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随笔/0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苌楚斋随笔
全书始 卷一 下一卷▶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论袁枚吴锡麒骈文注[编辑]

道咸以来,最通行骈文,莫如袁简斋明府枚、吴谷人太史锡麒两家。良以词旨儇陋,易于摹仿,为俗人所悦目,遂不觉风行一时,流传极盛。袁文嗜之者尤多,注本约有八家:石韫玉撰《袁文笺正》十六卷、《补注》一卷,原刊写字本甚精,翻刻之本独多。黎光地撰《随园骈体文注》十六卷,光绪丙戌自刊本。光地为益阳人,刊本仅流行湖南、北,他处罕见。魏大缙撰《增订袁文笺正》四卷,同治甲戌刊本。汗漫山人撰《补校袁文笺正》七卷,岭南丛雅居重刊本。魏茂林撰《重校袁文笺补》四卷,周绂堂撰《袁文笺注》□卷。吴文有、王广业撰《有正味斋骈体文笺》廿四卷、《卷首》一卷,咸丰九年原刊写字本。叶联芬撰《有正味斋骈文注》十六卷、《补注》一卷,同治甲戌刊本。叶注寥寥,远不如王注之渊博,坊间亦有刊本,是不可解矣。

论著书必自序序明原委[编辑]

郑板桥明府燮《家书自序》云:“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序。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序为!”云云。声木谨案:明府此语,可谓通论,实亦至论也。然撰述不求他人作序则可,若无自叙则不可。凡人自撰一书,其心思才力,必有专注独到之处,他人见之,未必遽识著书人苦心孤诣,必自作一序,详述授受源流,标明宗旨。如笺注云宗其家,攻某家,中有某某数条,可自信无误。某某数条,姑存其说,以待后人考论。诗文可注云学某家,譬如云素学昌黎,此篇乃似欧曾,或云素学嘉州,此首乃似元白。运用古典,不妨自注所出,于初学诗文,尤为重要。腹俭者,因自注用典甚少,自必增读经史,以植其根本。腹富者,因用典太多,转掩性灵,自必空所依傍,一以神行,不为用典拘束。诗文集中,某某数篇,尤为生平得意之作,不妨自己注明。庶使后人易于醒目,即操选政者,亦易于著手,不致茫如捕风,佳恶倒置。但注语必须简明易览,万不可稍涉矜张夸诞,示以人陋。如是于著者、读者、选者,皆有裨益。不意古人亦有行之者,但行之者仅一人,不能如声木私拟之详备。黄锺字宏旨,号蘧庐,如皋人,康熙中诸生,撰《蘧庐草》一卷,门人邓士英编。凡文四十四篇,前列总目,总目之后,仿《史记自序》、《汉书叙传》之例,每篇各为之序,述所以立言之意。虽自有别集以来,兹为创格,实与声木私意暗合。《四库提要》称其亦足以见其文不苟作,必有所取义,洵属破的之论。

相攸二字所本[编辑]

《诗经·韩奕》章云:“为韩吉相攸,莫如韩乐。”又云:“韩吉燕誉。”朱子注云:“韩吉,蹶父之子韩侯妻也。相攸,择可嫁之所也。”云云。声木谨案:吉为本姓,韩乃夫家国名。《》称“韩吉”,犹后人称“李卫夫人”之意,其义实本于此。“相攸”二字,为后人择婿之口头禅,几于无人不道,流传数千年,由来已古。朱子注谓“择可嫁之所”,直截简当,甚于以训诂解释,转觉烦而无序也。

梁简文帝入华林园语[编辑]

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濠濮间想也。不觉鱼鸟自来依人。”云云。声木生平最爱此语。人苟能以此存心,何人、何时、何地,非安乐之时乎。

顾亭林母王氏殉明难[编辑]

顾亭林先生炎武之母王氏,崇祯时,旌表节孝,甲申之变,绝粒以殉。临终遗命,有无仕异代之语。以一女子,而蹈首阳之烈,且命其子孙,无仕异代,彤史中,真千古第一人也。

节录复徐师书[编辑]

