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遁庵先生全书/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遁庵先生全书
卷之二
作者:鲜于浃
1681年
卷三

易学图说[编辑]

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而河图洛书。特寓道之一器。乃天地自然之象数也。圣人之德。上及于天。则河通于天而天降其祥。圣人之德。下及于地。则洛中于地而地呈其瑞。河图。自一而至十五。十五点之在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谓之图。洛书。自一而至九。四十五点之在龟背者。其拆文有如字画。故谓之书。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河图。以生成分阴阳而同处其方。交泰之义也。洛书。以奇偶分阴阳而各居其所。尊卑之位也。此天地自然之法象。阴阳分限之节度。见于图书而有以启于圣人之心而假手焉耳。于是代羲遂则图文。以画八卦。大禹遂则书文。以成九类。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是故河图。不但可以画卦。亦可以明畴。洛书。不特可以明畴。亦可以画卦。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虽时有古今先后之不同。而其理则不容有二。其所以然者。何哉。诚以此理之外。无复他理故也。大哉。易范。生于太极。故其理为天下之至精。易范。原于图书。故其数为天下之至变。易之序。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象备。范之数。起于一而祖于九。宗于八十一而大成于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此易范之所以为易范者也。且理之与数。本非二致。显微无间。体用一源。故河图。虚其中则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则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则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则八卦也。洛书。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二十。则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震巽艮兑。则亦八卦也。然则何图犹洛书也。洛书犹河图也。但河图。体圆而用方。洛书。体方而用圆。则羲,禹各主于图书常变之理而作之垂世耳。其易之教。则作卜筮。吉则行之。凶则避之。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此圣人开物成务之大道也。其范之教。则将自一至九之数。参酌天时人事而顺五行敬五事厚八政协五纪。继天道立人极。为四方之标准。万民之取法者。此治天下之大典也。文王周公。为之彖辞爻辞。以断卦爻之吉凶。至孔子则纯以理言之。作十翼以赞大易。易道于是乎大成。箕子推演。增益。皇极之敷言。是训以示万世。人主之心法。范道于是乎亦大明。呜呼。易之无极。范之有极。隐然对立乎理数机括之间。其事虽述。功则倍于作者矣。今善读易范者。要识易范来处。无非太极图书理数自然之妙也。丙戌八月既望。鲜于浃书。

中一二三四五。五生数。外六七八九十。五成数。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生成相合交泰之义也。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全数五十五。论其积实。偶嬴而奇之。故主全。

左旋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

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阳正阴偏。正者为君。侧者为臣。尊卑之位也。

极于九而位与实。皆奇嬴而偶乏。故主变。纵横数之。皆为十五。

右转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复克水。

朱子曰。虚其中则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则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则四象也。

白点一合九而为十。三合七而为十。便成阳仪。黑点二合八而为十。四合六而为十。便成阴仪。此两仪也。仪者配也。如人之夫妇也。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便成四象。四象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也。太阳太阴。父母也。谓乾坤二老也。少阳少阴。子女也。谓震坎艮。三男。巽离兑。三女也。洛书仿此。

朱子曰。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玉斋胡氏曰。伏羲则河图以作易也。图之数。十积之为五十有五。虚其中十与五者。象太极也。而其散布于外者。凡四十。以一三七九为阳仪者。二十。以二四六八为阴仪者。二十。此则之以生两仪。以一二三四之位而为六七八九之象。此则之以生四象也。析二七之合。则七居南为干。而二补东南隅之空。以为兑。析三八之合。则八居东为离。而三补东北隅之空。以为震。析四九之合。则九居西为坎。而四补西南隅之空。以为巽。析一六之合。则六居北为坤。而一补西北隅之空。以为艮者。此则之以成八卦也。愚以朱子胡氏之言。敢作此二图。以示后学。观者详之。

朱子曰。虚其中五。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世。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震兑巽艮。则亦八卦也。

朱子曰。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范矣。又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也耶。曰是其时。虽有先后数。虽有多写。然其为理则一而已。

天地之数。不过五。故为数之祖。五者。生数之终。十者。成数之极。五与十为十五而相守于中。是五也。于五行为土。于五常为信。故为中宫衍母。而大衍之为五十。唯比十五数。得九为老阳。则馀六为老阴。得七为少阳。则馀八为少阴。此理数无穷之所以为妙也。

先天之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何也。其中白处。便是太极。三十二阴。三十二阳。便是两仪。十六阴。十六阳底。便是曰象。八阴八阳底。便是八卦。

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风雷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

朱子曰。圆图象天。一顺一逆。流行中有对待。如震八卦对巽八卦之类。方图象地。有逆无顺。定位中有对待四角相对。如干八卦对坤八卦之类。此则方圆之辨也。

伏羲本图。方图在圆图中。今愚分析二图而释之。

朱子曰。十月。固是纯阴。然阳在地下。已旋生起来了。且以十月。分作三十分。细以分之。是三百六十分。阳生时遂旋生。生到十一月冬至。方生得就一画阳。又曰。阳无骤生之理。如冬至前半月中气。是小雪。阳已生三十分之一分。到得冬至前几日。须已生到二十七八分。到至日方始成一画。不是昨日全无今日一旦便复了。大抵剥尽处便生剥。谓九月之卦。

朱子曰。天地如一大轮。运转无穷。

丘氏曰。干以一元之气。运转于六虚之中。始而终终而始。其生出者元也。其归宿者贞也。而亨利乃其间之功用耳。折而四之则为四时。合而两之。则为阴阳。贯而一之则浑然一元之气也。

朱子曰。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相得如兄弟。有合如夫妇。

一合九而为十。二合八而为十。三合七而为十。四合六而为十。

自为十便成河图全数。五十五。天地自然之数。其妙矣乎。

干兑离震巽坎艮坤。此三画卦之名。而兼六画之名。乾坤纯阳纯阴。馀六卦。交而杂。故朱子曰。二纯六交。又曰。伏羲即卦体之全而立个名如此。又曰。此数画。该尽天下万物之理。

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者。此乃天地自然之法象也。是故朱子曰。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谓有个形似也。

朱子曰。乾阳之纯故健。坤阴之纯故顺。至健者惟天。至顺者惟地。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其德动。巽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故其德八。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其德险。离一阴。丽于二阳之中。故其德丽。艮一阳。止于二阴之上。故其德止。兑一阴。进于二阳之上。故其德说。

先正曰。大易六十四卦之中。惟既济一卦。最为纯正云。故今拈出示之。以俟后之君子。详知此卦之为卦。然后诸卦之义。皆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