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遯菴先生全書/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遯菴先生全書
卷之二
作者:鮮于浹
1681年
卷三

易學圖說[編輯]

天地之間。無非一陰一陽之理。而河圖洛書。特寓道之一器。乃天地自然之象數也。聖人之德。上及於天。則河通於天而天降其祥。聖人之德。下及於地。則洛中於地而地呈其瑞。河圖。自一而至十五。十五點之在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謂之圖。洛書。自一而至九。四十五點之在龜背者。其拆文有如字畫。故謂之書。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河圖。以生成分陰陽而同處其方。交泰之義也。洛書。以奇偶分陰陽而各居其所。尊卑之位也。此天地自然之法象。陰陽分限之節度。見於圖書而有以啓於聖人之心而假手焉耳。於是代羲遂則圖文。以畫八卦。大禹遂則書文。以成九類。河圖洛書。相爲經緯。八卦九章。相爲表裏。是故河圖。不但可以畫卦。亦可以明疇。洛書。不特可以明疇。亦可以畫卦。卦者。陰陽之象也。疇者。五行之數也。象非偶不立。數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數之始也。雖時有古今先後之不同。而其理則不容有二。其所以然者。何哉。誠以此理之外。無復他理故也。大哉。易範。生於太極。故其理爲天下之至精。易範。原於圖書。故其數爲天下之至變。易之序。兩儀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象備。範之數。起於一而祖於九。宗於八十一而大成於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此易範之所以爲易範者也。且理之與數。本非二致。顯微無間。體用一源。故河圖。虛其中則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則兩儀也。以一二三四爲六七八九。則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爲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爲兌震巽艮。則八卦也。洛書。虛其中則亦太極也。奇偶各二十。則兩儀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則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爲乾坤離坎。四隅之偏。以爲震巽艮兌。則亦八卦也。然則何圖猶洛書也。洛書猶河圖也。但河圖。體圓而用方。洛書。體方而用圓。則羲,禹各主於圖書常變之理而作之垂世耳。其易之敎。則作卜筮。吉則行之。凶則避之。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此聖人開物成務之大道也。其範之敎。則將自一至九之數。參酌天時人事而順五行敬五事厚八政協五紀。繼天道立人極。爲四方之標準。萬民之取法者。此治天下之大典也。文王周公。爲之彖辭爻辭。以斷卦爻之吉凶。至孔子則純以理言之。作十翼以贊大易。易道於是乎大成。箕子推演。增益。皇極之敷言。是訓以示萬世。人主之心法。範道於是乎亦大明。嗚呼。易之無極。範之有極。隱然對立乎理數機括之間。其事雖述。功則倍於作者矣。今善讀易範者。要識易範來處。無非太極圖書理數自然之妙也。丙戌八月旣望。鮮于浹書。

中一二三四五。五生數。外六七八九十。五成數。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生成相合交泰之義也。

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全數五十五。論其積實。偶嬴而奇之。故主全。

左旋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復生木。

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陽正陰偏。正者爲君。側者爲臣。尊卑之位也。

極於九而位與實。皆奇嬴而偶乏。故主變。縱橫數之。皆爲十五。

右轉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復克水。

朱子曰。虛其中則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則兩儀也。以一二三四爲六七八九。則四象也。

白點一合九而爲十。三合七而爲十。便成陽儀。黑點二合八而爲十。四合六而爲十。便成陰儀。此兩儀也。儀者配也。如人之夫婦也。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便成四象。四象者。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也。太陽太陰。父母也。謂乾坤二老也。少陽少陰。子女也。謂震坎艮。三男。巽離兌。三女也。洛書倣此。

