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八十四 江西二 南昌府 瑞州府 南康府 下一卷▶

南昌府

[编辑]

南昌府,东北至饶州府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抚州府二百四十里,南至临江府二百七十里,西南至瑞州府二百里,西至湖广平江县五百五十里,西北至湖广武昌府一千里,北至南康府二百六十里,至京师四千一百七十五里。

禹贡》扬州地,春秋、战国时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改九江为淮南国,而分置豫章郡。吴芮王长沙,兼得其地。文帝后七年地入于汉。据《汉纪》,景帝初议削吴豫章、会稽郡,则豫章吴地。或曰南境属长沙也。后汉亦为豫章郡,三国吴因之。晋初仍旧,元康初置江州治焉。后移治浔阳。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宋、齐以后并为豫章郡。隋平陈,废郡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平林士弘,复为洪州,置总管府,八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初曰豫章郡,至德初以代宗在东宫,讳豫,止称章郡。乾元初复曰洪州。有南昌军,乾元二年置,元和六年废。又建中以后置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此。咸通六年升为镇南军节度。五代初属于淮南,亦曰镇南军。显德六年南唐升为南昌府,建南都。时交泰二年也。宋建隆元年李璟迁都此,子煜仍还金陵。宋复曰洪州,亦曰镇南军,天圣八年以后江南西路治此。隆兴三年升隆兴府。以孝宗潜邸也。元至元十四年改府为路,二十一年曰龙兴路。明初曰洪都府,寻为南昌府。领州一、县七。
府包络江、湖,左右吴、楚,东南一都会也。春秋时吴、楚相攻,必有事于豫章。郦道元曰:“《左传》昭七年:楚令尹子荡伐吴,师于豫章,即此地也。”夫江、湖沮洳,春秋时舟楫便利未逮今日,吴、楚所争,实在淮、汉之间,郦氏之言非笃论矣。自汉高建郡以来,常为控扼之地。后汉末许劭谓刘繇曰:“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形胜之处也。”繇不能用,坐并于江东。东晋之末,卢循自岭外入犯,道出豫章,江州刺史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之。长史邓潜之谏曰:“国家安危,在此一举。闻循兵船大盛势,居上流,宜决南塘守二城以待之。二城,胡氏曰:“谓豫章、寻阳也。”此万全策也。”无忌不听,与贼遇于豫章,败死。贼乘胜东出,建康震动。陈氏缔造之初,萧勃首发难于岭外,其徒欧阳𬱟、余孝顷者连兵而争豫章,非周文育之力战,豫章必不守,豫章不守,霸先成败之数未可知也。隋之亡也,群贼操师乞、林士弘相继据豫章。萧铣恶其逼也,急取豫章以为东藩。唐李靖自荆、楚而东,先略豫章,庾岭以北刻期荡平矣。建中间曹王皋帅江西,屡破贼兵于黄、蕲间。议者以南昌为百粤上游,三楚重辅,岂虚语哉?淮南袭下洪州,乃规鄂渚。及南唐之哀,以两淮既失,金陵浅露,上游完固,莫若洪州,于是有南都之建,然而南唐非真能用洪州者也。宋之南也,女真突入洪州,蹂躏实甚。继而群盗李成等据江州,有江、淮、湖、湘十馀郡,又遣其党马进据筠州。诏张俊讨之,以豫章介江、湖间,急趋之,既入城,喜曰:“吾已得洪州,破贼必矣。”韩世忠之平闽贼也,闽贼范汝为。闻豫章方为群贼所窥伺,乃旋师永嘉,若将休息者,忽由处、信径至豫章,连营江边数十里,群盗出不意,多引降。岂非以豫章在江右为噤喉之地乎?元末陈友谅倾国以争洪都,太祖击灭之,而荆湖南北遂次第入版图。刘宋雷次宗曰:“豫章水陆四通,山川特秀,南接五岭,北带九江,咽扼荆、淮,翼蔽吴、越。”唐王勃云:“襟江带湖,控荆引越。”封敖曰:“洪州当淮海之襟带,作吴、楚之把握。”宋王应麟曰:“南昌为锺陵奧区、楚泽全壤。”信东南大藩矣。

南昌县

[编辑]

南昌县,附郭。在府治东偏。汉县,为豫章郡治,后汉以后因之。隋改县曰豫章,为洪州治。唐武德五年分置钟陵及南昌县,又于南昌县置孙州。八年州废,省钟陵、南昌二县。宝应初以肃宗讳更豫章曰钟陵,贞元中又改曰南昌。宋因之。今编户六百四十三里。

新建县

[编辑]

新建县,附郭,在府治西偏。晋太康中分置丰县,属豫章郡,后省。志云:陈又分置南昌县,隋省入豫章县。唐初亦尝置南昌县,后又并入豫章县。宋初为南昌县地,太平兴国六年置新建县于郭内。今编户百十三里。

