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第1289部~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卷
小乘论·第1289部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卷
尊者大目干连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编辑]学处品第一
[编辑]稽首佛法僧 真净无价宝
今集诸法蕴 普施诸群生
阿毘达磨如大海 大山大地大虚空
具摄无边圣法财 今我正勤略显示
嗢拖南曰:
学支净果行圣种 正胜足念谛静虑
无量无色定觉支 杂根处蕴界缘起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诸有于彼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何等为五?
谓杀生者,杀生缘故,生怖罪怨,不离杀生,是名第一;
不与取者,劫盗缘故,生怖罪怨,不离劫盗,是名第二;
欲邪行者,邪行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邪行,是名第三;
虚诳语者,虚诳缘故,生怖罪怨,不离虚诳,是名第四;
饮味诸酒放逸处者,饮味诸酒放逸处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诸有于彼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何等为五?
谓离杀生者,离杀生缘故,灭怖罪怨,能离杀生,是名第一;
离不与取者,离劫盗缘故,灭怖罪怨,能离劫盗,是名第二;
离欲邪行者,离邪行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邪行,是名第三;
离虚诳语者,离虚诳缘故,灭怖罪怨,能离虚诳,是名第四;
离饮诸酒放逸处者,离饮诸酒放逸处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诸行杀盗淫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缚 圣贤所诃厌
名犯戒自伤 有罪招非福
死堕险恶趣 生诸地狱中
诸离杀盗淫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脱 圣贤所钦叹
名持戒自防 无罪感胜福
死升安善趣 生诸天界中
齐何名曰邬波索迦?
谓诸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归佛法僧,起殷净心,发诚谛语,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念,齐是名曰邬波索迦。
此何名为能学一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唯能离杀,不离余四,如是名为能学一分。
复何名为能学少分?
谓如前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能离杀盗,不离余三,如是名为能学少分。
复何名为能学多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离杀盗淫,不离余二,如是名为能学多分。
复何名为能学满分?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归佛法僧,发诚言已,具能离五,如是名为能学满分。
成就五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五?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不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如是名为成就五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
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为十?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亦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不能见余能离杀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
成就十五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十五?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亦能劝他令离杀生乃至饮酒诸放逸处,及能见余离杀生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五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
成就八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八?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不能劝他令具净信;自具净戒,不能劝他令具净戒;自具惠舍,不能劝他令具惠舍;自能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不能劝他令其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自能至诚听闻正法,不能劝他令其至诚听闻正法;自闻法已能持不忘,不能劝他令持不忘;自持法已能思择义,不能劝他令思择义;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不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如是名为成就八法邬波索迦唯能自利,不能利他。
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十六?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亦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不能见余具净信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
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名为二十四法?
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亦能劝他令正勤修法随法行成和敬行随法行者,及能见余具净信等,欢喜庆慰,如是名为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
一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离间语,六麤恶语,七杂秽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十?
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欲邪行,四离虚诳语,五离离间语,六离麤恶语,七离杂秽语,八无贪,九无瞋,十正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二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二十?
谓自杀生,亦劝他杀,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二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二十?
谓自离杀,亦能劝他,令其离杀,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能劝他令起正见,若有成就此二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三十?
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喻,若有成就此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三十?
谓自离杀生,劝他离杀,见余离杀,欢喜慰喻,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复劝他令起正见,见起正见,欢喜慰喻,若有成就此三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四十?
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称扬赞叹杀生者事,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喻,称扬赞叹邪见者事,若有成就此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四十?
谓自离杀生,劝他离杀,见余离杀,欢喜慰喻,称扬赞叹离杀者事,广说乃至自起正见亦复劝他令起正见,见起正见,欢喜慰喻,称扬赞叹正见者事,若有成就此四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邬波索迦,有五学处,何等为五?
乃至命终,远离杀生,是名第一;
乃至命终,离不与取,是名第二;
乃至命终,离欲邪行,是名第三;
乃至命终,离虚诳语,是名第四;
乃至命终,离饮诸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于第一中,且何名为能杀生者?
如世尊说,有杀生者,暴恶血手,耽著杀害,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下至捃多比毕洛迦,皆不离杀,如是名为能杀生者。
何等名为有杀生者?
谓于杀生,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杀生者。
何名暴恶?
谓集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是名暴恶。
何名血手?
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师、劫盗、魁脍、缚龙、守狱、煮狗、施罝弶等,是名血手。
何故此等名为血手?
谓彼虽数沐浴涂香服鲜净衣首冠花鬘身饰严具,而名血手。所以者何?彼于恶事,不深厌患,不远不离,令有情血起等起、生等生积集流出,故名血手。
何等名为耽著杀害?
谓于众生,有害非杀,有害亦杀。
害非杀者?
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逼恼众生,未全断命,如是名为有害非杀。
害亦杀者?
谓以种种弓刀杖等诸杀害具,逼恼众生,亦全断命,如是名为有害亦杀。
于杀害事,耽乐执著,如是名为耽著杀害。
何等名为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
且辩众生胜类差别?
谓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贪瞋痴,说名众生,若诸有情,离贪瞋痴,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爱有取,说名众生,若诸有情,离爱离取,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有顺无违,说名众生,若诸有情,无顺有违,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无聪慧有无明,说名众生,若诸有情,聪慧有明,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未离欲贪,说名众生,若诸有情,已离欲贪,说名胜类;
又诸有情,已离欲贪,非佛弟子,说名众生,若诸有情,已离欲贪,是佛弟子,说名胜类。
今此义中,若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所以者何?
胜谓涅槃,彼能获得成就触证,故名胜类。如有颂言:
普随顺世间 周遍历方邑
欲求于胜我 无所证无依
故此义中,若诸异生,说名众生,世尊弟子,说名胜类。
于此有情众生胜类,应羞应愍,而于其中,无惭无羞,无愧无耻,无哀无愍,无伤无念,如是名为于诸有情众生胜类无羞无愍。
何等名为下至捃多比毕洛迦皆不离杀?
言捃多者,谓蚊蚋等诸小虫类;比毕洛迦,即诸蚁子。下至此类微碎众生,皆起恶心,欲兴杀害,是故名为能杀生者。
即于此中,何名为生,何名杀生,何等名为远离杀生而说名为乃至命终远离杀生邬波索迦第一学处?
所言生者,谓诸众生,有众生想;若诸有情,有有情想;若诸命者,有命者想;若诸养育,有养育想;若补特伽罗,有补特伽罗想,是名为生。
言杀生者,谓于众生,起众生想;于诸有情,起有情想;于诸命者,起命者想;于诸养育,起养育想;于补特伽罗,起补特伽罗想,复起恶心、不善心、损心、害心、杀心现前,依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杀害众生,故思断命,由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杀害众生,故思断命,名为杀生。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此杀生,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远离杀生,是故说名乃至命终远离杀生邬波索迦第一学处。
于第二中,且何名为不与取者?
如世尊说,有不与取者,或城邑中,成(疑是或)阿练若,不与物数,劫盗心取,不离劫盗,如是名为不与取者。
何等名为有不与取者?
谓于不与取,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不与取者。
何等名为或城邑中?
谓有城墙周匝围绕。
何等名为或阿练若,谓无城墙周匝围绕。
何名不与?
谓他摄受,不舍不弃不惠不施。
何等名物?
谓他摄受,有情无情,诸资生具,即此名为不与物数。
何等名为劫盗心取不离劫盗?
谓即所说,不与物数,怀贼心取,不厌远离,如是名为不与物数劫盗心取不离劫盗,是故名为不与取者。
即于此中,何名不与,何名不与取,何名离不与取而说名为乃至命终离不与取邬波索迦第二学处?
言不与者,谓他摄受有情无情,诸资生具,不舍不弃,不惠不施,是名不与。
不与取者,谓于他摄受诸资生具,起他摄受,及不与想,复起恶心不善心劫心盗心执心著心取心现前,依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如是门如是路,于他摄受诸资生具,以执著取,劫盗故思,举离本处;由如是业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励如是勇猛如是门如是路,于他摄受诸资生具,以执著取,劫盗故思,举离本处,名不与取。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不与取,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不与取,是故说名乃至命终离不与取邬波索迦第二学处。
于第三中,且何名为欲邪行者?
如世尊说,有欲邪行者,于他女妇他所摄受,谓彼父母兄弟姊妹舅姑亲眷宗族守护,有罚有障,有障罚俱,下至授掷花鬘等信,于是等类,起欲烦恼,招诱强抑,共为邪行,不离邪行,如是名为欲邪行者。
何等名为有欲邪行者?
谓于欲邪行,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欲邪行者。
他女妇者?
谓七种妇。
何等为七?
一授水妇,二财货妇,三军掠妇,四意乐妇,五衣食妇,六同活妇,七须臾妇。
授水妇者,谓女父母,授水与男,以女妻之,为彼家主,名授水妇。
财货妇者,谓诸丈夫,以少多财,贸易他女,将为己妇,名财货妇。
军掠妇者,谓有丈夫,因伐他国,抄掠他女,将为己妇。复有国王,因破敌国,取所欲已,余皆舍弃,有诸丈夫,力摄他女,将为己妇,如是等类,名军掠妇。
意乐妇者,谓有女人,于男子家,自信爱乐,愿住为妇,名意乐妇。
衣食妇者,谓有女人,于男子家,为衣食故,愿住为妇,名衣食妇。
同活妇者,谓有女人,诣男子家,谓男子曰:“我持此身,愿相付托,彼此所有,共为无二,互相存济,以尽馀年,冀有子孙,殁后承祭。”名同活妇。
须臾妇者,谓有女人,乐与男子,暂时为妇,名须臾妇。
他摄受中,母守护者,谓有女人,其父或狂,或复心乱,或忧苦逼,或已出家,或远逃逝,或覆命终,其母孤养,防守遮护,私诫女言:“诸有所作,必先白我。”然可得为,名母守护。
父守护者,谓有女人,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覆命终,其父孤养,防守遮护,私诫如前,名父守护。
兄弟守护者,谓有女人,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覆命终,兄弟孤养,防守遮护,私劝诫言:“诸有所作,必先告白。”然可得为,名兄弟守护。
姊妹守护者,谓有女人,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覆命终,姊妹孤养,防守遮护,劝诫如前,名姊妹守护。
舅姑守护者,谓有女人,其夫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覆命终,依舅姑居,舅姑喻曰:“尔勿愁恼,宜以自安,衣食之资,悉以相给,我当忧念,如子不殊。”舅姑恩恤,防守遮护,私诫之言:”诸有所作,必先谘白。”然可得为,名舅姑守护。
亲眷守护者,谓有女人,除母及夫,余异姓亲,名为亲眷,而此女人,为彼亲眷,防守遮护,名亲眷守护。
宗族守护者,谓有女人,除父兄等,余同姓亲,名为宗族,而此女人,为彼宗族,防守遮护,名宗族守护。
言有罚者,谓有女人,自无眷属,又非淫女,若有凌逼,为王所知,或杀或缚,或复驱摈,或夺资财,名为有罚。
言有障者,谓有女人,身居卑贱,虽无亲族,而有主碍,名为有障。
有障罚俱者,谓有女人,自无眷属,又非卑贱,依恃他居,为他所碍,若有陵逼所依恃者,便为加罚,名障罚俱。
又上所说,一切女人,随所依止,皆有障罚。所以者何?由诸女人法有拘碍,非礼行者,便遭杀缚,或夺资财,或被退毁,是故一切名障罚俱。
何等名为下至授掷花鬘等信?
谓有女人,已受男子,或花或鬘,或诸璎珞,或涂香末香,或随一信物,如是名为下至授掷花鬘等信。
何等名为于是等类?
谓诸男子,诸半择迦,诸修梵行。
何等名为修梵行者?
谓诸苾刍尼,正学勤策女,及邬波斯迦,出家外道女,下至在家修苦行女,谓有男子,舍自妻媵,告言:“善贤,放汝自在修诸梵行。”彼闻受持,苦行无怠。
何等名为起欲烦恼广说乃至不离邪行?
谓起欲界淫贪现前,于不应行,招诱强抑,共为邪行,不厌远离,如是名为起欲烦恼广说乃至不离邪行,是故名为欲邪行者。
即于此中,何等名欲,何名欲邪行,何名离欲邪行,而说名为乃至命终离欲邪行邬波索迦第三学处?
所言欲者,谓是淫贪,或所贪境。
欲邪行者,谓于上说,所不应行,而暂交会,下至自妻,非分非礼,及非时、处,皆名欲邪行。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欲邪行,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欲邪行,是故说名乃至命终离欲邪行邬波索迦第三学处。
于第四中,且何名为虚诳语者?
如世尊说,有虚诳语者,或对平正,或对大众,或对王家,或对执理,或对亲族,同检问言:“咄哉男子,汝知当说,不知勿说,汝见当说,不见勿说。”彼得问已,不知言知,知言不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彼或为己,或复为他,或为名利,故以正知,说虚诳语,不离虚诳,如是名为虚诳语者。
何等名为有虚诳语者?
谓于虚诳语,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虚诳语者。
何等名为或对平正?
平正有三,一村平正,二城平正,三国平正。此诸平正,聚集现前,同检问时,名对平正。
何等名为或对大众?
大众有四,一刹帝利众,二婆罗门众,三居士众,四沙门众,此诸大众,聚集现前,同检问时,名对大众。
何等名为或对王家?
谓诸国王,及余宰辅,理公务者,彼若聚集,现前检问,名对王家。
何等名为或对执理?
谓闲法律,固正断者,此执理众,聚集现前,同检问时,名对执理。
何等名为或对亲族?
谓诸亲族聚集现前,同检问时,名对亲族。
何等名为同检问等?
谓或为证,或究其身,众集量宜,同检问曰:“咄哉男子,今对众前,应以诚言具款情实,若于是事,见闻觉知,宜当宣说施设摽示,若于是事,无见闻等,勿当宣说施设摽示。”如是名为同检问等。
何等名为不知言知?
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无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已闻,如是名为不知言知。
何等名为知言不知?
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有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不闻,如是名为知言不知。
何等名为不见言见?
谓为眼识曾受曾了,名为已见。彼无眼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已见,如是名为不见言见。
何等名为见言不见?
谓为眼识曾受曾了,名为已见。彼有眼识曾受曾了,隐覆如是想忍见乐,言我不见,如是名为见言不见。
何等名为彼或为己?
谓有一类,身行劫盗,王等执问:“汝为贼否?”彼得问已,窃自思惟:“若实答者,必为王等,或杀或缚,或复驱摈,或夺资财。我今宜应自隐自覆自藏实事,故以正知,说虚诳语。”既思惟已,答王等言:“我实不为不与取事。”是名为己。
何等名为或复为他?
谓有一类亲族知友,行于劫盗,王等为证,执问彼言:“汝知此人行劫盗否?”彼得问已,窃自思惟:“若实答者,我诸亲友,必为王等,或杀或缚,或复驱摈,或夺资财。我今宜应隐覆藏彼,故以正知,说虚诳语。”既思惟已,答王等言:“我知亲友,决定不为不与取事。”是名为他。
何等名为或为名利?
谓有一类,多有所欲,多有所思,多有所愿,作是思惟:“我当施设如是如是虚诳方便,必当获得可意色声香味触等。”既思惟已,方便追求,故以正知,说虚诳语,如是名为或为名利。
何等名为故以正知说虚诳语?
谓自隐藏想忍见乐故思明了,数数宣说施设摽示违想等事,如是名为故以正知说虚诳语。
即于此中,何名虚诳,何名虚诳语,何名离虚诳语,而说名为乃至命终离虚诳语邬波索迦第四学处?
言虚诳者,谓事不实,名虚想等,不实名诳,是名虚诳。
虚诳语者,以贪瞋痴,违事想说令他领解,名虚诳语。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虚诳语,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虚诳语,是故说名乃至命终离虚诳语邬波索迦第四学处。
于第五中,何名诸酒,何名饮诸酒,何名放逸处,何名离饮诸酒诸放逸处,而说名为乃至命终离饮诸酒诸放逸处邬波索迦第五学处?
言诸酒者,谓窣罗酒,迷丽耶酒,及末沱酒。
言窣罗者,谓米麦等,如法蒸煮,和麹‘薛/米’汁,投诸药物,酝酿具成,酒色香味,饮已惛醉,名窣罗酒。
迷丽耶者,谓诸根茎,叶花果汁,不和麹‘薛/米’酝酿具成,酒色香味,饮已惛醉,名迷丽耶酒。
言末沱者,谓蒲萄酒,或即窣罗迷丽耶酒,饮已令醉,总名末沱饮。
诸酒者,谓饮咽啜,如上诸酒,名饮诸酒。
放逸处者,谓上诸酒,饮已能令心生㤭傲,惛醉狂乱,不识尊卑,重惑恶业,皆因此起,放逸所依,名放逸处。
即前所说邬波索迦,于饮诸酒,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饮诸酒诸放逸处,是故说名乃至命终离饮诸酒诸放逸处邬波索迦第五学处。
如是五种,云何名学,云何名处,言学处耶?
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修习加行,故名为学。
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为处。
又离杀等,即名为学,亦即名处,故名学处。
一切邬波索迦,皆归佛法僧耶?
除诸世俗邬波索迦,一切皆归佛法僧宝。有归佛法僧宝而非邬波索迦,谓苾刍苾刍尼,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斯迦等。
一切邬波索迦,皆世尊弟子耶?
应作四句,有邬波索迦非世尊弟子,谓邬波索迦,未得见谛,于未来果,未能现观;
有世尊弟子非邬波索迦,谓苾刍苾刍尼,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斯迦等,已得见谛,于未来果,已能现观;
有邬波索迦亦世尊弟子,谓邬波索迦,已得见谛,于未来果,已能现观;
有非邬波索迦非世尊弟子,谓苾刍苾刍尼,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斯迦,未得见谛,于未来果,未能现观,及余异生未见谛者。
一切堕僧宝摄,皆得僧和敬耶?
应作四句,有堕僧宝摄非得僧和敬,谓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索迦等,已得见谛,于未来果,已能现观;
有得僧和敬非堕僧宝摄,谓苾刍苾刍尼,未得见谛,于未来果,未能现观;
有堕僧宝摄亦得僧和敬,谓苾刍苾刍尼,已得见谛,于未来果,已能现观;
有非堕僧宝摄非得僧和敬,谓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未得见谛,于未来果,未能现观及余异生未见谛者。
预流支品第二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种法,若正勤修是人名为多有所作。何等为四?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汝等苾刍,应如是学,我当亲近供养善士,恭敬一心听闻正法,如理观察甚深妙义,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善哉见善士 能断疑增慧
令愚成智人 慧者应亲近
善士应亲近 以亲近彼时
令疑断慧增 使愚成智故
云何为善士?
谓佛及弟子,又诸所有补特伽罗,具戒、具德,离诸瑕秽,成调善法,堪绍师位,成就胜德,知羞悔过,善守好学,具知具见;乐思择爱称量,喜观察性聪敏,具觉慧息追求;有慧类,离贪、趣贪灭,离瞋、趣瞋灭,离痴、趣痴灭,调顺、趣调顺,寂静、趣寂静,解脱、趣解脱,越度、趣越度,妙觉、趣妙觉,涅槃、趣涅槃,乐调、顺谛,离㤭放逸;好慧、忍辱、柔和,升直道如见,专自调伏,专自寂静,专自涅槃;为才支身游诸国邑王都聚落求衣食等具,质直具、调顺具足、质直及调顺具,忍辱具、柔和具足、忍辱及柔和具,供养具、恭敬具足、供养及恭敬具,正行具、守根具足、正行及守根具,轨范具、所行具足、轨范及所行具,信尸罗及闻舍慧;自具净信,亦能劝励安立有情同具净信,自具尸罗及闻舍慧,亦能劝励安立有情同具尸罗及闻舍慧,是名善士。
何故名善士?
以所说善士,离非善法,成就善法,具足成就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故名善士。
若能于此所说善士,亲近承事恭敬供养,如是名为亲近善士。
云何名为听闻正法?
