蟫史集/卷一
羽蟲類
[編輯]鳳
[編輯]《埤雅》曰:鳳,神鳥也。羽䖝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䫙鴛顋,龍紋龜背,燕頷鷄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見即天下太平。首文曰德,翼文曰禮,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腸〈「腸」當作腹〉文曰信。其翼若千,其聲若簫。不啄生䖝,不折生草。不羣居,不旅行。不罹網罟,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鳳古作𢐴字,象其形也。又云: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人勝之也。鸞入夜而歌,鳳入朝而舞,天勝之也。
《草蟲經》曰:雄曰鳳,雌曰凰。鳳雛曰鵷,又曰鸑鷟。《爾雅》云:鶠,鳳,其雌黃。郭璞註云:瑞應鳥也,鷄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山海經》云:丹穴之山,有鳥五彩,名曰鳳皇。《詩》曰: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禽經》曰:青鳳謂之鶡,赤謂之鶉,黃謂之焉,白鳳謂之鷫,紫謂之鷟。《格物論》曰:象鳳有五,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鶴,多白者鵠,多紫者鷟。
《地理新書》曰:鳳貴胸,魚貴尾,龜貴頭,鱉貴背,虎貴眼,馬貴脊,牛貴頸。
《初學記》曰:鳳有六像,頭象天,足象地,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尾象緯,謂之六象。《六帖》曰:鳳有七德,戴德,揚義,背負仁,翼杖信,心抱忠,足履正,尾撃武。又曰:鳳有九苞,一曰歸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聰達,四曰舌屈伸,五曰彩色灮,六曰冠短丹,七曰足銳鈎,八曰音激揚,九曰腹戶。〈戶,所由出入也。〉行鳴曰歸嘻,止鳴曰提扶,飛鳴曰即都。《韓詩外傳》云:鳳皇首戴德,頸揚義,背負仁,心入信,翼杖禮,足履文,尾撃武。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色備舉。《汲冢周書》曰:西申以鳳鳥,鳳鳥者,戴仁,抱義,杖信,歸有德。註云:其形似鷄,蛇首魚尾。又曰:方揚以皇鳥。註云:方揚,戎名也。皇鳥,配於鳳者也。
《莊子》曰:鳳皇所居,積石九里,河出其下,天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二十圍,以琳琅為實。
《說文》曰:東方曰發明,高方曰焦明,西方曰鷫鸘,北方曰幽昌,中央曰鳳皇。
《樂葉圖徵》曰:五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鷫鸘,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役之感也。發明,鳥喙大頸,脛翼俱大,身仁,戴智,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喪之感也。焦明,長喙疏翼圓尾,身義,戴信,嬰仁,膺智,負禮,至則水之感也。幽昌,銳目小頭,大身細足,脛若鱗葉,身智,戴信,負禮,膺仁,嬰義,至則旱之感也。
