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全文03
← | 医学三字经/全文02 | 医学三字经 卷之三 作者:陈修园 清朝 |
医学三字经/全文04 |
中医入门 |
中风方
[编辑]属性:\x小续命汤\x(《千金》) 中风总方。 麻黄(去节根) 人参 黄芩 川芎 白芍 炙草 杏仁 防己 桂枝 防风(各一钱) 附子(五分,炮)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半,先煎麻黄至二杯,入诸药,煎八分服。 \x《古今录验》续命汤\x 治中风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言,昏冒不知痛处。或拘急 不能转侧。方出《金匮》附方。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杏仁(十三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 水三杯,煎一杯,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x三化汤\x 治热风中脏,大便不通。 大黄 羌活 枳壳(各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稀涎散\x 治中风口噤,并治单蛾、双蛾。 巴豆(六枚,每枚分作两片) 牙皂(三钱,切) 明矾(一两) 先将矾化开,却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吹喉中。痰盛者灯心汤下五分, 在喉即吐,在膈即下。 \x参附汤\x 元气暴脱,以此方急回其阳,可救十中一二。 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 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此汤治肾气脱。以人参换白术,名术附汤,治脾气脱。换黄 名 ,附汤,治卫气脱;换当归名归附汤,治营气脱。 \x三生饮\x 治寒风中脏,四肢厥冷,痰涎上涌。 生乌头(二钱) 生南星(二钱) 生附子(三钱) 木香(五分) 生姜(五片) 水二杯,煎七分。薛氏用人参一两,煎汤半杯调服。 \x防风通圣散\x 治热风卒中,外而经络手足 ,内而脏腑二便闭塞,用此两解之。较之 三化汤较妥,亦为类中风实火治法。所用表药,火郁发之之义也;所用下药,釜下抽薪之义也。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芒硝(各五分) 黄芩 石膏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二钱) 滑石(三钱) 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八分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半夏、五味。 \x地黄饮子\x 治类中风肾虚火不归源,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类中风虚火治法。 熟地 远志 山茱肉 巴戟天 石斛 石菖蒲 五味子 肉苁蓉(洗) 肉桂 麦冬 附 子茯苓(各三钱) 加薄荷叶七叶,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法在轻煎,不令诸药之味尽出。其性浓重,以 镇诸逆;其气味轻清,速走诸窍也。 \x补中益气汤\x 治劳役饥饱过度,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此类中风气中虚证,更有七 气上逆,亦名气中,宜越鞠丸之类。 炙 (二钱) 人参 白术(炒) 当归(各一钱) 炙草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x二陈汤\x 痰饮通剂。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 茯苓(各三钱) 炙草(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三杯,煎七分服。加白术一钱,苍术二钱,竹沥四汤匙,生姜汁二汤匙 ,名加味二陈汤,治类中风痰中证。亦名湿中,以湿生痰也。加枳实、胆南星、竹茹,名涤痰汤。 \x加味六君子汤\x 治中风王道之剂。 方见《隔食》 加麦冬三钱为君,附子一钱为使,再调入竹沥五钱,生姜汁二钱,以行经络之痰,久服自愈。 \x资寿解语汤\x(喻嘉言)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防风 附子 天麻 枣仁(各二钱) 羚角 肉桂(各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姜汁二钱五分服。 喻嘉言治肾气不荣于舌本,加枸杞、首乌、生地、菊花、天冬、石菖蒲、元参。 \x侯氏黑散\x(《金匮》)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两) 白术 防风(各一两) 桔梗(八钱) 细辛 茯苓 牡蛎 人参 矾石 当 归川芎 干姜 桂枝(各三钱) 黄芩(五钱)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约有八分,余每用一钱五分,日二服,温酒调服。忌 一切鱼肉、大蒜,宜常冷食,六十日止,热即下矣。 \x风引汤\x(《金匮》) 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 ,日数十发。 大黄 干姜 龙骨(各一两) 桂枝(一两五钱) 甘草 牡蛎(各一两) 寒水石 赤石脂 石膏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脂(各三两) 上十二味,研末粗筛,用韦勃盛之。取三指,约六七钱。井花水一杯,煎七分,温服。 按∶干姜宜减半。
中风方
[编辑]<篇名>附录中风俗方杀人以示戒
