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17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古雍州上 通典
卷一百七十四
州郡四 古雍州下
古梁州上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四 州郡四

古雍州下今置郡府十八县五十一

天水秦五县上邽成纪陇城清水伏羌
陇西渭四县襄武陇西渭源鄣
金城兰三县五泉狄道广武
会宁会二县会宁乌兰
安乡河三县枹罕大夏凤林
临洮洮一县临潭
和政岷三县溢乐祐川和政
宁塞廓三县广威达化米川
西平鄯三县湟水龙支鄯城
武威凉五县姑臧神乌番禾昌松嘉麟
张掖甘二县张掖删丹
酒泉肃三县酒泉福禄玉门
晋昌瓜二县晋昌常乐
炖煌沙二县炖煌寿昌
伊吾伊二县伊吾纳职
交河西五县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
北庭庭三县金满蒲类轮台

安西府

天水郡[编辑]

东至汧阳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里。西至陇西郡三百里。北至平凉郡五百里。东南到河池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同谷郡三百里。西北到会宁郡五百一十里。东北到平凉郡四百七十五里。去西京八百里,去东京一千六百里。户二万五千六百五,口十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五。

秦州今理上邽县。古西戎之地,秦国始封之邑,周孝王封为附庸。今郡有秦亭、秦谷是也。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救周有功,始赐厩酆之地,列为诸侯也。厩音岐。春秋时属秦,秦平天下,是为陇西郡。汉武分陇西置天水郡。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初据平襄,后保冀县。后汉建武中,平之,更名天水,为汉阳郡。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三秦记曰:“其阪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见秦川,肝肠断绝。’”坻,都礼反。兼置凉州。领郡十,理于此。魏亦为重镇。明帝时,蜀将诸葛亮至南安、汉阳,皆应亮。晋分为天水武阳二郡,兼置秦州。领郡六,理于此。后魏为略阳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天水郡。大唐为秦州,或为天水郡。领县五:

上邽有朱圉山,俗名曰白岩山。汉旧县。古邽戎邑。又有汉西城县城,一名始昌,在今县西南。嶓冢山,西汉水所出,今经嘉陵曰嘉陵江,经阆中曰阆中江。又有段谷泉,蜀将姜维为魏将邓艾破于此。籍水一名洋水,今名峄水。

成纪汉旧县。古帝庖牺生于此。又有汉明亲县故城,在今县东南。

陇城汉略阳道故城在今县西北,河阳县故城亦在县西北。瓦亭山在今县东北二百馀里,隗嚣将牛邯守处,其山亦入今平凉郡界。有街泉亭,蜀将马谡为魏将张郃所败处。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山。谡,所六反。

清水秦仲始所封地。小陇山,汉置县。

伏羌本冀戎地。秦汉冀县。又有汉平襄县故城,在今县南。又有落门谷水,在今县西。武德三年置今县。

陇西郡[编辑]

东至天水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六里。西至和政郡三百里。北至金城郡四百里。东南到天水郡三百四十五里。西南到和政郡二百五十四里。西北到金城郡四百五里。东北到天水郡三百九十六里。去西京千一百五十三里,去东京二千一十三里。户六千一百三十五,口三万三千一百七。

渭州今理襄武县。禹贡曰“导渭自鸟鼠同穴”,即其地也。鸟鼠同穴山在今渭源县,渭水所出也。今谓之青雀山。春秋为羌戎之居。秦置陇西郡,以居陇坻之西为名。二汉因之,灵帝分立南安郡。魏置镇守在此。邓艾曰“蜀师来而为一,我分为四”,谓狄道、陇西、南安、祈山四处。齐王嘉平五年,蜀将姜维围南安、襄武,皆不克。晋为南安、陇西二郡地。后魏为陇西郡,兼置渭州。后周为南安郡。隋初废,炀帝初,复置陇西郡。大唐为渭州,或为陇西郡。领县四:

襄武汉旧县。有五谿聚。

陇西汉豲道地,立南安郡于此。后周置南安郡。隋废郡,改为县。东南有落门水出焉。豲音原。

渭源汉首阳县。后魏改之。有鸟鼠山,渭水所出。

鄣后汉置。兼有武阳水。

金城郡[编辑]

