩)、闽浙总督伍拉纳(以婪索盐务陋规并属员馈贿银两,六十年十月处斩)、福建巡抚浦霖(同上)。

嘉庆朝: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忠襄公和珅:(以贪纵营私、弄权舞弊、僭妄悖逆、贻误军机,四年正月令自尽)、署四川总督魁伦(以纵贼殃民,贻误军务,五年六月令自尽)、贵州巡抚伊桑阿(以贪污欺罔,六年十一月处绞)、刑部侍郎广兴(以前赴山东、河南两省审办控案,婪索赃银,十四年正月处绞)、副都统、前吏部尚书秀林(以前在吉林将军任内侵用秧参馀银,十五年十一月令自尽)。

道光朝:浙江提督余步云(以镇海失守,节节退避,二十二年十二月处斩)。

咸丰朝:湖北提督博勒恭武(以岳州失守后南北逃避,辗转偷生,三年四月处斩)、陕西汉中镇总兵恒兴(以桐城、舒城失守后退缩逃避,畏葸无能,三年十一月处斩)、湖北巡抚青麟(以省城失守,越境偷生,四年七月处斩)、侍郎衔、前文渊阁大学士宗室耆英(以办理夷务巧诈欺罔,八年五月令自尽)、文渊阁大学士柏葰(以科场舞弊,九年二月处斩)。

同治朝:袭和硕怡亲王载垣(以跋扈不臣,谋危社稷,咸丰十一年十月令自尽)、袭和硕郑亲王端华(同上)、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宗室肃顺(以跋扈不臣,悖逆狂谬,咸丰十一年十月处斩)、浙江布政使林福祥(以地方失陷后辗转逃匿,忍辱偷生,同治元年七月处斩)、浙江提督米兴朝(同上)、两江总督何桂清(以地方失陷后辗转逃生,元年十月处斩)、钦差大臣、兵部侍郎胜保(以办理军务贪污欺罔,胆大妄为,二年七月令自尽)。

光绪朝:甘肃肃州镇总兵黄金山(以恶迹昭著,心怀叵测,元年十二月处斩)、江南提督李世忠(以被革回籍,交地方官管束后,仍怙恶不悛,凶暴恣肆,种种妄为,七年十一月处斩)、甘肃宁夏镇总兵卫汝贵(以失误军机并克扣军饷,纵兵抢掠,二十年十二月处斩)、吏部侍郎许景澄(以拳匪滋事直言奏谏,忤当事王大臣意,二十六年七月被诬处斩,寻赏复原官。宣统元年四月追谥文肃)、太常寺卿、前任直隶布政使袁昶(同上,追谥忠节)、户部尚书立山(二十六年七月被诬处斩,寻赏复原官。宣统元年四月追谥忠贞)、兵部尚书徐用仪(同上,追谥忠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联元(同上,追谥文直)、尚书衔、户部侍郎张荫桓(先是以居心巧诈,行踪诡秘,反复无常,发往新疆严加管束,二十六年七月于戍所处斩。二十八年十一月开复原官)、步军统领、袭和硕庄亲王载勋(以纵容拳匪仇洋肇祸,贻误大局,二十七年正月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同上,处斩)、刑部尚书、军机大臣赵舒翘(同上,令自尽)、左都御史、右翼总兵英年(同上)、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启秀(同上,处斩)、刑部侍郎徐承煜(同上)、云南普洱镇总兵高德元(以玩寇殃民,嫉功冒饷,三十年正月处斩)。

大年[编辑]

(按此条无关典要,定稿时本拟删去,顾或谓列朝耆旧具载于斯,而年辈之后先亦可知其大略,因录存之)

本朝闻人享大年者最多(兹记其七十以外者。每类各以其人之生年先后为次):

如王公则尚敬亲王可喜(七十三)、庄靖亲王博果铎(七十四)、镇国恪恭公登塞(七十一)、辅国恪思公鲁宾(七十四)、康简亲王巴尔图(八十)、履懿亲王允构(七十九)、显谨亲王衍潢(八十二)、庄恪亲王允禄(七十二)、恒恪亲王弘至(七十□)、肃勤亲王蕴著(八十)、多罗诚郡王允祁(七十三)、辅国勤僖公嵩椿(七十二)、礼恭亲王永恩(七十九)、仪慎亲王永璿(八十七)、成哲亲王永璿(七十二)。

宰辅则党相国崇雅(八十□)、洪文襄承畴(七十三)、冯文敏铨(七十八)、金文通之俊(七十八)、成相国克巩(八十四)、冯文毅溥(八十三)、杜文端立德(八十一)、黄文僖机(七十五)、魏文毅裔介(七十一)、吴文僖正治(七十四)、梁相国清标(七十二)、李文襄之芳(七十三)、王文靖熙(七十六)、明相国珠(七十四。凡因事降黜终于他秩者,仍依最高之官入录,惟尚书、总督改授将军、都统者,即入武臣类,藩臬二司入京另简已改补卿寺实职者,即入京卿类,今记于此)、熊文端赐履(七十五)、张文端英(七十二)、陈文贞廷敬(七十四)、李文贞光地(七十七)、王文恭顼龄(八十四)、萧相国永藻(八十六)、王相国掞(八十四)、高文恪其位(八十一)、张文端鹏翮(七十七)、逊相国柱(八十四)、田文端从典(七十八)、马文穆齐(八十八)、陈文简元龙(八十五)、尹文恪泰(八十□)、嵩相国祝(七十九)、朱文端轼(七十二)、张文和廷玉(八十四)、福文端敏(八十四)、赵相国国麟(七十七)、刘文恪于义(七十四)、陈文勤世倌(七十九)、来文端保(八十四)、史文靖贻直(八十二)、孙文定嘉淦(七十一)、阿文勤克敦(七十二)、杨勤悫廷璋(八十三)、尹文端继善(七十九)、陈文恭宏谋(七十六)、刘文正统勋(七十五)、官文勤保(八十□)、高文端晋(七十三)、英文肃廉(七十七)、蔡文恭新(九十三)、伍文端弥泰(七十七)、嵇文恭璜(八十四)、苏相国凌阿(八十四)、阿文成桂(八十一)、刘文清墉(八十五)、孙文靖士毅(七十七)、纪文达昀(八十二)、王文端杰(八十一)、书文勤麟(七十□)、朱文正珪(七十六)、彭文勤元瑞(七十三)、庆文恪桂(八十二)、明文襄亮(八十七)、刘文恪权之(八十)、费文恪淳(七十三)、董文恭诰(七十九)、勒文襄保(八十)、邹协揆炳泰(八十)、章文简煦(八十)、戴相国均元(九十五)、伯文慎麟(七十八)、吴协揆揆(七十六)、富文诚俊(八十六)、松文清筠(八十四)、孙相国玉庭(八十三)、曹文正振镛(八十一)、托文定津(八十一)、汪文端廷珍(七十一)、长文襄龄(八十一)、卢文肃荫溥(八十)、阮文达元(八十六)、杜文端堮(九十五。按杜文端由尚书衔礼部侍郎赠大学士,故入宰辅类。凡致仕后特晋职衔及身后追赠者,即均照加衔入录,惟五品以下赏给卿衔者,仍叙本职,第于名下注明之)、王文恪鼎(七十五)、潘文恭世恩(八十六)、文文敬孚(七十□)、汤文端金钊(八十五)、宝文庄兴(七十二)、卓文端秉恬(七十四)、穆相国彰阿(七十五)、桂文端良(七十□)、翁文端心存(七十二)、彭文敬蕴章(七十一)、祁文端寓藻(七十四)、周文勤祖培(七十五)、骆文忠秉章(七十五)、贾文端桢(七十七)、官文恭文(七十四)、朱文端凤标(七十四)、英文勤桂(七十九)、全文恪庆(八十二)、单文恪懋谦(七十□)、宝文靖鋆(八十五)、张文达之万(八十七)、载文恪龄(七十二)、左文襄宗棠(七十四)、灵文恭桂(七十一)、阎文介敬铭(七十六)、先师徐相国桐(八十二)、李文正鸿藻(七十八)、恩文慎承(七十三)、李文忠鸿章(七十九)、额文恭勒和布(七十五)、孙文正家鼐(八十三)、翁协揆同龢(七十五)、王文勤文韶(七十九)、崇文恪礼(七十四)、昆文达冈(七十二)、徐协揆郙(七十二)、鹿文端传霖(七十五)、张文襄之洞(七十三)。