葉子奇曰:鳳骨黑,雌雄夕旦鳴各異。其雄聲,其雌音。雄鳴莭莭,雌鳴足足。
《鶡冠子》曰:鳳凰,鶉火之禽,陽之精也,德能致之,其精畢至。
《帝王世紀》曰:黃帝齋於中宮,坐於玄滬洛上,乃有七鳳體備五色,或止東園,或巢阿閣。黃帝遂聽鳳而調律作歷,曰鳳歷,葢鳳知天時,故也。《漢律曆志》云: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於嶰谷,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
《史記》云:堯即位十七年,鳳皇止於庭,舞時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文王時鳴於岐山。《呂氏春秋》曰:夏禹時,鳳皇棲於樹,鸞鳥巢於側。《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岐。
《拾遺記》曰:周昭王以青鳳之毛為二裘,一曰煖質,二曰暄肌。周穆王集方士春霄宮,設鳳腦之燈。《十洲記》云:煑鳳喙麟角合煎作膠,名為續絃膠。
鷦䳟
[編輯]祝充曰:焦明似鳳,神鳥也。《郁離子》曰:南方有鳥,五彩而象鳳,名曰昭明,出則天下有兵。
鷫鸘
[編輯]《禽經》曰:鸘好霜。又云:風翔則風,霜蜚則霜。張茂先註云:風,鳶類。鸘,鳥名,飛則隕霜,其羽可為裘,以辟寒。《酉陽襍俎》曰:鷫鸘,狀似燕,稍大,足短,趾似鼠,未嘗見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勢,控地不能自振,及舉上凌青霄。出涼州。
鸞
[編輯]《山海經》云:鸞形五彩,神靈之精,見則天下安寧。
《埤雅》曰:鸞,鳳之亞也。鸞善歌,鳳善舞。又曰:鸞始生時類鳳,久則五彩變異。當上古時,鸞輿順動,此鳥輙集車上,雄鳴於前,雌鳴於後。後世不能致,作和鸞以象之,謂之鸞仗,蓋雄曰鸞,雌曰和。《禮》云:「在輿則聞鸞和之聲」,義取諸此,蓋和在車之衝,鵉在車之軾。《詩》云:鸞聲將將。又曰:鵉聲噦噦。
《汲冢周書》曰:丘羗鵉鳥。註云:鵉大於鳳,亦歸仁義。
《瑞應圖》云::鸞鳥者,赤神之精,鳳皇之佐,鷄身赤毛,色被五彩,鳴中五音。人君進退有度,親踈有別則至。成王時,西戎來獻。《埤雅》云:鸞作膠,可以續弓弩、琴瑟之絃。
《異苑》曰:罽賓國王有一鸞,三年不鳴。夫人曰:吾聞鵉見類則鳴。懸鏡照之,鸞覩影悲鳴,中宵一奮而絕。
孔雀
[編輯]《埤雅》曰:孔雀多變,色或紅或黃如雲霞,其色無㝎,人拍其尾則舞。尾有金翠,五年而後成,初春乃生,三四月後復凋,與花蕚俱榮衰。雌者不冠,尾短。生取其尾則金翠不減,一顧則無灮彩。性頗妬忌,自矜其尾,遇婦女服綵錦必逐而啄之。捕者候天雨擒之,則尾霑雨重不能翔也。出新羅國。
《格物論》云:孔雀,文禽。廣、益諸州所產。高四五尺。《太平廣記》云:孔雀嗚聲自呼為都護從事。孔雀尾端一翎名曰珠毛。
《南越志》云:孔雀不必匹合,止以音影相接便孕,亦與蛇偶。或云:因雷而孕。《禽經》云:鵲見蛇則噪,孔雀見蛇則宛而躍。
鸚鵡