东至会宁郡四百二十里。南至陇西郡四百里。西至西平郡四百九十里。北至武威郡五百七十里。东南到陇西郡四百五里。西南到安乡郡三百里。西北到武威郡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会宁郡四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四十五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九十五里。户四千四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六。

兰州今理五泉县。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地。后汉、魏、晋因之,魏以为重镇。蜀将姜维攻狄道,不克。前凉张寔置广武郡,张骏又分置武始郡,西秦乞伏国仁都苑川,南凉秃发乌孤都广武,皆此地也。苑川在今五泉县。至乞伏慕末,为赫连定所灭。广武即今广武县。至秃发耨檀,为乞伏炽盘所灭也。后魏、后周并属武始郡。隋初郡废,置兰州;盖取兰皋山为名。炀帝初州废,置金城郡。大唐因之。领县三:

五泉汉金城县地。汉榆中县故城在今县东。后汉时羌乱,隃麋相曹凤上言:“西羌为寇,自建武以来,以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北阻大河,因以为固,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又有故苑川城故长城。隃音俞。

狄道秦、汉、魏旧县。有白石山。

广武前凉置广武郡,隋罢之为县。有琵琶山。汉浩亹县故城亦在西南。浩音阁。亹音门。今俗呼此水为阁门河,盖疾言耳。又有汉允吾县故城,亦在西南。允音沿。

会宁郡[编辑]

东至平凉郡四百里。南至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至武威郡六百里。北至灵武郡六百里。东南到平凉郡四百里。西南到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北到武威郡六百五十里。东北到灵武郡六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七十里。户四千四百二十八,口二万五千七百五十一。

会州今理会宁县。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安定二郡地。后汉属金城、武威二郡。西魏置会州,后周废。隋属平凉郡。大唐平李轨后,置会州,或为会宁郡。领县二:

会宁汉枝阳县。

乌兰汉祖厉县地。后周置乌兰关。武德末置县。

安乡郡[编辑]

东至金城郡三百里。南至临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至宁塞郡三百九十里。北至西平郡三百里。东南到金城郡狄道县一百四十八里。西南到临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北到西平郡龙支县一百八十六里。东北到金城郡三百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七十五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七十五里。户五千七百九十二,口三万一千三百。

河州今理枹罕县。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后汉属陇西郡。汉末宋建据焉,称河首平汉王。妙才讨平。晋惠帝时,属晋兴郡。前秦苻坚置河州,西秦乞伏干归又据于此。后魏亦为河州。后周置枹罕郡。隋初郡废,置河州;炀帝初州废,复置枹罕郡。大唐为河州,或为安乡郡。领县三:

枹罕故羌侯邑。汉为枹罕县也。枹音浮,本枹鼓字。

大夏汉旧县。

凤林有凤林关。

临洮郡[编辑]

东至和政郡一百七十六里。南至合川郡一百七十九里。西至野,更无郡县。北至安乡郡三百一十七里。东南到合川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吐谷浑界。西北到千旭戍界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安乡郡三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五百六里,去东京二千三百九十六里。户二千七百七十六,口一万四千九百二十四。

洮州今理临潭县。秦汉以来为诸戎之地,后为吐谷浑所据。至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得其地,置洮阳郡,寻立为洮州。隋初郡废,而洮州如故;炀帝初废,置临洮郡。郡城本名洮阳,城临洮水,甚牢险。大唐为洮州,或为临洮郡。领县一:

临潭有洮水,源出西倾山,在郡西南吐谷浑界,桓水所出。

和政郡[编辑]

东至陇西郡三百里。南至怀道郡二百五十里。西至临洮郡一百七十六里。北至金城郡狄道县五百三十四里。东南到怀道郡良恭县一百一十三里。西南到临洮郡临潭县一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安乡郡大夏县三百六十三里。东北到陇西郡三百五十四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八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二十里。户四千五百一十,口二万六千六百一十四。

岷州今理溢乐县。春秋七国时并属秦,蒙恬筑长城之所起也。属陇西郡,长城在今郡西二十里。崆峒山,自山傍洮而东,即秦之临洮境在此矣。秦、二汉晋并属陇西郡。西魏置岷州同和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临洮郡。大唐复置岷州,或为和政郡。领县三:

