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鄱阳遗事录卷第一
范文正公集 鄱阳遗事录卷第一 宋 范仲淹 撰 宋 楼钥 撰年谱 景江南图书馆藏明翻元天历本
|
褒贤祠记卷之一
淄州长山县建范文正公祠堂记
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赏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赏之也
赏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
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
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
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
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故
文正公范希文之于于陵也岂特德行节义而巳矣夫
公家世姑苏幼而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
兹土留而不出遂为邑人及其长也卓有所立郷人奇
之尝庐于长白日自讽诵虽刻苦不睱每患其寡友一
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不数
岁间大通六籍声名倾动当世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
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
一上而中殊科㝷𥙷軄任骤历台谏丕功硕惠加乎生
民鲠议谠言许于当国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
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
笑樽爼之间折冲方靣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
疆场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天子倚
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时以
海内既安国无事乃擢贰枢府参预机务天下之人
驩然相语曰范公用矣但翘首跋足以俟太平尔公自
是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
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厘革颓弊下辑臣仪上禆衮聀
欲行之以人而兾效于后也大易称渐以正公寔用
之矣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设使而终之则周召伊傅
曷以加此呜呼天之生公将以辅世功未及宣何速寡
之诗云彼苍者天殱我良人此之谓也公没之后邑里
无传焉噫古之人有德行节义取而旌之犹能以厉其
风俗况有功扵天下者乎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
迹得公之实因谓邑中诸君子曰范公爵位如此其逹
功烈如此其显岂非兹邑之胜事耶何久而不为之祠
诸君从容而语曰今日之议𠃔符夙昔之愿盖邑素有
是心而患在位者未尝注意既闻泽言翕然乐从爰饬
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一之日二之日经始三之
四之日告成财敛馀羡用不渔民既而修虔诚谒伟像
洋洋乎如在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
琐之类得无声激薄者敦懦者立如是何患风俗不及
古也故曰不赏而民劝谓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
止为乎公也为民也非止为乎民也为天下也泽窃邑
兹久惭无异政聊𫐠其美以传之后公之能事大参欧
