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山先生文集 (申得求)/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農山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申得求
1936年
卷五

[編輯]

答尹秉憲甲午[編輯]

初秋手問。感愧沒量。居然嘉排。經體安泰。僕夏間稍靜居。蓋外撓所致。人無來者。看得數件冊子有首尾。見狀對啓蒙。然非欲究象數之元。以接四聖三賢之統也。待解揲蓍作卦。爲目前避凶就吉計。自顧鈍根。竟能如意否。恨地遠不得對究。如翁季之於參同契也。守死善道。當爲四字符。然書不讀。道無由明。今讀何書。詳示爲好耳。

答尹秉憲丁酉[編輯]

前後書中小紙勝原幅。一則以疑發見。自治之急務也。一則因物寓理。警人之眞心也。讀之無斁。非安否相報之比也。然逐條𥌒見。或不負問寡之意。若幾惠何以爲報。荑與木瓜微物也。詩人美之。傳之千古。恨吾言不足以及此也。隱几工夫。大出濂洛中。果然工夫因幾有得。忘其菲薄。當以數詩記之。自今日爲始。整冠相對。不敢怠於進修。是幾之力。多荷多荷。

御製小學序。生甫八歲。必受是書。

必受是書難言。當付之馬肝之論矣。

書題首節小註陶庵說可疑云云。

立言之法。詳略不同。安可以一例槩之耶。陶庵固從而爲之辭。而來說亦多可疑處。蓋大學序言小學處。並愛親敬長隆師親友。而不言則抑將曰愛親敬長隆師親友。非小學中可言云耶。愚意書題雖主古者而言。畢竟是旣成此書後所言也。五倫備載篇中。雖畧擧而讀者可以推知。故畧言之。若大學在此書外。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詳言之。以此更思若何。

古今異宜。粗言則堯之茅茨。後世瓦屋。舜之木器。後世瑚璉。蓋指外面事爲而言也。

晦菴題云云

啓蒙亦書雲臺眞逸。自編中授童蒙。尤切題號之意。以名臣錄亦出自編。而書姓名推之。可知其然矣。

答房一圭[編輯]

乃謙傳手告。侍奉茂衛。喜可知也。人患無志。志苟立矣。聖門雖遠。亦可隨力而進。或恐實不如名。則非惟牆面之猶夫前日。其於貽人譏何。幸益自勵。毋負初志。

答房孝源癸巳[編輯]

人來意中手書懇悉。喜讀再過。如入安豐廬。目見不戚戚不咨咨之眞氣象。而今世何處。更有此事耶。夜讀想不輟。而所詢若虛。正所望於百行者。此不可遠求於外。反之吾身。有一心字。心苟不存。竟日對冊。破盡五車。謂多聞見則可。於吾所謂道。相去逕庭。反此而主人常守神舍。則讀書應事。互相發明。知行一致。體用乃備。爲聖爲贒。隨吾力而有成。但吾輩所見空踈。此邊意思多著不妨。到不得已處。又尋究處之之方。應之得當。庶不枉作讀書人。雅意以爲如何。

答房孝源丙申[編輯]

琴琴何相得之晩也。平生無百玩。非貧不能也。性不喜也。昌歜羊棗。偶在五絃。而屛山之二難矣。彭澤之木。亦闕然者五十年。高朋克己。輒惠家畜。意非偶然。對之雀躍。渣滓可滌也。中和可養也。日前又見男孫。若待身無國服。抱二孫而弄。泠泠大樂魂返。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當是時。子毋惜入吾室而聽反招隱一曲。

答房孝源[編輯]

自承前書。庶幾遇之。東望依依。季來長未。先咷後笑。華蟲專惠。起我者多。耿介乎思君之操。歷錄乎欲君之文。因之爲新年祝。父子相對。近治何經。其風斯好。令人凜然。彼五湖之范。眞未聞道者也。

答房孝源丁酉[編輯]

稼圃云云。傷虎聞虎。內實戰瞿。將何辭塞問寡。愚亦未嘗無志者。至今倀倀。耒耟爲之害也。聖人果不我欺。若樊遲事。曲折多端。或家不至如吾輩之窮。或雖窮矣。旣依大聖。自有所事。而惟此之急故斥之歟。然使遲而志舜尹之志。看做甚麽事。不害爲多能鄙事之一端。何遽譏以小人也耶。遲之爲遲。無志而已。苟其有志舜與尹。縱不能一朝可蹴而到。畢竟成就。止於子貢之下已哉。宜夫子之斥之也。前車不遠。言之寒心。勢於百行。吾莫奈何。惟企百行勿負書中所言之志也。

答宋敬淑丁酉[編輯]

