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记言/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 记言
卷三十一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三十二

经说序[编辑]

老人平生笃好古书。说读五十年。耄老多忘失。百不记一。载籍既多。临事不能遍观。作经说一十一篇。虽不备。然于古人之旨。其大略可举矣。一言易。易统,易义,卦义,图书统论为四篇。二言春秋。三言诗。四言书。五言洪范。六言礼。礼统,礼志为二篇。七言乐。乐义,乐术,乐变,原乐,乐通为五篇。八言刑。九言政。政术,政制为二篇。十言时令。十一言鬼神。凡二十篇。易,春秋,虞夏殿周之书。夏小正,月令,齐鲁之语。具在此。特老人记诵之末业而已也。眉叟。序。

进经说序[编辑]

教寓于言。道寓于事。学。𢽾此者也。德。得此者也。古群圣人之书尽矣。愚昏妄意。古人自幼始学之年。勤力古圣人贤人之书。今过八十年岁月。鲁钝学不通。首不成。耄荒忘失十九。虽甚老悖。发愤忘寝食。追述经旨。著成说卜一。衍说九。共二十篇。一万二千九十六字。皆出于虞,夏,殷,周古经。夏小正,月令,齐鲁语,左国氏。此特记诵之末业。然古人之旨。大略毕举。庶几有补于治道之万一云。

上即位之三年首春节。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经筵事监春秋馆事臣许穆。拜手稽首以上。

经说[编辑]

易说[编辑]

易说一易统[编辑]

易者。随时变易。以从道者也。天理人事在焉。其时用之大。一卦一时六十四。一爻一时三百八十四。而至四千九十六。时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其至微者。体也。其至显者。用也。自其显者而言之万事万物。变易无常。吉凶终始。其用也。自其微者而言之。无形无眹。先万化而无始。后万化而无终。不息不已。其体也。太极之本也。

有万本于太极。太极者。无极之名。分而为六十四。散而为三百八十四。极而至四千九十六。百千万变而时其时则一而已。

先天下而开物。后天下而成务。极其数而定天下之象。示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之体。三百八十四爻之用。至大至广至神。其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其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时其时。不索其义则不通。索其义。不明其用则无变。

卦有才。爻有变。以之行鬼神而无穷者也。古经二。其一。干,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气化之始也。坎,离。阴阳之成质者也。其二。咸,恒。夫妇之道。生育之本。形化之始也。未济。坎,离之合。既济。坎,离之交。合而交。生物之成功者也。

盛矣哉。水火者。天地之大用也。

易之教。更三圣人而成。包牺氏始画八卦。文王作彖。孔子作十翼。推言道德仁义之教。时世之变。古今之异也。此程传所以作也。

八卦。卜筮之大宗也。上古有八索。夏曰归藏。殷曰连山。周曰易。归藏。首坤。连山。首艮。易。首干。易。变易之义也。归藏,连山。后世无传焉。

易说二易义[编辑]

上古包羲氏受河图。始画八卦。河图者。圣人之瑞也。河图之文五十五。五衍母小衍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蓍数五十。虚其一。其用四十九。八变而成八卦。十六变而成六十四卦。虚五与十。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两仪也。一九老阳。二七少阳。四六老阴。三八少阴。二阳二阴。四象也。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生一成。五行迭用。相生相克。比和相从。八卦之所以作也。先天八卦。自然之位也。后天八卦。流行之妙也。四象相交。八卦相荡。成卦六十四。以开物成务。尽天下之变者也。八卦既重。六位时序。往而复来。绵绵不已。消长之义也。易。变易之名也。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者也。其策万一千五百有二十。卦有彖。爻有辞。大象六十四。小象三百八十四。皆所以明吉凶也。祯祥妖孽。感于物怪。见于卦爻。卦爻者。吉凶之兆。鬼神之用也。明者。察于几微。见于不见。满而知戒。安而知惧。知戒则不倾。知惧则不危。倾者。覆之辙。危者。亡之途。卜筮者。所以存戒惧而守。正虑患而作者也。故曰。易者。其衰世之意也。

易说三卦义[编辑]

天道无言而垂象。圣人设卦而示教。象与教。一也。易之道。变易无常。神乎万物而不遗。妙乎万事而不失。大而冒天下之道而不穷。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加一倍而成易。阴阳分。四象均。八卦成。重而为六。位有卦。序有卦。德有卦。才有卦。时有卦。变吉凶消长之用。寓于卦爻。著于彖象。斯其至矣。易之道备矣。