溢乐有岷山、崆峒山。

祐川

和政后汉索西故城在今县东,亦名临洮东城,亦谓之赤城。后汉明帝时,金城、陇西羌反于临洮,道险,车骑不得方驾,车骑将军马防设奇兵破之,因筑此城也。

宁塞郡[编辑]

东至西平郡龙支县二百九十里。南至宣威守捉使二百九里。西至积石军一百八十里。北至西平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安乡郡三百九十里。西南到积石军一百六十一里。西北到西平郡鄯城县二百八十里。东北到西平郡龙支县三百九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三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七十三里。户四千一百七十,口二万九千七百二十三。

廓州今理广威县。古西羌地。后汉延熹中,诸羌与浇河大豪寇张掖,段颎斩浇河大帅于其地,遂定西羌是也。汉末属西平郡。前凉以其地为湟河郡。后魏属鄯州。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又得地,置洮河郡,兼置廓州以领之。隋初废,炀帝初州废,置浇河郡。大唐复为廓州,或为宁塞郡。领县三:

广威后魏石城县。开元初改焉。有拔延山,隋炀帝征吐谷浑,经此山。

达化后周置。贺兰山浇河城即晋时吐谷浑王阿豺所筑,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又有洪济镇,后周武帝逐吐谷浑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是。

米川贞观初置,兼置米州。十年罢州,县仍旧。

西平郡[编辑]

东至金城郡广武县一百一十三里。南至宁塞郡一百八十里。西至绥戎硖旧吐谷浑界一十里。北至武威郡昌松县南界一百四十二里。东南到安乡郡凤林县故城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宁塞郡广威县故承风吐谷浑界三百一十三里。西北到木昆山旧吐谷浑界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金城郡广武县故长城界二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九十三里,去东京二千七百四十九里。户五千七百九十四,口二万八千六百九十九。

鄯州今理湟水县。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地。汉时霍去病破匈奴,逐诸羌渡河湟,筑令居塞,即其地,属金城郡。令音零。后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晋因之。永嘉后,秃发乌孤初称西平王,其弟利鹿孤复都西平,即此地也。后魏置鄯州。后周置乐都郡。隋初郡废,置鄯州;炀帝初州废,置西平郡。大唐因之。领县三:

湟水后魏置西都县,隋改焉。湟中,月支胡所居,即在此。有湟水,一名湟河,亦名乐都水。汉破羌县故城在今县西。有浩亹河,在县西北,自吐蕃界流来。

龙支汉允吾县地。后汉为龙耆县。后魏改焉。积石山在今县南,即尚书禹贡云“导河积石”。

鄯城汉西平郡故城在西。

武威郡[编辑]

东至会宁郡六百里。南至西平郡浩亹河二百六十里。西至张掖郡五百里。北至突厥界安盖泉五百八十里。东南到金城郡五百四十里。西南到张掖郡张掖县界陈北烽三百七十里。西北到张掖郡六百里。东北到会宁郡乌兰县界白鹿烽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一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七十里。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二。

凉州今理姑臧县。周时为狄地。秦兴,匈奴既失甘泉,甘泉在今云阳县。又使休屠、浑邪王居其地。此河西五郡皆是,不止于武威也。休音许虬反。屠音除。汉武帝开之,置武威郡。汉武初开置张掖、酒泉、炖煌、武威、金城,谓之河西五郡,地势西北邪出,南隔西羌,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后汉、魏、晋皆因之,魏、晋并置凉州。领郡八,理于此。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并据之。至张天锡,为苻坚所灭。至吕崇讳,为姚兴所灭。北凉沮渠蒙逊亦迁都于此。至沮渠茂虔,为后魏所灭。后魏亦为武威郡。隋炀帝初,复置。大唐初,李轨改焉,据之。克平,置凉州,或为武威郡。领县五:

姑臧汉旧县。河西旧事曰:“昔匈奴故盖藏城也。后人音讹名姑臧。”又有汉鹯阴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因水为名。有猪野泽、古休屠城。

神乌汉鸾乌县。

番禾汉旧县。后魏增置张掖郡。天宝中改为天宝。

昌松汉苍松县。吕光改为昌松。汉允衙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城临丽水,一名丽水城。允音沿。衙亭故城,沮渠蒙逊所筑,地势险隘。

嘉麟

张掖郡[编辑]