程子主一無適。謝氏惺惺法。尹氏不容一物。朱子惟畏。爲近四訓。何者最切於初學。且敬貫動靜。則動靜亦惺惺乎。

四子言敬。何者不切於初學。然程似易。謝尹朱似難。此則只據愚見。而然莫不亂道否。靜而惺惺者至。則動能事事照察。是亦惺惺矣。

形氣神理云云。

凡之於聖。理同神同形同。不同者氣質也。同者多。不同者幾希。而泰河垤潦。邈不可同年而語。此正吾輩發憤自強。斃而後已者也。

家禮深衣圖。不合於漸圓殺之云云。

圖者甚失漸字之義。愚則曾服深衣。便從腋下漸漸殺之矣。

家禮圓續袵處。全無綴痕。而便覽則有綴痕何也。續袵鉤邊。向內爲之耶。向外爲之耶。

深衣圖綴痕見於兩襟相掩。圖蓋前後六幅。而兩襟相疊。則前只三幅廣。故聊見後幅之稍前。圖之如此。至若針法。他幅已向內。而鉤邊不別出。則可知向內矣。如何。

人家失火。延燒几筵。則當復設几筵。其告辭何以措語。

當火滅卽設。三日哭。何用告辭耶。

五代祖墓遷葬。宗孫無服。長房服緦如何。

雖十世祖。直下宗孫當緦。

答宋敬淑大學問目[編輯]

序文天必命之。與中庸天命之謂性。命字有先後云云。

統言之無先後。細分之則又似有先後。

用樂敎民。於格致誠正之事何如。

用樂敎民。於格致未知何如。而於誠正則不遠矣。

曲禮諸篇。亦當時夫子誦傳者耶。

小學夫子想已言之。而今無全文。故以支流餘裔證之。

經一章第二節云云。

以下文知所先後看之。知止能得。正指工夫。但定靜安三字。略說效驗。

第四節章句實其心之所發。與首節章句因其所發。兩所發異同何如。

譬之水。心泉也。情第一坎也。意第二坎也。首情此意。

三章明德至善。兼言工夫效驗。新民至善。專言效驗。

彼一道此一道。傳者之能處。

六章十目云云。似指惡一邊。而章句兼言善惡何也。

結閒居起潤屋。須兼善惡方得。

七章小註胡氏以正其其正。分體用云云。

用不正時。體獨得正乎。然其正之依舊在用。所謂制之於外。以安其內者也。若雲峯之分屬。未可知也。

大學工夫到脩齊。幾乎造極。而今八章。復擧常人之辟何也。

不問地位已高。從頭說起。傳之凡例也。豈此章爲然哉。

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與上章結語不同。

自古此處。人多異說。愚則以爲傳者作文妙處。別無異意。

九章特下必先二字何也。

家小國大。家近國遠。齊治若不相連。故比他傳。特加二字。以明其勢之連。

孝弟慈云云。

五辟不去。於孝弟慈。何故先言五辟。至此始言三者歟。

十章興孝興字。與上章興仁興字同。而至此特釋何也。

問得甚好。上則與作亂相對。不待釋而已明。若此章不爲釋則下段章句彼同有是心而興起雲者。何所來歷耶。

不倍。

孝與弟皆繫事上。故於慈亦取其不倍於上者歟。

大學言心而序則言性。中庸言性而序則言心。

大學至善非性乎。中庸戒懼非心乎。大學序自是窮源之論。中庸序因允執厥中而起。亦其勢然也。不當求別義於其間也。

與鄭琯鉉癸巳[編輯]

遠外莫詳的奇。哀侍病報。屢入於耳。全然虛言。豈至於此。心焉驚悵。實不自抑。春氣和舒。宿愼夬祛。重堂萬旺。已往所祟。因何而有。有非自致。聖賢所不免。如或任情過哀。柴毀而然。禮經皆不足準信者耶。以允寬久讀書而亦有此耶。孝有大小。勝喪爲上。且吾黨之毗依。孔遠且重。有以諒之而扶支。毋使朋友更貽遠外之慮。不勝泣禱。

答李淵會戊戌[編輯]

功制意外慘。無可慰之辭。披讀惠訊。審美愼宿苦。旋庸馳慮。區區接人多矣。篤實者寡。三餘從遊。彌見敬服。思之喜。殆不能寐矣。得庸劣虛生。又見一歲之盡。自憐奈何。在靑春者視以爲戒。或爲攻玉之石耶。

答崔重燮癸巳[編輯]

自君之病矣。再及尊門。一面一不。而君皆不省。區區心中。雖恃福善之天。而可慮者支離也。卽見手問。又不料回甦之期亟。喜荷罔涯。娓娓所示。非出外面。前哲雲大病之餘。善端易生。驗於左右。亶其然乎。病時如此。不病可知。此愚之期望。以遠以大。欲見其成就者也。勉之勉之。

答崔重燮近思錄問目戊戌[編輯]

動靜無端。不可謂孰先孰後。而太極圖之所以先動。自其著者言而欲人易喩耶。

旣曰無端。則向使先靜。亦猶先動也。故自可見處說起。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朱子曰兩儀是天地。又曰地言其大槩。土是地之形質云云。

今以一物觀之。初只是水氣。及有火氣而後。漸成則木氣也。最後堅實則金氣。而全體者土氣也。五行之生。必是一時俱生。而又似微有漸次。若地則擧水火木金土之質而總名者。所謂大槩。自有水氣之初。已可名爲地也。

