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贵州通志 (四库全书本)/全览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贵州通志 全览1 全览2


  恭
  进贵州通志表

  题为纂修贵州通志告成恭呈
  御览事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
  尧天广运弗遗膏泽于要荒
  舜日重华普被照临于边徼
  统车书而隆制作万国同揆
  采志乘以备裁成八纮在握风声所树无非康济之仁典册攸存不外化成之义窃惟宅中驭大聿陈王会之图视远惟明用辨职方之掌人文克显政教斯通粤考黔中昔居化外星分参井虚垂列宿之光地接荆梁难画方舆之界七旬格于大禹苗地未详三年克于高宗鬼方终弃自庄𫏋将兵而道通沅水唐蒙奉使而郡置犍为旋封夜郎之王复设牂牁之守马忠为郡始于丞相之渡泸东谢来朝盛于贞观之开洞八校尉之击九部落之归仅可羁縻红𤠇狫之名紫姜苗之种率多翻覆二路十二部至宋而有贵州之称八畨十八卫至明而有专藩之设顾经营粗立虽经始于前朝而气象维新实备隆于
  昭代椎髻卉衣之属咸效国风乌罗银甸之乡尽开王路朱旗画㦸启都府于鳌矶龙洞之间云宇山楹观蔀屋于天马贵人之上然而山不列于益记水不注于桑经闲吟太白之诗空怀迁客细读孟坚之论未悉土风白水留题不涉封圻之要典碧云纪胜徒饶月露之丛谈若非修葺群言曷以宣扬
  圣教乃因甫辑而遽值祲氛或已增修而尚参疑似历年既久考证尤难编帙殊繁捜罗不易钦惟
  世宗宪皇帝
  道光四表
  徳润群生
  仁义兼施万物熙而六幽尽辟
  恩威并济三才正而九土咸开
  精神旁达乎边隅无微不照
  雨露均濡于杂俗有惠皆行黔州之被泽尤深蛮峒之
  流风非昔
  纶音特沛通志全修伏遇我
  皇上
  建极承乾
  膺符出震
  文谟武烈悉推时宪之聪明
  玉振金声并著大成之条理
  通神机于渊默视万里如在目前
  制权变于张弛运天下不殊掌上
  移风易俗既取效于顽苗克靖之馀
  履信践忠复加勉于险地悉平之后城郭修而清时有备仓廪实而歉岁无虞逋负频蠲战士励捐躯之志租庸屡免耕农兴鼓腹之歌申法令而戒严刑人怀三尺饬廉隅而加厚禄官凛四知蘂榜添花既广秋闱之额黉宫焕彩复
  颁内府之书胶庠尽植楩楠文风丕振溪洞皆栽棫朴陋习潜消山土争开已食馀粮之利桑田试种伫生挟纩之春凡兹
  圣主之鸿图尽属
  熙朝之典则等钦承载笔实愧无文损故益新祗恐修辞之不立发凡起例惟期义类之相从事必证诸古今务阙疑而存信言有关乎治忽宁就简而删繁规模溯因创之源流制度考废兴之颠末虽管窥蠡测未足形
  圣治之光华而漱润含芳窃欲效舆人之采访伏愿文摛周鼎
  道契羲绳
  圣圣同符执一中以立极人人遵路合四海而从风藉记志以广薫陶奚啻三苗丕叙尽经纶而宏化育永看万彚咸亨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闻








  贵州通志凡例
  一贵州旧志为纲三十二以类附见者十二如关梁附见于山川邮传附见于城池义类殊未妥协今列天文地理等八纲用统众目以类相从似觉有条不紊
  一旧志舆图之说止载全省总图各府俱缺今黔省幅𢄙割楚蜀粤西府州县卫以附益之渐为恢扩因推广旧志之意每图各系以说
  一建置旧志载在大事考所序太略粤稽上古黔虽不通中国自唐宋以来所置羁縻州县颇有沿革可考今悉据历代地理志补入
  一疆域旧志止有东西南北四至而无四隅考建置郡邑犬牙相入者甚多详列四隅所以正经界也今悉为补入
  一山川旧志方向先后无一定次第今仿一统志体例先城内次城外先东次东南次南次西南次西次西北次北次东北俱先近而后远其山水之名亦分先后以类相从凡山先山次峯岭冈坡次岩崖石壁次墱坪阪原次囤箐谷洞迳其名不经见者俱次于后若一山中又有坡岭岩洞者即连而及之不另为类凡水先江次河海次川湖滩溪次涧潭水泉次洲渚峡洪次湾泊池塘次堰陂坝闸渠沟井其名不经见者仿山例
  一古迹如废城古戍之类必须注明在城何方去城远近庶有迹可考今从各府州县志册及明一统志续文献通考诸书参考互订得其方向者十之五六备列于前其无可考者彚载于末以俟博识者
  一苗蛮种类虽伙其形状服食究亦相去不远旧志每种各绘一图似转觉支离不如删去盖其性情风俗备于纪载不必按图而考索也
  一风俗原与教化移易黔自元以前本属苗徼自明以后始渐被文明然前此椎结侏𠌯之俗固不可没也因考汉唐宋以来西南夷南诏各传中有属在黔地者书之于前庶有原委
  一学校旧志附载乐仪夫黔之有志以志黔事也若
  圣朝礼乐乃天下所同固可不载其各府州县义学俱注
  明建于何地以补旧志之略
  一田赋旧额新垦历年各异今照乾隆四年徴收赋役开载其省府总数及州县细数一一详书至苗疆屯田类附于后以备查考
  一黔省财赋无多经费尝仰给外省查旧志惟兵饷一项载在兵防驿站工食载在邮传然官役俸工师生饩廪鞭春祭祀之属既皆著于令甲不宜缺而不书今设经费一门以免遗漏
  一周礼地官之属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即今常平仓之遗法我
  国家令天下直省府州县皆设立义仓以备荒歉诚重积贮以厚民生之至意今黔省各府州县皆有积贮而旧志独不载殊为缺然特为补入
  一物产旧志于贵阳首府列通产于前专产于后而间见杂出未免眉目不清今以通产尽列于前方列专产于后其通产专产次序首榖次蔬次货次果次药次草次花木次羽毛鳞介各府俱照此彚编以免参差
  一职官旧志文自知县以上武自副将以上方录今因之
  一名宦与乡贤俱祀于学宫载在祀典近奉
  特旨慎重查核去留皆有册籍今将前朝中已载旧志者照旧载入其旧志所遗而郭青螺黔记及各省通志所载乡贤而宦于黔与名宦而黔籍者悉为补入至于
  国朝名宦惟以册为据册所不收及册所汰去者虽载旧志亦不敢收入
  一黔省自明世设立卫所多以土人为流官如指挥千户之类其有政绩者或入名宦或入乡贤湏有一定之例旧
  志未加分晰如同一千戸也贵筑朱暹陈铣则入人物龙里井孚则入名宦同一威清指挥也张贵张晟则入人物杨遵则入名宦不特此也一毛胜也既入名宦又入人物张信亦然一井孚吴徳也既入名宦又入忠烈错杂重复如此类者难以悉数窃意名宦当以官为主人物当以地为主以土人为土官如宣慰宣抚长官司土同知通判之类有功于其土者则列之人物以土人为流官有功于其土及邻郡县者则列之名宦其已见者即不复重书似为清晰
  一黔省自明世始设流官故载在名宦者惟明最多旧志虽以年代为次然文武错列崇卑无序今仿职官例文武分编以官职宪纲为序其中仍各照年代编次
  一黔省未立郡县以前皆土司也既设郡县后屡勤征讨者亦土司也旧志止载现在承袭者一人未免太略今照承袭之册详书其世系即已革除者亦取其始末书之以备查考而水西安氏播州杨氏其为害尤钜详其本末附于后
  一大事考一门诸志所无昉于郭青螺黔记其中所载即兵防田赋职官中诸事若详载则嫌于重复简截又苦于漏遗今将所载事迹分入各门中惟土司苖蛮为黔患之最钜自殷宗伐鬼方三年乃克嗣后寻于干戈以行征讨无代无之今设师旅考一门附于武备志之内其中或剪除于未萌或招徕怀服不烦挞伐者悉记之盖上兵伐谋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皆师旅中善之善者也
  一旧志无乡贤名目盖即以人物为乡贤也不知孝义勇烈隐逸之士孰非人物乎即外来流寓方外仙释之属皆人物之选也今立人物为纲以统乡贤孝义诸目
  一旧志设勇烈一门凡流官及土人死事者俱载其内礼曰圣人之制祭祀也以死勤事则祀之能死其官即不愧名宦之目不必别以烈名且烈者必勇而忠实烈之本也今易勇烈曰忠烈凡土人之有爵位而能死事者悉载焉其士庶人之致命遂志者则列之孝义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忠臣义士所以为天地扶植纲常者故居宦迹文学之前一册中汰去之乡贤亦有历官颇著声称因无功徳于乡里而去之者然宦辙所至政绩可纪驰声艺苑掞藻天庭虽无徳于乡未始不足增乡邑之色若竟摈置不录是反不如小道之方技异端之仙释得以有传也今设宦迹文学二门为人物之目庶于
  国典乡评两不相悖
  一列女凡旧志所载者仍之新收者以
  题旌年分先后为次其未经
  题旌而年分合例苦节可风据府州县志册及申详藩司巡抚衙门现在陆续具
  题者悉为编载庶潜徳幽光不致终于泯没
  一流寓须其人名重当时事迹可传于后者方为收录庶㡬地以人传旧志中有止载某人以某官谪来并不书其事迹者黔虽僻远亦奚借此无足重轻之迁客以溷纪载乎今遍加查考有事迹可传者书之其无可传者削去其谪官而能举其官之职者收入名宦若王守仁之倡明理学虽系谪官仍载流寓盖其功业固不关龙场驿丞也









  贵州通志修辑官员
  总裁
  鄂尔泰
  尹继善
  元展成
  张允随
  张广泗
  监修
  提督贵州全省学政陞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晏斯盛提督贵州全省学政云南道监察御史邹一桂督修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今陞总漕常 安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陞湖南巡抚冯光𥙿署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陈惪荣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今陞广西巡抚方 显署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宋 厚督理贵州清军粮驿传道事务按察司副使钱元昌分 巡 贵西道按察使司副使介钖周分 巡贵东道按察使司副使王 玠
  署分巡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徐永祐
  采辑
  贵  阳  府  知  府甘士琇思  州  府  知  府史步高思  南  府  知  府孔传堂镇  远  府  知  府赵之坛石  阡  府  知  府杜 理铜  仁  府  知  府姚 谦黎  平  府  知  府孙绍武安  顺  府  知  府崔 杰南  笼  府  知  府杨 汇都  匀  府  知  府曾朝聘平  越  府  知  府孟周衍大   定  府  知  府牛天申遵   义  府  知  府陈玉𤩱纂修
  翰林院庶吉士原署姚州知州靖道谟
  原 任 仁 怀 县 知 县杜 诠分修
  原 任 遵 义 县 知 县梁学新原 任 锦 屏 县 知 县廖 贞毕 节  县  知   县谢国史施  秉  县  知  县董良材原 任 瓮 安 县 知 县张 荃原  署 水  城 通 判王 沄原 任 毕 节 县 知 县葛 荃原 任 馀 庆 县 知 县苏大忠原 任 锦 屏 县 知 县吕赓雅原 任 龙 泉 县 知 县樊仲琇原 任 南 宁 县 知 县王 橒岁 贡 生 候 选 训 导李 专监刻
  贵  筑  县  知   县彭居仁校对
  㧞 贡 生 候 选 教 谕姜文泽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一
  贵州通志目录     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天文
  卷一
  星野 气候 祥异
  地理
  卷二
  舆图
  卷三
  建置
  卷四
  疆域 形胜
  卷五
  山川
  卷六
  关梁 邮传
  卷七
  风俗 苗蛮 古迹 邱墓
  营建
  卷八
  城池 公署
  卷九
  学校 贡院 书院 义学
  卷十
  坛庙 寺观
  食货
  卷十一
  戸口
  卷十二
  田赋
  卷十三
  田赋
  卷十四
  课程
  卷十五
  经费 蠲恤 积贮 物产
  秩官
  卷十六
  官制
  卷十七
  职官
  卷十八
  职官
  卷十九
  名宦总部
  卷二十
  名宦分部
  卷二十一
  土司
  武备
  卷二十二
  兵制
  卷二十三
  师旅考
  卷二十四
  师旅考
  卷二十五
  苗疆师旅始末
  人物
  卷二十六
  选举
  卷二十七
  选举
  卷二十八
  乡贤
  卷二十九
  忠烈 孝义
  卷三十
  宦迹 文学 隐逸
  卷三十一
  列女
  卷三十二
  流寓 仙释 方技
  艺文
  卷三十三
  敕 诏 谕
  卷三十四
  奏䟽
  卷三十五
  奏䟽
  卷三十六
  奏䟽
  卷三十七
  状 颂 赞 箴 铭 书 论 解 考辩
  卷三十八
  传
  卷三十九
   纪事
  卷四十
  记
  卷四十一
  碑记
  卷四十二
  碑记
  卷四十三
  文 议 教 说
  卷四十四
  赋 诗
  卷四十五
  诗
  卷四十六
  杂记
  等谨案贵州通志四十六卷
  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撰盖其为云贵总督时奉
  诏所辑与云南通志同时纂次司其事者姚州知州靖道谟继之者则仁怀知县杜恮也其视各省志成书为最后至乾隆六年刊刻始竣总督管巡抚事张广泗等奉表上之贵州僻在西南苗蛮杂处明代始建都指挥司后改布政司分立郡县与各行省并称而自唐宋以前不过羁縻弗绝尚未能尽辟狉獉故从来纪载视他省最为荒略明赵瓒创修贵州新志盖亦以昔所未有故以新志为名其后若谢东山郭子章及
  本朝卫既齐等递事増修终以文献难征不免缺漏惟田雯之黔书笔力颇称奇伟而意在修饰文采于事实亦未胪具此书综诸家著述彚成一编在黔省舆图差称详备矣乾隆四十五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一
  天文志
  星野 气候祥异
  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悬而星辰之精著形奠而山泽之气通天地合徳则精气腾降交感理固然也黔越在荒服保章氏所未载前人以地近荆梁分翼轸参井之馀考核最为精当我
  
  列圣相承效天法地顺阴阳以布化七政协而休徴集亦既庆云瑞糓叠奏频书淑气祥风旁敷远畅曩时所称瘴乡漏天今皆疹疠潜消雨旸时若考诸三五六经载籍之传正所谓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徳而五糓昌者作天文志首记星野其气候祥异悉附焉
  贵州通志卷一
  天文
  星野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卷一>








  星经曰荧惑主霍山扬州荆州太白主华阴山凉州雍州益州
  又曰荧惑主舆鬼桞七星张翼轸镇星主东井太白主奎娄胃昴毕觜参
  又曰玉衡第二星主益州常以五亥日候之乙亥为汉中丁亥为永昌己亥为巴郡蜀郡牂牁辛亥为广汉癸亥为犍为凡七郡第四星主荆州常以五邜日候之乙邜为南阳己邜为零陵辛邜为桂阳癸邜为长沙丁邜为武陵凡五郡
  广雅曰梁州之西属北斗开阳一星
  又曰西番吐番吐谷浑及西南徼外夷人皆占狼星
  一綂志曰宣慰司参井分野普安州井鬼分野铜仁府星分野黎平府翼轸之馀
  谢东山志曰宣慰司今贵阳府贵州卫前卫今贵筑县龙里新添今贵定县平越清平兴隆今黄平州威清今清镇县平坝今安平县普定安庄今镇宁州安南普安毕节乌撒今威宁州赤水等十六卫俱参井都匀府程番府今定番州永宁镇宁安顺普安四州俱参井之馀思州思南镇远石阡铜仁黎平六府俱翼轸之馀
  沈思充通志曰贵阳都匀石阡思南四府宣慰司定番安顺镇宁永宁普安五州贵前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普安毕节乌撒赤水龙里新添平越清平兴隆都匀一十七卫普市黄平二所俱井鬼分镇远铜仁思州黎平四府俱桞星之馀
  郭子章黔记曰黔地连楚蜀总之不出鹑首鹑火鹑尾之次又曰星经载荧惑主荆州主舆鬼桞张黔实近荆州属鬼桞似近之
  卫既齐志曰黔古无分野之说一綂志以宣慰司普安州为参井铜仁为星黎平为翼轸沈志则以贵阳等处为井鬼而以铜镇思黎为桞分郭记又以属鬼近似今按汉武所设之益州乃越巂犍为牂牁三郡越嶲属滇犍为属蜀牂牁所辖二十四邑贵阳以上皆其地也陈卓谓牂牁入参五度而班固谓东井舆鬼秦之分野西南牂牁越嶲二州皆宜属焉则自平越以上皆为参井无疑矣独是思铜四郡为桞分似难为据按唐志云翼轸鹑尾自房陵白帝而东尽汉之南郡江夏东达庐江南郡滨彭蠡之西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又逾南纪尽郁林合浦之地自沅湘上流西达黔安之左皆全楚之分黔安即今之思南则铜镇四郡自应与楚同占轸翼而不入桞分也或曰牂牁既属益州近梁州今舎觜鬼而从参井何也曰此非臆说也牂牁占参而不占觜陈说已明至益州兼井而不兼鬼则李淳风所云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属益州之言可验也度之多者无如井少者无如觜是以井兼雍梁益三州亦犹斗牛兼吴越豫章也万历庚子狼星入于东井占者以为㓕播之象既而果应此非占在参井之一证耶或曰翼轸隔桞星张三位逾此及彼何名分野曰亦非臆说也僧一行曰悬象在天其本在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于方隅袁坤仪有言躔次相配者少相反者多青正东玄枵在北雍正西鹑首在南则四郡之逾桞星张而躔翼轸何以异此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宁从其众者而已故辄以管见谓黔为参井翼轸分野贵阳安顺都匀平越威宁参井之馀镇远石阡思南思州铜仁黎平翼轸之馀
  四宿占验
  参宿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𫓧𨱆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伐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译参白兽之体其中三星横列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故黄帝占参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胡鲜卑戎狄之国凡十度右足入毕十三度去极九十四度 觜觹三星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主葆旅收敛万物明则军储盈 参旗九星在参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张 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 西南九星曰九斿天子之旗也 玉井东南四星曰军井行军井也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名取此也 屏二星在玉井南为屏风天厕四星在屏东溷也 天矢一星在厕南色黄则吉 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使有无通也 野鸡一星主变怪在军市中市西南二星曰丈人 丈人东二星曰子子东二星曰孙
  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井星明而端列凡三十三度去极六十九度 𨱆一星附井之前月宿井有风雨 狼一星在东井东南狼为野将主侵略色有常不欲变动也 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 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见则化平主夀昌 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一曰天高天之阙门主关梁 南河一曰南戍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越门一曰权星主火 北河一曰北戍一曰北宫一曰阴门一曰胡门一曰衡星主水两河戍间日月五星之常道也 南河南二星曰阙丘主宫门外象魏也 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主帝心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常为帝定疑议星明大润泽则天下大治 五诸侯南三星曰天樽主盛𫗴粥以给酒食之正也 东一星曰积水主候水灾积薪一星在积水东供给庖厨之正也 水位四星在东井东主水衡 东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东井南垣之东四星曰四渎江淮河济之精也
  翼宿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又主夷狄远客负海之宾星明大礼乐兴四国宾凡十八度距中行西第二星去极百四度 东瓯五星在翼南蛮夷星也
  轸宿四星主冡宰辅臣主车骑主载任有军出入皆占于轸又主风轸星明则车驾备凡十八度去极一百度 辖二星傅轸上下两傍主王侯左辖为王者同姓右辖为异姓 长沙一星在轸宿中主夀命明则主夀长子孙昌 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军门二星在青丘西一曰土司空北天子六宫之门主营候豹尾威旗 噐府三十二星在轸宿南乐噐之府也明则八音和君臣平 土司空四星在青丘西主界域亦曰司徒均明则天下丰
  以上诸星占验出隋天文志
  按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尚已自班固取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嗣后史家言星野者愈悉魏太史陈卓更著郡国所入宿度唐李淳风撰晋史又著州郡躔次似踵以详明而后人犹讥其谬乱蔽于天而不知地天官家聚讼久矣陆绩浑象测天东西径三十五万七千里直径亦然张衡灵宪谓八极之维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增广千里考古今历家亦俱云天包乎地地小于天而在天之宿度往往久而差忒将焉凖之惟我
  朝时宪新法细密精详利玛窦曰七政本天所丽各有异动然其本天之中心不与地之中心同也故其行转于地之靣一周自非可谓平行也则每日不能无差矣又曰天之黄道心与地球心一也则其行于地靣一周恒为平行矣故七政之天虽不平行转于地体之靣然于其本天之中心平行转也是盖可以积分而推也黔之疆域在天地三分之二内旧之志星野者縁昔分隶荆梁以属荆者占翼轸属梁者占参井未必非是但论四宿之度数既不得谓黔之已处其馀而稽各府之疆域又不可谓宿之浑列其内用是上推宿度下计方隅画而著之于右
  气候
  黔地窳而土瘠气沴而候愆不可以中州之气候例也岚气上蒸肤寸之云即能致雨故有漏天之号焉山高箐深亏蔽日月一日之间而寒暖乍异百里之内而凉燠攸分田功三月始犂四月播种五月插禾九十月纳稼东作稍迟则禾苖不茂夏初无雨则收敛必歉入秋遇有大风则秀不实谓之青空农民岁入除正供之外恒不敷食所赖山坡旷土杂种燕麦荍麦水稗旱稗之属以佐饔飧故民鲜隔岁之蓄其亦气候使然欤
  贵阳北近蜀南近粤冬不祁寒夏无盛暑四时多雨少晴雨则寒晴则暖夏则昼热夜凉田功之兴迟于中土至华之开菓之熟百蔬之成则比中土差早
  安顺东接贵阳气候略同无严寒酷暑树艺之期亦复相近
  平越四面皆距本省地界气候无异其耕种收获先后亦不大殊
  都匀东南近粤岚瘴差甚夏秋间商旅疑畏不行霜降后乃无患今亦不甚忌其耕获则比他郡较早
  镇远思州铜仁黎平俱近楚寒亦祁寒暑亦酷暑与中州同
  大定三面距蜀一面接滇山高气寒雺雾朦胧四时皆然五六月无酷暑箐林树木经冬不凋土寒地瘠毕节以西种惟宜荍而稻榖则鲜登焉
  南笼南近于粤西近于滇气候热多而寒少每当春夏之交阴雨初霁岚气薰蒸人中其气如得疟疾有头疼胸懑脾泻诸症其树艺则与安顺同
  石阡思南遵义俱近蜀气候平和寒燠不爽雨旸恒调水经注谓牂牁夜郎之间山无瘴毒即此等处也
  祥异
  汉
  灵帝熹平三年牂牁饥斗粟千钱
  
  太祖干徳二年播州田禾一茎两穗
  
  成宗大徳八年夏六月乌撒等路饥疫并赈恤之武宗至大元年夏六月乌撒乌𫎇三日内地大震者六
  仁宗延祐元年夏五月思州饥发廪减价粜赈之泰定帝泰定元年春镇远饥 四年夏四月乌撒饥赈粮钞有差
  文宗至顺二年秋九月思州镇远饥赈之
  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播州田鼠食禾尽自赴水死明
  洪武元年普定水斗 十一年播州蝗 二十四年凤凰见于天柱山从鸟数万移日乃去
  永乐十三年婺川山中连呼万岁者三布政使司蒋廷瓒以闻
  正綂九年夏六月苖民饥发粟赈之 十四年夏清平卫饥
  景泰二年夏大饥
  成化三年播州大旱 十年普定火 二十三年巡按署瓜并蒂有司以闻
  弘治元年播州大旱 六年清平大水 七年清平疫都匀凤凰山崩 八年冬十一月地震 九年夏五月大水 十七年夏四月省城大雨雹都匀大疫
  正徳五年清平大有年 六年秋九月都匀地震七年思州火 九年都匀蝗 十年都匀饥 十二年清平饥 十三年夏省城大水霁虹桥圮十六年夏思州天鼓鸣
  嘉靖元年清平大有年都匀火 三年思南水徳司江浒巨石自转 四年有虎至思南府署吼而出不知所之 六年都匀兴隆饥 七年播州大旱思南南平仓火延烧民居 八年永宁播州大疫都匀大水淹城郭思南枯池出火十日后经雨乃灭冬疫 十年冬十一月晦普定地震 十二年春三月安南卫生两头男 十三年兴隆大水山崩 十四年秋七月思南大雨雹 九月思南九门滩枯杉仆地经年自起复生 十五年春二月思南地震 三月天柱火播州地震有声 秋七月思南地震声如雷 十六年秋八月省城龙见十八年夏五月思州大水西溪二龙斗清平陨霜杀稼 十九年石阡旱清平兴隆饥 二十年石阡旱 二十一年天柱地震 二十三年兴隆地震 二十五年清平兴隆疫秋七月黎平野犬缘城夜吠 二十六年播州大旱秋八月陨霜杀稼 二十七年普定旱大饥斗米银四钱 二十八年春清平芝生秋旱蝗诏免秋粮 三十年夏思州饥 三十二年大有年 三十六年普定卫署树化为石 三十九年冬十月大霜凝结如花草 四十年春旱三月不雨三月朔威清地震四十三年都匀地震 四十四年秋七月都匀复地震播州大雹雪伤稼
  隆庆元年秋七月黄平大雹伤稼 二年春二月普定火五日焚民居五千馀戸死者六十馀人四年春二月夕兴隆星陨声如雷六月蚩尤旗见于天柱 五年兴隆恒雨饥 六年夏六月省城雨桂子秋八月天柱螟
  万历元年夏五月兴隆大雨雹天柱螟 二年秋八月思南火焚民居二百馀戸 五年威清虎入城害三百馀人 六年播州大疫 七年婺川大水秋九月兴隆黄平地震 八年秋八月黄平庆云见 九年黎平有雀三足猫生子一身二头十年夏五月普定大水 六月铜仁有鸟鸣文庙声如雷兴隆大有年 十二年夏五月都匀大水秋九月威清大雨雹伤稼 十五年夏六月思南水溢漂没民居甚夥次年水亦如之 十七年春播州大疫秋有年 十九年春三月黎平大雷雨蛟出府治仪门夏五月石阡龙见 二十年春三月大风雹 二十一年春二月朔省城大风雹永宁旱毕节虎入东关民家伤六七人乃就毙 二十二年兴隆大饥 二十四年夏五月安顺州大水 二十六年兴隆虎食百馀人 二十七年平坝等卫昼晦如夜大雷电雨雹如斗天柱县署产紫芝 二十八年秋七月巡抚署东园芝生 二十九年夏四月不雨五月大饥斗米四钱雨桂子于贵阳六月定番地震秋七月大疫八月抚按两署东园芝并生冬十月指挥冯国恩妻一产三男三十年夏六月赤虹垂于贵阳城北民家毕节大水漂民舍 三十二年大有年夏五月绥阳大水冬十月绥阳火城中民居几尽 三十三年夏四月省城雨桂子 三十四年夏五月赤水永宁水漂民居三百馀戸思南沿河司麦一茎两穗 三十六年春三月思州民易绣虎妻一产三男 四十年春正月遵义火延烧数日 四十三年都匀地震四十五年春三月安庄卫白蝶群飞蔽天自西南向东北积地数尺越三日火阖城俱烬天柱大旱 四十六年贵阳大疫遵义地震有声自西而南 四十七年春三月蚩尤见于遵义西方经月乃灭
  泰昌元年都匀饥
  天启元年秋八月白虹见长竟天毕节地震 二年春三月省城龙井涸大雨雪 五年遵义大旱七年夏五月天柱昼晦
  崇祯三年思南火毁民居三百馀死者二十馀人四年天柱大水秋七月地震 五年天柱天鼓鸣地震有声 六年秋八月湄潭虾蟆数万匝城外一日夜忽散 十年开州北极观柱上木龙挟殿内钟与井龙斗山麓震撼 十一年夏五月贵阳大水漂没庐舍溺死八十馀人 十二年夏四月豹入省城获之随大风㧞木屋瓦皆飞 十三年思南地震遵义大旱 十四年夏六月都匀燕数万集府署 十五年天柱地裂 十六年毕节大雨雹鸟兽击死者无算天柱大旱 十七年夏四月馀庆严家屯栗树仆数日夜忽自起枝叶复生城外崖石开红花大如盆
  国朝
  顺治三年瓮安县李树结实俱成扁豆 四年秋七月思南梅盛开成实 五年思南大饥食木叶草根尽次年复大饥斗粟三两遵义荒疫大饥斗粟四两 十四年毕节双井出红水龙潭出黑水十七年旱大饥巡抚卞三元请动楚运米三千石赈之 十八年夏恒雨南笼旱思南雨雹大风偃木屋瓦乱飞
  康熙元年遵义大有年 二年安笼黄平瓮安馀庆大水馀庆村民家牛生犊四耳四目八足二尾三年毕节马生驹五足天柱牛生犊二首八足二尾 四年夏六月铜仁火公署城楼营房民居尽毁 五年毕节大水涌入东门 六年秋七月思南白气自东北飞堕声如雷 八年重安江大风雨雹坏民居 九年天柱地裂 十一年春三月镇远火三日毁民居殆尽发金赈之夏五月安笼所民邓凤鸣妻一产三男毕节白蛾蔽天 十二年馀庆石花开 十四年春三月遵义火阖城尽毁惟存道府县署旬馀复火城外民居俱烬 十五年夏五月昼晦如夜 十六年毕节女化为男十八年夏四月贵阳大雨雹损庐舍 十九年春正月思南昼晦雨下如墨汁冬十一月蚩尤旗见自西北竟东南月馀乃灭 二十年秋九月贵阳地震 二十二年夏四月贵阳大风雹拔木倾舍二十三年夏五月遵义大水后复大旱饥 二十五年遵义大有年 二十六年毕节白蛾漫天有大鸟啄食之 二十七年夏五月蛟起黄平旧州都𡋉山水冲溢偏桥镇远而下漂没庐舍 二十八年春三月瓮安高车村巨石自转 二十九年夏五月贵阳水溢衢市舟行秋七月七日婺川九条溪陆地生莲花大于筐又生树杪大亦如之思南长溪民家牛生犊两首四尾八足 三十二年秋七月七日安平陨霜霪雨连月杀稼 三十三年春二月毕节西门龙见 三十七年春二月遵义火城内民居半毁 四十七年夏五月毕节大水湮没民居 五十年春二月都匀城北河岸巨石如屋逆水自移 五十四年夏六月雷击毕节东岗文峯塔 五十六年十二月安化县火雍正元年大有年 四年平远州麦秀两岐 五年夏五月思南大水 七年秋思州府及古州之梅岑梅得诸处有五色庆云自七月初八日至闰七月十一日凡七现大有年黔省各属及新辟苗疆所产稻榖粟米之属自一茎两穗至十五六穗不等稻榖每穗四五百粒至七百粒粟米每穗长至尺有奇都匀府石产灵芝普安州稻榖生孙九年贵阳府民间瓜菓一蒂双实 十年岁大丰十一年贵筑县民家牛生犊五足 十二年大有年广顺州瓜茄一蒂双实

  贵州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二
  地理志序
  舆图 建置 疆域 形势 山川 关梁邮传 风俗 苗蛮 古迹 邱墓贵州古三苖之域明始建都指挥司后改布政司治东西千里南北三百馀里于十五国中壤地最狭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也风俗皆苗蛮杂处椎结侏离未尽渐被华风也我
  国家改易卫所俱置州县又开自古不臣之古州清江诸处益以湖南四川广西附近壤错之府州县幅𢄙益为式廓我
  皇上仁覆万国无有远迩以贵州之荒远僻陋而山川风物遂与中土不殊然则文徳诞敷有苗来格典谟所传于今为烈矣述地理志

  贵州通志卷二
  地理
  舆图





















  贵州全省 图说
  贵州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固居然腹里之地也特以山箐阻深苖蛮杂处前代皆羁縻勿绝至明始置郡县东西千里南北三百馀里形如蜂腰上下广而中狭近益以蜀之遵义粤之永丰荔波又开设长寨南北之境几与东西埓且古州八寨古昔化外之生苗今皆设官置镇黔之四封屹然有截矣其山来自云南宣威州之倘塘驿入大定之威宁州折而东南经水城以至安顺盘江界其西乌江界其北南笼一府在盘江之西遵义一府在乌江之北大定则乌江诸水源沿其间此上游形势之大较也自安顺折而南由安顺土州以至定番分南北两枝其南枝由都匀八寨古州至黎平以入于楚粤闽越所谓南干也其北枝则自清镇安平至贵筑之老鸦关折而南结为省治南明河界其东南陆广麻线诸河界其西北皆入于乌江者也都匀一府处南干之脊都江发源于右经古州以入粤清江发源于左经台拱以入楚黎平夹两江之间受都匀之委输焉镇远思州在清江之北中有㵲溪水贯之亦谓之镇阳江源自旧黄平经青溪玉屏以东之沅水者也平越石阡在乌江之南而平越之湄潭石阡之龙泉及思南一府又在乌江之北其山脉来自遵义其水则北界以赤水三江者也铜仁一府在省治之极东大小江诸水皆汇于楚之麻阳此下游形势之大较也总十三郡计之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都匀黎平处粤西之肘腋少有不靖不免有震邻之虞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我
  国家徳威遐畅川岳效灵四夷宾服惟黔中顽苖螳臂蜂虿时或窃发然大兵所临不旋踵皆禽狝草薙贰而讨之服而怀柔之因地以制宜择人以任事使驯扰移易同于内地岂非守土者之责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卷二>








  贵阳府图说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所辖三州四县附郭曰贵筑西南百一十里州曰广顺其镇山曰白云其水曰麻绵入于乌江者也南一百里州曰定番南干与省治之脉自此而分大干迤而东南省脉迤而东北州有泉曰蒙潭濛江之源出焉或谓之牂柯江入于粤西者也东北百二十里曰开州有山曰南望千𡶶万壑苍翠接天洗泥河之水经焉北五十里曰修文昔安氏水外六目之地也水西以居陆广鸭池河西者为内地地在河东故名水外云东五十里曰龙里百一十里曰贵定瓮城河界其间北流入于岩门郡治之下㳺也近者平定仲苗设同知于长寨在府东南百七十里形势称完固焉
















  安顺府图说
  安顺盘古州地踞省城之上㳺作滇南之门戸自割一州二县以隶南笼东西尚三百馀里南北二百里盘江之水界其西三岔河之水界其北遂为黔中之奥区焉领二州三县附郭县曰普定居干脉之脊有山曰新坡高广数里为府治形胜西五十里为镇宁州有山曰东坡轮囷盘郁高三十里州之镇山也西百四十里为永宁州白河之水从高而落瀑布飞流轰雷卷雪极天下之奇观东六十里曰安平百二十里曰清镇滴澄河之水介其间自郡城而东地势渐平每每原田流泉灌注自郡城而西地益高山益峻重岩复岭行者苦焉近者设同知于郎岱邮传出其途不湏回九折之车矣旧有康佐土司地在府南百六十里山箐阻深苗仲杂处今者复设通判治之标嘉名曰归化伏莾升陵庸足虑乎
















  平越府图说
  平越古播州地清水江界其西重安江环其南岩门江贯其中境内诸水多汇焉以达于乌江作省会之藩篱据楚蜀之要害所辖一州四县附郭曰平越黎峨崷峻七盘萦纡高峙城东险于蜀道鱼梁一江两岸壁立飞湍瀑流今则石梁砥平长虹卧波皇华四牡所取道也东百二十里为黄平州昔为兴隆卫旧州治在其北㵲溪之源出焉州东有飞云岩玲珑诡异为黔中第一奇境东百四十里为馀庆县白泥江环其东小乌江环其西俱会岩门江者也北五十里为瓮安县玉华之𡶶上插云霄黄金之𡉫路通一线可称邑中名胜北二百二十里曰湄潭县城南之水环曲如眉故以名邑去郡治最远孤悬岩门江外者也


















  都匀府图说
  都匀居省治之东南接粤西北与平越之地犬牙相入领二州三县附郭曰都匀西有凯口囤最为险要近则龙山蜿蜒长河如带张鹤楼之遗迹犹有存焉北五十里州曰麻哈贵人南蟠玊屏西峙为州治壮观南北二十里州曰独山有山焉群嶂相联一𡶶独峙州因以名都江东逝经古州以入庆远深河南流由定畨以过泗城皆入于粤西者也北百一十里县曰清平有香罏𡶶形如博山四靣陡绝明时屡为诸苗巢穴而凯里一司尤为生苗出入之咽喉防守最湏严密近又以粤西之荔波来属去郡治二百馀里而南蔽之藩篱始固总之贵州环处皆苗历来剽掠最甚者无如匀哈近者开八寨辟都江丹江设官以镇抚之庶㡬阻深暗昧咸耀光明矣

















  镇远府图说
  镇远为黔省之门户㵲溪一水下达沅湘樯帆辐辏虽地势险隘不能建甓垣墉然据石屏山以为城带镇阳江以为池居然楚国之方城汉水也马场鼓楼两坡为诸苗出入必由之径一泥丸可封昔人戍守之遗迹犹存也附郭自镇远而外所辖止施秉一县幅𢄙稍隘往者九股生苗剽掠旧县因迁治于偏桥以避之自台拱清江设官置镇翻狡兔之窟作饮马之川封畛所届懋迁化居雄于诸郡近又以湖南之天柱来属茨岭铁坪东西环峙郡治东南益壮屏蔽焉





















  思南府图说
  思南古婺川地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五百六十里幅𢄙最为广阔徳江一水旋绕三靣东有万胜山壁立千仞龙洞仙台颇著灵异石峡芙蓉诸关雄峙东西形势险固县曰安化其附郭者也西四百里为婺川县华盖之山岩壑深邃前代倚为避世之桃源丰乐之水汇泉流而注乌江九杵一关据播州之要害前明平杨应龙时所争战处也南四十里曰印江县峩岭东亘思卭北流而湍瀬浅狭乱石嶙峋四方舟楫罕至焉






















  石阡府图说
  石阡南通镇远北距思南东抵铜仁西连遵义壤地在诸郡之中不与他省接南眺十万山高爽宽平杨再兴屯兵之故垒在焉新开一河自明时知府郭元宾䟽凿安流遂通舟楫之利率作兴事岂不存乎其人哉郡所辖止龙泉一县在郡西二百五十里境内诸山连冈叠嶂鸡翁北蟠义阳绥阳东西遥峙皆昔时故城废县之址古瓦頺垣深人凭吊而乌江南绕青溪北环称襟带之险固矣























  思州府图说
  思州东北界楚西南接镇远于十三郡中疆域最为狭小近虽益以楚之玉屏青溪东西二百里南北三百馀里然特就各土司村寨孤悬于境外者极其所至而为言耳若辨方正位则南三十里即与沅州界北四十里即与镇远界矣顾向时之黔以镇远为门户今二卫来属则又当以思为门户矧郡治之海龙溪玉屏青溪之界牌龙塘诸隘为红黒诸苗出入之所必经捍蔽牧圉尤宜加意至若盘山龙溪萦纡峭耸郡城之壮观也山拥三台岩开万卷玉屏之胜概也青溪临江为治地当孔道邑小事繁然治内北障瑞云峥嵘突兀云气时往来其间风土瘠薄而形胜有馀矣



















  铜仁府图说
  铜仁居省治之东北隅西南与思南石阡接壤北则蜀东则楚松桃一营绾楚蜀之枢俗名为三不管之地实红苗盘踞之区也其郡治则依翀凤以为城襟大江以为池天乙之山峙其左铜岩之水绕其右舟楫西来沂沅水历麻阳经郡治以达江口商旅辐辏亦西南之都会也隶郡者仅附郭铜仁一县其境内名胜则泉名甘梗水源同出而清浊异流峡号金刀一𡶶划开千仞如削中分而巅合皆锦州之奇观也






















  黎平府图说
  黎平在省会之东南向者新疆未辟孤悬清水江外取道镇远天柱而后达黔中郡治去省之远未有如黎平者然其地居楚粤之交都江南绕由古州以下粤清江北环由锦屏以归楚古州湖耳等十三司环处其间明时置五开卫属楚与郡同治军民耦俱相猜致有五哗六哗之变则措置之未尽善也
  本朝以卫来属改为附郭之开泰县石门东障宝带南环南六十里曰永从县唐之福禄州也有山曰皮林高出群峯颇标灵异明将邓子龙之遗迹在焉东北百二十里曰锦屏昔楚之铜鼓卫也自属黔中改而为县石榴梅花峯回路转岩壑隐秀西北八十里曰古州盖古州有里外之分今之建城置镇者乃昔之里古州历代弃诸化外者也自兹由都江八寨西接都匀以达于省会黔之疆域封豕无惊版章式廓矣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卷二>








  大定府图说
  大定本水西乌撒地可渡河界其西南三岔鸭池诸河界其东南赤水河界其北大小天生桥落折渭河诸水分流其中东西五百八十馀里南北六百六十馀里山箐阻深岩洞幽邃幅𢄙之辽阔形势之险固黔中诸郡殆未有过之者自
  本朝讨定二安开设四府各置重镇以控制之后改黔西平远为州隶大定府旋改大定为州隶威宁府后以大定为府威宁为州所辖三州一县西威宁北毕节东黔西南平远府居其中藩篱密而呼应灵措置最为尽善府治为昔之大方城安氏之巢穴也凤山东翔五老西拱六归南环气势雄伟宜自汉至明时代沧桑而济火之封相承不替也黔西昔之水西平远昔之比喇坝织金杓里诸关箐昔时罗鬼所负隅也威宁三靣接壤滇南乌门山径﨑岖石龙蜿蜒起伏昔之乌撒府也毕节当滇蜀之要冲七星关扼其西木稀关障其东旧毕节赤水二卫也水城居郡治之西南汉夷杂处复岭回溪筑城设官以资弹压诚桑土绸缪之至计矣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卷二>








  南笼府图说
  南笼西控滇南联粤虽从安顺分置然所辖二州二县东西广七百馀里南北袤五百馀里固上㳺重地也郡旧为南笼廰治绿海东潴九峯西峙形势开敞雄于西南郡西州曰普安唐之盘州元之普山府也西有香罗山即昔时之平夷县治东有格孤山即明𫝊友徳平云南自曲靖率师捣乌撒之所取道也郡东北州曰永丰原割粤西西隆泗城地所置画红江以为界粤南黔北若天限之者北之县曰安南有晴云山崔巍峭㧞境内诸山之鼻袓也东北之县曰普安鹦鹉山耸峭于西江西坡绵亘于东往时驿道所经行者每以登陟为苦近改出松岿沿途翠竹虬松引人入胜焉



















  遵义府图说
  遵义昔附川东距省千馀里僻在一隅无关扼塞今者割入黔疆而北藩之形势始壮其封域南邻贵阳东接思南西连大定北至重庆之綦江县其山自永宁之雪山关蜿蜒而来过仁怀之关门𡉫转折盘曲特起崇峦则郡城之镇山碧云峯也旋而左者为遵邑之海龙𡉫居万山之颠四靣陡绝昔播贼杨应龙倚为巢穴又左为桐梓之娄山关旋而右者为绥阳之桑木关镇安州之龙硐关皆高出云表一夫守之千人坐废所谓天险殆不过是水则乌江界其南迤而东北过思南入四川之彭水县其西则赤水河限之黔蜀画疆以此为界据山临江广袤二千馀里田赋关税抵全黔之半岂非雄郡哉









  贵州通志卷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三
  地理
  建置
  贵州布政使司
  贵州在唐虞时为夏书禹贡梁州之南裔荆州之西鄙殷因于夏无所损益周武王克殷以巴濮楚邓为南土属巴濮之地成王合梁于雍又为雍州之南裔春秋时楚庄既霸遂服于楚为巫黔中地楚威王遣将庄𫏋从沅水伐夜郎灭之遂至滇池后汉书作楚顷襄王遣将庄豪按楚威王于周顕王三十年立至四十年薨在位十年后历顕王八年慎靓王五年至赧王三十五年秦取楚巫黔中地相距四十八年如遣庄𫏋为威王时事则庄𫏋在滇五十馀年何以淹久不归再考楚顷襄王立于赧王十六年距秦取地十九年其间庄𫏋奉使至滇欲归楚道不通其说近是至史记作荘𫏋前汉书仍之后汉书乃作荘豪查通鉴荘豹注荘姓宋戴武庄之族有出于楚者庄𫏋是也亦作𫏋在后汉书改订史汉似必冇据但太史公去周秦未远其所记威王及荘𫏋亦不应冇误今从史记作威王荘𫏋附载顷襄王荘豪备考秦昭王二十七年为周赧王之三十五年取楚巫黔中地置黔中郡𫏋欲归楚道不通遂留王滇而夜郎仍自立为侯国旁邑且兰之属君长以十数独夜郎最大西距卭莋东接交趾汉高帝四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建元六年遣唐蒙通夜郎元鼎六年平且兰遂平南夷置牂柯郡后置益州以牂柯属焉牂柯各地理志字形不同前汉作䍧牱后汉作牂牁隋作牂柯史记西南夷𫝊及晋宋志俱作牂柯从其多者始元二年分天下为十三部武陵属荆州部牂柯属益州部后汉州郡因之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及败于赤壁吴兴蜀汉分荆州江夏诸郡属吴武陵诸郡属蜀汉先主殁后复属吴为荆州十五郡之一而牂柯属蜀汉之益州晋平吴荆州郡县屡有分析而武陵郡常属荆州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统郡八牂柯属焉州后废大安二年复置永嘉二年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咸康四年置安州分牂柯夜郎属焉八年仍罢安州以所属郡并入宁州然自太安后李氏据蜀益州郡县悉为所䧟江左仍遥置之永和三年桓温平蜀始为晋有咸安后再没于苻氏太元八年复为晋有刘宋时武陵领于郢州刺史牂柯平夷夜郎仍属宁州平夷后避桓温父彛之讳改为平蛮萧齐时州所领郡俱仍之梁承圣元年益州入于西魏平蛮诸郡多没于㸑蛮三年荆州入于西魏自后州郡沿革多无可考隋开皇初置牂柯郡废武陵为朗州大业初复置唐武徳二年以巴蜀徼外蛮夷地置义州三年以牂柯首领谢龙羽地置牂州四年置黔州及戎州都督府以故兴古郡置西平州以隋巴东郡之务川扶阳置务州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五年改义州曰智州贞观元年废夷州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南夀州四年更名庄州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夷置夷州今石阡府又开南蛮置费州今思南府改务州为思州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巫州更西平州为盘州今南笼府九年以隋牂柯郡之牂柯县置播州今遵义府十一年罢黔州都督府置庄州都督改智州为牢州十二年开夷獠置古州十六年废牢州开山洞置溱州今桐梓县又置珍州今正安州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今铜仁府天授二年更巫州曰沅州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置舞州景龙四年废庄州都督府置播州都督先天元年废播州都督府复置于黔州开元十三年更舞州为鹤州复以沅州为巫州二十年改鹤州为业州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设黔中道置黔中采访使治黔州大历五年改巫州曰叙州今黎平府改业州曰奖州今镇远府元和二年废珍州入溱州思夷费播溱锦叙奨八州皆隶黔中采访使古州隶岭南采访使盘牂则羁縻州也隶戎州及黔州都督府咸通十一年南诏䧟播州乾宁三年黔南观察使王肇以其地降于王建牂柯诸州不通中国蛮酋分据其地自置为刺史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蜀王衍䧏得黔渝等六十四州天成二年牂柯清州刺史宋化朝等一百五十人来朝及孟知祥据西川复不通朝贡五代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张万濬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于马希范宋干徳元年平湖南三年平蜀诸溪洞蛮酋相继归附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开宝元年改珍州为高州九年奨州刺史田处达来贡太平兴国三年夷州蛮任朗政等来贡八年锦叙诸蛮相率诣辰州言愿比内郡输租税诏不许锦州刺史田汉希愿与懿州今沅州刺史田汉琼两易其地诏许之又以知叙州舒徳芬为刺史咸平二年古州刺史向通展来贡诏有司铸印以赐通展皆羁縻州也崇宁以后始务开拓疆土置州郡比于内地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蛮纳土置怀远军寻改为平州又寻废平州于中古州置格州五年改为从州大观二年播州杨文贵献地置播州乐源郡及遵义军大骆觧上下族帅献地置珍州夷州酋献地置承州又置溱州政和元年废从州七年番部田祐恭内附置思州宣和三年废承州改播州为播川县隶南平军改遵义军为遵义砦隶珍州四年废思州绍兴元年复置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咸淳末以珍州属焉皆隶四川䕫州路锦叙诸州则隶于荆湖北路之安抚使而唐时之牂盘诸州在宋则为罗甸于矢普里诸部及南诏之东鄙元宪宗时平云南招降于矢部置普安路普里部归附置普定路寻改为府至元十三年乌撒部来附置乌撒路十四年思州田景贤播州杨邦宪来附俱授安抚司十五年罗氏鬼国主阿榨西南番𮧯昌盛内附诏榨及昌盛各为其地安抚使十六年招降西南诸番各授以安抚使十七年改罗氏鬼国为顺元路置宣慰司二十年讨平九溪十八洞定其地之可以设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置贵州等处长官司领于顺元安抚司此贵州之名所自始也二十一年改乌撒为军民宣抚司改思播二州隶顺元路二十四年升乌撒宣抚司为乌撒乌蒙宣慰司二十六年以八番罗甸隶四川省寻改隶湖广省改金竹寨为金竹府改播州为播南路二十八年改八番罗甸隶四川省寻复隶湖广立黄平府改播州安抚司为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立蛮葛军民安抚司招古州等洞酋长诣阙贡献招附光兰州洞蛮置定远府二十九年正月以普定路隶云南省二月以思播等州隶湖广省以罗甸隶云南省大徳七年改普定府为路至治二年置八番军民安抚司改长官司二十有八为州县其置镇远府都云军民府年分无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汉略地湖南思南田仁智归附授思南宣慰司未㡬思州田仁厚来献地授思州宣慰司洪武四年顺元宣慰司霭翠归附改授贵州宣抚司置贵州卫五年播州宣慰司杨铿归附仍授宣慰使司六年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使司九年置永宁卫改黄平府重安长官司及都云金竹二府俱为安抚司改八番诸安抚司为长官司废定远府降镇远府为州十四年改普定路为普定府置普定卫改乌撒宣慰司为乌撒府置平越卫十五年置乌撒卫设贵州都指挥使司十六年改普安路为普安军民府改都云府为都匀安抚司置毕节卫十八年废普定府二十二年置赤水兴隆安庄三卫改普安府为卫二十三年改蛮葛安抚司为新添卫都匀安抚司为都匀卫兼置龙里清平威清平坝安南五卫及安笼诸所二十六年置贵州前卫唯思南思州二宣慰司隶湖广普安卫隶云南馀俱隶四川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置普安安抚司十一年废思南思州两宣慰司设两府又设镇远及铜仁石阡黎平乌罗新化六府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州宣慰司治所领之改所隶四川云南诸府州及宣慰宣抚安抚诸司俱隶焉十三年改普安安抚司为州十八年设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省乌罗入铜仁府省新化入黎平府正统三年省镇远州入府成化十年设程番府于程番长官司弘治六年即都匀卫城增置都匀府隆庆二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移治布政司治所万历十九年改贵筑长官司为新贵县附郭二十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二十八年灭播以播地设平越及遵义二府而以遵义隶四川改湖广平溪清狼偏桥镇远四卫隶贵州而以黎平府隶湖广三十一年复以四卫隶湖广黎平仍隶贵州崇祯三年以水西地设开州及敷勇镇西二卫计府十卫二十州九县十四
  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平马乃设普安县隶安顺府康熙三年平水西乌撒设平远大定黔西威宁四府十一年改龙里平越清平都匀普定五卫为县省安庄卫入镇宁州二十二年割湖广镇远偏桥二卫隶贵州省镇远卫入镇远县二十三年改黔西平远为州二十六年改贵州贵前二卫为贵筑县改敷勇卫为修文县省新添卫入贵定县俱隶贵阳府改威清镇西二卫为清镇县改平坝卫为安平县改安南卫为安南县省普安卫入普安州改安笼所为南笼厅俱隶安顺府省乌撒卫入威宁府改大定府为州改永宁毕节二卫为县省赤水卫入毕节县俱隶威宁府省兴隆卫入黄平州隶平越府省偏桥卫入施秉县隶镇远府裁各府军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贵入贵筑县雍正三年改湖广五开铜鼓二卫隶黎平府四年平长寨仲苗移贵阳同知分驻其地仍隶贵阳府五年改南笼厅为府分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幷新设永丰州隶焉改铜鼓卫为锦屏县五开卫为开泰县俱领于黎平府又割湖广之平溪卫为玉屏县清浪卫为清溪县俱领于思州府天柱县领于黎平府割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正安绥阳桐梓仁怀五州县隶贵州改永宁县隶四川八年复以大定州为府改威宁府为州同黔西平远毕节三州县隶府是年新开辟苗疆设同知三驻八寨者隶都匀府驻清江者隶镇远府驻古州者隶黎平府通判三驻都江丹江者俱隶都匀府驻归化者隶安顺府九年讨平松桃红苖移正大营同知驻其地隶铜仁府设同知于郎岱隶安顺府十年割广西之荔波县隶都匀府十一年改天柱县隶镇远府移大定府通判分驻水城仍隶大定府移清水江同知驻台拱设通判驻清水江俱隶镇远府其领府十三州十四县三十四分防同知六通判五贵阳府
  禹贡梁州南境荒服之地汉以前为西南夷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柯郡唐为牂柯国武徳三年首领谢龙羽遣使来朝以其地为牂州四年更为柯州后复名牂州为下州开元中降为羁縻州五代时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溪洞至此留军戍之遂各分据其地号八番宋干徳五年知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等来贡诏授彦瑫州刺史仍为羁縻州累世入贡开宝间置大万谷乐总管府元至元十六年设顺元路宣慰司隶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䧏西南诸番俱授安抚司曰大龙番曰小龙番曰卧龙番曰洪番曰程番曰石番曰卢番曰𮧯番谓之八番二十六年改金竹寨为金竹府置乖西军民府贵阳等处长官司俱听宣慰司节制明洪武四年夷长密定等举土内附置金竹长官司五年顺元宣慰司霭翠与同知宋𫎇古歹归附置贵州宣慰司及宣慰同知又置贵州卫设都指挥使司八番诸蛮长内附俱授为长官司十四年密定首献马五百匹特升为安抚司宣慰司领长官司二十三安抚司领长官司四俱隶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六年置贵州前卫龙里卫新添卫俱隶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改宣慰诸司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年设程番府于程番长官司以宣慰司所领之八番及小程番方番罗番上马桥与安抚司所领之木瓜麻向大华卢山四司俱属焉隆庆二年移程番府治于布政司治城改名贵阳府其宣慰司所领惟贵筑龙里水东中曹白纳底寨乖西养龙虎坠青山札佐十一司而已万历十四年设定番州于旧程番府仍领原府属之十六司十九年以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附郭二十九年以贵阳为军民府三十九年以金竹安抚司置广顺州崇祯三年削宣慰司安氏水外六日地置敷勇卫及修文濯灵息烽于襄四所四年以副宣慰宋氏乖西之地置开州领州三县一
  国朝因之康熙三年平水西宣慰司所领长官司皆归府辖十一年改龙里卫为县二十六年改贵州卫贵州前卫为贵筑县改敷勇卫及修文四所为修文县领底寨司改平越府之贵定县来属府裁军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贵入贵筑县雍正四年讨平定番广顺仲苗移贵阳同知分驻长寨以两州新辟地属之仍隶府雍正七年革中曹副司八年革虎坠司其青山札佐龙里水东四司革自明时年代无可考共领州三县四分防同知一正长官司三副长官司一
  贵阳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
  唐虞 梁州南境
  殷
  
  秦
  汉        牂柯郡
  唐        牂州
  五代           八番
  宋 大万谷乐总管府  南宁州
  元     金竹府   贵州长官司
  乖西军民府
  眀 贵州布政司
  贵阳军民府 新贵县 定番州 广顺州开 州 贵州卫 贵前卫
  龙里卫 敷勇卫 息烽所于襄所 修文所 濯灵所

  国朝 贵州布政司
  贵阳府  贵筑县 定番州 广顺州开 州 龙里县 贵定县
  修文县 中曹司 白纳司白纳副司飬龙

  贵阳府属州县建置
  贵筑县附郭
  贵州等处长官司
  洪武四年设贵州卫隶四川行都司十四年改隶贵州都司二十八年又设贵州前卫万历二十九年以贵筑长官司置新贵县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以贵州贵前二卫改贵筑县三十四年省新贵县入焉定番州
  为程番长官司
  成化十年设程番府后移府于布政司治城万历十四年设州领长官司十七
  国朝因之康熙五十年革卢山司五十七年革大华司雍正七年革洪番司领长官司十四程番司𮧯番司卢畨司卧龙番司大龙番司小龙番司金石番司上马桥司小程番司罗番司麻向司方番司木瓜正司木瓜副司
  广顺州
  元为金竹府
  洪武四年改金竹安抚司万历三十九年改土归流置州
  国朝因之
  开州
  为乖西军民府
  为副宣慰宋氏地天启二年宋嗣殷叛讨平之崇祯四年置州
  国朝因之领长官司二乖西正司乖西副司
  龙里县
  元置龙甲州大徳元年改置平伐等处蛮夷长官司隶亦奚不薛千户所
  洪武二十三年改龙里卫领长官司五后革除龙里水东二司领长官司三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卫设县雍正八年革小谷龙司领长官司二大谷龙司羊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贵定县
  宋置白马安抚司
  置新添葛蛮安抚司
  洪武间置新添千户所隶贵州卫寻升为新添卫领新添小平伐把平丹平丹行五长官司又改龙里卫之平伐大平伐二长官司属焉万历三十三年于平伐司地置县隶平越府
  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革丹平司康熙二十六年省卫入县移县治于卫改属贵阳府领新添平伐把平大平伐小平伐五司以丹行司改隶都匀雍正五年革把平司领长官司四平伐司新添司大平伐司小平伐司
  修文县
  宋名干坝龙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为水西安氏地
  崇祯三年安氏献地赎罪设敷勇卫及修文四所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省修文濯灵息烽于襄四所入县领长官司二㡳寨正司底寨副司
  长寨同知
  元
  俱为化外狆苗
  国朝雍正四年讨平叛苖设同知驻其地
  安顺府
  禹贡梁州外境周以前俱为荒服秦属夜郎地汉属牂柯郡唐为戎州都督府盘州及罗甸国地宋为普里部元初内附置普定府又置习安镇宁永宁三州后又置罗甸宣慰司寻废初乌鲁斯吕国瑞入贿丞相僧格及约苏穆尔等请创罗甸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招到罗甸国札哇并龙家宋家犵狫苗人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阿卜阿牙者来朝为曲靖路宣慰同知脱因及普安路官所阻会云南行省言罗甸即普里也归附后改普定府印信俱存隶云南省三十馀年赋役如期今所创罗甸宣慰安抚司隶湖南省乌鲁斯等擅以兵胁降普定土官矣资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觐邀功希赏乞罢之仍以其地隶云南制曰可大徳七年改普定府为路洪武十四年复改路为府筑城于今城东二十里州仍旧隶四川布政使寻置普定卫隶四川都司十六年改习安州为安顺州十八年府废以三州属卫二十三年置普安威清平坝安南四卫置乐民平夷安南安笼四所及新兴所属普安卫又置安庄卫于镇宁州二十五年以关岭鸡背二堡设关索岭守御所属安庄卫俱隶四川都司永乐十三年改普安安抚司为州隶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改安顺镇宁永宁三州俱隶贵州布政使改普定卫隶贵州都司成化中移安顺州于普定卫城万历二十年升州为军民府领镇宁永宁普安三州崇祯三年削宣慰安氏水外地置镇西卫定南赫声柔远威武四所
  国朝因之顺治十八年平马乃以其地置普安县隶府裁平夷乐民安南关岭四所康熙五年郎岱土司陇安藩叛讨平之十一年改普定卫为县附郭省定南所入县二十二年省新兴所移普安县治于所二十六年改威清镇西二卫为清镇县省赫声威武二所入县改平坝卫为安平县省柔远所入县改安南卫为安南县省安庄卫入镇宁州省普安卫入普安州移贵阳通判驻安笼所改为南笼厅俱隶府府裁军民字雍正五年改南笼厅为府分普安州普安安南二县隶焉八年设通判驻归化九年设同知驻郎岱俱隶府共领州二县三分驻通判同知各一
  安顺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
  唐虞 梁州外境
  周 荒服
  汉       牂柯郡
  唐 戎州都督府 盘州罗甸国
  宋       普里部
  元       普定路习安州 镇宁州 永宁州明 贵州布政司
  安顺军民府 镇宁州 永宁州 普安州普安卫 安南卫 安庄卫
  普定卫 平坝卫 威清卫镇西卫 赫声所 定南所
  乐民所 平夷所 安南所威武所 新兴所 安笼所
  关岭所 柔远所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安顺府   普定县 镇宁州 永宁州安平县 清镇县 郎岱同知
  归化通判

  安顺府属州县建置
  普定县附郭
  罗甸国地
  普里部
  普定路
  普定卫领长官司三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卫为县省定南所入县革西堡正司宁谷司领长官司一西堡副司
  镇宁州
  唐
  俱罗甸国地
  镇宁州
  因之领长官司三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三年革十二营司雍正五年革康佐正司十年以康佐副司及革康佐正司之地隶威远通判
  永宁州
  唐
  俱罗甸国地
  永宁州
  因之领长官司三巡检一
  国朝因之领长官及巡检司四募役司沙营司顶营司盘江土巡检安平县
  为金竹府地
  平坝卫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并省柔远所入焉
  清镇县
  元为八番罗甸宣慰司地
  威清卫镇西卫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威清卫为清镇县省镇西卫及赫声威武二所入焉郎岱同知
  为土司陇氏地
  国朝康熙五年叛平之雍正九年设同知驻其地归化通判
  康佐寨
  康佐正副二长官司地又为府辖之洛河驼鲁诸地及贵阳府定番州之新化广顺州之板当诸寨山箐阻深狆苗杂处
  国朝雍正十年设通判驻其地领长官司一康佐副司平越府
  禹贡梁州南境秦为且兰地汉为牂柯郡地隋为牂柯郡之牂柯县唐贞观元年以隋牂柯县置朗州并析置恭水高山贡山邪施柯盈释燕六县十一年州废县亦废十三年复置州更名曰播亦复置县改恭水曰罗蒙高山曰舎月贡山曰湖江柯盈曰带水邪施曰罗为释燕曰胡刀十六年更罗蒙曰遵义以废牢州之芙蓉琊川来属显庆五年省舍月湖江罗为开元二十六年省胡刀琊川入芙蓉胡刀琊川二废县在今镇远府施秉县江外俗名偏刀水地今遵义府所辖州县多唐时珍州溱州地所得播州地自遵义一县外恐多在平越府界内观胡刀琊川二废县可见但苦无载籍可据耳唐末没于南诏太原人杨端以兵复其地世为州刺史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高克服麦新等寨内附号黎峨里等寨大观二年置播州乐源郡宣和三年废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言本族自唐世守此土将五百年昨奉旨许令仍旧乞降玺书从之仍授安抚使领黄平府及白泥等处长官司隶顺元宣慰使二十八年改为军民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寻置平月长官司隶管番民总管后俱改隶湖广行省至正末改白泥馀庆二长官司为州明洪武五年播州杨铿归附置播州宣慰司八年改黄平府为安抚司置黄平守御所十四年置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十七年改白泥馀庆二州仍为长官司改草塘长官司为安抚司二十三年置新添卫兴隆卫俱隶四川布政司寻改隶贵州都司万历二十八年平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就平越卫设平越军民府以黄平安抚司置黄平州以草塘雍水二司置瓮安县以馀庆白泥二司置馀庆县以苦竹坝三里七牌置湄潭县皆宣慰司地也又于平伐司置贵定县俱隶府府领州一县四兼领黄平所杨义长官司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平越卫为县附郭省黄平所入州二十六年徙贵定县治于新添卫因省卫入县改属贵阳府徙黄平州治于兴隆卫因省卫入州府裁军民字共领州一县四长官司一平越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卫所附
  唐虞 梁州南境
  秦           且兰
  汉        牂柯郡
  唐 朗州     播州郡
  宋        播州乐源郡 黎峨里等寨元 顺元宣慰司  黄平府白泥州 馀庆州平越等处长官司眀 贵州布政司
  平越军民府黄平州 瓮安县 馀庆县湄潭县 贵定县 平越卫
  新添卫 兴隆卫 黄平所杨义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平越府   平越县 黄平州 瓮安县  馀庆县 湄潭县 杨义长官司
  平越府属州县建置
  平越县附郭
  平月长官司
  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为县
  黄平州
  宋为狼洞地
  黄平府
  洪武八年改黄平府重安长官司俱为安抚司置黄平所二十二年平狼洞苗以其地建兴隆卫隶贵州都司万历二十八年平播就黄平所设黄平州隶府领长官司二土吏日二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省黄平所入州二十六年移黄平州治于兴隆卫并省卫入州雍正五年革朗城长官司及土吏目领长官司一土吏目一岩门长官司重安土吏目
  瓮安县
  唐
  俱播州地
  瓮城草塘等处
  洪武十七年设草塘安抚司瓮水长官司隶播州万历二十八年平播以二司地设瓮安县隶府改二司为土县丞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二草塘瓮水
  馀庆县
  唐乾符三年以白泥馀庆两土官为校尉隶播州
  因之
  改为白泥馀庆二长官司隶播州至正末改二司为州
  初因之后改州仍为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间平播以二司地设馀庆县隶府改馀庆司为土县丞白泥司为上主簿属县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一土主簿一馀庆白泥
  湄潭县
  宋
  俱播州地
  万历二十八年平播后以苦竹坝三里七牌地设湄潭县隶府
  国朝因之
  都匀府
  禹贡荆梁二州南境唐以前俱为蛮夷不通中国五代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始率其十二部附于楚马希范旧志云宋为合江陈蒙二州宋史地理志未载不知何据考元史止有陈蒙长官司明一统志合江州陈𫎇烂土长官司注止云元置合江州及陈蒙军民长官司续文献通考于广西思明路内载二州名云元置明洪武十六年改为长官司并存之以备考元初置都云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又有都云麻峡二县属定远府隶湖广行省明洪武十六年省定远改都云府为都匀安抚司废县为长官司易麻峡为麻哈隶四川布政使司二十三年改安抚司为都匀卫改清平堡为清平卫领都匀等长官司十二永乐十七年改隶贵州都司割所领长官司隶布政司寻复属卫弘治六年即卫城增置都匀府以卫属长官司隶之又增平定乐平二长官司八年改麻哈长官司为麻哈州九名九姓独山长官司为独山州清平长官司为清平县隶府正徳间以四川播州之安宁安抚司改为凯里来属清平县
  国朝因之寻分长官司二隶麻哈州三隶独山州康熙七年省清平县入麻哈州十一年改都匀卫为都匀县附郭复置清平县省清平卫入县以新添之舟行长官司来属十二年以府属长官司并属都匀县雍正八年开八寨丹江都江各苗疆设同知一员通判二员分驻其地俱隶府十年又以广西庆远府之荔波县来属共领州二县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二
  都匀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分辖同知通判暨卫所附唐虞 荆梁南境
  五代         都云蛮
  元 思明路   都云军民府
  定远府   都云县 麻峡县
  明 贵州布政司
  都匀府   麻哈州 独山州 清平县都匀卫 清平卫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都匀府   都匀县 麻哈州 独山州 清平县 荔波县 八寨同知
  丹江通判 都江通判
  都匀府属州县建置
  都匀县附郭
  为都云县
  都匀卫
  国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为县以府属六长官司及新添卫属之丹行司属县五十二年革丹行司五十五年革平州司五十九年革夭坝司雍正五年革平浪司领长官司三都匀正司都匀副司邦水司
  麻哈州
  元麻峡县
  麻哈州
  国朝因之领长官司二平定司乐平司
  独山州
  元独山长官司
  独山州
  国朝因之领土同知一长官司三独山土同知烂土司丰宁上司丰宁下司
  清平县
  元麻峡县地
  洪武初置清平堡二十三年改为卫弘治八年增置清平县与卫同城正徳间以凯里安抚司属焉
  国朝因之康熙七年省县入麻哈州十一年复置县省清平卫入县康熙四十一年革凯里安抚司并入县
  荔波县
  宋羁縻荔波州
  属南丹安抚司
  洪武元年并入思恩县十七年析置荔波县隶广西庆远府明末割隶贵州都司
  国朝顺治十六年仍属广西雍正十年改隶府
  八寨同知
  明为夭坝土司地后生苗将土司戕害遂成化外
  国朝雍正六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
  丹江通判
  明以前皆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六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
  都江通判
  明以前皆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九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
  镇远府
  禹贡荆梁二州南境周属楚为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无阳县地晋为舞阳县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更名业州天宝元年更夜郎为峩山大历五年改为奨州又为思播二州之地思州之思卭思王播州之胡刀琊川诸废县皆在府境内唐末没于蛮石晋时附于楚马希范宋开宝九年奨州刺史田处达来贡元初田氏归附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后改为镇远府属思州军民宣抚司明洪武五年改为镇远州隶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设镇远卫永乐十一年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析置镇远府隶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省州并府九年置施秉县弘治十一年置镇远县俱隶府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改湖广镇远偏桥二卫来属省镇远卫入镇远县二十六年省偏桥卫入施秉县雍正八年开清江苗疆设同知驻其地十一年平台拱移清江同知驻焉设通判驻清江俱隶府以黎平府之天柱县来属共领县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一
  镇远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无阳县
  晋        武陵郡舞阳县
  唐        奨州 峩山县
  思州 思王县 思卭县
  播州 胡刀县 琊川县
  宋       奨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宣抚司
  镇远府
  明 贵州布政司
  镇远府  镇远县 施秉县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镇远府  镇远县  施秉县 天柱县台拱同知 清江通判
  镇远府属县建置
  镇远县附郭
  无阳县
  舞阳县
  奨州地
  竖眼大田溪洞
  改镇安县至正元年改安夷县寻改镇远溪洞金容金达杨溪公俄等处两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为镇远金容金逹蛮夷长官司弘治十一年改设镇远县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以湖广镇远卫属府省入县雍正十二年以府属卭水正副二长官司来属领长官司二卭水正司卭水副司
  施秉县
  唐琊川县地属播州
  竖眼大田溪洞地
  至正二年置施秉前江等处军民长官司
  洪武五年改设蛮夷长官司正统九年改设施秉县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偏桥卫入县
  天柱县
  宋属城州
  洪武二十四年置天柱所万历二十五年改县属湖广靖州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隶黎平府十一年自黎平来属
  台拱同知
  明以前俱为九股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十一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
  清江通判
  明以前俱为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八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
  思南府
  禹贡荆梁二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隋以其地置务川县属巴东郡唐武徳四年以隋巴东郡之务川及扶阳县置务州析务川置涪川县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宁夷伏远思义明阳高富丹川及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多田思王来属寻省思义明阳丹川丹阳四年更务州为思州以涪川扶阳兼开南蛮置费州八年省感化以多田城乐隶费州以高富隶黔州十一年省思州之伏远开元四年开生獠置思邛县隶思州今扶阳多田城乐诸废县皆在思南境内由是言之唐时费州今之思南也唐末没于蛮宋政和中蕃部长田祐恭内附始建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宣和四年废州及务川县为务川城邛水安夷二县皆为堡绍兴元年复为思州仍领务川等三县隶䕫州路元至元十四年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寻改为宣抚司治龙泉坪领婺川县及思邛江水特姜等处长官司十八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二十一年改隶顺元路二十九年改隶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宣慰司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来归附仍授为思南道宣慰司隶湖广布政司思南府志云元至正间其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明玉珍设都元帅府徙今治宣慰田琛徙都坪而思州分为二今治谓龙泉坪都坪今思州府也考明外史土司传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思南宣慰司田仁智思州宣抚司田仁厚皆归附洪武十二年仁智死子大雅袭永乐八年大雅死子宗鼎袭洪武二年仁厚死子洪正袭二十年洪正死子琛袭琛为仁厚之孙是思州之分为二不自琛始也元时二田有宣慰宣抚之分至明始并为宣慰是田氏之有两宣慰亦不自琛始也府志之言恐不可为据存之以备参考洪武二十三年徙宣慰司治于水徳江永乐十一年仁智孙宗鼎以不法废改设思南府隶贵州布政司以婺川县隶府正统四年以废乌罗府置朗溪正副长官司隶府弘治六年改印江等处长官司为印江县万历三十四年改水徳江长官司为安化县俱隶府领县三长官司六
  国朝因之雍正七年革沿溪正长官司领县三长官司五
  思南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隋       巴东郡务川县
  唐 黔中采访使
  费州涪川郡 涪川县 扶阳县 多田县城乐县思州宁夷郡 务川县 思卭县
  宋 䕫州路    思州 务川县 安夷县 邛水县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安抚司 婺川县  水特姜长官司思卬江等处长官
  明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县婺川  县印江 县蛮夷正 司蛮夷副 司沿河正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县婺川  县印江 县蛮夷正 司蛮夷副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思南府属县建置
  安化县附郭
  务川县地
  
  宋俱因之
  置水特姜长官司隶思州宣抚司
  初改水徳江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隶府万历三十年正长官张瑢无嗣族人争袭十馀年不决改为安化县设县治府南门外仍以正长官改授上县丞副长官改授土主簿及原设土巡检一俱领于县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主簿巡检各一
  印江县
  唐思邛县地
  
  改为思邛江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
  初改为印江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永乐间隶府弘治六年改为印江县其长官司改授土县丞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一
  婺川县
  开皇末年置务川县隶巴东郡
  
  宋俱因之
  因婺星飞流化石改务为婺
  初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隶府十二年始立土知县寻易流官
  国朝因之
  石阡府
  禹贡荆梁南裔周属楚秦为黔中地汉为牂柯郡地晋分牂柯置夜郎郡为夜郎郡地宋齐因之隋属明阳郡唐初为思黔二州地武徳二年以信安义泉绥阳三县置义州在龙泉县义阳山下并置都牢洋川二县寻改信安为信宁四年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析置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远明阳高富思义丹川宣慈慈岳十二县五年更义州曰智州六年省夷州之鸡翁贞观元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以宁夷伏远明阳高富思义丹川隶务州宣慈慈岳隶涪州绥养隶智州四年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蛮置夷州省智州之都牢五年以废⿰亐阝 -- 𨙱州之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四县属智州六年置鸡翁县属夷州十年以高富属黔州十一年改属夷州改智州曰牢州徙治义泉领县九信阳义泉绥阳洋川绥养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十六年废牢州省绥养乐安宜林以信宁隶黔州以芙蓉琊川隶播州以绥阳义泉洋川隶夷州徙夷州治于绥阳永徽后省鸡翁高富开元二十五年复以思州之宁夷来属领县五都上绥阳义泉洋川宁夷废绥阳县在今龙泉县西北废洋川县在今府属苗民司南今之石阡盖唐贞观四年所置夷州地也唐末复陷为蛮夷宋初为羁縻夷州大观二年酋长献其地建为承州所领五县与唐夷州之县名同宣和三年废承州及都上诸县以绥阳隶珍州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宣抚司明改石阡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石阡府领长官司五龙泉葛彰苗民石阡正石阡副万历二十九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隶府
  国朝因之康熙二年革葛彰司五十年革苗民司雍正八年革石阡正司领县一长官司一
  石阡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牂柯郡
  晋       夜郎郡
  隋       明阳郡
  唐       夷州 绥阳县 都上县 义泉县洋川县 寕夷县
  宋       珍州 绥阳县
  元 思州宣抚司    石阡等处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 石阡正长官司 石阡副长官司葛彰长官司 苗民长官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 石阡副长官司
  石阡府属县建置
  龙泉县
  为牢州治
  为珍州地
  龙泉坪为思州安抚司治所
  洪武初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龙泉坪长官司隶石阡府万历二十年播贼冦龙泉土官安民志死之三十二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隶府
  国朝因之
  思州府
  禹贡荆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酉阳县地唐为废思州之丹阳及废夷州之丹川二县地唐地理志有两思州两夷州前夷州武徳四年贞观元年废后夷州贞观四年置前思州志不载所置之年亦贞观元年废后思州本务州贞观四年更名贞观元年废二州时二县俱隶务州寻省丹阳二年省丹川故仍以二县系之思夷二废州隶黔中采访使宋为思州安夷县地隶䕫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宣抚司原治龙泉坪后因龙泉火徙治都坪十七年诏复还旧治而都坪遂为安抚司治所即今思州也二十九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隶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汉宣抚司田仁厚遣其都事林宪等来献镇远古州军民二府婺川等十县于是命改宣抚为宣慰使司以仁厚为宣慰使隶湖广布政司永乐十一年仁厚孙田琛与思南宣慰田宗鼎有隙弄兵坐废遂改思州宣慰司为思州府隶贵州布政司隆庆二年迁思州府治于平溪卫万历五年还旧治领长官司四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割湖广平溪清浪二卫来属改为玉屏青溪二县领县二长官司四
  思州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酉阳县
  唐       思州 丹阳县
  夷州 丹川县
  宋 䕫州路   思州 安夷县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宣抚司
  明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都坪长官司 黄道长官司都素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玉屏县   青溪县   都坪长官司黄道长官司 都素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思州府属县建置
  玉屏县
  为雄溪地
  马援略地五溪此其一也
  
  宋俱酉阳县地
  平溪蛮夷司
  洪武初设平溪堡二十三年置平溪卫隶湖广都司
  国朝因之后裁都司隶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卫设玉屏县隶府
  青溪县
  元大坪村蛮地
  洪武时始建清浪卫隶湖广都司
  国朝因之后裁都司隶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卫设青溪县隶府
  铜仁府
  禹贡荆州南境周属楚汉为武陵郡隋为沅陵郡唐初为辰州境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卢阳郡领县四卢阳招谕渭阳万安长安四年以溪州之洛浦来属天宝元年更万安曰常丰唐末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有锦州刺史田汉希与懿州刺史田汉琼上言愿两易其地诏许之懿州今沅州也熙宁间置锦州砦后倂入沅州麻阳县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长官司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初改铜仁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隶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四省溪提溪铜仁大万山正统四年又以废乌罗府之乌罗平头四长官司属焉万历二十六年革铜仁司置铜仁县后又革大万山司
  国朝因之康熙四十三年平红苗设正大营以同知驻其地雍正八年平松桃红苗移同知驻焉仍隶府共领县一正副长官司八
  铜仁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州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隋       沅陵郡
  唐       锦州卢阳郡
  宋       沅州  锦州砦
  元       思州安抚司 铜仁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  省溪正司  省溪副司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乌罗正司
  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 平头副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  松桃同知 省溪正司省溪副司 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乌罗正司 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平头副司

  铜仁府属县建置
  铜仁县附郭
  初为铜仁长官司万历二十六年改县隶府
  国朝因之编户八里
  松桃同知
  以前俱为红苗巢穴接连黔楚蜀三省谓之三不管地
  国朝雍正八年平红苗移正大营同知驻其地黎平府
  禹贡荆梁之裔周属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地梁置龙檦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徳七年置龙标县贞观八年置巫州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属州九年省思微十三年李弘节开夷獠置古州乐兴郡总章二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禄州天授二年改巫州曰沅州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分夜郎渭溪置舞州先天元年析龙标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复改沅州为巫州大历五年改巫州为叙州隶黔中采访使古州福禄州俱隶岭南采访使唐末皆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以知叙州舒徳郛为刺史为羁縻州崇宁四年王江古州蛮纳土于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废元至元中设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寻改为长官司又设上里坪及中古州乐敦洞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隶湖广行省明洪武三年辰州卫指挥刘宣武率兵招降湖耳潭溪诸洞于是诸洞长官皆来朝命皆仍其原官置蛮夷长官司十四隶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废宣慰司设府以古州曹滴潭溪八舟洪州西山福禄永从七长官司置黎平府以湖耳亮砦欧阳新化龙里中林赤溪七长官司置新化府并隶贵州布政司宣徳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弘治八年废福禄永从司置永从县万历二十八年改隶湖广三十一年复隶贵州
  国朝因之顺治十七年革曹滴司康熙二十三年革赤溪湳洞司二十五年革西山司雍正三年以湖南之铜鼓五开二卫来属五年改铜鼓为锦屏县改五开为开泰县又以湖南靖州之天柱县来属七年开辟苖疆设同知驻古州十一年以天柱县属镇远府府领县三正副长官司十四
  黎平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三苗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梁           龙檦县
  隋       沅陵郡 龙檦县
  唐 黔中采访使 叙州潭阳郡 龙标县 朗溪县岭南采访使 古州乐兴郡 福禄州
  宋 广南西路  羁縻叙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安抚司 上里坪长官司  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黎平军民府 永从县 曹滴司  赤溪湳㓊司西山司 龙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欧阳正司 欧阳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黎平府   开奉县  永从县 锦屏县古州同知 龙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欧阳正司 欧阳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黎平府属县建置
  开泰县附郭
  属五溪
  为潭溪砦
  置潭溪长官司至元中设军民总
  管府洪武十八年始立五开卫设内外十六
  国朝因之所隶湖广雍正三年来属改卫
  永从县
  唐置溪洞福禄州
  五代杨氏据其地
  太平兴国始置福禄永从长官司
  因之隶思州安抚司
  正统间长官李英死族人争袭改为永从县隶府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五年废西山司地入县
  锦屏县
  宋为铜鼓砦
  名五脑砦蛮地
  洪武三年妖人林小厮叛兵剿之设铜鼓卫隶湖广靖州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来属五年改为锦屏县
  古州同知
  明古州有里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砦设州设长官司皆外古州也而里古州历代俱为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七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
  大定府
  禹贡梁州荒裔汉属牂柯西南境蜀诸葛亮南征蛮长济济火佐擒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唐元和六年罗罗鬼主上表请尽归牂柯故地开成元年鬼主阿珮内附会昌中封其别帅为罗甸国王世袭爵宋开宝中普贵纳土本志一名宇贵考宋史二名皆逸封袭如故元至元十五年罗氏鬼国主阿榨内附诏授安抚使十七年复叛左丞李徳辉谕降其酋长阿察奏改鬼国为顺元路以阿察为顺元路宣抚司后改为宣慰司明洪武四年霭翠归附授贵州宣慰使永宁宣抚司内附置永宁卫后霭翠死都指挥马⿰日𦻏 -- 晔将以兵尽驱诸罗为郡县诸罗欲反霭翠妻奢香见太祖愿效力开西鄙世保境以乞除⿰日𦻏 -- 晔太祖许之赐姓安氏香归乃率诸罗开赤水乌撒道以通乌蒙且立龙场九驿自是子孙世袭宣慰使十五年于乌撒军民府地置乌撒卫又置乌蒙卫十六年徙乌𫎇卫于毕节改置毕节卫二十二年増置赤水卫又置普市摩泥阿落密白撒四守御所隶卫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崇祯元年讨平之后头目卧这化沙等争袭各献地请设流因建大方城置副将镇守旋废
  国朝顺治十五年大兵取滇宣慰使安坤为向导滇平仍授水西宣慰使司准世袭十八年裁摩泥白撒阿落密三所康熙三年安坤与乌撒土知府安重圣谋叛讨平之以水西十一则溪地设三府以大方城为大定府水胯火著架勒化各四则溪属之以水西城为黔西府则窝以著雄所三则溪属之以比喇坝为平远府的独朵你要架陇胯四则溪属之则溪罗鬼语犹华言唐之州宋之军也改乌撒为威宁府二十三年改黔西平远二府为州隶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大定府为州改永宁卫为县省普市所入县改毕节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省乌撒卫俱隶威宁府雍正八年割永宁县属四川复大定为府改威宁为州与黔西平远毕节俱隶府十一年移通判分驻水城仍隶府共领州三县一分防通判一
  大定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荒裔
  周
  秦       夜郎国
  汉       牂柯郡
  唐       罗甸国
  宋       罗施鬼国 乌撒部
  元 湖广行省  顺元路宣慰司
  云南行省  乌撒乌蒙宣慰司
  明 贵州布政司 贵州宣慰司
  四川布政司 乌撒军民府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大定府  平远州 黔西州 威宁州毕节县 水城通判
  大定府属州县建置
  平远州
  西南夷牂柯郡地
  罗甸国
  罗施鬼国
  顺元宣慰使地
  洪武为水西宣慰比喇坝地
  国朝康熙三年设平远府二十三年改为州隶大定府后又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黔西州
  西南夷牂柯郡地
  罗甸国
  罗施鬼国
  顺元宣慰使
  洪武四年罢为宣抚使六年升为宣慰使
  国朝康熙三年设黔西府二十二年改为州属大定府后大定改州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
  威宁州
  古名巴凡兀姑后又改名巴的甸
  乌些
  蛮夷乌撒部
  至元十年始附立乌撒路寻为军民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𫎇宣慰司
  洪武十四年改乌撒军民府隶四川为土知府世袭十五年増置乌撒卫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隶贵州都司
  国朝康熙三年置威宁府二十六年以黔西平远大定三州毕节永宁三县属之雍正七年改为州隶府
  毕节县
  元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地
  洪武初归附十五年置乌蒙卫于乌蒙府境十六年罢乌蒙卫因毕节驿改设毕节卫二十二年又増置赤水卫俱隶贵州都司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隶府
  水城通判
  明以前俱为水西安氏地
  国朝平水西属大定府雍正十一年设通判驻其地南笼府
  禹贡梁州南境秦以前为夜郎地汉为牂柯郡地蜀汉为兴古郡地唐为盘州地隶戎州都督府𫎇氏叛唐其地为南诏东鄙东㸑乌蛮七部落居之其后㸑酋阿宋逐诸部据其地号于矢部元至元十三年改属普安路隶云南行省明初为棂钵寨陵元堡洪武二十三年设安笼守御所弘治十一年普安夷妇米鲁叛广西安隆土官岑轼助兵讨平之割安笼所三十六寨之阿能等十八寨以赏其功隶广西万历四十三年阿能土目三狼杀安隆土官岑峯其子光裕请贵州兵讨诛三狼仍以赏功之十八寨归隶贵州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五年改安笼所为南笼厅移安顺通判驻其地雍正元年改厅为府以安顺府之普安州及普安安南二县来属又以广西泗城府西隆州所属红江以北之地设永丰州隶府共领州二县二
  南笼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南境
  周
  秦       夜郎地
  汉       牂柯郡
  蜀汉      兴古郡
  唐 戎州都督府 盘州
  宋       于矢部
  元 云南行省  普安路
  明 贵州布政司 安顺府安笼所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南笼府  永丰州 普安州 普安县安南县
  南笼府属州县建置
  永丰州
  百粤地
  属交趾郡地
  
  元俱为泗城州地
  属泗城州及西隆州隶广西
  国朝雍正五年割泗城土府所属红江北之上江长坝等十六甲西隆州所属江北之罗斛册亨等四甲置州隶府
  普安州
  唐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
  为于矢部地
  延祐中置于矢部万户府寻改为普山府至元间改置普安路
  洪武十六年置普安军民府以土府适恭为知府二十二年罢府置普安卫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寻改隶贵州永乐元年置普安安抚司以土蛮慈长为安抚司十三年慈长叛改为州领罗罗民十二部属安顺府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普安卫入州雍正五年改隶府
  普安县
  明为马乃夷地
  国朝顺治十八年马乃叛讨平之以其地设普安县隶安顺府康熙二十二年徙县治于新兴所雍正五年改属府
  安南县
  元为普安路地
  洪武十七年置尾洒驿二十三年改设安南卫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为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改隶府
  遵义府
  禹贡梁州之域古蛮夷地周秦时为夜郎且兰地汉元鼎中且兰君反发兵讨平之置县属牂柯郡晋隋因之唐贞观元年以牂柯北界地置朗州并置恭水等六县十一年州废县亦废十三年复置州更名曰播亦复置县十四年更恭水曰罗蒙十六年更罗蒙曰遵义六县沿革详见平越府建置论又开山洞置珍州领丽皋夜郎乐源三县置溱州领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省乐来元和二年废珍州以所领县属溱州大中十三年南诏僭号寇陷播州咸通元年安南都䕶李鄠复取之寻仍为所陷乾符初太原人杨端应募领兵复之世为州刺史自后王建孟知祥相继据其地宋乾德三年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开宝元年景迁上言本州连年灾沴乞改为高州从之大观二年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献其地复置珍州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置播州乐源郡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又置遵义军遵义县宣和三年废播州为播川县废琅川带水二县隶南平军废遵义军为砦隶珍州又以废承州之绥阳县来属开禧三年陞遵义砦为军嘉定十一年复为砦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嘉熙三年设播州安抚司领乐源县咸淳末以珍州来属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归附仍授安抚司十五年从邦宪请以鼎山县隶播州十六年改鼎山为播川二十一年以播州隶顺元宣抚司二十六年改播州为播南路二十八年播南杨汉英上言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隶四川行省从之以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凡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俱属焉后改播州隶湖广行省至正末改珍州曰真州明洪武五年播州宣慰杨铿归附仍授宣慰使司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宣慰司杨应龙叛讨平之设遵义军民府及真安遵义桐梓绥阳仁怀五州县隶四川布政司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府裁军民字雍正五年改隶贵州布政司领州一县四
  遵义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南境
  秦       夜郎国
  汉       牂柯郡
  隋       牂柯郡夜郎县
  唐 黔中采访使 播州 遵义县 芙蓉县 带水县
  溱州 荣懿县 扶欢县 夜郎县丽皋县 乐源县
  宋       播州 乐源县 遵义县 绥阳县
  珍州
  元 湖广行省  播州安抚司 播川县
  明 四川布政司
  遵义军民府 遵义县 正安州 桐梓县绥阳县 仁怀县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遵义府   遵义县 正安州 桐梓县绥阳县 仁怀县
  遵义府属州县建置
  遵义县
  古夜郎且兰地后为县
  夜郎县
  播州遵义县
  为播州安抚司
  因之
  播州宣慰使司万历二十九年改遵义县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隶贵州
  正安州
  汉夜郎县地
  
