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山先生文集 (申得求)/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农山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申得求
1936年
卷五

[编辑]

答尹秉宪甲午[编辑]

初秋手问。感愧没量。居然嘉排。经体安泰。仆夏间稍静居。盖外挠所致。人无来者。看得数件册子有首尾。见状对启蒙。然非欲究象数之元。以接四圣三贤之统也。待解揲蓍作卦。为目前避凶就吉计。自顾钝根。竟能如意否。恨地远不得对究。如翁季之于参同契也。守死善道。当为四字符。然书不读。道无由明。今读何书。详示为好耳。

答尹秉宪丁酉[编辑]

前后书中小纸胜原幅。一则以疑发见。自治之急务也。一则因物寓理。警人之真心也。读之无斁。非安否相报之比也。然逐条𥌒见。或不负问寡之意。若几惠何以为报。荑与木瓜微物也。诗人美之。传之千古。恨吾言不足以及此也。隐几工夫。大出濂洛中。果然工夫因几有得。忘其菲薄。当以数诗记之。自今日为始。整冠相对。不敢怠于进修。是几之力。多荷多荷。

御制小学序。生甫八岁。必受是书。

必受是书难言。当付之马肝之论矣。

书题首节小注陶庵说可疑云云。

立言之法。详略不同。安可以一例槩之耶。陶庵固从而为之辞。而来说亦多可疑处。盖大学序言小学处。并爱亲敬长隆师亲友。而不言则抑将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非小学中可言云耶。愚意书题虽主古者而言。毕竟是既成此书后所言也。五伦备载篇中。虽略举而读者可以推知。故略言之。若大学在此书外。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详言之。以此更思若何。

古今异宜。粗言则尧之茅茨。后世瓦屋。舜之木器。后世瑚琏。盖指外面事为而言也。

晦庵题云云

启蒙亦书云台真逸。自编中授童蒙。尤切题号之意。以名臣录亦出自编。而书姓名推之。可知其然矣。

答房一圭[编辑]

乃谦传手告。侍奉茂卫。喜可知也。人患无志。志苟立矣。圣门虽远。亦可随力而进。或恐实不如名。则非惟墙面之犹夫前日。其于贻人讥何。幸益自励。毋负初志。

答房孝源癸巳[编辑]

人来意中手书恳悉。喜读再过。如入安丰庐。目见不戚戚不咨咨之真气象。而今世何处。更有此事耶。夜读想不辍。而所询若虚。正所望于百行者。此不可远求于外。反之吾身。有一心字。心苟不存。竟日对册。破尽五车。谓多闻见则可。于吾所谓道。相去迳庭。反此而主人常守神舍。则读书应事。互相发明。知行一致。体用乃备。为圣为贒。随吾力而有成。但吾辈所见空踈。此边意思多著不妨。到不得已处。又寻究处之之方。应之得当。庶不枉作读书人。雅意以为如何。

答房孝源丙申[编辑]

琴琴何相得之晩也。平生无百玩。非贫不能也。性不喜也。昌歜羊枣。偶在五弦。而屏山之二难矣。彭泽之木。亦阙然者五十年。高朋克己。辄惠家畜。意非偶然。对之雀跃。渣滓可涤也。中和可养也。日前又见男孙。若待身无国服。抱二孙而弄。泠泠大乐魂返。何古人之不可及哉。当是时。子毋惜入吾室而听反招隐一曲。

答房孝源[编辑]

自承前书。庶几遇之。东望依依。季来长未。先咷后笑。华虫专惠。起我者多。耿介乎思君之操。历录乎欲君之文。因之为新年祝。父子相对。近治何经。其风斯好。令人凛然。彼五湖之范。真未闻道者也。

答房孝源丁酉[编辑]

稼圃云云。伤虎闻虎。内实战瞿。将何辞塞问寡。愚亦未尝无志者。至今伥伥。耒耟为之害也。圣人果不我欺。若樊迟事。曲折多端。或家不至如吾辈之穷。或虽穷矣。既依大圣。自有所事。而惟此之急故斥之欤。然使迟而志舜尹之志。看做甚么事。不害为多能鄙事之一端。何遽讥以小人也耶。迟之为迟。无志而已。苟其有志舜与尹。纵不能一朝可蹴而到。毕竟成就。止于子贡之下已哉。宜夫子之斥之也。前车不远。言之寒心。势于百行。吾莫奈何。惟企百行勿负书中所言之志也。

答宋敬淑丁酉[编辑]