天地之生物成物之义直。义直则理正。理正则言顺。言顺则可以与人言。可以问鬼神。故曰。人谋鬼谋。龟筮协从。义不直则理不正。言不顺。而龟筮共违。而况于人乎。而况于鬼神乎。易之义。使为善者劝。为恶者惧。故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易说四图书统论[编辑]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地之数。始于一。成于五。极于十。五衍母。十衍子。一得五六。二得五七。三得五八。四得五九。五得五十。一三五七九。阳也。二四六八十。阴也。一阴一阳。迭生迭成。一与九老阳。四与六老阴。二与七少阳。三与八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老阴变少阳。少阳成老阳。老阳变少阴。少阴成老阴。九退于八。八极于六。六进于七。七极于九。

老阴六。二四之积也。老阳九。一二五之积也。六进于九。九退于六。消长之义也。

一六北。三八东。二七南。四九西。水一次木次火次土次金。相生之序也。

河图圆。圆者。生成之合。洛书方。方者。奇偶之分。奇者。天之数。偶者。地之数。一统六。三统八。二连七。四连九。奇正而偶偏。尊卑之位也。一三五无变。七八九变者。一生一成。阳极则变也。

北东。阳之始。南西。阳之极也。极则变也。水一次火次金次木。二西南。四东南。六西北。八东北。相克之序也。

河图。自一至九二十五。自二至十三十。

洛书。自一至九。亦二十五。自二至八二十。河图主常。地数极于十。而天数不足。洛书主变。天数极于九。而地数不足。洛书不言十。然一与九交。二与八交。三与七交。四与六交。而十在其中。图书一正一变。迭为经纬。纵横十五。一消一长。鬼神行焉。

天地之数五十五。五小衍之数也。虚五则五十。大衍之数也。又虚其一。其用四十九。虚者。实之源也。

虚五与十。太极也。天数二十。地数二十。两仪也。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四象也。九四三八一六二七。八卦也。先天后天。八卦相易。以立本而致用也。

春秋说[编辑]

周德衰。王道缺。诸侯纵恣。天下大乱。于是孔子作春秋。孔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孔子不得位传。尧舜文武周公之道。其大经大法。载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载焉。其中弑君亡国。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皆失仁义之道者也。君人者失仁义之道。而子弑其父者有之。臣弑其君者有之。春秋者。修仁义明人道之大伦。褒有德黜有罪。仪表天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王事达矣。故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其大义尊君卑臣。贵仁义贱诈力。严中国。攘夷狄。其权度或抑或扬。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非上智。不能知。其言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故曰。春秋者。圣人之用。礼义之大宗也。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而孔子谓颜渊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四代礼乐之治。大略如此。其治之之术。明王道。辨人纪。善善恶恶。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长于治春秋之教也。仁义之不修。人道不立。天道不成。地道不平。于是寒暑失其序。日月薄食。旱干水溢。星孛星陨。地震山崩。此皆人为感之也。圣人悉书之。百代之教也。君子惧焉。春秋自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至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其间二百四十二年。呜呼。春秋作于隐公。伤天下之无复有王也。绝笔于获麟。观于天道之不违也。圣人制作成文而麟至。其际深矣。

诗说[编辑]

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者。风也。风而动物。感人心而成教化者也。雅者。正也。定上下。通懽好。一天下者也。雅有大小。有燕享,朝会,受釐之异焉。颂者。容也。容德著功。以享上帝,先王,郊禘之乐歌也。故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王道衰。礼义乱。而变风,变雅作。太史公曰。诗记山川谿谷鸟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周南,召南。圣人之风。王化之基也。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无以加矣。序以为麟趾,关雎之应。驺虞,鹊巢之应。而见王道之成也。故孔子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有以也夫。

风。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朝廷郊庙之乐。而二雅之变。亦出于贤人,君子忧时慨世之作也。其忠厚恻怛。圣人取焉。

故论诗。本之性情。达之声音。先王有以厚人伦重礼义。使读之者。感发其良心。惩创其逸志。风雅正变一也。

成王尊鲁,宋之后。比之三恪。故其诗巡守不陈。不列于太师之职。故鲁,宋无风。

邶,鄘,卫之地。纣之古地。其人怠惰。其声淫靡。使人慢弛而邪僻。为变风之首。故乐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之慢。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郑声淫。故孔子论为邦曰。放郑声。

王风。其地周之东都洛邑是也。自平正徙居东都。王室遂卑。与诸侯同。其风里巷之音。不列于二雅。

齐。太公望之所封也。太公四岳之后。通工商。逐鱼盐之利。人物归之。齐地富强近利。故孔子曰。齐一变而至鲁。

魏。舜禹之所都。其俗好俭约。有圣贤之遗风。晋献公灭而幷之。故魏风。多晋诗。

唐。尧之故都。其俗俭而有礼。有尧之遗风。至子燮。号为晋国。三晋称多人杰之士。

秦。本伯益之后。禹赐姓嬴氏。在西戎之地。自秦仲。始有车马礼乐。至襄公。逐犬戎。幷有岐丰之地。其俗尚强悍。故其风车邻,驷铁,小戎,终南,无衣。皆好夸金革之事。

陈。伏羲氏之墟。有虞氏之后。有虞阏父者。周武王以为神明之后。封之陈。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武王以太姬。妻其子满。太姬好巫觋歌舞之事。其俗化之。如宛丘,东门之枌是也。

