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记言/卷六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十 记言
卷六十一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六十二

叙述三[编辑]

附文学[编辑]

言偃子夏[编辑]

言偃字子游。吴人。少孔子四十五岁。子贡曰。先成其虑而后行之。故行而无妄动。孔子弟子行束修已上三千。孔子称文学。子游,子夏。

子夏[编辑]

子夏。卫人卜商也。少孔子四十四岁。事孔子与宾客必敬。上交下接截然。孔子殁。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序诗传,易传,礼。孔子以春秋属商。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天。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惠子死。废适子虎。而立庶子。故子游为非礼之服以讥之。

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殓。绖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殓。子游出。绖反哭。子夏曰。闻之也欤。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立者尊右。小仪曰。诏辞自右。时相礼者多由右。故子游正之。礼。始死废床。复而登床。含而袭于床。后世礼失。袭于地。司士贲告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子游答不称礼故讥之。

子游为武城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子谓子游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澹台灭明者。武城人。字子羽。事孔子。学业修行。公正无私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澹台灭明。貌陋而行贤。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少孔子三十九岁。

诸子二人[编辑]

有若[编辑]

有若。鲁人。孔子弟子。少孔子十三年。有若类孔子。孔子殁。诸弟子敬事之如孔子。所以慕孔子。者然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为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为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高柴[编辑]

高柴。字子羔。卫人。少孔子三十岁。为人笃学而有法。子曰。柴也。愚。子羔自见孔子。未尝越礼。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

子路使子羔为费郡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羔虽善。学未优而使为政。祗以害人故。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子羔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详以告曰。请庚之。子羔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子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子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子羔曰。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子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

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哉。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昔者。公治臣以法。当论刑。治愀然不悦。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所以悦君者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卫将军文子将立三军之庙于私家。使子羔访于孔子。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不知也。

子羔曰。敢问尊卑立庙之制。可得闻乎。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近庙皆月祭。远庙为祧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曰祖考庙。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曰皇考庙。士立一庙。曰考庙。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

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古者。祖有功。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也。

古人三子[编辑]

老子[编辑]

老子者。楚苦县人。李姓。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为周守藏史。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而好道。是吾师也。吾将往焉。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子。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士聪明深察。博辩闳远。而好发人之恶者。危身。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隐君子者也。修道德。执雌持下。以自隐无名。为贵者也。

孔子谓曾子曰。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惟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于祖。为无主耳。吾闻诸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则太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

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老聃云。

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反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速。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见星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早出。不暮宿。见星而行者。惟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且君子不以人之亲。痁患。吾闻诸老聃。

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殓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避也者。礼欤。初有司欤。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也者。非欤。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昔者。鲁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不知也。

老聃居周久之。见周衰。去之。不言所终。有道德经五千馀言。老聃书云。

郯子[编辑]

郯子者。少昊挚之后也。郯子朝。鲁公与之宴。叔孙昭子问之曰。少昊氏以鸟名官。何故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共工氏以水。太昊氏以龙。其义一也。我上祖少昊氏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白鸟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睢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闻之。适郯。见于郯子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师襄子[编辑]

师襄子者。鲁人。论语谓击磬襄者是也。为鲁司乐之官。曰。吾虽击鼓为官。然吾能于琴耳。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矣。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眺焉。曰丘殆得其为人焉。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鲁道既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有鸜鹆来巢。师已曰。异哉。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曰。鸜之鹆之。公出辱之。鸜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鸜鹆跦跦。公在干侯。征褰与襦。鸜鹆之巢。远哉遥遥。禂父丧劳。宋父以骄。鸜鹆鸜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鸜鹆来巢。其将及乎。鲁政在大夫。季孙出其君。昭公死于干侯。于是鲁乱矣。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小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上古古事一曰七帝世记[编辑]

太史公作三皇,五帝本纪。称百家言黄帝之文不雅驯。家语。五帝德帝系姓。其言亦多不经。儒者或不传。然摠之不离。古人间有雅言。况其尤雅者。如制作之本。礼乐之始。纪远之德。古人有取之者。其意章矣。孔子适郯。学少昊氏纪鸟鸟官于郯子。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此帝颛顼以来。盖未能焉者也。上古之世邈矣。表而书之。以补博考。

太皥庖羲氏。风姓。母曰华胥。践大人迹于雷泽。生庖羲。木德王。有龙瑞。以龙纪官。号龙师。有龙马负图出于河。庖羲氏则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结网罟。以佃以渔。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羲。

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三十五弦之瑟。都于陈。徙曲阜。东封泰山。

山阳高平西。有伏羲冢。

女娲氏立。亦风姓。号曰女希氏。女希氏。作笙篁。

神农氏。姜姓。火德王。号曰炎帝。斲木为耟。揉木为耒。始教耕故曰神农。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教人。日中为市。以通货。重八卦。成六十四卦。尽天下之亹亹。作五弦之琴。

有夙沙氏叛。神农氏不伐而修德。夙沙氏百姓自攻其君而来归。神农氏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宾服。神农氏立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神农氏本起于烈山。左传称烈山氏。烈山氏之子。曰柱。为厉山氏。神农氏八世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神农氏后世。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并为诸侯。或分四岳。至周。有申伯,甫侯,齐许。

上古。淡泊无为而化。有有巢氏,燧人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骊畜氏,容成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混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载籍不记姓。王年代不可知。

