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记言/卷五十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十八 记言
卷五十九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六十

叙述一

[编辑]

古人诸子

[编辑]

伊尹丑桀就汤。伐夏救民。以宽代虐。太甲立。不顺于德。尹放之桐宫三年。太甲悔过自责。尹奉归亳。归政于太甲。作太甲。作咸有一德。以训太甲。

当殷之亡。比干谏而死。箕子佯狂为奴。微子去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纣淫虐。武王伐纣。伯夷谏而去。太公劝而起。其义一也。初太公避纣东海之滨。起为文王师。武王立。齐三日。受丹书之戒于师尚父。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太公封于营丘。夹辅王室。武庚与管叔叛而诛。以周成王命帅五侯九伯。以专征伐。后管仲能修之。

东周德衰。管仲相桓公。伯诸侯。一匡天下。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延陵季子有国不立。弃室耕于野。孔子曰。能守节矣。又博物闳览。知乐故知人。

蘧伯玉行年六十。六十而化。孔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百里奚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事秦缪公。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百里奚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孔子称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又曰。太公望。天下之大老也。

孔子之门。自行束修以上三千。孔子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文学。子游,子夏。

高子皋自见孔子。方长不折。启蛰不杀。执亲之丧。泣血三年。为卫士师。刖者慕其仁。孔子殁。诸弟子以有若类孔子。以敬孔子者敬之。非敬有若也。敬孔子者也。

颜渊曾参。传孔子之道。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

老聃博古好礼。孔子师之。

剡子。少昊挚之苗裔也。能知少昊氏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孔子学焉。既以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孔子学琴于师襄。得文王操曰。习其曲。习其数。殆得其为人焉。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能此乎。

七帝世纪

[编辑]

羲皇之世。纪世而已。然纪远之德。礼乐之始。制作之本。或见于经传。而不载于本纪。何也。

伊尹,伊陟,太公望

[编辑]

伊尹相汤。伐夏救民。以成三代之隆。太甲不善。放之桐宫三年。令之反善而归政。天下称盛德。太史公表著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阿衡不列其贤。何也。太公望避纣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至周。遂为文王师。武王立。齐三日。冕受丹书之戒。为成王太师。百岁死而葬于周。齐人五世。反葬于周。孔子称其仁。考之诗,书古经。左孟氏殷汤本纪。叙列其大者。以附三代古事。

伊尹伊陟

[编辑]

伊尹者。名挚。力牧之后也。母有侁氏之女也。生于空桑。后居伊水。为伊姓。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至。言素王九帝之德。汤进之夏桀。桀不用。复归汤。遇女鸠女方。作女鸠女方。丑夏就汤。汤立为阿衡。号曰伊尹。尹。正也。使之正天下也。桀暴虐淫荒。诸侯乱。九夷皆叛。尹既丑夏德。相汤兴师。既克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墟。奔鸣条。汤既黜夏命。欲迁其社。以后世无及于句龙。作夏社。义伯,仲伯作典宝。伊尹报政。诸侯毕服。汤践天子之位。还亳。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汤百年而崩。洛州偃师东有汤冢。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太丁之弟外丙立。三年而崩。外丙弟仲壬立。四年而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太甲立。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不狎于不顺。放之桐宫曰。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伊尹摄行政。朝诸侯三年。太甲居桐宫。悔过自责反善。伊尹以冕服奉太甲归亳。授之政。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背师保之训。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伊尹嘉之。作太甲训以诫之。于是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号称太宗。伊尹既归政于太甲。致事而归曰。君无以辩言乱旧政。臣无以宠利居成功。作咸有一德。以训太甲。至沃丁立。伊尹卒。为百岁。殷人以天子礼。葬于亳。烈祖之颂曰。允也天子。降于卿士。实惟阿衡。实左右商王。

沃丁后四世。至雍已殷衰。诸侯有不至者。弟太戊立。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日暮大拱。太戊惧。问于伊陟。伊陟曰。妖不胜德。王之政有阙欤。王其修德。太戊惧而修德。祥桑谷枯死去。殷道复兴。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乂。作太戊。太戊赞伊陟于庙。言不臣。伊陟让。作原命。伊陟。伊尹子也。

太公望

[编辑]