豳。虞夏之际。后稷封于邰。后世失其官。至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大于豳。周公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豳诗以戒成王。

宵雅隶三不德私惠。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二雅之正也。正月之忧。桑柔之悲闷。二雅之变也。𬳶,有駜,泮水,閟宫之颂祷。亦三十五颂之变也。吴公子札。观于周乐。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为之歌王。曰思而不惧。其东周乎。为之歌郑。曰其细已甚。民其不堪。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泱泱乎大风也。表东海者。其太公乎。为之歌魏。曰大而约。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遗民乎。为之歌秦。曰夏声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周公之东乎。为之歌小雅。曰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煕煕乎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皆论声参之时政者也。孔子曰。诗可以观。若公子札。岂审音而已。亦可谓善于观诗者也已矣。

诗。上明三纲。下达五常。征存亡。辨得失。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

盾苍所传为齐诗。韩婴所传为韩诗。

毛苌注诗。郑玄笺诗曰。毛郑诗。齐辕固生治诗。齐人宗之。鲁申公治诗。鲁人宗之。谓之齐鲁诗。

书说[编辑]

尚书者。上古之书也。太史公曰。书记先王之事。长于政。

虞夏之书。尧舜禹之事也。禹,皋陶,益稷之谟。君臣相戒之训也。定四时。齐七政。所以授民时也。为之巡守,朝觐。修五礼。同律度量衡。

教有五典。礼有三礼。乐有五声八音。其典刑。五流。五宅三居。五刑。五服三就。又官刑,教刑,赎刑三。皋陶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有德。五服五章。有罪。五刑五用。

洛十二牧。命九官。司空,百揆,稷播。垂,工,益若上下草木鸟兽。龙纳言。帝曰。朕墍谗说殄行。

尧有九年之水。鲧不绩。禹乃嗣。兴修鲧之功。曁益奏庶鲜食。决九川,濬畎浍。曁稷播。奏庶艰食。懋迁有无。化居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

禹继舜。其命禹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乃文命。敷于四海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

所畏。巧言令色孔壬。所识。庶顽谗说。

禹贡。九州之志也。土壤贡赋。苞篚,金石,齿革,守龟,皮服,卉服。聚于此。

洪范九畴。洛书之叙也。禹治洪水而洛书出。武王克殷而箕子传洪范。

商誓,周誓。桀纣之虐也。仲虺之诘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天下归商也。武成曰。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克受殷命也。

太甲。密迩先王其训。阿衡其忠也。大诰。不敢闭天降威用。周公其劳也。佑我烈祖。格于皇天。说训王也。肜有雉雊。武丁之修也。大雷以风。天道动威三叔也。

恭承民命。永地于新邑。盘庚之迁也。敬天之休。作周匹休。成洛邑也。

天降威我民。大乱丧德。亦莫非惟酒。小大邦用丧。亦莫非惟酒。诰妹邦也。殷之三宗。治民祗惧。不敢侮䚪寡。享国长久。后王逸豫耽乐而不长。无逸之戒也。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畜于国。西旅贡獒。太保之戒也。

太康不返。五子咸怨作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飮。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纣之亡。微子谋于箕子,比干。箕子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王子不出。我乃颠𬯀。又曰。自靖人。自献于先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顾命。康王之诰。正终正始者也。夏殷无征。立政周官。成周之宪也。五辟疑赦。周道衰。甫刑之末失也。

秦誓。缪公败于晋。悔过作誓。君子曰。三代之末。胤征,西伯戡黎,秦誓一也。然秦人既败于殽。继而有彭衙之役。特徒悔耳。故春秋以戎狄待秦。西伯既戡黎。祖伊谏纣之不悛。见周德日盛也。秦人不用王命。专师讨伐。再伐三伐而不止。周卒亡于秦。秦人作誓。知天下乱矣。圣人序书。修春秋。其意一也。

缪公广地益国。遂霸西戎。至孝公。用商鞅之法。国益强而天下卑秦。至昭襄王。周亡于秦。三世至始皇。用李斯谋幷天下。斯学荀卿之术。不师古而专用法术持世。卒焚灭诗书。坑杀文学。始皇死而诸侯并起而亡秦。

