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三十七 山东八 辽东行都司 下一卷▶

山东八

[编辑]

辽东都指挥使司,东至鸭绿江五百六十里,南至旅顺海口七百三十里,西至山海关一千一十五里,西北至大宁废卫八百六十里,东北至建州卫七百九十里,自都司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三百三十里,京师一千七百里。

古冀、青二州地。舜分冀东北为幽州,即今广宁以西地;青东北为营州,即今广宁以东地。春秋、战国并属燕。秦置辽东、辽西二郡。汉初因之,武帝拓朝鲜并割辽东属邑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昭帝省临屯、真番郡。后汉因之。后为公孙度所据。度自称平州牧,传四世,魏景初二年司马懿击灭之。三国魏置东夷校尉,治襄平,而分辽东、昌黎、《晋志》:“昌黎郡,魏置。”乐浪、玄菟、带方带方郡,公孙度置。五郡置平州。晋改辽东郡为国,仍隶平州。《通典》:“魏因公孙度之旧分辽东五郡置平州,后还合幽州。又东夷校尉居襄平,后改为护东夷校尉。晋咸宁二年仍置平州,以慕容廆为刺史,治昌黎,属永嘉之乱,遂有其地。”大兴三年为慕容廆所据,太和五年属于苻秦,后又属于后燕。晋太元十年高句丽寇辽东,后燕将王佐救之,为高句丽所败,辽东、玄菟遂陷于高丽。是年慕容农复取之。后魏得之,仍为辽东、昌黎等郡,寻又为高句丽所据。唐征高丽,初置辽、盖二州,后又置都督府九,又置安东都护以统之。《通典》:“总章元年李𪟝平高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于平壤城以统之,用其酋渠为都督、刺史、县令。上元二年徙都护于辽东故城,仪凤二年又徙新城。圣历元年更名安东都督府,神龙元年复曰都护。开元二年徙于平州。天宝二年又徙于辽西故郡城,领羁縻州十四。至德后废。”寻为勃海大氏所据。五代时地入契丹,阿保机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寻升为南京,《辽志》云:“城名天福。”又改为东京、辽阳府。金因之。元初置东京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立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明年改东京为辽阳路。明朝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十年革所属州县置卫,永乐七年复置安东、自在二州。今领卫二十五、州二。
州控驭戎、貉,限隔海岛,汉刘歆议“孝武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者也。后汉之季,东陲日渐多事,及晋失其纲,慕容氏并有辽东,遂蚕食幽、蓟,为中原祸。盖其地凭恃险远,盐铁之饶,原隰之广,足以自封而招徕旁郡,驱率奚、羯,乘间抵隙,不能无倒植之势矣。自晋大兴以后,辽东不入职方者几数百年,慕容燕、拓跋魏、高丽相继有之。隋常图之而不能有,唐虽得之而不能守也。五代梁贞明五年契丹据有其地,渐营京邑,以侵扰中华。金人亦启疆于此,用以灭辽弱宋。蒙古先取辽东、西,而金人根本拨矣。后亦置省会于此,以弹压东垂。明朝都燕,辽东实为肘腋重地,建置雄镇,藩屏攸赖。司之西北则朵颜、福馀、泰宁三卫,东北则高丽、耽罗迤北等地,而广宁、开元居其噤吭,金、复、海、盖并称沃饶,为之根本。边墙西自山海,东抵开元,延袤二千馀里,东西阔绝,议者以应援为虞。成化二十年边将邓钰言:“永乐时筑边墙于辽河内,自广宁东抵开元七百馀里。若就辽河迤西径抵广宁,不过四百里。以七百里边堑堡寨移守四百里,若遇入寇,应接甚易。”弘治六年按臣李善亦言:“边墙阻辽河为固。滨河之地,延垒八百馀里,土脉咸卤,秋修春颓,动费巨万。夏旱水浅,不及马腹;冬寒冰冻,如履平地。所在城堡畏贼深入。遂将良田数万顷弃而不佃。况道路低洼,每遇雨水,泥泞不通,倘开元有警,则锦义、广宁之兵不过遥望浩叹而已。臣询之故老,云有陆行旧路自广宁抵开元,约三百馀里,兼程不二日可到,地形高阜,土脉滋润,有古显州城池遗址。即辽滨城,见沈阳卫。计莫若开旧路展筑边墙,起广宁碁盘山,直抵开元平顶山。二山在塞外。移分守八百里之兵,聚守三百里之地,锦、义为西路,广宁为中路,辽阳为东路,开元为北路,四路声援相接如率然之势,庶庙堂可宽东顾之忧矣。”议格不行。《边防考》:“河西一带随山起筑,多用石砌。广宁以东地势平衍,惟藉版筑。”弘治中科臣邹文盛尝言:“沿边野草繁茂,水土便益,甚利陶冶。若以岁役丁夫烧砖修砌边墙,除山谷深峻不必修砌者,约千馀里,及时督成,可为金汤之固。”议格不用。说者曰:司负山面海,水深土衍,草木丰茂,鱼盐饶给。正德三年抚臣刘𤩽言:“辽东边储,止是屯粮,岁用不给。二十五卫俱有盐场,每年例该煎盐三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三十斤,给军食用。但盐场去卫颇远,运道甚艰,莫若召商开中籴买粮料为便。”从之。三岔河南北数百里,木叶、白云之间,大定故城在焉,见北直大宁废卫。乃委以畀敌,俾得进据腹心,限隔东西。宁前、高平诸处一线之险,形援易阻,保边长策,得毋坐失之哉!

定辽中卫,附郭,在司治东南。汉襄平、辽阳二县地,属辽东郡。后汉仍为襄平县地,晋及后魏因之,高齐时为高丽所据。唐平高丽,复曰襄平县,后没于勃海。契丹置辽阳县,为东平郡治,寻为辽阳府治。金仍旧。元为辽阳路治。明洪武四年改为卫治,八年改置都司治焉。十年废县。十七年置卫。

