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先生集/卷十九
书十一
[编辑]答李原明宜哲问目戊申
[编辑]寗武子当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何以为知。
知对愚。可及对不可及。而重在下一句。不必就知可及上深究。
孟反策马一节。无或近于有心之公耶。
孟之反策马。万一出于有心之公。则圣人观人。观其所由。岂轻许其不伐也。吾则信诸夫子。
答李原明问目己酉
[编辑]天之行度与日行不同。有或过或不及之差。是以有岁差之法。如今年冬至日在某星某度。其间已差得芒忽。而所差甚微。须久久推筭极精乃可见。历家或以几十年差一度。又以百年差一度者。非过则不及。惟程子论康节岁差法。冠绝古今。其法则不于晦朔弦望上测验。惟日月薄蚀之时。同道同度。分毫不差。于此际求之。知日行在某度。岁差盖不能外是矣。君所疑问。不知为何端。平日所知大略如斯。如何如何。
答李原明庚戌
[编辑]国故哀陨罔极。顷获手复。戴礼注疏廿一册亦已受领。病暑昏缀。不能作谢。以至于玆矣。前书所云。近又窃闻大硕人。忧念亦如此。道原之言。似非过实。千万痛戒之。孔子答孟武伯孝一段。旨远语到。孤露以来。每一读一泣耳。询及亲切语。恐不外体认二字。曾前读许多书。其能如是下工否。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山谷与李几仲帖。亦见取于朱子矣。幷宜参验。来册是虽训诂之末。不谓君能用力如此。到即考阅。见所未见又多矣。嘉叹嘉叹。
答李原明问目辛亥
[编辑]支子母在妻丧。禫祭有无之说。前固拜禀。而但贱息受服。亦不可一向无禫。伏望指教。又亡妇祥禫之后。无私庙可藏主。欲为权祔于祖庙。待他日更为处置。此恐无害于义否。亦乞指喩。
所问礼疑。丧服小记非宗子而母在者不禫之文。惟可据矣。今见新刊尤翁集。有曰父母在者。为妻不禫。则其子亦因此而不禫乎。答以父母在不杖期。古有其礼。然家礼不论父在与父亡。通为杖期。杖则禫矣。若一遵家礼则无此疑云云。此则与小记。似相戾矣。须取此两段而取舍之也。君既不异宫而居。则姑为权祔祖庙。似无不可。如何如何。
答李原明
[编辑]所示吾见本如此。然而天地间只是一个感与应而已。自量无大人之力。千里外声色。又可见。古贤陈忠。亦必乘可为之几。以是不免废然矣。拊心悼叹。谁与语者。国祥奄迫。而病躯岂有一分转动之势。昨批又靳兪。惶蹙罔措。
答李原明
[编辑]所示深荷。国哀受衰与脱衰。在朝在野。固无地不可。至于缅礼则哀既杀矣。亲见尸柩。不忍无服。礼意本如此矣。今虽不能入临。非进诣陵外受服。殊无意义。仍欲一瞻梓宫于路左矣。
答李原明
[编辑]月初惠字披慰。忽已南至。侍履增福。此身衰落日甚。值玆穷阴。百感徒塡臆耳。夜与诸友。讲复之初九。颇觉善端蔼然。每岁三复此爻。而终是频失而易迷。不知明年今夕又何如也。原明亦念及于玆否。
答李原明甲寅
[编辑]前后书幷承领。往栖龙门一月。其欲学陈烈先生否。曾见润笔,竹杖数庵。幽绝可喜。计亦有三宿之恋矣。归来科事逼人。百原胸襟。能不受所累否。此身昔疾几尽平矣。方收拾旧书。回顾岁月。益复茫然也。迷儿参解。未足为贺。而近间奔走少暇。不知君辈此事。何日可了。可叹。
答李原明乙卯
[编辑]前后示谕勤挚。荷意诚深矣。此身虽在野。心未尝不在王室。积抱嫠妇之忧。幸获横渠之喜。一瞻冲质。亦岂独无斯愿乎。但旧例是官之设。皆是五六岁讲学时节。今则无所事矣。君以为一番进见。亦足以塞职耶。此于私分固荣。而于国家何益。区区情势姑无论。君以今日世界为何如也。而可容易出脚耶。鄙意重在此一款。而君则看得太歇。试更思之。大抵所示是活法。不比拙者胶滞之见。而独奈无此作用何。然无以此自阻。随见示及。以豁蒙蔽为幸。
答李原明丙辰
[编辑]闻方有疏举。从前丑正之论亦何限。而穷凶绝悖未有若此之甚者。士论安得不如此。所示备见雅意。而区区所守。左右亦不谅而有此言耶。就两本略论其得失而还之。幸与诸友财量而取舍之也。
答李原明
[编辑]意中人至。见书何异见面耶。向来盛疏。辞义严正。圣批下段一语。是庚子后所始见者。其为圣德之光士林之幸何如哉。泮事固已料之矣。其言纵不足恤。既被其丑辱。则或人自重之说似得之。从古小人之恶君子。必欲厄其进。为君子者未尝以自堕其计为耻。而自轻其进退。今日之事。何异于是也。然而君之所执。又是一副当道理。以此劝晓疏下诸君。毋令必同其去就则可。而于己则未可耶。但所示前辈旧䂓。果有可据而行者否。座中朋友数人。或主君见。或是或人之言。其难齐如此。惟审量而处之也。
答李原明丁巳
[编辑]周官已卒业否。腹笥六经。今世能有几人。尤喜其及于未衰之前也。但不知所读之书。其能一一推致其理。体之于心验之于身。日觉其见得别否。圣门所谓博者政如是。苟非然者。终不免为玩物之归。左右当自知之。然而此后专意四子。甚为得计。虽欲为之谋。何以加此。千万勉励。
答李原明
[编辑]近日一番处置。往牒所未有者。辍膳岂不万万焦闷。而犹不若过举之为大。不知国事将税驾于何地也。所示于常分即然。而此身去就。已有区区自守。不敢随众冒赴。只自惶恐俟谴而已。有见相报。惟原明一人。荷意则深。虽有不同。亦何伤也。
别纸癸亥
[编辑]为学之要○以为己立心。以当仁为事。根基则小学。䂓模则大学。阶梯则近思录。经子诸书。依栗翁读书次第。反复熟读。塡得间架。〈右诸书。无非君惯习口耳者几许年。读得许多。而汔不知仁之可好。学之不可不为。可谓枉过了半生矣。亟取前日所读之书。逐一寻究其旨义。若初读者肰。勿麁看勿易看。少有所疑。辄即辨质。必至涣释而后已。仍又反之于身心。深体而实践之。使讲诵之意。都有归宿处。〉明健弘毅。〈四者阙一。不可以成德。〉不缓不急。毙而后已。
答李原明