戊辰二月,江都徐蛰叟广文师赐书尉问。声木曾复一书,略言我朝学术,似颇有一知半解之处,因节录于此以志之。书云:“承询受业撰述一节,在今日已成弩末,万不可轻言撰述,请为吾师略言其大概:训诂之学,自南宋以来,专言义理,久已湮没不传。毛、戴、段、惠、江、孙、阮、王等人,生于乾嘉之时。当时海内,崇尚朴学,汉唐训诂,散在各书,非可空言塞责,专赖诸公搜剔荟蕞,广征博引,片言只字,珍若球琳。以之解经诂子及古书,几于头头是道,各有专书,然当时已有人笑为孔颖达之应声虫。自阮文达公编《经籍纂诂》,古义愁在网罗,最便钞撮翻阅。遗逸者,又散见《皇清经解》各家所注书中。后人祇须东钞西抹,便可撰述等身,成为汉学大家。识者见之,一文不值。譬如‘学而时习之’一句,注解将各经子中凡有‘学’字、‘时’字、‘习’字各家训诂一齐钞来,据为己有。乍读之,非不隆隆侈富,以后某训诂已见某书,某训诂又见某书,原书具在,焉用此训诂中之盗贼。此何子贞太史所以谓后来撰述,皆《经籍纂诂》之应声虫,确有见地。后世如真言古义,必须所得训诂,后来见于乾嘉诸儒及前人撰述,方为研求训诂。即郑笺朱注,千古不能有三人者,其果能深得圣人旨趣与否,尚不敢必也。经学渊深,后人所得,见仁见智,一知半解而已,岂能全得圣人之意。史学广阔,无所不包。后人祇能分门考据,各有成书,然此等功夫,皆钞撮编辑。曾文正公所以分有源之水与无源之水。无源之水,即出于一己,空所依傍。诗文须深得古人义法,不盗袭前人一字一句,不妨自我作古。然代不数人,人不数篇,谈何容易。受业略明撰述体裁,不敢轻易下笔,职是故也。”云云。

节录复滋侄书[编辑]

丁卯十月,又有致滋生侄一书,亦节录于此。书云:“自光绪戊戌以后,一时人士,风驰云骤,醉心欧化,大有焚书坑儒之势。殆至宣统辛亥,物极必返,其焰亦稍熄矣,海内之人,又颇有注重国文之意。一时所出之书,指不胜屈,但皆裂古书,加以解释,或略加训诂。意欲使后生小子,得以生吞活肃,以求速化。殊不知古人文字简质,言近旨远,用意微妙,不易窥测。高才博学者,竭毕生之力,以研求一书,未必能确有所得。何况授者、学者,如是卤莽灭裂,焉能有济。”云云。

孟子重叠五句[编辑]

《孟子·北宫锜》章“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五句,一字不易,重叠至三,经书中罕见。

论唐宋八家文[编辑]

唐宋八家文,世祇知出于明茅坤所定,因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行世已久,而不知实出于明朱右所定。右字伯贤,临海人,元末官至员外郎。明洪武初,预修《元史》、《大明日历》、《皇明宝训》等书,授翰林院修撰,迁晋府长史,《明史》附见《赵埙传》。编有《唐宋六先生集》囗囗卷,以三苏合为一家,故称“六先生”。实则父子三人,于名义实为不顺,转不如坤之迳云“八家”之为得也。《六先生文集》、《四库提要》称其原本久佚。桐城萧敬敷茂才穆曾见原刊本,记其卷数、刊本年月于日记中,时在光绪中叶,距刊本时已五六百年。声木谨案:八家之名,虽定于朱右,实萌芽于南宋时。吕祖谦编《古文关键》二卷,录文六十二篇,八家文多至六十篇。谢枋得编《文章轨范》七卷,录文六十九篇,八家文多至五十九篇。当时虽无八家之名,即隐有八家之实。八家虽渊源经子,有涂辙可寻,实开后人学文之法,宜其与《六经》炳若日星,不可废也。右自撰《白云稿》十二卷,收入《四库》者五卷本,《提要》称其文章格局,即从唐宋八家出。惜流传不广,后人罕见。若有好事者,重为之刊行,甚盛事也。

论明七子诗[编辑]

明七子之诗,虽不免模拟,然与唐人风骨相近,学诗者有脉络可寻,终为正轨。国初诸家,过事贬斥,实非公论。新城王文简公以诗名一代,亦从七子入手,故吴乔目为“清秀李于麟”。文简衔之终身,以一语中其微隐。桐城姚鼐《惜抱轩尺牍》谓:学诗须从明七子诗入手,不可误听人言。曾编《明七子律诗选》□ 卷,示之准的。姚莹亦谓:明七子诗,不可轻视。皆学力有得之言。