洪范说[编辑]

昔。夏后氏治洪水。洛有神龟。负文而出。其文九。夏后氏因之。以叙九畴。箕子陈洪范以衍之。天道阴骘下民。相协其居。彝伦之所以叙也。天有金木水火土谷之运。以行造化。人有貌言视听思虑之则。以成德性。食以养之。货以资之。祀以报本。司空治土。司徒治教。司寇治禁。宾有礼。师有威。有以服远人。有以除残暴。岁月日星辰历数之纪。定四时。授民时。皇极之荡荡平平。正直刚柔。三德之治。龟筮之考疑。岁月日时休咎之征。寿,富,康宁,好德,正命。五福之常。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六极之变。九畴之序也。皇极者。王者之则。至极之名也。本之以五行。敬之以五事。厚之以八政。协之以五纪。皇极之所以建也。人之以三德。明之以考疑。验之以庶征。劝之以五福。威之以六极。皇极之所以行也。初一五行。次二五事。次三八政。次四五纪。所以立极之体也。次六三德。次七稽疑。次八庶征。次九福极。所以行极之用也。皇极居五处至尊。摠万类立极之位者也。皇建极则五气顺。五事修。八政成。五纪协。抚世理物。威福不失。鬼神不违。岁月日时无易。福极类应。皇极者。九畴之枢也。

汉兴。除秦法。招学士。稍求亡书。亦十不二三。济南伏生年九十馀。口授经文。才二十馀篇。孝景时。孔子壁经诸书出。孔氏藏虞,夏,殷,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尚书增多。伏生二十五篇。所谓古文是也。错乱摩灭。不可知者尚多。藏之书府。

孔安国家藏蚪斗尚书。以今文易之。

刘歆得古文。谓之古文尚书。

礼说[编辑]

礼说一礼统[编辑]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道德仁义。教民正俗。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尊师亲友及夫禋祀,朝觐,聘享,征伐,冠婚,燕射。学校之教。凡民彝物则。非礼不立。其行之于身。视,听,言,动,恭敬,撙节,升降,拜揖。仪则之常。以至凶丧哭踊之变。所以修身制行。严等威。定亲疏。别同异。决嫌疑。明是非。皆主于礼。经礼三百。威仪三千。鄙夫野人。莫不知敬。三尺童子。莫不知畏。盖其出于性而非强也。天秩天叙之不可乱也如是。故曰。家国天下。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亡则亡。其教也。自小学洒扫应对之节。以至圣人无声无臭之极。礼出于天。而成于圣人者也。礼贵随时故。三代不同礼。古今之宜。风气之殊。礼所以变也。其天尊地卑。上下之位。聚类群居。五品之常。三代之所不变也。

礼说二礼志[编辑]

古昔圣王制礼。世有损益。至周大备。为经礼三百。威仪三千。周衰。典籍浸坏。孔子时已不具。至秦大坏。汉兴。稍求亡书。高堂生传士礼十七。记百三十一。明堂,阴阳三十三。王史氏二卜。曲台后仓九。明堂阴阳说五。周官六。周官传五。内则,古经弟子职。出于管子。檀弓,学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中庸成于子思。古经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小仪曲礼。小戴记之。贾谊作保傅传。记,礼大槩汉儒补之其大者。邦国之礼十。王朝之礼十七。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燕射。此礼之大体也。今因士礼十七。记四十九。周官三百。分类次序。冠,昏,丧,祭,燕聘,飮射,养老,士相见之礼总十礼。冠礼十一。教责成人之道也。昏礼十三。教敬慎重正也。丧礼八十。皆送死之重节也。祭礼四十。教敬享不辱也。燕礼七。明君臣和上下也。聘礼十二。相厉以礼也。飮礼四。教贵礼而贱货也。射礼。一。习礼乐。二。观德行也。养老四。周官外饔,五帝宪,三王乞言。教孝也。士相见礼九。所以重其身而慎其交也。共百有八十。名曰礼志。

乐说五篇[编辑]

乐义[编辑]

古者圣王。以天产作阴德。制之以中礼。以地产作阳德。节之以和乐。此礼乐之本。而合天地之化者也。

周礼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以作动物。

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上帝。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奏蕤宾。歌林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姜嫄。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王先公。乐六变而川泽,山林,丘陵,坟衍,原隰,羽毛,鳞介,蠕动百物。四灵之知。天地之神毕致。于是鱼鲔不淰。鸟不矞而兽不狘。人情不失。

凡乐。六变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示出。九变而人鬼格。

阳声曰律。阴声曰同。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阳声也。大吕,应钟,南吕,林钟,小吕,夹钟。阴声也。