东至武威郡五百里。南至雪山以南吐谷浑分界二百三十里。西至酒泉县四百二十里。北傍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烽,总三千七十八里。东南到武威郡六百里。西南到酒泉郡福禄县界赤柳涧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酒泉郡福禄县咸池烽东张掖河三百五里。东北到武威郡番禾县石硖烽三百七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十里,去东京三千三百一十里。户六千六百三十九,口二万三千三百四。

甘州今理张掖县。禹贡曰“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即此地也。合黎水、弱水并在张掖县界。其北又有居延泽,即古流沙地。又黑水之所出焉。黑水出张掖县鸡山。春秋秦并为狄地。汉初为匈奴所居,武帝开之,置张掖郡。后汉、魏、晋并同。沮渠蒙逊始都于此。号为北凉。西魏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后周置张掖郡。隋初废,炀帝初复置。大唐为甘州,或为张掖郡。领县二:

张掖隋旧县。汉表是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又曰昭武县。汉张掖郡城亦在西北。又有汉居延县城,今在县东北,即本匈奴中地名也,亦曰居延塞。祁连山,居延海,弱水,合黎水。遮虏障,汉将路博德之所筑也。又有甘峻山。临松山,后魏临松郡在此。吐蕃赞府,即其郡丞。

删丹汉旧县。有焉支山。匈奴初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夺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又汉日勒县故城在东南。

酒泉郡[编辑]

东至张掖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吐蕃界二百里。西至晋昌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回纥界伏谷泉三百里。东南到张掖郡界赤柳涧二百里。西南到晋昌郡界安乐烽三百四十里。西北到晋昌郡三百四十里。东北到张掖郡咸池烽二百三十里。去西京二千九百六十八里,去东京三千七百八十里。户二千一百六,口七千九百一十二。

肃州今理酒泉县。旧月支地,后匈奴居焉。汉武开之,置酒泉郡。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后汉、魏、晋皆因之。西凉武昭王迁都于此。至李歆,为沮渠蒙逊所灭。后魏亦为酒泉郡。隋初废,置肃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张掖郡。大唐复置肃州,或为酒泉郡。领县三:

酒泉汉福禄县地。古长城,汉遮虏障也。今县隋置。有九龙山。昆仑山在县西南,体如昆仑,故名之,周穆王见王母于此山。汉平帝时,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后为吐谷浑之国也。隋破吐谷浑,又于其地置西海郡。按汉旧尝置郡,今郡直北一千二百里也。

福禄崆峒山。旧乐涫县,武德二年改之。涫音官。

玉门汉旧县。

晋昌郡[编辑]

东至酒泉郡五百二十六里。南至新乡镇一百八十里。西至炖煌郡二百八十里。北至豹门守捉四百五十里。东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西南到炖煌郡界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伊吾郡界五百里。东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八十四里,去东京四千三百六里。户一千一百六十七,口三千八百六十四。

瓜州今理晋昌县。古西戎地。战国时,为月支所居。秦末汉初,属匈奴,武帝以后为炖煌郡地。后汉、魏、晋皆因之。后魏属常乐、会稽二郡。后周属会稽郡。苻坚徙江汉之人万馀户于炖煌,中州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馀户。凉武昭王遂以南人置会稽郡,以中州人置广夏郡。后周因旧名置晋昌郡。隋废之,以属炖煌郡。大唐置瓜州,古瓜州,说在炖煌郡。或为晋昌郡。领县二:

晋昌汉冥安县地。武德四年改置。今县北有伊吾故城、白水。有昆仑障,汉宜禾所居,故城在县界。后魏明帝正光中置会稽郡即于此。

常乐汉广至县地,故城在东。武德五年置。

炖煌郡[编辑]

东至晋昌郡二百八十里。南至故南口烽二百五十里,烽以南吐谷浑界。西至寿昌废县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为界。北至故咸泉戍三百三十六里,与伊吾郡分界。东南到晋昌郡界三百五十里。西南到郡废寿昌县界三百九十里。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东北到伊吾郡界三百八十六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五十九里,去东京四千六百九里。户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四。