属性:\x俗传中风方\x 风症以攻痰为大戒,凡人将死之顷,皆痰声漉漉,不独中风一症。元阳无 主,一身之津血俱化为痰,欲攻尽其痰,是欲攻尽其津血也。故录此以为戒。 胆南星(寒腻大伤胃气,且能引痰入于心包、肝、胆以成痼疾。制一二次者力尚轻,若 九制则为害愈酷。) 枳壳(耗散元气,痰盛得此,暂开少顷,旋而中气大伤,痰涎如涌。) 石 菖蒲(能开心窍,心窍开则痰涎直入其中,永无出路。) 半夏(此药虽能降逆开结,但与胆星 同用,未免助纣为虐。) 秦艽 羌活 天麻 羚角 防风 钩藤钩(以上六味虽风证所不忌, 但无要药以主持之,亦徒成糟粕无用之物。) 天竺黄(真者难得,然亦治火痰之标品。) 僵蚕( 虽祛风之正药,但力薄不足恃。) 牛黄(虽为风痰之妙药,然与胆南星、石菖蒲、枳壳同用, 则反引痰入于心窍,驱之弗出矣。) 竹沥(以姜汁和之,虽能驱经络之痰,而与胆星等同用, 不得中气之输布,反致寒中败胃之患。) 甘草(虽为元老之才,但与诸药同用,小人道长,君 子道消,亦无如之何矣。) 以上诸品,或作一方,或分作二三方。患者误服之,轻者致重,重者即死;即幸免于死 ,亦必变为痴呆及偏枯无用之人矣,戒之!
虚劳方
[编辑]属性:\x归脾汤\x 此方补养后天第一药。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梦 健忘,七情所伤,遗精带浊,及女子不月等证。 炙 (三钱) 人参 白术(蒸) 枣仁(炒黑) 当归身 龙眼肉 茯神(各二钱) 木香(五分) 炙草(一钱) 远志(五分,去心)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高鼓峰去木香,加白芍一钱五分,甚妙。咳嗽加麦冬二钱, 五味七分。郁气加贝母二钱。脾虚发热加丹皮、栀子。 \x六味地黄丸\x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凡一切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遗精、淋 浊,属于阴虚者,无不统治之。 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怀山药(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 研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一日两服。加五味子,名 都气丸;加麦冬,名八仙长寿丸,治咳嗽。本方减两为钱,水煎服,名六味地黄汤。 \x八味地黄丸\x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腰膝无力,饮食不进,肿胀疝瘕,阳痿遗精带浊 ,属于元阳虚者,无不统治之。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各一两。本方去附子,名七味丸,能引火归源;本方去附子,加 五味子,名加减八味丸,治大渴不止。本方加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俗名《金 匮》肾气丸,治水肿喘促;本方减两为钱,水煎服,名八味汤。 \x小建中汤\x(仲景) 此方为治虚痨第一方,今人不讲久矣!凡痨证必有蒸热,此方有姜桂 以扶心阳,犹太阳一出,则爝火无光,即退热法也。凡痨证必饮食日少,此方温脾,即进食 法也。凡痨证必咳嗽,此方补土以生金,即治嗽法也。凡痨证多属肾虚,此方补脾以输精及 肾,所谓精生于谷也。今人不能读仲景书,反敢侮谤圣法,徒知生脉、六味、八味、归脾、 补中,及款冬、贝母、玉竹、百合、苏陈酱、地黄炭之类,互服至死,诚可痛恨! 生白芍(三钱) 桂枝(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加生姜一钱五分,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入饴糖三钱五分,烊服。加黄 二钱, 名黄 建中汤,治虚痨诸不足;饱闷者,去大枣加茯苓二钱;气逆者,加半夏一钱五分;此 方人参、当归、白术,俱随宜加之。 \x炙甘草汤\x(《金匮》) 肺燥、肺痿、咽痛、脉代等证。 生地(四钱) 桂枝木(一钱) 阿胶(一钱五分) 炙草(二钱)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五分) 枣仁(原方火麻仁,一钱五分) 加生姜一钱,大枣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x清燥救肺汤\x(喻嘉言) 治燥气郁而成痨。 桑叶(经霜者去蒂,三钱) 人参(一钱) 石膏(二钱三分,研) 杏仁(去皮尖,一钱二分) 甘草 (一钱二分) 麦冬(一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一钱三分) 黑芝麻(一钱五分,炒研) 水二杯半,煎八分,热服。痰多,加贝母三钱;或加梨汁半盏。 \x薯蓣丸\x (《金匮》) 治虚痨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 阿胶(各 七分) 芎 芍药 白术 麦冬 杏仁 防风(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分,去声。古以二钱半为一分。) \x大黄 虫丸\x(《金匮》)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 伤、劳伤、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二 两) 干地黄(十两) 虻虫(一升) 水蛭(一百个)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愚按∶以搜血之品,为补血之 用,仿于《内经》四乌 骨一 茹丸。张路玉以此丸药料及鲍鱼入绒毛鸡腹内,黄 酒、童便煮烂,汁干,将鸡去骨取肉,同诸药悬火上烘干为末,加炼蜜为丸。每服二钱,以 黄酒送下,日三服。代 虫丸甚妥。
咳嗽诸方