[編輯]《埤雅》曰:鸚鵡,人舌能言,青羽青喙,其狀如鶚。眾鳥足趾前三後一,其目下瞼眨上。唯鸚鵡四趾齊分,兩瞼俱動如人一目。
《格物論》曰:鸚鵡能言,有慧性,大如鵲。朱咮鈎吻,翠頂金眼,玄項碧羽,頳足翠尾,言語圓滑,兩指向前,兩指向後。《後漢書》謂之馴鳥。郭璞《山海經註》謂之慧鳥。李昉謂之隴客。世又名武仙郎、武遊郎、阿蘇兒、踏蓮露、鳳花臺、戴蟬兒、多花子、桂花娘子,皆其別號也。
《異物志》曰:鸚鵡,西域靈禽,毛色或蒼綠或紫赤,喙曲如鶚,而目深行如鳩,而能效人言。廣、管、雷、羅等州多有之。
《異域傳》云:扶南東有漲海,時出五色鸚鵡,白者大如鷄母。《漢書》曰:武帝時,南越獻馴象、能言鳥。顏師古註云:即鸚鵡也。《漢外紀》云:廣南進白鸚鵡,呼為雪衣女。
《萬花谷》曰:瀘南有秦吉了,亦如鸚鵡作人言。或云:似鸚鵡而白色,腦有黃肉冠,一名了歌,又名鷯鵒。今南方呼鸚鵡曰鸚歌,白者曰了歌,鸜鵒曰八歌,以其能人言故稱曰歌。
秦吉了
[編輯]《仇池筆記》云:秦吉了,似鸚鵡,䡃毛,花頸絑耳,腦有肉冠,能言笑。《桂海虞衡志》云:吉了似鴝鵒,紺黑色,丹嘴黃距,目下連項有深黃文,項毛有縫如人分髮,能人言,比鸚鵡猶慧。
鸜鵒
[編輯]《埤雅》曰:鸜鵒似鵙而有幘,剔其舌端,教以言語,甚慧。《格物論》曰:色純黑,金眼。穴居者舌有兩岐,必去其一方能言。《禽經》曰:鸚鵡摩其背而瘖,鸜鵒剪其舌而語。蓋鶴以聲交而孕,鵲以意交而而孕,鵁鶄以睛交而孕,鴝鵒以足交而孕。
《淮南子》曰:鸜鵒不踰濟。《沈存中筆談》曰:鷄踰嶺而黑,鸜鵒踰嶺而白。陸佃云:鴝鵒,一名寒臯,一名乾臯。乾臯斷舌則坐歌。出嶺南者大而穴居,出江浙者小而林巢,然終不能作巢,奪鵲巢以居
珊瑚
[編輯]珊瑚,巧聲鳥也,出嶺南,一名山呼,鴝鵒之類也。
佛現鳥
[編輯]《峨嵋縣志》云:蜀大峩峯,普灮殿有佛現鳥,狀類鴝鵒,飛鳴近人,其聲圓轉若以意會。
青鳥
[編輯]《列仙傳》云:緱仙姑,長沙人,入衡山修道。忽有青鳥飛來,自言我南嶽夫人使也,以姑脩道精苦,命我為伴。
比翼鳥
[編輯]《山海經》曰:結胷國有比翼鳥,每鳥一足一目一翼,二鳥每接翼而飛。《爾雅》曰:南方有比翼鳥,不比不飛,謂之鶼鶼。郭璞註云:似𠒎赤青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王者有德則至。《汲冢周書》王會解云:巴人以比翼鳥。註云:即鶼鶼也,一名𪈿。
鶯
[編輯]《埤雅》曰:鶯,一名倉庚,一名黃栗留,當桑椹熟在桑間,亦是應節趨時之鳥。凡詩言黃鳥者,興也;言倉庚者,賦也。《汲冢周書》曰:驚蟄五日倉庚鳴,今倉庚不鳴,臣不附主。
楊雄《方言》曰:自關而東謂之鶬鶊,自關而西謂之鸝黃,或謂之楚雀,其聲曰綿蠻。一名黃袍,一名搏黍,一名黃鸝,又名金衣公子。幽州人謂之黃鶯,一名商庚,一名黧黃。
燕
[編輯]《說文》曰:燕,薾口,布翄,枝尾。《埤雅》曰:燕,齊魯謂之𩾐,葢取其名自呼,故曰𩾐。一名玄鳥,《詩》曰:燕燕於飛,頡之頑之。燕燕於飛,上下其音。燕燕於飛,差池其羽。《剡子》曰:玄鳥氏,司分者也,以其春分來而秋分去。《汲冢周書.時訓解》曰: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不至,婦人不勤。白露,玄鳥歸。不歸,室家離散。《述異記》曰:燕經千年生鬍髯。一名天女。作巢避戊巳日。
陶隱居曰:燕有兩種,有胡燕,有越燕。紫胸輕小者是越燕,胸班黑色大者是胡燕。越燕多在堂室中樑上作窠。胡燕,一名杜候,在簷下作窠。《世說》曰:聲多稍少者名漢燕。
