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谦庵集/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谦庵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柳云龙
1803年
卷三

[编辑]

请安东复号疏代邑人作[编辑]

伏以臣等所居安东府。去丙子年。以贼子申福弑母。贬降为县。于今六年。尚未复号。一乡民物。久沦于玷污之中。而未能洗濯。且奋且耻。如不自容。敢将危悰。仰渎天听。伏愿圣明垂仁采纳焉。伏以安东为邑。物众地大。控抚百馀里。节制十三邑。为一方之巨镇。非如僻县残郡自守自治之比也。且以左道大都护。摠领进上物膳而进退之。若非名位相称。尤无以镇压列邑。而检察不谨也。况阅武炼才等事。无不于焉行之者乎。今者降而为县。贬其爵秩。视其官则在诸邑之下。观其任则行都护之事。体统不相维。大小不相制。似违朝家设官分职之意。而人皆贱踏。无复尊畏。堂堂大府。变为小鄙。习尚陵迟。日渐坠废。岂特一邑之所大忧而已也。抑亦朝廷之所深虑也。臣等谨按。本邑素称忠义之乡。风俗之美。为列邑之最。自古以来。为国宣力。世著勋绩。姑以表表在人者言之。逆萱猖獗。祸焰滔天。县人助义。卒歼大憝。大为丽祖所奖。升郡为府。高丽明宗时。南贼剽掠。佐师讨平。以功陞为都护府。神宗时。孛佐构逆。以捍御功。升为大都护府。及乎恭愍南迁。驻跸于此。县人供顿。极尽诚赤。收复京城。多赖其力。复陞为大都护府。亲挥宸翰以宠锡之。至今照耀湖山。为一方之荣。夫以板荡流离之际。而每效忠勤。累代而不替。则其为国家屏翰之邦。根本之地。槪可见矣。而人心之淳。俗尚之厚。亦不可诬矣。是以。国家以忠义待其民。本土之民。亦以忠义待其身。维持巩固。不坠厥声者。千有馀年于玆矣。岂意贼民孽芽其间。使一方厚风美俗。无所复寻。而为圣朝教化之大累乎。自玆以来。一境抱羞。若陷坑堑。虽有濯磨淬砺之心。何以暴白于圣明之下乎。扣心腐肠。颙望涣恩者。岂特如饥者之待哺。渴者之待飮哉。臣等伏见舆地胜览。成宗大王五年。真宝县人。驱辱县监。革属青松府五年。因土人申诉。旋复旧号。中宗大王十三年。密阳府人有弑父之变。降为县。又五年而复旧。夫以两邑之罪观之。虽至永革。未为不可。而数年之后。皆许复旧。盖削邑示罚。虽出于瘅恶之严。许民自新。不为已甚者。亦先王宽大之政。而理势之所不得不尔者也。是以。于其革心向善也。因其心而利导之。惟恐善心之或沮。而施化之不速也。先王不念旧恶。乐人为善之意。可谓至矣。以此待民。民安敢自绝于善。不入于轨度乎。伏望殿下特降纶音。复其位号。一以镇抚属邑。一以图民惟新。永作雄藩。捍卫南服。则孰不欢忻鼓舞。以体朝家作新之美意乎。苏洵曰。人无常性。惟上所待。若朝廷以一贼子之故。待一邑之民。皆为不忠不义之徒。而不开迁善改过之路。则民之向善之心。不几于怠废不振。而于变之化。尚安所施乎。昔唐刺史贾崇。以所部犯十恶被劾。太宗曰。尧大圣。柳下惠大贤。其子丹朱不肖。其弟盗跖巨恶。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之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见刺史化被。下人归之善道。岂可得也。若令缘此被贬降。或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察访科罪。庶肃清奸恶。太宗之言。岂无所见而然哉。夫愚惑之民。以苟免罪责为幸。今若治之已甚。则安知异日脱有如此之变。而争相掩覆。有如太宗之所虑者乎。伏愿殿下察都护职任之重。愍弊邑不幸之甚。远稽往牒。近法祖宗。特回涣汗之恩。以惠一方之民。则国家幸甚。教化幸甚。民生幸甚。

[编辑]

与赵士敬穆戊辰[编辑]