定辽左卫,附郭。在司治西南。洪武四年置千户所,十年升为卫。

定辽右卫,附郭。在司治西。建置同上。

定辽前卫,附郭。在司治东北。建置同上。

定辽后卫,附郭。在司治西北。洪武四年置,初名辽东卫,治得利嬴城,寻徙治于此。八年改为定辽后卫。

东宁卫,附郭。在司治北。洪武十三年置五千户所,十九年置卫,并五所为左、右、前、后四千户所。寻又增置中所及中左千户所,以谪戍者实之。

自在州。附郭。永乐七年置,治开元城内,领新附之众。后徙置于东宁卫西偏。
辽阳城,即司治。《辽志》:“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谓之铁凤城,以勃海汉户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名天福城,幅员三十里,有八门。其宫城在东北隅,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外城谓之汉城。天显十年改曰东京、辽阳府。”金、元皆因旧城。明朝洪武五年改建定辽城,周十八里有奇,门六:南面门二,左曰安定,右曰太和;东面门二,左曰平夷,右曰广顺;西面门一,曰肃靖;北面门一,曰镇远。十二年展筑东城一里,其北又附筑土城,以处东宁卫内附之众。永乐十四年复修筑北城,南北一里,东西四里,合于南城。司城共周二十四里有奇。北城之门三,东永智,西武靖,北无敌。自是每加修饰,万历庚申以后鞠为茂草矣。○辽阳废县,在司城内。汉县,属辽东郡。后汉安帝初改属玄菟郡。晋废。《辽志》云:“辽阳县,汉𬇙水县也,高丽改为句丽县,勃海为常乐县,辽为辽阳县。”按𬇙水县汉属乐浪郡,《辽志》悮也。金、元俱为辽阳县,明初废。
襄平城,司北七十里。汉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及晋因之。亦谓之辽东城。慕容廆使其子翰镇辽东,即是城也。隋大业八年度辽水,围辽东城。唐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拔辽东城,以其城为辽州。仪凤初年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明年复移新城。贾耽曰:“自营州入安东,道经汝罗守捉,度辽水至安东都护府五百里,府故汉襄平城是也。”又司东北有武次城,亦汉县,属辽东郡,东部都尉治此。后汉废。
鹤野城,司西八十里。汉居就县地,属辽东郡,晋因之,后废。勃海置鸡山县于此。辽改为鹤野,属辽阳府,金因之。元废入辽阳县。○宜丰城,在司西南百里。辽置宜丰县,兼置衍州治此,亦曰广安军。金皇统三年州废,以县属辽阳府。元初县废。又来远城,亦在司西南。《辽志》:“本属女真地,统和中伐高丽置城于此。”金升为来远军,又升为州。元废。
石城故城,在司东。金置石城县,属辽阳府。元省。志云:司东南十二里今有石城山,县盖因以名。又东南有故石城,盖高丽故城也。唐贞观二十一年遣牛进达等自莱州渡海击高丽,拔其石城,进至积利城,败其兵而还。又横山城,亦在司东。《唐史》:“太宗征高丽,拔其横山等城。”又显庆四年薛仁贵破高丽于横山,即此。
紫蒙城,在司东。《辽志》:“汉乐浪郡镂方县地,后佛涅国置东平府,领蒙州紫蒙县,寻徙辽城,并入黄岭县。渤海复置紫蒙县,辽因之,属辽阳府。”金废。○于河城,在司东北。晋大兴三年慕容廆取辽东,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丽,高句丽将如奴子据于河城,廆遣将张统击擒之。又汤州城,在司北。《辽志》云:“汉襄平县地,渤海置州,领灵峰、常丰、白石、均谷、嘉利五县。辽废县存州,在东京西北百里。”金废。
兴辽城,在司西南。《辽志》:“汉辽东郡平郭县地,渤海改为长宁县。辽曰兴辽县,属辽阳府。”金废。○婆速城,在司东西百七十里。金初置统军司于此。天德二年置总管府,贞元初又置府尹,为婆速府路。元讹“速”为“娑”,曰婆娑府。至元十七年改隶东京总管府,后废为巡检司。
凤凰城,司东南三百五十里。其相近有凤凰山。山上有垒石古城,可屯十万众,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明成化十七年以朝鲜使臣还国,道经山下,为不知何人所掠,奏乞于旧路南新开一路,以便往还,于是抚臣王宗彝奏言:“凤凰山前后实出没要途,距辽东三百馀里。其间土地广漠,旧无烽堠。请自山之东北至叆阳间筑墩台二十二座;距山之西北一十五里旧有古城遗址,于此筑立一堡,名为凤凰城;距城西六十里曰叙列站,宜筑立一堡,曰镇宁堡;距城西北六十里曰新通远堡,于堡南增筑一堡,曰宁夷堡。各置军马,为凤凰城声援,则自辽阳直抵朝鲜,烽堠联络,既拒零贼东南窃掠,亦便朝鲜使臣往来。”朝议改镇夷堡为镇东,宁夷堡为镇夷,馀悉从之。志云:凤凰城东南去镇江城凡百馀里。○镇江城,在司东南四百六十里。旧为朝鲜贡道。其相近者有安奠堡。明天启元年毛文龙袭安奠,入镇江城是也。又有斩木城及火烟沟等处,其西北与凤凰城相近。
首山,司西南十五里。山连海州卫界。顶有平石,泉出其中,挹之不竭。曹魏景初二年司马懿伐公孙渊,潜济辽水,进至首山,大破渊军,遂围襄平是也。唐贞观十八年征高丽,车驾度辽水,军于马首山,即此山矣。或谓之驻跸山。《唐史》:“驻跸山在安市城外。”志云:首山一名手山,以山顶石上有文如指掌,故名。
平顶山,司东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旷,可资耕稼。有泉涌出,中产蒲鱼。又千山,在司南六十里,峰峦丛密以千数计,中有龙泉、温泉、香岩等寺及仙人台、罗汉洞诸胜。○华表山,在司东六十里,因丁令威化鹤得名。俗呼为横山。又通明山,在司南九十里,山多洞穴,俗名窟龙山。又有石门山,在司东南四十里。旧有石门砦,万历中李如松救朝鲜,道出于此。
安平山,司东北百里。俗名平矿山,一名天城山。上有铁场,置百户所戍守,属沈阳中卫。又龙凤山,在司东南四百里,大虫江出焉。司东北五百里又有干罗山,大梁水出焉。○老鸦山,在司西百三十里。明初故元平章高家奴聚兵处。
凤凰山,司东三百六十里,详上凤凰城。其相近者曰青山。○大石岭,在司南十五里。又分水岭,在司东四百里。又有大盘岭,在司东南近大海。志云:司北边外百馀里有车轮坡,为三卫驻牧处。
西弥岛,在司东南海中。天启中毛文龙言:“西弥岛相连有三山,周广二百馀里,中云从山,前西弥岛,后珍珠岛,与朝鲜国境铁山城相近,陆程则八十里,水程仅三十里。西弥大路至朝鲜之义州百六十里,铁山水路如之。义州与镇江相对止三四十里,镇江去辽阳三百六十里。”
辽水,司西百六十里,又西距广宁卫二百里。自塞外流入三万卫西北境,南流经铁岭、沈阳而至此,又南至海州卫西南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魏司马懿伐公孙渊,围襄平,会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竟至城下,平地水数尺。隋大业七年伐高丽,至辽水,众军俱会,临水为大阵。高丽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济。命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既成,引桥趋东岸。桥短丈馀,士卒赴水接战,高丽乘高击之,为所败。乃引桥复就西岸,命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进战于东岸,高丽大败。明年复度辽攻辽东城,未克,会杨玄感作乱,引还。唐贞观十八年遣营州都督张俭等讨高丽,值辽水涨,俭等久不得济。既而车驾至辽泽,泥淖三百馀里,人马不可通。诏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既济,即撤之以坚士卒之心。及师还,以辽泽泥潦,遣长孙无忌将万人剪草填道,水深处以车为梁而度。今辽地遇雨则多淖,盖天设之险矣。永乐筑边墙于辽河内,东西旷绝。自广宁至辽阳以辽河为津要,秋冬冰结,人马可以通行,易于应援。冰开时为敌所据,则两城势孤,虽有渡船,不能猝济。天顺十一年边臣马文升请复浮桥以联声援,从之。自是常加修治。《辽志》:“辽河出东北山口为大河,西南流为大口入海。”
太子河,在司东北五里。一名东梁河,一名大梁水。源出干罗山,西流五百里至此,又折而西南,至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司马懿斩公孙渊父子于梁水之上,即此。或曰太子河即故衍水,燕太子丹匿于衍水中,后人因名为太子河。
浑河,在司西北。一名小辽水。源出塞外,西南流至沈阳卫合沙河,又西南流至都司城西北入于太子河。《水经注》:“小辽水出玄菟高句丽县之辽山,西南径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中渊涸。小辽水又径襄平入大梁水。”
鸭渌江,司东五百六十里。《汉志注》:“玄菟郡西盖马县有马訾水,西南至辽东郡西安平县入海,过郡二,行一千一百里。郡二,玄菟、辽东也。”《新唐书》:“马訾水出靺鞨长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杜佑曰:“鸭渌水阔三百步,在平壤西北四百五十里,辽水东南四百八十里。”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道并进,皆会于鸭渌水西。唐贞观十九年程名振等拔卑沙城,遣将耀兵于鸭渌水。又龙朔元年契苾何力讨高丽,高丽守鸭渌水,不得济,何力乘冰坚渡水,大破之。乾封二年李𪟝伐高丽,管记元万顷檄文曰:“不知守鸭渌之险。”高丽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拒守,唐兵不得渡。乾封三年李𪟝大破高丽兵于鸭渌栅,进围平壤,高丽降。宋大中祥符二年契丹主隆绪伐高丽,渡鸭渌江,高丽败保铜州。元至正二十年元主废高丽王,伯颜帖木儿立其昆弟在京师者曰塔思帖木儿,以兵送之国。高丽国人不服,至鸭渌江,高丽伏兵四起,兵败,仅馀十七骑还京师。今鸭渌水源出长白山,下流入海,与高丽分界。万历二十年大帅李如松等援朝鲜,出石门至凤凰山,渡鸭渌江而东是也。○大虫江,在司东四百里。源出龙凤山,南渡入于鸭渌江。
海,司南七百三十里。《齐都赋》:“海之傍出者为勃。”辽东延袤二千里,其南面皆临渤海。《辽志》:“辽阳府东至北乌鲁虎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海口三百六十里,东西南三面皆抱大海。”
连山关,司东南百八十里。地有连山,因名。朝鲜入贡之道也。有官军戍守。志云:辽阳城北三里有镇湘关。又有刺榆关,在司南百七十里。○鸦鹘关,在司东南三百三十里。其东有喜昌口,即中外分界处。天顺三年帅臣赵辅等分军由鸦鹘关、喜昌口,又逾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斩获而还。万历四十七年,大帅李如松由清河出鸦鹘关是也。
德胜营,在司西六十里,旧为军士屯戍之所。又虎皮营,在司北六十里。亦曰虎皮驿。又威宁营,在司东六十里。志云:三万卫铁场百户所置于此。
首山堡,司西十五里,以近首山而名。又南沙河堡,在司西南三十里。又有北沙河堡,在司北八十里。○鞍山堡,在司西南六十里,以地有鞍山而名。亦为鞍山驿,西南去海州九十里。
柳寨堡,在司北。旧为柳条寨。弘治中始增置营堡于此。又莲花泊堡,在司北九十里。又长勇堡,在司北百五十里,其西为长胜堡。○长营堡,在长勇堡东北。《边防考》:“堡南有毛得山,为屯兵按伏之所。又长安堡,在司西北五十馀里。其西为长定堡,又西南为长宁堡,又西为长靖堡。”
甜水堡,司东南九十里。亦曰甜水站,辽海卫铁场百户所置于此。又南八十里曰草河堡。又有青苔峪堡,在司南百五十里,以当青苔峪而名。○东丹堡,在司东百二十里。其相近者曰白泽山。○马根单堡,在东丹堡东三十里。其相近者曰静宁墩,兵冲也。志云:马根单堡与清河堡、咸场堡、叆阳堡,相距皆七十馀里,中间有干河、王老诸岭皆险隘可守之地也。
清河堡,司东南三百里。南临太子河堡,西有白塔佃,可按伏。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其东接鸦鹘关往来。○散洋峪堡,在清河堡西。嘉靖二十五年增置,当鸦鹘关之冲。又司东南三百七十里有碱场堡,近堡有金人砦,可按伏。又有孤山堡,在碱场堡东南,亦嘉靖二十五年置。
叆阳堡,在司东南四百馀里。近堡有汤头溪,可按伏。又新安堡,在叆阳堡西。近堡有石岭儿、梁家峪,皆设险处也。又洒马吉堡,在新安堡东北,与孤山堡相接。,
险山堡,司东南四百馀里。嘉靖二十五年增置。堡北有双岭台堡,东有石坌口,锁果直等台。○宁东堡,在险山堡西南。其南又有江沿台堡,亦嘉靖二十五年增置。又汤站堡,在险山堡西,其西南与凤凰城接界。
宽奠堡,司东南五百里。万历六年筑。其东北有松子岭、林刚谷堡。东又有晾马佃,亦曰晾马台。○长奠堡在宽佃南百里。其东北五十里为永奠堡,又大佃堡在宽佃东南三十里,又东为石岔口驿,又宽奠北三十里曰新奠堡,俱万历六年置。《边防考》:“宽奠新疆,边人谓之张其哈剌佃子。”
牛毛砦,在司东北塞外。其北又有马家砦。志云:牛毛砦相近有万遮岭。又有葛渌砦,亦在宽奠塞外。又有董古、阎王等寨。○修火寨,在司东南塞外。又鸭儿匮,亦宽佃塞外地,距二百里。
甬道。在司西辽河上。隋大业八年伐高丽,起浮桥渡辽水,因筑甬道于河旁。唐贞观十八年伐高丽,李世𪟝军发柳城,多张形势,若出怀远镇者,而潜师北趋甬道,出高丽不意,度辽水至玄菟,即隋所筑甬道也。怀远镇,见北直废大宁卫。