《續夷堅志》曰:燕惡艾,雀欲奪其巢,䘖艾置巢,燕乃避去。
《文昌襍錄》曰:京東河㟁崩,蟄燕無數。兗州刺史郗鑒因百姓飢,掘地求蟄燕而食之。乃知燕乃蟄爾,非渡海也。《酉陽襍爼》曰:或言燕蟄於井,燕不入室是井虗也。
《柳子》曰:簡狄在臺,玄鳥致胎。《詩》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淮南子》曰:契生於燕。《酉陽襍爼》曰:妾媵有制則白燕來巢。《京房易》曰:白燕見則君生貴女。
鶴
[編輯]《相鶴經》云:鶴,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九,故七年小變,十六年大変,百六十年変止,六百年形㝎而色白。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頭赤。食於水故喙長,軒於前故後指短。棲於陰故足高而尾凋,翔於雲故毛豐而肉踈。大喉以吐故,脩頸以納新,故天壽不可量。體無青黃二色,木土之氣內養,故不表於外,是以行必依洲嶼,止必集林木,葢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又曰:鶴之上相,瘦頭朱頂,露眼黑睛,高鼻短喙,䯓頰𩨛耳,長頸竦身,鸞膺鳳翼雀毛,龜背鱉腹,軒前垂後,高脛粗節,洪髀纖指,此相之備者也。又曰: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又二年,頭赤。七年,飛薄雲漢。又七年,學舞。又七年,應節,晝夜十二鳴。六十年,大毛落,茸毛生,色雪白,泥水不能污。百六十年,雌雄相視,目睛不轉而孕。千六百年,飲而不食,鳴則聞於天,飛則一舉千里,不崇朝而徧四方者也。
《筆談》云:相鶴不必如《鶴經》所說,但取其標格立瘦,唳聲清徹者為勝。凡老鶴所生則氣韻清古,三年頂赤則能唳,細論其法,頸欲細而長,身欲人立而不橫,足欲瘦而節欲高。頸肥則類雁,身橫則類鶩,脛粗勻俗則類鸛,聲濁體肥則類鵞,皆下材也。
《埤雅》云:寉形如鵞,腳長而青,素翼圓尾,頂上有珠,常夜半鳴,其子從而和之。《易》曰: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此鳥性警,至白露降流於草上,點滴有聲,即高嗚相警,移徙所宿之處,慮有變害也。其體潔白。凡鶴之相,隆鼻短口則少眠,高腳踈莭則多力,露眼赤睛則視遠,回翎亞膺則體輕,鳳翼雀毛則善飛,龜背鱉腹則能產,輕前重後則善舞,洪髀纖指則能行。又曰:鶴愛陰而惡陽,雁愛陽而惡陰。鶴,陽物也,而遊於陰。聖人在上則與鳳翔於甸,精神氣骨自相應也。
葉子奇曰:鶴左右腳第一指名兵爪。《淮南子》曰: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埤雅》云:其聲聞八九里,雌者聲差下。《詩》曰:鶴鳴九皐,聲聞於天。《繁露》曰:鶴知夜半。註云:夜半水位,鶴水鳥,感其生氣則益喜鳴。
《茅君傳》以鶴為九轉還丹之使。李昉以鶴為仙客。東坡以鶴為道士。《黃庭經》以鶴為胎仙。〈葢古者寉皆胎生,今寉皆卵生。〉陳標云:鶴與鸕鷀皆胎化,而人以鶴為仙禽,蓋鶴難見而鸕鷀易見,貴耳而賤目也。今鸕鷀亦皆卵生,此古之浪說。
《抱朴子》曰:千歲之鶴能登木,其未千歲者終不集木。《白帖》曰:千歲之鶴棲於偃蓋松。
