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销释真空宝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跋《销释真空宝卷》
作者:胡适

  《销释真空宝卷》抄本一卷,和宋、元刻的西夏文藏经同在宁夏发现,故当时有人据此定为元抄本。这个证据是不够的。敦煌石室的藏书,有五世纪的写经,也有十世纪的写经;正如我的案头不妨有敦煌唐写本,也不妨同时有民国二十年的日历。

  我初见此卷,颇疑心此卷是明朝的写本,也许是晚明的本子。研究的结果更使我相信晚明之说。卷中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个称号起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到明嘉靖九年(1530)始改称“至圣先师”。但这样的一个封号,决不是一经公布便会到民众文字里去的,也不是一经政府改号便会消灭的。故这个尊号可以证明此卷不会写在元大德以前,却不足证明此卷不出于明嘉靖以后。

  卷中有好几处说到一个真空祖师,如云:

    有真空,老祖师,大开方便。

又云:

    亏真空,老祖师,提开油面。

    劝今人,离四相,识得真空。

又云:

    遇著我,真空祖,说与来踪。

又云:

    亏我祖,老真空,大开方便,

    教贫儿,才识的,去路来踪。

  此卷是演唱真空和尚的教理的,故名为《销释真空宝卷》。不幸我遍查元、明两代的佛教史传,总寻不著这位真空和尚的来踪去路。《中国人名大辞典》补遗(页一三)有个真空和尚:

    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著《篇韵贯珠集》一卷,……所论反切,破碎支离,颇为清代讲音韵家所诟病。

不知道他是不是此卷中的真空。如果真是他,此卷应写在万历以后了。

  此卷中写真空的宗派,如下:

    把正法,隐藏了,年深日久。

    从生下,老古拙,重整莲宗。

    南大方,北无际,诸佛出世,

    说印宗,和善财,又有真空。

    亏我祖,老真空,大开方便,

    教贫儿,才识的,去路来踪。

  卷中别处又提到:

    有古拙,传无济(际?),佛性圆通。

    有明期,同清引,亲传祖意,

    通僧官,说教典,显望(妄?)明真。

    论无相,共无为,亲传三昧,

    有无往,坐山林,自己真功。

    隆(旁注“雷”字)恩寺,说善财,人缘广大,

    宝金山,仿功(公?)案,接引迷人。

    有印宗,度徒弟,进求如意。

    说陕西,有万逢,烧火寻真。

    论大方,老和尚,见闻之觉,

    说蕴空,修净业,劝人修行。

这些和尚都不见于史传,无可考证。明初有个古拙禅师,号祖庭,是南方人,见于幻轮的《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二(《大正藏经》四九卷九三七页)。无际则有两个,一个见于幻轮的《续集》卷三(同上,页九四四),一个见于近人的《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十九,却都是南方人,不能说是北“无际”。其馀的和尚都不可考。如有人能细检北方几省的方志,也许能考出这几个和尚的时代。

  但卷中有一大段“唐僧西天去取经”的故事,可以证明此卷大概作于吴承恩的《西游记》流传之后,此段全文如下:

    唐圣主,焚宝香,三参九转,

    祝香停,排鸾驾,送离金门。

    将领定,孙行者,齐天大圣,

    猪八戒,沙和尚,四圣随根。

    正遇著,火焰山,黑松林过,

    见妖精,和鬼怪,魍魉成群。

    罗刹女,铁扇子,降下甘露;

    流沙河,红孩儿,地勇夫人;

    牛魔王,蜘蛛精,设入洞去,

    南海里,观世音,救出唐僧。

    说师父,好佛法,神通广大,

    谁敢去,佛国里,去取真经?