献岁发春。伏惟侍候增庆。学履益茂。仰贺千万。云龙身无状而心稍介。志虽大而才不逮。疾病缠绵。百无所用。世人有眼者。莫不弃且外之。而尊丈独取于众弃之中而不我遐也。其为感幸。何可胜言。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云龙于尊丈。亦有是心。然师友之道。不但交游之款。往来之亲。其所以相资而取义者大矣。云龙见世之为交。不复切磋琢磨之为意。惟以戏狎便佞之相尚。或阳为亲厚。而阴实非议。或显挟贵长。而直示凌侮。亦或穷而为友。达而弃之。才高则志骄。官盛则自是。呜呼。朋友道废。一至于此。欲人之成就。难矣。云龙以不肖。往来交游。为不少矣。无一人矫枉规过者。此岂直谅之本无也。实云龙之骄吝。拒人于千里之外也。寻常耿耿。无以自快。伏惟尊丈。志笃而行厚。安贫而好学。真所谓多闻之尤。而猥自枉屈。不鄙卑贱。此尤世人之所难。而仅见于尊丈者也。昔孔北海齿尊耆艾。祢正平才弱冠。而忘形托契。屈已投胶者。以正平之才也。今云龙无正平之才。而遇北海之知。是尊丈之贤。加于文举。而云龙之幸。尤于正平也。然云龙之欲师尊丈者。非欲其怜恤而已。尊丈之俯取云龙者。岂但为其归依而已。自今以后。凡有过误疑难。尊丈不爱见教。云龙亦时效愚。以成熏陶之化。丝发之报。如何。易东书院。蒙诸丈勉力。终见远大之规。甚幸甚幸。寒斋独处。病怀山积。无聊所发。言语支离。非尊丈不发。伏惟照谅。

答赵士敬[编辑]

示谕曲折。非愚蒙所当容议者。然既有厚问。敢不取正。家礼于练无受服之节。今之练改。当以仪礼为法。谨按仪礼虞后受服条。绞带以布易之。至于练时。则无变除之节。故图曰未详。正谓未知练时变除如何耳。先儒亦未折衷。而虞受绞布带。于练无改受之训。则今当依葛带之例。变而从布。恐合礼意也。若以骇俗为难。则练服葛带。亦足以骇见。非独绞带为碍也。葛则预取深山腻韧者。去其麤皮。令其洁白。可以合用。亦不难得也。练冠绳绦。则按家礼缌服条。腰首绖。并用熟麻。而缨亦如之。则练而用熟麻为绦。可知矣。中衣。合家礼深衣制度及琼山仪节等书推究。则亦可制用而不违于古矣。然此衣之用。只见于礼记。而于家礼略不及之。虽不制。亦何妨乎。恐此非如绞带葛带不可不受者之类。亦当任意处之。哀家则当初成服时。自依古制。后于练节。亦不可不更受也。但以直领代中衣。则违古远矣。恐未安也。来使立俟。未暇细考。造次妄论。恐未合宜。舍弟在河家。当与更议。如有所疑。从后委达。

与赵士敬甲戌[编辑]

前蒙不鄙。辱有所询。匆匆裁报。多犯不韪之罪。追思惶恐。未审已所施行者。何等节目耶。伏望明示晓之。家礼修于礼毁之后。古礼节文难行于俗者。删略从简。故练不改服。已有明文。无可疑者。于今一遵乃可。而云龙等则初丧之衰。破裂无馀。不得已改受。乃可支也。且有仪礼可以为据。不至于妄作。故定为改受。而京中朋旧如禹景善辈。皆执家礼。反复言不可改之意。此论亦自不非。而处此难处。不可不改。柰何。练时如中衣黄里縓缘之说。不可断然行之。以骇俗见。而不行亦非礼意。擿埴求涂。无可凑泊处。哀悯实深。伏问何以处之。

答赵士敬[编辑]

承审孝候支保。哀慰。吴丈不淑。公私之痛。数年来。凡世之所谓贤人君子。零落殆尽。吾道穷矣。岂非天运耶。云龙平生。分义最厚。自此何处更得斯人。以听于下风耶。所谕失色之议。何等事乎。朋友间相规之言。固当公言而公听之。惟知是非之所在。至于戾于言。发于色。则不可则止。明训昭然。岂朋友之所欲闻乎。益见吾道日孤。吾党日稀。相长之风日衰。而相胜之心日起。世上谁复有大人先生。起而整顿之邪。良可太息。近来书院之作纷纷。缩伏穷山。他处事。未之闻也。至于吾乡之事。则拂于义理。违于公议者甚多。作此好事。翻作不好事。未尝不为老先生浩叹也。尊丈亦已仰屋者数矣。知己之前。不惧罪过。多言不逊。伏望一览付火。

与赵士敬甲申[编辑]

秋霖。尊况若何。悬系日深。不意自安东传逢原讣。闻来疑信相半。若狂若痴。不能定情。未审其信然否。云龙无状。迄未趋慰庐次。拟于秋凉。晋作数日款。而今遽至此。永负幽明。痛哭柰何。先生遗文。或恐散逸。伏望尊丈与琴丈佥侍。合力周旋。一无所失。不胜幸甚。

拟与赵士敬戊戌[编辑]