阳公褒贤之碑详矣此不𫌨缕举其梗槩而已治平二
年三月四日记尚书虞部贠外郎知县事上骑都尉赐
绯鱼袋韩泽𫐠将仕郎守县尉兼主簿事刘鼎三班奉
职监酒税徐士安宣奉郎守殿中丞知县事兼兵马都
𬐱郭槩同立石郷贡进士王特额郊社斋郎韩郭仁
书丹刊者董选
范公泉记
洪范五行一曰水混混然利物源泉为本飬老愈病醴
泉为上昔宋皇祐中范文正公常帅青社有德于人而
州之乾方洋溪醴泉出焉后人目之曰范公泉其与戴
公山严公瀬邵伯塘郑公渠埒美俪踪矣以经兵革遂
致湮绝鞠为园𬞞逾五十载𦒿老过之靡不兴叹廼者
连帅完颜公思欲发前贤之迹慰青人之意乃按图志
询故老得其故处畚锸清泉复出方池流沟作亭蓻木
巨壑层城映带左右屈曲靖深萧然如屏苍岩翠阜间
又且筑台开轩西崖缺处招引西山秀色可𭣄朝烟夕
霏四时有之物外胜绝纷纶坌集人萃止神明还观
滋液甘寒宜药宜茶呜呼物有否而泰物有塞而通醴
泉之瑞感而应地不爱宝是造物之无尽蔵也范公以
善政致之于前今公复以善政致之于后前后相望如
蹈一轨可谓异世同流者矣他日芝封趣公归朝后人
思之亦如思范公也古者思其人爱其树仆于斯泉云
■城王■撰南麓任询书营丘王枢大定辛丑十一
月朔辅国上将军山东统军使
范文正公书堂记
傍邹邑山也黉山处其东长白峙其南圣王诸山连峯
委会于其西圣王之南有山曰会仙其峰壁立特起苍
翠可爱其中有堂故基曰书堂世傅以为文正范公之
别墅也公复有上书堂在会仙之南黉堂山之上黉堂
之得名者亦以公尝读书于其上故也因为之叹曰自
开辟以来不知其几千万年矣而山之名由公而得自
公而殁又几三百年矣闻公之名其犹如生其果何似
而然哉尝试推公之出处矣忆昔公之始来居是山也
非为栖身遁迹之举必也读天下书穷天下事以为天
下之用耳其出也非为肥身荣家之计必也幼而学壮
而行以伸平日之蕴耳惟公有是心也故能一旦立于
朝廷之上忠犯天颜恩流海内岿然为一代宗臣及其
殁也复使斯人闻风而作兴慕义而感动者然欤此公
之德所以盛也仲元忝为邑人求㳺堂下然有感于
中乃为之歌曰邹邑之阳兮耸列群山会仙特起兮秀
色可飡有峰兮峨峨有水兮潺潺松风兮萧飒白云兮
往还公之㳺兮水曲公之居兮山颠公之诵兮林下公
之歌兮云间瞬千古兮易往仰高风兮莫攀德巍巍兮
山之高心休休兮云之间凛兮松之操渊兮巨浸之
澜谁复此遐踪兮跻斯民于夀域之安金国翰林学
士刘仲元记
池州范文正公祠堂记
文正范公以劲饰大志盛德壮烈卓然为宋名臣凡䆠
㳺人怀其惠莫不有祠池阳虽非公所仕之地而亦祠
之学宫盖以其少长于长山朱氏也国史本傅及欧阳
公撰神道碑俱云公生二岁而母贫无依改适长山
朱氏然人漫不知长山为何地朱氏为何人而公之寓
于其家几何时也天台丁君木宰池之青阳政成暇日
讨究先贤遗事然慕之长山去县仅十五里朱之族
故在遂访求其家得公之续谱遗墨及公与母谢夫人
之画像又从好古博雅之士根㩀其本末源流既毕委
故人程君爚过黼而言曰将为祠堂愿有𫐠焉黼谢不
敢其请益坚有不得辞凡公之立言立功具载方册不
必赘叙独以其在长山之事言之谨稽诸记录公之父
墉从吴越钱氏入朝历成德成信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元妃陈氏继室以谢氏其卒于徐也归葬于吴中之天
平山陈氏祔焉谢氏无以为生改适朱君文翰公生于
端拱二年犹在襁褓而鞠于母朱氏云族有在应天府
者故公以及冠辞母绝江逾淮学于应天盖景德之末
祥符之初也阅五六岁登进士第则在祥符之八年欲
便亲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以往摄集庆军节度
推官辟泰州西谿塩税再辟兴化县令徙楚州粮料院
母终于楚天圣五年公复如应天府晏元献公知之表
掌府学服除乃归宗易名越明年晏公再荐召试为秘
阁校理始克请于朝追赠父母迁奉母䘮葬于河南尹
樊里万安山下参考岁月公之从朱姓几四十年登科
记用今氏名后人改之耳朱氏之谱则文翰以景德初
尝任淄州长史后以公赠兴得太常博士公之手帖与
博士之孙延之在明道二年乃改郡至丹阳时犹称延
之为秀才而待以子侄礼又一帖在庆历五年者则称
之为官人盖巳受公奏补而帖中颇及延之兄之子求
异姓恩泽事由此观之公留止往来长山历时最久其
亲爱顾念朱氏情义最笃皆以母故也公之䆠㳺远者
三四岁近者一二岁犹皆立祠长山独无祠可乎此丁
令君所以拳拳不能巳也放礼诹经法施于民以死勤
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皆所宜祀公于数者
殆无愧焉其神气精爽如五行丽天芒寒色正不可晦
蚀中国夷狄所共瞻仰岂特其平生经历之处宜奉祠
事而犹区区于是邑之长山者盖祀国之大节政之
