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野客丛书/卷0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野客丛书
◀上一卷 卷八 下一卷▶

南岳首阳历山涂山

[编辑]

张翠微云:南岳有三:一衡阳之衡山,二庐江之霍山,三舒州之灊山。汉武帝以衡阳辽旷,故移其神于庐江,今土俗皆号为南岳。又《九域志》云:舒州怀宁县有灊山,为汉之南岳。一名天柱山,即汉武登满天柱山是也。仆谓南岳有二也,非三也。舒之南岳,即庐之南岳,非有异也。案庐州,古庐子国,即春秋舒国之地。张揖《广雅》曰“天柱谓之霍山。”《地理志》曰“天柱在庐江潜县,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天柱亦为霍山。”是则霍山与天柱一而已,南岳岂三邪?首阳山有三:一蒲阪、二陇西、三洛阳。《论语》注以蒲阪为夷齐所饿之地。以仆考之,洛阳者为是。阮瑀吊伯夷曰:“适彼洛师,瞻彼首阳,敬吊伯夷。”《论语》注谓蒲阪,非也。历山有四:一河中府、二齐州历阳县、三冀州、四濮州雷泽县,皆有舜之遗迹。《翠微考异》以濮阳之历山,正舜耕之所。涂山亦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钟离县、四宣州当涂县,皆立禹庙。《翠微考异》以宣之当涂,正禹之娶所。

种田养蚕

[编辑]

稽叔夜《养生论》曰:“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安有一亩收百斛米之理?《前汉·食货志》曰:“治田勤则亩益三升;不勤,损亦如之。”一亩而损益三升,又何其寡也?仆尝以二说而折之理,俱有一字之失。稽之所谓斛,《汉》之所谓升,皆斗字耳。盖汉之隶文书斗为斗字,文绝似升字。汉史书斗字为㪷字,字文又近于斛字,恐皆传写之误。左太冲《吴都赋》曰“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茧”,注谓有蚕一岁八育。仆按《广记》,日南一岁八蚕,以其地暖故尔。俞益期笺曰“日南蚕八熟。”张文昌桂州诗曰“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此言可验矣。而《海物异名记》乃谓八蚕共作一茧,与前说异。

二老归周

[编辑]

《文选》载此文,翰注则曰:“太公归文王而周业盛,是为一老,不闻其二老。李善引伯夷与太公为二老,误矣。且伯夷去绝周粟,死于首阳,奈何云归周也?扬雄言二老,亦用事之误也。”仆谓翰未读《孟子》及《史记》耳。《孟子》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文工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天下之大老,而归之,其子焉往?”伯夷太公非二老乎?《史记》载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老而归之。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文王木主而东伐纣,夷、齐谏焉。及平殷,天下宗周,夷、齐耻之,竟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则知伯夷始尝归周,不食周粟,饿死首阳,乃其后来耳,孰谓伯夷未尝归周也?李翰以为扬雄用事之误,自不深考。陶渊明引《孟子》此数语,谓出《尚书大传》,知《孟子》引《逸书》之词。

苍茫作上声

[编辑]

东坡诗曰“苍茫瞰奔流”,又曰“愁度奔河苍茫间”,赵注谓苍茫两字,古人用之,皆是平声,而先生所用,乃是仄声。苍字,《广韵》音粗朗反,而茫字,上声[此处有脱误]皆不收,不知先生所用出处,以俟博闻。仆观扬雄《校猎赋》“鸿濛沆茫”,字音莽,白乐天《雪诗》“寒销春苍茫”,又曰“野道何茫苍”,注并音上声。近时苏子美诗亦曰“淮天苍茫背残腊,江上委蛇逢旧春。”自注,苍茫仄声。茫作仄用,似此甚多。

蔡邕

[编辑]

