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光重庆府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道光重庆府志
道光癸卯年年

道光癸卯年纂修 阖郡新□

重修《重庆府志》叙

[编辑]

昔子朱子莅官,先索其地之志观之,明其利弊,察其人情,因以施之政事,盖不徒以儒术为经济也。壬寅秋,庚奉檄权守重庆。重庆,古巴子之国,其地东接夔、万,北达秦岭,南通黔中,用以屏障西川,地广民殷。每虞覆𫗧旷官,急资治镜,而江州、南平两图经既渺不可得,即有明江学士朝宗所撰《重庆郡志》,鼎革之后,亦残蚀不全,心怅然者久之。夫一郡之内,不悉其道里厄塞几何,何以设险制防;不稽其户口殷耗几何,何以理财用民;不知历来政绩之隆替、人文之盛衰、谣俗之好尚为奚若,又何以兴利除害,劝善惩恶。不敢自逸,亟调各州县旧志披阅,大抵详略异宜,文质殊尚。爰檄合属印官、教职,公同采访,编辑成册,陆续申解来郡。复饬荣昌县教谕寇宗汇纂成志,总期无滥无遗,以资考覆。每成一帙,庚斟酌鉴定,一过即行开雕。万川学博,乃厘为九卷。首舆地,重沿革也;次祠庙,治民者必致力于神也;次食货,生民之大命也;次职宫,详典守也。于是乎,重文事则学校次之,策功勋则武备次之,举贤育才,英俊由之以兴。次选举,志砥行历名,风俗所为丕变;次人物志,终之以艺文。惟仿班志之例,而古迹、诗赋、记序等类,则散见各条之中。志原以纪事也,附以祥异,而讫于壬寅。嘉禾丰年,诵扬太平也。观止矣,中间惟我朝职官人物,重令学博,再详采辑。既成,叙其梗概,盖资诸寅好之相与表彰云。时大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岁六月庚寅初伏日也。 署重庆府知府、直隶松潘厅同知,金华西躔王梦庚叙

后叙

[编辑]

江文通之言曰:作史莫难于志,难乎其言必皆征实,而非可以意为也。顾时或隔数十载,地不越数百里,则其爬搜掇拾,于以彰往而诏来也。虽难,犹未甚。若重庆者,南控黔滇,东达荆楚,袤延几二千里,为西蜀一大都会。我国家承平二百有馀年矣,其间礼乐文教之设施、人物习尚之隆替,莅兹土者抑岂乏瑰闳杰出之才,足以驱谴百家,网罗散佚成一书,以备三巴文献之征。而自有明江志后,迄今三百年无人焉起而肩之,是果皆一行作吏,此事遂废哉。地广者抉择难,不遗则滥,时久者考质难,不舛则诬,信以传信,固不可苟而已也。 西躔太守为我乡名宿,宦蜀三十年,所至以经术饰吏治。壬寅秋来守是郡,慨然念斯志之不可久缺,而又不敢以其所难者俟之人。于是博加采访,以荣昌教谕寇君司纂辑,而亲总其成事。虽因而实创,昕夕编摩,如列眉如观火。朝采于是年冬奉檄权巴,篆受而读之,辄叹其简练精核,突过康对山《武功志》以上。开雕甫半,而公遽归道山。朝采窃惜是书之垂成,而成之如此其难也,因督促之,以毕公之志。呜呼,公往矣,公固自有其所以不亡者在哉! 赐进士出身、署重庆府巴县事、罗江县知县,钱塘叶朝采谨跋 认辩梓人 陈铁笔 隆昌县河街座

修辑职名

[编辑]

监修护理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重庆府知府 有 庆 汉军正白旗人 嘉庆丁丑进士 鉴定 署重庆府知府、松潘厅直隶同知 王梦庚 浙江金华府人 嘉庆辛酉选拔 提调校勘 署巴县事、罗江县知县 叶朝采 浙江钱塘县人 道光乙未进士 协修 江北厅理民同知   福珠朗阿 满洲正白旗人 监生璧山县知县朱希良 顺天大兴县人 进士定远县知县张嗣鸿 浙江余姚县人 荫生 署江北厅理民同知 郑安仁 福建人 监生 署江津县知县 濮 瑗 江苏漂水县人 道光丙戌进士 长寿县知县 张如海 浙江钱塘县人 嘉庆丁卯举人 永川县知县 胡 筠 江西新昌县人 进士 署荣昌县知县 孙 濂 贵州贵巩县人 道光庚子进士 綦江县知县 金谓镠 湖北金山县人 道光乙未进士 署南川县知县 恒 泰 满洲正白旗人 道光庚子进士 合州知州 张其仁 云南太和县人 道光丙戌进士 涪州知州 德 恩 满洲镶黄旗人 生员 署涪州知州 徐树楠 江西奉新县人 道光乙未进士 铜梁县知县 沈廷贵 安徽芜湖县人 拔贡 大足县知县 春 熙 满洲正黄旗人 进士