[编辑]前日别纸所报。谓君看作平平语。不甚留意矣。缕缕回谕。令人感叹。苟于此实用力而实得力。卒免为一场闲说话则岂非大幸也。所论黎湖事。大体则然。而不知君与此丈平日契分如何。乃作此伤直之论也。是虽出于春秋责备之意。而诚意未孚。易生疑阻。此言岂或虑之过耶。昨闻新有宾僚除命。此已是荐引之力。不免陈章控免。只益私分之惶蹙而已。于国何益。精华批评。未及考阅。而大抵此书不能满人意。愿君自为抄选。以极其文章义理。毋论多寡。要以精当为归以示之如何。设令精华真出于此老之手。古今人各从所见。顾何妨也。
答李原明
[编辑]前书作复属耳。昨朝安城守历过。袖致君长牍。倩人读过。即是一场大议论。颇觉苏快。旱炎弥甚。安况如昨否。所示义理极正当。而但于鄙人本意似有未尽晓者。亦恐君看书不能细心之病也。大凡天下无不可为之时。无不可处之事。苟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则岂圣人之心哉。出处之义多端。固不可以一槩断之。然孔子之际可公养。顾何尝外于仕止久速四者。而一可字尽之。孟子迎之致敬以下诸件。亦何尝不尽出于正哉。至如抱关击柝。乘田委吏。即是为贫之仕。非可证于今日者也。愚于答朴丈书。以别纸录乙巳筵白数款以示之。盖曰儒者不出。为近世大弊。至有身不出户庭而致位台司者。又曰后汉隐者被征而叹曰。后宫厩马。其可减损乎。遂不出。隐者亦然。况抱道自重之士。安肯容易出来。区区之见。本来如此。则非以朴丈一出为非。其出也恐非其时。且其所归重。在于粗伸分义耳。苟能以行道济时为己任。随其学之所至。力之所及。且尽目前当然之责。徐以听命于天。而万一蹉跌。奉身以退。一如君所云云。则吾亦岂不曰进退绰绰有馀裕哉。愚意之所以不满于其出处者。正以自负之不甚重。自待之不甚远。趑趄愧缩。无端遽归耳。至于进贤之为事君第一义。道理果如此。愚固不敢当贤者之目。然其或出而仕也则亦或庶几乎君所云一日在朝犹有一日之效者。而但能荐引。未必能使之进也。则是亦空言而已。于国何益。己之所被恩礼。固可谓旷绝。而亦未必尽出于好贤之诚心。则于其所荐引之人。亦可推知也。孔子曰君臣之义。何可废也。此为万世人道之大经。自古君子小人。言同而意异者。不独分义二字为然。今以分义之云。专属之俗论。而谓夫君子之不必致谨乎此者。岂理也哉。如愚之积逋多年。怀忠未效。每有愧于程子所谓多少不尽分处矣。愚之所执虽是。而或有过处则君之责之诚是也。今以责我者。责之于朴丈则不亦左乎。儒者出处。自与科目常调。大不同矣。筵奏封事。非欲引而不发。前头苟蒙一一投示而有虚心愿闻之意。则方可罄其愚见耳。
答李原明
[编辑]朴丈去就彼此所论。盖未尝不同。所谓异者。特节目之小者。何必翻澜出说话来。以求其必同也。愚之制事立论。务取其大体。至于义理曲折分两上称停得出。诚有所未能。三仕三就之有正有不正。亦是草草说过。近来温习工夫久不到孟子上。欲更取传注。参以来示而细绎之。以决其得失也。仍记往年因论李台东彦事。得臆逆二字于圣批中。至今惶悚靡容。今玆诲责。大体则好。而于愚本心。容有未尽悉者。外面恩礼虽隆。而中心之好。未易如之。此区区为吾君忧悯之切。自不觉其形于语者。而恻隐云云。令我心还复戚戚。岂亦有过人知之一幸耶。儒字是通称君子小人。亦对举而混名之科目。亦何尝离却一儒字耶。然虽以二程论之。殿前及第与河南处士。出处行藏。终有所不同矣。年来上教每以科目人不可以儒贤待之为言。则贱臣所当以科目常调自处而已。设令来谕义理极正当。而时义则恐不可若此。如何如何。
答李原明
[编辑]秋暑学况清胜。似闻自昭谷又僦寓之他。尚此作主不定。一个心能不至如此否。君之新发愿。亦有日月。不知果能真实做工。他日相见。有可以讲讨者否。曾以礼记抄选奉托。而其后累往复。一无所及。或不见其书而然耶。精华二册。日来闲看。终未晓归宿处。尝怪此老以沙翁为师。而不能传得正统。但以文章为名。此书亦坐于学识不足而然欤。君则须极意精选。且与诸朋从容确议。务归至当也。往年金润所陈愬疑礼。得君广考礼书。多所驳正。愚亦略有论说于其下矣。近欲更检以还于其人。则迺不知其所在。遍搜旧藏而终不能得。君或有此草本则必誊示之。否者金之所谓肺石录者尚在。后当裹送。势不得不更烦君搜觅讨论以来矣。详示之为望。久知有一来意。而借乘之难如前。忙期且近。终恐不易。玆以书及之。
答李原明
[编辑]去就之义。不谋而符。不知已肃恩。而赴职在何间耶。道院兼带。已有前例。番次虽是望前。亦可与同僚推移而来往也。使士友群至而乐赴。岂不为上策。而愚亦不知何以则可。惟在贤辈相率而先倡。会讲如法。则虽数月之顷。或可闻风而兴起矣。权君相识否。其人䂓模不草草。非独世德之为好。赵友虽老。不惮与少辈同事。且其寓在院底。不讲则已。讲则必参得此数人。万一有成就之望耶。鹤泉志依到。时一搜阅。如见大心。重为之怆涕也。
答李原明
[编辑]移除之职。为公而喜得人。近世官无大小。而畴不癏弊。而此职为尤甚。君则切勿如他人之尸禄而思尽其职也。使吾在京。当先送儿孙。充君弟子员。而恨不可得也。道院讲会才始。而君则以公故悬頉。如君辈亦退步如此。更何所恃。今则无斋舍往来之劳。虽或尽职。似亦可以幷行而不悖。每月有讲则必往也。
答李原明甲子
[编辑]云纪鱼酒便。忽得长牍。慰当面谈。上批中不仕凉德之教。万万惶恐。即宜有陈暴之章。而至今不为者。盖煞有商量耳。今则疏亦后时。故欲待疾势差胜。进身都下。以请慢命之罪而又不能耳。其陈暴之大意则云纪许姑不细及。渠所传说。只是麤底。所云日子之限。亦恐失实矣。进退惟在随时。不可失之一偏。此诚不易之大法。而至于科目儒者。本非别作二类者亦然矣。但君父之教。既曰汝科目也。则臣子自处之道。其敢曰我是儒者乎。此其不成道理。无论科目与儒者。只当循了一个义字。进退语默之间。不以科目自轻其身而已。君则疏阔未晓此意。每欲辨诘于两歧同异之际。还发一笑。此身今日去就。但是自量筋力。且欲决于医人之口。其不欲自重如此。贤辈无甚高论也。然而愚意与君所示。大略则同。早晩岂无一番消详之期耶。士元凡事。终似抱不哭儿气象。今此长书招谤。谅非本色。可叹。愚则以为二宋先生于孝庙。同心同德。不可轩轾。而契合之隆。复雪之责。尤翁终是主人。春翁则夹辅之。从享时义。当先尤后春。不但爵秩为然。士元则谓此言亦似轩轾。两先生既有兄弟之序。以春先尤则于尤无所损。以尤先春则是不免贬春也。此所以不同。而如李廷郁单举尤翁之议则不惟士元非之。吾亦斥之。愚常谓从享之䂓。若只取一人而已则春当逊于尤。而既无限定。则何敢于同心同德之地。有所取舍耶。似闻今之为单举之议者。还以愚言藉重。亦可笑也。