豫章城,今郡城也。或以为春秋之豫章。按古豫章大抵在江、汉之北。《左传》昭六年:“楚伐吴师于豫章,次于干谿。”十三年:“楚师还自徐,吴人败之豫章。”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三十一年:“吴围弦,楚救弦及豫章,吴师还。”定二年:“楚人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败楚师于豫章,遂围巢克之。”四年:“吴人舍舟于淮汭,而自豫章与楚夹汉。”杜预曰:“豫章皆当在江北淮南。”柏举之役,豫章又似在汉东江北,岂自昔由江、汉之间以达于淮,豫章实为要害,而今不可考欤?又按干谿在今南直亳州,徐在泗州,弦在光州,则豫章当在近淮之地,光州、寿州之间,与汉之豫章全不相蒙也。《古今记》:“汉豫章城,颍阳侯灌婴所筑,亦曰灌婴城,即今城东之黄城寺。又有刘繇城,在今府城东北三十里,相传汉扬州刺史刘繇所筑。”《水经注》:“孙策略地至曲阿,扬州刺史刘繇奔豫章,筑城自保处也。”又有西城,在子城西,刘繇尝使豫章太守朱皓攻袁术所用太守诸葛玄,玄退保西城,即此。《城邑考》:“汉城周十里八十四步,开六门,南曰南门、松阳门,西曰皋门、昌门,东北二门各以方隅为名。晋咸安中太守范甯更辟东北、西北二门。唐初筑城之西南隅,垂拱元年洪州都督李景嘉又增筑之,凡八门。贞元十四年观察使李巽复营治,元和四年刺史韦丹更筑城东北隅,于是广倍于汉城。宋筑洪州城,又倍于旧,周三十里,门十六。绍兴六年李纲帅洪州,以城北岁涌江沙,截城之东北隅入三里许,为十二门。元因宋旧,其城西面瞰江,不利守御。元至正十八年伪汉陈友谅以大舰乘水涨附城而登,城遂陷。二十二年明太祖定洪都,乃命都督朱文正改筑,移城去江三十步,后友谅至,遂不能近。建七门:东曰永和,又名澹台,以门内有澹台墓也。旧曰坛头,有黄紫庭仙坛云。东南曰顺化,旧名琉璃,以门内延庆寺有琉璃古像而名。南曰进贤,旧曰抚州,俱以道路相通而名。亦曰望仙,以汉梅福曾为县尉也。又南曰惠民,挽输惠民,仓路由此。旧名寺步,以近隆兴寺云。西南曰广润,旧名柴步,亦曰桥步。西曰章江,以近江滨。旧曰昌门,孙策遣虞翻与郡守华歆交语于此。北曰德胜,旧名望云,李纲移筑于此。又名新城。其旧城西之滨江者有宫步门,亦曰遵道井步门,亦曰德遂仓步门,亦曰惠济官步门,亦曰利步,与洪乔等五门,俱废城之址,展东南二里许,视旧城杀五之一,周不及十二里。”郡志:城中故有子城,一名牙城,三国吴五凤二年太守张俊于城东南造双阙,亦曰双门。唐垂拱间都督李景嘉增修,周二里二百四十步,为东西二门,官署营舍皆在其内。南唐保大十六年建南都,明年遂迁居之,俗呼双门为东、西华门,仍旧都之号也。宋淳化及熙宁间皆尝修葺,建炎三年兵毁。绍兴中复营治,其南面虽有门楼,而故塞不启。元亦建行省于子城内。至正十八年陈友谅陷龙兴,毁城门,惟东南二门楼存。明朝洪武二年亦建行省于内。九年改布政司。永乐元年为宁王府,正德十四年宸濠反,府废,乃辟中为道,通行旅。旧记:子城东门楼旧名镇南军。宋赵鼎作帅时立东门楼,旧名隆兴都督府。宋邓祚作帅时立南昌门,旧名南楼,左望大江,下临阛阓,为一郡之盛。今废改不一,而滕王阁在章江门城上,唐显庆四年滕王元婴为洪州都督时所造也。明朝驾幸南昌,宴从臣于此,寻改建西江第一楼,在章江门外迎恩馆。
椒丘城,府北百四十里。后汉建安四年孙策破刘勋于浔阳,欲谋取豫章,太守华歆筑此城御之。《吴志》:“孙策自沙羡还徇豫章,屯于椒丘。”《表传》“策在椒丘,遣虞翻说华歆”,即其地也。
齐城,在府东二十里。吴孙权立其第五子奋为齐王,都武昌,诸葛恪徙奋于此,因号为齐城。又昌邑城,在府西北六十里,《豫章记》:“汉昌邑王贺封海昏侯,就国筑城于此。”
跖口城,府西南七十里。《城邑志》:“陈永定元年广州刺史萧勃遣从子孜及其将欧阳𬱟、傅泰等出兵南昌趋豫章。傅泰据跖口城,与周文育相持。既而文育使其将丁法洪攻跖口城,擒泰。”一云城在吉安府北七十里,似悮。跖,亦作“墌”。
南昌废县,在府西北。唐武德五年析豫章县地置南昌县,又置孙州治焉。六年洪州总管张善安叛陷孙州,即此。八年州县俱废。
西山,在城西大江之外三十里。一名厌原山,又名南昌山。高二千丈,周三百里,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地。宋余靖云:“西山在新建县西四十里,岩岫四出,千峰北来,岚光染空,连属三百馀里。”《郡图经》:“初济江十里为石头津,并江北行,有铜山,即吴王濞铸钱之所。山有夜光,远望如火,以为铜精也。自石头西行二十馀里得梅岭山,岭峻折,羊肠而上十里,有梅仙坛,即梅子真学仙处。自岭纡徐南行六七里,得葛仙峰山,下有川曰葛仙源。自葛仙羊肠而下,高下行三十里,有洪厓,石壁陡绝,飞湍奔注。下有炼丹井,亦曰洪井。自井南绕溪五里,有鸾冈。冈西五里最高一峰曰鹤岭。又有大萧、小萧二崖,亦曰萧史峰。又蛇行十里得天宝洞,洞为西山最胜处。又自梅岭而北上下行四十五里得吴源水,高下十堰,每堰溉田千馀顷。其极源至山椒得风雨池,风雨池者,能出云气作雷雨云。度西山之势,高与庐阜等,而不与之接,馀山则枝附耳。志云:天宝洞在府西八十里,道书所载第八洞天也。洞门喷泉如缕,名玉帘泉,泉水注入山下金钟湖。又秦人洞,在府西五十里齐源岭侧,亦幽邃。其风雨池则在府西北七十里。《豫章记》:风雨池是西山绝顶,四面悬绝,人迹罕至,中通洪井。”《寰宇记》:“梅子真种莲其中,亦名梅福池。”城西三十里吴源水,乃风雨池之馀波也。下注十馀里,为陂十有一。明太祖驾幸南昌,放陈友谅所蓄鹿于西山云。
鸡笼山,府西十里。其山盘旋耸秀,下枕大江。晋义熙六年何无忌与徐道覆遇于豫章,贼令彊弩数百,登西岸小山邀射之。会西风暴急,飘无忌所乘小舰向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无忌败死处也。相近者又有钓矶山。
罕王山,在府西六十里,峰峦高耸。府西南八十里又有逍遥山,道家以为第四十福地。
几山,府东北百四十里,屹立鄱阳湖中,上有仙岩。志云:府北百八十里有吉州山,其上居民数千家,相传秦时移此。
渐山,在府东南六十八里,耸如卓笔,南接进贤县界。
梅岭,在府西。祝穆云:“西山极峻处也。”汉元鼎五年楼船将军杨仆请击东越,屯豫章梅岭以待命。明年秋东越王馀善反,发兵距汉,道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索隐》云:“豫章西三十里有梅岭,在洪崖山,当古驿道。”一云《索隐》非也。《括地志》:“梅岭在虔州虔化县东北百二十八里,此岭以梅福得名。”
龙冈,在府城北,带江。亦曰龙沙。《水经注》:“赣水北经南昌县城西,又北经龙沙。沙甚洁白,高峻逶迤,若龙形,连四十里,旧为九日登高处。”郡志:沙踞府城之背,面临章江,环亘五里,居人时见龙迹于沙上。沙南有豫章台,明太祖破陈友谅驻跸南昌,筑台朝父老于此。亦名龙沙台。
章江,在府城西。一名赣江。从临江府流入丰城县界,又北流至城南之南浦始别为支流,沿城南陬而复合。中裂三洲,民居其上,为石桥以济。自南浦西北出,下流入鄱阳湖。李琯云:“章江发源于赣,绕郡城前,从西北流入西鄱湖,俗名西河是也。抚河发源于旴,绕郡后,从东北流入东鄱湖,湖即宫亭湖也。两水为郡之经,而鄱湖为水之聚,其在郡西南者,一由抚水入,曰曹溪水,出接溪港;一由剑水入,曰殷家渡,出荆林与接溪合,径南浦入章江。其在郡东南者曰西洛水、武阳水、三阳水,皆自抚水入,至郡城北出东鄱湖,又至康山始合樵舍、昌邑之水,会西鄱湖出口”云。
鄱阳湖,府东北百五十里。即《禹贡》之彭蠡也。饶、信、徽、抚、吉、赣、南安、建昌、临江、袁、瑞、南康数郡之水,皆汇于此。详见前大川。
南湖,志云:在府东五十里,源出进贤县罗溪岭,东北流八十里合三阳水入鄱阳湖。
东湖,在府城东南隅。周广五里,旧通章江。后汉永元中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谓之南塘。晋义熙六年,卢循自岭外入犯,邓潜之劝何无忌决南塘水拒之。《水经注》:“豫章城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本通章江,增减与江水同,张躬筑堤通路,兼遏此水。”时卢循舟船大盛,若决南塘,则循舟兵无所用,可以坚守,而待其敝也。刘宋少帝景平元年,太守蔡兴宗于大塘之上更筑小塘,以防昏垫,并遏湖水,令冬夏不复增减。隋义宁初贼帅张善安归林士弘于豫章,士弘疑之,营于南塘上。寻袭士弘,焚其郛郭而去,士弘因徙南康。唐元和二年,江西观察使韦丹又于南塘筑捍江堤,长十二里,派湖入江,节以斗门,以疏暴涨,凡为陂塘五百九十八所,灌田万二千顷,俗呼为南塘塍。郡志:东湖今又分为西、北二湖,故豫章城中有三湖九津之说。九津者,三湖水所派泄也,与章江水仅隔一线而不相参互,乃由内水关穿广润、章江、德胜、永和四门城濠而过之,东北汇蚬子、艾溪二湖,以入于东鄱湖。又东湖沿堤植柳,名万金堤。湖之北崖曰百花洲。
武阳水,府东南三十五里。源出旴江,自南丰县流经建昌、抚州境,入府界。支流达丰城县境东北出,经此为武阳渡,一名辟邪渡,又东北达宫亭湖。明初太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先遣人调信州兵守武阳渡,防贼奔逸,即此。又西洛水,在府南七十里,即旴、汝二水下流也,流经此,又东北入武阳水。
蜀水,在府西南六十里。一名筠河。自瑞州府东流入境,至象牙潭,吴源水自西山来会焉,入于章江。或谓之黄源水。志云:府西六十里有瀑布水,亦出西山中,状如玉帘,曰瀑布泉,流合吴源水。
象牙潭,府南八十里。亦曰象牙江,即章江西曲水也。五代梁开平三年危全讽以抚州兵攻洪州,屯象牙潭不敢进,营栅临溪,亘数十里。淮南将周本隔溪布陈,全讽兵涉溪攻之。本乘其半济击之,全讽兵大溃,又分兵断其归路,遂擒之。象牙江之下有金口,亦曰金溪口。陈永定三年周文育击余公飏、余孝励于新吴,军于金口,进屯三陂。既而王琳遣将曹庆等救孝励,分遣兵败别将周迪,文育复退据金口是也。金口、三陂应近奉新县界。胡氏曰:“自豫章西南入象牙江,至金溪口。”是也。
生米潭,府西南四十里。相传西山天宝洞之南门也,亦曰生米渡,上有市曰生米市。晋义熙六年何无忌讨卢循,与循党徐道覆相遇,握节被害于此。宋绍兴元年贼李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岳飞谓张俊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俊从之,贼败走筠州。志云:生米市旁有翻车冈。
蓼洲,在城西里许南塘湾外。两洲相并,水自中流入章江,上有民居数百家,郦道元所云“赣水又经谷鹿洲,号蓼子洲”,即此。唐天祐三年淮南将秦裴攻洪州,军于蓼洲,诸将请阻水立寨,不许。洪州将刘楚据之,裴击擒之,谓诸将曰:“楚若守城,则不可猝拔,吾以要害诱致之也。”
百花洲,在城东东湖北,宋绍兴中尝习水军于此。又城西章江门外江中有凤凰洲,横亘而西,北抵石头口,如凤翼然。又黄牛洲,在府西南十里。又有吴家洲,在府西南二十里。相近有滕家、郭家二洲,俱南北相去十数里。
黄家渡,府东三十里。正德中宸濠作乱,赣抚王守仁讨之,克南昌。伍文定击贼于黄家渡,败之。《舆程记》:“自黄家渡东四十里为赵家圩,又东四十里为团鱼洲,又东达饶州府馀干县界。”
石头驿,在章江门外十里。有石头渚,亦曰投书渚,即殷羡投书处。《水经注》:“赣水经豫章郡北,水之西岸有磐石,谓之石头,津渡之处。”汪藻曰:“自豫章郡绝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者,石头渚也。沮水负城,十里而近。”陈永定初,萧勃起兵广州讨陈霸先,遣欧阳𬱟等出南康,屯豫章之苦竹滩,别将傅泰据跖口城。余孝顷时为南江州刺史,亦附于勃,遣其弟孝迈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既又与萧勃从子孜同拒周文育于石头,筑二城,各据其一,多设船舰,夹水而陈。霸先遣侯安都与文育水陆进攻,孜降,孝顷走还新吴。志云:陈永定中尝置南昌县于此,隋废。唐初复置,旋废县,因置石头驿。明初陈友谅围南昌急,张子明以小渔舟夜从水关潜出,越石头口告急于建康是也。今为石步镇。○南浦驿,在府城西南广润门外。又府南六十里有市汊驿,在章江滨,南去丰城县之剑江驿凡百里。市汊巡司亦设于此。《舆程记》:“自市汊驿而西南七十里至松湖,又西六十里即瑞州府。”
樵舍驿,府西北六十里,近昌邑王城。有巡司。明正德中宸濠作乱,王守仁克南昌,宸濠攻安庆未下,闻之,遂移兵罂子口。其先锋至樵舍,守仁遣伍文定等击之,败贼兵于黄家渡,贼退保八字脑。既而宸濠败保樵舍,文定等四面合攻,遂擒之。又破馀党于吴城,江西遂平。罂子口,在府东北鄱阳湖滨。八字脑,见饶州府。
吴城驿,在府北百二十里,临江,有吴城巡司,即伍文定破宸濠处。志云:吴城山在府东百八十里,临大江,驿盖以山名。又武阳驿,在府东南六十里,道出抚州府。又府东七十里有赵家圩巡司。
芊韶镇。府南百里。陈永定初周文育击欧阳𬱟等,自豫章伪遁,由间道兼行据芊韶。芊韶上流则苦竹滩诸营,下流则跖口城、石头诸营。文育据其中,筑城飨士,𬱟等大骇,退入泥溪是也。泥溪,见临江府新淦县。姚思廉云:“芊韶在巴山界。”似悮。

