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化的机关 劳动化的干部
革命化的机关 劳动化的干部
——广东屯昌县革委会在职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调查报告 |
|
广东省屯昌县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指示,采取了有效措施,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今年一月到十月,县革委会所属机关的在职干部平均每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九十二天。广大群众称赞说:“我们的革委会是革命化的机关,劳动化的干部。”
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领导班子
[编辑]要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关键在于领导带头。县革委会领导成员牢记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始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人民勤务员的身份,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广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带头人。
县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张发华同志一下到农村,就帮助“三同”户切猪菜、喂猪、搞卫生,忙个不停。今年春耕大忙季节,干旱严重,他在藤寨公社岭坡大队蹲点,和贫下中农一起投入抗灾斗争,及时研究、总结和推广了干播旱稻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早造生产。“九大”隆重开幕的新闻公报发表后,他在岭坡大队辅导贫下中农学习到深夜两点钟,第二天天刚亮,又跑到周朝大队去宣讲公报精神,中午没休息,卷起裤腿又和贫下中农劳动去了。贫下中农说:“老张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县革委会常委、革命领导干部张成蛟同志,主管“五·七”干校工作。从去年十月以来,他除了参加必要的会议以外,一直以校为家,与“五·七”干校学员一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垦了四百多亩土地,修建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使这所干校成为海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单位。
参加三结合的二十六名工人和贫下中农代表,一直坚持不脱离生产,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充分发挥群众代表的作用。省革委会委员、县革委会委员、生产队长林爱莲同志,坚持在队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她去北京参加国庆二十周年观礼回来时,上午到家,下午就参加劳动。贫下中农说:“爱莲当‘官’不象官样,保持了我们种田人的本色,是我们的贴心人。”
通过一段劳动实践,屯昌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对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伟大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搞好自己的思想革命化,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使无产阶级政权永不变色;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不染上“做官当老爷”的恶习,真正做到直接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几点行之有效的措施
[编辑]屯昌县革委会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指示,采取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他们紧密联系文化大革命前有些干部严重“三脱离”的实际,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政权建设方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批判阻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各种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想。例如:认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参加劳动的思想;认为自己工农出身,对参加劳动不在乎,不注意改造世界观的思想;认为蹲机关人少任务重,参加劳动单纯,可以图清闲的思想,等等。通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广大干部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加强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
其次,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为了能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建立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常委轮流值班的制度。他们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规律,对参加上级会议活动、在家主持日常工作和到基层蹲点跑面,都大体作了划分,做到上面、下面、家里的工作都有人管。他们还精简了会议,开短会,说短话,不搞烦琐哲学。他们还注意克服一般化的领导方法,加强调查研究,运用典型指导工作。县革委会成立以来,先后总结、推广了二十五个典型经验。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工作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矛盾。例如,县粮食服务站革委会有十三名干部,到基层抓点和下放劳动的九人,在家搞日常工作的只有四人。他们在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管调拨的不管供应,管供应的不管种子,管种子的不管农村粮站等分工过细的状况,做到既有相对分工,又能互相兼顾,担负起全部日常工作。广大干部深有体会地说:“机关越大,分工越细,人员越多,事情越不好办;人员虽少,只要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工作就能搞好。”
第四,减少革命群众代表不必要的上层活动。除了研究一个时期的重大工作和全局性问题的重要会议外,一般会议都不参加;凡已参加上一级革委会会议的革命群众代表,县里开会贯彻上级会议的精神,他们就不再参加,直接到本单位去贯彻。革命群众代表们说:“革委会这样安排好,使我们有时间参加劳动和联系群众,这是对我们的爱护。”
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
[编辑]为了解决在职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问题,屯昌县革委会逐步建立起各种劳动制度:在抢种、抢收的农忙季节,组织在职干部下农村社、队和“五·七”干校参加劳动;下农村社、队或工厂蹲点的干部,就地参加劳动。今年以来,革委会还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组织在职干部在机关的屋前屋后种植竹子三百五十多亩和其他经济作物。
今年四月,县革委会又推广了大同公社的经验,根据本县人少地多的实际情况,在各公社革委会附近举办“五·七”农场,由在职干部负责经营。县革委会则以农业服务站的良种试验场为基础,办起了“五·七”农场。通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实践,他们体会到,这种农场有以下好处:
第一,进一步保证了在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的落实。
第二,在职干部在农场可以接受农场工人的再教育,在职干部的革命行动又鼓舞了农场工人的革命干劲。短短几个月来,农场革命和生产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仅耕地面积就扩大一倍多,粮食、经济作物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三,“五·七”农场认真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在继续担任为全县培育良种、积极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县革委会机关可以逐步做到粮食自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