    灭法国,显神通,僧道斗圣;

    勇师力,降邪魔,披剃为僧。

    兜率天,弥勒佛,愿听法旨。

    极乐国,火龙驹,白马驼经。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馀里。

    戏世洞,女儿国,匿了唐僧。

    到西天,望圣人,殷勤礼拜,

    告我佛,发慈悲,开大沙门。

    开宝藏,取真经,三乘教典,

    暂时间,一刹那,离了雷音。

    取真经,回东土,得见帝主,

    告我佛,求忏悔,大放光明,

    到东土,献真经,唐王大喜,

    金神会,开宝藏,字字分明。

我们看这一大段,更试将此中的取经故事和《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吴昌龄的《西游记》曲本(元朝。有日本印本)、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相比较,便可以看出此卷的取经故事决不是根据元朝流行的《西游记》的,乃是根据于吴承恩的《西游记》的。

  试举几个例证。(一)元人剧中称孙猴子为通天大圣,而此卷已称齐天大圣。(二)元剧中无黑松林。(三)元剧无罗刹女。(四)元剧无牛魔王。(五)元剧无地勇夫人(《西游》小说八三回作地涌夫人)。(六)元剧无蜘蛛精。(七)元剧无灭法国。(八)元剧无弥勒佛“愿听法旨”的事,只有吴承恩小说里有弥勒佛收小雷音妖王的故事。(九)元剧中无戏世洞,这就是吴承恩小说中的稀屎同(六七回),因为名字不雅,故用同音的戏世洞。凡此诸例,都可证此卷作于《西游记》小说已流行之后,所以卷中的取经故事都是根据这小说的。

  吴承恩死在万历八年(1580),他的《西游记》不知作于何年,大概是他早年的作品,出版当在十六世纪的中叶(约1560)。此书流行到西北,至少需要三四十年的传播。所以我的意思以为《真空宝卷》的著作至早不得在万历中期(约1600)以前,也许还要更晚一点。我还有个旁证。我买得一部嘉靖三十四年(1555),北京刻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其中也有很多的“三,三,四”的十字句子曲词,文体与《真空宝卷》颇接近;中间夹著许多散曲,有《清江引》、《一封书》等等曲调,又有五言和七言的句子。这里面也有唐僧取经的故事,却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大不相同。他说,行者赴会,把二郎的母亲云花压在太山底下。二郎把母亲救出后,

    母子得相逢,坐在宝莲宫。

    想起心猿意,要拿孙悟空。

果然

    移山倒海拿行者,翻江搅海捉悟空。……

    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

    悟空若得脱身去,单等东土取经僧。

二郎变化广大神通,因为救母亲,追赶金乌也为自身,收了三光,二意双行,压住行者,单等唐朝取经僧……

    唐僧领旨辞圣主,出了长安往西行。

    单身独自无护法,步步游行一个人。

    登山迈岭多劳苦,沟沟涧涧最难行。……

    到了山中无出路,要见活佛难上难。……

    正是长老为难处,猛听人语叫连天。

    叫声师父救救我,情愿为徒把经担。

    唐僧一见忙念咒,太山崩裂在两边。

    行者翻身拜师父,担经开路上西天。

    [乐道歌]

    老唐僧,去取经,丹墀领旨拜主公,谢圣主,出朝门,前行来到一山中。收行者,做先行,逢山开路无人阻,遇山叠桥鬼怪惊。老祖一见心欢喜,高叫徒弟孙悟空,望前走,有妖精,师徒俩,各用心。又收八戒猪悟能。两家山,遇白龙,流沙河里收沙僧。望前走,奔雷音,连人带马五众僧。唐僧随著意马走,心猿就是孙悟空。猪八戒,精气神。沙僧血脉遍身通。师徒们,不消停,竟奔雷音取真经。

我们看了这个取经故事,便知这时候的取经故事还在自由变化的状态,所以里面的节目,如二郎救母把行者压在山下,全不受向来传说的拘束,也和后来的吴承恩定本全不相同。这是嘉靖年间的作品,才有这样自由。到嘉靖以后,取经故事有了统一的结构,便不容易自由改造了。所以《二郎宝卷》的西游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证明《真空宝卷》的晚出。

  1931,3,15

  我既用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来证明《真空宝卷》出于万历中期以后,又想到近人误信《四游记》中的节本《西游记传》为吴承恩以前的古本,所以我把我的《西游记传跋》附在这里。

  (原载1931年《北平图书馆馆刊》第5卷第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