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齋先生文集 (河弘度)/序
謙齋先生文集 序 1746年 |
卷一 |
謙齋先生文集序
[編輯]東方古今稱文明。然猶不及大嶺以南。嶺南古稱辰國。辰是避秦之名。則意者周餘遺民。浮海而東乎。其人敦禮重義。旆旆有尙文之敎也。聖朝受命。興動有道。世出傑鉅儒賢。至弘治辛酉。斯文蔚發於一區。有若退陶先生降生於大小白之下。有若南冥先生降生於頭流之東。自有邦未始有焉。此天意也。若謙齋先生。生於南冥晩年講道之鄕。私淑諸人者也。淸修刻厲。惟以墮落第二義爲深恥。猷爲服用。纖末不苟。其言曰。義非敬不行。比之鏡。義是能炤也。丹書言敬義。坤六二言直方。而傳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然則此二字。本於羲畫。始於黃帝。著於夫子也。近世曺文貞公銘其劍曰。內明者敬。外斷者義。用爲棲壁日月。佩服此言。表裏互參。知行幷進。則入自德川洞門。直可以溯伊洛仰泰山矣。此先生進德節度而可表出也。嘗自號謙齋。揭地山六畫圖。以卑牧爲最初工程。朝廷以遺逸累徵不起。則不違則也。國有寇亂。倡率義旅。則用行師也。至於裒多益寡。尊光而不可踰。則君子之終也。此又先生之本末。後人何贅焉。今去先生之世。八十年之久。入其境。士心益附。芬苾不懈。凡爲人父爲人子。至兄弟朋友之倫。猶嚮想慕效。莫不曰謙齋先生。化之八人。固如此夫。〈缺〉
後學驪州李瀷。謹序。
謙齋先生文集序
[編輯]我東儒學之盛。至本朝明宣之際極矣。而退陶南冥兩先生幷生一時。爲儒林宗主。如天之有南北斗。地之有岱華焉。然兩賢資稟德器學問工程。不無小異者。故至今誦其詩讀其書者。間或有軒輊之論。此非末學所敢輕議。要其遺風餘韻。歷屢世而不衰。使學者想像興慕。而頑夫以廉。懦夫以立。則曺先生豈不亦孟子所謂百世之師者哉。余少時讀眉叟許文正公所撰謙齋河先生碣銘。又得先師李先生所爲行狀。讀之。其所推服稱道之語皆甚至。私竊敬歎。以爲曺先生之後。南州之多賢如此。孔子所云魯無君子。斯焉取斯者。豈虛語哉。上之十四年秋。余自海島。蒙恩出陸。配湖南之光陽縣。翌年春。河先生之後孫大觀寬夫齎先生遺稿及年譜附錄合六冊。辱以示余。且不以余爲矇無識。俾助其勘校之役。又致其族兄大明晉叔書。請爲弁首之文甚勤。余以非其人及罪廢不敢當之意辭之固。然先生遺文。得一奉讀。是余疇昔之願。謹受而置諸丌上。牢騷之暇日。讀數篇。蓋其一字一句。率皆禮法名敎中語。而篤信曺先生。無異七十子之服孔子。余於是益知先生之學。淵源於德川。而曺先生之典刑模範。沒世不墜者。先生尊信傳守之功爲不小也。蓋先生晉陽人。而曺先生晩歲。寓居講道於德川。時則竹閣李公光友,覺齋河公沆皆從之學。先生於竹閣爲外孫。而覺齋之徒河松亭受一實先生少時所師事。則其於曺先生之道。擩染講習。幾於親炙之者。不但聞風興起而已。先生天賦旣異。而其學問來歷又如此。故自少立心制行。一遵繩墨。尤於是非善惡之分。截然有不可犯者。而其爲己謹獨。重倫彝嚴禮敎。謹出處辭受之義者。莫非山海堂中所講之遺則也。余故曰先生之學。淵源於德川。而其有功於曺先生之門不小。先生旣藏器懷德於身。而時丁不幸。昏朝之變。丙子之亂。相屬於前後。則先生潔身遯世。屢徵不起者。蓋亦有義存焉。豈沮,溺長往者比哉。觀先生謝賜米豆疏中所陳君道九事。則先生之志。非果於忘世者。亦可見矣。嗚呼。先賢澤斬。世道日下。禮義之風。或幾乎掃地。安得起先生於九原之下。以扶樹敎道之萬一也。余讀先生以聘喪女爲婦。責李叔挺及姜寒沙書。未嘗不斂衽而太息也。先生詩文多散秩。今寬夫,晉叔所裒集凡若干卷。先生可謂有後人矣。於是兩君之請。久而愈勤。遂不得終辭。謹推本先生德學行誼有所從來如右雲。
後學聞韶金聖鐸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