五声者。曰宫曰商曰角曰征曰羽。合阴阳之声。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八音者。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敔。法易之八卦者也。埙为坎音。管为艮音。鼓为震音。弦为离音。钟为兑音。柷敔为乾音。柷敔者。乐之始终者也。恐笙为巽音。磬为坤音。见漏。

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诸侯燕射。用弓矢舞。

众仲曰。羽。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

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曰王夏。曰肆夏。曰纳夏。曰章夏。曰齐夏。曰族夏。曰祴夏。曰骜夏。恐昭夏见漏。王宫,诸侯,卿,大夫,士。有悬有轩有判。悬有特悬。行趋环拜车射。皆有节。

乐术[编辑]

乐有六德,六语,六诗,六舞,六律。德。中,和,祇,肃,孝友。语。兴,道,讽,诵,言,语。诗。风,赋,比,兴,雅,颂。德为本而律为音也。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事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寺。言其志也。歌。咏其事也。舞。动其容也。一者。本于心。和气从之。乐不可以为伪。

君子独乐其志而不厌其道。备举其道而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道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生民之道。乐为大。

乐之隆。非极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先王之乐。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敬。在乡党之中。长幼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亲。和合父子君臣。亲附万民。此先王立乐之方也。

乐记曰。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疹不作而无妖祥。圣人为之父子君臣。以立纪纲。定天下。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诵。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也。故先王之乐。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乐观其深矣。

乐变[编辑]

记曰。雅颂之声。皆发于辞。木于情。故君臣以睦。父子以亲。韶夏之乐也。声浸乎金石。润乎草木。怨思之声。不淫则悲。事不本乎道德。不可为仪。言不合乎先王。不可为道。音不合乎雅颂。不可为乐也。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之慢。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而犯节。流湎而忘本。大则容奸。小则思欲。

奸声感人者。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者。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故哀心感者。其声噍而杀。乐心感者。其声啴而缓。喜心感者。其声发而散。怒心感者。其声粗而厉。敬心感者。其声直而廉。爱心感者。其声和而柔。

音之起。由人心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成文。故治世之音。安而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而思。其民困。故声音与政通矣。故曰。审其声而知其音。审其音而知其乐。审其乐而知其政。

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声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故乐得中声。声成五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人心耳。乃忘平和。郑卫之声也。君子不听也。物亦如之。百事无节。至于烦乃舍。烦不舍则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

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骄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祭祀不用也。

周景王铸锺而槬。伶州鸠曰。天子省风以作乐。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心亿则乐。窕则不感。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不堪。其以心疾死。

季札劝于周乐曰。郑音细。民不堪。其先亡乎。陈音淫。国无主。其不久乎。见舞韶濩曰。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曰。异哉。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上。遂去之。孙文子惧。终身不听琴瑟。孔子学琴于师襄。既得其数。既得其志。睾然高望而远眺焉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然而黑。颀然而长。旷如望羊。奄有天下。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故周礼太师。有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屯。

原乐[编辑]

古者。朱襄氏之世。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解散。草木不成。作五弦之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葛天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万物之极。轩辕氏立。伶伦伐竹于嶰谿之谷。以为黄钟之宫。适有凤凰。鸣于阮隃。以别十有二律。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铸十有二钟。五音既和。以中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曰咸池。

颛顼氏立。有音若煕煕,凄凄,锵锵,龙龙。效八风之音。命曰。承云。帝喾之世。咸黑。歌九招,六列,六英。倕。作鼙鼓,钟磬,埙箎。

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湛积。水道壅塞。民气郁阏。作为舞以宣道之。作人章以祀上帝。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舜命质。修九招,六列,六英。其典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禹道九河。陂九泽。道九州。皋陶作夏籥九。

成汤放桀。代虐以宽。伊尹作大濩。武王克商。弛政键櫜。而周公作武。

成王立。周公克殷之叛民。欧犀象而作大象。乐之所由来尚矣。

周礼曰。以六同之和。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声。高声䃂。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嬴。微声韽。回声衍。侈声筰。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

圣人之政。降人以心。降心以乐。所谓非金石丝竹之谓也。谓人乐其家。人乐其族。人乐其业。人乐其都邑。人乐其政令。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也。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八风从律。百度得数。大小相成。终始相生。乐行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鞉鼓,控楬,控楬柷敔埙箎。德音之音也。和以钟磬竽瑟。舞以干戚旄狄。以之祭先王之庙。以之献酬酳酢。以之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以之示后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发之以声音。文之以琴瑟。动之以干戚。饰之以羽旄。从之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也。

乐通[编辑]

伶州鸠曰。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琴瑟尚宫。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制利。革,木一声。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风雨时。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夫有和平之声。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