部院大臣则房安恪可壮(七十□)、谢僖敏启光(八十二)、钱侍郎谦益(八十三)、徐僖靖起元(七十四)、李尚书化熙(七十六)、孙侍郎承泽(八十三)、刘勤僖昌(七十七)、郎尚书球(七十三)、吕侍郎崇烈(七十二)、李侍郎元鼎(七十□)、王文贞崇简(七十八)、王端简弘祚(七十二)、高尚书景(七十四)、高侍郎珩(八十六)、董副宪笃行(七十六)、曹侍郎溶(七十三)、高侍郎辛传(七十三)、冀尚书如锡(七十四)、任尚书克溥(八十九。按任尚书由原任刑部侍郎加衔)、魏敏果象枢(七十一)、田侍郎六善(七十一)、介尚书山(七十四)、王尚书泽弘(八十三)、徐侍郎倬(九十。按徐侍郎由原任翰林院侍读授礼部侍郎衔)、高尚书尔位(七十七)、励文恪杜讷(七十六)、蒋总宪弘道(七十五)、赵侍郎士麟(七十一)、朱侍郎裴(七十一)、杨侍郎雍建(七十四)、开肃敏音布(七十□)、哈尚书山(八十七)、宋尚书荦(八十一)、徐侍郎秉义(七十九)、玛恭勤尔汉(八十五)、王文简士祯(七十八)、杜尚书臻(七十一)、李侍郎元振(八十三)、劳副宪之辨(七十六)、吴尚书一蜚(七十五)、汪侍郎晋征(七十一)、仇侍郎兆鳌(八十)、许尚书汝霖(八十一)、范尚书承勋(七十四)、王侍郎原祁(七十四)、陈清恪诜(八十)、张阁学榕端(七十六)、赵恭毅申乔(七十七)、郭尚书世隆(七十三)、王尚书鸿绪(七十九)、李侍郎涛(七十三)、贝尚书和诺(七十五)、李尚书旭升(八十。按李尚书由原任吏部侍郎加衔)、丁温悫皂保(九十九)、李尚书先复(七十八)、张清恪伯行(七十五)、王侍郎度昭(七十四)、蔡尚书升元(七十一)、王副宪材任(八十八)、郝尚书林(七十九。按郝尚书由原任礼部侍郎加衔)、徐文定元梦(八十七)、胡文良煦(八十二)、王总宪沛憻(七十七。按王总宪由原任吏部侍郎加衔)、魏侍郎方泰(七十二)、杨文定名时(七十七)、吴文简襄(七十五)、钱恭恪以垲(七十一)、俞侍郎兆岳(七十七)、冯侍郎景夏(七十九)、杨勤恪汝谷(七十六)、图侍郎理琛(七十四)、裴总宪亻率(七十三)、赵尚书殿最(七十七)、方侍郎苞(八十二)、魏文简廷珍(八十八)、王侍郎图炳(七十六)、张尚书楷(七十五)、杨侍郎永斌(七十一)、黄侍郎叔琳(八十五)、沈文悫德潜(九十七)、张侍郎廷璐(七十一)、塞侍郎尔赫(七十一)、陈侍郎邦彦(七十五)、魏侍郎定国(七十八)、范侍郎璨(八十七)、梅文穆毂成(八十三)、张侍郎廷彖(八十四)、钱文端陈群(八十九)、邹尚书一桂(八十七。按邹尚书由侍郎衔原任内阁学士追赠)、张文恪泰开(八十六)、托诚毅庸(八十一)、陈尚书德华(八十三)、陆尚书宗楷(七十□)、吕侍郎炽(八十一)、三恪勤和(七十六)、董文恪邦达(七十一)、吴恭定绍诗(七十八)、素尚书尔讷(八十四)、彭尚书启丰(八十四)、金侍郎甡(八十一)、张总宪若溎(八十五)、周尚书元理(七十七)、申副宪甫(七十三)、吴侍郎嗣爵(七十三)、陈侍郎世烈(八十三)、罗尚书源汉(七十五)、曹文恪秀先(七十七)、钱侍郎载(八十六)、朱总宪椿(七十五)、穆侍郎精阿(八十三)、倪侍郎承宽(七十二)、史诗郎奕昂(八十)、常恭简青(八十一)、李总宪绶(七十九)、姚尚书成烈(七十一)、李恭勤世杰(七十九)、梁尚书肯堂(八十五)、德文庄保(七十一)、谢侍郎墉(七十七)、曹副宪锡宝(七十四。按曹副宪由原任监察御史追赠)、窦总宪光鼐(七十六)、王阁学鸣盛(七十六)、李侍郎封(七十四)、刘恪简峨(七十三)、谭侍郎尚忠(七十四)、王侍郎昶(八十三)、赵总宪佑(七十四)、德尚书瑛(八十八)、金文简士松(七十二)、蒋侍郎曰纶(七十五)、吴总宪省钦(七十五)、姜尚书晟(八十一)、吴侍郎玉纶(七十一)、刘副宪湄(七十一)、翁阁学方纲(八十六)、刘侍郎跃云(七十三)、王文僖懿修(八十一)、尹阁学壮图(七十一)、吴侍郎省兰(七十三)、穆尚书克登额(八十七)、钱侍郎樾(七十三)、秦侍郎瀛(七十九)、秦文悫承业(八十四。按秦文悫由原任侍讲追赠礼部尚书)、额侍郎勒布(八十四)、宋侍郎镕(七十九)、初尚书彭龄(七十七)、黄勤敏钺(九十二)、铁尚书保(七十三)、韩尚书峙(七十七)、陈尚书若霖(七十四)、韩侍郎鼎晋(七十二)、史尚书致俨(七十九)、升勤直寅(七十三)、蒋副宪祥墀(七十九)、王尚书宗诚(七十四)、白尚书镕(七十四)、吴尚书椿(七十六)、陶侍郎梁(八十六)、成简敬刚(七十六)、龚文恭守正(七十六)、姚总宪元之(七十七)、李庄肃振祜(七十四)、保敬僖昌(七十□)、沈侍郎维鐈(七十二)、阿悫勤灵阿(七十八)、特恭慎登额(七十□)、何恪慎汝霖(七十二)、沈文清岐(八十□)、孙文定瑞珍(七十六)、廖文恪鸿荃(八十一)、张温和祥河(七十八)、许文恪乃普(八十)、徐恭勤泽醇(七十二)、朱文端尊(七十二)、崇勤恪纶(八十四)、吴侍郎廷栋(八十一)、雷侍郎以诚(九十)、程副宪庭桂(七十□)、温侍郎葆深(八十四)、朱阁学兰(七十四)、桑文恪春荣(八十二)、宋侍郎晋(七十三)、郑恪慎敦谨(八十三)、周阁学玉麒(七十二)、刘侍郎有铭(七十二)、唐副宪壬森(八十七)、殷侍郎兆镛(七十八)、董尚书恂(八十六)、万文敏青藜(七十□)、潘侍郎曾莹(七十一)、毕尚书道远(八十□)、贺尚书寿慈(八十二)、程副宪祖诰(七十七)、师侍郎曾(八十五)、周阁学寿昌(七十一)、胡总宪家玉(七十 □)、祟尚书保(九十一。按崇尚书由原任山东布政使加衔)、彭刚直玉麟(七十五)、孙侍郎锵鸣(八十四。按孙侍郎由原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加衔)、郭侍郎嵩焘(七十四)、童总宪华(七十二)、薛尚书允升(八十二)、杨侍郎颐(七十九)、徐尚书树铭(七十七)、钱恭勤应溥(七十八)、徐忠湣用仪(七十五)、松尚书森(七十九)、先师钱阁学桂森(七十六)、朱侍郎智(七十五)、绵侍郎宜(七十二)、崇文节绮(七十二)、阿尚书克丹(七十一)、李侍郎端遇(七十一)、李尚书端棻(七十五)、刘侍郎恩溥(七十四)、胡侍郎燏棻(七十一)。