答李原明
[编辑]两诗得和闲时披咏。殊觉畅怀。至于诗序中与圣人礼乐文章之妙。同其功用云云。良获我心。他日相对。当一读细评也。或传君得圣瑞与权高城书而喜之曰。每日晨起读郑延丰书四五过。便觉胸中爽然。然否。以愚观之。此似马东平故事。而若每日读此书而后应事。则其于应事。恐不免过于中庸也。如何如何。
答李原明丙寅
[编辑]所示绍煕行礼记后跋语果有之。而中因闵侄百顺以书报其翁遗意。略有删改。且附闵书于其下。以详其时事实。欲以杜乱贼之口矣。早晩一来对商如何。黎湖一出狼狈。其所论义理。得其半而遗其半。此亦不见用。而犹可以嘘起已熄之焰。使彼厚将崩之恶。我增忠志之愤。于世道则不为无补。成败不须论也。惟决归之后。进退不免屑屑。此为可惜。
答金道叔就征○己未
[编辑]前后所询。荷意良深。孝子之心。未尝顷刻忘哀。此固天理人情之自不能已者。然而至或过毁成疾。疾而又未忍近姜桂之滋。终归于灭性。则是圣人之所不取。故不谓之孝而谓之不孝也。如哀居丧之节。虽未目见。而以得于传闻者言之。宜若俯就。而谦谦如未能自尽者然。孝思无穷。安得不如是耶。然孝有大有小。悲哀小者也。学业大者也。愿无忽于大而谨于小也。
答安如松宗茂○癸亥
[编辑]日来调息增胜否。此身本来多病。而以刚健无病之人自处。今则老妄尤甚。向者终夕上山。适缘替行无人。而亦可见筋力之几复常节。傍人虽闷之。亦安得沮之乎。苟以少愈之戒责我则我固无辞。而归咎于读书诸友则过矣。承有讲学工夫。为之欣幸。辑要上数编。最切于初学。千万猛加着力。
答金伯真乐道问目甲寅
[编辑]从叔碉无子而殁。追后立后。而初期今迫。告辞何以为之。
当曰今以显考初期之日。礼当行练事。而孤子某以昨年十月成服。月满之后。始可追行。今日则敢用一献。略伸情礼谨告。
尤庵答吴再挺遭母丧。将葬又遭妻丧。虞卒之问曰。卒祔。葬妻后择日行之。据此答则重制中葬妻者。卒哭似亦退行矣。今乐道母葬方近。而家亲才遭期服。葬后虞卒哭过行否。或曰主丧之人。于重制成服前。不可备仪行祀。葬事退定为是。然大事进退甚难。虞卒当退与否。伏望下教。
卒哭退行之文。非指期服葬前也。不可引此为例。至如期服成服前则实为未安。然送终大事。异于平时。葬事退期亦难。似不得不过行。而既葬之后。虞祭又安可不设耶。然主丧之人如以身有重制。未成服而备祭仪。为尤未安。则虞祭令子代行。祝辞以父使子为辞为可也。虞祭系于葬。此事只当视葬事之当退与不当退也。如何如何。
答金子长履延○丁巳
[编辑]贤仲所示缕缕领悉。每念以贤好资质。及此少壮时。宜若汲汲如不及。而索居穷陋。未易长进。顷于令季过访之时。有所云云矣。承负笈之行。又缘疾不果。殊可怅叹。然以来示观之。可知其猛下工夫矣。程子曰有用力处。方有得力处。不知所用力为何地。所得力为何事。无由面叩多少。以效砭警之意。尤可恨也。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一篇。尤可观。愿以是慥慥。早晩相见。得有以相长为幸。
答金子长戊午
[编辑]大心归自鹤泉。便即卧疾。或剧或歇。凡二十日。以五月一日不起。用逾月之制。今月十日葬于先山右岗之外。翌日返哭寓舍。痛哭痛哭。平日相期甚远。不谓中道夭阏如此。吾道日以益孤矣。块坐空山。但有悲涕。耑告驰慰。良荷远情。为凭咸昌衙付讣书。而无见领语。岂浮沈而然耶。酷炎侍履均胜。此身失渠以来。若丧半体。虽以宽譬为主。而情由中出。自不能宽遣。然又不得不与同志相守者。复寻旧业。只觉逝者之为可哀耳。渠归盛言贤协心经纪。屋子之成。全仗其力。感叹不已矣。临殁又有申嘱之言。诚不忍负其遗意。方令儿子卒业。向日同事之人。亦岂不视同渠在之日耶。此汉不死。亦或与贤辈从游岩泉之间。而渠不在矣。触境只益其悲伤耳。奈何。无由相持一恸。徒增哽塞。渠在山时。走白足致生笋。谓贤所饷矣。今见其干者。尤可悲也。人生泡幻若此。可不汲汲为学耶。千万加勉。
答金子长辛酉
[编辑]所示缕缕并悉。他山之石。固非有意于爱玉。而自然有磋磨之益。况仆之于佥贤乎。苟能因此警惕。相勉以征迈则其何幸也。科举非累人。人自累于科举。此实宾主未分之故耳。存养涵养。本非两事。岂有内外之可言。惟二养字固属于静。而以静亦定动亦定之义。推之则自可晓然。又或蒙早晩携书一来。则当为之痛说过矣。
答李士依希仁○戊午
[编辑]母未葬而改葬父者。初丧既异于改葬。缌麻亦轻于齐衰。然旧棺之出。即同初丧。古人皆以丧礼处之。缌服虽轻。本是斩衰之馀。略具三年之体。恐当以父葬为重。而服缌将事。至母虞始还齐衰耳。此事从前多甲乙之论。而愚见则如此。惟主家财择之如何也。若非合葬则葬时各服其服。无疑矣。
答韩季牖启增○癸亥
[编辑]岁初手问。喜悉履端增吉。此身年益多而学益荒。如不及犹恐失之心。有倍前日。而力则不逮。其终于无闻而已耶。痛加镌诲。贤之所望者深矣。岂胜感叹。程子曰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知贤有志于学亦既有年。不知所着力者何事。着力而后方可语得力。所谓得力。勿论深浅大小。亦或有可言者耶。愿闻之。
答赵益章重晦问目己酉
[编辑]古人重改墓。一以初丧处之。两祥是向吉之祭。未葬之前。恐未敢议。杂记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祭即小大祥也。此可以傍照否。
答赵益章乙卯
[编辑]令大阮丈所遭。毕竟勘以何律。初闻时谓朝廷虽待以画师。某自待以士大夫矣。流俗哓哓。何足言也。读诗疑义随问奉报。而此是训诂文义之末。必如商也之得之言意之表。方可以言诗。幸勿泥于小而忽于大也。
答赵益章诗传问目
[编辑]抑章。温温恭人。
温是仁字意味。故古之状圣人德容。必先举此字。宜诗人之谓之德之基也。朱子进德刚健之说。别是一义。不当搀看。
既醉章。永锡尔类注。类善也。
