蟫史集/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蟫史集
卷一
作者:穆希文 
卷二

羽虫类[编辑]

[编辑]

《埤雅》曰:凤,神鸟也。羽䖝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䫙鸳腮,龙纹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即天下太平。首文曰德,翼文曰礼,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肠“肠”当作腹文曰信。其翼若千,其声若箫。不啄生䖝,不折生草。不群居,不旅行。不罹网罟,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凤古作𢐴字,象其形也。又云:乾皋断舌则坐歌,孔雀拍尾则立舞,人胜之也。鸾入夜而歌,凤入朝而舞,天胜之也。

《草虫经》曰:雄曰凤,雌曰凰。凤雏曰鹓,又曰𬸚𬸦。《尔雅》云:𬸘,凤,其雌黄。郭璞注云:瑞应鸟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山海经》云:丹穴之山,有鸟五彩,名曰凤皇。《诗》曰: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禽经》曰:青凤谓之鹖,赤谓之鹑,黄谓之焉,白凤谓之鹔,紫谓之𬸦。《格物论》曰:象凤有五,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鹤,多白者鹄,多紫者𬸦。

《地理新书》曰:凤贵胸,鱼贵尾,龟贵头,鳖贵背,虎贵眼,马贵脊,牛贵颈。

《初学记》曰:凤有六像,头象天,足象地,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尾象纬,谓之六象。《六帖》曰:凤有七德,戴德,扬义,背负仁,翼杖信,心抱忠,足履正,尾撃武。又曰:凤有九苞,一曰归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聪达,四曰舌屈伸,五曰彩色灮,六曰冠短丹,七曰足锐钩,八曰音激扬,九曰腹户。户,所由出入也。行鸣曰归嘻,止鸣曰提扶,飞鸣曰即都。《韩诗外传》云:凤皇首戴德,颈扬义,背负仁,心入信,翼杖礼,足履文,尾撃武。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色备举。《汲冢周书》曰:西申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杖信,归有德。注云:其形似鸡,蛇首鱼尾。又曰:方扬以皇鸟。注云:方扬,戎名也。皇鸟,配于凤者也。

《庄子》曰:凤皇所居,积石九里,河出其下,天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二十围,以琳琅为实。

《说文》曰:东方曰发明,高方曰焦明,西方曰鹔鹴,北方曰幽昌,中央曰凤皇。

《乐叶图征》曰: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鹔鹴,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役之感也。发明,鸟喙大颈,胫翼俱大,身仁,戴智,婴义,膺信,负礼,至则丧之感也。焦明,长喙疏翼圆尾,身义,戴信,婴仁,膺智,负礼,至则水之感也。幽昌,锐目小头,大身细足,胫若鳞叶,身智,戴信,负礼,膺仁,婴义,至则旱之感也。

叶子奇曰:凤骨黑,雌雄夕旦鸣各异。其雄声,其雌音。雄鸣莭莭,雌鸣足足。

《鹖冠子》曰:凤凰,鹑火之禽,阳之精也,德能致之,其精毕至。

《帝王世纪》曰:黄帝斋于中宫,坐于玄沪洛上,乃有七凤体备五色,或止东园,或巢阿阁。黄帝遂听凤而调律作历,曰凤历,盖凤知天时,故也。《汉律历志》云: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史记》云:尧即位十七年,凤皇止于庭,舞时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文王时鸣于岐山。《吕氏春秋》曰:夏禹时,凤皇栖于树,鸾鸟巢于侧。《国语》曰:周之兴也,𬸚𬸦鸣岐。

《拾遗记》曰:周昭王以青凤之毛为二裘,一曰煖质,二曰暄肌。周穆王集方士春霄宫,设凤脑之灯。《十洲记》云: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胶,名为续弦胶。

鹪䳟[编辑]

祝充曰:焦明似凤,神鸟也。《郁离子》曰:南方有鸟,五彩而象凤,名曰昭明,出则天下有兵。

鹔鹴[编辑]