丰城县

[编辑]

丰城县,府南百六十里。西南至临江府百三十里,东南至抚州府百四十里。汉豫章郡南昌县地,三国吴分置富城县。晋太康初移治丰水西,改曰丰城县,仍属豫章郡。宋以后因之。隋平陈县废,开皇十二年复置,改曰广丰,属洪州,仁寿初复曰丰城。唐因之,乾宁三年改曰吴皋,淮南因之。南唐复曰丰城,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升曰富州。明初复为丰城县。今编户三百七十七里。

富城旧县,在县南六十里富水西。后汉建安中孙氏置县于此,一名黄金城,有黄金陂。晋初移县于今县西南三十里丰水西剑池侧,因曰丰城。梁侯景之乱,南昌民熊昙朗聚众据丰城为栅是也。唐永徽初迁于章水东,始为今治。元延祐初筑土堤以遏暴涨,周围十里,环郭六门,池濠四绕,中有子城,周不及二里。后皆圮。志云:旧县城在县西二十里,唐以前城也。县东南又有广丰城,梁大同二年分丰城县置,寻废。隋因改丰城县为广丰。今有广丰乡。
赤冈山,县西北十五里。濒江壁立,土石皆赤。一云富城县旧治此。又始丰山,在县南七十五里,道家以为第三十七福地。
凤凰山,在县东九十里。《晋书》:“穆帝升平四年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山,因名。”县东南之苦竹村又有九子池。
龙门山,县南百里。傍有龙湫,西北与道人山相接。志云:道人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又罗山,在县南百二十里。晋罗文通学道于此,因名。山顶有池,冬夏不竭,亦名池山,富水所出。其东为尧山,与罗山相接。
杯山,在县南百三十里。高二百丈,周回百里,形如覆杯,丰水所出。
章江,县西南三里。有斗门堤,至县东北十里为曲江,形如半月,中分三潭,岸傍居民凡数百家,薄晚波平,江浮金碧,舟航云绝。有矶头山,李梦阳云:“赣江北奔入彭蠡湖,千里犹建瓴然,至丰城触矶头冈则俛而东,又折数里而北达,故曰曲江。”矶头山之滨有金花潭,民居缭绕,榆柳成行,水波潋滟,动摇金碧,渔舟上下,宛然画图。宋隆祐太后以金花投潭,祈风于此,因名。志云:曲江有滩,旧尝出金。
蛟湖,县西十五里。源发剑池,东北流五里许汇为此湖,流入长乐港,灌田数百顷,下流入于章江。志云:县西南三十一里有剑池,晋雷焕得龙泉、太阿二剑处。池前有石函,长逾六尺,广半之,俗呼其地为石门。
丰水,县南百八十里。出自杯山,西北流绕剑池而入赣江。一名剑水。又富水,在县东南百五十里。源出罗山,西北流合于丰水。县东南百十三里又有云韶水,源出抚州横汊河,东北入县界,合于赣江。
苦竹滩,在县南。亦曰苦竹洲,洲多竹。陈初广州刺史萧勃遣其将欧阳𬱟军苦竹滩,陈霸先遣周文育擒之。《一统志》:“县东南有苦竹村。”《名胜志》:“苦竹洲在县上游十里许。”
杨子洲,在县西二十五里章江中,周广二十里,居民二百馀家。《通志》云:“洲在府北九十里。”又三洲,在县北三里,滨大江。志云:县北堤之趾有小港,港外为三洲,上洲曰杨林,中曰牛宿,下曰金鸡。又有龙雾洲,在县东北四十里大江中,上皆橘林。宋时有渔者得金钟于此,因名金钟口。
剑江驿。在县治北。又县北有市源巡司,县西南有江浒巡司。

进贤县

[编辑]