谓所亲近供养善士,未显了处为正显了,未开悟处为正开悟,以慧通达深妙句义,方便为其宣说施设安立开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
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如有颂言:
诸蕴起为苦 生及出亦苦
生已有老苦 病苦与死苦
烦恼生为苦 生已住亦苦
非聪敏悔苦 不调伏死苦
无智有情苦 增羯吒私苦
愚夫生死苦 多劫驰流苦
此等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
谓正开示,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为去来今,众苦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起集等起,能起集等,起现法中诸苦身坏,后苦由是出生。如有颂言:
因爱弃良医 痈本榛藤渴
未调伏一切 数数感众苦
如树根未拔 虽斫斫还生
未拔爱随眠 数数感众苦
如毒箭在身 损坏色力等
众生内有爱 损坏诸善根
此等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
谓正开示,即上所说,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馀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永没,名为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护,亦名归依,亦名所趣,亦名无忧,亦名无病,亦名无动,亦名无没,亦名无炽,亦名无热,亦名安隐,亦名惔怕,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涅槃。如有颂言:
究竟沙门果 调伏所称赞
我慢灭无馀 永证甘露迹
所归住趣宅 胜宫佛所赞
惔怕灭无边 彼岸常安隐
所依尽苦灭 脱无窟究竟
胜义旨应供 智所习圣欣
都无老病死 无愁叹苦忧
微难见无边 灭谛无同类
此等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
谓正开示,此道此行,于去来今众苦,能断能弃,能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令永灭没。此复云何?谓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有颂言:
此威猛一趣 如鸟路清虚
牟尼定所行 为众数宣说
哀愍说一趣 见道尽生边
此道于瀑流 去来今能度
能究竟调静 能尽生死流
能通达多界 能开明眼道
如殑伽驶流 速趣于大海
开示广慧道 速证于涅槃
哀愍一切众 转未闻法轮
教导诸天人 稽首度有海
此等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
若于此等所说正法,乐听乐闻,乐受持,乐究竟,乐解了,乐观察,乐寻思,乐推究,乐通达,乐触,乐证,乐作证;为闻法故,履艰险径,涉边表路,游平坦道,皆无忌难;为受持故,数以耳根,对说法音,发胜耳识,如是名为听闻正法。
云何名为如理作意?
谓从善士,闻正法已,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奇哉!世尊,能说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说苦,实为真苦,佛所说集,实为真集,佛所说灭,实为真灭,佛所说道,实为真道!”彼由如是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引摄其心,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审正观察深妙句义,如是名为如理作意。
云何名为法随法行?
谓彼旋环如理作意,审正观察深妙义已,便生出离远离所生五胜善法,谓信、精进及念、定、慧。彼于自内所生出离远离所生五胜善法,修习坚住,无间修习,增上加行,如是名为法随法行。
精进修行法随法行,便得趣入正性离生。所以得入正性离生?由精进修法随法行。所以能修法随法行?由如理观甚深妙义。所以能观甚深妙义?由能恭敬听闻正法。所以复能听闻正法?由能亲近供养善士。若能亲近供养善士,便闻正法;闻正法已,便能如理观深妙义;如理观察深妙义已,便能进修法随法行;既精进修法随法行,便得趣入正性离生。如山顶上,天雨霖霪,先溪涧满,溪涧满已,小沟渎满,小沟渎满已,大沟渎满,大沟渎满已,小河满,小河满已,大河满,大河满已,大海满,大海如是渐次方满;圣道大海,亦复如是,要先亲近供养善士,方闻正法,闻正法已,方能如理观深妙义,如理观察深妙义已,方能进修法随法行,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得圆满已,方得趣入正性离生,既得趣入正性离生,便名已生八支圣道,谓正见等,如前已说。如是四种,名预流支。由此四种,于圣道流,能获能得,能至随至,能办能满,能触能证,能作证故,名预流支;又此四种,于所求义,由修习多修习,能获能得,能至随至,能办能满,能触能证,能作证故,名预流支;又此四种,于圣道流,能随顺能增长能严饰,能磨莹,能为常安助资粮故,名预流支;又此四种,由语增语,由想等想施设言说,为预流支故,名预流支。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二
[编辑]证净品第三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若诸有情,于汝言教,信心听受,能奉行者,汝当哀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四证净中。何等为四?谓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圣所爱戒。所以者何?诸有地界水火风界,是四大种,容可改易,若有成就此四证净,诸圣弟子,必无改易。由此多闻诸圣弟子,成就如是四证净故,若堕地狱傍生鬼界,无有是处。是故若有于汝言教,信心听受能奉行者,汝当哀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四证净中。”
云何佛证净?
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尊,是如来、阿罗汉、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
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佛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诸佛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诸佛。
所言谓者,谓如是相,如是状,如是种,如是类,是故言谓。
所言此者,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通,如是解脱,如是多住,是故言此。
言世尊者,如后当释。
言如来者,如世尊言:“从菩萨证无上正等菩提夜,乃至佛无馀依般涅槃界夜,于其中间,诸有所说,宣畅敷演,一切皆如,无有虚妄,无有变异,谛实如理,无有颠倒,皆以如是如实正慧见已而说,故名如来。
阿罗汉者,略有二种阿罗汉性,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云何有为阿罗汉性?
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无学根力,无学尸罗,无学善根,十无学法,及彼种类诸无学法,是名有为阿罗汉性。
云何无为阿罗汉性?
谓贪瞋痴,一切烦恼皆悉永断超一切趣,断一切道,三火永静,焦渴永息,㤭逸永离,窟宅永破,度四瀑流,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爱尽,离灭涅槃,是名无为阿罗汉性。
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所说有为、无为阿罗汉性,故名阿罗汉;又贪瞋痴,及余烦恼,皆悉应断,如来于彼,永断遍知,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皆得当来永不生法,故名阿罗汉;又身语意三种恶行,皆应永断,如来于彼,永断遍知乃至广说,故名阿罗汉;又过去佛,皆已远离恶不善法,所有杂染,后有炽然,苦异熟果,皆得当来永不生法,今佛亦尔,故名阿罗汉;又佛世尊,成就最胜吉祥功德,应受上妙衣服、饮食、诸坐卧具、医药资缘种种供养,故名阿罗汉。如有颂言:
世所应受用 种种上妙物
如来皆应受 故名阿罗汉
正等觉者,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等法者,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于一切苦集灭道,能现观道,能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道,能证神境智作,证通天耳智作,证通他心智作,证通宿住随念智作,证通死生智作,证通漏尽智作,证通道能尽贪瞋痴慢㤭垢道,如来一切皆正等觉,至诚坚住,慇重作意,以因以门,以理以相正等觉故,名正等觉。
明行圆满者,何等为明?
谓佛所有无学三明,一者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明,二者无学死生智作证明,三者无学漏尽智作证明,是谓为明。
何等为行?
谓佛所有无学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谓为行;又佛所有上妙威仪,往来顾视,屈伸俯仰,服僧伽胝,执持衣钵,悉皆严整,是谓为行。
此行前明,总谓明行。
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鲜白,一向微妙,一向无罪,是故名为明行圆满。
言善逝者,谓佛成就极乐安隐无艰无难往趣妙法,故名善逝;又贪瞋痴,及余烦恼所生,种种难往趣法,如来于彼,永断遍知,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皆得当来永不生法,故名善逝;又如过去诸佛世尊,皆乘如实无虚妄道,趣出世间,殊胜功德,一至永至,无复退还,今佛亦然,故名善逝。
世间解者,谓五取蕴,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五趣,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六处,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三界所摄诸处,名为世间,从彼而生,从彼而起,从彼而出,因彼而生,因彼而起,因彼而出,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
无上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如来于中,最称第一,最胜最尊,最上无上,由此故说无上丈夫。
调御士者,谓佛世尊,略以三种巧调御事,调御一切所化有情,一于一类,一向柔软,二于一类,一向麤犷,三于一类,柔软麤犷。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一向柔软?
谓为彼说此身妙行,此身妙行所感异熟,此语妙行,此语妙行所感异熟,此意妙行,此意妙行所感异熟,此天此人,此善趣,此乐世,此涅槃,是名如来于彼一类一向柔软。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一向麤犷?
谓为彼说,此身恶行,此身恶行所感异熟,此语恶行,此语恶行,所感异熟,此意恶行,此意恶行,所感异熟此地狱,此傍生,此鬼界,此险难,此恶趣,此堕落,是名如来于彼一类一向麤犷。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柔软麤犷?
谓于时时为说,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或于时时为说,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所感异熟;或于时时为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或于时时为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所感异熟;或于时时为说,天人善趣,乐世涅槃,或于时时为说,地狱傍生,鬼界险难,恶趣堕落,是名如来于彼一类柔软麤犷。
如来于彼,以此三种巧调御事,如是调伏,如是止息,如是寂静,如是令其无馀永舍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如是令其无馀永尽贪瞋痴等一切烦恼,令永调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静,得上调御,得胜调御,得胜清凉,永除曲秽,善灭慢覆及谄垢浊,是故如来名调御士。
天人师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我非但与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四众为师,然我亦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诸天人众,为师为胜师,为随师,为范为胜范,为随范,为将为导,是故如来名天人师。
所言佛者,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鉴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
且如有一大婆罗门,来诣佛所,以妙伽他,赞问佛曰:
稽首世导师 名最上觉者
何缘父母等 号尊名佛陀?
世尊哀愍彼婆罗门,亦以伽他而告彼曰:
婆罗门当知 我如去来佛
成就觉者相 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 我观三世行
皆有生灭法 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 我于应知断
证修事已办 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 我于一切境
具一切智见 故我名佛陀
婆罗门当知 我于无量劫
修诸纯净行 经无量死生
今于最后身 离尘垢毒箭
证得无上觉 故我名佛陀
薄伽梵者,谓有善法,名薄伽梵。成就无上诸善法故,或修善法,名薄伽梵,已修无上诸善法故;又佛世尊,圆满修习身戒心慧,成就大悲,我无限无量,成无量法,名薄伽梵;又佛世尊,具大威德,能往能至,能坏能成,能自在转,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贪瞋痴等恶不善法,永破杂染后有炽然苦异熟果,永破当来生老病死,名薄伽梵。如有颂言:
永破贪瞋痴 恶不善法等
具胜无漏法 故名薄伽梵
又佛世尊,于未闻法,能自通达,得最上觉,成现法智,无障碍智,善解当来,修梵行果,为诸弟子,分别解说,设大法会,普施有情,名薄伽梵。如有颂言:
如来设法会 普哀愍无依
如是天人师 稽首度有海
又佛世尊,为诸弟子,随宜说法皆令欢喜,恭敬信受,如教修行,名称普闻,遍诸方域,无不赞礼,名薄伽梵。
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佛证净。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佛证净中。
云何法证净?
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
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
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法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正法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正法。
言善说者,谓佛所说,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故名善说。若佛世尊,非苦说苦,非集说集,非灭说灭,非道说道,可非善说,以佛世尊,苦说为苦,集说为集,灭说为灭,道说为道,故佛正法名为善说。
言现见者,谓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非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现见。
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于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非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于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佛正法名为现见。
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于现法中,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非现法中,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佛正法名为现见。
言无热者,谓八支圣道,名为无热。所以者何?
热谓烦恼,八支圣道中,一切烦恼,无得无近得无有无等有,故佛正法名为无热。
言应时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应时。所以者何?
由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后方入苦集灭道现观,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应时。
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说随眠道,后方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佛正法名为应时。
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后方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佛正法名为应时。
言引导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引导。所以者何?
以八支圣道习修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现观能引能导能随能逐,故佛正法名为引导。
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
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近观。
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
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法证净。
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法证净中。
云何僧证净?
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于僧,谓佛弟子,具足妙行、质直行、如理行、法随法行、和敬行、随法行;于此僧中,有预流向,有预流果,有一来向,有一来果,有不还向,有不还果,有阿罗汉向,有阿罗汉果,如是总有四双八只补特伽罗佛弟子众,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具足,应请应屈应恭敬无上福田世所应供。”
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
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僧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诸僧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于僧。
言妙行者,谓世尊说有四种行,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佛弟子众,于此中行,故名妙行。
又世尊说有四种行,一不安隐行,二安隐行,三调伏行,四寂静行。佛弟子众,唯行后三,故名妙行。
质直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质直。所以者何?
以八支圣道不迂不曲不回质直平坦一趣,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质直行。
如理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说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及正定并资并具,名为如理。如世尊言:“此一趣道,令诸有情,皆得清净,超诸愁叹,灭诸忧苦,证如理法,谓圣正定并资并具七圣道支,名圣正定资之与具。何等为七?谓初正见,乃至正念,以圣正定,由七道支,引导修治,方得成满,故说名圣正定资具。”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
法随法行者,谓涅槃名法,八支圣道名随法。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法随法行。又别解脱名法,别解脱律仪名随法,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法随法行。又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法,受持此法名随法,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法随法行。
和敬行者,谓佛弟子众,一戒一学,一说一别解脱,同戒同学,同说同别解脱;受具百岁,所应学处,初受具者,亦于中学;初受具者,所应学处,受具百岁,亦于中学;如受具百岁所应学法,初受具者,亦如是学;如初受具者所应学法,受具百岁,亦如是学。佛弟子众,能于此中,一戒性,一学性,一说性,一别解脱性,同戒性,同学性,同说性,同别解脱性,名和敬行。又佛弟子众,互相恭敬,互相推让,于长宿者,起迎合掌,慰问礼拜,表相和敬,佛弟子众,如是而行,名和敬行。
随法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随法。佛弟子众,于中随顺游历涉行,名随法行。
于此僧中者,佛弟子众中,此即显聚显蕴显部显要略义。
预流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预流果;谓此无间证预流果。彼于欲界贪欲瞋恚,由世间道先未能断多分品类,于四圣谛先未现观,今修现观,名预流向。
预流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一来果证,名预流果。
一来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一来果,谓此无间证一来果。彼于欲界贪欲瞋恚,由世间道或先已断多分品类,于四圣谛先未现观,今修现观;或住预流果已,能进求一来果证,名一来向。
一来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及断多分贪欲瞋恚。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不还果证,名一来果。
不还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不还果,谓此无间证不还果。彼于欲界贪欲瞋恚,由世间道或先永断,于四圣谛先未现观,今修现观;或住一来果已,能进求不还果证,名不还向。
不还果者,谓现法中,于五顺下分结,已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贪欲,瞋恚。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阿罗汉果证,名不还果。
阿罗汉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阿罗汉果。谓此无间证得最上阿罗汉果,或住不还果已,能进求阿罗汉果证,名阿罗汉向。
阿罗汉果者,谓现法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已永断名阿罗汉果。
言四双补特伽罗者,谓预流向预流果,是第一双,一来向一来果,是第二双,不还向不还果,是第三双,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是第四双。
八只补特伽罗者,谓显安立,预流向等补特伽罗八种各别。
佛弟子众者,显示开晓佛弟子众具胜功德。
戒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戒。
定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定。
慧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慧。
解脱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解脱。
解脱智见具足者,谓学无学僧,成就具足学无学解脱智见。
言应请者,谓应惠施应供养应祠祀,故言应请。
言应屈者,谓已惠施,善惠施,已供养,善供养,已祠祀,善祠祀少作功劳,获大果利,故名应屈。
应恭敬者,谓若识知,若不识知,皆应起迎曲躬合掌稽首接足,而赞问言:“正至正行,得安乐不?”名应恭敬。
言无上者,如世尊告苾刍众言:“一切和合部类众中,佛弟子众,最为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无上。”故名无上。
言福田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我不见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天人众中堪受,已惠施善惠施已供养善供养已祠祀善祠祀如我僧者。阿难当知,若于我僧,已惠施,善惠施,已供养,善供养,已祠祀,善祠祀作少功劳,获大果利。”又如天帝至鹫峰山,以妙伽他,赞问佛曰:
稽首能辩说 到诸法彼岸
超一切恐怖 大乔答摩尊
有无量众生 乐福修布施
恒发至诚信 修诸有依福
愿佛垂哀愍 说真胜福田
令无量众生 少施获大果
世尊,哀愍诸众生故以妙伽他,告天帝曰:
若无量众生 乐福修布施
恒发至诚信 修有依福者
我今为汝等 说真胜福田
令无量众生 少施获大果
若行四圣向 及住四圣果
是应供真僧 具胜戒定慧
此真胜僧田 功德甚广大
能无量润益 犹如四大海
调御胜弟子 已发法光明
堪受胜供养 及受胜祠祀
于少僧行施 即施一切僧
必当获大果 一切智称赞
于诸福田中 僧田最为胜
诸佛所称叹 施获最上福
于佛弟子众 少施获大果
故诸聪慧人 当供养僧众
圣众持妙法 具明行等持
故于僧宝中 行施最为上
以三种净心 施僧衣饮食
必获殊胜报 成人天善士
定于生生中 离尘垢毒箭
超过诸恶趣 受人天胜乐
自正集珍财 自手而行施
为利自他故 必获于大果
诸有聪慧人 净信心行施
当生安乐界 受妙乐聪明
由如是说,故名福田。
世应供者,谓圣弟子,能净世间应供器故,已行应供清净道故,成就应供三净业故,名世应供。
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僧伽,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僧证净。
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僧证净中。
云何圣所爱戒?
谓无漏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名圣所爱戒。
何故名为圣所爱戒?
谓诸佛及弟子名为圣,彼于此戒,爱慕欣喜,忍顺不逆,是故名为圣所爱戒。
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圣所爱戒中。
沙门果品第四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云何预流果?
谓预流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预流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预流果。
所言无为预流果者,谓于此中,三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八十八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是名无为预流果。
云何一来果?
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一来果。
所言无为一来果者,谓于此中,三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八十八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并贪瞋痴多分永断,及彼种类结法多分永断,是名无为一来果。
云何不还果?
谓不还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不还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不还果。
所言无为不还果者,谓于此中,五顺下分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九十二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是名无为不还果。
云何阿罗汉果?
谓阿罗汉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阿罗汉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无学根力,无学尸罗,无学善根,十无学法,及彼种类诸无学法,是名有为阿罗汉果。
所言无为阿罗汉果者,谓于此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已永断,超一切趣,断一切道,三火永静,渡四瀑流,㤭逸永离,燋渴永息,窟宅永破,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爱尽,离灭涅槃,是名无为阿罗汉果。
通行品第五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通行。何等为四?谓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
云何名为苦迟通行?
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由五取蕴,陵辱伤毁。彼因如是五种取蕴,逼切拘执,如扼重担,乃至命终,恒常随逐,便于如是五取蕴中,深生厌贱,呵毁拒逆,即于如是五取蕴中,所生厌贱,呵毁拒逆,此中名苦。由此便起昧钝羸劣信等五根,如是五根,昧故钝故,羸故劣故,能迟证得无上漏尽。此言迟者,非急非疾,非驶非易,非速证得。”
言无上者,如世尊说:“于诸有为无为法中,我说离染,最为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无上。”
于无上法,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故名证得。
言漏尽者,漏谓三漏,欲、有、无明。于此三漏,能尽等尽,遍尽永尽,灭尽圆尽,故名漏尽。
言通行者,谓即此行,超越勇猛,精进策励,生欲翘勤,于四圣谛,修现观行;于预流果、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修作证行;于贪、瞋、痴、慢、㤭垢等,修永尽行;以极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摄诸心所已,因故门故,理故相故,修通达行,是故名为苦迟通行。又如是行,于所求义,由修习多修习,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是故名为苦迟通行。又如是行,由语增语,由想等想,施设言说为苦迟通行,是故名为苦迟通行。
云何名为苦速通行?
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由五取蕴,陵辱伤毁。彼因如是五种取蕴逼切拘执,如扼重担,乃至命终,恒常随逐,便于如是五取蕴中,深生厌贱,呵毁拒逆,即于如是五取蕴中,所生厌贱,呵毁拒逆,此中名苦。由此便起明利强盛信等五根,如是五根,明故利故强故盛故,能速证得无上漏尽。”
此言速者,能急能疾能驶能易能速证得。
言无上者,如世尊说:“于诸有为无为法中,我说离染,最为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无上。”
于无上法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故名证得。
言漏尽者,漏谓三漏,于此三漏,能尽等尽遍尽永尽灭尽圆尽故名漏尽。
言通行者,谓即此行,超越勇猛,精进策励,生欲翘勤,于四圣谛,修现观行;于预流果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修作证行;于贪瞋痴慢㤭垢等,修永尽行;以极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摄诸心所已,因故门故理故相故,修通达行,是故名为苦速通行。又如是行,于所求义由修习多修习,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是故名为苦速通行。又如是行,由语增语,由想等想施设言说为苦速通行,是故名为苦速通行。
云何名为乐迟通行?