《禽经》曰:鹴好霜。又云:风翔则风,霜蜚则霜。张茂先注云:风,鸢类。鹴,鸟名,飞则陨霜,其羽可为裘,以辟寒。《酉阳杂俎》曰:鹔鹴,状似燕,稍大,足短,趾似鼠,未尝见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势,控地不能自振,及举上凌青霄。出凉州。

[编辑]

《山海经》云:鸾形五彩,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

《埤雅》曰:鸾,凤之亚也。鸾善歌,凤善舞。又曰:鸾始生时类凤,久则五彩变异。当上古时,鸾舆顺动,此鸟辄集车上,雄鸣于前,雌鸣于后。后世不能致,作和鸾以象之,谓之鸾仗,盖雄曰鸾,雌曰和。《礼》云:“在舆则闻鸾和之声”,义取诸此,盖和在车之冲,鵉在车之轼。《诗》云:鸾声将将。又曰:鵉声哕哕。

《汲冢周书》曰:丘羌鵉鸟。注云:鵉大于凤,亦归仁义。

《瑞应图》云::鸾鸟者,赤神之精,凤皇之佐,鸡身赤毛,色被五彩,鸣中五音。人君进退有度,亲踈有别则至。成王时,西戎来献。《埤雅》云:鸾作胶,可以续弓弩、琴瑟之弦。

《异苑》曰:罽宾国王有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吾闻鵉见类则鸣。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中宵一奋而绝。

孔雀[编辑]

《埤雅》曰:孔雀多变,色或红或黄如云霞,其色无㝎,人拍其尾则舞。尾有金翠,五年而后成,初春乃生,三四月后复凋,与花萼俱荣衰。雌者不冠,尾短。生取其尾则金翠不减,一顾则无灮彩。性颇妒忌,自矜其尾,遇妇女服彩锦必逐而啄之。捕者候天雨擒之,则尾霑雨重不能翔也。出新罗国。

《格物论》云:孔雀,文禽。广、益诸州所产。高四五尺。《太平广记》云:孔雀呜声自呼为都护从事。孔雀尾端一翎名曰珠毛。

《南越志》云:孔雀不必匹合,止以音影相接便孕,亦与蛇偶。或云:因雷而孕。《禽经》云:鹊见蛇则噪,孔雀见蛇则宛而跃。

鹦鹉[编辑]

《埤雅》曰:鹦鹉,人舌能言,青羽青喙,其状如鹗。众鸟足趾前三后一,其目下睑眨上。唯鹦鹉四趾齐分,两睑俱动如人一目。

《格物论》曰:鹦鹉能言,有慧性,大如鹊。朱咮钩吻,翠顶金眼,玄项碧羽,頳足翠尾,言语圆滑,两指向前,两指向后。《后汉书》谓之驯鸟。郭璞《山海经注》谓之慧鸟。李昉谓之陇客。世又名武仙郎、武游郎、阿苏儿、踏莲露、凤花台、戴蝉儿、多花子、桂花娘子,皆其别号也。

《异物志》曰:鹦鹉,西域灵禽,毛色或苍绿或紫赤,喙曲如鹗,而目深行如鸠,而能效人言。广、管、雷、罗等州多有之。

《异域传》云:扶南东有涨海,时出五色鹦鹉,白者大如鸡母。《汉书》曰:武帝时,南越献驯象、能言鸟。颜师古注云:即鹦鹉也。《汉外纪》云:广南进白鹦鹉,呼为雪衣女。

《万花谷》曰:泸南有秦吉了,亦如鹦鹉作人言。或云:似鹦鹉而白色,脑有黄肉冠,一名了歌,又名鹩鹆。今南方呼鹦鹉曰鹦歌,白者曰了歌,鸜鹆曰八歌,以其能人言故称曰歌。

秦吉了[编辑]

