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蒙兀儿史记凡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一、本书起讫,不囿有元一代,故不曰元史,而曰蒙兀儿史。

一、蒙兀尚质,不讳君后之名,秘史成于太宗十二年,且大会时进呈之官书,而于太宗直称斡歌歹合罕,于太祖之母诃额仑,太宗之母孛儿帖,均直称其名。蒙兀源流亦然。本书诸大汗本纪标题,不称庙号而称名,犹秘史例也。独成吉思可汗不称帖木真,亦依秘史。

一、元史以六皇后摄政时事附于太宗本纪。今以夫死从子,改编于古余克可汗本纪前,亦通鉴书帝在房陵之例也。斡亦刺海迷失可敦无嗣位之子,其摄政时事仍附古余克可汗本纪后。

一、鄜王在位仅五十馀日,且在童年,又未逾年改元。元史类编削宁宗本纪,退附文宗本纪后,是也。若明宗,则逾年即位在位已半载有奇,类编亦削附泰定帝本纪后,则文宗弑逆之罪不箸。今仍依元史作和世璩可汗本纪,别以皇太子阿速吉八事附于也孙铁木儿可汗本纪后,而图帖睦尔汗前后两行篡弑之罪乃昭然矣。

一、忙豁仑纽察脱必察安,即蒙兀秘史所纪成吉思汗时逸事。不特史录未载,即西域书亦多未详。今一一润色散入纪传。

一、蒙兀名物,例以华文代北言,然一名合数字成文,各有意义不可增损。秘史译音代字最审正。本书谨遵用之秘史无者乃取之元史及亲征录,史、录一名前后互异者,定取其一。史、录无者旁采之元明人箸述,必华书一切俱无,始不得已而择取近代译述之史文。每一名 物,全书前后一贯,以省读者心目之力。若清朝殿本辽金元三史,改译讹误,盖无取焉。如乃颜之父,本名阿术鲁,对译当作阿珠尔,乃作阿穆尔。缘所据之明北监本元史,术字已脱成木字。故也此类甚多。

一、蒙兀、色目人最重氏族,而氏族莫祥于秘史。本书纪传,凡氏族有可考者,必于当篇详考其源流。非不惮烦,徒以蒙兀、色目人同名者多,不如此,则易混淆也。

一、元自海都之乱,西北三藩与中朝隔绝,宗室诸王不登属籍。至顺闲,作经世大典帝系篇,第就当时可考者载之,然讹谬漏略,不可究诘。元史 宗室世系表本之,仓卒成书未能纠正。邹氏代过校刻魏氏元史新编,加之考证,得什之五六,勤矣。然仍有所未尽,今既加补正。又得斡鲁速人所箸蒙兀泉谱,列拙赤后王世系表綦详,若察阿歹、旭烈兀二王有传位之世次表,而世系未载。则取独逸人元代彊域图所附世系表补之,视元史旧表加详数倍矣。

一、蒙兀兵力所及,横跨亚细亚、欧逻巴两大州,间接及于阿弗利迦。元史于东道地理则附肇州于广甯之下,上都虚列路名,岭北仅详省治,西北三藩地入附录。洪氏钧、魏氏源各有补释,稍足弥前史之阙。但魏氏身未出长城一步,其所斠订不外旧籍;洪氏所据,皆百年前之西书,其时泰西人游历西域者固多,而足迹至外蒙兀、关东三省者尚少。故其说地,东略而西详。鄙人从事关东五年,往来蒙兀草地数四。又因前清光绪闲修会典,为黑龙江舆图局主任,测绘所及,旁涉奉天、吉林、内外蒙古及斡鲁速属鲜卑儿亚毗连之地,故于蒙兀初起用兵及东道诸王分地,一山一水,皆能知其古地今名,分注纪传中,大足补洪、魏二家之阙误,若李侍郞文田 元秘史注之误,更不辨自明矣。

一、成吉思汗先世之系,秘史最详。然与西域人辣施特儿哀丁所撰蒙兀全史及撒难薛禅所撰蒙兀源流互有出入。今参考异同,定为一说,其闲疑似,加注释之。

一、元史讹谬漏逸,前人辨之详矣。然自钱氏大昕以至李氏文田,参考斠补,不出华籍、华图。至洪氏钧元史译文证补出,始知西域人、泰西人书足补元史者不少。惜洪先生未及手自校刊,行世之本,有目无书者,列传九篇、蒙兀部族考一篇。今次第搜集,补其阙目。不知于洪书详略是非何如也。

一、洪氏自谓补传悉本多桑,然取多桑书原本校之,始觉洪书于西域及木刺夷、巴黑塔诸传删节过甚,或译义有违反处,今所重编多所补正。

一、多桑书于西北三藩,详于旭烈兀后王,略于拙赤后王。若察阿歹后王,则诸西书并略。洪氏所补察阿歹诸王传,自云杂采西人所译西域人箸述而成,然仍有目无书也,予友周君少如秉清前留学法兰西时,寄赠米利坚乞米亚可丁博士所撰蒙兀史三巨册。其闲述拙赤后王之事,较多桑书特详。谓之斡鲁速部之蒙兀史,占全书三之一。命第三子孝实译出。今所编拙赤诸王传,悉本之。其书成于西一九〇三年,即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其人曾游历斡鲁速及鲜卑儿亚,别有游记一巨册,考蒙兀风俗最详,亦占全书三分之一。

一、洪氏帖木儿补传,自谓本东罗马书,沈布政曾植见其稿,谓未全也。鄙人幷未见洪稿,兹所补帖木儿传,则命第四子孝宧于英吉利人所编史家之历史中抽译,而以明史稿等书补证之。

一、西北三藩,阙系世界大局,元史不详其事实,故中国读史者不知蒙兀当时兵力之伟、将来希望之远也。中统以后三藩几离中央而独立,各自为政。揆之史法,当作三世家。今虽分作若干列传,然其每藩之事,首尾贯穿,未便依时代分析杂厕诸传中,故仍各以类次,使读者易于省览,以待它日修史者改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