沙州今理炖煌县。昔舜流三苗于三危,即其地也。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古谓之瓜州,其地多生美瓜,故曰瓜州。至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其中,首尾不出。左传所说“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是也。戎子名驹支也。亦古流沙地。其沙风吹流行,在郡西八十里。又黑水之所经焉。黑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秦汉初,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开其地,后分酒泉置炖煌郡。炖,大。煌,盛也。后汉、魏、晋皆因之。凉武昭王始都于此。后魏、后周并为炖煌郡。隋初废,置瓜州;炀帝初废州,复置炖煌郡。大唐为沙州,或为炖煌郡。领县二:

炖煌汉旧县。三危山在东南,山有三峰。有鸣沙山,渥洼水。汉武帝元鼎中,南阳新野人暴利长遭刑,屯田于此水边,见群野马来饮,中有奇者。先作土人持勒靽立,后马翫习。久之,利长因代土人,收得马以献帝。欲神异之,云从水中出,于是作天马之歌也。

寿昌汉龙勒县地。阳关居玉门关之南。玉门故关,汉置也。二关之西三百馀里,有蒲昌海,一名盐泽,广袤三四百里,则葱岭于阗两河之所注。

伊吾郡[编辑]

东至晋昌郡界六百四十里。南至炖煌郡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交河郡七百五十里。北至伊吾郡界三百里,北戎界。东南到炖煌郡碛,无行路马道,到晋昌郡界不知远近。西南到炖煌郡碛,无路马道。西北到折罗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山哥罗禄住处。东北到折罗漫山三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回纥界,马行三十日,无里数。去西京四千八百里,去东京五千六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二十七,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伊州今理伊吾县。在炖煌北大碛之外,为戎狄之地,非九州之限。后汉明帝始征取伊吾卢地,即此也。尔后多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魏始置伊吾郡,后又为戎胡所据。至大唐贞观初,内附,乃置伊州,或为伊吾郡。领县二:

伊吾汉置伊吾屯田。后魏为县。有天山,匈奴过之,皆下马拜。一名雪山。

纳职贞观四年置。伊吾匈奴中地名,在此县界。后汉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今伊吾故城是。

交河郡[编辑]

东至伊吾郡七百五十里。南至三百五十里,过荒山千馀里至吐蕃。西至焉耆镇守军七百一十里。北至北庭都护府四百五十里。东南到炖煌郡千一百里。西南到焉耆七百十里。西北到北庭轮台县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伊吾郡八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六十五里,去东京六千二百一十五里。户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三,口五万三百一十四。

西州今理高昌县。汉时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所置戊己校尉故地。因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之地,形高敞,遂名高昌垒。有八城,本中国人也。前凉张骏置高昌郡。其后后魏有之,后又属蠕蠕,而兖反。其后麹嘉称王于此数代。至大唐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本高昌国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垦田九百顷。置都督府,后改为金山都护府,或为交河郡。领县五:

高昌

交河贞观中置。交河水流出县地。天山一名祁连山,今名折罗漫山。

柳中汉旧地名,与交河同置。

蒲昌与交河同置。东南有旧蒲类海,今名婆悉海。

天山与交河同置。

北庭府[编辑]

东至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南至交河郡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三千六百八十里。北至坚昆七千里。东南到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西南到焉耆镇守军八百七十里。西北到突骑施三千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回纥界一千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三十里,去东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户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九千七百一十五。

庭州今理金满县。在流沙之西北,前汉乌孙之旧壤,后汉车师后王之地。历代为胡虏所居。大唐贞观中,征高昌。于时西突厥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高昌既平,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后置北庭都护府。领县三:

金满

蒲类蒲类海一名婆悉海。有天山,自伊吾郡界入。

轮台其三县并贞观中平高昌后同置。

安西府[编辑]

东至焉耆镇守军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捉军三千里,去葱岭七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鹰婆川一千里。东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阗二千里。西北到疏勒二千里。东北到北庭府二千里。去西京七千六百里,去东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户一万一千一百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六十八。

安西都护府,本龟兹国也。大唐明庆中置。贞观中,初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明庆中,移于龟兹城。东接焉耆,西连疏勒,西去葱岭七百里。南邻吐蕃,北拒突厥。

风俗[编辑]