《仇池笔记》云:秦吉了,似鹦鹉,䡃毛,花颈絑耳,脑有肉冠,能言笑。《桂海虞衡志》云:吉了似鸲鹆,绀黑色,丹嘴黄距,目下连项有深黄文,项毛有缝如人分发,能人言,比鹦鹉犹慧。

鸜鹆[编辑]

《埤雅》曰:鸜鹆似鵙而有帻,剔其舌端,教以言语,甚慧。《格物论》曰:色纯黑,金眼。穴居者舌有两岐,必去其一方能言。《禽经》曰:鹦鹉摩其背而喑,鸜鹆剪其舌而语。盖鹤以声交而孕,鹊以意交而而孕,䴔䴖以睛交而孕,鸲鹆以足交而孕。

《淮南子》曰:鸜鹆不逾济。《沈存中笔谈》曰:鸡逾岭而黑,鸜鹆逾岭而白。陆佃云:鸲鹆,一名寒皋,一名干皋。干皋断舌则坐歌。出岭南者大而穴居,出江浙者小而林巢,然终不能作巢,夺鹊巢以居

珊瑚[编辑]

珊瑚,巧声鸟也,出岭南,一名山呼,鸲鹆之类也。

佛现鸟[编辑]

《峨嵋县志》云:蜀大峩峯,普灮殿有佛现鸟,状类鸲鹆,飞鸣近人,其声圆转若以意会。

青鸟[编辑]

《列仙传》云:缑仙姑,长沙人,入衡山修道。忽有青鸟飞来,自言我南岳夫人使也,以姑修道精苦,命我为伴。

比翼鸟[编辑]

《山海经》曰:结胸国有比翼鸟,每鸟一足一目一翼,二鸟每接翼而飞。《尔雅》曰:南方有比翼鸟,不比不飞,谓之鹣鹣。郭璞注云:似𠒎赤青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王者有德则至。《汲冢周书》王会解云:巴人以比翼鸟。注云:即鹣鹣也,一名𪈿。

[编辑]

《埤雅》曰:莺,一名仓庚,一名黄栗留,当桑椹熟在桑间,亦是应节趋时之鸟。凡诗言黄鸟者,兴也;言仓庚者,赋也。《汲冢周书》曰:惊蛰五日仓庚鸣,今仓庚不鸣,臣不附主。

杨雄《方言》曰:自关而东谓之鸧鹒,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楚雀,其声曰绵蛮。一名黄袍,一名搏黍,一名黄鹂,又名金衣公子。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商庚,一名黧黄。

[编辑]

《说文》曰:燕,薾口,布翅,枝尾。《埤雅》曰:燕,齐鲁谓之𩾐,盖取其名自呼,故曰𩾐。一名玄鸟,《诗》曰:燕燕于飞,颉之顽之。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剡子》曰:玄鸟氏,司分者也,以其春分来而秋分去。《汲冢周书.时训解》曰: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不至,妇人不勤。白露,玄鸟归。不归,室家离散。《述异记》曰:燕经千年生胡髯。一名天女。作巢避戊巳日。

陶隐居曰:燕有两种,有胡燕,有越燕。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班黑色大者是胡燕。越燕多在堂室中梁上作窠。胡燕,一名杜候,在檐下作窠。《世说》曰:声多稍少者名汉燕。

《续夷坚志》曰:燕恶艾,雀欲夺其巢,䘖艾置巢,燕乃避去。

《文昌杂录》曰:京东河㟁崩,蛰燕无数。兖州刺史郗鉴因百姓饥,掘地求蛰燕而食之。乃知燕乃蛰尔,非渡海也。《酉阳杂爼》曰:或言燕蛰于井,燕不入室是井虗也。

《柳子》曰:简狄在台,玄鸟致胎。《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淮南子》曰:契生于燕。《酉阳杂爼》曰:妾媵有制则白燕来巢。《京房易》曰:白燕见则君生贵女。

[编辑]