周榘诗目难解[编辑]

周榘字于平,号慢亭,江甯人。其诗目有云:“闻彭儿读《论语》,其母苦节望子,诗以勉之。”云云。声木谨案:其诗目真索解人而不得。诗目中称“其母”,即其妻之称也。其妻苦节,必周榘死后之称。儿又非父母不称,称“彭儿”,必其子矣。其母,又其妻矣。周榘在而作诗,其妻焉有“苦节”之称,不知当时何如此写法。王豫《江苏诗征》、袁枚《随园诗话》,均照录其目,一字不更,亦无一语道及其事,真理之不可解者。

王士祯朱仕琇第一知己[编辑]

新城王文简公士祯,其未遇时,年甫廿八,以诗谒常熟钱牧斋尚书谦益。尚书极口夸誉,赠诗有“勿以独角麟,俪彼万牛毛”之句。文简公晚年追思往事,谓为五十年来生平第一知己。建宁朱梅崖广文仕琇以古文名天下,当时咸相推重,然能言其古文实在佳恶,得其骨髓命脉之处,当时竟祇有□□林育万孝廉一人。梅崖集中,亦推为海内一人知己。古人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洵乎其为难得矣!王文简公方在髫龄、牧斋一见,即誉不容口,尤难之难,宜王文简公没齿不忘也。

施朝干论诗语[编辑]

仪征施铁如宗丞朝干工诗,撰《正声集》□卷。其论诗云:“今之诗人,山经地志,铺陈恢奇,《说文》、《玉篇》,穿凿隐僻。方其伸纸挥毫,自谓综千年,包六合,而作者之精神面目,辽绝不属,是有文而无情,天下安用此无情之文哉!”云云。声木谨案:宗丞此语,为当时襞积以为富者而发,可谓救时良药。赵秋谷宫赞谓:诗中须有人在,与此论正吻合,其言真学诗之三昧也。

尤袤梁溪集五十卷原本[编辑]

南宋以诗名家者,曰尤、杨、范、陆,即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杨、范、陆三家全集皆存,独尤集久佚。康熙中,尤西堂太史侗自以为系尤袤之裔,搜集各书,编为《梁溪遗稿》一卷。收入《四库》,即是此本,除此之外,并无他书。不意闽县陈兰邻囗囗征芝《带经堂书目》中,尚载有尤袤全集,真希世之秘笈,恐普天之下,无第二本矣。《书目》云:“《梁溪集》五十卷,宋尤袤撰,元刊本,明建安杨氏藏书。”并注云:“此元大德刊本,与宋时卷数相合。前有曾几序,及杭州聚德堂锓梓一条。明建安杨荣曾经收藏。”云云。惜未详列卷数次第及诗文种类,更惜其未能影刊行世,供人诵读。陈氏之书,久已散佚,莫可踪迹,真憾事也。

陆游出妻妾原委[编辑]

放翁诗才,卓绝千古,迹其生平,遗恨甚多。其妻唐氏、妾□氏,并工文翰,宜为闺房之韵事矣,一则见逐于姑,一则见逐于妻,皆中道仳离,莫可挽救,真人生之恨事,不图放翁一再遇之。家庭有难言之隐,放翁之恨,益无穷矣。放翁妻唐氏名琬,灵隽有才,为唐闳之女,于其母夫人为姑侄。琴瑟甚谐,不当母意,遂出之。未忍绝也,为别馆以往焉。母知而掩之,遂绝之,改适同郡宗室赵士程。绍兴乙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告其后夫,因遣婢致酒肴。放翁怅然下泪,赋《钗头凤》词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题于壁间。唐亦赋词答之,词曰:“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唐未几怏怏卒。放翁于庆元己未,再过沈氏园,有二绝句,云:“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犹见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望遗踪一泫然。”又有《过沈氏园》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堂一炷香。”云云。玩放翁诗词,自怨自文,唐氏词语,怨而不怒,并无一语及其姑,可谓孝之至矣,不知当日何以见逐于姑,亦千古疑问也。放翁至蜀,宿驿中,见壁上诗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枚。一沈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询之,知为驿卒女,遂纳为妾。方半载馀,后夫人王氏妒,竟逐之。妾又有《生查子》词,云:“祇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云云。玩其诗词,亦清才也。放翁事见《癸辛杂识》、《耆旧续闻》诸书,决非虚伪也。