类字之训以善。其义明白。不必以福字意看。下章祚字与胤。岂非善之应耶。左传所引。固断章取义。而于善字义。似不悖矣。
江汉章。作召公考注。以考其成。
以考其成成字则庙器之成者。上考字亦成之之意。勤王策命。所以成之也。
烝民章。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朱子以守字释保字之义。又系之以非趋利避害云云。明白正当。岂有他疑。先儒以明哲许子房者。亦非此章本意。或于此一边看得重。便为保字所误。自陷于扬雄,孔光之徒矣。可惧可惧。
周颂执竞章。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自奄二字。盖是祀成,康之诗。故归功。而然抑以武王犹是创业。而安靖四方则在成,康时而然耶。
大武与武宿夜不同。武宿夜只是一时乐歌。而大武则是象功而作大乐者。武王崩后所作云者。先儒说似是。
答赵益章己未
[编辑]近日侍况万胜。持被计亦频数矣。少时长在禁直。春坊最静寂可喜。况今姑无登筵讲讨之事。不读书。更何为耶。及此闲暇。深用力于义理文字。以尽熏陶辅翼之责。如何如何。温陵事。数百年幽郁得伸。可见天道之必复。而在典礼则终无所据。鄙见只当以程子说为正矣。冲庵之论。在中庙之世则可。中庙以后则不可。位次难便。犹属细节。然圣断廓然。缛仪已行。今何可容议耶。末端所示。诚得之矣。近于追崇之说。恐不为无见。如何如何。
答赵益章辛酉
[编辑]所询实甚难处。然以吾身之去就而速父兄于罪戾。固为万万切迫。而成君上之过举。尤岂不重且大乎。顾今非常之教已蒙收还。勿为挠惑。以全素守。如何如何。
答赵益章癸亥
[编辑]自君俟谴以来。远外传闻。罔非危懔。所恃惟圣明在上。决无杀谏臣之理耳。果然天怒少霁。薄勘宽恩。使得以优游于江干莽苍之地。其为感祝。何可胜量。然而圣朝过举。终无收回之望。区区忧爱之忱。只有中夜屡叹而已。先儒言眼中徒见义理。不知有刀锯鼎镬。道理固如此。而死生之际。能不动心者鲜矣。试自省其时意下何如。若要熟。须从这里过。岂天欲动忍而增益之耶。至于向书所谓崩心痛骨之冤。目下自处。只有潜诚深蛰。以俟天心之自回也。台谏未递之前。不为胥命者常也。自上有不敢闻之教。则万万惶缩。不敢不胥命者变也。当变而不可守常。然免冠则无义矣。此盖出于指示图生之路。而至于蒙勘出郊后。无端复入。尤为无谓。君之坚执不挠。诚得之矣。
答赵益章甲子
[编辑]大婚后已有日矣。向来恐动之言。今稍止息否。承往还京里。似是初出入。前头省墓之路。亦可以得见否。近来静里作何工夫。圣明在上。既成就得好。又不投之蛇山鳄水。而使之安坐于京江好榭。似此罔极之恩。恐无以酬答。切勿虚抛日月。以孤玉成之意也。大学更为温习一番之后。继读或问累百遍。随疑箚录。一一送质。兼看圣学辑要为好。如何如何。此言谅出相爱。毋忽毋忽。
与赵益章
[编辑]令宗人灵光新倅过辞时。谓将首兴学政。上官未久。即专人请讲䂓。志则美矣。但伤太遽。已以进锐退速四字戒之。而亦不敢孤其意。牵率草成一通以付之。吾亦失之锐矣。追思之。多有可更议者。此郡难治。亚于罗州。以如许烦剧之地。每月聚许多士子于校中。诚恐事力之难逮。宜从节省。闻已差训长于各面。不知见差时有文行之人能优馀否。或不免苟艰否。令下后民情如何云耶。乡校外或有书院书塾之属否。邑中或有如西路养士厅之䂓否。又或许士子居接者否。先辈莅此时。亦或有学政设施之可观者否。似此形便。必详细知得而后。可以酌量通变。而前书全无所报。此则生疏之致。承将于过科后设行。似不汲汲颁布。虽或已颁。亦不害从便添改矣。吾则怕添其酬答之劳。不为作书。君须以此意细及之。严饬邸人觅速便传书。使之勿为径布。以诸件所问。一一回示。俾得以复有往复。以成定本。如何如何。此事宜速不宜迟耳。
别纸
[编辑]虽均是本生亲。而大院君之事体加重。不待许多论说而自明矣。使君言其不当亲祭于私庙云尔。则于栗翁议论。诚有所违悖矣。今日所论。只是祝辞。三献之属。元不相关。何疑之有。新定仪节。朝报亦不得见。何由闻知。早晩如获其详。愿示之。
答赵益章乙丑
[编辑]溪山清福。君亦当而不让矣。今则已还江寓否。疚怀之辞。为之感叹。知此便改。即是药方。近觉程门敬字之功。于晩学尤易为力。试取或问所载诸说。而一一体行之为幸。
答赵益章大学问目
[编辑]诵而传之。以诏后世。此句兼大小学否。
小学。只是过脉说话。归重则在大学。
经一章注气禀所拘。
众人之心。所以与圣人异者。以气质则固千万不齐。而若论其本心则一耳。观于未发时尧舜与涂人同之语可见。玉溪卢氏以本心释明德。而栗翁取之。所谓本心即仁义之心。而气之本初亦湛一而已矣。则岂有齐不齐之可言耶。
盛德至善。
以理言之则曰至善。以得于己者言之则曰盛德。其实一也。恐不当分作体用看。
补亡章莫不有知知字。有两般意。一则莫不有知觉之谓也。一则于物理无不知之谓也。盖此知字与莫不有理之理字对立。恐当以知觉看。而但或问则曰以一人之心而于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此则于物理无不知之谓也。与知觉之知。语意不同。此当何所适从耶。
莫不有知之知。当以莫不有知觉为正义。而或问所谓无不能知之意。自包于其中矣。
诚其意意字之专属于善念。顷已承教。而终有所疑。盖意者即心之所发而有善恶之分。故欲自修者于其意之善者。当如好好色而扩充之。于其意之恶者。当如恶恶臭而决去之。其如好如恶者。便是诚也。然则诚字固当专属于善。而意字则恐当兼善恶看。
缘情计较之谓意。意之通善恶看。于他处则可。而独诚意章不可如此看。如好如恶。无非为善底意。故曰此意字当专属于善。若如来示则亦将诚不善之念耶。
富润屋章章句中如此之此。指心广体胖而言。言此之此。全指本章耶。抑只指必诚其意四字耶。
只指必诚其意四字云者是。
传七章注其用之所行。传文四有所则不得其正者。恐是兼言心之体用俱不得其正。而此只以用之失其正为言者何耶。
心字固当幷体用看。而至于论心之失则只当属用。
注必察乎此之此字。单指心字耶。抑包括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一句耶。