《相鹤经》云:鹤,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九,故七年小变,十六年大変,百六十年変止,六百年形㝎而色白。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头赤。食于水故喙长,轩于前故后指短。栖于阴故足高而尾凋,翔于云故毛丰而肉踈。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天寿不可量。体无青黄二色,木土之气内养,故不表于外,是以行必依洲屿,止必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又曰:鹤之上相,瘦头朱顶,露眼黑睛,高鼻短喙,䯓颊𩨛耳,长颈竦身,鸾膺凤翼雀毛,龟背鳖腹,轩前垂后,高胫粗节,洪髀纤指,此相之备者也。又曰:鹤二年落子毛,易黑点。又二年,头赤。七年,飞薄云汉。又七年,学舞。又七年,应节,昼夜十二鸣。六十年,大毛落,茸毛生,色雪白,泥水不能污。百六十年,雌雄相视,目睛不转而孕。千六百年,饮而不食,鸣则闻于天,飞则一举千里,不崇朝而遍四方者也。

《笔谈》云:相鹤不必如《鹤经》所说,但取其标格立瘦,唳声清彻者为胜。凡老鹤所生则气韵清古,三年顶赤则能唳,细论其法,颈欲细而长,身欲人立而不横,足欲瘦而节欲高。颈肥则类雁,身横则类鹜,胫粗匀俗则类鹳,声浊体肥则类鹅,皆下材也。

《埤雅》云:寉形如鹅,脚长而青,素翼圆尾,顶上有珠,常夜半鸣,其子从而和之。《易》曰: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此鸟性警,至白露降流于草上,点滴有声,即高呜相警,移徙所宿之处,虑有变害也。其体洁白。凡鹤之相,隆鼻短口则少眠,高脚踈莭则多力,露眼赤睛则视远,回翎亚膺则体轻,凤翼雀毛则善飞,龟背鳖腹则能产,轻前重后则善舞,洪髀纤指则能行。又曰:鹤爱阴而恶阳,雁爱阳而恶阴。鹤,阳物也,而游于阴。圣人在上则与凤翔于甸,精神气骨自相应也。

叶子奇曰:鹤左右脚第一指名兵爪。《淮南子》曰:鸡知将旦,鹤知夜半。《埤雅》云:其声闻八九里,雌者声差下。《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繁露》曰:鹤知夜半。注云:夜半水位,鹤水鸟,感其生气则益喜鸣。

《茅君传》以鹤为九转还丹之使。李昉以鹤为仙客。东坡以鹤为道士。《黄庭经》以鹤为胎仙。盖古者寉皆胎生,今寉皆卵生。陈标云:鹤与鸬鹚皆胎化,而人以鹤为仙禽,盖鹤难见而鸬鹚易见,贵耳而贱目也。今鸬鹚亦皆卵生,此古之浪说。

《抱朴子》曰:千岁之鹤能登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木。《白帖》曰:千岁之鹤栖于偃盖松。

《本草》云:寉有玄寉、黄寉、白寉、苍寉,取其白者之血能益气力,补虚乏,去风,益肺。《草木子》曰:鹤粪可以化石成灰。龟尿可以和墨,写字入石。《邵氏闻见录》云:燕营巢戊巳日,故不倾坏。鹤有长水石,故能畜鱼,水不涸也。《笔谈》曰:鹤以华亭寉窠村产者为得地,馀处虽有,皆凡格也。《永嘉记》曰:青田有双白鹤,年年来伏子,长便去。《搜神记》曰:辽东有一华表柱,有鹤飞止其上,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编辑]

《庄子》云: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四夷传》云:昆仑层期国常有大鹏,飞则遮日,能食骆驼。

[编辑]