太史公曰。使人闻宫音则温叙而广大。闻商音则方正而好义。闻角音则恻隐而爱人。闻征音则乐善而好施。闻羽音则整齐而好礼。

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宫乱则其君骄。其音荒。商乱则其官坏。其音陂。角乱则其民怨。其音忧。征乱则其事勤。其音哀。羽乱则其财匮。其音危。如此。国之灭亡无日矣。

太史公曰。古之明王举乐。非以娱心快意恣欲。将以为治也。故正教者。皆始于乐。乐正而心正。尔雅曰。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绖。征谓之迭。羽谓之抑。

大瑟谓之洒。大琴谓之离。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大磬谓之毊。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大箎谓之沂。大埙谓之。大钟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大籥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鼖。音贲。毊。音嚣。。音叫。篞乃结反。篎。音眇。徒鼓谓之步。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谣。徒击鼓谓之咢。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寋。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鼓敔谓之甄。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和乐谓之节。

荀子曰。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判。竽笙箫和。管籥发猛。埙箎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天道兼。鼓其乐之君耶。

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管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控楬似万物。

刑说[编辑]

礼以教之。政以齐之。刑以一之。刑亦末也。虽然。上古之治。非制刑。无以止乱禁暴。故黄帝克蚩尤。颛顼伐九黎。舜流四凶。

舜命皋陶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其典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又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甫刑曰。庶威夺货。乱法之极也。故曰。明清于单辞。毋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然立五辟之赎。赎金千锾无死刑。穆王游行。财匮之末弊也。

周官司寇之治。制五刑以纠万民。以圜土教罢民。以嘉石平罢民。以肺石达穷民。以明刑耻之。其改者。罪有上有中有下。为三年二年一年之不齿。其不能改者。杀之。

以五声。听狱讼而求其情。以三刺,三宥,三赦断庶民狱讼之中。施之以上服下服。

有邦沟,邦贼,邦谍,犯邦令,矫邦令,为邦盗,邦朋,邦诬之刑罚。

附刑罚。有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之辟。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罚世轻世重。世治则其罚轻。世乱则其罚重。故唐虞之际。四凶流。春秋之末。少正卯诛。罚有经有权。

先王议事制刑。作法不预。法预则争民。乃弃礼而征于法。

夏后氏政衰。作禹刑。殷之衰。作汤刑。周末。作九刑。衰国之治也。故曰。亡国多刑。

纣残虐之治。而其亡也。狱囚自出。王者之治。以不杀为德。然陵夷无禁。亡国之道也。

舜宥过无大。固圣人之仁也。至于刑故无小。不可谓不严。

汤代虐以宽。然汤之誓曰。不从誓言。孥戮汝。罔有攸赦。

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周人作五刑之辟。各五百。断死刑亦五百。寇贼劫略,攘夺,矫虔。作奇技奇器。伪行泽非。假于鬼神。凡疑众乱俗者。皆论死。王者之洽。戒无残虐而已。未有为国不严而国不乱者也。

周室微弱陵夷。至于战国。荀卿,申不害,韩非之徒。主刑名。为深刻语。至公孙鞅始名为法。太史公曰。法家严而少恩。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返意。而专决于名失人之情者也。

秦用法术。国富强而兼天下。卒以亡国绝世。子孙无噍类。而天下莫哀也。此不可不察也。

政说一政术[编辑]

虞典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

皋陶戒禹曰。毋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古者。天子立常伯,常任,准人,虎贲,缀衣,夷微,卢烝。诸侯有司徒司马,亚旅。不以憸人。严师丕式。饬庶言,庶狱,庶慎。以享天心。莫不以克俊有德而兴。亦莫不以羞刑庶习而亡。

陶唐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有虞氏。齐七政。修五礼。明五刑。以弼五典。为之巡守朝觐。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命九官。咨十二牧。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曰。惇德允元。而难壬人。

箕子叙九畴。三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

周官六卿分职。太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寇掌邦禁。司空掌邦土。以唱九牧。阜成兆民。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曰不惟反。以公灭私。

语。圣人论政事详矣。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临民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教不能则劝。故曰作新民。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故曰为政以先。而民畏服。

政刑之使民远罪。不如德礼之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为政以先。不令而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所重。民食丧祭。故周书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无欲速。无见少利。欲速则不达。见少利则大事不成。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贼。慢令致期。谓之暴。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洪范曰。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无偏无傥。王道荡荡。无傥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无虐茕独。而畏高明。

天之与人一也。天之降灾祥在德。人道乱而谪见于上。圣人惧焉。

齐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太仆之命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故语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者也。天道福善祸淫。罪人黜伏。易曰。无号咷。终有凶。小人穷极。无用号咷而终有凶也。