进贤县,府东百二十里。东南至抚州府九十里,东至饶州府馀干县百四十里。汉南昌县之东境,晋太康初分置钟陵县,寻省入南昌。唐武德五年复析置钟陵县,属洪州,八年废为进贤镇。宋崇宁二年升镇为县。旧无城,正德五年创筑,十二年复甃以石,十六年增修,城周六里有奇。编户二百四十二里。

港南山,县南十里。其山平夷,旁即驿路,南接云桥,北通罗溪。又钟山在县南五里临水。昔尝破裂为二,得铜钟十二于此。一名上下破山。县西南三十里又有金山,地产金。有淘金井,界于临川。
渐山,在县西六十里。山多石壁,俗呼“石仓”。宋时于此置驿,更十里为武阳渡,乃渐山尽处,入南昌县界。
北山,县北百里。地滨彭蠡湖,四周皆水,与天无际。其上平夷,利畊作,居民常千馀户。县东九十五里又有栖贤山,山幽胜,唐抚州刺史戴叔伦栖隐于此。
罗溪岭,在县西二十五里。其麓有罗溪,通鄱阳湖。又十五里为玉岭,公馆在焉。又县北二十里有双乳峰,双峰如乳,因名。其下即日月湖。
三阳水,县北六十里。上源在县西,曰南阳、洞阳、武阳,合流经此,故曰三阳。又东北入鄱阳湖。李琯曰:“进贤县之水,惟以鄱阳为统会,而水之经则曰三阳。”今县西北三里有三阳渡,亦曰师过渡,相传吴子胥为吴伐楚,师尝经此。
院泽水,在县东南五里。源发临川县界之槲山,下会于臧溪,湾旋九曲,下流东北出入鄱阳湖。
日月湖,县北二十里。水涸则分为二,涨则合为一,中有石人滩。又军山湖,在县北四十里,亦钟水处也。志云:县境之水二湖最大,而总归于鄱阳湖,鄱阳湖盖浸北山之趾。
龙马洲,在军山湖畔,亦曰龙马坪。宋德祐三年蒙古兵逼抚州,州将密祐逆战于进贤坪,进至龙马坪,力战不屈,为敌所执,即此。
邬子寨。县东北七十里。有邬子巡司。又邬子驿亦置于此,为滨湖要地。
润陂巡司,在县东。又县北有龙山巡司。

奉新县

[编辑]

奉新县,府西百二十里。南至瑞州府九十里,西北至靖安县五十里。汉豫章郡海昏县地,后汉中平中分置新吴县,三国吴及晋、宋以后因之。陈初置南江州治此,寻废州而县如故。隋平陈,复省县入建昌。唐武德五年复置新吴县,属南昌州,八年仍省入建昌县。永淳二年复置。南唐昇元元年改今名。今编户一百五十里。

新吴城,县西三十里。旧志:汉高平定海内,分徙江东大族置之他郡,于是迁涂山氏于此,号曰新吴,以旧隶楚,今新属吴也。后汉灵帝时置新吴县。陈初豫章太守余孝顷别立城栅于新吴,与江州刺史侯瑱相拒。瑱遣其从弟奫守豫章,悉众攻孝顷,不能克,梁因授孝顷为南江州刺史。寻废州,隋并废县。唐复置新吴县,神龙初移县治于冯水南,即今治也。长庆三年尝筑土城,后圮。明正德六年以华林盗起,复筑土为城,间以砖石。十六年以淫潦圮坏。嘉靖初修复,自是以时营葺。今城周五里有奇。又越王城,在县西五十里,相传勾践伐楚时尝屯兵于此。
太史城,县西二十里。孙权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委以南方之事,督治海昏时筑此城,周回三里,西南有城角山,东南有盘山,北枕江水,其地险固,基址尚存。《类要》云:“隋大业十年建昌县尝移理于此。”又余城,在县西十五里。《梁书》:“于庆入洪州,进攻新吴,余孝顷起兵拒之,因筑此城,周围三里一百五十步,孝顷因号新吴洞主”云。
登高山,县治北。一名龙山。其巅平坦,旧为射圃,下视居民千甍鳞次,每九日士女登高于此。山北有井曰冯井。井上有墙,延袤数百尺,俗呼仓城,汉时冯氏仓场故址也。志云:汉迁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西里,赐之田曰冯田,故水曰冯水,井曰冯井。
华林山,县西南五十里。三峰秀拔,崔嵬险峻,周回百里。古浮丘君隐此,一名浮云山。其南峰又名浮丘岭。山有投龙洞,本浮丘公游息之地,号浮丘石室。又有李八百洞及剑池、丹井诸蹪。志云:李八百洞在县南三十里,高安郡圃亦有八百洞,与此相通。明正德中群贼陈福一等作乱,结寨山中,攻破瑞州。指挥周宪攻贼于仙女寨,拔之,又克鸡公岭,进薄华林,山谷险峻,宪深入败没。南昌守臣李承勋寻击贼,平之。
药王山,县西北五十里。其山盘险,而升至顶平阔可二十里,有湖澄深无底。一作“越王山”,亦曰越王岭。明正德二年靖安贼胡雷二等据越王岭玛瑙寨,南昌守臣李承勋击平之。又九仙山,在县西八十里。山北有温泉池,其汤一温一沸,涌出道旁,往来者皆得浴焉。
百丈山,在县西百四十里。冯水倒出,飞下千尺,因名。又以其势出群山,名大雄山。其相接者曰驻跸山,相传唐宣宗迎回时尝驻跸于此。
龙溪水,县西二十里。源发药王山,萦回数里,合冯水。又有华林水,发源华林山,至冯田渡与龙溪水合,注于冯水,下流入南康府安义县界为奉新江,注修水入于章江。
上牢水,县东北百里,接南康府建昌县境。陈初周文育击欧阳𬱟等,屯豫章,军少船,余孝顷有船在上牢,文育遣将焦僧度袭之,尽取以归。上牢,盖上缭之讹也。详见建昌县。
罗坊镇。在县西,有巡司,明初置以防山寇。
藏溪桥,在县东十里,长五丈五尺。又东二十里有阳乌桥,其地连绵五桥,相续横截川原,亦戍守处也。

靖安县

[编辑]

靖安县,府西北百六十里。西至宁州百九十里,东北至南康府安义县八十里。隋洪州建昌县地。唐广明中置靖安镇,杨吴乾贞二年改为场,南唐昇元元年割建昌、奉新、武宁三县地升为县,仍属洪州。宋因之。旧有城,后圮,明正德六年以寇乱复筑土垣防御,周三里有奇,今编户三十八里。

葛仙山,县西北四十里。四面险阻,人迹罕到,中多名胜,相传葛洪尝隐此。其相近者有桃源山,幽胜如武陵桃源,上有仙姑坛及龙须、乐血、车箱等九洞。又有石门山,山有宝莲峰。
绣谷山,在县北五里,一名幽谷山,嵯峨深秀,瀑布飞悬。
双溪。在县南。源出宁州之毛竹山,东北流入县界,分二支,复合流而绕县前,又东北出安义县界,汇奉新江诸水,注于修水。志云:县西北四十里有名山,长溪出焉,其下流亦入于修水。

武宁县

[编辑]

武宁县,府北三百二十里。东至南康府建昌县百四十里,西北至湖广通山县二百八十里。汉海昏县地,后汉为建昌县地,建安中又分置西安县,皆属豫章郡。晋太康初改曰豫宁县,宋、齐以后因之。陈立豫宁郡,隋废郡,以豫宁县并入建昌。唐长安四年复析置武宁县,景云初仍改曰豫宁,宝应元年以代宗讳复曰武宁,隶洪州。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治此,大德八年徙州治分宁,县还属龙兴路。明因之。旧有土城,周不及二里,相传唐天宝中筑,洪武三年因故址修治,寻复圮。正德六年复营土城,十五年以后屡经营缮,周七里有奇。今编户五十九里。

