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请止四夷入侍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请止四夷入侍疏
作者:嶭登 
本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卷0281

臣闻戎夏不杂,自古所诫,夷狄无信,易动难安,故斥居塞外,不迁中国,前史所称,其来久矣。然而帝德广被,时有朝谒,受向化之诚请,纳梯山之礼贡,事毕则归其父母之国,导以指南之车,此三王之盛典也。自汉魏以后,遂革其风,务饰虚名,征求侍子,喻其解辫,使袭衣冠,筑室京师,不令归国,此又中叶之故事也。较其利害,则三王是而汉魏非;论其得失,是备边长而征质短:殷鉴在乎往代,岂可不怀经远之虑哉?昔郭钦献策于武皇,江统纳谏于晋主,咸以为夷狄处中夏必为变。晋武不纳二臣之远策,好慕化之虚名,纵其习《史》、《汉》等书,官之以五部都尉,此皆计之失也。若前事之不忘,则后代之黾鉴,此臣所以极言而不隐者也。伏惟陛下德洽区外,仁被左衽,绥怀式遏之方,故无遗策,岂臣庸浅所敢轻议?然而区区之心,有所未尽者也。

窃惟突厥、吐蕃、契丹等,往因入贡,并叨殊奖:或执戟丹墀,策名戎秩;或曳裾庠序,高步黉门。服改毡裘,语兼中夏,明习汉法,睹衣冠之仪;目觌朝章,知经国之要。窥成败于国史,察安危于古今,识边塞之盈虚,知山川之险易。或委以经略之功,令其展效;或矜其首邱之志,放使归蕃。于国家虽有冠带之名,在夷狄广其纵横之智。虽则慕化之美,苟悦于当时;而狼子孤恩,旋生于过后。及归部落,鲜不称兵,边鄙罹灾,实由于此。故老子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于齐人,犹不可以示之,况于夷狄乎?谨按楚申公巫臣奔晋,而使于吴,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教吴战阵,使之叛楚,吴于是始伐楚,取巢取驾,克棘入州来,子反一岁七奔命,其所以能谋楚,良以此也。又按《汉书》:桓帝迁五部匈奴于汾晋,其后卒有刘石之难,向使五部不徙,则晋祚犹未可量也;鲜卑不迁幽州,则慕容无中原之僭。又按《汉书》陈汤云:“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工,然犹三而当一。”由是言之,利兵尚不可使胡人得法,况处之中国,而使之习见哉?昔汉东平王请《太史公书》,朝臣以为《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之说,不可以与诸侯。此则内地诸王尚不可与,况外国乎?

臣窃计秦并天下,及刘项之际,累载用兵,人户凋散,以晋惠方之,八王之丧师,轻于楚汉之涂地。匈奴冒顿之全实,过于五部之微弱,当曩时冒顿之强盛,乘中国之虚弊,高祖馁危平城,而冒顿不能入中国者何也?非兵不足以侵诸夏,力不足以破汾晋,其所以解围而纵高祖者,为不习中土之风,不安中国之美。生长碛漠之北,以穹庐坚于城邑,以毡罽美于章绂,既安其所习,而乐其所生,是以无窥中国之心者,为不生汉故也。岂有心不乐汉,而欲深入者乎?刘元海五部离散之馀,而卒能自振于中国者,为少居内地,明习汉法,非元海悦汉,而汉亦悦之。一朝背诞,四人响应,遂鄙单于之号,窃帝王之宝,贱沙漠而不居,拥平阳而鼎峙者,为居汉故也。向使元海不内徙,止当劫边人缯彩曲糵,以归阴山之北,安能使王弥、崔懿反为其用耶?当今皇风遐覃,含识革面,凡在虺性,莫不怀驯,方使由馀效忠,日䃅尽节。以臣愚虑者,国家方传无穷之祚于后,脱备预不谨边臣失图,则夷狄称兵,不在外方,非所以肥中国,削四夷,经营万乘之规,贻厥孙谋之道也。臣愚以为愿充侍子者,一皆禁绝;必若先在中国者,亦不可更使归蕃,则夷人保疆,边邑无事矣。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