必察乎此之此。栗谷专指心。退溪则包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看。读者宜择焉。
絜矩章章句所云所操者约。即指絜矩之意。所及者广。即指无一夫之不获。而小注胡氏说则只以絜矩二字。分属于所操与所及。此说如何。
胡氏所释所操属矩所及属絜。未见其悖于朱注。来示则以絜矩二字。都入于操约之中。恐未及细检也。
殷之未丧师注。能存此心。
此心二字。即畏惧之意。当贴骏命不易上看。
楚书章宝善人之谓也。舅犯章仁亲之谓也。以先后轻重言之。仁亲为先为重。宝善人为后为轻。而仁亲在于宝善之下。何耶。
楚书舅犯二章之先后。以下段次序参考。自可皦然。秦誓以下言用人之事。生财以下以财利仁义对言。而末又以以义为利重结之。铺叙关锁。自当如此。
君子有大道道字之释。只当曰修己治人之术。而必加居其位三字者。何耶。
不说着居其位三字则无以明其为治国平天下之君子。
答闵顺之百顺○甲子
[编辑]来书令人读过。但有涕泪被面。尚何言哉。册子领留。平日相信之笃。无如乃翁。吾虽病。幸而不死则乃翁之文。吾不作而谁为之。但葬期甚迫。势不可燔志埋土。当从容作一通文字。以慰孝子之心。须少宽之。
答闵顺之乙丑
[编辑]处士之称。不合于已仕之人。虽曰处乡不仕。谓之处士则未也。题主以詅痴庵府君为之。圹中铭旌亦去处士字为得。同春先生官爵。为䥴,积辈追削。迁葬时铭旌用此例。陷中非可改处。被罪家先辈亦多有书官名者。今亦不以号而用官不妨。官与号并书则恐无义矣。如何如何。
答闵顺之
[编辑]遗事又蒙投示。可塡阙漏。顾病甚姑未始手可恨。示意亦备悉。其时吾以玉堂长官在郊。终不一参庭请。意思本自如此。其间难处之端。不可比诸绍煕。亦岂不知。而元来指点前人成败易。事至面前却难。岂独此事为然。仲舅下教曾亦亲承。事势果至难矣。试当从容更商而改下数语耳。
答申仲孝景闵○庚申
[编辑]岁前后两书承见。又中间一访。虽巧违而荷意则甚勤矣。春尽侍况万佳。此身居然周甲。何支离至此。默念故人。泉下多于世间。只觉有悲而无欢耳。近日作何工夫。往年从游之际。所期如何。虽不能委己于学问。惟当谨身修行。不失故家风范。而似闻往往从投钱之徒。狼藉戏谑。全无检束。是岂不大为父兄朋友之羞耶。近来名官亦或为此事云。世道风习之坏败。正坐此耳。少年志气。直当以古人自期。何污下至此。自今痛戒之也。临书不觉𫌨缕。可谅之否。
答李元甫仁锡○辛亥
[编辑]经岁相守。不可谓不久。而别来惘然若未始有会者。古之人能令人实归者。情緖似不若此也。耑告遽至。慰倒可言。此身中间苦浮胀之证。惫败忒甚。所业视向来益荒废。元甫去后讲说又疏。终恐无闻而已。奈何。示意足见用力不怠。深喜深喜。敬义图中左书一动一静。右书交相为用合八字。此是元甫归后所新添者。来示不谋而同。然两处细书。得无伤繁否。徐俟面确耳。小学题辞一句似可疑。然将性作理字意看则无病。四箴中秉彝本乎天性。亦类此矣。文与道本不宜二看。所引朱子语。似原于答汪书。而恐失细绎也。语类之役。君归后甚不着实矣。
答李元甫癸丑
[编辑]大心书至。有与君同宿之语。已是春后初信。手字踵及。慰喜如何。清和归侍益佳。村里之艰。惟青黄未接之前为甚。不问可知。但前书所云陨获二字。岂浅浅为知耶。承示愧叹。麦虽登场。亦恐馁在其中。昼夜读书。何其言之甚易。先行后从之训。未及思否。然塡补之意则固善。千万加勉。此身眼疼小胜。而昏花一样。老态其可医得耶。长日不得看一字。不知少壮之年。何故虚抛。到今悔之而无可及。贤辈他日或真知此言之为痛切也。论语工夫。不必限年岁久近。须沉潜浃洽而后方可谓善读。未知所得果何如也。
答李元甫丙辰
[编辑]旅店篝灯。寻理旧书。亦可谓勤笃。而到家则不免间断。此曷故焉。劳则勤。安则佚。恒人之情。正宜于此猛省。吃得许多辛苦。方有前头快活境界。勉之勉之。
答李元甫丁巳
[编辑]始热侍况安胜。驰恋不已。此中今年觉益衰。来日几何。而婾惰若是。何颜见有志之士耶。似闻近做举业。能不至坏了心术否。前书所云。恐亦只是一场好说话。愚亦于此自愧。不暇为贤而忧之也。朱子答人书有云试期不远。且习举子文。然义理意味。亦不可遽断绝也。愚之诵此言。其亦以众人望人之意耶。切望深谅。
答李元甫癸亥
[编辑]临门索钱租之吏。董生所不免。而不知能使妻子不咨咨父母不戚戚如董生否耶。愿自反省。以是为病。而无以贫为病也。言之者易而当之者苦。还自一笑。
答李元甫甲子
[编辑]今日得君书。良是不意。此事于君少时气节。固所优为。而近来颇有软脆之习。似此树立。实出非望。其为可喜。岂进士二字之比耶。且可以雪邻舍之耻。承不见非于庭下。是父是子。尤可奇也。
答申文甫光璧○辛酉
[编辑]顷过湖上。相违不相见。怅恨未已。即获手问。喜闻侍学之安。惟善心消磨之示。令人忧叹。然而牛山之傍。亦岂无萌蘖之生者耶。千万培植。俾有穹林秀发之美也。令弟归农。亦将长为此事。以没世而已耶。相对嗟怜而已。
答郑士宾观济○庚戌
[编辑]近闻朝家新式。大小祥许行于因山前。则葬时卒哭与祔。固无可论。而先儒引礼所谓报葬则报虞卒哭必俟三月之说。只行三虞。而退卒祔于因山后者。亦有定论。然虞后仍行亦无妨。故近日大家亦有行之者。惟在酌量而取舍之也。
答郑士宾问目
[编辑]下学上达。意在言表。
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事不出理外。然事则形而下者。理则形而上者。即形而下者。得形而上者。是未易以言语求者。必深思而得之。故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
答郑士宾戊午
[编辑]院宇清深。正宜读书。舍此而奔走于无益之科累。此何为哉。过十数年后。方思愚言。而亦何及也。数疏可戒。而来示有所及。不免冲口而发。还自一笑。
答郑士宾问目辛酉
[编辑]备要小注朱子说改葬葬毕。奠而归。既不行虞则撤灵座之际。设奠于墓前而归耶。
虞祭行于墓所灵座前矣。若不行虞则于此处设奠。为可也耶。
答郑士宾壬戌