西安废县,县西二十里。后汉置县于此,晋以后曰豫宁,宋王僧绰封豫宁侯是也。陈为豫宁郡。《南史》:“陈初周迪统南川八郡。”八郡者:“南康、宜春、安成、庐陵、临川、巴山、豫章、豫宁是也。隋郡县俱废,唐改置今县。志云:县南甘罗村有豫宁城,唐豫宁县本治此,天宝四载迁于今治。
玉枕山,县北八里,状若枕。其北有四望山,与玉枕山高下相等。又柳山,在县西五十里。峰峦峭拔,甲于群阜,以唐柳浑尝隐此而名。
九宫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与湖广通山县接界。上有瀑布,下有温泉。又太平山,在县西九十里,亦与湖广兴国州接界。二山俱见湖广。
汾水。在县北。源出县东北七十里之梅崖,亦曰分水泉,西流七十里入兴国州界,下流会于长河。志云:分水泉西入兴国州界阳新河,下流灌田千馀亩。又白石山水,在县南五十里。源出诸山涧,北流经县治南为腰带河。经县东四十里有羊肠滩,又三十里为三洪滩,乱石横列,俗呼和尚原,下流入南康府建昌县之修水。

宁州

[编辑]

宁州,府西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湖广兴国州三百里,南至袁州府四百二十里,西至湖广平江县二百五十里。

春秋时楚地,汉属豫章郡,晋以后因之。隋属洪州,大业初属豫章郡。唐仍属洪州。宋属龙兴府。元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初治武宁县,后移治此。明初州废。弘治七年复建为州,编户九十八里。仍属南昌府。
州武昌之南屏,豫章之右臂,控引浔阳,旁通湘、岳,民殷物阜,称为奧区。
分宁废县,今州治。本汉豫章郡艾县地,后汉中平中分置永修县,晋、宋以后因之。隋平陈省入建昌县。唐为武宁县地,贞元十六年析置分宁县,属洪州。宋仍旧,元属宁州,大德八年移州治此,以县并入。明初改州为宁县,弘治中复升为州。旧有土城,周不及二里,今圮。
艾城,州西百里,地名龙冈坪。《左传》哀二十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即此。汉置艾县,属豫章郡,后汉延熹五年艾县贼攻长沙郡县是也。晋仍属豫章郡,宋、齐以后因之。隋省入建昌县。
旌阳山,州东一里,隔水。山势壁立,烟云回薄,横截水口,上有旌阳观,因名。又南山,在州治南,隔溪。跨桥穿石窦而入,悬崖峭壁,下瞰修水。州治西北又有凤山,多灵草仙药。秀水出焉,出浮桥渡而会修水。
鹿源山,在州西八里。有九峰,回环高耸。志云:州西五里有鸡鸣峰,青岚峭绝。又二里为瀑布水,从鸡鸣峰西流,出修水北岸石下,飞流直下三十馀丈。又里许即鹿源山也。
毛竹山,州南百二十里,产毛竹。《图经》云:“此山路塞,宋治平间有金奭者,出家财凿山径至烂泥坪,通奉新道。”山周三百馀里,高千仞。
黄龙山,在州西百八十里。山之西南有鸣水洞,水行两石间,高数十丈,直下声如雷,流十馀里始达平田。其相近者又有青龙山。
幕阜山,州西百九十里。山接湖广通城及平江二县界,周围数百里,修水出焉。后汉建安中,吴太史慈拒刘表从子刘磐,置营幕于此,因名。今详见湖广境内。又柏山,亦在州西。汨水出焉,流入湖广平江县界。
清水岩,在州东北二十里。有南北二岩,黄鲁直以为天下绝胜处。岩前平衍,可坐千人。
修水,州西六十里。源出幕阜山,分东西二流:西流入湖广通城县界,合隽水;东流屈曲六百三十八里出建昌城,又百二十里入于彭蠡。以其流长而远达章江,故曰修。《水经注》:“修水出艾县南。”《寰宇记》:“修水在分宁县南二百步。”
鹤源水,州东北七十里。源出武宁县九宫山下,南流与修水合,冬夏不涸,田畴藉以灌溉。
双井,在州西二十里。志云:南溪心有一井,土人汲以造茶,绝胜他处。宋黄庭坚称为草茶第一。
杉市。在州西,有巡司。《闻见录》:“州有铜鼓营,近黄龙山,其地险厄,奸豪尝保据于此。”

附见

南昌卫。在府治南。志云:洪武八年置南昌左卫,永乐初改为护卫,以宁府故也。天顺初复为左卫。又有南昌前卫,在府治东。洪武十九年置。正德十四年宸濠叛,二卫官军多从逆,事平,王守仁奏请并省,于是改为一卫,垂为永制。

瑞州府

[编辑]

瑞州府,东北至南昌府二百里,南至临江府百十里,西南至袁州府万载县三百里,北至南昌府奉新县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京师四千九百六十五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属洪州。唐武德五年置靖州,七年改为米州,又改筠州。八年省入洪州。南唐保大十年复置筠州,时五代周广顺二年也。宋因之,绍兴十三年赐郡名曰高安。宝庆初改曰瑞州,避理宗讳也。元曰瑞州路。明初洪武二年改为瑞州府,领县三。
府山川明秀,原隰沃衍,居列郡之中,为襟要之地。

高安县

[编辑]

高安县,附郭。汉置建成县,属豫章郡,武帝元光四年封长沙定王子拾为侯邑。后汉仍为建成县,晋、宋以后因之。隋属洪州。唐武德五年改今名,避隐太子讳也。又置靖州治焉,寻为筠州治。八年州废,县仍属洪州。南唐以后复为州郡治。今编户三百里。

建成废县,即今府治。汉置,唐始改曰高安。五代梁开平三年危全讽以抚州兵攻洪州,请兵于楚,马殷遣军围高安,淮南将周本败楚兵于上高。宋亦为高安县。志云:郡旧有土城,唐初筑。宋元丰中修筑,建炎间又复增葺。元初毁,至正末亦尝营治。明正德六年改营郡城,甃以砖石,又濬濠为固。有门九,城周十四里有奇。又城中旧有子城,宋时土筑,环城为濠,周三里,有门四,元毁。明正德元年增修,缘碧落山后筑墙,以围府治。六年经华林贼焚毁,郡守邝璠重建,甃石为墙,颇称严固,周一里有奇。
华阳废县,府西四十里。唐武德五年置,属靖州,寻属筠州,八年与州俱废。
云棚城,在府北三十里。又府北五里有断水桥城。隋大业末萧铣、林士弘攻掠江西,土人应智顼拒贼于华林山,筑云棚等城,召义兵保安,此土二城即其故址云。
碧落山,在府治后。下临井邑,尽在目中。一名凤凰山。山后有五龙冈,前临蜀水。又有李八百洞,久塞,亦曰迷仙洞,在郡之后圃。山之西脉曰逍遥山。又大愚山,在府治东南朝阳门外,门据山为固。又有龙化山,在府西南上蔡门外。
米山,在府北二十五里。《豫章记》:“此山四面流泉,土地膏沃,生禾香茂,为米精美,唐因以名州。”
败伏山,府南百里。相传梁末陈武帝起义兵,破贼伏军于此,因名。又荷山,在府南二十五里,中有池,多红莲。山之南有琴岭,其形如琴。
凤岭山,在府西七十里。志云:唐初靖州刺史应智顼屯兵之地,山势峭拔,远望如凤。相近者又有飞霞山,亦耸秀。
华林山,府西北七十五里。有玄秀峰,相近有主岭、南北岭、三宝岭,皆山势危峻,正德七年官兵分屯于此,进讨华林山贼。谚云:“若要华林败,三宝去立寨”;少南曰南山;皆华林之冈阜也。志云:华林山周百里,与奉新县接界。又白云山,亦在府西北七十馀里,有涧泉瀑布诸胜。其相接者曰白鹤山,亦幽胜。
谢山,在府西北百里。奇峰怪石,甲于群山。
龙珠岭,府西北四十里;又府西南六十里有鸡笼岭,高数百仞;皆以形似名。旧志:高安县有石炭岭,产篁竹,唐因改州为筠州。今府治北凤凰山下有大石,色黑,碎之若炭。《永和山川记》:“建成县西有羊山,山产燃石。”《豫章记》:“建成县有葛乡,有石炭二顷,可燃以爨。”疑即石炭岭矣。
蜀江,在府治北。源出袁州府万载县境龙河渡,流至上高县凌江口合新昌县盐溪,历郡城中而东出,汇于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亦曰锦江。相传晋许逊以蜀中江水授邑人投水上流,愈疫疠,亦曰锦水,《水经注》亦谓之浊水。自府西南来,折而东注,界为两崖。汉晋旧有城池,世远圮塞,唐武德中李大亮始筑土城,濬濠以受之。今郡城分南北,锦江中贯,市南溪设三闸,而城跨其上,以为防卫。宋乐史云:“蜀江东流五百五十里而入章江也。”
钟口江,在府南三十七里。源出荷山,流入蜀江。萧梁时尝获古钟于此,因名。
清湖,府东十五里。其水四时莹彻;又珠湖,在府南十八里,俗传有仙遗珠于此;又府西南二十五里有药湖,相传以吕仙弃药湖中而名;其下流皆入蜀江。
鸣水,府西北六十里。发源山谷中,流经此,北流入奉新县界,合龙溪诸水而为奉新江。碧涧飞流,空谷振响,因名。又曲水,在府南六十里。源出上高县之蒙山,流出潦浒口,东入赣江。其势回环萦曲,因名。
华阳水,在府西南百里。源出临江府新喻县界,东北流入蜀江。又龙口水,在府西六十里,一名谈口水。志云:高安县西界有蛟湖,引流为龙口水,北流至花园埠入于蜀江。又务农溪,在府东三十里,源出新建县东,至府城南流入蜀江。
阴冈岭镇。府南六十里,有巡司。
仁济桥,在府治东。旧有浮桥,宋淳熙十二年改建石桥,于两岸作石堤以摄悍流,垒八墩于深渊,以酾水势,墩之上架木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厦屋六十馀间,往来者便之。后修废不一,元季毁于兵燹。明弘治九年因旧址复建,长数十丈,屹为津要。又府东有青湖、舣口等渡,皆蜀江津口也。

