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蒙兀儿史记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蒙兀儿史记序
作者:孟森
中华民国23年(1934年)3月
本作品收录于《蒙兀儿史记

《元史》自五百年来为一朝正史.然以其在汉土传祚不永.一切制度文物,又与汉土历代不甚沿袭,故在汉人不推为至隆极盛之朝,而在全球棣通之世,则泰西所震耸于东方民族者,视蒙古在汉唐诸大朝之上。元朝之于蒙古,乃其统辖汉族之一区,全蒙统治之域,逾此甚远。汉人作元史,就近处所见言之,自汉族以外,蒙古本部已不求甚解,又安知其功烈之所届,视幷包汉族之伟大,有倍蓗以上者耶?夫蒙古已盛极于太祖,而元之为元,非太祖所知,抑幷非太宗、定宗、宪宗历世所知,世祖欲承汉俗以御汉宇,乃始建号中统,继改至元,于至元八年,始命其国号曰元,以此号令于汉族,初不必行于蒙古本部,况乎其各自恢扩之太祖后诸大藩也。当时中原遗老,奉世祖为儒教大宗师,是其笼络之效,一时尊道学,用文儒,盖与清之顺康雍乾,同其作用,子孙不善继之,汉人群起亡元,光复旧物,远在欧洲被幷强国之先。此亦见惟汉族之治理,尤难甚远于恒轨,而与为町畦、与为枘凿,久恃其束缚其驰骤之力也。太祖四斡耳朵,皆置于和林,嗣是四世,四出征讨,归驻于此,然和林竟无都会之名。至世祖称开平为上都,燕为大都,此与改元建号,皆为涂饰汉人耳目。后定行省之制,和林为岭北行省,不敢以京都等名加之,而斡耳朵之设,则远及欧洲,有金斡耳朵之别,迨称元之朝已覆,而印度方入于蒙,又扩至金斡耳朵白斡耳朵之外。但除汉土,奄有亚洲,又包北方之欧陆,幅𢄙之广,尚为亘古所无,若帖木儿乘胜向明,不遽道死,明之取元,未可谓莫予毒也。至明中叶,馀威渐替,而小王子且中兴于蒙古本部,世世与明对峙,至于今种族不变,仅就明修《元史》,以槪蒙古,岂惟掩蒙古之声绩,抑亦诬元之本根矣!

敬山先生修正《元史》,意本与邵阳魏氏以来,不满于旧史之草率者相同,然所见蒙古之真史才,则非昔人所及。然作《蒙兀儿史》,不称《元史》,蒙兀之名,取吾国著在史文之最早,蒙兀儿之名,又合之蒙人自撰《秘史》之本音,务求蒙古在历史中固有之分际,不因明代仅承受其汉族之一隅,自隘而遂隘及蒙古也。至史之为书,六代以前,史家多以一心经纬史实,以铸一代之史,唐以后惟欧阳《新五代》为然,先生此书,所得固多出于旧史,然其参订旧史,以综合新材,无一字不由审订其地时日而后下笔,故叙述皆设身处地,作者心入史中,使读者亦不自谓身落史后,较之心不与全史浃,而以其翦截饾饤之文 诏后人,不免孟子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矣。《元史》所修可补之全量,未逮完具,然得一篇,亦为至宝,况已成此巨帙乎?若天假先生以遐龄,赓续此事,当若何为功于史学。当年助草玄之业者,为叔子正叔,先生既逝,海内犹有望于正叔,不幸正叔又早世,国人绝望,惟宝此旧已印行之十四册,计得一千二百十五叶,其中已有先印八册时所刊,后改定增刊,遂致两见者数篇。印本日稀,求者日亟,竞觅之于藏弆之家,坊肆居间索值至百馀金,应者无难色,或有不可价售者,则百计以法书名画以易之,盖视等宋元秘笈矣。久之并讹传原版已毁,故无续印之本,益坚世人觅索之念,余与先生有旧,与先生诸嗣君无一不稔,一再函问先生季子公覆,乃知公覆已于数年来整理版刻,并于先生已续刊而未印者、已写样而未刊者、已定稿而未写样者,一一补写补刊,又去其前印后印之经改而复者,尚得二千二百馀叶,较之以前行世之书,略增一倍,公覆能成父兄之志,能存先生一家之学,并属为此事叙其经过,以告海内。原书除自定例言外,并无他人片跋,知先生原不假隔膜之推许为重,惟此次举世想望几绝,而忽得此逾望之事,应为一世志幸,因稍及天下所以想望之故,非敢于先生之书,轻为赞一辞也。先生早以词章名世,有自刻集,有选刻乡先辈总集,晚成此书,则非复片段之记诵、兴到之挥洒,其于史业,上继欧阳,下此安足数哉!今国之人多学于欧西者,争与西方史学家讨求蒙兀故烈,读先生书,当知取材尚非今日所难,但无精思妙笔如先生者,何由钩贯而成传信之作,则是书固治蒙兀史之正鹄,而亦恐攀望而不可及焉矣。

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孟森谨识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其作者1938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