程子主一无适。谢氏惺惺法。尹氏不容一物。朱子惟畏。为近四训。何者最切于初学。且敬贯动静。则动静亦惺惺乎。

四子言敬。何者不切于初学。然程似易。谢尹朱似难。此则只据愚见。而然莫不乱道否。静而惺惺者至。则动能事事照察。是亦惺惺矣。

形气神理云云。

凡之于圣。理同神同形同。不同者气质也。同者多。不同者几希。而泰河垤潦。邈不可同年而语。此正吾辈发愤自强。毙而后已者也。

家礼深衣图。不合于渐圆杀之云云。

图者甚失渐字之义。愚则曾服深衣。便从腋下渐渐杀之矣。

家礼圆续衽处。全无缀痕。而便览则有缀痕何也。续衽钩边。向内为之耶。向外为之耶。

深衣图缀痕见于两襟相掩。图盖前后六幅。而两襟相叠。则前只三幅广。故聊见后幅之稍前。图之如此。至若针法。他幅已向内。而钩边不别出。则可知向内矣。如何。

人家失火。延烧几筵。则当复设几筵。其告辞何以措语。

当火灭即设。三日哭。何用告辞耶。

五代祖墓迁葬。宗孙无服。长房服缌如何。

虽十世祖。直下宗孙当缌。

答宋敬淑大学问目[编辑]

序文天必命之。与中庸天命之谓性。命字有先后云云。

统言之无先后。细分之则又似有先后。

用乐教民。于格致诚正之事何如。

用乐教民。于格致未知何如。而于诚正则不远矣。

曲礼诸篇。亦当时夫子诵传者耶。

小学夫子想已言之。而今无全文。故以支流馀裔证之。

经一章第二节云云。

以下文知所先后看之。知止能得。正指工夫。但定静安三字。略说效验。

第四节章句实其心之所发。与首节章句因其所发。两所发异同何如。

譬之水。心泉也。情第一坎也。意第二坎也。首情此意。

三章明德至善。兼言工夫效验。新民至善。专言效验。

彼一道此一道。传者之能处。

六章十目云云。似指恶一边。而章句兼言善恶何也。

结闲居起润屋。须兼善恶方得。

七章小注胡氏以正其其正。分体用云云。

用不正时。体独得正乎。然其正之依旧在用。所谓制之于外。以安其内者也。若云峯之分属。未可知也。

大学工夫到修齐。几乎造极。而今八章。复举常人之辟何也。

不问地位已高。从头说起。传之凡例也。岂此章为然哉。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与上章结语不同。

自古此处。人多异说。愚则以为传者作文妙处。别无异意。

九章特下必先二字何也。

家小国大。家近国远。齐治若不相连。故比他传。特加二字。以明其势之连。

孝弟慈云云。

五辟不去。于孝弟慈。何故先言五辟。至此始言三者欤。

十章兴孝兴字。与上章兴仁兴字同。而至此特释何也。

问得甚好。上则与作乱相对。不待释而已明。若此章不为释则下段章句彼同有是心而兴起云者。何所来历耶。

不倍。

孝与弟皆系事上。故于慈亦取其不倍于上者欤。

大学言心而序则言性。中庸言性而序则言心。

大学至善非性乎。中庸戒惧非心乎。大学序自是穷源之论。中庸序因允执厥中而起。亦其势然也。不当求别义于其间也。

与郑琯铉癸巳[编辑]

远外莫详的奇。哀侍病报。屡入于耳。全然虚言。岂至于此。心焉惊怅。实不自抑。春气和舒。宿慎夬祛。重堂万旺。已往所祟。因何而有。有非自致。圣贤所不免。如或任情过哀。柴毁而然。礼经皆不足准信者耶。以允宽久读书而亦有此耶。孝有大小。胜丧为上。且吾党之毗依。孔远且重。有以谅之而扶支。毋使朋友更贻远外之虑。不胜泣祷。

答李渊会戊戌[编辑]

功制意外惨。无可慰之辞。披读惠讯。审美慎宿苦。旋庸驰虑。区区接人多矣。笃实者寡。三馀从游。弥见敬服。思之喜。殆不能寐矣。得庸劣虚生。又见一岁之尽。自怜奈何。在青春者视以为戒。或为攻玉之石耶。

答崔重燮癸巳[编辑]

自君之病矣。再及尊门。一面一不。而君皆不省。区区心中。虽恃福善之天。而可虑者支离也。即见手问。又不料回甦之期亟。喜荷罔涯。娓娓所示。非出外面。前哲云大病之馀。善端易生。验于左右。亶其然乎。病时如此。不病可知。此愚之期望。以远以大。欲见其成就者也。勉之勉之。

答崔重燮近思录问目戊戌[编辑]

动静无端。不可谓孰先孰后。而太极图之所以先动。自其著者言而欲人易喩耶。

既曰无端。则向使先静。亦犹先动也。故自可见处说起。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朱子曰两仪是天地。又曰地言其大槩。土是地之形质云云。