[编辑]属性:\x六安煎\x(景岳) 治外感咳嗽。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二钱,去皮尖) 白芥子(一钱, 炒研) 加生姜七片,水煎服。寒甚,加细辛七分;愚每用,必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姜、细辛。 \x小青龙汤\x 治一切咳嗽。方见《伤寒》。方中随寒热虚实加减。唯细辛、干姜、五味三 药不去,读《金匮》者自知。 \x加减小柴胡汤\x 治发热咳嗽。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炙草(各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 五味子(八分) 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二服。 \x五味子汤\x(《千金》)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五味子(五分,研) 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 上九味,水煎空心服。《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 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往来忌之。去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x麦门冬汤\x(《千金》) 治大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膈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 ,渴而便秘。 麦门冬(二钱,去心) 桔梗 桑根皮 半夏 生地黄 紫菀茸 竹茹(各一钱) 麻黄(七分) 甘草(五分,炙) 五味子(十粒,研) 生姜(一片) 上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疟疾方
[编辑]属性:\x小柴胡汤\x 一切疟病俱治。 方见《伤寒》。
痢症方
[编辑]属性:\x芍药汤\x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三日内俱可服。 白芍 当归(各二钱半) 黄连 黄芩(各一钱二分) 桂(四分) 槟榔(一钱) 木香(六分) 甘草(四 分) 大黄(一钱,虚人不用) 浓朴(一钱,炙) 枳壳(一钱) 青皮(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小便不利,加滑石、泽泻;滞涩难出,虚者,倍归、芍,实者 ,倍大黄;红痢,加川芎、桃仁。 \x人参败毒散\x 喻嘉言最重此方,令微汗则阳气升,而陷者举矣。此法时医不讲,余每用 此方加陈仓米四钱,或加黄芩、黄连,屡用屡效。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茯苓 桔梗 人参(以上各一钱) 甘草(一分) 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七分服。加仓米,名仓廪汤,治噤口痢。
心腹痛胸痹方
[编辑]属性:\x乌梅丸\x 治虫痛。 方见《伤寒》。 \x苏合香丸\x 治注痛。 拙着《从众录》有方论。又鬼注不去,宜虎骨、鹿茸、羚羊角、龙骨各三钱。以羊肉汤 煎,入麝香少许服。取腥膻之味,引浊阴之气从阴而泄,此喻嘉言《寓意草》法也。 \x香苏饮\x 治气痛。一切感冒俱佳。 香附(二钱,制研) 紫苏叶(三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心痛,加元胡二钱,酒一盏。 \x七气汤\x(亦名四七汤) 治七情之气郁逆。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x百合汤\x 治心口痛诸药不效。亦属气痛。 百合(一两) 乌药(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余自海坛得来。 \x失笑散\x 治一切血滞作痛如神。 五灵脂(醋炒) 蒲黄(各一两) 共研末。每服三钱,以醋汤送下,日二服。 \x桃仁承气汤\x 治心腹痛,大便不通,其人如狂,属死血。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x丹参饮\x 治心胸诸痛神验,妇人更宜。亦属血痛。亦可通治诸痛。 丹参(一两)白檀香(要真者极香的切片) 砂仁(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妙香散\x 方见《遗精》。 \x平胃散\x 治一切饮食停滞。 苍术 浓朴(炒)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肉积,加山楂;面积,加麦芽、莱菔子;谷积,加谷 芽;酒积,加葛根、砂仁。 \x二陈汤\x 方见《中风》。 \x十枣汤\x 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末) 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 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x理中汤\x 治冷痛。 方见《伤寒》。 \x吴茱萸汤\x(仲景) 治冷痛。通治食谷欲呕,头痛如破,烦躁欲死者,及大吐不已之症。 吴茱萸(二钱五分,汤泡) 人参(一钱五分) 大枣(五枚) 生姜(三钱,切片)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金铃子散\x 治心口痛及胁痛、腹痛,如神。属热者。 金铃子(去核) 元胡索(各二两,研末) 每服三钱,黄酒送下。 \x浓朴三物汤\x(《金匮》) 治心腹实痛,大便闭者。 浓朴(四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x浓朴七物汤\x(《金匮》) 即前方加桂枝 甘草(各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五分) 大枣(五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呕者,加半夏一钱;寒多者,加生姜一钱五分。 \x附子粳米汤\x(《金匮》)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x大黄附子汤\x(《金匮》)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 附子(各二钱) 细辛(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x当归生姜羊肉汤\x(《金匮》) 治心腹诸痛虚极,诸药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胁痛里急, 妇人产后腹中 痛。 当归(七钱五分) 生姜(一两二钱五分) 羊肉(四两,去筋膜,用药戥秤方准) 水五杯,煎取二杯,温服一杯,一日两服。若寒多者,加生姜五钱;痛多而呕者,加橘 皮五钱,白术二钱五分。 \x栝蒌薤白白酒汤\x(《金匮》)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 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x大建中汤\x(《金匮》) 治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 痛不可触近。 川椒(二钱,微炒出汗) 干姜(四钱) 人参(三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隔食反胃方
[编辑]属性:\x左归饮\x(景岳) 即六味汤去丹皮、泽泻,加枸杞、炙草。 \x启隔饮\x(《心悟》) 治食入即吐。 川贝母(一钱五分,切片不研) 沙参(三钱) 丹参(二钱) 川郁金(五分) 干荷蒂(三个) 砂仁壳 (四分) 杵头糠(二钱,布包) 茯苓(一钱五分) 石菖蒲(四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x大半夏汤\x(《金匮》) 治反胃。 人参(二钱) 半夏(四钱,俗用明矾制者不可用,只用姜水浸二日,一日一换。清水浸三日 ,一日一换。摅起蒸熟,晒干切片用) 长流水入蜜扬二百四十遍,取三杯半,煎七分服。 \x吴茱萸汤\x 方见《心腹痛》。 \x六君子汤\x 此方为补脾健胃、祛痰进食之通剂,百病皆以此方收功。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x附子理中汤\x 治反胃。 即理中汤加附子三钱。治反胃,加茯苓四钱,甘草减半。 附隔食方法∶ 《人镜经》曰∶《内经》云∶三阳结谓之隔。盖足太阳膀胱经,水道不行;手太阳小肠 经,津液枯槁;足阳明胃经,燥粪结聚。所以饮食拒而不入,纵入太仓,还出喉咙。夫肠胃 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五七日不便,陈物不去,新物不纳,宜用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后 用脂麻饮啜之。陈腐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营卫昌,饮食自进矣。 \x三一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甘草 浓朴 枳实(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按此方太峻,姑存之以备参考。
气喘方
[编辑]属性:\x苏子降气汤\x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紫苏子(二钱,微炒) 前胡 当归 半夏 陈皮 浓朴(各一钱) 沉香 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x葶苈大枣泻肺汤\x(《金匮》) 治支饮满而肺气闭,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用此苦降,以泄实邪。 葶苈子(隔纸炒研如泥,二钱二分) 水一杯半,大枣十二枚,煎七分,入葶苈子服之。 \x十枣汤\x 方见《心腹痛》。 \x小青龙汤\x 方见《伤寒》。 \x贞元饮\x(景岳) 阴血为阳气之根据归,血虚则气无所根据,时或微喘,妇人血海常虚,多有 此症。景岳方意在济之缓之四字。济之以归、地,缓之以甘草,颇有意义。今人加紫石英、 黑铅之重镇,则失缓之之义;加沉香、白芥子之辛香,则失济之之义矣。且此方非为元气奔 脱而设,时医每遇大喘之症,必以此方大剂与服。气升则火升,偶得濡润之药,气亦渐平一 晌,旋而阴柔之性与饮水混为一家,则胸膈间纯是阴霾之气,其人顷刻归阴矣。吾乡潘市医 倡此法以局人神智,无一人悟及,诚可痛恨! 熟地黄(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身(三四钱) 炙草(一二三钱) 水三四杯,煎八分服。 \x苓桂术甘汤\x(《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呼气短。 茯苓(四钱) 白术 桂枝(各二钱) 炙草(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x肾气丸\x(《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气短,即八味地黄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黄、桂枝。 \x茯苓甘草大枣汤\x(仲景) 治气喘脐下动气,欲作奔豚。 茯苓(六钱) 桂枝 甘草(炙,各二钱) 大枣(四枚) 用甘澜水三杯半,先煎茯苓至二杯,入诸药,煎七分服。作甘澜水法∶取长流水扬之数 百遍,或千遍愈妙。 \x真武汤\x(仲景) 镇水逆,定痰喘之神剂。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宜倍茯苓。咳嗽甚者,去生 姜,加干姜一钱五分,五味、细辛各一钱。 \x黑锡丹\x 治脾肾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急。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方再无他法可施。予每用 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即 痘症倒塌逆候,服此亦可回生。 沉香 附子(炮) 胡芦巴 肉桂(各一钱) 小茴香 补骨脂 肉豆蔻 木香 金铃子(去 核,各一两) 硫黄 黑铅(与硫黄炒成砂子,各三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血症方