  晋俱因之
  珍州
  改西高州
  初为珍州后改真州
  洪武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改真安州隶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正安州五年改属贵州按明一统志古迹中载废珍州唐贞观中置长安中改舞州开元初又改鹤州后复为珍州考唐地理志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珍州并置夜郎丽皋乐源三县元和二年州废县皆属溱州珍州未尝复置也且并无改舞州鹤州之说考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巫州因析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又析夜郎置渭溪县改巫州曰沅州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曰业州大历五年始更名奖州是舞州鹤州乃沅州之夜郎所置非珍州之夜𭅺所置也盖州郡之更改无常山水之名称常在舞州当因舞溪而得名在今镇远府之域夜𭅺析自龙标在今黎平沅州之间与镇远近与珍州远一统志因夜𭅺之名而误载耳
  桐梓县
  秦夜𭅺地
  溱州
  播川县
  初为鼎山县后仍改播川
  洪武六年以其地析置播川松坎桐梓三驿万历二十九年置桐梓县隶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绥阳县
  汉属牂柯郡地
  绥阳县
  置遵义军后改播川县
  属播州
  万历二十九年改绥阳县隶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仁怀县
  汉且兰地属牂柯郡
  属播州
  
  元俱因之
  万历二十九年改仁怀县隶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贵州通志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四
  地理
  疆域
  贵州布政使司
  贵州疆域居天下之西南省城东至湖广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庆府界五百五十里东南至广西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六十里东西广一千九十里南北袤七百七十里由省城七千六百四十里逹于
  京师
  贵阳府
  即省城东至都匀府麻哈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安顺府清镇县界三十里南至南笼府永丰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遵义府遵义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麻哈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永丰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遵义县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清镇县界六十里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由府治七千六百四十里逹于
  京师
  贵筑县附郭东至龙里县界四十里西至安顺府清镇县界三十里南至龙里县界六十里北至清镇县界六十里东南至龙里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定番州界五十里东北至开州界八十里西北至修文县界七十里府南一百里为定番州东至龙里县界八十里西至安顺府镇宁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南笼府永丰州罗斛界五十里北至广顺州界十五里东南至贵筑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广顺州与罗斛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贵筑县界五十里西北至罗斛界八十里府西南一百一十里为广顺州东至贵定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安顺府界十五里南至定番州界五十里北至安顺府安平县界二十里东南至定番州界六十五里西南至安顺府界二十里东北至贵筑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顺府镇宁州界十二里府东一百二十里为开州东至贵筑县界八十里西至修文县界三十里南至贵筑县界四十里北至遵义府遵义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平越府界九十里西南至贵筑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平越府湄潭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修文县界四十五里府东五十里为龙里县东至贵定县界三十里西至贵筑县界二十五里南至定番州界五十里北至本府属界五十里东南至本府属毛箕堡界四十里西南至本府属中曹司界三十里东北至贵定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本府属羊场司界三十里府东一百一十里为贵定县东至平越府界十八里西至龙里县界三十里南至定番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平越府界五十里东南至都匀府麻哈州界二十里西南至龙里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平越府平越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开州界五十里府北五十里为修文县东至开州界六十里西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五十里南至贵筑县界二十里北至黔西州界八十里东南至贵筑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安顺府清镇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遵义府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黔西州界五十里府西南一百七十里为长寨同知所辖东至广顺州革猛界三十里西至安顺府归化通判翁青寨界四十里南至定番州大华司界七十里北至广顺州克细寨界三十里东南至广顺州威远汛界三十里西南至归化通判打挷寨界七十里东北至广顺州摆塘寨界三十里西北至广顺州摆所寨界三十里
  安顺府
  在省城西一百八十里东至贵阳府贵筑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南笼府安南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南笼府永丰州界一百里北至大定府平远州界六十里东南至贵阳府广顺州与永丰界四百里西南至南笼府安南县界四百五十里东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四百里西北至大定府界三百六十里东西广三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由府治七千八百二十里逹于
  京师
  普定县附郭东至安平县界六十里西至镇宁州界六十里南至归化营界八十里北至大定府平远州界五十里东南至本府属界五十里西南至镇宁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镇宁州界五十里西北至本府属界四十里府西五十五里为镇宁州东至贵阳府广顺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普定县界三十里南至永宁州界二十里北至安平县界一百七十五里东南至普定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本府界三十里东北至贵阳府贵筑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一百二十里府西一百四十里为永宁州东至镇宁州界七十里西至南笼府安南县界三十里南至南笼府永丰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本府属洒志界四十里东南至永丰州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安南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本府属以王寨界八十里西北至本府属毛口河界八十里府东六十里为安平县东至清镇县界二十里西至普定县界三十里南至贵阳府广顺州界四十里北至清镇县界二十里东南至广顺州界三十里西南至普定县界三十里东北至镇宁州界三十里西北至大定府平远州界四十里府东一百二十里为清镇县东至贵阳府贵筑县界二十里西至大定府平远州界七十里南至镇宁州界二十里北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五十里东南至贵筑县界十里西南至安平县界二十里东北至贵筑县界三十里西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九十里府西一百六十里为郎岱同知所辖东至大定府平远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永宁州界六十里南至南笼府安南县界五十里北至镇宁州界六十里东南至平远州界五十里西南至永宁州界五十里东北至普定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本府界六十里府南一百六十里为归化通判所辖东至贵阳府广顺州界一百一十里西至永宁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南笼府永丰州界二十里北至本府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贵阳府定番州与南笼府罗斛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永丰州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广顺州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镇宁州界八十里
  平越府
  在省城东一百七十里东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贵阳府开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都匀府都匀县界六十里北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南至都匀府清平县界六十里西南至贵阳府贵定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遵义府遵义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开州界一百八十里东西广三百一十里南北袤四百二十里由府治七千五百里逹于
  京师
  平越县附郭东至都匀府清平县界五十里西至府属杨义司界十里南至都匀府麻哈州界三十里北至瓮安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麻哈州界四十里西南至贵阳府贵定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杨义司界七十里西北至瓮安县界五十里府东一百二十里为黄平州东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二十五里西至瓮安县界六十里南至都匀府清平县界四十里北至馀庆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镇远府台拱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清平县界七十里东北至镇远府界五十里西北至本府界六十里府北六十里为瓮安县东至黄平州界六十里西至贵阳府开州界三十里南至本府界三十里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东南至府属杨义司界四十里西南至开州界十里东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湄潭县界七十里府东一百四十里为馀庆县东至石阡府界三十里西至瓮安县界五十里南至黄平州界二十五里北至湄潭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三十里西南至黄平州界四十一里东北至石阡府界五十五里西北至瓮安县界五十五里府北二百二十里为湄潭县东至石阡府界四十里西至遵义府遵义县界四十里南至瓮安县界一百三十五里北至石阡府龙泉县界五十里东南至馀庆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贵阳府开州界一百九十五里东北至石阡府与思南府界四十五里西北至遵义府绥阳县界八十五里都匀府
  在省城东南三百里东至黎平府古州界一百里西至贵阳府贵定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平越府平越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古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贵阳府定番州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麻哈州界九十里西北至麻哈州界七十里东西广二百二十里南北袤四百五十里由府治七千五百六十里达于
  京师
  都匀县附郭东至本府属王家司界三十五里西至本府属邦水司界十五里南至独山州界七十里北至平越府界二十里东南至独山州界一百里西南至本府属平浪司界九十里东北至邦水司界三十里西北至独山州界六十五里府北五十里为麻哈州东至本府属太平营界一百里西至贵阳府贵定县界七十里南至都匀县界五十五里北至平越府平越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本府属王家司界四十里西南至都匀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清平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平越府界六十里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为独山州东至本府属吴家司界六十里西至本府属平州司界四十里南至荔波县界八十里北至本府属平浪司界五十里东南至八寨同知界二百里西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都匀县界五十里西北至本府属平州司界五十里府东北一百一十里为清平县东至丹江同知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平越府属杨义司界十五里南至平越府界二十里北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二十五里东南至麻哈州界三十里西南至杨义司界十五里东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杨义司界三十里府西南二百里为荔波县东至广西思恩府界一百九十里西至独山州丰宁下司界七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一百四十里北至独山州烂土司界八十里东南至黎平府古州同知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独山州界八十里东北至都江通判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独山州界七十里府东九十里为八寨同知所辖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瓮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为都江通判所辖东至黎平府古州同知通倒寨界一百九十里西至独山州三角𡉫界一百一十里南至荔波县山洞寨界七十五里北至八寨同知也都寨界一百零五里东南至古州同知了陇寨界五十里西南至荔波县坎牛坡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古州同知乔史寨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八寨同知方胜寨界九十八里府东一百六十里为丹江通判所辖东至镇远府台拱同知交牙寨界九十里西至麻哈州滕铺寨界七十五里南至八寨同知也都寨界一百三十里北至台拱同知台盘寨界一百零五里东南至古州同知林培寨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八寨同知番瓮寨界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台拱同知大台雄寨界一百里西北至清平县凯里汛界七十五里
  镇远府
  在省城东三百八十里东至思州府青溪县界三十里西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九十五里南至黎平府属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南至湖南靖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七十里东北至思州府界四十里西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二百五里由府治七千二百六十里逹于
  京师
  镇远县附郭东至思州府青溪县界三十里西至施秉县界三十里南至本府属包金界五十里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南至本府属卭水司界三十里西南至施秉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思州府界六十里西北至思南府界一百五十里府西南六十里为施秉县东至本府属洞坪琵凹界一百里西至本府属偏桥司界三里南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三十五里北至镇远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黄平州界五十里西南至黄平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镇远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本府属偏桥司界三里府东南一百八十里为天柱县东至湖南会同县界八十里西至黎平府属湳洞司界六十里南至湳洞司界八十里北至湖南沅州界一百里东南至湖南靖州界一百里西南至湳洞司界一百里东北至湖南会同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镇远县界八十里府西南一百三十九里为台拱同知所辖东至清江乌溜寨界六十里西至平越府黄平州岩门司界一百一十里南至都匀府丹江通判差提寨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施秉县胜秉汛界六十里东南至清江带赖寨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镇远县铅厂界六十五里东北至清江鬼撒寨界九十里西北至黄平州塞胆寨界一百零五里府西南一百九十里为清江通判所辖东至黎平府高洞寨界一百二十五里西至台拱同知交汪寨界七十里南至黎平府古州同知朗洞寨界一百一十五里北至镇远县苖度寨界一百零五里东南至黎平府锦屏县苖光寨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都匀府丹江通判昻刀寨界一百一十五里东北至镇远县圳洞寨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镇远县鬼异寨界一百一十五里
  思南府
  在省城东北六百里东至铜仁府界一百里西至遵义府界三百里南至石阡府界六十里北至四川彭水县界五百里东南至铜仁府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镇远府界五十五里东北至四川平茶司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镇远县界二百一十五里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五百六十里由府治七千三百九十五里逹于
  京师
  安化县附郭东至印江县界四十里西至石阡府龙泉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铜仁府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婺川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四川酉阳司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石阡府界六十里东北至铜仁府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四川彭水县界二百五十里府西四百里为婺川县东至安化县界五十五里西至石阡府龙泉县界二十里南至安化县界六十五里北至遵义府正安州界九十五里东南至四川酉阳司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龙泉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四川彭水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正安州界七十里府南四十里为印江县东至本府属朗溪司界十五里西至安化县界四十五里南至铜仁府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府属沿河司界二百二十里东南至铜仁府界四十里西南至安化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四川重庆府平茶司界八十一里西北至本府属蛮夷司界七十六里
  石阡府
  在省城东北四百八十里东至铜仁府界八十里西至遵义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镇远府界十五里北至思南府界五十里东南至思州府界六十里西南至平越府馀庆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思南府印江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北至平越府湄潭县界十里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由府治七千三百八十里达于
  京师
  府西二百五十里为龙泉县东至思南府安化县界三十里西至平越府湄潭县界三十里南至平越府馀庆县界五十里北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名阡府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遵义府遵义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思南府印江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遵义府正安州界一百里
  思州府
  在省城东五百一十里东至湖南沅州界九十里西至镇远府界一百里南至湖南沅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湖南麻阳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沅州界一百里西南至镇远府镇远县界二十里东北至铜仁府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铜仁县界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由府治七千三百八十里达于
  京师
  府南一百里为玉屏县东至湖南沅州界三十里西至青溪县界三十里南至沅州界一里北至沅州界一里东南至沅州界十里西南至沅州界五里东北至沅州界五里西北至思南府界四十里府南三十里为青溪县东至本府属羊坪界二十五里西至镇远府镇远县界五十里南至镇远府界五十里北至本府属钱家寨界二十里东南至湖南沅州界五十里西南至镇远府界二十里东北至本府属天塘界二十五里西北至镇远县界二十五里
  铜仁府
  在省城东六百六十里东至湖南沅州界六十里西至思南府安化县界一百一十里南至思州府界七十里北至四川彭水县界二百里东南至思州府界二十五里西南至思州府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安化县界七十里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由府治七千二百里达于
  京师
  铜仁县附郭东至思南府界二十里西至本府属省溪司界七十里南至思州府界七十里北至本府属平头司界三十里东南至省溪司界二十里西南至省溪司界一百里东北至湖南沅州五寨司界四十里西北至思南府安化县界七十里府西南一百里为松桃同知所辖东至湖南亭子关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四川邑梅司界一百里南至本府城一百三十里北至湖广葫芦汛界九十里东南至湖南黄蜡关六十里西南至本府城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南池河营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四川酉阳司界九十里
  黎平府
  在省城东南一千里东至湖南靖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都匀府独山州界二百九十里南至广西怀远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镇远府天柱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靖州通道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都匀府荔波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靖州会通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镇远府属卭水司界八十里东西广四百七十里南北袤四百三十里由府治七千里达于
  京师
  开泰县附郭东至湖南靖州界九十五里西至本府属潭溪司界十五里南至永从县界五十里北至本府属龙里司界七十里东南至湖南通道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潭溪司界五十里东北至锦屏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本府属曹滴司界五里府南六十里为永从县东至本府属洪州司界二十五里西至本府属八舟司界二十八里南至广西怀远府界八十九里北至洪州司界六里东南至本府属龙额寨界一百里西南至本府属潭溪司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开泰县界六里西北至本府属高构寨界二十里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为锦屏县东至湖南靖州界一百八十八里西至本府属永安司界三十五里南至开泰县界二十五里北至镇远府天柱县界十里东南至本府属亮寨司界三十里西南至本府属湖耳司界十七里东北至靖州界五十八里西北至湖耳司界三十里府西一百八十里为古州同知所辖东至本府属九朝寨界九十五里西至都匀府都江通判摆料寨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广西柳州府罗城县高告寨界一百九十五里北至镇远府清江通判宰磨寨界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永从县大洞寨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都匀府荔波县黒苖巢界二百八十里东北至本府辖八舟司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都匀府丹江通判皆屯寨界一百七十里
  大定府
  在省西北三百三十里东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二百三十里西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二十五里南至安顺府镇宁州界二百六十里北至四川永宁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遵义府界一百里西南至南笼府普安州界三百八十里东北至遵义府遵义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云南昭通府界五百四十里东西广五百八十五里南北袤六百六十里由府治七千九百二十里达于
  京师
  府城南八十里为平远州东至贵阳府贵筑县界九十里西至云南宣威州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安顺府镇宁州界六十五里北至本府界五十里东南至镇宁州界七十里西南至南笼府普安州界二百里东北至黔西州界四十五里西北至本府界六十里府东南一百四十里为黔西州东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九十里西至本府界四十里南至平远州界六十里北至遵义府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安顺府清镇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本府界四十里东北至修文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遵义府界一百二十里府西二百九十里为威宁州东至黔西州界三百三十里西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一十五里南至平远州界三百七十里北至毕节县界九十五里东南至本府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云南宣威州界一百里东北至云南镇雄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北至云南昭通府界二百四十里府北六十里为毕节县东至四川永宁县界一百七十五里西至威宁州界一百里南至本府界二十五里北至云南镇雄州界一百里东南至四川叙永厅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本府界八十五里东北至镇雄州界九十里西北至威宁州界七十里府西南三百二十里为水城通判所辖东至平远州比歹界五十里西至威宁州木东河界六十五里南至平远州把𭅺界四十五里北至大定府者猓箐界七十里东南至平远州赵家冲界五十里西南至平远州格穹界五十里东北至大定府归宗界五十里西北至威宁州法卧界三十五里
  南笼府
  在省城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广西泗城府界五百里西至云南罗平州界二百四十里南至广西西隆州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安顺府永宁州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西隆州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罗平州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永宁州界六百一十里西北至大定府平远州界三百六十里东西广七百四十五里南北袤五百五里由府治八千二百二十里达于
  京师
  府西三百五里为普安州东至本府属𣆟磨寨界二百四十五里西至云南霑益州界八十四里南至云南平夷县界一百里北至安顺府界一百七十二里东南至云南罗平州界二百七十里西南至云南平夷县界八十六里东北至普安县界五十七里西北至云南霑益州界六十里府东北九十里为永丰州东至广西南丹州界四百五十里西至普安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府界二百二十里北至永宁州界一百里东南至泗城府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广西西隆州界四百八十里东北至永宁州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永宁州界三百五十里府北一百九十里为安南县东至普安州界三十里西至普安县界三十里南至普安州界七十里北至普安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永丰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普安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安顺府永宁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普安州界五十里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为普安县东至普安州界一百七十里西至大定府平远州界一百二十八里南至普安州界五里北至安南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普安州界一百零五里西南至普安州界三十五里东北至平远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普安州界一百二十五里遵义府
  在省城东北二百五十里东至平越府𣾨潭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叙永厅界六百四十里南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四川綦江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四川南川县界五百四十里西北至四川合江县界五百四十里东西广七百九十里南北袤三百六十里由府治七千九百一十里达于
  京师
  遵义县附郭东至绥阳县界八十里西至仁怀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贵阳府开州界一百里北至桐梓县界九十里东南至贵阳府修文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绥阳县界九十里西北至仁怀县界一百六十里府东二百六十里为正安州东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二百里西至绥阳县界一百里南至婺川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四川南川县界三百里东南至婺川县界三百里西南至婺川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南川县界五百里西北至南川县界四百里府北一百二十里为桐梓县东至绥阳县界五十五里西至仁怀县界七十五里南至遵义县界三十里北至四川綦江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遵义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仁怀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正安州界三百一十里西北至綦江县界一百四十里府东一百里为绥阳县东至平越府湄潭县界八十里西至遵义县界四十里南至遵义县界三十里北至桐梓县界三百里东南至𣾨潭县界四十里西南至遵义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正安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桐梓县界一百五十里府西北一百八十里为仁怀县东至桐梓县界四十里西至四川永宁县界三十里南至遵义县界四十里北至四川合江县界四百五十里东南至遵义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七十里东北至四川綦江县界四百二十里西北至合江县界四百五十里
  形胜
  贵州布政司
  居天下之西南东阻五溪西控六诏南连百粤北距三巴旧志上则盘江旋绕下则㵲溪顺流沈思充志关雄虎踞路绕羊肠卫既齐志穷地之险极天之峻一人荷㦸万夫趦趄周廷用记坤位雄都边陲扼塞滇楚锁钥蜀粤藩屏遥拱
  神京实
  国家之保障也
  贵阳府
  富水绕前贵山拥后复岭环列四塞崇冈雄峙两关旧志据荆楚之上㳺为滇南之门户一统志
  贵筑县附郭定番州四涧交流八番拱卫广顺州山连普里壤接永丰尤溪瀑布飞流蜃峒峯岩险阻开州南望山峙其南洗泥河绕其东高崖绝壑夙号岩区龙里县负山环水岩邑冲衢东蔽省城西连平播贵定县四山排㦸一水拖蓝玉杵瓮城雄关虎踞修文县溪流如带峯列似屏乌江深阻木阁连云长寨同知处省会之西南为定广之瓯脱山箐深密苖蛮杂居
  安顺府
  西南冲剧夷汉襟喉旧志土厚水深川潆峯列一统志辐辏逶迤扼塞强固边鄙都会滇黔要区旧志普定县附郭镇宁州泉称既济洞号巢云河流贯城山峯插汉永宁州盘江襟带关岭峥嵘金城独镇百蛮天堑足雄诸部安平县山拥村墟水环郊郭平原沃壤地当冲要清镇县北蟠炉岭西扼滴澄为省会之藩蔽当滇路之咽喉𭅺岱同知东接水西西连关岭昔为苖窟今作坦途归化通判云连北壁翠积南山东倚板当西凭康佐平越府
  边方冲要之地苖蛮丛聚之墟一统志北距三百涝东枕七盘坡马鬃岭扼其要害羊场河带其阻深旧志江画麻哈千寻绝壁关雄武胜五尺巉岩遥援会城近扼蛮落
  平越县附郭黄平州重冈叠拥二水环流东峙飞云西雄鼔角瓮安县九峯迭起三江会流黄金𡉫峭壁倚云震天洞惊涛拍岸馀庆县高山如环平河若带扼草塘偏桥之吭抚镇远黄平之背𣾨潭县湄溪前环玉屏后列黔蜀要路龙婺辅车
  都匀府
  控扼要荒壤僻而险一统志据桂象之喉引川播之腋横冈虎伏小涧龙回四面环苖孤城自卫粤以西之唇齿黔以南之藩篱旧志
  都匀县附郭麻哈州峯峦突兀谿壑纵横平定溪通荆楚之挽输马蹄洞号蛮苖之窟穴独山州四际旷平孤峯屹立左引沅水右连郁林清平县秀峯列㦸旷野平畴香炉山地势陡绝老君洞天然灵异荔波县山郭孤悬苖夷错处带溪东注龙江方林北连烂土八寨同知甲些坡峻得禄关雄当苖疆之咽喉为都匀之要隘丹江通判密迩八寨错接古州囊猛为绾毂之区鸡讲实伏莾之穴都江通判据古州之上游处粤西之北鄙江流回环山势嶻嵲
  镇远府
  溪河旋绕山岩森列一统志白崖东枕碧峯西峙旧志崇冈复岭城堡罗环长江大河舟楫通利辰沅上游滇黔门户卫既齐志屏山为城㵲水为池西通诸葛洞南达清水江黔楚水陆之冲物货富饶之地镇远县附郭施秉县涂起羊肠地邻苗穴山水清旷郡西𬓛天柱县控茨岭临鉴江山川险阻地势萦纡台拱同知处丹清二江之中间为上下九股之巢穴莲花𡉫险峭入云台雄山巉崖似削清江通判以上下九股为门户以丹江八寨为藩篱清江灊瀑𣸣其隈公鹅屼崪据其阻
  思南府
  牂柯要路唐书山川险阻文献通考上接乌江下通蜀楚舟楫往来商贾鳞集本志岭峤绵亘溪涧潆纡田秋记二江襟带于左右重冈起伏于四隅诚控夷咽喉之墟旧志
  安化县附郭婺川县江城固比金城丰乐险如天堑蜀楚交会牂柯要冲印江县圣登耸北笔架揖西南水绕村东冈叠秀
  石阡府
  负山枕江黔中要地广舆记林峦环抱水石清幽旧志南通镇远北距思南一统志与黔思犬牙相错方舆胜览龙泉县山号将军关称虎踞东蔽郡城北连遵义
  思州府
  重峦叠抱两溪交流旧志东连沅靖西抵涪渝扼槃瓠之襟喉作湖湘之犄角旧志在昔壤接荆南素通商旅于今归卫为县更伟干城
  玉屏县冈峦秀㧞水势潆环龙塘当卭水湳洞之衢南岩振铜仁施溪之要清溪县背水面山险厄足恃青溪潆绕北嶂嵯峨
  铜仁府
  九龙分秀三江汇流天马双贵峙其阳翀凤半月亘其阴形胜完美风气会萃府志山接蚕丛江通云梦旧志东聨锦水西接牂柯控扼苖蛮黔中要郡一统志
  铜仁县附郭松桃同知西接酉阳东连黄蜡处万山之阻扼群苗之吭黎平府
  五龙蜒蜿二涧盘纡藏百蛮之窟穴通一线之羊肠襟带靖沅屏障楚粤一统志山谿险峻黔东奥区广舆志
  开泰县附郭永从县苍岭峙前赤溪绕后屹立一城控扼诸洞锦屏县山祖粤西之脉左枕玉屏右肩旗鼔古州同知危峯障曰大江环城在龙标为委输之区于粤西有建瓴之势
  大定府
  东连巴蜀西接滇云九里箐绕其左落浙河环其右万岭巍峩洪流激湍扼塞险阻百二雄关平远州地处偏壤山列岩冈一线羊肠水西门户黔西州河绕鸭池山盘鬼箐水西要害贵筑屏藩威宁州前临可渡后倚乌蒙虽在西隅实当冲要毕节县木稀东峙七星西蟠滇蜀通衢黔中要地水城通判四山崭削一水萦环为罗甸之奥区本水西之巢穴
  南笼府
  滇南门户古竹藩篱扼马乃之要衢接思田之右臂
  永丰州东连粤壤南距红江四面环山安笼近辅普安州据险立城外控六诏内制诸蛮安南县盘江划地峻岭刺天普安县河据鲁沟险山拥磨盘高复岭重关号称岩邑
  遵义府
  西连僰道南极牂柯旧志土地旷远跨接溪洞图经崇山复岭陡涧深林元史陈天祥𫝊千里幅员五城绣错昔归蜀郡止南界之边裔今属黔疆实北门之锁钥遵义县附郭正安州脉祖会仙河流乘凤山谷阻深幅员辽阔桐梓县前襟溱水后枕虎峯千岩竞峙万壑争流绥阳县水绕提封山环保障蜀东门户黔地咽喉仁怀县云帱山雄赤川水曲处郡城西北之隅为蜀境错接之壤









  贵州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五
  地理
  山川
  贵阳府
  贵筑县附郭
  翠屏山在布政司署后东山在城东一里翠𪩘崔嵬琳宫缥缈溪山阛阓一览可尽郡人杨大宾读书其上题君山读书处五字于石壁巅左有振衣亭铜鼓山在城东二里栖霞山在城东五里山腹有洞曰霞山仙洞明王守仁郭子章俱有诗石门山在城东六十里两山对峙如门唐帽山在城东南一里以形似名土人常避兵于此文笔山在城南一里孤峯如笔卓立云表斗岩山在城南里许俗名倒岩山高连山在城南二里诸山高而连络有天马贵人诸峯唐史谓䍧柯境内有高连石门二山即此飞凤山在城南五里形如飞凤卧牛山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南有长丰堰溉田甚广簸箕山在城南五十里山下有羊虎二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四方军民贸易于此板桥山在城南六十里高与云齐登之数百里内外皆见晴日常生云气上有石椑传曽有仙人对奕风洞山在城南百里白纳司之西山腹有洞每风贯其中有声如雷金猫捕䑕山在城西南五里山以形名宛如狸奴蹲踞溪边昻首傲睨旁有群石隐伏如䑕五虎山在城西二里山形类虎者五谚传五虎三狮一凤凰云狮子山有三俱在城西二里明颍川侯傅友徳尝驻兵于此坎马山在城西二里俗名坎马冲天玉冠山在城西百馀里巍然耸拔如羽士星冠黔灵山在城西北三里众山环抱石径险仄一线盘旋而上建有祠宇为往来游观之所木阁箐山在城西北四十里延袤百里横亘修文境内林木蓊蔚中有道可通黔西山上有一潭深不可测白岩山在城北二里兔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大道经其下贵山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峯郡之得名以此金鳌山在城北五里群山如奔涛叠浪中涌一峯宛如鳌首跃波而起骊珠山在城北五里许鸦关山与骊珠山接云锦山在城北二十里旧为宣慰宋氏别业舒屏列嶂俯瞰平田烟云缭绕下有流觞曲水诸胜石人山在城北三十里山顶巨石林立远望如人相宝山在城东北一里俗名照壁山排云列嶂俨若翠屏与东山对峙上有梵宇颇称名胜崆巃山在城东北五里山腹谾豅可通人行石洞山在城东北八里山有石洞可以容众梯岭在城南三里石级如梯中曹司路经其上高坡在城南五十里冈峦缭绕如带如围石岩摩霄烟岚夹涧暑月犹寒地产茶郡人尝避兵其上青岩在城南五十里岩下有河通定番州三仙洞在城东四十里地名翁若堡中有泉石之胜朝阳洞在城南六里轩豁爽垲可供游赏云岩洞在城西北三里旧名唐山洞甚幽邃白龙洞在城西北十五里岩石玲珑备极灵异入数十丈渐幽暗非秉烛不得前中有潭水驾竹而度石笋数茎扣之铿然若钟声鲁纳洞在城西北百馀里三洞并列可容千人土人于此避兵泻玉洞在城北四十里有山绵亘而下峯围水拱中有石阜雄峙豁开一洞中石有如人立者兽蹲者笋茁者花绽者石床丹灶等扣之有声戛然石窍清泉外喷几于匡庐瀑布水落洞在城北百里为众水所归松风古刹即之泠然船石在城东二里牛渡河边长数丈宛然孤舟野泊石谱在城南百里白纳司平地突起群石欹整横斜千态万状下有清泉隆冬不涸竹树阴森游之忘暑犀牛石在城西一里昻首田中如犀牛状三水江在城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流而下至此合流为一又东入于清水河贯城河自崆巃山发源贯入城中流会南明河明大学士席书有记巡抚杨鹤题曰玉带 国朝总督甘文焜巡抚佟凤彩因居民屡火濬之以御火灾康熙四十八年水溢淹城中居民巡抚陈诜复加开凿南明河在城南门外源出广顺州界东北流经郡城至下流为牛渡河至巴香北流合乌江通思南府入蜀涪州界合岷江龙洞河在城南十里下流入于南明河四方河在城西南五里源出广顺州汇于南明河济番河在城西南三十里俗名花犵狫河八番路所经明成化初宣慰使宋昻叠石为桥其下流合南明河清水河在城东北百二十里与贵定县分界即南明河之下流水甚清冽两岸峯岩壁立﨑岖难行乖西巴香诸部苗狫倚此为险明景泰三年南和伯方英将兵渡此平两岸为坦途苗獠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择溪在城北源出髑髅山流合贯城河墨特川在城西北元大徳五年宋隆济蛇节作乱攻贵州元将刘国杰讨之大破隆济等于此富水在城南源出八里屯流入南明河涵碧潭在城南门外武侯祠下南明河之所汇碧流莹澈岩木荟蔚旧多题咏鳌头矶在城南门外南明河中明万历十五年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架石筑堤建甲秀楼于上以培风脉芳杜洲在南明河中甲秀楼下广可百步春来芳草晴沙足供游咏渔矶湾在南明河左岸渔人鼔枻往来有潇湘之致灵泉在城内大兴寺泉极澄澈旧传月出没时虽偏在东西泉中皆见影温泉在城东九十里地名杨郎坝初出地热甚可熟生物稍远方可浴圣泉在城西八里黔灵山后一名百盈一名漏勺自山麓涌出昼夜百盈百竭应刻漏之数似有槖籥莫测其端明镇远侯顾成甃石为池覆以亭池中立一石以验消长亭今废九十九泉在城西二十里地名高寨泉出山顶凡九十九穴珠泉在城西三十里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贯珠神应泉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地名巴香出于两石之间水不恒注汲者至击石数声则涓涓流出随器而满足则复止玉池在城内东南隅丰济仓前明巡抚赵𬬩题曰玉池胜地池北有堂曰凤嬉池中有亭曰浮光皆有记 本朝巡抚罗绘锦命工疏治植莲其中梦草池在按察司署中一泓清浅经冬不涸旧为邑人吴子骐别墅岸植芙蓉榆柳萧踈掩映中植莲甚茂龙井在城内龙王庙前水出石隙味甚清冽安贼围城井忽涸有人探入见一穴深窅莫可穷极金井在城内小十字街心井已填塞干石尚存俗呼金井玉栏普惠井在城北门外一名四方井海螺井在城南百里白纳司地形如螺甲每日三潮若吞吐然定番州
  琴山在城东一里形如琴麒麟山在城东五里屏风山在城东上马桥司前又前有卓笔山连云山在城东通州里寨南高耸连云松岐山在城东南克渡寨笔架山在城南五里稍前为挂榜山三宝山在城南七里三峯鼎峙视诸山若蚁垤州人祈雨其上辄应连珠山在城南八里五山圆秀如珠九龙山在城南十五里山前平径纡回长松夹道九岭蜿蜒如龙后突起一峯深林远映遥望如画幽秀迥异他山三台山在城南金石司南又司西有天堂山小龙山龙山在城南程番司西又司南有𫎇山天马山在城西南木瓜司西旁有莲花洞又司南有独鲤山司东有凤凰山翠松山在城西南大华寺前又司北有播答山又司南有牛角山百莲山在城西南麻向司北又司治后有盘龙山沿台山在城西南木官寨西三里又寨北五里有木栗山交椅山在城西五里又西一里有旗山皆以形似名三叠山在城西洪番司南峯峦绵亘曲折三叠又司北有伏蛟山印山在城西韦番司西山形如印执笏山在城西大龙番司南又司西有栗木山月坡山在城西卧龙司南又南有文峯山锦屏山在城西北方番司相近有将台旗峯二山骊龙玩珠山在城北二里以山势盘曲而名卢山在城北卢山司南极高峻旁有三石峡如门盘旋而上平广可容千人有泉有池田土可耕又南有茶山产茶又司南有五门山司西有宝塔山峯峦尖削如塔司北有纱帽山象山在卢番司前又前有狮子山牛眠岭在城南小龙番司南其旁有文秀峯翁松岭在卢山司南又司北有松明岭桐木冈在大龙番司南又卢山司北有卧牛冈营盘坡在城南二里又有杨梅坡产杨梅伏龙坡在城南小程番司南西通上马桥东达卢番司滴水岩在城东南十里水出岩中四时不绝行者资以济渴岩前有平地名三墓常有贼出没于此向置哨兵戍守长岩在卢番司南十五里嘉禾箐在小程番司南又前有江渡箐天生洞在金石司东又卢番司有龙王洞仙人洞在卧龙司东又东南有白象洞洞中有石如象濛江在城南源出濛潭会州境诸水至破蚕入广西泗城州界或以为即唐蒙下番禺之处故俗亦呼为䍧柯江涟江在小程番司南流入濛江回龙江在金石司东南又罗番司南有环带江俱合流而入濛江九曲江在城西二十里奔龙江在大龙司东下流入于濛江绕翠江在卧龙司南流入濛江上马桥河在上马桥司东北下流入于南明河罗番河在城南罗番司北又司东有小水河二水合流环带江而入濛江冷水河在小程番司南流合涟江而入濛江大韦河在韦番司南上通程番下接卧龙亦入濛江大龙河在大龙司治后合奔龙江而入濛江小河在麻响司底方河在方番司又有小番河云溪水皆合于濛江玉带河在城北下流入于濛江摆游河在卢山司西流入濛江洗马河在卢番司东流入濛江小溪在洪番司南溪流清激东入濛江双峡水在小龙司南入濛江云溪水在方番司北山岚返照水气云腾滚水泉在韦番司西莲花池在州署前向植芰荷于中暑月最为胜赏清水塘在城南五里水清不涸可溉田数百亩干堰塘在程番司北水或盈或缩可验丰歉龙塘在大华司西清水沟在大华司西居民资以灌溉
  广顺州
  螺拥山在城东二十里上有深渊四时不涸色碧如蓝白云山在城东四十里层峯叠嶂如奔马渇虹至此而止两水界其左右山顶白云常覆阴晴皆见相传明建文帝常遁迹于此上有罗永庵前有杉二株长数十尺其一经帝手所摩至杪绝无附枝天台山在城南五十里传有黒白二鹿往来其上旧有方广寺久圮云台山在城西南二十里峯高顶平孤卓如台麤石坡在城北十里蜃洞在城东从仁里天生桥下石如蜂房蟹筐多奇异一宿河在从仁里相传明建文帝入白云山时宿此麻线河在城北二十里尤爱溪在从仁里水出山腹中东折复入山腹泻为瀑布注于济番河圣水在城西五里人汲则涌不汲则止
  开州
  南望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峯壑绵亘数十里林木苍翠接天上有梵刹为州名胜阴阳山在城西南乖西司治旁土人以云气占晴雨故名鲁郎山在乖西司元时有鲁姓者读书于此又名书案山旁有洗马潭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洗马于此三昧岩在城北五十里悬岩百仞耸峙云表白石坑在城南四十里山甚高峻冈阜连亘昔时常产朱砂仙人洞在城南三十里一山摩霄隐日洞居山半其中石液凝成鸟兽状洞南群石俨若列仙坐者立者跪及拜者各具生态左有聨珠塘水清可鉴毛发右有天生桥横卧碧涧上白马洞在城西南四十里旧出水银有厂课洗泥河在城东南四十里流入乌江温泉在城北三十里
  龙里县
  紫虚山在城东门内叠石崚嶒顶结平台上建紫虚阁龙驾山在城南一里为县镇山回龙山在城西南一里马鞍山在城西一里长冲山在城西四十里昔为苗蛮出没之所明成化间置哨堡守之今渐驯服云台山在城北二十里高五里许磅礴蜿蜒顶有普贤寺留云洞在城南里许洞中悬二石乳扣之如钟鼔声左有一石台云龙变幻明巡抚郭子章题曰雕云黔记称此洞有云溪之朗而奇石怪壁非云溪所有有天然之巧而高明洞瞩非天然可侔云溪天然清平县二洞名也鲤鱼石在城西五里官道旁有扬鬐鼔鬛烟雨欲飞之状加牙河在城东源出县东南之谷者岩流入大平伐司之瓮首河簸箕河在城北流入贵定县合清水江原溪在城西南五里流合簸箕河上有广济桥为往来官道呼应泉在城南五十里相传人呼之水恒应声涌出
  贵定县
  文笔山在城南六里天马山在城南十里又名三台松牌山在城南十五里色翠如黛白马山在城南四十里峻石巉岩相传有白马见于山下一黄冠咒之马上山化为石上有大池深不可测人迹罕至至则风雨晦冥连珠山在城南七十里上有坪可容万人中起峯十二一水旋绕四山罗列称胜境焉摆笼山在城南把平司又有翁黄山谷峡山在城西南大平伐司连峯峭壁一径中通为平伐司分界处云雾山在大平伐司上有九池曰九龙池池边有石椅石榻位置天然冗刀山在城西南平伐司西峯峦高耸状如列㦸宋末有保郎者立砦此山集诸苗以拒蒙古故址犹存水口山在平伐司穹嶐高峻水自峭壁泻下直贯洞中如银河金星山在城西一里端正圆秀迥异诸峯银盘山与金星山相属形圆色白谷阻山在城西小平伐司象鼻山在城北里许俨如象鼻谷定山在城北十里悬岩绝壁瀑布分流其景最胜阳宝山在城北十里山脉自西北来甚远由北而南而东而西结峙于兹诸峯环向远者如拱如赴近者如俯如揖左右者如侍如卫登山半诸峯皆若在几席及顶则培𪣻矣山有祠明万历中僧白云再创丛林于山后绝顶夜时有光起殿中若长虹亘天因山高风烈陶瓦飘卷乃易以铁山产茶可供啜西华山在阳宝山后蔡苗山在城东北十里上有泉悬岩飞下宛如玉虹名曰飞泉老人峯在城东五里一石直立俨似人形梅花峯在城西五里其形如五出梅花香奁岩在城南六十里嵌空玲珑石如白玉上有香草少年歌曲祝之风动草坠袭人衣裾莲花𡉫在平伐司司有七𡉫此为最大诸峯耸翠高矗云表清流环绕上一坪土人常避兵焉崆峒洞在城东十五里由洞口曲折下丈许宽可坐数百人岩隙透光奇诡毕露内隐隐有声如潮牟珠洞在城东二十里大道旁俗名母猪洞明太史丘禾实易名凭虚本朝镇远知府陈受涟复易名牟珠又山左有雷鸣洞龙山洞在城南五十里旧县前高百馀丈明敞危峭有丹炉石几巨人足迹相传有道者修炼其中乌龙洞在城南百里乌龙潭上大水出其中深𥥆难穷中分为二澄潭内蓄急湍外流灵物之所宅也天灵洞在平伐司治后殊高敞叠石如云又名垂云洞洞前古木阴翳怪石㟏岈有土官建楼于上名曰洞天楼西华洞在城西三里岩石峭峻下临深涧明崇祯初有僧号北京和尚隐其中洞始知名海马洞在城西五里相传洞中有物如马鳞甲光怪或出与牝马交即产名驹犹府治养龙司之柳坑云白衣洞在城西四十里洞门高数十丈一径上达穿岩而入凡三层极曲折土人蓝桂修径并建庵其中三门洞在城北十里洞中可容万人东西南有三门俨若城郭石龙在城南四里高家岩下涧旁有石形如双龙角爪鳞甲皆具毎雷雨则势若生动倒影石在大平伐司山巅岩洞内一石壁立如悬鉴远照数里田垅泉树皆倒映于上 本朝邑令陈以明命其山曰天目峯刻石以纪之凤凰石在城西十里头尾俨若凤凰古大道在其下明丘禾实改路于凭虚洞前而此石对峙焉独木江在城北十五里两㟁峭石壁立昔以一木作桥江外即贵阳界八字河在城东二里两水合流有石中分如八字筑堰灌田民攸利焉南坝河在城南四里筑堰灌田数百亩翁树河在城南四十里翁黄河在把平司翁黄山下又司治南有罗鸭溪合流入瓮城河瓮首河在大平伐司下流合清水河干溪在城西十里流合瓮城河瓮城河在城西二十里自平伐发源视诸水差大有桥为黔楚大道下流合清水河三岔河在小平伐司三水汇流合于瓮城河清水河在城西北三十里上自南明河流汇府境诸水至巴香合瓮城河又东北经开州界至岩门入乌江麦新溪在城西流合八字河川崖溪在城北三十里地名喇哑水穿岩而过十万溪在城北四十里山峯特立如群笔插天下皆深溪狆苗毎恃险作叛相传总兵石邦宪率师十万围之不克因有是名飞雪溪在城北四十馀里高岩壁立急湍飞瀑如雪花乱坠毎入夏鱼迎瀑逆飞而上土人置竹笼于岩畔俟鱼落笼中取之俗名曰跳笼邑令陈以明更是名岩下石有足迹长尺许深一寸五指宛然洛白龙潭在城北十里深澄莫测相传毎年有气上腾在水则丰在山则歉莲花池在城南猴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毎夏荷香数里相传与省城玉池荷花互为盛衰虾蟆塘在城北二十里旱祷多应沙井在城内大街味极清甘遇旱不竭
  修文县
  屏山在城内县署后翠屏高列登临俯眺城郭山水田畴如图画木阁箐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林木蓊郁山石巑岏三足山在城西南六里许三山攒立如鼎足宝峯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形如覆钟虬松古柏蓊蔚清幽石径盘旋上有梵刹西望山在城西北六十里盘亘百馀里与南望山对峙山巅有池曰凤凰涧可里许前有三峯曰翠屏曰目游曰莫若皆壁立万仞苍松虬结而目游更奇峭不可登有叠石如浮屠又石笋数株高插天际有盘陀石上平下削约高二丈许可坐百人相去数百武有小峯曰模罗石甚险峻游人扪萝而上有小涧落悬岩间如飞练涧左有双石如柱高可数百尺曰天门诚西南巨观也凤凰山在城北五里二山并峙俨如比翼将军山在城北五里美珠寨后县镇山也孤峯插汉云气常蒸一名清峯又名三台南望山在城北二十里峯壑绵亘数十里抵开州界林木苍翠接天与西望山对峙俗传为雌雄山龙冈在城东南二里明王守仁构何陋轩君子亭处吴公坡在城西二十里明王守仁瘗旅骸处红岩在城北七十里白岩与红岩相连有厂署阳明洞在龙冈山半岩下高敞深广各二三丈顶石如凿旧名东洞明王守仁谪居龙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游息其中更名阳明小洞天书于石嵌洞中洞上有僧舍二左巅有文昌阁甚峻丽石天洞在城西北八十里石峯耸峭如削中通一窍蹑级而登高敞可远眺明王辅建庵三楹覆以木皮谓之木皮庵乌江在城西五十里即陆广河之下流湍激汹悍为贵阳遵义二府之界陆广河在城西三十里源出威宁七星关受大定黔西诸水上流为鸭池河下流为乌江旧系水西驿道明吴国伦有人家半倚蛟龙窟驿署孤悬虎豹营之句白马潭在城北门外溪流至此渟滀澄澈传有神物居之三潮水在城北五里水日盈缩者三涌则奔腾怒号竭则声响俱寂观音泉在城西北百五十里黄沙渡边泉出高岩下夏冷冬温结庵以憩行者夜明塘在城北七十里两山间深不可测夜明如灯杨老井在城东一里溪水汇于岩下一井如方塘深不可测溉田千亩虽旱不竭
  长寨同知
  羊城𡉫在城东南半里羊角𡉫在城南十里小河在城西南三十里源出定番州属麻响司流经长寨属之摆仪羊雍二寨入广顺州界
  安顺府
  普定县附郭
  塔山在城内南隅元泰定二年建塔于上常有白光自塔顶出山多树木四时青葱为郡中胜境东胜山在城东一里飞虹山在城东五里悬岩怪树相传明建文帝往来滇黔常游其上岩孔山在城东十五里山高峻腹有穴平广可容万人旗山在城东南五里峻拔如帜马首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屏风山在城南二里西秀山在城西一里与东胜山对峙伐木山在城西西堡司南山高箐深中多林木新坡山在城西北三里其岭长广五里府治以为形胜旧坡山在城西北二里又名马头山两峯相峙中有石关为郡治之要隘石笏峯在城东五里群山惟此最高搏翠峯在城东北五里红土坡在城西南三里土色如朱又西南十里有黒土坡土色如墨白石岩在西堡司西南山甚险峻一径攀援而上有泉四时不竭苗人依此为寨清凉洞在城东二十里又名粮仓洞天开一窍前后通明相传孟获曾屯粮于此龙潭洞在城东北五里洞极宽广中有潭水气慑人不可近上有天生石桥为岁旱祷雨之所楚田洞在西堡司东南山高万仞起伏迤逦三百馀里洞在山畔又司东南有老鸦洞碧波桥河在城东二里又城南十里有宁谷桥河九溪河在城东南四十里九溪汇而成河三岔河在城北三十里旧称水内水外者此也谷龙河在城西五十里西堡司前流合乌江山京海在城南五十里众水所汇周围二十五里许中峙一山上建殿阁颇称胜概常有龙见于内干海子在城南宁谷司东南水泛成湖若云南旱此水必泛溢云南潦此水必涸相传地脉相通故互为盈缩龙泉在城东五里澄清澈底大旱不涸哑泉在龙泉右饮之则哑有禁碑双眼泉在城内东北隅左井色红右井色白甘咸亦异胭脂井在城内北隅水自石隙出渍米炊饭色如胭脂
  镇宁州
  东坡山在城东三里逶迤盘郁高三十里亘十馀里州之镇山也相连有笔架山青龙山在城东南三里叠𪩘逶迤如龙下有嘉乐池其对峙者曰白虎山玉京山在城南二里龟山在城西南五里以形似名白岩山在城西三里山势起伏聨络自水西至普定欢喜岭老虎关马场铺龙井铺等处绵亘百里至此而止慈母山在城西三里其形如母负子俗名背儿岩螺山在城西三十里下有河俗传毎风雨作毒蛇猛兽即出因建飞云阁镇之环翠山在城北一里猫儿山在城北十二营司西北火烘坡在城东南五十里一名和宏旧州治也地多瘴疠故徙于今治相传用火器惊之则散九十九陇在城北百馀里周围一百馀里两水界其左右外开重关七八所内藏九十九陇大小不等弯环如带分门别戸道通一线中平衍可耕四面奇峯插汉最高者曰高峯山俗传罗鬼弄兵于此至今营垒遗址尚存摆山洞在城东南康佐司东广七丈深不可测旁有摆山寨双明洞在城西五里又名紫云轩豁高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流水汇成潭有桥可渡深入更奇邃巢云洞在城北三十里石台宽广水绕其下寒气袭人乌泥江在城南百里南流入广西田州杨吉河在城西南十五里下流注于白水河公具河在十二营司东北旁有公具寨灌溉田亩民利赖之阿破河在十二营司旁有阿破寨土人以索为桥渡之海子在城北中九枝高官堡旧系粮田有龙潭明成化时忽变成海周围约广二十里其水冬夏不涸贺家溪在城东源出石冈贯城中毎岁冬则涸春二三月间忽如潮水骤至俄顷即退如是者三则岁丰稔石溪在城南四十里流入慕役司界注于白水河龙潭在十二营司北水色常黒大旱不竭丰泉在城西二里白岩山下四时不涸可资灌溉清泉在城西三里林木阴森一潭清泻中产异蟹或赤或紫色极鲜妍石泉在城西三里出石窦中引流灌田既济泉在城东北二里许其地极热而此水独凉荻芦池在城北六十里周环八里中有小岛居人资以灌溉
  永宁州
  顶箐山在城内旧多山樝树故又谓州为樝城今杂植蕉竹桃柳建草亭其巅颜曰屡迁二龙山在城东五里一名雾露山山半有双洞二水分流鸡公背山在城东四十里旧为滇黔大道山⿱兆目 -- 脊如鸡背险峻难登相传山畔昔有石鸡尝鸣后被窃去其迹尚存高宗观山在城南一里四面悬岩上有石洞流泉不竭建有真武殿肇普山在城西一里安笼箐山在城西慕役司北山峦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旧入滇路经其中险阻难行秋冬多雾昏晓不辨又有香树坡小箐口坡白口东坡胡树凹打罕坡行者苦之靛山在慕役司水回山转其中深箐可种蓝岁必异地以植红岩山在城西北八十里壁立万仞岩侧有洞深广数十丈或时闻洞中有铜鼓声恍见岩上红花如雨则其年必有瘴疠夷人或一年或三年用乌牛白马祭之以祈岁稔世传武侯南征曽驻兵于此云亮山在城北一里箭眉山在城北顶营司山势极高大周四十馀里河流潆纡其下象鼻岭在城东七里入滇旧路左右皆岩箐万仞中有道如梁关岭在城西三十里山势陡峻曲折而上凡四十三盘方至顶上有关索庙旧志索蜀汉汉夀亭侯子从武侯南征有功土人祀之山半有马跑井相传索统兵至此渇甚马踣地出泉故名又有哑泉饮之能令人哑立石以戒行者水帘洞在城东八十里地名那大关四面悬岩大山洞内可容万人大水泛涨不能淹及聚仙洞在城南五里门径委折伛偻始入渡一小桥渐高敞顶有窍光明下注石床石钟俨然留节洞在城西南十馀里石乳凝结状若盘龙鳞鬛生动上有字如蝌蚪不可辨识更进益幽邃中一石塔左右曲房天然不假椎凿昔有刘烈妇避兵其中遇贼不屈死因以为名蜂洞在城西南沙营旧司山巅洞深曲有水上为悬岩有蜜蜂房大如车轮毎春夏则来霜降前后则去可卜一岁之丰俭如霜降十日五日前早去则一岁全荒仅先后一半日则半熟或后十日五日去则大稔苗人取蜜从悬岩上秋千而下以击其房如猿猱然观音洞在城西北三十里从关岭北行历落数峯青翠欲滴洞中轩辟若城垣危磴叠梯而上数十武有石平广可罗拜祀大士于巅折而右俨若长廊大厦悬幔流苏靡不毕具有白石若龟龙鳞甲生动乃积澑所成昔人勒字曰神龟玉液寂坐良久觉暗泉细雨从空中石窍生伯牙洞在城北从北极观溯流而上可五里至洞洞口低窄伛偻而进数丈徐中始平广有水出洞间盘江在城西三十里源出乌撒可渡河流入广西泗城州界武侯平南中战于是水之南水经注云水广百馀步甚有瘴气朱褒之反李恢追至盘江即此落叶河在城东澄水多游鱼相传潭内有潜龙人不敢渔北口河在城东二十里水归盘江灞陵河左城东三十五里郎公河在慕役司东南三十望湍流急疾不能为桥设舟以济往来者马河在城西北六十里即普安州之者卜河自安南县流入境下流注于盘江河白水河在城东北四十馀里大路旁色白异于他水从高飞落直下数十丈白练千条轰雷⿰扌⿳龹丶龴 -- 卷雪注入绿潭虽天气晴朗而激湍喷溅如行大雾中澎湃之声远闻数里外其飞落处内有洞曰水帘昔孙可望至此见水中有神物欲涸水以索之而潭水绝深戽数日不可竭乃止洞中有碑刻雪浪穿霞四字
  清镇县
  笔山在城东郭外峯峦尖耸如笔马鞍山在城南一里铜鼓山在城西四十五里相传武侯南征于此获铜鼔桂华山在城西北五十里昔有僧名广远卓锡结茅其上手植桂子于岩阿至今桂树犹存高数丈花时香闻数里云归山在城北二里云起山巅人以其聚散卜晴雨羊耳山在城北五里明天启初副将张彦方败水西贼于此又西北五里有蜜蜂山耸翠峯在城北相传明建文帝曽寄宿于此香炉岭在城西山峯陡峻形如古鼎曹木洞在城南一里明敞如堂云龙洞在城西南十里一名华盖洞又名凉伞洞可容数十人其上有气氛氲望之如云变幻万状相对有扁洞洞口扁窄而中宽天柱洞在城西北六十里悬岩千仞一径盘回洞极宏敞中有大石柱孤撑洞顶后有河水声吼如雷土人常避兵于此滴澄河在城西入陆广河甲池河在城西北九十里俗名鸭池河与黔西接界即陆广河之上流汲波塘在城西南二十里汇诸溪涧溉田甚广
  安平县
  金鳌山在城东三里诸峯奔赴浪涌波翻独此山高耸插云俨若金鳌特峙高峯山在城东二十里昔有僧自然栖息于此手植柏树千株飘然而去龙鼓山在城东南七里万山攒叠忽展云坪曲径盘旋半山石壁下有门如砌稍入数步宏敞若堂门左一穴湫水注焉碧滟隐深莫可底极相传有灵物居内春时尝有声如鼍鼓或闻八音具奏乍响乍沉亦远亦近数年始得一闻五七日方止马头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群山聨络高耸凌云状如马首圆帽山在城南一里又南八里有蹲狮山又南三里有笔山龙凤山在城南五里峯回四合秀水双湾僧自然登巅览胜拂一袈裟于地谓可为众僧禅定之所后因建寺焉鹿角山在城南十里石峯峙立形如鹿角天台山在城南二十里乱云断石中特起孤峯俨若百丈金茎石壁崭截危嶝接云绝顶楼阁庄岩乃白云僧所开多有诗词纪其胜天马山在城西梵刹奇岩在城内西南隅山半石屏铺云挂月浮图精舍上下参差面枕清流涵光影翠四时松柏蒙茸鸟语溪声与梵音相和藏甲岩在城东五里一名金银山崇山峻岭石壁嶙峋一户双扄限阈俨然相传昔人藏甲于此下有废垒爆石岩在城东二十里巉岩高峻山半泉出石窦中流注深潭祷雨辄应袈裟岩在城南五里削壁千仞如展袈裟相接有包玉岩洛阳洞在城东十五里下有洛阳河南仙洞在城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馀步地势平广可容千人西有深潭蚺蛇洞在城西三里半山闲洞左右二门中有碧潭深邃莫测昔大路经其下相传有蚺蛇在内时出伤人因改路穿城而走玉龙洞在城东十里界首铺群峯峭壁中一洞玲珑奇巧内有一石平坦如床上蟠石龙鳞爪生动相传明建文帝曽憩息其中经旬始去穿空石在城东三里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惊蛰鱼石在城南十里普济桥边碧漪翠浪中白石齿齿毎年惊蛰前后数日鱼丛聚石边土人网之以为乐因名虾蟆石在城西十五里溪水环带两峰对峙上有大石屹然状类虾蟆洛阳河在城东十里溪流中有两穴方围十数丈栏楯若井甃然鱼从楯跃出土人伺取为利车头河在城南十里水势百折渔舟往来其间又南十里有麻线河汇流入于鸭池河东溪在城东源出东北石洞中流灌田亩人赖其利文笔水在文庙前迤𨓦而来自㢲转兑逆折回旋一澄如鉴术者云此邑文盛玆水之灵龙洞泉在城南二十五里龙洞堡侧亦有灌溉之利圣泉在城西门外百步平冈之下泉从石罅中流出淙淙有声一时之内再盈再缩曾不少辍春时词人游女或置香花或插簪珥再拜祈请泉即淜湃鱼虾并出前汇一大池清可濯缨喷珠泉在城西沙作铺路旁深数尺宽广如之泉色清澈微碧客至喧哗鼓掌则数千百珠迸逗而出明参政焦希程勒石纪胜名曰喜客泉 本朝总督甘文焜更名喷珠泉龙井在城东南十五里水极清甘上尝有烟雾居民遇旱磔狗厌之则风雨随至
  郎岱同知
  毛口河在城西三十二里源出永宁州盘江之上流今新路渡口也水势汹涌雨水暴涨高辄数丈
  平越府
  平越县附郭
  福泉山在城内明张三丰修仙处山形灵秀上有高真观礼斗亭前有浴仙池夏不盈冬不竭旁有古桂一株久枯忽有丐者来浴于池山僧秽之丐曰无伤也吾能活此树乃掬水沃其根挂巾于树而去是年桂复荣人以为三丰再来也桂至今犹茂池水云可疗病四方汲者不绝亭有三丰手书聨名人题咏碑刻颇多㠟峩山在城东一里一名莪万山山势崇嶐为郡镇山乃㠟峩寨故址石关口山在城东南二里旧时官路经其中叠翠山在城东南十里大小百峯峻秀插天中峯名老人或云近此居者多夀九十九峯在江外一峯独在江内名将军峯三江会其下独砥中流平越绝景月山在城南半里山形如半月下有月山古刹文笔山在城南三里高耸卓立獬豸山在城南十里苍翠突兀俨如豸冠大水山在城南三十里上有古寺雄壮可观百里山在城南四十里谿深箐大为苗人窟穴杨山在城西十里杨义司旁有玉笏峯前为凝真观云雾山在城西四十里明崇祯间总兵胡从仪征苗屯兵于此营址尚存杉木箐山在城西六十里峯峦高峻苗倚为险滃霾山在城北六十里山高林深霾雾滃郁玉屏峯在城西南五里玉笏峯在城西十里端拱如卓笏七盘坡在城东三里倒马坡在城西南五里白螺洞在福泉山后犀牛洞在城南其上即高真观洞中有物若牛明正徳间观僧夜闻洞外斗声如雷起撞钟失钟所在有顷闻钟声一路震响而来及旦视之钟上有水草始悟夜所闻声乃钟与牛斗后衅之乃止明隆平侯张信父葬于洞内相传为张三丰所授仙人洞在城西南五里洞数层曲折幽深明崇祯间太守陈绍英建迎仙阁于洞外新开洞在城西门外西山下康熙元年三月大雷雨山石崩中开一洞深莫能竟燕子洞在城西三里毎冬来燕子千百蛰其中百人洞在城西十里一名川洞清泉涌出可容百人麻哈江在城东五里两岩壁立舟渡甚艰明万历间郡人葛镜始建桥详载关梁鱼梁江在城东十五里芦坪江在城东三十里三江口在城东南七里马场羊场麻哈三水会合波流潆洄为郡之胜诸梁江在城南三里马场江在城南四里与羊场江通其水湍急而深中流如沸合流于麻哈江羊场江在城南二十五里皮陇江在城西二十里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在城东二十里杨老河在城东三十里龙潭河在城东南三里南河在城南门外武胜河在城南五里清水河在城西四十里其上流来自贵阳贵定源远流广雄吞诸溪北经乖西巴香诸苗界而入乌江𡽖隆河在城北三十五里白水河在城北三十里地松河在城东北十五里其地名松屯南流入麻哈江冷溪在城西南四十五里广济泉在城内东隅其源分自㠟峨山下明弘治间参将赵胜因城中乏水凿阴渠引水入城为井福泉在福泉山上月山泉在城南月山寺翰墨池在城南潮音阁下海螺井在叠翠山之南地名乐冈有石穴形如螺壳水自中涌出黄平州
  梅花山在城东郭俗呼鼓角梅花狮山在城东五里其形如狮架梁山在城东四十里即岭山孤峯插天一望千里鼓台山在城南五里顶平如鼓四周堑削凿梯挽铁絙乃可上铜钉山与鼔台相雄长尖峯高耸雄峙东南宜娘山与铜钉山相近山顶平衍可容万人上有垒址相传宋时有宜娘屯兵于此故名香罏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峭拔高竦与清平接金星山在城西三里正临兑方下有蟠桃洞斗岩山在城西五里亦曰西岩山有洞高五尺阔一丈左侧有虗岩泉涓涓下流都凹山在城西北三十里龙岩山在城北一里下为龙洞又名狼洞山势巉岩水色深碧传有龙潜其中能出云雨相近有掲榜山石壁峻峭又有北辰山五星山在城北如五星环列太翁山在城北二十里雄特出诸山之上马鞍山与太翁山对峙岩石甚胜岑舟山在城北三十里山形雄杰一名太阳山石林山在城北八十里山麓有长松庵相近有高岚山中华山在城北九十里上有太平寺九龙山在城北九十里上有九龙庵相近有百花山岑东峯在城西十里为州治宾山马鬃岭在城东四十里大路所经接镇远石阡二府界岭阳有马蹄井飞云岩在城东二十里大路旁岩倚山麓势如垂天之云岩下颇轩敞中有小洞深黒不可究极左有瀑布淙淙作佩玉声前一小峯特起上构圣果亭有明王守仁碑记又有古柏十数株千馀年遗植也又有月潭古寺为黔中第一奇境天下名胜记载具有图梯子岩在城南五里蜿蜒曲折高插云表州属奇观也七里谷在城东五里俗名七里冲两山壁立中通一路杨应龙叛时屯兵二十七营于此以窥黄平梅子洞在城东三里中多梅树截洞在城南十里明景泰初苗贼韦同烈纠众数万屯聚截洞官军击败之遂退据香罏山洞盖与香罏山接白岩洞在城西十馀里洞口敞朗内极深邃燕子洞在城西十五里紫燕千百为群潜藏于此葛浪洞在城北二十里一山绵亘中多洞穴昔人于此避兵重安江在城东三十里发源麻哈合清江入楚两岔江在城西南十五里水有二源一出上堂一出大原合而为一流入府界即麻哈江也冷水河在城东三里水白而寒三伏不可涉流入两岔江又城东南有苗里水下流入镇阳江西门河在城东三十里旧城西即镇阳江之上流可行舟直达楚沅江因有施秉诸葛洞之险艰于上下故开而复塞顺治十六年疏滩凿石以通楚运挽舟衔尾而上集于城下处洞河在城西十里源出苗境东流合北门河入镇阳江北门河在城北北攸河在城北三十里原名都凹水即㵲江之源水经注云沅水出䍧柯且兰县为旁沟水山海经所谓出象郡镡城西是也秀水溪在城东三十里东坡堡下高溪在城西北旁有高溪屯下流合秀水入重安江纸房潭在城北里许中有沙洲毎夕鹭鸶千百集于上翁播潭在城北十里两岩壁立潭在其下深莫能测大旱不竭每遇岁旱土人于此祷雨辄应王井在城南明洪武间岷王封于滇经此凿井得泉味甚甘美因名
  瓮安县
  旗山在城东南五里山顶有洞一名穿岩花竹山在城南二十里山顶有九泉天旱邑人常祷雨于此太和山在城南五十里北斗山在城西南五里云雾山在城西南六十里上建大佛寺仙桥山在城西十里山高千丈顶有石中空如桥上建真武殿白乐山在城西三十里地名飞练明杨应龙反败官兵于飞练𡉫即此鸟道盘旋而上山顶宽平幽邃山麓有祖师殿百果山在城北十五里伏龙山在城北旧草塘司山麓有报恩寺万丈山在旧草塘司东南二十里岩壁高峻矗立万丈岑口山在旧草塘司东南四十里初为苗蛮窟穴平播后土官宋世孝凿山通道立哨防守九峯山在城东北十五里地名鼠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坝九峯迭起延亘数里玉华峯在城北六十里上插云霄下临流水顶颇平旷山有池莹彻如月明嘉靖间平越指挥王之臣建梵刹数重飞阁翔空梵呗之声遥闲数里双箭峯在旧草塘司东双峯并峙尖削如箭下有石名晴明石天久雨将晴其色如玉久晴将两其色如墨石笋峯在旧草塘司西石峯直立山巅又司北有后岩沿岩曲折而上两旁石壁环列如雉堞青龙𡉫在城南五六里昔人呼为状元旗其下有鼠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通平越黄金𡉫在城南与青龙𡉫相近可容万人四壁悬陡路通一线为瓮水第一险境龙马𡉫在城东北猴场坝明隆庆间恒有天马见于草间故名龙洞在城北三里洞有潭奫沦莫测上横跨石梁宽平可步中有神鱼土人不敢取取亦不得震天洞在城北四十里江界河上流两旁峭壁百仞中亘石坎三级水势倾泻湍急舟不可近太和洞在旧草塘司南洞在山腰水从下出其声如雷殷家洞在旧草塘司南地名擦耳岩洞高十馀丈岩壁陡峻非攀援不可上明时道人殷均阳开水落洞在旧草塘司西凡草塘诸水皆会于此出江界河老鹰洞在城东北红头堡洞有二容六七千人可以避兵瓮安江在城南水自高坪司由干溪里至县流入江界河乌江在城西北五十里县境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白岩河在城南二十里汇众溪经刘家堡入瓮安江三河口在城南老寨窑厂王公桥三河之水同汇于此故名城西河在城西中有阜垤曲折可观蛇子河在城北三十里江界河在城北五十里入乌江通四川长滩水在城南十里青坑水在城西六里山麓巃嵸一池莹澈每卯酉二时水潮涌沸候之弗爽土人相传尝见一老叟须眉皓然扶杖径行水畔疑以为神凡旱涝辄祷于此
  馀庆县
  官山在城东三里广袤数十里古佛山在城东七里四面陡绝止一径可上两溪环绕上有精舍紫霄山在城东旧白泥司东山势危耸上凌霄汉翠萝山在城东南三里突起一峯上多古树四时苍翠后抱一岭如萝附木故名太平山在城南即县治之主山俗呼太平囤中华山在城南十里高接云表登山远望黄平施秉等处皆若指掌拱辰山在城南一百五十里以山势向北而名仙峯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俗名杨仙峯相传昔有杨仙居此九龙山在城西三十五里危峯排列唯中峯最高耸下有龙泉产鱼巨口细鳞甚美狮子山在城西四十五里又五里有画笔山玉屏山在城西九十里鳌溪之南为县治镇山下有大石特立如人旁有数石列侍稍卑亦如人形招隐山在鳌溪南山不甚高而奇峯怪石特为幽秀立钟山在鳌溪左圆正而中空又有艾门山两山壁立如门其西有洞名曰停留洞他山在城西一百六十里地名蒲村山多奇石下有柳湖及仙奕洞可游可隐天台山在城西北十里最高险顶有古刹雷坡山在城西北十五里悬岩峭壁时有风声如雷其相近有鬼洞山梦峩山在城北五里高峯特耸悬岩壁立相传昔有异人修炼于上佛顶山在城北麻子坝山高二十馀里悬岩峭壁陟者心惧九龙金凤山在城北大溪山形如凤下有九泉蜿蜒如龙故名崆峒山在城北杉溪其山空虚多洞穴故名清音洞留云洞俱在其阳五云山在城北馀庆司一名江家山横跨馀湄两邑最为奇险上有云深寺其西有白露山西北又有笔架山翠屏山在城东北二里列帏如屏青翠可观牛塘山在城东北二十里高数十里巅有犀牛塘广数亩水四时不涸上构石殿古木阴森夏犹积雪为邑之胜仙人墩亦曰三里墩在城西北八十里乌江渡有三大石高丈馀方圆四五丈横立江中土人传有仙人欲于此造梁故名庆云洞在城东十里两水交会洞前洞内可容百人洞口有古柏二株左右森挺苍虬屈曲天色晴明常有五色云结其上土人遇旱祷雨于中玉虚洞在城西七里明巡抚郭子章建凖提庵于洞口鹅水洞在鳌溪南一里高可丈许中出泉旱涝如一土人赖以灌溉慈云洞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内有天生石大士像洞前石笋高数十丈一水绕前左右怪石林立毎云封洞门则澍雨立至明知县韩任甫因题曰慈云白泥江在城南即牛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渡河发源瓮安流合乌江由思南而入于岷江小乌江在城西三十里岩门江在城西北八十里即乌江之下流新村河在城东源出响水绕翠萝山由冷水小城寨入白泥江新街河在城东源出官山下至县治前流入白泥江鳌溪在城西九十里发源鱼鼓洞流入岩门江杉溪在城北源出佛顶山其水清泠特异小溪在城西发源立钟山流入鳌溪船溪在城北中产大鱼深不可测柳湖在城西他山之下大可百亩中有十九泉旁生大柳数百株明都御史钱邦芑避乱结庐居此湖上有堤曰桃源堤有桥曰宛转桥瓮钟水即金竹水在鳌溪东三十里每月明之夜见泉中有钟影故名三潮水在他山之西潭水毎日涨溢三次不爽时刻龙塘在鳌溪西旁有小山上立一石形如凤头名凤冠石
  湄潭县
  回龙山在城内一名东山自县脉左旋绵亘逆转陡峙东南城筑于山腰有回龙顾祖之象玉屏山在城内山如列屏县署在其址凤凰山在城东十五里山形翔舞如凤故名佛顶山在城南十里甚高耸顶有平田清泉明邑人李少岩建僧刹钟梵声出云际象山在城南二十里形如象鼻牛星山在城南二十里极高峻登其巅虽阴暝亦见星斗马头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山下有清泉幽谷奇花异木极林壑之胜觉仙山在城西南四十里高十馀里延广倍之林茂箐深上有铁瓦寺山顶有云辄雨邑人以占阴晴朝阳山在城西一里下临流水悬岩峭壁日初出时顶有彩色晖映于上下有朝阳洞玛瑙山在城西十五里三面石壁多五色雨后日初光彩尤丽狮子山在城北三里山势雄昻县城北障金条山在城西北二十馀里山势雄伟中有闲道从葛藤箐径达遵义府平灵台在城北四十里马蝗箐中四面悬岩多茂林其竹可为纸名平灵纸顶上方广十里有茶树千丛湄溪在城南弯环如眉因名大洞溪在城南流入湄溪花水溪在城北二十里水中浮蔓生花如兰蕙四时不凋三江水在城西南容山司有三源俱出苗界东流入乌江
  都匀府
  都匀县附郭
  东山在城内建鼔楼于上四望极远凤凰山在城东南都匀司六洞山在城西南平州司山险峻上有大六洞寨陇黄山在城西南旧丹平司南摆铺山在丹平司东二十里藤茶山在城西南旧丹行司西睹虎山在丹行司西十里洞得山在丹行司东北三十五里龙山在城西二里逶迤若龙有圃可畦有泉可汲有洞可栖俯临剑河天将雨则云生一缕渐绕峯峦郡人以此卜阴晴初名蟒山明迁客张翀易今名观音坐山在城西有洞与龙山洞相望号鸳鸯洞又西里许曰筓山小孤山在城西三里凯阳山在城西平浪司上有凯口𡉫周十馀里高四十丈四壁陡绝独一径仅尺许盘旋始登有天池虽旱不竭明时部苗阿向阿凹皆据此为乱后讨平之改为灭苗镇添兵守御鸡冠山在城西邦水司箐口山在邦水司高险多箐笔架山在城西北一里三峯高耸并列养牛山在城西北十里其上有寨龙戏珠山在城西北五十里二山环抱中有圆山状若珠梦遇山在城北一里俯临剑河众水汇流波光浩淼有碑识曰仙人张三丰观澜处七星山在城北七里拱列如七星内有洞梯石而下如闻风雨声初甚纡暗行数武便得平地极宽中有潭风急涛骇寒气逼人隐有一船随波往来人不能近黄土坡在城南都匀司雨花岩在城内巉岩曲磴万木丛阴春时桃李盛开落英缤纷宛若雨花都匀洞在城东十里前门北向高广俱一丈五尺后门南向高广四五尺洞中乱石类状象鼻杂草丛生九龙洞在城西九十里洞有石鳞鬛宛然或悬或伏若游若飞变态多端盖不止九观音洞在城西悬岩峭壁下临深潭上建飞阁雄黄洞在平浪司西北鱼王石在城北河中毎春夏水涨鱼皆溯流朝之逐亦不去便河即城濠明正徳间副使李麟因苗警自北门历西南一带环濬为河引水绕城下守者赖之万历间副使袁应文重濬日久堙塞 国朝知府王锺珣复疏通长河在城西南一曰剑河即清江之上流有二源俱出山涧至城东合流出湖广之黔阳县向多怪石不通舟楫雍正七年知府王锺珣详请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开凿自城起历三百馀里达施秉入黔阳界麦冲河在城西南相传内有巨鱼二不轻出出则群鱼随之其年必有兵屡验后鱼为暴雷震死藤茶河在丹行司西南平州河在平州司邦水河在城西自邦水司发源下经独山州东流为都江过古州合车江溶江南流出广西怀远县界甲港溪在丹行司东十五里流入瓮城河胡公堰在城北二里明指挥胡纲筑引水灌城西诸田历久而圮雍正七年知府王锺珣复筑龙潭在城南一里深汇不可测岁旱祷雨有应
  麻哈州
  皮陇山在城东十里又东有天台山贵人山在城南二里高耸独立又南有天马山玉屏山在城西三里端方竦立如屏又西有百里山铜鼓山在城西五里山麓有水毎日凡三溢马场山在城西乐平司东北与牧马场相连杨古山在城西北平定司又司南三十里有平孔山龙头山在城北五里自下而上约五里上有古寺清泉颇堪眺望凤凰山在城北二十里昔时建城于此龙洞在城东二里有内外二洞中界碧潭有石如床如碁局游者若过碧潭以探内洞则风起火炬皆灭无能进者世传有龙蛰在内马蹄洞在城东二十里又名天焦洞昔日悍苗毎恃此为窟穴麻哈江在城南五里其上源为两岔江又为算水下流入于清江摆递河在城南三里平定河在城东平定司源发于郡河通清平县之凯里司向多怪石梗塞不通舟楫雍正七年知州杜理疏濬舟溪在平定司东乐平溪在乐平司南下流合于麻哈江有紫姜苗夹溪而居独山州
  文笔山在城南二十里镇夷山在城南三十里山高顶平土人结寨其上以镇苗蛮羊角山在城西南六里两峯斜出如羊角独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群山相连一峯独峙州以此名行郎山在城西八十里山峻路险用梯以登苗蛮所居上有泉水高岩山在城北十里矗立千仞山半有泉喷出丙王山在城东北烂土司高数百丈三角𡉫在城南二百里都江水所经为由粤西抵黔赴滇更换夫马舟楫之要冲今设州同驻其地梅花洞在城南五里岩水喷泻白石齿齿作梅花状都江在城东南即独山江之下流一曰紫泉一曰遁水一曰䍧柯山海经所谓泿水水经注所谓南至郁林东至苍梧又东至高要由番禺入海者也汉武帝伐南越发夜郎精兵下䍧柯江同会番禺疑即此独山江在城南源出都匀邦水河下流为都江经古州诸苗寨入广西怀远县界深河在城北龙兴泉在州署东官井在州署西城隍井在城内城隍庙前
  清平县
  碁盘山在城东三里又名东山三峯高锐顶有平石如碁盘可坐数十人又东二里有马鞍山天榜山在城东二十里壁立如张榜相近有笔架小华望城诸山瓮坝山在城东南十五里山径险巇竹木丛密明时苗贼依之遗有营垒香炉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四面陡绝三叠而上有田有井有潭可容万众明时苗据为乱正统间总督王骥剿之不能尽天顺间巡抚邹文盛参议蔡潮等平之置防兵建仓贮粮于上后裁木案山在城东南凯里司明一统志载茂林修竹青翠如屏障今已无水箐山在城南十五里两山夹峙中通一径径旁有古桂一株花时香闻数里盔山在城西二里形如覆釜葛贡山在城西五里石仙山在城北上有三石屹立如人对语双乳山在城北六里两山并峙如乳又数里有罗仲山双童侍讲山在城北二十里中为玉屏山旁两山突起分峙左右如人王家坡在城东一里又城北二十里有观音坡龙王坡在城南四里上有龙王庙祷雨辄应今圮木级坡在城南五里两木交生如阶级苗蛮出没于此为戍守要地老君洞在城东十五里黄茅山下洞高十馀丈阔如之中悬一石空其中而出乳洞左循级而上有石室内有石床又左通一径有天生桥长十馀丈桥下有泉秉炬至此豁然天开列坐桥上洞中灵异一一可见天然洞在城北十五里一名小空洞宏敞幽深石乳倒垂如莲花万朵明嘉靖间总兵石邦宪开其左为太极洞云溪洞在城北二十里一名大风洞即道书峙苍洞天也后门在杨老西深二十馀里中有苍龙白虎石钟石鼔入里许则寒风刺骨暑月须披裘以游至半有天穴透日光照见一切将军石有二一在城南三里一在城南三十里龙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路旁皆平地突起高十馀丈城河在城内明指挥司勲引溪水入城以备不虞山江河在城东五十里源出香炉山涌胜溪在城南九里又城北五里有凯旋溪下流皆合于山江河济生池在城内明正统间苗贼围城凡十四日军民赖此以济皮井在城内水清而味甘龙井在城北十里洛登哨山下源深流长广资灌溉葛贡连塘在城西北五里荔波县
  永长山在城东七十里水岩山在城西五十里下有水从岩中出四时不竭方林山在城北三十里劳村江在城东南其源二一自黒猫一自烂土司合流而入县境焉
  八寨同知
  得鹿山在城西千寻壁立据八寨咽喉路通鸡贾城今设太平汛甲些坡在城西十五里山势高耸乌道偪仄苗民向恃以为险今凿成孔道直达府城鸡贾河在城西四十里即剑河之下流南注为清江东入湖广之黔阳县龙塘在城东北二十里广可十亩深不可探相传产异鱼能伤人龙井在城西十里其水清洁味甘四时不涸
  丹江通判
  九门山在城西南山势盘旋中有九洞俱极轩爽衙门山在城西群峯罗列一水环流宛如垒壁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高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以成江下流入台拱之小江九股河在城东发源九摆寨山中东北经凤党诸寨入于清江防里河在城东发源城东防里寨山中西经桃绕寨入丹江高坡河在城南发源城西南囊路寨山中经乔港趱坡诸寨南入都江乌尧河在城北发源城东乌尧寨山中流经乌耶关入于清江
  都江通判
  柳叠山在城西奇峯拔起近置汛其上都江在城西发源独山州之旧烂土司山中六十里至三角𡉫江流渐广可以浮舟又百馀里过城西又南经来牛定旦诸寨至古州城东会车江溶江南流入广西怀远县之容江
  镇远府
  镇远县附郭
  石屏山在府治后高千仞端立如屏府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有水下泻如虹则江必溢居民避水以此为候中河山在城东两水夹流山居其中石壁鑴有楚桥风顺四字香炉山在中河山畔巨石水中上丰下削形若香炉岩上鑴有溯流光三字观音山在城东十里地名观音塘岩石错立高数十丈中有洞广一丈袤三丈高如之内涵清漪连舫可进洞牛有窍如𥦗上有石如佛像洞顶色碧石文隐起若龙蛇北岸有观音小龛太平山在城东二十五里其山最高有积水斗许土人祷雨取以书符辄应马首山在城东卭水司南其山东昻西伏状如马首又司东南有岑陵山司西有金潮山笔岫山在城东南五里巴邦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周围陡绝土人尝于此避兵思卭山在城东南八十里都波山在城东南九十里旧思卭县界东接唐锦州洛浦县都来山在城东南九十里旧思卭县东唐锦州常丰县与此接界五老山在城南五峯相连山麓即镇远县治吉祥山在城西南隅形如燕窝俯临江水天枢山在城西下有北极宫故名平昌山在城西三里双峯圆耸江水环其前四山回合中有平原可居演武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在焉狮子山在城西四里自东南望之如狮自北望之如展旗又西十里有双石柱临江骈立一大一小高数十丈西峡山在城西十里山势若楼台叠起有飞瀑数处挂岩端若轻绡铁山在城东北一里高峻突兀石色如铁石岩山有大小二山俗呼岩门大岩山在镇远县后苗自卭水由金堡狗洞来者由此小岩山在镇远卫后苗自施秉鼓楼坡来者由此昔人于大岩山垒石筑门以守之于小岩山建营鼓楼坡以守之二仙峯在城西五里文徳关二峯并立如人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在城东十五里两旁皆谷中仅一道如线苗自卭水白虫入犯者于此遏之所谓丸泥可塞者昔建大胜堡于此鼓楼坡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重冈峭阜望之如谯楼上有双峯并立毎晴朝挂云辄雨苗自施秉来者必由之明万历中都督陈寅建戍营于此弹子岩在城西十五里两山对峙相去数百步左山顶有一石圆如弹丸右山中虗一窍明透如牖太和洞在府治东中河山南广丈馀袤倍之旁有大洞深黒不可入亦名南洞东岩洞在城东北隅较南洞更深广凌元洞在城东五里分水岭北俗呼七间屋颇有胜致华岩洞在城西三十里大路旁洞口宏敞石乳凝结有石大士像左右石罗汉内渐狭而黒更入丈馀复得空旷日光不烛为水所限不能穷岑药洞在卭水司西崆峒深邃莫测其际石柱有二一在城西十里一在偏桥司南十五里山石崛起皆高数十丈石厂在铁山石屋如厂前俯清流可濯可游镇阳江在府治前即𣲘溪亦作㵲为五溪之一黄平兴隆诸水合流至此东入沅水通舟楫宛溪在城东十五里焦溪在城东四十里为往来通津梅溪在城东五十里旧为清浪驿又东六十里有秋溪皆汇于镇阳江松溪在城西南三里可以灌溉牙溪在城西五里小由溪在城西十里勇溪与小由溪相近犵狫所居白水溪在城西三十里自盘石奔注入江其色如雪铁溪在城东北三里会岩壑水南流入镇阳江中产蟹及小鱼味佳自宛溪以下所谓镇远九溪也浮石潭在铁溪口有长潭潭之北岸为铁山南岸石委积为洞中流入镇阳江江边群石错立急湍奔泻其势若浮又东有石侧立名古牛岩郡之名胜也平宁坡在城西六十里溉田数千亩四时不竭卭水在卭水司南源出苗寨下流入沅江云根五漏泉在城西五里文徳关侧有石生五窍泉自窍中迸出云露泉在城东北一里出山半石窦中循岩婉转西下达于铁溪小瀑布在城东半里高二丈许飞瀑如练大瀑布在城西六里有瀑布数条自岩巅飞下高百馀丈为郡奇观龙池在城北一里地名翁种四面高山中有池云气蓊郁白日晦冥相传有神物居之味井在府治西味甚甘冽
  施秉县
  飞凤山在城内西隅从空倒垂如凤舒翼报恩诸寺在其麓仙飞山在城东南一里又五里有羊子岩岑麓山在城东南旧城内冈峦重复四面陡绝岑鳌山在旧城北明季设防于此垒址尚存三台山在城南峯峦连峙如画云台山在城西北三十里独立万山中如台几然云停烟结仄径纡回攀缘而上及巅平衍可数百亩旁有石如列屏群峦皆拱伏环望无际石壁藤萝虬龙倒挂诚异境也巴施山在城北十五里圆耸插天状如卓笔相见坡在城东三十里两坡对立中阻小溪行者相去数里而彼此招呼如在咫尺癞头坡在城北十五里旧时军民会哨于此漏日岩在城北二里高峯壁立有窍通明打杵岩在城东北一里壁立河干为水所迫常有栈阁以通行者故曰偏桥今屡经修凿成坦途矣诸葛洞在城东十里一名瓮蓬洞飞岩夹岸踞镇阳江之上流束县境大小江诸水而出于其间石滩三层縦横巉㟧碍难行舟故舟自镇远而止明巡抚郭子章凿通之久复淤塞雍正四年知县沈遴详请总督鄂尔泰修凿复通钟鼓洞在云台山前与望元关相对中有石钟石鼓扣之有声前江在城南上为重安江下即清水江小江在城南源出黄平北门河至城东合大江大江在城北源出黄平之都凹水过旧州为西门河入县境受瓦窑杉木等水至城东合小江谓之两江口下诸葛洞至镇远为镇阳江杉木河在城北合大江江凯溪在城东合大江秉溪在城南别溪在城南凤溪在城南鹤溪在城南涌珠泉在城内西隅泉出如贯珠响泉在城南泉声触石如雷
  天柱县
  凉伞山在城东十里其形如伞峯峦最秀凤山在城东二十里高数百丈相传昔有凤栖于此林排山在城东三十里山势排列如壁又东十里有岑朗山形如垂翅茨岭山在城东四十里两山对立峡长数里旧设太平堡为县扼要之所今裁新舟山在城东五十里山形如舟流水环其下林木参差蔚然可观又东十里有高云山元正山在城东六十里林木苍翠朝烟暮霭俨然图画太灵山在城东七十里上有佑圣宫烟墩山在城南三里为县城发脉之山春花山在城南三十里山畔有池半亩夜发清光晦明皆然黄少山在城南七十里与茅坪接壤对面有五龙岭幞头山在城西三十里山形下覆有雾笼罩即雨莲花山在城西六十里山如莲瓣叠山在城北五里峯峦层叠迤𨓦而南尖山在城北五里如浮屠插天高不可极柱石山在城北十五里山上一峯直峙天际宛如柱石县之得名以此急澑山在城北三十里前后有溪山当急澑之中故名蓬莱山在城北八十里三山列峙俗传如蓬莱三岛故名白云山在城东北六十里上有梵刹小水岩在城东二十里岩下有洞深不可测投之石响逾时毎有白气上腾则雨立至气敛则雨止观音岩在城北数百步累级而登傍壁为阁洞门高敞可以游观邦洞岩在城北十五里峭壁临水凿石开路铁山坪在城西二十里宽敞可容万人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山隈常积雪如至春不消即兆丰年分水凹在城北七十里沅州界水自凹分一归沅州一归鉴江千佛钟鼓洞在城西二里洞中可容数百人进数十步时有微雾恍见千佛隐见悬石有若钟鼓者击之皆有声清流从洞中出冬温夏凉明邑令朱梓题于石曰天下第一奇洞清水江在城南六十里发源都匀下流入楚黔阳江历系生苗盘踞雍正八年贵东道方显招抚开通舟楫可行西江在城西北发源圭拈寨至城北合流入鉴水江鉴水江在城北又名北门江发源新溪绕城而下与清江合青龙涧在城东南又名白水冲郭外之田咸资灌溉明知县朱梓筑堤更今名古木潭在城北五里旧传有一木长三丈馀流至此沉入潭中土人犹时于暮夜见其形云龙塘在城东南十五里白龙井在城东二十里仙姑井在城东五十里金溪井在城东南二十里台拱同知
  台雄山在城西南苗民依山而栖结屋如巢乃大小台雄及台盘诸苗踞险处山径峭仄人迹罕至今开辟道路可通行旅往来平蛮坡在城东北五里山势险峻向苗蛮作逆蚁聚于此雍正十年讨平之遂以名坡莲花𡉫在城西北三十里险峭入云中有一径如线攀援而上诸峯拱向宛若莲瓣今于其上设番招汛小江在城西南发源城南之牛皮箐北流经城南绕城西北入于清江
  清江通判
  公鹅山在城南城即建其上高峯突兀增壮垣墉摆尾山在城西三十里峭拔险峻冠于诸山柳罗山在城东北十里耸峙清水江畔为群苗出入之要路水陆之急冲清江在城东北发源都匀之东山经麻哈州之瓮城清平县之凯里黄平州之岩门司施秉县之下秉入境东经柳罗山又东过黎平之黄寨又东至天柱之瓮东入于湖南之黔阳合于沅水思南府
  安化县附郭
  中和山在城内山势纡折上多古柏俯瞰江流为郡大观万胜山在城东一里下临徳江高数千仞四面陡绝麓有龙洞泉可灌田千亩相传灵物在内祷雨辄应背有丹台为上阳子炼丹处顶有真源井清澈一潭旱甚不涸东胜山在城东三里孤峯竦峙秀丽如画思唐山在城东四里方舆胜览作唐山昔人因名郡曰思唐半月山在城东五里形如半月马鞍山在城东三十里以形似名象山在城东朗溪司山麓形如象鼻天马山在城南二里下有朝阳洞三台山在城南五里左有开仙洞下有风神洞于此祷雨辄应思王山在城西南三百里一名门山为古费州扶阳县界旧有思王城万圣山在思王山南四面陡绝上平坦可耕岩门山在城西二里两山对峙岩壁险峻左曰大岩门右曰小岩门大道出其中永胜武胜二关依岩而立为郡之门戸稽公山在城西三里一峯特起平地昔有稽道人庐其上仙去因名又西四里有白鹿山四角山在城西十五里四峯锐起相对俗名四个山石柱山在城西三十里黒鹅溪侧又名石柱坡山巅有石屹立如柱琴徳山在城西三十五里林木苍翠洞壑最胜金竹山在城西二百里多产竹浮禹山在城西北五十里唐置多田县于其下双峯山在城北五里两峯秀丽下临大河与白鹭洲相对观音山在城北五里相近有纱帽山磈岩山在城北二百里高百丈许延袤二十里接酉阳界蒲竹山在城北二百五十里约高数百丈上产蒲竹笔架山在城北二百七十里山挺三峯时有烟云缭绕其上石马山在城北二百八十里峯峦耸拔独冠诸山中有燕子洞深阔险峻腾山在石马山东高数百丈四面陡绝毎壁下有水皆清冽昔人避兵其上高山在城北沿河司高二十里崒嵂难登相对有菫竹山高十里脉自石马山发铜锣峯在城东十五里水出山峡中声如雷鸣𠎣峯在城西南五十里峯甚高峻上有古寺故址居人尝掘出铜磬诸物九老峯在城北一里群峯环列者九高歇峯在沿河司壁立云表久雨云出则晴久晴云出则雨居人以为占验沙子坡在沿河司东坡旁涌水极凉又司东有大龙坡手巾岩在城南七里岩下黒白相间缕缕如帨穿岩在城西一百二十里两石相对峙人从中间穿出大桐岩在城北五里有大桐数珠故名又城西五十里有红岩又西七十里有日头岩碑摸岩在沿河司高数十丈上有仙书红字又有仙岩数处皆有古篆书明嘉靖间酉阳司来侵地界募人铲去开先洞在城南四里明知府舒应龙建亭于上旁植松柏𠎣人洞在城南三十里因与古迹仙人家相近故名村人厌胜火灾塞之 国朝知府刘谦吉开治层级而上有寺有亭为近境胜览题咏甚众石芝洞在城西四里洞门北向可布数席明副使徐九皋刻有石芝洞天四字藏春洞在城西六里洞不甚深广而壁石奇润林木乔郁妍花异卉盛产其中思南之胜无有出其右者相近有迎春洞钟鼔洞在城西地名洞子头洞有二孔乳倒悬而下击之作钟鼔声又西十里有迎仙洞狮吼洞在城北三十里有泉下泻十馀丈声如狮吼洞中两石对峙如门又有石壁若鱼形俗呼为鲤鱼朝天洞下为湖底滩商贾在此易舟达川江接荆楚大墩石在城东半里形状瑰伟下临徳江昔人平其上建净修阁四方石在城北三百里高阔俱五丈四壁崭然徳江在城西南一里其上为乌江下流入四川涪水合岷江水经注云江水东至枳县西延江从䍧柯郡北流西屈注之亦曰涪陵水唐史乐城县西一百五十里有涪陵水方舆胜览云思州有巴江水即此秦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宋延熙中邓芝伐徐巨射元猿于此中流乱石林立激水成滩行者苦之有石状如牛眠为牛犊滩有石如僧趺跏为和尚滩又有齐袁九门七星香炉相公诸滩最险者无如龚滩波涛汹涌震声如雷长十馀里行舟至者尽虗其中乃得过焉河由江在沿河司源出铜仁之乌罗司乱石横江水势最险司北五里为五门滩其下为湖白滩以水色白故名去湖白十里为黎滩险峻出诸滩右又有涪塔滩松滩野猪虎口诸滩皆江流所经也石马江在沿河司西下流合于徳江暮溪在城东三里其地多雨疑有龙物昔乐溪在城东十里流入徳江仁溪在朗溪司治前一日三潮又名三潮溪居人引水以溉田中有洲突起土人立川主庙于上宪溪在城南五里汇于徳江掌溪在城南二十里青鸾溪在城西三十里俗称黒鹅溪郡人安康序云昔有青鸾集其地土人不识呼为黒鹅遂以名溪鹦鹉溪在城北三十里产茶甚佳马蹄溪在城北五十里亭子溪在沿河司水自龙冈中流出又北七里有后溪自马鬃岭流出俱入河由江又司西南七十里有甫南溪又司南九十里有鹅溪又司北十里有桃竹溪上费溪在城东北百里旧费州以此名北流入四川黔江县界曰黔江东北入湖广施州界曰清江石牛潭在城西南三十里澄清深广水际有石如牛卧白鹭洲在城东北五里烟水微茫多产文石游者采之以供清玩广舆记云烟水萧踈颇似中土鲇鱼峡在城西徳江内峡长十馀里两岸之间古木阴森碧浔澄静最为幽胜灵泉在朗溪司东北其水从石底上升不消不长冬温夏凉马公泉在城南十二里泉自山麓流出势如瀑布俗称白水泉金盏泉在城西三里其水清澈稽公泉在稽公山下盖稽公垂钓处有小鱼每以夏四月潜于泉底至明年雷动乃出渔人相聚网之汲溪泉在城西北八十里日有消长黄鱼泉在城北五里产鱼皆黄色珍珠泉在沿河司南水自石窟涌出若贯珠然又颇温亦名温泉天鹅池在石马山之北绿井在朗溪司其水绿色尝有绿鸠群浴其中杨柳井在城北山麓间一泉甚清中有赤碧色小蛇遇大旱出即雨一碗水在朗溪司东四十里山巅有井方圆止若一碗不盈不涸饮之不竭印江县
  文笔山在城东二里山削如笔峩岭山在城东三里逶迤绵亘二十里山势高耸自县治望之叠翠重岚宛如屏嶂十种山在城南三里群峯叠翠宛如图画河缝山在城西十里即观音岩高可二三十丈上有石龛下有石洞深不可测去岩里许有石形垂如肺人呼为金石肺大圣登山在城北五里端正耸拔顶平阔三里许昔人建鐡瓦寺于上后废每冬雪深数尺入夏始解不异峨眉又呼大石墩石可作杯皿名为黒玉其麓有叶鱼洞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又北一里有交椅山铜鼓山在城北地名花岩有山壁立击之其声如鼓白水坡在城南五里山路夹拥有石壁立高可二十丈每春水四溢则众流咸汇于此水自壁中悬瀑里人每以瀑流有无觇岁时丰歉滴水洞在城西五里有细流从石窦中滴下听之清越如琴声思卭江在城南源出朗溪司北流入徳江后讹卭为印遂以名县桶溪在城北二里溪流环抱若桶因名网陀溪在城北二十里中洲在城南两水环流而洲处其中平旷一线长可二里双峡在城西二里白水泉在城南三里水自岩出飞流如练龙津在城南一里印江不通舟楫河皆浅多石而湍急至此略潴小津居人每夜汛舟捕鱼远望火光如星
  婺川县
  潜山在城东二十五里列嶂之上一峯拱北如朝旧产朱砂大岩山在城东八十里洞壑深广为游眺之地又城东二里许有山壁立亦名大岩门泥塘山在城南五十里产朱砂华盖山在城西十里岩壑深邃为前代避兵处无党山或云即华盖山卧龙山在城北五十里安峯山在城北相近有笔架山岩前山在城东北二十里长钱山在城东北五十里地名板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木悠峯在城东四十里上有水月宫凤凰峯在城东五十里山以形似名梦子坡在城北七十里坡顶平广上有石炉高大约数丈万卷岩在城西五里石累万卷俨如缥缃山羊岩在城西五里地名熊林岩形如青箱文类蝌蚪金藏岩在城西五十里地名祥川岩上有鹿井鸦池云岩洞在城东一里中甚宽敞可容百人外有石柱柱上纹迹如霞稍前复有大石方正如玉几然蟠龙洞在城南里许山下洞宽水深壁有盘龙化雨四字金牛洞在城南二十里地名牛塘山半洞内有石如牛倒羊江在城北五里或作晓羊江其水由山谷溪流所聚至隘溪渡汇丰乐河丰乐河在城东五十里其水由龙泉湄潭折入县境至洪渡入龚滩北汇川江隘溪在城东北五里何只水在城东十里罗多水在城东八十里何只罗多皆獠之姓名其流合于丰乐河龙泉在城东二十里其泉一日三潮消则澄清长则混浊居人资以灌溉香墨池在城西三十里其水清香汲以注砚可发墨光暖塘在城北五里水至冬尤暖秋分后鱼皆聚此而鲤鱼更多又皂池坝有温泉四季皆温来雁塘在城东北三十里地名江边昔有三雁来集其上后申祜邹庆邹奭一时并举人以为三雁之兆
  石阡府
  镇东山在城东一里为府治镇山知府山在城东三里其后有侯山金鸡山在城东十五里高可百仞翠色如黛龙山在城东南一里高冈悬岩雾聚则雨散则晴九龙山在城东南十里本府水源皆从此出松明山在城南一里温泉出其下故又名温塘山十万山在城南六里昔杨再兴屯兵之所其上平衍中有土田琵琶山在城南四十里月夜常闻琵琶声岩门山在城西南五里两山相并如门岩上有洞深广莫测又西南有挂榜山骆驼山在城西三里又西为飞马山云堂山在城西五里谷深林茂昔为苗贼潜藏之所排衙山在城西五里万夀山在城西二十里地名乐桥山下有洞传有神羊出入人逐之即化为石金顺山在城西旧葛彰司东山下有石䕃泉广一丈深三尺馀夏涨冬消水极清泠狮子山在旧葛彰司东有二山皆高耸又东有飞凤朝阳山隘门山在旧葛彰司北两峯相峙险隘如门马鞍山在城西北苗民司山势昻耸又东有黄杨山上多黄杨树香炉山在城北十里平地突起一山四面陡绝攀援而上可容数百人青山在城北七十里高耸多林木又北五里有文笔山迎仙峯在城西北五十里下有龙塘泉又苗民司西有大夫峯旧葛彰司西有三尖峯朝天岭在城西三十里俗名纱帽山长沙岭在城西北苗民司东甚高峻望江岩在城西一百六十里下有泉鬼在苗民司西高广方丈如屋寒林箐在城西以竹树阴森而名又西北有杉木箐多杉木香炉𡉫在城北十里平地高二十丈可容五百人避苗寇者倚此以为险坪耕箐在旧葛彰司南又有方竹岩头葛蔓诸箐皆以岩险阴翳而名又西有山丹绵花诸坪亦险隘之处太虚洞在城南五里一名燕子岩中有万佛岩石大士像及石龙石虎秋满洞在城南梭砦隔岸洞门宏敞后通池塘砦平茫溪有泉长流资以灌溉龙洞在城西南三里龙底江上中产奇石大如鸡卵有文可观风神洞在城东北十里人不敢深入入则大风飘发龙底江在城西南三里其上源为包溪流经城东黄茅囤合大溪绕府前入思南界注于乌江乌江在城西一百五十里东流合思南江入蜀即方舆胜览所载珍州思溪与南平军朗溪合者此也乐回江在旧葛彰司南其源有三至方竹箐合为一流注深溪而入乌江中有淹龙滩新开河在城西二十里中流巨石森列明万历间知府郭元宾疏凿通舟民利赖之大溪在城南流合龙底江深溪在城西北二十里又西八十里有各容溪皆西流而注于乌江洋溪在城北十里其源出铜仁府提溪司山下西南流入界又西经龙泉县界合桶口河流入乌江大龙潭在苗民司北深澄不测有灌溉之利温泉在城南一里大小二泉泉水温煖清可鉴发望江岩泉在城西北六十里水颇甘冽四时不涸亦资灌溉登沙塘在城南二里民筑堤蓄水备旱又南六里有湾塘鱼泉春则鱼出秋则鱼入民张笱以时取之
  龙泉县
  凤凰山在城内县署右形如凤凰为县之镇山又儒学前有卓笔峯东山在城东二十里峯峦秀拔为一县之胜又有金鸡山与东山并峙锦鸡最多义阳山在城东二十里唐义州故址石牛山在城东五十里上有巨石如牛状中华山在城东九十馀里山岩高峻上有古刹山麓多古梅将军山在城东南五十里宋绍兴间任正隆之变都监安文誓师于此因名石伞山在城西三里山上有石高十馀丈端图如伞绥阳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唐绥阳县故址鸡翁山在城北二十里唐鸡翁县故址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其峯尖耸如笋玛瑙岩在城东三里高峻险绝山羊岩在城东五十里高数十丈上有山羊岩三字相传系唐人书夜郎岩在城西十里上刻夜郎古甸四字相传唐李白经此后人纪焉洗甲岩在城北三里上刻天河洗甲四字明帅刘𬘩平播凯旋经此磨岩勒石黄蜡箐在城东又北有隘头箐又有穿帘谷三跳石义阳江水发源之处黄杨𡉫在城东三十里巉岩绝壁有大河环绕其上可容数万人宋时屯兵营堑犹存青竹岩在城东北一名深箐又北有中宗岩龙穿径在城北二十里泥水地方左右皆石峡中通一线仰窥太空虽酷暑亦清凉可憩腾云洞在城南二十里左右有五石石顶有文类太极图故又名太极洞野人洞在城南邑人于此立便民场兑溪洞在城南九十里洞中宽平外壁峻绝非悬梯引绠不能上土人尝避兵其中洞水可资灌溉龙泉坪即今县治旧长官司以此名义阳江在城东北五十里环抱县治通思南大江泥水河在城东发源东山通义阳江中多鲇鲤桶口河在城东一百三十馀里县属众水汇流于此合成大河下流直抵思南入川江石贯塘河在城北二里上流由老木桥三跳石二水会成大河下流过清江溪至泥水山羊等处合桶口河犵木溪在城南环绕县治入于清江溪清江溪在城北五里许纡回如带流入桶口河龙泉在城内凤凰山下泉自洞中流出大旱不竭一邑资其灌溉县之得名以此城外又有小龙泉水甘冽取以烹茶味甚佳鱼子孔泉在城东四时常盈深不可测常有小鱼自石孔中出故名五眼塘在城西暖塘在城北门外泉水长温虽严寒不冰
  思州府
  踞胜山在府治后旧名松园𡉫明知府蔡懋昭筑踞胜台于上故名 本朝知府陈元迁台于山麓岩前山在城东十五里龙塘山在城东六十里旧产铅铁旗头山在城东百馀里上有甘泉古柏旧设哨防守黄岩冲山在城东黄道司西南山势险固其中平广有据险避苗𡉫点灯山在城南一里峯峦高耸夜常有光如灯莪山在城南三里群峯聨起飞山在城南三里梁刺史杨再思有功徳及民郡人为立庙于此圣徳山在城南九十里为万山之尊郡人多祈祷于上盘山在城西门外自镇远盘曲而来百馀里结为府治岑巩山在城西二十里峯峦层叠绵亘百里昔为宣慰田氏牧马处住溪山在城西三十里诸溪之水流经山下潴而复流龙坑山在城西三十里昔产朱砂桥山在城西三十里鳌山在城西八十里上有古寺人迹罕到瑰楼山在城西九十里俗名鬼楼山相近有鬼总山又名鬼隐山天应山在城西百里最高耸土人常祷雨于此谓呼天而可应也为思州江水发源处红岩江在城北以色名六农山在城北二十里洞苗出没之所金豹山在城北五十里土麻山在城北都素司又东北三十里有江头山亦名弹岑山傍有歇路坪土人毎遇节序则相聚笙歌于此独峭山在城东北一里孑然孤峭卓异群峯狮口山在城东北平牙寨洞苗出没之隘设防于此漾头山在城东北施溪司南三里又司西三十里有火龙山又司北里许有玉屏山又北三十里有蜡傍山产蜡九曲坡在城东黄道司山势险峻路径盘曲打宝坡在城南十里一石两分中有圆孔相传昔人于此得宝而去岑贾坡在城南百里外接红江旧时苗尝出没为患设哨防守杨柳岩在黄道司西岩峻险多蜡树白岩在城西五里高峻难登中有洞下临深潭白溪岩在城北三十里铜仁府分界处独径岩在城东北施溪司路最险仄设隘御苗田堧坪在黄道司北四山围绕中有广原沃野十万𡉫在城西五十里其地平广昔田宣慰屯兵于此天平𡉫在城北都素司之南泉洞在城北五十里上有飞瀑下有澄潭㵲阳江在城东南合府境诸水而入于湖广沅江磨寨河在城西十里设舟以渡铁山溪在城东十里昔产铁异溪在城东五十里西通洒溪田塍岩溪在城东八十里设渡为往来要道黄道溪在黄道司西南又司北有淘沙溪洒溪在城南一里会注溪绕城而东合架溪出两河口入㵲溪架溪在城南架木溪上以济往来注溪在城西南三十里宣慰田氏子孙世居于此龙溪在城西相传土人击铜鼓于此而龙出因以成溪又有凹溪东岸有油鱼洞西岸有铜鱼洞俱流合于清江养苗溪在城西北八十里源出岩洞中有巨石障流土人架木槽引以灌田海龙溪在城北六十里都素司境上相近有牛角黄柏水银三山昔红苗啸聚于此明知府胡柟合思南石阡铜仁三府兵剿灭之至今民犹颂徳马口溪在都素司即洒溪之上源也又司南有左溪西南有冷水溪下流俱入清江施溪在城东北三十里星石潭在城东七里产石有金银星点者可琢为砚铜锣潭在城北十里相传有龙穴于此数十年一见龙泉在黄道司北其水清而甘居民赖以灌溉但不可以涤垢涤垢则水不出
  玉屏县
  玉屏山在县治后屹立如屏月屏山在城东三里俗名龙塘坡山形如屏每望时月从此出因名三台山在城东五里山顶最高处突起三峯天马山在城东南一里形势奔逸雄峻道定山在城南三里与双荐峯并峙界牌山在城南二十里为卬水湳洞鬼庐诸苗出入要路明时设有防堡今裁狮子山在城西二里雄踞山口象鼻山在城西二里与狮子山对峙野鸡河之左右有若门户中通一涧架桥其上为黔楚要隘飞凤山在城西五里中峯高耸如凤首两翼夹峙上有朝阳观七星峯在城南半里与学宫相对逶迤起伏有七峯如星象双荐峯在城南三里较群山独高每天雨云雾先于此兴石莲峯在城北二里分披如莲瓣卓岭在城北十里昔设有哨万卷书岩在城东一里垒石如卷帙高数十丈岩顶有寺铜鼓岩在城东五里上有石洞击之铿然有声挂榜岩在城东十里白岩在城西十里团岩在城北三十里上有古刹蜡岩在城北六十里通铜仁施溪六洞水银等山诸苗路最为险要昔尝集乡兵防守兔儿坪在城内有明尚书郑逢元书院坝坪在城南六十里南通革溪天塘西通新溪湳洞等处明时立堡驻兵防守野鸡坪在城西柴冲洞在城东南二里邑人于此祷雨辄验金银洞在城北五里白水洞在城东北十里平江在城北上流为镇阳江至府境汇洒溪异溪诸水下流入沅江即古雄溪五溪之一也中有显灵滩水势最为险恶文水河在城东会诸涧水入平江易家河在城东流入平江野鸡河在城西源自西溪梭溪诸水会合经飞凤山野鸡坪象鼻山入于平江太平河在城西三十里龙塘在城西二十里太平堡下为卭水诸苗出没要路明时苗寇薄城由此青溪县
  瑞云山在城内岭多云气上建瑞云宫楼阁巍峩登之可望百步外北障山在县治后突兀峥嵘城围其半为县治屏障东山在城东三里山势嵯峩万峯环抱上有东山寺竹屏山在城南三里灵宝山在城西一百馀里地名铁山屯玉屏山在城西北二百里地名戎满屯宝炉山在城北一百五十里相传昔有异人炼丹于此竺云山在城东北三里观音山在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地名栗子屯青溪江在城西即镇阳江之下流经玉屏县入沅江竹坪河在城南描龙河在城南铁厂河在城南
  铜仁府
  铜仁县附郭
  东山在城内突兀奇峭俯瞰大江绝壁鑴云彩江声四大字明嘉靖中知府李资坤建大观楼于山顶久毁顺治十八年知府梁懋宸复建双峯阁石笏山在城东五里高拱云端俨然笏立天乙山在城东南一里有石屹立山顶每色赤即有火灾明嘉靖中知府魏文相凿池山麓以厌之文笔山在城东南五里高插云汉天马山在城南五里又南一里曰晒袍山俱秀耸玉屏山在城南三十里大万山在城南二百里旧产朱砂新坑山在城南旧大万山司北五里岩谷幽邃可以避兵席帽山在城西二里又一里曰三台山其相接者半月山皆以形似名诸葛山在城西十里形势突兀俯瞰诸山有如坵垤上有武侯屯营故址百尺山在城西一百里层峦叠嶂高不可攀层嶂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峻壁间有一石门泉从门出岁旱祷之每验独岩山在城西二百里一峯独峙险不可攀五云山在城西省溪司常出五色云又有江头山罗江水所从出磴山在提溪司东二里山高险有石磴萦纡而上滥泥山在城西提溪司翀凤山在城北三里回峯翥汉势如凤飞将军山在城北六十里旧名狮子山森岩山在城北平头司峯峦高耸林木蓊郁望之如云石梁山在城西北乌罗司东山石横亘如梁又东有琴阁山又东有木降山迎虹山在乌罗司西南高出群峯之表朝旭初升山光四映又有云朵山秀丽如云梵净山在乌罗司北一名月镜山群峯耸峙分为九支中涌一峯周围仅四丈突兀陡绝其高千仞中如斧划隔五六尺许名曰金刀峡峡有飞桥相接左右皆立梵宇广阔可容数十人寺侧有石曰说法台陟者攀絙上下如蹈空而行寺在极顶风峭不可瓦冶以铁千里风烟可一览而尽有拜佛台香炉峯绵絮岩炼丹台藏经岩有井曰定心水山后有池曰九龙池又相𫝊有辟支佛遗迹山下有九十九溪环绕纡折黔中胜槩无逾于此双贵峯在城南十里以两峯并峙而名正人峯在城西三里原名岑嶂又名文笔洞明督学沈思充改今名有明人倡和诗勒于岩上木耳坡在乌罗司治旁官道经其上俯视群山森列于下苍翠郁然铜岩在城西南隅当两水合流处壁立千仞明正徳间参议蔡潮建跨鳌亭于岩上毁于兵康熙八年知县赵景福重建相传元时有渔人没江底得三铜人挽而出之郡之得名以此岑桃岩在城西百二十里岩中有泉常出云祷雨每应万胜磴在乌罗司西南上有洞可容百人观音囤在乌罗司西岩壁峭峻卓然天险上有三洞可容五百人黄蜡洞在城东五里又城北四十里有川江洞皆深邃仙女洞在省溪司北铜仁江在城西南发源四川酉阳司会府境诸水流至湖广麻阳县入沅江宙罗江在省溪司北源出江头山乜江在乌罗司南上纳乌罗溪羊溪二水下合铜仁江小江在城西北源出瓮济洞至城东合于大江前溪在城南旧大万山司源出大万山东北流入铜仁大江提溪在城西提溪司源出滥泥山流入铜仁江又府东一里有印江流合提溪乌罗溪在乌罗司东木耳溪在乌罗司南其流纡曲东抵平南寨有九十九折云舍泉在省溪司岁旱磔犬投之可致雨甘梗泉在城北平头著可司石隙中一源涌出清浊分流有如泾渭取其清者酿酒味甚美飞瀑泉在城北十八里
  松桃同知
  石榴坡在城南三十里山势嶙峋树木蓊郁大路经其上牛角河在城南三十里黎平府
  开泰县附郭
  五龙山在城内山有五支二水夹流中为南龙山即府治又名腾蛟山万福山在城东二里山多奇石楚营山在城东四里有楚王垒明初征苗时所筑太湖山在城东五里石门山在城东十里上有石如门天府山在城东六十里龙见山在城东一百里相传昔有龙见于此石岩山在城东洪州司东又司南有都莫山又司西南有特洞山洒洞山龙洞山在洪州司下有龙潭潭水清泠西为莲花池丑家山在城东南二十里为苗贼巢穴太平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夜恒有光如灯石井山在城东南八十里福禄江之源出此巴龙山在城东南九十里宝带山在城南二里南泉山在城南五里多古松如虬大岩山在城南西山司其西有高峯岭西南有西山东有天有山天井山在城西南四十里四寨山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铜关铁寨山在城西南潭溪司西其山高峻三面俱险惟南可登顶平广可容千人磨盘山在潭溪司西北上有石如磨遇旱击之以祈雨天桥山在潭溪司又名湾寨山宝唐山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龙标山在城西北龙里司唐王昌龄谪龙标尉即此六叠山在城西北新化司西盘回六叠至顶银赖山在城西北旧三郎司南十里旧有银赖洞砦苗沙山在三郎司西容江之源出焉一名苗沙洞又司南三十里有高伟山西南七十里有高镜山二山俱有溪流入新化江锦屏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崒嵂如屏旁列二凤山为一郡之镇石流山在城北湖耳司东飞泉迸出又东有九牛山邦寨山在城北欧阳司西东茶山在欧阳司溪水潆洄其下罗丹山在城北亮寨司西相近又有龙池山皆高胜程岩山在亮寨司状如覆釡八舟山在城北八舟司石立如人又名仙人峯摩天岭在城东南九十里一峯插天高接云汉白云岩在湖耳司铜鼓岩在城东北二十里有洞高大如屋深里许中有溪水横流石岩在潭溪司东四壁峭绝中容二百人响水洞在湖耳司水自洞出声震林木罗团洞在城东北十五里洞门宽广有石凳如床可容二百馀人洪州江在洪州司潭洞江在洪州司东平茶江在城东南源出太平山流合洪州江大岩江在西山司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于永从县之福禄江容江在城南曹滴司宝带江在城西南源出庄家潭流绕宝带江新化江源出城西其上流为八舟江下流合于清水江清水江在城西北源出都匀受平越诸水经新疆苗地至赤溪两江口合新化江流入沅江九曲河在城北寗溪在城东源出丑家山北流入敛村溪敛村溪在城东上黄溪在洪州司东南源出洒洞山潭溪在洪州司朗溪在湖耳司东源出石流山亦名变溪东茶溪在欧阳司东北源出东茶山流入亮寨界洒洞泉在洪州司洒洞山下又名神泉磨刀泉在城北一里其水甚清汲饮可以疗疾清泉在湖耳司西南两石相向中有泉穴深不可测于此祷雨每应神鱼井在城南井有五色鱼不恒见永从县
  禄高山在县治后为邑之镇山凭高远眺诸峯罗列一水澄澈宛然图画笔架山在城东五十里三峯屹立如笔架鹿背山在城东南二十馀里多佳竹甘泉大力山在城南一里许其势奔腾向县苍山在城南三里为县治朝山云洞山在城南五里山上有洞景最幽奇上皮林山在城南三十里有皮林洞高敞宽广可容数百人又二里有下皮林山一名过化山石壁上有明参将邓子龙题过化二字寨民相传岁用石灰填之否则多病目者啸天龙山在城西南八里山势蜿蜒如龙啸天门标瑞山在城西南六十里群石布列如人奔马腾状龙图山在城西南七十里蟠曲奋迅其状如龙江头山在城西五里古方山在城西十五里俗名老荒山深林掩映蓊翳蔽天贯通岩在城西南七十里仙鹅磴在城南四十里孤峯特越四面石壁如削中开一坪可容数千人滑石阪在城南十五里石磴绵延滑不留足传昔有仙人饮水于此掌膝之印至今犹存管团洞在城西南二十里山势壁立在半山中多雕鸟春来冬去洒洞在城西南四十里洞中冷气逼人宽广可容百馀人福禄江在城南源出石井山至府西境为古州江东合彩江为福禄江又东合大岩江为南江流入广西柳州界万育江在城南沈口水势汹涌怪石差参双江口在城南水有二源一出鹿背山一出古方山合流而下乐民溪在城东南源出鹿背山流合福禄江从龙溪在城西南源出老荒山民田多利赖之流入广西大溶江和济溪在城西南流合福禄江沙平溪在城西溪水常盈大旱不竭一方资其灌溉石牛潭在城北五里潭水深澄昔有善水者入潭捕鱼见石牛蹲踞岩洞如吞噬状惧不敢入荷花塘在城南二里三异井在城东冲虚井在城西泉水清澈
  锦屏县
  双峯山在城内两峯并峙形势陡绝楚营山在城东五里明初楚王桢征苗札营处天龙山在城东三十里祷雨每应石榴山在城东南十里山高林茂气朗则晴阴晦则雨笔架峯在城东五里梅花峯在城东十里白云岩在城西三里岩石耸秀有溪环抱上有古刹景物清幽常有白云封䕶白衣洞在城内东北隅岩穴中有石笋滴乳作琴筑声相传昔时有白衣巨人立洞口后建观音寺遂灭迹焉响水洞在城西北五里石峡巉岩飞泉喷声如雷城东溪在城东二里发源于苗山经府属之湖耳司迤𨓦达于楚之黔阳县马跑井在城东三里昔人传诸葛武侯南征经此士马渇甚泉忽开云城心井在城中泉水清冽合邑共汲大旱不竭桂香井在学宫旁三眼井在城南双眼井在城西
  古州同知
  笔架山在城东六十里三峯耸秀高下相顾象形以名俾飞山在城西南林木苍翠望之蔚然摆喇山在城西南与俾飞山并峙诸葛洞在城东都江车江容江合流处洞口可容数百人稍进又一洞縁梯而上广亦如之中黒暗无光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斩蛮帅首藏于此车江在城北因绕车寨得名溶江在城西北合众小溪以成江至城北与车江会至城东与都江会南流入于粤西孖女江在城南苗人谓山之高者曰岑水之分者曰孖每取以名其寨如车溶两水将合处形如八字有寨焉即名曰八孖之类孖女江之水下流合于都江
  大定府
  万松山在城东一里连山皆松枝骈响接望若羽葆凤山在城东三十里俗名公鸡山高入云霄数百里外皆见之山形似凤距二十里有凰山俗名母鸡山对峙亦峻五老山在城西三十里五峯低昻拱向双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大路旁两峯矗立如天阙文龙山在城北一里上有禅林颇称杰构比渡坡在城东南路极隘塞落趣坡在城西四十馀里阿北𡉫在城西北二十馀里𡉫上宽阔十里有田土池塘周围悬岩高百丈馀凿石通道一线羊肠下绕长河抵平远巴浪界九里箐在城东十里大路由其中簸罗箐在城东四十里鬼筒箐在城西三十里茂林丛棘崭绝难登以列箐在城北五十里自遵义出水西赤水经此笼几箐在城东北四十馀里地势最为深阻陇跨大箐在城东北五十里与黔西州接界凉风台在城东南一里众山环列地最高敞虽炎天凉飔袭人穿洞在城东南百馀里高阔三丈馀深三十丈馀桃源洞在城西南三里许高阔数十丈洞口桃树百株旁有书卷岩落水洞众水悉注于中泉声铿然红岩洞在城西南五十里石色如涂朱阿作洞在城西南七十里石径纡回奇险洞口一潭颇深广以筏渡入可藏万人阁鸦洞在城西北十五里悬崖绝壁下临阁鸦江洞中深广不可测登降以梯又城南有岩底水洞深广二十馀里仙洞在城东北十里清流直达于外内有石亭相传为神仙之宅角溪洞在城东北十里最深险又有险水洞阿母遮洞皆苗蛮据守处白土洞在城东北六十里高大险峻可容万人土人常避兵于内龟石在城东南十里石磴﨑岖怪木丛生一桧大数十围黛色参天旁一树离奇夭矫根夹巨石形似龟土人于此祈雨乌西河在城东二十里源出仲麦龙潭入六归河总已河在城东南源自七星关过天生桥出以列至木空河同入六归河六归河在城南五十里断岩千尺旧为絙索以渡今易以舟喇雍河在城西南三百里源自乌撒入大定常平里至果尾出安顺西堡司界落折河在城西北二十里当两山间夏秋之交尤为湍疾陇溪河在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发源陇几箐会安乐河出三重堰合黔西渭河灵塘在城北一里丈龙山下有池一区荇藻不生惟产异草莫识其名叶如兰随日影东西为向背岸旁木脱飘入其中辄为乌争衔去
  平远州
  东山在城东二里高百仞凌空峭拔有洞逶迤百折上建佛寺杰阁层楼登临极目城郭林峦宛然如画纱帽山在城东又东一里有玉屏山又东一里有天马山悬雾山在城东五十里四壁悬绝路通一线山顶平阔百亩有二池泉水澄碧晨夕常多云雾火石山在城东七十里茶山在城东南六十里狮子山在城南五里石柱山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巅有石双耸如柱凤凰山在城南三十里高二十里突起孤峯如凤首昻霄俯视万峯每岁秋冬常有百鸟骈集翔舞一日夜乃去传有凤凰巢其上故百鸟集焉白岩山在城西十里岩如白壁横亘数里碧山在城西二百里岩石耸崒皎㓗如玉下有大河深不可测墨续山在城北十里一峯耸起水环山半攀萝扪壁始陟其巅修篁古木怪石珍禽异于凡境双峯在城北三十里西岭在城西十五里逶迤绵亘十馀里若障若屏每遇冬初积雪早见滴水岩在城东三里有水从石窦中出点滴历落如琴声牛角𡉫在城东一里山顶宽平四面绝壁画眉𡉫在城东九十里近簸朵河大路上可容千馀人白马𡉫在城西三百里上可容万人马陇箐在城东十里入省大路纵横约三十里内有𡉫可容千人即织金关比徳箐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悬岩鸟道行者却步以个箐在城西三百里接威宁界蓊荟深翳险扼要道陇峩箐在城西北十里树林丛密纡回深阻中颇宽广昔为蛮人恃险处小穿洞在城东二里洞中一水清流曲径﨑岖内有石台可坐数十人大穿洞在城东三里高百馀丈形似覆锺洞口时有云气虽溽暑凉风侵肌石佛洞在城东三里洞殊高阔中有白石似佛高丈许石钟石鼓击之则鸣果忠洞在城东六十里岩壁最高土人避兵之地补卧洞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四壁天险层岩峻峭白鹤洞在城南四十五里洞中通明视之影如白鹤白马洞在城南五十里双洞在城西五里两岩相对如合壁洞在岩下二水分流其声潺潺似天然音乐补作洞在城西三十里从水窦中入中最宽隙光下透众妙皆见莲花洞在城东北三里洞顶石形似莲花水从中滴出下有池池中石笋宛若人形三台石在城东磊落天成高数丈许织金河在城东三十里簸朵河在城东一百里源出安顺下流入六归河比古河在城南五十里堕极河在城西北三十里武著河在城西北六十里以墨溪在城东三十里平溪在城东五十里渡路溪在城南五里通安顺大路水涨难渡墨溪在城北十里墨续山下慕恩溪在城北五十里回龙潭在城内其水与河通二水合流潆洄曲折三潭在城东三潭相连形如鼎足其声涌沸如雷每晴明则澄清荡漾月映波心州人建寺于其上杨柳井在城北三里一碗井在城北五里水从石隙流出方圆若碗四季不盈不涸
  黔西州
  狮子山在州署后首东尾西形像酷似远百步有山小而圆名绣球山牛饮山在城内上有石如牛相传尝夜饮于河印山在城东半里山出平田中形如印东山在城东一里毎夕阳在山则金紫万状扣钟山在城东三十里金鸡山在城东八十里山顶有石鸡旧入夜常鸣有营葬其下者忽见人马驰骤逼之则隐因毁其首遂不鸣其石犹存白塔山在城西北百里冈麓皆土顶矗一石峯莹如白塔上有泉极清凉轿子山在城西三十里石壁悬竖下有小溪石桥与西溪相接将军岩在城西北百里巍峩独峙相传吼则兆兵革升平寂然箭筒𡉫在城南三十里下临大河顶有泉冬夏不竭十万溪箐在城东悬崖绝壁无径可行四面皆设𡉫砦又东北有杓里箐路近遵义中有平川可容万人入路极险其西有莫陇法地𡉫危峯突峙四面皆绝壁惟后有间道可登比喇箐在城西北三十里崇岩茂林四面修阻中平广可容数万人万家洞在城南箭筒𡉫下洞口一石障若垂(⿱𥫗廉)-- 帘洞内石上人迹宛然深䆳莫测土人传有白衣者常牵犬出入疑为仙人所居云罗圏洞在城西三十里层岩峭壁险峻独绝白玉洞在城东北十里亦曰黄岩洞极险恶鸭池河在城东南五十里即猡革之下流猡革河在城南发源于安顺府属三岔河至平远为簸朵河至大定为六归河至州境为猡革河西门河在城西上洪下洪二水合而成河其下流为沙坝河又流为洛则河入渭河西溪河在城西出岩洞小溪合流成河为大定界其下流入六归河六广河在城东北九十里即鸭池之下流由此下为乌江黄沙渡河在城东北百里即六广河下流沙溪之水来会于此雷涧溪在城西沙溪在城北百里入六广河龙潭在城东北泉出山麓汇为潭潭内晦夕犹有月光三涨水在城西永丰里有异人经之则一日三涨一碗水在城东北四十里道旁一石方二丈许中凹如碗有泉不溢不竭挹之甘冷异常
  威宁州
  飞凤山在城东大隐山在城东三里百级山在城南二里山势巍峩翠壁可观石龙山在城南七十里蜒蜿起伏大路经其上火龙山在城西半里山上有庙以镇火灾了高山在城北二里一名凤岭山势绝高可以眺远乌门山在城东北一里石径岖﨑两岸相峙翠屏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山峦秀拔上多杉桧望之蔚然得胜坡在城西北十里普陀岩在城内千丈岩在城西南七十里下临可渡河赤囤在城东北五十里乌蒙箐在城西五十里为云南昭通大路山岩陡峻石磴嶙峋林深木茂晴日路亦泞泥华盖洞在城东南百七十里有门可入中容百馀人清源洞在城北五道河在城东野马川性恶不可饮可渡河在城东南九十里与云南宣威州界流入盘江七渡河在城西南海子在城南门外地广而平惟夏秋有水开渠泻流其地可耕或曰州多雾雨暑月犹寒昔人有种植者率皆秀而不实八𠎣海子在城西南十里列石凡八如人状官坊海子在城西六十里云南昭通大路北海子在城西北三里昔人筑二坝引水卫城桃花溪在城南八十里两岸皆植桃又城西南百里有九十九渡水皆流合可渡河龙潭湾在城东南八里群山中其深莫测龙泉在城东山下乍清乍浊相传有灵物潜焉涌珠泉在城北喷沫如珠累累不绝三潮水在城北其水一日三潮如鼔乐音
  毕节县
  青螺山在城东半里即东山上建文昌阁登眺城郭原野一览可尽崧山在城东二里明兵备道黄镆建塔山巅为学宫文峯东陵山在城东三里木稀山在城东四十里巉岩陡峻石磴﨑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又东二里有东壁山猿窝山在城东山势险阻猿猱窟穴南霁山在城南二里有雾即雨一霁则晴翠屏山在城西三里元何弘士明杨慎俱有诗天鼔山在城西二十里七星山在城西八十里上有七星关传为诸葛武侯祭星处明洪武中颍川侯傅友徳筑城于上置兵戍守为控制要害之地香炉山在城西北百二十里赤水城西青龙山在赤水城东蜿蜒如龙作镇江口北镇山在城北二里中通一径上有北镇关为云南镇雄路要隘石笋山在城北五里孤峯特立如笋脱颕山在城南三里双峯脱起灵峯在城西五里一名云峯有雾即雨僧建寺曰灵峯寺石船冈在城西二十里白岩在城北百里石壁如铁中有白石一片莹然可爱下有镇市乃入川要隘撑天岩在城北十里周围削壁明天启中安邦彦叛军民三百馀家立栅守之夷兵不敢近石鼓坪在城东北八十里丰乐原在城西十里平原沃野水秀山明猪场洞在城南三十里高敞宽豁深可五里中又有小洞洞口仅容一人其中高阔土人避兵于此鼍音洞在城南五十里一名响鼓洞中有水滴如鼓乐音贾姑𠎣洞在城北三里昔有隐者居之通天洞在城北十里势如虹桥有幽兰十数本名曰兰壁一水潆洄旁有听鱼石朝阳洞半仙洞遗珠洞系星石诸胜永清河在城内自响水河流入城注于通津门月城内之惠泉下入东门河东门河在城东即响水之下流威镇河在城东十里杉木河在城东一百里落折河在城东南八十里南加河在城南十里即头铺河七星河在城西八十里七星山下乌江之上源也两岸壁立旧以铁索系渡康熙三十四年总兵唐希顺建木桥覆以楼设汛为滇蜀通津赤水河在城北源出云南镇雄由赤水卫城下东流经仁怀县至四川合江县入于岷江响水河在城东北三里两山夹岸一水通流中有石梁横亘作三叠而下水势迅激声吼如雷灌溉田亩人赖其利龙潭在城东三里有灵物居之祷雨辄应清水塘在城西十五里惠泉在城东南通津门月城内明指挥林晟凿今为县中泄水之区福井在城东郭内普惠寺今呼为双井寺井水清甘异于他水泽井在城东郭内徳沟在城东南十里平畴夹岸风景殊佳
  南笼府
  龙井山在城东半里下有珍珠泉即东龙井将军山在城东一里挺然特立威严雄壮故名兴隆山在城东二十里旧名坡叠山四面巉岩惟鸟道一线盘旋而上至半山岩下突开一缝阔三四尺人从中过百步始至山顶建有兴隆寺桅杆山在城南三里耸秀卓立高出群峯为郡文星九峯山在城西五里周围十馀里高二里上分九峯中有水泉田土昔时为棂钵寨天榜山在城西北半里一字平冈高数十丈峭壁嵯峩上有古刹万夀山在城北半里尖峯特立树木苍森上建万夀宫玉屏山在城北一里笼纳山在城北六十里自普安县境抵永丰西南绵亘数十里丛林密箐中有一溪源深流长灌田数千亩相传山中所生瓜果之属人不可携去携即不得归路观音洞在城西一里水由洞出极清泠洞中垂一石笋色白形如手掌俗呼为观音手跃鱼洞在城北门外海边石长丈馀状如鱼跃头向城门红江在城南发源广西黔粤于此分界都威河在城西三十八里阿棒河在城北五十馀里绿海在城东北十里众水所归深数丈阔数里以冲海在城南深不可测旁有窦水注而入如尾闾北海子在城东北环绕潆回上抵北关下连绿海延袤三十馀里招公堤在城东海中 国朝游击招国遴以水无关锁捐千金筑石堤高阔各一丈许上建亭台杂植花柳后圮仅存遗址珍珠泉在城东半里上建龙王庙故又名龙井其泉方二丈涌水如珠虾蟆井在城北十五里井上有石仰面向人如虾蟆状
  永丰州
  六合山在城东四百里罗斛州判地突耸双峯其高插天白云山在罗斛无分阴晴白云环拥不散土人号曰白云窝者𡉫山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册亨州同地烟岚幽邃望之如层城叠嶂苍郁可爱人莫穷其境小宝山在册亨形如钟月夜望之常有宝光发现坡邓山在册亨冈峦峻险人不可攀四时阴雾迷漫南望山在册亨诸峯环列耸然森秀老人峯在罗斛地旧传土人男女未配者相约于元旦定婚此峯下取偕老之意故名文笔峯在城南三里一峯特出约高四丈如文笔双𠎣峯在城西北十八里峯如二仙拱立飞凤岭在罗斛者党岭在城西南二十里花江岩在城北九十里桑郎𡉫在罗斛高三里许土人祈报旱潦皆于此致祷珉球柱在城西一里山有石笋高三丈馀似柱罗炎河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即永宁州盘江河下流入广西红江可行小舟搏㺜河在罗斛又西北有克渡索㺜河水自定番而下二水交流会合入红江巴歪河在罗斛为本州要津水势深迅设有渡船猛雨则不能渡冗渡河在册亨流入龙渣河至者𡉫迤𨓦而归红江乐繁河在册亨东北南流为达岭河又南为百乐河南入于红江八渡河在册亨即红江下流通云南罗平州达粤西界乃黔粤之要津石匣泉在城南一名安乐井水清味甘灌田数十顷双龙泉在册亨州同署西双流四时不竭二泉在罗斛州判署东汉夷各汲一泉田亩亦资灌溉清泉在罗斛州判署西后山性凉病热者饮之即解
  普安州
  八部山在城东三十里诸峯皆石矗然摩空新盘山在城东七十里新兴站在其上格孤山在城东四百五十里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傅友徳自曲靖率师循格孤山而捣乌撒即此得都山在城东南四百二十里一名白岩旧产雄黄水银丹霞山在城南三十五里孤峯插汉霞气常腾杨那山在城南一百六十里和合山在城西南二里形如双髻石象山在城西南六十里有石形如象党壁山在城西南二百七十里四山环䕶东南一箐外狭中宽可容数百家夏月土人常迁此避暑故又名躱瘴山夹牛山在城西百里旧乐民所在其上香罗山在城西二百里古平夷县旧治番纳牟山在城西北一里峯峦高峻为州之镇驿道旧由此号云南坡冈阜连亘往来行石齿中广午山在城北九十里一名八纳山高数十里有七十二小山顶有龙泉九汇为大池池旁多翠鸟凡树叶落水中鸟即衔出之尾洒山在城北一百六十里高出群山苗言尾洒犹汉言水下也罗磨塔山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四面峭壁上有寨惟一径可达盘江在其下捧诰山在城东北三十里九峯摩霄一泉奔泻旧州治在其下斗郎箐在城东五十里列当驿西山势峥嵘万木阴森新开驿路此为险峻碧云洞在城东里许甚高敞有小溪水居人云水自外入则无警自内出则有兵历验不爽洞门内有石磬二击之铿然有声稍进有石龙一石蛇一由地而升挂于石壁长十馀丈鳞甲宛然顶上透光一隙下射洞中朗照如日有石如金瓜悬于隙下光闪璀灿旁有石类人者八再进有水人无有竟之者玉阳洞在城南三里天桥洞在城西百里有石如桥拖长江在城东七十里源出沙陀石岩中下通盘江软桥河在城东三十五里又南板桥河在城东八十里上接城南三十馀里之大水塘俱流入盘江者卜河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入盘江新石河在城南三一溪在城东七十里其源有三一出沙河庄一出目前山一出云南坡三流合一故名入于城南水洞深溪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流经黄草坝入乌泥江响水在城南五十里水入石洞声闻数里洗心泉在城内东岳庙左普济泉在城内味甘人多汲饮香乳泉在城东南二十里车塘西半坡水清味甘温泉有二一在城东南八十里其水如沸一在城西百里乐民所水温可浴
  普安县
  磨盘山在城南八十里下有马别河山高水深岩间挂瀑者三鹦鹉山在城西二十五里俗名鹦哥嘴有鹦鹉寺九龙山在城西四十里高出层霄昔时建城于上今呼为旧城坡松岿山在城西北三十里礶子窑驿虬松翠竹秀色可餐巅有招提楼阁参差为新路名胜江西坡在城东二十里入滇旧路明初为安南卫治崇祯间参政朱家民建一城曰有嘉今圯鲁沟河在城东八十里险要足恃马别河在城南八十里磨盘山下为通滇大道设有塘汛大桥河在城北四十里为滇黔之要津
  安南县
  天马山在城内叠嶂回峦面临大池建学于此独秀山在城东一里耸秀独立飞凤山在城东二里盘江山在城东三十里跨永宁普安界鸟道百折兵民下江汲水甚艰 国朝总督高其倬捐金于数十里外凿山引水以济之玉枕山在城南一里断山在城南八十里悬岩峭壁一径中通若断若续山巅有池四旁皆竹极丘壑之胜昔建梵刹于上今毁白驹山在城西南二十馀里一名白基山自鸦关绵亘至西坡河山势嵯峩旁有峭壁苍翠如屏相传上有白驹见则岁大丰晴龙山在城西五里崔巍峭㧞为县治祖脉龙翔山在城东北五里一名巍山俗呼歪山山顶有洞洞中有生成石碓石炉泉水四时不涸祷雨有奇验爆石岩在城东二十里巉岩挺出山半有泉出石窦中流注深潭于此祷雨常应白石岩在城西南五里岩壁陡峭有飞泉千仞暑天过之寒气侵肌朝阳洞在城东三里石隙流泉极为澄澈海马洞在城东十二里大路旁洞中可容百人相传昔有海马见于此故名碧玉洞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悬岩峭壁上有三小洞若居屋数椽并开三窗者明崇祯间有樵人见窗洞一藤垂下攀援而上得至石屋乃援壁凿路通焉中有寒泉一泓四时不竭居人曽避寇于此清源洞在城西三里道旁洞有清泉岩石奇古行人憩焉大章河在城东四十里有舟渡阿黑河在城东南十馀里蹊径幽僻有水一泓深不可测大树覆其上叶落水面鸟辄衔去白麓泉在城南一里源出晴龙山涧中清涟池在城内县署前向时池水涸即有火患守备周士达浚池蓄水以厌之东门池在城东门外广数亩恒蓄鱼以供祀事双清井在城内西北二井相连水极清甘遵义府
  遵义县附郭
  凤山在城东一里形如凤翥双荐山在城东二里府学宫后湘山在城东二里上有䕶国寺龙镇山在城东十里一名高岩上有川主庙香风山在城东二十里上有石洞石几俱出天成玉屏山在城东二十里相近有仙人山又城南四十里亦有玉屏山聚秀山在城东四十里一名水园山林壑隐秀望之蔚然山麓有清水桥板角山在城东九十里势极险峻锦屏山在城东南二里形如屏障南宫山在城南十五里又旁有三木山又三十里有天台山岩孔山在城西南二百里有石脉涌泉为乌江发源放牛山在城西十五里为府治镇山又二十里有马坎山三十里有天马山元宝山在城西四十里上有溪水瀑布大水田山在城西四十里上有池可资灌溉又相近有崆峒山雷变山在城西八十里山麓有池宽平数十丈可以灌田洪关山在城西八十里山有温泉石笋山在城西百里突出如笋高插云霄龙山在城北二里眠象山在城北十五里其相近者曰兰山曰白鹿山蟠龙山在城北二十馀里首尾蟠曲如龙紫霞山在城北三十里其相近者曰七星山龙岩山在城北四十里怪石巉岩其相近者曰金藏山定军山在城北四十里唐宣慰司杨端驻军于此永安山在城北六十里外高内平有田二千馀亩岩门山在城北六十里两山对峙如门娄山在城北九十里俗名大楼山峭壁插天路通一线为入郡第一险要越宁峯在城东四十里相近又有十三峯碧云峯在城西十里四峯并峙中一峯迥出色碧如云太乙峯在城北五里又三十里有万年峯伴云峯在城北四十里又名黄钟岩一峯插天悬岩如削上有普贤川主各庙滴水岩在城东南五十里有石洞可容万人又西北二十里有列坐岩又西南七十里有老龙𡉫柜岩在城北三百里高百丈广半之中有一石穴穴前有一石如柜故名藏玉丘在城北十五里前有莲花月池海龙𡉫在城北四十里居万山之巅四围陡绝上有飞升岩旧为杨应龙巢穴今建寺于上又十里有芝山白云洞在城东三里桃源洞在城东三里石壁䥴有仙诗仙女洞在城东五里卿云洞在城北十里相近又有景仙洞湘江在城东四里一名穆家川源出龙岩山流经湘山南与桃溪水合纡回五百里入乌江洪江在城东四十里源出大楼山合仁江入乌江仁江在城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安驿山涧下流合湘江入乌江乌江在城南八十里源出黔西州经县界与湘洪仁三江合由思南府北流入涪江芙蓉江在城北二十里又正安州亦有芙蓉江龙坪河在府南四十里黒水河在城西七十里出洪关入偏岩沙溪河在城西一百里源出岩孔山流入乌江会川河在城北五里又名九节滩凤凰溪在城东四十里亦名长滩有石洞桃溪在城南十里源出城北六十里上庄山溪水汇流为罗家河至坝竹水罗会水又数里与湘江合流入乌江龙马溪在城北十五里金鼓潭在城西南四十里流合乐闽水入湘江乐安水在城东七十里源出绥阳之金竹里南流为绿塘河经乐安里穿出袁门𡉫山与乌江合湄潭水在城东一百里源出湄潭县经三渡关外流入乌江乐闽河在城西南四十里源出雷变山东流八十里合湘江而入乌江龙泉有二一在府治北六十里一在正安州西南六十里俱深沉莫测相传有龙居其中易氏井在城南一里泉水甘美清㓗海风井在城西南八里井上多风相传昔有异人指曰此南海风也遵义有此可保永无劫难矣跃龙井在城北龙山井有三一在山顶一在山腹一在山麓三井相通冬温夏凉
  正安州
  凤举山在城内学宫后覆钟山在城内州署后大武山在城内州署前秀丽如云锦东松山在城东五里翠屏山在城东南七十里旧州东一里豹子山在旧州北八里多产豹虽晴明亦常有雾聚秀山在城南一里龙门山在城南十里罗𫎇山在城南六十里唐志有罗蒙县即其地罗支山在城西南九十里明嘉靖中平寇于此云顶山在城西南百里双凤山在城西一百七十里文笔山在城北五里秀颕甲于群峯会𠎣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州治发脉于此林溪坝在城西十里群峯环拱地势宽敞芙蓉江在城南一百里源出𭒀川县经州境入岷江三江在旧城北五十里源出羊毛坡流注四川彭水县界入岷江北溪在旧城北林溪在城西南五里虎溪在城西南七十里流经州南入三江贯珠溪在城西南八十里源出州西杉木门流入州境落水孔思溪在城西七十里源出南川县牛角寨流入三江卯溪在城北山后
  桐梓县
  魁岩山在城东半里山上有池石女山在城东十里上有石如女立九龙山在城东九十里相近有明月山牛星山在城南半里与县对峙金马山在城南里一鼎山在城南十里踞群山之巅周围削壁其形似鼎金鹅山在城西一里山下有井井中尝见二鹅羽色如金故名玉屏山在城西二里虎峯山在城北半里相近又有苍龙山凤鸣山在城北二里天禄山在城北三里猫儿山在城北一百三十里扶欢山在城北二百里古扶欢县以此名楚米坡在城东二十里平播时楚人挽米至此故名陈头箐在城南四十里上有古庙夜郎小箐在城北三十里龙罩台在城西四十里桐梓原在城北十五里三夜郎坝在城北七十里有古夜郎城旧址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蟠龙洞在城西南六十里洞口宽敞中甚幽邃一石一级皆有奇致深壑中有一石龙鳞甲宛然蒙渡河在城北七十里传汉唐𫎇渡此因名母渡河在城北一百二十里坡头河在城北一百四十里溱溪在城东二里青龙溪在城西半里黄龙溪在城西一里天桥水在城东五里南溪水在城南二十里清溪水在城南二十五里溪中有井每日三潮葫芦水在城西五里溱南二溪水会此斋郎水在城西六十里古有苗名斋郎者居此故名流出县东楚米坡至米粮渡会赤水河入大江蟠龙水在城西八十里赵洋水在城西九十里官堂水在城北十里为诸水所经
  绥阳县
  望京山在城东七里又东二里有达摩山永山在城东南二里彭山在城南三里冠子山在城南十二里拱辰山在城南一百五十里山势北向故名平木山在城西南五里有宋人冉琎故居扁桶山在城西九里又西里许有笔架山金子山在城西十五里相近有辰山风坎山𠎣人山在城西十六里上有石坪遗迹石牛山在城西二十里绵亘数里常有积雪不消又西五里有朗山长干山在城西北六里一名白玉山为县治来脉又西北四里有西山与长干山相连天台山在城北二里上有池大可五亩四时不涸望霭山在城北十里何家山在城北一百五十里山形高大两峯插天昔有何道者栖此居址尚存见仙释香炉岩在城东十五里银子岩在城西十八里又西二里有朴老岩萧家洞在城西金子坝萧家沟相传中有灵物碧霄洞在望霭山周广可四五里中有天生石床盘盂等相传昔有仙人栖此故又名神仙洞又相近有燕子洞小乌江在城东北六十五里源出椒溪流入正安州经南川界入涪江清水河在城南源出黒泽水流入伞水合口河在城北源有二一出黄鱼溪一出羊岩渡头河在城北即合口河下流至此浸大过大滩入正安州石梁河在城北源出桶关与渡头河合达溪在城东南源出杨柳水经达摩山西流与朗水合源溪在城北十里黄鱼溪在城北二十里流入正安州朗水在城西又名螺水源出朗山瀼水在城东五十里浦浙水在城东一名大滩源出湄潭山箐中与渡头河合伞水在城东南合达溪朗水诸流出遵义厚水在城东南源出赵家里经长滩入遵义三朝水在城北百馀里水自洞出毎日辰午酉刻三至不爽相传中有灵物温泉在城北旺草里紫莲池在城东里许康熙十一年荒田数亩浸而为池自生紫莲因名金子池在城西金子坝大可百亩
  仁怀县
  翠帱山在城东十五里形势起自西南迤𨓦回旋由东转北绵亘百馀里县治祖山也夕阳山在城西里许落照衔峯半规隐树景致绝佳端山在城北半里端秀如垂绅正笏立于玉屏山之下玉屏山在城北二里许势如屏障县治坐山也福徳山在城北四百五十里旧县城内紫气山在旧城东五里卓立高昻如笋如笏楼子山在旧城东五里纱帽山在旧城东南二十里五花山在旧城东二十里又东有天台木莲诸山雨标山在旧城东南二十里冠盖山在旧城西八里旧治镇山高大雄伟为诸山之冠石锭山在旧城西十里笔架山在城东北十五里四时青葱为学宫文笔关门𡉫在城南二十里峣峤耸秀平列一十七峯书画岩在城南五里岩石壁立黒白成章手爬岩在城北悬岩天险赤水河在城西十五里源出毕节县之旧赤水卫经新城过旧城下合岷江平时舟楫可抵旧城上一百馀里之猿猴滩自猿猴滩以上再加疏凿可宜抵新城玉溪河在城东北一名鱼溪河𤅣溪在城东数十步两岸石壁高峙千仞溪出地底自东注西与赤水河合福泉在城南门外涌泉如珠其味清冽灌田百亩鱼泉在城南七里其泉有二俱在溪边每春三月出鱼如鯈味甚佳过期即不复出温泉在城西十五里泉水常温相传浴之可愈疾