《春秋题辞》曰:鸡为积阳火德之精,一名翰音。《礼记》云:祭宗庙之礼,鸡曰翰音。《格物论》曰:鸡有丹、白、黑三色,知时畜也,火德之精,故阳出而鸣焉,以类而感也。

《尔雅》曰:鸡,大者蜀。注云:今蜀鸡也。蜀子雓,未成鸡僆。盖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庄子》曰: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成玄英曰:越鸡,荆鸡也。鲁鸡,今之蜀鸡。韩子曰:鲁鸡之不期,蜀鸡之不支,则玄英之说非是。杨雄《方言》云:陈、楚、宋、魏之间谓鸡为鸊䴙鸱,桂林之中谓之割鸡,徐、鲁之间谓之秋侯子,一名戴冠郎。东海马韩国有长尾鸡,尾长五尺。

《埤雅》曰:日中有鸡,月中有兔。盖鸡西方之物,兔东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入之,月生于西故兔入之。《诗》曰:风雨凄凄,鸡呜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言鸡之信度如此。《易》曰:巽为鸡,兑见而巽伏,故为鸡。鸡知时而善伏,故也。旧云:乳狗噬虎,伏鸡搏狸。王褒曰:鱼瞰鸡睨。李善以为鱼目不瞑,鸡好邪视,此言是也。又云:陆鸟曰栖,水鸟曰宿。独鸟曰止,众鸟曰集。《诗》云:鸡栖于时,日之久矣。《尚书》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禽经》曰:鸡以嗔睨,鸭以怒嗔,寉以怨望,鸱以贪顾,雀以猜瞿,燕以狂𣆯,视也。莺以喜转,乌以悲啼,鸢以饥鸣,寉以唳洁,𠒎以凶叫,鸱以愁啸,鸣也。

《汲冢周书》云:大寒鸡始乳,鸡不始乳,淫女乱男。《月令》云:季冬之月,雉雊,鸡乳。马氏注云:雉,火畜也,感于阳而后有声。鸡,木畜也,丽于阳而后有形。《相感志》云:野鸡属阴,先鸣而后鼓翼,家鸡属阳,先鼓翼而后鸣。

《左传》云:“田饶谓鲁哀公曰:鸡,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闘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是之谓五德。”吴均曰:鹿有食羊之美,鸡有呼群之德。寇宗奭云:巽为鸡为风,鸡鸣于五更者,日将至巽位,感动其气而呜也。吴临川曰:以入伏之身而出声于天气重阳之内与地风同其感者鸡也,鸡之鸣于丑半者重阳之时也,故巽为鸡。括苍龚氏曰:鸡,羽属,故能飞,其性则为入为伏,知时而善应,故巽为鸡。

《周礼》以禽作六挚,庶人执鹜,工贾执鸡,取其守时而动也。《周礼》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且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注云:鸡属木,故列职于春官。

《风俗通义》曰: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捍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也。鸡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太史丞邓平说:腊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 。戌者,温气也,用其气日杀鸡以谢刑德,雄著门,雌著户,以和阴阳,调寒配水,节风雨也 。《山海经》曰:祠鬼神皆以雄鸡。鲁郊祀常以丹鸡祀。

鸡、鹅以先生毛而后出壳,其毛羽弱,不能因风而起。百鸟先出壳而后生毛,毛劲故能飞也。

[编辑]

《易》曰:离为雉,离火也,其体文明,性复焱悍,故为雉。《礼记》曰:雉性刚而守莭。《周礼》云:大夫执雁,士执雉。雉取其有文采而守介也。陆佃曰:雉死耿介,妒垄护疆,善斗,虽飞不越分界。一界之内以一雉为长,馀者虽众莫敢鸣鸲。

《曲礼》曰:祭宗庙之雉曰䟽趾。《化书》曰:雉不再合信也。

《埤雅》曰:雉,鸡类也,不能远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故雉高一丈,长三丈也。《禽经》曰:鵻上无寻,鹨上无常,雉上有丈,鷃上有尺。