《蔡邕传》曰:光和元年七月,诏邕与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马门,问灾异。邕悉心以对。事悉在《五行志》。注云:其志今亡,而《续汉志》引蝗虫及雌鸡二事而已。仆考邕集,当时答诏问凡有八事:一虹蜕;二白衣入德阳门;三雌鸡化雄;四日蚀地动,风雨不时,疾疠流行,迅风折树;五星辰错谬;六蝗虫冬出;七平城门武库屋坏;八令邕分别皂囊封上,勿漏所问。邕对悉有据依,皆传所不载。传文谓献帝迁都长安,董卓宾客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邕以为宜须关东平定,然后议之。观集中有《表太尉董公为相国》一表,其词甚切,谓卓功参周、霍,而止于三事,无异于众,宜以为相国,位在太傅上,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亦传所不闻。乃知异时卓为相国,正邕之所启也。

僧孺徐昕佚事

[编辑]

《南部新书》云:牛僧孺三贬至循州,本传不言,漏略也。仆验牛公墓志与夫神道碑,知《新书》所说信然。墓志云:河南少尹吕述与李太尉书,言“刘稹破,报至,公出声叹恨。”上见述书,自十月至十二月,公凡三贬至循州员外长史。神道碑亦云:素忌公者媒蘗公与刘从谏反,上怒,旬月三贬公至循州长史。仆又观韩云卿所撰《徐昕碑》云,昕为并州录事参军,相国姚元之为法曹,部人诬元之以反状。天后临朝,方树刑威,诏公按诘,公表直之,则天大怒,将贻鼎镬,终能辨正而出。昕有如是伟操,唐史不载其事。昕即有功从弟也。有功能全仁恕于雷震之朝,史氏甚见嘉美,而昕事亦然,没而不载,可谓得于其兄,失于其弟也。

误引毕万后

[编辑]

曹子建作《王仲宣诔》曰:“流裔毕万,末胄称王,厥姓斯氏,条分叶散。世滋芳烈,扬声秦、汉。”向注,秦有王离、王翦,汉有五侯,是扬声也。仆按王粲系毕公高之后,毕封于魏,后十代,文侯盛,至孙称惠王,因以王为氏。而秦之离、翦,自周太子晋之后。汉之五侯,自齐田和之后。此三派元不相干,而此引离、翦、五侯为毕氏裔,条分叶散,失也。故新莽姚之孙,以姚、妫、陈、田、王氏五姓为宗室,且禁元城王氏勿与四姓为婚,而己自取王䜣之女,魏东莱王基为子纳太原王沈女,皆不以为嫌,盖知此也。庾信作《宇文杰墓志》,亦有是误。《文苑策问》曰“巨君之姓,曾非驭鹤之苗。”

童乌已已

[编辑]

童乌,旧说谓扬子云之子小名。有一老先生读《法言》,谓“吾家之童”为一句,乌连乎字作“呜呼”字读,谓叹声也,似亦理长。仆观后汉《郑固碑》曰“大男有扬乌之才,年七岁而夭。”苏顺赋“童乌何寿之不将。”是时去子云未远,所举想不谬。于是知童乌为子云之子小名。又观韩退之作《薛公达墓志》,集本云“以公仪之子为我后”,石本作“以公仪之子已已后我。”赵德夫谓已已,盖其小字。仆观《金石录》中唐人碑刻最多,考其人名姓字,与今本传,率多差谬,或以字为名,或以名为字,或添减不同,似此类十居七八。唐距此二三百年,姓字显然著于史策者,尚尔不可辨,况所谓小名小字者哉!此犹暗昧,难以稽考。《南史》王询亦小字童乌。

鲁直诗体

[编辑]

鲁直诗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今谓此体鲁直创见。仆谓不然,唐诗此体甚多。张祐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李益曰“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贯休曰“郭尚父休夸塞北,裴中令莫说淮西”;杜荀鹤曰“卷一箔丝供钓线,种千林竹作渔竿”,皆此句法也。读之似觉龃龉,其实协律。

禁用黄

[编辑]