朱子曰。析四方之合。以爲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爲兌震巽艮者。八卦也。

玉齋胡氏曰。伏羲則河圖以作易也。圖之數。十積之爲五十有五。虛其中十與五者。象太極也。而其散布於外者。凡四十。以一三七九爲陽儀者。二十。以二四六八爲陰儀者。二十。此則之以生兩儀。以一二三四之位而爲六七八九之象。此則之以生四象也。析二七之合。則七居南爲乾。而二補東南隅之空。以爲兌。析三八之合。則八居東爲離。而三補東北隅之空。以爲震。析四九之合。則九居西爲坎。而四補西南隅之空。以爲巽。析一六之合。則六居北爲坤。而一補西北隅之空。以爲艮者。此則之以成八卦也。愚以朱子胡氏之言。敢作此二圖。以示後學。觀者詳之。

朱子曰。虛其中五。則亦太極也。奇偶各居二十。則亦兩儀世。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縱橫十五而互爲七八九六。則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爲乾坤離坎。四隅之偏。以爲震兌巽艮。則亦八卦也。

朱子曰。洛書。固可以爲易。而河圖。亦可以爲範矣。又安知圖之不爲書。書之不爲圖也耶。曰是其時。雖有先後數。雖有多寫。然其爲理則一而已。

天地之數。不過五。故爲數之祖。五者。生數之終。十者。成數之極。五與十爲十五而相守於中。是五也。於五行爲土。於五常爲信。故爲中宮衍母。而大衍之爲五十。唯比十五數。得九爲老陽。則餘六爲老陰。得七爲少陽。則餘八爲少陰。此理數無窮之所以爲妙也。

先天之學。心法也。圖皆從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何也。其中白處。便是太極。三十二陰。三十二陽。便是兩儀。十六陰。十六陽底。便是曰象。八陰八陽底。便是八卦。

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損咸見義。風雷相薄。恆益起意。水火相射。旣濟未濟。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爲六十四。

朱子曰。圓圖象天。一順一逆。流行中有對待。如震八卦對巽八卦之類。方圖象地。有逆無順。定位中有對待四角相對。如乾八卦對坤八卦之類。此則方圓之辨也。

伏羲本圖。方圖在圓圖中。今愚分析二圖而釋之。

朱子曰。十月。固是純陰。然陽在地下。已旋生起來了。且以十月。分作三十分。細以分之。是三百六十分。陽生時遂旋生。生到十一月冬至。方生得就一畫陽。又曰。陽無驟生之理。如冬至前半月中氣。是小雪。陽已生三十分之一分。到得冬至前幾日。須已生到二十七八分。到至日方始成一畫。不是昨日全無今日一旦便復了。大抵剝盡處便生剝。謂九月之卦。

朱子曰。天地如一大輪。運轉無窮。

丘氏曰。乾以一元之氣。運轉於六虛之中。始而終終而始。其生出者元也。其歸宿者貞也。而亨利乃其間之功用耳。折而四之則爲四時。合而兩之。則爲陰陽。貫而一之則渾然一元之氣也。

朱子曰。陽數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屬乎天。所謂天數五也。陰數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屬乎地。所謂地數五也。相得如兄弟。有合如夫婦。

一合九而爲十。二合八而爲十。三合七而爲十。四合六而爲十。

自爲十便成河圖全數。五十五。天地自然之數。其妙矣乎。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此三畫卦之名。而兼六畫之名。乾坤純陽純陰。餘六卦。交而雜。故朱子曰。二純六交。又曰。伏羲卽卦體之全而立箇名如此。又曰。此數畫。該盡天下萬物之理。

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者。此乃天地自然之法象也。是故朱子曰。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謂有箇形似也。

朱子曰。乾陽之純故健。坤陰之純故順。至健者惟天。至順者惟地。震一陽。動於二陰之下。故其德動。巽一陰。伏於二陽之下。故其德八。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故其德險。離一陰。麗於二陽之中。故其德麗。艮一陽。止於二陰之上。故其德止。兌一陰。進於二陽之上。故其德說。

先正曰。大易六十四卦之中。惟旣濟一卦。最爲純正雲。故今拈出示之。以俟後之君子。詳知此卦之爲卦。然後諸卦之義。皆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