海州卫,司西南百二十里。南至盖州卫百二十里,西至广宁卫二百四十里,东南至鸭渌江三百八十里。

秦、汉时辽东郡地,后魏末为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渤海号南京、南海府,辽为海州、南海郡,金曰澄州,元废。明朝洪武九年置今卫。
卫襟带辽阳,羽翼广宁,控东西之孔道,当海运之咽喉,辽左重地也。
沙卑城,今卫城。亦曰卑沙城,高丽所筑,叠石为城,幅员九里。或讹为卑奢城。自登、莱海道趣高丽之平壤,必先出此。隋大业十年来护儿出海道至卑奢城,败高丽兵,将趋平壤,高丽惧而请降。唐贞观十八年伐高丽,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唯西门可上,唐兵攻拔之。总章李世𪟝初复得其地。后没于勃海,置南京、南海府,兼置沃州,领沃沮、鹫岩、龙山、滨海、升平、灵泉六县。辽改置临溟县,为海州治。金为澄州治。元州县俱废。明洪武九年改筑卫城,周六里有奇。
新昌城,在卫东。汉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永宁二年高句丽与鲜卑寇辽东,太守蔡讽追击之于新昌,战殁。晋亦为新昌县。咸和九年慕容仁自平郭趋新昌,都护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入襄平。时仁与慕容皝相攻也。○居就城,在卫东北。汉县,属辽东郡,后汉省。晋复置。咸和九年慕容皝击其弟仁于辽东,入襄平,居就及新昌皆降于皝。
析木城,卫东南四十里。汉望平县地,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晋改属玄菟郡。勃海置花山县。辽改曰析木,属辽阳府。寻置铜州、广利军治焉。金皇统三年州废,以县属澄州。元省。
辽队城,卫西六十里。汉县,属辽东郡。队读隧。后汉初废,公孙度复置。曹魏景初元年幽州刺史母丘俭击公孙渊,屯辽东南界,渊逆俭于辽队。会天雨十馀日,辽水大涨,俭战不利,引军还右北平。明年司马懿伐公孙渊,渊使其将卑衍、杨祚屯辽队,围堑二十馀里,懿佯出其南,而潜军济水,出其北径指襄平。晋废。《水经注》:“辽队县在辽水东岸。”是也。渤海国置永丰县。辽曰仙乡县,属辽阳府。金废。
耀州城,卫西南二百里。勃海置椒州于此,领椒山、貂岭、澌泉、尖山、岩渊五县。辽改置耀州,仍属海州、南海军节度。金废。志云:岩渊城在卫西南百里,即渤海所置县也。金废。○滨州城,在卫西北百二十里。勃海置晴州于此,领天晴、神阳、莲池、狼山、仙岩五县。辽改置嫔州,仍属海州、南海军。金废。
三角山,卫南二十里。又卫东南三十里有白山,东三十里有滑石山。
辽河,在卫西南五十五里。自辽阳界流入,又南注于海,谓之三岔河,当东西往来之冲。亦谓之辽泽,或谓之黄水。晋咸和八年慕容仁举兵平郭,袭慕容皝于棘城,至黄水,知事露,乃还据平郭。胡氏曰:“黄水在险渎故县界”,盖即辽渎之异名。
南北通江,卫西百八十里。源出卫东滑石山,自东而西,横度辽河,折而南流,又折而东复入于辽河。其间有阆洲,方十馀里,可以耕稼。
散水河,在卫北。源出塞外,西流经卫境,下流入太子河。又新开河在城西七十里,城西二百九十里又有开通河,下流俱汇于辽河。
勃错水,在卫西北。唐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攻安市城不克,引还至辽东。渡辽水,辽泽泥淖,车马不通。命长孙无忌剪草填道,至蒲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勃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胡氏曰:“蒲沟、勃错水皆在辽泽中也。”
梁房口关,卫西南七十里。又东南九十里即盖州也。海运之舟由旅顺口达者,于此入于辽河。旁有盐场三,其二属沈阳卫,一属辽海卫,各置百户所屯戍。○大片岭关,在卫东百十里,向亦置官军戍守。
永丰堡,卫西南六十里。又西有临清、广积、保宁、镇海等四堡。○东胜堡,在卫北。其西南为东昌堡,堡东有赵皮湾,向为屯兵设伏之所。
牛家庄驿。卫西北九十里。又西北八十里为沙岭驿,西至广宁七十里。又耀州驿,在卫南六十里。又南六十里即盖州也。○杜家屯,在卫西北辽河东岸,亦与广宁接界。又卫西南九十里有盐场,卫东九十里有铁场,向各置百户所司之。

盖州卫,司西南二百四十里。南至复州卫百八十里,西北至广宁卫三百六十里,东至鸭渌江五百五十里。

秦、汉时辽东郡地,高丽为盖牟城。唐置盖州,勃海因之,又改为辰州。志云:以路通辰韩也。辽初为长平郡,寻为辰州、奉国军。金初改军曰辽海军,寻又改州曰盖州,军仍曰奉国。元初为盖州路,寻复为州,以州治建安县省入,属辽阳路。明洪武九年废州置卫。
卫控扼海岛,翼带镇城,井邑骈列,称为殷阜。论者以为辽东根柢,允矣。
盖牟城,今卫治。亦名曰葛牟城。唐贞观十九年伐高丽,取盖牟城,因置盖州。志云:辽置建安县为州治,元省入州。明洪武五年改筑今城,周五里有奇。
熊岳城,在卫南六十里。《辽志》:“勃海杉卢郡也,领县五:曰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辽改置卢州、玄德军。”金州废,以州治熊岳县属盖州。元废。志云:县西至海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今为熊岳堡。下有熊岳河。
安市城,卫东北七十里。汉安市县,属辽东郡,后汉及晋因之。高丽亦曰安市城。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攻安市城,不克,引还。咸亨三年高丽馀众复叛,遣将高侃击之,败之于安市城。渤海改置铁州,领位城、河瑞、苍山、龙珍四县。辽仍为铁州,亦曰建武军,改置汤池县。金州废,以县属盖州。元省。今为汤池砦堡。辽志:“铁州城在东京西南百六十里。”又后黄城,在卫东,亦高丽所置。唐太宗攻安市,先拔其后黄、银城二城。胡氏曰:“高丽东境城也,与安市相近。”时又拔其横山、磨米、麦谷等数城。
秀岩城,在卫东南。本名大宁镇,金明昌四年升为秀岩县,泰和四年废为镇。贞祐四年复为县,属盖州。元废。又兴辽城,在卫东。《辽志》:“汉平郭县地。勃海置长宁县,辽曰兴辽县,属辽阳府。”金废。○乌骨城,在安市东南,近大海。《唐史》:“自登州东北海行,至乌湖岛,又行五百里,东傍海㽭,有道至乌骨江。”唐贞观中太宗围白岩城,乌骨城遣兵为声援。又太宗围安市不下,群臣皆言宜释安市,并力拔乌骨城,度鸭渌水,直取平壤是也。
平郭城,在卫南。汉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晋省县而城存。大兴四年慕容廆以其子翰镇辽东,仁镇平郭。咸和八年仁据平郭以叛慕容皝。咸康二年皝袭仁于平郭,自昌黎东践冰而进,凡三百馀里至历林口,舍辎重轻兵趋平郭,遂克之。历林口盖在卫西北,昔时滨海要口也。七年,皝又使其子恪镇平郭城,后魏时废。○建安城,在卫东南。汉平郭县地,高丽置建安城于此。唐贞观十九年伐高丽,张俭进度辽水,趣建安城。又李世𪟝言:“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安市先下,然后向建安。”二城盖相近也。仪凤初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济户口先徙徐、兖等州者皆置建安。旧志:自辽东城西南行三百里至建安城。辽置建安县,盖循故名耳,非即旧城也。
西安平城,亦在卫东南。汉县,属辽东郡,后汉及晋因之。咸康七年石虎将王华帅舟师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即此城也。○文城,在卫西。汉置文县,属辽东郡。后汉改曰汶县,晋省。咸和八年慕容皝遣将攻其弟仁于平郭,败于汶城之北。胡氏曰:“汶城在平郭之西。”
永平监城,卫南百五十里。永乐七年建。城周三里有奇,有东西南三门。志云:旧有升平、新昌等监六,甘泉、安山、河阴、古城等苑二十四,后惟存永宁一监,清河、深河二苑,仍属辽东行太仆寺及苑马寺,寺皆置于镇城内。
驻跸山,在卫东。《唐史》:“本名六山,在安市城外。贞观十九年征高丽,攻安市城,高丽将高延寿等来救,帝曰:‘彼若勒兵连安市而壁,据高山取城中粟食之,纵靺鞨掠吾牛马,攻之不可下,此上策也。’及延寿至,距安市四十里而屯。帝曰:‘虏堕我策中矣。’既延寿又进一舍,至城东南八里依山为阵,上命李世𪟝将兵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奇兵自山北出狭谷以冲其后,自将步骑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命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及战,高丽兵败,无忌断其归路,延寿乃降。因名其山曰驻跸。”或曰卫东分水岭诸山,即太宗驻跸处也。又六山,今广宁毉无闾山之别名。
石城山,卫东北十五里。上有石城,城中有泉。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土人筑此城以避兵。又平山,在卫北五十里。三万卫盐场百户所置于此。又北十里有关山。○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又布雾山,在卫东南百四十里。其山最高,常有云雾在其上。又有城子山,在卫东南百七十里。
青泉山,卫南九十里。或曰即泉山也。唐咸亨二年高丽酋钳牟寻叛,立安舜为王。诏高侃、李谨行讨之,破其安市城。三年,又败之于泉山,即此。或云今复州卫城南四十里有龙泉山,即故泉山云。○望海山,在卫西南三十五里。登山可以望海。又卫西南五十里有孛罗铺山。
分水岭,卫东百四十里。绵亘数百里。山下有泉,东西分流,因名。又有七盘岭,在卫东百十里。○陡松岭,在城南百里。又南十里为猫儿岭。又锅儿峪,在卫东南五十里。《边防考》:“卫又有猪儿峪,明初叶旺等败敌处。”
清河,卫南五里。源出卫东分水岭,西南流经此,一名州南河,又西流合于泥河。志云:卫南有柞河,或讹为梓河,即明初叶旺败敌处。或以为即清河之支流也。○泥河,在卫东七十里。亦曰蓒芋泺,以水多蓒芋草也。或谓之𬇙水,悮矣。又五重河,在卫东北百五十里。源亦出分水岭,流经城东北,有杓子河流合焉,下流汇清河、泥河之水为临江注于海。志云:临江,在卫东南三百里。
毕里河,卫东南百八十里。《一统志》:源出卫东南山谷间,南流经复州卫入海。本作毕列河。唐乾封元年诏李𪟝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伐高丽。又诏独孤云卿出鸭渌道,郭待封出积利道,刘仁愿出毕列道,金待问出海谷道,并为行军总管,受𪟝节度。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其相近者有将军山,即明初叶旺败敌处。
鸭渌江,卫东南五百里,与朝鲜分界。○八角湖,在卫西,近海。铁岭卫盐场百户所置于此。
海,卫西十里。又西十里为归洲,又西南百十里曰苇子套,波涛险恶,不利行舟。志云:卫南海口有马石津。晋咸和九年遣使者由海道致命于慕容皝,船下马石津,皆为慕容仁所留。时皝在棘城,路由平郭始达也。《新唐书》“自登州大洋东北行,过大谢、龟歆等岛,北渡乌湖海,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所谓马石津,当即此处也。
连云岛关,卫西十五里。置关以控海滨之险。又梁房口关,在卫西北九十里。又有梁房口堡,向设兵戍守,与海州接界。○石门关,卫东七十里,亦有官军屯戍。
曷苏馆,在卫东南。契丹移女真部落数千家于此,置馆领之,谓之熟女真。金亦置曷苏馆路节度使,后徙于宁州,寻废。宁州,见三万卫。
背阴寨堡。卫西北十五里。又西北有平山堡、八角湖堡。卫南百二十里有五十寨堡,又卫东北九十里有排山寨。东二百五十里有岫岩寨。○盐、铁场,志云:卫西四十里有盐场百户所,北九十里有铁场百户所。