所成可以兴起人心可以扶持教化此不特为公设也
祠堂择地之爽垲且与朱氏附近为屋十楹有室以奉
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东西厢以居守祠者憩待祠者
固以门扄缭以周垣夹道以松杉而直逹于通衢䂓模
䆳洁不侈不陋费从官给役不民劳委学聀王震董其
成朱氏近族守其祀是亦可矣令君又云去长山数里
有子京待制墓公与为同年进士生尝荐诸朝死
尝铭其竁欲以配祀黼尝闻公之守严修子陵祠而以
唐𨼆士方干配况既奇才而公与之同时共事情好
款密以配公祠为宜遂并书以赞其决且谂来者勿废
云绍定二年九月二十有二日朝请大夫丁黼记
增修范文正公祠记 长白张临撰
太中大夫参议中书省事张飬浩题额
奉训大夫佥燕南河北道廉访司事刘从礼书
古今仕其贵同何古人声震天下事业巍巍而后世不
能也吁能者未必得为得为者未必能者也虽然能者
不难其人得为者毎难其峙文正公先生范公事业魏
魏者屡进屡黜卒之摈斥难其时如此使先生终为之
事业巍巍为何如呜呼俗因五季之后廉耻道䘮士昧
出处贤不肖澷漶先生以刚大毅决之资抜出众人之
中进退超迈委靡之世为变尊王黜霸明义去利凛然
有洙泗之风其后真儒軰出圣学复明如发洙泗之堙
先生实指其处其可不谓之有功于圣门乎事业巍巍
者不足为先生道长山视先生情北桑宋治平二年
邑人韩泽知县事首率邑中祠祀先生石刻无恙金亡
祠毁至元巳卯邑士故江南河北道廉访签事韩居仁
兄居贞唱邑中新之淫祠猖炽祈氓悉往先生祀为之
𡨜然今胶州同知历下莫侯文渊尹县始举祀典居贞
洎今富宁库同提举王居敬偕邑中十馀钜姓助牲醴
费距今三十馀年不辍朱氏赖先生庇犹奉洒扫居其
傍县为之蠲泛赋延祐六年宁夏子俊顺昌监县济阳
杨侯僖为尹阳左侯俌勾稽俱慕先生者也深以祠
废不治县甚耻一日同谒祠下睹陊剥俱曰盍葺之各
捐󠄂俸金于邑士皆以楮镪助忽杨侯迁西台御史去
子俊亦瓜代次年秋左侯偕政燕山蒙古忽台汴梁
梁侯至始鸠匠腐者易之缺者补之危者崇之象服非
者更之增内门三楹厨二楹东西陬木悉植柏左侯诣
余曰先生记之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先生志也士大夫居相
君之位视天下赤子之乐不以人理待吮剥之困苦之
乃曰吾能为君实仓廪充府库闻先生之志如何故读
岳阳楼记至此未尝不三复庄诵久为之感承左侯
之命余虽老不觉壮心如昔是以不让乐为之书云至
治元年八月己巳日记
高邮军兴化县重建濯缨亭记
天圣间文正范公为是作濯缨亭于南谿之上赋诗
曰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公之意岂特挹沧浪之清
以涤我尘垢而巳邪君子目击而道存矣中更兵燹荡
为莾区后有重建于税务之南者㝷亦圯废𦒿老云郷
校前廼故址也余既甃适学之路即故址为亭而扁之
以旧名亭并谿当邑东西之中眼界轩豁荷汀𬞟渚鸥
鹭翔集风帆露檝朝夕往来最物互变而俱宜草色际
天绿液弥漫则于春宜冰轮浮空商灏沆砀则于秋宜
宜酷暑南薰徐来夐无鬲阂京彻肌骨宜隆寒黄芦旅
雁妆雪意如展𦘕啚凡是诸景昔也散漫而不属今
皆萃列于斯亭之上足以广吾胸中之云梦而助笔下
之波澜夫名所以诏是实也斯名也其义则夫子取之
孟子屈子发明之而文正范公昭掲之青青子衿蔵修
之暇于是而游息焉对景而自得因名而心会吾知是
人物自今未易量矣绍兴癸丑良月承直郎知高邮
军兴化事苕谿吴华记并书冬至日修軄郎主簿眉山
孙之奇立石
高邮军兴化县沧浪清风记
文正范公先生吾道之元气也盖夫子之道不行于春
秋战国而为万世师公之道际运文明措之华夏而为
万世法兴化最幸涵濡于相业问津之始嘉定十七年
垓既建学以祠明年筑城立四门门祠县望南白马将
军北金吾将军东得胜龙母西昭阳君阴阳家之说龙
角宜伉即城为楼楼独轩伟公端冕学宫从夫子以诏
多士矣想其昼日垂帘琴之清尧舜之曲也野渡横舟
缨之洁莘渭之志也清风徐来吟情夷犹沧浪之歌童
舞冠咏瞻之仰之斯道如存其敢生一忽心乎敬像公
燕㳺书清风鸣琴驯鸥三诗于壁而以沧浪清风名之
垓之城化杂费取于酒蠧役先于湖啮尺三㭖而杵千
堵万砖而匠百其能筑斯城而祠公与群望于门也亦
公与神阴赐垓不敢忘永矢坚珉后之榷酤于斯讥征
于斯栖旅于斯携妓于斯不畏神寕不畏公神之不予
祸止一时公之不子愧垂千古沧浪不足以洗其愆清
风不足以扫其鄙可不戒哉钥于学以严启闭径于学
以杜㳺�邑士民与来者尚恪守之于是赋迎享送神
之章以斯文而刻焉词曰学以用世何幽明星斗千
载炯所临我文正公世典刑沧浪之水天与清水哉水
哉濯吾缨衮衣赤舄同此心尧舜之曲宓子琴弦歌㪅