迩来数月。一未仰候。动静如何。寻常慨叹。志气颓惰。诚薄于大人门庭。致此逋慢。徒抱愧恨而已。云龙负母山中。漂泊已久。积病层生。忧患缠绵。将无以保全馀生。以看太平日月。诚可怜痛。昏愚无状。得蒙先生教育之恩。而不能自拔于流俗颓波之中。日远于君子之域。而将未免小人之归。白发满头只影凉凉。他日地下。更何颜以拜先生哉。言之至此。哽塞何言。伏念先生之亡。今已二十有九年矣。同志凋零。德业无闻。敦厚之风日衰。浮薄之习渐成。正所谓不待七十子丧。而大义已乖者。此先生之平日所深忧。而斯文宿望如尊丈诸公之所宜缨冠被发而不暇缓声者也。之中。雪月又复捐背。斯文之所恃者。惟尊丈一人而已。其收拾馀緖。以复前日大雅之责者。不其重且大乎。未知尊丈于此。复何以为挽回世道之计哉。前日伏闻责酒之失仪者。则尊丈之忧念世道。槪可知也。抑未知今日函丈之间。所以讲明者何事。必有出常情之万万矣。近者流闻之说。或有涉于朝家机关之重大者。而黄口小儿。莫不鼓澜唱言。谓其出于尊丈之门。愚知其必不然也。尊丈平生所谨慎者言语。假使时有忧时仰屋之叹。岂可与世之哓哓者。说梦哉。舍弟之事。狼狈至此。夫复何言。只恃天日之照临。后世之公论而已。今虽家置一喙。孰能听信于无状同气之言哉。其所抵捂者。只在于力小而任重。量浅而责大。忧时太深。而担荷太多。枘不入而不止。谗百车而冒进。或侥幸于一石之塡海。而庶复致其尽瘁之力而已。岂若负国误事。如言者之云云哉。癸巳甲午兵火之馀。饥馑荐臻。疠疫相仍。区区外循于天朝之谕贼退徼。以全国都。以息人民于数年之间。而不敢为他议者。岂其心哉。惟在于势屈力穷。而不能抗天朝之大议。寄生民于鱼肉也。初岂有一毫求和自屈之理哉。是以。养兵屯田。筑城备械。昼夜忧劳者。未尝不在于此。而时议矛盾。嫫母见妒。抟沙不聚。终至不绩者。亦岂其心之所欲哉。惟此一心。炳然如丹。不可诬也。东窗媚贼者。果是家无甔石之俦。朝衣抆泪者。亦非忘君负国之伦。市虎或成于累传。曾杼或投于三至者。未必不由于风言之失实。而亦未必不由于山林之不详也。且其于尊丈。初岂有一毫相负之理哉。而不逞者至以媢嫉目之。不亦异乎。夫尊丈之养高山林。乃其素志。此何尝有求于世。彼何尝尼之于行。而以此为一罪案乎。舍弟则不足说也。于尊丈之清素无念。不亦辱乎。且因尊丈。为题目于一世者。岂梦寐之所曾及者乎。此非不幸之不幸乎。九原可作。先生以为如何。岂不惕然动念。而伤师友之不幸乎。伤吾道之不幸乎。至若舍弟之不敢分疏于左右者。非自外于左右也。只以久乃自明。非口舌之所能争辨也。若夫左右之责望舍弟者。诚出于相爱相厚之旧情。岂有吹毛如世人之谋毁者哉。但气激于愤世。而辞发于冲口。此朱先生之所不免。曾何损于尊丈之责善补过乎。言之缕缕而不择其人。则听之者以为訾毁。言之者以为诋斥。相传远近。以为不好者之赤帜。此不期然而然者。使舍弟闻之。岂不惊叹失图。无颜负荆于尊丈之门者乎。夫纳言之道。自牖则易。自蔽则难。温言则顺。斥言则逆。今者尊丈急于救药。而大声疾呼。言之不足而屡言之。不一而足。至再至三而愈急。则或者以为谤弃。而岂料其胸中所存。只在血诚相救。以续先生教诲之馀意哉。愚恐尊丈于此。亦或未尽其道。而于忿懥上。或有未尽消融底查滓耳。此日月至焉者之或不能免。而在大贤以上。犹有所恐惧修省。而不敢有顷刻自足之念。未知尊丈以为如何。即今一种论议。似不出于光明正大之域。而尊丈亦落在一边之论。为借口之资云。故无似之心。不胜私忧过虑。敢此冒昧。虽以此得罪于左右。实所甘心。而不敢负平生爱慕之赤素也。伏望还赐教诲。不使师门相正之道。落莫于一时。而不加求全之毁于献忠之旧生。则幸甚幸甚。

附从孙掌令公千之。与金公时行书。[编辑]