上高县

[编辑]

上高县,府西南百里。东南至临江府新喻县九十里,南至袁州府分宜县百四十里,西北至新昌县五十里。本建成县地,后汉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于此,因立上蔡县,属豫章郡。晋太康初改曰望蔡县,以上蔡人思其故土也。宋、齐以后因之,隋复省入建成县。唐僖宗时钟傅以故县地置上高镇,南唐昇元中改镇为场,保大十年升为县,属筠州。今编户百七十五里。

上蔡废县,今县治西。晋曰望蔡,隋废。《五代志》:“唐中和末钟傅以其地在高安上游,因置上高镇。”宋白曰:“以地形高上而名也。”天祐四年淮南将吕师周等戍守于此,以备湖南。既而师周奔湖南。五代梁贞明三年,楚马殷遣弟仔攻上高,大掠而去。南唐升为县。有城,周五里。宋嘉熙中增修,元废。明正德七年凿池树栅,立四门,议循旧址修筑,未果。
米城,在县西北十五里顾城山下,或云唐末淮南所置戍守处也。
镜山,县东二里。山有三端,圆如镜,相对而峙,中有径可通人行。县界五里又有屏山,山势连亘如屏,因名。
宝盖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嵌岩岌嶪,霭翠玲珑。稍南曰灵峰山,峰前有铜丁岭,一名铜精岭。又南五里有宝珠岭。
蒙山,县南三十五里。周一百四十里,峭壁横险,乔木千寻,常有烟雾蒙蔽其上。山有多宝峰及上下两洞。志云:宋庆元间常产银铅,故峰名多宝,并置蒙山务于山下。
九峰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接新昌县界。其峰有九,曰云末、飞云、香炉、翠霞、苍玉、芙蓉、清流、峨眉、天竺。县西六十里又有末山,与九峰相连,以耸峙天末而名。其相近者曰谢君岭,高数百仞,接万载县界。
天岭,县西二十里。岭最高,行者若登天然。志云:县北三里有敖岭,亦曰敖峰,高峻为近郊之胜。又礼架岭,在县西北六十里。高峻多石,洞深且阔,兵燹时土人避此,寇不能近。县西北七十里又有蓬莱岭,草木蒙密,云雾杳霭。又有黄凤岭,在县西九十里。相传昔有黄凤集于此。
慈光洞,在县西四十里,悬梯而下始有门可入。唐乾符二年黄巢之乱,民逃避于此,壁间题字犹存。又旺贤冈,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黄田冈。
蜀江,县治西。自万载县流入,至县西北二十里凌江口,新昌县水亦流入焉,又东南流经县治南,又东流入高安县界。又斜口水,在县西十里。源发蒙山,入于蜀江。
鸬鹚洲,县治东南,当蜀江水口。又仙姑洲,在县西六十里,县境又有八叠洲,皆在蜀江中。又章树潭,在县治西。其水澄澈而渊深。
离娄桥镇。县西七十五里,有巡司。
蒙山务,在县南四十里,蒙山之南麓也。宋置为采炼银铅之所,今废。

新昌县

[编辑]

新昌县,府西百二十里。西北至宁州二百里,西南至袁州府万载县百里。汉建成县地,三国吴析置宜丰县,仍属豫章郡,晋因之,宋初废。唐武德五年复置宜丰县,属靖州,八年废入高安县。南唐以宜丰旧地为盐步镇。宋太平兴国六年以地广势险,于宜丰故城置今县,属筠州。元元贞初升为新昌州,明初仍为县。编户百二十九里。

宜丰城,县北三十里。孙吴置县治此,唐改置于今治。宋因之,改曰新昌。有土城,元圮,明朝成化间因旧址修筑,寻砌以砖石,周五里有奇。
康乐城,县东二十里。本建成县地,孙吴黄武中析置阳乐县,晋太康初改曰康乐,仍属豫章郡。刘宋封谢灵运为康乐侯,即此。齐亦曰康乐县,梁、陈因之。隋废。志云:上高县北十五里有阳乐城,盖地相接云。
三峰山,县西五里,与县治前盐岭相接。志云:盐岭高出群山,下瞰邑市,鳞鳞可数。县东门外又有折桂峰,奇石耸秀。俗呼火焰山,岁多火灾,后平其顶,改今名。
吉祥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瑞云山。山高耸,中有聪明泉。又尉山,在县西七十里,盘亘数里,相传南昌尉梅福栖隐处。
黄冈山,县西八十里。山势磅礴耸秀,为新昌诸山之冠。又八郁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山形盘郁,叠嶂纵横,断而复续,因名。又县西百里有黄蘗山,一名鹫峰山,泉石奇胜。唐宣宗与僧黄蘗观瀑布于此。
五峰山,在县西北百里。山有归云、积翠、罗汉、月桂、佛岩五峰。志云:县西五十里有九峰山,与上高县接界。
西岭,县北六十里。望东面诸山兀起蹲伏,若翔舞状,亦曰攀龙山。又县东北七十里曰北岭,截出云外,如屏嶂,峰峦相倚,紫翠万叠,有飞瀑三四道,颇为奇观。
盐溪,在县治西。一名若耶溪。源出南昌府宁州界,流入县境,至县南三十里出凌江口入上高县界,东流而入蜀江。又治西南有小斜川,亦流合于盐溪。
濯湖,在县东二里,相传晋旌阳令许逊濯衣于此,因名。
大姑岭镇。县西三十馀里。有巡司,明朝洪武五年置。

南康府

[编辑]

南康府,东至饶州府三百里,南至南昌府二百六十里,西至九江府德安县百三十里,北至九江府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京师四千六百七十五里。

《禹贡》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后汉因之。晋初仍属豫章郡,寻又兼属寻阳郡,宋、齐以后因之。通志》云:“陈为豫宁郡地。”隋属洪州,大业中属豫章郡。唐仍属洪州,后兼隶江州。五代时南唐亦为江州地。宋太平兴国六年置南康军,元曰南康路,明初改为西宁府,时为元至正二十一年寻曰南康府。至正二十四年改。领县四。
府负匡庐之胜,面彭蠡之险,引湖口之舟航,屏南昌之肩背,势雄吴、楚,泽接江、湖。刘裕败卢循之众,王守仁破宸濠之军,道皆出此云。

星子县

[编辑]

星子县,附郭。汉彭泽县地,属豫章郡,宋以后因之。五代时杨吴以境内有落星石,置星子镇,属德化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升为星子县,属江州,六年置南康军治焉。今编户二十八里。