昔轩辕氏克蚩尤。颛顼氏伐九黎。虞舜氏诛四凶。而天下服。周道衰。王政息。乱臣贼子接迹于世。圣人忧之。假鲁史作春秋。其书褒有德。黜有罪。辟邪说。正人心。春秋者。拨乱反正之书也。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

政说二政制[编辑]

周官司马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是曰政官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二千五百人为师。师有帅。五百人为旅。旅有帅。百人为卒。卒有长。二十五人为两。两有司马。五人为伍。伍有长。周官。军将命卿。师帅中大夫。旅帅下大夫。卒长上士。两司马中士。

制畿封国。设仪辨位。进贤兴功。建牧立监。制军诘禁。施贡分职。简稽乡民。均守平则。比小事大。制邦国之赋。上地食者三之二。用民家三人。中地食者半。用民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用民家二人。食者三之二。息田一。食者三之一。息田二。薄田所息者多。

邦千里曰国畿。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番为九畿。各五百里。一方五千里。四方万里。禹贡。甸侯绥要荒各五百里。四方五十里。禹贡。声教所及尽海内。其彊理止五服。周,汉尽海内之地。而彊画之也。

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以祭社。中夏。教茇舍。遂以苗。田以享礿。中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以祀祊。中冬。教大阅。遂以狩。田以享蒸。制九伐。冯弱犯寡者眚之。贼贤害民者伐之。暴内陵外者坛之。野荒民散者削之。负固不服者侵之。贼杀其亲者正之。放弑其君者残之。犯令陵政者杜之。内外乱禽兽行者灭之。冯。凌也。眚。瘦也。四面削其地也。坛读如𫮃。置之空坛。出其君。立其次贤者。杜之。杜塞之。使不得兴邻国交通也。

师大合军。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

大师司马掌其戒令。莅卜莅衅。主军器。及战。巡陈视事赏罚。迁庙之主反社主。在军者。杀牲以血涂。主军器。

师有功。左执律右执钺。以先恺乐。献功于社。师不功。以厌奉主车。相王吊劳士庶兮。厌。丧冠也。奉。送也。军败则以丧礼送主。归之于庙与社也。厌于叶反。

大役。待考而诛赏。会同。掌其政令。大射。合诸侯六耦。大祭。羞鱼牲。大丧。平士大夫。一其服。丧祭诏马牲。六耦。王三侯。以诸侯为六耦。马牲。王丧之。以马祭者。盖遣奠也。送之至墓。告而藏之也。

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军志曰。有虞氏戒于国体。命也。夏后氏誓于军正。德也。殷人出军而誓。义也。周人将战而誓。力也。

时令说[编辑]

上古风气未开。人文未著。黄帝氏。始占斗建。察于天时。神而化之。使民不倦。帝喾氏。能序星辰以著众。陶唐氏。历象日月星辰。验之以四方。日永日短。星辰之运行。民人鸟兽之变易。定四时之叙。虞夏氏。抚于五辰。以成庶功。

虞夏之际。远矣。殷人以岁月日星辰历数。以纪天时。以授民时。周人正岁年。以序事。辨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以会天位。四时气至。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方玉实。柴迎气于四郊。返而听时令。春布德和令。夏发爵行庆。秋选士厉兵。冬赏死事。恤孤寡。顺天之行也。

礿阳义也。禘阳之盛也。蒸阴义也。尝阴之盛也。飨禘有乐。食尝无乐。春飨孤子。秋食耆老。阴阳之义也。

元辰。天子为籍千亩。诸侯百亩。古者。令藏种于后宫。以其有传类。蕃孶之祥也。生而献之。以佐王共郊禘也。

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于是日夜中。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

獭献鱼。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田猎。鸠化为鹰。颁羽物。设罻罗。

启蛰而郊。龙见而雩。玄鸟至社。玄鸟至。立郊媒。会男女。

日在北陆而藏冰。日在西陆。朝觌而出冰。以节阴阳之盛衰。四时灾孽不作。民无夭札之殃。

方春盛。德在木。安萌芽。养孤幼。省囹圄。去桎梏。毋覆巢。毋杀胎。夭牲孕不食。掩髂埋胔。

凡养老。飮养阳气也。用之春夏。食养阴气也。用之秋冬。

春夏。以乐舞教国子。秋冬。颁学合乐。殷人。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春月不可以称兵。称兵者。必天殃。兴戎。不可从我始也。

二月。万物皆动。九月。玄鸟蛰。熊,罴,貊,貉,鼬,鼪穴。

三月。出火。九月。纳火。行火令也。四时易火。救时疾也。春秋变其水。火化土也。

三月。荐鞠衣。以祈蚕事。四月。世妇献茧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以为黼黻文章。四月。天子始𫄨。八月。黼裘。九月。献功裘。秋省而蜡。蜡而罗襦。

