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巢县志/卷04
城署
[编辑]县城:元守帅王珪因旧规增筑砖城,高一丈,周四里一百九十馀步。后渐废,止存东门曰宾阳、北曰迎恩,载隆庆志,今旧址犹存。明嘉靖二年,知县李模筑土城。二十六年以倭寇薄,维扬严宏,复筑砖城,周围十二里,高二丈三尺,阔六尺。西南临河,东北据山。门凡四:东曰朝阳,西曰滨湖,南曰迎薰,北曰拱极。隆庆四年,知县易可久增筑北门月城。万历中,知县夏崇谦改建于县东城河德政坊后,即以旧门为南门,更名通津。崇正十一年,知县寗承勋因寇警,增城浚濠。十三年以东西两门城河淤塞,督工挑浚,古堑复通。康熙七年,地震,城坏百馀丈,知县于觉世捐赀督工筑之。雍正七年,知县邹瑆重修。乾隆二十八年,知县凃寕先奉檄修治。嘉庆八年,魏象彩复捐俸修葺。道光元年,知县武明阿请 帑重修。
县署:相传为范增故居。明洪武初,知县陈晔、桂廷用相继创建。正统二年,陈伦重修。成化间,冯杰重建,李进继之。宏治间,林宗哲修葺。万历间,夏崇谦于后堂建望湖楼。天启中,邹得鲁加葺焉。崇祯八年,寇焚。仅存左右吏舍及仪门。十三年,邑令甯承勋创后堂三间。顺治五年,邑令程万鹏修建衙署,规模略备,于二堂左建书室。书室之左又建退省堂。康熙五年,邑令聂芳建治堂六楹,又于退省堂前为留香室、亚父祠前为莞尔亭、浴?池。三十一年,邑令杨极建紫芝堂。嘉庆四年,邑令许肈封于退省堂后建屋四楹,复辟小圃,列石莳花。额曰:金庭十八小洞天。六年,邑令魏象彩于退省堂东北构轩三楹,曰观稼轩。今观稼轩、退省堂犹存。道光五年,知县舒梦龄于退省堂左构屋三楹,额曰:养心。
典史署:在仪门内、县堂右。署门东向。门内为堂,堂后为厅,厅后为寝室,厅东为书室。厅前古柏一株。嘉庆五年,典史王成杰建屋三间。道光六年,典史陶誉本捐廉重修,又别建屋一楹。
巡检署:在柘皋镇。先是焦湖巡检署。本为东口河泊,所在县西。后改为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裁邑令周士克申复之。万历十五年,邑令赵成愈改迁于东门外、萧公庙左。后为寇焚。乾隆三十五年,改焦湖司为柘皋司,乃建署于柘皋镇之西街。嘉庆三年,巡检朱积重修,皆南向。嘉庆十八年,巡检张宜尊捐廉七百馀金,改北向。气象为之一新。又置署西隙地建屋四楹。
城守营署:雍正七年始设。辖兵三十二名驻防。本无营房,乾隆三十年外委孙麟始立营署。邑令涂宁先以小西门积贮仓改建。嘉庆二年,于总、沈镗修葺。
戒石亭:在甬道中。邑令冯杰立。马如麟重修。今易木坊。
仪门:明宏治中,邑令冯杰建。
谯楼:在县大门上。创自宋绍兴间。明洪武初,邑令桂廷用重建。成化宏治间,邑令冯杰、李进、林宗哲相继重修。嘉庆四年,邑令许肈封重建,并营堂廨仪门内署。
钟楼:在县治东大街。一名通津楼。即古城南门楼也。洪武初,邑令王宁重建。宏治初,邑令林宗哲修葺之。隆庆间,邑令马如麟重修。后被寇焚,铁钟亦毁。康熙五年,典史刘赋德捐赀与绅士重建。雍正八年,邑令邹瑆重修。乾隆三十一年,毁于火。
