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花潭集/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花潭集

1786年

花潭先生文集跋[编辑]

呜呼。先生姓徐氏。讳敬德。字可久。卜居五冠山中。有潭曰花潭。有岩曰花岩。而用潭岩为号。以是学者称花潭先生。复斋又其自号也。其先唐城人。考讳好蕃。妣韩氏。韩氏尝梦入夫子庙而有身。以弘治己酉二月十有七日。降先生于松都禾井里第。从夙龄入林。征不起。己卯贤良之举。俊杰汇征。而亦不肯就。一中上舍之科。遵母志也。恭僖荣靖两朝之丧。皆依制。持齐衰三月服。嘉靖丙午七月七日昧爽。卒于潭舍。享年五十有八。厥后赠以议政府右议政。谥以道德博闻之文。渊源流通之康曰文康。呜呼。荣靖。我东大圣之主也。先生以大贤之资。其生适丁荣靖之朝。荣靖尝虚台鼎之位。而庶几梦卜之求。荣靖即位一年。而宾天于乙巳。先生年未耳顺。而观化于乙巳之明年。天之生大贤也。若有为大圣。而大圣大贤。竟不能各遂其志。乃如是冥漠于一时。诚未可测者天意也。呜呼。先生之学。一于诚。主于敬。且以格致为先。有一字不穷。更思他义不得。知之之至。力行其所知之志。严立课程。进进无已。及其有成则用夏丕变。快造所期。阳刚立于内。粹容著于外。中和立其本。诗书饬其躬。不以贫饿动其心。不以威利挠其志。一生林下。俯仰今古。凡天下艰深之书。一阅辄晓。而卓尔之识。殆无等伦。尤邃于羲文大易,皇极经世等书。而前知之妙。千载罕闻。呜呼。先生之自许则曰。见到千圣不尽传之地头。东人复有言曰。先生学不下横渠。数不让康节。奇哉。高丽氏五百年立都之鹄岭。又能毓精孕秀而降如此名世之人豪也。盛矣。海外鄙夷之邦。生如此续不传之大儒也。虽然。叔季之世。吾道大剥。不学其学。不哜其胾。孰有真知先生之贵者哉。呜呼。小子足及于习斋闵氏之门。闵是受业于先生者也。粗闻闵氏之所得于先生之緖论则先生寔我祖师。其景慕先生之道德文章。弥有切于他人者矣。兵火之馀。书籍散亡。窃以不获见先生著述为痛恨。间求遗稿于嗣子龙潭公则出示一册。诗与文乃其门下朴公颐正,许公太辉所裒集。而龙潭之早孤也。亦多有遗失不收者云。可胜惜哉。悼既往之不追。图服膺于来日。遂请同志闵公惟清而传写之。爱诵而敬藏之。以为斯文之大宝焉。呜呼。昔者亡友柳汝健言花潭先生一部两卷书。胜如他儒数十卷书。诚哉斯言也。此两卷书。实非小儒所可窥觑其微奥。而学者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焉尔。万历辛丑季夏戊寅。后学沂川尹孝先。谨识于后。

花潭先生文集重刊跋[编辑]

呜呼。先生以道德文章。晦迹于林泉之下。其所著述若原理气,理气,太虚等说及皇极经世数解。发前圣所未发之旨。推演象数之妙。阐明奥义。开示幽赜。大有功于后学。诚不可以泯没而无传也。在昔文集刊行于世。虽以小子之晩生孤陋。不得亲炙于当时。而亦知吾东方生此大贤也。不幸兵燹之馀。书籍散亡。窃以不得复见是集为痛恨。遍求于士友间。得此遗稿。捐公廪募聚工匠若干手。登之梓以寿其传。若论其先生心学之正。穷格之极致。则非鲰生末学所可得以窥其涯涘也。时皇明万历纪元之三十三年乙巳暮秋。朝散大夫。行殷山县监洪𩃎。谨识于后。

花潭先生文集跋[编辑]