  贵州通志卷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六
  地理
  关梁
  贵阳府
  贵筑县附郭新添关在城东南二里图宁关在城南五里旧名油榨关 国朝康熙四十年巡抚王燕重修改今名并修关帝祠及纪恩可憩二亭响水关在城西北五里老鸦关在城西北五里四川驿道经此凤凰关在城北十里旧名大鸦关 国朝康熙九年改今名玉带桥在城内龙井前 国朝雍正五年重建盘桥在布政司前 国朝雍正三年布政使刘师恕改河道新建遵徳桥在盘桥下流又名狮子桥明永乐年建 国朝康熙十二年改建贯珠桥在遵徳桥下流 国朝雍正九年巡抚张广泗重建忠烈桥在府治左以近南公祠故名明时建国朝康熙三十九年重修上有文昌阁振武桥在县治左县本都司署故名月殿虹桥在县治前又名六洞桥普济桥在城东二里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霁虹桥在城外南明河上明永乐二年镇远侯顾成建浮玉桥在城南堤所谓鳌矶浮玉是也南浦桥在城南富水上龙洞桥在城南十里头铺金锁桥在振武门外定广往来之路太慈桥在城西南五里济番桥在城西南三十里入定番州大道蟾宫桥在广济门外三星桥在布徳门外府学前镇北桥在布徳门外一名福桥普惠桥在布徳门外 国朝雍正八年化龙桥在布徳门外上有大石形肖灵龟苏家桥在水门外旧止一洞 国朝雍正五年巡抚何世璂改为三洞以杀水势通济桥在城西北往滇大路有头桥二桥三桥之名鸦关桥在城北八里大小鸦关之间洪济桥在城北十五里土人谢鼎建仙临桥在城北二十里上有仙人足迹旁有松梵庵颇幽静麦架桥在城北三十里○定番州 程番桥在城西二里○广顺州 墨绿桥在城东五里天生桥在城东从仁里水穿腰腹而成人行其上如卧波长虹○开州 茶山渡在城东三十里棉花渡在城东南五十里○龙里县 水桥在城西五里官道上○贵定县 马桑关在城西五里瓮城关在城西四十里玉杵关在城东北三里东门桥在城东有头桥二桥三桥珍珠桥在城东十里 国朝康熙十一年崖头铺桥在城东十里翁树河桥在城南四十里西门桥在城西瓮城桥在城西二十里北门桥在城北一里同保桥在城北五里○修文县茶山渡在城西一百四十里合口渡在城西一百五十里乌江渡在城西北八十里其北岸有乌江门西境恃以为险黄沙渡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陆广渡在城东北三十里曲尺桥在东门外一里许有三岔河其桥一横一直如曲尺样为入城孔道旁有古碑平安桥在北门外小河由白马潭水流下水中巨石参差犬牙相制不通舟筏蜈蚣桥在城北三十里水西安氏建昔为驿道石工精致上有雨花庵明学士杨某有碑谷隆关在长寨城南十五里通定番路颇称险隘
  安顺府
  普定县附郭罗仙关在城东十里杨家关在城东三十里半天关在城南五里牛蹄关在城西五里大屯关在城西十里老虎关在城西二十里打铁关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新开驿路两峯夹峙最为险峻西林渡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即毛口渡 国朝总督鄂尔泰具题改新路设渡于此通津桥在城西北双溪桥在城内东北○镇宁州 猴儿关在城东三十里土地关在城西南四十里新开驿路凤凰关在城西南五十里新路上石龙关在城西南六十里新路上岩关在城北三里通济桥在城内明时建白虹桥在城南三十里跨叠水河明时敕建○永宁州 梅子关在城西三十里原建有哨城稽查往来坝陵桥在城东三十五里盘江桥在城西三十里旧为滇黔孔道江水汹涌不能舟渡明崇祯间参政朱家民创建铁锁桥毁于冦 国朝顺治十六年经略洪承畴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重修康熙十九年贼又毁二十三年总督蔡毓荣巡抚杨雍建等具题重建极为壮观设土巡检守之今开辟新路驿站俱设在毛口渡○清镇县 鸭池河渡在城西北九十里通黔西路滴澄桥在城西五里○安平县铜鼓关在城东五里平坝关在城东南十五里沙子关在城南十五里杨家关在城南三十五里峡山关在城西一里虹桥在学宫前纱帽桥在东门外洛阳桥在城东十五里明百户朱表建葛花桥在南门外通南桥在城南三里通滇大路广济桥在城西北十五里明百户朱表建大水桥在北门外喻家桥在沙作普济桥在关下堡双虹桥在车头堡安济桥在羊场河
  平越府
  平越县附郭羊场关在城东二十里武胜关在城南二里前临江水两岸壁立一线通行天设险要岩关在城西南十三里谷芒关在城西四十五里七星关在城北五里许鸡场关在城北二十里打铁关在城东北五十里葛公桥在城东五里跨麻哈江明万历间郡人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縻金巨万悉罄家资总督张鹤鸣砻碑题葛镜桥三字记以诗文 国朝康熙二年为水所拆副使徐弘业重修九年建三元阁于桥北巡抚佟凤彩复于两岸修砌腰墙数十丈以卫行者往来便之通济桥在城东十里羊场桥在城东二十里杨老桥在城东三十里涌雪桥在城南潮音阁下通远桥在城南明永乐间建太平桥在城南三里武胜桥在城西南五里酉阳桥在城西南二十里黄丝桥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可禹桥在城西五里郡人刘﨣募建知府蒋应修为记西门桥在城西门外王公桥在城北三十里地名牛场郡人王讥建樊家桥在城东北五里郡人樊都建○黄平州 𡽖隆桥在城北二十五里十里关在城东十里马宗岭关在城东二十五里深沟关在城北十里重安江渡在城南三十里江水深湍当滇黔孔道昔系舟渡往往有覆没之患 国朝康熙十二年布政使潘超先按察使张文徳粮驿参议陈宝钥捐建石桥往来称利涉焉今毁仍用舟渡白悠渡在城北三十里为入川大道水势湍激向无渡船 国朝知州李延基进士王橒贡生王栻共捐金置田造船行人利焉彭家桥在城东州人彭亨衢建陈家桥在城东州人陈于震建永安桥在城东十里明洪武间建通济桥在城东二十里灵泉桥在城南会通桥在城西原名古梁桥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涨倾坏今重建百子桥在城北里许冷水溪无子者架板为桥辄生子里人求嗣者争架之因名沧浪桥在城北罗朗桥在城东北国朝进士王橒捐金重建○瓮安县 头关在城东南十五里二关在城东南二十五里蓝家关在城东南四十里孙家渡在城北五十里国朝康熙五十九年知县韩瑛捐造渡船沙子桥在城南五里长滩桥在城南八里刘家桥在城南三十里西门桥在城西里许崖脚桥在城北五里万寿桥在城北十里猴场在城北三十里○馀庆县 头关在城南六十里通瓮安路中关在城西二十里馀庆关在城西南馀庆司灰木关在馀庆司牛场渡在城东门外岩门渡在城西七十里乌江下流为楚蜀要津每年官给工资修船新村桥在城南十里小乌江桥在城西北三十里○湄潭县 锡洛关在城东四十里渡上关在城东南六十里三渡关在城西五十五里板角关在城西北八十五里青龙关在城北一百二十里袁家渡在城南为黔蜀要津王回渡在城南与开州接境北门渡在城北为龙婺要路湄水桥在城南邑人龚伟建獭水桥在城北
  都匀府
  都匀县附郭太平关在城东六十里威镇关在城西石屏关在城西谪仙关在城西龙山上明主事张翀建平定关在城北靖盗关在城北鸡贾渡在城东四十里木狫桥在城东十里头塘桥在城南十里乐英桥在城西十里杨道桥在城南三十里承先桥在城南六十里继志桥在城南七十里迎恩桥在城北 国朝康熙五十年知县陈士昂建来远桥在城北平定桥在城北明末圯 国朝康熙三年重建○麻哈州惠民桥在城南必拨桥在城北○独山州 鸡公关在城西南三十里设有塘汛鸭公关在城东北五十里即靖夷塘与都匀县连界小河桥在城南二十里龙寨桥在城南三十里深河桥在塘东北二十里生员蔡希端建○清平县 罗仲关在城北二十里龙头渡在城东六十里为凯里要渡岩头渡在城东北三十里报捷桥在城南门外勇胜桥在城南三里明知县王效建万潮桥在城南十里邑人何起泰建宗伯桥在城北门外明尚书孙应鳌建北门桥在城北二里凯旋桥在城北三里○荔波县 上蒙石渡在城东五里甲站渡在城东二十里县前渡在城东南旧系南关外一里山溪险恶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棻捐造渡船二只下蒙石渡在城南十里巴灰渡在城南一百一十里地鹅桥在城东三十里巴乃埲水龙桥在城东六十里丘贱埲茅滩桥 水庆桥俱在城东七十五里𤝎𦍕里水围桥在城北四十五里韦农埲
  镇远府
  镇远县附郭镇东关在城东明正徳八年建石门关在城东旧名河关复古关在城东三里两山对峙焦溪关在城东三十里澑沙关在城东四十里梅溪关在城东六十里清浪关在城东七十五里鸡鸭关在城东八十里镇西关在城西明正徳八年建思南坡关在城西三里文徳关在城西五里旧名油榨关望云关在城西三十里相见河东其西为九曲关九曲关在相见河西瓮蓬河在城西五十里铁山关在城东北一里焦溪渡在城东六十里下坪坡在城东九十里水家湾渡在城西关内永安渡在城西沙湾造船以渡平冒渡在城西三里祝圣桥在府治前明崇祯间巡按刘士正捐金创建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溢桥圯总督范承勲巡抚田雯提督马三奇及司道府公捐重修雍正初年又以水圯重修迎仙桥在镇东关前干溪桥在城东十里利涉桥在城东二十里松溪桥在城西南三里相见桥在城西二十里有大小二桥○施秉县 澜桥关在城西二十五里知政桥在县治前跨虹桥在城东郭外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溢桥圯总督范承勲巡抚田雯卫既齐提督陈奇布政使董安国及司道府公捐重修普庆桥在城东十里 国朝康熙七年○天柱县 鸬鹚渡在城东四十里江东渡在城东五十里鉴水渡在城北门外宝带桥在城东五里明知县朱梓解银带以镇桥故名社学桥在城东十里朱公祠前远口桥在城东三十里紫云桥在城北门外
  思南府
  安化县附郭太平关在城东二里明正徳五年知府甯阅修万历十二年知府帅机重修今圯石峡关在城东三十里得胜关在城南二里明知府周举修帅机重修崇山关在城南三十里武胜关在城西南二里即小崖门山明知府周举修帅机重修芙蓉关在城西南三十里永胜关在城西一里即大崖门山明知府周举建日头关在城西三十里鹦鹉关在城西北三十里麻海关在城北二十里徳江渡在城西南塘头渡在城西南四十里掌溪渡在城南三十里通济桥在城内旧鼔楼街乡饮桥在城隍祠右又名迁善桥杨家桥在城内北街里人杨琼建李公桥在城东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府李敷治重修永兴桥在城东十里里民谢天爵建周道桥在城南门外思济桥在城南郡人安康创建宪溪桥在城南三里土司李铉建天生桥在城南五十里两壁陡峻一石横亘芭蕉溪桥在城南五十里金盏桥在城西五里明土司安继爵建回龙桥在城西一百里鹦鹉桥在城西北三十里明郡人晏应魁募建澄清桥在城北明佥事高任重建晏家桥在城北半里永镇桥在城西一百二十里路瀬桥在城北一百八十里明崇祯间郡人郑汝黔建利涉桥在城东北五十里○印江县峩岭关在城东七里犵狫关在城东七十里秀宝关在城南三十里
  七星桥在城北一百二十里乐茂桥在县治东明知县陈汝和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刘学瀚重建康熙十一年知县蒋元捷又重建落木江桥在城东三十里双龙桥在城东六十里澄清桥在城南门外明知县颜阶建南门桥在城南旧城东知县蒋元捷改建今处西门桥在城西干溪桥在城西北二十五里板溪桥在城北三十里安崖铺桥在城西四十里○婺川县 水云关在城东二十里虎踞关在城南五里青岗关在城西二十里九杵关在城西三十里为通播要害处飞凤关在城北江城关在城北五里芭蕉关在城北五里濯水关在城北一百里倒羊江渡在城东五里丰乐渡在城南四十里隘溪渡在城东北五里蕉岩渡在城东北十里观澜桥在城东明知县蔡嵩建旧名荐桥万年桥在城东明知县郑向阳建通远桥在城东明知县傅洪建县前桥在城南明知县陈维藩建平津桥在城南门外明万历间知县张任教建镇南桥在城南六十里为黔蜀二省通衢明知县𫝊洪建弦在城西明知县郑向阳建瓮溪桥在城东北二十五里龙登桥在城东北五十里明知县蔡嵩建甘腴桥在城东北六十里明知县王纬重修
  石阡府
  松明关在城东松坎关在城南镇宁关在城西一名马鬃岭武定关在城北一名白马岭白岩江渡在城南十里洋溪渡在城北十里葛闪渡在城西一百二十里迎恩桥在城南文星桥在城北明知县郭元宾建永济桥在城南六十里明嘉靖间佥事周以鲁副使华起直同建○龙泉县青龙关在城北十五里虎踞关在城北三十里林箐幽深时有盗警明万历间设哨兵防御桶口渡在城南一百二十里赵公桥在城北明知县赵撰建王公桥在城北二里 国朝康熙十年
  思州府
  都哨关在城东一里清平关在城南五里盘山关在城西二里明知府蔡懋昭修天堂渡在城东十里田堘岩渡在城东八十里洒溪渡在城东南里许羊坪渡在城南二十里平溪渡在城南四十里磨寨渡在城北五里云盘渡在城北五十里烂缛河渡在城北九十里通济桥在城东五里平坝渡在城东五里大石桥在城东十五里田堧坪明总兵石邦宪建云封桥在城南三里木林桥在城南十五里转水桥在城北五十里地名虹霓圯于水里民张应元等募修易名惠济○玉屏县 平江三渡在城西太平哨平溪渡在城北门外黄榨渡在城东北五里大屯渡在城东北三十里文水桥在城东积善桥在城东二十里明郑东田募建鲇鱼渡在城东三十里天星桥在城西二里野鸡河上有七洞为邑之胜观三家桥在城西五里旧名单家桥明谢诚谢魁王耀建通河桥在城北下河为泊舟聚货之所向有小江南之称广嗣桥在小北门外○青溪县 鸡鸣关在城西五里山岩险隘下俯青江桥口渡在城东门外仙人桥在城西二里
  铜仁府
  铜仁县附郭龙势关 石榴关 施溪样头关俱在城东倒马关 清水塘关俱在城北双江渡在城南即大小二江合流处西门渡在城西坝黄渡在城西十里琴抱渡在城西十五里龙家渡在城西百里吴家渡在城西北三十里桃映渡在城西北六十里天生桥在城南二里广济桥在城北十五里旧桥圯城守副将贺国贤重建黎平府
  开泰县附郭甯溪关在城东四十里铁炉关在城东五十里连湖广靖州界先年苖贼伏劫设堡守御燕窝关在城南接粤西江边诸路洞苗出入设哨防御玉带桥在城内明崇祯十三年总兵刘承印建成徳桥在城北颇壮丽○永从县福禄桥在城南门外𦘕桥在城南一里俗名花桥神龙桥在城西南
  六冲寨相𫝊有灵物潜藏于此因名○锦屏县 迎恩桥在城东通湖广靖州玉带桥在城东一里桥下之水自石榴山曲折而来廽旋如带保泰桥在城东十里兴隆桥在城东十五里龙潭桥在城南二里
  大定府
  羿子关在城东八十里青龙关在城南十里那集关在城南三十里金鱼关在城西五里铜关在城西十里乐聚关在城西二十里杨家关在城北二里大弄关在城北十里柯家关在城北十五里落折渡在城北二十里陈恩桥在城东二十里乌西桥在城南三十里大渡桥在城南四十里明万历间建金鱼桥在城西三里下天生桥在城西八十里岩高百丈桥洞恍如凿成上通行人北来之水由总已河洑流五里至桥洞口西来之水由鼠仲河流至桥洞口二水共会入洞出以列地方上天生桥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扒瓦汛界桥阔数丈较下天生桥愈为险峻上连马鬃岭下接扒瓦汛水自桥出入䑕仲河会下天生桥柯家桥在城北十五里归化桥在城北六十里○平远州 杨家关在城东五里织金关在城东十里通省城及安平县为本州要隘簸渡关在城南九十里通省城凤凰关在城南三十里通安顺府及镇宁州穿洞关在城南五十里通安顺府黒跨关在城西一百八十里通威宁木东者及大定府高崖数百丈以木厢为路仅可一人行下有天生桥如栈道之险土地关在城北十里通黔西州望城关在城北十馀里通大定府及威宁州簸朵渡在城东一百里通省城春夏水涨难渡邮𨔛每为羁迟七伯房渡在城东九十里通安平大路簸朵渡阻水人往往绕道济此三岔渡在城南九十里通安顺府大道接镇宁州界六归渡在城北八十里通威宁州大道接大定府界太平桥在城内桥石上有天然太极图月华桥在城内 国朝顺治十八年建桥成之日月华普照故名通济桥在城内州人田明仁建宾兴桥在城东门外观音桥在城东十五里州民马世龙建狮子桥在城东六十里相𫝊居民于上元节绣狮为戏获银公修积善桥在城东七十里二坡苗民阿让建三元桥在城南六十里州民马世龙建比古桥在城南七十里通安顺大道旧为木桥春夏水涨辄漂去行旅邮𨔛每为阻滞后官士兵民公捐创建石桥天生桥在城西百里外有三一在纳恩一在黒胯一在陇胯麟趾桥在城北门外高家桥在城北三十里创造最久乐龙桥在城北七十里大定通衢相𫝊建桥之先有二龙游戏于此○黔西州化榨关在城西六十里六广渡在城东六十里通修文县路把总防守鸭池渡在城东南五十里通遵义入川要路把总驻防黄沙渡在城东北七十里通修文县路把总防守西溪渡在城西北五十里通大定府路千总驻防沙溪渡在城北五十里通遵义入川要路把总驻防东门桥在城东乌庆水桥在城东南国朝康熙间原任乐昌令任衡建未几坏知州鲍尚忠复捐助修之南门桥在城南朵泥桥在城南西门桥在城西沙坝河桥在城西下洪桥在城西西溪桥在城西新场桥在城西北皮工袁成禄创建两遭水圯袁力竭任衡成之渭河桥在城北○威宁州 佗关在城东梅子关在城东可渡关在城东南有千丈岩即桃花溪之东壁云关在城西北倘塘站通济桥在城东南一里六道桥在城东南四里可渡桥在城东南九十里可渡河上旧为木桥 国朝康熙三十年总督范承勲及滇黔各官改建石桥有碑记雍正十二年重修石河桥在城西四十五里天生桥在城西五甸站东峻岸间有石梁悬亘高十馀丈长里许仅容一人须鱼贯而进往来相值则不得前行者每举烟以示○毕节县 木稀关在城东三十里七星关在城西八十里七星山汉诸葛武侯祀七星处北镇关在城北二里永清桥在城内东门桥在城东关内济川桥在城东五里威镇桥在城东十里俗名观音桥文津桥在城东三十里桂香桥在城南门外五龙桥在城南一里修建以锁水口聚奎桥在城南三里阜安桥在城南五里通津桥在城西五里丰乐桥在城西十里七星桥在城西八十里总兵官唐希顺修小天生桥在城西六十里大天生桥在城西北八十里
  南笼府
  石门关在城南二十里通广西大道有弁兵驻防天生桥在城东一里两岩相连下空丈馀上高数丈路由桥上过化龙桥在城北里许○永丰州 披呈箐关在城东十里箐深路狭为州之厄隘者党关在城西南二十里山高路险花江岩关在城北九十里山高路险石𡉫关在城北一百四十里路亦险隘打拱桥在城东罗斛州判地桑郎桥在罗斛木桥有十八节长十馀丈高𥔌桥在城北三十里者相桥在城北三十里○普安州 芭蕉关在城东八十里安笼箐关在城东南三百四十里分水岭关在城西一百一十里深溪河桥在城东百馀里南板桥在城南十里澄源桥在城北门外黄平花桥在城北四十里灰窑坡桥在城北五十里庚戌桥在城北六十里两崖壁立水势澎湃累石为桥如履平地 国朝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建有碑记桥以庚戍年成故名木朗桥在城北九十里○普安县 坚固关在城西北列当驿新开入滇大道芭蕉关在城北十里大河桥在城东北四十里即江西坡桥○安南县 海马关在城东十二里两山之凹广止寻丈旧有阁跨于其上阁下仅容一骑往来老鸦关在城南里许入滇旧路两崖之间最为扼要鸟鸣关在城西二里阿黒河桥在城东二十馀里西坡河桥在城西南三十里系滇黔要津东西两岸俱有高崖为安南普安两县属之分界
  遵义府
  遵义县附郭板角关在城东八十里山势险峻三渡关在城东一百一十里镇南关在城南八十里老君关在城南八十里小洪关在城南八十里合口关在城南一百二十里乌江关在城西南八十里乌江旁明洪武间建黒水关在城西八十里大洪关在城西八十里木来关在城西一百六十里崖门关在城北一百里太平关在城北一百里合口渡在城东八十里长滩渡在城东八十里黄滩渡在城东八十里茶山渡在城南一百里乌江渡在城西南一百里米梁渡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吴公桥在城东门外旧制桥平水面国朝康熙六年水涨倾圮总兵吴之茂改修高数尺赵公桥在城东门外国朝知府赵光荣知县丘纪捐建有碑记巨济桥在城东元大徳中建通远桥在城东三里旁有峭壁高数仞 国朝总兵侯国弼镌有天子万年四字普济桥在城东五里铁锁桥在城东三十里长滩桥在城东三十五里清水桥在城东四十里两岸如削绿塘桥在城东六十里太平桥在城南二里观音桥在城西北五十里后川桥在城北三里亦名高桥有仙迹会川桥在城北五里又名新桥通济桥在城北三十里大板桥在城北七十里小板桥在城北八十里○正安州白岩关在城西二百八十里老鹰关在城北十五里青岩关在城北一
  百二十里潏源渡在城东一百里米粮渡在城南五里赵北渡在城北一百二十里甘溪桥在城东八十里鸿济桥在城西门外永安桥在城北五里○桐梓县 娄山关在城南二十五里万峯插天中通一线与遵义分界张九关在城东北二十里石壶关在城东北三十里孙公桥在城东半里明万历间知府孙敏政建天桥在城东五里魁岩山后高百馀丈𫎇渡桥在城北九十里旧𫝊即汉唐蒙发卒治道处为黔蜀要道昔无桥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府赵光荣捐俸建石桥因名赵公普渡桥○绥阳县 九杼关在城东三十里石卯关在城东三十五里苦竹关在城东九十里与湄潭县分界处板阁关在城南七十里朗山关在城西二十五里通郡城桐梓桑木关在城东北二十里通正安州龙洞关在城东北一百里长滩渡在城西通郡城 国朝康熙间典史詹瑛捐置渡田召募渡夫刻碑署内渡头河渡在城北有官船济渡小溪桥在城南六里通伞水永济桥在城西十五里通遵义马桑木桥在城西螺水中一大木横水面围四尺五寸不知其自来水漂亦不动相𫝊昔有欲伐之者方举斧雷电匆作至今斧迹尚存○仁怀县 葫芦关在旧城南五十里中箐关在旧城西八十里金沙渡在旧城北六十里官渡在旧城北一百二十里旧城北门外通四川合江县界黄葛桥在旧城北手爬崖侧明知县王用所创建永安桥在旧城内西街镇江桥在旧城内玉泉桥在新城西盐津河
  邮𫝊
  驿自省城下至玉屏县共一十二驿自省城上至亦资孔共一十二驿
  按贵州通省各驿于顺治十五年原设二十四驿每驿额设官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一切马价草料药饵脚涩鞍屉马夫工食及差使供给俱于马馆秋粮内动支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慕天颜
  题将龙里等驿裁去马五匹马夫二名惟皇华驿以在省会仍旧雍正五年増隶玉屏青溪二驿原照楚例额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归黔后亦照黔例裁减画一七年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
  题请开路改站将上游旧设之盘江江西坡二驿裁去以关岭查城尾洒新兴软桥湘满六驿改设为新路之坡贡郎岱列当礶子窑杨松刘官屯六驿九年又
  题改下㳺新路裁去黄丝一驿将平越驿移于酉阳塘将黄丝驿之马匹丞役移于上㳺新路之毛口河为腰站仍共二十四驿皇华一驿每季补马八匹通省各驿每季补马七匹每匹原定价银二十九两五钱五分雍正三年署巡抚石礼哈
  题请驿马照云南广西例每匹价银二十二两向例亦于马价内每匹扣存银一两七钱一分五釐一毫作奏销赍奏等项公费雍正六年经署巡抚祖秉圭
  题请归公今每补马一匹准报销银二十两二钱二分零遇闰按月加增又原设大驿每年有差员供应银九十六两六年题请裁去
  皇华驿驿费每年共银二百三十八两七钱一分马夫二十五名银一百四十四两食米七十二石马料谷七百二十石折米三百六十石每年补马三十二匹共价银六百四十七两一钱九分遇闰加増小建扣除龙里等各驿驿费二百一十六两四钱七分马夫二十三名银一百三十二两四钱八分食米六十六石二斗四升马料谷六百四十八石折米三百二十四石每年补马二十八匹共银五百六十六两二钱九分遇闰加増小建扣除乾隆二年总督张广泗
  题请比照云南省马数増添贵筑首邑马十匹马夫五名其馀各驿各増马五匹马夫二名每马一匹日支豆草银五分料谷停其支领每马夫一名日支工食银四分粮米亦停其支领
  自省城下至玉屏县共十站自省城上至亦资孔共十站
  按贵州通省各站明时俱以卫所站军扛抬
  国朝顺治十五年用州县恊夫运送饷鞘康熙八年总督甘文焜
  题请禁用恊夫奉
  旨永行禁止令每站雇募长夫一百名应差每夫日支银一分五厘米一升每年共支销银五百四十两小尽不扣遇闰加増米三百六十石小尽扣除遇闰増给通行各站勒石垂久十九年因恢复递运浩繁仍用恊夫二十四年巡抚慕天颜复
  题请禁用又奉
  旨永行禁革每站仍雇长夫一百名应差如前核定每夫日支工食银一分二厘米八合每年每站开销银四百三十二两米二百八十八石遇闰加増银三十六两米二十四石乾隆二年总督张广泗
  题请每站夫一名日给银四分粮米停其支领铺
  按贵州通省铺兵共计原额五百零六名専供递送公文
  国朝顺治十五年定每名日支食米一升康熙九年巡抚佟凤彩疏请照他省事例每名日増给银二分十九年恢复后每名定为日支米一升银一分遇闰加増小尽截扣永为定制雍正五年总督鄂尔泰
  题増思州黎平府各属县添设铺兵五十名雍正十二年巡抚元展成
  题改黎平府属之天柱县隶镇远府铺兵二十一名亦改拨雍正七年巡抚张广泗
  题増南笼府铺兵三十名乾隆三年总督张广泗题请通省偏僻未设铺兵之广顺州等各府州县共添设铺兵三百一十八名古州等处设立铺兵三百九十四名通省共一千二百九十八名仍照旧例每名日给银一分米一升
  贵阳府
  皇华驿在省城上至清镇四十五里下至龙里五十里旧设驿丞一员管理后裁以贵州卫守备管理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设县以新贵贵筑两县分半管理三十三年裁新贵县并贵筑县管理龙里驿在龙里县上至省城五十里下至新添六十里本县知县管理新添驿在贵定县上至龙里六十里下至酉阳五十里本县知县管理
  皇华站在省城内贵筑县知县管理龙里站在龙里县本县知县管理新添站在贵定县本县知县管理
  广顺在城铺铺兵二名牛丫营铺铺兵二名朱槽堡铺铺兵二名杨柳哨铺铺兵二名四寨河铺铺兵二名吴超铺铺兵二名石板哨铺铺兵二名滥泥沟铺铺兵二名太子桥铺铺兵二名以上九铺乾隆三年新设广顺州知州管理阿江铺铺兵四名汤粑铺铺兵四名龙洞铺铺兵二名毕铺哨铺铺兵四名老鸦关铺铺兵二名毛栗铺铺兵二名斑竹薗铺铺兵二名以上七铺系原设青岩铺铺兵二名杨柳井铺铺兵二名大水沟铺铺兵二名以上三铺乾隆三年添设俱属贵筑县知县管理谷脚铺铺兵四名高寨铺铺兵四名龙里城铺铺兵四名麻子铺铺兵二名陇耸铺铺兵四名以上五铺龙里县知县管理新添城铺铺兵五名干溪铺铺兵四名瓮城铺铺兵四名新安铺铺兵四名岩头铺铺兵四名以上五铺贵定县知县管理扎佐铺铺兵二名落邦铺铺兵二名萝葡洞铺铺兵二名熄烽铺铺兵二名黒神庙铺铺兵二名三脚山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乾隆三年新设修文县知县管理
  安顺府
  普利驿在府城内上至镇宁五十里下至安平六十里向系安顺府管理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巡抚王燕 题归普定县知县管理威清驿在清镇县上至安平五十五里下至贵筑四十五里本县知县管理平坝驿在安平县上至普定六十里下至清镇五十五里本县知县管理安庄驿在镇宁州上至坡贡五十里下至普利五十里本州知州管理坡贡驿在坡贡上至郎岱四十五里下至镇宁五十里以关岭驿驿丞加巡检衔移驻管理郎岱驿在郎岱上至毛口三十二里下至坡贡四十五里郎岱同知管理毛口驿在西林渡腰站上至列当三十三里下至郎岱三十二里以黄丝驿驿丞加巡检衔移驻管理
  普定站在普定县本县知县管理威清站在清镇县本县知县管理沙作站在安平县本县知县管理安庄站在镇宁州本州知州管理坡贡站在坡贡坡贡驿丞管理郎岱站在郎岱郎岱同知管理
  普定在城铺铺兵五名罗徳铺铺兵四名阿若铺铺兵四名杨家桥铺铺兵四名马场铺铺兵四名龙井铺铺兵四名以上六铺普定县知县管理清镇在城铺铺兵五名高树铺铺兵四名六寨铺铺兵四名滴澄铺铺兵四名狗场铺铺兵四名镇夷铺铺兵四名以上六铺清镇县知县管理安平在城铺铺兵五名界首铺铺兵四名沙作铺铺兵四名龙窝铺铺兵四名饭陇铺铺兵四名以上五铺安平县知县管理纳吉铺铺兵四名阿桥铺铺兵四名白水铺铺兵四名龙潭铺铺兵四名翻花铺铺兵四名以上五铺镇宁州知州管理打铁关铺铺兵四名拉邦铺铺兵四名那当铺铺兵四名以上三铺郎岱同知管理坡贡铺铺兵四名坡头铺铺兵四名顶效铺铺兵五名阿乐铺铺兵四名郎岱铺铺兵四名以上五铺系永宁州知州管理
  平越府
  酉阳驿在酉阳即平越移驻上至贵定五十里下至杨老四十里平越县知县管理杨老驿在杨老腰站上至酉阳四十里下至清平三十里初以平越卫经历管理 国朝康熙十二年设驿丞管理兴隆驿在黄平州上至重安江三十里下至施秉五十里初以兴隆卫守备管理后裁卫归黄平州知州管理重安江驿在重安江腰站国朝康熙十年巡抚佟凤彩 题设上至清平三十里下至兴隆三十里初以兴隆卫经历管理康熙十二年设驿丞管理
  酉阳站在酉阳平越县知县管理兴隆站在黄平州本州知州管理
  城南铺铺兵三名谷子铺铺兵二名酉阳铺铺兵四名黄丝铺铺兵四名冷溪铺铺兵四名三郎铺铺兵二名羊场铺铺兵二名杨老铺铺兵四名黄花铺铺兵二名清水铺铺兵二名以上二铺雍正干三年抽拨添设阿里保铺铺兵二名乾隆三年添设以上十一铺平越县知县管理兴隆在城铺铺兵二名波洞铺铺兵二名上塘铺铺兵二名翁埋铺铺兵二名铁关铺铺兵二名地送铺铺兵二名小黎铺铺兵二名龙洞铺铺兵二名碗水铺铺兵二名黄平新城铺铺兵四名黄猴铺铺兵四名周洞铺铺兵四名对江铺铺兵四名罗仲铺铺兵四名十里铺铺兵四名东坡铺铺兵四名长冲铺铺兵四名大翁铺铺兵二名以上十八铺黄平州知州管理牛场铺铺兵一名梭罗铺铺兵一名城南铺铺兵一名岩丫铺铺兵一名以上四铺瓮安县知县管理馀庆在城铺铺兵二名新村铺铺兵二名以上二铺乾隆三年新设馀庆县知县管理湄潭在城铺铺兵二名高抬铺铺兵二名白岩坝铺铺兵二名袁家渡铺铺兵二名以上四铺乾隆三年新设湄潭县知县管理
  都匀府
  清平驿在清平县城上至杨老三十里下至重安江三十里清平县知县管理清平站在清平本县知县管理
  在城铺铺兵三名五家铺铺兵二名大河铺铺兵二名禅林铺铺兵二名麦冲铺铺兵二名黄梁铺铺兵二名五里铺铺兵二名桥头铺铺兵二名文徳铺铺兵二名蛇场铺铺兵二名高枧铺铺兵二名以上十一铺都匀县知县管理清平在城铺铺兵五名洛邦铺铺兵四名蜡梅铺铺兵四名洛登铺铺兵四名以上四铺清平县知县管理县前铺铺兵二名喇皆铺铺兵二名水岩铺铺兵二名水浪铺铺兵二名巴灰铺铺兵二名董界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荔波县知县管理凯里在城铺铺兵六名芦山铺铺兵四名老董河铺铺兵四名木屐卡铺铺兵四名挂丁铺铺兵四名开怀铺铺兵四名牌落河铺铺兵四名以上七铺乾隆三年设立凯里县丞管理八寨在城铺铺兵六名羊甲铺铺兵四名交梨铺铺兵四名羊芝铺铺兵四名三脚𡉫铺铺兵四名龙井铺铺兵四名太平铺铺兵四名鸡贾铺铺兵四名多结铺铺兵四名牛角铺铺兵四名犵狫铺铺兵四名高基铺铺兵四名以上十二铺乾隆三年设立八寨同知管理都江在城铺铺兵六名打孟铺铺兵四名拉揽铺铺兵四名打略铺铺兵四名柳疉铺铺兵四名杨瓮铺铺兵四名陇寨铺铺兵四名坝皆铺铺兵四名以上八铺乾隆三年设立都江通判管理丹江在城铺铺兵四名黄毛岭铺铺兵四名乌疉铺铺兵四名竹留铺铺兵四名鸡讲铺铺兵四名控稗铺铺兵四名牌养铺铺兵四名以上七铺乾隆三年安设丹江通判管理镇远府
  镇远驿在府城内上至施秉五十里下至清溪五十里原系镇远府知府管理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巡抚王燕 题归镇远县知县管理偏桥驿在施秉县上至黄平五十里下至镇远五十里初以偏桥卫守备管理后裁卫入施秉专设驿丞管理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巡抚刘䕃枢 题裁驿丞归施秉县知县管理
  镇远站在府城内镇远县知县管理偏桥站在施秉县本县知县管理府前铺铺兵五名碗溪铺铺兵四名焦溪铺铺兵四名小溪铺铺兵四名梅溪铺铺兵四名白羊铺铺兵四名以上六铺镇远县知县管理司前铺铺兵六名沿沙铺铺兵五名干溪铺铺兵五名谷定铺铺兵三名以上四铺施秉县知县管理天柱县前铺铺兵三名邦洞铺铺兵二名执营铺铺兵二名款场铺铺兵二名魁梅铺铺兵二名六洞铺铺兵二名长安铺铺兵二名八弓铺铺兵二名归乌铺铺兵二名盘山铺铺兵二名以上十铺天柱县知县管理台拱在城铺铺兵六名南市铺铺兵四名排咱铺铺兵四名排略铺铺兵四名稿贡铺铺兵四名番招铺铺兵四名以上六铺乾隆三年安设台拱同知管理清江在城铺铺兵六名乌包铺铺兵四名者磨铺铺兵四名那磨铺铺兵四名梁上铺铺兵四名东耸铺铺兵四名乌溜铺铺兵四名赖受铺铺兵四名白索铺铺兵四名九丢铺铺兵四名反拥铺铺兵四名柳拉铺铺兵四名鸡寨铺铺兵四名以上十三铺乾隆三年安设清江通判管理
  思南府
  司前铺铺兵二名掌溪司铺铺兵二名地施铺铺兵二名天井铺铺兵二名以上四铺思南府知府管理安化县前铺铺兵二名仙人铺铺兵二名鹦鹉铺铺兵二名板坪铺铺兵二名蛇盘铺铺兵二名松溪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安化县知县管理印江县前铺铺兵二名纒溪铺铺兵一名凉水铺铺兵一名以上三铺印江县知县管理婺川县前铺铺兵二名牛塘铺铺兵二名丰乐铺铺兵二名以上三铺婺川县知县管理
  石阡府
  铁厂铺铺兵二名板桥铺铺兵二名以上二铺乾隆三年新设石阡府知府管理龙泉县前铺铺兵二名干溪铺铺兵二名峯岩铺铺兵二名长林坝铺铺兵二名桶口铺铺兵二名塘头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乾隆三年新设龙泉县知县管理
  思州府
  青溪驿在青溪县上至镇远五十里下至玉屏五十里青溪县知县管理玉屏驿在玉屏县上至青溪五十里下至楚省晃州驿六十里玉屏县知县管理
  青溪站在青溪县本县知县管理玉屏站在玉屏县本县知县管理
  府前铺铺兵三名羊坪铺铺兵五名桥头铺铺兵四名三家桥铺铺兵三名大鱼塘铺铺兵三名田溪坪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思州府知府管理东门铺铺兵三名永充铺铺兵三名以上二铺玉屏县知县管理铜仁府
  省溪司铺铺兵三名开添铺铺兵二名游鱼铺铺兵二名提溪司铺铺兵二名苗望铺铺兵二名乌罗司铺铺兵二名孟溪铺铺兵二名平头司铺铺兵二名以上八铺铜仁府知府管理府前铺铺兵四名坝黄铺铺兵二名坝盘铺铺兵二名客寨铺铺兵二名桃映铺铺兵二名以上五铺铜仁县知县管理
  黎平府
  开泰县前铺铺兵三名罗团铺铺兵二名下铜鼓铺铺兵二名中黄铺铺兵二名頺寨铺铺兵二名以上五铺开泰县知县管理锦屏县前铺铺兵二名秀洞铺铺兵二名大腮铺铺兵二名亮江铺铺兵二名黄少山铺铺兵二名醤堡铺铺兵二名以上六铺锦屏县知县管理永从在城铺铺兵二名潘老寨铺铺兵二名上皮林铺铺兵二名贯洞铺铺兵二名朝里寨铺铺兵二名丙妹铺铺兵二名溶洞铺铺兵二名具洞铺铺兵二名苏洞铺铺兵二名以上九铺乾隆三年新设永从县知县管理古州在城铺铺兵六名日月寨铺铺兵四名乐乡铺铺兵四名塘冷铺铺兵四名领贾铺铺兵四名寨蒿铺铺兵四名高㜑铺铺兵四名高表铺铺兵四名色同铺铺兵四名巨里铺铺兵四名郎洞铺铺兵四名上江平宇铺铺兵四名俾倍铺铺兵四名高旧铺铺兵四名高孖铺铺兵四名高长铺铺兵四名定旦铺铺兵四名革赦铺铺兵四名寨比铺铺兵四名八开铺铺兵四名八旧铺铺兵四名蜡酉铺铺兵四名都江铺铺兵四名孟潘铺铺兵四名下江蜡亮铺铺兵四名独石铺铺兵四名八级铺铺兵四名𫝊洞铺铺兵四名停洞铺铺兵四名冬孖铺铺兵四名平江铺铺兵四名孖温铺铺兵四名苏洞铺铺兵四名蜡鹅铺铺兵四名扒沙铺铺兵四名郎洞铺铺兵四名具洞铺铺兵四名恰里铺铺兵四名寨已铺铺兵四名溶洞铺铺兵四名八孖铺铺兵四名以上四十一铺乾隆三年新设古州同知管理
  大定府
  干堰铺铺兵二名箥箩箐铺铺兵二名乌西铺铺兵二名羊场铺铺兵二名路穿岩铺铺兵二名九里箐铺铺兵二名本城㡳塘铺铺兵二名阁鸦铺铺兵二名落脚河铺铺兵二名双山铺铺兵二名沙子铺铺兵二名归化铺铺兵二名梨树坪铺铺兵二名穿心铺铺兵二名比渡坡铺铺兵二名青冈铺铺兵二名六归河铺铺兵二名以上十七铺乾隆三年新设大定府知府管理头塘铺铺兵二名二塘铺铺兵二名则溪铺铺兵二名猓龙铺铺兵二名头塘铺铺兵二名古牛口铺铺兵二名新塘铺铺兵二名凤凰山铺铺兵二名猪场铺铺兵二名穿洞铺铺兵二名熊家场铺铺兵二名以上十一铺乾隆三年新设平远县知县管理鸭池河铺铺兵二名滥泥沟铺铺兵二名四方井铺铺兵二名椌桐树铺铺兵二名打鼓寨铺铺兵二名黔西在城铺铺兵二名那坝铺铺兵二名新铺铺兵二名松树沟铺铺兵二名西溪铺铺兵二名以上十铺乾隆三年新设黔西州知州管理黒章铺铺兵二名水塘铺铺兵二名水漕铺铺兵二名莲花铺铺兵二名青石铺铺兵二名四铺铺兵二名二铺铺兵二名威宁在城铺铺兵二名十里铺铺兵二名腰站铺铺兵二名箐头铺铺兵二名站顶铺铺兵二名以上十二铺系原设头铺铺兵二名二铺铺兵四名四铺铺兵四名青石铺铺兵二名水槽铺铺兵二名冷水沟铺铺兵二名黒章铺铺兵三名以上七铺乾隆三年添设威宁州知州管理黄花铺在毕节城内铺兵二名头铺铺兵二名二铺铺兵二名观音铺铺兵二名迎宾铺铺兵二名木犀铺铺兵二名孙家铺铺兵二名小铺铺兵二名白岩铺铺兵二名清水铺铺兵二名高山铺铺兵二名赤水河铺铺兵二名丰乐铺铺兵二名长冲铺铺兵二名鸦关铺铺兵二名高山铺铺兵二名撒喇铺铺兵二名乔坡铺铺兵二名石虎铺铺兵二名平山铺铺兵二名乌蒙铺铺兵二名以上二十一铺毕节县知县管理南笼府
  列当驿在列当上至礶子窑三十五里下至毛口三十三里以盘江驿驿丞加巡检衔移驻管理礶子窑驿在礶子窑上至杨松三十三里下至列当三十五里以普安县典史给以驿丞钤记移驻管理杨松驿在杨松上至刘官屯三十四里下至礶子窑三十三里以江西坡驿丞加巡检衔移驻管理刘官屯驿在普安州北五里上至亦资孔五十里下至杨松三十四里以软桥驿驿丞加巡检衔管理亦资孔驿在亦资孔上至滇省多罗驿六十里下至刘官屯五十里初以普安卫守备管理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设驿丞管理列当站在列当安南县知县管理礶子窑站在礶子窑普安县知县管理刘官屯站在刘官屯普安州知州管理亦资孔站在亦资孔普安州知州官理南笼在城铺铺兵三名坝㺯铺铺兵三名鲁沟铺铺兵三名阿捧铺铺兵三名羊场铺铺兵三名新城铺铺兵三名高五铺铺兵三名排栅铺铺兵三名阿肩铺铺兵三名凉水井铺铺兵三名以上十铺南笼府知府管理安南在城铺铺兵二名羊场铺铺兵四名芭蕉铺铺兵四名新兴铺铺兵四名泥纳铺铺兵四名阿肩铺铺兵二名马场铺铺兵二名大田铺铺兵一名列当铺铺兵四名拉贡铺铺兵四名和塘铺铺兵四名以上系额设乌鸣铺铺兵二名蜡茄铺铺兵二名五黄庄铺铺兵二名以上三铺乾隆三年新设安南县知县管理板桥铺铺兵四名革纳铺铺兵四名软桥铺铺兵四名撒麻铺铺兵四名水塘铺铺兵四名蒿子铺铺兵四名海子铺铺兵四名大坡铺铺兵四名蛾螂铺铺兵四名亦资孔铺铺兵二名鲁尾铺铺兵四名以上十一铺普安州知州管理普安在城铺铺兵二名梅子沟铺铺兵二名以上二铺乾隆三年新设普安县知县管理遵义府
  遵义底塘铺铺兵二名土鱼井铺铺兵二名清溪铺铺兵二名忠荘铺铺兵二名半边街铺铺兵二名养马水铺铺兵二名懒板橙铺铺兵二名董村铺铺兵二名新站铺铺兵二名螺蛳堰铺铺兵二名刀靶水铺铺兵二名泥沟铺铺兵二名乌江铺铺兵二名马坎关铺铺兵二名八里水铺铺兵二名落民城铺铺兵二名金刀坑铺铺兵二名鸭溪口铺铺兵二名白蜡坎铺铺兵二名丰盛场铺铺兵二名井坝铺铺兵二名石子铺铺兵二名𫎇子乔铺铺兵二名排军铺铺兵二名鸡喉关铺铺兵二名四渡站铺铺兵二名板桥铺铺兵二名白石口铺铺兵二名以上二十八铺乾隆三年新设遵义县知县管理牛角巷铺铺兵二名大坎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铺兵二名李子凹铺铺兵二名蒲桃丫铺铺兵二名米粮渡铺铺兵二名川洞铺铺兵二名牛渡坝铺铺兵二名红花铺铺兵二名水麻溪铺铺兵二名土坪铺铺兵二名关渡河铺铺兵二名以上十一铺乾隆三年新设正安州知州管理中堡铺铺兵二名黄鱼硚铺铺兵二名牛心山铺铺兵二名永兴场铺铺兵二名朗山关铺铺兵二名金鸡荘铺铺兵二名长滩铺铺兵二名桑木坝铺铺兵二名大关铺铺兵二名渡头河铺铺兵二名旺草场铺铺兵二名石卵关铺铺兵二名毛家铺铺兵二名龙洞关铺铺兵二名长磏铺铺兵二名五里坎铺铺兵二名以上十六铺乾隆三年新设绥阳县知县管理仁怀在城铺铺兵二名生界铺铺兵二名骡子场铺铺兵二名大毛坡铺铺兵二名井坝铺铺兵二名以上五铺乾隆三年新设仁怀县知县管理