立人極三字。果定人意。

無妄自有體用。不息乃其驗也。

沖漠無眹。無形無兆云云。

形兆二字。應上象字。果與無眹不同矣。象字已含氣意。以意逆志。自無窒礙。

上下塗轍。俱指理。如以慈孝言之。非先無而後有。乃自始至終。一樣慈孝。

不遷怒不貳過。朱子曰。聖人無怒。何待於不遷云云。

疑得誠然。朱子又嘗曰那裏有無怒底聖人。又曰聖贒當怒自怒。以和怒也無爲釋老之繆學。與此大不相合。或者初晩之異歟。朱子又曰聖人自是無那遷了。不著說不遷。此則無可疑。

大蓄象傳。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云云。

跡是已用故言用。用固出於心。言是未用故只言心。心固可施諸用。

咸之九四傳。往來憧憧云云。朱子曰。伊川說微倒了。又曰說得未備何也。往來是一往一來。自然之常理。憧憧是加私意不好底。往來若道往來憧憧然。與九四憧憧往來小異。此微倒處。只說得不好底。不及到自然之理。此說得未備處。

似然。

伯淳談詩。點掇地念過云云。

上文思之切歸於正。卽點掇。此有栗谷語錄。

春秋傳序。夫子當周之末。以聖人不復作也云云。夫子何以知來世聖王之不復作耶。

由後世推上言之。則夫子似已知之。故其言如此歟。

當中之時。耳無聞目無見云云。朱子曰。子思只說喜怒哀樂。今卻轉向見聞上去。所以說得愈多。愈見支離紛冗。都無交涉云云。

想程門問答無見無聞者。狀如聾𥌒者然。故朱子辨之。蓋與不睹不聞不同。不無二字。所爭多矣。

動箴習與性成云云。

此性字。栗谷不取龜峯本然之說。蓋以爲氣質也。至洪梅山。復以本然爲言作題目。深思之千萬。

答金濬喜大學問目[編輯]

大學序分作六節。則第一節大學之書。法也。言大學之書。第二節蓋自天降生民。所由設也。大學之道始明於世。第三節三代之隆。所能及也。大明於世。第四節及周之衰。知者鮮矣。始不明於世。第五節自是以來。壞亂極矣。大不明於世。第六節天運循環。未必無小補雲。復明於世。

六節之分。來諭甚好。

誠意章曾子曰云雲。

朱子之斷然以傳十章爲門人所記者。此其一證也。如無曾子曰三字。則安知其必出於曾門耶。

自謙乃毋自欺之本。愼獨又自謙之本。

以矩絜。絜之爲矩二說不同。同出於朱子。愚則尋常從今諺解。

答金濬喜[編輯]

座香未歇。又獲華問。寂寞之涯。草樹尙幸。人患不自知耳。自知苟明則心所不安。卽烏喙毒虎尾危。焉有食且履者哉。來喩多端。出於自知。讀之歎服。決去其舊。粹然乎新。誦書必不還珠。行己必能力踐。雪山自此益重矣。區區五十。潦倒無聞。正坐無此。臨書赧然。

答張鎭學乙未[編輯]

所詢外馳之患。愚五十年不能去之病。病不自瘳。敢以曾經自處哉。然非無藥而然。特苦口而不肯服耳。方文亦非單傳難求者。所謂敬字是已。日日服之。又日服之。又無日而不服之。馴至藥力浹於骨髓。頃刻不敢去。則粹然爲無病之君子。豈非世上快事乎。幸加之意。

答張鎭學[編輯]

世級日下。何說不出。誰是夷吾。不使夫子左袵。思之氣死。處義一節。亦難預定。姑觀前頭。而來書中不服二字。果十分築底耳。

與張鎭學丁酉[編輯]

大學誠意章厭然之厭。小註引鄭氏音於簡反。考於十三經中。大學鄭氏音有烏斬烏簟於檢三反。無所謂於簡者。然則簡字無乃傳寫之誤耶。今不察此。若曰鄭氏於簡之音誤矣。以朱子之賢。不應踈脫。不知此而引之元文小註。必非朱子事。是以於簡眞爲鄭氏音。鄭氏音於簡何所據耶。以十三經言之。分明是誤。誤當曰誤。則鄭氏之音。幸而明於久晦之餘矣。鄭氏之音明。則其不可曲諱小註。以爲非朱子事者。不待辨而明矣。蓋元文下小註之爲朱子事。班班可見。左右亦已相信。但於某某公此註云云。似未釋然。故復此言詳。更思之好好。

答曺秉順丙申[編輯]

木居士。本偶然者也。人縱盡誠。有何福應耶。此言蓋嘗聞於退之。子如求道。當愼所從。而以面以書。施匪其宜。竊爲惜之。省安一節。出於願聞。更企力學。

答曺秉順[編輯]