京卿(按京员自一品之尚书以至六品之国子监司业,皆为各署长官,统称京堂,故李氏桓所编《耆献类征》均列入卿贰,然考每届京察,凡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则由吏部开单题奏,俗称大京察,宗人府府丞以下各京堂,则须带领引见,俗称中京察,是体制各有不同。今以副宪以上诸人入部院大臣类,宗丞以下诸人入京卿类,以示区别)、则王太常桢(八十)、李少詹呈样(七十一)、杨通政鼐(八十)、耿少詹介(七十一)、耿太常焞(七十二)、吕光禄谦恒(七十六)、陆太常绍琦(七十七)、王詹事奕清(七十三)、王太常氵符(七十六)、陈鸿胪仪(七十三)、任宗丞启运(七十五)、陈司业祖范(七十九)、顾祭酒栋高(八十一)、宋府尹筠(八十)、习少詹寯(八十五)、沈光禄起元(七十九)、陈詹事浩(七十八)、陈太仆兆仑(七十二)、罗鸿胪典(九十)、钱少詹大昕(七十七)、伊光禄朝栋(七十九)、吴祭酒锡麒(七十三)、马太常履泰(八十四)、翁太常元圻(七十六)、卢太仆浙(七十四)、陈府丞廷桂(七十四)、张阁读学鉴(八十一)、童通副槐(八十五)、卞光禄斌(七十三)、唐确慎鉴(八十四)、程光禄恭寿(七十四)、孙太仆衣言(八十一)、锺太仆佩贤(八十四)、裴光禄荫森(七十三)、孙府尹楫(七十二)。

词臣则尤侍讲侗(八十七。按尤侍讲由原任检讨加衔)、沈编修珩(七十七)、毛检讨奇龄(九十四)、严中允绳孙(八十)、唐检讨梦赉(七十二)、缪侍讲彤(七十一)、姜编修宸英(七十二)、朱检讨彝尊(八十一)、李侍读澄中(七十二)、梁庶常佩兰(七十七)、周洗马金然(七十四)、徐检讨釚(七十三)、陈庶子迁鹤(七十六)、冉检讨觐祖(八十二)、费编修之逵(七十八)、郑谕德开极(八十□)、裘庶常琏(八十六)、彭侍讲定求(七十五)、王修撰式丹(七十四)、尤赞善珍(七十五)、陈谕德厚耀(七十五)、杨中允中讷(七十一)、查编修慎行(七十八)、查侍讲嗣栗(八十二)、徐编修用锡(八十□)、万编修经(八十三)、王侍讲世芳(一百十七。按王侍讲由原授司业衔加衔)、赵赞善执信(八十三)、陆检讨奎勋(七十六)、韩庶常孝基(九十)、储庶常大文(七十九)、徐检讨文靖(九十□)、王编修懋竑(七十四)、黄中允之隽(八十一)、惠读学士奇(七十一)、王检讨步青(八十)、刘庶常青芝(八十一)、杨讲学椿(七十八)、傅中允王露(八十□。按傅中允由原任编修加衔)、程编修梦星(七十七)、缪洗马曰藻(八十)、诸赞善锦(八十四)、杭编修世骏(七十八)、夏检讨之蓉(八十八)、孙检讨景烈(七十七)、郑赞善虎文(七十一)、卢读学文召(七十九)、梁讲学同书(九十三。按梁讲学由原任侍讲加衔。)余讲学集(八十六)、蔡读学之定(八十七)、秦编修恩复(八十四)、朱侍讲存(八十二)、胡讲学敬(七十七)、林编修春溥(八十七。按林编修曾加四品卿衔)、李赞善惺(七十八。按李赞善曾加五品卿衔)、丁讲学善庆(八十)、刘修撰绎(八十二。按刘修撰曾加三品卿衔)、何编修绍基(七十五)、潘编修遵祁(八十 □)、陈编修介祺(七十二)、季编修念诒(七十四。按季编修曾加四品卿衔)、俞编修樾(八十六)、张读学丙炎(八十一。按张读学由原任广东廉州府知府候选道加衔)、伍讲学肇龄(八十□。按伍讲学由原任编修加衔)、沈庶常善登(七十三)、杨编修文莹(七十一)。

科道则傅御史扆(七十一)、盛御史符升(八十六)、朱御史克简(七十八)、余御史缙(七十三)、梁御史熙(七十一)、赵给事吉士(七十九)、畅给事泰兆(七十五)、顾御史镡(七十九)、王御史奂曾(八十五)、郑御史恂(八十)、秦给事道然(九十)、龚御史翔麟(七十六)、吴御史启昆(七十一)、黄御史秀(九十)、高御史玢(八十一)、顾御史楷仁(七十一)、王给事澍(七十二)、吴御史龙见(八十)、葛御史德润(七十一)、万御史年茂(九十)、蒋御史和宁(八十七)、冯御史浩(八十三)、许御史宝善(七十三)、程御史世淳(八十六)、费给事振勋(七十九)、谷给事际岐(七十六)、叶给事继雯(七十六)、欧阳御史厚均(八十)、王御史之斌(七十七)、帅御史方蔚(八十二)、先族父给事昌颐(七十二)。