  贵州通志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七
  地理
  风俗黔开自明世前此皆溪洞苗蛮也故今各府风俗止就明以来志乘中语书之其汉唐宋诸史书中西南夷南诏南蛮诸𫝊所载则编于苗蛮之首
  贵阳府
  俗尚朴实敦礼教让士秀而文民知务本谢东山志崇儒术重气节处者耻为污下之事仕者多著廉洁之称沈思充志风土近刚习尚从俭性情每多质直器用绝少奇淫 民务稼穑而鲜贸迁士敦诗书而多彬雅
  安顺府
  种类杂糅习尚异宜旧志茹毛饮血日久渐更务学力田颇循汉礼续志其俗勤俭尚儒重信旧志刻木示信犹存古风务本兴行渐洗蛮陋 土俗尚存桴鼓流寓渐有华风一统志诗书礼乐不减中华科举题名记文教日兴人才渐盛民乐输将不喜健讼平越府
  俗尚威武渐知礼义一统志附郭旧人迁自中州多读书尚礼男女有别土夷异俗旧志力于稼穑民少争讼人士秀雅无嚣陵之习全蜀土夷考人知畏法俗近驯良有秉礼守义之风尚气节廉隅之行都匀府
  人重廉耻勇于战斗一统志苖獠错处种类不同俗尚亦异 声教所被士知读书民皆兴行 土瘠民贫岁时伏腊宾客燕享不事华靡郡治虽偏饶有古风旧志男无㳺手妇勤女工民风谨厚守分安贫
  镇远府
  习尚质野服用俭约一统志风气渐开人文丕振游宦者安之旧志思播流裔地狭民贫耕读织纺多从朴素本志水陆冲衢商贾辐辏民多负贩经营无浮夸㳺惰之习
  思南府
  汉夷杂居言语各异寰宇记渐被华风图经汉民尚朴元志务本力穑郡志屏异教行四礼黜浮崇实士慕正学骎骎文献之风旧志士子多兼力农妇女恒羞逾阃急于输将贫不为盗惟尚巫信鬼陋习未除石阡府
  淳厐朴茂不离古习服食婚丧悉效华风郡志土著夷民其俗各异涵濡日久可拟中州新志士无佻达之风农尽胼胝之力地非四达鲜有贸迁
  思州府
  民性刚悍祭鬼弭灾一统志夷风丕变弦诵洋溢按察使卢秩记俗近淳厐人知畏法无大奸顽士类彬彬有文埒于内地巡按毛在记俗不喜争健讼者少民勤而俭颇有馀积
  铜仁府
  居辰常上游舟楫往来商贾所集颇有楚风旧志力本右文士多向学佥事阴子淑记苖獠种类不一习俗各殊声教渐敷为之丕变旧志民性淳和俗尚俭约黎平府
  五方杂处人性朴茂尚义重信不乐纷嚣旧志此邦之人有三不恶时和年丰惟以礼乐诗书为事魏华父记地称沃壤民习勤俭士敦弦诵俗少嚣陵大定府
  习俗鄙陋性格野朴不事商贾惟务农业 声教渐讫向慕儒雅 人多勤俭文风武略渐有可观旧志地寒民贫多资牧养为业俗尚淳厐冠婚丧祭渐能循礼惟汉少夷多信巫尚鬼之风甚于他郡地多土目错居夷性好争喜斗近知畏法亦渐
  革心
  南笼府
  士安弦诵农乐耰锄 地辟民聚化行俗移 郡分安顺习尚略同新辖永丰夷俗渐革其民任真率性畏法易使徳教所被风气日开
  遵义府
  敦厐淳固悉慕华风图经男女多朴质人士悦诗书以射猎伐山为业信巫鬼好诅盟宋遵义军图经婚姻
  以毡矢为聘妆燕乐以歌舞为佳会 会聚皆重盛服出入喜佩剑刀华阳国志勤耕凿重蚕桑士质而文民朴易治 冠婚䘮祭不尚奢华人知向学深山穷谷犹闻弦诵声虽夜郎旧地当与中土同称
  苖蛮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著独立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斓语言侏𠌯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𫝊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牱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牱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初楚顷襄王时遣将荘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㭬船牂牱处乃改其名为牂牱牂牱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无蚕桑故其郡最贫句町县有桄桹木可以为面百姓资之以上见后汉书乌蛮与南诏世婚姻其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芉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猛三曰䕫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二部落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日勿邓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子髽髻女人被发皆衣牛羊皮俗尚巫鬼无拜跪之节其语四译乃与中国通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小鬼
  牂牱蛮东距辰州二千四百里其南千五百里即交州也无城郭土热多霖雨再熟无徭役战乃屯聚刻木为契盗者倍三而偿杀人者出牛马三十俗与东谢同
  西㸑之南有东谢蛮居黔州西三百里南距守宫獠西连夷子地方千里宜五糓为畬田岁一易之众处山巢居汲流以饮无赋税刻木为契见贵人执鞭而拜赏有功者以牛马铜鼓犯小罪则杖大事杀之盗物者倍偿婚姻以牛酒为聘女归夫家夫惭涩避之旬日乃出会聚击铜鼓吹角俗椎髻韬以绛垂于后坐必蹲踞常带刀剑男子服衫袄大口袴以带斜缭右肩以螺壳虎豹猿狖犬羊皮为饰有谢氏世为酋长部落尊畏之其族不育女自以姓高不可以嫁人贞观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乌熊皮若注旄以金银络额被毛皮韦行縢著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时远国入朝太史次为王会篇今蛮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写为王会图诏可帝以地为应州即拜元深刺史隶黔中都督府又有南谢首领谢疆亦来朝以其地为荘州授疆刺史建中三年大酋长检校蛮州长史资阳郡公宋鼎与诸谢朝贺徳宗以其国小不许诉于黔中观察使王础以州接牂牱愿随牂牱朝贺础奏牂蛮二州戸繁力彊为邻蕃所惮请许三年一朝诏从之
  南平獠东距智州南属渝州西接南州北涪州戸四千馀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珰俗女多男少妇人任役婚法女先以货求男贫者无以嫁则卖为婢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其王姓朱氏号剑荔王贞观三年遣使内款其地隶渝州
  自夜郎滇池以西皆荘𫏋之裔有稻麦粟豆丝麻薤蒜桃李以十二月为岁首布幅广七寸正月蚕生二月熟男子毡革为帔女衣絁布裙衫髻盘如髽饭用竹筲搏而啖之乌杯贮羮如鸡彛徒跣有舟无车死则坎地殡舍左屋之三年乃葬以蠡蚌封棺父母丧斩衰布衣不噪者四五年近者二三年为人所杀者子以麻括发墨面衣不缉居丧婚嫁不废亦弗避同姓婿不亲迎富室娶妻纳金银牛羊酒女所赍亦如之有罪者树一长木击鼓集众其下彊盗杀之富者贳死烧屋夺其田盗者倍九而偿赃奸淫则彊族输金银请和而弃其妻处女嫠妇不坐凡相杀必报力不能则其部助攻之祭祀杀牛马亲聨毕会助以牛酒多至数百人以上见唐书
  西南诸夷汉牂牱郡地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南夷置牂牱郡唐置费珍荘琰播郎牂牱牂夷等州其地北距兖州百五十里东距辰州二千四百里南距交州一千五百里西距昆明九百里无城郭散居村落土热多霖雨稻粟皆再熟无徭役将战征乃屯聚刻木为契其法劫盗者偿其主三倍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头与其家以赎死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风俗与东谢蛮同
  至道元年南宁州刺史龙汉𤩊遣其使龙光进率西南牂牱诸蛮来贡方物太宗诏见其使询以地理风俗译对曰地去宜州陆行四十五日土宜五糓多种秧稻以木弩射麞麂食每三二百戸为一州州有长杀人者不偿死出家财以赎国王居有城郭无壁垒官府惟短垣光进之说与前书所记小异故并叙之上因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曲其使数十辈从者千馀人皆蓬发面目黧黒状如猿猱使者衣虎皮毡裘以虎尾插首为饰
  黔州涪州徼外有西南夷部汉牂牱郡唐南宁州牂牱昆明东谢南谢西赵兖州诸蛮也其地东北直黔涪西北接嘉叙东连荆楚南出宜桂俗椎髻左衽或编发随畜牧迁徙亡常喜险阻善战斗部族共一姓虽各有君长而风俗略同以上见宋史黔省自明始置郡县元以前皆为蛮夷今之土司即昔之酋长今之蛮苖即昔之夷民则汉唐宋诸史中所载蛮夷之在黔地者自宜列之于前以原所自始今采西南夷南诏西南溪峒蛮诸𫝊中所载风俗则冠之苗蛮诸酋长之朝贡授官则冠之土司其讨逆伐叛之事则纪诸师旅考庶以类相从云
  狆家五代时楚王马殷自邕管迁来其种有三一曰补笼一曰卡尤一曰青狆贵阳平越都匀安顺南笼各属皆有之有黄罗班莫柳文龙等姓好楼居衣尚青以帕束首妇人多纎好以青布蒙髻长裙细褶多至二十馀幅拖腰以彩布一幅若绶仍以青布袭之性勤于织以十二月为岁首敛牛马鸡犬骨以米糁和之作䤃至酸臭为佳称富积者则曰贮䤃桶几世矣婚姻皆以茍合始每岁孟春跳月用彩布编为小球谓之花球视所欢者掷之奔而不禁聘用牛只以姿色定聘资多至牛三五十头丧则屠牛召戚友以大瓮贮酒执牛角灌饮醉或至于相杀主人不食肉止啖鱼虾葬用棺以伞盖墓上期年而火之祭用枯鱼岁时击铜鼓为欢土人或掘地得鼓即以为诸葛所遗富者不吝值争购每畜蛊毒夜飞而饮于河有金光一道谓之金蚕蛊每以杀人否则反噬其主故虽至戚亦必毒之以泄蛊怒又敛毒药以染箭镞中人血濡缕立死出入必负强弩带利刅睚眦之仇必报以椎埋伐塜绑掠无辜人口谓之捉白放黒以为嫁祸之媒或聚聚劫掠或御人于涂明时累费征剿兵至则散兵去复聚然贵安等处伙居势炽性多剽悍其散处各属者颇驯良近皆宁戢悍俗还淳多有读书识字者 按凡苖皆不知正朔无文字刻木为信魋结侏𠌯诛茅构宇架木为巢寝处与牲畜俱夜无卧具寒则挖地作炉𬋖柴炙火食惟麦稗野蔬亦有糯稻至婚姻间用媒妁然必抱子乃归近经禁诫渐循礼法惟病不服药尚鬼信巫积习难返诸苖大都如此
  宋家在贵阳本中国之裔春秋时宋为楚子所蚕食俘其民而放之南徼遂流为夷即宋宣慰之祖也颇通汉语文字男子帽而长衿妇人笄而短襟将嫁男家遣人往迎女家则率亲戚棰楚之谓之夺亲旦则进盥于姑男女则燂汤以沐三日而罢丧葬饭疏饮水二十一日封而识之若马鬛男女勤耕织知礼畏法近多读书入泮者
  蔡家即蔡人亦为楚子所俘在贵筑修文清平清镇威宁大定府平远州皆有男子制毡为衣妇人以毡为髻饰以青布若牛角状高尺许用长簪绾之短衣长裙翁媳不通言居丧三月不食米肉惟饮稗粥犹存古礼杀牛宰牲聚亲属吹笙跳舞名曰做戛夫死将妇殉葬妇家抢去乃免
  龙家其种有四一曰狗耳在广顺州康佐司依深林榛莽之间其近溪者入水捕鱼猾若蟂獭男子束发而不冠妇人辫发螺结上指若狗耳状衣斑衣以五色药珠为饰贫则以薏苡代之春时立木于野谓之鬼竿男女旋跃而择配既奔则女氏之党以牛马赎之方通媒妁死以杵击臼和歌哭舁之幽岩秘而无识在大定者人死三年取其尸刷之凡三次在平远者殓则焚而瘗之以七月七日祭其先茔一曰马镫龙家在宁谷西堡顶营之间多张刘赵三姓夜尚白丧则易之以青妇人缁布作冠若马镫然一曰大头龙家男子以牛马𩯣尾杂发而盘之若盖以尖笠覆之一曰曾竹龙家风俗约略相似
  花苖在贵阳大定遵义所属皆无姓氏衣用败布缉条以织衣无衿窍而纳诸首男以青布裹头妇人敛马𩯣尾杂发为髲大如斗笼以木梳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饰袖以锦故曰花苖每岁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择平壤地为月场鲜衣艶妆男吹芦笙女振响铃旋跃歌舞谑浪终日暮挈所私而归比晓乃散聘资视女之妍媸为盈缩遇丧则屠牛召戚远近各携酒肉以赙环哭尽哀葬不用棺敛手足而瘗之卜地以鸡子掷之不破者为吉病不服药惟祷于鬼宰牲磔鸡往往破家终不悔悟以六月为岁首其性戅而畏法其俗陋而力勤惟在镇远黎平有张陆姚李朱潘杨吴等姓不务本业结连白苖丑类成群以杀掠为生自剿抚后始皆归化
  白苖在贵定龙里黔西州亦有之衣尚白短仅及𰯌男子科头赤足妇人盘髻长簪跳月之习与花苖同祀祖择大牯牛头角端正者饲及茁壮即通各寨有牛者合斗于野胜即为吉斗后卜日斫牛以祀主祭者服白衣青套细褶宽腰裙祭后合亲族高歌畅饮其性戅而厉转徙不恒为人雇役垦田往往负租逃去
  青苖修文县镇宁州黔西州皆有之衣尚青妇人以青布一幅著之首男子顶竹笠蹑草履出入必佩刀性强悍好斗颇同于猓猡然犹知畏法不敢为盗其在平远州者又名箐苖居依山箐迁徙无常不善治田惟种荍麦稗粱衣麻衣皆其自织男子未婚者剪脑后发娶乃留之
  红苗在铜仁府者多有吴龙石麻白五姓衣服悉用斑丝女红以此为务牲畜不宰皆掊杀以火去毛微煮带血而食之人死仍用棺将所遗衣服装像击鼓歌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各宿不敢言不出户以避鬼恐致虎伤同类斗杀以妇人劝方觧凡出劫富者出牛酒以集众有获同分遇杀死则出银以偿被掠者必索金赎自剿抚后皆驯服矣
  黒苗在都匀之八寨丹江镇远之清江黎平之古州其山居者曰山苖曰高坡苗近河者曰洞苗中有土司者为熟苖无管者为生苖衣服皆尚黒故曰黒苖妇人绾长簪耳垂大环银项圏衣短以色锦縁袖男女皆跣足陟冈峦躧荆榛捷如猿猱勤耕樵女子更劳日则出作夜则纺绩食惟糯稻舂甚白炊熟必成团冷食佐食惟野蔬无匙箸皆以手掬艰于盐用蕨灰浸水所得死犊羔豚鸡犬鸱鸦等类连毛脏置之瓮中层层按纳俟其螂蛆臭腐始告缸成名曰䤃菜珍为异味寒无重衣夜无卧具贫富皆然至婚姻丧祭各有不同八寨结婚亦有媒妁遇节跳月笙歌又邻寨共建空房名曰马郎房未婚嫁者遇晚聚歌情稔即以牛只行聘归三日即回母家或半年而一返女家父母向婿家索头钱不与或另嫁有婿女皆死犹向女之子索者名鬼头钱人死亦有哭泣椎牛敲铜鼓名曰闹尸葬以无底棺纳土置尸于内以腊月辰日为过年每十三年畜牡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脏丹江俗与八寨同但无马郎房清江婚嫁姑之女定为舅媳倘舅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身不得嫁或召少年往来谓之阿妹居丧与八寨同葬则子女守坟一月死者生前所私男女各插竹于坟前系以色线以十月为岁首古州男女亦皆以茍合始但寨分大小下户不敢通上户洞崽不敢通爷头偶犯则女家必罄夺其产甚或置之死地人死殓后停于寨傍或至二十年合寨共择一期百数十棺同葬每寨公建祖祠名曰鬼堂刻男像祼体不令女人入见遇病延鬼师于堂持咒以上皆背礼违法之陋俗至其性刚而戅生苖尤为最悍轻生嗜杀睚眦之仇虽久必报或椎埋伐塜或捉白放黒焚掳劫掠无所忌惮自经剿抚编甲认赋至雍正十三年永行豁免苖谓上户曰爷头下戸曰洞崽
  九股苖在兴隆卫凯里司与偏桥之黒苗同类武侯南征戮之殆尽仅存九人遂为九股散处蔓延地广而族伙其衣服饮食婚姻丧祭概与八寨丹江等同而性尤剽悍头顶铁盔后无遮肩前有䕶面两块即铸于盔极重身披铁铠上如背搭止及乳下用铁錬周身形如圏笼缀于上坐则缩而立则伸约重三十觔下以铁片纒腿健者结束尚能左执木牌右持标杆口衔利刅捷走如飞大枪约重十馀觔铅子重八九钱不等发至百步外著人立糜洞又有牛尾枪几与内地子母炮埒强弓名曰偏架长六七尺三人共张矢无不贯前明播州之乱为杨应龙羽翼虽调兵十数万诛灭杨应龙而九股未剿伏莽劫掠时出为害由地旷而险猝难制伏雍正十年钩连蠢动合楚粤黔三省兵剿抚兼施捜缴兵甲建城安汛焉
  东苖在贵筑龙里清平有族无姓衣尚浅蓝色短不及膝以花巾束发妇人衣花衣无袖惟两幅遮前覆后著细折短裙跳月与花苖同以中秋祭先祖及亲族远近之亡故者择牡牛以毛旋头角正者为佳时其水草以饲至禾熟牛肥酿酒斫牛召集亲属剧饮歌唱延鬼师于头人之家以木板置酒馔循序而呼鬼之名竟昼夜乃已春猎于山获禽亦必以祭畏见官长事有不平但听乡老决之急公服役比于良民惟在平远高堡等寨者多剽悍近皆守法
  西苖在平越及清平所属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衣尚青男以青布纒头白布裹腿妇人挽发盘头笼以木梳娶妇分床异寝必私通孕育后乃同室岁十月收获后名曰祭白号以牡牛置于平壤每寨或三五只不等延善歌祝者各著大毡衣腰折如围穿皮靴顶大毡帽导于前童男女百数十辈青衣彩带相随于后吹笙舞蹈历三昼夜乃杀牛以赛丰年除夕各置鸡酒呼合家老㓜姓名谓之叫魂其性情质实畏法少争讼
  克孟牯羊苖在广顺州之金筑司择悬崖凿窍而居不设床笫构竹梯上下高者或至百仞耕不挽犁以钱鏄发土耰而不耘男女躧笙而偶生子免乳而归其聘财亲死不哭笑舞浩歌谓之闹尸明年闻杜鹃声则举家号泣曰鸟犹岁至亲不复矣夭苗在平越黄平一名夭家多姬姓相𫝊以为周后衣尚青男女皆左衽妇人工纺织善染以十一月为岁首祀祖先必请家长主祭祝赞其性柔顺不喜斗勤俭安贫不为盗近有读书应试者其在陈蒙烂土天坝者缉木叶为衣著短裙女子年十五六即构竹楼野外处之人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树间谷蔺苖在定番州男女皆短衣妇人以青布𫎇髻工纺织其布最精密每遇场期出市人争购之有谷蔺布之名男子性剽悍善击刺出入必持枪弩诸苖皆畏之
  平伐苖在贵定小平伐司男子被草衣短裙妇女穿长桶裙婚姻及享宾皆屠狗祭鬼亦用狗人死亲戚亦相吊祭葬则瘗以木槽性喜斗出入必执长枪近皆驯服
  紫姜苗在都匀丹江清平与独山州之九名九姓同类狙诈而饕诐轻生好斗得仇人辄生啖其肉以十一月朔为节闭戸把忌七日而启犯者以为不祥夫死妻嫁而后葬曰丧有主矣其在平越黄平者颇通汉语多力善战间入行伍更有读书考试者见之不识为苗也
  阳洞罗汉苖在黎平府妇人发鬂散绾额前插木梳富者以金银作连环耳坠养蚕织锦衣短衫系双带结于背胸前刺绣一方以银钱饰之长裩短裙或长裙而无袴加布一幅刺绣垂之曰衣尾数日必淅水以沃发婚姻先外家不则卜他族远者为生苖衣短衣佩刀弩小隙辄操戈
  犵狫其种不一所在多有男女以幅布围腰旁无襞积谓之桶裙花布曰花犵狫红布曰红犵狫各有族类不通婚姻殓以棺而不葬置岩穴间或临大河不施蔽盖树木主于侧曰家亲殿屋宇去地数尺架以巨木上覆杉叶如羊栅谓之羊楼其人皆悍而善奔轻命死党得片肉卮酒即捐躯与之剪头犵狫在贵定男女蓄发寸许死则积薪焚之又有猪豕犵狫身面经年不涤与犬豖同牢得兽即咋食如狼在清平者颇通汉语听约束石阡之苗民司黎平之八丹司古州之曹滴司皆有之打牙犵狫在平越黔西女人以青羊毛织为长桶裙将嫁必先折其二齿恐妨害夫家即所谓凿齿之民也又剪前发而披后发取齐睂之意其性情皆慓悍好斗
  锅圈犵狫在平远州男子多以葛织斜文为衣女人以青布束乱发如锅圈状短衣长裙无折病则延鬼师以虎头一具用五色绒装饰置簸箕内祷之葬则侧置其尸谓使其不知回归云其俗多嗜酒惰农业
  披袍犵狫亦在平远州男子衣服朴陋女人以青线扎发披青布袋缀海巴于上衣长仅尺馀上披以袍袍方而阔洞其中从头笼下前短后长左右无袖裙以五色羊毛织成亦无折其性情淳谨力耕作多铸犁口营生
  水犵狫在馀庆镇远施秉等处一名扰家土民称汤杨龙者即其老戸善捕鱼虽隆冬亦能入渊故名水犵狫性淳谨勤耕作畏官长男子衣服与汉人无异惟妇人服细折裙犹沿苖俗至婚姻丧祭悉与汉同
  木老所在多有有王黎金文等姓在贵定黔西者娶妇异寝生育后乃同室祀鬼用五彩旗遇节则歌舞为欢亦有长㓜之序在都匀清平者衣服类汉人同姓不婚异姓不共食犬父母死有丧服而无衰绖长子居家四十九日面不洗濯步不逾戸期满延巫祝荐名曰放鬼乃出门长子贫不能守必长孙或次子代之其子弟亦延师教训多有入泮者
  犵兜镇远施秉黄平皆有之好居高坡不篱不垣男子衣类土人女子短衣偏髻绣五彩于胸袖间背负海巴蚕茧累累如贯珠人多嗜酒四时佩刀弩入山逐鹿罗雀其药箭伤人见血立死然无敢为盗
  𦍕獚即杨荒播之遗民也有杨龙张石欧等姓其种最伙都匀石阡施秉龙泉黄平馀庆黎平及龙里皆有之荆壁不涂门戸不扄出入以泥封之其服饰婚丧与汉人同男子计口而耕妇人度身而织暇则挟戈操笱以渔猎为事婚丧以犬相遗近则衣冠文物日渐盛矣
  八番在定番州衣服与汉人同其俗女劳男逸妇人直顶作髻日出而耕暮入而织获稻和秸储之刳木作臼曰椎塘每临炊始取稻把入臼手舂之以寅午日为市燕会击长腰鼓为乐以十月望日为岁首葬不择日夜静出之谓不忍使其亲之知云
  六额子在大定有黒白二种男子结尖髻妇人长衣不著裙人死葬亦用棺至年馀即延亲族至墓前以牲酒致祭发塜开棺取枯骨刷洗至白为度以布裹骨复埋一二年馀仍取洗刷至七次乃止凡家人有病则谓祖先骨不洁云近经严禁恶习渐息
  僰人在普安州土官各营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沐浴凡猓猡狆家犵狫言语不相谙者常以僰人通𫝊声音风俗与南诏略同于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性淳而佞佛常持素珠诵梵咒
  峒人皆在下㳺冬采茅花为絮以御寒饮食辟盐醤夫妇出入必偶性多忌喜杀不离镖弩在石阡司朗溪司者颇类汉人多以苖为性在永从诸寨者常负固自匿然少为盗在洪州者地沃多稼而惰于耕惟喜剽劫每持刀弩潜伏陂塘踉跄篁薄中飘忽杀越不可踪迹又招致四方亡命窝分掳获故黎平之盗向以洪州为多今皆敛戢矣蛮人在新添丹行二司男女衣草蓑妇人著花短裙丧葬亦杀牛歌舞以十月朔为大节祭鬼以丑戍日为场期惰耕作喜渔猎性犷悍出入必带刀弩又石阡沿河司有冉家蛮俗类皆同
  杨保乃播州之裔多在遵义龙泉其婚姻葬祭颇同汉人亦有挽思哀悼之礼但性狡而犷间或縁事官司差役拘提辄抗拒不出
  土人所在多有在广顺贵筑贵定者与军民通婚姻岁时礼节俱有华风男子间贸易妇人力耕作种植时田歌相答清越可听岁首则迎山魈逐村屯以为傩妆饰如社击鼓以唱神歌所至之家皆饮食之在施秉者多思播流裔以九月祀五显神远近邻人咸集吹匏笙连袂宛转顿足歌舞至暮而还在邛水者性刚悍好斗出入不离刀弩每二年杀一牯牛以祭先祖聚邻境寨洞男女畅饮尽欢在黎平曹滴司者出入男妇必相随勤于耕作猓猡本卢鹿而讹为今称在大定所属有黒白二种黒者为大姓其人皆深目长身黒面白齿钩鼻薙髭而留髯又名乌蛮其俗尚鬼故又名罗鬼蜀汉时有济火者从武侯破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即安氏远祖自罗甸东西若自𣏌夜郎牂牱则以国名若特磨白衣九道则以道名皆罗罗之种也自济火以来千有馀年世长其土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最贵者曰更苴不名不拜赐镂银鸠杖凡有大事取决焉次则慕魁勺魁以至黒乍皆有职守亦有文字类蒙古书男子以青布纒头笼发其中而束于额若角状短衣大袖系蓝裙女人辫发亦用青布纒首多带银梅花贴额耳戴大环垂至项拖长裙三十馀幅烝报旁通䩄不恧也惟不与下姓结婚正妻曰耐徳非耐徳所生不得继立嗣子㓜不能主事耐徳即为女官其长死则集千人被甲胄驰马若战以锦縀毡衣被尸焚于野招魂而葬其性愚而恋主即虐之至死不敢贰世奉其子姓自改土归流犹奉之如故重约信尚盟誓凡有反侧刴牛以谕领片肉即不敢背善造坚甲利刅标枪劲弩置毒矢末霑血立死平居畜善马好驰骋以射猎习击刺故其兵常为诸蛮冠谚云水西罗鬼断头掉尾言相应若率然也
  白猓猡亦在大定之水西及安顺永宁州皆有之又名白蛮与黒猓猡同而为下姓风俗亦略相似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釡灼毛齰血无论鼠雀蚳蝝蠕动之物攫而燔之攒食若彘人死以牛马皮革裹而焚之居普定者为阿和其俗相同多以贩茶为业
  猺人黔省原无自雍正二年有自粤西迁至贵定之平伐居无常处必择溪边近水者以大树皮接续渡水至家不用桶瓮出汲男女衣尚青长不过膝所祀之神曰槃瓠勤耕种暇则入山采药沿村寨行医有书名榜簿皆圆印篆文其义不觧珍为秘藏俗长厚见遗不拾
  㺜苖在永丰州之罗斛册亨等处雍正五年自粤西改隶黔省其俗衣服薙发俱效汉人妇人短衣长裙首蒙青花布手巾犹循苖俗性犷悍嗜杀自改土归流渐遵礼法勤耕织地有瘴气多雨少雪近岁颇得雪
  𤝎𦍕狑狪猺獞六种杂居荔波县雍正十年自粤西辖于黔之都匀府其俗衣服虽有各别语言嗜好不甚相远岁首致祭槃瓠杂鱼肉酒饭男女成列连袂而舞相悦者负之而去遂婚媾焉皆编入版籍略供赋役
  古迹
  贵阳府
  废大万谷落总管府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宋开宝八年置嘉靖间移建城内久废废定远府在定番州南一百里元置领柔州等五州朝宗等十一县久废废乖西军民府在开州东六十里元皇庆九年以土官阿马知府事佩金虎符后为乖西长官司明废废南宁州在定番州南二十里宋置久废废大罗州在府城南二里元置久废废龙里州在龙里县西元置隶八番久废废中曹县在府城南十里元置明废为中曹长官司废白纳县在府南五十里元置明废为白纳长官司废小罗县在府城西二里元置久废废瓮蓬县在府城北四十里元置后为瓮蓬堡废古筑县在广顺州南一百里元置隶金筑府久废废哝耸古平等处长官司在龙里县东十五里元置隶新添葛蛮安抚司久废废六广等处长官司在修文县北四十里元置后废废瓮城都桑长官司在贵定县西南二十里元置后废贵定县旧城今在贵定县城南五十里明万历间置康熙二十六年移县治于新添卫即今城废宣慰司学在府城东门内久废旧贡院在府城内南隅今为贵阳营署藏甲岩在府城内南隅永祥寺下俗名鬼王洞汉王志英武过人而貌寝陋军中呼为鬼头从诸葛武侯南征过此藏盔甲以镇百蛮君子亭明王守仁谪龙场时建于修文县之后后人复建于省城今废振衣亭在东山明景迂有诗甲秀楼在府城南鳌头矶上巍然卓立为中流砥柱明万历时巡抚江东之建以培风水后圮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捐资重修有碑记雍正十年巡抚张广泗布政使常安増修避雨岩在府城北一里许郡人谢三秀曽避雨于此有一啸空山避雨岩之句因名点易岩在府城北里许郡人易贡构别业于此读易铜鼓崖有二一在府城东二里铜鼓山半有洞一在贵定县南八十里常有赤蛇蟠其上将大雨辄鸣三仙洞在府城东四十里翁若堡中有三石座并列旁有石盆仰盛岩溜相𫝊为仙人洗头盆流米洞在广顺州白云山罗永庵后岩畔相𫝊明建文帝隐此有米自洞流出供朝夕后痴僧嫌其孔小凿而大之米遂绝一宿洞在广顺州东从仁里明建文入白云山时经此一宿至今无蚊石田在府城南二十二里昔有隐士居于此忽有道士从假牛云欲耕石田种玉隐士与之方耕隐士妻来牵牛道士怒舍之去至今石上耕犁之迹犹存仙迹石在府城北四十里牛矢𡉫上有人足迹踵趾宛然旁有亭曰仙迹亭今废仙人迹在贵定县南四十五里石上有足迹长尺馀观风䑓在府城南里许万历间建亭其上以镇水口狮峯将台在府城西里许明颕国公傅友徳讲武于此读书台在府城北二里白岩山上郡人王训垒石凿池旁植花卉为读书之所遗迹尚存忠节冈在府城南二里郡人徐资战没妻刘氏守节既卒合葬于此有记养龙坑在府北养龙司两山间乃深池也灵物潜其下旧𫝊土人于初夏植柳坑畔择牝马系之已而云雾晦冥类有物与交遂产龙驹明洪武四年伪夏明升降献良马十其一白者乃得之于此首高九尺长丈馀不可控驭诏囊沙四百觔压而调之久渐驯习后行夕月礼于清凉山乘之如蹑云纎尘弗惊赐名飞越峯且命绘图藏焉翰林学士宋濂为赞蜀人杨慎有记郡人徐渭有诗跪井在罗永庵前明建文曽隐此山高无水𫝊有龙神为之涌泉恒雨不溢恒旸不涸时有双鲤出没其间出则雨没则晴其应不爽取水者必跪汲乃可得仙篱在府城北八十里高岩上相传有黄冠结茅其间篱久不坏玩易窝在修文县南二里石上镌有阳明玩易窝五字洞口有阳明小洞四字洞中空敞可坐百人
  安顺府
  普定废府在镇宁州十二营司东南二十里元置后改为路明洪武十四年复改为府十五年将军傅友徳迁于今府治十八年废故址尚存废习安州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元置明改安顺州后移于普定卫城即今府治旧志载有平夷石梁罗山三废县按平夷汉县属牂牱郡蜀汉分建宁牂牱立兴古郡晋分兴古置平夷郡治味县即今曲靖府治唐后没于蛮今之平夷县在明为平夷卫想即唐平夷县城旧志云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恐不可信盘州原为西平州贞观八年始更今名元改为霑益州领交水石梁罗山三县石梁在州东五十里罗山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废址尚存滇志所载甚明不容假借又旧志古迹中载盘水罗山二废县俱在府西百里香罗山是一山而置二县及查山川志香罗山载在普安州注云在州西二百里即古平夷县治是又一山而置三县必有错误今以山川志为据载平夷于普安州而石梁罗山不载废镇西卫在清镇县西北五十里明置康熙三十六年诸葛营凡三一在府城西十里一在永宁州江崖山一在盘江皆武侯驻兵处征西营在府城北五里许明傅友徳征西立营于此赵府判徳政碑在府城东十五里赵名将士元普定总管府通判兴学爱民事载名宦砚石在府城内学宫后平坦方正周围二十馀丈石佛在府城东二十里道旁洞中相𫝊元时飞来石龙在府城南五里屯洞内头尾鳞甲俱全观风台在府学后坡形如台相𫝊为诸葛武侯观星台
  平越府
  废白泥州在馀庆县东元至正末设州明洪武初废废馀庆州即馀庆县治置废时代同白泥州废三坡地蓬长官司在府城西三十里地蓬铺元置明废旧黄平州城在黄平州西北三十里元为黄平府明洪武八年改为安抚司万历二十八年置州康熙二十六年移州治于兴隆卫雍正十一年设州同分驻旧城诸葛营在府城南三十里胡将军故垒在府城北三十里地名土坪明总兵胡从仪征苗屯兵于此基垒犹存仙影岩在府城西五里岩上有仙人张三丰遗影明巡抚郭子章题神留宇宙四字镌最高处靖黎洞在黄平城东明巡抚郭子章帅师戡定黎平苗凯旋过此洞适开因名王𡽖囤在府城西六十里周围险峻上宽平先年为贼所据明总兵南党克之对奕石在府城西南福泉山后张三丰与隆平侯张信常对奕于此坠马石在杨老站鸡场西大道旁明巡抚姚启盛经此悯站夫之苦乘马而行路滑坠马土人铭石以志其徳礼斗亭在府城内高真观中浴仙池在高真观内为张三丰浴处池畔有古桂树都匀府
  废定云军民府在府城东一百里元置明废废合江州在府城东南二百五十里与陈𫎇州俱元置隶广西思明路明改为长官司隶都匀安抚司废陈蒙州在府城东南一百里废都云县即今县治元置明废废麻峡县即今麻哈州治元置明废废都云洞长官司在府城南元置明改云为匀废都镇马乃等处长官司在府城北七十里元置后废旧志作麻乃查元史改正蔡家营在清平县城东三十里香炉峯前明参议蔡潮屯兵处三丰观澜处在府城北关外张三丰题石壁耸峭下临剑水至今石上笔迹如新石壁墨刻在府城北明张翀题镌曰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谷饮此泉水宸翰楼在府城内明都御史李佑建废都云桑麻独立等处长官司凡志古迹必当注明在于何地若不注其地是并无其迹矣似不足存但黔中文献缺略旧志所载或别有考据姑附于后以俟博识者后仿此其旧志不载所在而他书间有可考者概为添入
  镇远府
  废思邛县在府城东九十里开元四年置后废废思王县在府城东南八十里唐武徳三年置二废县旧志又载入思南府考思南疆域西北宽而东南狭东至铜仁界一百里南至石阡六十里据注思王在府南三百里思邛在府东南三百九十里是已不在府疆域之内矣应属之镇远为是故去彼而存此旧施秉县在今施秉县南一百六十里康熙二十六年裁偏桥卫入县移县治于卫城废胡刀县 废琊川县俱在施秉江外屯地俗名偏刀水胡刀本名释燕唐贞观元年以牂牱地置十四年更名隶播州琊川原隶废⿰亐阝 -- 𨙱州不知置自何年唐贞观四年改隶智州十六年改隶播州开元二十六年二县俱废废洛浦县在府东唐天授二年析辰州之六乡置隶溪州长安四年改隶锦州后废废安定县在府城东八十里即今邛水司元置后改邛水县明改邛水长官司废镇远卫在府城西明置属湖广康熙二十二年改属府寻省入镇远县废金容金达等处蛮夷长官司即今府治元初置镇安县寻改安夷县后改金容金逹及杨谿公俄等处两蛮夷长官司明改为镇远县废得民长官司在卭水司明洪武五年废卭水县置圑罗得民晓隘陂带卭水五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以四司并入卭水司永乐十二年改属镇远府废晓爱泸洞赤溪等处长官司在府城东元置后废旧志作晓隘查元史改正废元帅府城在府城东中河山遗址尚存废龙塘城在天柱县治东五里明置寻废遗址尚存废香炉岩在镇远香炉山畔有溯流光三字镌于岩相𫝊汉武侯所题十万𡉫在府城西南六里临江宣慰田氏屯兵之处废永安县元置后废稻香亭在天柱县南里许朱梓建
  思南府
  废牂牱郡一统志云在府治西汉平南夷置废思州元志云去今思州百八十里唐置按唐时田氏始祖克昌涉巴峡卜筑思州疑即婺川县城子头是废费州在府城东北百里唐置后废废扶阳县在府城西北八十里隋于扶水北置县属巴东郡唐武徳四年以婺川扶阳置务州因析婺川为涪川贞观四年分涪川扶阳置费州后废废宾化县即今安化县治隋置属牂牱郡唐废明一统志作唐置误废城乐县元志云在府城西百五十里唐武徳中招慰生苗置属思州始筑城人乐之故名贞观中改属费州废多田县在府城西北四十五里唐武徳四年置属思州后属费州北有浮禹山废思卭江等处长官司即今印江县治元置明改为县关索城在婺川县城南五十里石槽关在关索城南五里相𫝊为关索饲马处今二石槽犹存上阳子丹台在府城东万胜山后𫝊有道人陈致虚号上阳子自入笼中浮于江遇宣慰拽笼出之炼丹于此炉锤至今皆存仙人家在安化县南三十里岩上有亭如佛龛不知创自何时历久如新仙迹在府城北龚滩江边盘石上足迹二长一尺馀相去五六尺履迹在婺川县南五十里俗名烧岩上有巨迹废牂州武徳三年以牂牁首领谢龙羽地置四年更名牂牁后复故名废庄州本南寿州唐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四年更名为黔州都督府治废安夷县宋致和中置宣和四年废为堡绍兴元年复置隶䕫州路元废济江亭在府城南江边明正徳四年知府寗阅建御史徐节有记天泉新馆在沿河司明佥事周以鲁建
  石阡府
  废义州在龙泉县北二十里义阳山下唐置后改智州又改半州寻废废洋川县在府西北苗民司南洋溪山下唐武徳二年置隶义州贞观十六年州废改隶夷州宋大观二年改夷州为承州县隶焉政和三年州废县亦废废夜郎县唐有三夜郎县此系武徳四年析宁夷县所置在府西葛彭司西六十里废明阳县在龙泉县西唐置后废废绥阳县在龙泉县西北唐史云县有绥阳山故名唐置后为夷州治废鸡翁县在龙泉县北二十里鸡翁山下唐置后废
  思州府
  废丹川县在府东北二百二十里施溪司唐置后废旧志载有废都素府在府北七十里不注置于何代查各代地理志并无都素府之名今府西北七十里乃都素长官司置于明永乐十一年现今承袭未尝废也旧志恐有误宜删废丹阳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黄道司唐置后废废台蓬若洞注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在都平峩异溪司南元置后废废野鸡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在黄道司南元置明废废务程龙敖平岳都坪四长官司俱在黄道司西元置明废废平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即今玉屏县治元置明废设平溪卫雍正五年改县宝塔在府城南十里高三丈许旧志云天堂宝塔即此铜鼓在玉屏县城东五里岩有石洞以石敲之铿如铜鼓相𫝊马伏波略定五溪时驻兵于此石莲峯在玉屏县城北隔江二里旧𫝊张三丰修炼处药炉丹灶遗迹仿佛可辨朱砂坑在施秉司今废望江楼在府城外明知府李久简建南明楼在玉屏县城内即谯楼明初建基址方向俱张三丰所定明末南宁侯张先璧驻兵卫城尽捜寺钟填河中造浮梁至斯楼钟忽自鸣取者惧不敢动得胜楼在玉屏城西门上明左都御史徐翺有记铜仁府
  废乌罗府在府西二百里乌罗司明永乐初置正统四年废常丰县在府城西唐置本名万安天宝元年更名隶锦州宋废废大万山长官司在府南二百里明置后废废铜仁大小两江等处长官司在府西南元置隶都云定云安抚司后废废勒舍长官司元置寻废废龙泉葛泽长官司宋置明废废榕溪栀子坪长官司元置明废跨鳌亭在府城西南铜岩上明𠫵议蔡潮建大观楼在府城东山上明知府李资坤建
  黎平府
  废新化府在开泰县属新化所明置后废废龙标县在开泰县属隆里所唐武徳七年置即王昌龄迁谪处黄甫营在开㤗县属新化所相𫝊明楚王征吴奤儿驻兵于此诸葛寨在府北一百里亮寨司五脑寨即今锦屏县治明楚王讨服叛蛮置铜鼓卫于其地雍正五年改为县治马台石在锦屏县西五里相𫝊武侯南征曺于此石上马大观亭在胡耳司东二十里宋程敦厚谪渠阳土人作亭以居之诸葛城即今古州城内有方台名诸葛台相𫝊诸葛南征屯兵于此苗人不敢入
  大定府
  废赤水卫在毕节县西明置今省入县废层䑓站城在旧赤水卫东南一百里明置后废古胜城在黔西州东南六十里明末总兵王国正筑每至夜辄闻金戈鐡马声及安氏既灭遂不复闻龙臂城在黔西州南二十里相𫝊明初马⿰日𦻏 -- 晔于城下建城基址初立忽坡上连发三矢迹之莫知所自遂舍之改筑今城七星营在毕节县城西九十里相传诸葛武侯祃牙于此基址尚存平阳侯营在旧赤水卫北六十里其侯世代名姓无考关索镇在毕节县北相传武侯南征还留索镇此诸葛粮堆在威宁州广化里武侯祭星坛在毕节县七星关察院洞在平远州东一里洞口宏敞旁通二洞相传昔察院胡某与贵阳总镇范邦雄巡边至此有土夷谋乱从此洞遁去得免故名奢香洞在平远州东三十里昔奢香驻兵于此关索插枪岩在威宁州瓦甸站北抬石坝在黔西州北六十里有方石厚阔各又许长二尺上勒天合二字相传马蔚所遗默抬即起语则多人莫能动武侯碑在毕节县城北一百二十里相传诸葛武侯所立碑文漶漫不可读梁王台在毕节县东二里元封梁王于滇经此因筑台址尚存水城楼在毕节通津门外月城上前明嘉靖间兵备道韩士英建
  南笼府
  废普安府在普安州东北二十里元为普安路明洪武十六年置府永乐十三年改为州今州城乃明普安卫治旧志载废平夷县注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想指普安府非安顺府今查州治去云南平夷县里数适相当也废附唐县在普安州城南一百里即今黄草坝与盘水俱唐置隶盘州后没于蛮废盘水县在普安州东九十里孔明城在永丰州北三十里地名者相有土埂高数尺周二百馀丈相𫝊为孔明创营处勾漏洞在永丰州之罗斛东六十里洞在山巅宽敞幽僻人迹罕到相𫝊勾漏令葛洪曽炼丹于此虎石在普安县东南石形如虎昔有虎为害噬民间畜相率捕之乃石虎也因断其首怪遂灭欲飞石在安南县文庙旁方广数丈总兵邓子龙镌欲飞二字于上画宽尺许饮马池在安南县南三里鸦关下相𫝊汉将军关索人马至此渴甚泉忽涌出成池明参政林乔南勒碑池左曰甘泉圣迹
  固朝总督蔡毓荣𪵶甘以饮人四字断石龙在普安县西有石冈蜒蜿如双龙昔有绣衣使者按部道经其旁遥闻鼔吹声迹之乃在石龙上命断之后乃绝响莫忙亭在安南县南门外明总兵邓子龙建
  遵义府
  废溱州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唐贞观中置元和间省珍州入焉宋宁熙中复置溱州并置溱溪县景炎三年废珍州在正安州西南四十里唐贞观中置后废遗址尚存废播州在府北三百里白绵堡昔杨光荣子孙承袭守此宋端平中置州旧正安州在今正安州之东南七十里地名滴水园明万历间平杨应龙置城垣尚存废南平军在桐梓县北一百里宋熙宁八年置后废废宁夷县在府城东唐贞观初置后废废带水县在府城北三十里唐贞观元年置柯盈县十四年更名宋宣和初废废都上县在正安州西南二十五里唐武徳元年置隶黔州贞观四年以县置夷州宋宣和中废废乐源县在正安州西七十里宋嘉熙间置后废废夜郎县在桐梓县北七十里唐贞观十六年与珍州同置后废宋大观二年复设宣和二年废扶欢县在桐梓县北二百里扶欢山下唐贞观十六年置属溱州按扶欢废县思南遵义两府志俱载皆云在扶欢山下查山川志思南无扶欢山遵义志载在桐梓应以遵义者为确废播川县在桐梓县南三里宋置后废废鼎山县在桐梓县治南十里元置久废废义泉县在绥阳县西南百里置废时代与石阡府之废洋川县同废高富县在绥阳县东北赵家里唐武徳四年置隶夷州后州废隶务州贞观四年仍置夷州县复隶焉永徽后废养马城在遵义县北三十里唐末杨氏建为牧马地可容马数万匹乐蒙城在遵义县西四十里明天启间兵备道卢安世筑旧址尚存竹王城在桐梓县北七十里久废旧址方圆里许今尚存竹王洞在桐梓县夜郎里葫芦洞在桐梓县西五里洞门高耸平阔清幽深邃里许内分三层次层状似龙蟠顶石如盖岩上滴沥独润其馀有如鼓如床如臼者各极神奇明邑令万建侯额曰天外赏又大学士王应熊有北顾岩三字俱镌洞口废石城南山寨在正安州相𫝊宋末州人郑昌孙拒元兵于此三槐石在正安州相传杨六郎曽憩此李白听莺处在府城外白诗清浮酒蚁醅初绿暖入莺簧舌渐调盖流夜郎时所咏石壁仙题在府城北三十里石壁上刊有山齿齿水濔濔白飞霞曽到此十二字下有清泉一道初𫝊白真人曽于此沐手至今取以疗疾颇验铜标在府城东桃源洞勒平播功兵备道傅光宅建今废铜佛像在府城中佛光寺内初杨选见于荒莾中风雷大作不可近有异僧命选斋戒而往遂得徙于本寺务本堂在正安州西二十里汉尹珍建今有草堂三楹乐道书馆在正安州西七十里汉尹珍建冉琎冉璞故宅在府城东十里地名冉家林李白故宅在桐梓县北六十里久废尹珍讲堂在绥阳县东旺草里二冉故居在绥阳县西南五里平木山其址尚存家训碑在白绵堡宋忠烈公杨灿以十训刻石示子孙曰如能顺从则世享福夀会仙亭在府东桃源洞元大徳年建又名美哉亭怀白亭在桃源洞明大学士王应熊建玉卢亭在正安州相𫝊为仙人李珏上升处
  丘墓
  贵阳府
  宋阿重墓在府城北重有平宋隆济功谥忠宣元何宣慰墓在府城东一里逸其名为八番顺元宣慰使有善政十义友墓在府城北元末义士十人合力保境卒葬于此明孔文墓在府新城普定街后文为至圣裔以知府谪贵州顾成墓在府城西门外法云庵后成镇远侯杨廉墓在府城外三柯林廉宣徳间参议提学吴国伦为墓碣记徐节墓在府城南嘉靖间都御史谕葬刘秉仁墓在府城东门莲花塘隆庆间巡按郧阳都御史谕葬李时华墓在府城南华太仆寺卿万历间谕葬潘润民墓在府城北崆巄山民云南左布政使王尊徳墓在府城南门外徳两广总督尚书许一徳墓在府城东社坛坝徳云南按察使吴淮墓在府城南八里𡉫淮官郎中马文卿父墓在府城南观风䑓侧丘禾实墓在贵定城东北实春坊庶子
  安顺府
  明赵侃墓在府城南岐山之左侃通政使娄九徳墓在府城西徳布政使平越府
  明张信母墓在府城南月山寺右张三丰所卜地毛胜祖墓在府城北门外胜南宁伯黄绂祖墓在府城东绂㓜孤家贫祖母拾野蔬自给一日出郊外无疾而逝众为具棺殓谋异日瘗之至夜大风雨卷土成坟后绂官至尚书人以为天与吉壤云杨遵墓在府城南二里遵参议王讥墓在府城北沙子坡讥年百岁以子家鼎受封建坊旌表樊师孔墓在府城南李旗𡉫孔山西兵备道奚荣先墓在府城南一里先入乡贤解立敬墓在黄平州城东敬南赣巡抚
  都匀府
  明孙应鳌墓在清平城西一里鳌万历间尚书谥文恭李佑墓在府城南十里翁绍寨佑都御史石邦宪墓在清平城北三里石家坪宪左都督
  思南府
  宋田祐恭墓在婺川归义乡恭赠少师思国公明李渭墓在河东万圣山麓楚黄耿定力为作志铭纳圹中康熙二年七月十三夜墓志碑忽自河东移到渭祠前子孙晨起见碑文闻于知府叶蕃推官常时泰同诣墓所墓封如故渭参政崇祀乡贤李盘墓在府城北人同村盘御镇筸红苗乱死于阵敕赠铜平长官
  思州府
  元刘贵墓在府城东桑坪山阳贵明宣慰司副使明党宗仁墓在府城东南五里峩山之阴仁土同知寿母墓在玉屏县南三十里洋坪侯位母夏氏年百岁谕祭葬侯位墓在玉屏县洋坪位兵部左侍郎
  黎平府
  唐王昌龄墓在开泰县龙标山龄被谪龙标尉宋徐知府墓在新化长官司东南相𫝊辰州知府姓徐者因入洞招抚蛮夷被害弃尸河中日逐下流夜复上流人皆惊异乃收而葬之
  南笼府
  明十八先生墓在府城南明永明王由榔自广西走贵州孙可望处之安笼所无人臣礼从臣吴贞毓张镌周允吉杨忠徐极蒋干昌李元开李颀朱议㫤郑允元赵赓禹蔡𬙂易士佳胡士瑞朱东旦任斗墟及内侍张福禄全为国等愤甚欲与李定国共图可望谋泄可望遣人拷讯十八人共声不屈被害时人哀之收遗骸葬此傅天锡墓在普安州正徳间夷叛锡督兵战死奏请立碣薛三贵墓在安南县东关贵有武功曽异撰墓在安南县独秀山下明末流寇陷城撰殉难土人取其骸葬此
  遵义府
  汉七王墓在桐梓县南五里相𫝊即竹王父子之墓宋二冉墓在绥阳县朗水里冉琎为合州知州冉璞为合州通判俱祀乡贤