今以一物观之。初只是水气。及有火气而后。渐成则木气也。最后坚实则金气。而全体者土气也。五行之生。必是一时俱生。而又似微有渐次。若地则举水火木金土之质而总名者。所谓大槩。自有水气之初。已可名为地也。

立人极三字。果定人意。

无妄自有体用。不息乃其验也。

冲漠无眹。无形无兆云云。

形兆二字。应上象字。果与无眹不同矣。象字已含气意。以意逆志。自无窒碍。

上下涂辙。俱指理。如以慈孝言之。非先无而后有。乃自始至终。一样慈孝。

不迁怒不贰过。朱子曰。圣人无怒。何待于不迁云云。

疑得诚然。朱子又尝曰那里有无怒底圣人。又曰圣贒当怒自怒。以和怒也无为释老之缪学。与此大不相合。或者初晩之异欤。朱子又曰圣人自是无那迁了。不著说不迁。此则无可疑。

大蓄象传。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云云。

迹是已用故言用。用固出于心。言是未用故只言心。心固可施诸用。

咸之九四传。往来憧憧云云。朱子曰。伊川说微倒了。又曰说得未备何也。往来是一往一来。自然之常理。憧憧是加私意不好底。往来若道往来憧憧然。与九四憧憧往来小异。此微倒处。只说得不好底。不及到自然之理。此说得未备处。

似然。

伯淳谈诗。点掇地念过云云。

上文思之切归于正。即点掇。此有栗谷语录。

春秋传序。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云云。夫子何以知来世圣王之不复作耶。

由后世推上言之。则夫子似已知之。故其言如此欤。

当中之时。耳无闻目无见云云。朱子曰。子思只说喜怒哀乐。今却转向见闻上去。所以说得愈多。愈见支离纷冗。都无交涉云云。

想程门问答无见无闻者。状如聋𥌒者然。故朱子辨之。盖与不睹不闻不同。不无二字。所争多矣。

动箴习与性成云云。

此性字。栗谷不取龟峯本然之说。盖以为气质也。至洪梅山。复以本然为言作题目。深思之千万。

答金濬喜大学问目[编辑]

大学序分作六节。则第一节大学之书。法也。言大学之书。第二节盖自天降生民。所由设也。大学之道始明于世。第三节三代之隆。所能及也。大明于世。第四节及周之衰。知者鲜矣。始不明于世。第五节自是以来。坏乱极矣。大不明于世。第六节天运循环。未必无小补云。复明于世。

六节之分。来谕甚好。

诚意章曾子曰云云。

朱子之断然以传十章为门人所记者。此其一证也。如无曾子曰三字。则安知其必出于曾门耶。

自谦乃毋自欺之本。慎独又自谦之本。

以矩絜。絜之为矩二说不同。同出于朱子。愚则寻常从今谚解。

答金濬喜[编辑]

座香未歇。又获华问。寂寞之涯。草树尚幸。人患不自知耳。自知苟明则心所不安。即乌喙毒虎尾危。焉有食且履者哉。来喩多端。出于自知。读之叹服。决去其旧。粹然乎新。诵书必不还珠。行己必能力践。雪山自此益重矣。区区五十。潦倒无闻。正坐无此。临书赧然。

答张镇学乙未[编辑]

所询外驰之患。愚五十年不能去之病。病不自瘳。敢以曾经自处哉。然非无药而然。特苦口而不肯服耳。方文亦非单传难求者。所谓敬字是已。日日服之。又日服之。又无日而不服之。驯至药力浃于骨髓。顷刻不敢去。则粹然为无病之君子。岂非世上快事乎。幸加之意。

答张镇学[编辑]

世级日下。何说不出。谁是夷吾。不使夫子左衽。思之气死。处义一节。亦难预定。姑观前头。而来书中不服二字。果十分筑底耳。

与张镇学丁酉[编辑]

大学诚意章厌然之厌。小注引郑氏音于简反。考于十三经中。大学郑氏音有乌斩乌簟于检三反。无所谓于简者。然则简字无乃传写之误耶。今不察此。若曰郑氏于简之音误矣。以朱子之贤。不应踈脱。不知此而引之元文小注。必非朱子事。是以于简真为郑氏音。郑氏音于简何所据耶。以十三经言之。分明是误。误当曰误。则郑氏之音。幸而明于久晦之馀矣。郑氏之音明。则其不可曲讳小注。以为非朱子事者。不待辨而明矣。盖元文下小注之为朱子事。班班可见。左右亦已相信。但于某某公此注云云。似未释然。故复此言详。更思之好好。

答曺秉顺丙申[编辑]

木居士。本偶然者也。人纵尽诚。有何福应耶。此言盖尝闻于退之。子如求道。当慎所从。而以面以书。施匪其宜。窃为惜之。省安一节。出于愿闻。更企力学。

答曺秉顺[编辑]