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饶,号称“陆海”,言其高陆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四塞为固,被山带河。秦氏资之,遂平海内。汉初,高帝纳娄敬说而都焉。田肯贺帝曰:“治秦甚善。秦形胜之国,悬隔千里,所谓天府,故曰秦得百二焉。其下兵诸侯,犹居高屋上建瓴水也。”又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之后豪族名家于关中,强本弱末,以制天下。自是每因诸帝山陵,则迁户立县,率以为常。故五方错杂,风俗不一。汉朝京辅,称为难理。其安定、彭原之北,汧阳、天水之西,接近胡戎,多尚武节。自东汉、魏、晋,羌氐屡扰,旋则苻姚迭据,五凉更乱,三百馀祀,战争方息。帝都所在,是曰浩穰。其馀郡县,习俗如旧。

议曰:按水经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于渤海。又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所出河合。又东注蒲昌海,又东入塞,过炖煌、酒泉、张掖郡南,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云云。按水经,晋郭璞注三卷,后魏郦道元注四十卷,皆不详所撰者名氏,亦不知何代之书。佑谓二子博赡,解释固应精当,访求久之方得。又其经云:“济水过寿张”,则前汉寿良县,光武更名。又“东北过临济”,则前汉狄县,安帝更名。又云“菏水过湖陆”,则前汉湖陵县,章帝更名。又云“汾水过河东郡永安”,则前汉彘县,顺帝更名,故知顺帝以后纂序也。详水经所作,殊为诡诞,全无凭据。按后汉郡国志,济水,王莽末因旱渠塞,不复截河南过。既顺帝时所撰,都不详悉,其馀可知。景纯注解又甚疏略,亦多迂怪。水经所云河出昆仑山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南入葱岭”“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传,而郦道元都不详正。所注河之发源,亦引禹纪、山经、释法明国讳改焉游天竺纪、释氏西域纪。所注南入葱岭,一源出于阗山,合流入蒲昌海,虽约汉书,亦不寻究。又水经云:“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然后南流入葱岭。”据此,则积石山当在葱岭之北。又云:“入塞,过炖煌、酒泉、张掖郡南”,并今郡地也。

夫山水地形,固有定体。自葱岭、于阗之东,炖煌、酒泉、张掖之间,华人来往非少。从后汉至大唐,图籍相承,注记不绝。大碛距数千里,未有桑田碧海之变,陵迁谷移之谈,此处岂有河流,纂集者不详斯甚。又按“禹导河积石”者,尧时洪水,下民昏垫,禹所开决,本救人患。积石之西,砂卤之地,河流小,地势复高,不为人患,不恶疏凿,以此施功发迹,自积石山而东,则今西平郡龙支县界山是也,固无禹理水之功。自葱岭之北,其本纪灼然荒唐,撰经者取为准的。班固云“言九州者尚书近之矣”,诚为惬当。其汉书西域传云:“河水一源出葱岭,一源出于阗,合流东注蒲昌海,皆以潜流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云。”比禹纪、山经,犹校附近,终是纰缪。按此宜唯凭张骞使大夏,见两道水从葱岭、于阗合流入蒲昌海,其于阗出美玉,所以骞传遂云穷河源也。按古图书名河所出曰昆仑山,疑所谓古图书即禹本纪,以于阗山出玉,乃谓之昆仑,即所出便云是河也。穷究诸说,悉皆谬误。孟坚又以禹贡云“导河自积石”,遂疑潜流从此方出。且汉时群羌种众虽多,不相统一,未为强国,汉家或未尝遣使诣西南羌中,或未知自有河也。宁有今吐蕃中河从西南数千里向东北流,见与积石山下河相连,聘使涉历,无不言之。吐蕃自云昆仑山在国中西南,则河之所出也。又按尚书云:“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又范晔后汉书云:“西羌在汉金城郡之西,南滨于赐支。”续汉书曰:“河关西可千馀里,有典羌,谓之赐支,盖析支也。”然则析支在积石之西,是河之上流明矣。昆仑在吐蕃中,当亦非谬。而不谓河之本源,乃引葱岭、于阗之河,谓从蒲昌海伏流数千里,至积石方出,斯又班生之所未详也。佑以水经僻书,代人多不之睹,或有好事者于诸书中见有引处,谓其审正,此殊未之精也。不揆浅昧,考诸家之说,辩千古讹舛,是故曲折言之。又按禹本纪、山海经,不知何代之书,详其恢怪不经,宜夫子删诗书以后尚奇者所作,或先有其书,如诡诞之言,必后人所加也,若古周书吴越春秋越绝书诸纬书之流是矣。而后代纂录者,务广异闻,如范晔叙蛮夷廪君、盘匏之类是也。辄以愚管所窥,宜皆不足为据。然去圣久远,杂说纷纭,非夫宣尼复生,重为删革,则何由详正?纵有精鉴达识之士,抗辩古释今之论,或未能振颓波、遏横流矣。而撰水经者,亦同蔚宗之旨趣乎?冀来哲之见知也。