申明亭:在县治照墙右。
旌善亭:在县治前街左。今为乡约所。
库房:在大堂西。明邑令陈经言置石穴,以石板覆之。名曰石库。后被寇焚。邑令甯承勋建库房一间于堂右。聂芳重建治堂,改于堂左。
亚父祠:在紫芝堂右。凡三间。中为亚父祠。前有井祠,梁柱俱圮压。道光七年,知县舒梦龄重修。
周公祠:即亚父之东偏祠。祀居巢长周公瑜。
土地祠:在仪门左,合祀土地、酂侯。
寅宾馆:旧在大门外。邑令马如麟于土地祠旁建立。后改建于仪门右,旋废。复改入仪门内土地祠旁,今入县署。
吏舍:在大堂前,左右两廊。
皂隶亭:在治堂甬道左右。
银鞘房:在宏通庙门首,今废。
快手房:在县治大门左。
民壮房:在县治大门右。
皂隶房:在县治大门外申明亭前。
里会所:在宏通庙前,里书公置。
团练所:在县仪门右,前通民壮房。
囹圄:在仪门内左。康熙五十四年,邑令孙芝芳建女监三间。雍正九年,邑令邹瑆买东乡魏家圩屯田十二亩五分,为狱囚口粮。计种一石三斗。大小共十一坵。
育婴堂:在牛山西偏。旧为圆通庵。乾隆十二年,邑令狄宽改建并置田亩为久计。有碑记,载艺文志。〈按:狄令捐买贾塘圩田种三石八斗二升、东城圩田种一石八斗。又公置五家圩屯田种七斗五升。又东城圩田种二石八斗岁贡,吴光捐。南乡石牌店田种三石,民人姚子建捐。〉
养济院:在县东北。明洪武初,邑令陈晔建。万历十九年,邑令马如麟重修。本邑诸生唐尧捐房一所、输稻八十斛为之。今移北门外、接官亭旁。道光六年,知县舒梦龄捐俸修葺。
崇善堂:在二坊韩家闸内。〈蔡经武捐当租十一石,坐落南乡苍头觜。秦步青捐当租二十石,坐落西乡青苔山。叶恒生捐当租十三石,坐落东北乡沙滩圩。胡敏书捐田租二石五斗,坐落东北乡太平桥平顶岗。按:堂为施棺而设。经费短绌。有贫不能?者,邑人士醵钱购买取办。临时虽众擎易举,不忧不给。而逐日奔走,董其事者未免烦劳。劝捐置田以为赀本。方为经久之计。〉
惠民药局:在县治前,屋三间。今废。
税课局:在县治街左。
阴阳学、医学:明洪武间设,今俱废。
僧会司、道会司:明洪武间设。
接官亭:在北门外。
公廨二所:一在东门内,一在宾阳门内。
义仓二所:一在柘皋镇,一在下阁镇。邑令赵成愈建。
社仓一所:明万历间,邑令马如麟建。
常平仓:一在县署后,廒五座。计二十五间,乾隆二年建。五十七年,邑令莫宗荫详修。一在城隍庙右,廒六座,计三十间。乾隆二十二年增建。嘉庆四年,邑令许肈封详修。额贮谷二万八千石。又备储谷四千石。〈按:道光三年,阴雨过多。坍塌五座,及官厅、神堂、厨屋共三十一间。知县武明阿详请折修。委员会勘在案。嗣因灾赈奉宪檄罢工。〉
兑漕:官厅三间。
漕仓:五间。在官厅左。
屯仓:五间。在官厅右。
仓神庙:西向。嘉庆四年,邑令许肈封建。
东乡社仓,在北关贮谷一千三百石。南乡社仓,在散兵镇,贮谷一千一百石。西乡社仓,在烔炀镇,贮谷一千一百石。北乡社仓,在柘皋镇贮谷一千一百石。
镇市
[编辑]柘皋镇:在县西北六十里。〈按:左传:公会吴人于橐皋。宋绍兴,兀术入寇,刘锜败之于橐皋。即此镇。有会吴城,今湮。〉
鸡啼河镇:在县南五十里,俗呼为鸡皮河。