伯祖与月川书中许多说。极论当时时势之危迫。先人受诬之虚枉。一字片言。皆是据实攻破。无容更议。其曰区区外循于天朝之谕贼退徼。以全国都。以息人民于数年之间。而不敢为他议者。岂其心哉。惟在于势屈力穷。而不能抗天朝之大议。寄生民于鱼肉也。初岂有一毫求和自屈之理哉。盖其许款之权。在于天朝。自我国不得柰何于其间。故曰外循天朝之谕贼退徼。又曰。不能抗天朝之大议。至其机关所在。终不得不出于持循之议。而薪胆必报之志。炳然如丹。故曰岂其心哉。又曰。初岂有一毫求和自屈之理哉。既以言时势之难处。又以明其心之闵痛。当日先人所遭。正是此耳。而伏睹先先生之论。曰。谕贼退徼。以全国都云者。亦非先生之本意也。窃惟先先生急于救吾先人之受枉。索言竭论。而偶未及深察于伯祖书意而然也。至若末端所论谦庵以一家人。亦为此论。使悠悠者。未免起疑。又曰。后之人。必于谦庵之言。信之不疑。故特书云。是则似以伯祖之言。直以为歇后爽实之语。而恐后人之或信者也。计虽出于发明吾先人事。使当时攻斥迁就羁縻之说。毫发罔或近也。而窃伏思惟。伯祖言意。观于书。洞然明白如彼。而后来尚论者。恐或起疑于撰述之有遗察。而如使褊心者见之。又必不究原书。但就今日所论。作一嚆矢。若曰兄不识弟事。而言若是乎。基之为言。枉于营护。而非其事实云尔。则先先生之所以为先人辨明者。反归于藉浮辞者口。岂不可惧之甚者乎。

答金士纯壬辰[编辑]

望令公。如望旱霓。才到复此向右。此何以耶。中情缺然。只得哽塞而已。国事至此。虽日痛哭何益。云龙奉老。冒死还归。家舍尽付烈炎。贼势且未止息。彷徨于礼安等地。姑延时日。悯迫如何。而见消息。五月后全未得知。今承令示。始知所在。悲喜交至。抑未知今在何处。而唐兵亦到何处。凡百幸因便更示。大望。而见处一书裁送。望须铭传。毋使浮沈。安东无城主。凡事尤为板荡。民何所赖。虽不死于贼。必死于饥。柰何。贼势虽若下去。然使之自去。岂无后虑。寻常切叹。忙甚草草。

与南义仲致利壬申[编辑]

前日入府。适尊驾他出。落落巧违。有若相避然。怅慕弥日不已。羲经已毕功否。开月间。若无故。欲偸一月之间。思与尊侍讲习。而科期已近。恐未如计也。希范叔奄作古人。独行踽踽。顿无心兴。尤欲与足下一会破郁也。前借吴京诗序及群书等书。还付为望。晦间当往府中。可得谋叙耶。

答南义仲乙亥[编辑]

前承会文书院参校先生遗文。兼以询问之勤。即当仰报。而云龙旧患痰证发作。如在昏雾中。舍弟亦昡晕大作。几于不知四到时节。久未修谢。惶恐惶恐。顷者权松岩丈移书。颇详其曲折。未知如何结末。凡传世宝典。必经多人参商订正。无有一欠。然后锓梓传布。可免后议。今此书。出之既早。参互又不精。刊板之后。流议朋兴。柰何。末段曺月川罗整庵事迹。先生既有手书。附于卷尾。则其未净写于元本。恐特未及耳。今若弃而不录。则恐非所当。亦未知如何处之也。松岩所校。似未稳帖。亦一从元本改正否。此事曲折颇多。非承面诲。难详其槪。姑待后日奉禀。裵郡守还拜正言云。然否。

与南义仲丙子[编辑]

久阻恋慕。不知清栖在何所。想日有所事。意味自别。仆初心非不巍然大也。而昏惰之性。加之以疾病丧患。刚果之气。消缩已尽。时欲收拾一分。以为桑楡之业。而习气缠䌸。驱去未得。随聚随散。有若风中之烟。车上之尘。毕竟无归宿之地可叹。抑左右日用功夫。在何事耶。愚意以为凡世之所谓为学者。言语非不美也。文章非不博也。然而卒同归于滔滔之流者。不能立其大者。而先用力于虚伪无实之地故也。若能于方寸地收功。而有脚踏之实。则其他乃其馀事也。未知高明之意。以为如何。幸因便示教。秋间应有西行。何以得从容于寂寞之滨耶。近得克夫书。使传二字于君矣。

与南义仲丁丑[编辑]

窃睹左右。处制过重。气力恐难支保。虽诚孝所感。神明默佑。然在朋友相爱之情。不能不为之奉虑也。千万节抑。以终大事。葬日。卜于何月。凡襄具。已尽措画否。当此朋亲效力之秋。平生受知如云龙者。以冗故。未能奔走于负土执绋之后。实深愧缺云龙近以舍弟患小肿。至今弥留不差。顿无同堂舞彩之兴。人事可叹。明明作西行。欲更造庐次。而势有所掣肘。居然不果遂。千里远别。其恋想何如。云龙素不戒酒。近日尤甚。至有沈醉不省时节。辱亲失已。恒由于此。不胜悔懊。已告庙断止。自今庶几寡过。幸哀侍有所闻见。不以制内为拘。续赐镌敕何如。昔朱张两先生。于制内。与朋侪有书尺往来。恐亦有此道理也。