[编辑]属性:\x麻黄人参芍药汤\x(东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内虚蕴热。 桂枝(五分,补表虚) 麻黄(去外寒) 黄 (实表益卫) 炙甘草(补脾) 白芍(安太阴) 人参(益元气而实表) 麦冬(补肺气,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安肺气) 当归(五分,和血养血) 水煎,热服。按此方以解表为止血,是东垣之巧思幸中,非有定识也。观其每味自注药 性,俱悖圣经,便知其陋。 \x甘草干姜汤\x(《金匮》) 炙甘草(四钱) 干姜(二钱,炮) 水二杯,煎八分服。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柏叶(生用,三钱,无生者用干者二钱) 干姜(一钱) 艾叶(生用,二钱,如无生者,用干者一钱) 水四杯,取马通二杯,煎一杯服。如无马通,以童便二杯,煎八分服。 \x黄土汤\x(《金匮》) 治先便后血为远血。亦治衄血、吐血、血不止。 灶心黄土(八钱,原方四钱) 生地 黄芩 甘草 阿胶 白术 附子(炮,各一钱五分) 水三杯,煎八分服。 \x赤小豆散\x(《金匮》) 治先血后便为近血。 赤小豆(浸令出芽晒干,一两) 当归(四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浆水下。即洗米水,三日后有酸味是也。按凡止血标药可随宜作引 ,血余灰可用一二两同煎,诸血皆验。栀子、茜草、干侧柏治上血,槐花、生地黄、乌梅、 续断治血崩。凡下血及血痢,口渴,后重,脉洪有力者为火盛。可用苦参子去壳,仁勿破, 外以龙眼肉包之,空腹以仓米汤送下九粒,一日二三服,渐加至十四粒,二日效。
水肿方
[编辑]属性:\x五皮饮\x 此方出华元化《中藏经》,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所以为治肿通用之剂。 大腹皮(酒洗) 桑白皮(生,各三钱) 云苓皮(四钱) 陈皮(三钱) 生姜皮(一钱)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上肿,宜发汗,加紫苏叶、荆芥各二钱,防风一钱,杏仁一钱 五分;下肿,宜利小便,加防己二钱,木通、赤小豆各一钱三分;喘而腹胀,加生莱菔子、 杏仁各二钱;小便不利者,为阳水,加赤小豆、防己、地肤子;小便自利者,为阴水,加白 术二钱,苍术、川椒各一钱五分;热,加海蛤三钱,知母一钱五分;寒,加附子、干姜各二 钱,肉桂一钱;呕逆,加半夏、生姜各二钱;腹痛,加白芍一钱,桂枝一钱,炙甘草一钱。 \x导水茯苓汤\x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塌陷。胸腹喘满,不能转 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 此即渐利而愈。 泽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二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 皮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上 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 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服。 \x加减《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两虚,肿势渐大,喘促不眠等证。 熟地(四两) 云茯苓(三两) 肉桂 牛膝 丹皮 山药 泽泻 车前子 山茱萸(各二两) 附 子(五钱) 研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灯草汤送下,一日两服。以两为钱,水煎服,名加 减《金匮》肾气汤,但附子必倍用方效。加川椒目一钱五分,巴戟天二钱,治脚面肿。
水肿方
[编辑]=
[编辑]<篇名>风水 ===
属性:因风而病水也。 \x防己黄 汤\x(《金匮》)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三钱) 炙草(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 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虚汗自出,故不用麻黄以散之,只用防己以驱之。服后身如虫行及腰下如冰云云,皆湿 下行之征也,然非 、术、甘草,焉能使卫气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x越婢汤\x(《金匮》) 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六钱) 石膏(八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五枚) 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三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钱 。风水,加白术三钱。 前云身重为湿多,此云一身悉肿为风多。风多气多热亦多,且属急风,故用此猛剂。 \x杏子汤\x 脉浮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方阙,或云即甘草麻黄汤加杏仁。
水肿方
[编辑]<篇名>皮水