燧人氏。钻燧出火。教人火食。谯周以为。三皇之首也。

朱襄氏之世。多风。阳气畜积。万物解散。草木不成。作五弦之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而歌八阕,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摠万物之极。韩诗以为。自古封泰山。𫮃梁甫。万有馀家。孔子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泰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首有无怀氏。古书亡矣。不可考。

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子也。母有墧氏女也。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孕而生帝。本公孙姓。居姬水上。改姓为姬姓。炎帝世衰。诸侯相侵伐。而炎帝不能征。轩辕氏习用干戈。教熊貔虎豹。以征不享。诸侯归之。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克之。遂代炎帝为天子。

蚩尤强暴。不用帝命。作五兵。诛罚无道。威诸侯。轩辕氏帅诸侯。战于涿鹿之野。擒蚩尤戮之。蚩尤之民岁以十月祀蚩尤。有赤气见。名曰蚩尤之旗。为妖象不祥之物。

或曰。蚩尤者。九黎之君。神农氏之苗裔也。

轩辕氏有天下。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作舟车。披山通道。东至于海。𫮃于丸山。登泰山。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瑞于釜山。已于涿鹿之阿。有景云之瑞。以云纪官。号云师。于是五官司职。民能有信。神能有德。民以物享。灾害不生。

上古巢居而穴处。轩辕氏始作栋宇。上古被草而衣皮。轩辕氏始制衣裳。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立左右大监。监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𫮃而祀之。得宝鼎神蓍。推筮以迎日大挠。作甲子。容成造历。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黄龙地螾。见土德之瑞也。号曰黄帝。

伶伦伐竹于嶰谿之谷。以为黄锺之宫。适有凤鸟鸣于阮隃。以别十有二律。铸十有二锺。五音既和。以中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曰咸池。

黄帝在位百年而崩。葬桥山。有黄帝庙。祀典曰黄帝。明民共财。

帝少昊金天者名玄嚣。亦曰。青阳。金德王。其立也。凤鸟适至。遂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郯子曰。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白鸟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睢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水德王。养财而任地。载时而象天。依鬼神而制义。治气而化人。洁诚以祀鬼神。北至幽都。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少昊氏世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方物。颛顼氏立。伐九黎。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毋相侵渎也。

颛顼氏立。有音若煕煕凄凄锵锵龙龙。效八风之音。命曰承云。

帝喾高辛者。桥玄之子。玄嚣之孙也。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历日月而送迎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咸黑。歌九招,六列,六英。倕作鼙鼓,锺磬,埙箎。

喾百五岁而崩。挚代立。挚不善崩。禅于弟放勋。是为帝尧。挚尧非一母。挚母娵訾氏之女也。尧母陈锋氏之女也。

有喾庙祀典曰。喾序星辰以著众。

轩辕氏立。四妃。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二子。曰玄嚣。曰昌意。次妃雷方氏之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之女。生夷鼓。又次妃。曰嫫母。生苍林。大戴礼。玄嚣,青阳。一人。皇甫谧曰。夷鼓,苍林。一人。

玄嚣生桥玄。桥玄生喾。喾生尧。

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

桥玄少子。曰穷蝉。穷蝉生契。契后有汤。

契弟弃。弃为后稷。稷之后有公刘。公刘之后有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生季历。季历生昌。是为文王。

穷蝉少子。曰敬唐。敬唐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

轩辕二十四子。得姓者十四。姬,酉,祈,己,滕,箴,任,荀,僖,始,嬛,依姓是也。

青阳,夷鼓。为己姓。或曰。青阳,苍林。为姬姓。

五帝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以时化育。成万物。其神为五帝。

圣人易世更号。取法五行终始相生之义也。太昊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昊配金。颛顼配水。木者。东方万物之初。圣人则之。故太皥氏。首以木德王。五行佐成上帝。称五帝。

少昊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该。曰假。曰煕。重为句芒。木正也。该为蓐收。金正也。假及煕。为玄冥。水正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也。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土正也。

有虞氏本纪曰。高阳氏才子八人。号为八恺。虞舜氏举八恺。使主后土。五正。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三代所尚。各从所王之德以次焉。夏后氏金德王。色尚黑。周人木德王。色尚赤。陶唐氏火德王。色尚黄。有虞氏土德王。色尚青。

自轩辕氏以后。人文渐备。至周大备。故五帝。记世。唐虞以下。记事。

孔子编书。自尧舜氏。有虞,夏书。诗三百。雅,颂。始于商周。

春秋纬曰。自开辟。至于获麟。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详太史公三皇本纪。

叙述四[编辑]

行藏论语[编辑]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小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曾子弊衣而耕于野。鲁君闻之而致邑焉。固辞不受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

去就孟子[编辑]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说之。以伐夏救民。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

孟子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孟子曰。孔子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

万章问曰。或曰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孟子曰。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缪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

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屈产之乘。假途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缪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缪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彊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曰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而往者。钻穴隙之类也。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避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欤。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赐与礼记,论语[编辑]

礼曰。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辞而后受。宾客之礼也。

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所欲。

论语。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子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辞受[编辑]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九食。田子方使人遗狐白裘。子思不受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沟壑。伋虽贫。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受也。

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郤之郤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是以为不恭。故不郤也。曰。请无以辞郤之。以心郤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孔子仕于鲁。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况受其赐乎。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万章曰。士之不托于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托。寄也。士不仕而食其禄也。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者三。所去者三。迎之致敬而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不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而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也。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抱关击柝。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则乞人不屑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