论东方朔小妻之言[编辑]

古人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因其奔也故贱之,与今人之所谓妾则大异。今人之妾,惟东方朔所称为“小妻”者近是。今人之妾,家虽有贫富贵贱之分,而所适之人,不论门楣贵贱,不择老少贫富。然其始归也,固俨然奉其父母之命,皎然因夫媒妁之言,与其夫,初亦未尝相识、相语、相戏也,与妻家,但有爱财不爱财之分别耳。故古人之妾,恃宠不足为家之祸,今人之妾,不恃宠亦足以为家之累,良有以也。

西域简明名称[编辑]

前代夷狄之祸,皆在西域,区域不出现在新疆全省之地,周围二万馀里,东西七千馀里,南北三千馀里。自我朝而略尽,非圣祖、高宗削平西域之力,焉能悉为我朝臣仆。其地名称混淆,不易查检。番禺张南山太史维屏,于《存研楼文集·新疆识略》中,约举其要,颇觉简明,便于观览,因录于后:

甘州、凉州、肃州、瓜州、沙州:皆古月支地。肃州即汉之酒泉。

嘉峪:东距肃州七十里,出嘉峪关至哈密约一千五百里。

哈密:古为伊吾,唐为伊州。哈密为新疆门户,南北二路皆由此进。

吐鲁番:古为交河,汉为车师前王地,晋为高昌。唐贞观十四年平高昌,西番诸地通贡市,皆由吐鲁番达内地。

新疆界址:东界甘肃安西州,西界布鲁特,南界西藏,北界科布多。东北界蒙古阿拉喜与喀尔喀,东南界蒙古与青海,西北界哈萨克,西南界布鲁特与图伯特及克什米尔。此种边外夷人习巫蛊,念黑经。

新疆北路:天山之北。天山一名祁连山。

巴里坤:哈密至巴里坤三百三十里。天山之阳为哈密,天山之阴为巴里坤。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唐姜行本纪功碑皆在天山。