复州卫,司南四百二十里。南至金州卫百八十里,西北至广宁卫五百四十里,东南至海二百四十里。

秦、汉时辽东郡地,唐没于勃海。辽置复州、怀德军,金仍曰复州,元废。明洪武十四年置今卫。
卫山海环峙,川原沃衍,亦辽左之奧区也。
永康城,今卫治。辽置永宁县,复州治焉。金大定七年更名永康。元废。洪武十五年因旧城修筑,永乐四年增修,周四里有奇。
得利嬴城,卫东八十里。元季土人筑以避兵,明初朝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治此。寻徙入司城中,曰定辽后卫。又南有废德胜县,辽置,属复州。金废。
明山,卫东十里。亦曰明王山,相传以高句丽王子东明葬其上,因名。又锅铁山,在城南十里。○骆驼山,在卫西三十里。又西二十里海中有屏风山。
长兴岛,卫西南四十里。亦曰长生岛,内容五军。复州粮一万二千,而长生输其七。又茶河岛,在卫西南五十里。又西南三十里曰长山岛,上有塔。○万滩岛,在卫东海中。陆行至岛二百四十里,水行不过六十里。又老鸦岛,在卫西北四十里。
沙河,卫南八里。出卫东得利嬴城山下,流经此,卫南三十里有麻河流合焉,西注于海。又窑河,在卫西一里。源出骆驼山,东流注于沙河。○毕里河,在卫东北二百十里。又东北四十里有杓子河,会毕里河入海。
海,在卫西四十五里。有白沙洲,最为险要。南为南信口,北为北信口。
栾古关,卫南六十五里,以近栾古山而名。有官军戍守。
盘谷堡。卫东二十里。其东南又有富川、秀山、临溪三堡。又牟官砦堡,在卫西四十里。卫东南八十里又有胡十八砦堡。○盐、铁场。志云:盐场百户所在卫西四十二里,铁场百户所在卫北九十里。

金州卫,司南六百里。南至大海百二十里,西北至广宁卫七百二十里。

秦、汉时辽东郡地,高丽为南苏城,辽曰苏州、安复军。金皇统三年废,贞祐四年改置金州。元废。明洪武四年置今卫。
卫控临海岛,限隔中外,明初屡有倭警,自刘江告捷而患息。旧制运道,由登州新河海口至金州铁山、旅顺口,通计五百五十里;自旅顺口至海州梁房口、三岔河,亦五百五十里。海中岛屿相望,皆可湾船避风。运道由此而达,可直抵辽阳沈岭以迄开元城西之老米湾,河东十四卫俱可无不给之虞。自正德以后,旧制浸废,嘉靖中虽尝举行,而议者旋以奸民伏匿为言,复罢。嘉靖三十七年辽东大祲,督臣王忬等请开海禁以纾辽困。从之。四十年山东抚臣朱衡言其不便,复罢。夫创法之初,以辽隶山东者,正以旅顺海口片帆可达登、莱耳,乃修举无术,坐视辽左之匮乏而莫之恤欤?
南苏城,即卫治。高丽所置。晋永和初燕王皝遣慕容恪攻高句丽,拔南苏。隆安二年燕慕容盛以高句丽王安事燕礼慢,自将兵袭之,拔新城、南苏二城,开境七百馀里。隋大业七年伐高丽,分遣段文振出南苏道。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𪟝伐高丽,渡辽水,历南苏等城,败其兵而还。又乾封二年薛仁贵破高丽兵,拔其南苏等城。显庆中置南苏州于此,寻没于渤海。辽置苏州,兼置来苏县为州治。宋建隆初,女真自其国之苏州,泛海至登州卖马,故道犹存。宣和初复由此道遣马政等通金,谋攻辽。金改置化成县,寻为金州治。元州县俱废。明洪武四年修筑旧城,周四里有奇是也。
归胜城,在卫东北。辽置归州,治归胜县,金废为归胜镇。又卫东有怀化城,辽置县,属苏州。金省。
沓氏城,在卫东南。汉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晋废。志云:辽河旁有沓渚,汉沓氏县因以名。非也,县西南临海渚谓之沓渚。三国吴嘉禾二年谋讨公孙渊。陆瑁曰:“沓渚至渊道里尚远。”盖泛海至辽,沓渚其登涉之所也。魏景初三年以辽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立新沓县,即沓渚之民矣。
新城,在卫西。胡氏曰:“新城西南傍山,东北接南苏、木底等城。晋咸康五年慕容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乞盟乃还。隋大业九年复伐高丽,遣王仁恭出扶馀道。仁恭进至新城,攻之不拔。唐乾封二年李世𪟝伐高丽,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遂壁西南山临城,城下,进击一十六城,皆拔之。此盖高丽之新城也。
木底城,在卫东。胡氏曰:“此高丽之南道也。”晋咸康八年,慕容皝击高句丽。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慕容翰曰:“彼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今以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从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已溃,四支无能为矣。”皝从之。遂克高句丽。盖从北丰而进者为北道,从南狭入木底城而进者即南道也。义熙初后燕慕容熙攻高丽木底城,不克。唐乾封二年高丽袭新城,薛仁贵败之,进击高句丽兵于金山,遂拔其南苏、木底、仓岩诸城。寻置木底州于此,后废。仓、岩本高丽二城名,唐置仓岩州,亦在卫境。
大黑山,卫东十五里。绝顶有城,四面悬绝,唯西面一路可通,中有井,昔人避兵处也。又有小黑山,在卫东北七十里。又卫东北百五十里有独山,以挺然独秀而名。○铁山,在卫西南百五十里。亦曰铁山岛,为滨海要地。又宋家峪,在卫东北十五里。卫东二十里又有姚家峪,卫南五十里有狗儿峪。
南关岛,卫南二十里。天启中守将张盘议开河断南关岛,以守卫城。即此。又杏园岛,在卫西十里。河口岛,在卫北三十五里。海青岛,在卫东南四十五里。
莲花岛,卫东三十里,滨海险要处也;卫东南百二十里又有金线岛;俱有兵戍守。明朝永乐十七年大帅刘江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上筑垒备倭,会了者言东南海洋内王家山岛夜举火,江急遣马步军趣埚上小堡备之。翊日倭泊马雄岛,登岸径奔望海埚,江大败之。志云:王家山岛在卫东南三百里海中,马雄岛在金线岛东南。○萧家岛,在卫东北百五十里。有萧家岛关,驻兵戍守。又青山岛,在卫东北百二十里。志云:卫境凡七十二岛,罗列海滨,居民往往渔佃于此。近时辽左流民多居其地。
双岛,志云:有二,南双岛在卫西南百里,又北十里即北双岛。《饷辽图》:“自旅顺口西铁山至老猫圈三十里,又西北至双岛四十里,自双岛至羊头凹四十里,羊头凹至八只船四十里,八只船至宗岛三十馀里,宗岛至长行岛亦三十馀里,长行岛至老瓜岛六十里,又至归洲百馀里,又至南套三十里,南套至盖州二十里。又由北套百馀里而至三岔河。自旅顺口至三岔河凡五百五十里。”此由海道溯辽河之旧迹也。
三山岛,在城南海中。天启中毛文龙言:“三山岛在旅顺东三百里,从岛可以入旅顺,旅顺者登、莱、朝鲜水路津要也。三山岛转北二百里为广鹿岛,从岛可入金州;广鹿岛而东五十里为长山岛,从岛可入复州,长山东北二百馀里为石城岛,从岛可入海州;石城相近有小松岛,从岛可入盖州;石城又东二百馀里为丽岛,从岛可入岫岩;丽岛而东二百里为鲜镇宽叆。以兵守之,乘间抵隙,可以惟意所向矣。”
皮岛,卫东七百馀里。地形广衍,有险可恃。天启中毛文龙屯驻于此。其东北为僧福岛,又东北即朝鲜东境之铁山矣。○长行岛,在卫东南百馀里。天启中毛文龙使朱昌国驻长行岛,曾有功驻三山岛,张盘守金州,为百里棋布之势是也。
海,卫西三十里。又卫境东南二面皆滨大海。○东沙河,在卫东百里,下流入海。
贵端水,在卫西南。唐永徽五年程名振等讨高丽,度辽水趣新城,高丽以其兵少,开门度贵端水逆战,名振等大破之,焚其外郭而还。今堙。
旅顺口关,卫南百二十里。海运舟达金州卫者至此登岸。有旅顺口南北二城,金州卫中左千户所在此备御。又哈思关,在卫南十八里。
望海埚堡,卫东南七十馀里。地特高,可驻兵千馀。洪武初都督耿忠于此筑堡备倭,寇至必先经此,海滨咽喉地也。永乐十七年总兵刘江用石垒之,倭乘海𦩲入犯,直逼城下,登岸索战,江出奇败之,贼奔樱桃汇空堡,江围之,特开西壁以待其奔,分两翼夹击,尽歼之,辽之倭患遂绝。樱桃汇,或云在堡东北。又堡西有左眼、右眼、三手、西山、沙州、山头、爪牙山敌台凡七所接于旅顺口,是皆明初所置。
石河堡,卫北六十里。卫西南六十里又有木场堡。又红嘴堡,在卫东八十里。卫东北七十里有归服堡,又东北三十馀里有黄骨岛堡。○盐、铁场。志云:卫东北百三十里有盐场百户所,卫东百三十里有铁场百户所。《边防考》:“卫西北二十里有盐场岛。”
赤烽镇。在废新城东。唐显庆三年营州都督程名振等攻高丽,拔其赤烽镇,即此。

广宁卫,司西四百二十里。西至山海关五百八十里,西南至广宁中屯卫百八十里,东南至海州卫二百四十里,南至海百三十里。

秦、汉辽东郡地,晋因之。后魏亦属辽东郡,后没于高丽。唐复取其地,寻没于勃海为显德府地。辽置显州、奉先军。金改为广宁府,亦曰镇宁军,初属东京路,寻属北京路。元亦曰广宁府,至元十五年改为广宁路。明洪武二十三年改置今卫。
卫西卫渝关,东翼辽镇,凭依山海,隔绝戎、奚,地大物繁,屹然要会。用之得其道,易高丽之舞,革朱蒙之音不难也。昔之议边事者,每曰备镇、静则南寇不能北来,驻三岔则寇不能东渡,广宁要会,约有二途云。