与南义仲[编辑]

冬寒。日深向恋。云龙近以输石事往丰基。略得从容于汝友丈。迤逦十许日。始得还家。即奉除目。以云龙为礼宾别提。寺人下来。当此冻沍。势将道毙。实深悯迫。去夏解归时。将欲闭门调养。以保馀生。岂料复见差拜如是遽耶。但揆贱分。终无可辞之理。而身病不差。老母亦无侍侧子弟。势不可趋赴。云龙之退来。专在于养病。而于治心上。亦不能无念。志气昏惰。病冗衮衮。其于心经文字。亦不能毕功。精神涣散。末由收拾。视少年时用功。尤为不易。时复倚壁浩叹而已。若使顿绝人事。僻处岑寂之中。收拾心神。温理旧业。庶或望其著脚。悠悠汎汎。年龄遽尔迟暮。此生无复见好时节。柰何。传疑已写毕否。欲一听馀论。而路远病滞。徒增纡郁。可叹。

答南义仲戊寅[编辑]

示谕传疑事。细悉本末。仰慰。非哀侍诚意。何能雠校如此其速乎。逢原自洛到溪上近十馀日。未知迄无通问否。云龙以求见正本事通之。则渠答以果有定本。然与前送两本。少无异同。若哀意必欲见之。则不妨幷上云。渠于念间。往觐义兴。路过高里。必有议禀矣。鄙藏本。后当随便奉呈。所欲言甚多。未得面陈。只增郁恋。

与南义仲[编辑]

秋气渐高。向慕悠悠。前日归寝具于城山。未能留宿。匆匆经过。归来思想。依恨不已。先生门下。无一人发明先生之学者。而独哀侍为之眷眷。寻常喜幸。曷有穷已。云龙懵无所见。其于哀问。未敢献一辞。但以哀教错误处见之。其书不可轻为入梓。明矣。虽逢原辈急于刊行。岂可于未十分修整前轻出乎。千万珍重。反复参详。俾无后悔为望。云龙亦欲偸得一二日暇。趋进庐下。一与随诲看过。而每往县中。多有败意事。有意未遂。怅恨何极。启蒙意见四册。参同契二册送上。伏冀视至。

与南义仲[编辑]

冬来。哀候何如。慕用不已。生顷修父坟颓圮处。因感风寒。累日不平。且门有闲客。应接无暇。殊未安静。可叹。前承哀诲。切己之鍼。无过于此。时读心经一二幅。似有意会处。只以病冗。未得如计潜专。深为恨惜耳。传疑工夫。已见头緖否。更欲就拜。以参馀论。而病人例怯风寒。且道经官府。物色非便。恐未易遂。尤极恨叹。顷见逢原书。只及存问。而略不及此意。竹山刊役未始。故然耶。于哀亦别有书尺论议否。孙公兴礼。何遽至此。此亦闻李判书青莲公捐馆。深庸摧悼。为国一念。夷险不移。而于私己事。无一点浼辱。如此等人。何处得来。可惜可惜。

答南义仲己卯[编辑]

云龙不意遭此变故。自少颇蒙育养之恩。尤不胜恸哭。礼条。深荷指教。其有明证者。一一承诲其无考据者。亦未敢屈意奉承矣。所以然者。不能详知其说。而妄意制作。恐尤得罪于僭越故也。握手之系后教。亦无古书可据。等是不知。不如因前示著系而用之耳。其时金秀才垓来奔。颇能言礼书所载度数甚详。深服其聪颖可望。但其气太锐。无恭逊谨严之意。虽其所言。往往不无合于礼者。而又不免好胜自是之病。不复深究古人用意深处。此病横在肚里。不啻小疵。已与埙之语之。未知渠能逊志听人药石否也。且圣贤见理甚明。用以制作。如庖丁用刃。间有文意或似抵捂不合之处。后学粗见一二句。不可直斥其此是此非也。大抵金意类如此。于鄙意一嘉一忧。未知哀意如何。妇人之服。家礼所云大袖长裙之制。无所考据。其深衣属裳不殊之制。亦不明言其用幅之数。后生何敢率意辄有制作。以此只得依俗服耳。妇人免绖绞带。金秀才以仪礼制用。而妇人之冠。终始未定。又未免于白𭅞头上著免著绖。殊未齐整可恨。伏望随见诲谕。家礼一册丘礼二册送上。

与南义仲[编辑]