半年旅榻。所得夥然。一此做去。何求不成。書中撤歸。果爲悶然。而亦在吾志。千周彬彬。萬遍可睹。獨學要諦。加之就正。不亦善乎。昔吾從師。一年僅一至。至亦二十日內外。以故至今無所聞而勢末由致耳。至若皷山之於梅山。踵門無三宿雲。此非常法而廣尊意。故聊言之耳。

答黃某[編輯]

得惠書。具悉安否。其論張子房,諸葛孔明,陶元亮事。袞袞可聽。子之胷如何大。能把漢晉魁梧人物。一口說出。如是之快。韓愈曰。時者在上者之所爲也。彼數子非盡不在上者。而並不遇至此耶。爲之慨然。宇宙欲隘。其才高其氣奇。或殲秦馘楚。或伐魏合吳。或身宋心晉。所成就者。非不盡美。學則未盡善也。假饒赤松子無伴。蒼天不死。統八州刺史如乃祖。致其時爲堯舜三代。吾不信也。然則在後之人。致恨於三子之學。反有甚於致恨三子之時。恨之如何。學之而已。學而不已。將無不可爲之時。非聖人之極功耶。蓋時者外至者也。學者在吾用力。願與子勉焉。如何如何。

答金埴己亥[編輯]

近跨驢東去四十里山中。得晩暮藏修處。水流靑油。石堆白粉。全局寬密。舊有朱宋影堂。今業楮人居之。四冠一童。不太草草。而意中人並娓娓不已。於賢者偏切少一矣。平生財空外舍。尙因於諸友。妄起浮念。遲以歲月。鳩數間屋計。此事往來塡胷中。滿天人是非幾忘之。來書不知云云。依舊披還大笑。義集暑行不易。聽蟬對床。可作一畫中景。揮汗略禮。只侍學日勝禱。

答金觀洙戊戌[編輯]

於庸學皆曰章句。於孟子兼書集註與章句。於論語只稱集註何也。

章句集註。皆釋經之名。然章句取分章句之義。集註取集諸家之意。蓋庸學孟子。章甚長大。朱子之前。分者無之。故雖集諸家說。而必以章句名之者。擧其重也。若論語則不然。故直稱集註也。觀於孟子集註章句並稱。可知雖章句亦集諸家註之意也。

論語首章三亦字云云。

易損之亦可喜也。傳亦發語辭。詩有客亦白其馬。註亦語辭。吾於此三亦字。亦嘗雲爾。

學之道。必以忠信爲主。則威重當以何爲主。

若問威重之所爲主。則去看語類二十一之三十一板。蓋敬而後能不輕。

從心所欲不踰矩云云。

行處故只言矩者。的當的當。

不敬何以別乎。集註養犬馬者。者字云云。

四書體註。以養犬馬者之者字。作事字看。此說較穩否。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集註雲行之於未言之前。言之於旣行之後。旣行之後。更有何所言耶。

如醫家經驗方。皆言於旣行者也。安可以旣行而全不言耶。

答金觀洙[編輯]

春聚如冬。非惟書意。尹友口說。又極十分。望誠已逾月矣。光述言顧行之君子。貴宅神守。決非外邪可入。二者吾不憂也。別有靜專之處。高明之輔。羗中而改耶。然則其爲仰欣。豈同堂合席之比哉。因風幸示以一二近得也。

答房衡圭丁酉[編輯]

半年之間。所見驟進。滿紙吐情。幾於刮目。人家父兄成立如天。而遺風未沫。嗣守已難。每覽前籍。不勝歎息者多。今見雅存欲竟先伯氏未竟之學。憤悱非常。令人增氣。然此非口說空談可能也。未知其間讀幾卷書。行幾件義。深願對面驗之。

禮詢抄送告辭。正朝早起。設紙榜於宗家。陳饌以五代孫名主事畢。奉紙榜至次長房家。安於位。參神降神獻爵告辭。次長房主之。辭神焚紙榜。此是無於禮之禮。如此奉答。難免汰哉之誚。皇恐而已。

遞遷紙榜告辭。維歲次云云。五代孫某云云。顯五代祖考妣云云。伏惟宗廟之禮。神主爲重。而病貧所致。歷世未遑。然先考某官府君喪畢。顯五代祖考妣祧遷禮不可闕。自今年爲始。將祭於某親某之房。不勝感愴。謹因正朝之禮。或節祀則節祀。百拜告辭。

奉安告辭。維歲次云云。介玄孫某云云。顯高祖考妣云云。今以孝玄孫某喪制已畢。其子親盡。顯高祖考妣云云已祧。某當以次長奉祀。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答房衡圭[編輯]

易之繼善。孟子之性善。中庸之擇善。大學之至善云云。

繼善性善。有天人之分。擇善至善。有大小之異。然其言善皆指理。是則同。

答申泳休丁酉[編輯]

和國來。畧聞身有功衰。爲之驚心。卽玆侍履連護。尋數不以悲擾而輟否。朱先生於國家山陵。請開講筵。則學之當急。貴賤無殊。況至情之喪耶。他日相面。決無推諉之辭。諒之而倍百自力。