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于初静虑,具足安住;寻伺止息,内等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于第二静虑,具足安住;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所说,具舍念安乐住,于第三静虑,具足安住;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于第四静虑,具足安住。彼于尔时,非思自害,非思害他,非思俱害,能思自利,能思利他,能利多生,能乐多生,能愍世间,能义利乐,诸天人众,诸无害等,此中名乐。由此便起昧钝羸劣信等五根,如是五根,昧故钝故羸故劣故,能迟证得无上漏尽。”
此言迟者,非急非疾,非驶非易,非速证得。
言无上者,如世尊说:“于诸有为无为法中,我说离染,最为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无上。”
于无上法,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故名证得。
言漏尽者,漏谓三漏,于此三漏,能尽等尽,遍尽永尽,灭尽圆尽,故名漏尽。
言通行者,谓即此行,超越勇猛,精进策励,生欲翘勤,于四圣谛,修现观行;于不还果阿罗汉果,修作证行;于神境智作证通,及天耳智作证通,心差别智作证通,宿住随念智作证通,死生智作证通,漏尽智作证通修作证行;于贪瞋痴慢㤭垢等,修永尽行;以极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摄诸心所已,因故门故,理故相故,修通达行,是故名为乐迟通行。又如是行,于所求义,由修习多修习,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是故名为乐迟通行。又如是行,由语增语,由想等想,施设言说为乐迟通行,是故名为乐迟通行。
云何名为乐速通行?
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离欲恶不善法,广说乃至于第四静虑,具足安住。彼于尔时,非思自害,非思害他,非思俱害,能思自利,能思利他,能利多生,能乐多生,能愍世间,能义利乐,诸天人众,诸无害等,此中名乐。由此便起,明利强盛信等五根,如是五根,明故利故,强故盛故,能速证得无上漏尽。”
此言速者,能急能疾,能驶能易,能速证得。
言无上者,如世尊说:“于诸有为无为法中,我说离染,最为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无上。”
于无上法,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故名证得。
言漏尽者,漏谓三漏,于此三漏,能尽等尽遍尽永尽,灭尽圆尽。
言通行者,谓即此行,超越勇猛,精进策励,生欲翘勤,于四圣谛,修现观行;于不还果阿罗汉果,修作证行;于神境智作证通,及天耳智作证通,心差别智作证通,宿住随念智作证通,死生智作证通,漏尽智作证通,修作证行;于贪瞋痴慢㤭垢等,修永尽行;以极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摄诸心所已,因故门故,理故相故,修通达行,是故名为乐速通行。又如是行,于所求义,由修习多修习,能得随得,能触等触,能证作证,是故名为乐速通行。又如是行,由语增语,由想等想,施设言说为乐速通行,是故名为乐速通行。
此中若于苦迟通行,修习多修习,能令苦速通行,速得圆满;若于乐迟通行,修习多修习,能令乐速通行,速得圆满;又若于彼苦迟通行,修习多修习,能令乐迟通行,速得圆满;若于苦速通行,修习多修习,能令乐速通行,速得圆满。
圣种品第六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圣种,是最胜,是种姓,是可乐,现无杂秽,曾无杂秽,当无杂秽,一切沙门,或婆罗门,或天魔梵,或余世间,无能以法而讥毁者。何等为四?谓我多闻贤圣弟子,随得衣服,便生喜足,赞叹喜足,不为求觅衣服因缘,令诸世间而生讥论;若求不得,终不懊叹,引颈悕望,拊胸迷闷;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耽嗜迷闷,藏护贮积,于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彼由随得衣服喜足,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如是弟子,随得饮食,便生喜足,广说如前。如是弟子,随得卧具,便生喜足,广说如前。如是弟子,爱断乐断,精勤随学;于断爱乐,爱修乐修,精勤随学,于修爱乐。彼由如是断修爱乐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谓我多闻贤圣弟子,成就如是四圣种者,若依东西南北方住,不乐居彼,而彼乐居,于乐不乐,俱能含忍。”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勇不乐居彼 而彼乐勇居
于乐不乐中 勇者俱含忍
既弃舍诸欲 无物能拘碍
如赡部真金 谁复应讥毁?
有四圣种是最胜者,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共所施设,为最胜故。
是种姓者,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古昔不共家种姓故。
是可乐者,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久远已来,昼夜等时,可乐法故。
现无杂秽者,谓四圣种不为现在恶不善法亲近涂染,性不杂彼,能远离故。
曾无杂秽者,谓四圣种,不为过去恶不善法亲近涂染,性不杂彼,能远离故。
当无杂秽者,谓四圣种,不为未来恶不善法亲近涂染,性不杂彼,能远离故。
诸沙门等,无能以法而讥毁者,谓四圣种,非一切佛及诸弟子,或诸贤贵,或诸善士,而能讥毁:谓此圣种,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圣种非彼讥毁法故,随得衣服,便生喜足者,谓随所得粪扫衣服,或随所得施主衣服,若好若恶,便生喜足,取得蔽身,障寒等故。
赞叹喜足者,谓数赞叹,于随所得衣服喜足。谓此喜足,能引长夜,少欲喜足易满易养,损减诸恶增长诸善,能速圆满杜多功德,于诸资具能善知量,能令自他身心严净。
数赞叹者,非数发言,但有此见随缘而说,令他钦重此喜足故。
非为求觅衣服因缘,令诸世间生讥论者,谓佛弟子,非如一类,为求衣服往施主家,诈现威仪矫设言论,现相研磨以利求利,令诸世间多生讥论。诸佛弟子与彼相违,故不令他生诸讥论。
若求不得终不懊叹等者,谓佛弟子,求觅衣食,不遂意时终不懊叹,引颈悕望拊胸迷闷。
懊,谓心热、等热、遍热,内愤燋惶,愁忧悔恨,如箭入心,不能自处,烦冤恳切,总名为懊。
叹,谓如是心热恼已,作是思惟:“我无衣服,当设何等方略自济?”因斯发起种种语言,述所思惟,总名为叹。
引颈悕望者,谓懊叹已,复引颈悕望施主回意。
拊胸迷闷者,谓久待不得,绝所悕望,拊胸迷闷。
诸佛弟子,皆无是事,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等者,谓佛弟子,求得衣服,如法受用,心无染著。
耽嗜迷闷,藏护贮积,染著等言,皆显贪爱,前后轻重,分位差别。
于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者,谓佛弟子,受用所得,诸衣服时,能见过患。谓此衣服,无常转动,求时劳倦,受用非理,生长疾病,是失坏法,是增减法,暂得还失,迅速不停,本无今有,有已还无,不可保信;又受用时,正知出离,成就趣向,出离慧故,为趣涅槃,受用衣服;又受用时,先调贪欲,次断贪欲,后出贪欲,由此因缘,心于衣服离染解脱。
彼由随得衣服喜足,终不自举陵蔑他者,谓佛弟子,虽于所得衣服喜足,而不自举陵蔑于他。非如一类由此喜足而自㤭举,作是念言:“我有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少所作少顾恋,易满易养,损减诸恶,增长诸善,能速圆满杜多功德,于诸资具能善知量,能善为他赞叹喜足。”非如一类由此喜足陵蔑于他,作是念言:“余苾刍等,皆无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广说乃至能善为他赞叹喜足。”诸佛弟子,皆无是事。
而能策勤,正知系念者,谓佛弟子,于随所得衣服喜足,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能见过患,正知出离,不自㤭举,不陵蔑他,复能策勤,正知系念。
言策勤者,显正精进。
正知者,显正见。
系念者,显正念。
此略显示三种道支。
是名安住古昔圣种者,初是名言,显佛弟子成就前说调善意乐;后古昔圣种言,显去来今,一切贤圣,皆于如是圣种修习及多修习,方至究竟;中安住言,显佛弟子,于随所得衣服喜足,增上所生善有漏道及无漏道,安住等住遍住近住。
如是弟子,随得饮食,便生喜足者,谓佛多闻贤圣弟子,于随乞丐所得饮食,或随迎请所得饮食,若好若恶便生喜足,取得支身除饥渴故。
广说如前者,赞叹喜足等,广说如前,于随所得衣服喜足。
如是弟子,随得卧具,便生喜足者,谓佛多闻贤圣弟子,于随所得树下卧具,或随所得房阁卧具,若好若恶便生喜足,取得资身除劳倦故。
广说如前者,赞叹喜足等,广说如前,于随所得衣服喜足。
如是弟子爱断等者,谓佛多闻贤圣弟子,爱断爱修,乐断乐修,精勤随学,断修爱乐。
云何爱断爱修?
谓若未断恶不善法,未修善法,彼于断修,无爱无胜爱,有引颈悕望;若有已断恶不善法,已修善法,彼于断修,有爱有胜爱,无引颈悕望。
云何乐断乐修?
谓于断修,有乐有胜乐。
云何精勤随学,断修爱乐?
谓于断修爱乐,为增上故,精勤随学。
彼由如是断修爱乐,终不自举陵蔑他者,谓佛弟子,虽于断修爱乐精勤随学,而不自举陵蔑于他,非如一类由此爱乐而自㤭举,作是念言:“我有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少所作少顾恋,易满易养,损减诸恶,增长诸善,爱断爱修,乐断乐修,精勤随学,断修爱乐。”非如一类由此爱乐陵蔑于他,作是念言:“余苾刍等,皆无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广说乃至,爱断爱修,乐断乐修,精勤随学,断修爱乐。”诸佛弟子,皆无是事,而能策勤,正知系念。
是名安住,古昔圣种,广释如前,有差别者,中安住言,显佛弟子,于断修爱乐,增上所生善有漏道及无漏道,安住等住,遍住近住。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三
[编辑]正胜品第七之一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正胜。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二;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三;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四。”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初修正胜时 已胜生死有
若修至彼岸 能摧灭魔军
离尘垢诸德 非恶缘所退
到彼岸涅槃 证无馀极乐
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者。
云何已生恶不善法?
谓过去现在五盖,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惛沈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
云何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正胜?
谓有苾刍,为断已生贪欲盖故,如理思惟:“彼贪欲盖,多诸过患,谓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诃厌,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涅槃;受持彼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诸贪欲盖,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
起欲者,谓为断已生贪欲盖故,便起等起及生等生,聚集出现,欲乐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
发勤精进者,谓为断已生贪欲盖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
策心者,谓为断已生贪欲盖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欣俱行心,策励俱行心,不下劣俱行心,不暗昧俱行心,舍俱行心,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
持心者,谓为断已生贪欲盖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贪欲盖故,如理思惟出家功德:“如是出家,是真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欣赞,不为自害,不为他害,不为俱害,增长智慧,不碍彼类,不障涅槃,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诸贪欲盖,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贪欲盖故,如理思惟:“彼贪欲盖,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转动,劳倦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诸贪欲盖,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诸贪欲盖,如理思惟:“灭为寂静,道能出离。”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诸贪欲盖,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已生诸贪欲盖,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如贪欲盖,余四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如理思惟:“彼恶不善法,多诸过患,谓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广说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起欲者,谓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发勤精进者,谓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策心者,谓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持心者,谓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如理思惟出家功德:“如是出家,是真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广说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如理思惟:“彼恶不善法,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断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如理思惟:“灭为寂静,道能出离。”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断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断随一种类已生恶不善法。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者。
云何未生恶不善法?
谓未来五盖。
云何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正胜?
谓有苾刍,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贪欲盖多诸过患,谓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诃厌,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寂灭,受持彼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诸贪欲盖,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起欲者,谓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便起等起及生等生,聚集出现,欲乐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发勤精进者,谓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策心者,谓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欣俱行心,策励俱行心,不下劣俱行心,不暗昧俱行心,舍俱行心,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持心者,谓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出家功德:“如是出家,是真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广说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诸贪欲盖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贪欲盖,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诸贪欲盖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生故,如理思惟:“灭为寂静,道能出离。”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诸贪欲盖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诸贪欲盖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如贪欲盖,余四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恶不善法,多诸过患,谓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广说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起。
欲者,谓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发勤精进者,谓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策心者,谓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持心者,谓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出家功德:“如是出家,是真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广说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恶不善法,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为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灭为寂静,道能出离。”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不生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随一种类恶不善法永不复生。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者。
云何未生善法?
谓未来四静虑三无色,及余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云何为令未生善法生故正胜?
谓有苾刍,为生未生初静虑故,如理思惟,生初静虑,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生未生初静虑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初静虑生。
起欲者,谓为生未生初静虑故,便起等起,及生等生,聚集出现欲,乐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未生初静虑生。
发勤精进者,谓为生未生初静虑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未生初静虑生。
策心者,谓为生未生初静虑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欣俱行心,策励俱行心,不下劣俱行心,不暗昧俱行心,舍俱行心,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未生初静虑生。
持心者,谓为生未生初静虑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未生初静虑生。
如初静虑第二静虑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生未生第三静虑故,如理思惟,生第三静虑,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生未生第三静虑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生未生第三静虑。
起欲者,谓为生未生第三静虑故,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生未生第三静虑。
发勤精进者,谓为生未生第三静虑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生未生第三静虑。
策心者,谓为生未生第三静虑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生未生第三静虑。
持心者,谓为生未生第三静虑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生未生第三静虑。
如第三静虑,乃至无所有处,广说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故,如理思惟,生彼善法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起欲者,谓为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故,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发勤精进者,谓为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策心者,谓为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持心者,谓为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生未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者。
云何已生善法?
谓过去现在,四静虑三无色,及余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
云何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正胜?
谓有苾刍,为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如理思惟,能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起欲者,谓为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便起等起,及生等生,聚集出现,欲乐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发勤精进者,谓为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策心者,谓为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欣俱行心,策励俱行心,不下劣俱行心,不暗昧俱行心,舍俱行心,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持心者,谓为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初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如初静虑,第二静虑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如理思惟,能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起欲者,谓为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发勤精进者,谓为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策心者,谓为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持心者,谓为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第三静虑坚住乃至智作证。
如第三静虑,乃至无所有处,广说亦尔,有差别者,应说自名。
复有苾刍,为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如理思惟,能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诸行相状,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此道名为能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正胜,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
起欲者,谓为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故,便起等起,广说乃至,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诸欲故,便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
发勤精进者,谓为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故,发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
策心者,谓为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故,精勤修习,喜俱行心,广说乃至,定俱行心,彼由修习如是心故,便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
持心者,谓为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故,持心修习八支圣道,彼于此道持心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已生随一种类出家远离所生善法坚住乃至智作证。
云何此四名为正胜?
谓此四种,无颠倒故,说名为正;有增上力,断恶修善,故名为胜。
复次此四,平等非不平等,实故谛故,如正理故,无颠倒故,说名为正;增故上故,最故妙故,具大功能,故名为胜。
复次四正胜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为正胜,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复次四正胜者,为断已生恶不善法,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得不生故,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生未生诸善法故,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生起诸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具如是能,故名正胜,亦名正断,断懈怠故。
神足品第八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神足,何等为四?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
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此中欲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欲乐欣喜,求趣悕望,是名欲。
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胜者,谓欲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胜行者,谓有苾刍,依过去欲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若轻安、若念、若正知、若思、若舍,是名胜行。
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依过去欲,依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欲广说亦尔。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住不乐欲,彼作是念:“我今不应于诸善法住不乐欲,然我理应于诸善法安住乐欲。”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恶欲。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恶欲,然我理应断除恶欲,修集善欲。”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贪瞋痴俱行恶欲。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贪瞋痴俱行恶欲,然我理应断除贪瞋痴俱行恶欲,修集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欲。”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不离贪瞋痴恶欲。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不离贪瞋痴恶欲,然我理应断除不离贪瞋痴恶欲,修集离贪瞋痴善欲。”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安住乐欲。彼作是念:“我于善法安住乐欲,甚为应理。”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善欲。彼作是念:“我今生起如是善欲,甚为应理。”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欲。彼作是念:“我今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欲,甚为应理。”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离贪瞋痴善欲。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离贪瞋痴善欲,甚为应理。”彼由此欲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欲三摩地。彼成就欲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欲三摩地,总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一切欲三摩地,皆从欲起,是欲所集,是欲种类,是欲所生,故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勤,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此中勤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勤。
三摩地者,谓勤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胜者,谓勤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胜行者,谓有苾刍,依过去勤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依过去勤,依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勤,广说亦尔。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住下羸劣弱极弱勤。彼作是念:“我今不应于诸善法住下羸劣弱极弱勤,然我理应于诸善法,安住不下不羸不劣不弱不极弱勤。”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恶勤。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恶勤,然我理应断除恶勤,修集善勤。”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贪瞋痴俱行恶勤。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贪瞋痴俱行恶勤,然我理应断除贪瞋痴俱行恶勤,修集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勤。”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不离贪瞋痴恶勤。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不离贪瞋痴恶勤,然我理应断除不离贪瞋痴恶勤,修集离贪瞋痴善勤。”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安住不下乃至不极弱勤。彼作是念:“我于善法,安住不下乃至不极弱勤甚为应理。”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善勤。彼作是念:“我今生起如是善勤,甚为应理。”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勤。彼作是念:“我今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勤,甚为应理。”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离贪瞋痴善勤。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离贪瞋痴善勤,甚为应理。”彼由此勤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勤三摩地。彼成就勤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勤三摩地,总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一切勤三摩地,皆从勤起,是勤所集,是勤种类,是勤所生,故名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四
[编辑]神足品第八之馀
[编辑]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心,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意识,是名心。
三摩地者,谓心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胜者,谓心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胜行者,谓有苾刍,依过去心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
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依过去心,依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心,广说亦尔。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住下羸劣弱极弱心。彼作是念:“我今不应于诸善法住下羸劣弱极弱心,然我理应于诸善法安住不下不羸不劣不弱不极弱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复有苾刍,生起恶心。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恶心,然我理应断除恶心修集善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贪瞋痴俱行恶心。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贪瞋痴俱行恶心,然我理应断除贪瞋痴俱行恶心,修集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不离贪瞋痴恶心。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不离贪瞋痴恶心,然我理应断除不离贪瞋痴恶心修集离贪瞋痴善心。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复有苾刍,于诸善法安住不下乃至不极弱心。彼作是念:“我于善法安住不下乃至不极弱心,甚为应理。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复有苾刍,生起善心。彼作是念:“我今生起如是善心,甚为应理。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复有苾刍,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心。彼作是念:“我今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心,甚为应理。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复有苾刍,生起离贪瞋痴善心。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离贪瞋痴善心,甚为应理。彼由此心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心三摩地。彼成就心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心三摩地,总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一切心三摩地,皆从心起,是心所集,是心种类,是心所生,故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观,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此中观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是名观。
三摩地者,谓观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胜者,谓观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胜行者,谓有苾刍,依过去观,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
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依过去观,依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观,广说亦尔。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住不审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于诸善法住不审观,然我理应于诸善法安住审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恶观,然我理应断除恶观,修集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贪瞋痴俱行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贪瞋痴俱行恶观,然我理应断除贪瞋痴俱行恶观,修集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不离贪瞋痴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不离贪瞋痴恶观,然我理应断除不离贪瞋痴恶观,修集离贪瞋痴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安住审观。彼作是念:“我于善法,安住审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如是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离贪瞋痴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离贪瞋痴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一切观三摩地,皆从观起,是观所集,是观种类,是观所生,故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云何此四,名为神足?