  贵州通志卷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八
  营建志序
  城池 公署 学校 贡院书院 义学 坛庙 寺观
  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城郭沟池之固掌固掌之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司险掌之至于表著之位坛壝之制庠序学校之设领于宗伯载在司徒皆体国经野之洪规也贵州介荒服野处穴居依倚山洞明洪武初始令马𭨋筑贵州城为都指挥治奢香复开九驿厥后设官置署兴文教崇祀典规制渐备非榛狉之旧我
  朝圣徳神谟无远弗届凡扼塞之处皆建筑城垣官署以镇抚之夷民秀者亦得补学官弟子荒村深箐弦诵沸声开辟郎岱坡贡诸驿易羊肠之险为鸿渐之逵而先农建坛神龙立庙以为民祈祷迓福尤为从古未有之旷典煌煌乎光史册而昭来许矣若夫蛮俗尚鬼信巫浮屠老子之宫所在多有而亭榭楼台亦古昔望氛祲察灾祥之遗意不容略也述营建志
  营建
  城池
  贵阳府
  贵阳府城洪武十五年都指挥马𭨋建石城周围九里七分高二丈二尺门五东曰昭文南曰迎恩西南曰广济西曰振武北曰布徳东北有池西南一带滨河天启六年总督张鹤鸣巡抚王瑊于北门外増砌外城六百馀丈设威清六广红边小东四门 国朝顺治丁亥年贼毁外城十六年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重修内城増高三尺康熙十一年总督甘文焜复修外城雍正四年巡抚何世璂十年巡抚张广泗元展成前后修葺
  贵筑县城附郭
  定番州城原为程番府城明成化十三年知府邓廷瓒筑土城万历十四年改州知州范郴重修砌以石周围五百一十丈高一丈五尺门四
  广顺州城明万历二十九年设州无城崇祯二年知州李绍沆议请题建工未竣都司陈谦议改建新城于北冈上今州治仍旧城而以新城驻防兵
  开州城崇祯三年建周围五百一十丈高一丈二尺门四东曰布徳西曰永迎南曰贵阳北曰茶山 国朝康熙元年知州徐昌重修城楼四
  龙里县城原为龙里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围五百三十八丈高一丈七尺门四东曰朝阳南曰通化西曰威远北曰镇靖万历二十一年巡抚郭子章増筑二百馀丈
  贵定县城原为新添卫城明洪武二十二年镇抚王璧建土城正统间指挥孙礼重建万历十三年巡抚舒应龙巡按毛在参议王恩民甃以石周围一千七十丈高一丈一尺门四东曰熙春西曰延秋南曰武阳北曰肃远城楼四月城西北二座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县迁治于此
  修文县城原为敷勇卫城明崇祯三年建石城周围七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门四东曰祥曦南曰迎恩西曰布徳北曰平安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因为县城
  长寨城 国朝雍正十一年 题建周围四百八十丈高一丈
  大塘城在定番州姑卢 国朝乾隆三年 题建周围二百九十八丈城门四城楼四安顺府
  安顺府城原普定卫城旧普定府城在今府南四十里元泰定七年创明洪武五年安陆侯吴复建十四年置普定卫始建今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朝天西曰怀远南曰永安北曰镇夷城楼四水关三水楼三垛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府成化中移州于卫万历二十年升州为府遂为府城明末毁于冦 国朝康熙九年知府彭锡缨等捐修完固十一年知府胡宗虞垒石増高重修四城门傅以铁
  普定县城附郭
  镇宁州城旧安庄卫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陆秉建周围四百八十丈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镇夷南曰永清北曰迎恩嘉靖十二年改迁州治于此 国朝康熙十一年裁卫并州因为州城
  永宁州城明时建小城一座名查城墙未及肩围绕仅半里许建东西二门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州林华皖増筑周围一百八十五丈高一丈四尺
  安平县城原为平坝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周围九百丈有奇高一丈宽六尺门四城楼四月楼一水关一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因为县城
  清镇县城原为威清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指挥焦琴筑周围七百九十六丈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城门楼五万历十三年副使郑秉厚重修久圮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修二十六年裁卫改县因为县城
  归化城 国朝雍正八年 题建石城周围六百丈高一丈厚四尺门四
  平越府
  平越府城原为平越卫城明洪武十四年指挥李福建三十四年改甃以石周围一千四百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门四月城三城楼四警铺四十五城内无水正统末苗冦围城人马渇死成化间指挥张能建水城于西门外别开一门曰小西门万历二十九年设府因为府城三十一年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国柱于水城外筑外城五十五丈水经城内汲者便之崇祯间知府陈绍英于城北隅建敌台名雄镇楼造望楼十二 国朝顺治十八年道府徐弘业喻全昱前后增修平越县城附郭
  黄平州城原为兴隆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颖国公傅友徳建指挥张龙筑石城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一丈五尺广八尺门四东曰丰润西曰宣威南曰镇安北曰昭化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州移州治于卫城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旧州城同时 题修
  瓮安县城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六百九十丈高二丈广一丈门四城楼各一座
  馀庆县城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三百一十七丈高一丈六尺广一丈城门三东曰来喜西曰太初北曰南薫城楼三后闭北门止行东西两门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陈世任修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
  湄潭县城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砖城周围三百八十八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门二南曰久安北曰长治城楼四水洞五月城三今南北二门月城皆废都匀府
  都匀府城原为都匀卫城明洪武二十七年平羌将军何福筑土城后指挥黄镛砌以石周围一千七十二丈高二丈宽一丈城楼五月城转阁敌楼八门五东西北各一南二成化间副使李麟濬凿河引水环城为壕万历间副使苏愚増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都清道佥事姚启盛新镇道参议徐弘业知府龙纳铭参将龙略中军守备李子玉重建寻倾数十丈康熙六年副使吴毓龙知府黎际皋参将龙略卫守备崔基重修
  都匀县城附郭
  麻哈州城原筑土墙明嘉靖三十年知州杨敏砌石寻圮万历十六年知州胡友禄复砌以石周围四百丈高一丈二尺宽七尺门四东西南北各一月城二
  独山州城原无城明万历五年知州欧阳辉谕令南北二街市民各照界限修筑土墙高一丈厚三尺
  清平县城原为清平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指挥司铎建土城万历间巡抚罗瑶请发帑银五千三百两委参将侯之胄等修砌石城周围六百六十三丈高一丈门四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县属凯里城同时 题建
  荔波县城旧城在穹来里喇轸村明嘉靖间知县尹东表建万历三十五年知县刘邦徴续修为三门后圮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详请迁于方村莪岭是为今城去旧城五十里筑土垣周围一百八十二丈高五尺厚一尺五寸开西南北三门建有草楼岁久废頺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棻捐资重建南北城楼乾隆二年 题请改建石城于蒙石里周围五百二十二丈城门四城楼四
  八寨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十一年奏请改建石城周围六百四十八丈二尺高一丈一尺门五东曰安定西曰中孚南曰成化北曰威宁又曰思恩
  丹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十一年奏请改建石城周围六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四尺门四东曰布徳西曰宣威南曰抚远北曰向化
  鸡讲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周围三百四十丈门四
  小丹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周围二百六十丈门四
  上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周围六百三十九丈门四
  镇远府
  镇远府城明正徳间生苗劫掠知府程㸅于治西木家湾跨江据崖甃城四十五丈高一丈五尺直至屏山高低不一共垛口七十有六城楼一万历二十一年苗袭府治掠东西二关巡按冯奕垣捐赎锾六百两檄知府张守让于木家湾城外筑石城一百二十丈治右采樵小径为石圈硐门又于治右老虎冲空凹处垒石塞之崇祯十五年知府张宗炜以施秉苗叛又于西门临关矶上砌石为台高丈许后东西两关门楼倾頺 国朝康熙十年重修乾隆二年 题请修建除临河岸毋庸建城外于山上隘口要路分筑城关列建炮台共四百四十四丈零卫城沿河低处多遭水患今将旧城加宽为堤堤上建城垣高七尺又塞两北门硐另建楼开门可以永防水患镇远县城附郭
  施秉县城原为偏桥卫城明洪武二十二年筑周围一千一百二十八丈高一丈二尺外石内土垛二千二百城楼四西角敌楼一东水关一万历二十七年增建敌楼八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县移县治于卫城乾隆二年题请修建县属旧施秉城同时 题建
  天柱县城原为天柱所隶湖广明万历二十八年改县知县朱梓增筑周围一百八十丈有奇门四东曰迎恩西曰怀远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崇祯六年迁于县东五里之龙塘后以苗乱复还旧治 国朝雍正五年改隶黔属黎平府十二年改属镇远府
  清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题建土城十一年改建石城周围七百九十丈高一丈四尺门四东曰尚徳西曰遵义南曰澄清北曰肃威
  柳罗城 国朝雍正八年 题建土城周围二百七十丈门二
  稿贡城 国朝雍正八年 题建土城周围二百八十丈门二
  柳霁城 国朝乾隆二年 题建石城周围三百四十丈门三城楼三
  台拱城 国朝雍正十一年 题建石城周围九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四尺门四城楼四炮台十二座水关二
  思南府
  思南府城明弘治十四年知府罗璞始筑土城正徳间蜀冦至城坏知府甯阅继修之嘉靖二十八年苗冦印江知府李梦祥重修周围七百七十丈馀高一丈五尺宽八尺门五东曰清州西曰清溪南曰清江北曰清泉东北曰遵化城楼五水门城楼一嘉靖间知府宛嘉祥易以砖石知府赵恒重修明季城坏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叶蕃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府陈龙岩修葺安化县城附郭
  印江县城嘉靖二十八年镇筸红苗猖獗攻劫县治知县徐文伯筑土城周围五百一十二丈有奇门四东曰来仪西曰金马南曰咸宁北曰康阜崇祯十三年改建石城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蒋元捷重修
  婺川县城明弘治二年知县熊玠筑土城四十四年知县刘敏之重筑内外甃以砖万历二十二年知县张仕教以播州兵变増修坚高周围五百四十丈门四东曰东平西曰西宁南曰南安北曰北靖城楼四明季兵燹城楼灰烬墙垣頺圯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雷起龙重修石阡府
  石阡府城嘉靖元年知府何邦宪创立土城四十年知府萧立业甃以石周围六百六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门四东曰对旭西曰澄清南曰迎恩北曰拱极城楼四水关四四十二年知府王管议増串楼年久倾圯万历间巡抚郭子章补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推官陈龙岩重修龙泉县城明万历三十二年巡抚郭子章知县凌秋鹏建石城周围三百六十一丈七尺高一丈八尺门四东曰义阳西曰绥阳南曰明阳北曰大保城楼四水关二
  思州府
  思州府城永乐十三年知府崔彦俊创筑土城隆庆三年知府张子中议迁于平溪卫城万历五年复还旧城外砌以石周围三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门三城楼三十年知府蔡懋昭以后山高峻俯瞰城中敌至难守乃议筑后山石城一百二十丈増筑敌台十二明季毁于兵火 国朝康熙八年知府陈龙岩増修十一年复倾塌四十馀丈知府李敷治重修雍正九年知府褚世晫加修
  玉屏县城旧为湖广平溪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卫指挥使许昇建周围九里三分高二丈门五 国朝康熙五十年守备吴丕烈修雍正五年隶黔改卫为县因为县城乾隆二年 题修青溪县城旧为湖广青浪卫城明永乐二十年建周围九里三分高一丈一尺门三 国朝雍正五年隶黔改卫为县因为县城乾隆二年 题修
  铜仁府
  铜仁府城景泰二年知府朱鉴建土城嘉靖二十二年知府李资坤扩大之砌以砖石二十八年思州知府李允简重修周围三百六十九丈高一丈六尺门七东曰景和上南曰来禧南曰文昌下南曰迎薰西曰阜成上西曰宾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北曰拱辰节经兵火楼尽毁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梁懋辰重修上南正南下南诸城楼
  铜仁县城附郭
  松桃城 国朝雍正十三年 题建石城周围五百六丈高一丈广一丈门四黎平府
  黎平府城原与湖广五开卫同城明洪武十八年创筑周围一千二百二十四丈高二丈一尺广一丈五尺门四东曰青阳西曰永宁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城楼四角楼五铺楼三十七串楼一千二百一十九间永乐十二年知府司祥正徳间知府祝夀孙继鲁万历间知府袁表崇祯间知府熊建相于元叶先后重修
  开泰县城原为五开卫城隶湖广 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县附郭
  永从县城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包善始筑土城周围一百五十丈高七尺宽三尺城东门一知县李宗周重修明末复圮 国朝康熙初知县严一诏重筑知县王克昌王宁长相继修葺锦屏县城原为铜鼔卫城隶湖广明洪武间筑周围六百二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宽一丈二尺门四东曰迎晖西曰镇静南曰定边北曰雄武后倾永乐元年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修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隶黔
  古州镇城 国朝雍正八年 题建土城周围七百九十二丈八尺高一丈二尺基宽七尺顶宽四尺门四
  朗洞城 国朝乾隆二年 题建石城周围五百三十二丈城门四城楼四
  大定府
  大定府城崇祯九年总兵方国安建明季毁于贼 国朝康熙三年设府即其故址重修周围九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五尺门四东曰朝阳西曰宝成南曰来薰北曰拱宸
  平远州城 国朝康熙三年水西平设平远府无城竖木为栅周围七百二十六丈高一丈五尺门四东曰迎旭西曰来爽南曰毓秀北曰永安敌楼四七年知府丘业总兵刘文进筑土城高八尺周围七百二十六丈城外凿濠深一丈宽一丈二尺
  黔西州城原为水西城明洪武间都督马筑周围九里三分高一丈八尺东西南北各一门后毁于贼知府王命来总兵李如碧重修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何缙副将谢英复修今圯仅存其址雍正五年知州鲍尚忠建土垣并东西城楼
  威宁州城原为乌撒卫城明洪武十四年建周围一千八十丈二尺城基宽二尺高一丈二尺门四城楼四 国朝康熙四年増修雍正十年重修
  毕节县城原为毕节卫城明洪武十六年指挥汤昭始建排栅二十年命指挥李兴李隆李焕修筑砌以砖石周围六里二分二十三年増拓二里共八里二分高一丈五尺城基厚一丈五尺门五东曰武安西曰定西南曰镇南北曰拱北东南曰通津嘉靖七年副使韩士英于通津门建月城引水入内万历六年兵备副使黄镆于月城外砌石堤二百丈以障河泛崇祯十年水西夷目杓佐化沙叛以城大难守截去正西一壁及南北两角周围仅得八百二十丈东南有濠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遂为县城雍正九年重修
  水城城 国朝雍正十年 题明建筑土城周围共计三百七十二丈高一丈宽六尺门凡三
  南笼府
  南笼府城原为安笼所城隶安顺府明永乐二年建周围共计二百八十七丈一尺高一丈八尺门四东曰朝阳西曰柔远南曰雍熙北曰顺天久圯 国朝康熙二年重修后复倾圯三十四年裁去所官移安顺府通判分驻其地至雍正四年总兵蔡成贵捐修旧城雍正五年设府遂为府城
  普安州城原为普安卫城明洪武二年建周围四百九十七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宽一丈六尺门四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卫入州遂为州城
  永丰州城 国朝雍正五年 题明建筑土城周围共计二百五十丈高七尺厚四尺城门四
  普安县城原为新兴所城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所移县治于此知县罗在廷改筑周围一里三分高二丈门四
  安南县城原为安南卫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梁海建周围七百九十七丈高一丈七尺宽七尺门四城楼四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遂为县城
  遵义府
  遵义府城明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筑西倚崇山东北临江周围九百五十丈有奇高二丈门四东曰景福西曰怀德南曰通贵北曰宁永城楼四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知州丘纪重修
  遵义县城附郭
  正安州城明万历间平播州之后卜筑于思宁里潏水园后为土冦窃据又迁于三江里至 国朝定鼎之后再迁于德溪里土坪先后皆未建有城垣嗣后吴逆背叛人民避兵至古凤地方相沿以为州治迨雍正九年 题改建城于土坪其后查得土坪水泉不继今仍议建州城于古凤
  桐梓县城明万历间平播州之后筑县城周围共计三里厚五尺后因河水泛涨及城署县事合州知州段文郁缩城避水仅及初筑之半后摄县事涪州知州王桂拓増旧基甃以砖石多植𣏌柳以固外堤周围四百三十丈阔倍之门四东曰东阳南曰南薰西曰西成北曰北拱城楼凡四
  绥阳县城明万历二十九年筑周围四百七十九丈六尺高二丈三十二年河涨圯百馀丈因疏河流完砌以石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邹宗彦重修设门四东曰熙和西曰清源南曰永定北曰拱极城楼四
  仁怀县城明万历间平播州之后建筑县城周围共计四百七十五丈八尺高一丈四尺外环以濠门凡四至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赵洪基重加修葺雍正九年 题请移县治于生界之亭子坝建立新城周围共计四百六十三丈门四东曰朝阳西曰丰乐南曰文明北曰永安城楼四
  公署文武彚编
  贵阳府
  总督云贵部院署在府城内明为总兵署 国朝顺治十七年总督赵廷臣改建康熙四年总督卞三元増建十年总督甘文焜重修因移镇云南仅存地址今为通衢名曰新街巡抚贵州都察院署在府城内东北明成化十年巡抚朱钦建弘治间巡抚邓廷瓒改建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八年巡抚卞三元重建康熙四十七年巡抚陈诜修改大门提督学政署在府城南门内 国朝顺治十七年佥事赵焘建于城南隅康熙二十三年佥事袁时中迁建于粮驿道旧址工未成二十五年佥事毕忠吉续成之雍正六年 题请迁今地将旧署改为贡院号舍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署在府城内贡院右明永乐十一年建于北城外景泰七年布政司蒋云汉改建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五年布政使黄中通以城西公馆暂建康熙四年布政使董显忠迁建今地布政使潘超先蒋寅董安国前后増修四十六年布政使张建绩重修有改向碑记
  经历司署
  照磨所署
  库大使署旧俱在府城中新街今废
  贵州提刑按察使司署在府城内西贵州前卫旧址旧在城中大街明永乐十八年建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六年按察使王锳改建今地康熙八年按察使张文徳重修照磨所署
  司狱司署俱在司署东
  贵州清军粮驿道署在府城内东南旧贵宁道署原在安平道旧址 国朝顺治十八年副使王廷弼建康熙十一年参议陈宝钥重修二十年参议劳之辨迁于今地康熙五十年参议白潢増修
  贵阳府署在府城内西南明隆庆四年建 国朝康熙二年修五十九年知府徐如玉重修雍正十三年知府王玠増修
  经历司署在府署西
  司狱司署在府署大门内西
  仓大使署在府南城内丰济仓
  通判署在新城六广门内为贵州前卫旧址原在旧城内东南隅后改为同知署迁建今地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贵筑县署在府城内西南隅旧为都司署以八番顺元都元帅府改建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六年重建康熙二十六年裁都司改为县署五十五年知县焦延祉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内旧在城东 国朝雍正八年建今地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抚标左营参将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西门内
  抚标右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东门内
  贵阳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府城南门内
  定番州署在州城内明洪武间建 国朝雍正四年知州苏松重修
  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义学内
  州判署分驻大塘 国朝乾隆四年
  定广协副将署在州城内
  都司署在州城南门内
  守备署分驻大塘 国朝乾隆四年
  广顺州署在州城内明万历三十九年建 国朝康熙四年知州韩之屏重修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义学内
  贵阳同知署在长寨旧在府新城内后改为通判署即以通判署为同知署 国朝雍正五年移建今地
  长寨营参将署
  守备署俱在长寨城内 国朝雍正五年
  开州署在州城内明崇祯三年建 国朝康熙十年知州王之官修二十五年毁于火知州王永烈重建
  吏目署在州治左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龙里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推官行署 国朝康熙十一年改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右 国朝康熙五十九年典史丁珏建
  教谕署在学宫左
  训导署在学宫右
  贵定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新添卫署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徙县于卫改县署典史署在城内西南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新添营都司署在县城内
  平伐营都司署在平伐司
  修文县署在县城内旧为敷勇卫署明崇祯四年建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在城内西南隅
  教谕署在学宫左
  训导署在学宫右
  安顺府
  分巡贵西道署在府城内西南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迁于大定府复迁今治安顺府署在府城内西南即旧州署明万历二十年改州为府因为府署
  经历司署在府南四十里旧安顺州原在府署内国朝雍正五年分驻今地七年建署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右
  毛口驿驿丞署在毛口 国朝雍正九年移黄丝驿驻今地
  普定县署在府城内东 国朝康熙十一年改普定卫为县以原威清道署为县署典史署在县署北
  教谕署在学宫后
  训导署在义学左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东北
  同知署在府治西一百四十五里郎岱 国朝雍正十年
  通判署在府治南一百六十里威远 国朝雍正十年
  提督署在府城北旧在贵阳府北门外后移镇安顺建于今地
  提标左营参将署在府学宫前
  守备署在府城南大街
  提标右营游击署在府城内西水关
  守备署在府城西大街
  提标前营游撃署在府署右
  守备署在府城许衙街
  提标后营游击署在府城北
  守备署在府城东水关
  安顺城守营游击署在府城内
  守备署在府城内俱 国朝乾隆二年
  归化营游撃署在威远城南一百二十里摆顶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威远城东南五十里龙场 国朝雍正九年
  永安营都司署在安顺府城西一百七十七里那当旧为永宁州盘江营 国朝雍正八年改永安营移驻今地新建
  镇宁州署在州城内西南明嘉靖间知州张邦洙建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五年知州王廷槐重建
  吏目署旧未建署
  学正署旧未建署
  训导署旧未建署
  永宁州署在州城内旧在安南卫明嘉靖间知州段缘锦建后毁于兵 国朝顺治十六年移州治于查城驿知州王燧建康熙四年知州易言翌増修
  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坡贡驿驿丞署在坡贡 国朝雍正十二年
  安平县署在县城内旧为平坝卫署明洪武间建兵毁 国朝康熙十年重建二十六年裁卫改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旧俱未建
  清镇县署在县城内北旧为威清卫署明崇祯间建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设县遂为县署
  典史署旧未建署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平越府
  平越府署在府城内旧守道署明万历二十九年设府以卫署为府署摄府事副使刘冠南修崇祯十二年知府陈绍英重修后圮国朝康熙八年知府蒋䕃修改建今地
  经历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平越县署在府城内旧为平越卫署 国朝康熙十一年改卫设县遂为县署典史署在城内南街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南
  平越营游撃署在府城内
  守备署在城内北街
  杨老驿驿丞署在杨老
  黄平州署在州城内旧为兴隆卫署明洪武二十二年颕国公傅友徳建永乐三年指挥萧琳重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守备秦杰迁建城西北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州遂为州署吏目署在城内西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州同署在旧州城内
  黄平营都司署在黄平州城内
  重安江驿驿丞署在重安江
  瓮安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三十年知县陈廷范建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沈日升重修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在义学后
  训导署在学宫内
  馀庆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三十年摄县事袁尚纪建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陈世任金槃蒋深相继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县署右
  湄潭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三十年知县黄如桂建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张日昇重修二十二年知县杨玉柱改修
  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旧未建署
  都匀府
  都匀府署在府城内明弘治六年建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黎际皥増修
  经历司署旧未建署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都匀县署在府城内原都匀卫署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遂为县署典史署在县城南门内 国朝康熙六十年毁于火后迁建于县署左
  教谕署旧未建
  训导署在学宫内
  同知署在府城东九十里八寨国朝雍正九年
  知事署属都匀府分驻八寨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署
  通判署在府城东一百六十里丹江 国朝雍正九年
  主簿署属清平县分驻丹江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署
  通判署在府城东南二百四十里都江 国朝雍正九年
  主簿署属都匀县分驻都江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署
  都匀协副将署旧设参将署在府城内 国朝雍正八年改协移驻八寨乾隆二年移驻府城即参将署改建
  左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八寨与副将署同建
  右营游击署在府城内
  上江协副将署在都江 国朝雍正九年
  左营游击署在都江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都江北十五里打略国朝雍正九年
  右营游击署在古州西二十里高旧营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古州西十里定旦国朝雍正九年
  丹江营参将署在大丹江 国朝雍正八年
  左军守备署在大丹江 国朝雍正八年
  右军守备署在八寨东三十里鸡讲城 国朝雍正八年
  麻哈州署在州城内明弘治六年设州建署
  吏目署在州署右
  学正署在旧学内
  训导署在义学内
  独山州署在州城内明弘治六年设州建署
  吏目署在州署左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都匀协右营守备署在州城小西门外
  州同署在州治东南一百六十里三脚𡉫 国朝雍正十二年
  清平县署在县城南门内原在南关外旧长官司治明隆庆四年知县杨广迁于北门内行都司署万历二十年知县杨明礼改迁仓基二十三年知县魏自强改今地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学宫右
  县丞署在县治东五十里凯里国朝雍正十二年
  凯里营都司署在凯里城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署
  荔波县署在县城内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建康熙间知县刘芬岳维増修典史署未建
  训导署未建
  县丞署分驻旧县 国朝乾隆二年
  荔波营游撃署
  守备署俱在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
  镇远府
  分巡贵东道署在府城内 国朝雍正七年设道并改协为营即以副将署为道署镇远府署在沿江大街明宣徳元年知府颜泽建久圯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张维坚増修二十七年江溢漂圯二十九年知府陈克大重修
  经历司署在府署内
  教授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学宫后
  镇远县署在沿江大街旧在江之南明弘治十一年建久圯 国朝康熙间知县洪恩张瑚相继増修二十八年知县朱三才改建于江北思石道署旧址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同知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三十五里台拱 国朝雍正十二年
  通判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江 国朝雍正七年设同知九年建署十二年移同知驻台拱改设通判署仍旧
  知事署在清江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建署
  县丞署在府治东八十里卭水司国朝雍正十二年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
  镇远镇总兵署在府治江之南 国朝乾隆二年改营为镇即游击署改建镇标中营游撃署
  守备署
  左营游击署
  守备署以上各署俱在府治江之南 国朝乾隆二年改建
  右营游击署在台拱城东北十五里下秉 国朝雍正十二年
  守备署在台拱城东北二十七里槁贡 国朝雍正十三年
  清江协副将署在府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江国朝雍正九年设镇建署十二年改协署仍旧
  左营游击署在清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清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右营游击署在清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清江城 国朝雍正九年
  台拱营参将署在台拱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改镇为营即总兵署改建守备署在台拱城内
  施秉县署在县城内旧未设署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杨懋徳以官田易土官李文蔚宅为署
  典史署在县城东门内 国朝雍正五年知县沈遴建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县丞署在县治南八十里旧施秉县城内 国朝雍正七年添设县丞于旧县即以旧县署改建为署
  主簿署在台拱城内 国朝雍正十二年
  天柱县署在县城中明万历二十五年建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署左
  县丞署分驻柳霁 国朝乾隆二年
  巡检司署在镇远司东一百里八弓
  天柱营都司署在县城东门内旧为参将署 国朝康熙元年雍正八年改参将为都司佥书署仍旧
  思南府
  思南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以宣慰司署改建正统间兵毁景泰三年知府何辙重建后知府王南金爵罗璞宛嘉祥陆从平赵恒相继増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府陈龙岩重修经历司署在府署左侧东分司旧址
  教授署在学宫内 国朝雍正六年教授宋璟嗣捐建
  训导署在学宫内
  朗溪长官司吏目署在朗溪司
  沿河长官司吏目署在沿河司
  安化县署在府城南门外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王重巽建三十九年知县朱凌霄邹守谦相继増修 国朝康熙间知县雍居敬姚夔朱华前后修葺
  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
  思南营游击署即旧蛮夷长官司署
  守备署在安化县署前
  印江县署在县城内明弘治八年废印江长官司置县知县周文以司署改建正徳五年知县刘灿重建嘉靖元年知县吴缙増修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间知县蒋元捷刘名标相继修葺典史署在县署前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婺川县署在县城内明嘉靖二年知县熊价建万历间知县姚大受増修明末久圮 国朝顺治康熙间知县胡舜封吴嘉䕃胡英杰杨嗣汉潘树楠前后修葺雍正五年知县黄之徴増修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县署左原与教谕同署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建于今地
  石阡府
  石阡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建正统间兵毁成化间知府杨荣迁建嘉靖间知府萧立业増修后圯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刘起复重修
  经历司署在府署右
  教授署在府学宫后
  训导署在府署右
  石阡营都司署在府城内即旧守备署
  龙泉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凌秋鹏建久圯 国朝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其文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城内西隅
  思州府
  思州府署在府城内旧为宣慰司署明永乐十一年知府崔彦后改建正统间冦毁成化间知府王常重修隆庆四年迁于平溪卫万历六年复迁于旧址知府杨云鹍蔡懋昭増修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陈龙岩重修
  经历司署在府署右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旧在明伦堂右久废 国朝雍正四年知府张广泗于学宫东西偏建造两学署各三楹
  玉屏县署在县城东旧为平溪卫署 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卫为县遂为县署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青溪县署在县城北旧为清浪卫署 国朝雍正五年归黔改卫为县遂为县署典史署在县城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城内
  铜仁府
  铜仁府署在府城内明永乐十一年建后毁成化三年知府杨显嘉重建明末圯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梁懋宸重建
  经历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义学内
  省提长官司吏目署在省提司
  平乌长官司吏目署在平乌司
  巡检司署在正大营
  铜仁县署在府城内明万历二十三年建久圮国朝康熙九年知县赵景福重建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县丞署在松桃 国朝雍正十二年
  同知署在府治北一百三十里松桃营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设同知驻正大营雍正九年移建今地
  铜仁协副将署在松桃旧在府署北 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
  左营游撃署在松桃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设雍正九年以中军守备署改建守备署在松桃原驻龙头营 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
  右营游击署在嗅脑营
  守备署在正大营旧在协镇署前 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
  黎平府
  黎平府署在府城南门内明永乐十年建于城西弘治八年知府张纲改建今地经历司署在府署内
  教授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学宫左
  潭溪长官司吏目署在潭溪
  洪州长官司吏目署在洪州
  开泰县署在府城内旧为五开卫署 国朝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遂为县署典史署旧无署现在议建
  教谕署
  训导署旧俱无署现在议建
  县丞署分驻朗洞城 国朝乾隆二年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
  黎平营参将署在府城西门内
  守备署在府城东门内
  古州兵备道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乾隆四年
  同知署在府治西一百八十里古州城 国朝雍正八年
  照磨所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雍正十二年
  仓大使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乾隆元年
  古州镇总兵署在古州城 国朝雍正八年
  镇标中营游击署在古州城南门内 国朝雍正八年
  守备署在古州城西门内 国朝雍正八年
  左营游击署在古州城西门内 国朝雍正八年
  守备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雍正八年
  右营游撃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雍正八年
  守备署在古州城内 国朝雍正八年
  下江营游撃署在古州城南六十里下江 国朝雍正十年
  守备署在下江 国朝雍正十年
  朗洞营参将署在朗洞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
  守备署在朗洞城南 国朝乾隆二年
  永从县署在县城内明正统七年建二十九年苗毁三十年重建
  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未建
  县丞署在古州城南一百四十里丙妺 国朝雍正十年
  锦屏县署在县城内旧为铜鼔卫署 国朝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遂为县署典史署旧未建
  教谕署在县署左
  训导署旧未建
  大定府
  大定府署在府城内西旧署在今署之右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甯云鹏建后改府为州遂为州署四十三年改为督学行署知州雷有成别建州署于今地雍正七年改州为府署仍之经历司署
  司狱司署俱在府城内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侧
  督学行署在府城内西
  大定协副将署在府城内东北隅旧为总兵署雍正五年改镇为协遂为副将署左营游撃署在府城内
  守备署在府城东南隅
  右营游击署在府城西北后街
  守备署在府城北街
  通判署在府治西南三百二十里水城旧在威宁 国朝雍正九年移建今地水城营游击署在水城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
  守备署在水城城内 国朝乾隆二年
  平远州署在州城内初为府署 国朝康熙四年建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吏目署在州城南旧府经历司署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州城北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知州冷宗煜捐建
  平远协副将署在州城内东旧为总兵署 国朝康煕八年改镇为协遂为副将署都司署在州城内
  守备署在州城内
  黔西州署在州城内初为府署 国朝康熙五年知府王命来建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在州城内东南隅
  学正署在学宫内
  训导署在义学后 国朝雍正九年知州鲍尚忠捐建
  黔西协副将署在州城内大街旧为总兵署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改镇为协遂为副将署
  都司署在州城内中街
  守备署在州城内
  威宁州署在州城内旧为府署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张英才建雍正七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在州署西旧府司狱司署
  学正署
  训导署俱未建署
  巡检司署在得胜坡 国朝雍正十二年
  威宁镇总兵署在州署后旧为总兵署 国朝雍正六年改营为参将署九年改协为副将署乾隆二年改镇仍为总兵署
  左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州城内
  右营游击署在州城内
  守备署在州治北一百里雄所营
  毕节县署在县城内旧卫署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裁卫设县遂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城内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城内北街
  毕赤营游击署
  守备署俱在县城内南街
  南笼府
  南笼府署在府城北门外旧为安笼所署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改设南笼厅署仍之雍正五年改府因为府署知府黄世文修十一年知府王元烈増修
  经历司署旧未建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督学行署在府署右
  安笼镇总兵署在府城内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镇标中营游击署在府城北门外
  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
  右营游击署在府城西门内
  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
  左营游击署在普安州黄平里捧鲊原在黄草坝后移今址
  守备署在府城北门内
  永丰州署在州城内 国朝雍正五年割广西泗城府西隆州长坝地置永丰州建州署后因其地多瘴移治珉球即今州城九年建
  吏目署在州署右 国朝雍正九年
  学正署在州署右 国朝雍正九年
  长坝营游击署在州城内 国朝雍正九年
  守备署在州治西南一百四十里册亨 国朝雍正九年
  州同署在册亨 国朝雍正五年
  州判署在州治东四百三十里罗斛 国朝雍正五年
  普安州署在州城内北隅明万历十四年知州刘承范建兵毁 国朝康熙八年知州傅春闻重建
  吏目署在州城内
  学正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普安营都司署在城内东隅
  州判署在州治黄平营黄草坝 国朝雍正五年设以旧游撃署改建
  杨松驿驿丞署在杨松 国朝雍正十二年
  刘官屯驿驿丞署在刘官屯 国朝雍正十二年
  亦资孔驿驿丞署在亦资孔
  普安县署在县城内 国朝康熙元年设县建治于新城所二十二年徙新兴即今县治知县罗在廷建
  典史署在县署西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义学后
  罐子窑驿驿丞署在罐子窑 国朝雍正十二年
  安南县署在县城内旧为安南卫署 国朝顺治十八年守备陈壁建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在县署右
  训导署在县城西门内
  安南营游击署在县城内旧指挥署改建
  守备署在县城内
  列当驿驿丞署在列当 国朝雍正十二年
  遵义府
  遵义府署在府城内原在宣慰司署遗址明万历间平播后建后改为副将署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郭有龙傅天宠以兵备道旧署改建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建
  经历司署在府署左
  教授署在学宫右
  训导署在学宫左
  遵义县署在府治左明万历间平播后建
  典史署在县署左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义学内
  督学行署在府署右
  遵义协副将署在府城内旧府署改建
  左营都司署在府城景福门内
  右营守备署在府城拱极门内
  正安州署原在古凤 国朝雍正九年 题改州治于土坪今又议归古凤仍在旧署吏目署现在议建
  学正署
  训导署俱现在议建
  桐梓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间平播后知县何珩建后圮 国朝顺治十六年署知县刘镇国修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金熊飞雍正四年知县杨企慎七年知县丘仲㫜相继修葺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在学宫左
  训导署在学宫内
  绥阳县署在县城内明万历间平播后设县知县詹淑建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黄焘世増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未建
  仁怀县署原在旧城内 国朝雍正十一年改建新治城内
  典史署在新治县署右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新城学宫左
  通判署原在府署右后迁东门内 国朝雍正九年移驻仁怀旧城以旧县署改建仁怀营都司署在旧县城内
  贵州通志卷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九
  营建
  学校
  贵阳府
  府学在郡城北门外明成化间建于旧程番府隆庆二年迁府入省学与宣慰司共之万历二十一年巡抚林乔相巡按薛继茂布政司王来贤提学徐秉正知府刘之龙等捐资鼎建于今地规制毕举天启壬戍毁于贼崇祯四年重建丁亥又毁于贼
  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重建中先师殿后启圣祠明伦堂两庑㦸门棂星门教授训导廨诸制粗备康熙元年提学副使卫绍芳捐资増修二十四年颁
  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大成殿各府州县学同三十年贵西道参议张奇抱提学道佥事华章志捐建名宦乡贤祠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布政司董安国按察司丹达礼粮驿道陆祚蕃提学道华章志贵阳府知府时腾蛟各捐资重修改建名宦祠于㦸门左乡贤祠于㦸门右増尊洗所于殿左望瘗所于殿右辟宫左甬道筑四围墙垣造两庑先贤先儒名宦乡贤各神主置祭器雍正元年追封
  先师孔子五代为王爵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各府州县同五年颁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各府州县同七年巡抚张广泗重修改明伦堂为崇圣祠另建明伦堂于㦸门左堂后建尊经阁増备礼器乐器改旧启圣祠为库贮之所又建各官致祭斋宿所于棂星门两旁制度称完备焉
  贵筑县学在府城内东北明万历二十八年设新贵县学建于宣慰司学右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设贵筑县学附于新贵三十四年裁新贵归并贵筑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同司道府县公捐建于今地雍正五年巡抚何世璂重修
  定番州学在州城中旧为程番府学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邓廷瓒建弘治初知府汪藻迁建城西南隅嘉靖十五年知府杜春泽改建于中峯书院故址后移府治入省遂改府学为州学明末毁于兵 国朝康熙九年知州李益阳学正黄文焯重修后复毁三十一年知州薛载徳守备招国璘署学正刘汤聘共捐资増建启圣祠东西两庑明伦堂雍正五年知州苏松重修广顺州学在州城内东北隅旧附定番州学明时曽建有 先师殿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始题请设学
  开州学在州署左旧附敷勇卫学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改卫为修文县州学仍附之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始 题设州学雍正五年知州马永重修
  龙里县学在县城中行台故址旧为龙里卫学明宣徳八年副使李睿建于卫署西嘉靖间巡抚董威副使赵之屏迁于署左万历间复迁于署南明末圮 国朝康熙十年建于今地十三年裁卫设县因为县学三十九年知县李成辂重修
  贵定县学在城西北隅旧为新添卫学明宣徳间副使李睿建于城西成化间指挥陈林训导周凤建今地后毁于兵 国朝顺治十七年推官张俊重建复圮教授胡密王祚蕃守备边之𨱅相继増修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知县王克昌李从纲署知县曽朝聘先后重修修文县学在县城北旧为敷勇卫学明崇祯三年建后圯 国朝康熙五年重建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后圮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捐资重修五十九年知县朱齐年増修安顺府
  府学在府城东明洪武初建天启二年毁四年知府孙森重修复圮
  国朝康熙七年
  先师殿两庑㦸门棂星门明伦堂启圣祠五十五年重加修葺规制始备
  普定县学在府城东门内旧附安顺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设县学四十一年始建
  镇宁州学在城内州署东北旧为安庄卫学明正统八年建后圮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卞廷槐重建雍正十一年知州刘世恩修建崇圣祠
  永宁州学在州城门外旧附安南县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始 题设州学安平县学在城东北旧为平坝卫学明洪武间建后数迁万历间改建今地毁于兵仅存殿三楹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雍正四年知县颜仪凤増建并厘正学田为修葺费督学王奕仁有碑记
  清镇县学在县城西旧为清镇卫学明洪武间建毁于冦仅存 先师殿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雍正三年知县何隆遇重修
  平越府
  府学在府城内西南隅旧为卫学明宣徳癸丑参议李睿创建成化二年迁建察院左万历二十九年设府改卫学为府学三十一年改建于府之南四十五年迁于府之东崇祯十五年知府陈绍英迁于府之西去旧学基不远明末兵燹学宫半圮
  国朝顺治十七年守道徐弘业知府喻全昱复改迁今地鼎建
  先师殿东西庑㦸门棂星门腾蛟起凤坊殿后启圣祠祠左明伦堂右学署敬一亭康熙二十二年知府裴天锡重修
  平越县学在城北隅旧附平越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年建 圣殿于今地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始题请设学
  黄平州学在城内东隅旧为兴隆卫学宣徳九年副使李睿指挥常智建弘治二年指挥狄俊经历李文祥改建城南嘉靖七年巡按陈讲迁城西二十六年巡按萧端蒙复迁旧址万历六年巡按马呈图学道李学一移建卫署右后仍迁城东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移州治于卫遂为州学总督蔡毓荣学道毕忠吉増修四十六年州进士王橒捐资重修
  瓮安县学在县署右旧附黄平州学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沈日昇始建 圣殿三间二十六年总督范承勲 题设县学三十三年训导杨之倡捐金另建 先师殿并两庑㦸门明伦堂乡贤名宦诸祠以旧圣殿为启圣祠五十六年知府江国正五十八年摄县知府张棠六十一年知县韩英重修
  馀庆县学在城内西隅旧附黄平州学后又附瓮安县学 国朝康熙七年知县陈世任先建 先师殿三间并两庑㦸门三十八年巡抚王燕始 题请建学五十三年知县蒋深増修湄潭县学在城内东隅旧附黄平州学明万历四十八年始建学于今地
  都匀府
  府学在城内东隅旧为卫学明宣徳八年副使李睿都指挥陈原建成化六年副使吴立修弘治六年置府改为府学知府凌文献増建
  先师殿两庑启圣祠明伦堂尊经阁敬一亭㦸门棂星门泮池万世宗师坊继往开来坊腾蛟起凤坊规制完备十年副使阴子淑重修嘉靖间副使刘望之项廷吉知府林敦复相继増修明末圯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黎际皡教授陈俞増建名宦乡贤二祠雍正七年知府王锺珣改建崇圣祠于圣殿后明伦堂于圣殿左
  都匀县学在城内东隅旧附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麻哈州学在州城北门外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设于城南五十八年知州吴秉正移建今地
  独山州学在州城北门内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
  清平县学在城内北门旧为卫学明正统八年指挥石宣建正徳十三年参议蔡潮拓地増建万历七年提学凌琯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改为县学后毁二十六年知县许国干训导欧阳琛重建雍正九年知县胡珩然加修
  荔波县学在县南门内原属广西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棻始捐建 文庙于今地雍正二年广西巡抚李绂 题请设学知县苏潮増建完备十年改县自广西来属学仍旧镇远府
  府学在府治东明永乐元年知府颜泽建成化年镇阳江溢漂没知府沈熊迁于治西嘉靖二十三年知府任佐仍徙故址建正殿两庑㦸门棂星门明伦堂泮池斋祠亭坊并教官署明季毁于苗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宋应星建明伦堂教授朱之光建棂星门并前后墙垣康熙三年知府张维坚重建
  先师殿两庑及名宦乡贤等祠二十七年水灾漂没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捐资重建
  镇远县学在县南旧县治基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
  施秉县学在县署西北旧为偏桥卫学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卫入县因改为县学天柱县学在县城北原属湖南靖州明万历时建于城东后移城南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王复宗捐资改建今地雍正五年割县归黔初隶黎平府十二年改隶镇远府学仍其旧思南府
  府学在府治东北宣慰田氏旧宅也明永乐十三年自河东宣慰学迁建成化间知府王南増建正徳二年知府甯阅修嘉靖间知府李文敏张镖洪价先后修葺隆庆六年知府田稔更葺之万历间知府蔡应申赵恒先后増修中
  先师殿左右两庑前㦸门棂星门石甃育贤井引为泮池左右列腾蛟起凤坊殿后为明伦堂启圣祠两旁馔房神厨右为射圃为敬一亭左为名宦乡贤祠为文昌阁后敬一亭名宦乡贤祠毁
  国朝康熙十年知府陈龙岩重建学内旧存明督学使吴克弼颁刻经书六册并铜云雷尊牺象尊三铜钟十六铜磬十六铜爵八十今仅存钟一爵七二十八年知府刘谦吉周筑墙垣添制云雷牺象尊鼎爵等铜器雍正十二年知府史瑗捐资増修安化县学在县城内思仁道署旧址旧附府学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请设学知县姚夔建于今地雍正五年知县蒋燧重修
  印江县学在县治南明万历间邑人御史萧重望疏请设学明末圯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刘学瀚鼎建 先师殿启圣祠两庑棂星㦸门康熙十年知县蒋元捷建名宦乡贤祠三十一年知府刘谦吉知县郎象乾重修
  婺川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县城南明嘉靖间郡人御史敖宗庆疏请设学万历五年知县洪朝璋迁于今地九年知县侯卿皋重修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县潘树柟重加修
  石阡府
  府学在府治南明永乐十二年建正统末毁于冦成化十六年知府余志重修久圯万历十八年知府陆郯捐修万历二十四年知府郭原宾建敬一亭于尊经阁后旁勒五箴并建崇圣祠名宦乡贤二祠后复毁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刘启复推官陈龙岩郡绅高遴选捐资重修
  笼泉县学在城内西隅旧附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四十八年知县张其文増修
  思州府
  府学在府治左东向明永乐十一年知府崔彦俊建成化间知府王常改迁南向嘉靖元年知府张柱重修万历十年知府蔡懋昭改建癸山丁向中
  先师殿旁列両庑左为启圣祠右为名宦乡贤祠前为㦸门泮池棂星门右为明伦堂左右分志道据徳二斋后为敬一亭右为学廨左为起文楼礼门儒学门明末毁于兵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陈龙岩重建规制具备置铜尊铜罏十一年知府李敷治置笾豆簠簋锡爵盏各一百锡罏瓶全钟一讲鼔一幷五经四书七书通鉴性理字彚各全部三十二年知府张圣佐四十一年教授刘璧重修
  玉屏县学在城内旧为平溪卫学卫属湖广学隶贵州明正徳间邑人兵部侍郎侯位题建 国朝顺治十八年推官许虬绅士郑逢元等重修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隶黔遂为县学青溪县学在城内北山下旧为清浪卫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 题建雍正五年改卫为县隶黔遂为县学
  铜仁府
  府学在府治东明永乐十三年知府周骥建宣徳七年正统八年知府萧和鼎洪钧相继修建十四年毁天顺二年知府张隆重建万历四十三年知府陈以耀増修明末尽圮
  国朝康熙二年重建
  先师殿启圣祠明伦堂东西两庑㦸门棂星门教授罗之琬増修学廨
  铜仁县学在县城外东北旧附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设知县王原修建
  黎平府
  府学在府治东毓贤街明永乐十一年改征蛮将军周骥宅建久圯天顺七年知府杨纬重建
  先师殿两庑明伦堂斋房教授廨馔堂号舍弘治间知府张纲拓而新之建启圣祠于庙左嘉靖十二年知府夏玉麟建敬一亭于堂东南勒御制敬一箴及宋儒视听言动箴心箴为碑六万历初敬一亭圮十八年知府袁表复捐建并建棂星㦸门崇祯十年知府于元叶建尊经阁明季毁于兵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张思房推官王文绅教授李如鼎捐资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刘正教授万锺粟増修
  开泰县学旧为五开卫学属湖广 国朝雍正五年改县归黔遂为县学
  永从县学在城内北隅旧附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在县署左五十七年知县王宁长改建今地雍正七年毁重建
  锦屏县学在城东北旧为铜鼔卫学属湖南明天顺元年建后圮嘉靖三十四年重建崇祯十六年改建 国朝雍正五年改县隶黔遂为县学
  大定府
  府学在府城南街
  国朝康熙三年设府六年设学建
  先师殿两庑启圣祠明伦堂志道据徳依仁游艺四斋名宦乡贤二祠㦸门泮池棂星门规制完备二十六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雍正元年知州苏霖泓重修七年复改州为府仍为府学十年知府陈悳荣増修
  平远州学在州城北 国朝康熙三年设平远府八年建学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
  黔西州学在东门内 国朝康熙三年设黔西府知府王命米建学东门外后毁知府端木象震重建今地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知州何缙増建雍正四年知州陈悳荣重修知州鲍尚忠増修
  威宁州学在州城内东南隅旧为乌撒卫学明正统八年建万历十年迁建十八年复建旧址天启二年毁崇祯二年改建于城内正南国朝康熙三年平定水西设威宁府即以卫学为府学二十七年知府崔俊迁建城西四十八年知府佟铭复迁今地雍正七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毕节县学在县南门外虎踞山旧为卫学明正徳二年指挥唐谏建隆庆六年兵备沈闻迁于东门外万历十八年兵备陈性复迁于今地国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三十一年知县方瑞合重修四十四年教谕张鲲捐建明伦堂雍正四年知县介锡周七年知县李曜前后増修
  南笼府
  府学在府北关外府旧为厅附学于普安州
  国朝康熙二十年通判魏执躬建
  先师殿于城北海子边三十九年通判张调䵼迁今地建大成殿启圣祠明伦堂五十三年巡抚刘䕃枢 题设厅学五十六年通判张士佳捐建两庑㦸门雍正五年改厅为府因为府学八年知府黄世文十二年知府王元烈先后捐修规制完备永丰州学现在议建
  普安州学在城外北关营盘山右明永乐十五年正统八年副使李睿万历十六年巡按赵士登相继修葺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七年重修
  普安县学在县城北旧附普安州学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王燕 题建雍正七年知县邓澜重修十一年知县沈遴捐建明伦堂
  安南县学在县城北旧附卫学明宣徳八年嘉靖十八年迁建城西 国朝康熙八年守备戴威远教授周廷尚捐建今地复毁绥远将军蔡毓荣捐修成化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知县张文旗训导邹希贤増建竣工三十二年知县金光全雍正五年知县李升元教谕刘凯七年署知县曽纪常九年署知县何天衢十年知县陈以明先后増修
  遵义府
  府学在府城东门外凤凰岭旧为播州长官司学永乐四年改宣慰使司学万历二十八年平播设府改建城内崇祯间知府黄立言知县胡宗明复迁建于城外旧址
  国朝康熙初年毁于兵知府李师沆知县陈宣捐修二十七年署府事通判陈天栋五十五年知府赵光荣知县丘纪相继重修
  遵义县学在城南金钟山下 国朝康熙八年蜀抚张徳地 题建二十四年知县陈瑄増葺五十年知县丘纪重修五十五年知府赵光荣捐资増建
  正安州学在古凤州治右唐时建学于唐都坝遗址尚存明季州屡迁学亦屡徙后移州治于古凤学因建今地 国朝雍正十年改建州治于土坪尚未建学
  桐梓县学在爽垲旧附府学明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知县王桂建于县署左久圮 国朝康熙八年川抚张徳地 题设重建六十年知府赵光荣知县徐志培迁建今地雍正元年知县杨企慎十二年知府苏霖泓署知县郑廷飏先后増修
  绥阳县学在城东隅旧附府学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詹淑建 文庙后圮 国朝康熙八年川抚张徳地 题设二十八年知县张晸建于旧址五十四年知县支神骏重修五十七年知府赵光荣雍正三年知县黄焘世修
  仁怀县学在城东北隅旧附府学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始设学于旧县四十八年知县胡书思五十一年知县何雨相继増修雍正十一年移县治于生界十二年知县杜诠又迁建于今地
  贡院书院
  贡院在省城中布政司公署左按贡院旧在省城西南隅明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王杏题明建立明末毁于贼迨 国朝顺治十六年巡抚赵廷臣 题准改建今地至康熙十一年 题准増弥封誊录受卷等所官员房舍及士子号舍七百馀间雍正六年巡抚祖秉圭以应试人众贡院号舍不敷 题请将学院衙署并入贡院为添建号舍公厅之用移学院衙署于省城南门大街
  阳明书院在省城内巡抚公署左明嘉靖十四年巡抚王杏建二十五年巡抚王学益改建于宣慰司学右隆庆五年按察使冯成能建于抚署左中三楹祀明新建伯王守仁后五楹为山斗堂外为昭代真儒坊明末复圮 国朝康熙十二年巡抚曹申吉捐资重建二十一年巡抚杨雍建増修易山斗堂为后觉堂并建前后两庑十二楹以课士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修别建合一亭传习轩五楹集孝廉诸生读书其中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増修学舍躬为训课四十五年巡抚陈诜亲课士于中雍正六年署巡抚祖秉圭修葺十一年巡抚元展成奉
  旨发帑银一千两添建学舍五十间延师训士置田以资膏火并购买经史子集千卷贮院中令诸生诵习中峯书院在定番州治北明弘治间知府汪藻建嘉靖间知府陈则清重建今废龙冈书院在修文县城内明正德间王守仁谪居龙场时建今废
  石壁书院在平越府城内敬一亭后明嘉靖七年佥事朱佩建今废
  中峯书院在平越府旧卫治旁明嘉靖十三年谪驿丞陈邦敷修建今废
  溥仁书院在平越府城南门内 国朝康熙四年守道徐洪业建共十二楹招平越诸生肄业其中复捐百金置田收租以供诸生膏火
  鹤楼书院在都匀府城东明嘉靖时刑部主事张翀谪戍时建今圯
  南皋书院在都匀府城南明万历时观政进士邹元标号南皋谪戍时集诸生讲业后巡抚江东之即其地建书院焉今圯
  斗坤书院在思南府万胜山顶明隆庆间佥事周以鲁建今废
  为仁书院在思南府真武观内明知府田稔推官伍佽与郡人李渭讲学于此 国朝康熙三十年知府刘谦吉重葺时集郡士课艺其中
  中和书院在思南府中和山旧名大中书院明通判陈以跃建久圯 国朝雍正十一年知府史瑗重建改今名
  銮塘书院在思南府沿河司宋绍兴时建今废石碑尚存
  竹溪书院在思南府沿河司尚留遗址断碑馀无考
  明徳书院在石阡府城南明隆庆六年知府吴维京建万历六年知府郑一信修三十四年知府葛原宾重修今废
  义学
  黔省义学始于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巡抚于准
  题请各府州县置立俾土苗子弟入学肄业奉
  颁文教遐宣匾额于各学舍雍正八年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学政晏斯盛 题请设古州等处义学化导苗民子弟其课读塾师准于附近州县选择老成谨慎文品兼优之生员前往教导俟六年之后如果训迪有方文学日盛该生准作贡生苗人子弟果能通晓文义督抚具 题送学政衙门考试酌取入学名数至修脯之费赴布政司请领转给贵阳府义学向有二处一在城南永祥寺后扶揺阁旧址一在城北般若庵内 国朝康熙三十年巡抚卫既齐布政司董安国建今改设于大兴寺内旧置有田租二十石为延师馆糓贵筑县义学向附于府今改建城西南隅紫竹庵
  定番州义学在学宫西隅
  广顺州义学在城东
  开州义学在废大觉寺址 国朝雍正五年知州冯咏建并置有膏火之资龙里县义学在学宫前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
  贵定县义学在城东 国朝雍正十一年
  长寨义学在城西街关帝庙旁
  修文县义学在学宫左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林攀桂建五十九年知县朱齐年捐置田租以为馆糓
  安顺府义学在明伦堂右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
  普定县义学在学宫内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
  镇宁州义学在城内东北 国朝康熙三十年
  永宁州义学在西门外
  安平县义学在县署东
  清镇县义学在东门内
  摆顶义学在摆顶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威远汛义学在威远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平越府义学在旧察院西有学租
  平越县义学在北门内
  黄平州义学有二处一在新城东旧学基一在旧城文庙右 国朝雍正六年建知州萧君柱详准以狗场地租银十二两小东坡义学田米永作馆糓
  湄潭县义学在学宫右
  瓮安县义学在东门内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建有蜡林等寨学田以资膏火馀庆县义学原在县署右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建五十三年改建㦸门右都匀府义学有三一在府城一在平浪司一在凯口 国朝雍正十年知府王锺珣建并捐给馆糓
  都匀县义学在县署左
  麻哈州义学在城南旧学宫门外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
  独山州义学在学宫旁知州赵完璧置田二十亩为馆糓之用
  清平县义学在分司旧址 国朝康熙四十年建
  荔波县义学在城内知县刘棻捐建训苗童置义田租银八十九两米十石禾六百六十秤布二十件分给生徒
  八寨义学在八寨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大丹江义学在大丹江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小丹江义学在小丹江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都江义学在都江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镇远府义学在府治右
  镇远县义学在县治右
  施秉县义学在卫堂东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
  施秉旧县义学在施秉旧县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天柱县义学在东门外
  清水江义学在清水江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台拱义学在台拱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思南府义学旧有二一在儒学前一在城西隅俱废 国朝雍正五年署知府冯咏改建于学宫飞来石旁八年知府史瑗重修捐给馆谷
  安化县义学在城南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
  印江县义学在学宫左侧
  婺川县义学在文庙西
  石阡府义学在学宫内 国朝康熙三年
  龙泉县义学在学宫右侧
  思州府义学在学宫前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雍正十一年知府褚世晫重建玉屏县义学在棂星门侧 国朝雍正十二年
  青溪县义学在东门外土主庙内
  铜仁府义学在府治左
  铜仁县义学在城内 国朝康熙四十年建今改为教谕署
  黎平府义学在府治前
  开泰县义学在县治右
  永从县义学在县治右
  锦屏县义学在县治前
  古州寨头藏弩义学在寨头藏弩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古州口寨月寨义学在口寨月寨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大定府义学在文庙右
  平远州义学在城东北 国朝康熙三十一年知州冷宗昱捐建
  黔西州义学在州治右
  威宁州义学在州治左
  毕节县义学在城内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
  水城义学在署东 国朝雍正十三年通判孟金章建
  南笼府义学在学宫内 国朝雍正十二年知府王元烈捐建
  永丰州义学在永丰州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普安州义学在州治左
  普安县义学在文庙左侧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
  安南县义学在南门内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知县王珍捐建久圮雍正十二年知县陈以明捐修
  册亨义学在册亨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罗斛义学在罗斛 国朝雍正八年奉  旨设立
  遵义府义学在城内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府赵光荣知县丘纪建捐置田租遵义县义学在城东南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丘纪建
  正安州义学在州学右 国朝雍正十一年知州张元钰建
  绥阳县义学在崇圣祠后
  桐梓县义学在城内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十二年知府苏霖泓知县郑廷飏重修
  仁怀县义学县系新迁义学尚未设

  贵州通志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
  营建
  坛庙
  贵阳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一里 国朝雍正九年巡抚张广泗布政司常安増建乾隆三年总督张广泗布政司冯光裕増修庙坛规制宏整
  先农坛在府城东东山下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有庙宇
  厉坛在府城外西北隅以上各坛所属州县俱如制
  文庙在府城北门外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在文庙㦸门左
  乡贤祠在㦸门右
  贤良祠在府城南门外雍正十年  奉旨建
  忠义孝弟祠在贵筑县学宫左雍正元年奉  旨建
  节孝祠在 城南门外雍正元年奉旨建各府同以上州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内西北隅各州县俱有
  福黔润泽龙王庙在府城内北隅龙井旁雍正五年奉  旨建
  旗纛庙在府城北门外演武场内
  火神庙在府新城西明崇祯十四年总督李若星建
  真武庙在府城北门月城上明万历九年建 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赵廷臣重修各府州县俱有
  东岳庙在府城内东北
  文昌阁在府城东门月城上明万历时建 国朝康熙八年总督卞三元甘文焜巡抚佟凤彩重建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布政司董安国按察司丹达礼参政陆祚蕃知府时腾蛟重修又一在贵定县城内
  灵官阁一在府治西一在新城内
  三义庙在府城西南隅奉蜀汉先主关帝张桓侯
  关帝祠在府城中大兴寺内各州县俱有
  武侯祠在府城外东南隅明万历时建祀诸葛武侯明末兵燹祠毁后迁于涵碧潭东北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増修像傍侍以济火建亭于后名曰又一草庐常课士其中雍正七年复建于城南旧址额曰丞相祠堂
  三官庙在府新城内 国朝康熙四年巡抚罗绘锦建
  川主庙在府新城内祀灌口二郎神明崇祯间蜀人建
  药王庙在府城内西南隅 国朝康熙六年都司张光焕建旧为尊经阁地址旌阳祠在府城内 国朝康熙十九年建祀真人许逊一在修文县白岩之下忠烈庙在府城中大街俗名黒神庙祀唐南霁云明正统间按察使王宪建题请赐额一在修文县北门外里许一在旧息烽所城内
  夏国公祠在府治南明永乐间建祀夏国公顾成后毁
  阳明祠在抚署东明万历间建祀新建伯王守仁国朝康熙十二年巡抚曹申吉重建二十三年巡抚杨雍建重修二十八年巡抚田雯建后觉堂堂前合一亭左𫝊习轩课所录士于中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复増修两廊集诸生肄业雍正十一年巡抚元展成鼎新之比旧更宏敞忠勋祠在府城东明万历三十年建祀监军佥事杨寅秋及讨播阵亡诸将士巡抚郭子章有记
  四先生祠在府城北明万历间建祀新建伯王守仁巡抚郭子章江东之巡按应朝卿后毁即其地建忠烈祠今并于东岳庙
  忠烈祠旧在今东岳庙垣内明崇祯二年建祀巡抚王三善以从征殉难副使岳具仰总兵鲁钦乡官汤师炎田景猷李绍忠并大小文武官一百馀人从祀明季贼毁
  甘公祠在府城南关外五里 国朝康熙十二年吴逆之变云贵总督甘文焜殉难㓜子甘国臣笔帖式何善雅图俱与焉建祠祀之
  王公祠在府城南门外 国朝康熙十九年建祀殉难定海将军四川提督王之鼎田公祠在府城内祀 国朝巡抚田雯
  康太保祠在贵定县城北祀宋康保裔尝为高阳关都部署死于军为神显灵祷雨恒应明巡抚郭子章建张鹤鸣重修有记
  郭公祠在贵定县城内建祀明巡抚郭子章
  王镇府祠在贵定县城内仓左祀明指挥使王玺以修城功云
  张李二公祠在贵定县城北祀明总兵张彦芳推官李若楠俱有歼苗捍御功安顺府
  社稷坛在府城东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在㦸门左
  乡贤祠在㦸门右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府城内府学宫旁以上各州县如制
  万夀宫在西门大街原系李将军书院年久倾圮堂宇尚存乾隆二年提督王无党署知府牛天申知府杜理并五营员弁捐修规模壮丽
  城隍庙在府城内各州县如制
  龙王庙在府城内学宫左
  关帝庙在府城内各州县俱有
  南岳庙在永宁州慕役司境内
  关将军庙在永宁州关岭祀汉将军关索
  东岳庙在清镇县城东
  文昌阁在清镇县西门外
  朱公祠在清镇县镇西卫城南祀明布政使朱家民
  平越府
  社稷坛在府城南门外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北门外一里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东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西南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府城内以上各州县原设如制其黄平馀庆雍正十三年毁于苗现在兴修城隍庙在府城西州县俱有
  东岳庙在府城外东北
  盘古庙在府城南十五里祀盘古氏
  紫嶶祠在府城内东南即土主庙神姓张明万历时封紫薇大帝
  文昌阁在府城内洪武初建一在黄平州学宫内
  关圣庙在府城内一在南关各州县俱有
  三郎祠在府城东十里按三郎竹王之子唐蒙开牂牁斩竹王土人思之求为立祠帝许之并封三子为侯及死配食父庙遂相沿祀之
  二郎庙在府城内祀灌口二郎神
  胡公祠在府城内西北明总兵胡从仪威詟诸苗郡民建祠祀之
  陈太守祠在府城内西北祀明太守陈绍英英修城建学有爱民实政民建祠祀之黒神庙在旧黄平州西门外祀唐南霁云
  义烈祠在黄平州东坡站明巡抚郭子章建祀播叛时殉难诸人并置有祀田白马庙在馀庆县草坪祀汉伏波将军马援
  都匀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西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府城内以上各州县原设如制其清平县雍正十三年毁于苗现在兴修城隍庙在府城内东北隅州县俱有
  东岳庙在府城外一在独山州城南
  文昌阁在府城内东南隅一在麻哈州城南
  关帝庙在府城北州县俱有
  张邹二公祠在府城南祀明张翀邹元标
  蔡公祠一在府城内一在清平祀明参议蔡潮雍正十三年苗毁
  孙文恭祠在清平县祀明尚书孙应鳌雍正十三年苗毁
  镇远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三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一里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原在城东三里明知府张守让迁于城西各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府城内以上各县如制
  城隍庙原在镇远县治左明知府刘叔龙迁府治西各县俱有
  关帝庙在府城东祝圣桥明季圮 国朝康熙十二年重修各县俱有
  武侯祠在府城内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程㸅建明末毁于苗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建又一在施秉县诸葛洞
  朱文公祠在府城东北东山寺洞前明嘉靖九年知府黄希英建并置田若干亩立石碑于洞口曰紫阳书院二十七年知府程㸅徙于东山书院明季圯 国朝康熙十一年重修忠烈祠有二一在府城内祀郡人黄如龙一在柴家坪祀副总兵周仕达二人俱随征水西阵亡赠都督佥事已毁
  东山祠在府城东门外祀明知府颜泽刘善周瑛刘武臣程㸅同知何宣通判杨瑄清浪参将彭伦
  张公祠在府东山观迎仙桥左祀明知府张守让守让多惠政郡人为之立祠忠果祠在吉祥寺右 国朝总督甘文焜尽节于此谥忠果因以名祠有记
  遗爱祠在天柱县明万历时建祀地方之有功于民者渠阳储维有碑记久废朱公祠在天柱县有四俱祀明知县朱梓梓为设县初贤令一切规画皆其创立民怀其徳建祠祀之一在城东门内一在城西门外三里钟鼔楼一在宝带桥一在社学桥各捐置田并有碑记
  思南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二里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遵化门外东北一里以上各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东北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文庙内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府城内以上各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东迁善桥成化间建各县俱有
  东岳庙旧在江东万胜山后迁中和山麓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一在婺川县文昌祠在府城北郊外印江婺川俱有
  川主庙在府治南明正统间建祀秦时蜀太守李冰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増修伏波庙在府城东祀汉马援最灵应宋田祐恭母方妊梦神降其宅乃生祐恭祠不复灵及卒人见神跃马入祠灵如初
  关帝庙在遵化门外一在大岩关明嘉靖九年推官高俊建各县俱有
  英祐侯庙即水府祠在府治前按搜神记神姓萧名日轩宋咸平间为神明洪武初遣官致祭封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祐侯巴蜀滨江所在多庙祀之
  李先生祠在府治左祀郡人李渭明万历二十三年巡按薛继茂以渭倡明正学建祠祀之后圯
  申公祠在府城内西隅祀郡人申祐明嘉靖十年巡按郭弘化以祐殉土木难特题建祠昭化祠在婺川县祀汉牂牁太守陈立以其破夜郎王兴及翁指等保固思卭建祠祀之石阡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南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以上龙泉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俱在府城内
  节孝祠在府城内以上龙泉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内
  水府庙在府城西明万历知府林大经建又水府阁在北门外
  关帝庙在府城内龙泉县俱有
  诸葛祠在府城南
  太白祠在府城内唐天宝间李白流夜郎经此后人建祠祀之明末以祠为推官署 国朝康熙六年推官许延邵移署复祠
  遗爱祠在府城南明万历间建祀知府吴维京郑一信
  郭公祠在龙泉县祀明巡抚郭子章
  向公祠在龙泉县明兵备道向日升驻龙泉造士抚民戢兵御苗多有恵政民建祠祀之思州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五里 国朝雍正二年知府张广泗重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原在府城南明知府蔡懋昭迁于城东 国朝雍正二年知府张广泗重建
  先农坛在府城东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三里以上各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
  忠义孝弟祠俱在府城学宫内
  节孝祠在府学署右以上各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小南门内 国朝康熙二十年毁三十年知府张圣佐重建雍正二年知府张广泗増建牌坊三各县俱有
  文昌阁在府城外其青溪县雍正十三年毁于苗现在议修
  关帝庙在大南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改建各县俱有
  八蜡庙在府城东门对河 国朝雍正二年知府张广泗新建
  李公祠在府城内祀明死难知府李允简久废
  功徳祠在文昌阁后祀 国朝知府陈龙岩
  东岳庙在玉屏县东门外明初建
  五显庙在玉屏县城内中所街明时建
  真武庙在玉屏县西五里飞凤山上明时建 国朝康熙三十年重修
  土主庙在玉屏县南门内明嘉靖问建 国朝康熙三十年重修
  水府庙在玉屏县东关厢明初建国朝康熙五年重修
  飞山庙在玉屏县北门外明时建祀英恵侯杨再思
  铜仁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西
  先农坛在府城东五里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县俱附于府
  文庙在府治东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文庙内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左 国朝雍正九年建县附于府
  节孝祠在府城内雍正九年建县附于府
  城隍庙在府城内 国朝康熙四年
  东岳庙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康熙十五年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外二里 国朝康熙六年重建一在盘山上
  武侯祠在府城内
  石公祠在府城内祀明总兵石邦宪
  三烈祠在府城内祀刘氏三烈女兵毁重建
  黎平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以上各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在学宫内
  忠义孝弟祠在府城内
  节孝祠在府城内以上各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内各县俱有
  关帝庙在府城内各县俱有
  二侯祠在府城内赤龙山祀蜀汉武乡侯汉夀亭侯
  徐公祠在府城东新化司宋辰州太守轶其名奉命至小里为贼所害投尸于江数日溯流而浮里人异之葬于江干建祠以祀
  大定府
  社稷坛在府城南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北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南郊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西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文庙内
  忠义孝弟祠在府城内
  节孝祠在府城内以上各州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南 国朝康熙七年知府甯云鹏建州县俱有
  南岳庙在府城南
  关帝庙在府城南
  旗纛庙在府城内威宁州亦有
  川主庙在府城北门外
  郭公祠在府城内祀明巡抚郭子章
  文昌阁一在威宁州城西北隅一在黔西州东门一在毕节县七星关
  忠烈祠在威宁州城东明天启二年乌酋入冦指挥管良相祖允昌李应期朱运泰千户蒋邦俊各手刃其妻子相聚焚死敕祀之
  龙王庙在平远州城中有楼名得月 国朝知州朱粲英吏目戴光祖同建
  太乙祠在平远州北关外耸秀山顶奉文昌真武国朝知州介锡周副将刘成谟吏目戴光祖同建
  黒神庙在黔西州西溪
  东岳庙在毕节县东关
  武侯祠在毕节县七星关明副使毛科建久圮国朝康熙四十九年知府佟铭昌重建南笼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内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文庙内
  忠义孝弟祠在府城内
  节孝祠在府北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南各州县俱有
  东岳庙在府城南门外
  魁星阁在府城北门外
  文昌阁在府城西门外
  关帝庙在府城北门外各州县俱有
  晏公庙在府城北关外
  诸葛祠在永丰州罗斛地
  傅公祠在普安州湘满驿祀明巡按傅宗笼
  遵义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西门外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 国朝雍正五年奉  旨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以上各州县如制
  文庙在府城东门外
  崇圣祠在文庙后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文庙内
  忠义孝弟祠在府城南门外
  节孝祠在府城东以上各州县如制
  城隍庙在府城内各州县俱有
  东岳庙在府城外仁怀县亦有
  文昌阁在府治中
  总会庙在关外郡人合祀诸庙神祗
  三皇庙在府治西
  高岩庙即川主庙在府城东二十里
  关帝庙在府城东各州县俱有
  普泽庙在府城南二里祀唐巴川令兼镇南军使赵延之宋庆历间赐号普泽累封英显广利公水旱祈祷辄应
  萧公庙在府城东五里祀宋萧日轩明洪武初封英佑侯
  二公祠在府城东三里许桃源洞口旧名三公祠祀明平播总督李化龙王象乾按察使李应麒久废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通判胡期恒重建更今名祀总督李化龙总兵刘𬘩王公祠在府城内祀明遵义知县王佐圣死土贼郭士琦之乱故祀之
  蔡公祠在府城大士阁右祀国朝知府蔡毓华
  八蜡祠在绥阳县明洪武间建里人春秋祈报于此
  柳公祠在绥阳县西十里祀唐柳宗元明万历间知县詹淑建
  寺观
  贵阳府
  大兴国寺在府城中元至正间庐陵贾人彭如玉建明洪武二年长沙游僧南宗重修万历三十年寺僧法印赴京请大藏巡抚郭子章建阁贮之南京谕徳黄辉题曰龙轮宝藏无量夀佛寺在大兴国寺左
  进禄寺在府城内阳明祠右
  永祥寺在府城西南隅旧名潮音寺明成化间太监郑忠重建敕赐金额后毁于兵 国朝康熙四年总督卞三元巡抚罗会锦重修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建义学于寺中
  吉祥寺在永祥寺后
  东山寺在府城东东山上明嘉靖间建崇祯二年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増修小鲁亭在府城东山上巡抚田雯建
  般若庵在新城南京街
  观音寺在府城外南明河甲秀楼侧有小阁曰拱南登眺山光水色晴雨皆宜为南郊胜境又一草庐在府城南门外武侯祠 国朝巡抚田雯建今废
  迎恩寺在府城南关外里许康熙二年参政徐弘业建
  雪厓洞俗名薛家洞在府城西南里许洞上旧建玉皇殿有纯阳吕真人题匾其前为三官殿左有一亭奉真人像名来仙亭岁久倾圮乾隆五年布政使陈悳荣揽其形势有关郡城风水尽撤而新之复于洞右累石为台建来仙阁又増建灵官阁改山门东向并设廊庑遂成名胜其中题咏出自仙鸾者甚多
  圆通寺在新城南京街
  铜佛庵在新城普定街
  黔灵山寺在府城北三里石阡府知府陈奕禧镌有黔灵胜境四字于石壁照壁山寺一名象宝山在府城东北照壁山上明崇祯九年巡抚冯晋卿建云顶山寺在府城北二十里云锦庄
  东林寺在府城北二十里养马苗寨内
  虎山寺在府城北三十里窦官堡相𫝊此山鸣钟则堡必有火灾特禁之
  通化寺在府城东北洪边里翠屏山上
  回龙寺在府城东北三十里
  大道观在府城中元至正间建旧名崇正观明洪武间重修改今名
  指月堂在府城东系古寺
  落湾阁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前临大河后多松竹颇称名胜
  皇经馆一在府城中巡抚署右一在城外南关
  九龙山寺在定番州去城二十里
  万夀寺在广顺州城东寺有建文遗像
  龙会寺在开州城西
  北极观在开州治北俗名祖师观在高山上下有白沙龙井明崇祯三年龙见居人见有神披发仗剑降之如祖师状河防道沈翘楚因建观于山下 国朝康熙间复建
  灵泉寺在开州乖西司元大徳间安抚司茍彬建
  连华寺在开州思量仄溪溪水环于山前清冷潺湲古柏长松上参霄汉可称一州之胜龙山寺在龙里县城内
  冠山寺在龙里县东门内上有紫虚阁明守备王明善建又有大士阁关圣殿 国朝康熙间知县许之昇建
  阳宝山寺在贵定县北前后两寺为一方胜景
  南山寺在贵定县明初建
  报恩寺在贵定县城北
  兴福寺在贵定县
  潮水寺在修文县城北五里明总兵王国正建崇祯末四川巡按钱邦芑隐居于此更名知非庵
  宝丰山寺在修文县城北四十里
  天台寺在修文县旧息烽所南望山上
  安顺府
  圆通寺在府城南㔉石为柱长三丈馀后有石塔多古柏
  大愿寺在永宁州盘江桥右
  无量寺
  斗姆阁俱在永宁州城西三十五里关岭
  大佛寺在永宁州慕役司
  列峯寺在镇宁州城北明时建
  龙凤寺在安平县城南五里龙凤山上
  丛林寺在清镇县城内明永乐初建
  北极殿在清镇县城北
  三清观在清镇县东城外
  平越府
  三教寺在府城内明洪武间副使赵之屏建崇祯十二年郡人樊师孔捐资请藏经于寺其子都建阁贮之
  护国寺在府城内明万历间建
  夀佛寺在府城内
  报恩寺在府城外东南
  月山寺在府城南门外明洪武间隆平侯张信建
  镇宁寺在府城西十里明崇祯初建
  万夀寺在府城西北隅明万历间郡人王家卿王家鼎倡建僧合奇重修
  高真观在府城内福泉山明洪武初建张三丰礼斗亭在其后
  凝真观在府城西十里元时建内多古树
  半山亭在府城内高真观明洪武初建
  潮音阁在府城南门外明隆庆间指挥使丘崇尧建天启六年重修崇祯十四年水圮又修善化寺在黄平州南关外明洪武间建
  月潭寺在黄平州城东三十里飞云岩侧明正统二年指挥常智建
  万夀观在黄平州城内旧为水府庙江西客民改建祀许旌阳
  宝相寺在黄平旧州城东唐宋古刹元至正间重修明万历间毁巡抚郭子章重建太平寺在黄平旧州城北明总兵南党建后移建七星岩
  福智观在黄平旧州城南为元时旧刹
  五云寺在瓮安县城南三十里元时旧刹明崇祯间重修
  回龙寺在瓮安县城北二十里明嘉靖间安抚使宋廷章建地名飞练
  高真观在瓮安县城南三十里干溪大坝中独耸危峰高数十丈观建于山顶后岩观在瓮安县城北三十里元时建岩有龙洞岩上有爪甲痕怪石嵯峨林木幽异颇称名胜
  朝贺寺在湄潭县城南门外
  释慈寺在湄潭县城北三里相𫝊寺有古钟常不叩自鸣
  大祥寺在湄潭县马鞍山下
  大通寺在湄潭县袁家渡
  清泉寺在湄潭县平灵台
  延夀寺在馀庆县城中明洪武年间建
  云深寺在馀庆县五云山
  古峰寺在馀庆县苦竹薗
  大错庵在馀庆县他山之阴柳湖上即明人钱邦芑故居也邦芑自号大错和尚又有小年庵在蒲村即其祝发处
  都匀府
  观音寺在府城中明洪武间指挥黄镛建永乐间都指挥陈原増修建藏经楼高真观在府城内东山之北殿阁宏邃台基爽垲众木扶疏一杉可数抱其高接天盖千年物也
  且闲亭在府城圣夀寺后有古双柏
  回龙寺在麻哈州城西
  观音寺在麻哈州城西
  玉皇阁在麻哈州城西
  报国寺在独山州城北 国朝康熙八年新建
  圣夀寺在清平县城西明天顺间都指挥王聚建万历间邑人工部尚书孙应鳌倡修紫霞宫在清平县城北明天顺七年指挥石宣建
  广福观又名回龙观在清平县城南
  镇远府
  中山寺在府城东东岩上明知府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构藏经楼兵毁吉祥寺在府治对江明永乐初建成化间修 国朝⿰纟⿱丿恩 -- 总督甘文焜尽节处寺内有古柏二株苍翠盘曲如虬龙
  镇江寺在府治西南明永乐初建嘉靖间圮于水万历六年僧宗淳募修毁于兵 国朝康熙二年郡人苏金明募修
  北极观在府城西门外明弘治间知府周瑛建
  迎仙宫在府城西明万历十二年建
  紫皇阁在府西北石迳盘旋藤萝掩暎瀑布如练上有小桥登阁而望西南诸山宛如图画朝元阁在府城内明巡按毕三才建
  报恩寺在施秉县城西有碑记
  观音寺在施秉县城西
  平宁寺在施秉县城西二里有碑记
  普贤寺在施秉县牛塘山
  华岩寺在施秉县城东三十里明巡抚郭子章建
  元都观在施秉县城北明洪武二十五年郡人马康镇建
  思南府
  永宁寺在府治南前枕徳江明弘治间建万历初知府蔡应申修二十二年毁知府赵恒推官刘养中先后重修
  雪峯寺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
  金华寺在府城西北四十里
  瓮溪寺在府城西南一百里
  龙泉寺在府城北一百五十里
  观音阁在府治中和山顶明嘉靖间郡人李渭尝于此讲学前为普济亭后藏经楼巡抚郭子章书额内贮藏经日久残缺 国朝康熙四年经历陈援世补之左夀福楼右一乘楼前玉皇阁隆庆间建明知府赵恒颜其额曰空中楼阁最称幽胜
  中天㙮在府城东交椅山明万历二十一年参政史旌贤建毁于火
  普济庵即旧英祐侯祠地 国朝康熙六年城守宋䕃圣改建二十八年城守施应龙拓地増建楼坊
  西岩寺在印江县城西五里甲山寨下宋时古刹后圮明嘉靖间重建毁于兵 国朝康熙十九年复建纡曲而上宏敞高旷巨石壁立林木葱蒨下有敲梆岩以石击之声如梆然迎恩寺在印江县城南一里
  三清观在印江县城南四里宋干徳间建
  东泉寺在婺川县城东又名安阜寺
  真武观在婺川县城南山势峻耸殿阁隐现于密林中登之可眺一邑
  铜山寺在婺川县城南五十里宋时建
  慈化寺在婺川县城西五十里其地产茶
  金仙寺在婺川县沿河司相𫝊明嘉靖十四年播州铜佛寺铜佛七一夜皆失铜仁府得其三思南渔人得其四建寺奉之
  常乐寺在沿河司北六十里唐为福常寺宋敕赐中胜院明改常乐寺久废惟存一钟一碣沿丰寺在沿河司东二十里宋时建久废明嘉靖元年重建
  石阡府
  回龙寺在府城南龙底又一在龙泉县老木桥
  迎恩寺在府城南门外
  观音寺在府城西一在城北俱眀万历间建一在龙泉县绥阳场
  北塔寺在府城北明知府曾之可建
  真武楼在府城西明永乐初建
  华严寺在龙泉县北门外
  东林寺在龙泉县东山
  玉溪寺在龙泉县官坝旧名土溪寺 国朝知县张其文改为玉溪寺
  思州府
  回龙寺在府城东门外明嘉靖间建
  鳌山寺在府西龙鳌里唐僧通慧建久圮
  后山观在府城内西南隅
  真武观在府城东旗头山明隆庆间建
  北山寺在青溪县治后
  广佛寺在青溪县近学宫
  东山寺在青溪县城东三里
  梓潼观在青溪县城内
  东寺在玉屏县东门内明时建
  南寺在玉屏县城南隅明时建
  众香寺在玉屏县城西南五里飞凤山旧传古刹邑人士多读书其上
  文水寺在玉屏县城西系古刹
  瑞雪寺在玉屏县城西紫气山明初建 国朝康熙四十年僧云石重修正上梁时瑞雪缤纷因名邑人田起虬为记刻石其山周围五里许花鸟幽异竹柏荟蔚郁为丛林
  北极观在玉屏县北门内明初建
  铜仁府
  东山寺在府城东一里明正徳间参议蔡潮建后圯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重建黎平府
  迎恩寺在府城东北
  北塔寺在府北一里
  真武观在府城内又一在永从县俱明万历间建
  毘卢阁在府城南明万历间建
  玉皇阁在府城西明正徳间建嘉靖时重修
  观音寺在锦屏县城东明正徳十三年
  白云寺在锦屏县城东南二里明永乐八年嘉靖十四年苗毁天启二年重建上帝观在锦屏县城南明万历十三年建
  玉虚观在锦屏县西明永乐六年建 国朝康熙十四年火毁十八年重建
  北极观在锦屏县城北一里明弘治五年建万历二年重修
  大定府
  夀佛寺在府城内中街黔西州亦有
  大佛寺在府城南 国朝康熙八年知府甯云鹏建黔西平远俱有
  东山寺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总兵李起建
  万夀观在府城内中街黔西平远亦有江西人建祀许旌阳以为会馆
  南林寺在平远州城南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游击王耀麟重修
  东山寺在平远州城东 国朝康熙八年副将霍维鼐倡建十年游撃赵印昌増修开元寺在黔西州城东门外 国朝康熙五年总兵李如碧建
  回龙寺在黔西州城西门外
  玉皇阁在黔西州城东门外
  普慧寺一名双井寺在毕节县城东门外
  宝龙寺在毕节县赤水白岩
  三元宫在毕节县赤水古刹
  南笼府
  玉泉寺在府城东门外
  兴隆寺在府城东二十里披叠山
  圆通寺在府城西关洞山上
  夀佛寺在府城北门外一在安南县
  海潮寺在府城北半里万夀山
  北极观在府城西北山坳
  三元宫在府城北门外
  三清殿在府城西北高岗上
  玉皇阁在府城东门外一在安南县
  大寺阁在府城西北高岗上
  卧佛寺在普安州城东半里
  大威寺在普安州城北三里
  普照寺在普安县城北
  朝阳寺在普安州城北三十二里
  水星寺在普安州城北半里
  碧云寺在普安县城南二十五里碧云山
  松岿寺在普安县北新路罐子窑
  南峰寺在安南县南关外始建极宏敞后遭兵燹重修复毁于火今玉皇阁即寺后殿涌泉寺在安南县城南里许鸦关上明沐国公建
  东观在安南县东门外独秀山明时建
  南观一名高真观在安南县南门外玉枕山明时梁姓指挥倡建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年僧飞航重修
  遵义府
  佛光寺在府城内初有铜佛像在荒莽中人往观辄风雷不可近后有异僧命居人斋戒往迎置此寺
  雷音寺在府城南五十里水中突起一山其下有飞云庵
  西来寺在府城西三十里明末僧两生建
  万夀寺在府城北即龙山寺
  茅衙寺在府城北十五里茅坪原名仙岩庄初为杨应龙妻田惜玉所居称曰茅衙平播后李氏得之改建为寺
  海潮寺在府城北三十里海龙𡉫明万历间平播后兵备道傅光宅建
  黄钟寺在府城北四十里四境皆田中耸一石如螺明弘治间夜大风雨光怪闪烁居人旦往视之有钟悬树间因建寺居之后圮国朝顺治十八年里人张时有増修
  天台寺在府城北四十里僧烜一建岩洞皆奇
  玉皇观在府城内旧有文昌乩笔碑记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修先天观在府城北三十里紫霞山明正徳初杨颠仙建今改名紫霞寺
  大士阁在府治前明万历四十年知府孙敏改建后毁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副将魏相建胥觉寺在正安州古刹也明万历九年僧锡牌増修俗名锡牌寺
  本刚寺在正安州 国朝康熙七年知州高瑆重建
  蟠溪寺在正安州明万历初僧孤舟面壁于此
  甘露寺在桐梓县三坡砌石为径高下悬绝行人每苦渇 国朝顺治间副将陈福平冦至此见军士觅水弗得为之恻然因建寺一所斲木为槽引水巡抚张徳地因以甘露名寺龙罩寺在桐梓县西五十里雄峙山顶势极巍峩
  莲池寺在桐梓县西七十里平原中攒列数峯形如莲瓣故名
  三座寺在桐梓县北二十里耸岫危峦水环若带又名三教寺
  辰山寺在绥阳县西十五里
  螺水寺在绥阳县西十七里旧名三教寺
  回龙寺在绥阳县西二十三里本为蒲象庵元时建后增修改今名
  亲云寺在绥阳县西三十里 国朝顺治间僧了幻建
  天竺寺在绥阳县北十五里
  长磏寺在绥阳县东北九十里明永乐初张三丰常寓于此
  宝象寺在仁怀县旧城内
  祝庆寺在仁怀县旧城内
  西禅寺在仁怀县二郎里














  贵州通志卷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一
  食货志序
  户口 田赋 课程 经费蠲恤 积贮 物产
  贵州物产鲜少生计瘠薄民间无终岁蓄故通十三府计之户口才二十万土地硗确惟正之供不敌中土一大县虽山产铅汞商榷课税以少佐军国然视江淮关津之征云南铜盐之利仅矣而官吏师生军伍邮传诸经费且至百万仰给他省
  国家奚利焉顾山川风气有时而开淮海惟扬州在禹贡厥田下下厥赋下上而自唐宋以后财赋遂甲天下岂非人聚则土辟土辟则物丰财贿资用自饶给欤我
  朝浩荡之恩
  令天下孳生户口永不加赋贵州军伍屯田许民间占
  为永业不取其值
  大泽深仁煦育蒸濡民蕃物阜丰亨豫大之道在是矣述
  食货志
  食货
  户口
  宋以前无考
  元至元十六年七月西南八番罗氏等国来附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二十六年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来归得户三千馀闰十月西南生番心等八族计千六百二十户内附二十九年正月八番都元帅刘徳禄言新附蛮洞因籍户怀疑窜匿诏招集之诏曰爰自前宋归附五十馀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二月乌鲁斯招附桑州生苗罗甸国古州等洞酋长三十一所部民十二万九千三百二十六户诣阙贡献三十一年减八番所设官二百一十六员八番称新附九十万户设官四百二十四员及遣官核实止十六万九千馀户故减之三十八年十二月八番洞官吴金叔等以所部二百五十寨民二万有奇内附诣阙贡方物
  泰定元年八番生蛮韦光正等及黄杨五种人以其户二万七千来附请岁输布二千五百疋置长官司以抚之
  顺帝至元四年五月诏湖广行省元领新化洞古州潭溪龙里洪州诸洞三百馀处洞民六万馀户分隶靖州
  
  弘治十五年贵州布政司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
  万历六年贵州布政司户四万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万九百七十二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原额户口一十七万五千三百三十五户雍正五年新收四川割归遵义一府五州县户口三万八百八十四户又收湖南广西割归天柱荔波二县更名永丰州开泰锦屏玉屏青溪等县原无户口雍正五年割永宁县隶四川除户口二千二百四十二户八年割威宁州属可渡桥西地隶云南除户口八百六十六户雍正十年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地方隶毕节县户口五十八户又割毕节县属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无原额户口又各府新增户口六万九千五百十八户实在户口二十七万二千六百八十七户
  原额人丁一十五万八千二百九十丁内除九万六千六百九十八丁原不编差并随田带泒亦不征差外实额编差人丁六万一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丁七分一厘一毫六丝又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额外人丁并提督举报官庄人丁一千二百六十四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二丁二分八釐八毫四丝是年纂修通志照编审实数
  原额丁差及随田带泒丁银二万二千八百五十四两八钱七分七釐三毫七丝一忽六微四尘八纤六渺内除逃亡无征银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一两四钱一分二釐一毫九忽六微一尘四纤四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七千六百五十六两五钱八分一厘九毫四丝七微八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千三百九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丁二分八釐八毫四丝实额征丁差银八千一百七十四两四钱八分二釐四毫九丝三忽五微四尘四渺外铜仁府属遇闰加增银五两六钱六分五釐五毫六丝五忽六微五尘四纤八渺无闰之年不加是年钦奉
  恩诏以后编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五年割永宁一县隶四川除原额人丁二千三百一十五丁内实在征差人丁二百五十五丁又除威宁州拨归云南人丁一百七十四丁又施秉县拨归湖南一十五丁共除征差人丁四百四十四丁除征丁差银六十五两六钱雍正五年新收湖南割归天柱县更名开泰锦屏玉屏青溪等县人丁五千八百六十二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内除豁免并随粮带泒及减除人丁一千四百四十九丁丁银二两外实征差人丁四千四百一十三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实征丁银二百一十八两三钱七分八釐四毫六丝二忽二微七尘二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新收四川割归遵义一府五州县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丁七斗六升二合七勺一抄八撮四圭七粒七粟三末内除新垦尚未起征田人丁三丁六斗七升五勺四圭实征差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七粟三末实征丁差银五千三百一十一两八钱五分一毫九丝一忽二微七尘七纎六渺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万五千三百五十七丁五分九釐二毫八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又随田起征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三粟三末
  实额征差并随田带泒银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九两一钱一分一厘一毫四丝七忽九尘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内于雍正十年改征米石银一千一百六十八两二钱六分四釐九毫一丝九忽四微六尘二纤改征米一千四百八十八石三斗二升一合一勺一抄四撮八圭三粒九粟外实征银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两八钱四分六釐二毫二丝七忽六微二尘八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于雍正十年割毕节县属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原额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原额丁差银一百九十七两五钱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十二丁实除现征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征丁差银六两三钱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岩上岩下地方隶毕节县随粮起征人丁二百十六丁五斗九升五合四勺五抄六撮六圭三粒八粟有征丁差银一百五十三两五钱三釐八毫八丝九微二尘七纎八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三丁永不加赋
  贵阳府
  原额户口一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户新增户口七千八百六十四户
  原额人丁四万八千九百八十八丁七分内除三万二千九百四丁俱系八番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一万六千八十四丁七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千三百五十五丁五分又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增额外人丁一百二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千八百五十丁二分
  原额征丁差银三千七百四十一两一分四毫内除丁逃无征银二千四十八两二钱八分一厘四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七百一十七两二钱二分九釐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一百七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八千二十四丁二分实额征丁差银一千七百五十五两四钱七分九釐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千七十七丁永不加赋
  贵阳府亲辖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九百三十七户
  原额人丁一百一十七丁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人丁四十七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百六十四丁有征丁差银三十四两九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二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九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四十一两四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一十一丁永不加赋
  贵筑县
  原额户口六千一百六十八户新增户口一千五百七十二户
  原额人丁八千五百一十四丁七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千八百六十八丁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千六百四十六丁二分
  原额丁差银二千一百五十七两一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二百八十四两七钱三釐四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八百七十二两三钱九分六釐六毫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四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千六百九十二丁二分实额征丁差银八百八十四两四钱四分四釐二毫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五百七十二丁永不加赋
  定番州
  原额户口四千二百二十一户新增户口七百三十三户
  原额人丁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二丁俱系八番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六十一丁有征丁差银一十二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十五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三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三十三丁永不加赋
  广顺州
  原额户口一千一百一十九户
  原额人丁八千四百六十七丁内除七千六百八十二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外止有流寓附籍额丁七百八十五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百九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五百九十五丁
  原额征丁差银一百五十七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三十八两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一十九两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百一十一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十二两二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一十三丁永不加赋
  开州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一千二百四十户
  原额人丁一千四百一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百五十七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九百五十五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七十二两九钱内除逃亡无征银八十八两七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八十四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百五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八十五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六百一丁永不加赋
  龙里县
  原额户口一千一百一十六户新增户口一百八十二户
  原额人丁八百五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百八十九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六百一十六丁
  原额丁差银一百六十一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三十七两八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二十三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一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百三十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十六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増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九十七丁永不加赋
  贵定县
  原额户口三千一百九十四户
  原额人丁三千一百七十三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百七十七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千三百九十六丁原额丁差银六百八十五两六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三百九十九两五钱八分二釐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八十六两一分八釐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二十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四百一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九十两四钱八分六釐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七百七十三丁永不加赋
  修文县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一千五百六十三户原额人丁一千二百七十八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七十四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一十七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八十二两一钱一分四毫内除丁逃无征银一百九十九两四钱九分六釐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八十五两二钱一分四釐四毫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三十八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五十五丁实额征丁差银九十二两九钱四分八釐八毫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七十七丁永不加赋
  长寨厅
  实额户口一千六百三十七户
  安顺府原辖南笼一厅镇宁永宁普安三州普定普安清镇安平安南五县雍正五年改南笼厅为府拨普安一州普安安南二县隶南笼府辖安顺府现辖镇宁永宁二州普定安平清镇三县
  原额户口三万六千一十四户内除南笼厅普安州普安安南二县拨归南笼府辖户口八千一百七十五户实额户口二万七千八百三十九户新增一万五百九十八户
  原额人丁二万五千四十五丁八分内除一万一千一百八十五丁俱系烟瘴苗蛮原未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丁八分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九千三百七十五丁又于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额外人丁并提督举报官庄人丁一百四十九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千六百三十四丁八分
  原额丁差银三千五百两六钱六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二千四百五十二两六钱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七十八两六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百五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千九百九十丁八分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一百六十二两一钱一分雍正五年裁拨南笼厅普安州普安安南二县归新设南笼府辖除额丁七千四百五十六丁内有逃亡四千三百一丁实除征差人丁三千一百五十五丁除征丁差银七百一十三两六钱五分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八百三十五丁八分实额征丁差银四百四十八两四钱六分又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五十一丁永不加赋
  安顺府亲辖
  原额户口二千一百二十户新增户口三千四百五十户
  原额人丁二千一百二十丁俱系㺜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增征差人丁六十丁有征丁差银一十二两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四丁实额征丁差银二十两八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五十八丁永不加赋
  普定县
  原额户口一千零二十五户新增户口五百零八户
  原额人丁一千四百四十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九百七十一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八十九丁
  原额丁差银四百一十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八十四两四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三十一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九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五百八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三十六两九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丁永不加赋
  镇宁州
  原额户口一万四千二十三户拨归郎岱归化二厅户口三千三百六十五户
  原额人丁六千七百二十六丁内除五千四百八十五丁俱系狆蛮原未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一千二百四十一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九十八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百四十六丁
  原额丁差银三百七十二两三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三百二十九两四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四十三两五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二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七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五十三两一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一丁永不加赋
  永宁州
  原额户口三千一十九户新增户口六千一百四十四户
  原额人丁三千五百八十丁俱系狆蛮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一十六丁有征丁差银三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八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十四丁实额征差银六两八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四丁永不加赋
  安平县
  原额户口一千六百一十七户新增户口五十一户
  原额人丁一千一百四十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二十三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百四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三百三十七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四十六两九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九十四两九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三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七十四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四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三丁永不加赋
  清镇县
  原额户口六千三十五户新增户口一十六户原额人丁二千六百一丁八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二百九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五百九十一丁八分
  原额丁差银五百一十四两六分内除丁逃无征银四百两二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一十七两六钱六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百三十七丁八分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十六两八钱六分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六十五丁永不加赋
  郎岱厅
  实额户口三百二十户
  归化厅
  实额户口三千四百七十四户
  实额人丁九丁有征丁差银一两八钱
  平越府
  原额户口一万二十六户新增户口七百五十五户
  原额人丁八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五千九百七十七丁随田带泒原不征差外实编差人丁一千六百一十五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八百六十七丁
  原额丁差及随田带泒银一千六百八两七钱九分六毫二丝六尘七纤内除丁逃田荒无征银五百六十九两七钱四分一厘五毫六丝六忽七微四尘八纤一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三十九两四分九釐五丝三忽三微一尘八纤九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五十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百一十七丁实额征丁差并随田带泒银一千五十七两三钱七分一厘六毫一丝一忽六尘二纤内于雍正十年将本府黄平平越丁银五百九两五钱一分三釐九毫一丝九忽四微六尘二纤改征米六百七十九石三斗五升一合八勺七抄二撮六圭一粒七粟实征银五百四十七两八钱五分七釐六毫九丝一忽六微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九十四丁永不加赋
  平越府亲辖
  原额户口三千七十一户
  原额人丁七百四十二丁俱系招集流寓苗蛮原不编审康熙九年清丈民苗愿随条马带泒除石板寨额银六十两原不征丁外实额带泒丁差银一百一十一两三钱六尘七纤内除荒芜条马无征带泒丁差银二十二两八钱四分六釐八毫六丝四忽二微九尘五纤康熙五十年编审实在有征条马带泒丁差银八十八两四钱五分三釐一毫三丝五忽七微七尘二纤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一百一十七石九斗三升七合五勺一抄四撮三圭六粒三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六十三丁永不加赋
  平越县
  原额户口一千五百六户新增户口五十四户原额人丁一千四百四十八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三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一十六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八十九两六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六两四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八十三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七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四十三丁实额征丁差银八十八两六钱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一百十八石一斗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撮三圭三粒四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五十五丁永不加赋
  黄平州
  原额户口三千六百七十三户新增户口二百六十六户
  原额人丁二千五百六十三丁内除随田带泒人丁一千四百三十五丁实编差人丁一千一百二十八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七百一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一十六丁
  原额丁差银六百二十九两八钱七分七釐八毫六丝内除丁逃田荒无征带泒丁差银三百三两二钱四分二釐七毫七丝三忽七微五尘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及成熟随田带泒共银三百二十六两六钱三分五釐八丝六忽二微五尘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八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三十四丁实额征丁差并熟田带泒共丁差银三百三十二两四钱六分七毫八丝三忽六微九尘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四百四十三石二斗八升一合四抄四撮九圭二粒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六十六丁永不加赋
  瓮安县
  原额户口五百七十九户
  原额人丁二千二百九十二丁俱系招集苗民原未编审例系随田带泒原带泒丁差银二百三十六两一钱九分九釐二毫内除荒芜无征带泒丁差银一十五两七钱三分六釐二毫九丝五忽八微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条马带泒丁差银二百二十两五钱二釐一毫四丝二忽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带泒丁差银四两五钱一厘六毫四丝四忽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随田带泒丁差银二百二十五两三釐七毫四丝八忽二微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二丁永不加赋
  馀庆县
  原额户口七百八十八户新增户口六十五户原额人丁七百一十七丁内除六百七十八丁俱系招集苗民原未审丁例系摊征丁差银一百九十两八钱六分五釐八毫六丝五忽统入条编银内起征外实编差人丁三十九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十五丁
  原额丁差银一十一两七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一两二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十两五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五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十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二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六十四丁永不加赋
  湄潭县
  原额户口四百九户新增戸口三百七十户原额人丁八百三十丁俱系招集苗蛮原未审丁例系随田带泒实额带泒丁差银三百三十两一钱一分三釐五毫六丝内除荒芜无征带泒丁差银一十九两八钱五分三釐七毫六忽六微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条马带泒丁差银三百一十两二钱五分九釐八毫五丝三忽四微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随田带泒丁差银五钱九分四釐九丝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随田带泒征丁差银三百一十两八钱五分三釐九毫四丝三忽四微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四十四丁永不加赋
  都匀府
  原额户口一万五千三百六十六户新增户口二千四百八十一户
  原额人丁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八丁内除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四丁俱系苗狆原不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二千三百六十四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一百七十四丁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额外人丁一百四十六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五十二两二钱六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七十九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一十五丁实额征丁差银六十六两二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五丁永不加赋
  都匀府亲辖
  原额户口七千四百一十三户
  原额人丁四千四百六十二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人丁六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六十二丁有征丁差银七两四钱四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编差附籍汉民人丁六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八两一钱六分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六十丁永不加赋
  都匀县
  原额户口一千三百二十八户新增户口八百五十一户
  原额人丁一千九百四十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八百三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百一十六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三十三两五钱二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一十九两六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十三两九钱二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四十二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七两四分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十二丁永不加赋
  麻哈州
  原额户口三千一百二十一户新增户口九十户原额人丁三千八十二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三十八丁有征丁差银七两九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附籍汉民人丁五十四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两八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十六丁永不加赋
  独山州
  原额户口一千二百七户新增户口一十五户原额人丁二千七百四十七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二十五年编审新编征差人丁四十六丁有征丁差银九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十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附籍汉民人丁五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一两二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十三丁永不加赋
  清平县
  原额户口二千二百九十七户
  原额人丁一千五百五十一丁内除人丁一千一百三十三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实编差人丁四百一十八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三百四十四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十四丁
  原额丁差银八十三两六钱内除丁逃无征银六十八两八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十四两八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一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十五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九两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八十四丁永不加赋
  荔波县原属广西雍正十年割隶黔省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一千五百二十五户原额人丁系𤝎𦍕狑狪猺獞六种夷蛮洪武永免例不编差
  八寨厅
  化诲生苗户口四千九百七十三户
  镇远府
  原额户口六千九百六十三户新增户口二千五百六十四户
  原额人丁六千五百五十五丁俱系洞蛮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三百二十八丁有征丁差银六十五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七十七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五丁实额征丁差银八十一两内除施秉拨回湖南麻阳县人丁十五丁除征丁差银三两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九十丁实额征丁差银七十八两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九十石三斗八升八合八勺八撮八圭八粒八粟雍正十二年新收湖南拨隶黎平之天柱县额征差苗丁四千一百七十八丁额征银一百二十五两三钱四分又随粮带泒汉丁九百二十六丁通共额征有差人千五千五百四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三两三钱四分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九十丁永不加赋
  镇远府亲辖
  原额户口四千八百八十二户
  原额人丁四千七十三丁俱系峒蛮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人丁七十七丁有征丁差银一十五两四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附籍汉丁一百一丁实额征丁差银二十两二钱雍正九年全数改征米二十二石四斗四升四合四勺四抄四撮四圭四粒四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七十三丁永不加赋
  镇远县
  原额户口一千二百五十一户
  原额人丁一千六百六丁俱系苗蛮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一百二十一丁有征丁差银二十四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附籍汉民人丁一百五十五丁实额征差银三十一两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三十四石四斗四升四合四勺四抄四撮四圭四粒四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十五丁永不加赋
  施秉县
  原额户口八百二十九户
  原额人丁八百七十六丁俱系峒蛮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一百三十丁有征丁差银三十六两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人丁一十九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附籍汉民人丁一百四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二十九两八钱内于雍正八年拨归湖南麻阳县人丁十五丁除征丁差银三两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三十四丁实额征丁差银二十六两八钱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三十三石五斗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十七丁永不加赋
  天柱县原隶湖广雍正五年割归黎平十二年改隶镇远府
  原额户口无新编户口二千五百六十四户原额人丁五千四百九十丁内除豁免人丁八丁实在征差人丁五千四百八十二丁内除汉丁九百三十六丁丁银例系随粮带泒外实征差苗丁四千五百四十六丁又除减免人丁五百五丁实在征差苗丁四千四十一丁有征鸡折银一百二十一两二钱三分又雍正六年化诲苗拜文堵二寨任征苗丁一百三十七丁有征丁银四两一钱一分雍正九年编审实额随粮带泒汉丁九百三十六丁征差苗丁四千一百七十八丁实额折征苗丁银一百二十五两三钱四分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五丁永不加赋
  思南府
  原额户口六千四百八十二户新增户口一百四十八户
  原额人丁五千二百一十三丁五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三千五百二丁四分一厘四毫六丝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七百一十一丁八釐五毫四丝
  原额丁差银八千一百八两二钱二分二釐二毫九丝七忽三微五尘四渺内除丁逃无征银五千七百九十八两五分四釐六毫二丝六忽二微九尘四纎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二千三百一十两一钱六分七釐六毫七丝一忽五尘六纤四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百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八百一十五丁八釐五毫四丝实额征丁差银二千四百九十五两七钱六分六釐一毫二丝五忽三微五尘六纤七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六十三丁永不加赋
  思南府亲辖
  原额户口二千九十五户新增户口一百四十八户
  原额人丁一千六百三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九百七十五丁二分四釐二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六百五十六丁七分五釐八毫
  原额丁差银二千二百八十七两九钱一分七釐八毫七丝八忽五微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三百六十七两六钱六分一厘四毫七丝五忽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九百二十两二钱五分六釐四毫三忽五微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百八十二丁七分五釐八毫实额征丁差银九百五十五两一钱七分四釐四毫三忽五微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十七丁永不加赋
  安化县
  原额户口一千六百一户
  原额人丁八百九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百四十九丁六分七釐二毫六丝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四十二丁三分二釐七毫四丝
  原额丁差银二千一百五十三两七钱二釐四毫一丝八忽七微八尘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四百二十三两四钱六分六毫四丝三忽四微四尘一纤七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七百三十两二钱四分一厘七毫七丝五忽三微三尘八纤三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七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六十九丁三分二釐七毫四丝实额征丁差银八百一十两二钱五分五釐五毫三丝八忽三微三尘四纤三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一十丁永不加赋
  印江县
  原额户口一千九百一十三户
  原额人丁二千一百五十三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六百二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五百三十三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三百三十七两一钱八分七釐五尘五渺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二十两五钱二分五釐四毫九丝四忽七微八尘七纤八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三百一十六两六钱六分一厘五毫五忽二微六尘二纤七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五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九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五百七十二丁实额征丁差银三百三十五两二钱二分五釐七毫一丝七忽五微三尘五纤八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十五丁永不加赋
  婺川县
  原额户口八百七十三戸
  原额人丁五百三十六丁五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百五十七丁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十九丁
  原额丁差银二千三百二十九两四钱一分五釐一尘九纤九渺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九百八十六两四钱七分一丝三忽六尘四纎五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三百四十三两七釐九毫八丝六忽九微五尘五纤四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二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十一丁实额征丁差银三百九十五两一钱一分四毫六丝五忽九微八尘六纤六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六十一丁永不加赋
  石阡府
  原额户口二千八百四十五户新增户口三千九百四十五户
  原额人丁二千五百六十一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十丁二分九釐七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千四百九十丁七分三毫
  原额丁差银一千一十五两四钱六分五釐五丝四忽二微三尘一纤二渺内除丁逃无征银四百五十六两六钱六釐五毫一丝六忽五微七尘二纤三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五分八釐五毫三丝七忽六微五尘八纤九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百一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六百六丁七分三毫实额征丁差银五百九十九两九钱五分四釐七毫五丝七忽一微二尘一纤七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七百五十六丁永不加赋
  石阡府亲辖
  原额户口二千一百一十三户新增户口三千六百三十五户
  原额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七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九十七丁二分九釐七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千七十九丁七分三釐
  原额丁差银八百四十五两一钱三分四釐七毫七丝三忽二微七尘一纎二渺内除丁逃无征银四百六两一钱四分九釐八丝七忽四微五尘二纤三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四百三十八两九钱八分五釐六毫八丝五忽八微一尘八纤九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九十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一百六十九丁七分三毫实额征丁差银四百七十二两四钱九分八釐七毫七忽八微四尘一纤七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五百二十八丁永不加赋
  龙泉县
  原额户口七百三十二户新增户口三百一十户原额人丁五百八十四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百七十三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一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一百七十两三钱三分二毫八丝九微六尘内除丁逃无征银五十两四钱五分七釐四毫二丝九忽一微二尘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一十九两八钱七分二釐八毫五丝一忽八微四尘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三十七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十七两四钱五分六釐四丝九忽二微八尘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二十八丁永不加赋
  思州府
  原额户口三千二百一十三户新增户口三千六百五十四户
  原额人丁二千四百一十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六百九十五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百二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五十两八钱五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七百九十五两三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五十五两五钱五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六十五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七百八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七十八两五分又雍正五年新收湖南割归更名玉屏青溪二县随粮人丁二百三十四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实征丁差银九十二两八钱三分八釐四毫六丝二忽二微七尘二纤七渺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并随粮人丁一千二十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实额征丁差银三百七十两八钱八分八釐四毫六丝二忽二微七尘二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五百四丁永不加赋
  思州府亲辖
  原额户口三千二百一十三户新增户口一百二十户
  原额人丁二千四百一十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六百九十五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百二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五十两八钱五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七百九十五两三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五十五两五钱五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六十五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七百八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七十八两五分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百四十七丁永不加赋
  玉屏县原系平溪卫隶湖广雍正五年割归黔省改为县更今名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一千五百三十户
  原额随粮人丁二百二十丁有征银一百一十两内除改折米石价值不等减去银二十七两五钱实征银八十二两五钱又雍正八年新收楚省移送沅州拨归人丁八丁九分六釐八毫四丝有征丁银七两六钱七分四毫三丝五微一尘八纤三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三共人丁二百二十八丁九分六釐八毫四丝内除拨归楚省沅州麻阳县管辖随粮人丁一百一十丁八分五釐三毫一丝六忽二微九尘三纤一渺外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随粮人丁一百一十八丁一分一厘五毫二丝三忽七微六纤九渺实额征丁差银三十四两七钱四分三釐八毫四丝九忽五尘二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九丁永不加赋
  青溪县原系清浪卫隶湖广雍正五年割归黔省改为县更今名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二千三十一户
  原额随粮人丁一百六十二丁实征银八十一两内除雍正八年拨归楚省辰溪黔阳会同沅州麻阳等州县管辖人丁四十五丁九分四釐五毫二丝一忽三微五尘六纤外又收回多拨楚省黔阳县随粮地丁一分三釐四毫四丝四忽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随粮人丁一百一十六丁一分八釐九毫二丝二忽六微四尘四纤实额征丁差银五十八两九分四釐六毫一丝三忽二微二尘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八丁永不加赋
  铜仁府
  原额户口二千八百二十八户新增户口一千四百七十二户
  原额人丁二千四百七十五丁内除人丁三百四十四丁原系峒蛮例不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二千一百三十一丁又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六百四十六丁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八十四丁五分
  原额丁差银一千四百二十三两五钱五分九釐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一百二十九两九钱七分八釐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九十三两五钱八分一厘三十一三十五两年编审加增夫马草料银四两八钱二分六釐六毫七丝八忽六微六尘八纤六渺外遇闰加征闰银五两六钱六分五釐五毫六丝五忽六微五尘四纤八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输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编征差人丁九十九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五百八十三丁五分实额征丁差并加增夫马草料共银三百四十九两八钱五分一厘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三百八十八石七斗二升三合三勺三抄三撮三圭三粒四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百二十丁永不加赋
  铜仁府亲辖
  原额户口八百二十一户新增户口二百七十二户
  原额人丁一千一百六十九丁内除提溪司人丁三百四十四丁原系峒蛮从未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八百二十五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百九十四丁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百三十丁五分
  原额丁差银四百九十二两四钱六分四釐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八十四两五钱三釐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七两九钱六分一厘加增夫马草料银三两一分二釐四毫六丝一微八纤六渺遇闰加征银四两九分六釐九毫三忽四微五尘四纤八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输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五十五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八十五丁五分实额征丁差并加增夫马草料共银二百四十一两七钱九分一厘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二百六十八石六斗五升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六圭六粒七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七十二丁永不加赋
  铜仁县
  原额户口二千七户新增户口一千二百户原额人丁一千三百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一百五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百五十四丁
  原额丁差银九百三十一两九分五釐内除丁逃无征银八百四十五两四钱七分五釐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八十五两六钱二分加增夫马草料银一两八钱一分四釐二毫一丝八忽五微六尘外遇闰加征银一两五钱六分八釐六毫六丝二忽二微无闰之年例不征输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四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九十八丁实额征丁差并加增夫马草料共银一百八两六分雍正十年全数改征米一百二十石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六圭六粒七粟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四十八丁永不加赋
  黎平府
  原额户口四万九千四百六十户新增户口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三户
  原额人丁二万八千三百九丁俱系黑苗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五年新征编差人丁五十一丁有征丁差银十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十七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九两四钱又雍正五年新收湖南割归锦屏开泰二县共原额人丁八十四丁内除归并湖南武冈新宁二州县及溆浦等县八十三丁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九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九两六钱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四十五丁永不加赋
  黎平府亲辖
  原额户口四万九千二百四十户新增户口一千九百六十户
  原额人丁二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丁俱系黑苗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四十一丁有征丁差银八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八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七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五两八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六十六丁永不加赋
  开泰县原系五开卫隶湖广雍正五年割归黔省改为县更今名
  原额户口无新编户口九千四百三十七户原额人丁五十二丁全数拨归楚省管辖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十三丁永不加赋
  永从县
  原额户口二百二十户新增户口二千四十户原额人丁七千四十四丁俱系黑苗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十丁有征丁差银二两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八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三两六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四丁永不加赋
  锦屏县原系铜鼓卫隶湖广雍正五年割归黔省改为县更今名
  原额户口无新编户口七百五十六户
  原额人丁三十二丁内除归并武冈新宁二州县人丁一十六丁又除拨回楚省溆浦等县人丁一十五丁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丁实额征丁差银二钱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十二丁永不加赋
  大定府
  原额户口二万四千七十九户拨隶云南四川省二百六十五户又新增户口五千八百九十六戸原额人丁一万四千三百六十四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七丁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增额外人丁四百六十九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千五百一十八丁
  原额丁差银二千八十九两二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九百一十二两四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七十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百三十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三百九十两三钱又雍正五年割永宁县隶四川八年割威宁州属可渡桥西隶云南共除原额人丁二千四百八十九丁内永宁县有逃亡人丁二千六十丁实除征差人丁四百二十九丁除有征丁差银六十二两六钱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三百一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四十六两七钱又雍正十年割毕节县属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除原额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一十二丁实除现征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征丁差银六两三钱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岩上岩下地方隶黔西毕节实在随粮起征人丁二百一十六丁五斗九升五合四勺五抄四撮六圭三粒八粟有征丁差银一百五十三两五钱三釐八毫八丝九微二尘七纤八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百六十四丁永不加赋
  大定府亲辖
  原额户口六千六百六十三户新增戸口四千五百九十五户
  原额人丁无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一百六丁有征丁差银二十一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编增征差人丁三十三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三十九丁实额征丁差银二十七两八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丁永不加赋
  平远州
  原额户口二千三百五十九户新增户口九百七十八户
  原额人丁无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五十丁有征丁差银十两又康熙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三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八十三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六两六钱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十三丁永不加赋
  黔西州
  原额户口三千八百六十七户新增户口三百二十三户
  原额人丁无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三百一十三丁有征丁差银六十二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四十七丁实额征丁差银六十九两四钱雍正十年收四川叙永厅岩上岩下地方隶本州实在随粮起差人丁一百四丁一斗一升七合一勺四抄四撮七粒二粟有征丁差银七十三两七钱八分九釐一毫一丝二忽四微一尘四纎九渺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三十八丁永不加赋
  威宁州
  原额户口六千七百八十二户拨隶云南三百三十二户
  原额人丁三千九百九十五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三千五百一十一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四百八十四丁
  原额丁差银七百九十九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七百二两五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九十六两八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五百一十八丁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三两六钱雍正八年割可渡桥西地方隶云南除征差人丁一百七十四丁除丁差银三十四两八钱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四十四丁实额征丁差银六十八两八钱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一十七丁永不加赋
  毕节县
  原额户口四千四百八户拨归四川户口三十三户
  原额人丁八千三百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七千九百三十六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百七十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四十两五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九百八十一两八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五十八两七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四百六丁实额征丁差银六十四两一钱雍正十年拨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原额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原额丁差银一百九十七两五钱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一十二丁逃亡无征银一百九十一两二钱实除现征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征丁差银六两三钱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地方隶归本县实在随粮起差人丁一百一十二丁四斗七升八合三勺一抄五圭六粒六粟有征丁差银七十九两七钱一分四釐七毫六丝八忽五微一尘二纤九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四十六丁永不加赋
  南笼府原为南笼厅雍正五年改府辖四州县
  原额户口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五户新增户口五千九百五户
  原额人丁七千四百五十六丁内有逃亡人丁四千三百一丁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千一百五十五丁
  原额征丁差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二钱五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六钱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七百一十三两六钱五分内雍正十年将府辖丁差银二百三十两九钱改征米三百二十九石八斗五升七合外实征银四百八十二两七钱五分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三百七十丁永不加赋
  南笼府亲辖
  原额户口一千四百四十四戸新增户口二百三十五户
  原额人丁一千六百八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六百三十五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差人丁九百七十三丁
  原额征丁差银四百两五钱五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一百七十四两六钱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二百二十五两九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二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在有征差人丁九百九十七丁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三十两九钱改征米三百二十九石八斗五升七合又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五百七十四丁永不加赋
  永丰州原属广西泗城土府雍正五年更今名割归南笼府辖
  戸口八千九百户
  额丁因系新归狆蛮未曾审丁征银
  普安州原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拨归南笼府辖
  原额户口二千八百四十三户新增户口三百户原额人丁三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一百三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二丁原额征丁差银八百五十一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五百五十四两九钱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二百九十六两五分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六十五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五百二十七丁实额征丁差银三百一十两又康煕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八百三十三丁永不加赋
  普安县原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拨归南笼府辖
  原额户口四百二户新增户口九百四十一户原额人丁一千九十六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五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二百四十四丁
  原额征丁差银二百六十九两三钱五分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九两七钱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五十九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百八十八丁实额征丁差银六十九两八钱五分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一丁永不加赋
  安南县原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拨归南笼府辖
  原额户口三千四百八十六户新增户口四千九百二十九户
  原额人丁一千一百六十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四十八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一十二丁
  原额丁差银三百四十八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二百五十四两四钱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九十三两六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一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百四十三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两九钱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六十二丁永不加赋
  遵义府原隶四川雍正五年割归黔省
  原额户口三万八百八十四户
  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丁七斗六升二合七勺一抄八撮四圭七粒七粟三末内除新垦尚未起征田地人丁三丁六斗七升五勺四圭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七粟三末
  原额丁差银五千三百一十三两五钱八分四釐八毫一丝四忽五微三尘七渺内除新垦尚未起征丁银一两七钱三分四釐六毫二丝三忽二微五尘三纤一渺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五千三百一十一两八钱五分一毫九丝一忽二微七尘七纤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八百一十四丁永不加赋
  遵义县
  原额户口一万六千一百四十户
  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五千三百五十七丁八斗六升二抄五撮三圭三粒内除新垦尚未起征地丁四升二合三抄三撮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五千三百五十七丁八斗一升八合一勺七抄二撮三圭三粒
  原额丁差银二千四百六十四两六钱一分五釐六毫一丝一忽六微五尘一纤六渺内除新垦尚未起征丁银一分九釐三毫三丝五忽一微八尘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二千四百六十四两五钱九分六釐二毫七丝六忽四微七尘一纤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九百三十七丁永不加赋
  正安州
  原额户口三千一百一十八户
  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一千九百四十四丁七斗四升八合八勺七抄一圭三粒六粟实额征丁差银五百六十两五钱七分六釐一毫六丝五忽四尘七纤八渺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八十一丁永不加赋
  桐梓县
  原额户口三千三百一十六户
  原额随田带泒人丁一千三百二十二丁六斗六升四合五勺四抄内除新垦尚未起征地丁一斗六升八合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三百二十二丁四斗九升六合五勺四抄
  原额丁差银六百二两五钱六分四釐二毫六丝八忽七尘三纤五渺内除新垦尚未起征丁银七分五釐六毫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六百二两四钱八分八釐六毫六丝八忽七尘三纤五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七丁永不加赋
  绥阳县
  原额户口二千八百二十一户
  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二千一十四丁九勺四抄八撮四圭三粟三末内除新垦尚未起征地丁一丁七斗九合九勺三抄四撮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千一十二丁二斗九升一合一抄四撮四圭三粟三末
  原额丁差银九百一十八两五钱三分六釐三毫六丝九忽九微六尘六纤一渺内除新垦尚未起征丁银七钱六分九釐四毫七丝三微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九百一十七两七钱六分六釐八毫九丝九忽六微六尘六纤一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三百三十一丁永不加赋
  仁怀县
  原额户口五千四百八十九户
  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一千五百四十三丁四斗八升八合三勺三抄四撮六圭八粟内除新垦尚未起征地丁一丁七斗五升五勺三抄三撮四圭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千五百四十一丁七斗三升七合八勺一撮二圭八粟
  原额丁差银七百六十七两二钱九分二釐四毫四忽二微九尘一纤七渺内除新垦尚未起征丁银八钱七分二毫一丝七忽七微七尘三纤一渺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丁差银七百六十六两四钱二分一厘一毫八丝六忽五微一尘八纤六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二百三十八丁永不加赋