五月。天子荐黍。庶人荐麦。七月。农乃登谷。先荐寝庙。九月。荐稻。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人不得食。市不得鬻。

夏日至日南。影短而极。极则气至。于是致日。辨四时之叙。致地示。物鬽以桧。凶荒丧札。冬日至。阴阳争。后不省方。商旅不行。闭关息民掩。身斋戒。以待其所定。

四月。决小罪。出轻系。七月。修法制。严断刑。秋田祭百神。报成万物也。傩。除过时之阳也。天子之礼也。

申严号令。塞阱杜获。谨盖藏。巡积聚。命无不务内。助天地之闭藏也。蛰虫坏户。促民收敛。劝种麦无失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草木黄落。然后入山林。

四月。致役乎神。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以摇养气。以妨神农之事。八月。可以兴土功。可以合诸侯。可以起兵动象。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然后可以易关市。可以纳货贿。百事乃遂。凡有不修。谪见于妖孽。

郊大报天而主日。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风雨节。寒暑时。社祭土而主阴气。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

春朝夏宗。秋觐冬遇。陈治道试民功。天子五年一巡守。考时月正日。同律度礼乐法制。观民风察好恶。治德除慝。无有僭差。上下通而教化达矣。君臣之际。有天地之义焉。郊祀,朝诸侯。其义一也。

季冬之日经虚危。大傩旁磔。以禳灾疠。

斗柄在丑。出土牛以送寒气。令告民出五种。具田器。合族人。大飮于太寝。命乐师。大合吹而罢。凡在天下九州之民。咸献其力。以共郊庙百神之祀。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天子饬周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颁朔告邦国。

大哉。圣人之用也。天地无为而化行。圣人无贰而化成。故圣人能与天地参。天地之迹在物。圣人之迹在事。考其事而求其心。可以尽物。可以事天。

鬼神说[编辑]

记言鬼神之德。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齐朋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天地变化其至著至速者。谓之鬼神。祷之则应。祈之则获。无声无形。而其昭昭者。不可欺也。

天曰神。日月星辰。皆是也。地曰示。山河草木。皆是也。人曰鬼。皆一气也。人者。鬼神之会也。生则死。死归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神之著也。精气交感。有以畏百家。有以服万民。焫萧灌鬯。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泰坛。祭天也。泰圻。祭地也。泰昭。祭时也。祖迎。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辰也。雩宗。祭水旱也。山林,川泽,丘陵。能出云气。为风雨见怪物。皆神也。凡有神皆有祭。八蜡之报。四方百神之灵。先啬水庸皆有享。

立庙祧坛𫮃。天子七庙一坛一𫮃。诸侯五庙一坛一𫮃。大夫三庙二坛。适士二庙一坛。官师一庙。天子祭五殇。诸侯祭三殇。大夫祭二殇。士与庶人。祭其子而止。

郊禘。天子之礼也。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亡其地则不祭。天子立泰社。诸侯立侯社。大夫置社。凡生死出入起居飮食。皆有祀。天子七祀。司命,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诸侯五祠。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大夫三祀。族,厉门,行。适士二祀。门,行。士与庶人。祭灶则不祭户。

有法施于世则祀。有功德于民则祀。能御大灾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死而无所归曰厉。能以祸福。食于人者。妖也。

冬寒夏暑春发秋收。鬼神之正也。

山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皆气之乖戾所生者也。

人有不得其死者。其气不散。为妖为怪。有冤而死者。其气亦不散。

内史过曰。鬼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世治则人心正而祸福不乱。为善者得福。为恶者得祸。诗曰。恺悌君子。神明所劳。世乱则祸福反施。而民不知所从。于是民相率而听于神。鬼神不歆非类。淫祀无福。反召妖孽。妖孽不在鬼神。在人。人心正则鬼神亦正。

昔。少皥氏衰。九黎乱德。杀伐积冤。家为巫史。民渎诅盟。以至民神杂糅。灾害荐臻。颛顼氏受之。以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司天属神。司地属民。令无相侵渎也。

尧有洚水。人,禽,鬼神之居相混。重黎氏率修旧典。以正神人之治。

禹导川决水。九山刊旅。象物铸鼎。奸怪毕见。以护神人之居。

虢之亡。有神降于辛。虢人享神。请命史嚚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虢其亡矣。

秦之亡。有巨狄。鬼神之妖。凉德成灾。

圣人之治。莫先于明祀典。正人心。善恶昭明。民知所从。从民而治无告无。盖鬼神大顺。寒暑时。风雨调。五谷穰熟。黎民寿考。富乐焄蒿。妖诞不得乱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