下阁镇:在县西三十里。
吕婆店镇:在县南十里。有秀山铺。旧往无为州驿路。
烔炀镇:在县西五十里。
中庙镇:在县西九十里。
散兵镇:在县南三十里。
十字河镇:在县南七十里。
东口市:在县西南十里。
高林市:在县南六十里。〈旧有仓场巡检司驻此。今裁。〉
街坊
[编辑]县前街 十字街 新城街 西街 东河街 西河街 钟楼上街 钟楼后街 东街 北门街 城河上街 河南街 双友街〈在武圣庙前。〉 女儿街〈一在新安乡东关村劝农保,往来无为州通衢。一在添保乡高林市,长五里许,俱石砌。〉 烔炀街 陈公街〈在北门外,邑令陈经言督工成之,存有碑。〉 大埠陇街 东山口街 长乐坊 仁寿坊〈相传为邑民唐伟年百三岁立。〉 太平坊 德政坊 澄清坊 尚贤坊 崇善坊 积善坊 𦔳顺坊 聚贤坊 庶宁坊 永安坊 惠泽坊 圣贤坊 永庆坊
巷井
[编辑]洪山巷 薛家巷 毛家巷 龙家巷 史家巷 张家巷 石家巷 金家巷 颜家冈巷 桑枣园巷 旧射圃亭巷 迎神巷 东岳庙巷 小东门巷 紫薇观巷 郎家巷 所巷 锺家巷 俞金巷 五郎庙巷 溥泽巷 施家巷 阮家巷 天王庙巷 罗家巷 陈家巷 亚父井 状元井 琉璃井 河南街井 崔家井 旧学井 石家井 新城井 县前街二井 北门街三井 宾阳门外井 五显庙内井 九步三井 溥泽巷井 鹿化冈井 城隍庙井 城河街井 史家巷井 镇巢驿前井 七里井 方井〈俗名柘镇三百六十里井〉 姚庙冈井
村保
[编辑]峏山村 上白村 湖西村 井子村 山香村 乌蒋村 谢塘村 贾塘村 下白村 高林村 怀贤村 黑象村 孝义村 义兴村 姚苌村 东关村 黄泉石保 黄绿陂保 李厨河保 胡睦保 胡三胜保 永兴保 谷城保 横担保 横塘保 德济保 石山保 城东保 中垾保 伍家保 杨家庄保 李家保 马家保 时熟保 西殊保 亚父山保 张家保 港北保 东山保 堆金保 劝农保 秦家庄保 蒋家庄保 郑家保 文家保 锦里保 石城中涧保 住杭东保 住杭西保 泉塘保 柘土保 散兵保 相山保 永安保
乡里
[编辑]在城七里 柘皋乡七里 新安四里 添保乡二里
关渡
[编辑]东关、西关:方舆胜览: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玉海地理通释郡县志:巢湖在巢县〈今无为军。〉西五十里。周回五百里。南出于东关口。东关口,县东南四十里,接巢湖。湖西北至合肥界。东南有石梁,凿山通水,是名关口。相传夏禹所凿,一号东兴。〈唐志:巢县东南四十里,有故东关。〉今其地高峻险狭,实守扼之所。故天下有事,是必争之地。吴魏相持于此。吴筑城,魏亦对岸置栅。熹平四年,诸葛恪于东关外作大堤,遏巢湖左右。依山夹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魏遣诸葛诞、胡遵围东关。将坏其堤。恪大破之。〈东关又在和州含山县西九十里。〉巢湖亦名焦湖,在庐州合肥县南六十四里。本居巢县地,后陷为湖。今与巢县、庐江分湖为界。〈后汉记作漅。元魏任城王澄表称:萧衍频断东关。欲令巢湖汎溢以灌淮南诸戍。〉