南康城,即今郡城也。宋太平兴国中置军,筑土城,周五里有奇,寻圮。元末徐寿辉、陈友谅等相继寇掠,郡无城郭,屡复屡陷。明正德七年复筑,明年甃以砖石,以防寇乱,东西环濠,南临湖。嘉靖以后,屡经修治,为门五,城周六里。
庐山,府西北二十里。其峰岭岩谷洞壑之属在境内者,奇胜以百计,北与九江府接界。详见前名山。
玉京山,在府西七里。一名上京山,当湖之滨,一峰最秀,其东西云山烟水数百里,浩渺萦带,皆列几席间。又层城山,在府西五里。一名乌石山,亭然独秀。下有蒲溪湾,流入彭蠡湖。府西南十里又有凤凰山,蜿蜒特起,水涨山浮,如凤翔然,一名流星山。
鞋山,府北六十里。独立湖中,形如鞋,高数十丈。《浔阳记》:“神禹尝刻石纪功于此。”明初陈友谅败于康郎山,其将张定边挟之退保鞋山,为我师所扼。本名大孤山,与九江府接界。
龙塘山,在府北三十里。峰峦峭拔,环抱湖湾。又西北十里有屏风山,丹崖紫壁,环绕磅礴,如屏障然。志云:府北四十五里曰吴章山,与庐山接,岭峻峡隘。或谓之吴障山,以其为吴之障也。岭北为德化县界。
宫亭湖,府东五里,即彭蠡湖也。一云在府南一里,接南昌、饶州二府界。梁承圣二年豫章太守萧尹将兵讨陆纳于湘州,军至宫亭湖而溃,盖道出湖中也。志云:湖之西北有落星湖,湖中有石山如星,相传星坠水所化也。梁王僧辩破侯景于落星湾。宋建炎三年命李邴等自建康扈从隆祐太后如洪州,过落星湾,暴风覆舟,宫人溺死无数,惟后舟无虞。一云落星石高五丈,在城南五里湖中。宋孟后过此,立落星寺。夏秋之交水涨,石泛于波涛之上,隆冬水涸,可以步涉。后改寺为福星院,又为法安院。
灵溪,府西三十里。又府西南五十里有龙溪,府南二十里有沙溪,六十里有渚溪。又有鸾溪在府西二十五里,又西一里有石镜溪,俱源出庐山诸峰,下流皆入于彭蠡湖。
藋藤港,在府西南二十六里,源出府南三十里之黄龙山;又谢思港,在府东九里,源亦出庐山;俱流入鄱阳湖。又谷帘水,在府西三十五里。源出庐山康王谷曰谷帘泉,下流入于彭蠡,陆羽《茶经》品为天下第一。桑乔山疏云:“康王谷在府西六十里,泉在谷中曰谷帘,其源出庐山绝顶之汉阳坡,悬注三百五十丈。”今亦见九江府德安县。
渚矶,府南七十里,当鄱阳湖之西渚。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既而明师泊左蠡,友谅亦移泊渚矶,即此。渚或作“潴”。《舆程记》:“府南十里为瓜蠡,又六十里为渚矶,又六十里,即南昌府之吴城驿也。”又黄婆矶,在府治东南二里,滨湖。宸濠为伍文定所败,尝退保于此。
芙蓉洲,在城西二里,与玉京山相连。又鼍河洲,在府南十五里蓝车山下,滨鄱水,蜿蜒若鼍。府西六十里又有火烧洲,接新建、建昌二县界。相近又有绵条洲,与大洲相连,亦接建昌县界。
石堤,府治南。江浒舟楫之冲,每风涛骤至,舣泊无所。宋元祐中知军吴审礼始栅木为障,崇宁四年孙乔年以石为堤,延袤百五十丈,横截洪流之冲,中开为门,以通出入,内濬二澳,可容千艘。岁久浸圮。淳熙七年朱熹来为守,岁适歉,遂捐金,募饥民增筑之。明景泰五年嘉靖四十三年亦相继增筑。志云:城西有西湾,在石堤内,宋徐端辅、朱熹知军事,相继作石闸以泊客舟处。当夏秋水涨,商旅牵舟,萦纡循绕,人力疲乏,故又号为西疲湾。又湖西北有神林湾,多林木,中有神庙,商贾阻风泊此,必祈祷而去。
田公堤,在府治南一里。明万历二十一年以石堤迤东一带湖水荡啮,渐及城址,郡守田琯因筑石堤,长数百丈以卫之,民因谓之田公堤。
长岭镇。府东北三十里。有巡司,明初洪武十一年置于府东二十里废延庆县,寻移置于府南三十里之渚溪镇。万历中又移置于青山镇,仍曰长岭巡司。
匡庐驿,在府治南一里。志云:府东一里有锦冈岭,宋置锦冈驿于其上,明初改置今驿。

都昌县

[编辑]

都昌县,府东百二十里。北至九江府湖口县百四十里,东至饶州府百三十里。本彭泽县地,唐武德五年置都昌县,属浩州,八年州废,改属江州。大历间徙治彭蠡湖之东,属饶州。宋太平兴国中改属南康军。旧无城,嘉靖三十七年创筑,四十一年始就,周五里。编户五十九里。

都昌旧城,在县北九十里王家市,唐初置县于此。志云:唐以彭泽县地置浩州,又分杨梅岭以南更置都昌县属焉。一云李大亮割鄱阳西雁子桥之地置此县。《纪胜》云:雁子桥,饶州之北壤也。唐始立县,在狮子峰之南。其地先有古城,莫知年代,遂因之创县,以地名都村,远与建昌相望,近与南昌相接,遂号都昌。后移今治。今犹谓故城曰衙前。
彭泽故城,在县北四十里。旧志云:古县盖治此,晋陶潜为彭泽令,即此城。
左里城,县西南九十五里。晋义熙六年卢循为刘裕败于大雷,走还寻阳,将趋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裕攻栅而进,循复败走。又陈永定三年侯安都击余孝劢于新吴,军至左里,适王琳将曹庆等救孝励,还与安都遇,安都击败之。杜佑曰:“地在章江之左,因名。”《元和志》:“杨澜湖北曰左里。”郡志:县西北八十里有左蠡山,以临彭蠡湖东而名。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明师自罂子口移泊柴棚,去敌五里许,诸将以湖水浅,请移舟扼江上流,乃泊于左蠡。正德九年河南盗由湖广至江西,掠星子,都指挥赵钺败之于左蠡,即此。今有巡司。又檀道济城,在县西北七十里,相传道济讨谢晦时经此所筑城也,今其地有城山。
松门山,县南二十里。俗呼岧峣山。明初陈友谅围南昌,太祖帅舟师赴救,自松门入鄱阳湖,战于康郎山,是也。《一统志》:“松门山在南昌府北二百十五里,上有石镜。”
石壁山,在县治西,临大江,有石如壁。一云山在县西南十里。又大矶山,在县西七里,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其西南里许为小矶山。志云:县北十里有芙蓉山,其山大小相对,形若芙蓉也。
华山,县东北九十里,突然峭拔,高压众山,拟于太华。县东北百里又有黄金山,顶有龙湫,下有大石,飞泉喷落,谓之风水岩。
元辰山,在县西四十里。相传晋苏耽居此得仙,一名苏山,道书以为第五十一福地。又土目山,在县西北八十五里,临大湖。巨浪冲激,成孔如目,因名。
鄱阳湖,县东南二十里。远近群川,皆汇于此,西北入湖口县,注大江。春夏浩荡无涯,谓之东鄱阳,至冬则水束如带。又县北二十里有郭山湖,一名郭家湖;县西北二十馀里有石流、吴江诸湖;八十里有左蠡湖;皆鄱阳之支委也。
新开河,县治西一里。宋绍圣中,纲运船泊湖边,以大、小矶湍急,请开此河以避风涛,因名。又后港河,在县北六十里。自左蠡石流嘴引入县西北二十五里之吴江湖,又由县北二十里北庙湖至王家市有九十九湾,春夏水泛,广通舟楫。志云:县东南三十五里有山田港,临鄱阳湖,引水溉田。
陈令塘,在县治南一里。唐咸通元年邑令陈可大筑塘以阻潦水,因名。《闻见录》:“县南四十里又有四山塘,由馀干县康山入县境之道也。”
柴棚镇,县东南七十里鄱阳湖中。有柴棚巡司。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既而明师自罂子口移泊柴棚是也。《舆程记》:“自县至饶河口六十里,又十里为柴棚,又十五里为钓台,又五里为周溪,又十里为打石湾,又十里为棠阴巡司,饶州府鄱阳县界也。”又左蠡巡司,在县西故左里城。明初置。
四望山寨,县东南六十里鄱湖中。宋元时置巡简砦于此,以备逋盗,今废。志云:县西北七十里有彭蠡戍,西临彭蠡湖,陈末置戍于此。唐武德五年以江湖阔远,遂置镇,景龙元年复为戍,以扼要冲。又有檀山戍,在县北九十里,与马颊相对。唐武德五年以水陆之冲置戍。《寰宇记》:“檀头山有石室,以宋檀道济尝领兵登望而名。”其地盖与城山相近。
团山驿。县西南一里。洪武初置。志云:县西十五里旧有白石驿,县东二十五里有矶子驿,县西四十里有赤石驿,七十里有游贤驿,西北八十馀里有土目驿,俱宋、元时置,明初废。
圣驾墩,在县治西三里。明太祖征陈友谅,驻跸于此,军士筑土为墩,一夕而成,因名。