广宁中卫,在城内西南隅。洪武二十七年置。

广宁左卫,在城内东北隅。洪武二十七年置。

广宁右卫,在城内西北隅,洪武二十七年置。初治大凌河,永乐元年徙治卫城内。

无虑城,今卫治。本汉之无虑县,属辽东郡,后汉属辽东国。元初二年辽东鲜卑围无虑。又阳嘉初鲜卑寇辽东属国,耿晔移屯无虑城以拒之。晋省。唐置巫闾守捉城。勃海为显德府地。辽置奉先县为显州治,金改为广宁县,元省县入府。明初因旧城修筑,周十里有奇。永乐中总兵刘江增拓南关,是后数修筑。嘉靖三十四年复增筑南关,合于北城,谓之新城。
锺秀城,卫西南五里,辽奉先县灺,金天会八年改置锺秀县,属广宁府。后废,寻复置。元至元六年废。又卫东北有故归义城,辽置县,属显州,金废。○闾阳城,在卫西南三十五里。汉无虑县地,辽景宗贤葬此,谓之乾陵,因置乾州、广德军,并置奉陵县为州治。金天会八年州废,更县名曰闾阳,属广宁府。元改为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多,复立行千户所,寻复为闾阳县。明初县废,置闾阳驿于此。志云:闾阳城亦曰闾阳乡。其西有高城,唐太宗征高丽时尝屯兵于此。
望平城,卫东北九十里。汉置县,属辽东郡。后汉因之。晋省。辽置山东县,属显州。金仍分置望平县,元曰望平千户所,寻复为县。明初省。又辽西城,亦在卫东北。辽置辽西州、阜城军,统长庆县,仍属显州。金废。○险渎城,在卫东南。汉县,属辽东郡。应劭曰:“县依水险,故曰险渎。”后汉属辽东属国,金废。
川州城,卫西北百二十里。《辽志》:“本唐青山州地,属营州都督府。辽初置白川州,寻曰川州、长宁军,领弘理、咸康、宜民三县。”金初因之。大定六年废川州为宜民县,属懿州路。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泰和四年仍罢州,以宜民县属兴中府。元复曰川州,属大宁路。明初废。志云:川州有东西二城:东川州,辽所置也,西南去义州卫百五十里;西川州,金所置,南至义州卫九十里。又有徽川城,在川州西。《金志》:“承安二年以徽川寨为徽川县,属川州。泰和四年州废,县亦罢。”
懿州城,卫北二百二十里。辽置庆懿军,更为广顺军,寻为懿州、宁昌军,领宁昌、顺安二县。金因之,初隶咸平府,后属中京路,领顺安、灵山二县。元以灵山县省入顺安,又省顺安入州。至元二十四年诸王乃颜反,元主发上都兵讨之,至撒儿都鲁之地,败之。既而其党犯咸平,宣慰塔出之沈州,分遣亦儿撒趣懿州,悉平之。明初置广宁后屯卫于此。永乐八年徙卫入义州。又宁昌城,在懿州北二十里。本勃海之平阳县,辽改曰宁昌,为懿州治。金徙州治,以宁昌并入顺安。又灵山废县,在懿州西。《金志》:“本勃海之灵峰县,金曰灵山。”元省。
闾州城,在卫东北。辽置。志云:以近毉巫闾山而名,在辽州西百三十里,西北至上京临潢府九百五十里。金废。又顺州城,在卫东北百二十里。《辽志》:“汉辽东郡辽队县地也。辽置顺州,西北至上京九百里。”金废。○豪州城,在卫东北二百二十里。《辽志》:“汉辽东西安平地也。辽置州,西北至临潢七百二十里。”金废。又渭州城,在卫东北二百五十里,《辽志》:亦曰高阳郡。金废。
同昌城,卫西北百九十里。辽初置长府军,寻曰成州、兴府军,统同昌县。金州废,县属川州,大定六年改属懿州,承安二年复隶川州,泰和四年改属义州。元废。《辽志》:成州在宜州北百六十里,北至临潢七百四十里。○肇州城,在卫北境。《元史》:“至元三十年以阿八剌忽者之地产鱼,立肇州城。元贞元年立肇州屯田万户府于此,元末废。”又金置肇州,在开元卫境。
毉巫闾山,卫西五里。舜封十有二山,此即幽州之镇山也。《周礼•职方》“幽州山曰医无闾”,即此。亦谓之北镇,隋开皇十四年诏以医无闾为北镇是也。其山掩抱六重,亦谓之六山。岩洞泉壑,种种奇胜。山麓有石门,自卫城西北经平坂,两山屹立如门,有谿中出。岩壑窈窕,峰峦回合。契丹耶律突欲尝读书山巅,筑堂曰望海。及卒,遂葬于此,谓之显陵,显州之名以此。○蛇山,在卫东三十里。岩嶂稠叠,径路崎岖。又有盘山,在卫东九十里。又卫北二十五里有三尖山,东北九十里有白云山,又北三十里有鞍山。
蒺藜山,在卫北塞外。宋政和七年辽主延禧以金人取东京,募辽东人为兵,使报怨,号曰“怨军”。命耶律淳将之,屯于蒺藜山。既而金将斡鲁古等与淳战,淳走,金人追至河里真陂,遂拔显州,于是干、懿诸州皆降于金。
牵马岭,卫西北六十里。山脉与医巫闾相接,势极险峻。中通驿路,行者必下马攀援乃得越,故名。今置驿于此。又西至义州卫五十里。又白土岭,在城北六十里。
板桥河,出毉巫闾山,同源异流,一经卫城北,一经卫城南,俱至城东南合芦沟及双峰河入海。今城西有板桥驿,以此名。又卫西有杨郎河,亦出毉巫闾山,合于板桥河。○珠子河,在卫东北。源出白云山,南流入辽河。又有细河,在城西六十里。源出卫西北百里之响山,南流合于大凌河。
路河,卫东四十里。其上流为羊肠河,源出白云山,经镇武堡、高桥铺入镰刀湖,又东合潮河流入三岔河。中间有沙岭,地形高阜,多沙,河易淤。自盘山驿以东九十里,每霖雨河水泛滥,军马策应尝虞艰阻。正统中于沿河筑堤岸,为长广道,河水通行。初起海州东昌堡南十四里布化堡,西至广宁城北,凡二百里。后由广宁东制胜堡至东昌,凡百七十里。自海运废,河道遂阻塞。志云:路河以缘路濬河而名。辽地多泥淖,路河濬可以外御敌骑,内泄潴水达于海。嘉靖末尝因旧迹濬河筑堤,行旅称便。久之堤日颓,河日淤,敌得乘隙以入,而内水无所泄,潴为洿池,地不可畊,久雨则行旅断绝矣。此宜急为修筑,边防水利,胥有赖焉者也。又高桥河在卫东南四十里,卫东南六十里又有龙湾河,旧皆通于路河。
双峰湖,卫南二十里。源出毉无闾山,东西沿流通板桥河。又莽獐湖,在城南九十二里。○古老、无名泉,在城北。二泉涌出,自城西南流入城中,至东南隅达于城濠,四时不竭,汲者便之。又满井,在城西北二里。水甘美,人多汲饮,虽旱常满。
白玉厂关,城北七十里。诸部于此入市。又分水关,在卫北八里。上有镇北楼。又魏家岭关,在卫西北六十里。
通定镇,在卫东百八十里,近辽水。旧志:高丽于辽水西置军,以警察渡辽者,谓之武厉逻。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唯得辽水西武厉逻之地,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已。九年诏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即所置辽东郡城,以仍旧名,亦曰古城也。唐贞观十八年伐高丽,李世𪟝自通定济辽水趣玄菟。即此。又唐垒,志云:在卫东南三十二里。唐太宗征高丽屯兵于此,因名。○夫犂营,在卫西。或曰夫犂当作“巫闾”,盖依山结营,以毉巫闾山为名也。后汉元初二年辽东鲜卑围无虑,又破夫犂营,杀县令,盖即无虑令。或误以夫犂为县,贤曰“夫犂故城在营州东南”;或又以为夫犂为徒河县地;皆误也。
镇边堡,卫西北七十里。又西有镇夷堡,接义州卫界。志云:镇夷堡东南有盘岭,可以按伏。又镇远堡,在卫东北六十里。其西南曰东安堡。又镇宁堡,在镇远堡东南四十馀里。堡西有蛇山,可按伏。○镇安堡,在卫北三十里。其西北有镇静堡。又团山堡,在卫西北二十五里。
镇武堡,卫东百五十里。万历末边将罗一贵驻守于此。又东八里曰西兴堡,堡东南又有西宁堡,西宁之西曰西平堡。又平洋堡,在卫东二百里,接海州卫界。亦曰平洋铺。○制胜堡,在卫东二十里。《一统志》:堡在卫北境者曰镇安、镇边、青石、团山、双树、北安、东安、南安、西安、中安等堡,在东境者曰高庙、倒塔、板桥、平洋等堡,在南境者曰四塔、闾阳、柳河、十三山、丰安、沙窝、沙墩、海潮、大觉、凌河、双峰等堡,凡二十五云。又有盐场砦,在卫南百里。
十三山驿。在卫西南七十里,即十三山堡也。又西八十里达锦州之小凌河驿。又高平驿,在卫东四十五里。又卫东九十里有盘山驿。○老虎林,在边外百馀里,三卫驻牧处也。

义州卫,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至广宁卫百二十里,东南至广宁右屯卫亦百二十里,南至海岸百四十里,西南至广宁中屯卫九十里,西至边外废兴中州百六十里。

秦、汉辽西郡地,汉末为山戎所据,唐为营州地。辽置宜州、崇义军,金改为义州,属中京路。元属大宁路。明初州废,洪武二十二年置今卫。
卫山川环峙,迫处疆索,亦控驭之所也。
广宁后屯卫,在义州卫治西偏,洪武二十五年置。初治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于此。今废。
弘政废县,今卫治。汉置絫县,属辽西郡,后废。辽置弘政县,为宜州治,在今卫东北二十五里。金移今治。元省县入州。明初州废,洪武二十二年置卫,因故城修筑,周九里有奇。正德中复修治。其城南有南关,周一里有馀。
闻义废县,卫南四十里。辽置海北州、广化军,治闻义县。金皇统三年州废,县属义州。元省。
青山,卫东三十里。上有塔。又卫东北五十里有隘口山,又十里有骆驼山,与废川州接界。○牛心山,在卫西六十里,与废兴中州接界。又卫北二十里有石门山,又北十五里有嘉福山。
擦牙山,卫西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营城山。又双山,在卫南十五里。又南十里有八塔山。
大凌河,卫西北六十里。源出废大宁卫之松山,流入境,东南流经卫东,又经广宁左右屯卫界,下流入海。○隘口河,在卫东北八十里。源出废川州之双峰山,流入清河。志云:双峰山在卫东北九十里。又清河,在卫东北百里。源出废川州境,南流合隘口河入大凌河。
石河,卫南四十里。源出卫西南山中,流为石房河,经卫城西一里南流为石河,又东入大凌河。卫南二十里又有泥河,出西山中,流经卫东二十里之杵头山入大凌河。
大定堡,卫西南七十里。堡东南有十方寺。由大定而西北有大安堡,堡北曰半边山,可屯兵。又西北曰大康堡,其相近又有义家堡。○太平堡,在卫北六十里。堡南有狗河寨,可按伏。又有黄泥沟、黑鹰山,贼冲也。又大宁堡,在太平堡东二十里。堡南有金家沟,可按伏。又有达达岭、分水岭,为贼冲。又正义堡,在大宁堡南二十里。
大靖堡,卫东北七十里。其东曰大清堡,又东接广宁之镇夷堡。○永宁堡,在卫东三十里。又有杵头堡,在卫东二十里,以近杵头山而名。其在卫东者又有辽镇堡、三家城等堡。
塔山堡。卫东南六十里。其相近者又有塔山南堡、塔山北堡。又五里庄堡,在卫南。其相近者,又有鹅食、团山、栾家、开川等堡。又泥河堡,在卫南二十里。其东北又有城南堡。○石家堡,在卫西南,其相近者曰八塔山堡。又青榆林堡,在卫西。其北为万佛堡,以近万佛山而名。志云:山在卫西十五里。又卫西北边外百馀里有凌河屯。《边防考》:“凌河、墨州、上𠳀三卫,地险隘,皆在义州塞外。