分采 重庆府学教授李淳玉 资阳县人 庚辰进士重庆府学训导苏兆熊 阆中县人 优贡江北厅学训导宋 煊 灌县人 举人署巴县学教谕陈光璠 遂宁县人 廪生巴县学训导高敏良 内江县人 举人江津县学教谕郭玉莹 隆昌县人 廪贡江津县学训导瞿敬止 丹陵县人 举人长寿县学教谕郭毓冈 隆昌县人 举人永川县学教谕龚翼修 广安州人 拔贡綦江县学教谕赖人庆 华阳县人 廪生綦江县学训导刘 浩 夔州府人 岁贡南川县学教谕杨继忠 泸州人 举人合州学学正陈 煌 简州人 举人合州学训导李其斐 成都府人 岁贡涪州学学正彭 寅 达县人 举人署涪州学训导熊毓仑 渠县人 举人铜梁县学教谕李嘉树 成都府人 举人安居乡学训导彭家枢 宜宾县人 恩贡大足县学训导金 健 绵州人 举人璧山县学训导侯 𤩽 营山县人 举人定远县学训导江炳文 茂州人 廪贡 编辑 荣昌县学教谕寇 宗 渠县人 举人

凡 例

[编辑]

古人著述凡例,即随事载之书中。《左传》言凡者,皆凡例也。 明初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德俱尊者叙之,否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皆必文优而又有功是书者为之。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先生与官者矣,皆所谓职也。叙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叙。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叙者,两叙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顾炎武云。 自古书籍文字,头行题目无不顶格写者,后世欲便区别,乃低二格,非古也。 凡一郡一邑之志,先正封域、稽里道、考山川、详关塞,而凡食货、职官、学校、武备,以及古今政治之得失,风土嗜好之奢俭,人物典章之兴起,莫不以次详焉。尚古远而略近今,采谣俗而失事实,非善于志者也。 建置沿革必有表有说,至旧志古迹名存实亡者,亦一一分注之。惟僭伪如王莽篡汉、契丹入汴,其妄有改易之处,毋庸编入。 王者体国经野,爰有城邑,城邑定而公署列焉。所贵在正方位,以辨疆界。详四至八到,以知广袤。论形势险易,以察要害。若三都两京夸多斗靡,虽别有讽劝,义无取焉。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职方》辨州,惟表山薮川浸,是固财用之所出也,畜产之所宜也,尤当详列。古今战守攻取之宜,而兴亡成败之得失,可鉴其景物之盛。以及游观诗赋,非有关于政教学问者,汰而不录。 山川布而相其阴阳,则有市镇。据其形胜,则有关梁阻厄,凡以守国也。至于先民宅墓,世家氏族,以及贞淫风俗,凡有系于风化观感者,必搜访而详著之。 国家礼明乐备于黉宫,暨文、武两庙极其尊崇,其馀载在祀典者,守土官莫不春秋有事焉,固当备列,以重一代之典章。惟其仪文度数详见《大清会典》《礼部则例》二书,是通典也,不得摭入,以为一郡一邑之志。若夫乡曲寺观古刹,例可附见淫祠,不必滥登。 食货生民之大命也。我朝轸念元丁,粮科则时有减除,故凡田赋、户口、徭役、杂税、积贮,自当遵新定则例,编载蠲赈、荒政,凡以惠民,亦当留心考核,以谘治理。物产从同者,不具书,不必书也。 《职官志》文武分别叙录,其卓有政绩,或以死勤事及原入名宦者,则为传详注之。无所建白者,仅录其姓名。其分驻市镇,即古者羁縻控制之术,例必著述。惟前代固不得误用后代职衔,后代亦不得袭用前代名号。其府州县直书今名,尤不可仍沿用前代郡名地名,尽于理无取而于事复有碍者也。 学校为造士之本,故凡学额、学田例当载为典籍,而书院、义学亦古昔党庠乡校之义,均宜备书。《武备志》分别营伍,详列将弁兵马之目。凡邮亭急递民壮额设,即次第列之,所以严兵卫也。至团练一法犹存,古人寓兵于农之义尚其讲明,切究之。选举所以储人才也。其出而上不负吾君,下不负所学,及以身殉国者,传以纪之。馀则详其科目,仅列姓氏。前代人物不分儒林、文苑、循吏,随所表见其品目,均可考而知也。惟史传原列儒林等类者,仍旧注之。隐逸必懿行,足式闾里;列女必大节,足光史册,择其尤异者传记之。次则类叙 之。其近代忠孝、节义事,溯已往亦必就舆论所推许,无取一家之私说,小德细行不必悉录。若现存者行虽可述,例不入编。惟武功崛起行闾,据事直书不拘此格。他若谪宦、流寓、艺术,则取其实有可传者著之。仙释事多传会,别为杂传记之。 《艺文志》始于班固,尽本刘向《七略》,记其篇目而已。后世著作盖棺论定之后,其有裨于世教、学业、经济者,亦可记其卷帙或序文一篇。其馀勒诸金石者,附见古迹各条之下,不入此志。 《春秋》记异不记祥,刘向《五行传》亦只条灾异上之,尽欲人主之恐惧,修省也。甘露、黄龙之瑞贻讥,后世宜于此鉴择焉。 渠江万川寇宗谨识

目 录

[编辑]

府治全图 沿革表 沿革说 疆域 形势 城池 公署 山川关镇、古迹、寺院、津梁、塘堰附见 氏族 风俗 陵墓

庙坛

田赋 户口 徭役 榷政关市、杂税 盐法 茶法 仓储 蠲赈 荒政 物产

统纪 题名政绩、忠节

学额学田 书院义学附

营制兵额 题名武功、忠节 驿传 塘铺 团练附

进士 举人 贡生 武科 荫辟

人物 忠节 孝友 行谊 隐逸 耆寿 谪宦 流寓 艺术 仙释 烈女贤孝、才艺、节烈、贞孝、完节

经 史 子 集 杂著 祥异附

注释

[编辑]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