此中神者谓所有神,已有神性,当有神性,今有神性,彼法即是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智见所变,墙壁石等坚厚障物,身过无碍如履虚空,能于地中或出或没,自在无碍如身处水,能于坚障或在虚空,引水令流如依迥地,结跏趺坐凌空往还,都无滞碍犹如飞鸟,此日月轮有大神用具大威德,申手扪摸如自应器,不以为难,乃至梵世,转变自在,妙用难测,故名为神。
此中足者,谓于彼法,精勤修习,无间无断,至成就位,能起彼法,能为彼依,故名为足。
复次此四胜定,亦名为神,亦名为足,用难测故,能为胜德所依处故。
复次四神足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为神足,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复次四神足者,即前所说欲、勤、心、观四三摩地胜行成就总名神足。
念住品第九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吾当为汝略说修习四念住法,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是现修习四念住法。过去未来苾刍修习四念住法,应知亦尔。”
云何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此身中,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尘垢皮肉筋脉骨髓髀肾心肺肝胆肠胃肪膏脑膜脓血肚脂泪汗涕唾生熟二藏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遍行遍随行,动转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复能于此所起胜慧,转成上品上胜上极,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此内身,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此身中,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此内身,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身者,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转动,劳疲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
于彼外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身内,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彼身中,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广说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他身内,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彼身中,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他身内,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身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合说二种,名内外身。
于内外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此彼身,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广说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此彼身,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彼身,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此内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受,循受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受,观察思惟内受诸相,受乐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受;受乐身受时,如实知我受乐身受,受苦身受时,如实知我受苦身受,受不苦不乐身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身受;受乐心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心受,受苦心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心受,受不苦不乐心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心受;受乐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乐有味受,受苦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苦有味受,受不苦不乐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有味受;受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乐无味受,受苦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苦无味受,受不苦不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无味受;受乐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乐耽嗜依受,受苦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苦耽嗜依受,受不苦不乐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耽嗜依受;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内受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受观,亦名受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乃至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乃至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乃至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内诸受,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诸受,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受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受。
于彼外受,循受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诸受,观察思惟外受诸相,受乐受时,如实知彼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彼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彼受不苦不乐受,广说乃至,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外受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外诸受,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诸受,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受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受,合说二种,名内外受,于内外受。
循受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受,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自他受相,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受不苦不乐受,广说乃至,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诸受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受,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诸受过患;谓此彼受,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受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心,观察思惟内心诸相,于内有贪心,如实知是内有贪心,于内离贪心,如实知是内离贪心;于内有瞋心,如实知是内有瞋心,于内离瞋心,如实知是内离瞋心;于内有痴心,如实知是内有痴心,于内离痴心,如实知是内离痴心;于内聚心,如实知是内聚心,于内散心,如实知是内散心;于内沈心,如实知是内沈心,于内策心,如实知是内策心;于内小心,如实知是内小心,于内大心,如实知是内大心;于内掉心,如实知是内掉心,于内不掉心,如实知是内不掉心;于内不静心,如实知是内不静心,于内静心,如实知是内静心;于内不定心,如实知是内不定心,于内定心,如实知是内定心;于内不修心,如实知是内不修心,于内修心,如实知是内修心;于内不解脱心,如实知是内不解脱心,于内解脱心,如实知是内解脱心;如是思惟内心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心观,亦名心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乃至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乃至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乃至隐没灭除,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内诸心,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心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心观,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心。
于彼外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诸心,观察思惟外心诸相,于外有贪心,如实知是外有贪心,广说乃至,于外解脱心,如实知是外解脱心;如是思惟外心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心观,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外诸心,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心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心观,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心,合此二种,名内外心。
于内外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心,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自他心相,于有贪心,如实知是有贪心,广说乃至于解脱心,如实知是解脱心;如是思惟诸心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心观,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心,总为一聚,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彼心,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心观,亦名心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五
[编辑]念住品第九之馀
[编辑]云何于此内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法,循法观者,谓有苾刍,于内五盖法,观察思惟内法诸相,于有内贪欲盖,如实知我有内贪欲盖,于无内贪欲盖,如实知我无内贪欲盖;复如实知内贪欲盖,未生者生,已生者断,断已于后不复更生;如是思惟此内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法观,亦名法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乃至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乃至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忧戚忧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乃至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如说内贪欲盖,说内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盖亦尔。
复有苾刍,于内六结法,观察思惟内法诸相,于有内眼结如实知我有内眼结,于无内眼结,如实知我无内眼结,复如实知此内眼结,未生者生,已生者断,断已于后不复更生,如是思惟此内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如说内眼结,说内耳鼻舌身意结亦尔。
复有苾刍,于内七觉支法,观察思惟内法诸相,于有内念觉支,如实知我有内念觉支,于无内念觉支,如实知我无内念觉支;复如实知内念觉支,未生者生,生已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如是思惟此内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如说内念觉支,说余内六觉支等亦尔。
复有苾刍,于所说内想蕴行蕴,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法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法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想蕴行蕴。
于彼外法,循法观者,谓有苾刍,于他五盖法,观察思惟外法诸相,于有外贪欲盖,如实知彼有外贪欲盖,于无外贪欲盖,如实知彼无外贪欲盖;复如实知外贪欲盖,未生者生,已生者断,断已于后不复更生;如是思惟此外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如说外贪欲盖,说余外四盖亦尔。
复有苾刍,于他六结法,观察思惟外法诸相,于有外眼结,如实知彼有外眼结,于无外眼结,如实知彼无外眼结;复如实知彼外眼结,未生者生,已生者断,断已于后不复更生;如是思惟彼外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如说外眼结,说余外五结亦尔。
复有苾刍,于他七觉支法,观察思惟外法诸相,于有外念觉支,如实知彼有外念觉支,于无外念觉支,如实知彼无外念觉支;复如实知外念觉支,未生者生,生已坚住,广说乃至智作证故;如是思惟彼外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如说外念觉支,说余外六觉支等亦尔。
复有苾刍,于所说外想蕴行蕴,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法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法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想蕴行蕴,合此二种,名内外法。
于内外法,循法观者,谓有苾刍,合前自他想蕴行蕴,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自他法相;谓前所说内外五盖,六结七觉支等,此彼有无,未生生,断不复生相;如是思惟内外法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前自他想蕴行蕴,总为一聚,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彼法,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法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循内外法观,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圣谛品第十
[编辑]一时,薄伽梵,住婆罗‘病-丙+尼’斯仙人论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此苦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集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灭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趣苦灭道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复次苾刍,此苦圣谛以通慧应遍知,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集圣谛,以通慧应永断,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灭圣谛,以通慧应作证,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趣苦灭道圣谛,以通慧应修习,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复次苾刍,此苦圣谛,我通慧已遍知,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集圣谛,我通慧已永断,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苦灭圣谛,我通慧已作证,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此趣苦灭道圣谛,我通慧已修习,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苾刍当知,我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未三转十二行相,谓未发生眼智明觉,未能于此天人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解脱出离,未除颠倒,多住心故,亦未如实能自称言我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于如是四圣谛中,若已三转十二行相,谓已发生眼智明觉,便能于此天人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解脱出离,已除颠倒,多住心故,亦已如实能自称言我证无上正等菩提。”
说此法时,具寿㤭陈那,及八万天子,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尔时,佛告㤭陈那言:“于所说法,汝已解耶?”㤭陈那言:“我今已解。”第二第三,亦复如是。以㤭陈那先解法故,世共号彼,为阿若多。地神药叉,闻是语已,欢喜踊跃,高声唱言:“佛今于此婆罗‘病-丙+尼’斯仙人论处施鹿林中,怜愍世间诸众生故,欲令获得利乐事故,三转法轮,其轮具足十二相行,世闻沙门及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由佛转此无上法轮,㤭陈那等已见圣谛,从今,天众渐当增益,阿素洛众渐当损减。因斯展转诸天及人,皆获殊胜利益安乐。”空行药叉,闻是声已,欢喜传告四大王天,彼复举声,展转相告,经须臾顷,声至梵天。时,大梵王,闻已欢喜,庆佛为转无上法轮利乐无边诸有情故,此中宣说转法轮事,是故名曰转法轮经。时,五苾刍,八万天子,闻经欢喜,信受奉行。
云何苦圣谛?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
云何生苦?
生谓彼彼诸有情类,即于彼彼有情聚中,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总名为生。
何因缘故,说生为苦?
有情生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领纳摄受种种心苦事故,领纳摄受种种身心苦事故;领纳摄受种种身热恼事故,领纳摄受种种心热恼事故,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热恼事故;领纳摄受种种身烧然事故,领纳摄受种种心烧然事故,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生为苦。
复次生时,受二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名生苦。
云何老苦?
老谓老时,发落发白,皮缓面皱,身曲背偻,喘息逾急,扶杖而行,支体斑黑,衰退暗钝,根熟变坏,诸行故败,朽坏羸损,总名为老。
何因缘故,说老为苦?
有情老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老为苦。
复次老时,受三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坏苦,故名老苦。
云何病苦?
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面痛唇痛,齿痛颚痛,喉痛心痛,风病嗽病,气病噫病,癞病痔病,痢病痳病,寒病热病,瘨病痫病,欧逆疮肿,癣疥‘病-丙+追’瘿,‘病-丙+带’下漏泄,‘病-丙+玄’癖枯痟,及余种种依身心起,身心疹疾,总名为病。
何因缘故,说病为苦?
有情病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病为苦
复次病时,受二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名病苦。
云何死苦?
死谓彼彼诸有情类,即从彼彼诸有情聚,移转坏没,退失别离,寿煖识灭,命根不转,诸蕴破坏,夭丧殉逝,总名为死。
何因缘故,说死为苦?
有情死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死为苦。
复次死时,受三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坏苦,故名死苦。
云何怨憎会苦?
怨憎会,谓诸有情等,不可爱,不可乐,不可喜,不可意,而与彼俱,一处为伴,不别不异,不离不散,聚集和合,总名怨憎会。
何因缘故,说怨憎会为苦?
谓诸有情,怨憎会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彼为苦。
复次怨憎会时,受二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名怨憎会苦。
云何爱别离苦?
爱别离,谓诸有情等,可爱可乐,可喜可意,不与彼俱,不同一处,不为伴侣,别异离散,不聚集,不和合,总名爱别离。
何因缘故,说爱别离为苦?
谓诸有情,爱别离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彼为苦。
复次爱别离时,受三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坏苦,故名爱别离苦。
云何求不得苦?
求不得,谓悕求可意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诸资身具,不得不获,不会不遇,不成就,不和合,总名求不得。
何因缘故,说求不得为苦?
谓诸有情,求不得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彼为苦。
复次求不得时,受二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名求不得苦。
云何略说一切五取蕴苦?
五取蕴,谓色取蕴受想行识取蕴,总名五取蕴。
何因缘故,略说一切五取蕴为苦?
谓五取蕴,无常转动,劳倦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有增有减,暂住速灭,本无而有,有已还无,由此因缘,略说一切五取蕴为苦。如说取蕴皆性是苦,不安隐故,违圣心故。
如是诸苦,名苦谛者,谓此名无常,真实是无常;此名为苦,真实是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苦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无常,此是苦,此是无常性,此是苦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苦谛。
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苦圣谛。
复次苦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苦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云何苦集圣谛?
谓所有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如是略说苦集圣谛;若广说者,则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皆名苦集圣谛。
何因缘故,所有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皆名苦集圣谛?
谓此四爱,皆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根本道路缘起,广说乃至,此身坏后由此为因,苦果生起,故说此名苦集圣谛。
何因缘故,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皆名苦集圣谛?
谓此诸法,皆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根本道路缘起,广说乃至,此身坏后,由此为因,苦果生起,如说爱等,皆是苦因,能为根本,引众苦故。
如是爱等,名集谛者,谓此名爱等,真实是爱等,此名为集,真实是集,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集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爱等,此是集,此是爱等性,此是集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集谛。
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苦集圣谛。
复次苦集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苦集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云何苦灭圣谛?
谓即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馀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如是略说苦灭圣谛;若广说者,则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无馀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
何因缘故,即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馀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
谓此四爱,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吐,后有苦果,相续生起;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吐,后有苦果,不复生起,故此永断等,名苦灭圣谛。
何因缘故,即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无馀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
谓此诸法,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吐,后有苦果,相续生起;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吐,后有苦果,不复生起,故此永断等,名苦灭圣谛。
即此苦灭圣谛,亦名室宅,亦名洲渚,亦名救护,亦名归依,亦名应趣,亦名无忧,亦名无病,亦名不死,亦名无炽然,亦名无热恼,亦名安隐,亦名清凉,亦名寂静,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安乐,亦名不动,亦名涅槃。如说涅槃是真苦灭,是诸沙门究竟果故。
如是断等,名灭谛者,谓此名涅槃,真实是涅槃,此名为灭,真实是灭,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灭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涅槃,此是灭,此是涅槃性,此是灭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灭谛。
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苦灭圣谛。
复次苦灭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苦灭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云何趣苦灭道圣谛?
谓若道若圣行,于过去未来现在苦能永断,能弃舍,能变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隐没。
此复是何谓八支圣道?
则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云何正见?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是名正见。
云何正思惟?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寻求,等寻求,近寻求,推觅,等推觅,近推觅,令心于法麤动而转,是名正思惟。
云何正语?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除趣邪命语四恶行,于余语恶行所得无漏,远离,胜远离,近远离,极远离,寂静律仪,无作无造,弃舍防护,船筏桥梁,堤塘墙堑,于所制约,不逾不逾性,不越不越性,无表语业,是名正语。
云何正业?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恶行,于余身恶行所得无漏,远离乃至无表身业,是名正业。
云何正命?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于趣邪命身语恶行所得无漏,远离乃至身语无表业,是名正命。
云何正勤?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正勤。
云何正念?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名正念。
云何正定?
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正定。
如是所说八支圣道,及余无漏行,名趣苦灭道,如说圣行是真实道,究竟离苦趣涅槃故。
如是圣行,名道谛者,谓此名圣行真实,是圣行,此名为道,真实是道,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道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圣行,此是道,此是圣行性,此是道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道谛。
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趣苦灭道圣谛。
复次趣苦灭道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趣苦灭道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静虑品第十一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天道,令诸有情,未净者净,净者鲜白。何等为四?谓有一类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复有一类,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复有一类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第三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复有一类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第四天道。如是四种,皆令有情未净者净,净者鲜白。”
离欲恶不善法者,云何欲?
谓贪亦名欲,欲界亦名欲,五妙欲境亦名欲,今此义中,意说五妙欲境名欲。所以者何?以五妙欲极可爱故,极可醉故,极可欲故,极可乐故,极可贪故,极可求故,极可闷故,极可缚故,极可希故,极可系故,此中名欲。然五妙欲,非真欲体,真欲体者,是缘彼贪。如世尊说:
世诸妙境非真欲 真欲谓人分别贪
妙境如本住世间 智者于中已除欲
此颂意言,可爱妙色声香味触,非真欲体,真欲体者,谓缘彼生分别贪著,欲境如本,智者于中名离欲故。尊者舍利子,有时,为人说如是颂。尔时,有一邪命外道,不远而住,以颂难诘舍利子言:
若世妙境非真欲 真欲谓人分别贪
苾刍应名受欲人 起恶分别寻思故
时,舍利子报外道言:“起恶寻思,实名受欲,非诸苾刍于世妙境,皆起不善分别寻思故,汝不应作斯难诘。”以颂反诘彼外道言:
若世妙境是真欲 说欲非人分别贪
汝师应名受欲人 恒观可意妙色故
时,彼外道,默不能答,彼师实观可爱色故。由此知欲是贪非境。尔时,有一汲水女人,闻上伽他,便说颂曰:
欲我知汝本 汝从分别生
我更不分别 汝复从谁起?
时,复有一遏吒罗种,闻上伽他,亦说颂曰:
牟尼安隐眠 遇恶无愁恼
心乐静虑者 不游戏诸欲
此颂意言,可爱妙境,皆非真欲,于彼所起分别贪爱,乃是真欲,是故此中应作四句,一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离非心;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所受诸欲,数复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出家,心犹未出,是名于欲身离非心。二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心离非身;谓如有一,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或时发起打骂等业,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三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离,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于诸欲境,心无顾恋,不数发起缘彼贪爱,失念暂起,深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于欲身心俱离。四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不离,谓如有一畜妻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发起种种打骂等业,复于诸欲,深生耽染,数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心二种,俱不出家,是名于欲身心俱不离。
云何离欲?
谓于诸欲,远离极远离,空不可得,故名离欲。
云何恶不善法?
谓五盖,即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云何贪欲盖?
谓于诸欲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贪欲。如是贪欲,覆心蔽心,障心缠心,隐心映心,里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贪欲,故名贪欲盖。
云何瞋恚盖?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瞋恚,当瞋恚,现瞋恚,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愤恚,于诸有情,各相违戾,欲为过患,已为过患,当为过患,现为过患,总名瞋恚。如是瞋恚,覆心蔽心,乃至里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瞋恚,故名瞋恚盖。
云何惛沈睡眠盖?
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惛沈性,心惛沈性,‘梦-夕+登’瞢愦闷,总名惛沈。染污心品,所有眠梦,不能任持,心昧略性,总名睡眠。如是所说,惛沈睡眠,覆心蔽心,乃至里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惛沈睡眠,故名惛沈睡眠盖。
云何掉举恶作盖?
谓心不寂静掉举等掉举心掉举性,总名掉举。染污心品所有心变心懊心悔我恶作恶作性,总名恶作。如是所说掉举恶作,覆心蔽心,乃至里心盖心,总名为盖。盖即掉举恶作故,名掉举恶作盖。
云何疑盖?
谓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二分二路,犹豫疑箭,不决定,不究竟,不审决,非已一趣,非当一趣,非现一趣,总说为疑。如是疑性,覆心蔽心,乃至里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是疑,故名疑盖。
云何离恶不善法?
谓于如是恶不善法,远离极远离,空不可得,故名离恶不善法。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六
[编辑]静虑品第十一之馀
[编辑]有寻有伺者,云何寻?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
云何伺?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伺察,遍伺察,近伺察,随行随转,随流随属,总名为伺。
寻与伺,何差别?
令心麤性是寻,令心细性是伺。
此复如何?
如打锺时,麤声暂发,细声随转,麤声喻寻,细声喻伺;摇铃扣钵,吹螺击鼓,放箭震雷,麤细二声为喻亦尔。又如众鸟飞翔虚空,鼓翼踊身,方得随意,鼓翼喻寻,踊身喻伺,是谓寻伺二相差别。
云何有寻有伺?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相应品,具有寻伺。
离生喜乐者,云何离?
谓离欲,亦名离,离恶不善法,亦名离,出家亦名离,色界善根,亦名离,初静虑亦名离,今此义中意,说初静虑名离。
云何喜?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欣极欣,现前极欣,欣性欣类,适意悦意,喜性喜类,乐和合,不别离,欢欣悦豫,有堪任性,踊跃踊跃性,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
云何乐?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
云何离生喜乐?
谓前喜乐,因离依离,离所建立,由离势力起等起生等生,趣入出现,故说此名离生喜乐。
初者谓此静虑,顺次数中,最居首故,复次此于九种次第定中,最在前故。
静虑者,谓在此定中,寻伺喜乐,心一境性,总此五支,名初静虑。如有颂言:
心随贪欲行 或复随瞋恚
而修静虑者 诸佛不称誉
惛睡盖缠心 无知修静虑
身相虽安静 诸佛不称誉
掉悔盖缠心 诸根不寂静
虽勤修静虑 诸佛不称誉
三宝四谛中 心怀犹豫者
虽勤修静虑 诸佛不称誉
远离欲及恶 寻伺皆如理
身柔软安静 受离生喜乐
身如沐浴团 遍体皆津腻
不强亦不弱 爱水不能漂
寻伺等五支 贤圣仙所证
总名初静虑 诸佛所称誉
在此定中,诸心意识,名初静虑俱有之心;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造心意业,名初静虑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初静虑俱有胜解;在此定中,若受若想,若欲若作意,若念若定,若慧等名,初静虑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初静虑。
此静虑名,依何义立?
谓能寂静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诸有漏法,故名静虑;复次寂静种种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有漏法已,此静虑,起等起生等生,趣入出现,故名静虑;复次寂静种种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有漏法已,此静虑,明盛遍照,故名静虑。
具足者,谓此依出家,及依远离所生善法,精勤修习,无间无断,方得圆满,故名具足。
住者,谓成就此静虑现行随行遍行遍随行动转解行,故名为住。
寻伺寂静者,寻及伺,如前说。第二静虑,此二寂静遍寂静,近寂静,空无所有,故名寻伺寂静。
内等净者,云何内等净?
谓寻伺寂静,故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澄心净,总名内等净。
心一趣性者,云何心一趣性?
谓寻伺寂静故,心不散不乱不流,安住一境,故名心一趣性。
无寻无伺者,谓第二静虑,寻伺不可得不现行非有非等有,故名无寻无伺。
定生喜乐者,云何定?
谓寻伺寂静者,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喜?
谓寻伺寂静者,心欣极欣,广说乃至,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
云何乐?
谓寻伺寂静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广说乃至,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
云何定生喜乐?
谓前喜乐,因定依定,定所建立,由定势力,起等起生等生,趣入出现,故说此名定生喜乐。
第二者,谓此静虑,顺次数中,居第二故;复次此于九种次第定中,在第二故。
静虑者,谓在此定中,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总此四支,名第二静虑。如有颂言:
寻伺俱寂静 如雨息埃尘
内净心一趣 触菩提妙乐
无寻伺有喜 乐内净及定
名第二静虑 诸佛所称誉
在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第二静虑俱有之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第二静虑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第二静虑俱有胜解;在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第二静虑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为第二静虑。
此静虑名,所依之义,具足及住,皆如前说。
离喜者,云何喜?
谓心欣极欣,乃至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心于此喜,离染解脱,故名离喜。
住舍正念正知者,彼于尔时,安住行舍正念正知。
云何舍?
谓离喜时,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总名为舍。
云何正念?
谓离喜时,诸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总名正念。
云何正知?
谓离喜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总名正知。
身受乐者,身谓意身,由意身中,有受乐故,四大种身,亦得安适,由此因缘,名身受乐。
此中乐者,谓离喜时,已断身重性心重性,乃至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此是受乐,非轻安乐。
圣说应舍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说谓宣说,分别开示劝修定者,应舍此乐,不应耽味,唯应住舍正念正知。
第三者,谓此静虑,顺次数中,居第三故;复次此于九种次第定中,在第三故。
静虑者,谓在此定中,行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心一境性,总此五支,名第三静虑。如有颂言:
离喜最上迹 舍念知乐定
名第三静虑 诸佛所称誉
在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第三静虑俱有之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第三静虑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第三静虑俱有胜解;在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第三静虑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为第三静虑。
此静虑名,所依之义,具足及住,亦如前说。
断乐者,云何乐?
