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规复约法宣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规复约法宣言
作者:孙中山
中华民国5年(1916年)6月9日
本作品收录于《国父全集

文归国,既以用兵之原为父老昆弟告曰:吾侪与袁氏非有私怨,为其坏约法,叛民国,是用讨之,以惩不义而奠我国家。今袁氏则既自毙矣,凡百罪孽,宜与首恶之身俱尽。继兹以往,其遂可以罢戢干戈与民休息耶?抑犹有所待耶?爱人以姑息,自偷遗患,有志者不为;而亿逆不信,薄视天下,失亦如之,此文所以不敢自安于缄默也。文生而笃爱和平,亦深察我大多数国民无有嗜杀好争之性。故辛壬之交,兵甲满地,彼是相持,几若敌国;而卒也以北方将帅赞成共和,使清帝退位,而战事以解。始义者不多其伐,继事者能共其劳,使无袁氏,则五年以还,吾民将不一见流血之祸矣。夫人类必至不平而后有争,挟群以争,尤必有其职志。其为国为公,则天下从之;其为己为私,则天下弃之。今兹独立诸省暨夫拔戟自成之军,揭橥约法,犯难而行,文敢表证其心理曰,是皆为国为家也,非权利也。至乃未独立之省区,牵掣于事势,谋人军师不欲遽为转移,其心亦不无可谅。然今兹戎首已逝,既不能以独立诸省为非义而斗之。则亦宜有所以表示其为国非私之行动,俾坦然相与而无疑,庶几战争之祸可立止。

抑文非徒为一方之人言之也,自袁氏有心挠乱民国,恒谓民主必争,假手筹安会行其篡逆。其实中国宜于民主,创制以来,为让非争,已昭证例。今若举国人遵由神圣之约法,泯绝内讧,洵可为百世之模范。其反是者,则国本替而祸不忍言。且昔觇国者之讆言,谓非袁莫能统一,即非袁,中国且乱。前此正以袁氏大乱中国,今若袁死而民国因以底定,此尤我民族之光,中国之福也。袁氏凡百罪孽,皆由其以天下为私之一念而来。残暴专制,既无不为,而又以金钱诈术济之,以至于败。今求治无他,一言蔽之曰,反其道而已。庶事改良,或难骤举;至于规复约法,尊重民意机关,则惟一无二之方,无所用其踌躇者。于此时期,而犹有怙私怀伪,不顾大局之流,则国人疾之,亦将如疾袁氏。吾辈固甚不愿见此不祥之人,至更遗吾国不祥之事也。董子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今第卑之无甚高论。吾国人亦当知功利有其大者远者,而不在一身之权位。盖亿兆人民系于国家,国家繁荣,则吾子子孙孙实利赖之,君子之泽,无过是者。若计量目前琐末得失,为穴中之暗斗,斯智者所窃笑。

吾国有六千年文明之历史,有四万万之民众,地大物博,人习勤劳,加以尚慈善、好平和、善服从之诸美德,苟能发挥而光大之,则民生日遂,国度日昌,可操左券而获。当民国初元,五族一家,由彼之时,咸致力于建设,推究成绩,必有可言。而袁氏一人为梗五岁,所由使人太息痛恨而不敢稍自暇逸者也。吾人为国,匪独除暴拨乱而反之正,则属有事权及夫一国优秀之分子之所任,于忧虞为国之际,悬绝大之希望于前途,则人人奋励激昂,勉进不已。所志既闳,而末俗苟偷之弊,乃真息矣。

文志在共和,终始不二。曩昔以袁氏叛乱,故誓为民国剪灭钜凶;今兹障碍既除,我国人当能同德一心,共趋致治之正轨,文亦将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为献替之刍荛。若夫曩日宣言,所谓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不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则今犹是志,亦愿与国人共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