传疑。岁前稍稍用功。几至太半。岁后遭外姑之丧。非但神思未定。而见之还。宾客相继应接之馀。自无馀力。未加䌷绎之功。玆用淹滞。极为愧惧。行当毕校以上丧次之位。略禀梗槪于别幅矣。金君垓所论。可得闻耶。大抵此人。颇读礼文。言议涌出。非钝滞如鄙人者所涯涘。朋友中见此人幸甚。但无谦虚自逊之意。而主张太甚。此则先失其所以为礼之本。而徒逐其末。未尝不爱惜其才之有望。欲贡一言以砭其病。而自家不能自发。况敢成就他人乎。且虽有言。人岂信服。用是嗫嚅不敢。望哀侍于往复之间。幸以恭敬辞逊为本之意。致其缱绻。则以渠才识。必能信得及矣。若然则他日所就。其可量乎。前付别录四幅。尽数呈上。孙为祖父母之服。无衰负版辟领三者。他无所据。只依家礼中杨氏所论惟子为父母用之。旁亲则不用之文为定。未知如何。有欲禀叩非一。忙未毕达。姑俟后便。

答南义仲[编辑]

迷儿传惠札。就想哀候支保。仰慰。但伯氏之证。何到今不差耶。节要在河舍。方分张齐写。行当垂毕。然必欲速览。则虽不毕功。姑取还上。待后日更借为计。伏望示谕。明间欲就拜。

与南义仲[编辑]

云龙强将病躯。僶俛入城。支遣冗宦。顿无心兴。加以疾病频苦。老亲远违。极费烦恼耳。文集编次事。近与逢原辈议及。尚未成头緖。悯叹。两别纸求见。则语意大与世论异。一出必有后悔。故恳请诸公勿入编中。皆以为然。独景善而精丈坚执。以为不可不收入。论议甚盛。虽以诸友反复陈说。犹不省悟。诚不知其意也。大槪非徒此两幅之言。可以触犯世忌。其他论世事处。亦有生怨招谤者。鄙人则幷望勿出。而逢原之意或以为然也。方今羸豕踯躅。爻象甚非。虽潜藏隐闭犹有可虞。况敢触之使动乎。传疑亦欲同文集上进。随便速送如何。

与金惇叙辛卯[编辑]

圣与来。得想左右饱占雪月。其乐陶陶。仰慕不已。但奉拜难谋近便。不无怅然之怀也。云龙九月以后。长在病中。老妻前病弥留。吟呻度日。悯极。贤胤已得长成云。其学业志气。可想其不凡。思欲一见而未得矣。腊剂数丸侑封。馀祝新庆益茂。

与权章仲壬申[编辑]

迓岁。驰恋不已。希范叔抱才遇奇。命又不延。恸极恸极。交游之密。无过于尊侍。其为相怜之情。应无彼此之异。家贫计困。尤可哀悼。老天无知。一至于此。柰何。

与权章仲癸酉[编辑]

云龙等白。孤等于太师。虽内外殊宗。实是遗派。其为子孙而欲钦崇敬奉。岂下于诸公哉。玆山虽太师封域。数世之后。废为榛莽。幸平昌公至诚求觅。遂累土立石。因自祔葬其下。以为守护之计。然后孤家历三四世。承藉馀荫。继葬山内已百年。平昌子孙陵替。孤家至今奉香火。山中一草一木。皆孤等所长养。而权氏无与焉。今孙从祖下。祔葬于山麓。无临压之忧。有继序之礼。于理至顺。于势至当。诸公必谅之。抑孤等之改卜此山。盖缘外山地势太高。山坂倾侧。日寒木脱。风气四集惧不能安厝体魄。以重不孝之罪。故昼夜忧恐。计无所出。以为藏风向日。稍惬人情。则他事不论也。孤等在京中。遭此罔极之变凡百艰窘。皆赖友朋调济。所望以终始见爱者。惟在左右。故敢将哀抱缕缕。

答权章仲甲戌[编辑]

辱问礼目。深感不遐。然愚昧之人。虽欲从事于先贤已定之法。犹且不遑。况敢拟议于大礼损益之间乎。无以报塞厚意。无任悚仄。但云龙尝闻之。礼之大者。虽百世不变。孰有大于期年之丧者乎。布笠布衣麻带。其为骇俗。一也。将宁违于俗而不背于古乎。此在高明酌中处之而已。

答权章仲乙亥[编辑]