郎官(按此类中有候补、候选者,即并录之,后监司守令均仿此)、则裴员外帙(八十三)、梁郎中钦构(八十二)、唐主事孙华(九十)、顾典籍贞观(七十八)、刘中书宗泗(七十四)、吴中书之振(七十八)、汪中书文桂(八十二)、汪郎中森(七十四)、李中书茹旻(七十六)、王助教之锐(七十九)、李主事光型(七十九)、高待诏不骞(八十七)、赵主事殿成(七十四)、符郎中曾(七十三)、王主事文清(九十二)、武郎中绍周(七十四)、锺员外晼(七十九)、桑主事调元(七十七)、法评事坤宏(八十七)、冯郎中成修(九十五)、袁主事守定(七十八)、褚员外寅亮(七十六)、汪员外棣(八十二)、邵中书齐熊(七十七)、姚郎中鼐(八十五)、周中书发春(七十四)、潘主事奕隽(九十一。按潘主事曾加四品卿衔)、宋助教葆淳(七十□)、钱主事杜(八十四)、刘典簿沅(八十八)、李评事元春(八十六)、吴中书懋清(七十二)、叶郎中志诜(七十□)、庄中书仲方(七十八)、马郎中瑞辰(七十二)、梅郎中曾亮(七十一)、庞学录大堃(七十二)、张中书应昌(八十五)、吴员外嘉淦(七十六)、丁中书晏(八十二)、熊中书少牧(八十四)、黄主事富民(七十三)、吴中书安业(八十九)、王主事柏心(七十五)、郑主事献甫(七十二。按郑主事曾加五品卿衔)、吴员外昆田(七十五)、潘侍读曾绶(七十四。按潘侍读曾加四品卿衔)、李郎中善兰(七十三。按李郎中曾加三品卿衔)、端木侍读采(七十三)、龙主事文彬(七十三)、韩主事弼元(八十□)、严主事辰(七十二)、叶郎中衍兰(七十五)、刘中书庠(七十八)、钱主事振常(七十四)、任主事其昌(七十一)。

督抚则吴悫僖景道(七十五)、贾中丞汉复(七十二)、卞恪敏三元(八十二)、李中丞士桢(七十九)、章中丞钦文(七十五)、赵襄忠良栋(七十七)、慕漕督天颜(七十三)、马中丞如龙(七十五)、刘制军兆麒(八十)、朱制军弘祚(七十一)、刘中丞荫枢(八十七)、郭制军诱(七十八)、石制军文晟(七十七)、年中丞遐龄(七十□)、李中丞馥(八十四)、李制军绂(七十八)、徐河督湛恩(八十四)、杨中丞馝(八十四)、徐中丞杞(八十一)、硕恭勤色(七十三)、卢中丞焯(七十五)、胡中丞文伯(八十□)、方恪敏观承(七十一)、何恭惠煟(七十□)、常中丞钧(八十□)、李中丞质颖(八十□)、闵中丞鹗元(七十八)、汪勤僖新(七十三)、胡庄敏季堂(七十二)、司马河督𫘦(七十一)、陈中丞淮(八十□)、宜制军绵(八十□)、荆中丞道干(七十二)、康河督基田(八十□)、孙中丞曰秉(七十一)、李文肃殿图(七十五)、汪制军志伊(七十六)、张中丞诚基(七十□)、吴制军熊光(八十四)、董文恪教增(七十三)、左中丞辅(八十三)、叶中丞世倬(七十二)、钱中丞臻(八十六)、温制军承惠(七十八)、颜制军检(七十□)、戴制军三锡(七十三)、吴中丞光悦(七十三)、曾中丞燠(七十二)、杨忠武遇春(七十八)、王中丞绍兰(七十六)、程中丞含章(七十一)、姚中丞祖同(八十一)、杨中丞怿曾(七十一)、韩中丞文绮(七十九)、杨中丞健(七十九)、吴河督邦庆(八十三)、韩中丞克均(七十五)、陈中丞桂生(七十四)、朱庄恪桂桢(七十二)、孙中丞善宝(八十三)、周文忠天爵(八十二)、吴中丞荣光(七十一)、邓制军廷桢(七十二)、梁中丞章钜(七十五)、刘中丞鸿翱(七十一)、周中丞之琦(八十一)、陆费中丞泉(七十四)、钱中丞宝琛(七十五)、潘文慎锡恩(八十□)、鄂中丞顺安(八十六)、布制军彦泰(九十□)、曾中丞望颜(八十一)、吴制军振棫(七十九)、潘忠毅铎(七十二)、徐中丞继佘(七十九)、韩果靖超(七十九)、黄中丞恩彤(八十□)、晏中丞端书(八十□)、贾中丞洪诏(九十□)、郭中丞柏荫(七十八)、李中丞嘉端(七十三)、刘中丞琨(八十)、李中丞庆翱(七十九)、涂制军宗瀛(八十□)、鲍中丞源深(七十三)、李勤恪瀚章(七十九)、谭文勤锺麟(八十四)、沈中丞秉成(七十三)、谭中丞继洵(七十□)、任中丞道镕(八十四)、刘文庄秉璋(八十)、杨制军昌浚(七十二)、陈中丞彝(七十四)、许文敏振祎(七十三)、李勤恪兴锐(七十八)、唐中丞炯(八十一)、许制军应骙(七十七)、李忠节秉衡(七十一)、刘忠诚坤一(七十三)、陆中丞元鼎(七十一)。

监司则邱观察俊孙(八十一)、戴观察玑(七十四)、李按察光座(七十一)、法布政若真(八十四)、赵观察廷标(七十七)、陈观察洪谏(八十六)、徐提学可先(七十五)、黎观察士弘(八十)、戴观察圣聪(八十)、韩观察庭芑(七十一)、于提学觉世(七十三)、赵按察进美(七十三)、胡观察在恪(八十二)、涂布政应泰(七十二)、郜提学焕元(七十三)、赵观察作舟(七十三)、曾提学王孙(七十六)、刘观察深(七十八)、刘提学果(七十三)、任布政风厚(七十四)、姚观察淳焘(七十二)、江观察皋(八十一)、翁提学嵩年(八十二)、张按察孟球(八十)、李按察玉𬭎(八十一)、芮观察复传(九十四)、宫布政尔劝(七十八)、朱观察陵(八十一)、吴布政士端(八十三)、严按察有禧(七十三)、卢运使见曾(七十九)、沈按察廷芳(七十一)、金观察溶(七十三)、张观察凤孙(七十八)、钱布政琦(八十二)、陈观察梦说(七十一)、刘观察世宁(八十一)、成观察城(七十四)、王按察士𬭎(七十五)、陈布政奉兹(七十四)、李运使世望(七十八)、赵观察翼(八十八)、初观察之朴(八十一)、沈运使业富(七十六)、许布政祖京(七十四)、陈运使三辰(七十七)、崔观察龙见(七十七)、陈观察昌齐(七十八)、王观察念孙(八十九)、诸布政以谦(七十七)、严按察士𬭎(八十三)、程按察卓梁(八十)、廖运使寅(七十三)、唐布政仲冕(七十五)、蒋布政继勋(七十六)、张观察敦仁(八十一)、石按察韫玉(八十二)、宋观察湘(七十一)、李按察文耕(七十七)、王观察家相(七十七)、郎观察葆辰(七十七)、龚观察丽正(七十五)、李布政宗传(七十四)、刘布政体重(七十四)、吴按察廷琛(七十二)、王观察协梦(七十六)、朱观察壬林(八十)、光布政聪谐(七十八)、舒观察化民(七十八)、沈文和兆坛(九十四)、桂观察超万(八十)、陶文节廷杰(七十三)、杨观察炳堃(七十三)、黄观察良楷(七十七)、宗观察稷辰(七十六)、周观察顼(九十□)、许观察梿(七十六)、张布政集馨(七十九)、王观察广业(八十□)、宋布政延春(九十)、刘按察于浔(七十一)、范布政梁(七十六)、何运使兆瀛(八十二)、顾观察文彬(七十九)、吴观察云(七十三)、仓按察景愉(七十五)、盛观察康(八十七)、孙布政观(七十□)、游布政智开(八十四)、江运使人镜(七十九)、唐布政树森(七十三)、何布政枢(七十□)、许观察增(八十)、易布政佩绅(八十一)、戴观察恩溥(八十五)、郭观察式昌(七十六)、先师张观察预(七十一)。

