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先生文集 (河弘度)/序
谦斋先生文集 序 1746年 |
卷一 |
谦斋先生文集序
[编辑]东方古今称文明。然犹不及大岭以南。岭南古称辰国。辰是避秦之名。则意者周馀遗民。浮海而东乎。其人敦礼重义。旆旆有尚文之教也。圣朝受命。兴动有道。世出杰钜儒贤。至弘治辛酉。斯文蔚发于一区。有若退陶先生降生于大小白之下。有若南冥先生降生于头流之东。自有邦未始有焉。此天意也。若谦斋先生。生于南冥晩年讲道之乡。私淑诸人者也。清修刻厉。惟以堕落第二义为深耻。猷为服用。纤末不苟。其言曰。义非敬不行。比之镜。义是能炤也。丹书言敬义。坤六二言直方。而传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然则此二字。本于羲画。始于黄帝。著于夫子也。近世曺文贞公铭其剑曰。内明者敬。外断者义。用为栖壁日月。佩服此言。表里互参。知行幷进。则入自德川洞门。直可以溯伊洛仰泰山矣。此先生进德节度而可表出也。尝自号谦斋。揭地山六画图。以卑牧为最初工程。朝廷以遗逸累征不起。则不违则也。国有寇乱。倡率义旅。则用行师也。至于裒多益寡。尊光而不可逾。则君子之终也。此又先生之本末。后人何赘焉。今去先生之世。八十年之久。入其境。士心益附。芬苾不懈。凡为人父为人子。至兄弟朋友之伦。犹向想慕效。莫不曰谦斋先生。化之八人。固如此夫。〈缺〉
后学骊州李瀷。谨序。
谦斋先生文集序
[编辑]我东儒学之盛。至本朝明宣之际极矣。而退陶南冥两先生幷生一时。为儒林宗主。如天之有南北斗。地之有岱华焉。然两贤资禀德器学问工程。不无小异者。故至今诵其诗读其书者。间或有轩轾之论。此非末学所敢轻议。要其遗风馀韵。历屡世而不衰。使学者想像兴慕。而顽夫以廉。懦夫以立。则曺先生岂不亦孟子所谓百世之师者哉。余少时读眉叟许文正公所撰谦斋河先生碣铭。又得先师李先生所为行状。读之。其所推服称道之语皆甚至。私窃敬叹。以为曺先生之后。南州之多贤如此。孔子所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者。岂虚语哉。上之十四年秋。余自海岛。蒙恩出陆。配湖南之光阳县。翌年春。河先生之后孙大观宽夫赍先生遗稿及年谱附录合六册。辱以示余。且不以余为蒙无识。俾助其勘校之役。又致其族兄大明晋叔书。请为弁首之文甚勤。余以非其人及罪废不敢当之意辞之固。然先生遗文。得一奉读。是余畴昔之愿。谨受而置诸丌上。牢骚之暇日。读数篇。盖其一字一句。率皆礼法名教中语。而笃信曺先生。无异七十子之服孔子。余于是益知先生之学。渊源于德川。而曺先生之典刑模范。没世不坠者。先生尊信传守之功为不小也。盖先生晋阳人。而曺先生晩岁。寓居讲道于德川。时则竹阁李公光友,觉斋河公沆皆从之学。先生于竹阁为外孙。而觉斋之徒河松亭受一实先生少时所师事。则其于曺先生之道。擩染讲习。几于亲炙之者。不但闻风兴起而已。先生天赋既异。而其学问来历又如此。故自少立心制行。一遵绳墨。尤于是非善恶之分。截然有不可犯者。而其为己谨独。重伦彝严礼教。谨出处辞受之义者。莫非山海堂中所讲之遗则也。余故曰先生之学。渊源于德川。而其有功于曺先生之门不小。先生既藏器怀德于身。而时丁不幸。昏朝之变。丙子之乱。相属于前后。则先生洁身遁世。屡征不起者。盖亦有义存焉。岂沮,溺长往者比哉。观先生谢赐米豆疏中所陈君道九事。则先生之志。非果于忘世者。亦可见矣。呜呼。先贤泽斩。世道日下。礼义之风。或几乎扫地。安得起先生于九原之下。以扶树教道之万一也。余读先生以聘丧女为妇。责李叔挺及姜寒沙书。未尝不敛衽而太息也。先生诗文多散秩。今宽夫,晋叔所裒集凡若干卷。先生可谓有后人矣。于是两君之请。久而愈勤。遂不得终辞。谨推本先生德学行谊有所从来如右云。
后学闻韶金圣铎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