[编辑]属性: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 ,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x防己茯苓汤\x(《金匮》) 治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 防己 桂枝 黄 (各三钱) 茯苓(六钱) 炙草(一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 药亦同防己黄 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 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者,湿不在上焦之营卫 ,无取乎宣之也。 \x蒲灰散\x(《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 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愚按∶当是外敷法,然利湿热之剂,亦可内服外掺也。 \x越婢加术汤\x(《金匮》) 里水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按里水当是皮水笔误也。或 水在皮里,即皮水之重者,亦未可知。 方见《风水》。 \x甘草麻黄汤\x 甘草(四钱) 麻黄(二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甘草煮七分服。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二药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
水肿方
[编辑]<篇名>正水
[编辑]属性:水之正伏也。其脉迟者,水属阴也。外证自喘者,阴甚于下,不复与胸中之阳气相调, 水气格阳而喘也。其目窠如蚕,两胫肿大诸证,《金匮》未言,无不俱见。 愚按∶正水《金匮》未出方。然提纲云∶脉沉迟外证自喘,则真武汤、小青龙汤皆正治 之的方,越婢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亦变证之备方,桂甘麻辛附子汤加生桑皮五钱、黑豆一 两,为穷极之巧方,此正水之拟治法也。
水肿方
[编辑]=
[编辑]<篇名>石水 ===
属性:谓下焦水坚如石也。其脉自沉,外证少腹满,不喘。 \x麻黄附子汤\x 麻黄(三钱) 炙草(二钱) 附子(一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日作三服。此即麻黄附子甘草 汤,分两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为温经利水之妙。
水肿方
[编辑]<篇名>黄汗
[编辑]属性:汗出沾衣而色黄也。汗出入水,水邪伤心;或汗出当风所致。汗与水皆属水气,因其入 而内结,则郁热而黄,其脉沉而迟。外证身发热,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x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x(《金匮》) 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 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 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 后汗出当风所致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 热交蒸而成黄色,皆可以汗出。入水之意,悟之!) 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 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汗出于心,苦酒止之 太急,故心烦。至六七日,正复而邪自退也。) \x桂枝加黄 汤\x(《金匮》)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盗汗出。汗已反发热,久久身必甲错 ,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 出,下无汗,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以上 皆黄汗之变证、师备拟之,以立治法。兹因集隘,不能全录,只辑其要)。此为黄汗。(言变 证虽多,而其源总由水气伤心所致。结此一句,见治法不离其宗。)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钱) 甘草(炙) 黄 (各二钱) 大枣(四枚) 水三杯,煮八分,温服。须臾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前方止汗,是治黄汗之正病法。此方令微汗,是治黄汗之变症法。
胀满蛊胀方
[编辑]属性:\x七气汤\x 治实胀属七情之气者。 方见《心腹痛》。 \x胃苓散\x 消胀行水。 苍术(一钱五分,炒) 白术 浓朴(各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陈皮 泽泻 猪苓(各一钱五分) 炙草(七分) 茯苓(四钱) 加生姜五片,水三杯,煎八分服。去桂、草,以煨半熟蒜头捣为丸。陈米汤下三四钱, 一日两服更妙。 \x浓朴三物汤\x \x浓朴七物汤\x 二方俱见《腹痛》。 \x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x(《金匮》) 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桂枝 生姜(各三钱) 甘草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大枣(三枚)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上即愈。 