答申泳休己亥[編輯]

大學愼獨。分言君子小人。中庸愼獨。不分君子小人何也。

中庸旣常戒懼則已成君子矣。故不復言小人。大學乃自修之始。故分言君子小人以示戒焉。

第一章先言中而後言和。十章先言和而後言中何也。

上先體後用。此則先易後難。

鬼神章使天下之人。使字云云。

孟子使之一本。集註曰若天使之然也。此亦當添若字意於使上看也。

九經不言禮樂何也。

不但此處。大學治國平天下。亦不言禮樂。然修身之事。禮則已有。樂則功成治定。當自作矣。

彌近理大亂眞。

釋氏論心。朱子曰。佛氏之學。與吾儒有甚相似處。如雲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爲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又曰撲落非它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又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看它是甚麽樣見識。今區區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爲他揮下也。知。郭德元問。禪者雲知之一字。衆妙之門。他也知得這知字之妙。曰所以伊川說佛氏之言近理。謂此類也。不昧。朱子擧佛氏語曰。千種語萬般解。只要敎君長不昧。此說極好。問。程子曰佛氏之言近理。所以爲害尤甚。所謂近理者。指此等處否。朱子曰然。常。廣因擧釋子偈。有雲世間萬事不如常。又不驚人又久長。朱子曰便是它那道理也有極相似處。又只說得來別。故某於中庸章句序中。著語雲至老佛之徒出則彌近理而大亂眞矣。朱子曰。戒愼不睹恐懼不聞。是切要工夫。佛氏說得甚相似。然而不同。佛氏要空此心。道家要守此氣。皆是安排。子思之時。異端幷起。所以作中庸。發出此事。只是戒愼恐懼。便自然常存。不用安排。戒愼恐懼。雖是四箇字。到用著時無它。只是緊鞭約。令歸此窠臼來。問佛氏似亦能愼獨。曰他只在靜處做得。與此不同。佛氏只是占便宜。討閒靜處去。老莊只是占姦要。它自身平穩。先生又自言二三年前。見得此事。尙鶻突爲它佛說得相似。近年來。方見得分曉。只是戒愼所不睹。恐懼所不聞。好顔子約禮事是如此。佛氏卻無此段工夫。是也。老氏於末段空註中。畧見其槩。他無所考。然釋氏末流。皆是竊取老莊而成者。則老氏近理。只以上所列五條同勘可也。

答鄭海龍小學問目[編輯]

聘奔之別。立敎

聘指六禮。奔不具此禮之謂。

不苟訾云云。明倫

只以不訾看之。不必深拘於苟字。

加之事人代之。與之以親命。而復之不待親命何也。

彼果不能。而己復爲之。固親情之所安。故不待親命歟。

讓食不唾。

讓食不唾一句。不可專屬於尊客。上言不叱狗。故並擧平常事而類之。

慝禮。敬身

禮之過不及者。皆可謂慝。

程子曰。罪己責躬不可無。亦不當長留在心胷爲悔。子春傷足之憂。至於數月。無已過乎。稽古

程子之言固精到。而子春之事亦不可輕。

太公指夷齊爲義人。則將以武王爲不義耶。

此時義理並行不悖。若問於當時。太公曰此亦義也。彼亦義也。

杜李良豪俠好義云云。

恐當時所謂義者如此故耳。

事親奉祭。豈可使人爲之。

橫渠行狀此段上。有女子之未嫁者。必使親祭祀納酒漿云云。其意可知。蓋當祭而不親酒漿。卽使人爲之也。又按其家童子必使灑掃應對。給侍長者。卽此事親之謂也。

忌日遷主云云。

張子曰。忌日必告廟。爲設諸位。不可獨享。故迎出廟。設於他處。據此則當時時祭行於廟。故程子不言出主於時祭歟。

古者娣姒之和人兄弟者有幾人。敗人兄弟者有幾人。男子之親兄弟而遠娣姒者有幾人。親娣姒而遠兄弟者亦有幾人乎。

高明熟讀小學書。何不求之篇中。第一王覽之妻近之。其次繆肜家諸婦。又其次牛弘最末者。子其往問於仲塗之父。其言吾見多矣。

前輩皆辭避。坐下坐云云。

坐下坐。非指公坐上事。

哲人志士。

哲人聖也。志士賢也。

凡語必忠信。出言必顧行云云。

凡語凡行兩下說。出言顧行一串說。旣不嫌於重複。又可見其丁寧。

惻然自念。思欲效之。

自念悔前之爲。思欲勉後之意。

正風俗得賢材云云。善行

治天下。正風俗爲先。正風俗。得賢材又爲之先。故立言如此。

御僮僕。是居家事。而鄕約注。反在在外之下何耶。

上德字注。僮僕果在長上上。此以家人外人分之故在下。

答鄭海龍論語問目[編輯]