  贵州通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二
  食货
  田赋
  元以前贵州田地自来原无丈量顷亩每岁该纳粮差俱于土官名下总行认纳
  明弘治十五年如洪武年间例夏税麦菽二百五十五石四斗五升五合秋粮米四万七千四百四十二石二斗五升六合六勺四抄四撮万历六年贵州除思南石阡铜仁黎平等府贵州宣慰司清平凯里安抚司额无顷亩外贵阳府平伐长官司思州镇远都匀等府安顺普安等州龙里新添平越三军民卫共五千一百六十六顷八十六亩三分零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原额田三百一十二万三千四百二十四亩六分二釐九毫五丝三微四尘八纎七渺荒芜田六十万四千六百五十亩二分二釐九毫九丝四忽五微三尘二纎二渺实在成熟田二百五十一万八千七百七十四亩三分九釐九毫五丝五忽八微一尘六纎五渺
  原额租地山土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亩七分四釐六毫六丝一忽三微一尘三纎三渺又屯陆地六百三十九分五釐一毫四丝荒芜地土七万八千二百五十二亩七分三釐六毫六忽六微八尘屯陆地四百四十六分五丝实在成熟地土七万七千四十八亩一厘五丝四忽六微三尘三纎三渺屯陆地一百九十三分五釐九丝
  原额本色米谷一十七万三千三百二十五石五斗三升四合八勺九抄二撮七圭四粒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耗米七十九石八斗七升五合一勺三抄八撮七圭二粒七粟田荒无征米谷五万三千六百一十二石八斗八升二合三勺五抄八撮八圭六粒一粟耗米二十五石六斗二升八合六勺九抄三圭三粒九粟又减则无征米三千七百四十四石一斗二升一合四抄五撮二圭一粒二粟无征耗米二合八勺一抄四撮五圭九粒九粟实在应征米谷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八石五斗三升一合四勺八抄八撮六圭六粒七粟又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耗米五十四石二斗四升三合六勺三抄三撮七圭八粒九粟
  原额全熟黄豆七百五十五石一斗八升五合一勺六抄四撮六圭二粒九粟
  原额本色荍八千八百九十六石四升二合六勺六抄八撮七圭一粒四粟地荒无征荍四千二百六十七石六斗五升六合二勺五抄二撮七圭五粒九粟实在有征本色荍四千六百二十八石三斗八升六合四勺一抄五撮九圭五粒五粟原额折色秋米并折色屯粮米麦谷共五万一千一百三十八石二斗三升八合六勺九抄六撮六圭四粟内除长寨归化二厅广顺州折色米四百七石八斗九升七抄八撮八圭六粒八粟例系拨充马馆另于马馆额内开造外实在折色米麦谷四万九千七百三十石三斗四升八合六勺一抄七撮七圭三粒六粟该折色银三万一千三百四十五两二钱四分九釐三毫九丝九忽九微五尘二纎六渺四漠一茫七漂田荒无征折色米谷八千一百七十四石七斗八升六合七勺三抄五撮七圭一粒三粟该折色银四千五百七十八两一钱八分七釐二毫五丝八忽一微二尘二纎一渺减则无征米二百六十五石四升九勺一撮九圭二粒四粟无征折色银一百二十四两二钱八分一厘一毫四丝六忽八微二尘七纎三渺实在应征米谷四万一千二百一十九石五斗二升九勺八抄九粒九粟该折色银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二两六钱八分九毫九丝五忽三纎二渺四漠一茫七漂
  原额条编岁用力差租祭帮解田租灰瓦烟差加増蜡价贡马土赋桑丝等银五万九千五百四十八两六分一毫一丝七微八尘七漠四茫九沙田土荒芜逃亡无征银一万八百二十三两三钱一分八釐二毫六丝七忽五微七尘五纎四渺减则无征银八十四两一钱五分六釐四毫七丝四忽四微六尘六纎三渺实在应征银四万八千六百四十两五钱八分五釐三毫六丝八忽七微三尘九纎九漠四茫九沙
  原额马馆及广顺州折色马馆银四万三百三十五两五钱六分五釐八毫七丝六忽八微七尘七纎九渺田荒无征银一万四百五十三两六分四釐八毫七丝二忽三微九尘一纎六渺又减则无征银一百二十四两九分八釐一毫三丝四忽五微二尘一纎七渺实在有征银二万九千七百五十八两四钱二釐八毫六丝九忽九微六尘四纎六渺
  原额遇闰加征银二千二百五十两九分一厘二丝六忽一微四尘八渺三漠二茫九沙荒芜无征银一百九十三两一钱三分三毫三丝四忽一尘五纎三渺实在有征银二千五十六两九钱六分九毫九丝二忽一微二尘五纎五渺三漠二茫九沙无闰之年例不征输
  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无亩本色苖粮米一百一十六石九斗四升二合八勺
  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粮赋并禾棉布鸡折价等银四百三十五两一钱九分四釐三毫
  贵阳府
  原额田三十二万三千一百七亩九分二釐六毫一丝六忽四尘三纎二渺荒芜田六万八千九百四十八亩五分五釐二毫四丝八忽三微八渺实在成熟田二十五万四千一百五十九亩三分七釐三毫六丝七忽七微四尘二纎四渺
  原额成熟租地四千一百九十亩八分三釐九毫六丝四忽三微三尘三纎三渺
  原额本色米三万五百五十七石八斗四升六合九勺九抄六撮五圭三粒八粟荒芜无征米六千三百三十七石五斗一升九合五抄一撮六圭六粒减则无征米一百四十三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二抄六撮一圭一粒实在有征米二万四千七十六石四斗三升二合一勺一抄八撮七圭六粒八粟
  原额全熟黄豆六十六石六斗九升七合八勺原额全熟有征本色荍粮二百三十七石七斗九升二合二勺八抄六撮
  原额折色米六千四百一十六石七斗三升五合八勺四抄六撮五圭六粒五粟内除长寨厅广顺州折色米一千三百六十八石七斗六升五合一勺八抄三撮六圭六粒九粟例系拨充马馆另于马馆额内开造外实在折色米五千四十七石九斗七升六勺六抄二撮八圭九粒六粟该折色银二千四百六十五两五钱三釐五毫五丝九忽四微四尘五纎六渺田荒无征米二千一百九十一石二斗三升四合六勺五抄二撮九圭五粒三粟该折色银一千八十八两四釐三毫七丝八忽三尘二纎五渺实在有征米二千八百五十六石七斗三升六合九撮九圭四粒三粟该折色银一千三百七十七两四钱九分九釐一毫八丝一忽四微一尘三纎一渺
  原额条编地租岁用力差租祭贡马等银八千七百二十八两八钱六分三釐六丝三忽九微八尘八纎田荒无征银二千四十四两三钱九分四釐九毫八丝二微三尘九纎三渺减则无征银九两六钱九分二釐四毫六丝二忽四微二尘九纎四渺实在有征银六千六百七十四两七钱七分五釐六毫二丝一忽三微一尘九纎三渺
  原额马馆并广顺州折色马馆银四千四百五十五两四钱九分三釐九毫五丝三忽九微五尘五纎四渺田荒无征银一千一百一十四两五钱八分六釐一毫七丝四忽一微九尘六纎五渺减则无征银二两一钱一分三釐五毫三丝二忽一微四尘六纎九渺实在有征银三千三百三十八两七钱九分四釐二毫四丝七忽六微一尘二纎原额全征额外化诲苖民认纳银一百二十五两七钱四分
  贵阳府亲辖
  原额田一万二千一百六十四亩八毫三丝九忽九微三尘荒芜田九百四十三亩五分一厘八毫实在成熟田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亩四分九釐三丝九忽九微三尘
  原额全熟租地一百三十五亩
  原额本色米一千六百二石七斗七升七勺五抄四撮八圭八粒三粟田荒无征米三百五十七石六斗六升一合八勺减则无征米三石一斗九升四合九勺八抄八撮实在有征米一千二百四十一石九斗一升三合九勺六抄六撮八圭八粒三粟
  原额条编牛头场租地租等银三百七十九两三钱三分二釐六毫四丝七忽四微四尘六纎田荒无征银七十一两八钱四分一厘九毫二丝二忽八微减则无征银三钱一分六釐八毫七丝二忽实在有征银三百七两一钱七分三釐八毫五丝二忽六微四尘六纎
  原额马馆银一百七十八两五分一厘七毫七丝一忽四微七尘六纎田荒无征银六十六两一钱三分七釐六丝二忽八微实在有征银一百一十一两九钱一分四釐七毫八忽六微七尘六纎贵筑县
  原额民科屯田八万七千二百九十五亩九分八釐五忽四微五尘九纎六渺荒芜田八千八百四十六亩九分八釐三毫七丝五微九尘六纎一渺实在成熟田七万八千四百四十八亩九分九釐六毫三丝四忽八微六尘三纎五渺
  原额全熟地土四千三十亩八分三釐九毫六丝四忽三微三尘三纎三渺
  原额本色米一万二千二十四石一斗九升八合七勺五撮五圭四粟田荒无征米一千三百八十九石九斗三升二合三勺八抄七撮二圭六粟减则无征米四十三石四斗九升四合九抄一撮七圭五粒实在有征米一万五百九十石七斗七升二合二勺二抄六撮五圭四粒八粟
  原额全熟本色黄豆二石五斗七升二合八勺原额全熟本色荍五斗二升八合
  原额条编贡马岁用地租银一千一百三十二两九钱二釐八毫六丝一忽二微七尘八纎八渺田荒无征银一百八两八钱六分六釐六毫二丝六忽八微三尘二纎一渺减则无征银三两七钱一分二釐三毫四丝五微二尘四纎五渺实在有征条编贡马岁用地租银一千二十两三钱二分三釐八毫九丝三忽九微二尘二纎二渺
  原额马馆银九十一两六钱八分九釐一毫八丝二忽九微一尘二纎一渺田荒无征银三两四钱八分九毫九丝二忽七微四尘四纎九渺减则无征银五分六釐七毫三丝四忽四微九尘三纎九渺实在有征银八十八两一钱五分一厘四毫五丝五忽六微七尘三纎三渺
  定番州
  原额本折田六万八千四百七十七亩三分七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尘九纎七渺荒芜田三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亩八分四丝二忽五微六尘二纎四渺实在成熟田三万三千九十二亩五分七釐九毫五丝七忽四微三尘七纎三渺
  原额全征本色米一百四十二石二斗三升六合六勺九抄四撮七圭五粒五粟
  原额折色米三千九百一十一石五斗八升四合一勺二撮八圭八粒四粟该折色轻赍银一千九百五十五两七钱九分二釐五丝一忽四微四尘二纎田荒无征米二千九十六石七升二合七勺九抄七撮四圭三粟无征银一千四十八两三分六釐三毫九丝八忽七微一纎五渺实在有徴米一千八百一十五石五斗一升一合三勺五撮四圭八粒一粟有征银九百七两七钱五分五釐六毫五丝二忽七微四尘五渺
  原额全熟山土二十五亩该全征本色荍二石五斗折征米一石二斗五升
  原额条编银二千七百一两五钱二分七釐六毫六丝五忽二微二尘三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一千三百四十四两一钱一分四釐二毫二丝一忽六微四尘三纎一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三百五十七两四钱一分三釐四毫四丝三忽五微八尘二渺原额马馆银一千一百四十七两六钱八分七釐七毫七丝四忽七微四尘四纎四渺田荒无征银六百四十四两五钱五分四毫一丝八忽五微六尘五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五百三两一钱三分七釐三毫五丝六忽一微七尘八纎六渺
  广顺州
  原额全熟田三万二千三百二十九亩四分三釐一毫三丝八忽九微七尘五纎九渺
  原额全熟折色米一千六十九石一斗七升二合八勺四圭一粒一粟该折色例充马馆银五百三十四两八钱六釐四毫二微五纎五渺
  原额全征条编盐钞门摊户口食盐银一千五十一两三钱九分五釐一毫八丝九忽三尘七纎六渺
  开州
  原额田二万八千二百三十亩七分六釐四丝四忽四微四尘三纎荒芜田三千七百九十九亩三分五釐二毫二丝一忽八微二尘七纎一渺实在成熟田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一亩四分八毫二丝二忽六微一尘五纎九渺
  原额本色米二千八百二十三石六斗二升六合一勺六抄八撮二圭六粒一粟田荒无征米七百四十六石一斗一升七合九勺九撮一圭一粒四粟实在有征米二千七十七石五斗八合二勺五抄九撮一圭四粒七粟
  原额折色米九百九十六石三斗八升六合五勺六抄一粒二粟该折色轻赍银三百九十五两七钱一分一厘五毫八忽三纎六渺田荒无征折色米九十五石一斗六升一合八勺五抄五撮五圭五粒无征折色银三十九两九钱六分七釐九毫七丝九忽三微三尘一纎实在有征折色米九百一石二斗二升四合七勺四撮四圭六粒二粟有征折色银三百五十五两七钱四分三釐五毫二丝八忽六微七尘二纎六渺
  原额条编银一百九十八两七钱六分三釐一毫九丝八微三尘六纎六渺田荒无征银一十八两四钱九分五釐六丝九忽三微八尘三纎一渺实在有征银一百八十两二钱六分八釐一毫二丝一忽四微五尘三纎五渺
  原额马馆银三百二十五两七钱五分六釐二毫五丝二忽六微七尘五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三十一两八钱八分六釐六毫六丝二忽一微二尘四纎四渺实在有征银二百九十三两八钱六分九釐五毫九丝五微五尘九渺
  龙里县
  原额田三万一千九百六十四亩八分八釐八毫三丝八忽二微三尘五纎荒芜田九千二百亩五分一厘三毫八丝三尘一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二万二千七百六十四亩三分七釐四毫五丝八忽二微三纎四渺
  原额本色米四千四百四十六石四斗九升二合八抄四撮九圭五丝二粟田荒无征米一千九百四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三抄三圭八粒九粟减则无征米三十石七斗一升四合三勺六抄九撮二圭八粒九粟实在有征本色米二千四百七十五石三斗四升九合一勺八抄五撮二圭七粒四粟
  原额全熟折色米三十石该折色轻赍银一十五两
  原额条编岁用力差银四百二两一厘三丝九忽八微一尘四纎田荒无征银九十两九钱一分二釐六丝七忽四微五尘九纎五渺减则无征银一两七分五釐二忽九微二尘五纎一渺实在有征银三百一十两一分三釐九毫六丝九忽四微二尘九纎四渺
  原额马馆银七百八十三两九钱五分八釐九毫五丝九忽七微一尘二纎田荒无征银八十两一钱一厘五忽五微三尘实在有征银七百三两八钱二分七釐九毫五丝四忽一微八尘二纎贵定县
  原额本折田二万五千一百九十五亩三分二釐四毫一丝二忽荒芜田六千九百九十亩五分一厘七毫一丝一忽二微一尘八纎三渺实在成熟田一万八千二百四亩八分七毫七微八尘一纎七渺
  原额本色米四千四十七石五斗三升六合八勺七抄一撮八圭九粒八粟田荒无征米一千一十五石八斗五升九合六勺一抄八撮九圭五粒一粟减则无征米五石二斗四升一合六勺八抄二撮一粒一粟实在有征米三千二十六石四斗三升五合五勺七抄八圭七粒六粟
  原额全熟折色米一百一十石该折色轻赍银九十九两
  原额条编岁用银差条杂力差贡马等银二千三百四十四两一钱五分三釐三毫二丝三忽七尘七纎八渺田荒无征银三百七十七两三分六毫三丝九忽三微三尘六纎减则无征银二两九钱三分四釐六毫六丝六忽九微七尘九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九百六十四两一钱八分八釐一丝六忽七微六尘二纎
  原额马馆银一千二百四十三两七钱七分七釐四毫二丝六微一纎一渺田荒无征银二百八十两五钱八分四釐五毫七丝一忽六微三尘七纎九渺减则无征银二两五分六釐七毫九丝七忽六微五尘三纎实在有征银九百六十一两一钱三分六釐五丝一忽三微一尘二渺
  修文县
  原额民屯田二万八千三百九十一亩一分三釐九毫三丝四忽荒芜田三千三百八亩四分八毫三丝实在成熟田二万五千八十二亩七分三釐一毫四忽
  原额本色并豆折米五千四百七十石九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六撮二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征米八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升八合八勺六撮减则无征米六十一石二斗五升六勺九抄五撮实在有征本色并豆折米四千五百二十二石二斗一升六合二勺一抄五撮二圭八粒五粟
  原额全熟本色黄豆六十四石一斗二升五合原额全熟本色荍二百三十四石七斗六升四合二勺八抄六撮
  原额岁用银二百二十四两五钱八釐二毫六丝八忽田荒无征银一十七两七钱二分一厘八毫一忽九微减则无征银一两六钱五分三釐五毫八丝实在有征银二百五两一钱三分二釐八毫八丝六忽一微
  长寨厅
  原额拨归管辖田九千五十九亩一厘四毫三忽荒芜田四百七十四亩四分五釐八毫九丝二忽六微五纎三渺实在成熟田八千五百八十四亩五分五釐五毫一丝九微三尘四纎七渺
  原额折色米二百九十九石五斗九升二合三勺八抄三撮二圭五粒八粟该折色折充马馆银一百四十九两七钱九分六釐一毫九丝一忽六微二尘九纎田荒无征米一十五石六斗九升九勺二抄一撮五圭八粒七粟无征银七两八钱四分五釐四毫六丝七微九尘三纎五渺实在有征折色米二百八十三石九斗一合四勺六抄一撮六圭七粒一粟有征折色银一百四十一两九钱五分七毫三丝八微三尘五纎五渺
  原额条编银二百九十四两二钱七分八釐八毫七丝九忽二微七尘三纎九渺田荒无征银一十五两四钱一分二釐六毫三丝八微八尘五纎五渺实在有征银二百七十八两八钱六分六釐二毫四丝八忽三微八尘八纎四渺
  原额全征化诲苖民认纳钱粮银九十三两九钱七分
  安顺府
  原额田二十八万六千五百二十五亩六分二釐三毫三丝七忽五微一尘八纎八渺荒芜田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一亩一分七釐五毫一丝三忽三微九尘二纎四渺实在成熟田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八十四亩四分四釐八毫二丝四忽一微二尘六纎四渺
  原额本色米谷四万三千三百二石四斗五升一合七勺四抄四撮一圭一粒九粟田荒无征米谷一万五十一石二斗二升一合二勺六抄九撮六圭五粒一粟减则无征米谷七百五十三石八斗八合二勺七抄八撮六粒四粟实在有征米谷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七石四斗二升二合一勺九抄六撮四圭四粟
  原额全熟本色黄豆六百八十八石四斗八升七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二粒九粟
  原额全熟本色荍八十九石六升六合七勺原额折色秋租米谷一千三百一十七石八斗八升四合五抄一撮五圭六粒七粟内除归化厅折色米三十九石一斗二升四合八勺九抄五撮一圭九粒九粟例系拨充马馆另于马馆额内开造外实在折色米一千二百七十八石七斗五升九合一勺五抄六撮三圭六粒八粟该折色银三百六十三两四分五毫二丝一忽六微一纎四渺田荒无征米谷三百五十四石七斗四升八合二勺五抄四撮二圭五粒九粟无征折色银九十七两四钱七分六釐九毫二丝三忽九微五纎五渺实在有征折色米谷九百二十四石一升九勺二撮一圭九粟有征折色银二百六十五两五钱六分三釐五毫九丝七忽六微九尘五纎九渺
  原额条编岁用田租灰瓦等银三千三百七十两五钱八分五釐五毫九丝二忽三微九尘四纎七渺田荒无征银七百三十七两四钱七釐一毫四忽二微六尘七纎九渺减则无征银三十九两七钱一分五釐一毫三丝六忽八微一尘七纎一渺实在有征银二千五百九十三两四钱六分三釐三毫五丝一忽三微九纎七渺
  原额马馆并归化厅折色马馆银四千六百七十八两二钱六分四毫九丝三忽九微一尘四纎四渺田荒无征银四百五十两三钱五分四釐八毫一丝二忽七微九尘八纎六渺减则无征银二十四两九钱八分七釐三毫六丝九忽八微二尘六纎一渺实在有征银四千二百二两九钱一分八釐三毫一丝一忽二微八尘九纎七渺
  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钱粮银一百七十八两六钱九分
  安顺府亲辖
  原额田二万二千三百一十三亩八分八釐七毫二丝九忽七微三尘五纎六渺荒芜田二千八百七十九亩四分二丝七忽二微八尘一纎九渺实在成熟田一万九千四百三十四亩四分八釐七毫二忽四微五尘三纎七渺
  原额本色米三千一百四十九石四斗六升八合一抄九撮九圭一粟田荒无征米四百六石四斗八升九合五勺八抄九撮六圭二粒三粟减则无征米二十九石五斗八升九合五勺七抄六圭七粒三粟实在有征米二千七百一十三石三斗八升八合八勺五抄六圭五粟
  原额条编银四百八十八两一分二釐八毫五丝六忽六微九尘六纎八渺田荒无征银四十三两九钱六分一厘三毫二丝四忽一微三尘一纎四渺减则无征银五两二钱四釐一毫五丝八忽一微一尘九纎五渺实在有征银四百三十八两八钱四分七釐三毫七丝四忽四微四尘六纎二渺原额马馆银一千四百九十七两三钱九分九釐四丝九忽三微八尘九纎七渺田荒无征银七十四两七钱六釐三毫九丝九忽六尘九纎八渺减则无征银一十六两七分八釐六毫四丝三忽三微七纎五渺实在有征银一千四百六两六钱一分四釐七忽一尘二纎四渺
  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粮赋银二钱
  普定县
  原额田六万二百三十七亩五分九釐五丝八忽四微三尘三纎六渺荒芜田一万二千五百五十六亩八分二釐五毫一丝一忽三微七尘九纎一渺实在成熟田四万七千六百八十亩七分六釐五毫四丝七忽五尘四纎五渺
  原额本色米九千六百四十四石七斗九升七合三抄一撮二粒七粟田荒无征米二千七百二十二石五斗九升三合三勺三抄七撮一圭五粒八粟减则无征米一百五十三石五斗六升六合七勺二撮一圭九粒四粟实在有征米六千七百六十八石六斗三升六合九勺九抄一撮六圭七粒五粟
  原额岁用田租灰瓦银八百四十三两一钱一分五釐五毫七丝三忽一微二尘四纎九渺田荒无征银二百八十八两七钱六分二釐一毫四丝九忽四微一尘五纎六渺减则无征银一十两六钱三釐四毫七丝八忽四微三尘六纎五渺实在有征银五百四十三两七钱四分九釐九毫四丝五忽三微七尘二纎八渺
  原额全征马馆银二十九两六分五釐五毫七丝八忽九微一尘九纎三𣺌
  镇宁州
  原额田五万三千五百四十亩二分一厘七毫三丝九忽二微六尘六纎三𣺌荒芜田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亩二釐一毫四丝九忽四微八尘八纎三𣺌实在成熟田四万一千六百八十八亩一分九釐五毫八丝九忽七微七尘八纎
  原额本色米七千七百九十二石四斗二升五合一勺一抄九撮五粟田荒无征米三千七百九十二石九斗七升四合三勺九抄九圭四粒一粟减则无征米四石二斗九合二勺八抄九撮八圭三粒七粟实在有征米三千九百九十五石二斗四升一合四勺三抄八撮二圭二粒四粟
  原额折色租谷四百五十七石该折色轻赍银九十一两八钱六分田荒无征谷一百五十七石无征折色银三十二两二钱二分实在有征谷三百石有征折色银五十九两六钱四分
  原额条编岁用银五百八两一钱五分九釐六毫三丝五忽七微三尘九纎田荒无征银一百三十八两五钱三分五釐七毫三丝八忽七微六尘七纎八𣺌减则无征银一钱四分七釐四毫五丝四忽四微二尘二纎一𣺌实在有征银三百六十九两四钱七分六釐四毫四丝二忽五微四尘九纎一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二百七十八两六钱四分七釐七毫四丝九忽八微一尘九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二十九两三钱二分一厘三毫二忽二微八尘五纎七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二百四十九两三钱二分六釐四毫四丝七忽五微三尘三纎六渺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钱粮银一十五两八钱五分
  永宁州
  原额田三万六千三百六十三亩七分九釐三毫三丝六忽三微六尘三纎七渺荒芜田八千一百四十九亩八分一厘四毫八丝八微七尘四纎九渺实在成熟田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三亩九分七釐八毫五丝五忽四微八尘八纎八渺
  原额本色米一千四百五十六石二升七勺五抄三撮四圭三粒七粟田荒无征米二百九十六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八抄一撮一圭二粒减则无征米四石六斗七升八合九勺二抄四圭四粒一粟实在有征米一千一百五十四石八斗二升三合五抄一撮八圭七粒六粟
  原额折色米八百二十一石七斗五升七合一勺五抄六撮三圭六粒八粟该折色轻赍银二百七十一两一钱八分五毫二丝一忽六微一纎四渺田荒无征米一百九十七石七斗四升八合二勺五抄四撮二圭五粒九粟无征折色银六十五两二钱五分六釐九毫二丝三忽九微五纎五渺实在有征米六百二十四石一升九勺二撮一圭九粟有征折色银二百五两九钱二分三釐五毫九丝七忽六微九尘五纎九渺
  原额条编银六百三十六两六钱六分四釐五毫五丝一忽四微四尘四纎五渺田荒无征银一百四十一两七钱三分八釐二毫五丝九忽三微二尘一纎八渺减则无征银一两三钱六釐四毫二丝八忽八微二𣺌实在有征银四百九十三两六钱一分九釐八毫六丝三忽三微二尘二纎五𣺌原额马馆银一千一百九十九两五钱七分八釐四毫八丝九忽八微八尘七纎一渺田荒无征银二百四十三两一钱八分二釐三毫七丝九忽三尘四纎减则无征银二两七钱七分六釐七毫二丝九忽七微六尘六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九百五十三两六钱一分九釐三毫八丝一忽八尘六纎三渺
  安平县
  原额田三万亩一厘八毫一丝一忽三微八尘六纎二渺荒芜田五千三百二十三亩九分三毫一丝九忽六微一尘一纎一渺实在成熟田二万四千六百七十六亩一分一厘四毫九丝一忽七微七尘五纎一渺
  原额本色米谷六千九百二十石一斗六合二勺五抄三撮七圭三粒三粟田荒无征米谷一千三百九十九石九斗七升六合八勺七抄七撮一圭五粒九粟减则无征米谷二百七十二石一斗一升一合六勺八抄六撮二圭二粒八粟实在有征米谷五千二百四十八石一升七合六勺九抄三圭四粒六粟
  原额全熟本色黄豆八石
  原额条编岁用祭银二百六十七两七钱五分五釐三毫三丝八忽三微九纎四渺田荒无征银六十一两九钱三分七釐一毫九忽三微六尘六𣺌减则无征银一十一两九分七釐八毫七丝六忽八微八尘三𣺌实在有征银一百九十四两七钱二分三毫五丝二忽六尘八纎五𣺌
  原额全征马馆银一十七两六钱二分二釐六毫二丝九忽九微五尘九纎七𣺌
  清镇县
  原额田四万六千五百九十五亩八分二釐四毫四丝七忽一微三尘一纎七𣺌荒芜田三千三百四十七亩九分五釐六毫三丝五忽二微一尘五𣺌实在成熟田四万二百四十七亩八分六釐八毫一丝一忽九微二尘一纎二𣺌
  原额本色米一万七百八十六石六斗一合一勺七抄三撮五圭九粒七粟田荒无征米一千一十六石七斗八升五合三勺七抄九撮三圭九粒五粟减则无征米二百三十八石八斗六升七合五勺二撮四圭一粒六粟实在有征米九千五百三十石九斗四升八合二勺九抄一撮七圭八粒六粟
  原额全熟本色黄豆六百八十石四斗八升七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二粒九粟
  原额全熟本色荍八十九石六升六合七勺原额岁用条编银一百九十六两九钱三釐三毫三丝八忽六微一尘九纎四𣺌田荒无征银一十六两八钱七分九釐七毫九丝四忽八微四尘三纎减则无征银五两四钱七分八釐八毫二丝一忽九微六尘八纎三𣺌实在有征银一百七十四两五钱四分四釐七毫二丝一忽八微八纎一𣺌郎岱厅
  原额拨归𬋩辖田一万八千五百二十八亩六分八釐六毫七丝六忽六微一纎七𣺌荒芜田一千九十九亩七釐七毫六丝九忽五微四尘六纎六𣺌实在成熟田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九亩六分九毫七丝五尘五纎一𣺌
  原额本色米一千九百八十五石六斗四升九勺三抄四撮五圭一粒四粟田荒无征米一百五十五石一斗五升八合五勺七抄四撮三圭七粒九粟减则无征米四十石六斗五升五合五勺四抄二撮八圭三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一千七百八十九石八斗二升六合八勺一抄七撮三圭三粟原额条编银二百三两三钱九分二丝五忽九微九尘九纎一𣺌田荒无征银一十三两一钱七分二釐二毫一丝九忽四微九尘七纎三𣺌减则无征银三两五钱九分六毫二丝五忽七微四尘五纎二𣺌实在有征银一百八十六两六钱二分七釐一毫八丝七微五尘六纎六𣺌
  原额马馆银八十五两六分八釐二毫五丝二忽六微七尘三纎九𣺌田荒无征银七两六钱一分八釐二毫六丝八忽九微七纎九𣺌减则无征银一两七钱四分八釐一毫八丝八忽三微四尘一纎八𣺌实在有征银七十五两七钱一厘七毫九丝五忽四微二尘四纎二𣺌
  归化厅
  原额田拨归管辖田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五亩六分五毫三丝八忽六微荒芜田二千九百三十二亩一分七釐六毫二丝实在成熟田一万六千一十三亩四分二釐九毫一丝八忽六微
  原额本色米一千五百六十七石三斗九升二合四勺五抄八撮九圭八粟田荒无征米二百六十石七斗二升四合三勺三抄九撮八圭七粒六粟减则无征米一十石一斗二升九合六抄三撮四圭四粒三粟
  原额全征折色米三十九石一斗二升四合八勺九抄五撮一圭九粒九粟该折色轻赍例充马馆银一十九两五钱六分二釐四毫四丝七忽五微九尘九纎五𣺌
  原额条编银二百二十六两五钱八分四釐二毫七丝二忽三微六尘一纎六𣺌田荒无征银三十二两四钱二分五毫八忽九微三尘七𣺌减则无徴银二两二钱八分六釐二毫九丝二忽四微四尘五纎实在有征银一百九十一两八钱七分七釐四毫七丝九微八尘五纎九𣺌
  原额马馆银五百五十一两三钱一分六釐二毫九丝五忽六微六尘五纎九𣺌田荒无征银九十五两五钱二分六釐四毫六丝三忽五微一纎二𣺌减则无征银四两三钱八分三釐八毫八忽四微一尘实在有征银四百五十一两四钱六釐二丝三忽七微五尘四纎七𣺌
  原额额外化诲苖民认纳钱粮银一百六十二两八钱四分
  平越府
  原额屯科田二十四万九千二百一十六亩八釐七毫一丝六微二尘八纎六𣺌荒芜田三万二千八十亩九分七釐九毫五丝六微二尘七纎五𣺌实在成熟田二十一万七千一百三十五亩一分七毫六丝一纎一𣺌
  原额山土六万七千六百九十亩九分八釐三毫荒芜山土四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亩五分八釐八丝实在成熟山土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二亩四分二毫二丝
  原额本色米一万二千六百七十石六斗九升二合一勺四抄三撮二圭八粒田荒无征米二千九百五十一石四斗五升一合七勺八抄六圭五粒五粟减则无征米一百五十六石七斗八升三合六勺六抄六撮二圭八粒六粟实在有征米九千五百六十二石四斗五升六合六勺九抄六撮三圭三粒九粟
  原额全熟本色荍粮一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合一勺七撮八圭七粒八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二斗八升八合该折色轻赍银四十二两三钱八分六釐四毫田土荒芜无征米六十七石五斗一升四合三勺七抄二撮二圭四粒无征折色银二十两二钱五分四釐三毫一丝一忽六微七尘二纎实在有征米七十三石七斗七升三合六勺二抄七撮七圭六粒有征折色银二十二两一钱三分二釐八丝八忽三微二尘八纎
  原额条编馀岁钞改土赋银七千八百四十五两四钱四分一厘八毫八丝二忽四微一尘二𣺌田荒无征银一千二百九十两三钱七釐九毫九丝四忽三微四尘六纎八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七钱一厘七毫九丝四忽五微九尘九纎六𣺌实在有征银六千五百五十二两四钱三分二釐九丝三忽四微六尘三纎八𣺌
  原额马馆银六千七百九十七两一分一厘二毫三丝八尘三纎二𣺌田荒无征银七百七十五两三钱五分七釐四毫六丝二微三纎三𣺌减则无征银二钱六分三釐四毫三丝六忽一微一尘八纎五𣺌实在有征银六千二十一两三钱九分三毫三丝三忽七微六尘一纎四𣺌
  平越府亲辖
  原额田四万三千三百四十一亩三分九毫九丝六微二尘八纎六𣺌荒芜田九千五百一十四亩二分六釐八毫三丝八微五纎实在成熟田三万三千八百二十七亩四釐一毫五丝九忽八微二尘三纎六𣺌
  原额全熟山土四百九十三亩三分四釐
  原额本色米九百五十六石一升六合四勺二撮三圭一粒六粟田荒无征米二百一十八石三斗八升五合八勺八抄三撮八圭四粒三粟实在有征米七百三十七石六斗三升五勺一抄八撮四圭七粒三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二斗八升八合该折色轻赍银四十二两三钱八分六釐四毫田荒无征米六十七石五斗一升四合三勺七抄二撮二圭四粒无征折色银二十两二钱五分四釐三毫一丝一忽六微七尘二纎实在有征米七十三石七斗七升三合六勺二抄七撮七圭六粒有征折色银二十二两一钱三分二釐八丝八忽三微二尘八纎
  原额条编土赋银二百四十二两四钱二分一厘八丝七尘四纎四𣺌田荒无征银三十七两七钱五分六釐一毫四丝一忽六微三尘三纎三𣺌实在有征银二百四两六钱六分四釐九毫三丝八忽四微四尘一纎一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二百三十一两八钱三分七釐四毫七丝一忽一微一尘二纎一𣺌田荒无征银二百一十九两四钱九分四釐五毫九丝四忽八微二尘八纎减则无征银二钱五釐八毫一丝五忽六微七尘九纎六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一十二两一钱三分七釐六丝六微四纎五𣺌
  平越县
  原额田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八亩二分荒芜田七百六十五亩三分四釐五毫二丝五忽一尘九纎六𣺌实在成熟田一万一千二亩八分五釐四毫七丝四忽九微八尘四𣺌
  原额本色米二千五百六十二石七斗一升四合三勺九抄六撮七圭八粒八粟田荒无征米二百五十九石八斗八升二勺九抄一撮六圭六粒二粟减则无征米一百二石二合七勺三抄三撮一圭五粟实在有征米二千二百石八斗三升一合三勺七抄二撮二粒一粟
  原额全熟本色荍一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合一勺七撮八圭七粒八粟
  原额馀租岁用钞改等银二百五十九两六钱八分田荒无征银一十六两五钱九分三釐六毫实在有征银二百四十三两八分六釐四毫
  黄平州
  原额田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五亩二釐五毫荒芜田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一亩四分五釐一毫二丝九忽八微二纎九𣺌实在成熟田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三亩五分七釐三毫七丝一微九尘七纎一𣺌
  原额山土五千亩荒芜山土二千四百五亩三分三釐七毫八丝实在成熟山土二千五百九十四亩六分六釐二毫二丝
  原额本色米六千三百三十三石七斗四升八勺一抄八撮六圭五粒六粟田荒无征米二千三百二十六石七斗七升八合三勺一抄七圭四粟减则无征米二十八石七升五合二勺三抄二撮七圭六粒五粟实在有征米三千九百七十八石八斗八升七合二勺七抄五撮一圭八粒七粟原额条编岁用土赋租祭等银一千八百八十二两五钱二分六釐一毫三丝六忽五微二尘六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五百二十九两八钱九分五釐九毫九丝三忽六微七尘八纎二𣺌减则无征银七钱七分九釐七毫七丝一忽四微八尘三纎实在有征银一千三百五十一两八钱五分三毫七丝一忽三微六尘五纎五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四百二十五两二钱二分七釐六毫五丝八忽二微四尘田荒无征银三百九十六两七分八釐五毫六丝二尘三纎实在有征银一千二十九两一钱四分九釐九丝八忽二微一尘七纎
  瓮安县
  原额田五万九千二百二十亩九分一厘二丝荒芜田二千五百五十四亩九分一厘三毫三丝五忽实在成熟田五万六千六百六十五亩九分九釐六毫八丝五忽
  原额民土六千六十亩九分一厘荒芜民土一千三十亩九分二釐一毫实在成熟民土五千二十九亩九分八釐九毫
  原额本色米一千二百九十四石八斗三升五合二勺三撮四圭田荒无征米六十四石六斗三升四合九勺二抄七撮五粒实在有征米一千二百三十石二斗二勺七抄六撮三圭五粒
  原额条编土赋银一千八百一十九两七钱六分七釐二毫五丝三忽三尘七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七两四钱六分三釐九毫八丝三忽七微八纎一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七百一十二两三钱三釐二毫六丝九忽三微二尘二纎六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九百三十两九钱五分六釐七毫二丝一忽五微二纎三𣺌田荒无征银九十三两一钱二分六釐四毫九丝一微九尘五纎八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八百三十七两八钱三分二毫三丝一忽三微六纎五𣺌
  馀庆县
  原额田二万八千七百一十六亩九分八釐四毫荒芜田一十亩七分实在成熟田二万八千七百六亩二分八釐四毫
  原额全熟山土六千二百五十五亩五釐
  原额本色米八百四十一石一斗二升四合一勺五撮八圭四粒七粟田荒无征米三石四斗五升八合三勺一抄四撮七圭一粒八粟减则无征米二十六石六斗八升三合一勺六抄四圭一粒六粟实在有征米八百一十石九斗八升二合七勺三抄七圭一粒三粟
  原额条丁岁用土赋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三钱七釐三毫五丝二忽八微八尘一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二钱三分七釐五毫八丝六忽二微七尘七纎五𣺌减则无征岁用银一两八钱三分三釐一毫三丝三忽五微五尘五纎五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一百六十一两二钱三分六釐六毫三丝三忽四尘八纎七𣺌
  原额全征马馆银七百一十九两二钱八分四釐八毫二丝八纎八𣺌
  湄潭县
  原额田四万七千四百八十三亩六分五釐八毫荒芜田二千二百九十四亩三分一毫三丝实在成熟田四万五千一百八十九亩三分五釐六毫七丝
  原额山土四万九千八百八十一亩六分八釐三毫荒芜山土三万七千七百二十二亩三分二釐二毫实在成熟山土一万二千一百五十九亩三分六釐一毫
  原额本色米六百八十二石二斗六升一合一勺一抄六撮二圭七粒三粟田荒无征米七十八石三斗一升四合五抄二撮六圭七粒八粟减则无征米二升二合五勺四抄实在有征米六百三石九斗二升四合五勺二抄三撮五圭九粒五粟原额条编土赋租祭岁用银二千四百七十七两七钱四分五丝九忽八微九尘六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五百九十八两三钱六分六毫八丝九忽四尘九纎七𣺌减则无征银八分八釐八毫八丝九忽五微六尘一纎一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八百七十九两二钱九分四毫八丝一忽二微八尘五纎九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四百八十九两七钱四釐五毫五丝九忽二微二尘田荒无征银六十六两六钱五分七釐八毫一丝五忽一微五尘六纎五𣺌减则无征银五分七釐六毫二丝四微三尘八纎九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四百二十二两九钱八分九釐一毫二丝三忽六微二尘四纎六𣺌
  都匀府
  原额田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五亩四分六毫七丝五忽八微八尘四纎荒芜田一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亩八分九釐五毫四忽五微五尘三纎二𣺌实在成熟田七万五千二十七亩五分一厘一毫七丝一忽三微三尘八𣺌
  原额本色米八千八百四十八石一斗四升五勺五抄八撮九圭二粒二粟田荒无征米一千六百六十三石二斗九勺八抄八撮五圭二粒四粟减则无征米九十石一斗五升六合七勺二抄四撮九粒六粟实在有征米七千九十四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四抄六撮三圭二粟
  原额折色米二千三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勺三抄八撮该折色轻赍银一千一十七两三钱一分四毫一丝九忽田荒无征米三百八十五石二斗八合无征折色银一百九十二两六钱四釐减则无征米六斗九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九粒八粟无征折色银三钱四分九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尘九纎实在有征米一千六百四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八勺三抄八撮二粟该有征折色银八百二十四两三钱五分六釐四毫一丝九忽一纎
  原额条编岁用馀租帮解力差水脚铺垫苖赋等银四千七百八十九两七钱四分六釐七毫九丝九微七尘一纎七漠七茫九沙田荒无征银一千九十九两八钱七分一厘二毫二丝五忽六微五尘七𣺌减则无征银一十两三钱一分一厘九毫五丝一忽五微六尘二𣺌实在有征银三千六百七十九两五钱六分三釐六毫一丝三忽七微六尘一𣺌七漠七茫九沙
  原额马馆银三千四百七十两七钱三分四釐一毫二丝四微八尘三纎四𣺌田荒无征银一千二百八两三钱三分八釐五毫三丝四忽三微二尘六纎七𣺌减则无征银七两九钱六分九釐九毫九丝四忽七微六尘一纎实在有征银二千二百五十四两四钱二分五釐五毫九丝一忽三微九尘五纎七𣺌
  原额遇闰加征田银四十四两八钱六分二釐九毫八丝三忽五微二尘七纎六𣺌三漠二茫九沙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都匀府亲辖
  原额田二万七千八百一亩四釐五毫荒芜田八千七百八十五亩三釐一毫一丝一微实在成熟田一万九千一十六亩一厘三毫八丝九忽九微原额本色米一千三百九十七石八斗七升七合六勺九抄九撮二圭八粒四粟田荒无征米五百一十石二斗四升三合一勺一抄一圭减则无征米八斗三升实在有征米八百八十六石八斗四合五勺八抄九撮一圭八粒四粟
  原额折色米一千四百九十七石二斗五升二合五勺该折色轻赍银七百四十八两六钱二分六釐二毫五丝田荒无征米三百八十五石二斗八合无征折色银一百九十二两六钱四釐减则无征米六斗九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九粒八粟无征折色银三钱四分九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尘九纎实在有征米一千一百一十一石三斗四升四合五勺二粟有征折色银五百五十五两六钱七分二釐二毫五丝一纎
  原额条编银一千八百六十九两八钱三分二釐一毫三丝三忽七微八尘九纎六𣺌田荒无征银五百二十八两七分七釐三毫六丝九忽一微五尘五𣺌减则无征银一两一钱一分三釐九毫六丝二忽九微一尘二纎二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三百四十两六钱四分八毫一忽七微二尘六纎九𣺌
  原额马馆银一千七百九十八两二钱七釐九毫二忽九微三尘五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六百七两二钱一分二釐五毫六丝五忽八尘六纎一𣺌减则无征银一两六分三釐五毫七丝四忽三尘一纎六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一百八十九两九钱三分一厘七毫六丝三忽八微一尘八纎
  都匀县
  原额屯科田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四亩七分五釐七毫一丝一忽八微八尘四纎荒芜田七百四十一亩八分八釐二毫四丝六忽四微五尘三纎二𣺌实在成熟田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二亩八分七釐四毫六丝五忽四微三尘八𣺌
  原额本色屯科米三千二百六十九石八升一合七抄一撮六圭一粒田荒无征米二百四十一石四斗二升六合四勺四抄三粟减则无征米一十三石四斗五升六合二勺八抄六撮八圭六粒六粟实在有征米三千一十四石一斗九升八合三勺四抄四撮七圭四粒一粟
  原额岁用银三百二十五两八钱九分九釐九毫九丝八忽七微九尘七纎九𣺌田荒无征银二十五两七钱二分九釐五毫二丝一忽四微九尘七纎二𣺌减则无征银一两四钱三分四釐七丝五忽八微二尘九纎四𣺌实在有征银二百九十八两七钱三分六釐四毫一忽四微七尘一纎三𣺌麻哈州
  原额田一万一千七百九十七亩一分一毫荒芜田二千一百九十八亩九釐五毫四丝八忽实在成熟田九千五百九十九亩五毫五丝二忽原额本色米七百三十一石二斗三升一合二勺田荒无征米二十五石一斗四升六合一勺实在有征米七百六石八升五合一勺
  原额条编银四百九十两三钱九分六釐三毫三丝七忽七微三尘二纎三𣺌田荒并山坡无征银二百一十八两五分二釐七毫三忽六微七纎一𣺌减则无征银五两五分三釐六毫二丝二忽一微三尘七纎二𣺌实在有征银二百六十七两二钱九分一丝一忽九微八尘八纎
  原额马馆银七百九十二两二钱八分七釐八毫六丝七忽一微九尘五纎一𣺌田荒无征银三百一十六两一钱七分九釐五毫三丝一忽五微七尘七纎四𣺌减则无征银四两四钱三分一厘五毫六忽九微一尘八𣺌实在有征银四百七十一两六钱七分六釐八毫二丝八忽七微六纎九𣺌独山州
  原额田一万七千七百三十二亩荒芜田六千二百八十九亩九分实在成熟田一万一千四百四十二亩一分
  原额本色米一千七百七十三石二斗田荒无征米六百二十八石九斗九升减则无征米五石五斗二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四粒五粟实在有征米一千一百三十八石六斗八升五粒五粟原额条编银八百一十七两五钱一厘一毫九丝一忽八微九尘三纎六𣺌田荒无征银三百二十八两一分一厘六毫三丝一忽三微九尘五纎九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七钱一分二毫九丝六微八尘一纎四𣺌实在有征银四百八十六两七钱七分九釐二毫六丝九忽八微一尘六纎三𣺌原额马馆银七百四十四两九钱五分二釐八毫八忽五微六尘五纎四𣺌田荒无征银二百八十四两九钱四分六釐四毫三丝七忽六微六尘三纎二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四钱七分四釐九毫一丝三忽八微一尘八纎六𣺌实在有征银四百五十七两五钱三分一厘四毫五丝七忽八尘三纎六𣺌
  清平县
  原额田一万二千七百八亩七分六釐五毫六丝四忽荒芜田一千二百一十二亩九分八釐六毫实在成熟田一万一千四百九十五亩七分七釐九毫六丝四忽
  原额本色米一千六百七十六石七斗五升五勺八抄八撮二粒八粟田荒无征米二百五十七石三斗九升五合三勺三抄八撮四圭二粒一粟减则无征米七十石三斗四升四勺三抄七撮二圭八粒五粟实在有征米一千三百四十九石一升四合八勺一抄二撮三圭二粒二粟
  原额全征条编岁用馀租帮解银二百五十七两七钱一厘二毫二丝九忽四微八尘二纎三𣺌原额全征马馆银一百三十五两二钱八分五釐五毫四丝一忽七微八尘七纎二𣺌
  荔波县
  原额全熟民田一万一千九十一亩七分三釐八毫
  原额全征折色粮五百三十七石三斗六升八合三勺三抄八撮该折征银二百六十八两六钱八分四釐一毫六丝九忽
  原额全征地亩折布铺垫水脚等银七百四十二两九分五釐八毫九丝九忽二微七尘五纎三𣺌七漠七茫九沙
  原额遇闰加増闰银四十四两八钱六分二釐九毫八丝三忽五微二尘七纎六𣺌三漠二茫九沙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八寨厅
  原额全征化诲苖民认纳粮赋银二百八十六两三钱二分