或曰:“昔秦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今万方财力,上奉京师,外有犬戎凭陵,城陷数百,内有兵革未宁,年将三纪,岂制置异术而古今殊时者乎?”答曰:“按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即一顷也。商鞅佐秦,以一夫力馀,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又以秦地旷而人寡,晋地狭而人稠,诱三晋人发秦地利,优其田宅,复子孙。而使秦人应敌于外,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则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兵强国富,职此之由。其后仕宦之途猥多,道释之教渐起,浮华浸盛,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方十人为农,无十人习战,其馀皆务他业。以今准古,损益可知。又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关中沃衍,实在于斯。圣唐永徽中,两渠所溉,唯万许顷。洎大历初,又减至六千二百馀顷,比于汉代,减三万八九千顷。每亩所减石馀,即仅校四五百万石矣。地利损耗既如此,人力散分又如彼,欲求强富,其可得乎!昔汉文之时,长安之北七百里外,即匈奴之地,控弦数十万骑,侵掠未尝暂宁。计其举国人众,不过汉一大郡。晁错请备障塞,北边由是获安。今自潼关之西,陇山之东,鄜坊之南,终南之北,才十馀州地,已数十万家。吐蕃虽强,陷覆河陇,窃料全国,尚未敌焉。况绵力薄才,食鲜艺拙,比之华人,殊不侔矣。徒以令峻而众心齐一,马多而竞逐莫。诚能复两渠之饶,究浮食之弊,恤农夫,诱其归,趣抚战士,励其勋伐,酌晁错之策,择险要之地,缮完城垒,用我所长,渐开屯田,更蓄财力,将冀收复河陇,岂唯自守而已哉!加以幅圆万里之所资,宣布皇王之大政,则何向不济、何为不成者乎!”

或又曰:“关中寓内西偏,天不劳于转输。洛阳宫室正在土中,周汉以还,多为帝宅、皇舆巡幸之处。则是国都何必重难迁移,密迩勍寇,择才留镇,以息人勤,自然无虞,孰不庆幸。”答曰:“古今既异,形势亦殊。当周之兴也,虽定鼎郏鄏,而王在镐京。幽王之乱,平王东徙,始则晋、郑夹辅,终乃齐、晋主盟,咸率诸侯,共尊王室,犹有请隧之僭,中肩之师。东汉再兴,巨寇皆殄。魏晋以降,理少乱多。今咸秦陵庙在焉,胜兵计数十万,海内财力,云奔风趋,傥议迁都,得非蹙国,斯乃示弱天下,何以统临四方。洛阳地塉,凋弊尤甚,万乘所止,千官毕臻,樵牧难资,稿秸难赡,又无百二之固,虑启奸凶之心,岂得舍安而就危,弃大而从小也!汉高初平项羽,将宅洛师,娄敬请居关中,张良赞成其计,田肯称贺,方策备存。武德中,突厥牙帐在于河曲,数十万骑将过原州,时以伤夷未平,财力且乏,百辟卿士震恐,皆请迁都山南。太宗献计,固争方止,永安宗社,实赖圣谟。”

议者又曰:“洛阳四战之地,既将不可,蒲阪虞舜旧国,表里山河,江陵亦尝设都,控压吴蜀。远道避翟,宁不堪居?”答曰:“蒲阪土瘠人贫,困竭甚于洛邑;江陵本非要害,梁主数岁国亡。夫临制万国,尤惜大势。秦川是天下之上腴,关中为海内之雄地。巨唐受命,本在于兹。若居之则势大而威远,舍之则势小而威近,恐人心因斯而摇矣,非止于危乱者哉,诚系兴衰,何可轻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