入清风吟冠童风雩咏至今民怀吏耸神顾歆后二百
年筑斯城城高水阔峙孔庭侑公舎奠春秋丁公相我
民金汤成四墉之望中𦒿英穹楼龙角甘棠阴芒寒色
正栏更横群祠翼从森效灵鸥翔南溪恍逢迎月明沧
州冉云乘秋菊寒泉酹德馨俨如侍公敢不钦歌围旅
榻酤与征环而殛之咨尔神二三子兮同钥扄严以公
道折未萌公亦福汝邑里寕峨冠曵履龙峥嵘三山陈
垓撰
高邮军兴化县重建县学记
诏天下州县皆立学仁宗朝参知政事范公仲淹请也
然国初文治巳盛如周党遂有贤守今学校必兴按泰
州图经曽易占建如皋县学钱鲁望记之实祥符八年
时公为西溪塩令兴化兴化如皋均泰邑也要终而
原其始即彼而得于此正使学不待公而创非公所作
成者耶垓后公二百载当嘉定十六年九月辛丑朏以
祗事𠮷夫子一殿岿然与重门峙立于水天莽苍中诸
生谓垓令郑簿章以公濯缨沧浪二亭故址为学学未
备者十七八先生尚嗣成之垓谢不敏意此学之兴必
仁宗皇帝𥘉政公试民事之日也文明之运辅宰所临
学重于天下而士得师矣垓虽愚敢不力请无烦民无
扰士以令始至供堂𦈏五百佐是役新第吴君应酉辱
主学裒门殿馀缗千县累酤羡数月缗二万有奇合三
者鸠材庀工十七年春为崇化堂五间轩三挟二右官
位左学軄东西廊二十二前列从祀若土祠若祭器若
书籍钱榖皆有所后分四斋曰博文曰敏行曰贯忠
曰笃信斋有炉亭殿加两挟周以陛楯植扉中门列㦸
十二东祠范公屋三凿方池亭其对复濯缨名益东伉
便门祠亦庑二緫公厨湢溷创屋五十合门殿共六十
区堂之崇二十尺袤一百三十尺翚栋沈沈他率称是
门纳湖光城筑 之阁道连清淑扶舆之气萃焉明
年夏五月以成増田架僦月割酒量銭十四𥙷弟子贠
食日三十岁元正长至县载酒三行阖耋艾与县官序
拜崇化堂㝎为比于是吴君率诸生请记之石垓尝谓
讲学师友之軄也兴学守令之軄也幸不乏事何记然
垓尝为学官永嘉昔语人者不敢不以告夫子曰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曰学则
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学非外求也教非外立也
忠信夫人之天姿人伦夫人之天性诸君以为外乎内
乎上以学明之下以学成之而天之所以予我我之所
以日用常行者岂能越于忠信忠信又岂能越于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哉我国家学以明人伦既同
符于三代文正公忠信而好学又一本于夫子垓谓诸
君得师者此也公刻苦而学成以忠信大节受知仁宗
自西溪议海堰请邑兴化以成之与京口之麦舟吴郡
之义庄信也争郭后抗吕相主西事而夏人款塞登政
路而身任太平忠也诸君拜公于乡校得公于咏㳺不
以公自期得乎垓滥宰于斯勉焉不近筑城浚河振贷
捍御修堤岸立义阡必赖诸君讲行之讵无意哉诗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必以范公之学为学斯无国家
教飬天下之至恩允蹈孔孟垂世立训之格言云宝庆
元年七月甲子承议郎知高邮军兴化县主管劝农营
田公事赐绯鱼袋三山陈垓谨记
高邮军兴化县重建范文正公祠堂记
盛德必百世祀文正范公天圣间尝宰兴化遗德在民
永久弗忘宝庆乙酉邑令三山漫翁陈君垓始创祠堂
附于学之左岁久弊漏凛兮欲压淮东总管高沙陆君
元龄摄令年馀然捐󠄂钱市木甓撒而新之以旧祠在
太成殿东两庙并峙未当于礼乃徙堂基与斋堂并郡
太守姜公闻而嘉之亦遣木材相其成凡为屋三楹前
序称是䂓模视昔颇高敞立栋于良月旦日之乙未工
三旬而毕垩饰俱备邑庠士友举酒庆成大发时以簿
軄领学事谂于众曰昔文正公为士时巳有泽民之志
每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𥘉仕𠧧
溪镇官即请于朝筑捍海堰为承楚泰三州民田无穷
之利作小官时志虑力量已如此异时勲名满宇宙皆
自此发之观大节必于细事观立朝必于平日前軰谓
士自一命以上苟存心于泽物皆可有济吾侪学古入
官当志文正公之志彼囊帛匮金笑与秩终身宠而载
高位家肥而食厚禄止自为温饱计念不及吾民者盍
少愧哉维陆君暂为摄承又当边事孔𣗥之时象弭鱼
服靡不日戒而能景慕先贤载立祠宇为前治邑者之
所不暇为是可尚矣今特取文正公沧浪三咏濯缨亭
两诗刊诸石兼以漫翁祀公诗列寘堂之东西以𥙷阙
典用成陆君之美使后之登斯堂者景先之高风以
励壮志激沧浪之清波以涤尘襟鼓金玉之遗音以发
幽趣廉贪立懦则五诗昭掲庶亦少补于世教云峕景
定庚申长至日九华叶大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