《本草》云:寉有玄寉、黃寉、白寉、蒼寉,取其白者之血能益氣力,補虛乏,去風,益肺。《草木子》曰:鶴糞可以化石成灰。龜尿可以和墨,寫字入石。《邵氏聞見錄》云:燕營巢戊巳日,故不傾壞。鶴有長水石,故能畜魚,水不涸也。《筆談》曰:鶴以華亭寉窠村產者為得地,餘處雖有,皆凡格也。《永嘉記》曰:青田有雙白鶴,年年來伏子,長便去。《搜神記》曰:遼東有一華表柱,有鶴飛止其上,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鵬
[編輯]《莊子》云:北溟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曰鵬。《四夷傳》云:崑崙層期國常有大鵬,飛則遮日,能食駱駝。
鷄
[編輯]《春秋題辭》曰:鷄為積陽火德之精,一名翰音。《禮記》云:祭宗廟之禮,鷄曰翰音。《格物論》曰:鷄有丹、白、黑三色,知時畜也,火德之精,故陽出而鳴焉,以類而感也。
《爾雅》曰:鷄,大者蜀。註云:今蜀鷄也。蜀子雓,未成雞僆。蓋鷄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鷄小,蜀鷄大,魯鷄又其大者。《莊子》曰:越鷄不能伏鵠卵,魯鷄固能矣。成玄英曰:越鷄,荊鷄也。魯鷄,今之蜀鷄。韓子曰:魯雞之不期,蜀鷄之不支,則玄英之說非是。楊雄《方言》云:陳、楚、宋、魏之間謂鷄為鸊鷿鴟,桂林之中謂之割鷄,徐、魯之間謂之秋侯子,一名戴冠郎。東海馬韓國有長尾鷄,尾長五尺。
《埤雅》曰:日中有鷄,月中有兎。葢鷄西方之物,兎東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鷄入之,月生於西故兎入之。《詩》曰:風雨淒淒,鷄嗚喈喈。風雨瀟瀟,鷄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言鷄之信度如此。《易》曰:巽為鷄,兌見而巽伏,故為鷄。鷄知時而善伏,故也。舊云:乳狗噬虎,伏鷄搏貍。王褒曰:魚瞰鷄睨。李善以為魚目不瞑,鷄好邪視,此言是也。又云:陸鳥曰棲,水鳥曰宿。獨鳥曰止,眾鳥曰集。《詩》云:鷄棲於時,日之久矣。《尚書》曰:牝雞無晨,牝鷄之晨,惟家之索。
《禽經》曰:鷄以嗔睨,鴨以怒嗔,寉以怨望,鴟以貪顧,雀以猜瞿,燕以狂𣆯,視也。鶯以喜轉,烏以悲啼,鳶以飢鳴,寉以唳潔,𠒎以凶叫,鴟以愁嘯,鳴也。
《汲冢周書》云:大寒鷄始乳,鷄不始乳,淫女亂男。《月令》云:季冬之月,雉雊,鷄乳。馬氏註云:雉,火畜也,感於陽而後有聲。鷄,木畜也,麗於陽而後有形。《相感志》云:野鷄屬陰,先鳴而後鼓翼,家鷄屬陽,先鼓翼而後鳴。
《左傳》云:「田饒謂魯哀公曰:鷄,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闘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是之謂五德。」吳均曰:鹿有食羊之美,鷄有呼群之德。寇宗奭云:巽為鷄為風,鷄鳴於五更者,日將至巽位,感動其氣而嗚也。吳臨川曰:以入伏之身而出聲於天氣重陽之內與地風同其感者鷄也,鷄之鳴於丑半者重陽之時也,故巽為鷄。括蒼龔氏曰:鷄,羽屬,故能飛,其性則為入為伏,知時而善應,故巽為鷄。