半年旅榻。所得伙然。一此做去。何求不成。书中撤归。果为闷然。而亦在吾志。千周彬彬。万遍可睹。独学要谛。加之就正。不亦善乎。昔吾从师。一年仅一至。至亦二十日内外。以故至今无所闻而势末由致耳。至若鼓山之于梅山。踵门无三宿云。此非常法而广尊意。故聊言之耳。

答黄某[编辑]

得惠书。具悉安否。其论张子房,诸葛孔明,陶元亮事。衮衮可听。子之胸如何大。能把汉晋魁梧人物。一口说出。如是之快。韩愈曰。时者在上者之所为也。彼数子非尽不在上者。而并不遇至此耶。为之慨然。宇宙欲隘。其才高其气奇。或歼秦馘楚。或伐魏合吴。或身宋心晋。所成就者。非不尽美。学则未尽善也。假饶赤松子无伴。苍天不死。统八州刺史如乃祖。致其时为尧舜三代。吾不信也。然则在后之人。致恨于三子之学。反有甚于致恨三子之时。恨之如何。学之而已。学而不已。将无不可为之时。非圣人之极功耶。盖时者外至者也。学者在吾用力。愿与子勉焉。如何如何。

答金埴己亥[编辑]

近跨驴东去四十里山中。得晩暮藏修处。水流青油。石堆白粉。全局宽密。旧有朱宋影堂。今业楮人居之。四冠一童。不太草草。而意中人并娓娓不已。于贤者偏切少一矣。平生财空外舍。尚因于诸友。妄起浮念。迟以岁月。鸠数间屋计。此事往来塡胸中。满天人是非几忘之。来书不知云云。依旧披还大笑。义集暑行不易。听蝉对床。可作一画中景。挥汗略礼。只侍学日胜祷。

答金观洙戊戌[编辑]

于庸学皆曰章句。于孟子兼书集注与章句。于论语只称集注何也。

章句集注。皆释经之名。然章句取分章句之义。集注取集诸家之意。盖庸学孟子。章甚长大。朱子之前。分者无之。故虽集诸家说。而必以章句名之者。举其重也。若论语则不然。故直称集注也。观于孟子集注章句并称。可知虽章句亦集诸家注之意也。

论语首章三亦字云云。

易损之亦可喜也。传亦发语辞。诗有客亦白其马。注亦语辞。吾于此三亦字。亦尝云尔。

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则威重当以何为主。

若问威重之所为主。则去看语类二十一之三十一板。盖敬而后能不轻。

从心所欲不逾矩云云。

行处故只言矩者。的当的当。

不敬何以别乎。集注养犬马者。者字云云。

四书体注。以养犬马者之者字。作事字看。此说较稳否。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集注云行之于未言之前。言之于既行之后。既行之后。更有何所言耶。

如医家经验方。皆言于既行者也。安可以既行而全不言耶。

答金观洙[编辑]

春聚如冬。非惟书意。尹友口说。又极十分。望诚已逾月矣。光述言顾行之君子。贵宅神守。决非外邪可入。二者吾不忧也。别有静专之处。高明之辅。羌中而改耶。然则其为仰欣。岂同堂合席之比哉。因风幸示以一二近得也。

答房衡圭丁酉[编辑]

半年之间。所见骤进。满纸吐情。几于刮目。人家父兄成立如天。而遗风未沫。嗣守已难。每览前籍。不胜叹息者多。今见雅存欲竟先伯氏未竟之学。愤悱非常。令人增气。然此非口说空谈可能也。未知其间读几卷书。行几件义。深愿对面验之。

礼询抄送告辞。正朝早起。设纸榜于宗家。陈馔以五代孙名主事毕。奉纸榜至次长房家。安于位。参神降神献爵告辞。次长房主之。辞神焚纸榜。此是无于礼之礼。如此奉答。难免汰哉之诮。皇恐而已。

递迁纸榜告辞。维岁次云云。五代孙某云云。显五代祖考妣云云。伏惟宗庙之礼。神主为重。而病贫所致。历世未遑。然先考某官府君丧毕。显五代祖考妣祧迁礼不可阙。自今年为始。将祭于某亲某之房。不胜感怆。谨因正朝之礼。或节祀则节祀。百拜告辞。

奉安告辞。维岁次云云。介玄孙某云云。显高祖考妣云云。今以孝玄孙某丧制已毕。其子亲尽。显高祖考妣云云已祧。某当以次长奉祀。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答房衡圭[编辑]

易之继善。孟子之性善。中庸之择善。大学之至善云云。

继善性善。有天人之分。择善至善。有大小之异。然其言善皆指理。是则同。

答申泳休丁酉[编辑]