此症是心肾不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日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桂、甘、姜、 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细辛、附子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 转,其气乃散也。 \x枳术汤\x(《金匮》) 治心下坚大如盘。(如盘而不如杯,邪尚散漫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 也),水饮所作(与气分有别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形以苦泄之)。 枳实(二钱) 白术(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腹中软即止。 \x禹余粮丸\x(《三因》) 治十肿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 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臌胀之要药)。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炭火中烧石与铫子一般红,用钳取石,倾入醋中, 候冷取出,研极细) 禹余粮石(三两) 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炒干,入余粮一处,用米醋二 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后用铫。并药入炭中,烧红钳出,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细。) 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治水妙在转输,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 花之比,又有下项药扶持,故虚人老人亦可服。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 蓬术 青皮 附子(炮) 干姜(炮) 白 豆蔻(炮) 大茴香(炒) 京三棱(炮)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 上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 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 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此方昔人用之屡效,以其大能暖水藏也,服此丸更以调补气血药助之,不为峻也。
暑症方
[编辑]属性:\x六一散\x(河间) 治一切暑病。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研末,每服三钱,井花水下,或灯草汤下。 \x白虎汤\x(仲景) 治伤暑大渴、大汗之证。 方见《伤寒》。加人参者,以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x香薷饮\x 治伤暑,发热,身痛,口燥,舌干,吐泻。 甘草(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 扁豆(二钱) 香薷(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冷服或温服。泻利,加茯苓、白术;呕吐,加半夏;暑气发搐,加羌活、秦艽。 \x大顺散\x 治阴暑,即畏热贪凉之病。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炒) 杏仁(去皮尖,六分,炒) 肉桂(六分)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杯,煎七分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一钱。 \x生脉散\x 却暑良方。 人参(一钱)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水一杯,煎七分服。 \x清暑益气汤\x(东垣) 炙 (一钱五分) 人参 白术 苍术 青皮 陈皮 麦冬 猪苓 黄柏(各五分) 干 葛泽泻(各二钱) 神曲(八分) 炙草 五味(各三分) 升麻(三分) 归身(三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七分服。 \x一物瓜蒂汤\x(《金匮》) 瓜蒂(二十个) 水二杯,煎八分服。
泄泻方
[编辑]属性:\x胃苓散\x 方见《胀满》。加减详《三字经》注。 \x四神丸\x 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补骨脂(四两,酒炒) 肉豆蔻(面煨,去油) 吴茱萸(泡) 五味(炒,各二两) 用红枣五两,生姜五两,同煮。去姜,将枣去皮核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日五更服三 钱,临卧服三钱,米汤下。加白术、附子、罂粟、人参更效。 \x生姜泻心汤 黄连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x 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 验。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 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上可消痞,下可止泻。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非 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