《周禮》以禽作六摯,庶人執鶩,工賈執鷄,取其守時而動也。《周禮》鷄人掌共鷄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且以嘂百官。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亦如之。凡國事為期,則告之時。凡祭祀,面禳,釁,共其鷄牲。註云:鷄屬木,故列職於春官。
《風俗通義》曰:俗說鷄鳴將旦,為人起居,門亦昏閉晨開,捍難守固,禮貴報功,故門戶用鷄也。鷄東方之牲也,嵗終更始,辨秩東作,萬物觸戶而出,故以鷄祀祭也。太史丞鄧平說:臘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陰勝,故以戌日臘 。戌者,溫氣也,用其氣日殺鷄以謝刑德,雄著門,雌著戶,以和陰陽,調寒配水,節風雨也 。《山海經》曰:祠鬼神皆以雄鷄。魯郊祀常以丹鷄祀。
鷄、鵞以先生毛而後出殼,其毛羽弱,不能因風而起。百鳥先出殼而後生毛,毛勁故能飛也。
雉
[編輯]《易》曰:離為雉,離火也,其體文明,性復焱悍,故為雉。《禮記》曰:雉性剛而守莭。《周禮》云:大夫執雁,士執雉。雉取其有文采而守介也。陸佃曰:雉死耿介,妒壟護疆,善鬪,雖飛不越分界。一界之內以一雉為長,餘者雖衆莫敢鳴鴝。
《曲禮》曰:祭宗廟之雉曰䟽趾。《化書》曰:雉不再合信也。
《埤雅》曰:雉,鷄類也,不能遠飛。崇不過丈,脩不過三丈,故雉高一丈,長三丈也。《禽經》曰:鵻上無尋,鷚上無常,雉上有丈,鷃上有尺。
《汲冢周書》王會解云:蠻揚之翟。註云:揚州之蠻貢翟鳥。翟鳥,雉也。又云:立冬,雉入大水為蜃。雉不入大水,國多滛婦。小寒,雉始鴝。雉不鴝,國大水。或云:雉與蛇交則成蜃。〈蜃乃龍蜃之蜃,非蛤蜄也。〉《說文》曰:雉有十四種。又曰:雷始動,雉鳴而鴝其頸。蔡邕《月令》以為雷在地中,雉性堅剛故獨知之,應而鳴也。《爾雅》曰:鸕,諸雉。喬雉,鳪雉,鶯雉,秩雄,海雉,翟山雉,翰雉,卓雉。郭璞註云:喬雉,即鷮鷄也,長尾,走且鳴。鳪雉,黃色,名自呼。海雉,黑,在海中山上。翟雉,長尾者。卓雉,一名白鵫。
《爾雅》釋鳥云: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典畧》曰:白雉,岱宗之精,出於孟山。
薛綜曰:雉之徤者名曰鷮,尾長而走且鳴,則其首尾喬如也。《傳》云:四足之美有麃,兩足之美有鷮。《禽經》曰:火為鷮,亢為鶴。《埤雅》曰:翟雉,長尾,雨雪降,惜其尾,棲樹杪不敢下食,往往餓死,葢文之溺物也。
《本草圖經》曰:《周禮》庖人,共六禽,雉是其一,亦食品之貴者。《剡子》曰:五雉為五工正。賈達曰:西方曰鷷雉,攻木之工也。東方曰鶅雉,塼埴之工也。南方曰瞿雉,攻金之工也。北方曰鵗雉,攻皮之工也。伊洛而南翬雉,設五色之工也。
陸佃曰:王后六服,一曰翬翟,畫以翬雉。二曰揄翟,畫以揄雉。翬翟素質,揄翟青質。青質仁也,素質義也。備五彩焉禮也,地道尚義,故后妃之德,仁義以為質,而文以禮也。又曰:天子五門,一曰雉門,雉門畫雉,象闕也。又曰:禕衣畫雉,故曰象服。漢呂后名雉,令天下人呼雉為野鷄。
錦鷄
[編輯]《埤雅》曰:錦鷄似雉而小,一名鷩雉,一名山鷄,一名鵕䴊。冠小,背毛黃,頂上綠毛鮮明,胷腹洞赤。《西山經》所謂赤鷩可以禦火者,是也。賦性悍戾,憨害飛走,如鳳之𡘙,而其耿介甚於他雉。蓋羽物之美莫美於鷩,以其美斃焉。在物之味莫美於鱉,以其美斃焉,是以物惡有其美也。《禽經》曰:霜傅強枝,鳥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鳥以文死者多。