《汲冢周书》王会解云:蛮扬之翟。注云:扬州之蛮贡翟鸟。翟鸟,雉也。又云:立冬,雉入大水为蜃。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小寒,雉始鸲。雉不鸲,国大水。或云:雉与蛇交则成蜃。蜃乃龙蜃之蜃,非蛤蜄也。《说文》曰:雉有十四种。又曰:雷始动,雉鸣而鸲其颈。蔡邕《月令》以为雷在地中,雉性坚刚故独知之,应而鸣也。《尔雅》曰:鸬,诸雉。乔雉,鳪雉,莺雉,秩雄,海雉,翟山雉,翰雉,卓雉。郭璞注云:乔雉,即鷮鸡也,长尾,走且鸣。鳪雉,黄色,名自呼。海雉,黑,在海中山上。翟雉,长尾者。卓雉,一名白鵫。

《尔雅》释鸟云: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翚。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典略》曰:白雉,岱宗之精,出于孟山。

薛综曰:雉之徤者名曰鷮,尾长而走且鸣,则其首尾乔如也。《传》云:四足之美有麃,两足之美有鷮。《禽经》曰:火为鷮,亢为鹤。《埤雅》曰:翟雉,长尾,雨雪降,惜其尾,栖树杪不敢下食,往往饿死,盖文之溺物也。

《本草图经》曰:《周礼》庖人,共六禽,雉是其一,亦食品之贵者。《剡子》曰:五雉为五工正。贾达曰:西方曰鷷雉,攻木之工也。东方曰鶅雉,塼埴之工也。南方曰瞿雉,攻金之工也。北方曰鵗雉,攻皮之工也。伊洛而南翚雉,设五色之工也。

陆佃曰:王后六服,一曰翚翟,画以翚雉。二曰揄翟,画以揄雉。翚翟素质,揄翟青质。青质仁也,素质义也。备五彩焉礼也,地道尚义,故后妃之德,仁义以为质,而文以礼也。又曰:天子五门,一曰雉门,雉门画雉,象阙也。又曰:祎衣画雉,故曰象服。汉吕后名雉,令天下人呼雉为野鸡。

锦鸡[编辑]

《埤雅》曰:锦鸡似雉而小,一名鷩雉,一名山鸡,一名鵕䴊。冠小,背毛黄,顶上绿毛鲜明,胸腹洞赤。《西山经》所谓赤鷩可以御火者,是也。赋性悍戾,憨害飞走,如凤之𡘙,而其耿介甚于他雉。盖羽物之美莫美于鷩,以其美毙焉。在物之味莫美于鳖,以其美毙焉,是以物恶有其美也。《禽经》曰:霜傅强枝,鸟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鸟以文死者多。

《博物志》曰:山鸡有美毛采,自爱其色,终日映水,目眩则溺。《图经本草》曰:江淮伊洛间有一种雉,尾长而小者名山鸡,人多畜之笼中,所谓翟山鸡是也。《南越志》云:鵕䴊,山鸡也,利距善斗,世以家鸡斗之则可擒。

《左传》剡子曰:丹鸟氏,司闭者也。丹鸟氏即鷩雉,以其立秋来立冬去,故司闭。

《本草》曰:鷩雉制火灾。《山海经》曰:鷩雉似雉五色,养之攘火。

绶鸟[编辑]

《埤雅》曰:绶鸟,一名鹝,大如鸲鹆,头颊似雉。一名吐绶,咽下有囊如小绶,五色彪炳。吐有时,风不吐,雨不吐,有惊惧之虞亦不吐。一名避株,盖行必远草木,虑触其嗉也。一名真珠鸡,体有真珠点文,或剖其嗉不复有绶彩矣。《尔雅》注云:嗉受食处也,江东人曰:粻。音灯。又曰:鹊善相其地而累巢,安则致其功用,有惊惧之忧则不累也。鹝善相其天而吐绶,乐则见其文采,有戕贼之疑则不吐也。