守令佐贰(凡知县改就教职而先曾选补实官或署任者,仍列守令中,其由进士即用或归班候选未经分省径改教职者,则入校官类)、则吴太守颖(七十九)、朱推官嘉征(八十三)、彭大令珑(七十七)、曹太守鼎望(七十六)、吴太守绮(七十六)、王大令钺(八十一)、卫太守立鼎(七十六)、伊大令𪩘(七十一)、叶大令燮(七十七)、卢大令宜(八十)、唐大令甄(七十五)、杜同知登春(七十六)、毛大令际可(七十六)、赵大令俞(七十八)、李太守彦瑁(七十七)、王太守吉武(八十一)、张太守克嶷(七十六)、李州牧发枝(八十)、冯太守协一(七十七)、蒋大令锡震(七十八)、姜大令兆锡(八十)、柯大令煜(七十一)、唐太守绍祖(八十一)、何太守经文(八十四)、窦太守容恂(八十)、李太守厚望(七十一)、王太守又朴(八十)、窦直牧容邃(七十三)、吴同知廷华(七十四)、黄大令任(八十八)、屈州牧成霖(八十四)、盛大令支焯(七十九)、蒋同知祝(八十三)、马大令荣祖(七十六)、任太守应烈(七十六)、郑大令燮(七十三)、邱大令仰文(八十二)、缪州牧橒(八十二)、徐州牧时作(八十一)、沈大令凤(七十一)、曹大令学诗(七十七)、赛大令玙(九十□)、龚大令元介(八十二)、徐太守良(七十一)、陈大令材(九十二)、李大令炯(七十一)、张太守瞻洛(八十一)、陆大令广霖(七十五)、王大令聿修(八十一)、徐太守观孙(八十)、秦大令锡淳(七十七)、陶大令绍景(九十一)、汤太守大宾(八十三)、王大令元启(七十三)、李同知应虞(八十六)、徐鹾尹世佐(八十三)、袁大令枚(八十二)、李大令集(七十九)、顾太守光(八十四)、彭大令礼(七十六)、吴大令懋政(七十六)、王太守宸(七十八)、茹同知敦和(七十二)、路大令学宏(八十二)、张大令九钺(八十三)、邓太守梦琴(八十六)、余同知庆长(七十七)、王太守廷言(八十三)、叶太守藩(八十)、张大令远览(七十七)、袁太守知(七十三)、苏同知去疾(七十八)、邹大令麟书(八十五)、鲁太守华祝(七十五)、周大令春(八十七)、汪大令辉祖(七十八)、徐太守联奎(九十三)、王太守文治(七十三)、陈太守守诒(七十八)、朱大令休度(八十一)、莫州牧谟(七十三)、庄直牧斤(八十四)、段大令玉裁(八十一)、路大令元锡(八十)、王大令琨(七十一)、崔大令述(七十七)、吴大令槐炳(七十六)、胡太守锺(七十七)、宋大令准(七十三)、沈大令赤然(七十二)、许治中学范(七十二)、张大令云敖(八十三)、赵同知怀玉(七十七)、刘大令大绅(八十二)、吴太守云(九十一)、龙大令翔(八十五)、武州牧肃(七十六)、盛太守惇大(七十二)、薛太守淇(八十一)、王大令宗炎(七十二)、刘大令遵陆(七十七)、薛太守玉堂(七十九)、先族曾叔祖大令瑞椿(七十一)、钱同知泳(八十六)、杨直牧迦怿(八十二)、莫大令与俦(七十九)、洪州判颐煊(七十三)、金直牧锡鬯(七十二)、吴同知名凤(八十八)、盖太守方泌(七十一)、李大令兆洛(七十三)、瞿理问中溶(七十四)、陈大令文述(七十五)、沈大令道宽(八十二)、李太守光庭(八十□)、周大令际华(七十四)、包大令世臣(七十九)、宋太守翔凤(八十五。按宋太守由原任湖南新宁县知县加衔)、黄太守安涛(七十二)、赵州牧钺(七十二)、朱大令恭寿(七十六)、先伯祖太守锦琮(八十一)、张同知维屏(八十)、王大令筠(七十一)、艾大令畅(七十八)、袁大令翼(七十五)、徐太守栋(七十四)、何大令曰愈(八十)、汪同知昉(七十九)、吴直牧士俊(八十四)、任大令瑛(八十二)、汤鹾尹禄名(七十一)、朱大令次琦(七十五。按朱大令曾加五品卿衔)、陈太守艾(八十七)、先族兄大令泰修(七十六)、史大令梦兰(八十六。按史大令曾加四品卿衔)、方大令宗诚(七十一。按方大令曾加五品卿衔)、杨太守岘(七十八)、陈太守卿云(八十□)、张大令鸣珂(八十)、濮太守文暹(八十)、周太守星诒(七十二)、陈大令豪(七十二)、孙大令葆田(七十二。按孙大令曾加五品卿衔)。

校官则钱教谕瑞征(八十三)、宋教谕实颖(八十五)、李教授兆元(七十八)、胡教授禹冀(八十二)、陈教授𬣙(八十三)、吴教授之𫘧(七十二)、李学正恭(七十五)、焦教谕袁熹(七十六)、蒋教授汾功(八十二)、梁训导文濂(八十七)、华训导希闵(八十)、谢教谕晋(九十)、浦教授起龙(八十 □)、蔡训导珑(八十二)、施教授淇(九十二)、乔教谕汲(八十六)、刘教谕大槐(八十二)、吴训导玉搢(七十六)、董学正达存(八十一)、张学正镠(七十七)、谢训导鏊(八十四)、康训导绍衣(八十四)、闻教谕珽(七十一)、程教谕瑶田(九十)、王教授元勋(八十)、郑训导环(七十七)、先族曾叔祖训导光暄(八十一)、王教谕锡康(八十二)、周训导汝珍(八十五)、倪教授模(七十六)、张教谕宗泰(八十三)、赵训导绍祖(八十二)、王教授谟(七十□)、严教谕可均(八十二)、许教授镐(七十四)、李训导遇孙(七十□)、张训导鉴(八十三)、骆训导腾凤(七十二)、孙教谕同元(七十九)、侯训导云松(八十)、邓训导显鹤(七十五)、金教授衍宗(八十一)、先伯祖教谕葵之(七十一)、朱教授骏声(七十一。按朱教授曾加国子监博士衔)、夏教授炘(八十三)、钱训导泰吉(七十三)、柳教谕兴恩(八十六)、胡教谕泉(七十二)、李训导元缃(七十五)、谭教授莹(七十二。按谭教授曾加内阁中书衔)、范训导泰恒(八十四)、罗训导汝怀(七十七)、华训导长卿(七十七。按华训导曾加国予监学正衔)、赵教谕文濂(八十四)、沈训导用熙(九十)、陈训导澧(七十三。按陈训导曾加五品卿衔)、先外祖吴教授敦(八十三)、唐教谕莹(七十二)、先师戴教授咸弼(七十五)、强训导汝询(七十一)、黄教授以周(七十二。按黄教授曾加内阁中书衔)。