诸葛武侯曰: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张魏公曰:巢河之水,上通焦湖。濡须正扼其冲,东西两关又从而辅翼之。馈舟难通,故虽有十万之师,未能寇大江。薛氏曰:西自皖,东至扬多断流为阻。故自前世,征役舟师皆出东道。如吴邗沟、魏广陵、周鹳河等,率资𨻳水之利,南北所通行也。惟庐、寿一路,陆有东关、濡须硖石之厄,重以陂水之限最为险要。〈东关恃东兴塘,濡须恃濡须水。硖石蔽皖。绍兴十一年,刘锜至东关见地负山面水,乃引兵据之,以遏虏冲。〉
小关口:在县西十里。距平顶山里许。连山一带土阜犹存。当为孙吴守关扼要处。
陡岩关:在县东三十里。两山陡峻,中间一迳。为巢与滁、和通道。
东口渡 柳家渡 罗家渡〈周令思克所建,一名周公渡。〉 萧公庙前渡 袁家渡 清溪河渡 马尾河渡 烔炀河渡 鸡鱼河渡 高林河渡 杨家渡 徐家渡 蒋家渡 杭家渡 荚家渡 三家坝渡 洪家渡
桥梁
[编辑]浮桥〈在城南门外,跨河南北设浮航为桥。邑令林宗哲、易可久、陈经言、马如麟、无为州牧陈贤才、国朝邑令聂芳、杨极、马琏、张振嗣、韩天翥、孙芝芳、邹瑆相继捐俸修理。康熙五年,刘凤鸣置铁索百馀丈。杨公极捐俸寘桥田一百馀亩,为每年修理之资。后,康熙二十八年,王君聘捐东北乡毕家集屯田一业,计种十石五斗七升八合。乾隆九年,前知县毕封基捐买洪声传东北乡陈家庄民田一业,计种十四石六斗五升。乾隆五十六年,陈瑞稼捐南乡麻地冈民田一业计种六石。乾隆五十一年,贡生张文煜捐西乡中垾大庙民田一业计种六石六斗。乾隆四十七年,李树勋捐柘皋镇五里墩民田一业,计种一石。乾隆四十七年,欧洪勋捐北乡童家坛民田一业,计种十一石九斗一升。乾隆五十四年,何象乾许耀祖公捐西乡葛家凹民田一业,计种一石。自是经费有资矣。〉
见子桥〈木。系北关吊桥。以寇乱毁。邑人岳云生重建。〉
珍珠桥〈有二。旧志云:一在定林寺前,今没。一在东门外。康熙十年,色人高克昌重修之。〉
广济桥〈在县东聚贤坊,今没。〉
施家桥〈旧志为丰稔桥,在东城外。〉
驷马桥〈在县东萧公庙前。〉
小虹桥〈在萧公庙前。〉
抱书桥〈在县东七里。宋吕士元抱书溺于此,故名。〉
时熟桥〈在县东三十里,今倾废。〉
夏家桥〈在落城圩。始邑人夏某以木建。后李春芳易以石。〉
太平桥〈在县大西门外。〉
普济桥〈在县西门外,旧名板桥,木为之。嘉庆五年,邑人易以石。〉
黄家桥〈桥下水源自竺塘。水出黄家坝,故名。〉
西安桥〈在县城外之西。明举人张承芳始建以石。崇祯末,寇乱毁。康熙七年,邑民刘凤鸣重建。〉
通津桥〈在小西门外。〉
西望桥〈与通津桥近。明景泰年建。康熙十一年,邑民郭尚义捐赀重建。〉
双桥〈去县西十里。在凤凰山西。〉
镇南桥〈在县南。本木桥。邑人陈晓川易以石。崇祯间,寇毁之。今复其旧。〉
卢家桥〈去县四里。在窦家觜。〉
散兵湾桥〈在县南三十里。〉
石次桥〈在添保乡十字河侧。〉
张师庵桥〈在县南六十里。〉
荷叶涧桥〈在县南八十里。〉
笪桥〈去高林桥五里许。〉
高林桥〈在县南六十里。创自宋嘉定七年。山水摧之。后居民重建。〉