[编辑]尊宗事顷于面谈时。已知君意向所在。而今此书辞显有左右之意。此言已不信于士宾如此。况于他人乎。然事关先贤。且系伦纪之大者。不敢不悉陈鄙见。未知以为如何。愿平心观理。无以些小难处之端。参错于其间也。栗谷后事。如示检看。则与此事恐不相类。申君之言。似未详曲折而然也。尤庵集中答金起之书考见。可知其略也。
答郑士宾癸亥
[编辑]益章能言人所难言。谏官风采。令人凛然。但未闻处分之如何。忧郁难状。设令被严谴。岭海岂死人哉。生子为名人。亦可以慰母心矣。
答郑士宾。兼示郑义仲鍓,宋叔夏煓。
[编辑]笃如之来获书问。知三益同栖一院。少年读书之乐。先辈所尝称赏。衰懦者叹羡而何由及也。闻士宾读邹篇。深可喜也。常怪见梁惠王何故冠于七篇。近日读得意味自别。方知义利二字之剖判。为儒者第一义。全书意旨都不出此矣。果能深思实体。必于天理人欲界分上。察之精而决之果。且为在傍诸益。普说一遍。则未必不为一勺甘露水。如何如何。漫及之。还以自笑耳。
答郑义仲小学问目
[编辑]小学题辞明命赫然注云德者道之得于内者也。业者功之成于外者也。德业内外。似有界分。而曰罔有内外。何也。
曰内曰外。岂无界分。而惟此赫然之明命则元无内外之间。盖得于内而成于外者。不是两事。
贤贤易色。首居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之上。何也。
中庸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朱子释之曰欲尽亲亲之仁。必由尊贤之义。子夏之意亦犹是尔。且易色。诚之至也。必先有好善之诚而后。可以为善也。
如更受赐更字之义。
更字与新字对看为得。盖献之而即受则其喜如新受赐矣。若不受而反赐之则如更受赐也。
孔子谓曾子条列五孝。而爱亲敬亲。独言于天子者。何也。先王法服法言等言。皆可通看于天子以下。而独言于卿大夫者。何也。
于天子。亦云不敢恶不敢慢。则况其馀者乎。爱亲敬亲。必天子自尽而后。方可刑于四海。其下则各随其位之大小而有保社稷宗庙守祭祀养父母之别。非孝有优劣。爱敬二字自贯于其中。法服等语通看。岂不好。而但天子诸矦则其责有重于此者。士庶人则不及必卿大夫而后可也。
重任分下云不提挈。少者与少者相分耶。
分任看作少者事。于不提挈之义。尤好。
色见于面者。而九思之温九容之庄。似不同。何耶。
九容九思。各是一义。九思则色温之下。更着貌恭。恭字中亦有庄底意思。
答宋叔夏乙丑
[编辑]向见深院讲录。君名下书以在京业科。尘俗令人代羞。书至闻上山读书。雪窗朝旭。正是好景界。少年此乐。老矣何由及也。此身长在床席。日昨君家及第来过。君必欲继此登朝。而此有命焉。毋躁躁然也。岁末梅花之会。亦不能陪尊翁以来。可叹。
答李习之灌○丁巳
[编辑]方在槐阴下讲小学。深恨君不在耳。忽获书问。如对慰甚。闻方始做工。世间几许英材为科累所误。贤自审其不为夺志则固幸矣。苟不能然。愚平日不能善导。不免为贼夫人之子。大府丈闻此。亦或瞿然。贤之不能喩之于道者。乌得无罪。此当各自反省。切勿以示人。以增流俗惊怪也。朱实满盘。与诸友解渴良幸。而素餐之愧。何能自已。千万痛自奋发。无徒汩没于尘中也。
答李习之辛酉
[编辑]所询领悉。强与弱对。刚与柔对。二字似同而略殊矣。夫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以此义推之。所谓刚者。惟克己而后可能。然欲克己。当先穷理。欲穷理。当先居敬。有不可凌躐而得之者。惟当旋旋用力。不缓不急。无或间断而已。如何如何。
答李习之癸亥
[编辑]君之忧患中。久抛工夫。寻常叹惜。然而此亦无如何者。惟书册外。自有用心处。侍病诸节。亦莫非学也。切勿自沮。百事寻得一个是处而行之也。人生多忧患。必待无故时节而为学。则岂有其日耶。承有心恙之兆。此为大可忧者。自慎自慎。
答李习之问目乙丑
[编辑]备要小祥祝文小心畏忌云云。
畏忌之忌。只是小心之谓。而备要虽载此文。士大夫家不用者居多。鄙人曾亦未敢用矣。
小祥后展拜。虽有退溪之说。揆以常侍之义。终恐未安。灌常于朝夕哭时。行焚香洒埽之节。小祥后虽止朝夕之哭。洒埽焚香则不废。仍为侍立少顷而退。未知不悖礼意否。
祥前不拜而拜于祥后。终未安。鄙人所尝行者。侍立移时而退。以礼言则所谓瞻礼者是也。哀之焚香一节。曾所未行矣。
三年内上食。进茶后抄饭如何。
抄饭一节。鄙家以三年内象生随俗行之。三年后则不行矣。
答宋龙卿德中○癸亥
[编辑]自闻罢坐。意已在画地之中矣。即因叔夜所传。闻罢坐至再而终不请拿云。院中古例。一罢坐便可拿。安有如许事理耶。所报恳乞次点云云。即是诈诡欺谩之计。次点差下于准。而参圈则一也。君之不为所欺。颇强人意。其馀答言皆紧切。无论事之成败。罪之重轻。其于尊主惩恶之义则得之矣。官无大小。尽职为贵。此后推类而扩充之。事事皆如此。则岂不为朋友之荣哉。
答李仁甫命元○癸亥
[编辑]数岁经营。堇得一来。而旋以丧故告归。怛然伤叹。迨不能少忘于中。忽获书问。喜闻还侍消息。未葬之前读书。固无可论。而书册外别自有用心处。节情慎身。事事寻得是处而行之。此莫非学也。承有疚悔自新之意。又不得不以一言奉勖耳。
答李仁甫甲子
[编辑]昨与士宾相见。谓尝以李君向学之诚。大胜于君矣。今则还是难兄弟矣。承方汩汩于科事。诚若吾言。所询礼疑。后时而无及。且无讨便之路。仍阙然无报。可叹。祖舅二字。尤翁事虽不记。而愚所自称于孙妇者如此矣。
答李仁甫问目
[编辑]为位而哭。在于袭后何耶。袭或在二三日之久则何以为之耶。
袭在于死之当日。未袭之前。男女哭擗无数。奚暇为位而哭。虽或延至二三日之后。必死者袭而后生者方可有位也。
问解易服条云为所生父母及祖父母妻丧。岂有不去吉冠之礼乎。不云去冠而但云去吉。则恐当着凶冠否。
家礼妻子妇妾皆去冠。祖父母妻丧。无去冠之文。至环绖则曰去帽着头巾。以此观之。古人之不去冠明矣。而沙溪之言既如此。尤庵亦云毋宁从俗去冠。惟在当之者商量去就而已。有未敢质言。
妻为夫党服。于夫之卑行则不降。于夫尊行则降之何耶。