武臣(按武臣生年大都无考,兹于未详诸人,仅记其年逾八十及曾得谥者)、则鄂副都统莫克图(七十八)、王总兵玉{殿玉}(九十)、孙果壮达哩(七十三)、道勤襄喇(八十一)、许恪敏占魁(七十二)、阿武壮赖(七十□)、毕恪僖力克图(七十三)、赵敏壮国祚(八十)、张襄壮勇(七十□)、杨敏壮捷(七十四)、施襄壮琅(七十六)、孙襄武思克(七十四)、拉都统哈达(七十七)、硕内大臣岱(八十四)、李壮敏芳述(七十七)、吴提督英(七十六)、偏襄敏图(七十七)、潘襄勇育龙(七十八)、鄂武襄克逊(八十六)、佟端纯国维(七十□)、穆清恪廷栻(七十□)、蓝提督理(七十二)、巴恪恭珲岱(七十 □)、马勤恪武(七十□)、素勤僖丹(七十二)、高都统其佩(七十□)。甘都统国璧(七十九)、杨提督凯(八十四)、吴壮悫进义(八十四)、何总兵勉(七十二)、傅温悫尔丹(七十□)。朱副都统伦瀚(八十一)、王勤悫郡(七十□)。武良毅进升(八十)、福内大臣禄(八十□)。王壮悫无党(七十□)。李壮毅勋(七十□)。李提督国柱(八十二)、王恭勤进泰(八十四)、吉提督兰泰(九十四)、徐都统绩(八十□)。彭总兵之年(八十□)。永敬僖庆(八十□)。陈提督杰(八十□)。窦提督殡(八十□)。德副都统福(八十□)。珠副都统尔素(七十六)、喜副都统布禅(七十四)、策副都统楞(八十二)、阿将军迪斯(七十六)、谢总兵恩诏(七十四)、刘总兵清(八十六)、穆勇肃克登布(八十一)、樊总兵雄楚(七十六)、武副都统登额(八十四)、成总兵文(七十六)、那副都统林泰(八十□)。阿勤勇那保(八十七)、赛襄勤冲阿(七十六)、萧襄恪福禄(七十□)。龚总兵镇海(七十五)、色壮勇尔滚(七十□)。戴果毅雄(七十六)、那将军彦宝(八十二)、八壮僖十六(七十□)。马昭武济胜(七十□)。罗壮勇思举(七十七)、苏提督兆熊(七十二)、常副都统德(七十五)、陈提督阶平(七十九)、李襄恪国栋(七十□)。郭提督继昌(七十四)、乐将军善(七十一)、祝提督廷彪(七十三)、杨勤勇芳(七十九)、瑚果毅松额(七十六)、陈总兵步云(七十七)、张提督青云(七十八)、汤贞湣贻芬(七十六)、杨刚介昌泗(七十六)、固将军庆(七十六)、万提督福(一百□岁)、奕庄简山(八十 □)。春诚恪佑(七十□)。巴威勤扬阿(七十□)。魁果肃玉(八十)、富将军明阿(七十七)、丰威介绅(八十□)。黄武靖翼升(七十七)、冯忠毅子材(八十六。)宋忠勤庆(八十三)、欧阳提督利见(七十一)、铭文肃安(八十四)、图副都统瓦强阿(八十)、田都统在田(八十□。按田都统由原任总兵加衔)、玉总兵寿(八十一)、蓝总兵斯明(七十五)。