李公桥〈明李㳟建,故名。在镇巢驿左。今淤塞。〉
通驷桥〈在县北城外。崇祯年寇变,毁。易以木。康熙十二年,邑民岳岫捐金修之。改以石。〉
半汤桥〈城东北十五里。嘉庆二十二年主簿 赏加盐运司知事衔徽人陈贤淇修。费银二千两。〉
韩家桥〈又名紫薇桥。城北七里。嘉庆二十五年,盐运司知事衔徽人陈贤淇修。费银一千五百两。〉
独石板桥〈城北三十里。近夏阁镇。〉
刘家桥〈本木桥。康熙十八年,刘景昭易以石。刘子崇修小石桥以济断港。〉
马公桥〈在东岳庙旁。明宏治辛酉,邑令马如麟改木为石。柳志有章懋撰记。康熙中,邑令于觉世重修之。〉
穿桥〈距下阁十五里。〉
探花桥〈近柘皋三里。〉
孔探桥〈去县北五十里。又名孔台桥。〉
迓丰桥〈在下阁。明邑令林宗哲重建。〉
玉兰桥〈在柘皋街。明宏治十七年修。正统间,邑令刘汇重修。嘉靖三十四年,大水颓。隆庆六年重修。〉
沙涧桥〈去柘皋十五里。〉
北潭桥〈距下阁北十里。黄山之隅。邑人王宽建。〉
涧桥〈在北山口。〉
尉子桥〈在黄山东十里。宋统制姚兴死节处。金人吊以诗。曰:当时若有援兵至,未必将军死尉桥。即此地也。〉
清水涧桥〈在北山口。〉
包家坊石桥〈在县西北六十里。明成化间,王以仁修。隆庆六年重修。〉
飞凤桥〈在烔炀镇东。〉
麒麟桥〈在烔炀镇西南。〉
圩坝
[编辑]朴树圩 鸡啼河圩 芦溪圩 沙圩 鸭池圩 墨城圩 墨家圩 施家圩 董家圩 草青满塘圩 义城圩〈以上上乡三图,圩十一。〉 鸭舌圩 石家小圩 十步圩 解家圩 蒋家圩 厚家圩 钱家圩 城子圩 周家圩 金家圩 李家圩 马啼圩 陶塘坝圩〈以上上乡四图,圩十四。〉 荒圩 许家圩 孙家圩 万肆圩 曹家圩 郭家圩 李家圩 柳庄圩 杨家圩 曹泼圩 甯家圩 帅家圩 百胜圩 沈家圩 朱家圩 姜家圩〈以上下乡一图,圩十一。〉 三乡圩 吴家小圩 武城圩 都城圩 塔儿圩 黄兰陂圩 庙城圩 竺家圩 朱家圩〈以上下乡二图,圩九。〉 周端圩 河塘圩 金塘圩 天井圩 河西圩〈以上下乡三图,圩五。〉 官庄圩 王家圩 武家圩 贾塘圩〈亦名李公圩〉 曹城圩 三家圩 ?子圩 高家小荒圩 小官圩〈以上新安乡,圩九。〉 虎口圩 义城圩 亚父圩 刘小圩 �前圩 �后圩 郭家圩 蔡家圩 沈家圩 落城圩 沙滩圩 策城圩 吴城圩〈以上新安乡二图,圩十三。〉 三胜圩 官圩 吴城圩 郭家圩 张小圩 高小圩 魏家圩 黄洲圩 土桥圩 南州圩 朱家圩 鲍小圩〈以上新安乡三图,圩十三。〉 东塘圩 安城圩 刘家圩 周小圩〈以上新安乡四图,圩四。〉 新筑圩〈在添保二图。〉 散兵坝 马尾坝 高林坝 檀山坝 李家坝 高林下坝 众坝 石次河坝 黑象坝 三家坝 严家坝 吴家坝 魏家坝 周家大坝 土车坝 东黄山一带官坝八段
塘堰
[编辑]三乡陂 上金陂 下金陂 黄陂 土陂塘 石陂塘 陈陂塘 高林塘 石次塘 小陂塘 柘陂塘 康陂塘 新陂塘 鲍家塘 宿陂塘 秦陂塘 黄泥塘 谢陂塘 东西石次塘 吴家塘 严家塘 桐陂塘 泉水塘 土门塘 野汩堰 鲁家堰 西野堰 武家堰 周家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