谓顺乐触所起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总名为乐;复次修第三静虑时,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
断苦者,云何苦?
谓顺苦触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此苦及乐,尔时俱得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为断乐断苦。
先喜忧没者,云何喜?
谓顺喜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复次修第二静虑时,顺喜受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
云何忧?
谓顺忧触所起心忧,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忧。此及前喜,尔时俱得断遍知,乃至隐没除灭,是故说为先喜忧没;复次入初静虑时,忧得断遍知,入第二静虑时,苦得断遍知,入第三静虑时,喜得断遍知,入第四静虑时,若乐若苦,若喜若忧,皆得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为断乐断苦,先喜忧没。
不苦不乐者,显此中无苦乐二受,唯有第三非苦非乐受。
舍念清净者,云何舍?
谓彼尔时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总名为舍。
云何念?
谓彼尔时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总名为念。彼于尔时,若舍若念,俱得清净。
乐苦喜忧,寻伺二息,皆远离故,说名清净。
第四者,谓此静虑,顺次数中,居第四故;复次此于九种次第定中,在第四故。
静虑者,谓在此定中,不苦不乐,受舍念,心一境性,总此四支,名第四静虑。如有颂言:
乐苦等已灭 心坚住不动
得清净天眼 能广见众色
不苦不乐受 净舍念及定
名第四静虑 诸佛所称誉
在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第四静虑俱有之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第四静虑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第四静虑俱有胜解;在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第四静虑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为第四静虑。
此静虑名,所依之义,具足及住,皆如前说。
无量品第十二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无量,何等为四?谓有一类慈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解遍满,具足而住,及对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间亦复如是,是名第一;复有一类悲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解遍满,具足而住,及对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间,亦复如是,是名第二;复有一类喜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解遍满,具足而住,及对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间,亦复如是,是名第三;复有一类舍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解遍满,具足而住,及对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间,亦复如是,是名第四。”
云何为慈?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愿诸有情,皆得胜乐。”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诸慈性,名哀怜哀怜性,名愍念愍念性,总名为慈;复次与慈相应受想行识,及所等起身语二业,不相应行,亦名为慈。
云何慈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慈心定?
谓有一类,起如是心:“愿诸有情,皆得胜乐。”虽有此心,而无胜解,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虽善净妙随顺磨莹增长严饰应供,常委助伴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胜乐。”虽有此言,而无胜解,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言虽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胜乐。”虽有此心及有此言,而无胜解,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及言,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起如是心,发如是言,及有胜解:“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其事如何?如有一类,寒苦所逼,得暖生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热苦所逼,得冷生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饥苦所逼,得食生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渴苦所逼,得饮生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身体垢秽,支节劳倦乏诸资具,亲友乖离,遇得沐浴案摩资具,亲友和合,发生诸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复有一类,盛夏热时,炎炽日光所逼切故,热渴迷闷,身心燋恼,遇清凉池,投身沐浴,饮用生乐,取此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如是所受欲界乐具,及三静虑所受胜乐,取彼乐相,起心发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虽皆是善净妙乃至资粮,而未名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慈心定。
若有此生,近曾现入第三静虑,取彼乐相,起如是心,发如是言:“愿诸有情,皆得如是如是胜乐。”彼心言及胜解,皆是胜善净妙随顺,乃至资粮,乃可名慈心定加行,亦名入慈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慈俱有心;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造心意业,名慈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慈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若欲若作意,若念若定,若慧等,名慈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慈心定加行,亦名入慈心定。
复次慈心定有二种,一狭小,二无量。
云何狭小慈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狭小慈心定?
谓有一类,于诸可爱可乐可喜可意有情,谓父母兄弟姊妹,及余随一亲属朋友,彼于如是狭小有情,令狭小慈俱心住等住近住安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愿彼有情,皆得胜乐。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而愿狭小有情得乐,齐此未名狭小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狭小慈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狭小诸有情相,而愿狭小有情得乐,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狭小慈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慈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愿彼狭小有情得乐,齐此名为已入狭小慈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狭小慈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狭小慈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狭小慈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狭小慈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狭小慈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慈心定。
云何无量慈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量慈心定?
谓即于狭小慈心定,数数修习,令心随顺调伏寂静,数复调练,令其质直柔软堪能,与后胜定作所依止,然后渐令胜解遍满,于东方等无量有情,皆愿得乐。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而愿无量有情得乐,齐此未名无量慈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无量慈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无量诸有情相,而愿无量有情得乐,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量慈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慈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愿彼无量有情得乐,齐此名为已入无量慈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无量慈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无量慈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无量慈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无量慈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无量慈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慈心定。
云何为悲?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愿诸有情,皆得离苦。”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诸悲悲性,若恻怆恻怆性,若酸楚酸楚性,总名为悲;复次与悲相应受想行识,及所等起身语二业,不相应行,亦名为悲。
复次悲心定,有二种,一狭小,二无量。
云何狭小悲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狭小悲心定?
谓有一类,于诸可爱可乐可喜可意有情,谓父母兄弟姊妹,及余随一,亲属朋友,彼于如是狭小有情,令狭小悲俱心住等住近住安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愿彼有情,皆得离苦。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而愿狭小有情离苦,齐此不名狭小悲心定加行,亦未名入狭小悲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狭小诸有情相,而愿狭小有情离苦,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狭小悲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悲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愿彼狭小有情离苦,齐此名为已入狭小悲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狭小悲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狭小悲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狭小悲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狭小悲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狭小悲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悲心定。
云何无量悲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量悲心定?
谓即于狭小悲心定,数数修习,令心随顺调伏寂静,数复调练,令其质直柔软堪能,与后胜定作所依止,然后渐令胜解遍满,于东方等无量有情,皆愿离苦。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而愿无量有情离苦,齐此未名无量悲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无量悲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无量诸有情相,而愿无量有情离苦,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量悲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悲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愿彼无量有情离苦,齐此名为已入无量悲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无量悲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无量悲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无量悲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无量悲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无量悲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悲心定。
云何为喜?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有情获益,深可欣慰。”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心欣极欣现前极欣欣性,欣类适意悦意喜性,喜类乐和合不别离,欢欣悦豫有堪任性,踊跃踊跃性,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复次与喜相应受想行识,及所等起身语二业,不相应行,亦名为喜。
复次喜心定,有二种,一狭小,二无量。
云何狭小喜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狭小喜心定?
谓有一类,于诸可爱可乐可喜可意有情,谓父母兄弟姊妹,及余随一亲属朋友,彼于如是狭小有情,令狭小喜俱心住等住近住安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度彼有情得乐离苦。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而度狭小有情获益,齐此未名狭小喜心定加行,亦未名入狭小喜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狭小诸有情相,欣慰狭小诸有情相欣慰狭小有情获益,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狭小喜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喜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欣慰狭小有情获益,齐此名为已入狭小喜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狭小喜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狭小喜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狭小喜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狭小喜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狭小喜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喜心定。
云何无量喜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量喜心定?
谓即于狭小喜心定,数数修习,令心随顺调伏寂静,数复调练,令其质直柔软堪能,与后胜定作所依止,然后渐令胜解遍满,于东方等无量有情,欣慰获益。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欣慰无量有情获益,齐此未名无量喜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无量喜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无量诸有情相,欣慰无量有情获益,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量喜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喜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欣慰无量有情获益,齐此名为已入无量喜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无量喜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无量喜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无量喜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无量喜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无量喜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喜心定。
云何为舍?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应于有情,住平等舍。”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总名为舍;复次与舍相应受想行识,及所等起身语二业,不相应行,亦名为舍。
云何舍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舍心定?
谓有一类,虽见可爱可乐可喜可意等有情,而不起分别,此是我母,此是我父,乃至此是我朋友等,唯起平等有情胜解。如无求士遇入一林,虽见娑罗树,或多罗树,或夜鬘树,或马相树,或邬昙跋罗树,或诺瞿陀树等,而不起分别,此是娑罗树,此是多罗树,乃至此是诺瞿陀树等,唯起平等树林胜解,修舍行者,于诸有情,不起分别,应知亦尔,是名舍心定加行,亦名入舍心定。
复次舍心定,有二种,一狭小,二无量。
云何狭小舍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狭小舍心定?
谓有一类,于诸可爱可乐可喜可意等有情,谓父母兄弟姊妹,及余随一亲属朋友等,彼于如是狭小有情,令狭小舍俱心住等住近住安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于彼有情,住平等舍。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于彼有情,住平等舍,齐此未名狭小舍心定加行,亦未名入狭小舍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狭小诸有情相,于彼有情,住平等舍,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狭小舍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舍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于彼有情,住平等舍,齐此名为已入狭小舍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狭小舍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狭小舍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狭小舍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狭小舍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狭小舍心定加行,亦名入狭小舍心定。
云何无量舍心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量舍心定?
谓即于狭小舍心定,数数修习,令心随顺调伏寂静,数复调练,令其质直柔软堪能,与后胜定作所依止,然后渐令胜解遍满,于东方等无量有情,住平等舍。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于彼有情,住平等舍,齐此未名无量舍心定加行,亦未名入无量舍心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无量诸有情相于彼有情,住平等舍,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量舍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舍心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于彼有情,住平等舍,齐此名为已入无量舍心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无量舍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无量舍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无量舍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无量舍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得名无量舍心定加行,亦名入无量舍心定。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七
[编辑]无色品第十三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无色。何等为四?谓有苾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一。复有苾刍,超一切种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二。复有苾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名第三。复有苾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名第四。”
超诸色想者,云何诸色想?
谓眼识相应想,等想现前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总名色想;有作是说与五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今此义中,唯眼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
如是色想,尔时,超越等超越,故名超诸色想。
灭有对想者,云何有对想?
谓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有作是说,瞋恚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今此义中,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
如是有对想,尔时,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故名灭有对想。
不思惟种种想者,云何种种想?
谓有盖缠者,所有染污色声香味触想,所有不善想,所有非理所引想,所有障碍定想,总名种种想。彼想尔时,不复引发,不复忆念,不复思惟,不复已思惟,不复当思惟,故名不思惟种种想。
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者,云何空无边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空无边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第四静虑为麤苦障;次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静妙离。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修空无边处定,齐此未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未名入空无边处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修习空无边处定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名入空无边处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齐此名为已入空无边处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空无边处定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空无边处定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名空无边处定。
超一切种空无边处者,谓彼尔时,于空无边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空无边处。
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者,云何识无边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识无边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识无边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超一切识无边处者,谓彼尔时,于识无边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
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者,云何无所有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所有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识无边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无所有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超一切种无所有处者,谓彼尔时,于无所有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
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云何非想非非想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无所有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非想非非想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修定品第十四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修定。何等为四?谓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
谓有苾刍,即于自身,离生喜乐,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故离生喜乐,于自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
谓有苾刍,于光明想,善摄受,善思惟,善修习,善通达,若昼若夜,无有差别,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若下若上,无有差别,开心离盖,修照俱心,除暗昧心,修无量定,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
谓有苾刍,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及善知想、善知寻,于此住念非不住念,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谓有苾刍,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受想行识集,此是受想行识灭,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言:
断欲想忧恼 离惛沈恶作
得清净舍念 法寻伺前行
现法乐为初 次胜知见慧
破无明等漏 后证解脱果
即于自身者,谓身亦名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种所造聚亦名身,今此义中意说四大种所造聚名身。
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所有喜乐平等受,受所摄身轻安心轻安,是名喜乐。如是喜乐,从离欲恶不善法,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离生喜乐。
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者,谓即于自四大种所造聚身,离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滋润遍滋润,是一义,充满遍充满,是一义,适悦遍适悦,是一义,由下中上,长养差别。譬如农夫,初以少水溉灌畦垄,尔时,畦垄滋润遍滋润;次以中水灌溉畦垄,尔时,畦垄充满遍充满;后以多水溉灌畦垄,尔时,畦垄适悦遍适悦。苾刍亦尔,初以下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滋润遍滋润,次以中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充满遍充满,后以上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适悦遍适悦。
离生喜乐,于自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者,谓从足至顶,离生喜乐,作长养事,无不充满。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即于自身离生喜乐,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故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现法乐住者,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于现法中,证得乐住,可爱可乐,可欣可意,无所悕望,无所思慕,寂静安隐故名乐住。于此乐住,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初静虑所摄离生喜乐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现法乐住义如前说。
于光明想善摄受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相,或复善取药物末尼诸天宫殿星宿光明,或复善取灯烛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城邑川土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山泽旷野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十担,或二十担,或三十担,或四十担,或五十担,或百担,或千担,或百千担,或无量百担,或无量千担,或无量百千担,薪火光明,此火光明,炽盛极炽盛,洞然遍洞然;随取一种光明相已,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而分别之。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思惟所取诸光明相齐此未名光明定加行,亦未名入光明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如是诸光明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明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思惟如是诸光明相齐此名为已入光明定,而未名为光明定想。
云何名为光明定想?
谓即依止前光明定,思惟如前诸光明相,诸想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名光明定想;此光明定想,名光明想。
于光明想,善摄受者,谓于此想,恭敬摄受,殷勤摄受,尊重摄受,思惟彼因彼门彼理彼方便彼行相,故名善摄受。
善思惟者,谓数数起光明想已,数数思惟光明相想。
善修习者,谓于此想,数习数修,数多所作,故名善修习。
善通达者,谓于此想,等了审了,等审观察,故名善通达。
若昼若夜,无有差别者,谓如昼分,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夜分亦尔;如于夜分,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昼分亦尔,故名若昼若夜无有差别。
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者,谓如对面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背面亦尔;如于背面,对面亦尔。复次如于前时,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今时亦尔;如于今时,前时,亦尔,故名若前若后无有差别。
若下若上无有差别者,谓如于下方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于上方亦尔,如于上方于下方亦尔,故名若下若上无有差别。
开心者,谓发起光明照了鲜净俱行之心。
离盖者,谓远离惛沈睡眠缠盖,心用明了。
修照俱心者,谓修习光明照了鲜净俱行之心。
除暗昧心者,谓此心中,不起暗昧相,唯起光明相,如灯烛光照了除暗。
修无量定者,谓修无量光明相定。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即于光明,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能令证得殊胜智见者,云何名为殊胜智见?
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至圆满位,于旧眼边发起色界大种所造清净天眼,依此天眼生净眼识,依此眼识能遍观察前后左右上下诸色,如如色界大种所造清净天眼,旧眼边起,如是如是生净眼识,依此眼识领受观察彼彼诸色,是名此中殊胜智见。有作是说,由意净故,胜解观见,即人肉眼变成天眼,名胜智见。今此义中,即前所说,清净眼识相应胜慧,说名为智,亦名为见。谓天眼识相应胜慧,领受观察彼彼诸色,是名此中殊胜智见。
彼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殊胜智见,故名证得。
复次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殊胜智见,义如前说。
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者,谓审观受生,审观受住,审观受灭,尽没。
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受生时,具念正知,审观受住时,具念正知,审观受灭尽没时,具念正知。
及善想善知寻者,谓审观想寻生审观想寻住,审观想寻灭尽没。
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想寻生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住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灭尽没时,具念正知。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彼尔时,作如是念,我于诸法,应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诸善法,不起无记法,起有记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诸善法得久住,令无记法不久住,令有记法得久住。彼于尔时,亦观察心,亦观察心所法,彼观察心心所法时,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谓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胜分别慧者,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一切不善慧,非理所引慧,所有不善障碍定慧,皆悉破坏,舍置不起此相违慧,生长坚住,由此故说,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即于此慧,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审观受想寻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胜分别慧,义如前说。
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等者,谓如实知色生及变坏,如实知受想行识生及变坏。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诸漏永尽者,漏谓三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彼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三漏尽等尽遍尽究竟尽,故名诸漏永尽。于此永尽,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第四静虑所摄清净舍念俱行,趣阿罗汉无间道所摄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诸漏永尽,义如前说。
觉支品第十五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苾刍,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尝说觉支,觉支此言何义?”世尊告曰:“此觉支言,显七觉支。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时,彼苾刍复白佛言:“云何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佛告苾刍:“若有于身,住循身观,安住正念,远离愚痴,尔时,便起念觉支,得念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念,于法拣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尔时,便起择法觉支,得择法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择法,发勤精进,心不下劣,尔时,便起精进觉支,得精进觉支,修令圆满;彼由精进,发生胜喜,远离爱味,尔时,便起喜觉支,得喜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喜,身心轻安,远离麤重,尔时,便起轻安觉支,得轻安觉支修令圆满;彼由轻安,便受快乐,乐故心定,尔时,便起定觉支,得定觉支,修令圆满;彼由心定,能灭贪忧,住增上舍,尔时,便起舍觉支,得舍觉支修令圆满;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观广说亦尔。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
云何念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
修习如是四念住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总名为念,亦名念根,亦名念力,亦名念觉支,亦名正念,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是名念觉支。
云何择法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能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有敌对法,缘生法。”
能如实知善不善法者,云何善法?
谓善身语业,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法。
云何不善法?
谓不善身语业,不善心心所法,不善心不相应行,是名不善法。
彼于如是善不善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善不善法。
能如实知有罪无罪法者,云何有罪法?
谓三恶行,三不善根,十不善业道,是名有罪法。
云何无罪法?
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是名无罪法。
彼于如是有罪无罪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有罪无罪法。
能如实知应修不应修法者,云何应修法?
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恭敬听闻,密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曾不睡眠,勤修诸善,是名应修法。复次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支圣道,四正行,四法迹,奢摩他,毘钵舍那,亦名应修法。
云何不应修法?
谓三恶行,三不善根,十不善业道,亲近不善士,听闻不正法,不如理作意,行非法行,不恭敬听,不恭敬问,不密护根门,饮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习睡眠,不勤修善,是名不应修法。
彼于如是应修不应修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应修不应修法。
能如实知下劣、胜妙法者,云何下劣法?
谓不善法,及有覆无记,是名下劣法。
云何胜妙法?
谓诸善法,及无覆无记,是名胜妙法。
彼于如是下劣、胜妙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下劣胜妙法。
能如实知黑白法者,云何黑白法?
谓不善法名黑,善法名白;有罪法名黑,无罪法名白;不应修法名黑,应修法名白;下劣法名黑,胜妙法名白,是名黑白法。
彼于如是黑白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黑白法。
能如实知有敌对法者,云何有敌对法?
谓贪无贪互相敌对,瞋无瞋互相敌对,痴无痴互相敌对,是名有敌对法。
彼于如是有敌对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有敌对法。
能如实知缘生法者,云何缘生法?
谓缘起法,及缘已生法,总名缘生法。
彼于如是缘生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缘生法。
彼如实知善不善法,广说乃至缘生法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总名为慧,亦名慧根,亦名慧力,亦名择法觉支,亦名正见,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于法简择,乃至毘钵舍那,是名择法觉支。
云何精进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
彼修如是四正胜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总名精进,亦名精进根,亦名精进力,亦名精进觉支,亦名正勤,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精进觉支。
云何喜觉支?
谓世尊说:“大名当知,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尊,是如来、阿罗汉、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佛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如来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如来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诸佛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复次大名,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法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正法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正法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正法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复次大名,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僧伽,谓佛弟子,具足妙行,质直行,如理行,法随法行,和敬行,随法行;又佛弟子,有预流向,有预流果,有一来向,有一来果,有不还向,有不还果,有阿罗汉向,有阿罗汉果,如是总有四双八只补特伽罗,如是僧伽,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具足,应请应屈,应恭敬无上福田,世所应供。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僧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僧伽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僧伽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僧伽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复次大名,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戒,谓我净戒,不缺不穿,不杂不秽,堪受供养无隐昧,善究竟,善受持,智者称赞,常无讥毁。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戒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自戒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自戒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自戒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复次大名,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施,谓我今者善得胜利,虽居无量悭垢所缠众生众中,而心远离一切悭垢,能行惠施;虽处居家,而能不著一切财宝,舒手布施,作大祠祀,供养福田,惠舍具足,乐等分布。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施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自施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自施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自施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复次大名,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天,谓有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如是诸天,成就信故、戒故、闻故、舍故、慧故,从此处没,生彼天中,受诸快乐,我亦有信、戒、闻、舍、慧,亦当生彼,与诸天众,同受快乐。彼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天时,贪不缠心,瞋不缠心,痴不缠心,于诸天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义威势,得法威势,于诸天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乐故心定,心定故于不平等诸有情类,得住平等,于有恼害诸有情类,住无恼害,得预法流,于诸天所修随念故,乃至能证究竟涅槃。“
彼修如是六随念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欣极欣,现前极欣,欣性欣类,适意悦意,喜性喜类,乐和合不别离,欢欣悦预,有堪任性,踊跃踊跃性,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亦名喜觉支,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住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欣极欣,乃至欢喜欢喜性,是名喜觉支。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八
[编辑]觉支品第十五之馀
[编辑]云何轻安觉支?