其他儒林、文苑、技士、山人(按此类皆在野之人,其以耆年宿学特给职衔者注明于下。又明季遗臣以著作终老者亦入此类,惟仅就其出身之举贡书之)、则沈文学国模(八十二。凡廪增附各生统称文学)、林文学古度(八十七)、邵文学潜(八十五)、史文学咸(七十八)、孙征君奇逢(九十二)、杨明经文彩(八十。凡副贡、拔贡、优贡有科分可考者,即称某贡,此外统称明经)、罗文学维善(八十二)、张孝廉次仲(八十八)、徐文学波(七十四)、李孝廉确(八十二)、刘布衣源长(八十四)、张明经鸿磐(八十六)、文文学柟(七十二)、杜征君越(八十六。按杜征君由诸生荐应鸿博,以年老未试,授内阁中书衔)、萧副贡云从(七十八)、李文学魁春(八十)、丁明经矿(八十七)、彭明经行先(九十二)、韩文学孔当(七十三)、金文学俊明(七十三)、查孝廉继佐(七十六)、李孝廉灌(七十六)、恽副贡日初(七十八)、李明经世熊(八十五)、施文学誉(七十八)、阎孝廉尔梅(七十七)、陈文学确(七十四)、张文学怡(八十八)、徐文学芳声(八十四)、周文学茂兰(八十二)、徐文学树丕(八十八)、朱文学鹤龄(七十八)、傅征君山(七十八。按傅征君由布衣荐应鸿博,以年老未试,授内阁中书衔)、白明经奂采(七十八)、褚文学篆(九十四)、彭文学士望(七十四)、黄征君宗羲(八十六)、杜副贡浚(七十七)、冒副贡襄(八十三)、徐文学夜(七十三)、钱文学澄乏(八十二)、彭文学大寿(七十九)、钱孝廉陆灿(八十七)、胡孝廉承诺(七十五)、查文学士标(八十三)、党布衣成(七十八)、黄明经宗炎(七十一)、史布衣标(七十八)、杜文学界(七十七)、陆文学阶(八十三)、陈明经赤衷(七十一)、潘文学恬如(八十)、陆征君元辅(七十五)、何文学汝霖(七十二)、刘布衣源渌(八十二)、王明经坛(七十七)、顾文学有孝(七十一)、王孝廉夫之(七十四)、倪文学会鼎(八十七)、宗明经元鼎(七十九)、徐孝廉枋(七十三)、郑文学簠(七十二)、费布衣密(七十七)、梅孝廉清(七十五)、李明经柏(七十一)、宗文学元豫(七十三)、钱文学封(七十六)、韩文学纯玉(七十九)、李文学经世(七十三)、朱文学用纯(七十二)、林明经侗(八十八)、徐文学介(七十二)、李征君颐(七十九)、冷布衣士嵋(八十三)、闵文学麟嗣(七十七)、田文学兰芳(七十四)、詹布衣明章(九十三)、储孝廉欣(七十六)、王画师翚(八十六)、吴画师历(八十七)、吴征君农祥(七十七)、李征君绳远(七十六)、胡征君渭(八十二)、文布衣点(七十二)、张明经鹏翼(八十三)、梅征君文鼎(八十九)、高画师简(七十四)、杨布衣无咎(七十九)、徐文学世沐(八十三)、华布衣学泉(七十五)、张太学云章(七十九。按张太学曾议叙知县,不就选)、帅孝廉我(七十八)、李征君光坡(七十三)、潘文学天成(七十四)、王征君心敬(八十三)、吴布衣允嘉(七十三)、蒋明经文源(八十九。按蒋明经曾加国子监助教衔)、朱画师雍模(九十六)、黄画师鼎(七十一)、郑明经性(七十九)、上官画师周(八十□)。陈明经景云(七十八)、张文学朝晋(八十三)、王明经辅铭(八十三)、蒋明经衡(七十二。按蒋明经曾加国子监学正衔)、方明经世举(八十五)、周征君京(七十三)、翁征君照(七十九)、吴明经元音(八十五)、茅文学星来(七十一)、江明经永(八十二)、朱征君稻孙(七十九)、范布衣炳(七十四)、陈布衣梓(七十七)、任文学德成(八十九)、王文学应奎(七十□)。周画师颢(八十九)、张征君庚(七十六)、金布衣农(七十四)、胡征君鸣玉(八十二)、程征君廷祚(七十七)、陈布衣𬭎(七十三)、吴画师麟(八十二)、任征君瑗(八十二)、徐明经大椿(七十九)、是布衣镜(七十七)、丁布衣敬(七十一)、方优贡泽(七十一)、史征君芳湄(九十)、曹明经庭栋(八十七)、张明经大受(七十一)、沈文学大成(七十二)、吴布衣颖芳(八十)、汪征君沆(八十一)、边征君连宝(七十四)、赵文学曦明(八十三)、鲍优贡倚云(七十一)、徐文学坚(八十七)、陶文学元藻(八十六)、江征君声(七十九)、黄文学叔灿(八十五)、丁文学传(七十八)、鲍孝廉廷博(八十七)、吴孝廉兰庭(七十二)、朱明经彭(七十三)、冯画师洽(八十九)、吴明经骞(八十一)、戴明经殿江(八十五)、朱文学文藻(七十一)、黄明经文旸(七十□)。钱太学伯(七十五)、张征君燕昌(七十七)、陈明经本礼(八十)、吴文学翊凤(七十八)、汪孝廉龙(八十二)、庄文学有可(七十九)、梁明经玉绳(七十六)、汪明经淮(七十二)、赵明经魏(八十)、先曾伯祖文学兰枝(八十九)、朱孝廉彬(八十二);王孝廉学浩(七十九)、叶明经廷甲(七十九)、凌文学扬藻(八十六)、朱画师鹤年(七十五)、翁征君广平(八十二)、江太学藩(七十一)、徐孝廉熊飞(七十四)、黄文学廷鉴(七十九)、严太学杰(八十一)、李拔贡富孙(八十)、曹文学言纯(七十一)、江优贡沅(七十二)、吴文学德旋(七十四)、余孝廉煌(七十六)、张孝廉廷济(八十一)、奚布衣疑(八十四)、吕文学飞鹏(七十三)、方文学东树(八十)、徐明经同柏(八十)、李孝廉祖陶(八十三)、潘布衣谘(七十八)、姚太学椿(七十七)、陈文学逢衡(七十八)、杜孝廉煦(七十一)、沈文学豫(七十一)、杨明经文荪(七十二)、苗优贡夔(七十五)、陈征君奂(七十八)、潘文学道耕(七十一)、黄明经金台(七十三)、黄明经式三(七十四)、季明经锡畴(七十二)、王画师素(八十四)、管文学庭芬(八十四)、吴文学熙载(七十二)、汪孝廉士铎(八十八。按汪孝廉曾加国子监助教衔)、张画师熊(八十四)、汤征君球(七十八)、杨明经德亨(七十二)、薛明经于瑛(七十二。按薛明经曾加国子监学正衔)、张明经文虎(七十八)、万征君斛泉(九十七。按万征君曾加五品卿衔)、雷明经浚(八十)、张孝廉裕钊(七十二)、王孝廉棻(七十二。按王孝廉曾加内阁中书衔)。

此外年逾古稀尚不乏人,右举其著者(按宰辅中如范文肃文程、张文贞玉书、英协揆和、麟文端魁、麟文慎书。部院大臣中如李侍郎仙根、张尚书士甄、彭侍郎孙遹、陆阁学棻、田侍郎雯、张侍郎睿、孙侍郎岳颁、任尚书兰枝、徐侍郎以煊、庄侍郎存与、戴尚书联奎、姚文僖文田、顾侍郎皋、王侍郎楚堂、赵侍郎炳言。词臣中如宋编修至、杜庶常诏、杨侍讲述曾、姚编修范、余检讨廷灿、孙庶常原湘。科道中如笪御史重光。督抚中如蒋制军陈锡、顾河督琮、胡恪靖宝泉、那文毅彦成、朱漕督为弼、季文敏芝昌、易制军棠、刘制军源灏、刘武慎长佑、陈中丞宝箴。监司中如李布政渭、张布政岳崧、锺运使谦钧、李布政用清、朱观察之榛。守令中如王太守时翔、韩大令梦周、桂大令馥、周太守镐、张大令琦、李太守佐贤、谭大令献、汪大令宗沂。校官中如丁教授杰、林学正伯桐。武臣中如吴果壮拜、莽敏肃奕、禄齐勇毅、慎保桓靖恒、余勤勇虎恩。儒林文苑中如巢孝廉鸣盛、顾征君炎武、王文学馀佑、颜布衣元、李征君锴、滕明经纲、迮征君云龙、江明经昱、钱征君大昭、张孝廉士元、顾文学广圻、贺明经瑞麟,皆年止七十。以诸人或居高位,或负盛名,今附记于此)。

年丈朱小汀先生以宏通博雅之才,早历清班,洊跻卿贰,文章经济,誉重京华。公退馀闲,惟以经籍自娱,手不释卷,雪钞露纂,著作等身。宣统辛亥之冬,尝写定《寿鑫斋丛记》,凡四十卷,会遭国变,乃藏诸箧衍,秘不示人。承干忄瞿其积久失传也,请早付手民,垂示后学。顾全书卷帙繁重,剞劂需时,故年文复分别部居,厘为六种。按第一种颜曰《旧典备征》,于先朝国故人文,详稽博考,原原本本,殚见洽闻,凡诸纪载,既备且确,其体例与弇州别集相近,而精核过之,贤者识大,有功于文献至钜。胶西柯凤荪先生为当代词林耆宿,曩撰丛记旧序,推崇甚至,则声价可知矣。爰取此录首事印行,以见全豹之一斑,并为前驺之先导云尔(卷首附刻丛记总序、总目,俾读者得详原委。书中缺笔字均仍原稿写本之旧)。辛巳夏四月,年愚侄吴兴刘承干谨跋。

附录[编辑]

此书成于宣统辛亥,凡所纪录,皆止于是岁之终,迄今已三十年。其中有应增载者,同人谓宜及时补入,庶一代文献始末兼赅,因仍原书例,附录各条如左(每类所举之人,均仍依辛亥岁原官入录。凡辛亥后加衔、赠衔、予谥、追谥各年月,今皆从略。)辛巳立夏前二日述叟记。