顷日伏蒙远临奠慰。更辰珍翰。感惶兼至。且审会文书院日有讲论之乐。尤慰想望之怀。云龙等顽愚无状。常制且未能及。岂有过礼自伤之理。承谕但自惭赧。所示通录校正事。既得佥贤相讨累日其于雠正。必无馀恨。前年暂因李逢原见示。未及一阅。旋被索还。今已尽忘。势难悬料轻说。顷于南义仲枉访。亦未能献愚耳。然其纸头所录。既不知其必关于传后。而赘录于刻本。亦未稳当。鄙意颇与士纯诸公之意相同。至于曺月川罗整庵等事迹。则先生既手书付之卷后。其未联书于诸贤之列者。特未及耳。但当依先生所录。幷刻于卷末。而其下略叙先生未及修润之意。窃恐得之。盖此两人。于本朝理学诸贤。皆表表者。虽其学术之是非有可议者。而于内外集中。当处其一。今若削之。则后人得无有憾于疏率乎。大槪雠校先贤书。镌刻流布。本为千万世不刊之计。其事至重。添一字减一字。皆不可轻。此书既不幸未及绝笔于山颓以前。今欲广布。尤当参考众论。十分详悉。然后为之可也。而徒急于一时开刊之计。而其出甚早。至于校正之时。亦同志星散。仓卒窘急之中。草草为之。其能恰尽于人见乎。因辱询之厚。偶罄夙见。如何如何。自数日风眩大作。神思益昏。不能悉意。伏希心照。

答权章仲戊寅[编辑]

奉辱复。审道味冲胜。感慰。云龙有子。而尊侍若不教之。则复何望于他人耶。况左右韬秘光华。不为小子一教。则所谓道德及人之义。安在哉。千万勿执谦德。许以枉教何如。当临期更禀。且今景物方和。小车寻人。不为无兴矣。

答权章仲己卯[编辑]

来使经三日追及于穷谷之中。就审尊履清裕。欣慰无量。且自念无似。顿无轻重于诸贤编撰之议。而敦勉就会。使听馀论于下风。尤增感怍。无以为谢。云龙孤露之馀。身病家患。丛绕未解。又以从祖祖父无主之丧。葬期临迫。云龙一身之外。无他干办之人。舍而他出。义所未暇。玆不能进参盛会。不胜恨缺之至。窃念院中之会。诸公共集。其所论议。应无馀蕴。亦奚待于空空之鄙人哉。惟望诸公虚心平气。兼听博访。必至于恰尽。然后已。则仆虽未参。其受赐亦云多矣。其他所见。前日面论。已尽梗槪。今亦守株如旧。未敢更有他论。亦望于会中。以鄙人所云云。幸一商论。以听采择。如何。目录之未敢改。鄙意亦如是矣。末段表题之言。此岂可辞之事哉。若徒执谦让。使此书疑义。终至隐晦未明。则其责有所归矣。

答权章仲[编辑]

前伻不遇。数日无音。方思妄言之失。兼抱怅溯之怀。松关朝开。清问忽至。擎读询悉。鄙抱冰释。因审山栖平适。西辖将脂。尤增慰浣。况不遐无似。诱引勤至。好问之诚。拜言之美。溢于言表。将使千里之远。贡之以善。以此为善。何往不可。深感德量之恢恢也。惠来三绝。亦甚清丽。令人感发而兴起。第以童牛自况。殊非进退以礼之意。士君子不遇于时。则云林而已。岂有不论合不合。一往而不返者乎。深欲续貂。以禀愚见。而便遽不能立成。辜负厚贶。悚汗。山中僻陋。何以能枉屈尊驾。行还若有隙。当造谢。

答权章仲[编辑]

左右独占湖山佳趣。回视失路之人。何啻黄鹄与壤虫也。一落尘臼。万事颓替。无一称意事。令人恒懔懔不容。近间欲往城东。若日力有馀。历展一二。

答权章仲[编辑]

承书慰释。云龙拟与而见幷辔。会宏仲于斋寺。因叩仙关。谋摅数月之怀。而而见患小肿。施鍼灸。不敢弃去。使宏仲空来。坐致负约之罪。承宏仲书。尤极未安。人间万事。百不如意。一日出入。犹未入计。况其他乎。令人叹慨不已。然宏仲委访。不可不报。十年未成之约。亦不可虚过。欲趁明晓驰往先松。邀宏仲于还路。作山窗一日叙。如无他挠。因此往府中。可以历拜山榻。然公如有意。幸与宏仲共枉斋舍如何。寺轩敞豁。可以避热良话也。

答权章仲[编辑]

云龙疾病之身。轻妄之资。本无实用之可取于世。只有河上一丸泥。乃我乐土。而今反弃去。岂计之得耶。今日越宿精庐。从明直指长途矣。书中所言二字。正我终身行之者。尊之发病。正破顶门一穴。百朋之锡。何以加之。仆之至今恶湿趋下。正坐此病。气质之偏。欲改未能。安得勇力如吕伯恭。一剑快断乎。自后幸勿弃外。随闻赐诲。以作终身之戒。是区区大望也。晦庵书八册。医闾集二册送上。幸勿令虫鼠点污。秋还寄之如何。随笔得句。尤可笑。然不愧录去者。正以公之知我。而不以诗观我也。

与李逢原安道辛未[编辑]