乌鲁木齐:哈密至乌鲁木齐一千六百里。

塔尔巴哈台:在伊梨东北一千九百里。

伊梨:统辖新疆,有九城。哈密至伊梨约三千五百里。

以上为新疆北路。

新疆南路:天山之南。

喀喇沙尔:哈密至喀喇沙尔一千七百里。

库车:喀喇沙尔至库车一千一百里。

阿克苏:库车至阿克苏八百里。

乌什:阿克苏至乌仁二百四十里。

叶尔羌:阿克苏至叶尔羌一千四百里。

和阗:叶尔羌至和阗八百里。

英吉沙尔:叶尔羌至英吉沙尔三百六十里。

喀什噶尔:叶尔羌至喀什噶尔五百七十里。

以上为新疆南路,是为南八城。

伊梨:古为乌孙,唐为西突厥,明为瓦刺。

乌鲁木齐:古为车师后部。

巴里坤:古为伊吾庐。

塔尔巴哈台:古为匈奴。

以上为北路古地名。

喀喇沙尔:古为焉耆国。

库车:古为龟兹国,唐设安西都护府。

阿克苏:古为温宿国。

乌什:古为尉头国。

叶尔羌:古为莎车国。

和阗:古为于阗国。

英吉沙尔:古为依耐国。

喀什噶尔:古为疏勒国。

以上为南路古地名。

厄鲁特:即准噶尔,元为阿鲁台。

哈萨克:汉为康居国。

布鲁特:汉为休循国、捐毒国,唐为大勃律、小勃律。

土尔扈特:准噶尔四部之一,明为瓦刺。

以上为新疆附近部落。

喀喇沙尔:喀喇,黑也。沙尔,城也。年久城黑也。

库车:库,此地也。车,眢井也。此地有眢井也。

阿克苏:阿克,白也。苏,水也。昔水患,茫茫白也。

乌什:山石突出也。

叶尔羌:叶尔,地也。羌,广也。言地宽广也。

和阗:其义未详。

英吉沙尔:英吉,新也。沙尔,地也。言新建城也。

喀什噶尔:喀什,各色也。噶尔,砖房也。言地富庶,多砖房也。

以上为八城名义。

康熙三十五年,圣驾亲征准噶尔。大将军费扬古追击噶尔丹,噶尔丹遁。康熙五十四年,姑驻兵巴里坤。康熙五十九年,吐鲁番回众降。雍正十三年,始设驻防于哈密及巴里坤。

乾隆廿二年,平定准噶尔,始议建伊梨城。乾隆廿四年,平定回部,始议建八城。乾隆廿七年,始设伊梨将军,定官制兵制。

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全部投诚,凡十六万口。蒙古之族,凡天山月窟,无不归入版图。声木谨案:历代帝王,均困于西域诸国,诸国在当时,实弹丸之地。以天下之大,西域仅一隅之地,诸国又西域之一隅,复多不毛之地。当时舟车之利未溥,人民昧于域外情形,以讹传讹,竟至谈虎色变。以今例古,洵属可笑,后人不可以后来形势,妄拟古人陈迹。我朝平定西域,先平准部,继平回部,次序不紊,是以势如破竹,举重若轻。其武功之盛,堪与元代争烈,洵非汉、唐、宋、明四朝所能及也。

论随园诗话[编辑]

随园诗话》论诗之语,颇多妙谛,论作诗之法,亦甚详备,固宜脍炙人口,流传极盛。惟其中雅俗并陈,瑕瑜互见,自秽其书,致为通人诟病。虽所标举,不离性灵之说,亦不致与《》教大乖,诗学本广大,故不妨有此一说也。声木夙嗜此书,以为解人之语,无一不解,然亦颇病其芜杂。因钞取其中论诗、论作诗之语,可为矜式者,分为三卷,名之曰《随园诗话选腴》,以备观览。不意亦有先我而为之者,桃源玉堂居士袁洁,撰有《蠡庄诗话》十卷,嘉庆乙亥,自刊袖珍本。其自序云:“予嫌《随园诗话》太冗,曾为去其芜杂,存其精华,另成一帙。将谋付梓,为张伯良所阻。”云云。是当时袁氏已有删本,惜未刊行,不知其体例与予之编辑体例如何。予之书,聊为一清耳目,计与袁氏同意也。

周兰外传[编辑]

周兰字云将,祥符人。其外甥冒鹤亭征君广生,撰《舅氏周君外传》,中有云:“君好为狭邪游,所得金,随手辄尽。娶于祝,无子,复以小故,终成沟水,坐是益放废。往来沪上,与酒徒数人,醉后大呼,脱帽掷地,谈论当世人物,滑稽任诞,佐以排调。所为侧艳之词,曲中流播。一时知名之妓,歌裙舞扇,皆君题遍,有以不得君一顾为恨者。”云云。见《小三吾亭文甲集》。声木谨案:周兰之言行若此,冒广生不为之讳,直书无隐,亦各家古文中,罕见罕闻者。

论论语太宰[编辑]

论语》“太宰问于子贡曰”,注家谓“太宰”或吴或宋,未可知也,云云,在注经之家,立言矜慎,原属如此。声木谨案:大宰之官,见于《左传》者,虽宋吴皆有,然“太宰问于子贡”,确为吴太宰嚭无疑。哀公七年《左传》:“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十二年《左传》:“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又:“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今吴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子盍见大宰。’乃请束锦以行。语及卫故,太宰嚭曰。”云云。是六年之间,子贡已三见吴太宰嚭。虽所问之时不可考,然问者必为吴太宰嚭,又必在哀公七年至十二年无疑。宋虽亦有太宰,子贡与宋太宰,并无往来酬酢之事。即从厄陈蔡,微服过宋,未必尚有太宰问夫子于子贡,可断言矣。

诗法萃编论诗语[编辑]

石印许麟篆囗囗印芳,编辑《诗法萃编》十五卷,光绪十九年八月自刊本,甲寅□月,云南图书馆编辑《云南丛书》复刊本。其自序云:“诗文高妙之境,迥出绳墨蹊径之外,然舍绳墨以求高妙,未有不坠入恶道者。故知诗文不可泥乎法之述,要贵得乎法之意,且贵得乎法外意,乃善用法而不为法所困耳。”又云: “以诗话著录者,无虑数百家。大抵谈格调,或病空疏琐碎,陈轨则,或病胶固穿凿,蒐章摘句,多病芜杂,校短量长,多病乖僻。如斯之类,仅资流览,无取师法。”云云。以上数言,不特诗文之道尽于是,诗话之言亦尽于是。诗话本祇供流览,不能尽为师法之用也。