广宁中屯卫,司西南六百里。东至广宁卫百八十里,北至废兴中州百五十里,西北至故大宁之废建州百五十里,西南至宁远卫百二十里,南至海岸五十里。

秦、汉辽西郡地,东晋时慕容皝置西乐郡,《辽、金志》俱作西乐郡。后墟其地。辽置锦州、临海军。金因之,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皆兼置临海节度于此。明初仍为锦州,洪武二十四年改置今卫。
卫山川盘错,屹峙边陲,称为形胜。
广宁左屯卫,在中屯卫治西。洪武二十四年置。
永乐废县,今卫治,辽置,为锦州治。金因之。元省县入州。明朝改州置卫,因旧城修筑,周五里有奇。成化十二年复增筑,弘治十七年并城南关。今城周七里有奇,形势若盘谷,谓之盘城。
安昌城,在卫西。辽置安昌县,属锦州,金因之。元省。陈元靓曰:“元临海节度领永乐、安昌、兴城、神水四县。”考诸志无兴城县。
神水城,在卫西北。《辽志》:“汉徒河县地,属辽西郡。辽开泰二年置神水县,属大定府。”金改属锦州,皇统三年废为神水镇,寻复为县。元废。志云:城北有溜石山堡。金末蒙古将木华黎镇北京大定府,降将张致据锦州以叛。华黎以致地险兵精,欲设奇取之,遣兵急攻溜石山堡,而使别将屯永德西十里。致驰救溜石,永德军遣骑将断其归路。华黎驰至神水与致遇,永德军亦至,致败走,锦州遂下。○永德城,在卫北。辽初置安德县,属乾州,改属霸州,寻升置安德州、化平军于此。金州废,大定七年改为永德县,属兴中府。元废。志云:永德城西北去神水城五十馀里,东北去兴中城百里。
木叶山,卫东三十里。契丹阿保机建南楼于木叶山,在今三卫境内废永州,非此山也。又紫荆山,在卫东八十里。○望海山,在卫东南十五里。山高可望沧海。
红罗山,卫西六十里。亦名红螺山。有大小二山,绵亘东西百馀里。今因其势筑长城,为一方之障塞。又白云山,在卫西二十五里。土人以山验晴雨。○杏山,在卫西南四十里。今有杏山驿。又西南三十里有乳峰山,中峰如盖,东西十二峰,拱城北向,悬岩有窦,泉出其中,寒溜如乳。又翠幕山,在卫北十里。又北十五里有梯子山。又有望城冈,在卫北八里。
小凌河,卫东南十五里,出废大宁卫界,南流经卫西南五里,有女儿河流合焉;河出卫西南五十里之女儿山,至此并流而东;又有哈唎河在卫南十里,亦东流合于小凌河,又南注于海。志云:卫西有小河名锦川,州以此名。或曰小凌河与诸水回合如锦也。○大凌河,在卫东南四十里。自义州卫流入境,又东南入广宁右屯卫界。
松山堡,卫南二十里,以地有松山而名。宣德三年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属中屯卫。又大凌河堡,在卫东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宣德三年亦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属左屯卫。
大兴堡,卫西六十里,又西与宁远卫接界。堡北有新庄子,可屯兵。又大福堡,在大兴堡东北。又东为锦昌堡。○大镇堡,在卫西北三十里。其西曰沙河堡。又大胜堡,在卫北。其南曰蔡家堡,有分水岭,可以按伏。
大茂堡,卫东北四十里,其南曰流水堡,有苇子沟,可以按伏。自堡而东接义州之大定堡。○年丰堡,在卫东四十里。《一统志》:卫境自东转南,有广济、顺阳、常丰、仁和、大有、广盈、嘉禾、顺宁、乐安、丰稷、春华、西杏、西和、永丰、临川、富有、锦昌、丰稔、兴稼、得安、南阳、福宁、秀颖、蔡家、西宁,凡二十五堡。又卫境盐、铁场凡四,其盐场百户所一在城南六十里,一在城南八十里;铁场百户所一在城西六十里,一在城南百里。
小凌河驿。卫南三十里。又卫西四十里有杏山驿,又西六十里达宁远卫之连山驿。《边防考》:“辽东之木市凡三,置于锦州、宁远及前屯卫。”

广宁右屯卫,司西五百里。北至广宁卫百二十里,西至广宁中屯卫八十里,南至海岸三十里。

秦、汉辽东郡地,辽为显州地,金为广宁府地,元因之。洪武二十七年改置卫。
卫南临大海,北峙毉闾,辽左有事,此亦出奇之地矣。
右屯卫城,今卫治。元闾阳县之临海乡也。洪武二十六年置卫于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治于此。永乐中筑卫城,周五里有奇。
十三山,卫北三十里。五代胡峤《北行记》:“十三山,西南去幽燕二千里。”又《辽史》“燕王淳讨武朝彦,至乾州十三山”,即此。又塔山,在卫北四十里。有塔在其上,因名。
大凌河,卫西二十五里。自广宁中屯卫流入境,又东南入于海。又城东一里有枯凌河,从大凌河分流,或盈或涸,故名。亦东南入海。
黑林堡,卫西北五里。又卫东南有河通堡。《一统志》:“自卫境东北折而南,有枯树、东海、枯凌河、槟榔、常丰、女贞等六堡。又盐场百户所,在卫南二十里。铁场百户所,在卫东五十里。”
望海顿。在卫西南。隋大业八年伐高丽,败还,敕运黎阳、洛口、太原等仓谷向望海顿,图再举,谓此。

广宁前屯卫,司西九百六十里。西至山海关七十里,南至海二十里,北至边墙二十五里,西北至大宁废卫三百七十里。

秦、汉辽西郡地,晋及后魏因之。唐初为营州地,咸亨中置瑞州于此。契丹置来州、归德军。金天德三年改为宗州,泰和六年复为瑞州。避金主睿宗讳也。元亦曰瑞州,属大宁路。明洪武二十五年改今卫。
卫襟带燕蓟,控扼营、平,当戎索之要冲,司雄关之锁钥,诚咽喉重地也。
来远废县,即卫治。《唐史》:“贞观十年以乌突汗部落置威州于营州境,后改瑞州。又置来远县为州治,后废。”契丹改置来宾县,来州治焉。金曰宗安县,泰和六年改曰瑞安,元省县入州。明改置卫,因旧城修筑,周六里有奇。
海阳城,在卫东。《辽志》:“汉海阳县地,属辽西郡,濒海多碱卤,置盐场于此。慕容皝置集宁县,辽置隰州、平海军。”领海阳县,县属瑞州。元省。○海滨城,在卫西七十里。《辽志》:“本汉阳乐县地,属辽西郡。辽置润州、海阳军,统海滨县。”金州废,县属瑞州。元省。明初置东关递运所于此。
迁民废县,在卫西北。辽置。亦汉阳乐县地。统和中置迁州、兴善军,统迁民县。金州废,又废县为迁民镇,属海阳县。元仍曰迁民镇,属瑞州。致和元年燕帖木儿迎立怀王于大都,上都诸王也先帖木儿等自辽东以兵入迁民镇,即此。
万松山,在卫西北十五里。绵亘东西百馀里,连山海、永平界,山多松,因名。山北相接者曰五指山,五峰秀拔,若五指然。志云:五指山在卫北五十里。○三山,在卫西北三十里。高数千仞,三峰并秀。《辽志》谓之三州山。又铁场山,在卫北三十里。卫东北百五十里又有九洞山。
十八盘山,卫北九十里。萦回曲折,十有八盘。志云:卫北三十里有石梯山,昔人凿石为梯,以便登陟处也。又有关山,在城北十五里。○灰山,在卫西北七十五里。又卫西北九十里有龙门山。志云:卫西北三十里有蛇倒退山,以险峻难越而名。又大寨儿山,在卫东北四十里。卫东北二十里又有小寨儿山。
横岭,卫北二十里。又北十里曰分水岭、青石岭。卫东北四十里又有白石岭。又长岭,在卫西三十里,其相接者曰高岭。又西四十里曰欢喜岭。麻子峪,在卫西四十里,铁场百户所置于此。又山口峪,在卫东南七十里,盐场百户所置于此。又卫西北四十里有寺儿峪。
急水河,源出万松山,经卫西五十里入海。又有慢水,源出欢喜岭,经卫西七十里入海。○六州河,在卫东北七十里。大宁、建州等六州之水合流入境,南流经卫东北十五里之蛇山,又东南入海。
杏花沟,卫东北三十五里。又东北三十五里有三道沟,又东北二十里有苇子沟。又烂泥沟,在卫东五里。又卫北二十里有芍药沟。○白龙潭,在卫东南七十里,南流入海。又卫西北三十里有黑龙潭。
山海关,卫西七十里,与北直永平府接界。详见北直重险。
急水河堡,卫西五十里。宣德三年增置中前千户所于此。堡南有芝麻湾,滨海要地也。○杏林堡,在卫东五十里。宣德三年增置中后千户所于此。
铁场堡,卫西六十里,与山海关接界。又永安堡,在卫西北四十五里。背阴堡,在卫西北三十里。志云:嘉靖二十五年置。又三山营堡,在卫西北三十里。○平川营堡,在卫北三十里。又东北为瑞昌堡,又东北为高台堡。志云:自高台入盘岭二百五十里,又北入毛安铺二百里,皆前屯旧界也。
三道沟堡,卫东北七十里。又东为新兴营堡。嘉靖三十五年马市成,俺答纵掠如故,别酋把都儿辛爱犯辽东新兴堡,即此。又锦川营堡,在卫东北九十里。又东接宁远卫界。
塔山堡,卫东南六十里。又安宁山堡,在卫东北五十五里。庆春山堡,在卫东北七十馀里。○海山堡,在卫西南四十里。《一统志》:“卫境自北而东南有战歌、安家、庆春、永丰、古城、广积、积粮、长安、镇安、永安、蛇山、海泉、海山、新安、林树、泰新、盐场、三山、塔山、海滨、刘兴、兴安、城南、老军,凡二十四堡。”
椵木冲,卫西北三十里。其相近者又有碾儿冲。○黄喜冲,在卫东北三十里。又东北四十里为塔儿冲,又十里为老鹳冲。《边防考》:“卫境塞外百里有铁岭川,三卫所居也。”
沙河驿。卫东北四十里。又东三十里达宁远卫之东关驿。又高岭驿,在卫西南三十五里,西入山海关之道也。