妻为夫党。降夫一等。而服皆报服。故卑行之为伯叔母或从祖母皆不降。则伯叔母或从祖母亦不降。而为之报服矣。
乡俗葬时。以题主奠酒馔。大供来客。因为成风。是则大害于礼矣。然以若干饼果疗饥以送。无妨耶。
葬时酒馔。大坏礼防。虽曰若干疗饥。岂不同归一套。恐只当以程子告周恭叔者为法。
答尹仁甫得心○丁巳
[编辑]令子三加日近。嘉悦可知。冠者之字。有宾在。安敢代庖。然有问亦不能不对。字以圣文。未知如何。意欲归重于麟经。以明吾东所守之大义。而幽通赋有曰素文信而底麟。是其出处也。幸与宾商处也。
答兪伯翼彦钦○庚戌
[编辑]别来两月一获书。为慰可知。旱炎侍履万福。朝者有水原一生来见。自言终夕挥锄。夜归辄读书。而惫甚不能着力。此为慨恨耳。傍有难之者曰。读书固可耕且为与。曰古人有行之者。大舜是也。我所忧不能为舜而为乡人耳。又问得无劳乎。曰父母兄弟皆服其劳。何敢言何敢言。此际君书适至。有为暑所困看读全废之语。视此人何如哉。聊诵其言以闻。或可减却骄惰之意否。
答兪伯翼辛亥
[编辑]承以习懒为闷。谁令为之。屈伸惟臂。反复惟手之语。试深念之。毋虚作愧悚二字而已也。
答兪伯翼己未
[编辑]经夏以来。作何工夫。富贵家子弟。例多溺于目前之娱。昧于日后之图。以高门义教之严。岂或有此耶。切愿相勉读书。无虚抛时月也。科业亦非容易事。如得着实下工。其何幸也。人情岂不欲相见。而此亦闲漫出入。姑徐之。且勿自疚也。
答兪伯翼
[编辑]江干清迥。尘事不到。永夜书檠。意趣甚好。何等驰羡。顷日有人来言。君与人为杂戏。此事闻亦名官之所不免。而不谓贤亦如此。士者读书知义理之称。思之宁不为愧。极欲以书䂓责。而前言既同投水之石。不复为无益之语矣。今此所示。善端蔼然。无异地底之一阳。推而扩之。何事不做。深喜深喜。愿亟取击蒙要诀中立志革旧习等章读之。长得此好意思而后始读心近或四书为得之。如何如何。
答兪伯翼庚申
[编辑]所示良荷提砭。积逋在野。滥窃班资。仍又坐要推荣之典。心有所惶蹙不自安者。既未蒙收回则岁久之后。自不得不请来。而姑此不敢矣。君内书有启下云云之报。怪而问其由则尹令景孺果送言成出。此则有违于本意也。然既已启下。又不敢不祇承。益增愧惧耳。君辈今科又不免坐停矣。然而此于国体为得。深喜深喜。
答兪伯翼壬戌
[编辑]台爷去就。殆庶乎招不来麾不去之节。当此时而办此事。岂不为士流之幸。但上教严重。所执则微弱。似不能抵当得。今虽廑廑收杀。而终无以晓上下之心。此无他。所称负罪则固若有大罪。而所以为罪则一不别白故也。初则已失之。中则亦后时。今也头势顿别。从容治一疏。以暴从初所谓负罪之由。今番不能趋承之故。其几决不可失。试以此告禀。如何如何。
答兪伯翼
[编辑]三代时礼乐。同列于六经。秦火之后。礼乐先坏。汉儒辛勤补缉。竟未成全书。所存惟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已。乐则绝无传者。律尺短长。亦未有知其说者。朱子尝有立一乐学之说。不知后世有王者作而后。方行得否。自乐经之亡。后人论六经者。多以周礼代之。论语固亦入于十三经。而周礼之说似胜矣。如何如何。近日做何工夫。似此发问。犹是好消息。千万勤励。无一味懦废也。
答兪伯翼
[编辑]别纸所询。可见职思其居之义。为之嘉叹。有官守必有其责。而既无不虞之备。安可责之以效死。李忠定已事。似是无他责而然也。使三渊翁闻君所忧。必益信夫陵官不可做也。好笑好笑。在家则易致悠泛。守斋之日。日有程课。半月功力。亦甚不少矣。洪参判丈赴斋。日出一俪题。道上入思。卸鞍便书出。出直之路亦然。在斋时则可知。虽科程文字。老年成功者。亦有似此勤笃之工矣。胡子所云移学文艺干仕进之心。以收放心而美其身者。试为君诵之。以为如何。日省录已自潭印至。乍看元不大段矣。
答兪伯翼
[编辑]山斋岑寂。夜永灯青。正是读书好时节。令人驰羡。此身月馀日。忽作辟谷之仙。长委床席。动则上堂而蹶。丧馀之祀。亦不能躬行。气力可知。数日内始强进数匙。或可渐次向苏否。示谕恳款。深荷至意。但春间繇辞。得于孟子云云。不能省记而然耶。修身二字。反顾固多歉愧。而至于不贰以俟则尚庶几焉。疾病剧歇。各自有命。顾何关于移次哉。君辈之言。每以饮食医药之便利为重。如以利则饮食医药之便。城内胜于郊外。其将自郊而入城耶。向使汝五台之在三山也。几乎作一个完人矣。苟能逆知为今之汝五则何至忧其疾欲其生耶。愿君辈勿徒为姑息之爱。容此老子。安坐丙舍。消过馀日。毕竟讨得山足十数步上去。如何如何。
别纸
[编辑]丹岩舅氏不待状赐谥。初因左相之请。而赵显命疏有沮戏之言。上更询诸臣。命依前举行矣。子弟惶感不敢受。以至于今。若于筵中从容一陈。以为某为国血诚。立朝事业。已是上下之所共悉者。虽不待状。夫谁曰不可。第此事实。自先正臣李滉始。其时宣庙甚持难。群下力请而后许之。如先正道学德业之盛。而圣祖之慎惜恩典犹如此。故其后此事至为稀阔。而今则视同常行之典。不免为亵越之归。人不知为荣矣。况某遗命勿请谥。可见谦挹之心。不必用非常恩典。以伤其素志。令词臣撰进行状后赐谥何如云云。则岂不为公私两得耶。近岁不待状之命有数三人。而不必并举。只专以吾舅事陈白如此。自上或提及他人。则对以于某犹当若此。况其他乎云云。还朝之后。即以此纸奉览。冀有以善处之也。
答兪伯翼
[编辑]通典外属无服。然尊卑不通昏议。退溪书所谓礼律。岂或因此而发耶。古人谓婚姻为兄弟。以疏族重与结亲而仍不失其序。如是而后方可顺理。退翁之论极严正。然尤庵已不能行其言。其出于语录者一条。录出以上。幸于此参量而决之如何。
先生将以外孙尹周教为再从孙女之女婿。盖异姓九寸叔侄为夫妇也。〈出华阳语录〉
答柳文甫悫○己酉
[编辑]承方会做。能着实否。久别一相见。向来些少收敛之意。几荡然矣。大抵容貌辞气之间。全不加工。往往有俳优气习。吾身即父母之体。天之付畀又如何。其可不自重耶。愿以庄重沉实四字。勉勉自警也。朱子曰人多言举业有妨实学。不知曾妨饮食否。又曰学问之道。居家则事亲敬长。检身则动静语默。无他玄妙之可言。此语当深味也。每蒙存讯。属意深厚。不敢不奉砭。谅之。
答朴生文黼问目