谓世尊说:“庆喜当知,入初静虑时,语言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一顺轻安相。入第二静虑时,寻伺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二顺轻安相。入第三静虑时,诸喜静息,由此为缘,余法静息,此名第三顺轻安相。入第四静虑时,入出息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四顺轻安相。入灭想受定时,想受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五顺轻安相。
庆喜当知,复有第六上妙轻安,是胜是最胜,是上是无上,如是轻安,最上最妙,无馀轻安能过此者。此复是何?谓心从贪离染解脱,及从瞋痴离染解脱,此名第六顺轻安相。思惟此相,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身轻安,心轻安,轻安性,轻安类,总名轻安,亦名轻安觉支,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身轻安,心轻安,轻安性,轻安类,是名轻安觉支。
云何定觉支?
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是我说,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能尽诸漏。苾刍当知我依何故,作如是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谓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色受想行识,谓此诸法,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彼于此法,深心厌患,怖畏遮止,然后摄心,置甘露界,思惟此界,寂静微妙,舍一切依爱尽离染,永灭涅槃。如善射师,或彼弟子,先学近射泥团草人,后能远射大坚固物,亦令破坏。苾刍亦尔,先由如是诸行相状,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色受想行识,谓此诸法,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彼于此法,深心厌患,怖畏遮止,然后摄心,置甘露界,思惟此界寂静微妙,舍一切依爱尽离染,永灭涅槃。彼如是知如是见故,便从欲漏心得解脱,亦从有漏及无明漏心得解脱,既解脱已,能自知见,我得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依此故,作如是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说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能尽诸漏,随所应亦尔。谓第二静虑,应作是说:“复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乃至广说。”乃至无所有处,应作是说:“复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受想行识,乃至广说。苾刍当知,乃至想定能办如是所应作事。复有非想非非想处,及灭尽定,我说于彼修定苾刍,应数入出。彼修如是七依定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亦名定根,亦名定力,亦名定觉支,亦名正定,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觉支。
云何舍觉支?
谓有苾刍,思惟断界离界灭界,由此发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彼作是念:“我今应于顺贪顺瞋顺痴诸法,离贪瞋痴,由此发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复作是念:“我今应于贪瞋痴法,心不摄受,由此发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彼审思惟六顺舍法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总名为舍,亦名舍觉支,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是名舍觉支。
杂事品第十六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汝等若能永断一法,我保汝等定得不还一法。谓贪若永断者,我能保彼定得不还;如是瞋、痴、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无惭、无愧、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㤭、放逸、傲、愤发、矫妄、诡诈、现相、激磨、以利求利、恶欲、大欲、显欲、不喜足、不恭敬、起恶言、乐恶友、不忍、耽嗜遍耽嗜、染贪、非法贪、著贪、恶贪、有身见、有见、无有见、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瞢愦、不乐、频申欠呿、食不调性、心昧劣性、种种想、不作意、麤重、抵突、饕餮、不和软性、不调柔性、不顺同类、欲寻、恚寻、害寻、亲里寻、国土寻、不死寻、陵蔑寻、假族寻、愁、叹、苦、忧、扰恼,于此一法,若永断者,我能保彼定得不还。”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贪所系有情 数往诸恶趣
智者能正断 不还此世间
如是瞋痴乃至扰恼,一一别颂如贪应知。
云何贪?
谓于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云何瞋?
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瞋当瞋现瞋,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愤恚,于诸有情各相违戾,欲为过患,已为过患,当为过患,现为过患,总名为瞋。
云何痴?
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于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于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于因无知,因所生法无知;于佛无知,法无知,僧无知;于苦无知,集无知,灭无知,道无知;于善法无知,不善法无知;于有罪法无知,无罪法无知;于应修法无知,不应修法无知;于下劣法无知,胜妙法无知;于黑法无知,白法无知;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生法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黑暗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里,顽呆浑浊,障盖发盲,发无眼,发无智,发劣慧,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无明瀑流,无明轭,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为痴。
云何忿?
谓忿有二种,一属爱忿,二属非爱忿。
属爱忿者,谓于父母兄弟姊妹妻妾男女,及余随一亲属朋友,所发生忿怒。有忿言:“如何不与我此物,而与我如是物?如何不与我作此事,而与我作如是事?”由此发生诸忿,等忿遍忿极忿,已忿当忿现忿,热极热,烟极烟,焰极焰,凶勃麤恶,心愤发,起恶色,出恶言,是名属爱忿。
属非爱忿者,谓有一类,作是思惟:“彼今于我欲为无义,欲为不利益,欲为不安乐,欲为不滋润,欲为不安隐,然彼于我已作无义,当作无义,现作无义。诸有于我欲为无义,乃至不安隐,而复于彼欲为有义,欲为利益,欲为安乐,欲为滋润,欲为安隐,然复于彼已作有义,当作有义,现作有义。诸有于我欲为有义,乃至安隐,而复于彼欲为无义,乃至不安隐。”由此发生诸忿,等忿乃至起恶色出恶言,是名属非爱忿。
此属爱非爱,总名为忿。
云何恨?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彼既于我欲为无义,广说如前,我当于彼亦如是作。”此能发忿,从瞋而生,常怀愤结诸恨,等恨遍恨极恨,作业难回,为业缠缚,起业坚固,起怨起恨,心怨恨性,总名为恨。
云何覆?
谓有一类,破见,破净命,破轨范,于本受戒不能究竟,不能纯净,不能圆满。彼既自觉所犯已久,作是思惟:“我若向他,宣说开示施设建立所犯诸事,则有恶称恶誉,被弹被厌,或毁或举,便不为他恭敬供养。我宁因此堕三恶趣,终不自陈上所犯事。”彼既怖得恶称恶誉,乃至怖失恭敬供养,于自所犯,便起诸覆等覆遍覆,隐等隐遍隐,护等护遍护,藏等藏遍藏,已覆当覆现覆,总名为覆。
云何恼?
谓有一类,于僧等中,因法非法,而兴斗讼,诸苾刍等为和息故,劝谏教诲,而固不受;此不受劝谏性,不受教诲性,极执性,极取性,左取性,不右取性,难劝舍性,拙应对性,师子执性,心蛆螫性,心佷戾性,总名为恼。
云何嫉?
谓有一类,见他获得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可爱五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具,作是思惟:“彼既已获恭敬等事,而我不得。”由此发生诸戚极戚,苦极苦,妒极妒,嫉极嫉,总名为嫉。
云何悭?
谓悭有二种,一财悭,二法悭。
财悭者,谓于诸所有可爱五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具,障碍遮止令他不得;于自所有可爱资具,不施不遍施,不随遍施,不舍不遍舍,不随遍舍,心吝惜性,是名财悭。
法悭者,谓所有素怛缆,毘奈耶,阿毘达磨,或亲教轨范教授教诫,或展转传来诸秘要法,障碍遮止令他不得;于自所有,如上诸法,不授与他,亦不为说,不施不遍施,不随遍施,不舍不遍舍,不随遍舍,心吝惜性,是名法悭。
此财法悭,总名为悭。
云何诳?
谓,于他所以,伪斗伪斛伪秤,诡言施诧诳诱,令他谓实,诸诳等诳遍诳极诳,总名为诳。
云何谄?
谓心隐匿性,心屈曲性,心洄复性,心沈滞性,心不显性,心不直性,心无堪性,总名为谄。
云何无惭?
谓无惭,无所惭,无别惭,无羞无所羞无别羞,无敬无敬性,无自在无自在性,于自在者,无怖畏转,总名无惭。
云何无愧?
谓无愧无所愧无别愧,无耻无所耻无别耻,于诸罪中,不怖不畏,不见怖畏,总名无愧。
云何慢?
谓于劣谓己胜,或于等谓己等,由此起慢,已慢当慢,心举恃,心自取,总名为慢。
云何过慢?
谓于等谓己胜,或于胜谓己等,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过慢。
云何慢过慢?
谓于胜谓己胜,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慢过慢。
云何我慢?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见我或我所,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我慢。
云何增上慢?
谓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增上慢。
云何卑慢?
谓于多胜谓己少劣,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卑慢。
云何邪慢?
谓己无德,而谓有德,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邪慢。
云何㤭?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之种姓,家族色力,工巧事业,若财若位,戒定慧等,随一殊胜。”由此起㤭极㤭,醉极醉,闷极闷,心傲逸,心自取,起等起,生等生,高等高,举等举,心弥漫性,总名为㤭。
云何放逸?
谓于断不善法、集善法中,不修不习,不恒作,不常作,舍加行,总名放逸。
云何傲?
谓有一类,应供养者而不供养,应恭敬者而不恭敬,应尊重者而不尊重,应赞叹者而不赞叹,应问讯者而不问讯,应礼拜者而不礼拜,应承迎者而不承迎,应请坐者而不请坐,应让路者而不让路,由此发生,身不卑屈,不等卑屈,不极卑屈,身傲心傲,自傲诞性,总名为傲。
云何愤发?
谓身擒害性,心擒害性,身战怒性,心战怒性,身愤发心愤发,已愤发,当愤发,总名愤发。
云何矫妄?
谓多贪者,为供养故,为资具故,为恭敬故,为名誉故,拔发燂髭,卧灰露体,徐行低视,高声现威,显自伎能,苦行等事,总名矫妄。
云何诡诈?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等今者善得人身,诸有诵持经律对法,善说法要,妙闲传记,制造疏论,乐阿练若,乐但三衣,乐常旋礼,乐粪扫衣,乐行乞食,乐一钵食,乐一受食,乐一坐食,乐居树下,乐居露地,乐处冢间,乐坐不卧,乐随得坐,得不净观,得持息念,得四静虑,得四无量,得四无色,得四圣果,得六通慧,得八解脱,此等贤圣但入汝家,皆得汝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作依怙。我之行德未减前人,今至汝家。”固望同彼,是名诡诈。复有诡诈,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应于我如父母想,我亦于汝如男女想,自今已后,共为亲眷,忧喜荣辱咸悉是同。先来世间,泛号于我为沙门释子,从今向去,皆悉称我为汝家沙门。凡我所须资身众具,衣药等物,汝皆见供。汝若不能,我脱别往余敬信家,汝岂不辱?”如是所作,种种不实,方便语言,总名诡诈。
云何现相?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贤士贤女,此衣此钵,此坐卧具,此衫裙等,我若得之,甚为济要,当常宝护,以福于汝。除汝能舍,谁当见惠?”作此方便而获利者,总名现相。
云何激磨?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父母等,具足净信戒闻舍惠,乘斯善业,已生人天,及得解脱,而汝无信戒闻舍慧,既无善业,后若命终,定生恶趣,其如之何?”如是赞毁以求利者,总名激磨。
云何以利求利?
谓有一类,先从余家,求得衣钵,及余随一支身命缘,持往余家,而现之曰:“彼某甲家,与我此物。然彼施主,于长时中,恒资给我衣钵等物,汝家若能如彼施者,便亦是我所依止处。”因前方便,获后利者,如是总名以利求利。
云何恶欲?
谓有一类,实不诵持经律对法,广说乃至实非证得八解脱者,而欲令他知已实是诵持经律对法等者,因斯而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作依怙;又自实无出家远离所生善法,而为他人宣说开示显己证得,如斯等类,总名恶欲。
云何大欲?
谓多贪者,为得广大财利等故,而起于欲,已欲当欲,总名大欲。
云何显欲?
谓有一类,实是诵持经律对法,广说乃至得持息念,及得预流一来果者,但无名誉人所不知,意欲令他知有此德,因斯便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作依怙;又自实有出家远离所生善法,而为他人宣说开示显己证得,如斯等类总名显欲。
云何不喜足?
谓有一类,于已获得色香味触及余资具,不生喜足,复悕复欲,复乐复求,总名不喜足。
云何不恭敬?
谓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如法告言:“汝从今去,勿坏身业,勿坏语业,勿坏意业,勿行不应行处,勿亲近恶友,勿作三恶趣业。”如是教诲,称法应时,于所修道,随顺磨莹,增长严饰,宜便常委助伴资粮;而彼有情,不欣不喜,不爱不乐,于师等言,违戾左取,而不右取,毁訾非拨,诸如是等,名不恭敬。
云何起恶言?
谓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如法告言:“汝从今去,勿坏身业,勿坏语业,勿坏意业,勿行不应行处,勿亲近恶友,勿作三恶趣业。”如是教诲,称法应时,于所修道,随顺磨莹增长严饰,宜便常委助伴资粮,而彼有情,不欣不喜不爱不乐,于师等言,违戾左取,而不右取,毁訾非拨,及于师等,起勃詈言,诸如是等名起恶言。
云何乐恶友?
谓有一类,好近恶友。言恶友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兽劫盗,魁脍典狱,缚龙煮狗,及罝弶等,是名恶友;复有一类,毁犯尸罗,习行恶法,内怀腐败,外现坚贞,类秽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亦名恶友。于如是等诸恶友所,亲近承事随顺爱乐,名乐恶友。
云何不忍?
谓有一类,不能堪忍寒热饥渴风雨蚊虻蛇蝎恶触,及余苦事;复有一类,于他暴恶,能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凶勃秽言,不能堪忍,即此及前,总名不忍。
云何耽嗜遍耽嗜?
谓下品贪瞋痴缠,名耽嗜;即此中品,名遍耽嗜。复次中品贪瞋痴缠,名耽嗜;即此上品,名遍耽嗜。
云何染贪?
谓于诸欲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染贪。
云何非法贪?
谓于母女姊妹,及余随一亲眷,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名非法贪。
云何著贪?
于自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著贪。
云何恶贪?
谓于他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恶贪;复有恶贪规他生命,贪皮角等,饮血啖肉,如是二种,总名恶贪。
云何有身见?
谓于五取蕴,起我我所想,由此生忍乐惠观见,名有身见。
云何有见?
谓于我及世间,起常恒想,由此生忍乐慧观见,是名有见。
云何无有见?
谓于我及世间,起非常非恒想,由此生忍乐慧观见,名无有见。
云何贪欲?
谓于诸欲境,起欲乐欣喜,求趣悕望,是名贪欲;有作是说,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贪欲。
云何瞋恚?
谓于诸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乃至现为过患,总名瞋恚。
云何惛沈?
谓身重性,心重性,乃至‘梦-夕+登’瞢愦闷,总名惛沈。
云何睡眠?
谓诸眠梦,不能任持,心昧略性,总名睡眠。
云何掉举?
谓心不寂静,掉举等掉举,心掉举性,总名掉举。
云何恶作?
谓心变心懊,心悔我恶作,恶作性,总名恶作。
云何疑?
谓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二分二路,乃至非现一趣,总名为疑。
云何瞢愦?
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瞢愦性,心瞢愦性,已瞢愦,当瞢愦,现瞢愦,总名瞢愦。
云何不乐?
谓有一类,得好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教诫教授,系念思惟,房舍卧具,而心不喜,不爱不乐,怅望惨戚,总名不乐。
云何频申欠呿?
谓身低举手足卷舒,名曰频申。鼻面开蹙,唇口㖞张,名为欠呿。
云何食不调性?
谓以不食,或食过量,或食匪宜,而生苦受,总名食不调性。
云何心昧劣性?
谓心惛昧劣弱卷跼,总名心昧劣性。
云何种种想?
谓有盖缠者,所有染污色声香味触想,不善想,非理所引想,障碍定想,总名种种想。
云何不作意?
谓于出家远离所生善法,不引发,不忆念,不思惟,不已思惟,不当思惟,心无警觉,总名不作意。
云何麤重?
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刚强性,心刚强性,身不调柔性,心不调柔性,总名麤重。
云何抵突?
谓有一类,于授食时,索熟与生,索生与熟,索麤与细,索细与麤,与不平等,与不如法,于识不识,而与不与,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是名抵突。复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告言:“具寿,汝于如是如是事业,应次第作。”彼作是念:“何事众业,令我如是次第而作?”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是名抵突。复有一类,或自来谢过,或他教谢过,或自有启请,或他教启请,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是名抵突。如是或因料理衣服,营造事业,于中数起相违语言,总名抵突。
云何饕餮?
谓有一类,分财利时,舍一取一,情贪无定,是名为饕。前后食时,往饮食所,尝此歠彼,好恶不定,是名为餮。此即及前,总名饕餮。
云何不和软性?
谓心刚强,心坚‘革*更’,心‘怡-台+龙’悷,心不明净,心不润滑,心不柔软,心无堪任,总名不和软性。
云何不调柔性?
谓身刚强,身坚‘革*更’,身‘怡-台+龙’悷,身不明净,身不润滑,身不柔软,身无堪任,总名不调柔性。
云何不顺同类?
谓有一类,于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不正随顺,是名不顺同类。
云何欲寻?
谓欲贪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欲寻。
云何恚寻?
谓瞋恚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恚寻。
云何害寻?
谓害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害寻。
云何亲里寻?
谓于亲里,欲令安乐,得胜朋伴,无有恼害,成就一切无恼害法,王臣爱重,国人敬慕,五谷丰熟,降泽以时,缘此等故,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亲里寻。
云何国土寻?
谓于所爱国土人众,欲令安乐,广说乃至,降泽以时,缘此等故,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国土寻。
云何不死寻?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于佛教所说胜定,且未修习,先应诵持经律对法,为诸有情,宣说法要,学诸传记制造疏论,居阿练若,但持三衣,广说乃至,随得而坐,作此事已,然后习定。”复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于佛教所说胜定,且未修习,先应历观山川国土园林池沼岩窟冢间,礼旋制多,游观诸寺,为此事已,然后习定。”复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于佛教所说胜定,且未修习,待过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或过七月乃至一月,或过七日乃至一日,或过此昼,或过此夜,过此时已,然后习定。”如是思惟,于自身命,不了危脆,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不死寻。
云何陵蔑寻?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之种姓,家族色力,工巧事业,若财若位,戒定慧等,随一殊胜。”恃此方他,而生陵蔑,由此等故,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陵蔑寻。
云何假族寻?
谓有一类,于非亲族,托为亲族,欲令安乐,得胜朋伴,无有恼害,成就一切无恼害法,王臣爱重,国人敬慕,五谷丰熟,降泽以时,缘此等故,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假族寻。
云何愁?
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故,或因亲族灭亡都尽,或因财位一切丧失,便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彼于尔时,心热等热,内热遍热,便发于愁,已愁当愁,心中愁箭,总名为愁。
云何叹?
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等,便发自身乃至苦受,彼于尔时,心热乃至心中愁箭,由此缘故,而伤叹言:“苦哉,苦哉!我父我母,广说乃至,我财我位,如何一旦,忽至于此?”其中所有伤怨言词,种种语业,总名为叹。
云何苦?
谓五识相应不平等受,总名为苦。
云何忧?
谓意识相应不平等受,总名为忧。
云何扰恼?
谓心扰恼,已扰恼,当扰恼,扰恼性,扰恼类,总名扰恼。
从贪瞋痴,乃至扰恼,皆名杂事。于此杂事,若永断一,定得不还;以一断时,余容随断,故佛保彼定得不还。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九
[编辑]根品第十七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生闻,来诣佛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欲少问,乔答摩尊,唯愿听许。”尔时,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问,吾当为说。”梵志问言:“根有几种?”世尊告曰:“有二十二。何等二十二?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二十二,摄一切根。”时,彼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踊跃,恭敬而去。
云何眼根?
谓眼于色,已正当见,及彼同分,是名眼根;又眼增上发眼识,于色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眼根;又眼于色,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眼根;又眼于色,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眼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眼,名为眼根,亦名所知,所识,所通达,所遍知,所断所解,所见所得,所觉所现等觉,所了所等了,所观所等观,所审察,所抉择,所触所等触,所证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或地狱,或傍生,或鬼界,或天或人或中有,及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眼,名眼处,名眼界,名眼根,名见名道路,名引导,名白名净,名藏名门,名田名事,名流名池,名海名疮,名疮门,名此岸,如是眼根,是内处摄。
云何耳根?
谓耳于声,已正当闻,及彼同分,是名耳根;又耳增上发耳识,于声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耳根;又耳于声,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耳根;又耳于声,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耳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耳,名为耳根,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或地狱,乃至及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耳,名耳处,名耳界,名耳根,名闻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耳根,是内处摄。
云何鼻根?