和国来。略闻身有功衰。为之惊心。即玆侍履连护。寻数不以悲扰而辍否。朱先生于国家山陵。请开讲筵。则学之当急。贵贱无殊。况至情之丧耶。他日相面。决无推诿之辞。谅之而倍百自力。

答申泳休己亥[编辑]

大学慎独。分言君子小人。中庸慎独。不分君子小人何也。

中庸既常戒惧则已成君子矣。故不复言小人。大学乃自修之始。故分言君子小人以示戒焉。

第一章先言中而后言和。十章先言和而后言中何也。

上先体后用。此则先易后难。

鬼神章使天下之人。使字云云。

孟子使之一本。集注曰若天使之然也。此亦当添若字意于使上看也。

九经不言礼乐何也。

不但此处。大学治国平天下。亦不言礼乐。然修身之事。礼则已有。乐则功成治定。当自作矣。

弥近理大乱真。

释氏论心。朱子曰。佛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如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又曰扑落非它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又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看它是甚么样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为他挥下也。知。郭德元问。禅者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他也知得这知字之妙。曰所以伊川说佛氏之言近理。谓此类也。不昧。朱子举佛氏语曰。千种语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此说极好。问。程子曰佛氏之言近理。所以为害尤甚。所谓近理者。指此等处否。朱子曰然。常。广因举释子偈。有云世间万事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朱子曰便是它那道理也有极相似处。又只说得来别。故某于中庸章句序中。著语云至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朱子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切要工夫。佛氏说得甚相似。然而不同。佛氏要空此心。道家要守此气。皆是安排。子思之时。异端幷起。所以作中庸。发出此事。只是戒慎恐惧。便自然常存。不用安排。戒慎恐惧。虽是四个字。到用著时无它。只是紧鞭约。令归此窠臼来。问佛氏似亦能慎独。曰他只在静处做得。与此不同。佛氏只是占便宜。讨闲静处去。老庄只是占奸要。它自身平稳。先生又自言二三年前。见得此事。尚鹘突为它佛说得相似。近年来。方见得分晓。只是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好颜子约礼事是如此。佛氏却无此段工夫。是也。老氏于末段空注中。略见其槩。他无所考。然释氏末流。皆是窃取老庄而成者。则老氏近理。只以上所列五条同勘可也。

答郑海龙小学问目[编辑]

聘奔之别。立教

聘指六礼。奔不具此礼之谓。

不苟訾云云。明伦

只以不訾看之。不必深拘于苟字。

加之事人代之。与之以亲命。而复之不待亲命何也。

彼果不能。而己复为之。固亲情之所安。故不待亲命欤。

让食不唾。

让食不唾一句。不可专属于尊客。上言不叱狗。故并举平常事而类之。

慝礼。敬身

礼之过不及者。皆可谓慝。

程子曰。罪己责躬不可无。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子春伤足之忧。至于数月。无已过乎。稽古

程子之言固精到。而子春之事亦不可轻。

太公指夷齐为义人。则将以武王为不义耶。

此时义理并行不悖。若问于当时。太公曰此亦义也。彼亦义也。

杜李良豪侠好义云云。

恐当时所谓义者如此故耳。

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横渠行状此段上。有女子之未嫁者。必使亲祭祀纳酒浆云云。其意可知。盖当祭而不亲酒浆。即使人为之也。又按其家童子必使洒扫应对。给侍长者。即此事亲之谓也。

忌日迁主云云。

张子曰。忌日必告庙。为设诸位。不可独享。故迎出庙。设于他处。据此则当时时祭行于庙。故程子不言出主于时祭欤。

古者娣姒之和人兄弟者有几人。败人兄弟者有几人。男子之亲兄弟而远娣姒者有几人。亲娣姒而远兄弟者亦有几人乎。

高明熟读小学书。何不求之篇中。第一王览之妻近之。其次缪肜家诸妇。又其次牛弘最末者。子其往问于仲涂之父。其言吾见多矣。

前辈皆辞避。坐下坐云云。

坐下坐。非指公坐上事。

哲人志士。

哲人圣也。志士贤也。

凡语必忠信。出言必顾行云云。

凡语凡行两下说。出言顾行一串说。既不嫌于重复。又可见其丁宁。

恻然自念。思欲效之。

自念悔前之为。思欲勉后之意。

正风俗得贤材云云。善行

治天下。正风俗为先。正风俗。得贤材又为之先。故立言如此。

御僮仆。是居家事。而乡约注。反在在外之下何耶。

上德字注。僮仆果在长上上。此以家人外人分之故在下。

答郑海龙论语问目[编辑]