花潭徐先生。资禀英睿。学究天人。寔我东之邵尧夫也。第其著述不多。只有文集一册行于世。惟此零星文字。非可以尽知先生者。而又其编次无伦脊。板本甚漫漶。不成规模。尤可惜也。用谦窃不自揆。改整编次。手抄一本。以为览玩讽味之资。且拟早晩或得事力。则将剞劂而布于世焉。呜呼。世儒多病先生之学偏于象数一边。不以醇儒待之。而不知先生不由师承。探赜道微。有非循常依样者所可及。世儒固陋。其安能窥闯先生之阃奥也。岁乙卯。用谦西游旧都。至于花潭之上。挹高风而拜遗祠。盖徘徊踯躅。久而不能去。今于斯役。重为之追忆兴感也。

上之二十八年壬申阳至前二日。后学安东金用谦。盥手谨书。

花潭先生文集重刊跋[编辑]

我箕子洪范一书。叙天人之道。揭示作圣之法。而要其归。在一思字。由前而尧授舜曰执中。在后则孔诏颜曰克己。皆关思字上用工夫。表里箕范。至于朱子大学问。笺注经传。功存继开。究其所以致此。则亦只是原于思。想其山夜思索。杜鹃声苦。其求道之始。用心之力何如也。若孔子所言终夜以思。不如学。是为思而不学者言。孔子既曰。学而不思则罔。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也者。心得之谓也。心之官思。思则得于道。不思则不得于道。所谓主敬。亦以思之主一而名言。不有思焉则敬安所用哉。此箕范之本旨也。我东学者。推静,退二先生为首。花潭徐先生生于其间。三先生理气说之互有得失。有栗谷文成公之论。而其所自得则归之先生与静庵。盖亦推许之意在其中也。吾祖月汀公尝朝天。天朝学士有问传箕子畴数。孔孟心法者。则以静庵诸贤与先生为对而曰。徐某讲明性理之学而数学尤精。此盖当时讲定于退溪者而退溪他日。倾向先生甚。其著于吟咏者可见。则世儒之或以先生之学偏于数而少之。是不知也。数者理也。学焉而不知理则乌足谓学。孔夫子系易之辞。是数也。设夫子无删诗述礼之事而只易系见传。则其可以学数而少夫子耶。先生早时。精思期三百。一望自通晓。遂知书之可以思得。壁书天地万物之名。思之忘寝食。以至贯彻。朱子尝说学者先识得字义。然后因从此寻个义理。观于先生。信然。今集中原理气等说。皆先生思得之言也。其上孝陵拟疏。论丧制不古之失。要复三代之礼者。辞旨恳恻。令人感叹。先生之学。亦何尝偏于数也。如使先生致用于当世。则其嘉言至论之上陈于黈纩。裨益于世教者必不小。而庶几斯民蒙其福矣。惜乎其未也。先生遗集。旧有板本在书院。今皆刓缺。旧都多士图所以重刊。进士韩命相干其事。韩君致多士之意。谓余平日知尊慕先生。属以题跋。既辞不得则辄书是说。附之卷末。俾知先生之学即箕子之学。而学者求所以为先生者而学焉。则庶其有得于作圣之门路云尔。龙集上章摄提格七月朔日乙巳。海平尹得观。谨书。

花潭先生文集重刊跋[编辑]

文集之刊。所以寿其传。刊之而不精不详。则其传不寿。与不刊奚异哉。松京旧有花潭集板本。而编次失序。字行欠精。加以岁久䵝昧。又有遗失而未及尽载者。岂非斯文之所可恨者耶。余来佐府。慨然思有以新其刻矣。会。金生声始得嘐嘐斋金公用谦氏所编一本来示。余受而读之则序次得正。凡例尽好。真可谓先获我心矣。遂与府之多士。谋以付剞劂。更取后贤尚论之语。添载遗事中。又别为年谱及门人录以附之。合为三编。其亦庶乎致精详而寿其传者欤。工告讫。进士韩命相,马之光。要余识其颠末。余辞不获。略叙如右。若先生之盛德邃学。有非晩生所可窥测。今不敢僭论云。

上之四十六年庚寅闰月下澣。后学平康蔡纬夏。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