[编辑]心经人心惟危章注。利害最易见云云。
利害最易见。而其粗者鸟兽已有不知之者。况义理极精微。岂不难见云尔。此段盖说道心惟微。只当以此意看。
西山注犹于污泥非水也。挠而浊之。是亦水也。此言不可晓。
鄙诈易慢。皆非本有。而既入而为之主则非心而何。是犹污泥虽非水之本体。而既挠而浊之则亦不可不谓之水也。
养心说。圣贤非性生。周子之意。岂非人以圣人为不可几及。故言此使之用力于学耶。
来说好。
六德不先言仁义。而以知冠之者。何耶。
集注之释仁义。但云无私欲有断制。则非指仁义之全体。如此则不必先言仁义。大抵无论人之贤愚贵贱。教之之术。知当为先。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而咸盥漱。则待昧爽而朝。何也。
教法于幼者差缓。恐亦有意义。
庶子庶孙。前日以众子孙断之。而今看释辞则皆以妾子孙言之。何如。
谚解所释。固亦知之。而愚见适如此。未知其孰是也。
祭统夫妇亲之。方氏以君夫人言之者。依其本文之义耶。外内之官官字。大夫士家。不可通行耶。
祭统本意。盖以国君言之。然官字。卿大夫家亦可通行。至于士庶人则无庙无可论。
亲迎醮子。
醮子之礼。虽非宗子。皆可行之。而醮辞则改宗事为家事。已见于礼书矣。
弟子之于师。心丧三年礼也。师于弟子则宜无报服之义。而孔子于门人之丧。若丧子而无服。门人于孔子之丧。若丧父而无服。是则若相为报服者然何也。宋儒王,黄,金三子丧其师。所制之服。各有不同者何也。吊服加麻。虽与五服有间。既变其服。与平人不同则亦似是服也。而谓之无服者。何也。且君丧师丧中与人书。当以方丧人心丧人自称之耶。
子贡若丧父而无服之言。盖于夫子之丧颜渊也。得其意而推行之者也。虽于师弟之间。亦岂无报服之义。王,黄,金三子变服之制。虽各致其哀。终归于吊服加麻。而与衰绖不同也。书中称号。方丧则僭。心丧则嫌于亲。不必书之也。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不曰耳目。而曰聪明者。盖聪明是耳目之则云云。
聪明耳目之则一句语甚好。然不留之留。好之而不放之谓也。既着留字则于聪明甚紧贴。耳目则泛然。
无抟饭。虽独饭之时似如此。而注云与人共饭。
抟饭必以共饭看。然后方有味。观上文可知。
文王朝王季。非问安否于内竖而退也。恐是先问而入朝。
似然。
伯夷饿而死。偶见东人诗。有野妪以薇蕨亦周草之意讥之。故遂不复采而饿死也。
此等说不可信。愚则常以周粟为禄食。饿死之饿。看作穷饿矣。
大学章句。为学次第。是固格致诚正修之序。论孟次之者。似是先读大学而次读论孟之谓也。
或问又引程子语。大学学者之先务。论孟犹处其次。篇题次之之说。即此意也。此当为定论。读书次第则自在其中矣。
明德虽兼言心性而主意在心。
明德虽合心性言之。然心能检性。性不能检心。固当以心为主。而亦不可单言心字。玉溪卢氏本心之说最的确。
大学一篇之中。言自明己德底意多。言明民德底意少。若曰使天下之人。皆能止于至善。虽圣人亦未能也。尧舜虽有朱均之子四凶之臣。而黎民于变。四方风动。此乃新民止于至善也。彼自暴自弃者。圣人亦无如之何。若以此为新民之未至。则圣经之训。岂不为虚远难行之事乎。但欲使民皆能格致诚正修。而造于圣域则未易也。只是人人各亲其亲。各长其长。日迁善而不自知焉。则斯可谓新之之极也。
若曰以下设难处。义理明畅可喜。
必慎其独。或者以为大学学者事。故加必字。中庸教者事。故去必字。
庸学必字之一有一无。不过随其文势而各自不同矣。教者之言。独不施之于学者耶。或者之言恐不活。
章句以审其几几字。小注朱子以善恶之几言之。
愚见则善恶之几差缓。实不实之几较紧。
贪戾二字。以贪为仁之反。以戾为让之反则如何。
终不若以仁对戾以让对贪。
不曰幼幼兴慈。而以恤孤为言。何也。
孝弟慈。莫非得于天者。而惟慈则无智愚贤不肖大抵同然。此上章所以引如保赤子。以明孝弟之不假强为。亦犹是也。以此推之。慈之不待兴而能之可知。故不言幼幼而言恤孤。恤孤亦慈之属。而其事为甚难耳。
明德以下德字凡两见。而章句于德润身则不言即所谓明德。而至先慎乎德。乃言之。岂以去明德字远。故特表而示人乎。
德润身。出诚意章。而诚意是明明德之一事。不须别释德字。平天下即新民之事。故于先慎乎德。释之以明德。以见明德为新民之本。
诚意为修己治人之要。恶恶如恶恶臭。好善如好好色是也。是故秦誓一节。言君子小人善恶之不同。而下文能爱能恶。好恶极其诚也。不能举不能退。好恶不能诚也。好人所恶。恶人所好。好恶反于诚也。能絜矩不能絜矩。只在好恶之诚不诚而已。故以忠信骄泰结之。忠信诚也。骄泰不诚也。章句谓天理存亡之机决矣。盖以见死生人鬼之关。实在于此。而不可不谨也。
如此看甚好。
答许君汲○庚戌
[编辑]君之相从。已几年矣。德性不加进。病痛常自在。前后非不竭愚。而如水投石。因己坏人。岂不愧惧。来示自讼甚至。是或对时革新之几耶。自今切戒妄言妄动。以威重为质。以笃厚存心。取敬身篇中心术威仪两节。深体而力行之。则自然躁者宽急者缓薄者敦矣。苟不能行此则求我复何为。我亦无颜见君矣。不敢孤求助之意。千万勉旃。
答许君丁巳
[编辑]多少示意。善端固蔼然。所期亦不草草矣。然向往岭外书院。谒松堂先生。旷百载而景仰弥至。此亦岂易及哉。苟有是心。射馀无废读书。勿虚作壮谈。是所望也。
答许君乙丑
[编辑]君之本兼诸衔。实是武弁极望。恩愈隆而报愈难。为君忧深切。勿生骄傲之气。又毋生躁进之念。读书慎身。如不能然。亟去门生二字。以免贻辱于老夫也。
答朴生远枝○辛酉
[编辑]数日留连。未足以展尽十年离抱。别来益不可为怀。二生忽致书问。喜闻霖热为况万佳。惟李宪之丧。出于不意。北士无矜式之所。恸惜何言。华院见撤。实是士林运厄。惋叹无可喩者。然贤辈尊尚爱慕之诚。不以屋宇有无而为增损。惟读书饬躬。相勉为善。以无负前哲作成之美意。今日所望惟此耳。武定册子。闻访问不住。可幸。承有为征君请挽之书。而至今不得见。远外人事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