三省一唯先后。小注胡陈二说不同。

愚每从云峯说。

礼之用和为贵。抑仁之用公为贵。智之用别为贵耶。

此礼字非指四德中之礼。先于此看破如何。

君子不器注一才一艺。

才就人身而言。如孟子非才之罪之类。艺就事上说。如六艺之类。

殷因夏周因殷。则夏之所因。非虞唐耶。而不并言何也。

非惟继周者。百世可知。自夏以上百世亦可知。立下一个样子。三代已足故耶。

孔文子敏而好学云云。

学自是文子之学。非如颜子之好学。

知者乐仁者寿云云。

悠久故寿。乐字自动字中来。偏言之乐也。若孔颜之乐。专言之乐也。

启予足启予手云云。

先足后手。如先终后始。古人用字。自有此样。

反经合道。

此语程子非之。朱子取之。一则以以反经为合道看也。一则以反经而合于道看也。

参鲁师辟。

以速贫速朽堂堂张也观之。或得其鲁与辟之万一耶。

修慝辨惑。子张,樊迟之问一般。而于迟特曰善哉何也。

想迟平日所问多不切。如学稼圃之类。此则有意为己故如此。此问其在三问仁之先乎。

举皋陶云云。

禹将受禅也。让于皋陶。舜亦曰俾予从欲而治。盖皋陶之于禹。虽为不及。其过于益稷则明矣。且观从欲之言。则似尤切于不仁者远。故特称之耶。

子路。未仁乎。此仁字专以管仲之事而言乎。

子路举全体而斥不仁。故言事则为仁云尔。盖病子路之无所分别。若使子路问管仲之心非仁。则夫子答之当不如此矣。

若使夫子专鲁政而请讨陈恒者数。哀公坚不听从。则夫子将何以处之。

只得弃位去之。

何为是栖栖。集注栖栖依依。

以疾固之意推之。似游历天下。不遑定处之象。而考之他书。未见其证。惟字典以此栖栖为皇皇。此近于愚意。但未知依依亦皇皇之谓乎。

以直报㤪。集注简易易知。微妙无穷。

简易易知。应上明白简约。微妙无穷。应上曲折反复。盖阳舒阴惨。大分较然。即简易也。然天地以生物为心。虽阴惨之中。阳舒之意未尝不流行。即微竗也。

躬自厚。远㤪。

远㤪如远色。远之则不来。

友多闻。或多闻而寡实则奈何。

且作三样人看。则多闻而已固在所取也。

见善。探汤云云。颜曾则四勿与三省可当之。冉闵则何者为当。

并称于德行。可为一证欤。

伊尹之求志。乐尧舜足以当之。太公之求志无可据。

有流必有源。只以后来行达上推之。可见钓渭时所求矣。

答郑海龙孟子问目[编辑]

梁惠王币招贤者。亦仁义之心见处。孟子仁义云云。其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乎。

卑厚招贤。战国风习。不可谓仁义之见处。

尔何曾此予于管仲。言固正矣。然比于上文孟子答丑之言。则便见气象之优劣。

来说甚高。

诐淫邪遁。以七篇所载。可历数耶。

告子诐。陈相淫。杨墨邪。夷之遁。然四者相因。又不可执一而求也。

孟子之辞疾出吊。亦一教诲之道也。仲子何不直对。

仲子失处。

孔子之清任和云云。

三至于卫似任。灵公视雁而去似清。见南子似和。

其为人也好善。既云好善。则丑之所问三者。不外乎此。

其效果如来说。善哉问也。

太甲终不自艾。而无它可立之人。则伊尹当奈何。

或如共和之为。待太甲崩。立沃丁否。

答李教植丁酉[编辑]

生朝送人。陈同父之高义也。每读晦翁所谢之书。为之叹息。不意德元行此故事。何不量匪其人而施之至此。此之孤露之感。方弸于中。悲泣悲泣。就审堂候欠宁。寻数不专。何等驰虑。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非徒平常事。虽病患澒洞中。此法不可废。区区颙祝。

答赵炳宽丁酉[编辑]

大学空壳。非尽平生之力。读天下之书。知行到极处。虽曰已充。吾不信也。一朝发愤。可能仿佛者耶。若文义有晦。讲之贵速。抄起问目。相对究竟。好事好事。尊叔丈意见甚高。先质于家。以看后来合否。尤得滋味。未知若何。

答赵炳宽大学或问问目[编辑]

幼也习于小学。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长也进于大学。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也。小注卢氏但分大学始终之事。而以察义理属于格致。以措事业属于治平。然则于小学。亦可分始终。以收放心属于洒扫应对为始。以养德性属于爱敬隆亲为终耶。

收心养性。难分始终。

明德则曰人人之所同得。明命则曰有生之所同得。明德专以人言。明命统人物言之耶。

所问亦有理。然明德明命。不可二之。但言有在人在天之别。

经一章则述夫子之言。传十章则记曾子之意。言则他人可述。意岂他人可记耶。且传文知其成于曾氏门人。而子思以授孟子无疑云。则子思以夫子之孙。曾子之传。其或自成而授之孟子欤。