三公(见卷一):赠太师者陈文忠宝琛,加太傅者陈宝琛,赠太傅者陆文端润庠、世文端续,加太保者陆润庠,赠太保者朱文诚益藩。

谥法不拘定例(见卷三按辛亥后优礼旧臣,凡曾官庶常及起家进士者,亦皆得谥文):吏部侍郎于式枚则谥文和(按于公由庶吉士改主事),热河都统锡良则谥文诚(按锡公由进士授知县),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李瑞清则谥文洁(按李公由庶吉士改道员),湖南辰沅永靖道朱益浚则谥文贞(按朱公由庶吉士改知县),典礼院副掌院学士郭曾炘则谥文安(按郭公由庶吉士改主事),陕甘总督升允则谥文忠(按升公由举人官主事。此照大学士例予谥),安徽提学使沈曾植则谥文诚(按沈公由进士授主事)。

浙省人得谥者(见卷三):杭州加三人:吏部侍郎仁和夏同善谥文庄(按夏公卒于光绪六年,追谥),户部侍郎钱塘孙诒经谥文悫(按孙公卒于光绪十六年,追谥),南书房行走海宁王国维谥忠悫。嘉兴加一人:安徽提学使沈曾植谥文诚。湖州加一人:礼部侍郎朱祖谋谥文直。宁波加一人:吏部侍郎鄞县张家骧谥文敬(按张公卒于光绪十一年,追谥)。绍兴加二人:仓场侍郎山阴俞廉三谥敏僖,学部参事上虞罗振玉谥勤敏。

一家人得谥者(见卷三):父子得谥满洲索勒豁氏崇光(吏部侍郎,光绪中谥恪勤)、子世续(文华殿大学士,文端)、汉人福建侯官沈葆桢(两江总督,光绪中谥文肃)、子瑜庆(贵州巡抚,敬裕)。祖孙得谥:福建闽县陈若霖(刑部尚书,文诚,追谥)、曾孙宝琛(弼德院顾问大臣,文忠)。兄弟得谥:江西莲花朱益浚(湖南辰沅永靖道,文贞)、弟益藩(副都御史,文诚)。父子兄弟得谥:江苏常熟翁心存、子同书(原入父子得谥条)。三子同龢(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文恭,追谥)。一门数人得谥:满洲索绰络氏麟魁、从弟宝鋆(原入兄弟得谥条)、宝鋆子景丰(正黄旗满洲都统,诚慎)。

重宴恩荣(见卷四):同治乙丑进士山东历城张英麟、戊辰进士福建闽县陈宝琛。光绪丁丑进士江苏元和吴郁生。

大年(见卷五,此以遗老为限):王公则庆密亲王奕劻(八十)。宰辅(按原条有翁协揆同龢,后经追谥,应改翁文恭同龢)、则陆文端润庠(七十五)、李文僖殿林(七十□)。部院大臣(按原条有陈尚书若霖,后经追谥,应改陈文诚若霖)、则张总宪英麟(八十八)、恽文简彦彬(八十三)、沈司法家本(七十四)、王阁学先谦(七十七。按王阁学由国子监祭酒加衔)、吕尚书海寰(八十五)、俞敏僖廉三(七十一)、盛邮传宣怀(七十三)、先师吴侍郎树梅(七十 □)、陈副宪名侃(八十二)、陈文忠宝琛(八十八)、陈侍郎邦瑞(七十五)、吴文安郁生(八十七)、陈尚书璧(七十五)、李侍郎经方(八十)、郭文安曾炘(七十四)、朱文直祖谋(七十五)、朱文诚益藩(七十七)、文阁学海(七十七)。京卿则高府丞燮曾(七十□)、劳学监乃宣(七十九)、柯学士劭忞(八十四)、刘右丞彭年(七十六)、刘阁读学锦藻(七十三,按刘阁读学由候补五品京堂加衔)。词臣则王侍讲闿运(八十五,按王侍讲由原赏检讨加衔)、陆编修廷黻(八十七)、黄读学思永(七十□)、先族兄讲学福诜(七十九)、缪编修荃孙(七十六,按缪编修曾加四品卿衔)、宋庶常书升(七十二,按宋庶常曾加五品卿衔)、延读学清(七十五)、钱侍读骏祥(八十三)、邵编修松年(七十六)、李读学士𨱅(七十六)、喻编修长霖(八十四)、李侍讲经佘(七十□)、阿侍讲联(七十八)。科道则杨给事晨(七十九)、宋御史伯鲁(七十九)、高给事润生(七十九)。郎官则高中书云麟(八十二)、方常博宗彝(七十八)、陈主事三立(八十五)、耿员外道冲(七十八)、马主事其昶(七十五)、胡推事浚(七十四)、陈主事衍(八十二)、胡员外玉缙(八十二)、朱侍读崇荫(七十六)、章主事钰(七十三)、罗勤敏振玉(七十五,按罗勤敏原官见前)。督抚(按原条有陈中丞彝,后经追谥,应改陈文恪彝)、则邓中丞华熙(九十二)、周悫慎馥(八十五)、吴中丞重意(八十一)、张中丞曾扬(七十九)、冯中丞煦(八十五)、赵制军尔巽(八十四)、张文贞人骏(八十二)、袁贞毅大化(八十五)、升文忠允(七十四)。监司则先从兄观察丙寿(七十九)、沈观察玉麒(八十□)。沈观察守廉(八十二)、冯观察金鉴(七十七)、何观察维朴(八十一)、许观察王(七十四,按许观察曾加四品卿衔)、樊布政增祥(八十六)、盛观察沅(八十九)、左观察绍佐(八十二)、吴提学庆坻(七十七)、俞布政锺颖(七十□)、沈文诚曾植(七十三,按沈文诚原官见前)、王布政树楠(八十六)、钱观察绍桢(七十九)、陈文良伯陶(七十六,按陈文良原官江宁提学使)、卓观察孝复(七十六)、程观察良驭(八十二)、恽观察毓龄(八十)、李文和盛铎(七十八,按李文和原官山西布政使)、郑襄勤孝胥(七十九,按郑襄勤原官湖南布政使)、赵提学启霖(七十六)、刘提学嘉琛(七十六)、林观察开谟(七十五)、王布政人文(七十九)。守令则李太守广绶(八十□,按李太守由原任陕西朝邑县知县加衔)、刘大令引之(八十□)、刘直牧南(八十三)、王太守咏霓(七十□)、王大令祖佘(七十七)、王太守振声(八十一)、先外舅金太守兆槃(八十六)、吴大令俊卿(八十四)、朱太守寯瀛(八十□)、闵太守荷生(八十□)。查大令光华(八十一)、陈太守宝晋(八十五)、杨直牧同檙(七十五)、王大令甲荣(八十一)、高太守树(八十二)、姚直牧炳熊(八十四)、朱太守锦(七十六)、杨太守道霖(七十七)、黄太守曾源(七十九)、杨文敬锺羲(七十六,按杨文敬原官江苏江宁府知府)。校官则先师徐教授士骈(七十□)、廖教授平(八十)、沈训导颂清(八十六)。武臣则堃将军岫(七十六)、瑞参赞洵(七十八)、寿将军耆(七十六)、儒副都统林(七十九)、铁庄靖良(七十六)。文人则陈孝廉作霖(八十四)、朱孝廉孔彰(七十八)、吴孝廉受福(八十□)、姜孝廉筠(七十三)、林孝廉纾(七十三)、李文学详(七十三。按遗老中大年尚多,以无从悉考,仅就所知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