建昌县

[编辑]

建昌县,府西南百三十里。北至九江府德安县七十里,西至南昌府武宁县百四十里。汉豫章郡海昏县地,后汉永元十六年分置建昌县,仍属豫章郡。晋因之。刘宋元嘉二年废海昏县移建昌治焉,齐、梁因之。隋属洪州,大业末林士弘置南昌州于此。唐武德五年并其地为南昌州总管府,寻曰都督府,七年府废,八年并废州,仍为建昌县,属洪州。五代时因之。宋太平兴国七年改属南康军,元元贞初升为建昌州,明初仍降为县。今编户八十四里。

海昏城,今县治。汉初属豫章郡,宣帝废昌邑王为海昏侯,国于此。东汉亦为海昏侯国,寻又析西南境置建昌县。或云县在今奉新县界。建安初孙策分海昏、建昌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晋亦为海昏、建昌二县,并属豫章郡。刘宋以建昌治海昏城,遂并海昏入焉。齐、梁以后并为建昌县。一云隋置当阳府于此,悮也。《类要》云:“大业十年县又移理于县西太史慈故城。”太史城,亦见奉新县,盖唐初复还今治也。宋因之。旧无城,明正德十三年营土城,嘉靖四十一年改甃以石,周四里有奇。
昌邑城,志云:在县北六十里,汉昌邑王改封海昏侯时所筑城也。《豫章记》:“城东十二里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因名。”
凤栖山,县西十五里。山势旋洑,状如栖凤。又云居山,在县西南三十里,纡回峻极,顶常出云。一名欧山,世传欧岌先生得道于此。志云:欧山湫泽涌泄,垂流三十馀丈,形如曳布,谓之布水,在县西南四十里。
回城山,在县西五十里。中有高峰嵬峨,望之如城阙。又城门山,在县西八十里。山形双峙,远望如城门。中有飞泉,溉田甚广。
长山,县南五十里,与安义县龙安城相对。宋岳武穆屯兵于此,贼李成屯于龙安北。武穆登山望贼阵,邀击于楼子庄,大破之。楼子庄盖在山西南。《宋书》:“绍兴元年岳飞败李成将马进于筠州,进奔南康,飞夜引兵至朱家山,斩其将赵万,又破李成于楼子庄,追斩马进,遂复筠州。”朱家山或曰即长山。
修水,在县治南。亦曰帽带水,以映带县治东西也。自宁州东流,屈曲数百里入县界经此,又东百二十里入于彭蠡。以其遥达章江,故曰修。邑人亦谓之西河水。或云修水故名缭水,《水经注》“潦水导源建昌县东,经新吴县,又径海昏县谓之上僚水”,即缭水也。后汉建安三年孙策使太史慈觇华歆于豫章,慈还言:“歆为太守,海昏上缭不受发召。”盖是时县民数千家相结聚于上缭,惟刘氏一人为主,谓之宗帅。四年孙策忌庐江太守刘勋兵强,绐之攻上缭,即此。亦曰海昏江。
蛇子径水,县南二十里。旧传晋吴猛杀大蛇,蛇子穿地成穴,流水灌通,唐仪凤中,始通小舟,今水势屈曲尚如蛇形。又潺陂水,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奉新县界,北流入境;又宝峰水,出县西九十里宝峰山下,赤石水亦出焉;县南百里又有斛源水,出靖安县界;下流皆汇于修水。志云:县西十里有枫林水,二十里有西江水,又五里有白沙水,县西四十里有南舍山水及醴坑水,七十里又有云门水,皆出云居山,流入修水。
向家山水,在县北三十里,流经九溪湾;又北三十里有檀陂水,源出德安县;皆南流合修水。
明月湖,县西四十里。其水泓涵澄澈,莹然如月;县境又有南湖及东白、大岸等湖;皆导流入于修水。
捍水堤,在县治南一里。唐会昌六年县令何易于筑。西二里又有堤,咸通二年令孙永筑,因亦谓之孙公堤。
芦潭镇。县东六十里。有巡司,明初吴元年建。又县西七十里旧有谷源巡司,百二十里有河浒巡司,今皆废。志云:县东四里有镇遏营,汉建安八年孙策使太史慈筑以拒刘磐。又上缭营,在县南十七里,相传昌邑王贺所筑。今皆为民地。
城子驿,在县北二十五里,唐置。又丰安驿,在县南二十里。志云:隋置。今皆废。县南一里又有炭妇镇,今为妙明观,俗传许旌阳试弟子处。又太平镇,在县西北三十里。今亦废。

安义县

[编辑]

安义县,府西南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南昌府靖安县八十里,南至南昌府奉新县九十里,北至建昌县八十里。本建昌县地,正德十三年议者以地广民顽,境壤旁接,依山据峒,啸聚不时,奏请割五乡置今县。从之,因安义乡为名。明年筑砖城,濬隍,十五年功始就。嘉靖以后屡经修筑,周四里有奇。编户四十六里。

龙安废县,县东北三十里。唐武德五年析建昌县地置龙安县,属南昌州,八年县废。今为龙安镇。旧志:龙安城在建昌县南六十里。○永修废县,在县西南四十里。沈约曰:“后汉中平中置,吴、晋因之,仍属豫章郡。”宋、齐以后,仍曰永修县。隋平陈,并入建昌县。唐武德五年复置,属南昌州。八年复省入建昌。又孙虑城,在县南三十里。《吴志》:“虑字子智,权第三子,黄武七年封建昌侯,筑城于此。”
西山,在县西南,即南昌府城西山也。蜿蜒绵亘,北入县界,为境内之巨镇。又兆州山,在县南百十里。崖𪩘磊落,其形如兆,下多良田,民居有如州郭,因名。
文山,在县南十里,峰峦秀丽。又笔架山,在县东四十里,秀丽与文山相匹。志云:县东二十里有睡虎山,又仰天狮山在县南二十里,皆以形似名。
龙江水,县南一里。源出靖安县境流入界,北会修水达于彭蠡。县东南四十里又有兆州水,源出兆州山,奉新江之水自奉新县流入境,合于兆州水。志云:县东二十里有东阳新径水,源出靖安县,与奉新江、兆州二水合,俗谓之义兴三合水,亦曰三合口,萦回九转而成大川,径达东阳津口注修水以合章江。
湖陂水,在县南三十里,源亦出靖安县,险不通舟;相近又有冯水,自奉新江分流入县界;皆北注修水。又皎源水,在县西北二十里。源出建昌县宝峰山,险不通舟,亦江流合修水。
龙安驿。即故龙安县,宋庆历中置,今废。又娉婷镇,在县东三十里。志云:唐太和中,女仙吴彩鸾舞鹤于此,因名。又县南二十里有龙潭镇。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