禁门曰黄闼,公府曰黄阁,郡治曰黄堂。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人往往不得其说。案《礼记》,士韠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则异。郑玄注:士贱,与君同,不嫌也。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盖是汉制,张超《与陈公笺》“拜黄阁将有日”是也。此见沈约《宋志》,而卫宏《汉仪》亦谓丞相听事阁曰黄阁。或者不晓,谓三公近于君,故谓黄阁。然名为黄阁,初非用黄。仆又考《南史》“何尚之与婢共洗黄阁”,益信黄阁非虚名也。郡治之黄堂,由春申君在郡,涂雌黄以厌火灾,遂为黄堂故事,外臣下室庐鲜有谓黄者。然服饰犹未之禁,往往臣下亦通用之。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至明皇天宝间,因韦韬奏“御案床褥,望去紫用黄制”,而臣下一切不得用黄矣。敕旧用白纸,唐高宗上元间,以施行之制既为永式,白纸多蠹,遂改用黄。除拜将相制书用黄麻纸,其或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所以有黄麻、白麻之异也。诏,晋时多用青纸,见楚王伦、太子通等传,故刘禹锡诗曰“优诏发青纸”。表亦用黄纸,观《前燕录》载岷山公黄纸上表,《北史》邢邵为人作表,自买黄纸写送之,因知古者上下所书之纸不拘如此。李肇《翰林志》曰“凡赐予、征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抚军旅曰书,用黄麻纸;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谓之青词;凡诸陵荐告上表,用白麻纸。”《石林燕语》曰“唐中书制诏有四:画纸而施行者,曰发、曰敕,用黄麻纸;承旨而行者,曰敕牒,用黄藤纸;赦书用涓黄纸。或云取其不蠹也。”《东斋杂记》治平间,以馆中书多蠹,更以黄纸写。又知易白以黄者,往往以避蠹之故,非专为君命而然。

晋郑焉依

[编辑]

《左传》“晋、郑焉依”,焉今读为延字,非嫣字也。然观庾信有“晋、郑靡依”之语,是读为嫣字矣。考《颜氏家训》、诸子书,焉字,鸟名。或云语词皆音嫣。自葛洪用《字苑》分焉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嫣,如“于焉嘉客”,“于焉逍遥”,“焉用佞”,“焉得仁”之类是也。如送句及助语,当音延,如“有民人焉”,“晋、郑焉依”之类是也。江南至今分为二音,河北混为一音。然则“晋、郑焉依”者,谓晋郑相依耳。焉者语助,而庾信谓“靡依”,则失其义。

徐彭年谬论

[编辑]

世传《徐彭年家范》率多谬论。开元钱一也,谓明皇时,有富民王元宝,因命铸钱司,皆书其名,遂有元宝字,举世皆以为宝也。其后又云:通宝,此钱背有指甲文者,开元皇帝时铸,杨妃之爪甲也。仆谓二说不然,按开元通宝乃唐高祖武德中铸,所谓爪甲痕者乃文德皇后,非杨妃也。其钱字文,或循环读为开通元宝。彭年既谓元宝字用王元宝名,则是钱为开通矣,非开元也,安可指为开元皇帝时钱邪?又岂有国家铸钱,而书王元宝之名乎?彭年不知何所据而谬为此说。仆观《玉泉子》载:钱文有元宝名,因呼为王元宝,疑徐误引此。

开元乾元二钱

[编辑]

仆尝怪开元钱流传至今四五百年,而于诸钱之中最佳且多,因而考之。唐之钱见于今者有二:开元通宝与夫乾元重宝。案《食货志》,开元通宝,高祖时铸,径八分,得轻重小大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洛、并、幽、益、桂等州皆置监,赐秦王、齐王三炉,右仆射裴寂一炉。高宗复行开元通宝钱,天下皆铸之。玄宗亦铸此钱,京师藏皆遍天下。而乾元重宝钱,肃宗命第五琦铸,钱径一寸,每缗重十斤,与开元通宝参用,以一当十。琦为相后,命绛州铸此钱,径一寸二分,每缗重二十斤,与开元通宝并行,以一当十。乾元钱惟肃宗朝铸,而开元钱铸于累朝,所以至今尚多。

事见于前

[编辑]