宁远卫,司西七百七十里。西至广宁前屯卫百三十里,东北至广宁中屯卫百八十里,东北至广宁卫三百里,西北至故大宁卫废利州百五十里。

秦、汉时辽西郡地,唐为营州地,辽为锦州及来州地,金、元亦为锦、瑞二州地。明初为广宁前屯及中屯二卫地,宣德三年始置卫。今改置宁远州,属锦州府。
卫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
宁远城,今卫治。创建于宣德三年,抚臣包德怀所奏置,据三首山为固。城小而坚,周七里有奇。
和州城,卫北百二十里。元初置和州,属大宁路,至元五年并并入利州,为永和乡。利州,见废大宁卫。
三首山,卫东二里。三峰相峙,上有泉,四时不竭。又望海山,在卫东十八里,下临大海。八塔山,在卫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八小塔。又铁帽山,在卫西十八里。
大团山,卫西北三十里。中高四下,固守之可断北寇出没之道。今团山堡置于此。又镇山,在卫西北二十里。其相近者又有双山。又剌梨山,在卫北,与塞外相接。○长岭山,在卫东北五十馀里。向有长岭山堡。万历中朵颜寇连山驿,总兵杜松出中屯所长岭山,夜至塞外之哈流兔,袭贼营,大有斩获。志云:长岭即弘螺山之别名。今卫东北五十六里为小红螺山,卫东北六十里即大红螺山,盖与中屯卫接境处也。
白塔峪,卫西北三十五里。又卫西六十里有石峡口,其泉流为曲尺河,东入海。○桃花岛,在卫东十五里海滨,海舟往来恒泊于此。又觉华岛,在卫东南二十里。上有海云、龙宫二寺。
宁远河,源出城西北山谷中,流至城西分为二池,环抱城郭,复合为一,南流入海。又卫东北二十五里有七里河,源出废和州,东南流入海。又臭柳河,亦出和州境,下流入海。○北沙河,出卫西二十里之小隐山;又有北沙河出卫西四十里羊角山;俱东流入海。志云:城东三里又有沙河,源出卫北塞儿山,东南流入海。
东关河,在城西六十里。自大宁境流入,上通六州河,南流入海。又女儿河,亦自境外流入,经城西一里东南入海。又有石桥河,在卫西十三里。源出铁帽山,南流入海。○西湖,在卫西十五里,有藕芡鱼虾之利。
海,卫南二十五里。又卫东南至海仅十五里。
塔山所,在卫东五十里。宣德三年别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属宁远卫。所城周三里有奇,嘉靖三年修筑。○小沙河所,在卫西四十里。宣德三年别置中右千户所于此,属宁远卫,所城周三里有奇。
黑庄窠堡,卫西六十里,其南即石峡口,可屯兵。又西与广宁前屯之锦川堡接界。又仙灵寺堡,在黑庄堡东。其东又有小团山堡。堡西有五涧山,可屯兵。堡西北为老虎冲,可按伏。○兴水堡,在卫西北五十里。堡北有烟笼山,可屯兵。堡东为王保儿山,可按伏。又白塔峪堡,在白塔峪口。其东为陡岭口,可按伏。
寨儿山堡,卫北二十里。堡东为鹰窠山,可屯兵。堡西为横岭,可按伏。又灰山堡,在寨儿山堡东。○松山寺堡,在卫东北四十里。堡东有庙儿山,可屯兵。又沙河寨堡,在卫东北四十馀里。又东北即长岭山堡也。又椵木冲堡,在卫东北六十里。又东接锦州西境之大兴堡。志云:卫有盐场百户所,在城南二十五里;铁场百户所,在城南十八里麻子峪。
连山驿。城东北三十二里。又曹庄驿,在城西南十三里。东关驿,在城西六十里。又西六十里为前屯卫之沙河驿。又瓦窑冲,在卫东北四十里。○双塔,在卫东。万历中三卫部落尝聚此犯宁前诸处,或曰即塔山所也。又东南为汤池站,故属锦州,置站于此,西达曹庄驿。

沈阳中卫,司北百二十里。北至铁岭卫百二十里,东南至鸭渌江六百里。

《禹贡》青州地,春秋、战国时属燕。秦、汉为辽东郡地,晋及后魏因之,寻为挹娄国地。唐得其地,属安东都护府,后没于勃海,置沈州。辽置兴辽军,后更名沈州,亦曰昭德军。金因之,后更为显德军。元曰沈阳路,《元志》:“金末沈州毁于兵火,元初徙高丽降民散居辽阳,置高丽举民万户于沈州,以城郭初创,寄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及高丽举国内附,又分置安抚高丽军民总管,理沈州。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明洪武二十年置卫。
卫控御荒徼,抚集戎夷,辽阳之头目,广宁之唇齿也。
乐郊城,今卫治。辽初俘蓟州三河县民置三河县于此,后更为乐郊县,沈州治焉。金因之,后废。明朝洪武二十一年修筑故城,周十里有奇。城南有南关城,周不及一里,游兵居焉。
章义城,卫西南六十里。《辽志》云:“汉襄平县地,高丽置当山县,勃海为铁利郡。契丹初置铁利州,统和八年州省。开泰七年复置广州,治昌义县。”金皇统三年州废,改县曰章义,属沈州。元废,今为章义站。
辽滨城,卫西北百八十里。高丽之辽东城也,唐太宗克之,改曰辽州。时亦谓之新城,以别于辽东故城也。《唐史》:“贞观十九年伐高丽,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二十年复伐高丽,命李世𪟝将营州兵自新城道入。永徽三年高丽侵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将兵御之,大败高丽于新城。仪凤二年徙安东都护于新城,以统高丽、百济之地。”此唐所名之新城也。后为拂涅国城。勃海置东平府,督伊、蒙、陀、黑、北五州。契丹阿保机攻勃海,先克东平,五州皆下,复置辽州于此,并置辽滨县为州治。亦曰东平军,德光更为始平军。金皇统三年州废,县属沈州。元并废县。近志谓之辽阳城,又谓之显州城,皆悮也。
北丰城,在卫西北。后汉末公孙度据辽东,置城于此,谓之丰城。司马懿伐辽东,丰人南徙青、齐,其留者曰北丰。宋元嘉十五年北燕主冯弘奔高丽,至辽东,高丽处之平郭,既而徙之北丰,寻杀之。胡氏曰:“慕容翰议以偏师从北道攻高丽,即此丰道云。”○白岩城,在卫西,高丽所置城也。唐贞观十九年克辽东城,进军白岩城,克之,改置岩州。勃海曰岩州、白岩军,治白岩县。契丹因之,改属沈州。金废。
贵德城,卫东八十里。《辽志》:“汉襄平县地,契丹置贵德州、宁远军于此,治贵德县。”金因之。元废。又有奉德废县,在贵德州东。《辽志》:“勃海缘城县地,契丹置奉德州于此,寻降为县。”金省。○奉集城,在卫东南。《辽志》:“高丽置霜岩县于此。勃海置集州,治奉集县。契丹仍曰集州,又为怀众军。”金废州,以奉集县属贵德州。元县废。今为奉集堡,有铁场百户所,属铁岭卫。志云:堡东去铁岭卫二百十里。
崇信城,在卫东。《辽志》:“汉长岑县地,属乐浪郡。勃海置崇州,领崇山、沩水、缘城三县。辽仍置崇州,亦曰隆安军,并崇山三县置崇信县为州治,在东京东北百五十里。”金废。○玄菟城,在卫东北。汉武开朝鲜置玄菟郡,领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又昭帝元凤六年筑玄菟城。陈寿曰:“玄菟郡本治沃沮城,后为夷貊所侵,徙治高句丽县西北。”是也。公孙度据辽东,复置玄菟郡于辽东东北二百里,晋因之,即此城矣。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遣辛世雄出玄菟道;唐贞观十八年征高丽,拔玄菟城;皆谓此城也。
东牟山,卫东二十里。唐高宗平高丽,勃海大氏以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唐史》“山东直营州二千里,武后时大祚荣筑城于此居之,其国界南至新罗,以泥河为界,东穷海西契丹”,盖即此山矣。或云在三卫福馀境内,悮。又辉山,在卫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又黑山,亦在卫东北。○长山,在卫西北八十里。又卫东南二百里有三角山。又有苏水岭,在卫东三百八十里。
薄刀山,在抚顺关口。亦曰剥刀山。志云:塞外有石门山,有分水岭。○媳妇山,亦在抚顺关外。
浑河,卫南十里。自卫东北塞外流入境,又南入定辽卫界。○辽河,在卫西百十里。自铁岭卫流入界,又南入定辽卫境。
蒲河,卫北三十里。源出辉山,西流入浑河。又沙河,在卫东南,亦西流入浑河。又有夹河,在抚顺城南四十里。源出塞外分水岭,亦西流至卫南入于浑河。
小沈水,卫西南四十里,东流入于浑河。亦谓之活水。宋政和六年女真阿骨打攻辽叛将高永昌于辽阳,取沈州,永昌帅众拒金人于活水。金师既济,永昌军不战而却,逐北至辽阳城下。永昌败奔长松,其下执之以献,于是东京州郡皆降于女真。长松盖与辽阳相近,或以为即司东境之松山。
抚顺所,卫东北八十里。志云:金贵德州地,洪武二十一年置抚顺千户所,属沈阳中卫。城周二里。○蒲河所,在卫北四十里。洪武二十一年置蒲河千户所,属沈阳中卫。城周不及一里。
抚顺关,在抚顺所东二十里,置马市于此。
静远堡,卫西七十里,与定辽卫之长营堡接界。其相近又有陈宁堡。○上榆林堡,在卫西北四十里。其相近者有倒塔儿空堡,万历末增置。又十方寺堡,在蒲河所西北。其南有马空堡,亦万历末增置。
武靖堡,卫西南七十里。又卫南六十里有永盈堡。志云:卫南又有常丰、庆稔、嘉禾、大有、土母河五堡。○会安堡,在抚顺所东十馀里。所西南又有浑河、塔下二堡。志云:卫西有高墩屯,弘治中尝议建营堡于此。又有铁场百户所,在卫东九十里安平山。山属定辽卫。又有盐场百户所,在海州之梁房口。
古勒寨。在抚顺关外百馀里。○八甔口,在卫东境。宋政和六年辽东京裨将高永昌以三千兵屯八甔口,诱其勃海戍卒作乱,入辽阳据之,即此。

