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读史方舆纪要/总叙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总叙二 下一卷▶

总叙二

[编辑]

  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子于是书,可谓好之勤,思之笃矣。后有起者,考求险要,辩别攻守,远而周知天下之故,近而都邑之间,非子之书,何所适从焉。”余曰:“否否,不然。古人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明于匠石之任者,或昧于雕镂之细。予也未尝溯江、河,登恒、岱,南穷岭、海,北上燕然,间有涉历,或拘于往返之程,或困于羁旅之次,不获放旷优游,博观广询,间尝按之图画,索之典籍,亦举一而废百耳。又或了了于胸中,而身至其地,反若瞆瞆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者,不可胜数也。予之书其足据乎!且孙子有言:‘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夫论兵之妙,莫如孙子;而论地利之妙,亦莫如孙子。使信余之书,而不取信于乡导,譬之掩耳而求闻,闭目而求见,所悮必多矣。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馀。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𪣻之丘、汎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是故九折之阪、羊肠之径,不在邛崃之道、太行之山;无景之谿、千寻之壑,不在岷江之峡、洞庭之津。及肩之墙,有时百仞之城不能过也;渐车之浍,有时天堑之险不能及也。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善乎孙子之言曰:‘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能与我战;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地利之微,图不能载,论不能详,而变化于神明不测之心。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者乎!故曰方圆奇偶,千秋不易也。伏羲以之画八卦,大禹以之演九畴。伍两卒旅,千秋不易也。武侯以之列八阵,李靖以之变六花。城郭山川,千秋不易也。起于西北者可以并东南,而起于东南者又未尝不可以并西北。故曰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使铢铢而度之,寸寸而比之,所失必多矣。吾尝考蒙古之用兵,奇变恍惚,其所出之道,皆师心独往,所向无前。故其武略比往古为最高。彼岂尝求之于山海之图、里道之志哉?然则求地利于吾书,无乃犹是刻舟之见乎?吾虑举足动步,或将有碍焉者也。客其益广所闻,无过恃吾之书也已。”[1]

[编辑]
  1. 全文以中华书局、二零零五年三月版《读史方舆纪要》为本校。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