  贵州通志卷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三
  食货
  田赋
  镇远府
  原额田地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七十八亩三分八釐三毫三丝五忽九微六尘六纎五𣺌荒芜田地一十万九百一十七亩五分三釐九毫六丝一忽三微六尘七渺实在成熟田地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六十亩八分四釐三毫七丝四忽六微五纎八渺
  原额本色正米豆粮八千七十九石七斗八升五合六勺七抄一撮三圭三粒九粟耗米三十七石二斗三升六合八勺三抄九撮八圭七粒六粟田荒无征正米豆粮四千九百七十二石六斗六升八勺九抄九撮八粒九粟无徴耗米一十八石四斗六升九合八勺九抄九撮八圭五粒五粟减则无徴正米一十八石六斗六合二撮八圭一粒四粟耗米二合八勺一抄四撮五圭九粒九粟实在有徴正米豆三千八十八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六抄九撮四圭三粒六粟有征耗米一十八石七斗六升四合一勺二抄五撮四圭二粒二粟原额条编盐钞屯饷等银四千四百二十二两二钱五分三釐二毫一丝一忽三微八尘五纎四𣺌六漠七茫田荒无徴银九百六十四两二钱九分四釐二毫四丝八忽六微八尘一纎七渺减则无徴银一钱二分三釐九忽三微一尘三𣺌实在有徴银三千四百五十七两八钱三分五釐九毫五丝三忽三微九尘三纎四渺六漠七茫
  原额马馆银一千八百二两一钱一分五釐二毫七丝七微四尘九纎五𣺌田荒无徴银九百三十七两五钱三分九釐六毫六丝七忽八微一尘七纎三𣺌减则无徴银八分六釐八毫三丝二忽九微三尘三纎六渺实在有徴银八百六十四两四钱八分八釐七毫六丝九忽九微九尘八纎六渺又额外化诲苗民认纳自首无亩本色苗粮二十八石四斗三升二合八勺
  镇远府亲辖
  原额田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五亩五分五釐二毫荒芜田一万九百一十四亩三分二釐四毫八丝六忽二微三尘实在成熟田一万三千二十一亩二分二釐七毫一丝三忽七微七尘
  原额本色正米并无亩苗粮四百九十六石四斗七升六合八勺三抄八撮六圭二粒耗米二十四石六斗四升八勺四抄一撮九圭三粒一粟田荒无徴正米二百一十三石四斗三合七勺四撮七圭三粒二粟无征耗米一十石六斗七升一勺八抄五撮二圭三粒七粟减则无徴正米五升六合二勺九抄一撮九圭八粒一粟耗米二合八勺一抄四撮五圭九粒九粟实在有徴正米苗粮二百八十三石一升六合八勺四抄一撮九圭七粟耗米一十三石九斗六升七合八勺四抄二撮九粒五粟
  原额条编盐钞等银一千九两六钱一分三釐五毫七丝七忽六微一尘九纎二𣺌田荒无徴银四百三十三两八钱五分六釐一毫一丝四忽八微八尘一纎一𣺌减则无徴银一钱二分三釐九忽三微一尘三𣺌实在有徴银五百七十五两六钱三分四釐四毫五丝三忽四微二尘七纎八𣺌原额马馆银七百三十八两四钱七分五釐四毫六丝二忽一微一纎二渺田荒无徴银三百五两九钱一分三釐九丝七忽二微七尘五纎六𣺌减则无徴银八分六釐八毫三丝二忽九微三尘三纎六𣺌实在有徴银四百三十二两四钱七分五釐五毫三丝一忽八微九尘二纎
  又额外劝化容山等寨苗民认纳无亩本色苗粮七石五斗
  镇远县
  原额田地九万一千五百三十五亩一分六釐九毫荒芜田地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五亩五分一厘二毫六丝二忽二微八尘一纎四渺实在成熟田地二万二千九十九亩六分五釐六毫三丝七忽七微一尘八纎六𣺌
  原额本色正米豆粮二千五百七十五石四斗二升四合九勺二撮三圭三粒三粟耗米一十二石五斗九升五合九勺九抄七撮九圭四粒五粟田荒无徴正米豆粮二千一十九石九斗二升三合九勺九抄五撮八粒三粟又耗米七石七斗九升九合七勺一抄四撮六圭一粒八粟实在有徴正米豆粮五百五十五石五斗九勺七撮二圭五粒耗米四石七斗九升六合二勺八抄三撮三圭二粒七粟
  原额条编盐钞等银五百九十二两二钱六分六毫一丝九忽五尘二纎六𣺌田荒无徴银三百六十七两四钱七分八釐二毫二丝二忽八微六尘六纎二𣺌实在有徴银二百二十四两七钱八分二釐三毫九丝六忽一微八尘六纎四𣺌
  原额马馆银九百三十六两四钱五釐六毫八丝四忽七微七尘四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五百七十九两八钱四分二釐六毫七丝二忽二微六尘一纎三𣺌实在有征银三百五十六两五钱六分三釐一丝二忽五微一尘三纎
  施秉县
  原额田地三万三百七十一亩八分一厘四毫二丝二微五尘七纎五𣺌荒芜田地二万五百六十七亩七分二毫一丝二忽八微四尘九纎三渺实在成熟田地九千八百四亩一分一厘二毫七忽四微八纎二𣺌
  原额本色米三千七百六石七升九合六勺三抄三圭八粒六粟田荒无征米二千七百三十九石三斗三升三合一勺九抄九撮二圭七粒四粟减则无征米一十八石五斗四升九合七勺一抄八圭三粒三粟实在有征米九百四十八石一斗九升七合二抄二圭七粒九粟
  原额条编盐钞等银三百九十九两四钱七分九釐八毫七丝六忽一微五尘五纎五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六十两九钱五分九釐九毫一丝九微三尘四纎四𣺌实在有征银二百三十八两五钱一分九釐九毫六丝五忽二微二尘一纎一𣺌原额马馆银一百二十七两二钱三分四釐一毫二丝三忽八微七尘四纎田荒无征银五十一两七钱八分三釐八毫九丝八忽二微八尘四𣺌实在有征银七十五两四钱五分二毫二丝五忽五微九尘三纎六渺
  天柱县
  原额全熟田地塘八万九千三百三十五亩八分四釐八毫一丝五匆七微九纎
  原额全征本色秋粮米一千三百一石八斗四合原额全征条饷等银二千四百一十八两八钱九分九釐一毫三丝八忽五微五尘八纎一𣺌六漠七茫
  原额额外化诲苗民自首认纳无亩本色秋粮米二十石九斗三升二合
  思南府
  原额田一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二亩九分七釐九毫五丝二微九尘九纎六𣺌荒芜田四万一千二百三十八亩五分七釐八毫六丝二忽五微七尘六纎四𣺌实在成熟田九万七千三百五十四亩四分八丝七忽七微三纎二𣺌
  原额折色秋粮米一千八百五十九石四升二合二勺一抄二撮八圭六粒七粟该折色银一千八百五十九两四分二釐二毫一丝二忽八微六尘七纎田荒无徴米五百四十九石六斗九升二合四勺五抄一圭四粒三粟无征折色银五百四十九两六钱九分二釐四毫五丝一微四尘三纎减则无征折色米九斗一升九合六勺八抄七撮六圭五粒八粟无征折色银九钱一分九釐六毫八丝七忽六微五尘八纎实在有征折色米一千三百八石四斗三升七抄五撮六粒六粟有征折色银一千三百八两四钱三分七丝五忽六尘六纎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二千八百七十五两七钱四分六釐三毫三丝五忽七微四尘三纎三𣺌田荒无征银七百七十七两四钱一分九釐九毫五丝五忽八微四尘四纎三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七钱一分实在有徴银二千九十五两六钱一分六釐三毫七丝九忽八微九尘九纎
  原额马馆银五千八百五十六两四钱九分五釐七毫一丝七忽五微三尘八纎五渺田荒无征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两九钱九分八釐九毫六丝六忽九微五尘七纎六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二钱五分八釐七毫六丝四忽二微二尘九纎四𣺌实在有征银四千一百五十八两二钱三分七釐九毫八丝六忽三微五尘一纎五𣺌
  思南府亲辖
  原额田三万七千八百三十五亩七分七釐六毫八丝一忽二微九尘九纎六𣺌荒芜田七千八百二十四亩二分七釐九毫七丝一忽六微三尘四纎五𣺌实在成熟田三万一十一亩四分九釐七毫九忽六微六尘五纎一𣺌
  原额折色并额外无亩禾花米五百五十九石八斗五升四合八勺一抄五撮五圭五粒该折色轻赍银五百五十九两八钱五分四釐八毫一丝五忽五微五尘田荒无征米一百三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六勺五抄八撮五圭九粟无徴折色银一百三十一两六钱九分五釐六毫五丝八忽五微九纎减则无征米九斗一升九合六勺八抄七撮六圭五粒八粟无征折色银九钱一分九釐六毫八丝七忽六微五尘八纎实在有征折色米四百二十七石二斗三升九合四勺六抄九撮三圭八粒三粟有徴折色轻赍银四百二十七两二钱三分九釐四毫六丝九忽三微八尘三纎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一千一百七十七两六钱六分九丝四微三尘四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二百三十五两五钱四分三釐九毫四丝二忽三微五尘五纎七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七钱一分一厘六丝五忽四微九尘二纎实在有征银九百三十九两四钱五釐八丝二忽五微八尘七纎
  原额马馆银二千一百五十三两七钱六釐一毫二丝九忽三尘一纎六渺田荒无征银四百七十七两八钱八釐六毫一丝七忽五微八尘七纎七𣺌减则无征银二两二钱五分八釐七毫六丝四忽二微二尘九纎四渺实在有征银一千六百七十三两六钱三分八釐七毫四丝七忽二微一尘四纎五𣺌
  安化县
  原额田五万五千八百四十一亩四分三釐八丝荒芜田一万九千四百一亩六分二釐九丝一忽九微一尘六纎八𣺌实在成熟田三万六千四百三十九亩八分九毫八丝八忽八尘三纎二渺原额折色秋粮米六百三十一石四斗六升七合三勺五抄二撮一圭二粒五粟该折色轻赍银六百三十一两四钱六分七釐三毫五丝二忽一微二尘五纎田荒无征米二百一十九石三斗九升七合八勺五抄五撮九圭一粒五粟无征折色轻赍银二百一十九两三钱九分七釐八毫五丝五忽九微一尘五纎实在有征米四百一十二石六升九合四勺九抄六撮二圭一粒有征折色轻赍银四百一十二两六分九釐四毫九丝六忽二微一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四百八十八两六钱七分五釐六毫九丝二忽四微三尘六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八十五两二钱二分二釐一毫九丝一忽四微六尘三纎四𣺌实在有征银三百三两四钱五分三釐五毫九微六尘七纎二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八百六十四两一钱六分五釐八毫一丝二忽四尘六纎三渺田荒无征银六百四十七两六钱八分八釐二毫四丝六忽八微三尘七纎六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二百一十六两四钱七分七釐五毫六丝五忽二微八纎七𣺌印江县
  原额田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七亩七分一厘三毫荒芜田三千六百六十一亩一分二釐九毫三丝七忽九微八尘九纎六𣺌实在成熟田一万五千八十六亩五分八釐三毫六丝二忽一尘四𣺌原额折色秋粮米三百二十七石二斗三合八勺三抄四撮九圭八粒九粟该折色轻赍银三百二十七两二钱三釐八毫三丝四忽九微八尘九纎田荒无征米六十三石八斗九升七合六勺九抄一撮六粒七粟无徴折色银六十三两八钱九分七釐六毫九丝一忽六尘七纎实在有征折色米二百六十三石三斗六合一勺四抄三撮九圭二粒二粟有征折色银二百六十三两三钱六釐二毫四丝三忽九微二尘二纎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七百六十五两二钱六分七釐四丝五微三尘五纎三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六十两三钱九分五釐九毫一丝七忽九微八尘八纎三𣺌实在有征银六百四两八钱七分一厘一毫二丝二忽五微四尘七纎
  原额马馆银七百八十二两九钱四分二釐四毫六丝一忽八微一尘四纎八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五十二两八钱九分六釐一毫七丝七忽二微四尘六𣺌实在有征银六百三十两四分六釐二毫八丝四忽五微七尘四纎二𣺌
  婺川县
  原额田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亩五釐八毫八丝九忽荒芜田一万三百五十一亩五分四釐八毫六丝一忽五尘五纎五𣺌实在成熟田一万五千八百一十六亩五分一厘二丝七忽九微四尘四纎五渺
  原额折色秋粮米三百四十石五斗一升六合二勺一抄二圭三粟该折色轻赍银三百四十两五钱一分六釐二毫一丝二微三纎田荒无征米一百三十四石七斗一合二勺四抄四撮六圭五粒二粟无征折色银一百三十四两七钱一厘二毫四丝四忽六微五尘二纎实在有征折色米二百五石八斗一升四合九勺六抄五撮五圭五粒一粟有征折色轻赍银二百五两八钱一分四釐九毫六丝五忽五微五尘一纎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四百四十四两一钱四分三釐五毫一丝二忽三微四尘二纎七𣺌田荒无征银一百九十六两二钱五分七釐九毫四忽三尘六纎九𣺌实在有征银二百四十七两八钱八分五釐六毫八忽三微五纎八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五十五两六钱八分一厘三毫一丝四忽六微四尘五纎八𣺌田荒无征银四百一十七两六钱五釐九毫二丝五忽二微九尘一纎七𣺌实在有征银六百三十八两七分五釐三毫八丝九忽三微五尘四纎一𣺌
  石阡府
  原额田八万九千一百二亩二釐一毫二丝荒芜田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七亩六分三釐九毫五丝七忽二尘一纎五𣺌实在成熟田五万一千三百八十四亩三分八釐一毫六丝二忽九微七尘八纎五𣺌
  原额山土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亩四分四釐七毫九丝八忽八尘荒芜山土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四亩九分四釐八毫五丝六微八尘实在成熟山土六千一百八十五亩四分九釐九毫四丝七忽四微
  原额本色米七百二十一石九斗一升七合六勺五撮八圭五粒九粟田荒无征米三百八十一石九斗五升二合六勺九抄四圭四粒三粟减则无征米六斗八升一合八抄五撮五圭九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三百三十九石二斗八升三合八勺二抄九撮八圭二粒四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九斗三升二合七勺一抄七撮该折色轻赍银八十九两四钱六分八釐七毫四丝二忽九微七尘一纎二渺田荒无征米三十六石五斗八升四合一勺一抄五撮二圭五粒无征折色银二十三两六分一厘一毫七丝二忽三尘五纎实在有征米一百五石三斗四升八合六勺一撮七圭五粒有征折色银六十六两四钱七釐五毫七丝九微三尘六纎二渺
  原额条编土赋食盐蜡价等银三千二百七十两二钱七分六釐六毫一丝六忽八微三尘九渺田荒无征银一千六百六十八两四钱八分一厘九毫八丝三忽七微六尘七纎减则无征银一两八钱八分六釐八毫四丝一忽一纎九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五百九十九两九钱七釐七毫九丝三忽六尘二纎实在有征银一千四百七十三两四钱六釐四毫九丝九忽九微三纎七渺
  原额马馆银三千六百八十九两三钱五分一厘五毫四丝四忽五微二尘三纎五渺田荒无征银一千七百二十五两八钱七分一厘二毫八丝一忽五尘四纎三渺减则无征银二两八钱五釐五毫六丝三微六尘四纎三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九百六十一两三钱九分四釐七毫三忽一微四纎九渺
  石阡府亲辖
  原额田五万四千七百七十九亩八分五釐荒芜田二万八千一百四亩八分七釐六毫六丝四忽三微六尘三纎实在成熟田二万六千六百七十四亩九分七釐三毫三丝五忽六微三尘七纎原额本色米五百二石五斗五升九合七抄九撮六圭五粒九粟田荒无征米三百一十八石七斗六升九合七撮四圭二粒九粟减则无征米六斗八升一合八抄五撮五圭九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一百八十三石一斗八合九勺八抄六撮六圭三粒八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九斗三升二合七勺一抄七撮该折色轻赍银八十九两四钱六分八釐七毫四丝二忽九微七尘一纎二渺田荒无征米三十六石五斗八升四合一勺一抄五撮二圭五粒无征折色银二十三两六分一厘一毫七丝二忽三尘五纎实在有征米一百五石三斗四升八合六勺一撮七圭五粒有征折色银六十六两四钱七釐五毫七丝九微三尘六纎二𣺌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一千六百八十三两五钱四分九毫二丝一忽五微九纎七渺田荒无征银八百八十一两五钱四分七釐二毫五微二纎九渺减则无征银一两八钱八分六釐八毫四丝一忽一纎九渺实在有征银八百两一钱六釐八毫八丝四纎九渺实在有征银一千四百七十三两四钱六釐四毫九丝九忽九微三纎七渺原额马馆银二千六百一十二两一钱一分一厘六毫三丝一忽二微四纎八渺田荒无征银一千四百一十五两五钱八分四釐七毫九丝九忽八微六圭六纎五渺减则无征银二两八分五釐五毫六丝三微六尘四纎三渺实在有徴银一千一百九十四两四钱四分一厘二毫七丝九微七尘四纎
  龙泉县
  原额田三万四千三百二十二亩一分七釐一毫二丝荒芜田九千六百一十二亩七分六釐二毫九丝二忽六微五尘八纎五渺实在成熟田二万四千七百九亩四分八毫二丝七忽三微四尘一纎五渺
  原额山土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亩四分四釐七毫九丝八忽八尘荒芜山土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四亩九分四釐八毫五丝六微八尘实在成熟山土六千一百八十五亩四分九釐九毫四丝七忽四微
  原额本色米二百一十九石三斗五升八合五勺二抄六撮二圭田荒无徴米六十三石一斗八升三合六勺八抄三撮一粒四粟实在有征米一百五十六石一斗七升四合八勺四抄三撮一圭八粒六粟
  原额条编土赋盐钞蜡价等银一千五百八十六两七钱三分五釐六毫九丝五忽三微二尘一纎二渺田荒无征银七百八十六两九钱三分四釐七毫八丝三忽二微六尘四纎一渺实在有征银七百九十九两八钱九毫一丝二忽五尘七纎一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七十七两二钱三分九釐九毫一丝三忽三微一尘八纎七渺田荒无征银三百一十两二钱八分六釐四毫八丝一忽一微八尘七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七百六十六两九钱五分三釐四毫三丝二忽一微三尘九渺
  思州府
  原额田九万一百四十二亩二分七釐八毫四丝四忽三微七尘八纎荒芜田三万四千五百九十一亩一分二釐八丝九忽七微二尘三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一亩一分五釐七毫五丝四忽六微五尘四纎四渺
  原额全熟桑丝地四亩九分八釐一毫三丝原额本色正米八百五十二石七斗六升五合九勺七抄七撮五粒二粟耗米四十二石六斗三升八合二勺九抄八撮八圭五粒一粟田荒无征正米一百四十三石一斗七升五合八勺九撮六圭六粒七粟耗米七石一斗五升八合七勺九抄四圭八粒四粟实在有征正米七百九石五斗九升一勺六抄七撮三圭八粒五粟耗米三十五石四斗七升九合五勺八撮三圭六粒七粟
  原额折色屯粮米麦四千五百四十八石八斗五勺九抄七撮八粒二粟额征折色银二千七百八十五两二钱五分七釐四丝三忽三微四尘三纎九渺四漠一茫七漂田荒无征折色米二千九百五十三石三升九合九勺二抄一撮四圭三粒五粟无征折色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八钱二分三釐九毫五丝二忽八微六尘一纎实在有征折色屯粮米麦一千五百九十五石七斗六升六勺七抄五撮六圭四粒七粟有征折色银一千一十三两四钱三分三釐九丝四微八尘二纎九渺四漠一茫七漂
  原额条编课程桑丝等银二千二百三十三两三钱一分四釐五毫四丝九忽二尘四纎八渺五漠田荒无征银三百九十四两七钱三分三毫七丝三忽六尘四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一千八百三十八两五钱八分四釐一毫七丝五忽九微六尘五漠
  原额马馆银二千八十四两五钱一分八釐九毫五丝六忽七微九尘九纎九渺田荒无征银三百五十三两七钱九分八釐七毫九丝一忽七微三尘八纎九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七百三十两七钱二分一毫六丝五忽六尘一纎
  原额遇闰加征银一百八十一两四钱六分八釐四毫三丝七忽五微八尘六纎二渺田荒无征银三十两八钱六丝二忽四微八尘三纎五渺实在有徴银一百五十两六钱六分八釐三毫七丝五忽一微二纎七渺无闰之年例不徴解
  思州府亲辖
  原额田四万八千三百八十亩三分荒芜田八千三百二十亩八毫五丝三忽四微五尘九纎四渺实在成熟田四万六十亩二分九釐一毫四丝六忽五微四尘六渺
  原额本色秋粮正米八百五十二石七斗六升五合九勺七抄七撮五粒二粟耗米四十二石六斗三升八合二勺九抄八撮八圭五粒一粟田荒无征正米一百四十三石一斗七升五合八勺九撮六圭六粒七粟耗米七石一斗五升八合七勺九抄四圭八粒四粟实在有征正米七百九石五斗九升一勺六抄七撮三圭八粒五粟耗米三十五石四斗七升九合五勺八撮三圭六粒七粟原额条编课程银二千二百三十三两二钱二分五釐六丝七忽四微四尘二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三百九十四两七钱三分三毫七丝三忽六尘四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一千八百三十八两四钱九分四釐六毫九丝四忽三微七尘七纎五渺原额马馆银二千八十四两五钱一分八釐九毫五丝六忽七微九尘九纎九渺田荒无徴银三百五十三两七钱九分八釐七毫九丝一忽七微三尘八纎九𣺌实在有征银一千七百三十两七钱二分一毫六丝五忽六尘一纎
  原额遇闰加征银一百八十一两四钱六分八釐四毫三丝七忽五微八尘六纎二渺田荒无征银三十两八钱六丝二忽四微八尘三纎五渺实在有徴银一百五十两六钱六分八釐三毫七丝五忽一微二纎七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玉屏县
  原额田一万四千六百七十四亩七分三釐六毫四丝四忽三微七尘八纎荒芜田七千六百五亩二毫六丝二忽八微六尘四纎二渺实在成熟田七千六十九亩七分三釐三毫八丝一忽五微一尘三纎八渺
  原额全熟桑丝地四亩九分八釐一毫三丝原额折色屯粮米麦一千八百四十石七升六合三勺九抄七撮八粒二粟额征折色银一千一百六十两二分二釐五毫二丝二忽三微四尘三纎九渺四漠一茫七漂田荒无征折色米一千八十六石四斗二升八合九勺四抄八撮三粒五粟无征折色银六百五十一两八钱五分七釐三毫六丝八忽八微二尘一纎实在有征折色屯粮米麦七百五十三石六斗四升七合四勺四抄九撮四粒七粟有征折色银五百八两一钱六分五釐一毫五丝四忽五微二尘二纎九渺四漠一茫七漂原额全征桑丝银八分九釐四毫八丝一忽五微八尘二纎五渺五漠
  青溪县
  原额田二万七千八十七亩二分四釐二毫荒芜田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六亩一分九毫七丝三忽四微实在成熟田八千四百二十一亩一分三釐二毫二丝六忽六微
  原额折色屯粮米二千七百八石七斗二升四合二勺额征折色银一千六百二十五两二钱三分四釐五毫二丝田荒无征折色米一千八百六十六石六斗一升九勺七抄三撮四圭无征折色银一千一百一十九两九钱六分六釐五毫八丝四忽四尘实在有征折色屯粮米八百四十二石一斗一升三合二勺二抄六撮六圭有征折色银五百五两二钱六分七釐九毫三丝五忽九微六尘铜仁府
  原额田八万五千三十四亩九分一厘七毫九丝二微四尘六纎七渺荒芜田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亩四分二釐二毫五丝一忽九微一尘四渺实在成熟田七万一千五百六十六亩四分九釐五毫三丝八忽三微三尘六纎三渺
  原额本色米一千一百九十四石六斗九升五合二勺七抄四撮七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征米一百九十二石二斗四合九勺四抄八撮二圭减则无征米四石五斗二升六合七勺二抄九撮六圭九粒七粟实在有征米九百九十七石九斗六升三合五勺九抄六撮八圭八粒八粟
  原额条编丁烟加增课程蜡价等银二千九百六十四两五钱四分九釐一毫八丝九忽一纎七渺田荒无征银一千五十一两六钱七分二釐一丝四忽三微三尘一纎一渺减则无征银一十四两九钱五分六釐七丝一忽九微二尘四纎实在有征银一千八百九十七两九钱二分一厘一毫二忽七微四尘六纎六渺
  原额马馆银四千一百六十五两五钱八分九釐四毫三丝八忽五尘八纎二渺田荒无征银七百一十四两八分六釐五毫一丝五忽五尘五纎三渺减则无征银二十七两六钱四分四毫五丝四忽五微二尘四纎七渺实在有征银三千四百二十三两八钱六分二釐四毫六丝八忽四微七尘八纎二渺
  原额遇闰加征银四百八十一两九钱六分五釐二毫一丝二忽八微一尘六纎一渺田荒无征银一百六十二两三钱三分二毫七丝一忽五微三尘一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三百一十九两六钱三分四釐九毫四丝一忽二微八尘四纎三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原额全征额外化诲苗民认纳粟粮米八十八石五斗一升
  铜仁府亲辖
  原额田五万三千五百三十九亩一分九毫四丝二微四尘六纎七渺荒芜田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八亩八分八釐七丝五忽四微五尘二纎九渺实在成熟田四万二千四百一十亩二分二釐八毫六丝四忽七微九尘三纎八渺
  原额本色米六百七十八石三斗五升二合九勺九抄二圭三粒六粟田荒无征米一百五十三石八斗五升五勺五圭一粒二粟减则无徴米四石五斗二升六合七勺二抄九撮六圭九粒七粟实在有征米五百一十九石九斗七升五合七勺六抄二粒七粟
  原额条编加增丁烟课程蜡价等银二千二百四十五两九钱八分二釐二丝六忽一微八尘八纎田荒无征银八百五十九两七钱三分六釐二丝一忽四微九尘二纎五渺减则无征银一十四两九钱五分六釐七丝一忽九微二尘四纎实在有征银一千三百七十一两二钱八分九釐九毫三丝二忽七微七尘一纎五渺
  原额马馆银二千七百三两八钱五釐五毫五丝四忽五微七尘五纎一渺田荒无徴银六百五两五钱三釐六毫七丝一忽五微二尘七纎减则无征银二十七两六钱四分四毫五丝四忽五微二尘四纎七渺实在有征银二千七十两六钱六分一厘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二尘三纎四渺
  原额遇闰加征银三百三两六钱一分五釐四毫一丝五忽三微八尘六纎三渺田荒无征银九十七两九钱六分一厘三毫三丝一忽五微三尘一纎八渺实在有征闰银二百五两六钱五分四釐八丝三忽八微五尘四纎五渺
  原额全徴额外化诲苗民认纳粟粮米八十八石五斗一升
  铜仁县
  原额田三万一千四百九十五亩八分八毫五丝荒芜田二千三百三十九亩五分四釐一毫七丝六忽四微五尘七纎五渺实在成熟田二万九千一百五十六亩二分六釐六毫七丝三忽五微四尘二纎五渺
  原额本色秋粮米五百一十六石三斗四升二合二勺八抄四撮五圭四粒九粟田荒无征米三十八石三斗五升四合四勺四抄七撮六圭八粒八粟实在有徴米四百七十七石九斗八升七合八勺三抄六撮八圭六粒一粟
  原额条编烟差加增课程黄蜡价等银七百一十八两五钱六分七釐一毫六丝二忽八微一尘三纎七渺田荒无征银一百九十一两九钱三分五釐九毫九丝二忽八微三尘八纎六渺实在有征银五百二十六两六钱三分一厘一毫六丝九忽九微七尘五纎一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四百六十一两七钱八分三釐八毫八丝三忽四微八尘三纎一渺田荒无征银一百八两五钱八分二釐八毫四丝三忽五微二尘八纎三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三百五十三两二钱一厘三丝九忽九微五尘四纎八渺
  原额遇闰加征银一百七十八两三钱四分九釐七毫九丝七忽四微三尘九纎八渺田荒无征银六十四两三钱六分六釐九毫四丝实在有征闰银一百一十三两九钱八分八毫五丝七忽四微二尘九纎八渺
  黎平府
  原额全熟田一十三万六千六百六十三亩七釐四毫六丝一忽二微七尘
  原额全征本色米九百七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七抄九撮三圭二粒九粟
  原额全征折色秋粮屯粮共米一万三千一十四石五斗七升五合四抄七撮八圭一粒三粟该折色轻赍银四千四百五十四两三钱一分二釐四毫四丝五忽二尘九纎五渺
  原额全征条编银九百九十六两八分一厘三毫二丝二忽九微三尘一纎五渺
  原额全征马馆银五十六两九分九釐九毫八丝四忽五微三尘九纎七渺
  原额额外化诲苗民认纳苗粮布鸡禾绵等项折价银八十两八钱七分四釐三毫
  黎平府亲辖
  原额全熟田二万六千三百三十六亩九分六釐二毫六丝九忽七微六尘
  原额全征本色米九百七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七抄九撮三圭二粒九粟
  原额全征折色米一千三百七十八石五斗九升八合六勺二抄八撮二圭四粒该折色轻赍银四百八十二两五钱九釐五毫一丝九忽八微八尘三纎九渺
  原额全征条编银七百四十四两七钱六分九釐六毫二丝六忽三微二尘三渺
  原额全征马馆银四十六两五钱七分九釐五毫五丝八忽七微六尘三纎八渺
  原额额外化诲苗民认纳苗粮布鸡禾棉等项折价银八十两八钱七分四釐三毫
  开泰县
  原额全熟田九万一千三百三十四亩九分九釐四毫五丝
  原额全征折色屯粮九千一百三十三石四斗九升九合四勺五抄该折征屯饷银三千一十四两五分四釐八毫一丝八忽五微
  永从县
  原额全熟田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二亩五分六釐七丝一毫
  原额全征折色米一千二百四十二石七斗六升五合四勺二抄六撮五圭七粒三粟该折色轻赍银四百三十四两九钱六分七釐八毫九丝九忽三微六渺
  原额全征条编银二百五十一两三钱一分一厘六毫九丝六忽六微一尘一纎二渺
  原额全征马馆银九两五钱二分五毫二丝五忽七微七尘五纎九渺
  锦屏县
  原额全熟田六千二百九十八亩五分五釐六毫七丝一忽五微
  原额全征折色屯粮一千二百五十九石七斗一升一合三勺四抄三撮该折征屯饷银五百二十二两七钱八分二毫七忽三微四尘五纎
  大定府
  原额田地三十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七亩五分七釐五毫八丝二忽三微荒芜田一十五万二千五百五十亩二分六釐二毫九丝九微六尘九纎二渺实在成熟田地一十七万六百四十七亩三分一厘二毫九丝一忽三微三尘八渺
  原额地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三亩四分九釐四毫六丝八忽九微又屯陆地六百三十九分五釐一毫四丝荒芜地二万五千四百四十九亩二分六毫七丝六忽又荒芜屯陆地四百四十六分五丝实在成熟地四万一百三十四亩二分八釐七毫九丝二忽九微熟陆地一百九十三分五釐九丝原额本色米四万二千九百一十六石三斗五升五合五勺一撮八圭四粒九粟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田荒无征米一万六千七百四十七石八斗一升八合六勺六抄九撮八圭五粒六粟减则无征米二千一百三十七石七斗九合八抄五撮六圭七粒六粟实在有征米二万四千三十石八斗二升七合七勺四抄六撮三圭一粒七粟又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
  原额本色荍八千四百四十六石六斗七升九合五勺七抄四撮八圭三粒六粟地荒无征荍四千二百六十七石六斗五升六合二勺五抄二撮七圭五粒九粟实在有征荍四千一百七十九石二升三合三勺二抄二撮七粒七粟
  原额全征折色粮三百三石四斗三升五合四勺九抄八圭五粒该折色银二百四十七两七钱七分二釐七丝五忽八微二尘四纎九渺
  原额岁用条银三百五十八两六钱二分四釐六毫一丝九忽七微四纎四渺田荒无征银一百一十七两七钱四分八釐二毫六丝六忽九微九尘七纎九渺减则无征银四钱五分六釐五毫九丝九忽三微七尘三纎六渺实在有征银二百四十两四钱一分九釐七毫五丝三忽三微三尘三纎九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二十六両七钱一分四釐二毫三丝三忽六微二尘一纎九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大定府亲辖
  原额田三万三千七百八十九亩荒芜田一万五千一百六十六亩二分二釐九毫七丝实在成熟田一万八千六百二十二亩七分七釐三丝原额地二万一十二亩荒芜地八千五百七十三亩六分九釐六毫七丝六忽实在成熟地一万一千四百三十八亩三分三毫二丝四忽
  原额本色米一万一百三十六石七斗田荒无征米四千五百四十九石八斗六升八合九勺一抄减则无征米一千二百四十四石八斗九合五勺四抄五撮实在有征米四千三百四十二石二升一合五勺四抄五撮
  原额本色荍一千六百石九斗六升地荒无征荍六百八十五石八斗九升五合七勺四抄八圭实在有征荍九百一十五石六升四合二勺五抄九撮二圭
  平远州
  原额全熟田三万二千七百八十九亩五分三毫八忽三微
  原额全熟地三千五百六十八亩九分一厘一毫六丝八忽九微
  原额全熟本色米七千八百二十三石六斗六升六合九勺五抄八撮一圭九粒
  原额全征本色荍二百八十五石五斗一升二合九勺三抄五撮一圭二粒
  黔西州
  原额田地五万七千八百九十一亩七分二毫三丝九忽荒芜田四千四百六十八亩五分七釐实在成熟田五万三千四百二十三亩一分三釐二毫三丝九忽
  原额地五千亩荒芜地一千四百一十五亩四分八釐实在成熟地三千五百八十四亩五分二釐原额本色米九千石田荒无征米一千五百四十石五斗七升一合减则无征米七百四十五石六斗六升九合二抄实在有征米六千九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九合九勺八抄
  原额本色荍四百石地荒无征荍一百一十三石二斗三升八合四勺实在有征荍二百八十六石七斗六升一合六勺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百四十五石八斗六升一合三抄八撮八圭八粒该有征折色银一百一十九两一钱三釐七毫八忽九微四尘三纎三渺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一十二两八钱四分一厘四毫九丝六忽七微四尘八纎无闰之年例不征解威宁州
  原额田九万九千五百八十五亩九分二釐三毫五丝二忽荒芜田八万五千四百五十二亩五分三釐八毫六丝实在成熟田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三亩三分八釐四毫九丝二忽
  原额地三万七千二亩五分八釐三毫又屯陆地六百三十九分五釐一毫四丝荒芜地一万五千四百六十亩三釐荒芜屯陆地四百四十六分五丝实在成熟地二万一千五百四十二亩五分五釐三毫熟屯陆地一百九十三分五釐九丝原额本色米八千二百八石六斗六升六合九勺九抄五撮八圭五粒四粟田荒无征米五千八百六十一石二斗四勺二抄八撮四圭八粒减则无征米二十七石六斗四升一合七勺八抄二撮一圭一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二千三百一十九石八斗二升四合七勺七抄五撮二圭六粒二粟原额本色荍六千一百六十石二斗六合六勺三抄九撮七圭一粒六粟地荒无征荍三千四百六十八石五斗二升二合一勺一抄一撮九圭五粒九粟实在有征荍二千六百九十一石六斗八升四合五勺二抄七撮七圭五粒七粟
  原额岁用条银一百三两九分一厘二毫一丝八忽五微四尘二纎六渺田荒无征银九十两六钱六分三釐五毫三丝一忽四微二尘七纎五渺减则无征银四钱五分六釐五毫九丝九忽三微七尘三纎六渺实在有征银一十一两九钱七分一厘八丝七忽七微四尘一纎五渺
  毕节县
  原额屯科水旱田地九万九千一百四十一亩四分四釐六毫八丝三忽荒芜田四万七千四百六十二亩九分二釐四毫六丝九微六尘九纎二渺实在成熟田五万一千六百七十八亩五分二釐二毫二丝二忽三尘八渺
  原额本色米七千七百四十七石三斗二升一合五勺四抄七撮八圭四粒五粟又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田荒无征米四千九百九十六石一斗七升八合三勺二抄一撮三圭七粒六粟减则无征米一百一十九石五斗八升八合七勺三抄八撮五圭六粒四粟实在有征米二千六百三十一石五斗五升四合四勺八抄七撮九圭五粟有征小米四石七升七合九勺二抄二撮八圭八粒八粟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百五十七石五斗七升四合四勺五抄一撮九圭七粒该折征银一百二十八两六钱六分八釐三毫六丝六忽八微八尘一纎六渺
  原额岁用条银一百五十二两一钱五分九釐八毫七丝一忽四微六尘三渺田荒无征银二十七两八分四釐七毫三丝五忽五微七尘四渺实在有征银一百二十五两七分五釐一毫三丝五忽八微八尘九纎九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一十三两八钱七分二釐七毫三丝六忽八微七尘三纎九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南笼府
  原额田一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九亩四分五釐五毫八忽三纎三渺荒芜田五万五千七百六十八亩六釐三毫六丝四忽七尘六纎五渺实在成熟田一十万三千五百一十一亩三分九釐一毫四丝三忽九微二尘六纎八渺
  原额本色米二万三千二百二石三斗六升三抄九撮六圭六粒八粟田荒无征米一万一百七十一石六斗七升六合二勺五抄一撮一圭一粒六粟减则无征米四百三十七石九斗五升三合六勺四抄六撮八圭七粒七粟实在有征米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二石七斗三升一勺四抄一撮六圭七粒五粟
  原额折色米麦三千九百二十二石一斗八升五合四勺四抄八圭九粒三粟额该折色轻赍银一千九百六十八两八钱九釐五毫九丝一忽二微二纎田荒无征米一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六升四合九勺六抄九撮四圭三粒三粟无征折色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七分六丝九忽四微七尘三纎一渺减则无征米二百六十三石四斗二升一合二勺一抄四撮二圭六粒八粟无征折色银一百二十三两一分一厘四毫五丝九忽一微七尘三渺实在有征米麦二千二十一石九斗九升九合二勺五抄七撮一圭九粒二粟有征折色轻赍银一千一十两五钱二分八釐六丝二忽五微五尘八纎六渺
  原额条编岁用正粮等银共九千八百九十一两六钱五分六釐六毫一丝七忽六微二尘四纎七渺田荒无征银六百七十六两九钱九分一毫二丝三微八尘三纎九渺减则无征银一两六钱二釐六毫七忽四微五尘二渺实在有征银九千二百一十三两六分三釐八毫八丝九忽七微九尘六渺
  原额马馆银三千二百七十九两八钱九分五釐一毫六丝六忽二微三尘二纎二渺田荒无征银一千四百七十七两一钱三分二釐六毫六丝八忽二微四尘三纎一渺减则无征银五十六两六钱九分二釐一毫八丝九忽六微一尘七纎二渺实在有征银一千七百四十六两七分三毫八忽三微七尘一纎九渺
  原额额外化诲苗民认纳钱粮银四十九两八钱九分
  南笼府亲辖
  原额田三万九千五百四十亩八分四釐九毫二丝二忽六微五尘四纎四渺荒芜田一万一千七百六十三亩五分七毫三丝八忽六微五尘四纎七渺实在成熟田二万七千七百七十七亩三分四釐一毫八丝三忽九微九尘九纎七渺
  原额本色米三千五百五十七石五斗九升七合三勺五抄七撮三粒一粟田荒无征米八百五十二石五升七合三勺三抄一粒七粟减则无征米三十石四斗三升七合九勺六抄六撮八圭五粒实在有征米二千六百七十五石一斗二合六抄一圭六粒四粟
  永丰州
  原额全征本色秋粮米一千九百四十三石六升八合九勺五抄
  原额全征正粮银八千五百三十九两九钱二分一厘一毫八丝五忽
  原额额外化诲苗民认纳钱粮银四十九两八钱九分
  普安州
  原额田七万六千二百四十四亩九分八釐九毫四忽八微五纎八𣺌荒芜田三万一千四百八十九亩九釐五毫四丝五微九尘八渺实在成熟田四万四千七百五十五亩八分九釐三毫六丝四忽二微一尘五纎
  原额本色米九千六百九十石九斗三升八合七勺八抄九撮七圭四粟田荒无征米六千八百四十五石七斗一升九合七勺七抄七撮四圭九粟减则无征米二百八十六石六斗五升六合五勺一抄四圭一粒实在有征米二千五百五十八石五斗六升二合五勺一撮八圭八粒五粟
  原额折色秋米并夏税麦粮三千三百三十石三斗五升五合五勺八抄八撮二圭七粒五粟该折色轻赍银一千六百七十四两四钱四分九釐八毫四丝八忽九微九尘七纎七渺田荒无征秋米麦粮一千一百八十三石三斗七合九勺三抄五撮九圭五粒八粟无征折色银六百一十一两二钱七分一厘七毫一丝八忽七尘四纎五渺减则无征米二百六十二石八斗七升九合五勺二抄九撮六圭九粒六粟无征折色银一百二十二两七钱六分二釐二毫八丝四忽二微六尘七纎二渺实在有征秋米麦粮一千八百八十四石一斗六升八合三勺二抄二撮六圭二粒一粟有征折色银九百四十两四钱一分五釐八毫四丝六忽六微五尘六纎
  原额条编岁用正粮银一千一十一两五钱二分九釐二毫二丝五忽四尘五纎六渺田荒无征银四百九十二两二钱一分一厘四毫八丝二忽二微六尘六纎实在有征银五百一十九两三钱一分七釐七毫四丝二忽七微七尘九纎六𣺌原额马馆银二千三百一十一两一钱八分五釐四毫二丝六忽七尘四纎二𣺌田荒无征银七百三十三两九钱二分六毫一丝七忽九微一尘九纎四渺减则无征银五十五两七钱九分二釐二毫一丝五忽一微实在有征银一千五百二十一两四钱七分二釐二毫九丝五忽五尘四纎二渺普安县
  原额田一万八千五百六亩九分八釐五毫二丝七忽四微五尘五纎一渺荒芜田六千九百九十亩四分一厘六毫九丝八忽四微五尘七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一万一千五百一十六亩五分六釐八毫二丝八忽九微九尘七纎五渺
  原额本色米二千五百四十石四斗六升五合二勺四抄五撮七粒三粟田荒无征米六百二十六石五斗七合三勺四抄九撮八粒四粟减则无征米七十六石八斗三升九合七勺六抄七撮二圭三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一千八百三十九石一斗一升八合一勺二抄八撮七圭五粒七粟
  原额折色秋米麦粮五百九十一石八斗二升九合六勺五抄二撮六圭一粒八粟该折色轻赍银二百九十四两三钱五分九釐七毫四丝二忽二微四纎三渺田荒无征秋米麦粮四百五十三石四斗五升七合三抄三撮四圭七粒五粟无征折色银二百二十三两九钱九分八釐三毫五丝一忽三微九尘八纎六渺减则无征米五斗四升一合六勺八抄四撮五圭七粒二粟无征折色银二钱四分九釐一毫七丝四忽九微三纎一渺实在有征秋米麦粮一百三十七石八斗三升九勺三抄四撮五圭七粒一粟有征折色银七十两一钱一分二釐二毫一丝五忽九微二纎六渺
  原额条编岁用银一百七十七两八钱七分九釐六毫三丝二忽四微八尘六纎六渺田荒无征银一百二十三两八钱一分八毫七丝三忽五微二尘五纎八渺减则无征银一钱四分九釐八毫七丝五忽七微八尘二纎八渺实在有征银五十三两九钱一分八釐八毫八丝三忽一微七尘八纎原额马馆银九百六十八两七钱九釐七毫四丝一微五尘八纎田荒无征银七百四十三两二钱一分二釐五丝三微二尘三纎七渺减则无征银八钱九分九釐六毫七丝四忽五微一尘七纎二渺实在有征银二百二十四两五钱九分八釐一丝五忽三微一尘七纎一渺
  安南县
  原额田二万四千九百八十六亩六分三釐一毫五丝三忽八尘八纎荒芜田五千五百二十五亩四釐三毫八丝六忽三微七尘三纎四渺实在成熟田一万九千四百六十一亩五分八釐七毫六丝六忽七微一尘四纎六渺
  原额本色米五千四百六十八石二斗八升九合六勺九抄七撮八圭六粒田荒无徴米一千八百四十七石三斗九升一合七勺九抄四撮六圭六粟减则无征米四十四石一升九合四勺二撮三圭八粒五粟实在有征米三千五百七十六石八斗七升八合五勺八圭六粒九粟
  原额岁用银一百六十二两三钱二分六釐六毫五丝一忽五微九尘九纎五渺田荒无征银六十两九钱六分七釐七毫六丝四忽五微九尘二纎一渺减则无征银一两四钱五分二釐七毫三丝一忽六微六尘七纎四渺实在有征银九十九两九钱六釐一毫五丝五忽三微三尘三纎
  遵义府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九十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八亩九分一丝七忽八微一尘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七石七斗三升八合四勺五抄三撮九圭六粒七粟
  原额全征粮银一万六千五十二两二钱四分六釐三毫八丝八忽六微六尘七纎一渺
  原额全征条银七千八百两九钱二分三毫一丝八忽七微六尘九纎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一千五百一十五两八分四毫五丝八忽五微八尘九纎无闰之年例不征解遵义县
  原额上中下全熟田地四十万七千五百七十亩三分二釐八毫六丝八微
  原额全征折色粮九千四百三十九石八斗七升九勺六抄五撮一圭四粒
  原额全征粮银九千一百九十八两二钱一分二毫六丝八忽四微三尘二纎四渺
  原额全征条银四千三百四十二两三钱四分六毫四丝三忽九微六尘四纎四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九百三十四两二釐一毫一丝二忽八微七尘六纎六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正安州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八万八千一百九十七亩五分七釐五毫二丝七忽六微六尘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千七百一十一石五斗八升二合八勺一抄五撮八圭八粒三粟
  原额全征粮银一千七百四十六两三钱九分六釐四毫一丝三微五尘八纎一渺
  原额全征条银四百九十三两三钱六分五釐七毫六丝九忽七微六尘九纎二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七十四两四钱六分二釐六毫四丝二忽七微四纎三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桐梓县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二亩六分六釐六毫五丝六忽二微五尘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千七百六十八石九斗二升三合七勺三抄五撮三圭一粒三粟
  原额全征粮银一千六百四十六两八钱六分七釐九毫九丝七忽五微七尘六纎四渺
  原额全征条银八百一十三两七钱四釐九毫一丝八忽二微四尘四纎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七十六两六分二釐四毫三丝三忽一微四尘二纎一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绥阳县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一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亩六分八毫
  原额全征折色粮二千五百三十六石四斗五升二合五勺五抄二撮七圭四粒六粟
  原额全征粮银二千三百六十一两九分二釐七毫七丝六忽五微九尘一纎
  原额全征条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七钱六分八釐一毫七丝八忽八微六尘三纎二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一百五十四两六钱四毫四丝三忽二微二尘八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仁怀县
  原额全熟上中下田地九万二千四百三十七亩八分一毫八丝三忽一微
  原额全征折色粮一千九百八十石九斗八合三勺七抄四撮八圭八粒五粟
  原额全征粮银一千九十九两六钱七分八釐九毫三丝五忽七微九纎二渺
  原额全征条银九百八十四两七钱四分八毫七忽九微二尘八纎二渺
  原额遇闰加征闰银二百七十五两九钱五分二釐八毫二丝六忽六微四尘五纎二渺无闰之年例不征解
  补编雍正十三年乾隆四年底止
  定番州新垦田五百四十五亩
  开州新垦田六十五亩八分九釐
  龙里县新垦田七十四亩七分三釐二毫
  贵定县新垦田二百四十六亩三分五釐
  修文县新垦田五百三十一亩二分九釐
  郎岱同知新垦田八百六十五亩九分九釐八毫六丝七忽
  永宁州新垦田一十九亩
  安平县新垦田一千八百四十一亩六分六釐七毫四丝
  清镇县新垦田七十四亩四分三釐
  平越府新垦田三十五亩九分
  平越县新垦田三亩
  黄平州新垦田四十三亩九分八釐
  瓮安县新垦田六百八十七亩二分
  馀庆县新垦田一十一亩八分五釐六毫
  清平县新垦田六百三十四亩八分八釐五毫五丝
  思南府新垦田二千七百一十一亩四分一厘一毫七忽九微七尘八纎八渺
  安化县新垦田二千九百六十一亩二分九釐六毫三丝九忽一微三尘七纎
  印江县新垦田六百九亩一分一厘八毫八丝一忽六微九尘五纎八渺
  婺川县新垦田三千四百五十七亩三分三釐二毫六丝七忽一微四尘二纎一渺
  石阡府新垦田三十八亩九釐五毫八丝九忽七微八尘三纎二渺
  龙泉县新垦田六十六亩四分四釐六毫
  开泰县新恳田九十三亩四分四釐五毫八丝三忽
  大定府新垦田八十七亩二分
  平远州新垦田二十二亩七分
  威宁州新垦田一百一十一亩三分六釐六毫七丝
  毕节县新垦田七千九百三十五亩九分四釐南笼府新垦田一万五百九十四亩一分七釐四毫七丝九忽八微
  普安县新垦田七百八十八亩三分二釐一毫六丝
  安南县新垦田二百一十五亩八分八釐
  遵义县新垦坡地一亩
  绥阳县新垦坡地八十八亩四分二釐
  仁怀县新垦田六亩二分
  贵州通志卷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四
  食货
  课程
  贵州布政使司
  原额官庄赈恤田地一万八千三百亩七分二釐六毫八丝四忽四微二尘六纎八渺荒芜田五千三百二十四亩四分六毫六丝二微九尘四纎一渺实在成熟田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六亩三分二釐二丝四忽一微四尘二纎七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一万四百三十二石六斗八升二合一勺八抄四撮四圭二粟田荒无征糓三千八百三石三斗一升三合四抄五撮四圭九粒九粟实在有征本色糓六千六百二十九石三斗六升九合一勺三抄八撮九圭三粟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米二百八十一石三斗四合三勺一抄五撮七圭一粒一粟田荒无征米四十石七斗八升二抄九撮九圭九粒八粟实在有征本色米二百四十石五斗二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三粟
  原额全荒本色赈租仓斗豆六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原额全熟折色赈租仓斗米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额该折租银一十三两五钱
  原额递马馀租塘租鱼课银三十四两八钱三分荒芜无征塘租银六钱实在有征递马馀租鱼课银三十四两二钱三分
  又卭水司开垦过割苗粮久荒无征折粮银四十八两七钱一分六釐五毫
  又丈出谬冲花苗所遗田亩认纳租糓七十五石四斗八升四合六勺四抄二撮
  原额学田地六千六百三十六亩四分一厘七毫九丝四忽七微三尘三纎五渺荒芜田地二千二百四十八亩六分六毫四丝四忽五微五尘三纎四渺实在成熟田四千三百八十七亩八分一厘一毫五丝一微八尘一渺
  原额学塘二口全荒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八百二十二石八斗八升九勺二抄八撮四圭五粒田荒无征糓四百六十四石五斗五升二勺二抄四撮二圭四粒五粟实在有征本色糓三百五十八石三斗三升七勺四撮二圭五粟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四百七十七石九斗二升六合七勺四抄二撮七圭五粒田荒无征米一百七十四石八斗九升九合六勺九抄四撮五圭三粒二粟实在有征本色米三百三石二升七合四抄八撮二圭一粒八粟
  原额折色学租仓斗米糓四百五石八斗三升四合六勺内除天柱县完纳正赋糓二石外实额米糓四百三石八斗三升四合六勺额该折色银一百四十一两六钱二分四毫六丝四忽
  原额学祭塘租银一百二十两五钱三分一丝六忽六微七尘五纎田荒无征折色米糓二十七石三斗八合无征租折银六两五钱八分二釐八毫八丝无征学祭塘租银九两二钱四分七釐三毫二丝一微七纎五渺实在有征折色米糓三百七十六石五斗二升六合六勺有征租折银一百三十五两三分七釐五毫八丝四忽有征学祭租银一百一十一两二钱八分二釐六毫九丝六忽五微六尘七纎五渺
  贵阳府
  原额官庄赈恤田三千一百四亩六分九釐二毫六丝四忽二微八尘四纎二渺荒芜田七百三十二亩九分五釐七毫八丝四忽二微二尘一渺实在成熟田二千三百七十一亩七分三釐四毫八丝六尘四纎一渺
  原额本色仓斗租糓二千九十六石四升八合二抄八撮六圭三粒七粟田荒无征糓五百七十七石五斗九升九合一勺五抄八撮七粒三粟实在有征糓一千五百一十八石四斗四升八合八勺七抄五圭六粒四粟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米二百三十五石二斗三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四粟田荒无征米一十六石八斗四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二百一十八石三斗九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
  原额全熟官庄折色仓斗米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实折征银一十三两五钱
  原额学田一千六百六十八亩七分四毫四丝荒芜田四百四十五亩八分四釐二毫四丝三忽四微六尘三纎四渺实在成熟田一千二百二十二亩八分六釐一毫九丝六忽五微三尘六纎六渺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二百一十二石四斗一升七合九勺四抄二撮七圭五粒田荒无征米七十五石八斗二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三粒二粟实在有征米一百三十六石六斗一升五合五勺一抄四撮二圭一粒八粟
  原额学租仓斗糓一百五十一石七斗二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五粒田荒无征糓六十七石一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实在有征糓八十四石五斗三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
  原额全征折色学租米三十七石七斗七升九合二勺该折色银一十三两六钱五毫二丝
  原额学祭银一百九两二钱三分一丝六忽六微七尘五纎田荒无征银一两九钱四分七釐三毫二丝一微七纎五渺实在有征银一百七两二钱八分二釐六毫九丝六忽五微六尘七纎五渺贵阳府亲辖
  原额官庄赈恤田三百四十二亩七分一厘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荒芜田二十七亩九分实在成熟田三百一十四亩八分一厘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
  原额本色仓斗租糓三百四石九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撮一圭五粒一粟田荒无征糓二十七石九斗实在有征糓二百七十七石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五圭一粒
  原额学田三百二十六亩三分九釐荒芜田二十四亩二分一毫实在成熟田三百二亩一分八釐九毫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二十一石三斗田荒无征米四石七斗一合实在有征米一十六石五斗九升九合
  原额租祭银三十七两六钱四分一丝六忽六微七尘五纎田荒无征银一两二钱五分七釐三毫二丝一微七纎五渺实在有征银三十六两三钱八分二釐六毫九丝六忽五微六尘七纎五渺定番州
  原额官庄赈田一百七十六亩四分五釐一毫四丝二忽八微五尘六纎九渺荒芜田五十亩八分五釐一毫四丝二忽八微五尘七纎一渺实在成熟田一百二十五亩五分九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九尘九纎八渺
  原额本色仓斗糓一百五十五石五斗九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三粟田荒无征糓五十石八斗五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实在有征糓一百四石七斗四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
  原额全熟官庄折色仓斗米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该折征银一十三两五钱
  原额全熟学田一百六十四亩五分五釐五毫内该征本色仓斗米二石八斗该征学租银六十二两九分
  广顺州
  原额全熟官庄赈田二十七亩该全征本色仓斗糓二十七石
  安顺府
  原额赈恤田一万二千二百七十二亩六分三釐四毫五忽二微九尘三纎七渺荒芜田三千二百七十三亩二分九釐九毫三丝五微七尘五纎六渺实在成熟田八千九百九十九亩三分三釐四毫七丝四忽七微一尘八纎一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六千三百一十七石六斗二升五合一勺三撮六圭四粒七粟田荒无征糓二千三百八十四石三升三合四勺四抄六撮一圭四粒八粟实在有征糓三千九百三十三石五斗九升一合六勺五抄七撮四圭九粒九粟原额久荒无征仓斗豆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原额屯堡摊𣲖全征递马折征银一十六两二钱三分
  原额学田二千五百四十一亩七分三毫六丝六忽六微六尘六纎八渺荒芜田二百七十七亩九分一厘七毫三丝三忽实在成熟田二千二百六十三亩七分八釐六毫三丝三忽六微六尘六纎八渺
  原额本色学租米一百六十九石五斗五升二合糓六十石八斗五升折色米二百九十六石五斗五升五合四勺折色银一百八两三钱五分九釐九毫四丝四忽有征租银三两三钱田荒无征本色米四十八石七升五合四勺六抄六撮糓五斗无征折色米七石八合无征银二两五钱二分二釐八毫八丝实在有征本色米一百二十一石四斗七升六合五勺三抄四撮本色糓六十石三斗五升折色学租米二百八十九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有征折色银一百五两八钱三分七釐六丝四忽有征租银三两三钱
  安顺府亲辖
  原额赈恤田八千九百三十七亩二分四釐五毫一丝二忽七微八尘一纎七渺荒芜田二千一百三十九亩二分八釐九毫四丝七忽三微六尘八纎七渺实在成熟田六千七百九十七亩九分五釐五毫六丝五忽四微一尘三纎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三千二百三十五石五斗九升三合八抄四撮四圭七粒三粟田荒无征本色仓斗糓八百一十二石九斗三升一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二千四百二十二石六斗六升三合八抄四撮四圭七粒二粟
  原额全熟学田一十四亩三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尘三纎四渺内该有征学租银三两三钱有征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石五斗
  普定县
  原额赈田二百九十四亩七分八釐五毫七丝一忽四微二尘八纎五渺荒芜田二百六十三亩三分五釐七毫一丝四忽二微八尘五纎七渺实在成熟田三十一亩四分二釐八毫五丝七忽一微四尘二纎八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二百九十四石七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征糓二百六十三石三斗五升七合一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七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三十一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镇宁州
  原额惠药桥田兵租等田一千一百一十五亩七釐五毫荒芜田二百九亩三分八釐八毫八丝六忽五微一尘五纎七渺实在成熟田九百五亩六分八釐六毫一丝三忽四微八尘四纎三渺原额本色赈租糓四百四十六石三升又按屯粮起征原额无亩递马馀租糓五百五十一石一斗四撮八圭九粒一粟二共原额赈租递马馀租糓九百九十七石一斗三升四撮八圭九粒一粟田荒无征谷四百二十四石八合八勺六抄三圭九粒三粟实在有征仓斗糓五百七十三石一斗二升一合一勺四抄四撮四圭九粒八粟
  原额无亩久荒无征仓斗豆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原额全熟学田一百四十三亩三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尘三纎四渺有征本色学租仓斗糓四十三石
  永宁州
  原额赈恤官庄田一千五百二十亩一分二釐六毫九丝二忽五微一尘二纎一渺荒芜田三百一十六亩六分九釐三毫一丝九微七尘六纎九渺实在成熟田一千二百三亩四分三釐三毫八丝一忽五微三尘五纎二渺
  原额本色赈租糓一百七十一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田荒无征糓三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五粒五粟实在有征本色赈租仓斗糓一百三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六圭七粒三粟原额全熟学田八亩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糓六石
  安平县
  原额五所屯堡摊𣲖无亩全征𨔛马馀租仓斗糓四百六十九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全征递马折征银一十六两二钱三分
  原额全荒赈田三百亩无征额租仓斗糓一百三十六石二斗七升二合八勺
  原额全熟学田三十三亩内除打车田二亩五分糓五斗实在成熟田三十亩五分该征本色学租仓斗糓六石一斗
  清镇县
  原额赈田一百五亩四分一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荒芜田四十四亩五分七釐七丝一忽四微二尘八纎六渺实在成熟田六十亩八分三釐五丝七忽一微四尘二纎八渺
  原额本色赈租并无递马照粮𣲖征仓斗糓一千一十二石七斗六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七粟田荒无征递马糓七百一十一石七斗五升三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三粟实在有征本色递马租糓三百石九斗五升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原额本折学田二千三百四十三亩三釐七毫荒芜田二百七十五亩四分一厘七毫三丝三忽实在成熟田二千六十七亩六分一厘九毫六丝七忽
  原额本色学租米一百六十九石五斗五升二合糓三石七斗五升
  原额折色学租米二百九十六石五斗五升五合四勺折色银一百八两三钱五分九釐九毫四丝四忽田荒无征本色米四十八石七升五合四勺六抄六撮折色米七石八斗折色银二两五钱二分二釐八毫八丝实在有征本色米一百二十一石四斗七升六合五勺三抄四撮糓三石七斗五升折色米二百八十九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折色银一百五两八钱三分七釐六丝四忽
  平越府
  原额赈恤馀田七百七十亩四分五釐七丝八忽六微八尘九纎八渺荒芜田四百五十五亩七分四釐七毫三丝九忽二微三尘三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三百一十四亩七分三毫三丝九忽四微五尘六纎二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四百六十一石八斗一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荒芜无征糓二百六十一石二斗二升五合八勺二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实在有征糓二百石五斗八升七合三抄一撮四圭二粒六粟
  原额学田三百一十二亩七分八釐五毫荒芜田二百二亩八釐五毫实在成熟田一百一十亩七分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四十八石一斗二升一合八勺田荒无征学租仓斗米二十七石一斗八升一合八勺实在有征学租仓斗米二十石九斗四升
  原额全荒无征学租银一十一两一毫三忽九微九尘一纎九渺
  原额全征折色学租仓斗米一石二斗有征折色学租银一两八钱
  原额久荒地二亩无征额租仓斗糓三斗
  原额久荒学塘二口无征额租银一两二钱平越府亲辖
  原额学田一百三十一亩九分一厘五毫荒芜田七十三亩五分一厘五毫实在成熟田五十八亩四分
  原额学租仓斗米一十三石一斗四升七合八勺田荒无征米一石四斗六升七合八勺实在有征米一十一石六斗八升
  原额全荒无征学租银一十一两一毫三忽九微九尘一纎九渺
  平越县
  原额赈田八十六亩一分三釐五毫七丝一忽四微二尘八纎五渺荒芜田四十亩一分七釐七毫一丝四忽实在成熟田四十五亩九分五釐八毫五丝七忽四微二尘八纎五𣺌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八十六石一斗三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征糓四十石一斗七升七合一勺四抄实在有征糓四十五石九斗五升八合五勺七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黄平州
  原额赈恤馀田六百八十四亩三分一厘五毫七忽二微六尘一纎三渺荒芜田四百一十五亩五分七釐二丝五忽二微三尘三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二百六十八亩七分四釐四毫八丝二忽二尘七纎七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三百七十五石六斗七升七合一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五粟田荒无征糓二百二十一石四升八合六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实在有征本色糓一百五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合四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一粟
  原额全熟学田二十四亩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米四石八斗
  原额全荒学塘二口无征塘租银一两二钱瓮安县
  原额学田一百五十一亩三分七釐荒芜田一百二十三亩七釐实在成熟学田二十八亩三分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二十九石七升四合田荒无征米二十四石六斗一升四合实在有征米四石四斗六升
  原额全征折色学租仓斗米一石二斗该折征学租银一两八钱
  湄潭县
  原额全荒学田五亩五分无征学租仓斗米一石一斗全荒地二亩无征额租仓斗糓三斗
  都匀府
  原额抚制官庄赈恤桥馀等田七百四十九亩三分二釐三毫二丝五忽七微一尘四纎一𣺌荒芜田一百三十七亩六分四釐一毫六丝一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实在成熟田六百一十一亩六分八釐一毫六丝四忽一微四尘二纎七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五百三十石五斗八升七勺九撮三圭五粒四粟田荒无征糓八十八石八斗三升三合四抄四撮二圭八粒六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四百四十一石七斗四升七合六勺六抄五撮六粒八粟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米四十五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征米二十三石一斗五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米二十二石一斗三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
  原额久荒无征塘租银六钱
  原额学祭田三百九十六亩一分三釐五毫七丝一忽四微荒芜田二百三十五亩五分六釐四毫三丝一忽四微实在成熟田一百六十亩五分七釐一毫四丝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百五十二石五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田荒无征糓九十一石二斗一升九撮九圭实在有征本色学租仓斗糓六十石八斗四升九合九勺九抄
  都匀府亲辖
  原额赈田一百二十二亩一分四釐二毫八丝五忽七微一尘四纎一渺荒芜田八十亩五分九釐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实在成熟田四十一亩五分四釐八毫五丝七忽一微四尘二纎七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榖七十三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田荒无征榖四十四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六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榖二十九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米二十四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田荒无徴米一十八石一斗五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米六石一斗三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
  原额久荒无征塘租银六钱
  原额学田二百六十八亩二分六釐荒芜田一百七十五亩二分五釐实在成熟田九十三亩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百七石三斗田荒无征糓七十石一斗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三十七石二斗
  都匀县
  原额抚制官庄赈田五十二亩二分荒芜田一十二亩五分实在成熟田四十亩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米二十一石田荒无征米五石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米一十六石
  原额全熟馀租马料田五百八亩四分九釐八毫五丝
  原额全征本色馀租仓斗糓三百九十石八斗二升七合三勺八抄七圭八粒三粟
  清平县
  原额赈恤桥田六十六亩一分八釐一毫九丝荒芜田四十四亩五分四釐七毫三丝三忽实在成熟田二十一亩六分三釐四毫五丝七忽
  原额本色仓斗租糓六十六石一斗八升一合九勺田荒无征糓四石五斗四升七合三勺三抄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二十一石六斗三升四合五勺七抄
  原额学祭田一百二十七亩八分八釐五毫七丝一忽四微荒芜田六十亩三分一厘四毫三丝一忽四微实在成熟田六十七亩五分七釐一毫四丝
  原额本色仓斗学租糓四十四石七斗五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田荒无征糓二十一石一斗一升九撮九圭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二十三石六斗四升九合九勺九抄
  八寨同知
  原额招抚番仰等寨于雍正七年认纳苗粮折色银二百八十六两三钱二分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党找等寨于雍正八年认纳苗粮折色银六十九两一钱八分八釐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都江通判
  原额招抚夺弄等寨于雍正八年认纳苗粮折色银一百九十二两八钱二分五釐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丹江通判
  原额招抚大小丹江等寨于雍正七年认纳苗粮折色银一百六十四两八钱六分四釐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高坡等寨于雍正八年认纳苖粮折色银三十七两六钱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鸟降寨于雍正十年认纳苖粮折色银三钱二分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镇远府
  原额学田二百七十九亩五分六釐六毫六丝六忽六微六尘六纎七渺荒芜田一百三十八亩六分六釐六毫七丝实在成熟田一百四十亩八分九釐九毫九丝六忽六微六尘六纎七渺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百一十石七斗五升田荒无征糓七十一石八斗九升四合实在有征糓三十八石八斗五升六合
  原额折色糓三十石内除正赋糓二石外实在有征折色糓二十八石该有征折色银九两八钱原额府属卭水司开垦过割苗粮并明时崇祯年间开垦久荒无征折粮银四十八两七钱一分六釐五毫
  镇远府亲辖
  原额学田二百二十三亩八分六釐六毫六丝六忽六微六尘六纎七渺荒芜田一百三十八亩六分六釐六毫七丝实在成熟田八十五亩一分九釐九毫九丝六忽六微六尘六纎七渺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百一十石七斗五升田荒无征糓七十一石八斗九升四合实在有征糓三十八石八斗五升六合
  原额邛水司开垦过割苗粮并明时崇祯年间开垦久荒无征折粮银四十八两七钱一分六釐五毫
  天柱县
  原额学田五十五亩七分
  原额折色学租糓三十石内除完纳正赋糓二石实在有征折色糓二十八石有征折色银九两八钱
  台拱同知
  原额招抚羊翁等寨于雍正七年分认纳苗粮折色银一百五十一两七钱三分三釐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清江通判
  原额招抚桞丽等寨于雍正七年分认纳苗粮折色银一百二十七两九钱七分七釐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塘流等寨于雍正八年分认纳苗粮折色银一两六钱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九间等寨于雍正十一年分认纳苗粮折色银三两四钱四分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思南府
  原额全熟赈田一百五十一亩一分一厘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实在有征赈租仓斗糓一百五十一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原额学田一百四十三亩六分荒芜田八十二亩八分七釐一毫六丝六忽六微九尘实在成熟田六十亩七分二釐八毫三丝三忽三微一尘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二十二石五斗田荒无征糓一十八石六升一合七粒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四石四斗三升八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三粒原额折色学租仓斗糓四十石三斗该折色学租银八两六分田荒无征折色仓斗糓二十石三斗无征折色银四两六分实在有征折色仓斗糓二十石有征折色银四两
  原额有征学租银三钱
  思南府亲辖
  原额全熟赈田五十九亩八分该全征本色赈租仓斗糓五十九石八斗
  原额学田一百一十亩六分荒芜田七十亩六分实在成熟田四十亩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十五石田荒无征糓一十五石
  原额折色学租仓斗糓四十石三斗该折色银八两六分田荒无征糓二十石三斗无征折色银四两六分实在有征糓二十石有征折色银四两印江县
  原额全熟赈田九十一亩三分一厘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尘一纎四渺实在全熟本色赈租仓斗糓九十一石三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原额学祭田一十五亩荒芜田六亩六釐六毫六丝六忽六微九尘实在成熟田八亩九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一尘
  原额本色学祭仓斗糓四石五斗田荒无征糓一石八斗二升七粒实在有征糓二石六斗七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三粒
  原额全熟学田三亩
  原额全征学租银三钱
  婺川县
  原额学田一十五亩荒芜田六亩二分五毫实在成熟田八亩七分九釐五毫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三石田荒无征糓一石二斗四升一合实在有征糓一石七斗五升九合石阡府
  原额抚制官庄全熟赈恤田一百一十四亩四分五釐
  原额全征有征本色赈租仓斗糓一百四石九斗八升五合七勺三抄四撮二圭八粒
  原额学田三百九十亩二分二釐五毫荒芜田二百七十一亩七分二釐五毫实在成熟田一百一十八亩五分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七十八石四升五合田荒无征糓五十四石三斗四升五合实在有征本色仓斗糓二十三石七斗
  思州府
  原额全熟赈田二十三亩三分全征本色仓斗糓一十五石七斗八勺八撮六圭三粒八粟
  原额全荒学田二百亩无征学租仓斗糓六十石原额全荒学地一十亩无征学租仓斗糓一石九斗五升
  铜仁府
  原额赈田一百一十二亩六分荒芜田一十六亩实在成熟田九十六亩六分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一百一十二石六斗田荒无征糓一十六石实在有征糓九十六石六斗原额学田二百二十二亩二釐五毫荒芜田一百一十九亩二分实在成熟田一百二亩八分二釐五毫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三十四石四斗五合田荒无征米二十三石八斗四升实在有征米十石五斗六升五合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糓二十五石
  黎平府
  原额全熟学田六十七亩一分五釐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米一十三石四斗三升原额丈出谬冲花苗所遗田亩认纳租糓七十五石四斗八升四合六勺四抄二撮
  黎平府亲辖
  原额全熟学田六十七亩一分五釐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米一十三石四斗三升开泰县
  原额丈出谬冲花苗所遗田亩认纳租糓七十五石四斗八升四合六勺四抄二撮
  古州同知
  原额招抚佳化等寨于雍正七年分共认纳苗粮九百三十一石二斗九升六合五抄七撮九圭六粒四粟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岑银等寨于雍正八年分共认纳苗粮八十二石四斗三升六合二勺九抄九撮三圭二粒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原额招抚丘车等寨于雍正九年分共认纳苗粮二百九十一石九升六合乾隆元年钦奉
  上谕尽行豁免永不征収
  大定府
  原额官庄赈田地二百三十三亩五分荒芜田一百三十三亩四分九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八尘九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一百亩一尘四纎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二百四十九石九斗九升九合九勺九抄九撮八圭五粒田荒无征糓一百八十一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二圭七粒九粟实在有征糓六十八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
  原额学田地一百七十五亩二釐二毫五丝荒芜田地一百一十六亩九分八釐四毫实在成熟田地五十八亩三釐八毫五丝
  原额本色学租糓四十三石七斗四合五勺学租银六两五钱荒芜无征糓二十六石七斗五升四合五勺无征银六两一钱实在有征糓一十六石九斗五升有征银四钱
  威宁州
  原额官庄赈田一百一十二亩五分荒芜田一十二亩四分九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八尘九纎六渺实在成熟田一百亩一尘四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七十七石一斗四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六粒二粟田荒无征糓八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四圭九粒一粟实在有征本色糓六十八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七粒一粟
  原额学田地六十五亩荒芜田地五十四亩九分六釐一毫五丝实在成熟田地一十亩三釐八毫五丝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十二石学租银六两五钱荒芜无征糓九石四斗五升学租银六两一钱实在有征本色糓二石五斗五升有征学租银四钱
  毕节县
  原额全荒赈田一百二十一亩无征赈租仓斗糓一百七十二石八斗五升七合一勺四抄二撮七圭八粒八粟
  原额学田地一百一十亩二釐二毫五丝荒芜田地六十二亩二釐二毫五丝实在成熟田四十八亩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三十一石七斗四合五勺荒芜无征本色糓一十七石三斗四合五勺实在有征学租仓斗糓一十四石四斗
  南笼府
  原额官庄赈田七百六十八亩六分六釐一毫八丝一忽八微八尘三纎六渺荒芜田五百七十五亩二分六釐四丝四忽七微三纎八渺实在成熟田一百九十三亩四分一毫三丝八忽一微七尘九纎八渺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三百九十二石二斗一升四合六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田荒无征糓二百九十四石一斗九升二合九勺九抄九撮九圭九粒九粟实在有征糓九十八石二升一合六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三粟
  原额全荒糓折仓斗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
  原额全征馀租鱼课银一十八两
  原额学田二百二十九亩五分荒芜田一百四十七亩七分五釐实在成熟田八十一亩七分五釐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一百一十六石田荒无征糓七十二石三斗五升实在有征糓四十三石六斗五升
  南笼府亲辖
  原额赈租馀田七十四亩二分五釐九毫九忽九微九纎九渺荒芜田三十亩二分七釐二丝七忽二尘七纎一渺实在成熟田四十三亩九分八釐八毫八丝二忽八微八尘二纎八渺
  原额本色赈馀仓斗糓四十一石二斗一升三合八勺田荒无征本色糓一十六石八斗实在有征本色糓二十四石四斗一升三合八勺
  原额全征鱼课银一十二两
  普安州
  原额赈恤田四百一十四亩四分二毫七丝一忽九微七尘三纎七渺荒芜田三百四十三亩四分三釐二毫三丝二忽七尘六纎七渺实在成熟田七十亩九分七釐三丝九忽八微九尘七纎原额本色赈租仓斗榖二百一十五石四斗四升八合三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糓折仓斗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田荒无征糓一百七十八石九斗三升五合四勺九抄九撮九圭九粒无征糓折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实在有征本色糓三十六石五斗一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三粟
  原额学田一百三十七亩五分荒芜田一百九亩七分五釐实在成熟学田二十七亩七分五釐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七十石田荒无征糓五十三石三斗五升实在有征本色学租仓斗糓一十六石六斗五升
  普安县
  原额赈田二百八十亩荒芜田二百一亩五分五釐七毫八丝五忽六微实在成熟赈田七十八亩四分四釐二毫一丝四忽四微
  原额本色赈租仓斗糓一百三十五石五斗五升二合四勺田荒无征糓九十八石四斗五升七合四勺实在有征赈租仓斗糓三十七石九升五合原额全征鱼课银一两八钱
  原额全熟学田一十亩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糓五石
  安南县
  原额学田八十二亩荒芜田三十八亩实在成熟学田四十四亩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糓四十一石田荒无征糓一十九石实在有征本色学租仓斗糓二十二石原额全征馀租银四两二钱
  税课
  贵州布政司
  年额盐税银七千六百一十五两四钱二分九釐五毫遇闰加征银六百三十四两六钱一分八釐七毫
  年额杂税银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三两五钱七分四釐内除大定一府威宁黔西平远三州原无条编例于杂税内扣存春牛花鞭春秋祭祀银六十两实该解司杂税银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三两五钱七分四釐遇闰加征银一千二两一钱七分二釐八毫
  年额无定尽収尽解遵义杂税银约计一万馀两年额税羡银三万二千一百七十一两七钱四分七釐三毫内毕节税额拨归滇属镇雄州征解滇省银一千六百两近因镇雄缺额现在两省委员互监一年另定分拨额数
  年额茶税茶课银六十六两一钱九分三釐年额牙帖银五百五两五分六釐
  年额鱼课银八两
  年额水硍三百三十三觔每觔折价银五钱共银一百六十六两五钱例不加闰
  贵阳府
  年额盐税银二千九百六两一钱六釐遇闰加征银二百四十二两一钱七分五釐五毫
  年额杂税银二千六百一十一两八钱六分二釐三毫遇闰加征银二百八两八钱四分二釐一毫年额税羡银三千三百六十两
  年额牙帖银二百三两五钱
  开州袁家棉花渡税
  年额杂税银七十四两九钱一分三釐九毫遇闰加征银五两九钱九分六丝
  修文县乌茶渡税
  年额杂税银六百一十两二钱一分八釐四毫遇闰加征银四十八两七钱九分二釐五毫
  三岔六广渡税
  年额杂税银一百五十九两五钱六分二釐七毫遇闰加征银一十二两七钱五分八釐四毫年额税羡银四百三十两三毫
  红白二崖厂
  年额水银三百三十三觔每觔折价银五钱计折银一百六十六两五钱
  安顺府
  年额盐税银二百四十四两五钱七分九釐二毫遇闰加征银二十两三钱八分一厘六毫
  年额杂税银二千三百九十一两二钱五分二釐六毫遇闰加征银一百九十一两二钱二釐四毫年额税羡银二千五百七十两
  年额牙帖银二十一两六钱
  永宁州盘江税
  年额杂税银一千二十九两五钱五釐八毫遇闰加征银八十二两三钱一分八釐三毫
  年额税羡银一千四百两
  清镇县鸭池税
  年额盐税银七百一十二两一钱八分遇闰加征银五十九两三钱四分八釐三毫
  年额杂税银二十九两五钱六分七釐二毫遇闰加征银二两三钱六分四釐二毫
  年额牙帖银七两
  年额税羡银一千一百两
  平越府
  年额牙帖银一十八两
  黄平州
  年额牙帖银四两
  馀庆县
  年额牙帖银四两
  瓮安县
  年额牙帖银八两四钱
  湄潭县
  年额牙帖银七两五钱
  镇远府
  年额盐税银三百二十八两二钱三分九釐五毫遇闰加征银二十七两三钱五分三釐三毫年额杂税银三千九十一两一钱一分九毫遇闰加征银二百四十七两一钱六分二釐三毫六丝年额税羡银三千七百两
  年额牙帖银一百七十九两
  思南府
  年额盐税银四百四十八两三钱遇闰加征银三十七两三钱五分八釐三毫
  年额税羡银一千六百七十二两
  年额牙帖银二十六两
  年额鱼课银八两
  婺川县濯水税
  年额盐税银九百一十五两九钱一分六釐遇闰加征银七十六两三钱二分六釐三毫
  石阡府
  葛闪渡税
  年额杂税银一百四十一两一钱九分一厘八毫遇闰加征银一十一两二钱八分九釐六毫思州府
  玉屏县
  年额牙帖银一两五分六釐
  铜仁府
  年额盐税银一百七十四两二钱五分一厘遇闰加征银一十四两五钱二分一厘
  年额牙帖银一十五两
  省溪江口税
  年额杂税银四百九十八两二钱九分一厘一毫遇闰加征银三十九两八钱四分三釐
  大定府
  年额盐税银一百一十一两三钱二分八釐遇闰加征银九两二钱七分七釐七毫
  年额杂税银一百一十八两七钱一分一厘五毫遇闰加征银九两四钱九分一厘九毫内除该府存留春牛花鞭春秋祭祀银一十八两
  年额税羡银一千三百两
  年额牙帖银三两
  威宁州乌撒税
  年额盐税银二百四十二两九钱八分遇闰加征银二十两二钱四分八釐三毫
  年额杂税银九十七两二钱六分八釐八毫遇闰加征银七两七钱七分八釐一毫内除该州存留春牛花鞭春秋祭祀银一十四两
  年额税羡银六千五百四十两
  年额牙帖银三两
  平远州
  年额盐税银七十二两三钱六分九釐八毫遇闰加征银六两三分八毫一丝
  年额杂税银一百一十五两五钱四分八釐八毫遇闰加征银九两二钱三分九釐一毫九丝内除该州存留春牛花鞭春秋祭祀银一十四两年额税羡银一千四百三十两三钱八分九釐四毫
  黔西州
  年额盐税银二百八十八两五钱八分二釐遇闰加征银二十四两四分八釐五毫
  年额杂税银九十七两六钱八分五釐三毫遇闰加征银七两八钱一分八釐三丝内除该州存留春牛花鞭春秋祭祀银一十四两
  年额税羡银二千三百三十两
  年额牙帖银四两
  毕节县
  年额盐税银三百六两五钱九分八釐遇闰加征银二十五两五钱四分九釐八毫
  年额杂税银二百六十四两三钱九分遇闰加征银二十一两一钱三分九釐七毫
  年额税羡银四千八百三十两内拨归滇属镇雄州征解滇省银一千六百两近因镇雄缺额现在两省委员互监一年另定拨滇额数
  南笼府
  普安税
  年额盐税银八百六十四两遇闰加征银七十二两
  年额杂税银一千二百二两四钱九分二釐遇闰加征银九十六两一钱五分一毫六丝
  年额税羡银一千五百八两七钱八釐
  遵义府
  年额无定尽収尽解约计杂税银一万馀两正安州
  年额茶课银二两
  仁怀县
  年额茶引税银六十二两五钱
  年额茶课银一两六钱九分三釐













  贵州通志卷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五
  食货
  经费
  文职衙门
  总督云贵部院一员
  俸银一百八十两门皂传报等役三十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二百二十八两
  岁共银四百八两滇黔各半贵州支销银二百四两
  巡抚副都御史一员
  俸银一百五十五两门皂传报等役三十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二百二十八两
  岁共银三百八十三两
  提督学政一员
  俸银系戸部支销门皂快手等役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
  岁共银一百八十两
  布政使司一员
  经历一员
  照磨一员
  库大使一员
  共俸银二百八十六两五钱二分门皂快手等役五十七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三百四十二两岁共银六百二十八两五钱二分
  按察使司一员
  照磨一员
  司狱一员
  共俸银一百九十三两四分门皂快手等役五十一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三百六两
  岁共银四百九十九两四分
  清军粮驿道参政一员
  俸银一百三十两门皂快手等役三十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二百四两
  岁共银三百三十四两
  分守贵东道副使一员
  俸银一百五两门皂快手等役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
  岁共银二百八十五两
  分巡贵西道参议一员
  俸银一百五两门皂快手等役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
  岁共银二百八十五两
  分巡古州兵备道一员
  俸银一百五两门皂快手等役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
  岁共银二百八十五两
  贵阳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通判一员
  知州三员
  知县四员
  州判一员
  经历一员
  仓大使一员
  吏目三员
  司狱一员
  典史四员
  教授一员
  学正三员
  教谕四员
  训导八员
  共俸银一千二百八十五两八钱四分门皂壮丁等役四百三十三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十二两膳夫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二千八百九十六两六钱五分六釐喂马银九十六两廪生二百一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一百五两鞭春祭祀银一百三十八两铺兵一百七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三百七十四两八钱四分
  岁共银四千八百九十六两三钱三分六釐安顺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通判一员
  知州二员
  知县三员
  经历一员
  吏目二员
  典史三员
  教授一员
  学正二员
  教谕三员
  训导六员
  共俸银九百二十六两七钱二分门皂壮丁等役四百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十二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安顺州巡检弓兵银二十七两四分共银二千六百七十五两三分二釐喂马银七十二两廪生一百六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八十两鞭春祭祀银一百三两五钱铺兵一百一十二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三百九十四两二钱四分
  岁共银四千二百五十一两四钱九分二釐平越府
  知府一员
  知州一员
  州同一员
  知县四员
  经历一员
  吏目一员
  典史四员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教谕四员
  训导六员
  卫千总一员
  共俸银八百五十九两心红纸张案衣等银二十八两门皂壮丁等役三百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十二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三千三十五两九钱九分二釐喂马银七十二两廪生一百五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七十五两鞭春祭祀银一百二两铺兵一百三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三百六十两七钱六分
  岁共银三千五百二十一两一钱九分二釐都匀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通判二员
  知州二员
  州同一员
  知县三员
  县丞二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吏目二员
  主簿二员
  典史三员
  教授一员
  学正二员
  教谕二员
  训导六员
  卫千总三员
  共俸银一千二百四十六两四钱四分心红纸张案衣等银八十四两门皂壮丁等役三百六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十一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十一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二千四百一两三钱二分六釐喂马银六十六两廪生一百四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七十两鞭春祭祀银一百三两五钱铺兵二百六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七百二十五两一钱二分
  岁共银四千六百九十六两三钱八分六釐镇远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通判一员
  知县三员
  县丞三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主簿一员
  典史三员
  巡检一员
  教授一员
  教谕三员
  训导四员
  卫千总三员
  共俸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八分三釐七忽七微六尘八纎心红纸张案衣等银八十四两门皂壮丁等役三百一十三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八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弓兵二十名每名工食银一两三分零共银一千七百六十八两四钱二分七釐六毫六丝九忽八微六尘五纎喂马银四十八两廪生一百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五十两鞭春祭祀乡饮等项银一百七十四两一分铺兵一百四十五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五百一十两四钱
  岁共银三千八百三十二两九钱二分六毫七丝七忽六微三尘三纎
  思南府
  知府一员
  知县三员
  经历一员
  吏目二员
  典史三员
  教授一员
  教谕三员
  训导四员
  共俸银五百六十三两六钱八分门皂壮丁等役一百五十一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八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五十五两三钱二分八釐喂马银四十八两廪生一百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五十两鞭春祭祀银六十七两五钱铺兵三十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一百五两六钱
  岁共银一千八百九十两一钱八釐
  石阡府
  知府一员
  知县一员
  经历一员
  典史一员
  教授一员
  教谕一员
  训导二员
  共俸银二百八十四两五钱六分门皂壮丁等役六十九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四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四百八十八两六钱六分四釐喂马银二十四两廪生六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三十两鞭春祭祀银三十四两五钱铺兵一十六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五十六两三钱二分
  岁共银九百一十八两四分四釐
  思州府
  知府一员
  知县二员
  经历一员
  典史二员
  教授一员
  教谕二员
  训导三员
  共俸银三百九十二两六钱门皂壮丁等役一百五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六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二十三两九钱九分六釐喂马银三十六两廪生八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四十两鞭春祭祀银五十一两铺兵二十六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九十一两五钱二分
  岁共银一千六百三十五两一钱一分六釐黎平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知县三员
  经历一员
  县丞二员
  照磨一员
  仓大使一员
  吏目二员
  典史三员
  教授一员
  教谕三员
  训导四员
  卫千总二员
  共俸银一千八十一两六钱四分心红纸张案衣等银五十六两门皂壮丁等役二百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八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三百七十三两三钱二分八釐喂马银四十八两廪生一百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五十两鞭春祭祀乡饮等费银一百六十六两一钱六分六釐铺兵二百七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七百二十八两六钱四分
  岁共银三千五百三两七钱六分四釐
  铜仁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经历一员
  吏目二员
  巡检一员
  典史一员
  教授一员
  教谕一员
  训导二员
  共俸银四百九十九两一钱二分门皂壮丁等役一百五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四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七百四两六钱六分四釐喂马银二十四两廪生六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三十两鞭春祭祀银三十四两五钱铺兵二十九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一百二两八分岁共银一千三百九十四两三钱六分四釐大定府
  知府一员
  通判一员
  知州三员
  知县一员
  经历一员
  巡检一员
  吏目三员
  司狱一员
  典史一员
  教授一员
  学正三员
  教谕一员
  训导五员
  共俸银八百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门皂壮丁等役二百五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十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四百一十六两六钱六分喂马银六十两廪生一百五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七十五两鞭春祭祀银八十八两五钱铺兵一百四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三百六十六两八分
  岁共银二千八百四十二两九钱六分
  南笼府
  知府一员
  知州二员
  知县二员
  经历一员
  州同一员
  州判二员
  吏目二员
  典史二员
  教授一员
  教谕二员
  训导三员
  共俸银七百八十一两四钱门皂壮丁等役二百七十五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七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七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七百八十两六钱六分二釐喂马银四十二两廪生九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四十五两鞭春祭祀银六十七两铺兵一百二十一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四百二十五两九钱二分
  岁共银三千一百四十一两九钱八分二釐遵义府
  知府一员
  通判一员
  知州一员
  知县四员
  经历一员
  吏目一员
  典史四员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教谕四员
  训导六员
  共俸银八百一十一两七钱二分门皂壮丁等役二百四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斋夫一十二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膳夫一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共银一千六百六十三两九钱九分二釐喂马银七十二两廪生一百五十名每名廪饩银五钱共银七十五两鞭春祭祀银一百一十六两铺兵一百二十名每名工食银三两五钱二分共银四百二十二两四钱
  岁共银三千一百六十一两一钱一分二釐总计通省文职俸工喂马廪饩鞭祭铺夫等项岁共银四万二千九百七十三两三钱三分六釐六毫七丝七忽六微三尘三纎
  武职衙门
  提督总兵官一员
  俸薪及经费银六百一十九两八钱一分一厘九毫八丝八忽坐马二十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二百五十二两
  岁共银八百七十一两八钱一分一厘九毫八丝八忽
  总兵官四员
  安笼镇古州镇镇远镇威宁镇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五百三十九两八钱一分一厘九毫八丝四忽共银二千一百五十九两二钱四分七釐九毫三丝六忽每员坐马一十六匹共六十四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八百六两四钱
  岁共银二千九百六十五两六钱四分七釐九毫三丝六忽
  副将九员
  定广协大定协黔西协平远协遵义协都匀协清江协上江协铜仁协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三百七十七两四钱五分七釐九毫九丝六忽共银三千三百九十七两一钱二分一厘九毫六丝四忽每员坐马一十二匹共一百八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一千三百六十两八钱
  岁共银四千七百五十七两九钱二分一厘九毫六丝四忽
  参将七员
  抚标中军提标中军台拱营朗洞营丹江营黎平营长寨营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二百四十三两三钱三分九釐九毫九丝六忽共银一千七百三两三钱七分九釐九毫七丝二忽每员坐马八匹共马五十六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七百五两六钱
  岁共银二千四百八两九钱七分九釐九毫七丝二忽
  游击三十六员
  抚标一员提标三员威宁镇二员安笼古州镇远三镇各三员都匀清江上江铜仁大定等协各二员贵阳安南归化长坝毕赤平越思南安顺下江水城荔波等营各一员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二百三十一两三钱三分九釐九毫九丝六忽共银八千三百二十八两二钱三分九釐八毫五丝六忽每员坐马六匹共马二百一十六匹每匹干银十二两六钱共银二千七百二十一两六钱
  岁共银一万一千四十九两八钱三分九釐八毫五丝六忽
  都司佥书一十三员
  平远定广黔西遵义等协各一员凯里黄平天柱普安永安新添石阡平伐仁怀等营各一员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一百四十一两三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共银一千八百三十八两一钱二分一厘九毫四丝八忽每员坐马四匹共马五十二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六百五十五两二钱
  岁共银二千四百九十三两三钱二分一厘九毫四丝八忽
  守备五十二员
  抚标二员提标四员威宁二员安笼古州镇远各三员黔西遵义平远定广等协各一员大定都匀清江上江铜仁等协各二员台拱朗洞丹江黎平等营各二员长寨荔波下江贵阳安南毕赤平越归化思南长坝安顺水城等营各一员古州道标一员每员俸薪及经费银九十两七钱五釐九毫九丝六忽共银四千七百一十六两七钱一分一厘七毫九丝二忽每员坐马四匹共马二百八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二千六百二十两八钱
  岁共银七千三百三十七两五钱一分一厘七毫九丝二忽
  千总一百二十二员
  每员俸薪银四十八两共银五千八百五十六两每员坐马二匹共马二百四十四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三千七十四两四钱
  岁共银八千九百三十两四钱
  把总二百四十五员
  每员俸薪银三十六两共银八千八百二十两每员坐马二匹共马四百九十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六千一百七十四两
  岁共银一万四千九百九十四两
  
  马战兵四千六百七十二名每名饷银二十四两共银一十一万二千一百二十八两兵操马四千六百七十二匹每匹干银一十二两六钱共银五万八千八百六十七两二钱
  步战兵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八名每名饷银一十八两共银三十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两
  守兵二万一千九百六十名每名饷银一十二两共银二十六万三千五百二十两遇闰按加小建截扣马步战守兵共四万三千九百二十名每名米三石六斗
  岁共米一十五万八千一百一十二石遇闰按加小建截扣总计通省武职俸薪及经费坐例马干兵马饷干岁共银八十万一千五百八两六钱三分五釐四毫五丝六忽米一十五万八千一百一十二石驿递
  黔省通计二十四驿驿丞九员馀俱各州县管理驿丞每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
  岁共俸工银三百九十一两六钱八分
  马夫五百五十四名每名工食银五两七钱六分米二石八斗八升
  岁共银三千一百九十一两四分米一千三百三十一石五斗二升
  站夫二千名每名工食银四两三钱二分米二石八斗八升
  岁共银八千六百四十两米五千七百六十石额马一千八十五匹每匹月支草银二钱四分料谷一石二斗脚趾药饵银九分六釐
  岁共银四千三百七十四两七钱二分谷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四石
  每年修制棚场鞍辔屉䥷刀等项
  岁共银五百七十六两一钱六分
  额补马六百七十七匹每匹价银二十两二钱二分
  岁共银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八两九钱四分总计各项岁共银三万八百六十二两五钱四分米共七千九十一石五斗二升
  谷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四石遇闰加増小建截扣
  蠲恤
  国朝
  顺治十六年四月奉
  诏发饷银二万两借给苗民牛种
  十六年六月奉
  诏发内帑银六万两赈济贵州
  十七年总督赵廷臣请通省官庄租榖照旧例备赈
  康熙二年蠲新添卫沙壅田一千六百八十七亩田粮
  六年三月免乌撒报效荍米八月免郎岱康熙五年分应徴钱粮
  九年六月免独山州误报田粮
  十一年五月免各山场杂税二十七处
  二十二年四月奉
  诏免黔省本年秋冬及来年春夏应徴地丁正项钱粮二十五年免黔省二十六年应徴地丁钱粮并二十五年未免钱粮
  三十二年九月奉
  诏免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次年应徴地丁银米
  三十三年四月免云南贵州四川均赔无著盐课银一万九千馀两
  四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遇
  万夀
  恩诏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四十三年分应徴地丁各项钱粮赐老人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泒差徭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棉一觔米一石肉十觔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岁者题明给与建坊银两
  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钦奉
  恩诏赐老人绢棉米肉悉如四十二年
  恩诏之数
  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遇
  万夀
  恩诏赐老人绢棉米肉悉如四十八年
  恩诏之数
  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钦奉
  恩诏赐老人绢棉米肉悉如五十二年
  恩诏之数
  雍正元年正月十二日奉
  上谕老人九十以上者州县不时存问其或孤寡及子孙贫不能养赡者督抚以至州县设法恤养或奏闻动用钱粮务令得霑实惠
  八月十三日钦奉
  恩诏赐老妇年七十以上者给与布一疋米五斗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米一石九十以上者倍之百岁者题明给与建坊银两
  二年五月奉
  上谕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烟稠集之处照京师例设立普济堂育婴堂养老存孤七年三月
  恩赏黔省标镇协营生息银三万四千两分贮营运以为
  兵丁吉㓙之需
  抚标一千三百九十七两二钱一分零
  提标二千八百三十四两九钱三分零
  安笼镇一千五百一十八两七钱一分零
  古州镇三千三十七两四钱三分零
  定广协六百六十八两二钱三分零
  贵阳营六百七两四钱八分零
  新添营二百七十三两三钱六分零
  大定恊一千五百一十八两七钱一分零
  黔西恊一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二分零
  遵义恊一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二分零
  平远恊一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二分零
  归化营六百三十二两七钱九分零
  安顺营三百三两七钱四分零
  仁怀营一百九十两三钱四分零
  平越营四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零
  黄施营二百二两四钱九分零
  镇远营七百八两七钱三分零
  安南营四百四两九钱九分零
  长坝营五百六两二钱三分零
  普安营二百八十三两四钱九分零
  永安营二百八十三两四钱九分零
  威宁镇一千五百一十八两七钱一分零
  长寨营六百五十三两四分零
  毕赤营六百七两四钱八分零
  平伐营二百七十三两三钱六分零
  上江恊八百九两九钱八分零
  下江营八百九两九钱八分零
  铜仁恊二千二十四两九钱五分零
  清江恊二千二十四两九钱五分零
  都匀恊一千六百一十九两九钱六分零
  丹江营一千六百一十九两九钱六分零
  黎平营六百七两四钱八分零
  思南营三百五十四两三钱六分零
  天柱营二百八十六两五钱三分零
  石阡营一百七十二两一钱二分零
  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奉
  上谕将庚戌年贵州额徴地丁银七万四千二百两零悉行蠲免
  九年三月初七日
  赐征米贴阵亡兵丁伍功成朱朝正等恤银有差
  四月二十三日
  赐剿八达阵亡兵丁熊士柱李士龙等恤银有差
  十年四月二十日
  赐擒乌蒙镇雄两土府阵亡兵丁朱亮王用等恤银有差
  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赐平乌蒙有功总兵哈元生等及阵亡兵丁李国印周
  文世等赏恤有差
  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赐剿丹江等处阵亡弁兵罗资衮李思英等恤银有差
  十三年八月初三日奉
  上谕著将今年黔省钱粮通行蠲免其被贼残害之州县蠲免三年钱粮若有已徴在官者准抵下次应徴之额赋雍正十三年
  旨赈恤
  一赈恤难民口粮米折寒衣等项银四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八两六钱一分三釐四毫七丝五忽一赈恤被水灾民米折并借给牛具籽种银四千七十八两七钱九分五釐
  一借给过难民牛具籽种银二万一百二十二两五钱二分四釐九毫六丝一忽九微六尘
  一借给复业难民麦种及运脚等项银三千六百二十两七钱四分七釐四毫九丝七忽六微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钦奉
  恩诏赐老人绢棉米肉悉如雍正元年
  恩诏之数
  乾隆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贵州总督张广泗具
  题贵筑县民曾心德之母陈氏年百有三岁奉
  旨加恩赏给上用縀一疋银十两外仍照例建坊旌表
  乾隆四年八月初九日
  赐剿丹江台拱等处阵亡游击曾唯都司张文秀守备
  武英及弁兵黄金贵等恤银有差
  积贮
  贵州布政使司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河南道御史周士皇疏请开捐米谷修理常平仓收贮以备荒歉工科掌印给事中谭瑄疏请沿边诸郡官民输米仍照各省捐纳之例令其捐纳所捐米谷贮仓以备赈济二疏并
  敕会议俱照所请议奏奉
  旨依议通行直隶各省黔省之有积贮实自此始
  三十一年奉
  上谕各该地方官劝谕百姓比户量力捐输州县官将输纳之姓名数目注册春夏借与乏食之民秋收照数偿还每岁收获以后亦依此例举行又奉
  上谕积贮所以重农凡直省现任官员各量已力捐谷于就近地方常平仓存贮每年逐一造册报明贵州粮驿道
  实贮各府州县常平仓积贮重农钦奉案内米并各案罚米共一千二百六十四石一斗七勺五抄实贮各府州县常平仓积贮重农钦奉案内谷共二十五万六百六石四斗二升二合四勺
  实贮常平仓重农钦奉案内荍折米共二十五石本色荍共一千七百一石五斗八升六合七勺实贮常平仓钦奉案内麦共五十四石三斗贵阳府
  实贮积贮谷八千二百七十三石六斗二升六合八勺重农谷三千一百三十六石钦奉米三十二石二斗二升二合谷七十七石八斗三升
  长寨厅
  实贮重农榖四石
  贵筑县
  实贮重农米三十石谷七百七十五石钦奉米一百七十七石五斗九合谷五十三石六斗五升定番州
  实贮积贮谷三千一百四十六石六斗六升重农谷三十四石钦奉谷一十八石一升五合罚米一百一十二石三斗七升七合五勺
  广顺州
  实贮积贮谷四千五十石五斗二升重农谷一十八石钦奉谷六石一斗
  开州
  实贮积贮谷四千石重农谷四十石钦奉谷三十八石一斗四升麦三十七石五斗
  龙里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九百一十九石六斗重农谷一十八石钦奉榖四十五石一斗
  贵定县
  实贮积贮榖六千石重农谷一十五石五升二合四勺零钦奉米三石七斗一升七合谷二石修文县
  实贮积贮谷四千四百三十二石重农榖八十五石钦奉谷一十一石七斗麦一十六石八斗安顺府
  实贮积贮榖八千八百三十二石重农米四石谷一百一十三石钦奉榖九十六石八斗罚米一百二十石
  普定县
  实贮积贮谷四千石重农谷一百一十九石钦奉榖四十五石三斗五升
  镇宁州
  实贮积贮谷六千石重农谷四十石六斗三升钦奉谷二十二石八斗三升
  永宁州
  实贮积贮谷三千五百二十四石六升重农谷六十七石钦奉米六石谷一十四石罚米一百二十石
  安平县
  实贮积贮谷六千石重农谷五十九石钦奉米六石九斗五升谷六十九石
  清镇县
  实贮积贮谷四千石重农谷七十一石钦奉谷六十九石七升
  分驻郎岱同知
  实贮重农谷二十六石五斗钦奉谷二石五斗分驻归化通判
  实贮重农谷一十三石钦奉谷四石
  平越府
  实贮积贮谷五千四百四十石重农谷一百二十七石九斗钦奉米四十七石七斗六升五合榖八十九石一斗六升五合
  平越县
  实贮积贮谷八百石重农谷八十六石五斗钦奉谷一百五十一石五斗六升二合
  黄平州
  实贮积贮谷六百石重农谷四石钦奉谷二石九斗
  分驻旧州州同
  实贮积贮谷三千三百八十六石九斗二升四合零重农谷七十三石一斗钦奉米二十石八斗谷五十二石三斗
  瓮安县
  实贮积贮谷三千七百四十六石四斗五升三合重农谷五十三石五斗钦奉米二十七石谷六十九石二斗八升
  馀庆县
  实贮积贮谷五千六百八十一石二斗二合八勺重农谷七十九石九斗钦奉米二十石八斗谷五十四石六斗七升八合
  湄潭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六百八十七石三斗重农谷五十五石五斗钦奉榖八十九石三斗
  都匀府
  实贮积贮谷六千石重农谷九十五石钦奉谷二十五石
  分驻都江通判
  实贮积贮谷一万九千四百九十一石五斗重农榖二石
  都匀县
  实贮积贮谷三千八百四十石重农榖五十六石钦奉米一十八石四斗谷一十五石七斗八升麻哈州
  实贮积贮谷一千六百石重农谷三十二石钦奉米七石谷二石
  独山州
  实贮积贮谷一千七百二十石重农谷四十石钦奉谷二十二石二斗罚米一百三十四石九斗六升五合
  清平县
  实贮积贮谷三千石重农谷五十三石钦奉米一十四石谷六十九石
  荔波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一十二石四斗四升重农谷一十一石钦奉谷四百一十八石五斗五升
  镇远府
  实贮积贮谷二千二百四十石重农谷一百一十五石钦奉谷一百五十九石六斗二升一合镇远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八十八石七斗九升重农谷四石八斗钦奉谷一十九石八斗五合
  施秉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四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重农谷六十四石钦奉谷一百二十二石一斗八升天柱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六百六十三石三斗重农谷五百八十六石四升钦奉谷四百四十石九斗八升二合
  思南府
  实贮积贮榖三千八百一十二石八斗三升四合重农谷一百四石钦奉谷二百八石二斗
  安化县
  实贮积贮谷六百四十二石六斗九合重农谷四十四石钦奉谷八十七石六斗罚米折谷一十九石二斗八升七合九勺
  印江县
  实贮积贮谷三千九十一石一斗八升一合重农谷一十七石钦奉谷四十石
  婺川县
  实贮积贮谷八百九十七石六斗四升五合重农谷五十石钦奉谷五十石三升罚米四十九石八斗八升四合
  石阡府
  实贮积贮谷五百六十石重农谷九十五石钦奉谷一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升七合
  龙泉县
  实贮重农谷三十六石一斗钦奉谷四十三石三斗五升二合
  思州府
  实贮积贮谷二千二百一十六石九斗六升重农谷九十四石五斗钦奉米三十八石二升五合谷四百十石四斗二升七合罚米二十五石
  玉屏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五百五十七石二斗五升八合重农谷五百三十三石三斗五升钦奉谷二百三十一石八升八合
  青溪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八百四十四石三斗一升重农谷四百五十三石七斗二升钦奉谷二十三石二斗五升
  铜仁府
  实贮重农谷三十石五升六合五勺钦奉米四十六石四斗二升谷一十一石七斗
  铜仁县
  实贮积贮谷七百三十四石一斗三升重农谷二十四石钦奉谷一百七石七斗三升
  黎平府
  实贮积贮谷二千四十石重农谷一百二石七斗钦奉谷八十一石六斗三升罚米三十八石四斗五升二合二勺五抄
  分驻古州同知
  实贮积贮谷二万六百六十七石七斗二升开泰县
  实贮积贮谷三千三十九石四升九合重农谷三百三十二石钦奉谷二百二十三石五斗七升五合
  永从县
  实贮积贮谷二千石重农谷七十八石七斗钦奉谷三十八石七斗二升
  锦屏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九百四十九石重农谷六百六十七石六斗钦奉谷七百五十五石七斗九升五合
  大定府
  实贮积贮谷六千石重农谷三千一百三石钦奉米一十五石七斗七升谷四十八石五斗二升分驻水城通判
  实贮重农谷六石
  平远州
  实贮积贮谷六千石重农谷八十一石钦奉米九十二石八斗八升四合谷六石六斗四升一合黔西州
  实贮积贮谷七千二百九十六石重农谷二百二石钦奉谷四百五十四石六斗
  威宁州
  实贮积贮谷八千石荍一千六百六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七勺重农谷四千九十六石荍折米二十五石荍二十五石钦奉米一十八石四斗八升谷一十四石九升荍九石九斗二升
  毕节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八百四十石重农谷五十五石钦奉谷一百五石二斗
  南笼府
  实贮积贮谷一千九百二十石重农谷三千九十九石钦奉谷一十石二斗
  永丰州
  实贮重农谷九石
  普安州
  实贮积贮谷二千九百七十五石六斗八升重农谷七十七石五斗钦奉米三十五石六斗八升谷一百四十八石五斗四升
  普安县
  实贮积贮谷一千五百六十石六斗二升重农谷五十七石钦奉谷八十二石二斗八升五合安南县
  实贮积贮谷六千八十二石重农谷一百一十一石钦奉谷五十一石五斗
  遵义府
  无额贮榖石
  遵义县
  实贮积贮榖一千二百四十石重农谷七百六十七石钦奉谷一百四石八斗四升
  正安州
  实贮积贮榖二十石七斗五升五合重农榖八石一斗六升钦奉谷七十八石四斗九升
  桐梓县
  实贮重农榖一十六石钦奉榖一百四十六石七斗六升
  绥阳县
  实贮积贮榖一千九百七十六石重农榖一十九石一斗钦奉榖一百一十一石
  仁怀县
  实贮重农榖三十石五斗钦奉榖一百五十八石六斗
  物产
  贵阳府
  有红稻白稻糯稻旱稻各种一种蝉鸣稻俗呼为早市香粒圆性芳熟先他稻广南志南方有蝉鸣稻是也又一种羊毛黏米粒坚细舂白如玉出定番州有小麦大麦燕麦荍麦数种秫 稷粟类似黍而小有黄豆绿豆黒豆蜿豆稨豆饭豆蚕豆各种甜苦两种稗 芥 韭 菁 芹 菠菜 荠 莴苣 茄王瓜 东瓜 丝瓜 南瓜 苦瓜 刀豆 裙带豆 四季豆 萝卜 瓠 葱 蒜 姜 芋葫芦 芫荽 菌有羊肚青杠二种生山地中白者为薇紫者为蕨善治之可食根滤为粉荒岁赖以救饥红白二种山桃之外有绛桃碧桃芙蓉桃核桃壳薄肉肥异于他省樱桃实大而味酸产于山者实细而微苦省治桃李盛于他处花时灿若云霞芳菲夺目李实惟紫李最佳俗呼麦熟李杏 枣 柿实大无核枇杷栗 柑 橘 石榴子多而味酸苦香橼色黄皮细不甚芬香林檎一名来禽有二种甘者早熟味颇肥美酢者差晚可疗消渇花红树如西府海棠实间红白色故名杨梅紫者微甜白者酸刺梨野生干如蒺藜花如荼䕷实如小石榴有刺味酸取其汁入蜜熬之可为膏黔属俱有越境即无更有重胎者花甚艳可艺为玩天门冬是处皆有甚肥大山药出山谷中土人斸地以取味甚甜美前胡遍生山麓间春初吐叶土人采为羮根即前胡也益母草 何首乌 五味子 车前草 枸杞子 地骨皮 麦门冬 小茴香香附子 山茨菰 稀莶草 五甲皮 旱莲草金银花 荆芥 薄荷 桔梗 紫苏 薏苡仁半夏 黄精 木通 瓜蒌 白芍 牛膝 常山 苍耳 沙参 续断 蒲公英即地丁草菖蒲一名尧韭又名昌阳一寸九节生石上者可入药䕭草即𬊈麻多刺生于泽畔土人采以沃汤可疗疯瘃茯苓 黄蘖 陈皮 青皮 厚朴 枳壳茱萸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牡丹花繁多种其美者曰鹤鸰红军容紫海棠有铁梗西府埀丝三种沈立海棠记云蜀花之美者有海棠黔邻蜀故比他省为多绣球府属尤繁盛栀子即薝卜花一名越桃桂花有黄白红数品至秋而开亦有四季放花者杜鹃俗名映山红芙蓉至秋而开一日之内花容递变由白而淡红至深红出贵阳者花瓣细密色更鲜艳水仙 芍药一名婪尾春木香 蔷薇荼䕷 鸡冠 蛱蝶 蜀葵 向日葵 月月红山丹 凤仙 剪秋萝 罂粟 虞美人 石竹芭蕉 莲红白二种红白黄紫数种不甚佳秋海棠 铁线莲玉簪 竹 松 柏 柳 椿 槐 㯶榈 枫桕 梧桐有青白二种冬青其实名女贞子紫薇一名百日红花攒枝杪紫荆 鸡 鹅 鸭 鸽 雀 鹰 锦鸡产深山中杜鹃一名子规春深始鸣土人呼为催耕鸟鹧鸪藏丛薄中似鸡而小啼声悲切鸦鸠 鹊 燕 鹡鸰 鹭 布谷 鴙 䳺鹑鹳 隼 鹞 画眉 乌 鸜鹆 鸬鹚 䴔䴖鸥 鹘 啄木 百舌 凫 马旧出养龙坑土人立柳坑畔择牝马之贞者系之当云雾晦冥时有物蜿蜒上与马接盖龙云候天色开霁视马傍之沙有龙迹者则马与龙交必产龙驹明洪武时夏明昇曽得献之牛 羊 驴 骡 犬豕 猫 鹿 獐 麋 猿 猴 麂 兔 狐狸 虎 豹 熊 罴 豺 野猪 山羊 獾即果狸鲤 鲫 鲇 青鱼 鳝 鳖 螺 鲮鲤蚌 龟 蟹最小不可食以上系本省各府州县通产鸡㙡出府属有紫白二种白者不可食初秋生蔓草中始奋如笠既如盖渐则纷披如鸡羽故曰鸡以其从土中出故曰㙡蒸食甚美然不可多得不如滇产之广羊肚菌亦生于细草中俗以形名美彷鸡㙡蒟酱味辛乃蒌蒻所造食之可以消闷木姜子产深箐中实如胡椒味辛香可佐食朱砂出开州三脚岩白洋林等处土石相杂穴洞深入取出淘洗用力甚艰有箭簇个子斧劈镜面诸名水银出修文白马硐马蹄关等处以朱砂熬炼而成出开州木老山三岔河等处贵筑修文亦有降真香出府境深箐中悬岩上古藤所结历久乃香雄黄器出府治以雄黄琢成人物尊卮之属颇工致榖皮纸出定畨翁贵白韧如绵俗名绵纸文史多用之土人或以制帐厚者名夹纸油之以为雨具葛布旧出贵定甚麤苗布定番苗妇所织为手巾亦佳苗锦亦出定番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土人制之无法味不佳近亦知采芽以造稍可供啜天麻出府境俗名土萝卜性辛温治诸风明亮坚实者佳其苗名定风草紫草出定广间其根主理血又用以染茜羊桃藤出府属尔雅曰长楚姚弋今羊桃也白花子如麦其叶与实皆类桃取汁可胶巨石修文广种其色最青桃竹出府属乌江等处可作杖䈽竹出府属养龙诸苗寨最有筋力为用甚多俗名筋竹府境山谷中生有黄白紫碧数种然幽香逊闽产亦有蕙玉兰出府属以上系府属专产安顺府
  革器有盘盂尊罍之属累漆以成故耐久伪者布以灰不足用皮鞯彩缯光泽柔韧耐久铁笛布出永宁镇宁眉公䌷出清镇稍粗可为衫里蜜罗柑藤本实大如瓜皮黄厚如佛手白肉无穰甜与蜜同作清供香色经日不散出永镇等州山间产镇宁等州美异他郡无花菓出永宁不花而实生于枝叶之间其大如李沙参府属俱有其苗可食三月采威灵仙其根丛须治风湿紫石英出永宁州属色淡紫莹彻大小不一皆六方两角青风竹出永宁关岭俗名蓝竹仙人掌无枝叶状如人掌侧累而成自三掌至十三掌而止色绿七星鱼出永宁即鳢鱼又名鲖鱼首有七点细鳞黒花又诸鱼胆皆苦惟鳢鱼独甘可食
  平越府
  杉板红 班稠糯 香禾米 猪毛糯 金钗糯俱晚稻名府属皆产葛布旧出府属出府属白花赤实秋深金颗压枝离离可观黄精出黄平俗名山生姜制服之轻身延年何首乌本名夜交藤秋冬取根赤者雄白者雌出瓮安重十馀觔者佳南星出黄平大者南星小者半夏黄蘖出府境石膏出馀庆草坪里木香出府属丛生其色有二黄者无香白者心紫清馥袭人黄夀菊出馀庆瓣大于菊金黄色耐久不落桃竹出馀庆通名棕竹紫竹府属皆有水竹节长而质薄竹鸡出黄平
  都匀府
  苗酒出府属色红而味醇厚旧出府治东冲有白黑二种棉花出八寨高坡间遍植斜文布出独山州烂土司甚密致出府治者佳土人呼为金橘麻哈州出者佳他属不及清平出者味佳银杏出府属俗名白菓梧实出清平百合府属皆有方竹出府属体如削成劲挺堪为杖桃竹通名棕竹出独山州秋兰春兰是处皆有惟都匀产秋兰邵白温曰细叶者春花花少叶阔者秋花花多匀鸭肥美肉离骨鲥鱼出都匀江一名箭鱼土人于春夏之交间网之亦不多得
  镇远府
  白露早 洗耙早俱早稻名杉板红 香禾米府属皆有间出天柱县然采之甚难无馀利且地近苗穴今已封闭皮细者佳山茶出府境自十二月开花至二月与梅同时其色淡红一名茶梅萱草出府治各谿边一名白粉所在皆有管子五沃之土其榆条长四民月令曰榆荚成者取干以为旨蓄其皮亦可食木槿礼记仲秋之日木槿荣土人取其材以编篱竻竹䈟竻岭南竹也又名涩勒东坡诗倦看涩勒暗蛮村是也肇庆府志竻竹俗名刺竹竹谱曰笆竹有刺可作籓落本草纲目讹为刺竹蔓竹府属俱出广南志皮青内白软韧可为索俗名棉竹用以织筐箧等器竹鸡出府属油鱼出府城东江上味蟹出铁溪小如螃蜞而有味故名
  思南府
  金(⿰钅义)-- 钗出府属香美逾于诸种蔓菁又名芜菁孔明南征所止处必令军士种之人因呼为诸葛菜朱砂 水银出婺川木悠板场岩头诸处出安化文石出白鹭州文有五色可为盆玩棉花是处皆种居民纺织为布出府属出婺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颇佳白蜡 佛手柑本闽广佳种今府属亦产重有觔许者出府境其大者如盘有别致银杏 黄连出婺川者稍良茱萸出印江菖蒲出府属五色芙蓉出朗溪司茉莉出沿河司出府属油桐是处栽种结实如桃取其子为油竹鸡出府属白鹇出府境鸳鸯出府属小者如拳黄蜡府属皆有
  石阡府
  朱砂 水银 铁俱出府属各土司地棉花 黄蜡出府属苎麻出府境木瓜尔雅谓之楙所在皆有知母府属俱出枫香出龙泉湘妃竹俗名斑竹府属皆有鹿出龙泉白兔府属皆有白甲鱼出龙泉思州府
  即小米有黄白二种青溪广艺即黑黍出青溪朱砂旧出施溪出都坪司出龙塘金星石出架溪潭中坚润者可琢为砚葛 棉花 西瓜出青溪绵纸 火烧笋出青溪山上多竹岁十二月土人纵火焚山至春笋生味甘美与他竹所生者异鲈鱼出玉屏巨口细鳞味美
  铜仁府
  朱砂铜仁产者有形如箭镞者号箭头砂最为可贵产于万山厂他砂皆产于土中此砂独产于石夹缝中取之最难每块并无重至一两者黒芝麻出府属方书称久服能乌须发可以延年水银 铁旧俱出大万山等处葛布府属俱有白蜡 楠木旧出深山中今已伐尽旧产山间今亦伐尽黄杨府属俱有箭竹细小而劲通竿无节可为箭
  黎平府
  铁出各土司地方洞锦出曹滴司以五色绒为之皆苗妇所织精者甲于他郡又有诸葛硐锦出古州皆红黄棉纱所织甚粗不可用葛布出府属皮布岀土司地方苗人采树皮所织木耳出深山中土人伐楮树卧于地雨久则生茯苓府属广出松根下结成大块坚白者良紫草出锦屏排香草出府境俗名随手香降香出永从乳香出锦屏一名薰陆香如乳头透明者为良市人以枫香伪为之青皮香出府境各土司地方居人取焚颇香
  大定府
  岩尖谷 羊毛粘稻名府属俱产麦蓝菜出威宁州叶如麦蓝味颇香木耳 香菌俱出威宁西瓜出黔西者为佳土瓜出毕节形如茯苓煮食可疗饥银矿 铜矿 黒铅 白铅俱出威宁各厂毕节亦有黒铅厂乳漆器漆出平远州寨中土人加五色累器雕刻斑剥谓之累漆雕漆革器出府境诸器俱有制同安顺坚致过之马毡出府治即膻裘鷜毼土人聚羊毛为之可以御雨出威宁致化里出平远遍山皆是葛土人采制之甚粗出平远山岩间制如法味甚佳乌梅出府属松实出威宁地产大松其实如松子而味清香花红出府境味甚甘无花菓出平远茯苓出威宁致化里丹参 黄芩 山樝出威宁是山皆有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一名棠球子薏苡仁出黔西平远山丹出府境叶茎花俱类百合根大如拳粉可充食杜鹃花 四季桂出府境俗名七里香鹦鹉出威宁可渡黒章等处白鹇出黔西九香虫出毕节赤水河岀威宁旧为水西乌撒地所谓水西马也出府属豪猪俗名刺猪其状如豚鬃毛大如笄白根黒端能射物苗人拾其豪以为簪竹䶉一名竹䑕岭南所珍其状类松䑕大如鼠重可二三觔食笋故腴美得之最难以上二物府属俱出
  南笼府
  朱砂 雄黄俱出永丰州近粤西地水银出普安县滥木桥厂黒铅出丁头山厂出鹧鸡厂出普安州山间紫罗橘出安南俗名蜜筒香色似蜜罗而小皮薄有穰橄榄本闽广所产今安南亦出即青果旧志谓与青果味同而实细苎麻出安南供绩织子亦可食粉葛蔓延遍野根可漉粉花可解酲有甘苦二种芭蕉花大如盆其子房包甜美普安州多此种枫香树出安南树似白杨叶三岐经霜则丹有脂而香岁久则生瘿文理坚致土人或得之深山中俗呼为瘿木罗汉松古名麈尾松出普安笻竹竹谱载高节实中状若人形俗谓之扶老竹张孟阳云兴古盘江县今普安州是也俗名罗汉竹竹鸡出安南出安南
  遵义府
  白铅出小红关等处出府属出府境土人所织甚麤绵纸出绥阳者为佳府属皆出杨梅出绥阳仁怀二县香橼出仁怀皮粗而大香于他郡佛手柑亦出仁怀黄连府境及各属俱出仙茅出府境茉莉南方草木状称其芳香酷烈岭外海滨恒多今黔省亦栽隔年则不花独仁怀土地为宜楠木产正绥桐三属近亦难得黄鹂府属俱有画眉府属皆有鳇鱼府境所产不大渔人偶得之亦如都匀鲥鱼以通省所无而珍也




  贵州通志卷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六
  秩官志序
  官制 职官名宦 土司
  元深冠裳图于王会龙番朝见不在前廷岂非以其荒远僻陋不受命于王朝故严舌人门外之位欤元置顺元路宣慰兼用流官明设贵州布政司渐治以中土之法我
  国家裁卫所置州县辟新疆定营制揆文奋武各举其职向之土司存其名号而已无尺寸之柄跋扈倔强者诛殛放流俯首听命则建官惟贤制度之详卓越前代矣自汉以还宦辙所至或建节裔土或捧檄蛮方代有其人虽载籍放失而博采旁搜庶几循名责实矧功德在人尤有难以泯没者乎至土司之历世相承远者千年近者亦数百岁为著其世系别其沿革使后来者考之于以见
  圣朝
  德化涵濡无远弗届云述秩官志
  秩官
  官制文武分编元以前未设郡县多系土官明制附注备考
  国朝
  文职
  总督一员明初值地方有警特命专征事定还朝无常职嘉靖三十一年从御史宿应麟请设湖川贵总督驻沅州四十二年裁万历二十七年因播州叛复设驻四川三十二年裁天启三年水西叛设川湖云贵广西五省总督驻贵阳国朝顺治十六年设云贵总督两省分驻康熙元年改设贵州总督四年仍设云贵总督驻贵州二十一年移驻云南雍正七年因清理苗疆加云贵广西三省总督雍正十二年苗疆事竣仍为云贵总督乾隆元年因新疆苗叛事平设贵州总督兼摄巡抚
  巡抚一员正统四年始设巡抚成化八年裁十一年复设正德二年裁五年复设至嘉靖四十二年裁湖川贵总督始加贵州巡抚提督军务兼制湖北川东地方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又加兼制湖南川南 国朝顺治十八年停提督军务裁抚标兵康熙二年设巡抚䕶卫马兵五十名二十年平吴三桂后复提督军务兼理湖北川东地方驻省城明设巡按贵州监察御史一员裁提督学政一员明自洪熙元年令贵州就试湖广嘉靖中始以按察司副使佥事为提学道 国朝初仍明制康熙四十一年裁设提督贵州广西两省学政四十五年始专设今职驻省城巡试各属
  布政使司布政使一员明布政司设有参政二员一分守安平督粮道驻省城一分守贵宁道驻乌撒参议二员一分守新镇道驻平越一分守思仁道驻思南 国朝康熙六年裁止留督粮道又旧有都事一员理问所理问一员俱裁
  经历司经历一员
  照磨所照磨一员
  丰济库大使一员
  按察使司按察使一员明按察司设有副使四员一分巡思石兵备道驻铜仁 国朝康熙二年裁一分巡安平威清兵备道驻普定一分巡贵宁兵备道驻毕节一分巡新镇都清兵备道驻都匀六年俱裁佥事二员一清军兼理驿𫝊道康熙二年裁一提督通省提学道四十一年裁又旧有知事一员经历司经历一员先后奉裁
  照磨所照磨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清军粮驿道一员成化十六年设布政司管粮右参政又设督粮参议万历八年裁督粮参议归并右参政后为分守安平督粮道 国朝康熙二年裁清军驿𫝊道归并督粮道二十六年 题粮驿道兼理贵东道雍正八年另设贵东道定今职驻省城
  分巡贵东道一员 国朝雍正八年设驻镇远
  分巡贵西道一员明为分守贵宁道驻乌撒 国朝康熙六年裁十一年复设平大黔威守道二十八年改分巡贵西道驻大定寻移驻安顺
  古州兵备道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设驻古州
  贵阳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初分驻永赤雍正二年加理苗衔五年移驻长寨
  通判一员初分驻毕乌康熙六年改驻安顺府南笼至三十四年复添设本府通判经历一员
  司狱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康熙三年裁各学训导每府卫止设教授四十三年复设贵阳安顺平越都匀镇远思州思南石阡铜仁黎平威宁十一府训导
  丰济仓大使一员
  阴阳学正术一员
  医学正科一员
  僧纲司都纲一员
  道纪司都纪一员
  明设推官一员裁又有税课司大使一员皇华驿驿丞一员俱裁
  贵筑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康熙三年各县学止设训导四十三年添设贵筑龙里贵定修文普安安南安平清镇瓮安湄潭清平施秉印江婺川毕节永宁馀庆一十七学教谕
  训导一员
  定番州
  知州一员
  州判一员分驻大塘 国朝乾隆四年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康熙三年各州学止设学正四十三年添设定番广顺开州普安镇宁黄平黔西平远大定九州及平溪清浪二卫学训导
  广顺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开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龙里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贵定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修文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安顺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国朝雍正九年添设分驻郎岱
  通判一员原驻南笼雍正五年南笼改府裁九年复设分驻归化营
  经历一员雍正五年分驻旧安顺州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毛口驿驿丞一员系平越府黄丝驿驿丞于雍正九年移驻
  明设推官一员裁
  普定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初无教谕康熙四十四年同平越都匀镇远安化龙泉铜仁永从七县学添设
  训导一员
  镇宁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永宁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初无训导康熙四十四年同麻哈独山二州学添设
  坡贡驿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
  安平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清镇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平越府
  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明设同知一员推官一员平越仓大使一员裁平越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杨老驿驿丞一员
  黄平州
  知州一员
  州同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旧州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重安江驿驿丞一员
  瓮安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馀庆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湄潭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都匀府
  知府一员
  理苗同知一员 国朝雍正七年设分驻八寨
  理苗通判二员雍正七年设分驻丹江一雍正九年设分驻都江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八寨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明设推官一员裁
  都匀县
  知县一员
  主簿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都江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麻哈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独山州
  知州一员
  州同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三角𡉫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清平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凯里
  主簿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丹江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荔波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旧县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
  镇远府
  知府一员
  理苗同知一员明设同知 国朝康熙六年雍正七年复设分驻清水江十一年移驻台拱
  理苗通判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清水江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清江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推官一员司狱一员镇远驿驿丞一员偏桥驿驿丞一员俱裁
  镇远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卭水司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施秉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七年设分驻旧县
  主簿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台拱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天柱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柳霁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镇远司巡检一员
  思南府
  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朗溪长官司吏目一员
  沿河长官司吏目一员雍正五年同铜仁黎平各府属土司吏目加州同衔明设同知一员推官一员裁
  安化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印江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婺川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石阡府
  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明设同知一员通判一员推官一员裁
  龙泉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思州府
  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明设推官一员裁
  玉屏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青溪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铜仁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国朝康熙六年裁四十三年复设加理苗衔分驻正大营雍正九年移驻松桃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省提长官司吏目一员
  平乌长官司吏目一员
  正大营巡检一员
  明设通判一员推官一员裁
  铜仁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松桃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黎平府
  知府一员
  同知一员 国朝康熙六年雍正七年复设加理苗衔分驻古州
  经历一员
  照磨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分驻古州
  仓大使一员 国朝乾隆元年设分驻古州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潭溪长官司吏目一员
  洪州长官司吏目一员旧八舟龙里新化欧阳四长官司各设吏目一员雍正十二年
  明设通判一员推官一员裁
  开泰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年设分驻朗洞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永从县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年设分驻丙妹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锦屏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大定府
  知府一员
  通判一员 国朝雍正八年设分驻水城
  经历一员
  司狱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平远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黔西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威宁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巡检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设驻得胜坡
  毕节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南笼府
  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永丰州
  知州一员
  州同一员分驻册亨
  州判一员分驻罗斛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以上诸员系 国朝雍正五年
  普安州
  知州一员
  州判一员 国朝雍正五年设分驻黄草坝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杨松驿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
  刘官屯驿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
  亦资孔驿驿丞一员
  普安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罐子窑驿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
  安南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列当驿驿丞一员 国朝雍正十二年
  遵义府
  知府一员
  通判一员 国朝雍正九年移驻仁怀旧县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明设同知一员裁
  遵义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正安州
  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桐梓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绥阳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仁怀县
  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武职
  提督一员明初设镇守贵州总兵官一员驻省城嘉靖三十二年加提督麻阳等处地方职衔驻铜仁万历二十七年改驻省城 国朝设提督贵州全省军务初驻省城康熙六年移驻安顺府
  督标五营中军副将一员
  前后左右营游击四员
  守备五员
  千总十员
  把总二十员
  抚标二营左营管中军参将一员原设游击 国朝雍正九年改参将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提标四营左营管中军参将一员
  右前后营游击三员
  守备四员
  千总八员
  把总十六员
  镇远镇总兵官一员旧设营 国朝乾隆二年改台拱镇移驻今地中军游击一员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以上各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
  古州镇总兵官一员 国朝雍正七年设驻古州
  中军游击一员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
  安笼镇总兵官一员 国朝康熙二年设驻南笼府
  中军游击一员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
  威宁镇总兵官一员 国朝康熙三年设镇雍正六年改营九年改协乾隆二年复设镇驻威宁州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定广协副将一员旧设营 国朝康熙三年改协驻定番州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
  千总四员原设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二员
  把总八员原设四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四员
  都匀协副将一员旧设营 国朝雍正七年改协驻八寨乾隆二年移驻都匀府左右营游击二员左营分驻八寨
  守备二员右营分驻独山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上江协副将一员 国朝雍正十一年设驻上江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清江协副将一员 国朝雍正七年原设协十年改镇驻清水江十二年仍改协总兵官移驻台拱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铜仁协副将一员旧设营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改协驻铜仁府雍正十年移驻松桃
  左右营游击二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大定协副将一员 国朝康熙三年设镇分中左右三营雍正四年改协裁中营驻大定府
  左右营游击二员原设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原设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二员
  把总八员原设四员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四员
  黔西协副将一员 国朝康熙三年设镇二十三年改协驻黔西州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平远协副将一员 国朝康熙三年设镇七年改协驻平远州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増设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遵义协副将一员旧属四川 国朝雍正五年隶黔驻遵义府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长寨营参将一员 国朝雍正五年设驻广顺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丹江营参将一员 国朝雍正八年裁凯里营都司改设参将驻丹江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黎平营参将一员原设协 国朝雍正七年改游击乾隆二年改参将守备二员
  千总二员
  把总六员
  台拱营参将一员原设镇 国朝乾隆二年改营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朗洞营参将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贵阳城守营游击一员 国朝顺治十七年设参将康熙三年改为副将八年改游击驻贵阳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归化营游击一员 国朝雍正七年设驻摆顶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越营游击一员驻平越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下江营游击一员 国朝雍正十一年设驻下江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毕赤营游击一员驻毕节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长坝营游击一员 国朝雍正八年设驻永丰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原设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一员
  把总四员原设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二员
  安南营游击一员驻安南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安顺城守营游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水城营游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荔波营游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设驻旧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思南营游击一员 国朝雍正十三年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添营都司一员驻贵定县原设守备 国朝雍正十一年改今职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永安营都司一员原名盘江营 国朝雍正八年改驻永安原设守备十一年改今职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平伐营都司一员驻平伐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天柱营都司佥书一员旧属湖南设参将 国朝雍正五年隶黔六年改都司驻天柱县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石阡城守营都司一员驻石阡府原设守备 国朝雍正十一年改今职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普安城守营都司一员驻普安州原设守备 国朝雍正十一年改今职千总二员原设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一员
  把总四员原设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二员
  仁怀城守营都司一员驻仁怀县原设守备 国朝雍正十一年改今职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增设
  把总二员
  黄平营都司一员驻旧施秉县原设游击 国朝雍正十年改设今职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把总三员 国朝乾隆二年
  凯里营都司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把总三员 国朝乾隆二年
  古州道标守备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把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古州同知亲标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台拱同知亲标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八寨同知亲标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都江通判亲标把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清江通判亲标把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丹江通判亲标把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古州左右卫千总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
  台拱卫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八寨卫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清江左右卫千总二员 国朝乾隆二年
  丹江卫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凯里卫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黄平卫千总一员 国朝乾隆二年