《博物志》曰:山鷄有美毛采,自愛其色,終日映水,目眩則溺。《圖經本草》曰:江淮伊洛間有一種雉,尾長而小者名山鷄,人多畜之籠中,所謂翟山鷄是也。《南越志》云:鵕䴊,山鷄也,利距善鬪,世以家鷄鬪之則可擒。
《左傳》剡子曰:丹鳥氏,司閉者也。〈丹鳥氏即鷩雉,以其立秋來立冬去,故司閉。〉
《本草》曰:鷩雉制火災。《山海經》曰:鷩雉似雉五色,養之攘火。
綬鳥
[編輯]《埤雅》曰:綬鳥,一名鷊,大如鴝鵒,頭頰似雉。一名吐綬,咽下有囊如小綬,五色彪炳。吐有時,風不吐,雨不吐,有驚懼之虞亦不吐。一名避株,蓋行必遠草木,慮觸其嗉也。一名真珠鷄,體有真珠點文,或剖其嗉不復有綬綵矣。《爾雅》註云:嗉受食處也,江東人曰:粻。〈音燈。〉又曰:鵲善相其地而累巢,安則致其功用,有驚懼之憂則不累也。鷊善相其天而吐綬,樂則見其文采,有戕賊之疑則不吐也。
《禽經》曰:𠜍鳥性勇,帶鳥性仁,纓鳥性樂。𠜍鳥若膺,帶鳥若練鵲,纓鳥若綬鳥。崔豹《古今註》云:吐綬鳥,一名功曹,俗謂之錦囊。
《倦遊錄》云:巴峽中有吐綬鷄,羽毛有白圓點。嗉藏肉綬,長闊數寸,紅碧相間,極為煥爛,遇晴日則向陽擺之,頂上先出兩肉角,亦二寸許,然後舒其綬,踰時悉歛於嗉內。擒之則不見,剖之亦不見。
鷄頭鶻
[編輯]《蟫史》曰:鷄頭鶻,一名竹鷄,雉之類也。好食半夏。《格物論》曰:竹鷄,比鷓鴣差小,毛羽褐,多班赤文,自呼泥滑泥滑。
鵾鷄
[編輯]韓文註云:鵾雞,一作鶤,似鷄三足而大。或云:鷄高三尺為鵾。《楚詞》云:鵾雞啁唽而悲嗚。朱子註曰:鵾鷄似寉,黃白色。《文選》云:駕鵞鴻鵾。《酉陽襍爼》云:古琵琶用鵾雞股。
英雞
[編輯]《本草》云: 英雞如雉,尾短,腹下毛赤, 體常𤍽,飛翔不遠。生於澤州有石英處, 常食碎石英,剖其腸尚有石英。
稻雞
[編輯]《蟫史》云:稻鷄似雞而小,好在稻間生子,聲如鷄,絕類姑惡鳥,短尾能飛,腳高於雞。
善芳
[編輯]《汲冢周書》云:奇幹善芳。善芳者,頭若雄鷄,佩之令人不寐。〈奇幹,北狄名。〉
鵺
[編輯]《山海經》曰:單張山有鳥,狀如鷄,文首,白翼,黃足,名曰鵺。
䳋渠
[編輯]《唐韻》註云:䳋渠,狀若山鷄,黑身赤足。《山海經》云:松果之山,有鳥名䳋渠。
鶟鶘
[編輯]郭璞註《山海經》云:鶟鶘鳥似雉,青身白首。
狂鳥
[編輯]《爾雅》云:狂,寢鳥。郭璞註云:狂鳥,五色,有冠。
鶾
[編輯]《爾雅》云:鶾,作翰,天鷄。郭註云:鶾鷄,赤羽。《逸周書》云:文鶾若彩鷄。《汲冢周書》王會解云:蜀人以文翰,文翰若臯鷄。註云:鳥之有文彩者。臯鷄,冀州人謂之澤特。
𪅂鷄
[編輯]《芸心識餘》云:𪅂鷄,金頂,紅嘴,其色類鴉,其形類鷺,來以三月三日前,去以九月九日前。香脆柔美,味甲於水陸之鳥。此南中之信鳥,食品之珎奇也。此鳥來則群飛,其聲如雷。去則不食諸物,但淘沙渚間沙而食之,欲其體輕疲可高舉以避繒繳也。《蟬史》云:章雞,黑色,今江淮海渚中有之,其足蹼如𠒎雁,其嘴銳似鷄雉,聲亦如雞,成群而止,味甚美。
潮鷄
[編輯]《一統志》云:廣東海中有鳥,名潮雞,出新會縣。似雞而小,頸甚短,潮至則鳴。
鶡
[編輯]《山海經》云:煇諸之山,多鶡。郭璞註曰:似雉而大,青色。《學林》曰:鶡似黑雉,凡攫撮,應爪摧衂,故武騎以冠焉。《禽經》曰:鶡毅鳥也,鷗信鳥也。陸佃曰:鶡似雉而大,黃黑色,故名從褐。有毛角,專徤閗,閗死不𨚫,蓋鷙鳥之暴䟽者。古者令武士冠之,寔取諸猛也。