谓鼻于香,已正当嗅,及彼同分,是名鼻根;又鼻根增上发鼻识,于香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鼻根;又鼻于香,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鼻根;又鼻于香,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鼻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鼻,名为鼻根,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或地狱,乃至或中有,非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鼻,名鼻处名鼻界,名鼻根,名嗅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鼻根,是内处摄。
云何舌根?
谓舌于味,已正当尝,及彼同分,是名舌根;又舌增上发舌识,于味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舌根;又舌于味,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舌根;又舌于味,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舌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舌,名为舌根,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或地狱,乃至中有,非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舌,名舌处,名舌界,名舌根,名尝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舌根,是内处摄。
云何身根?
谓身于触,已正当觉,及彼同分,是名身根;又身增上发身识,于触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身根;又身于触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身根;又身于触,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身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身,名为身根,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或地狱,乃至中有,非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身,名身处,名身界,名身根,名觉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身根,是内处摄。
云何女根?
谓女女体女性,女势分,女作用。此复云何?谓脐轮下,膝轮上,所有肉身,筋脉流注,若于是处,与男交会,发生平等领纳乐受,是名女根。
云何男根?
谓男男体男性,男势分,男作用。此复云何?谓脐轮下,膝轮上,所有肉身,筋脉流注,若于是处,与女交会,发生平等领纳乐受,是名男根。
云何命根?
谓彼彼有情,在彼彼有情聚中,不移不转,不破不没,不失不退寿住存活,护随护,转随转,是命,是命根,是名命根。
云何意根?
谓意于法,已正当知,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又意增上发意识,于法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又意于法,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又意于法,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意,名为意根,亦名所知,乃至等所证。此复云何?谓心意识,或地狱,乃至或中有,或修所成,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意,名意处,名意界,名意根,名知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意根是内处摄。
云何乐根?
谓顺乐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根;复次修第三静虑,顺乐触所生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根。
云何苦根?
谓顺苦触所生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根。
云何喜根?
谓顺喜触所生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根;复次修初二静虑,顺喜触所生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根。
云何忧根?
谓顺忧触所生心忧,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忧根。
云何舍根?
谓顺舍触所生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根;复次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无色定,顺不苦不乐触所生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根。
云何信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澄净,是名信根;复次学信无学信,及一切非学非无学信,皆名信根。
云何精进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精进根;复次学精进无学精进,及一切非学非无学精进,皆名精进根。
云何念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名念根;复次学念无学念,及一切善非学非无学念,皆名念根。
云何定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正等持,心一境性,是名定根;复次学定无学定,及一切善非学非无学定,皆名定根。
云何慧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是名慧根;复次学慧无学慧,及一切善非学非无学慧,皆名慧根。
云何未知当知根?
谓已入正性离生者,所有学慧慧根,及随信随法行,于四圣谛,未现观,为现观故诸根转,是名未知当知根。
云何已知根?
谓已见谛者,所有学慧慧根,及信胜解,见至身证,于四圣谛,已现观,而现观为断余烦恼故,诸根转,是名已知根。
云何具知根?
谓阿罗汉,所有无学慧慧根,及慧解脱,俱解脱,于四圣谛,已现观,而现观,为得现法乐住故,诸根转,是名具知根。
处品第十八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生闻,来诣佛所,合掌恭敬,以诸爱语,慰问世尊,佛亦爱言,而慰问彼;相慰问已,退坐一面,曲躬合掌,而白佛言:“我欲少问,乔答摩尊,唯愿听许,略为宣说。”尔时,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问,吾当为说。”梵志问言:“一切法者,何谓一切?”世尊告曰:“一切法者,谓十二处。何等十二?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是谓十二。若有说言:‘此非一切,言一切者,更别有法。’彼但有言,而无实事,若还诘问,便不能了,彼后审思,自生迷闷,以一切法,非彼境故。”时,彼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踊跃,恭敬而去。
云何眼处?
谓如眼根,应说其相。
云何色处?
谓色为眼,已正当见,及彼同分,是名色处;又色为眼增上发眼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色处;又色于眼,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色处;又色为眼,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色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色名为色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青黄赤白云烟尘雾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影光明暗空一显色,相杂红紫,碧绿皂褐,及余所有,眼根所见,眼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色,名色界,名色处,名彼岸,如是色处,是外处摄。
云何耳处?
谓如耳根,应说其相。
云何声处?
谓声为耳,已正当闻,及彼同分,是名声处;又声为耳增上发耳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声处;又声于耳,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声处;又声为耳,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声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声,名为声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象声马声,车声步声,蠡声铃声,大小鼓声,歌声咏声,赞声梵声,及四大种互相触声,于昼夜分,语言音声,及余所有耳根所闻,耳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声,名声界,名声处,名彼岸,如是声处,是外处摄。
云何鼻处?
谓如鼻根应说其相。
云何香处?
谓香为鼻,已正当嗅,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为鼻,增上发鼻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于鼻,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为鼻,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香,名为香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根香茎香,枝香叶香,花香果香,好香恶香,平等香,及余所有鼻根所嗅,鼻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香,名香界,名香处,名彼岸,如是香处,是外处摄。
云何舌处?
谓如舌根,应说其相。
云何味处?
谓味为舌,已正当尝,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又味为舌增上发舌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又味于舌,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又味为舌,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味,名为味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所造,根味茎味,枝味叶味,花味果味,食味饮味,及诸酒味,苦味酢味,甘味辛味,咸味淡味,可意味不可意味,顺舍处味,及余所有舌根所尝,舌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味,名味界,名味处,名彼岸,如是味处,是外所摄。
云何身处?
谓如身根,应说其相。
1云何触处?
谓触为身,已正当觉,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又触为身增上发身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又触于身,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又触为身,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触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触,名为触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滑性,涩性,轻性,重性,冷煖饥渴,及余所有身根所觉身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触,名触界,名触处,名彼岸,如是触处,是外所摄。
云何意处?
谓如意根,应说其相。
云何法处?
谓法为意,已正当知,是名法处;又法为意增上发意识已正当了别,是名法处;又法于意,已正当碍,是名法处;又法为意,已正当行,是名法处。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法,名为法处,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证。此复云何?谓受想思触作意欲胜解,信精进念定慧,寻伺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无记根,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诸所有智见现观,得无想定灭定无想事,命根众同分住,得事得处得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虚空择灭非择灭,及余所有意根所知意识所了,所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法,名法界,名法处,名彼岸,如是法处,是外处摄。
蕴品第十九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五种蕴,何等为五?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名五蕴。”
云何色蕴?
谓诸所有色,一切皆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是名色蕴。
云何受蕴?
谓诸受等受,别受受性,受所摄,是名受蕴。
复有二受说名受蕴,谓身受心受。云何身受?谓五识身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身受。云何心受?谓意识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心受。
复有二受说名受蕴,谓有味受,无味受。云何有味受?谓有漏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有味受。云何无味受?谓无漏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无味受。有作是说,欲界作意相应受,名有味受。色无色界作意相应受,名无味受。今此义中,有漏作意相应受,名有味受,无漏作意相应受,名无味受。
如有味受无味受,如是堕受、不堕受,耽嗜依受、出离依受,顺结受、不顺结受,顺取受、不顺取受,顺缠受、不顺缠受,世间受、出世间受,亦尔。
复有三受说名受蕴,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云何乐受?谓顺乐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受;复次修初第二第三静虑,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受。云何苦受?谓顺苦触所生身苦心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受。云何不苦不乐受?谓顺不苦不乐触所生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不苦不乐受;复次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无色定,顺不苦不乐触所生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不苦不乐受。
复有四受说名受蕴,谓欲界受,色界受,无色界受,不系受。云何欲界受?谓欲界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欲界受。云何色界受?谓色界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色界受。云何无色界受?谓无色界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无色界受。云何不系受?谓无漏作意相应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不系受。
复有五受说为受蕴,谓乐受,苦受,喜受,忧受,舍受,如是五受,广说如根品。
复有六受说为受蕴,谓眼触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触所生受。云何眼触所生受?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故生受,此中眼为增上,色为所缘,眼触为因,眼触为等起,是眼触种类,是眼触所生,与眼触所生作意相应,于眼识所了别色诸受,乃至受所摄,是名眼触所生受;如是耳鼻舌身意触所生受,广说亦尔。
是名受蕴。
如受蕴,如是想蕴识蕴,如其所应,广说亦尔。
云何行蕴?
谓行蕴有二种,一心相应行蕴,二心不相应行蕴。
云何心相应行蕴?谓思触作意,广说乃至,诸所有智见现观,复有所馀如是类法,与心相应,是名心相应行蕴。
云何心不相应行蕴?谓得无想定,广说乃至文身,复有所馀如是类法,不与心相应,是名心不相应行蕴。
如是心相应行蕴及心不相应行蕴总名行蕴。
多界品第二十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阿难陀,独居静室,作是思惟:“诸起怖畏,及起灾患扰恼事者,皆是愚夫,非诸智者。”既思惟已,于日后分,从静室出,往世尊所,顶礼双足,退住一面,以所思事,具白世尊。佛印可言:“如是如是,诸起怖畏,及起灾患扰恼事者,皆是愚夫,非诸智者。如置火在干芦草舍,楼堂台观,亦被焚烧,愚夫亦尔,以无智故,起诸怖畏及灾患等。庆喜当知,过去未来现在,怖畏灾患扰恼,皆愚夫生,非诸智者,以诸智者不起彼故。庆喜当知,愚夫有怖畏智者无怖畏,愚夫有灾患,智者无灾患,愚夫有扰恼,智者无扰恼,是故庆喜应知,愚夫及智者法知已,远离诸愚夫法,于智者法应正受行。”阿难陀言:“齐何施设诸愚夫数?”佛言:“若有于界处蕴,及于缘起,处非处法不善巧者,是愚夫数。”阿难陀言:“齐何施设诸智者数?”佛言:“若有于界处蕴,及于缘起,处非处法,得善巧者,是智者数。”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界善巧?”佛言:“智者于十八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复于六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复于六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欲界恚界害界无欲界无恚界无害界。复于六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乐界苦界,喜界忧界舍界无明界。复于四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受界想界行界识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欲界色界无色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色界无色界灭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过去界未来界现在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劣界中界妙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善界不善界无记界。复于三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复于二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有漏界无漏界。复于二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有为界无为界,是名智者于界善巧。”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处善巧?”佛言:“智者于十二处,如实知见,是处善巧,谓如实知见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是名智者于处善巧。”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蕴善巧?”佛言:“智者于五蕴,如实知见,是蕴善巧,谓如实知见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名智者于蕴善巧。”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缘起善巧?”佛言:“智者于十二支缘起顺逆,如实知见,是缘起善巧,谓如实知见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发生愁叹苦忧扰恼,如是便集纯大苦蕴,及如实知依此无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叹苦忧扰恼灭,如是便灭纯大苦蕴,是名智者于缘起善巧。”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处非处善巧?”佛言:“智者于处非处,如实知见是处非处善巧,谓如实知,无处无容身语意恶行,感可爱可乐可欣可意异熟,有处有容身语意恶行,感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异熟;无处无容身语意妙行,感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异熟,有处有容身语意妙行,感可爱可乐可欣可意异熟;无处无容行身语意恶行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诸善趣,有处有容行身语意恶行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诸恶趣;无处无容行身语意妙行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诸恶趣,有处有容行身语意妙行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诸善趣;是处非处善巧。复如实知见无处无容非前非后,有二轮王生一世界,有处有容,非前非后,有一轮王,生一世界;无处无容,非前非后,有二如来,生一世界,有处有容,非前非后,有一如来,生一世界,是处非处善巧。复如实知见无处无容女作轮王帝释魔王梵王,及证独觉菩提,或证无上正等菩提,有处有容男作轮王帝释魔王梵王,及证独觉菩提,或证无上正等菩提,是处非处善巧。复如实知见无处无容具圣见者故思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及起恶心,出佛身血,有处有容诸异生者,作五无间;无处无容具圣见者,故思断众生命,有处有容诸异生者,故思断众生命;无处无容具圣见者,故思越诸学处,有处有容诸异生者,故思越诸学处;无处无容具圣见者,舍胜学处趣劣学处,或求外道为师,或求外道为福田,或瞻仰外道沙门婆罗门面,或种种占卜诸吉祥事,执为清净,或受第八有,有处有容诸异生者,有如是事,是处非处善巧。复如实知见无处无容,未断五盖,令心染污,令慧力羸,障碍道品,违涅槃者,心善安住四念住中,有处有容已断五盖,令心染污令慧力羸,障碍道品,违涅槃者,心善安住四念住中;无处无容未断五盖,广说乃至违涅槃者,心未善住四念住中,而能修习七等觉支,有处有容已断五盖,广说乃至违涅槃者,心已善住四念住中,乃能修习七等觉支;无处无容未断五盖,广说乃至违涅槃者,心未善住四念住中,而能修习七等觉支,而证声闻独觉无上菩提,有处有容已断五盖,广说乃至违涅槃者,心已善住四念住中已,能修习七等觉支,乃能证得声闻独觉无上菩提,是名智者于处非处善巧。”
阿难陀曰:“今此法门,其名何等,云何奉持?”佛告庆喜:“今此法门,名为四转,亦名大法镜,亦名甘露鼓,亦名多界,应如是持。”时,阿难陀,欢喜敬受。
云何眼界?谓如眼根。云何色界?谓如色处。云何眼识界?谓眼色为缘所生眼识。此中眼为增上,色为所缘,于眼所识色,诸了别异了别各别了别色,是名眼识界。余五三界,随其所应,广说亦尔。
云何地界?谓地界有二种,一内,二外。
云何内地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坚性坚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发毛爪齿,乃至粪秽;复有所馀身内各别坚性坚类有执有受,是名内地界。
云何外地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坚性坚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大地山,诸石瓦砾蚌蛤蜗牛,铜铁锡镴,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珊瑚璧玉,金银石藏杵藏,颇胝迦,赤珠右旋,沙土草木,枝叶花果,或复有地依水轮住;复有所馀在此身外坚性坚类无执无受,是名外地界,前内此外,总名地界。
云何水界?谓水界有二种,一内,二外。
云何内水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湿性湿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诸泪汗,乃至小便;复有所馀身内各别湿性湿类有执有受,是名内水界。
云何外水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湿性湿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根茎枝叶花果等汁露,酒乳酪酥油蜜糖,池沼陂湖殑伽河,盐母那河,萨剌渝河,頞氏罗筏底河,莫呬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四大海水,或复有水依风轮住;复有所馀在此外湿性湿类无执无受,是名外水界,前内此外,总名水界。
云何火界?谓火界有二种,一内,二外。
云何内火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暖性暖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诸所有热等热遍热,由此所食所啖所饮,正易消化,若此增盛,令身燋热;复有所馀身内各别暖性暖类有执有受,是名内火界。
云何外火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暖性暖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地暖火日药末尼宫殿星宿火聚灯焰烧村烧城烧川烧野烧,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或无量担,薪草等火炽盛烔然,或在山泽河池岩窟房舍殿堂楼观,草木根茎枝叶花果等暖;复有所馀热性热类无执无受,是名外火界,前内此外,总名火界。
云何风界?谓风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风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动性动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或上行风,或下行风,或傍行风,胁风背风,胸风肚风,心风脐风,嗢钵罗风,荜钵罗风,刀风剑风,针风结风,缠风掣风,努风,强风,随支节风,入出息风;复有所馀身内各别动性动类有执有受,是名内风界。
云何外风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动性动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有尘风无尘风旋风暴风吠岚婆风小风大风无量风风轮风依空行风;复有所馀动性动类无执无受,是名外风界,前内此外,总名风界。
云何空界?谓空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空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空性空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随皮肉血骨髓等空眼穴耳穴鼻穴面门咽喉心肠肠肚等穴,由此通贮所饮所食,及令下弃,复有所馀身内各别空性空类,是名内空界。
云何外空界,谓此身外诸外所摄空性空类无执无受。此复云何?谓外空迥邻呵伽色,是名外空界,前内此外,总名空界。
云何识界,谓五识身,及有漏意识,是名识界。
云何欲界?
谓于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欲界;复次欲贪及欲贪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欲界。
云何恚界?
谓于有情,欲为损害,乃至现为过患,总名恚界;复次瞋恚及瞋恚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恚界。
云何害界?
谓以手块刀杖等物,随一苦具,捶打有情,诸损等损害等害,瞋恚所起,能起苦事,总名害界;复次诸害及害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害界。
云何无欲界?
谓于欲界思惟过患,如是欲界,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呵厌,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为断欲界,于无欲界思惟功德,如是无欲界,是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欣赞,不为自害,不为他害,不为俱害,增长智慧,不碍彼类,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思惟欲界,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转动,劳倦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欲界;复次为断欲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若思惟,舍心定及道,舍心定相应,并无想定,灭定择灭,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无欲及无欲相应受想行识,并所发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欲界。
云何无恚界?
谓于恚界思惟过患,如是恚界,是不善法,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为断恚界,于无恚界思惟功德,如是无恚界,是善法,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思惟恚界,如病如痈,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恚界;复次为断恚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若思惟,慈心定及道,慈心定相应,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无恚及无恚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恚界。
云何无害界?
谓于害界思惟过患,如是害界,是不善法,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为断害界,于无害界思惟功德,如是不害界,是善法,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思惟害界,如病如痈,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害界;复次为断害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若思惟,悲心定及道,悲心定相应,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无害及无害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害界。
云何乐界?
谓顺乐触所起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复次修第三静虑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
云何苦界?
谓顺苦触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界。
云何喜界?
谓顺喜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界;复次修初二静虑,顺喜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界。
云何忧界?
谓顺忧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忧界。
云何舍界?
谓顺舍触所起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界;复次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无色定,顺不苦不乐触所起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界。
云何无明界?
谓三界无知,是名无明界。
云何受界?
谓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是名受界。
云何想界?
谓六想身,即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是名想界。
云何行界?
谓六思身,即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是名行界。
云何识界?
谓六识身,即眼识乃至意识,是名识界。
云何欲界?
谓有诸法,欲贪随增,是名欲界;复次欲界系,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是名欲界;复次下从无间地狱,上至他化自在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欲界。
云何色界?
谓有诸法,色贪随增,是名色界;复次色界系,十四界十处五蕴,是名色界;复次下从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色界。
云何无色界?
谓有诸法,无色贪随增,是名无色界;复次无色界系,三界二处四蕴,是名无色界;复次如欲色界,处定建立不相杂乱,非无色界有如是事,然依定生胜劣差别,建立上下,下从空无边处,上至非想非非想处,于中所有受想行识,是名无色界。
云何色界?谓欲色界,总名色界。云何无色界?谓四无色,是名无色界。云何灭界?谓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
复次诸有色法,总名色界。除择灭非择灭,余无色法,是名无色界。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
云何过去界?
谓过去五蕴,是名过去界。
云何未来界?
谓未来五蕴,是名未来界。
云何现在界?
谓现在五蕴,是名现在界。
云何劣界?
谓不善有覆无记法,是名劣界。
云何中界?
谓有漏善,及无覆无记法,是名中界。
云何妙界?
谓无漏善法,是名妙界。
云何善界?
谓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界。
云何不善界?
谓不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是名不善界。
云何无记界?
谓无记色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虚空非择灭,是名无记界。
云何学界?
谓学五蕴,是名学界。
云何无学界?
谓无学五蕴,是名无学界。
云何非学非无学界?
谓有漏五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名非学非无学界。
云何有漏界?
谓有漏五蕴,是名有漏界。
云何无漏界?
谓无漏五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名无漏界。
云何有为界?
谓五蕴,是名有为界。
云何无为界?