以孟子且述孔子之意云尔。则弟子记先生意。何谓不可乎。子思自成。不敢谓必然。不敢谓必不然。

丹书。师尚父自编而告之欤。易坤文所谓直内之敬。方外之义。亦发之于此云。则前丹书而未有发敬义处耶。

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而以丹书对。则或者黄帝之书欤。然则敬义之言。此固为首。

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小注上句专以理言。下句专以气言。以愚思之。天道之行。实不外乎气。发育之妙。实不离乎理。

注已得之。来说亦足发明小注。

程朱所论格致工夫诸般说。逐条相合。朱子说使之习于诚敬则收放心养德性一条。合于程子说后五条。朱子说用力之方。或考之事为之著。察之念虑之微。求之文字之中。索之讲论之际数条。合于程子说或读书讲明道义。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应接事物处。其当否数条。朱子说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一段。合于程子说或问观物察己一段。

其揆一也。节节安得不符合。

以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分属于亲疏贵贱。则亲爱哀矜属于亲。敖惰属于踈。畏敬属于贵。贱恶则属于贱耶。

分排好。

孔子之取瑟于孺悲。孟子之隐几于齐客。以圣门无弃人之义究之。心窃惑焉。

不屑之教诲。教诲也。

盖絜矩之道。亲亲而仁民。且将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也。今公仪子欲利民而去其织妇。使妇不得所于家。其于絜矩当然之序。果何如。

方论不以利为利。故取公仪子事。然来谕亦备一说。

答赵炳宽戊戌[编辑]

响声互答。能道两年怀。尊书不如令叔丈来。形影相依。不为数日计。令叔丈不如尊书留。病困者其间所得则大矣。己卯学者之日。吾东三代时事也。问其䂓模则不过尊信白鹿洞䂓而已。吾欲法之。施诸外舍诸君而未及焉。左右幸先揭于座隅。俨然相对。若晦翁之日临。则事事有据。坦坦行去。岂惟免独学之忧。人争于子乎取法。吾将畏子。子何求于吾。来谕有问寡意。故力此云云。

祝板竖为高横为长。

主妇亚献时礼服云云。

服则深衣圆衫。冠则花冠。

与赵炳宽[编辑]

尹公为留一日。各举所疑。相视不决。恨不使高明叔侄参听而解其间也。以是虽惠幅入手而瞻跂益勤。孟子之课。闻甚为慰。世路纷纷。学弊此极。谁是好辩之君子。一念九原。悲不复作。七篇幸存。有为若是。读之激昂。早早自立。幸幸望望。铭文如乞儿办钱。靡有遗力。而片纻寸绤。不见全幅。刻石已矣。核瓿亦累。悔不牢却于面对也。

答申铉济[编辑]

手书如面。座生和气。多少忧乐。闻若在己。而外食有渐。谁不凭叹。愚意彼不知罪。将速其祸。为之咄咄哀愍。红果自落。翰音登天。感受之馀。为祝希仁。昏夜喈喈。以底仁熟而已。

孟子见梁惠王。注王僭称。疏朱子曰见惠王。答其礼也。又有不见诸侯。不先往见。于此可见礼与非礼之分。不可见僭与不僭之分耶。

孔子亦见楚昭王。苟善其礼而至则答之。固圣贒之心欤。然孔子为政。当从僭王理会归正。孟子未必然。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如何是直养之事。如何是无害之事。如何是塞于天地之间事。

一是自反而缩。一是不揠苗。一是为霸王不动心。盖为霸王不动心。是何等处地。非气塞天地者不能也。

答房焕永丁酉[编辑]

平地突兀。蛟龙在彼。儒者立志。此为可法。积之有渐。自孝弟始。行满家庭。父母顺矣。则事无大小。势无难易。何求不得。何欲不遂。如未至此。亦曰吾斯未矣。可不倍百自勉。勉之勉之。日夕千万也。

宝城许某之长子及长孙先亡。生存者许某之次子及长孙妇。长子之次子也。许某死。其摄主之节。某丈答以许某长子之次子摄主云。窃恐不然。许某之次子则同是三年制者也。姑以此子摄主。以待长孙妇立后何如。

此当以礼所谓不同亲者主之为定。亡者之次子摄主诸事矣。

与崔大宇己亥[编辑]

方丈之读果乐。而春又再入耶。从固末由。闻且未详。有时神𨓏。望云蹰躇。即惟春丈多福。棣节并健。溯念溯念。记末头痒小歇。而口味如人偸去。终不见还耳。

答金淇潾[编辑]