三省一唯先後。小註胡陳二說不同。

愚每從雲峯說。

禮之用和爲貴。抑仁之用公爲貴。智之用別爲貴耶。

此禮字非指四德中之禮。先於此看破如何。

君子不器註一才一藝。

才就人身而言。如孟子非才之罪之類。藝就事上說。如六藝之類。

殷因夏周因殷。則夏之所因。非虞唐耶。而不並言何也。

非惟繼周者。百世可知。自夏以上百世亦可知。立下一箇樣子。三代已足故耶。

孔文子敏而好學云云。

學自是文子之學。非如顔子之好學。

知者樂仁者壽云云。

悠久故壽。樂字自動字中來。偏言之樂也。若孔顔之樂。專言之樂也。

啓予足啓予手云云。

先足後手。如先終後始。古人用字。自有此樣。

反經合道。

此語程子非之。朱子取之。一則以以反經爲合道看也。一則以反經而合於道看也。

參魯師辟。

以速貧速朽堂堂張也觀之。或得其魯與辟之萬一耶。

脩慝辨惑。子張,樊遲之問一般。而於遲特曰善哉何也。

想遲平日所問多不切。如學稼圃之類。此則有意爲己故如此。此問其在三問仁之先乎。

擧臯陶云云。

禹將受禪也。讓於臯陶。舜亦曰俾予從欲而治。蓋臯陶之於禹。雖爲不及。其過於益稷則明矣。且觀從欲之言。則似尤切於不仁者遠。故特稱之耶。

子路。未仁乎。此仁字專以管仲之事而言乎。

子路擧全體而斥不仁。故言事則爲仁雲爾。蓋病子路之無所分別。若使子路問管仲之心非仁。則夫子答之當不如此矣。

若使夫子專魯政而請討陳恆者數。哀公堅不聽從。則夫子將何以處之。

只得棄位去之。

何爲是棲棲。集註棲棲依依。

以疾固之意推之。似游歷天下。不遑定處之象。而考之他書。未見其證。惟字典以此棲棲爲皇皇。此近於愚意。但未知依依亦皇皇之謂乎。

以直報㤪。集註簡易易知。微妙無窮。

簡易易知。應上明白簡約。微妙無窮。應上曲折反復。蓋陽舒陰慘。大分較然。卽簡易也。然天地以生物爲心。雖陰慘之中。陽舒之意未嘗不流行。卽微竗也。

躬自厚。遠㤪。

遠㤪如遠色。遠之則不來。

友多聞。或多聞而寡實則奈何。

且作三樣人看。則多聞而已固在所取也。

見善。探湯云云。顔曾則四勿與三省可當之。冉閔則何者爲當。

並稱於德行。可爲一證歟。

伊尹之求志。樂堯舜足以當之。太公之求志無可據。

有流必有源。只以後來行達上推之。可見釣渭時所求矣。

答鄭海龍孟子問目[編輯]

梁惠王幣招賢者。亦仁義之心見處。孟子仁義云云。其因其所發而遂明之乎。

卑厚招賢。戰國風習。不可謂仁義之見處。

爾何曾此予於管仲。言固正矣。然比於上文孟子答丑之言。則便見氣象之優劣。

來說甚高。

詖淫邪遁。以七篇所載。可歷數耶。

告子詖。陳相淫。楊墨邪。夷之遁。然四者相因。又不可執一而求也。

孟子之辭疾出弔。亦一敎誨之道也。仲子何不直對。

仲子失處。

孔子之淸任和云云。

三至於衛似任。靈公視鴈而去似淸。見南子似和。

其爲人也好善。旣雲好善。則丑之所問三者。不外乎此。

其效果如來說。善哉問也。

太甲終不自艾。而無它可立之人。則伊尹當奈何。

或如共和之爲。待太甲崩。立沃丁否。

答李敎植丁酉[編輯]

生朝送人。陳同父之高義也。每讀晦翁所謝之書。爲之歎息。不意德元行此故事。何不量匪其人而施之至此。此之孤露之感。方弸於中。悲泣悲泣。就審堂候欠寧。尋數不專。何等馳慮。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非徒平常事。雖病患澒洞中。此法不可廢。區區顒祝。

答趙炳寬丁酉[編輯]

大學空殼。非盡平生之力。讀天下之書。知行到極處。雖曰已充。吾不信也。一朝發憤。可能彷彿者耶。若文義有晦。講之貴速。抄起問目。相對究竟。好事好事。尊叔丈意見甚高。先質於家。以看後來合否。尤得滋味。未知若何。

答趙炳寬大學或問問目[編輯]

幼也習於小學。以收其放心。養其德性。長也進於大學。以察夫義理。措諸事業也。小註盧氏但分大學始終之事。而以察義理屬於格致。以措事業屬於治平。然則於小學。亦可分始終。以收放心屬於灑掃應對爲始。以養德性屬於愛敬隆親爲終耶。

收心養性。難分始終。

明德則曰人人之所同得。明命則曰有生之所同得。明德專以人言。明命統人物言之耶。

所問亦有理。然明德明命。不可二之。但言有在人在天之別。

經一章則述夫子之言。傳十章則記曾子之意。言則他人可述。意豈他人可記耶。且傳文知其成於曾氏門人。而子思以授孟子無疑雲。則子思以夫子之孫。曾子之傳。其或自成而授之孟子歟。