铁岭卫,司北二百四十里。北至三万卫九十里,东南至抚顺千户所一百里。

秦、汉时辽东地。勃海置富州,契丹更名银州。金皇统三年州废,以其地属咸平府。元因之。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卫。
卫控扼夷落,保障边陲,山川环绕,屹为要地。
新兴城,今卫治。本勃海富寿县,为富州治。境有延津,辽更名延津县,银州治焉。金皇统三年州废,更置新兴县,属咸平府。金末废。元因之。明洪武二十一年在卫治东南五百里故铁岭城置铁岭卫,与高丽接境。二十六年徙治于此,因故城修筑,周五里有奇。又有故新兴城,在今卫东。《辽志》云:“故越喜国地,勃海置银冶于此,因置银州。辽改富州为银州,以故银州置新兴县属焉。”是也。金并入延津县,又改延津为新兴县。
挹娄城,卫南六十五里。本挹娄地。《辽志》:“汉乐浪郡海冥县地,勃海置兴州,领盛吉、蒜山、铁山三县。辽废,寻复置兴州、兴中军,治常安县。”金州废,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挹娄县,属沈州。元县废。今为懿路所。
庆云城,卫西北五十里。本勃海蒙州地,契丹阿保机俘檀州民置檀州,并置密云县于此。寻改州为祺州、佑圣军,县曰庆云县。金州废,县属咸平府。元废县为庆云驿。《元志》:“至元三十年置辽阳路,自庆云北至合里宾凡二十八驿。”○永平废县,在卫东北。本勃海优富县地,契丹置永平寨于此,寻升为县,属银州。金省。
铜山城,卫西北五十里。《辽志》:“勃海东平寨地,契丹置同州镇东军,后更为镇安军,治东平县,兼领永昌县。金州废,寻改置铜山县,属咸平府。元废。○双城废县,在卫西六十里。本挹娄故地,勃海置安定郡及安夷县,后废。契丹置双州保安军,治双城县。金州废,县属沈州。元省。
咸平城,在卫东北。《辽志》:“汉辽东郡侯城县以北地,高丽为铜山县地,勃海置铜山郡地,在龙泉府之南。多山险,寇盗以为渊薮。契丹建城于此,初号郝里太保城,开泰八年置咸州、安东军,治咸平县。”金曰咸州路,天德二年升咸平府,大定中又改咸平县为平郭县。贞祐初耶律留哥聚众隆安,金人讨之,为所败,尽有辽东州郡,称辽王,都于此。元初县废。以咸平府隶开元路,后改隶辽东宣慰司。明初废。○清安城,在咸平东北。辽置肃州、信陵军,治清安县。金废州,以县属咸平府。元废。
归仁城,在故咸平东境。《辽志》:“通州、安远军,本扶馀国王城,勃海号扶馀城,辽初故置龙州,寻曰通州,领通远、安远、归仁、渔谷四县。”金州废,以三县并入归仁,属咸平府。元初废。又玉山废县,在咸平东南。金置县,属咸平府,贞祐二年升为玉山州顺安军。金末废。○荣安废县,在卫西北辽河东岸。金置,属咸平府,元废。
龙首山,卫东二里。又卫东三十里有松山,又东六十里有大灰山。○虎头山,在卫东南百十里;又卫东八十里为山羊山;皆东面之障蔽也。
保山,卫西北三十里辽河西岸。又马鞍山,在卫西百十里辽河之西。又有塔儿山在卫西南四十里,又西南四十里有上塔儿山,又西南十里为下塔儿山,三山亦俱在辽河之西。○黄山,在卫西南五十里。又西南十里曰猪儿山。又有寨坡岭,在卫南六十里。
辽河,卫西八十里,自三万卫南流入境,又南入沈阳卫界。○柴河,在卫北二里。源出卫东松山之西,会诸水而西入辽河。又汎河,在卫南三十里。出松山之东,亦会诸山之水西南流经黄山塔北流入于辽河。
小清河,卫南六十里。源出废贵德州南山中,西流经懿路城南,又西入于辽河。又泥沟河,在卫南八十里。源出沈阳卫之东山,西北流入境,又西流经沈阳之十方寺堡入于辽河。
懿路所,即故挹娄城也。明初置中右千户,左左千户及中左千户等所,属铁岭卫。洪武二十九年调左左千户所于懿路城。永乐初蒙古鬼力赤等寇辽东懿路寨,即此城也。五年因旧城修筑,周四里有奇。八年复调中千户所戍于此。嘉靖三十七年改筑懿路关厢,四十四年复增筑焉。○汎河所,在城南三十里。正统四年调中左千户所于此。筑城,周不及四里。
三岔儿堡,卫东南七十里。志云:堡在懿路所东,其东有张家楼,近堡又有黄泥洼,贼径也。又东南有二道关,又东有三道关。○丁字泊堡,在懿路所西,接沈阳卫蒲河所界。
宋家泊堡,在泛河所西十里,西南接丁字泊堡。所东有白家冲堡,西南接三岔儿堡。又有曾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其东北又有平定堡,又东北接三万卫之定远堡。志云:所东有李屯堡,嘉靖间增。
抚安堡。卫东五十里。其东有石门堡,可屯兵;南有小钓子山,可按伏。又有龙潭寺口,兵冲也。又镇西堡,在卫西北辽河外。近堡有熊官儿屯,官军尝御敌于此。又堡东有彭家湾堡,嘉靖中增筑。○常裕堡,在卫南三十五里。《一统志》:“自堡而东南,有永登、秀颖、丰平、大有、富丰、安福、团山、康嘉,凡八堡。”

三万卫,司北三百三十里。南至铁岭卫九十里,西至废懿州三百七十里,东北至三卫境废信州三百十里。

古肃慎地,隋、唐时,为黑水靺鞨所居。唐元和以后勃海取其地,属上京龙泉府。勃海衰,黑水女真复有之。后灭辽,此为会宁府之地。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蒙古克之,至元二十三年置开元路。《元史》:“元初平辽东,置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开元路。”王氏曰:“开元者,金上京境内地名,元平辽东,引师至此,遂定其地。时上京一带俱已残毁,因改建开元路。以三万卫为即会宁故地者悮也。”明洪武二十一年置诸军民府,二十二年罢府,置今卫。
卫控临绝徼,翼带镇城,居全辽之上游,为东陲之险塞。
辽海卫,在三万卫治东北。洪武二十一年置。初治牛家庄,二十六年移治于此。
安东州,在三万卫治西南。永乐七年置。
开元城,今卫治。元或作“原”,悮也。蒙古窝阔台六年初立开元、南京二万户,治黄龙府。或以今城即黄龙城,非也。盖初寄治于黄龙府,后徙今治。明初因旧城设三万卫,洪武二十五年修筑,周二十三里有奇。
废信州,在卫东北四百里。《辽志》云:“本粤喜故城,勃海置怀远府,治怀福县。辽改置信州、彰圣军,又改置武昌县为州治。”金因之。元州、县俱废。又定武废县,在信州境。本勃海豹山县地,辽置定功县,又改为足武县,属信州。金废。
废韩州,在卫东北。《辽志》云:“本稿离国,旧治柳河县。高丽置鄚颉府,都督鄚、颉二州。勃海因之,后废。契丹初置三河、榆河二州,寻并二州置韩州、东平军。”金因之,又增置临津县为州治,而以所统柳河县属焉。元初废。○柳河废县,在韩州境。《辽志》:“本勃海粤喜县地,辽置柳河县,属韩州。”金因之。元省。
废凤州,在故韩州北二百里。辽置。志云:亦稿离国故地,勃海之安宁郡也。契丹置州,西北至上京九百里。金废。○九连城,在卫东北九十里𨚗木川东岸。城连属有九,因名。明初征纳哈出,驻兵于此。
黄山,卫东北十五里。又卫东一十里有塔儿山,又东四十五里有松山。○刀鞸山,在卫西南二百五十里,刀、鞸盖二山,西相连。又熊山,在卫西北百九十里,与刀鞸山俱在辽河西岸。
金山,在卫西北三百五十里辽河北岸,一名曲吕金山,又西北三十里曰东金山,又二十里曰西金山,三山延亘三百馀里。明初冯胜破纳哈出于此。详见北直兀良哈境。○牛心山,在卫东北三百五十里。志云:在艾河之北,土河之东。又阿儿干山,在卫东北三百五十里废信州之东南。
分水岭,有二:东岭在卫东二百五十里密河西岸,西岭在卫北二百里辽河西北。天顺三年大帅赵辅分遣左军出浑河、柴河、石门河、土木河,至分水岭,是也。
金线河,在卫城东北。西流入城,出西水关,又南入清河。夹岸多柳,因名。
清河,卫东五十里。谓之大清河。源出分水岭,流经城东南,有小清河自卫东流合焉,经城南,西流入于辽河。○密河,在卫东二百五十里。自塞外流入,合于大清河。又马鬃河在卫西三十里。源出卫东北境黑嘴山,绕黄山后西南流入于大清河。又卫东北百里有𨚗水川,源亦出分水岭,下流入大清河。
艾河,卫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塞外,流经卫东北境黑嘴山与土河会。又土河,在卫北二百五十里。亦自塞外流入,至黑嘴山合于艾河。二河合流谓之辽海,经卫西八十里,又西南流入铁岭、沈阳境,即辽河之上源也。○涂河,在卫西北二百五十里。自塞外流入境,南合辽河。又有亮子河,出卫东北境枪竿岭,西南流入于辽河。
镇北关,卫东北七十里,海西族朝贡市易处。又广顺关,在卫东六十九里靖安堡东。嘉靖中海西族分道款关,因以镇北曰北关,广顺曰南关。○新安关在卫西六十里庆云堡北,又清河关在卫西南六十里,山头关在卫南六十里,各关俱有官军戍守。志云:卫南四十五里有中固城,永乐五年筑,抚顺驿置于此。
靖安堡,卫东六十里。近堡曰黄泥冈,按伏处也。又东川堡,在卫东南七十里。
古城堡,卫西南四十五里。又西十五里曰庆云堡,与中固城、定辽堡相为应援。《边防考》:卫城南旧有马市。○永宁堡,在卫西北二十里。其东曰镇夷堡。近堡有皇甫城,按伏处也。
定远堡,在卫南中固城西。近堡有高丽屯,可屯兵。又柴河堡,在中固城东南。近堡有关门冲,可屯兵。又有马家砦,可按伏。○威远堡,在卫东五十里。近堡有𨚗木川、百峰山,皆为贼冲。又松山堡,在靖安堡西南,与中固城、柴河堡接境。
清阳堡,卫北二十里。又东二十里曰镇北堡。去镇北关六十里。又有静边堡,与镇北堡相近。
瓦峪堡,卫东三十里。又扣河堡,在卫东南六十里。《一统志》:“卫境自东南转西,有实秀、实颖、迎阳、扣河、长城、东川、福兴、关东、嘉禾、雍康、石门、常宁、上饶、团山、甘泉、谷城、向阳、问粮、古城、仙安、永庆、长乐、山冈、三山、劝农、富川、聚货、梁山、高梁、中寨、泉安、黑穗、丰乐、莲湖、永丰,凡三十五堡,俱有官军戍守。”○曹子谷寨,在卫东南塞外。
亦赤哈答寨。在靖安堡边外七十里。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