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人知马援,不知其事先见于廉颇;葬母择万家之地,人知韩信,不知其事先见于秦太后;日暮涂远,倒行逆施,人知主父偃,不知其事先见于伍子胥;高鸟尽,良弓藏,人知韩信,不知其事先见于范蠡;饮醇酒,弄妇女,人知陈平,不知其事先见于信陵君;败军之将,不可语勇,人知广武君以此对韩信,不知范蠡以此语越人;不知佞人为谁,人知唐太宗以此斥宇文士及,不知魏常以此语高欢。此类至多,姑举其略。案《史记·伍子胥传》、《前汉·主父偃传》皆曰“日暮途远,吾故倒行逆旅之于道也。”[此处疑有脱误]误以施字为旅字,多“于道”二字。《史记·主父偃传》作“倒行暴施之”。

明妃事

[编辑]

明妃事,《前汉·匈奴传》所载甚略,但曰:“竟宁元年,单于入朝,愿婿汉氏。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如此而已。而《西京杂记》甚详,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失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竟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弃市。《后汉·匈奴传》载此,与《记》小异,曰: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襄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如《杂记》则是昭君因不赂画工之故,致元帝误选己而行。如《后汉》所说,则是昭君因久不得见御,故发愤自请而行。二说既不同,而《后汉》且不闻毛延寿之说。《乐府解题》所说近《西京杂记》,《琴操》所说近《后汉·匈奴传》。然其间又自有不同,《琴操》谓单于遣使朝贺,帝宴之,尽召后宫,问谁能行者,昭君盛饰请行。如《琴操》所言,则单于使者来朝,非单于来朝也;昭君在帝前自请行,非因掖庭令求行也。其相戾如此。此事《前汉》既略,当以《后汉》为正,其他纷纷,不足深据。

嵇康集

[编辑]

《嵇康传》曰:康喜谈理,能属文,撰《高士传赞》,作《太师箴》、《声无哀乐论》。仆得毗陵贺方回家所藏缮写《嵇康集》十卷,有诗六十八首。今《文选》所载康诗才三数首。《选》惟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首,不知又《与吕长悌绝交》一书;《选》惟载《养生论》一篇,不知又有《与向子期论养生难答》一篇,四千馀言,辩论甚悉。集又有《宅无吉凶摄生论难》上中下三篇、《难张叔辽自然好学论》一首、《管蔡论》、《释私论》、《明胆论》等文,其词旨玄远,率根于理,读之可想见当时之风致。《崇文总目》谓《嵇康集》十卷,正此本尔。《唐·艺文志》谓《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谓何。

东道主等语

[编辑]

自《左传》有“倚郑为东道主”之言,后汉光武谓耿弇邓晨等,皆曰“北道主人”。《北史》魏孝武谓成阳王曰:“昨得汝主簿为南道主人。”于是又有南道主人之说。史传之间,独未闻西道主之说耳。又观《赵肃传》,独狐信东讨,肃监督粮储,军用不竭,周文帝谓人曰:“赵肃可谓洛阳主人也。”又有洛阳主人之说。《容斋随笔》但引《左传》、《后汉》“东道主人”、“北道主人”语出处,而不考其他。

抑扬人物

[编辑]

抑扬人物,固自有体。唐史赞韩愈,则曰:“自视司马迁、扬雄、班固以下不论也。”退之评柳子厚文,则曰:“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不过如此。李阳冰作《李白集序》曰:“自三代以后,《风》、《骚》以来,驱驰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扬、马何罪,而至鞭挞哉?斯可谓不善品藻人物矣。

阿堵此君

[编辑]

今人称钱为阿堵,盖祖王衍之言也。阿堵,晋人方言,犹言这个耳。王衍当时指钱而为是言,非真以钱为阿堵也。今直称钱为何堵,不知阿堵果何物邪?且顾长康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谢安曰:“明公何须壁间著阿堵辈。”殷中军曰:“理应在阿堵上。”此皆言阿堵,岂必钱邪?此与王子猷以竹为此君之意同,裴迪诗曰“竹君”者是也。

◀上一卷 下一卷▶
野客丛书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