白鷴
[編輯]《說文》曰:白鷴,似雉長尾,毛雪白,頭上有白毫一帶。李昉以白鷴為閑客。《本草》曰:身白而背有細黑文,名曰白鷴。
《格物論》曰:白鷴,羽族之耿介者也,形類雞,白質黑章,尾長四五尺,冠、距、嘴、爪純丹,最為可玩。蕭頴士序云:鷴,羽族之幽奇也,素質黑章,爪嘴純丹,體備冠距,頗類夫翟鷄,神貌清閑,不雜於眾禽,棲止遐深與人境罕接,莫得而馴狎也。
鷓鴣
[編輯]《埤雅》曰:鷓鴣,常自呼其名。每向日而飛,畏霜露,早晚稀出。有事夜飛則以木葉自覆其背,志常南向,不思北徂。
《格物論》曰:鷓鴣,小於野雉,大臆,前有白圓點,背上間紫毛色。其飛也皆東南迴翔,多對啼,自呼鉤輈格磔。此鳥多食半夏。
《南越志》云:鷓鴣雖東西迴翔,然開翅之始必先南翥,亦胡馬北嘶之義也《本草》云:鷓鴣,形似母雞,南方之鳥也。《嶺表錄異》云:鷓鴣,臆前有白圓點文,背上間紫毛色,大如小野鷄,肉白而脆,味勝鷄雉。其聲云:行不得歌歌。《三元參贊》曰:鷓鴣,天地之神每月取一隻享至尊。
啄木
[編輯]《爾雅》曰:鴷,啄木。郭璞註云:口如錐,長數寸,常啄木食䖝。
《異物志》曰:鴷鳥,舌長五寸,有大有小,有褐有班。褐者是雌,班者是雄。雄有青黑者,頭上有紅毛,山中人呼為山啄木,大如鵲。《淮南子》曰:貍頭愈鼠,鷄頭已瘻,䖟散積血,啄木愈齲,此類推者也。《說文》曰:齲,齒蠹也。以類相攝,故啄木愈之。《聞見後錄》云:啄木,巢樹穴中,人或塞之,能以嘴書符,其塞自出。陸佃曰:鴷鳥,善為禁法,能曲爪畫地為印則穴之塞自開,飛輙以翼漫之。今鼠竊用其法,以發扃鑰。舊說鴷鳥取木蠹,深則以舌銛之,舌長於咮,杪有針刺。《古今異傳》曰:雷公採藥吏化為鴷鳥。
子規
[編輯]《爾雅》曰:雋周。《說文》雋,作嶲,篆作□,象其冠也。徐鉉《說文註》云:周,燕也。蜀王望帝媱其相妻慙亡為子雋鳥,故蜀人聞鳴皆起曰望帝。楊雄傳註曰:鶗鴂,一名買䤥。或雲,買䤥,布穀也。又云:杜宇,子嶲。陶岳《霅陵記》曰:思歸樂狀如鳩而慘色,三月鳴,音曰不如歸去,一名謝豹,一名杜鵑。故杜鵑花又名謝豹花。
《蟫史》云:子規,一名杜宇,一名杜鵑,一名姉歸,一名催歸,一名思歸樂,一名鶗鴂。似鷂而小,班毛,細嘴,長尾。三月始鳴,夜啼達旦,血漬艸木。凡始鳴皆北向,啼苦則倒懸於樹。寄巢生子,百鳥為哺其鶵,鶵若大則食其哺者之鶵。
《異物志》曰:鶗鴂,至三月鳴,晝夜不止,其聲曰:歸去來,歸去來。《荊楚歲時記》曰:子規初鳴,先聞者,主離別。學其聲,令人吐血於溷上。《異苑》曰:杜鵑先鳴者,人不敢學其聲。有人山行,學之,嘔血死。冠宗奭曰:此鳥口吐血始止,故有嘔血雲。聞聲主離別,學聲嘔血,二說俱虛妄。
百舌
[編輯]《格物論》曰:百舌,反舌鳥。蒼毛,尖嘴,小於鴝鵒。反覆其舌隨百鳥之音,逢春則鳴,至五月無聲,亦候鳥也,一名望春,一名喚起,逢春作百鳥巧聲,故曰百舌,惟食蚯蚓。《汲冢周書》曰:芒種之節,反舌無聲。反舌有聲,侫人在側。《月令》曰:仲夏,反舌無聲。然其鳴也,感陽中而發,故感微陰而無聲焉。
韓詩云:喚起𥦗前曙,催歸日未西。洪興祖註云:喚起、催歸二鳥名。喚起,聲如人絡絲圓轉清亮,偏於春曉鳴,江南謂之春喚。《朝野僉載》云:百舌春囀,夏止,惟食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