哭散之后。已过数月。情乖筑场。事缠俗冗。伻问又不时。寻常罪恨无已。曾因金景止闻移殡大庐之傍。若此则其于侍侧奉奠。两皆便遂。为慰实深。仄听诸公修写先生遗稿。期以今月二十二日。所当趋赴不暇。而母病未快。未遂下诚。恨缺不可言。遗文谨收拾若干。誊写进呈。易柬诸公会席。从当转达庐下矣。云龙平日。承颜虽久。而卤莽无比。其于讲论。卒无所得。其所惠语。亦岂皆讲论之奥。然道无显晦。言无精粗。寻常应接之间。日用语默之际。无非精义妙道之发。今看遗札。恻怛恳切。诚意布露。不离乎卑近。而皆极乎深远。类不可以片言只句。易而忽之。泯没而无传也。所得于云龙者如此。则其他尝有讲论于门下者。其所得尤如何也。然散处四方。未易收合。预以此意。广布各处。搜罗剔抉。一无所遗。然后各以年月编正。仍成外集。则其于撰先生之遗迹。始得无遗阙矣。或谓寻常片楮。何足尽取。此恐非知言也。先生平日于人。无贤愚一以诚意咨询。可者取之。不可者不瑕。故人皆自乐。不惮效愚。此不耻下问。取人为善之盛意也。为门生子弟者。其可不以此为法乎。以前日葬时及近日观之。人各自贤。分别内外。不相浑合。如矛违盾。俄顷之际。习尚之至此。何也。此大非所望于今日者。是以。人懹不安之心。不得不生边幅之计。非徒云龙郁悯。人之懹悯者皆是矣。先生行状如赵郑所撰。拜皆参互。凡出入门下如云龙之无似者。皆令看读。各贡所见。则必有拾遗补漏之益。且令所见或有优劣。其为先生之心盼一也。尤不可有所间隔而不与之议也。黄勉斋之识文公。深矣。犹经营数十年。然后行状始成。其间咨问博采。捃摭无方。删定累积。从可知矣。岂有立谈之间。而遽为定论乎。前者诸友进在丧侧。或有请看行状草文。而哀侍之不即出示者。何耶。伏望自今虚心平怀。每见门徒。辄出示相订。俾彼此之情。无有隐郁。不胜幸甚。且其裒聚编成外集之事。必不无异同之议。如使哀意不牢。则其不得成。明矣。更须十分凝定计日积月。终成垂后之法。则其于继述。不亦大乎。吾东方文献无传。大贤如金寒暄。无迹可寻。人虽欲私淑。其可得乎。今之所以尊慕者。亦徒闻其风。而有若矮人之观场。深可慨也。云龙愚惑莫甚。而受恩最深。故凡有愚意。随即献请。宁取笑于人而不自计也。追思先德。益广持循之道。区区切祝。云龙当乘凉一进。留连数三日。以展未尽。

与李逢原[编辑]

前承琴丈书。谕以哀侍柴惫已甚。出外调理。不胜惊虑。固知诚孝纯至。加以鸰原之戚。其为摧咽。无所不至。每一念至。令人哽塞。不能为怀。伏望念先世负托之重。十分宽抑。以全大孝。练日切拟伻候。其时适以而见之行。一家骚骚。烦挠之际。全未省忆。茫然放过。情礼俱阙。愧恨不已。顷日郑道可拜辞日。自上引见。且下问金肃夫上来与否。似有阳复之渐。可贺可贺。朝报送上。览后还付为妙。

答琴闻远癸未[编辑]

承尊问迨感。即日秋风。尊候万福。云龙病状如昨。但今年朝野未靖。赋役烦重。漆室之忧。殆不自堪。真是苦事。吾道不幸。学术多岐。生心害政之弊。至此而益验。此岂人为。柰何柰何。李义城丈不意捐世。先生世代。忽已绵邈。悲痛尤切。未知襄事在何时耶。云龙俟病间。即欲趋哭筵几。兼拜左右。以作一日之款耳。士纯复作南州。同志落落。千里零散。可叹。

答琴闻远庚寅[编辑]

承惠书。感极。云龙疾病丛里。公务塡委。拨开无路。柰何。太庙有灾。重狱又成。人心之不淑。至于此极。慨叹罔涯。而见以上尊号提调。未能下来。事毕即来云耳。

答琴闻远己亥[编辑]

伏蒙惠问。深荷尊丈不遐故旧之盛德也。就审政候万福。尤以为慰。云龙病势缠绕。日就死地。在世能几日乎。每念先生抚恤。不能保其万一。同志又落落。衰谢殆尽。所尝亲爱如兄弟者。亦或未以时叙。瞻望之情。尤不能已。刊役尚远云。仰虑。

答琴闻远庚子[编辑]

回禄灾酷。所当随闻致慰。而迄犹未也。古镜重磨方。虽久滞未安。若非久留鄙所。应幷为灰烬。此则幸也。谨与约条。同裹一袱送上。但病生手拙。未及誊写。此后非印出广布。势难复见。伏望于小册子。令下吏誊一本寄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