独子出游而父母丧者。当计其道路远近。或可五六日俟而行大小敛犹可也。若过十日内外。安可待乎。若已殡后归者。诸节皆出于奔丧条。至于不食一节。果无所考。以愚推之。日行百里。常人犹易生病。况冤号之馀。加之不食。则不病者无人。且据礼。只三日不食而已。若过五六日者。又当如何。傍人当强之飮啖至家。与大小敛成服并依礼。恐得之。

追后造主。祭告时。妇与孙已同参行。何可追举执贽抱子之礼乎。已死之气。日渐消散。至于四世几尽。故先王之制。以是为节。然其根于理而生者。又安可谓永灭乎。此秦汉以后墓祭。君子取之而不废也。不迁者皆因功悳茂异。盖德厚者流远。其神固异于四世而埋者矣。

出妻东国无之。然的然得罪如乱淫者。亦安可置之不问乎。然此事措处。当十分审慎于初。若已出复归。经传无据。改过迁善。此处使不得。

答蔡吉永丙申[编辑]

白面勇夫畏千敌。立志青闺处子勿受一累。持身

答申源均己亥[编辑]

问目姑未下笔。盖入龙湖。日与诸子语风咏章。韩文公改浴为沿之非。身则再浴而发未也。昨用苍耳汤。本除风计。夜来反中其毒。眼难开项难转。手厚欲裂。坐一不识何状之人。其不能如入场举子。望题辄写势也。闻当笑之。

与申若雨丙申[编辑]

二十四日已过矣。号霣之极。父子俱不生病。掩涕南望。不能为怀。明窗静净。亦开卷未读书。初无别法。孟子之求放心。朱子之循序致精。茶饭说话。力不外求。效已在己。仲肃勉力。毋如此生之五十空言也。太润又去。怅缺可言。出门只说不惮道远。不畏日寒。诚力如君与仲肃。何事不可成也。因之寄此。

答申若雨丁酉[编辑]

竗年高才。志又可仗。如何不思。如何不迟。一日三秋。知非虚设。允章为传手墨。数朔大病。贻忧亲堂。虽属过境。若痌在己。寝食不乐。书出近三十日。馀祟有喜。侍欢依前否。因之有奉闻者。大病之馀。善端易生。达理之言也。然其意似若为常人而发。至于君子。何待病而后生善端耶。但众人昏蔽。尚且如此。君子之蔼然。当复如何哉。仲肃志益笃业益进否。甚欲刮目而验其然否。勿食书中之约。至望至望。

与申若雨[编辑]

去必平安。省必庆福。书破几卷。耿耿难知。古人三冬。罔使专美否。自家别来。一字看未。而抗颜有素。奉闻如此。不得罪于躬厚薄人之法门耶。然罪为恶名。人孰不避。而因循失足。和身没入。是又贤者不可不早知者也。

答申若雨小学问目戊戌[编辑]

题辞只言穷理修身。而不言齐治平何也。

业广本注。有齐治平之语。今集注去之。然愚则每以本注为胜。

十年出就外傅。与书题注八岁入小学不同。

八岁小学。白虎通说也。秦火之馀。旧法不全。各记所传闻。故有此异同欤。

五伦不言师生。

白虎通师有父子君臣朋友之道。小学长幼条。并先生言。盖于四伦。无所往而不在。故难于别言欤。

霜露既降。雨露既濡云云。

亲已亡矣。从秋杀说起。煞有意思。

先王之法服法言德行。独以卿大夫之孝言之何也。

天子之爱亲敬亲。诸侯之不骄谨度。何尝不通于以下欤。各举一德之尤切者耳。

既言坐安执颜。而又言正尔容何也。

正尔容。所包者大。不止于坐与颜。

九容云云。

文虽上连于见所尊。不可专看作见尊者时事。

杀闵王云云。

记事者追称之辞。

外篇篇题其知道乎。下故字云云。

作诗者知道。故其言合理云尔。

柳玭戒子书二节之不知儒术。解颐。三节之惟乐戏谈。莫思古道。二节之身既寡知。恶人有学。三节之胜己者厌之。似相架叠。

以古道二字言之。二节指学与不学。三节指善与恶。他皆类此。不可谓架叠。

范鲁公。迁秩。

秩质之秩。如改公为王之类。

答申若雨己亥[编辑]

提帒带经。若有人兮山之阿。延年益寿。学至圣人。不作两般看。吾闻其语于程子矣。仲肃勉之。使吾得其人则幸。

答柳根善己亥[编辑]

省安病稣。又课或问。世间乐事。有过此者耶。献贺切切。朱先生经解体裁甚严。一字千斤。吾辈初学。虽知好之。难得滋味。至若或问。文章发越。平易易知。读之令人胸中。浩浩然有守道之愿。源汝课此。吾当刮目。心地散乱。无乃谦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八字。愚得于三省章注。万病丹头。何用不臧。勿以常谈而弃之。为上策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