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谦庵集/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年谱卷二 谦庵先生文集
遗墨

士生斯世。若七十子之于孔圣。程明道之于伊川。实千载一幸。而既得贤师。又有贤弟。能兼而有之者。今古所未有也。昔我谦庵柳先生。以圭章令质。生乎积德之门。而以退陶为师。以西厓为弟。其有得于负笈立雪熏陶亲灸之日。金昆玉友。埙唱箎和之际者。为如何哉。迨夫德益邵名益著。翕然为士类所推重。而不自崖异。务益鞱晦。卒之沈冥于卑冗。栖迟于郡州。曾不得展布其所蕴。晩乃朝论归一。将处以华要。而未免为媢嫉者所惎间。其如命何哉。先生于为文。初不经意。而详赡澹雅。浑是一团精采。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惜其散失于兵火抢攘之中。今之存者。所谓存十一于千百。而其嘉言正论。有补于世教非浅。其与世之吟风咏月。雕篆为工者异矣。今先生之子孙。彬彬多文学之士。人皆期以远器。岂无图所以寿其传者。丁未清和上澣。后学丰山金应祖。谨识。

呜呼。元之幼不天。失所怙。鞠于季父修岩公。季父愍其无知。每以无忝先人为戒。常陈说先世家传遗范。启告谆谆。而于我伯祖谦庵先生事。尤所惓惓。屡言不一。言亦常喟然太息。以为皆可师法。元之虽愚不克髣髴其诲诱之一端。然犹知敬听而心识之。耿耿若前日事。呜呼。季父之德。足以知吾伯祖。而其得于家庭之间隐微之际者。尤益亲切。有非他人所能及知者。则季父斯言。岂不可以征信于来世哉。其后又闻愚伏郑先生。与人语及。辄称道不置。尽有推重之意云。于此。亦可以想见伯祖平日所存。有不待后世之子云而后知其为定论。呜呼。岂不信哉。伯祖早自得师。与闻旨诀。其授受之际。所得之浅深。又必有非后生末学所可窥测者矣。伯祖遗文。散失于兵火。今其存者。仅出于煨烬掇拾之馀。不及百之一二。而至其师友间往复诸说。举皆断烂。泯没而无传。诚若可恨。然尺锦之美。犹可以辨其七襄之全。此在善读者自得之。又何歉焉。呜呼。伯祖于谦德上得力最深。盖其所造益崇。而其自视益卑。常若有不足之意。非其日有所事而诚有诸己。何以如此。昔遽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夫子称之。此此自君子进德之事。千古相循。一般涂辙。只在眼前。其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者。实原于此。呜呼。岂易言哉。元之极知愚不肖。不足以发明我伯祖德业之盛。无以模写其万一。而有感于中。不能无言。览者恕其狂僭而取其意则又幸矣。岁在己酉季秋下浣。从孙元之。拜手稽首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