以孟子且述孔子之意雲爾。則弟子記先生意。何謂不可乎。子思自成。不敢謂必然。不敢謂必不然。

丹書。師尙父自編而告之歟。易坤文所謂直內之敬。方外之義。亦發之於此雲。則前丹書而未有發敬義處耶。

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而以丹書對。則或者黃帝之書歟。然則敬義之言。此固爲首。

天道流行。造化發育。小註上句專以理言。下句專以氣言。以愚思之。天道之行。實不外乎氣。發育之妙。實不離乎理。

註已得之。來說亦足發明小註。

程朱所論格致工夫諸般說。逐條相合。朱子說使之習於誠敬則收放心養德性一條。合於程子說後五條。朱子說用力之方。或考之事爲之著。察之念慮之微。求之文字之中。索之講論之際數條。合於程子說或讀書講明道義。論古今人物。別其是非。應接事物處。其當否數條。朱子說使於身心性情之德。人倫日用之常。天地鬼神之變。鳥獸草木之宜一段。合於程子說或問觀物察己一段。

其揆一也。節節安得不符合。

以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分屬於親疎貴賤。則親愛哀矜屬於親。敖惰屬於踈。畏敬屬於貴。賤惡則屬於賤耶。

分排好。

孔子之取瑟於孺悲。孟子之隱几於齊客。以聖門無棄人之義究之。心竊惑焉。

不屑之敎誨。敎誨也。

蓋絜矩之道。親親而仁民。且將使天下無一物不得其所也。今公儀子欲利民而去其織婦。使婦不得所於家。其於絜矩當然之序。果何如。

方論不以利爲利。故取公儀子事。然來諭亦備一說。

答趙炳寬戊戌[編輯]

響聲互答。能道兩年懷。尊書不如令叔丈來。形影相依。不爲數日計。令叔丈不如尊書留。病困者其間所得則大矣。己卯學者之日。吾東三代時事也。問其䂓模則不過尊信白鹿洞䂓而已。吾欲法之。施諸外舍諸君而未及焉。左右幸先揭於座隅。儼然相對。若晦翁之日臨。則事事有據。坦坦行去。豈惟免獨學之憂。人爭於子乎取法。吾將畏子。子何求於吾。來諭有問寡意。故力此云云。

祝板竪爲高橫爲長。

主婦亞獻時禮服云云。

服則深衣圓衫。冠則花冠。

與趙炳寬[編輯]

尹公爲留一日。各擧所疑。相視不決。恨不使高明叔姪參聽而解其間也。以是雖惠幅入手而瞻跂益勤。孟子之課。聞甚爲慰。世路紛紛。學弊此極。誰是好辯之君子。一念九原。悲不復作。七篇倖存。有爲若是。讀之激昂。早早自立。倖幸望望。銘文如乞兒辦錢。靡有遺力。而片紵寸綌。不見全幅。刻石已矣。覈瓿亦累。悔不牢卻於面對也。

答申鉉濟[編輯]

手書如面。座生和氣。多少憂樂。聞若在己。而外食有漸。誰不憑歎。愚意彼不知罪。將速其禍。爲之咄咄哀愍。紅果自落。翰音登天。感受之餘。爲祝希仁。昏夜喈喈。以底仁熟而已。

孟子見梁惠王。註王僭稱。疏朱子曰見惠王。答其禮也。又有不見諸侯。不先往見。於此可見禮與非禮之分。不可見僭與不僭之分耶。

孔子亦見楚昭王。苟善其禮而至則答之。固聖贒之心歟。然孔子爲政。當從僭王理會歸正。孟子未必然。

其爲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如何是直養之事。如何是無害之事。如何是塞於天地之間事。

一是自反而縮。一是不揠苗。一是爲霸王不動心。蓋爲霸王不動心。是何等處地。非氣塞天地者不能也。

答房煥永丁酉[編輯]

平地突兀。蛟龍在彼。儒者立志。此爲可法。積之有漸。自孝弟始。行滿家庭。父母順矣。則事無大小。勢無難易。何求不得。何欲不遂。如未至此。亦曰吾斯未矣。可不倍百自勉。勉之勉之。日夕千萬也。

寶城許某之長子及長孫先亡。生存者許某之次子及長孫婦。長子之次子也。許某死。其攝主之節。某丈答以許某長子之次子攝主雲。竊恐不然。許某之次子則同是三年制者也。姑以此子攝主。以待長孫婦立後何如。

此當以禮所謂不同親者主之爲定。亡者之次子攝主諸事矣。

與崔大宇己亥[編輯]

方丈之讀果樂。而春又再入耶。從固末由。聞且未詳。有時神𨓏。望雲躕躇。卽惟春丈多福。棣節並健。溯念溯念。記末頭癢小歇。而口味如人偸去。終不見還耳。

答金淇潾[編輯]