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为唐虞四岳。佐禹平水上。封于吕。或曰。封于申。姜姓。尚。其苗裔也。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尝穷困。年老渔钓。西伯昌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西伯果遇吕尚于渭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因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号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尚父。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而游诸侯。无所遇而西归周。或曰。吕尚隐于海上。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其贤。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求美女珍宝奇物。献之纣。赎西伯。西伯得出反国。修德益昌。西伯政平。断虞芮之讼。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归周者二。周人多师尚父之贤。文王崩。武王立。践祚三日。问于师尚父曰。黄帝颛顼之道。可得闻耶。师尚父曰。齐。齐三日。武王冕受丹书之戒于师尚父。其戒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彊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九年。武王东伐。观诸侯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摠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也。王曰。未可也。师还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群公皆惧。太公劝王伐纣。正月甲子。大誓于牧野。伐纣。纣败绩。衣宝玉。自烧死。殷亡。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讨纣之罪。散鹿台之货。发钜桥之粟。以赈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于周。与天下更始。师尚父之策居多。武王既平殷乱。封师尚父于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周初未定。远方未集。莱夷与太公争营丘。太公既克莱夷。都营丘。修国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多归齐。齐为大国。及成王立。成王幼。管,蔡与武庚作乱。淮夷叛。成王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皆得征之。齐由是得专征伐。太公佐武王伐纣。作盈虚,大礼,明传,立将。后世言兵权者。皆宗太公太公。封于齐。为周成王太师。死而葬于周。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孔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管仲

[编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与鲍叔交相善。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子纠死。而管仲囚焉。桓公使鲍叔为相。鲍叔辞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宽而惠民。不若也。治国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结于百姓。不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若也。执桴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猛。不若也。君将治齐。则高系与叔牙足矣。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居国。国重。不可失也。桓公使管仲治国。仲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曰。何故。仲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市租。而国不治。曰。何故。仲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管仲既用任齐政。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于是国以大安。遂霸诸侯。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以与之。俗之所否。因以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怒于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于周室。桓公北征山戎。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归之。齐侯使管仲平戎于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陪臣敢辞。若时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之。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请督不忘。往践乃职。毋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祀宜哉。让不忘其上。管仲遇盗。取二人。上以为公臣曰。其所与游僻也。可人也。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宦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管仲相桓公。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曰。如其仁如其仁。齐国遵其政令。常强于诸侯。五霸桓公为盛。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称鲍叔之知人也。

殷三仁

[编辑]

当殷之亡。比干谏而死。箕子佯狂为奴。微子抱祭器而逃。三子者之行不同。而其心出于至诚。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列三仁之事。

箕子,比干,微子

[编辑]

箕子者。殷之宗室也。或曰。名胥馀封于箕。子爵。为殷太师。帝乙嫡子。受资辩捷疾。好勇力。其庶兄微子启。恪慎克孝。箕子劝帝乙曰。启贤且长。可立为嗣。帝乙不听。卒立受。号为纣。思以威服天下。能百战百克。伐有苏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有宠。所言皆从。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羹藜藿。盛以上簋。远方珍怪舆马宫室之渐。自此作矣。于是乃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琼宫瑶台。陂池侈服。为长夜之饮。惧以失日。问左右皆不知也。乃使问于箕子。箕子私叹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国皆不知。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辞以醉不知。纣淫虐日甚。为炮烙之刑。焚炙忠良。天下叛之。周德日盛。微子谋于箕子比干曰。商今其沦丧。若涉大川。其无津涯。将若之何。箕子曰。商其沦丧。我不为臣仆。告王子出迪。我言刻子。不出不免。殷之祀绝矣。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箕子谏纣。纣不听。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不可。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其君之恶。而自悦于民也。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为奴。纣囚之。箕子鼓琴以自伤。人谓之箕子操。武王既平殷乱。释箕子之囚。就箕子而问之曰。殷亡。何也。箕子不答。武王曰。唯天阴骘下民。相协其居。我不知彝伦攸叙。箕子乃陈洪范九畴。述天人之大法。敷言皇极之训。凡三十有七章。载之周书。箕子乃去之。至朝鲜。殷民从之者五千馀人。武王因以封之而不臣也。箕子朝周。过故殷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作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殷民闻之。皆流涕。王子比干。为殷少师。比干曰。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强谏不去。纣曰。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义以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诸。遂刳比干。观其心。武王既克商。封比干墓。

微子启者。纣庶兄也。数谏纣。纣不听。微子乃与太师少师谋。持祭器,乐器奔周。殷既亡。武王封纣子武庚。令不绝殷祀。至成王时。武庚叛而诛。成王更立微子于宋。以续殷祀。成王之命曰。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故宋有天子礼乐。后世政衰多亡失。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至孔子编诗有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