《禽经》曰:𠜍鸟性勇,带鸟性仁,缨鸟性乐。𠜍鸟若膺,带鸟若练鹊,缨鸟若绶鸟。崔豹《古今注》云:吐绶鸟,一名功曹,俗谓之锦囊。

《倦游录》云:巴峡中有吐绶鸡,羽毛有白圆点。嗉藏肉绶,长阔数寸,红碧相间,极为焕烂,遇晴日则向阳摆之,顶上先出两肉角,亦二寸许,然后舒其绶,逾时悉敛于嗉内。擒之则不见,剖之亦不见。

鸡头鹘[编辑]

《蟫史》曰:鸡头鹘,一名竹鸡,雉之类也。好食半夏。《格物论》曰:竹鸡,比鹧鸪差小,毛羽褐,多班赤文,自呼泥滑泥滑。

鹍鸡[编辑]

韩文注云:鹍鸡,一作鶤,似鸡三足而大。或云:鸡高三尺为鹍。《楚词》云:鹍鸡啁唽而悲呜。朱子注曰:鹍鸡似寉,黄白色。《文选》云:驾鹅鸿鹍。《酉阳杂爼》云:古琵琶用鹍鸡股。

英鸡[编辑]

《本草》云: 英鸡如雉,尾短,腹下毛赤, 体常𤍽,飞翔不远。生于泽州有石英处, 常食碎石英,剖其肠尚有石英。

稻鸡[编辑]

《蟫史》云:稻鸡似鸡而小,好在稻间生子,声如鸡,绝类姑恶鸟,短尾能飞,脚高于鸡。

善芳[编辑]

《汲冢周书》云:奇干善芳。善芳者,头若雄鸡,佩之令人不寐。奇干,北狄名。

[编辑]

《山海经》曰:单张山有鸟,状如鸡,文首,白翼,黄足,名曰鵺。

䳋渠[编辑]

《唐韵》注云:䳋渠,状若山鸡,黑身赤足。《山海经》云:松果之山,有鸟名䳋渠。

鶟鹕[编辑]

郭璞注《山海经》云:鶟鹕鸟似雉,青身白首。

狂鸟[编辑]

《尔雅》云:狂,寝鸟。郭璞注云:狂鸟,五色,有冠。

[编辑]

《尔雅》云:鶾,作翰,天鸡。郭注云:鶾鸡,赤羽。《逸周书》云:文鶾若彩鸡。《汲冢周书》王会解云:蜀人以文翰,文翰若皋鸡。注云:鸟之有文彩者。皋鸡,冀州人谓之泽特。

𪅂[编辑]

《芸心识馀》云:𪅂鸡,金顶,红嘴,其色类鸦,其形类鹭,来以三月三日前,去以九月九日前。香脆柔美,味甲于水陆之鸟。此南中之信鸟,食品之珎奇也。此鸟来则群飞,其声如雷。去则不食诸物,但淘沙渚间沙而食之,欲其体轻疲可高举以避缯缴也。《蝉史》云:章鸡,黑色,今江淮海渚中有之,其足蹼如𠒎雁,其嘴锐似鸡雉,声亦如鸡,成群而止,味甚美。

潮鸡[编辑]

《一统志》云:广东海中有鸟,名潮鸡,出新会县。似鸡而小,颈甚短,潮至则鸣。

[编辑]

《山海经》云:煇诸之山,多鹖。郭璞注曰:似雉而大,青色。《学林》曰:鹖似黑雉,凡攫撮,应爪摧衄,故武骑以冠焉。《禽经》曰:鹖毅鸟也,鸥信鸟也。陆佃曰:鹖似雉而大,黄黑色,故名从褐。有毛角,专徤閗,閗死不𨚫,盖鸷鸟之暴䟽者。古者令武士冠之,寔取诸猛也。

白鹇[编辑]

《说文》曰:白鹇,似雉长尾,毛雪白,头上有白毫一带。李昉以白鹇为闲客。《本草》曰:身白而背有细黑文,名曰白鹇。

《格物论》曰:白鹇,羽族之耿介者也,形类鸡,白质黑章,尾长四五尺,冠、距、嘴、爪纯丹,最为可玩。萧颕士序云:鹇,羽族之幽奇也,素质黑章,爪嘴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翟鸡,神貌清闲,不杂于众禽,栖止遐深与人境罕接,莫得而驯狎也。