獨子出遊而父母喪者。當計其道路遠近。或可五六日俟而行大小斂猶可也。若過十日內外。安可待乎。若已殯後歸者。諸節皆出於奔喪條。至於不食一節。果無所考。以愚推之。日行百里。常人猶易生病。況寃號之餘。加之不食。則不病者無人。且據禮。只三日不食而已。若過五六日者。又當如何。傍人當強之飮啖至家。與大小斂成服並依禮。恐得之。

追後造主。祭告時。婦與孫已同參行。何可追擧執贄抱子之禮乎。已死之氣。日漸消散。至於四世幾盡。故先王之制。以是爲節。然其根於理而生者。又安可謂永滅乎。此秦漢以後墓祭。君子取之而不廢也。不遷者皆因功悳茂異。蓋德厚者流遠。其神固異於四世而埋者矣。

出妻東國無之。然的然得罪如亂淫者。亦安可置之不問乎。然此事措處。當十分審愼於初。若已出復歸。經傳無據。改過遷善。此處使不得。

答蔡吉永丙申[編輯]

白面勇夫畏千敵。立志靑閨處子勿受一累。持身

答申源均己亥[編輯]

問目姑未下筆。蓋入龍湖。日與諸子語風詠章。韓文公改浴爲沿之非。身則再浴而髮未也。昨用蒼耳湯。本除風計。夜來反中其毒。眼難開項難轉。手厚欲裂。坐一不識何狀之人。其不能如入塲擧子。望題輒寫勢也。聞當笑之。

與申若雨丙申[編輯]

二十四日已過矣。號霣之極。父子俱不生病。掩涕南望。不能爲懷。明窓靜淨。亦開卷未讀書。初無別法。孟子之求放心。朱子之循序致精。茶飯說話。力不外求。效已在己。仲肅勉力。毋如此生之五十空言也。太潤又去。悵缺可言。出門只說不憚道遠。不畏日寒。誠力如君與仲肅。何事不可成也。因之寄此。

答申若雨丁酉[編輯]

竗年高才。志又可仗。如何不思。如何不遲。一日三秋。知非虛設。允章爲傳手墨。數朔大病。貽憂親堂。雖屬過境。若痌在己。寢食不樂。書出近三十日。餘祟有喜。侍歡依前否。因之有奉聞者。大病之餘。善端易生。達理之言也。然其意似若爲常人而發。至於君子。何待病而後生善端耶。但衆人昏蔽。尙且如此。君子之藹然。當復如何哉。仲肅志益篤業益進否。甚欲刮目而驗其然否。勿食書中之約。至望至望。

與申若雨[編輯]

去必平安。省必慶福。書破幾卷。耿耿難知。古人三冬。罔使專美否。自家別來。一字看未。而抗顔有素。奉聞如此。不得罪於躬厚薄人之法門耶。然罪爲惡名。人孰不避。而因循失足。和身沒入。是又賢者不可不早知者也。

答申若雨小學問目戊戌[編輯]

題辭只言窮理修身。而不言齊治平何也。

業廣本註。有齊治平之語。今集註去之。然愚則每以本註爲勝。

十年出就外傅。與書題註八歲入小學不同。

八歲小學。白虎通說也。秦火之餘。舊法不全。各記所傳聞。故有此異同歟。

五倫不言師生。

白虎通師有父子君臣朋友之道。小學長幼條。並先生言。蓋於四倫。無所往而不在。故難於別言歟。

霜露旣降。雨露旣濡云云。

親已亡矣。從秋殺說起。煞有意思。

先王之法服法言德行。獨以卿大夫之孝言之何也。

天子之愛親敬親。諸侯之不驕謹度。何嘗不通於以下歟。各擧一德之尤切者耳。

旣言坐安執顔。而又言正爾容何也。

正爾容。所包者大。不止於坐與顔。

九容云云。

文雖上連於見所尊。不可專看作見尊者時事。

殺閔王云云。

記事者追稱之辭。

外篇篇題其知道乎。下故字云云。

作詩者知道。故其言合理雲爾。

柳玭戒子書二節之不知儒術。解頤。三節之惟樂戲談。莫思古道。二節之身旣寡知。惡人有學。三節之勝己者厭之。似相架疊。

以古道二字言之。二節指學與不學。三節指善與惡。他皆類此。不可謂架疊。

范魯公。遷秩。

秩質之秩。如改公爲王之類。

答申若雨己亥[編輯]

提帒帶經。若有人兮山之阿。延年益壽。學至聖人。不作兩般看。吾聞其語於程子矣。仲肅勉之。使吾得其人則幸。

答柳根善己亥[編輯]

省安病穌。又課或問。世間樂事。有過此者耶。獻賀切切。朱先生經解體裁甚嚴。一字千斤。吾輩初學。雖知好之。難得滋味。至若或問。文章發越。平易易知。讀之令人胷中。浩浩然有守道之願。源汝課此。吾當刮目。心地散亂。無乃謙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八字。愚得於三省章註。萬病丹頭。何用不臧。勿以常談而棄之。爲上策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