  贵州通志卷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七
  秩官
  职官
  历代
  
  吴 霸牂牁太守    陈 立临卭人牂牁太守张亮则南郑人牁太守   谢 暹夜郎功曹光武初保境为汉李 颙西南夷太守平反蛮  景 毅西南夷太守
  刘 宠绵竹人牂牁太守  阎 璞安汉人牂牁太守
  蜀汉
  马 忠阆中人牂牁太守彭乡亭侯
  
  李 毅广汉郪人南夷校尉  王 逊魏兴人南夷校尉毛 楚巴郡枳人牂牁太守  李 播朱提人兴古郡太守
  向 沉西夷校尉    毛穆之荥阳人宁州刺史
  姜 宇宁州刺史    罗 式襄阳人牂牁太守
  谢 恕牂牁太守    毛 瑗穆之子宁州太守
  周仲孙宁州刺史    邓 岳陈郡人宁州都督
  母 稚夜郎太守    辟闾允平原人宁州刺史
  毛 璠宁州刺史    尹 奉南阳人宁州刺史
  南宋
  徐 循宁州刺史    沈攸之吴兴人宁蛮校尉
  南梁
  陈智祖宁州刺史    徐文盛宁州刺史
  周 敷宁州刺史
  北魏
  司马裔河内人西宁州刺史
  
  田宗显黔中太守    窦定荣观津人宁州刺史韦 冲杜陵人南宁州总管  梁 毗安定人宁州刺史
  
  南承嗣范阳人清江太守  高崇文西川节度使
  段文昌荆州人西川节度使  冉安昌招慰使
  田维康黔州刺史    吉洪纬宁州治中
  李子和成纪人黔州都督  杜景俭京兆人溱州刺史王 础黔中观察使   皇甫惟明安定人播州太守韦士宗京兆人黔中观察使  裴 佶闻喜人黔中观察使韦 群杜陵人黔中观察使
  
  杨通宝诚州刺史    向通扆古州刺史
  厐恭孙运使    冦 瑊京兆人黔中转运使宋景阳真定人都云等处总管 于 观以朝请郎通判黔州事
  
  谭 澄怀来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伊苏岱尔宣慰使加都元帅苏 克𫎇古人顺元宣慰使  李呼喇济四川南道宣慰使乌鲁斯八番罗甸宣慰司  张怀德东安人贵州知州伊喇萨纳蒙古人万户调思播土兵何成禄顺元路教授
  塔 海蒙古人进士罗罗斯宣慰同知奇 珠八番顺元宣慰使冯士启许昌人八番宣慰司令使 谔勒哲八番顺元宣慰使都元帅范 汇顺元宣慰司副使  廖志贤宣慰使教授
  赵将仕普安总管府通判  容 苴普定知府
  金容刀沙漠人以将军守普定
  抚臣阎兴邦旧志曰黔古荒服汉隶益州晋置宁州以至隋八百馀年仕斯土而见之史籍者寥寥二十多人至唐及宋俱以土人补授州县等官惟观察转运则遥制焉其意以为羁縻勿绝而已元始置顺元路宣慰使可考者又若而人前志未及书其名而搜辑以附之若明既设省于贵阳则官制已详于后矣
  
  总督都御史
  正统王 骥东鹿人进士靖远伯  侯 琎泽州人进士
  景泰王 来慈谿人  成进士   化程 信休宁人进士
  弘治王 轼公安人进士   樊 莹常山人进士
  嘉靖伍文定松滋人进士   胡 琏沐阳人进士
  万 镗进贤人进士   张 岳惠安人进士
  屠大山鄞县人进士   冯 岳慈谿人进士
  王 崇永康人进士   黄光昇晋江人进士
  董 威信阳人进士   罗崇奎南昌人进士
  万历邢 玠益都人进士   李化龙长垣人进士
  王象乾新城人  天进士   启张我续邯郸人进士
  杨述中富顺人进士   蔡复一同安人进士
  闵梦得乌程人进士   张鹤鸣颍州人进士
  崇祯朱燮元山阴人进士   李若星息县人进士
  巡抚都御史
  宣德吴 荣籍贯   正未详   统丁 璿上元人进士
  景泰王 询公安人进士   蒋 琳钱塘人官生
  天顺白 圭南宫人  成进士   化王 俭铜梁人
  李 浩安陆人监生   陈 宜泰和人进士
  秦 敬𣵠州人进士   宋 钦乾州人
  陈 俨庐陵人进士   谢 㫤黄冈人进士
  孔 镛山东人  弘进士   治邓廷瓒巴陵人进士
  张文昭平山人   高 松襄城人进士
  王 轼籍贯见前总督   张 廉归安人进士
  钱 钺杭州人   汪 奎婺源人进士
  刘 洪钟祥人进士   林元甫莆田人进士
  洪 锺钱塘人  正进士   德王 质万全人
  邵 宝无锡人进士   魏 英慈谿人进士
  杨茂元鄞县人进士   沈 林长洲人进士
  陈天祥吴江人进士   萧 翀内江人进士
  曹 祥歙县人进士   邹文盛公安人进士
  汤 沐江阴人  嘉进士   靖熊一洪南海人
  袁宗儒雄县人   刘士元彭县人进士
  叶 相江都人进士   徐 问武进人进士
  戴 书崇阳人进士   陈克宅馀姚人进士
  汪 珊贵池人进士   张 钺安仁人进士
  刘彭年巴县人进士   刘 渠钟祥人进士前巡抚洪子王学益安福人进士   李义壮南海人进士
  任 辙安陆人进士   刘大直华阳人进士
  张鹗翼上海人进士   高 翀安陆人进士
  鲍道明歙县人进士   赵 𬬩桐城人进士
  吴维岳孝丰人  隆进士   庆杜 拯丰城人进士
  赵 锦馀姚人进士   王 诤永嘉人进士
  阮文中南昌人进士   蔡 文龙溪人进士
  万历罗 瑶巴陵人进士   严 清云南人进士
  何起鸣内江人进士   王 缉汾州人进士
  刘 庠钟祥人进士   舒应龙全州人进士
  萧 彦泾县人进士   许子良仁和人进士
  叶梦熊归善人进士   彭 富云南人进士
  王体复山西太平人进士  林乔相晋江人进士
  江东之歙县人进士   郭子章泰和人进士
  胡桂芳金谿人进士   张鹤鸣籍贯见前总督
  李 橒鄞县人  天进士   启王三善永城人进士
  王 瑊应城人进士
  巡按御史
  永乐锺 旭籍贯未详    朱仲安籍贯未详
  萧 潘籍贯   宣未详   德王 翰浙江人
  萧 良江南人监生   方 佺巴陵人进士
  吴 讷常熟人选贡   尹 镗浙江人
  陈 赟浙江人   王子沂奉化人
  陈 衡江西人   唐 慎柳州人
  韦 广宜山人  正统阎 肃历城人
  陈嘉谟江西人   邢 端籍贯未详
  李 芳四川人   冯 诚浮梁人
  王 通淮安人   沈 衡钱塘人
  周 𫐄籍贯未详    杨 纲溧阳人进士
  叶 蓁歙县人进士   虞 祯苏州人
  全 恺浙江人   上官寿福建人
  陈 鉴江西人   王永寿山西人
  马 靖徽州人   黄 镐闽县人
  景泰汪 琰浙江人   邵 进南阳人
  伍 善合州人   伍星会义宁人
  靳 敏泗州人   杨 贡乐安人
  郭 本融县人  天顺刘 敬湖广人
  李志刚内江人   冯 定北京人
  刘 珂安福人进士   宋有文资县人
  刘 璧永新人进士   任 玺湖广人
  成化李 昺永福人   周 源武昌人
  王 埙河南人   戴 缙南海人
  傅 实丰城人   王 亿铜梁人
  李 勲籍贯未详    梁 泽三原人
  吴 祚淳安人   吴道宏四川人
  谢秉忠成都人   黄一本云贵清军刷卷
  尹 仁安福人进士   刘 宇钧州人
  俞振才新化人   吴 泰江阴人
  杨 纯邻水人   邹 会当涂人
  王鉴之会稽人   杨 澄射洪人
  刘 信南溪人  弘治包 裕桂林人
  汪 津乐平人   黄 荣龙溪人
  黄 玹蒲圻人进士   曾 禄博罗人
  王一言内江人进士   马炳然内江人进士
  冯 玘凤阳人   丁养浩仁和人
  徐 纲遂宁人   陈 荣武陵人进士
  黄 珂遂宁人   张 淳合肥人
  吴 学无锡人   陈 恪归安人进士
  戴 干临海人   匡翼之胶州人
  刘天和麻城人进士   王 绍曹州人
  正德董 䋊麻城人进士   朱 衮永州人
  王 济丹徒人   吴 祺丰城人进士
  刘寓生石首人   徐文华嘉定人
  张 缙巴县人   张 祐铅山人
  邝 约南海人   朱 弦无锡人
  李 显乐清人进士   刘士元彭县人
  周文光金华人   周廷用华容人进士
  胡 琼延平人   席 春遂宁人
  嘉靖陈克宅籍贯见前巡抚   熊允懋资阳人
  李 美绵竹人   刘廷簠安福人
  江良才贵溪人   锺卿密泰和人进士
  章 衮临川人   施 山缙云人
  周 煦安福人进士   陈 讲遂宁人
  敖 钺高安人   陈邦敷乾州人
  陆梦麟丰城人   郭洪化安福人进士
  周 泽山阴人   白 贲潼川人
  王 杏奉化人   杨春芳宿松人
  倪 松当涂人   李 实海丰人查盘
  卞 伟宜宾人   谢 瑜上虞人
  杨时泰真定人   赵大祐太平人进士
  魏洪冕威远人   张 涣定州人
  萧端𫎇潮阳人进士   孙文锡连江人进士
  张 雨万安人进士   董 威籍贯见前总督
  宿应麟掖县人进士   赵 锦馀姚人进士清军陈效古息县人   王绍元金谿人
  朱 贤江浦人进士   锺 沂南昌人进士
  董国用丰城人   巫继咸广德人进士
  郝 杰蔚州人进士   郜光先长治人进士
  潘一柱遵化人  隆庆王时举通州人
  王 湘平度人   蔡廷臣德化人进士
  郑国仕魏县人进士   朱光宇祥符人
  万历杨允中遵化人   孙济远当涂人
  秦时吉南郑人进士   雷嘉祥井研人进士
  张 道湖口人   马呈图内江人
  傅顺孙昆明人   毛 在太仓人
  赵 楷犍为人   陈 效井研人
  张大谟永年人   张鹤鸣籍贯见前总督
  薛继茂保山人进士   杨宏科馀姚人进士
  应朝卿临海人进士   宋兴祖汉州人进士
  金忠士休宁人进士   毕三才贵谿人进士
  马奕垣广东人进士   潘 濬广东人进士
  杨 鹤武陵人  天进士   启史永安武定州人进士
  侯 恂河南人进士   陆献明太仓人进士
  傅宗龙昆明人  崇进士   祯刘士正万安人进士
  梁 炳北直人进士   胡平运广东人进士
  苏 琰晋江人进士   冯晋卿合江人进士
  邓务忠南海人进士   朱奉𮡶成都人进士
  潘世奇六合人进士
  左布政使
  永乐蒋廷瓒滑县人   孟 骥萧县人人材
  正统易 节万载人进士   萧 宽吉水人进士
  董 和闽县人进士   范 理天台人进士
  许士逹歙县人  景进士   泰萧 俨内江人进士
  李 浩安陆人  成监生   化陈云鹏馀姚人进士
  洪 弼淳安人进士   朱 伸河州人进士
  彭 韶莆田人进士   章 律常熟人进士
  王 诏赵州人进士   吴 中乐平人进士
  张 诰华亭人  弘进士   治刘 元仁寿人进士
  张 廉籍贯见前巡抚   张 抚宝鸡人进士
  李 祥南海人进士   马 铨南和人进士
  陈 孜江山人进士   闾 钲泾州人
  陈俊名嘉兴人   王 敏新城人
  方廷玉巴陵人进士   汤 全华亭人进士
  任 洪南充人进士   郭 绅宜春人
  正德翁徤之馀姚人进士   何 琛成都人进士
  罗 荣古田人进士   陈 雍馀姚人进士
  赵文魁江陵人进士   宗 玺建平人进士
  嘉靖杨惟康灵宝人进士   梁 材大城人进士
  张 羽南郑人进士   王汝舟华阳人进士
  罗 方南充人进士   周 忠贵溪人进士
  张 峩华阳人进士   李 显籍贯见前御史
  洪 珠莆田人进士   叶 珩莆田人进士
  侯 缄临海人进士   石 简临海人进士
  李充泽永平人进士   郜 相泽州人举人
  李 涵迁安人进士   高 翀籍贯见前巡抚
  杨守约长沙人进士   丘预逹莆田人进士
  隆庆姜廷颐巴陵人进士   王 遵南充人进士
  江 珍歙县人进士   蔡 文籍贯见前巡抚
  于 锦济宁人  万进士   历李心学临淮人进士
  顾 言仁和人进士   郭 斗昆明人进士
  钱 藻如皋人进士   沈人种嘉定人进士
  郑 旻揭阳人进士   张明正华亭人进士
  朱孟震新涂人进士   王来贤临安人进士
  范 仑丹徒人进士   杨归儒洛阳人进士
  应存卓仙居人进士   赵 徤泾县人进士
  赵可教籍贯未详    黄文炳广东人举人
  天启杨松年四川人进士   朱 芹富顺人进士
  胡平表云南人举人   赵日亨安宁人进士
  蒋士忠广西人  崇进士   祯萧丁泰汉阳人进士
  郑朝栋澧州人进士   朱家民曲靖人举人
  杨时隆南充人举人
  左参政
  永乐郑景曜建徳人进士   刘永贤福建人
  郭 宣崇庆人进士   王 理许州人举人
  杨 荣青神人进士   胡拱辰安县人进士
  正统严 泰钱塘人进士   尹 弼上元人进士
  刘 训麻哈人进士   杨 铎邵武人进士
  熊 俊江夏人进士   何 经顺德人进士
  景泰吴 诚钱塘人进士   刘 本桂林人进士
  蒋云汉巴县人  成进士   化郑 时舒城人
  弘治锺 蕃崇德人   张 珏仁和人进士
  刘 肃嘉定人进士   黄 琏莆田人进士
  陈 睿惠安人进士   郭 绅宜春人
  王 琳嘉兴人   马 经西充人进士
  田 彭马邑人进士   何 显闽县人进士
  戴 敏婺原人  正进士   德林茂逹莆田人进士
  高 节河南人  嘉进士   靖郑锡文长乐人进士
  叶 相江都人进士   王大用莆田人进士
  李 𫝊叙南人进士   韩士英南充人进士
  曾 鹏琼山人进士   喻茂坚荣昌人进士
  戴 金汉阳人进士   姜 仪南昌人进士
  郑宗古石首人   林应标莆田人
  杨 沔应天人进士   曹 韩咸宁人进士
  杨守约籍贯见前左布政  张 定代州人举人
  罗时霖泰和人进士   庄朝宾惠安人进士
  周 俶成都人  隆进士   庆黎 澄乐平人进士
  王鸣臣泰和人   程大宾歙县人进士
  万历林舜道闽县人进士   林澄源莆田人
  吴 澜南昌人进士   史 槚会稽人进士
  周舜岳安仁人进士   洪邦光同安人进士
  李日强曲沃人进士   吴 谦泸州人进士
  王恩民临安人进士   郭廷良漳浦人进士
  王邦俊鄜州人进士   何 伟涪州人进士
  崇祯胡平表云南人举人   谢存仁祁门人进士
  韩仲雍河南人进士
  右参政
  永乐陈 昭籍贯未详    张 锐江都人进士
  陆广平临川人进士   王 敏籍贯见前左布政贾 昭淄川人   何 恭富阳人监生
  黄仲芳福建人   曹 琳通州人监生
  天顺李 浩籍贯见前左布政  宋 铨应天人秀才
  成化吴 中乐平人进士   林 迪闽县人进士
  弘治郑 炯闽县人进士   沈 棨平湖人进士
  周 宏德清人进士   马自然内江人进士
  罗 安益阳人进士   张 翼介休人进士
  陈一经成都人  正进士   德孙 春蔚州人进士
  胡 濂定安人进士   傅 习进贤人进士
  嘉靖于 湛金坛人进士   卫 道叶县人进士
  朱 佩鹤庆人进士   郑 气静海人进士
  章 侨兰溪人   毛绍元馀姚人进士
  蔡云程临安人进士   孙世祐丰城人进士
  杨应奇夏邑人进士   万虞恺南昌人进士
  俞惟屏莆田人进士   张 英莆田人进士
  王一䕫安福人进士   沈 侨会稽人进士
  陈应和归安人  隆进士   庆张 任嘉定人进士
  罗一道东莞人进士   范懋和富顺人进士
  万历吴 椿新建人进士   陈 洙长乐人进士
  吴 澜籍贯见前左参政  陈頥正慈谿人进士
  蔡贵易同安人进士   刘朝噩永新人
  尤锡类长洲人进士   洪澄源晋江人进士
  袁应文未任    史旌贤云南人进士
  熊鸣岐江西人  天进士   启缪国维吴县人进士
  向日昇湖广人进士   尹 伸宜宾人进士
  陆梦龙山阴人进士   夏应台江西人进士
  崇祯陈圣典衡阳人进士提学  朱家民籍贯见前左布政朱之臣成都人进士   李中行山东人进士
  郭时亮富顺人进士
  左参议
  永乐王 理籍贯见前左参政  张 谅华亭人
  徐道正处州人  宣德尤安礼长洲人举人
  正统顾 理山阳人举人   王 昇山阳人进士
  卢 彬咸宁人进士   鲍 经宁波人举人
  谷 茂简州人监生   叶 鸾直隶人进士
  龚 晟蒲圻人  成进士   化吴 禋零陵人
  吴 琳长洲人  弘进士   治邓 珙闽县人
  韩 镛福清人进士   王 杲临安人进士
  胡 拱江南人   方天雨淳安人
  张 定锦衣卫人   王承祥三原人
  正德林 沂莆田人   刘 金三河人进士
  嘉靖江 炌巴县人进士   金 罍籍贯未详
  朱 璠合州人进士   周 镐沅陵人进士
  姚汝皋襄城人进士   荣 察蓝田人进士
  张 楠来安人进士   尹尚宾茶陵人进士
  诸 偁秀水人进士   翁学渊遂昌人进士
  杨一谟闽县人进士   杨 僎临安人进士
  伍 铠晋江人进士   赵 叶东阳人进士
  余 爌乐平人进士   王重光新城人进士
  汪 集进贤人进士   程时思浮梁人进士
  朱安期福建人进士   王鸣臣泰和人进士
  谢 莆代州人进士   杨美益鄞县人进士
  隆庆曹司贤武陵人进士   杨文明南昌人进士
  许宗镒晋江人  万进士   历李与善长清人进士
  杜 诗吴县人举人   赵 莘长垣人进士
  李荐佳颍州人进士   应存倬仙居人进士
  陈学博孝感人进士   郑人逹闽县人进士
  董 樾鄞县人进士   来经济萧山人进士
  梅国楼麻城人进士   张存意岳州人进士
  张文奇长洲人进士   冉德升东乡人进士
  右参议
  永乐邹 锐芜湖人选贡   丘 陵兰阳人
  宣德杨 廉秦州人   李 睿济宁人监生
  汪 咏嘉兴人   尹 弼籍贯见前左𠫵政李 颙岢岚人举人   陈 恕绛州人
  李 英合州人  天进士   顺李 芳籍贯见前巡按
  吕 正晋州人  成进士   化戴 用万安人进士
  吴 环漳浦人进士   陈 奂漳浦人进士
  费 瑄铅山人进士   翁 迪馀姚人进士
  林 璜安县人   李 瓒崞县人进士
  卢宅仁四会人进士   孙 清武清人进士
  蔡 潮临海人进士   李 楫怀宁人进士
  杨 仪射洪人进士   柴 经鄞县人进士
  邹 𫐄武进人进士   柴 儒白河人进士
  张 淑内江人举人   刘 淮睢州人进士
  刘 寅大庾人进士   王应诏瓯宁人进士
  张 珪太仓人进士   沙 稷仪真人举人
  孙世祐籍贯见前右参政  钱 亮丹徒人进士
  张 合永昌人进士   杨 儒孟津人举人
  赵希䕫长治人进士   刘望之内江人进士
  万 敏南昌人进士   汪 玥休宁人进士
  黄大廉莆田人进士   刘景韶崇阳人
  鲍一龙临安人进士   吴守贞潮州人进士
  颜嘉会长沙人进士   张汝述洪雅人进士
  徐 敦太仓人进士   金世龙长洲人进士
  王汝述金华人进士   马出图辽州人进士
  宋 治临淮人进士   周聚星永康人进士
  周 经广平人进士   樊 仿南昌人进士
  隆庆林澄源籍贯见前左参政  杨 祐内江人进士
  许天奇晋江人进士   叶 宪南昌人进士
  万历丘文学博平人进士   梁士楚番禺人举人
  李继芳晋江人举人   刘世赏巴县人进士
  毕天能九江人举人   张尚大万安人进士
  黄德洋华亭人进士   詹贞吉巴县人进士
  秦舜翰晋江人进士   金从洋华亭人进士
  赵 睿泾县人进士   王恩民籍贯见前左参政张克家宣城人进士   杨寅秋㤗和人进士
  张文耀沅陵人进士   顾云程常熟人进士
  史旌贤洱海人进士   李 瑞林县人举人
  王 制凤阳人举人   莫 睿钱塘人进士
  天启邵应正福建人进士   周鸿图即墨人选贡
  崇祯钱承扩富顺人进士   董应扬江南人举人
  周诗雅江南人进士   张 赞通海人进士提学陆懋元平湖人进士   劳永嘉浙江人进士
  喻思慥荣昌人举人   曹景辰兴国人举人
  唐 勲西充人举人   岳锺秀淮安人举人
  黎庆永华容人进士提学  曾 益鄱阳人选贡
  按察使
  永乐成 务兴国人举人   胡 器新淦人
  正统应履平奉化人   林 坦莆田人进士
  景泰王 宪合肥人   张 海宁州人
  天顺陈 价铜梁人进士   夏 裕福清人进士
  成化杜 铭金堂人进士   卢 秩新涂人进士
  赵 铭安化人进士   卓天锡莆田人进士
  徐 珪安岳人   钱 钺籍贯见前巡抚
  弘治张 廉籍贯见前巡抚   汪 进婺原人进士
  陈 金应城人   吴伯通广安人进士
  刘 福巴县人进士   冯 镐信阳人进士
  刘 梁长洲人  正进士   德张 贯蠡县人进士
  刘 丙安福人进士   郑 端福清人进士
  朱 玑𫎇化人进士   陈 恪籍贯见前巡按
  姚 镆慈谿人进士   张 琮江宁人进士
  陈洪镆武陵人进士   李 麟鄞县人进士
  嘉靖傅 习进贤人进士   徐 赞永康人进士
  干 鳌滁州人进士   钱如京桐城人进士
  王 浚建德人   戴 书崇阳人
  王 遵宣城人进士   韩士英南充人进士
  杨 最射洪人   沈 教慈谿人进士
  黄 祺安义人进士   张 𦒎江都人进士
  顾 遂馀姚人进士   胡 崧绩溪人进士
  何 鳌山阴人进士   曾存仁吉水人进士
  郭日休新田人进士   卢 绅咸宁人进士
  郜 相泽州人举人   李 涵迁安人进士
  胡尧时泰和人进士   郑 綗莆田人进士
  李 冕章丘人进士   张尧年慈谿人进士
  陈 尧通州人进士   徐 霈江山人进士
  董 策长沙人进士   宋国华奉新人进士
  罗时霖籍贯见前左参政  邬 琏新昌人进士
  熊汝逹进贤人  隆进士   庆卢岐嶷长泰人进士
  刘 炌海盐人进士   郭 斗昆明人进士
  冯成能慈谿人  万进士   历刘 侃京山人进士
  程大宾歙县人进士   林烶章莆田人进士
  李 台寿昌人进士   吴文佳景陵人
  余 丘孝感人未任   刘经纬进贤人进士
  郭 孝仁和人未任   彭 富籍贯见前巡抚
  范 仑籍贯见前左布政使  冯 孜桐乡人进士
  顾 问鄞州人进士   甘一骥南昌人进士
  应存卓仙居人进士   郑国仕广平人未任
  李同芳昆山人进士   曹司勲宜兴人进士
  苏 濬晋江人进士未任  易登瀛肃宁人进士
  杨寅秋籍贯见前右参议  尤锡类右参政管按察使洪澄源籍贯见前右参政  朱化孚安宁人进士
  刘宇烈四川人进士   刘馀祐顺天人进士
  来斯行萧山人进士   王世德永康人进士
  林枝桥广东人进士   朱家民籍贯见前左布政使段师文嵩明人举人   张 燿陜西人举人
  唐 勲籍贯见前右参议  萧象烈庐陵人进士
  副使
  永乐赵维恭济宁人进士   赵 彬临淮人举人
  舒仲诚贵池人  宣选贡   德林 时莆田人进士
  茹 祺巴县人监生   李 睿济宁人监生
  正统朱 理束鹿人进士   章 敏新昌人监生
  刘鼎贯吉水人  景进士   泰王 骥吉水人进士
  天顺乐 㫤泰和人人材   汪 琰乐平人进士
  胡 端吉水人进士   刘 敷永新人进士
  盛 俊华亭人进士   邓 珏江夏人进士
  熊 俊武昌人  成进士   化陆 平河间人举人
  吴 立贵溪人进士   胡 灏嘉定人
  刘 本富顺人进士   徐 珪安岳人进士
  李 钊临海人进士   刘馀庆江夏人举人
  曹 奇崇庆人进士   陈 琦吴县人进士
  方 中淳安人进士   柳 淳华亭人进士
  陈 揆铜梁人进士   吴 洪吴江人进士
  弘治汤 全华亭人进士   吴 倬淳安人进士
  俞 俊丽水人   秦 献昆山人进士
  周 凤西安人进士   戚 昻金华人进士
  沈 庠上元人进士   阴子淑内江人进士
  毛 科馀姚人进士   王 倬昆山人进士
  朱 玑籍贯见前 正按察使  德孙 春蔚州人进士
  席 书遂宁人进士   王 经山阴人进士
  陈 恪籍贯见前巡按   秦 文临海人进士
  邵遵道都昌人进士   林长繁莆田人进士
  李 麟籍贯见前按察使  刘 瓒会川人进士
  陈怀经新昌人进士   杨 玮揭扬人进士
  嘉靖舒 表铜梁人进士   潘 鉴婺源人进士
  王 浚籍贯见前按察使  沈 霁华亭人进士
  韩士英南充人进士   陆 钶鄞县人进士
  张 庠蓬溪人进士   李 润莆田人进士
  冯 裕临朐人进士   林茂竹莆田人进士
  陈则清闽县人进士   陈 瓒长乐人进士
  王世隆长洲人进士   李 翔上海人进士
  林应标莆田人进士   诸 偁秀水人进士
  骆 颙富顺人进士   王 积太仓人进士
  傅应祥进贤人   蒋 信武陵人进士
  徐九皋馀姚人进士   徐 樾贵溪人进士
  唐时英卢溪人进士   茹鸣金无锡人进士
  陈 贵延平人进士   朱 麟万安人进士提学任 佐稷山人举人   林 斌莆田人举人
  杨 僎临安人   魏尚纯钧州人进士
  纪 绣利津人进士   赵之屏南充人进士
  廖天明奉新人进士   谢东山射洪人进士提学佘勉学马平人进士   王 璧蔚州人举人
  赵崇信慈谿人进士   顾 问籍贯见前副使
  刘望之内江人进士   何 彦顺德人进士
  焦希程泌阳人举人   项廷吉龙泉人举人
  陈天资饶平人进士   万士和宜兴人进士提学况叔祺高安人进士   张廷柏蒲州人进士
  熊勉学汝宁人进士   蔡用乂临海人进士
  祁 清山阴人   刘曰材南昌人进士
  赵文同靖安人进士   王鸣臣泰和人进士
  包柽芳嘉兴人进士   林烶章莆田人进士
  徐惟贤上虞人进士   秦 淦慈谿人进士
  李 凤番禺人进士   周 京永平人进士
  葛 鴊万全人  隆举人   庆程嗣功歙县人进士
  陆相儒嘉兴人进士   林澄源籍贯见前右参议滕伯轮瓯宁人进士   刘行素高阳人进士
  吴国伦兴国人  万进士   历方邦庆婺源人进士
  张守中高邮人进士   郑 旻籍贯见前左布政王天爵吴县人进士   杨启元乐城人进士
  凌 琯歙县人进士提学  黄 錝嘉兴人
  彭 富籍贯见前巡抚   余一龙婺源人进士
  李学一归善人进士   段孟贤湖口人进士
  华启直无锡人进士   郑秉厚瑞昌人进士
  李荐佳颍州人进士   冯时可华亭人进士提学史 翊永新人进士   王 任潼川人
  陈祖尧莆田人进士   洪邦光籍贯见前左参政苏 愚如皋人进士   王文炳上海人进士
  蔡应科龙溪人进士   叶明元同安人进士
  廖希元蓝田人进士   萧良斡泾县人进士
  陈性学诸暨人进士   李 蕴吉水人举人
  赵以康泰和人进士   徐秉正南昌人进士提学钱拱辰乌程人进士   卢一麟巴县人进士
  易以巽安县人进士   孙 瑀汉阳人进士
  朱熙治昆山人进士   詹启东安溪人进士
  王 轩直隶人进士   郭廷良籍贯见前左参政张 斗乌程人进士   林乔楠晋江人进士
  李仕亨铜梁人举人   尤锡类籍贯见前右参政路云龙宜兴人进士   洪澄源籍贯见前右参政陈与相海宁人进士   袁应文东莞人未任
  韩光曙吴县人进士   刘冠南庐陵人举人
  马千官全州人举人   何子益南充人举人
  冉德升东乡人进士   文养浩耀州人举人
  沈思充桐乡人进士提学  高 桂莱州人进士
  杨一葵漳浦人进士   甘 雨江西人进士提学吴中伟江南人进士提学  马晔如保山人举人
  沈子来归安人进士   卢龙云广东人进士
  张汝霖山阴人进士提学  刘观光南海人进士
  郑朝栋澧州人   孙克恕马平人举人
  戴 燝福建人进士提学  张守让南海人举人
  天启赵乾清籍贯未详    杨世赏四川人进士
  阿天麒云南人举人   陈尧言山阴人举人
  陈忠爱湖广人进士提学  岳具仰延安人举人
  姚之光浙江人举人   张允登汉川人进士
  崇祯杨绍中云梦人   廖起𪩘四川人进士提学孙 森广东人举人   蒋一鸿吴县人举人
  申用嘉吴县人举人   沈象先浙江人举人
  李一沆𫎇自人举人   万嗣逹籍贯未详
  喻言逹籍贯未详    曾应棨福建人进士
  杨先芳射洪人举人   曹宗载云南人举人
  洪声远黄冈人举人   孙光祚广东人举人
  王台彦黄州人举人   朱 葵安宁人举人
  杨 森云南人举人   王履祥云南人举人
  张懋谦钱塘人举人   王爕元寻甸人举人
  陈士奇福建人进士提学
  佥事
  永乐杨 勲籍贯未详    陈 辉闽县人进士
  张 翼夏邑人进士   周 善籍贯未详
  周 正籍贯   宣未详   德陈 远泰州人
  郭恭绪泰和人进士   陈 敏泰州人
  于文通磁州人   屈 伸湖口人进士
  正统戴 诚济南人进士   王缙绅山东人进士
  李 良新淦人监生   王 贯清源人监生
  贾 进安东人举人   范 循南充人进士
  景泰谭 琬成都人监生   刘 益贵溪人进士
  邓 逹麻城人举人   张 淑昆明人进士
  唐 勲籍贯见  天前参议  顺李 𪩘丰城人进士
  徐 宗荣昌人进士   李叔义闽县人
  成化赵 京安肃人举人   李 述丰城人进士
  杨廷芳邵阳人进士   聂蒙昌丰城人进士
  周 重安福人进士   方 泌开化人进士
  尹 仁安福人   刘 简富顺人进士
  沈 璐上海人进士   蔡 肃闽县人进士
  吴 倬籍贯见前副使   周孟中庐陵人进士
  李孟晊睢州人  弘进士   治古其然永川人进士
  罗 昕番禺人   龚 嵩富顺人进士
  朱 仪成都人进士   范 坪浮梁人进士
  彭 程瓯宁人  正进士   德陆 徤鄞县人进士
  张腾霄铜梁人进士   王 注歙县人进士
  许效廉莆田人举人   詹 源安溪人进士
  蔡中孚徳清人进士   徐 海常山人进士
  欧阳申安福人进士提学  夏邦谟涪州人进士
  王瑞之江阴人进士   沈 圻平湖人进士
  嘉靖赵 渊临海人进士   杨 薫南昌人进士
  成 周直隶人进士   刘彭年籍贯见前巡抚
  朱 佩鹤庆人进士   龚 亨清江人进士
  萧 璆辰州人进士   高贲亨临海人进士
  王尚志浙江人进士   黄国用庐陵人进士提学康世隆咸宁人进士   焦维章灌县人进士
  田汝成钱塘人进士   赵德祐庐龙人进士
  徐九皋馀姚人进士   施 昱云南人进士
  李 美籍贯见前巡按   朱文质云南人进士
  陈克昌仁和人进士   杨 僎临安人进士
  范 爱汶上人进士   郭从道徽州人举人
  李用中乐安人举人   喻 冲麻城人举人
  龙 遂永新人进士   万 敏籍贯见前右参议刘景韶籍贯见前右参议  黄明良晋宁人举人
  顾 柄常熟人进士   汪 集进贤人进士
  蒋春生零陵人举人   何 全温江人进士
  王汝述金华人进士   郑 述闽县人进士
  徐 鼐广信人举人   赵孟豪全州人进士
  周以鲁安福人  隆举人   庆杨应东泰和人进士
  金 瓯六安人进士   沈 闻巴县人举人
  李继芳晋江人  万举人   历王恩民籍贯见前左参政周汝徳丰城人进士   高任重云南人举人
  黄 镆镇海卫人进士   胡 宥休宁人进士
  吴尧弼鹤庆人进士提学  伍 让衡阳人进士
  方 端固始人进士   沈思充籍贯见前副使
  方万策莆田人进士   梁 铨仁和人进士
  徐来仪兴化人进士提学  胡 琳会稽人进士
  甘 雨籍贯见前副使   顾起淹昆山人进士
  倪壮猷平湖人举人   刘景韶籍贯未详
  孙 徤籍贯未详    门 逵籍贯未详
  天启刘锡铉长洲人进士提学  凌子俭徽州人举人
  徐 清江西人举人   万 编丹徒人举人
  李若楠广西人岁贡   段伯炌晋宁人举人
  张炳象云南人举人   周崇极黄州人举人
  崇祯周 宇成都人进士   林翔凤广西人举人
  沈翘楚浙江人进士   龙文光马平人进士提学詹时雨鄱阳人进士提学
  遵义兵备道遵义明代虽属四川然以地系官仿选举例载入其衔或副使佥事或参政参议俱无考故止书兵备道
  万历徐仲佳江西人进士   崔应麒北直人进士
  傅光宅山东人进士   蔡凤梧山西人举人
  梅国楼湖广人进士   李 芳山东人进士
  侯嘉彩山西人进士   孙学易云南人进士
  天启张文耀湖广人   张 悌河南人进士
  陈黉生浙江人进士   李仙品陜西人进士
  廉 第陜西人进士   赵邦清陜西人进士
  侯 国陜西人举人   张九鹗陜西人举人
  崇祯韩炳衡陜西人进士   卢安世贵州人举人
  张 耀籍贯未详    李维珩籍贯未详
  谢 琯云南人举人
  各科考试官旧志自万历庚子科始载考试官又不书籍贯及科第年分姑仍之黄士吉工部员外郎庚子科正考官
  王孟震行人庚子科副考官
  朱化孚兵部主事癸卯科正考官
  张国儒行人癸卯科副考官
  周延光评事丙午科正考官
  张孔教行人丙午科副考官
  丘云肇评事己酉科正考官
  陈伯友行人己酉科副考官
  王家相主事壬子科正考官
  彭际遇行人壬子科副考官
  赵明钦主事乙卯科正考官
  锺 惺行人乙卯科副考官
  方尚恂员外戊午科正考官
  陈元藻行人戊午科副考官
  项梦原主事辛酉科正考官
  张柽芳行人辛酉科副考官
  傅宗龙巡按甲子科考试官时黔方用兵免遣京官以巡按主之
  李日俨主事丁卯科正考官
  李昌龄行人丁卯科副考官
  胡锺麟主事庚午科正考官
  卢 经行人庚午科副考官
  张世雍主事癸酉科正考官
  王 倓行人癸酉科副考官
  熊 经主事丙子科正考官
  韩启泰行人丙子科副考官
  刘文翰主事己卯科正考官
  陈际泰行人己卯科副考官
  傅天锡主事壬午科正考官
  吴允谦行人壬午科副考官
  郑之珖户部郎中典试贵州以乱故隐于湄潭卒
  贵阳府
  知府
  成化邓廷瓒籍贯见前巡抚   汪 藻内江人进士
  弘治李克恭兖州人   欧阳溁江陵人
  朱 琎昌邑人  正德何 垕新城人
  丁 襄莆田人   祝 濬铅山人
  王 聪庆都人   王 念迁安人
  嘉靖陈则清籍贯见前副使   赵 㫤安丘人进士
  林春泽侯官人进士   汪仲成绩溪人
  高 宇丰城人   林廷衮怀安人
  龙翔霄武陵人   简 书清江人
  卢 逵缙云人以上隆俱程番府 庆李 濮濬县人举人改贵阳府首任
  万历王任重晋江人进士   邓宗臣南充人举人
  周伍经贵溪人进士   周廷宾从化人
  赵 经江南人   谢文炳龙溪人进士
  刘之龙富顺人进士   钱 策浙江人进士
  王皥如籍贯未详    张文奇长洲人进士
  刘冠南庐陵人举人   吴来庭无为人举人
  天启申在廷湖广人举人   侯世臣福建人举人
  朱家民籍贯见前 崇左布政  祯毛可教麻城人举人
  洪声远籍贯见前副使   陈鸿恩黄冈人举人
  郭九围固安人官生   朱茂时秀水人官生
  同知
  万历万 铣临安人举人   董学孔蒙自人举人
  罗希贤进贤人举人   李 翘卭州人选贡
  马宗孟泰和人举人   曾嘉衮麻城人举人
  杨以成路南人岁贡   徐廷绶上饶人举人
  张 进河阳人举人   沈续科云南人举人
  梁思泰籍贯   崇未详   祯陈 燧江州人贡生
  李春先四川人举人   邹之瑾四川人贡生
  龙纳箴汉阳人贡生
  通判
  嘉靖陆邦教大冶人程番府首任  高守让临安人举人改贵阳首任杨春秀沔阳人  万监生   历赵有仁建水人
  高 珍南昌人选贡   林宗教永嘉人举人
  吴道东丹徒人举人   杨资元蒙自人举人
  程世采江南人   万夫望籍贯未详
  王之稷常熟人监生   庄祖高成都人举人
  田于萃忠州人举人   张 瑛上饶人监生
  刘凤仪曲靖人选贡   官抚极黄冈人官生
  徐 谏云南人贡生   朱昌任广东人贡生
  推官
  嘉靖王遵贤阆中人   张 立郑阳人
  李承恩郑阳人   张启泰五开人以上俱任程番府
  隆庆颜熙海应山人贡生   常正和富顺人举人
  万历丘 栋应山人恩贡   高 任广东人举人
  霍荩臣南海人举人   萧如松内江人举人
  龙时跃恭城人举人   张应选江陵人举人
  熊养初南昌人举人   杨可成桂平人举人
  天启徐 清江西人举人   沈渐学四川人举人
  尤 印江西人  崇举人   祯姚文明四川人举人
  龙纳箴籍贯见前同知   李 试云南人举人
  郭凤仪陜西人举人   宋曰英四川人进士
  林良材福建人举人   凌夫惇四川人进士
  新贵县知县
  万历孙梦熊藤县人   张羽鸿平利人贡生
  龚一麐营山人贡生   张大化綦江人贡生
  天启王国桢陜西人  崇贡生   祯李天植四川人贡生
  许登科道州人贡生   袁茂芳浙江人保举
  徐可汲江南人贡生
  定番州知州
  万历伍成大全州人举人   范 郴南城人恩贡
  漆 注新昌人贡生   王应昌嵊县人举人
  张炳象籍贯见前佥事   曹学易全州人举人
  赵德璋云南人恩贡   陈新第长寿人
  广顺州知州
  万历万曰栋吉安人举人   杜应豫河南人举人
  郑 鼎福建人  天㧞贡   启魏景枝浙江人岁贡
  崇祯李绍沆广东人举人   柏福兆临清人举人
  杨昌朝岳州人恩贡   施养吉马龙人岁贡
  开州知州
  崇祯黄嘉隽鄞县人贡生
  贵定县知县
  万历陈江定籍贯未详    周之冕太仓人贡生
  天启钱绍恭昆明人贡生   李时秀城步人贡生
  凌士讲湖广人贡生   李之诚漳州人贡生
  崇祯张士龙淮安人   黄光中江陵人举人
  安顺府
  知府
  万历乔惟槐岳州人   杨际明泰和人
  李时茂乾州人举人   朱万年黄冈人举人
  韩初命掖县人举人   王维祐汉阳人举人
  天启王追皋黄冈人举人   鲜顺祖铜梁人举人
  孙 森海阳人  崇举人   祯杨先芳籍贯见前副使
  陈启祚晋江人举人   沈景葵福建人
  胡伯玉浏阳人官生   王 恂广安人
  推官
  万历谢交绶腾越人   刘如龙宣化人
  蔡邦儒云南人   唐用睿桂林人
  余学渊麻城人  天选贡   启徐朝纲晋宁人举人
  吴逹中南川人  崇选贡   祯曹代之长安人举人
  龚善选清江人举人
  镇宁州知州
  黄 琳籍贯未详从名宦补入 李 谏合州人
  游大学大理人   纪 伦临安人
  唐际会赣州人   骆惟严莆田人
  杨守仁建水人   刘寿祺曲靖人
  陈良器新建人   严守约顺徳人
  游 逢丰城人   李光庚邓州人
  董学孔籍贯见前贵阳府同知 张邦洙籍贯未详
  赵 瑜临安人   詹天伦绵竹人
  刘 淞莱阳人   李应麟当阳人
  段伯玠晋宁人举人   雷征一洱海人举人
  沈跃龙楚雄人举人   徐时进昆明人选贡
  曹天锡临安人举人   万 鹍富顺人贡生
  倪永寿桃源人举人
  永宁州知州
  张 融籍贯未详    陈应期上元人
  陈 佐江西人   叶 泰荆州人
  漆 登高安人   唐 金晋宁人
  嘉靖段丝锦见名宦  隆庆吴敦本浮梁人
  薛希周四川人   杨象乾泰和人
  邹子先宜黄人   徐世龙昆明人
  陶希高姚安人   郭良楫泉州人
  蒋时云合州人   张问明长寿人
  万历陈圣佐四川人   李嘉言云南人
  李绍春湖广人   程九万四川人
  萧世聘湖广人   毛宗苌云南人
  泰昌刘世龙籍贯   天未详   启薛三桂直隶人
  胡起宾籍贯未详    甯建中广东人
  崇祯徐保泰籍贯未详
  普安州知州
  宣德陶文靖万县人   张 豫华亭人举人
  简 沛吉水人   袁 宁新化人
  天顺万 功富顺人  成举人   化吴德崇丰城人举人
  钱 纶山阴人举人   曹 珙祁阳人举人
  弘治严 绩乌程人   唐 琛乐安人
  胡 杲垫江人监生   梁 贵星子人举人
  刘良佐马平人  正德朱 易蕲州人监生
  陈 翔湖广人监生   黄 雄乌程人进士
  嘉靖沈天麟山阳人监生   徐 琦常德人举人
  何 思通州人举人   萧凤来泰和人举人
  张 玺横州人举人   江 校婺源人举人
  徐世用宿州人   高廷榆乐清人官生
  黄 袭新会人举人   韩绍奕龙川人
  隆庆李 濮籍贯见前贵阳府  颜熙海应山人贡生
  李东华丰城人举人   胡 桐云南人举人
  万历施继述云南人   苏兆印南海人举人
  赖万玙永安人举人   樊 芝永昌人恩贡
  刘承范监利人恩贡   万年佐潮州人举人
  李仲文泰和人举人   龙时跃恭城人举人
  侯思皋上元人  天举人   启刘世龙临安人举人
  崇祯朱国祀籍贯未详
  平越府
  知府
  万历刘冠南籍贯见前贵阳府  杨可陶嘉定人举人
  徐治民颕川人选贡   曾 化垫江人举人
  万尚烈南昌人  泰举人   昌冯国正江夏人举人
  天启曹进可江津人举人   周鸿图即墨人选贡
  萧附凤澧州人  崇举人   祯陈 逹奉节人举人
  李启熊晋江人官生   叶成文福清人官生
  陈绍英仁和人举人   官抚极籍贯见前贵阳通判
  同知
  万历杨可陶籍贯见前平越知府  李在公阆中人举人
  李曰英博白人选贡   韦贤卿广东人选贡
  杨廷干剑川人举人   张希贤广东人举人
  郑廷英南川人选贡   方明栋富顺人举人
  天启许鸿纶东阳人  崇选贡   祯古德恒梁山人岁贡
  王履祥石屏人举人   李天植桐梓人贡生
  董邦昌昆明人举人   龙纳箴籍贯见前贵阳同知
  推官
  万历徐 雨全椒人选贡   吴继亨宾州人举人
  马三才建水人举人   吴学会滕县人举人
  李若楠籍贯见  天前佥事  启李沃根山西人选贡
  崇祯李延芳陕西人举人   刘廷让沧州人举人
  涂时瑞江西人选贡   孙玉润金坛人举人
  黄平州知州
  万历李 珏楚雄人举人   曹进可江津人举人
  李逢春潼川人举人   杨凤翥巴县人举人
  史应元顺天人举人   向之廉云阳人选贡
  天启王国正陕西人  崇贡生   祯古德恒籍贯见前平越同知何天赐略阳人岁贡   陈虞熙重庆人岁贡
  王 适河西人岁贡   江洪范宜山人岁贡
  朱统鑏新建人   黄虞龙广东人举人
  欧阳祐高安人
  瓮安县知县
  万历陈廷范籍贯未详    凌应奎黎平人贡生
  时 化籍贯未详    韩文耀松潘人岁贡
  赖道行东莞人   邢以践路南人岁贡
  曹昌期柳城人岁贡   张应奎桐城人
  馀庆县知县
  万历袁尚纪江油人选贡   吴道昭番禺人举人
  韩任甫泸州人举人   余 芳蕲州人贡生
  赵 英马平人举人   贾时聘陜西人贡生
  萧九逹湖广人贡生   姚大武荔浦人选贡
  曾可洪竹山人贡生   徐逹可应城人贡生
  赵嘉凤云南人贡生   卿文铣全州人贡生
  张宏抱云南人贡生
  湄潭县知县
  黄如桂江夏人   蔡思续襄阳人选贡
  熊以登广安人   杨士彦云南人岁贡
  于先甲楚雄人举人   傅作相蕲州人选贡
  万历储至谋靖州人   屠明弼秀水人
  成正化兴国人   倪思芫重庆人
  陈 璲籍贯见前贵阳同知  康黄生衡山人贡生
  李⿰王𤔫 -- 琼云南人   吴邦宁云南人
  崔维坤顺庆人
  都匀府
  知府
  弘治凌文献遂安人   杜 礼丰城人
  黎 澄四川人   黄 英临桂人
  刘 铨徳州人   张 熹嘉兴人
  李 禾籍贯未详    黄希英莆田人
  王公大闽县人   张廷杰鄞县人
  倪 鹗泾县人   牟 泰巴县人
  张 淮顺德人   王尚用安福人
  林鸣爕揭扬人   曾承恩延平人
  陈 钦莆田人   毛 集掖县人
  林敦复莆田人   冀 国卫辉人
  张士麟内江人官生   薛绍荆州举人
  沈志言缙云人   陆 东祥符人进士
  段孟贤湖口人进士   梁 柟南海人举人
  萧怡韶荆州人官生   姜奇芳监利人进士
  杨德全晋宁人举人   鲍献书苏州人贡生
  万历赵 延剑州人官生   凌云鹏南直人
  吴 贺抚州人   张名坤蒲州人
  杨以杰瑞金人   杨永亨昆明人
  李时茂籍贯见前安顺府  沈存德会稽人
  萧上逹沔阳人   李 沆籍贯未详
  张君望南直人   程 洵四川人
  杨 整江川人   姚以亮秀水人
  魏士冲江西人
  推官
  舒维䌹籍贯未详    苗朝阳籍贯未详
  胡 校贵池人举人   帅大魁云梦人岁贡
  唐 俊兰溪人官生   戴廷献辰州人举人
  杜克仁浪穹人举人   刘起鹏泰和人举人
  胡考崇辰州人举人   郭 纳弋阳人贡生
  唐 元崇宁人贡生   李 珏籍贯见前黄平州杨应第剑州人贡生   罗德星安乡人贡生
  蒋履亨泉州人   俞尧衢籍贯未详
  汪攀龙罗田人   李自奇江川人
  邹光裕昆明人   李 绍桂林人
  朱嘉璟惠州人   张勉行盐亭人
  麻哈州知州
  从 龙安陆人   杨 英泰和人
  林凤昇广东人   熊 宠江西人
  潘 彚浙江人   严 杰江夏人
  杨 柬四川人   韦 相籍贯未详
  蒋 信云南人   韦邦信广西人
  李一中广信人   唐 佐四川人
  李 阙山东人   吴 山广西人
  杨 敏大理人举人   万 铣临安人举人
  陈汝和昆明人举人   黄敏学云南人举人
  胥 逹眉州人举人   胡友禄东乡人贡生
  曹启益南海人贡生   苏九河晋宁人举人
  张 镕合州人举人   刘 昭四川人举人
  姚大统云南人   严君教江西人举人
  周希贵江西人
  独山州知州
  陈 玘蕲州人   郭 玺济源人
  雷汝佐籍贯未详    蔡 福直隶人
  狄 冲浙江人   文 诚合州人
  李廷价云南人   叶 松籍贯未详
  姚 本直隶人   林汝桂广东人
  雷学皋云南人   吴誉闻顺德人举人
  欧阳辉荆门人举人   陈嘉言江夏人举人
  李 巡籍贯未详    杜 存长宁人
  林致礼上思人举人   徐庭绶上饶人进士
  谭文隆南昌人举人   吴 琰临安人举人
  清平县知县
  杨 顺顺义人举人   蒋 禄上虞人监生
  杨 显进贤人监生   窦 宽咸宁人
  冯 泰遂宁人   施 铨昆明人
  罗 文枣阳人   刘 让天台人
  刘 举籍贯未详    刘 昻湖广人
  梅 滨星子人岁贡   刘凤岐陜西人岁贡
  杨 度南充人岁贡   陆 逖永昌人
  王 仿武陵人恩贡   李春先籍贯见前贵阳同知蒋守伦全州人举人   杨明礼泰和人举人
  魏自强晋宁人选举   刘启周西充人举人
  盛世才太仓人举人   韩洪鼎四川人举人
  黄虞龙广东人举人
  镇远府
  知府
  永乐颜 泽江阴人   张 英扬州人
  正统刘 善泰安人  景举人   泰刘 政籍贯未详监生
  邓 恭通城人  天监生   顺毛 凤嘉定人进士
  陈 实武冈人监生   王 叙临汾人监生
  胡 靖南城人监生   沈 黻华亭人进士
  成化沈 熊归安人进士   徐 䖍揭扬人进士
  李 暠汝宁人  弘监生   治周 瑛莆田人进士
  毛 恭均州人进士   林 表莆田人进士
  毕大经河南人举人   戴 仁大理人举人
  杨 简馀姚人  正进士   徳刘武臣宜宾人进士
  童 器永嘉人进士   官 伦密云人进士
  高公甲内江人  嘉进士   靖罗 凤上元人进士
  虞 润籍贯未详    何邦宪大理人进士
  郭 仕吉安人进士   黄希英莆田人进士
  廖 梯莆田人进士   靳 溏北通州人举人
  严 凤归安人   阴汝登内江人举人
  韩克济定海人举人   任 佐籍贯见前副使
  程 㸅建昌人举人   袁成龙闽县人举人
  熊 爌南昌人官生   曾再耕庐陵人举人
  隆庆杨守让彭城人官生   薛 诏江陵人举人
  万历陶守训平乐人举人   毛 栋吉水人官生
  王一麟汉阳人举人   刘淑龙醴陵人举人
  忽 鸣蒲城人举人   蒋 桐锦衣卫人进士
  郭衢阶富顺人进士   曹汝校籍贯未详
  阮宗道大同人恩贡   杨懋魁闽县人举人
  张叔玺番禺人举人   张守让南海人举人
  周世匡汉阳人举人   吴望岱陜西人
  胡思明籍贯   崇未详   祯蒋振先广安人举人
  郑之良麻城人举人   王 伟蒲州人恩贡
  张宗炜全州人恩贡   邓应韬瑞州人贡生
  闪继诗永昌人举人   黄运煜四川人举人
  同知
  永乐徐 璋重庆人
  通判
  正统何 宣道州人监生   黄 鉴新喻人
  天启杨芸春籍贯未详
  推官
  卢 恩淳安人  宣德屈 绅陜西人监生
  此后一百八十馀年不设流推官至万历庚子题复
  阿天麒邓州人  万历范应宿籍贯未详
  马希祥顺徳人   傅赉奎漳州人贡生
  黄 蛟四川人贡生   邓希稷籍贯未详
  吴学䕫上元人贡生   王亮工泉州人贡生
  闪继诗籍贯见前镇远府  朱盛滵江夏人
  谭振经新会人   陈计大四川人贡生
  镇远县知县
  弘治左 贤四川人  正监生   徳孙 宁九江人监生
  嘉靖刘 芳綦江人监生   高 冲建昌人监生
  莫 负桂林人举人   冯廷重三原人监生
  姚 文高邮人监生   叶 松大罗卫人举人
  廖邦清北流人监生   吴元卿汉阳人监生
  隆庆赵 铉泰和人  万举人   历锺伯节曲靖人举人
  李子明泰和人监生   张汝孝绵州人选贡
  邹 瑞临安人举人   赵 儒赵州人举人
  冯一元荣昌人   陈应正雅州人举人
  文嘉兆南充人举人   袁尚纪龙安人贡生
  蒋 贵全州人举人   李春先籍贯见前贵阳同知吴俊民云南人举人   李时亨云南人举人
  韦必成籍贯   崇未详   祯曹天锡通海人举人
  项国瓒浙江人贡生   刘良昕兴国人
  王三元龙安人贡生   朱至溢内江人贡生
  区光表高明人选贡
  施秉县知县
  正统王 林黄冈人  景监生   泰罗 绅丰城人监生
  李 珪昆明人  成监生   化冦 敬汉州人监生
  魏 纪万县人举人   张 纲忠州人监生
  弘治杜 美沅陵人监生   王 仪泰和人监生
  刘 宇均州人进士   杨 顺籍贯见前清平县蒋 禄籍贯见前清平县  杨 显籍贯见前清平县
  正徳唐 禄扬州人贡生   刘 瑀六合人贡生
  方 祥贵溪人贡生   杨 玙广东人监生
  嘉靖向光大湖广人贡生   陶 诗会稽人贡生
  王 诰宝庆人贡生   滕 璧真定人贡生
  张大文澧州人贡生   沈 科大理人举人
  张世荣云梦人贡生   赵 本狄道人举人
  詹大同大治人贡生   莫惟学灵川人举人
  隆庆潘 龙永昌人  万举人   历赵完珍师宗人贡生
  赵 瑜临安卫人举人   张 月徳兴人监生
  徐 芳浪穹人举人   苏九河籍贯见前麻哈州高如云昆明人举人   袁尚纪江油人贡生
  赵 铤沔阳人举人   席大儒长安人监生
  辜 澜凤翔人监生   王 莞邯郸人监生
  吴梦说高安人  天举人   启江文秀真宁人贡生
  崇祯姚载典临安卫人举人   任师洙广元人贡生
  思南府
  知府
  永乐陈 礼泰和人进士   傅贵贤四川人
  王 刚宁波人   张 瑾东昌人
  裘 琰临清人  正统王 治泸州人
  李 畅昆明人  景泰何 辙四川人
  郝 祥河间人  成化王 南长寿人
  王 琳扬州人   邵 珪泰兴人
  康 价泰和人  弘进士   治金 爵绵州人进士
  罗 璞吉水人举人   张汝舟昆山人
  正徳甯 阅汤阴人举人   江 渊歙县人进士
  刘 奎昌平人举人   陈 亮广徳人进士
  叶 信绍兴人进士   闾 铠平原人举人
  李文敏卫辉人  嘉举人   靖周 举郯城人进士
  祝 亨江宁人举人   张 镖顺徳人举人
  葛 鴊万全人举人   伍 佐新化人举人
  许 词灵宝人官生   洪 价歙县人荫生
  李 辀番禺人进士   张 烈上元人举人
  陈 煌惠安人举人   陆 瑚太仓人举人
  李光祚高密人官生   吴 骖宜兴人官生
  李梦祥监利人进士   杨 煦进贤人举人
  李 采全州人举人   何 璋夷陵人进士
  刘廷议慈谿人进士   奚世亮黄州人进士
  宛嘉祥庐江人举人   姚邦才归安人举人
  李充善长治人  隆举人   庆何 维太康人举人
  田 稔高唐人  万进士   历蔡应申嘉定人官生
  王琢玉莘县人进士   江 𤥻仁和人官生
  帅 机临川人进士   李㓜淑应城人进士
  陆从平华亭人进士   蒋 荐庐陵人进士
  赵 恒乐平人举人   阴 镕内江人官生
  张侍臣江西人官生   舒应凤泉州人举人
  强有义昆明人举人   郑崇岳浦江人举人
  天启赵可行湖广人举人   王汝鲲定安人官生
  崇祯杨 森籍贯见前副使   李春先籍贯见前贵阳同知林 会龙溪人进士   余 盛富顺人举人
  丁裕庆霑化人官生   张 俭钜鹿人官生
  罗廷玙南昌人官生
  同知
  正统卓 礼籍贯   万未详   历张羽鸿平利人贡生
  徐登禧全州人   陈以跃泰和人举人
  温可贞广东人举人   张养蒙四川人举人
  胡全礼四川人岁贡   鲜顺祖铜梁人举人
  天启王台彦蒲圻人举人   毛宗苌云南人举人
  崇祯葛元佐浙江人选贡   邓承劵广西人举人
  黄 渭䕫州人选贡   郭凤仪陜西人选贡
  杨升亨江西人选贡
  推官
  景泰张恒元成都人举人   王 泰广西人监生
  弘治徐 鉴金坛人监生   陈 常汉川人监生
  正徳欧 泾沅陵人监生   夏 汶丹阳人监生
  嘉靖高 俊兰溪人监生   王 文澧州人监生
  熊 梅南昌人监生   陈 鹏山东人监生
  张六师蒙化人举人   陈南星莆田人举人
  陈 典垫江人举人   刘 鹏新繁人监生
  隆庆伍 佽松滋人  万监生   历邓 嵩永昌人举人
  王奇嗣蓬州人举人   屈群言番禺人举人
  竺凤彩临安人举人   李 先蓬州人举人
  萧 相广西人举人   张邦教腾越人举人
  周文扬浙江人选贡   刘飬中金谿人
  赵民悦云南人举人   张文英大理人举人
  天启杨昌周四川人举人   章金铉汉阳人副榜
  崇祯施 博云南人选贡   梅 极崇南人举人
  邓承簪广西人举人   李盎然湖广人选贡
  吴象铉四川人举人   凌夫惇籍贯见前贵阳推官
  安化县知县
  万历王重巽曲靖人举人   朱凌霄南海人举人
  张舜叙从化人岁贡   邹守让巴县人选贡
  天启万应魁南昌人举人   廉养贞沅陵人举人
  崇祯蒋之芳全州人举人   韩如愈兴化人进士
  唐承祚义宁人选贡   韩宗愈宝应人拔贡
  张 培扶风人选贡   黄有年南海人举人
  印江县知县
  弘治周 文山东人   曾 赞乐安人举人
  刘 灿荆州人  正监生   徳黄 琮嶍峩人
  吴 缙吴县人   黄 金番禺人
  嘉靖范 邦英徳人   颜 阶龙溪人
  曾 翺京山人监生   徐文伯铜陵人举人
  包万殊临安人举人   王 佐涪州人监生
  萧以成广元人监生   邓一麟应山人监生
  万历雷学皋临安人举人   赵 铉大理人举人
  陈汝和昆明人举人   莫与京广西人举人
  李 华黔阳人举人   卿庭彦广西人举人
  徐 震大理人举人   张五典仁夀人监生
  郑继绪广西人举人   张 镕籍贯见前麻哈州李应发昆明人举人   刘兆桂阆中人岁贡
  崇祯郑兆吉常徳人岁贡   呼延楫陜西人岁贡
  郭 宁清江人岁贡   董一化蕲州人岁贡
  史 谏贵池人岁贡   施玊明澂江人岁贡
  胡贵卿西充人岁贡   陈明殿晋江人岁贡
  婺川县知县
  永乐陈文质成都人   高友恭内江人
  天顺张 景云南人   陈 瑢云南人
  屈 彬云南人   王 冕黄州人
  成化杨 刚莱州人   谯 震成都人
  弘治刘 镗万安人   张 鹏成都人
  蔡 嵩杭州人   李守正遂宁人
  莫 震杭州人   李 颕阿弥人
  傅 洪长洲人   陈维藩平阳人
  熊 价眉州人  正德王 纬平彛人
  韩 珣广西人  嘉靖栾 恕山东人
  刘敏之山东人   宋文翰宜宾人
  张信臣涪州人   杨 廪遵化人
  迟问仁云南人  万历万 铣籍贯见前麻哈州洪朝璋海阳人举人   郑向阳昆明人
  侯卿皋江川人   张任教籍贯未详
  颜子言宣化人   葛楚元施州卫人
  石阡府
  知府
  永乐李 鉴贵溪人  正进士   统胡 信庐陵人
  景泰周 浩巫山人监生   吴 俊京山人监生
  天顺杨 荣青神人  成进士   化杨显嘉吉水人进士
  廖 俊乐安人进士   余 志建宁人进士
  刘 珍清苑人举人   祁 顺东莞人进士
  弘治李克恭滋阳人举人   汪 藻内江人进士
  周 鉴馀姚人进士   丁 㫤蒙化人进士
  任 仪阆中人进士   谢崇德内江人举人
  正德施 震平湖人进士   严永灌华容人举人
  蒋 弼新繁人举人   何邦宪泰和人
  嘉靖马 龠西充人进士   冯 裕临朐人进士
  俞应辰莆田人进士   禇 松华亭人举人
  麦孟阳高要人举人   薛 编魏县人举人
  边 㻦霑化人举人   朱 黼安福人举人
  张邦瑞商河人举人   郭文翰三水人举人
  简 书新喻人官生   马 舃安邑人举人
  萧立业新喻人选贡   王 管江宁人官生
  隆庆李 兖馀姚人  万官生   历吴维京孝丰人进士
  聂 栋永丰人官生   郑一信惠安人进士
  袁 亮麻城人举人   林大经莆田人举人
  陆 郯上海人官生   郭元宾万安人举人
  江至道朝城人  天官生   启江大鲲楚雄人官生
  石 恂青州人官生   曾之可吉水人
  阿天麒邓州人  崇祯许国秀沙河人
  李一沆籍贯见前副使   吴伯琦夷陵人
  孙光灏馀姚人   钱以式会稽人
  沈延赏宁波人   陈逹道云南人举人
  同知
  永乐吴 珏济宁人   徐 侦徐州人
  通判
  永乐崔 彧莱州人   董延龄绍兴人
  杨 清临安人   杨 契石屏人
  张 义长寿人   徐 义顺德人
  推官
  永乐朱 振镇江人   米 森平阳人
  康 颒泰和人进士   谢志高武昌人监生
  景泰张 定龙溪人  天监生   顺曹彦才湖广人监生
  成化董思诚河阳人监生   尹 福泰兴人监生
  胡 瑄巴陵人监生   张 荣泰和人监生
  弘治赵 琰西充人监生   李 松铜梁人监生
  正德龚崇道密云人   焦 洪望江人监生
  李 辉中江人  嘉监生   靖郑宗锦浦江人监生
  丘民望贵溪人监生   李 仁蓬溪人监生
  金 亭义乌人监生   梁 宝永福人监生
  邓本中全州人举人   邓 朂瑞吕人
  郑廷璋琼山人举人   岑 壂名山人选贡
  王朝用曲靖人  隆庆管东生零陵人举人
  万历武朝北蓬溪人举人   姚希高姚安人举人
  沈世卿仁和人举人   高情和罗江人选贡
  易文龙夷陵人举人   唐世臣南海人举人
  罗德星籍贯见前都匀推官  郑元龙襄阳人举人
  李应期鄞县人   周烈武籍贯未详
  蔡应龙广西人  崇祯黎应时江西人
  董邦昌籍贯见前平越同知  王登邦湖广人
  俞颕滨宁波人举人
  龙泉县知县
  万历凌秋鹏昆明人贡生   段宜标云南人举人
  李维国嘉定人   李绍勲建昌人贡生
  天启周 鹤汉川人   姜文秀陜西人贡生
  张淳儒崇德人  崇祯张应宿云南人
  赵 撰昆明人举人   蹇以盛石泉人
  高仲熊铜梁人举人
  思州府
  知府
  永乐崔彦俊新建人进士   沈 宗钱塘人
  王 寅籍贯未详    刘 本潮阳人
  郭 胜山东人   郭 琰山东人
  宣德贺 让衡阳人   林 英苏州人
  成化王 常马湖人进士   周 振吴县人
  胡 深巴县人   张 介内江人进士
  赵 浑漳浦人  弘治施 裕太仓人
  熊守德江宁人   李 概丰城人举人
  李 时永平人   许 翔成都人
  正德高 节上元人进士   张 柱涪州人进士
  嘉靖余 敬永康人   王 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人
  张 泌罗山人   刘 祚安福人举人
  周文光永康人   吴拱辰武昌人
  毛希源太仓人官生   明㓜光西充人
  米怀干归安人进士   李允简融县人举人
  王凤仪章丘人   张淑名孟县人
  符 仕宁陵人举人   张继芬茶陵人官生
  隆庆张子中鄞县人  万官生   历莫如德融县人官生
  杨云鹍泰和人举人   蔡懋昭上海人举人
  马汝承蕲州人官生   郑天佐福清人举人
  祁汝东江阴人举人   高自修嘉定人举人
  李仕亨铜梁人举人   马千官籍贯见前副使
  陈梦琛山东人   赵 建剑州人
  周天荫安邑人   沈存德浙江人
  胡 柟洵阳人  天举人   启万嗣逹九江人举人
  王履祥籍贯见前 崇平越同知 祯黄梦瑞延平人
  黄尧彩九江人举人   江 濬临安人举人
  推官
  永乐田 振辰州人   唐 贤兰溪人
  孙 魁密云人  成化柴 俸临安人举人
  弘治严 绩乌程人   锺 恕枝江人
  唐 琛乐安人  正德王 芝庆符人
  赵宗贤巴陵人   龚 申绵州人
  嘉靖陈 文武冈人   夏 俸和州人
  王 泽龙溪人   李 阙青县人
  徐 江浙江人   张武臣涪州人
  隆庆刘 兰芜湖人   喻尚忠会昌人
  万历陈明德平乐人岁贡   瞿学召上海人监生
  王 制云南人举人   熊正显富顺人举人
  周至徳麻城人   蔡应吾平和人举人
  谭汝诚兴业人举人   吴天祐赵州人举人
  华三祝兴国人  天举人   启余云标籍贯未详
  王荫昌籍贯   崇未详   祯包大全云南人
  庄以喻籍贯未详    喻言逹南昌人举人
  常懋中平乐人举人   王 佐河阳人举人
  黎象斗广州人举人   黄尧彩籍贯见前思州府
  铜仁府
  知府
  永乐田 载北平人人材   周 骥陜西人监生
  洪熙蒋 庆新淦人  宣进士   德王 恕长清人进士
  正统萧和鼎吉水人举人   洪 钧浙江人进士
  孙 顺庆都人  景监生   泰朱 鉴巴县人进士
  天顺张 隆临安人  成监生   化阳显嘉吉水人进士
  周 铨兴化人举人   莫 愚馀姚人举人
  尧 卿安岳人  弘进士   治张 宏永清人官生
  金舜臣襄陵人进士   甘 昭丰城人举人
  刘 瑜宁海人  正进士   徳徐绍先蕲水人进士
  周汝瑞长宁人举人   方 宸新繁人进士
  嘉靖葛 鴊万全人进士   宋 统新城人进士
  敖文瑞吴桥人举人   魏文相大理人举人
  桂伯谅慈谿人举人   李资坤昆阳人举人
  李 宪南海人举人   邹廷泽公安人官生
  吴 江丰城人举人   叶继美闽县人举人
  章 接兰谿人官生   孙 序钟祥人官生
  隆庆崔 嘉任丘人举人   邓 球祁阳人进士
  孙 黄洛阳人  万举人   历张 重莆田人举人
  曾可渔庐陵人举人   林 烋博罗人进士
  方 范昆山人举人   林大黼莆田人进士
  郑应龄莆田人举人   赵道隆无锡人举人
  张 锡同安人举人   李思忠分宜人恩贡
  李 琼黄州人举人   周兴祚延津人官生
  陈以耀江西人举人   陈尧言籍贯见前副使
  天启姚之光浙江人举人   全庭训江西人举人
  崇祯王台彦籍贯见前副使   朱启元浙江人官生
  同知
  永乐许 能祥符人监生
  通判
  永乐王 爽临川人  宣监生   德李 镐广东人举人
  正统袁 隆籍贯   景未详   泰郭 正大理人举人
  嘉靖杨 鸾桂林人举人   陆 敩浙江人举人
  刘 越湖广人监生   谭大观潼川人岁贡
  推官
  永乐魏 仪𥂕厔人  正监生   统马思忠澂江人监生
  景泰陈文斌江夏人  天监生   顺周 旋抚州人监生
  成化何世昭金谿人监生   祝 潮潜江人监生
  谭 义兴国人  弘监生   治方 溥黄岩人监生
  驰九垓仁寿人  正举人   德余 春邵武人监生
  陈 辅应城人监生   潘 洋桂林人举人
  嘉靖赵 㻚慈谿人举人   陈 文籍贯见前思州府推官邹显明澂江人监生   贺 绅衡阳人监生
  劳周相徳化人监生   顾文郁昆山人监生
  谭 经安化人监生   陈大昌新昌人监生
  陈佩之浏阳人  隆监生   庆唐宗正靖州人举人
  万历向 玳大宁人岁贡   周安叔新淦人选贡
  沈 森云南人举人   金 阶武进人选贡
  焦文炳栾城人   何 錿建徳人选贡
  张祐清内江人选贡   江腾鲸建阳人举人
  袁 旦沔阳人举人   谭 完京山人举人
  张希贤荆州人  天启吴伯裔河南人举人
  许曰翰籍贯   崇未详   祯严君教籍贯见前麻哈州张光伸四川人举人   陈兴门乐亭人举人
  铜仁县知县
  万历陈廷范楚雄人选贡   吴三让顺昌人举人
  杨仕汉景东人举人   丘时可绵州人举人
  张宿东莱州人岁贡   闵法孔泸州人选贡
  天启黄家林汝宁人选贡   许 臬新城人选贡
  崇祯颜师孔辰州人选贡   黄中色兴安人举人
  吴光宸永昌人举人   李世辅宁化人恩贡
  凃 淑新建人举人   杨升亨宜春人进士
  黎平府
  知府
  永乐司 祥历城人   符 济邵武人
  吴 璚海阳人  正统黄 恭上海人举人
  天顺萧守中保昌人举人   袁均哲建昌人举人
  杨 纬大理人进士   龚 鼎双流人进士
  成化张 琎大理人进士   杜 亨泰和人进士
  刘 铨邵阳人进士   袁 盛枣阳人进士
  弘治余 桂绵州人   张 纲滁州人进士
  连 纹郑州人   许 庆武进人进士
  张 恺无锡人进士   吴 远歙县人进士
  正德祝 寿历城人进士   朱 昭平阳人进士
  王光济商州人   夏玉麟常熟人
  嘉靖孙继鲁云南人进士   林 益莆田人举人
  邓 椿建德人举人   王 璧蔚州人
  林汝永莆田人举人   高瑞麟南皮人举人
  张廷桂浮梁人举人   陈大章䕫州人
  刘汝顺清江人  万举人   历康一俊莆田人官生
  吴守信浮梁人举人   李 时四川人
  徐 莹贵溪人官生   张翼先泰和人举人
  王事圣南康人举人   高 岳蒲州人举人
  阎 漳蓬莱人进士   袁 表闽县人举人
  高 祚峡江人  崇祯熊廷相丰城人
  井济博文安人举人   汤之相湖广人举人
  伍惟善江西人举人   于元叶东阿人官生
  沈象先籍贯见前副使
  同知
  正统史永言籍贯未详
  通判
  秦 庸南宁人   徐 璟钱塘人
  推官
  景泰李 震华容人   刘行政华容人贡士
  王 勉籍贯未详    李 镕籍贯未详
  正德刘 本籍贯未详    秦世济浙江人
  徐 馨咸宁人举人   欧阳斡庐陵人
  王有桧安福人   邝 𤩰宜黄人
  汪 椿南陵人   冯天秩故城人
  章 极永福人   岑 台名山人
  王应璧青州人   张凤鸣临桂人
  张一龙西安人  万举人   历马化龙西安人举人
  滕 垍永昌人举人   周大赉临桂人举人
  祝惟敬德兴人   赵世芳梓潼人举人
  郭继会晋江人举人   丘献可绵州人举人
  包 邠昆山人举人   刘养中𫎇化人举人
  龚文选长寿人进士   贾三凤济南人举人
  彭洪谟南昌人贡士   李思份临安人举人
  崇祯夏 霈上元人㧞贡   陈士琏福建人
  赵元洊四川人
  永从县知县
  永乐冯 泰籍贯见前清平县  施 铨籍贯见前清平县罗 文籍贯见前 弘清平县  治刘 让籍贯见前清平县刘 昻籍贯见前清平县  马 玠四川人
  正德吴 相河南人   周 谧浙江人
  吕 钥云南人举人   王 川蓝田人
  嘉靖何 伟武昌人   刘 缙卭州人
  莫 庸恭城人   胡宗耀乐至人
  郭一元临汾人   宋 侨四川人
  陶 金新野人  隆庆牛 辉大足人
  杨春煦赵州人  万历黄 禄金坛人
  陈 常富顺人   赵 禧河阳人
  石 乔湘潭人   孙梦熊滕县人举人
  包 善资县人   龚一麟营山人
  李宗周盱眙人
  遵义府
  知府
  万历刘安仁云南人举人   张守训陜西人举人
  蔡凤梧山西人举人   周作乐云南人举人
  孙敏政兴国人举人   董献策北直人举人
  杜天培湖广人  崇举人   祯李 樗山西人举人
  黄立言江西人举人   柏承阀云南人举人
  常山锡山东人贡生
  同知
  尹志伊贵阳人举人   詹 淑湖广人举人
  谭天相云南人举人   赵懋德山西人举人
  张起鹗陜西人举人
  通判
  邓洪烈湖广人选贡   王良臣广西人选贡
  田贡国思南人举人   田时登北直人岁贡
  任高选云南人
  推官
  王应期湖广人举人   周于蕃湖广人举人
  周 鸣江西人举人   陈绩宗湖广人举人
  熊廷相江西人  万恩贡   历黄九鼎湖广人
  遵义县知县
  冦克顺陜西人选贡   萧鸣世湖广人举人
  孙绍禹陜西人举人   张 襄湖广人选贡
  王之祯湖广人选贡   叶东生湖广人举人
  刘人表湖广人举人   王宗圣山西人选贡
  丘可恒北直人  崇选贡   祯胡宗明湖广人举人
  许国佐广东人进士   王佐圣苏州人举人
  正安州知州
  万历郭维屏云南人举人   刘 慎陜西人举人
  艾应甲陜西人选贡
  绥阳县知县
  万历詹 淑籍贯见前遵义同知  铁成篆湖广人选贡
  冯士奇山西人举人   王履祥云南人举人
  任 宠陜西人举人   李 玙山西人贡生
  母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天津人选贡   王建中云南人选贡
  左懋颕山东人选贡   李欲楫云南人选贡
  朱由梃明宗室
  桐梓县知县
  万历何 珩湖广人拔贡   王美中南直人贡生
  王 桂陜西人举人   万建侯湖广人举人
  曾仲文籍贯未详    陈其猷江南人岁贡
  王之谦贵州人岁贡   洪维干江西人举人
  姚赵珍陜西人  崇进士   祯唐文煃广西人举人
  李文奎籍贯未详    倪之化籍贯未详
  朱开运籍贯未详    万士醇贵州人岁贡
  张星耀籍贯未详    陈从龙籍贯未详
  李红嵩籍贯未详    卢腾凤贵州人岁贡
  仁怀县知县
  曹一科湖广人岁贡   陈王道湖广人举人
  王所用山西人选贡   吴继尧湖广人岁贡
  王成已陜西人选贡   门思实直隶人选贡
  总兵
  洪武傅友德宿州人颕国公   沐 英定远人西平侯
  蓝 玉定远人永昌侯   吴 复合肥人安陆侯
  汤 和凤阳人信国公   吴 良定远人江阴侯
  俞通渊巢县人越隽侯   杨 文含山人都督同知叶 升合肥人靖宁侯   陈 桓凤阳人普定侯
  张 翼临淮人鹤庆侯   仇 成含山人安庆侯
  冯 胜籍贯未详宋国公  廖 权巢县人德庆侯
  周德兴凤阳人江夏侯   费 聚凤阳人平凉侯
  梅思祖夏邑人江南侯   曹 震凤阳人景川侯
  王 成籍贯未详都督   韩 观虹县人都督同知何 福籍贯未详宁远侯  顾 成江都人镇远伯
  永乐萧 授籍贯未详右都督  南 党平越卫人
  正统方 英全椒人南和伯   陈 友全椒人武平伯
  郭 英籍贯未详 景参将   泰毛 胜籍贯未详南宁伯梁 珤汝阳人保定伯   李 贵顺天人都督
  天顺李 震南阳人兴宁伯   张 任籍贯未详都督
  毛 荣平越卫  成人    化吴 亮滁州人都督同知彭 伦永定卫  弘人都督  治顾 溥江都人镇远侯
  王 通新添卫人   焦 俊籍贯未详东宁伯吴 经滁州人亮子   曹 恺籍贯未详
  顾 玉顺天人  正德施 瓒通州人怀柔侯
  何 卿成都人都督   刘 玉北京人
  宫 聚籍贯未详    李 昻江南人
  方寿祥全椒人南和伯   李 旻丰城人
  昌 佐山后人  嘉靖陈 珣宁夏人
  牛 桓杭州人   李 璋宁远人
  杨 任贵阳人   沈希仪广西人
  张 经桂林人   王良辅广西人
  白 法广西人   石邦宪清平人
  隆庆安大朝平越人   刘 显南昌人
  王继祖怀庆人  万历郭 成叙泸卫人
  吴 国怀庆人   胡守仁静海人
  戚继美登州人   张 藻太安人
  谭敬承长沙人武进士   侯之胄山东人
  陈汝忠锦衣卫人武进士  李如柏铁岭人
  沈尚文太仓人武进士   刘 𬘩显子
  童元镇广西人   李应祥九溪人
  吴 广籍贯未详    陈 璘广东人
  马孔英万全人   邓 锺泉州人武进士
  天启张彦芳籍贯未详    鲁 钦籍贯未详
  马 炯籍贯未详    侯良柱遵义人
  黄 𨱆顺天人   刘 超永城人
  崇祯林兆鼎福建人   胡从义山西人
  许成名赤水人   王国祯浙江人
  刘镇籓乌撒人   范邦雄浙江人
  陶洪谟偏桥人   罗聨芳铜仁人
  副总兵
  万历陈 寅长洲人  成化李 安籍贯未详
  天启刘志敏籍贯未详    刘泽清籍贯未详
  秦民屏石柱土  崇司    祯方国安浙江人
  杨明楷乌罗司人   贾登聨籍贯未详
  温如珍云南人   邓 玘籍贯未详
  牟文绶施州卫人   武邦贤浙江人
  杨得胜籍贯未详
  都司
  洪武马 晖籍贯未详    张可大籍贯未详
  程 暹籍贯未详    胡通海籍贯未详
  金 镇平坝卫人   汤 清籍贯未详
  永乐洛 荣贵州前卫人   焦 得淮安人
  顾 勇江都人成子   李 忠贵州前卫人
  孙 礼新添卫人   何 瑛永宁卫人
  王 辂贵州前卫人   李 荣籍贯未详
  侯 义永宁卫人   洛 宣贵州前卫人
  景泰张 祥四川人   李 缙贵州前卫人
  陈 祯乌撒卫人   姚 贵贵州前卫人
  赵 信平越卫人   常 智兴隆卫人
  天顺金 桂平坝卫人   张 贵威清卫人
  洛 经贵州前  成卫人   化刘 芳普安卫人
  张 骥贵州前卫人   崔 旻赤水卫人
  许 昻赤水卫人   魏 纲威清卫人
  王 廉龙里卫人   赵 俊都匀卫人
  张 晟威清卫人   桑 盛永宁卫人
  管 立乌撒卫人   刘 缙平越卫人
  弘治金 声平坝卫人   史 韬新添卫人
  陈 灏乌撒卫人   许 佐赤水卫人
  王 璋贵州卫人   侯 宇永宁卫人
  王 溱清平卫人   张 文平越卫人
  陶 英安庄卫人   桑 本永宁卫人
  潘 勲辰州人   李 政兴隆卫人
  李 祖贵州前卫人   叶 昙贵州卫人
  崔 铎赤水卫人   曹 实贵州人
  王 言清平卫人   王 颛龙里卫人
  王 辅平越卫  正人    德权继武兴隆卫人
  王 木龙里卫人   周 吉都匀卫人
  司 勲清平卫人   金 章清平卫人
  赵 垣平越卫人   王 桓清平卫人
  杨 淮贵州人   许 诏镇远人
  刘 御贵州卫人   王 玺新添卫人
  李 瑧龙里卫人   桑凤翔永宁卫人
  吴 庸安南卫  嘉人    靖顾 恩贵州卫人
  周 爵四川人   胡 璋贵州前卫人
  宋 弁广东人   邓 良清平卫人
  王 锐广东人   狄 远兴隆卫人
  陈 武乌撒卫人   朱 文贵州卫人
  顾继先贵州卫人   余大纶襄阳人
  李 葵四川人   王 贤普定卫人
  汤 相襄阳人   但一麟广西人
  宋 琏四川人   樊世鲸云南人
  丘 润新添人   程 规松潘人
  梁天麒贵州卫人   吴子中云南人
  谷 旸贵州卫人   杨 均贵州卫人
  孙 时杭州人   何自然新添卫人
  张东旭曲靖人   杨 楚广东人
  汪 辅云南人  隆庆胡大宾越州卫人
  倪中化荆州人   王梦弼武昌卫人
  许 文浔州人   王德懋广西人
  王 月永昌卫人   杨 仲杭州卫人
  顾宗文宁波人   蔡兆吉贵州卫人
  万历凌文明桂林卫人   胡大忠南阳卫人
  段 扆云南人   王纳忠籍贯未详
  王时伟府军卫人   陈洪范龙江卫人
  张先声曲靖人   舒文俊江南人
  杨国柱杭州人   范希正成都人
  王纳谏河南人   林维乔荆州人
  张秉忠建宁卫人   徐 成金华人
  杨 桂广东人   钱中选偏桥卫人
  天启刘嘉言籍贯未详    方 策籍贯未详
  章有功绍兴人  崇祯李 瑗云南人
  李镇芳云南人   沈所行贵州卫人
  陈 谦常州人   徐正𫝊贵阳人武举
  吴荩臣四川人   徐合元四川人
  陈瑞征常州人














  贵州通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