王柏心焚五十岁以前诗[编辑]

监利王子寿比部柏心,撰《百柱堂全集》五十三卷,高可盈尺,可谓宏富矣。其五十岁时,尽取其生平诗稿焚之,曰作诗从今日始,盖自五十,始悟学诗之门径。能尽焚往日之稿,可谓勇猛有决心,宜乎当日以文学为两湖大师。语见长洲顾道穆二尹复初《乐馀静廉斋诗稿》自序,二尹系同时之人,知之必谂也。

论词苑丛谈等不注出典[编辑]

徐电发太史釚,吴江人,工诗词,辑词家掌故,分七门,成《词苑丛谈》十二卷。温陵丁雁水中丞炜为之刊行,原本罕见。《海山仙馆丛书》内虽亦有,但非购全书,不得见也。近年有正书局有排印袖珍本。据太史自序,闽县周雪客□□在浚亦有是辑,因请得其本而荟萃之,则二人所同辑,卷端宜列周在浚名。仅于序中一言之,虽非攘善,实未能公允。《四库提要》亦未云及周在浚所同辑,实属编辑之疏。朱竹太史彝尊,病其捃摭之书未注明书目,类于剿取前人之说,以为己出者。太史未及一一追溯原委,仅就记忆者分注之,自言已得十之二三。以声木观之,仅得百之四五而已。明薛虞畿撰《春秋别典》十五卷,国朝孙渊如观察星衍为之补注出典。以声木观之,已得十之七八,亦未能完全无缺。事隔二百馀年,出于后人追补,尤属难能可贵。若有人能为太史补注出典,亦词苑之佳话,艺林之盛事也。

戚学标撰述[编辑]

回头想》四卷、《回头再想》四卷、《回头再想想》四卷,戚学标著。学标字翰芒,号鹤泉,太平人,乾隆辛丑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声木谨案:学标在乾嘉时,以博洽攻汉学名。撰述宏富,已刊行者,有《毛诗证读》□卷、《读诗或问》□卷、《四书偶谈内编》二卷、《外编》二卷、《续谈内篇》二卷、《外编》二卷、《溪山讲授》二卷、《汉学谐声》廿四卷、《说文补考》□卷、《又考》□卷、《三考》□卷、《三台述异记》二卷、《台州外书》廿卷、《字易》二卷、《鹤泉文钞初集》二卷、《续集》九卷、《景文堂诗》十三卷、《三春日课》一卷、《鹤泉集杜》四卷、《集李》二卷、《集唐初编》一卷、《续编》三卷、《集句丛钞》四卷、《溪西集》一卷、《仙源诗馀》一卷、《三台诗话》二卷、《风雅遗闻》四卷、《三台诗馀》三十二卷、附《诗馀》二卷、《续录》四卷、《近录》一卷、《太平县志》十八卷。可谓多矣,并非不学无术者可比。不知当日何以以极俗极熟里巷无稽谰言,用以名书,是真理之不可解者。虽未得见原书,以义例测之,或笔记及小说之类。虽即小说,亦不应以此等谰语名之。纪文达公《阅微革堂笔记五种》,命名何等典雅,真堪为百世师也。

国朝以消夏名书[编辑]

国朝之书,以“消夏”为名者,始于孙承泽撰《庚子消夏记》八卷,高士奇撰《江村消夏录》三卷,吴荣光撰《辛丑消夏记》五卷,皆以评品书画碑帖为事,固消夏之韵事也。降而至于黄任撰《消夏录》二卷,谢甘澍撰《消夏集》二卷,郭主麟撰《樗园消夏录》三卷,易之以言诗,或亦消夏之一道也。江瀚撰《吴门消夏记》三卷,纯似笔记之体,名虽“消夏”,体例又易矣。如是,则无一事不可以消夏,无一书不可以名“消夏”矣。

五经岁遍斋校书三种[编辑]

翟文泉□□云升,东莱人。向祇见其字迹,工八分书,不知其为校勘家也。文泉有《覆校穆天子传》六卷、《补遗》一卷、《校正古今人表》九卷、《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统名《五经岁遍斋校书三种》,道光十二年五月自刊本。流行不广,见者颇稀,声木故表而出之,详列其书名、刊本、年月于此。

全书始 下一卷▶
苌楚斋随笔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