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的赞歌
革命根据地的赞歌 解放军某部“朝阳飞”评论组 1970年9月16日 |
|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这是《沙家浜》《转移》一场中沙奶奶挽留新四军伤病员时,发自肺腑的一句唱词。它不仅凝结着沙家浜人民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厚谊,而且闪耀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光辉。
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据地”。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队伍就如没有一个“家”,就没有站脚的地方,革命就要受挫折。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表明,象井冈山、延安这样的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没有若干个这样的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战略基地,我们就不能彻底消灭敌人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所以能够坚持斗争,最后歼灭敌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有沙家浜这个革命根据地的支援。
新四军伤病员养伤来到沙家浜,就象到了自己的家;当他们转移芦苇荡,仍得到了这个“家”的支援。“你待同志亲如一家……”,郭建光这段唱词,不仅是对沙奶奶的夸奖,而且是对整个根据地人民的歌颂。
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千方百计地迷惑敌人、打击敌人;千方百计地支援自己的亲人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这个革命根据地里,敌人变成了聋子、瞎子,他们搜捕新四军伤病员的计划,终于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我们的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荡,尽管敌人封锁,缺粮少药消息又断,但由于“家中有人勤照看”,及时支粮供药送情报,所以能够主动灵活,以弱胜强把敌歼。这一幕幕动人场景告诉我们:根据地是人民军队的立足地,同时也是埋葬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坟墓。
“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必须坚持用革命的武装粉碎反革命的武装。沙家浜的人民群众不仅积极支援我军所进行的武装斗争,而且直接参加这场武装斗争。在《聚歼》中,沙家浜的“民兵割断电话线”,叫敌人“两翼不能来支援”,成了瓮中之鳖,被我根据地军民一鼓聚歼!革命的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的伟大旗帜。只有坚持“打”,才能建立、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最后“打得日本强盗回老家”;只有坚持“打”,才能打出无数个“沙家浜”,最后让“家家都把红旗挂”。
林副主席说:“我们的根据地,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雏型。”沙家浜的人民正是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才建立和巩固了根据地的;全中国也正是建立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革命根据地,最后把无数个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才建立了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新中国。
毛主席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今天世界上广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对美帝及其一切走狗的革命斗争,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世界人民只要坚持武装斗争,坚持人民战争,坚持持久战,不断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就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就一定能够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当年的沙家浜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今天的新中国则是世界革命的根据地。我们辽阔的中国国土不仅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的可靠后方,而且是一切革命人民的可靠后方。我们积极地建设和加倍地巩固这块世界革命根据地,就是对世界人民的最大支持,就是对帝、修、反的有力打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