鹧鸪[编辑]

《埤雅》曰:鹧鸪,常自呼其名。每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事夜飞则以木叶自覆其背,志常南向,不思北徂。

《格物论》曰:鹧鸪,小于野雉,大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毛色。其飞也皆东南回翔,多对啼,自呼钩辀格磔。此鸟多食半夏。

《南越志》云: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亦胡马北嘶之义也《本草》云:鹧鸪,形似母鸡,南方之鸟也。《岭表录异》云:鹧鸪,臆前有白圆点文,背上间紫毛色,大如小野鸡,肉白而脆,味胜鸡雉。其声云:行不得歌歌。《三元参赞》曰:鹧鸪,天地之神每月取一只享至尊。

啄木[编辑]

《尔雅》曰:䴕,啄木。郭璞注云:口如锥,长数寸,常啄木食䖝。

《异物志》曰:䴕鸟,舌长五寸,有大有小,有褐有班。褐者是雌,班者是雄。雄有青黑者,头上有红毛,山中人呼为山啄木,大如鹊。《淮南子》曰:狸头愈鼠,鸡头已瘘,䖟散积血,啄木愈龋,此类推者也。《说文》曰:龋,齿蠹也。以类相摄,故啄木愈之。《闻见后录》云:啄木,巢树穴中,人或塞之,能以嘴书符,其塞自出。陆佃曰:䴕鸟,善为禁法,能曲爪画地为印则穴之塞自开,飞辄以翼漫之。今鼠窃用其法,以发扃钥。旧说䴕鸟取木蠹,深则以舌铦之,舌长于咮,杪有针刺。《古今异传》曰:雷公采药吏化为䴕鸟。

子规[编辑]

《尔雅》曰:隽周。《说文》隽,作嶲,篆作□,象其冠也。徐铉《说文注》云:周,燕也。蜀王望帝媱其相妻惭亡为子隽鸟,故蜀人闻鸣皆起曰望帝。杨雄传注曰:𫛸鴂,一名买䤥。或云,买䤥,布谷也。又云:杜宇,子嶲。陶岳《霅陵记》曰:思归乐状如鸠而惨色,三月鸣,音曰不如归去,一名谢豹,一名杜鹃。故杜鹃花又名谢豹花。

《蟫史》云:子规,一名杜宇,一名杜鹃,一名姊归,一名催归,一名思归乐,一名𫛸鴂。似鹞而小,班毛,细嘴,长尾。三月始鸣,夜啼达旦,血渍艸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寄巢生子,百鸟为哺其鶵,鶵若大则食其哺者之鶵。

《异物志》曰:𫛸鴂,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其声曰:归去来,归去来。《荆楚岁时记》曰:子规初鸣,先闻者,主离别。学其声,令人吐血于溷上。《异苑》曰:杜鹃先鸣者,人不敢学其声。有人山行,学之,呕血死。冠宗奭曰:此鸟口吐血始止,故有呕血云。闻声主离别,学声呕血,二说俱虚妄。

百舌[编辑]

《格物论》曰:百舌,反舌鸟。苍毛,尖嘴,小于鸲鹆。反复其舌随百鸟之音,逢春则鸣,至五月无声,亦候鸟也,一名望春,一名唤起,逢春作百鸟巧声,故曰百舌,惟食蚯蚓。《汲冢周书》曰:芒种之节,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侫人在侧。《月令》曰:仲夏,反舌无声。然其鸣也,感阳中而发,故感微阴而无声焉。

韩诗云:唤起𥦗前曙,催归日未西。洪兴祖注云:唤起、催归二鸟名。唤起,声如人络丝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鸣,江南谓之春唤。《朝野佥载》云:百舌春啭,夏止,惟食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