谓虚空及二灭,是名无为界。
嗢拖南:
界有六十二 十八界为初
三六一四种 六三两种二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十
[编辑]缘起品第二十一
[编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缘已生法,汝应谛听,极善作意。
云何缘起?谓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发生愁叹苦忧扰恼,如是便集纯大苦蕴。苾刍当知,生缘老死,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缘起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生缘老死,如是乃至,无明缘行,应知亦尔,此中所有法性法定法理法趣,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名缘起。
云何名为缘已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如是名为缘已生法。苾刍当知,老死是无常,是有为是所造作,是缘已生,尽法没法,离法灭法,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亦尔。
苾刍当知,我诸多闻贤圣弟子,于此缘起缘已生法,能以正慧,如实善见善知善了,善思惟,善通达,不依前际而起愚惑,谓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不依后际而起愚惑,谓我于未来世,为当有非有,何等我当有,云何我当有?亦不依内而起愚惑,谓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谁所有,我当有谁,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处没,当往何所?彼如是知如是见故,所有世间,各别见趣,谓我论相应、有情论相应、命者论相应、吉凶论相应莹饰防护,执为己有,有苦有碍,有灾有热,彼于尔时得断遍知,如断树根及多罗顶,无复势力,后永不生。所以者何?谓我多闻贤圣弟子,于此缘起缘已生法,能以正慧,如实善见善知善了,善思惟,善通达故。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此中缘起缘已生法,其体虽一,而义有异,谓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或有非缘起亦非缘已生法,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者无也。
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者,谓生定能生于老死,如是生支,定能为缘,是缘起性,及缘已生法性,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应知亦尔。
非缘起非缘已生法者,谓除前相。
又生缘老死者,谓此生支,虽异生异灭,而缘起理,恒时决定,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佛出世时,生非老死缘者,应佛不出世时,生亦非老死缘,若佛不出世时,生非老缘者,应佛出世时,生亦非老缘,若缘起理,有颠倒者,应成二分,不决定故,应可破坏,理杂乱故,若尔不应施设缘起佛不应说生缘老死。然佛所说生缘老死,理趣决定,去来今世,有佛无佛,曾无改转,法性恒然,不隐不没,不倾不动,其理湛然,前圣后圣,同所游履,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故佛说生缘老死,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亦尔。
复次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
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于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于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于因无知,因所生法无知,于佛法僧无知,于苦集灭道无知,于善不善法无知,于有罪无罪法无知,于应修不应修法无知,于下劣胜妙法无知,于黑白法无知,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生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黑暗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里,顽呆浑浊,障盖发盲,发无明,发无智,发劣慧,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无明瀑流,无明轭,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无明。
云何无明缘行?
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因,无明为缘,故贪瞋痴起,此贪瞋痴性,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前行,无明为‘巾*票’帜,故起无量种恶不善法,谓无惭无愧等,由无惭无愧故起诸邪见,由邪见故起邪思惟,由邪思惟故起邪语,由邪语故起邪业,由邪业故起邪命,由邪命故起邪勤,由邪勤故起邪念,由邪念故起邪定,此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勤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起无量种恶不善法,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无明为集,是无明类,从无明生,堕无明趣者,不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有敌对法,缘生诸法,不如实知此诸法故,便起邪见邪思惟,乃至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无明为缘,造福非福及不动行。”
云何福行?谓有漏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福亦名福果,以是福业,异熟果故是名福行。
云何非福行?谓诸不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非福,亦名非福果,是非福业异熟果故,是名非福行。
云何不动行?谓四无色定,诸有漏善,是名不动行。
云何无明为缘造非福行?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复造非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非福行,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云何无明为缘造福行?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与诸人众,同受快乐,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如说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随其所应,广说亦尔;复有一类,于无想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无想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麤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亦能造少福行,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麤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亦能造少福行,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
云何无明为缘造不动行?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复能造不动行,是名无明为缘造不动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复能造不动行,是名无明为缘造不动行;如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应知亦尔。
如是诸行,无明为缘,无明为依,无明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无明缘行。
云何行缘识?
谓有一类,贪瞋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瞋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瞋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瞋无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
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云何造福行已有随福识?
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悕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无想天,应知亦尔。
云何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
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乃至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如说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应知亦尔。
如是诸识,行为缘,行为依,行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行缘识。
云何识缘名色?
谓有一类,贪瞋痴俱生识为缘故,起贪瞋痴俱生身业语业,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是名识缘名色;
复有一类,无贪无瞋无痴俱生识为缘故,起无贪无瞋无痴俱生身业语业,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是名识缘名色。
复次教诲那地迦经中,佛作是说:“若那地迦所爱亲友,变坏离散,便生愁叹苦忧扰恼,此愁俱生识为缘故,起愁俱生身业语业,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是名识缘名色。”
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最后心,心意识增长坚住,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吐,此识无间,于母胎中,与羯剌蓝自体和合。此羯剌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是名识缘名色。”
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云何为三?谓父母和合俱起染心,其母是时调适,及健达缚,正现在前,如是三事和合,入母胎藏,此中健达缚最后心意识,增长坚住,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吐,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是名识缘名色。“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名色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识。”佛告庆喜:“识若不入母胎藏者,名色得成羯剌蓝否?”阿难陀曰:“不也,世尊。”“识若不入母胎藏者,名色得生此界中否?”“不也,世尊。”“识若初时,已断坏者,后时,名色得增长否?”“不也,世尊。”“识若全无,为可施设有名色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一切名色,皆识为缘,是名识缘名色,如是名色,识为缘,识为依,识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识缘名色。”
云何名色缘识?
谓眼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及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于中作意等,能助生眼识,是名名色缘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此中诸意识所了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于中作意等能助生意识,是名名色缘识。
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与羯剌蓝自体和合,此羯剌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起俱生识,是名名色缘识。”
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起俱生识,是名名色缘识。”
复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有不系心希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识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谓名色。”佛告庆喜:“若无名色,诸识转否?”阿难陀曰:“不也,世尊。”“若无名色为所依止,后世所受生老死识,为得生否?”“不也,世尊。”“若诸名色都无所有,为可施设有诸识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识皆以名色为缘,是名名色缘识,如是诸识,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识。”
云何名色缘六处?
谓有一类,为寒所逼,希求于暖,得好暖故,便起身中暖俱大种,此中若暖若暖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为热所逼,希求于冷,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为饥所逼,希求于食,得好食故,便起身中食俱大种,此中若食若食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有一类,为渴所逼,希求于饮,得好饮故,便起身中饮俱大种,此中若饮若饮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有一类,劳倦所逼,希求止息,按摩睡眠,由遂意故,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按摩等,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上,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有一类,于盛热时,热渴所逼,入清凉池,恣意饮浴,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清冷水,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与羯剌蓝自体和合,此羯剌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是名名色缘六处,如是六处,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六处。
云何名色缘触?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及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如是名色为缘生眼触,是名名色为缘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诸意识所了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如是名色为缘生意触,是名名色缘触。
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与羯剌蓝自体和合。”此羯剌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诸触生起,是名名色缘触。
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诸触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
复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诸触生起,是名名色缘触;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诸触生起,是名名色缘触;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悕求,因此悕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诸触生起,是名名色缘触;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触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谓名色。广说乃至,若依止此相,施设名身,此相若无为可施设增语触否?”“不也,世尊。”“若依止此相,施设色身,此相若无为可施设有对触否?”“不也,世尊。”“若名色身,都无所有为可施设有诸触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触皆以名色为缘,是名名色缘触。”
如是诸触,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触。
云何六处缘触?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是名六处缘触。
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为内缘,色为外缘,生眼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为内缘,法为外缘,生意触,是名六处缘触。
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触,以眼色眼识为缘,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触,以意法意识为缘,是名六处缘触。
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色眼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法意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是名六处缘触。
如是诸触,六处为缘,六处为依,六处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六处缘触。
云何触缘受?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生受,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故生受,是名触缘受。
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或顺乐受,或顺苦受,或顺不苦不乐受,顺乐受触为缘生乐受,顺苦受触为缘生苦受,顺不苦不乐受触为缘,生不苦不乐受,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或顺乐受,或顺苦受,或顺不苦不乐受,顺乐受触为缘生乐受,顺苦受触为缘生苦受,顺不苦不乐受触为缘,生不苦不乐受,是名触缘受。
复次如契经说,尊者庆喜,告瞿史罗长者言:“眼界,色界,眼识界,自体各别,顺乐受二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名顺乐受触,此顺乐受触为缘生乐受;顺苦受二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名顺苦受触,此顺苦受触为缘生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二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名顺不苦不乐受触,此顺不苦不乐受触为缘,生不苦不乐受。余五三界,广说亦尔,是名触缘受。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受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触,广说乃至,若无眼触,为有眼触为缘,生内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否?”“不也,世尊。”乃至“若无意触,为有意触为缘,生内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否?”“不也,世尊。”“若全无触为可施设,有诸受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受无不以触为缘,是名触缘受。”
如是诸受,触为缘,触为依,触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触缘受。
云何受缘爱?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故生受,受为缘故生爱,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故生受,受为缘生爱,是名受缘爱。
复次眼味受为缘故,数复于眼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眼,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意味受为缘故,数复于意,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意,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取蕴经中,佛作是说:“苾刍当知,我于色味,已审寻思,诸有于色,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我于识味,已审寻思,诸有于识,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识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识,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识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取蕴经中,世尊又说:“苾刍当知,若诸色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色起染,以诸色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色起染,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若诸识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识起染,以诸识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识起染,彼以识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识,随顺而住,由随顺故,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六处经中,佛作是说:“苾刍当知,我于眼味,已审寻思,诸有于眼,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眼味受为缘故,数复于眼,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眼,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我,于意味,已审寻思,诸有于意,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意味,受为缘故,数复于意,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意,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六处经中,世尊又说:“苾刍当知,若诸眼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眼起染,以诸眼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眼起染,彼以眼味受为缘故,数复于眼,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眼,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若诸意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意起染,以诸意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意起味,彼以意味受为缘故,数复于意,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意,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六处经中,世尊复说:“苾刍当知,我于色味,已审寻思,诸有于色,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我于法味,已审寻思,诸有于法,或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审见审知,彼以法味受为缘故,数复于法,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法,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六处经中,世尊又说:“苾刍当知,若诸色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色起染,以诸色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色起染,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若诸法中,都无味者,有情不应于法起染,以诸法中非都无味,是故有情,于法起染,彼以法味受为缘故,数复于法,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法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佛为大名离呫毘说:“大名当知,若色一向是苦非乐,非乐所随,非乐喜受之所缠执,应无有情为求乐故,于诸色中,起贪起染,烦恼缠缚,大名以色,非一向苦,彼亦是乐,是乐所随,是乐喜受之所缠执,故有有情,为求乐故,于诸色中,起贪起染,烦恼缠缚,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若识一向是苦非乐,非乐所随,非乐喜受之所缠执,应无有情为求乐故,于诸色中,起贪起染,烦恼缠缚,大名以识,非一向苦,彼亦是乐,是乐所随,是乐喜受之所缠执,故有有情,为求乐故,于诸识中,起贪起染,烦恼缠缚,彼以识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识,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识,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满月经中,佛作是说:“苾刍当知,色为缘故,起乐生喜,是名色味。彼以色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色,随顺而住,由随顺故,数复于色,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乃至识为缘故,起乐生喜,是名识味。彼以识味受为缘故,数复于识,随顺而住,由随顺故,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染,是名受缘爱。”
复次大因缘经中,佛告庆喜:“爱为缘故求,求为缘故得,得为缘故集,集为缘故著,著为缘故贪,贪为缘故悭,悭为缘故摄受,摄受为缘故防护,因防护故,执持刀仗,斗讼诤竞,谄诈虚诳,生无量种恶不善法。”佛告庆喜:“执持刀仗,斗讼诤竞,谄诈虚诳,生无量种恶不善法,皆因防护,防护为缘,有如是事,防护若无,有此事否?”阿难陀曰,”不也,世尊。”“是故执持刀仗等事,防护为由绪,防护为因,防护为集,防护为缘,而得生起。如是防护,因于摄受,摄受为缘,而有防护,摄受若无,有防护否?”“不也,世尊。”“是故防护摄受为由绪,摄受为因,摄受为集,摄受为缘,而得生起,广说乃至,如是诸求,皆因于爱,爱为缘故,而有诸求,此爱若无,为有求否?”“不也,世尊。”“是故诸求,爱为由绪,爱为其因,爱为其集,爱为其缘,而得生起。庆喜当知,爱有二种,一者欲爱,二者有爱。此二种爱,依受而有,受若无者,二爱亦无,是名受缘爱。”
如是诸爱,受为缘,受为依,受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受缘爱。
云何爱缘取?
谓彼初生,说名为爱,爱增盛位,转名为取。此复如何,
谓如有一,于诸欲境,系心观察,起欲贪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如有一,于诸色境,或无色境,系心观察,起色贪缠,或无色贪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险坑经中,佛作是说:“吾为汝等诸苾刍众,宣说简择诸蕴法要,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支圣道。如是宣说简择诸蕴正法要时,而有一类怀愚痴者,于我所说,不住猛利信爱恭敬,彼迟证得无上漏尽。复有一类怀聪叡者,于我所说,能住猛利信爱恭敬,彼速证得无上漏尽。复有一类,于我所说色蕴法中等随观我,此能观行,以谁为缘,用谁为集,是谁种类,从谁而生?谓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生爱,此所生行,以彼为缘,用彼为集,是彼种类,从彼而生。此能生爱,以谁为缘,用谁为集,是谁种类,从谁而生?谓无明触所生诸受,此所生爱,以受为缘,用受为集,是受种类,从受而生。此能生受,以谁为缘,用谁为集,是谁种类,从谁而生?谓无明触,此所生受,以触为缘,用触为集,是触种类,从触而生。此能生触,以谁为缘,用谁为集,是谁种类,从谁而生?谓六处,此所生触,以六处为缘,用六处为集,是六处种类,从六处而生。如是六处,无常有为,是所造作,从众缘生,如是触受,爱能观行,亦无常有为,是所造作,从众缘生,此等随观,色为我者,是有身见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有不于色等随观我而等随观,我有诸色有不等随观,我有诸色而等随观,色是我所有不等随观,色是我所而等随观,我在色中有不等随观,我在色中而等随观,受想行识为我有不等随观,受想行识为我而等随观,我有受想行识有不等随观,我有受想行识而等随观,受想行识是我所有不等随观,受想行识是我所而等随观,我在受想行识中有不等随观,我在受想行识中而起疑惑,有不起疑惑,而起有见无有见,有不起有见无有见,而不离我慢,故由等随观,我及我所,而起我慢。此我慢行,以谁为缘,用谁为集,是谁种类,从谁而生?谓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生爱,此所生行,以彼为缘,用彼为集,是彼种类,从彼而生,广说乃至,如是六处,无常有为,是所造作,从众缘生,如是触受爱我慢行,亦无常有为,是所造作,从众缘生,如是我慢,是有身见,所起慢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有执世间常,或无常,或亦常亦无常,或非常非无常,执世间有边,或无边,或亦有边亦无边,或非有边非无边,执命者即身,执命者异身,执如来死后是有,或非有,或亦有亦非有,或非有非非有,皆是边执见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有执世尊非如来应正等觉乃至非天人师,执佛正法非善说现见乃至非智者内证,执佛弟子非具足妙行乃至非随法行,或执无苦无集无灭无道,或执无一切行无常,无一切法无我,无涅槃寂静,皆是邪见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有执世间是常,此实余迷谬,或是无常,乃至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此实余迷谬,皆是见取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有起戒取,或起禁取,或起戒禁取,谓此戒此禁此戒禁,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处,皆是戒禁取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有于世尊而起犹预,为是如来应正等觉,为非如来应正等觉,乃至为是天人师,为非天人师;于佛正法而起犹预,为是善说现见,为非善说现见,乃至为是智者内证,为非智者内证;于佛弟子而起犹预,为是具足妙行,为非具足妙行,乃至为是随法行,为非随法行;于四圣谛而起犹预,为是苦,为非苦,乃至为是道,为非道;于三法印而起犹预,为一切行无常,为非一切行无常,为一切法无我,为非一切法无我,为涅槃寂静,为非涅槃寂静,此皆是疑现所起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
复次一切四取,皆以爱为缘,用爱为集,是爱种类,从爱而生。何等四取?一欲取,二见取,三戒禁取,四我语取。云何欲取?谓欲界系,除诸见余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欲取。云何见取?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如是四见,是名见取。云何戒禁取?谓有一类,取戒取禁取戒禁,为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处,是名戒禁取。云何我语取?谓色无色界系,除诸见余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我语取。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取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爱,广说乃至,若全无爱为可施设,有诸取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取皆以爱为其缘,是名爱缘取。”
如是诸取,爱为缘,爱为依,爱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爱缘取。
云何取缘有?
谓取为缘施设多有,谓佛或说三界五蕴名有,或说能感后有业名有,或说生分五蕴名有。云何说三界五蕴名有?如说三有,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说能感后有业名有?如世尊告阿难陀言:“若业能感后有名有。”云何说生分五蕴名有?如世尊告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有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取,广说乃至,若全无取为可施设有诸有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有皆以取为其缘,是名取缘有。”
如是诸有,取为缘,取为依,取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取缘有。
云何有缘生?
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广果天,应知亦尔。
复有一类,于无想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无想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麤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
复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应知亦尔。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生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有,广说乃至,若无业有,鱼鸟蛇蝎,那伽药叉部多,食香诸天人等,无足二足,多足异类,彼彼有情,于彼彼聚生等生等,为得有否?”“不也,世尊。”若全无有为可施设,有诸生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生皆以有为其缘,是名有缘生。”
如是诸生,有为缘,有为依,有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有缘生。
云何生缘老死?
谓彼彼有情,即于彼彼有情聚中,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说名生。发落发白,皮缓面皱,身曲背偻,喘息逾急,扶杖而行,肢体斑黑,衰退暗钝,根熟变坏,诸行故败,朽坏羸损,说名老。彼彼有情,即于彼彼诸有情聚,移转坏没,退失别离,寿暖识灭,命根不转,诸蕴破坏,夭丧殒逝,说名死。如是老死,缘生故起,是名生缘老死。
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老死为有缘否?”佛言:“有缘,此缘谓生,广说乃至,若无有生,鱼鸟蛇蝎,那伽药叉部多,食香诸天人等,无足二足,多足异类,彼彼有情,于彼彼聚,所有老死,为得有否?”“不也,世尊。”“若全无生,为可施设有老死否?”“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老死皆以生为其缘,是名生缘老死。”
如是老死,生为缘,生为依,生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生缘老死。
云何发生愁叹苦忧扰恼?
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故,或因亲族灭亡都尽,或因财位一切丧失,便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彼于尔时,心热等热,内热遍热,便发于愁,已愁当愁,心中愁箭,说名愁。
复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等,便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彼于尔时,心热等热,内热遍热,便发于愁,已愁当愁,心中愁箭,由此缘故,而伤叹言:“苦哉苦哉,我父我母,广说乃至,我财我位,如何一旦忽至于此?”其中所有伤怨言词,种种语业,说名叹。
五识相应不平等受,说名苦。
意识相应不平等受,说名忧。
诸心扰恼,已扰恼,当扰恼,扰恼性,扰恼类,说名扰恼。
于老死位,发生如是种种愁叹苦忧扰恼。
云何如是便集纯大苦蕴?
谓于如是老死位中,积集一类大灾大横具大过患众苦蕴聚。
复次无明苦蕴为缘,起行苦蕴,行苦蕴为缘,起识苦蕴,识苦蕴为缘,起名色苦蕴,名色苦蕴为缘,起六处苦蕴,六处苦蕴为缘,起触苦蕴,触苦蕴为缘,起受苦蕴,受苦蕴为缘,起爱苦蕴,爱苦蕴为缘,起取苦蕴,取苦蕴为缘,起有苦蕴,有苦蕴为缘,起生苦蕴,生苦蕴为缘,起老死苦蕴,由老死故,发生种种愁叹苦忧扰恼苦蕴,故总说言如是便集纯大苦蕴。
法蕴足论后序
[编辑]唐沙门靖迈制
法蕴足论者,盖阿毘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洪源也,无上等觉入室之神足摩诃目干连之所制矣。镜六通之妙慧,澈三达之智明,桴金鼓于大千,声玉螺于百亿,摘藏海之奇玩,鸠教山之胜珍。欲使天镜常悬,法幢永树,众邪息蕃蓠之望,诸子骋游戏之欢,而为此论也。是以佛泥越后,百有馀年,叠启五分之殊,解开二九之异,虽各擅连城之贵,俱称照乘之珍,唯一切有部,卓乎迥秀,若妙高之处宏海,犹朗月之冠众星者,岂不以本弘基永者欤。至如八种揵度鹜徽于发智之场,五百应真驰誉于广说之苑,斯皆挹此涓波,分斯片玉,遂得驾群部而高蹈,接天衢而布武。是知登昆阆者,必培𪣻于众山,游溟渤者,亦坳塘于群澍,谅其然矣。矧乎顺正理以析疑,显真宗以副惑,莫不镜此彝伦,鉴斯洪范。故使耆德婆薮屈我众贤上坐幽宗见负弘致者也。题称阿毘达磨者,形二藏以简殊也。一切有部者,对十七以标异也。法蕴足者,显此论之胜名也,能持自性,轨范称法,法有积集,崇聚为蕴。此论攸宗,法聚三七,皆与对法为依,故目之为足。
三藏玄奘法师,以皇唐显庆四年九月十四日,奉诏于大慈恩寺弘法苑译讫。大慈恩寺沙门,释光笔受靖迈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