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卷二十二
世家第二十一 ◄ | 高丽史 世家第二十二 高丽史第二十二 |
► 世家第二十三 |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教修〉
高宗一
[编辑]高宗安孝大王,讳㬚,字大明,一字天祐,旧讳,又改晊。康宗元子,母曰元德太后柳氏。明宗二十二年壬子,正月壬戌,生,康宗元年七月,册为太子。二年八月丁丑,康宗薨,戊寅,受遗诏,即位于康安殿。
九月丙午,葬康宗于厚陵。是月,金昇王珣,即皇帝位,改元贞祐,遣使来告。
闰月遣郞将卢育夫如金,进奉金蕴珠,告哀。
元年
[编辑]○(甲戌)元年春正月以王生日为庆云节。
夏五月丙寅,赐金莘鼎等及第。辛卯,幸魂堂,行四虞祭。
秋九月壬戌朔,日食。
二年
[编辑]○(乙亥)二年春二月参知政事郑克温卒。
夏四月辛卯,幸外帝释院。丙申,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五日。
五月己未,赐廉珝等及第。壬午,兵部尚书致仕玄德秀卒。
秋七月有人言于重房曰:“尚药局在阙西,常𢭏杵,恐损山西旺气。”乃擅毁尚药局、尚衣局、礼宾省凡四十馀楹,移构重房,又开新路于千龄殿侧,以通往来。
八月己亥,崔忠献迁前王于乔桐县。辛丑,知门下省事丁彦真卒。己酉,奉安康宗神御于景灵殿,王出仪凤门外拜迎,群臣或有流涕呜咽。都人瞻望者,皆曰:“先王曩为太子,播迁岛屿,穷居逾纪,社稷臣民,尽为他有,岂期终膺宝位?虽享国日浅,能传圣嗣,遗弓之后,入安四亲之殿,真天命也。”
九月戊午,幸王轮寺。丁卯,附康宗于太庙,出文宗主,藏于景陵。庚午,王奉太后,移御清州洞宫。壬申,谒显陵。壬午,幸妙通寺。乙酉,谒昌陵。
冬十月辛卯,谒厚陵。乙未,亲祫于太[1]庙,奉玉册,追上尊号,第一太祖室册云:“提汉祖之三尺剑,我武惟扬,统殷汤之九有师,其兴也勃,皥皥不可尚己,荡荡无能名焉。”第二惠宗室册云:“躬擐甲胃,助成王业之艰难,望极云霄,率致民心之倾附。”策三显宗室册云:“当王室乱离之际,戡定厥功,革邦人浇薄之风,同归于理。外则定州牧之旧制,内则立社稷之新图。扫敌国之百万兵,霈然莫御,筑边城者十八邑,备其不虞。终致太[1]平之基,故号中兴之主。”第四宣宗室册云:“缵父兄緖,握军国权,嗣子早让,虽未逮于后昆,馀烈独多,故首叙于穆位。”第五肃宗室册云:“ト文帝龟横之兆,再造汉家,应元皇龙化之谣,中兴晋室。”第六睿宗室册云:“历先王三五代,缵承祖业之瓜绵,莅宝位二九年,抚育黎元之子慕。南巡西狩,而观风设教,北伐东征,而偃武修文。幸学以养人才,施药以救民病。”第七仁宗室册云:“葺内阙以示重威,征西都而新污俗,亲耕帝籍,劝民稼穑以厚生,幸御贤关,论古训谟而敦化。”第八神宗室册云:“夙锺睿哲之资,久服公侯之度,圣德不可掩,洛水应符。神器固有归,咸池出日。轸高祖倦勤之意,无乐乎君,念周王遗大之艰,乃禅于位。”第九康宗室册云:“本有龙飞之表,不须[2]鸿举之资。历数在躬,将以重明而继照,国家多难,确乎无闷以潜藏。然天授而神扶,故圣作而物睹。奄临皇极,大统绵区,遂传神器于后侗,丕显遗风于先祖。”礼讫,至高达坂,崔忠献结彩棚,迎贺。王命参乘,还御仪凤楼,赦。
三年
[编辑]○(丙子)三年春正月辛未,地震。丁丑,亲设帝释道场于修文殿。辛巳,昌乐公主卒。壬午,诸王、宰枢、常参官以上,诣阙陈慰。
二月甲申朔,日食。己丑,日本国僧来求其法。丁酉,燃灯,王如奉恩寺。
三月戊辰,始幸干圣寺,行帝释斋。又设藏经会于宣庆殿。辛未,幸普济寺。
夏四月癸巳,雨雪,旱。
五月甲寅,赐庾硕等及第。丁丑,祷雨于诸神祠。
六月癸未朔,王如奉恩寺。司徒柱国璿卒。癸卯,祷雨。
秋七月辛酉,大雨。
闰月甲申,分遣诸道察访使,问民疾苦,察吏清浊。丙戌,北界兵马使奏:“金东京緫管府,奉圣旨移牒,略曰:‘昔有鞑靼,恃凶入京,己与大军,年前讲好去讫。而后,契丹啸聚,蠹耗边方,杀戮我生灵,焚烧我仓廪。致皇天之厌秽,敛众怨以同归,胁从者倒戈而攻,同谋者倾军而服。既人心之戴旧,全辽海以如初。唯叛贼万奴,弃一方之重委,忘皇国之大恩,用心不臧,为天不祐。近被隆安府行省移刺全举大军征讨,旋不三月,应有贼徒尽行杀灭,虽有残零馀党,逃在山林,亡无日矣。既此贼之失利,舍贵邦以何之?窃恐巧言诈谋,闲谍两国,旁生侵扰。若或过界,严设除虞,就便捉拿,牒送前来。近者,契丹馀寇,西欲渡河,闻知鞑靼约会本朝大军,挟攻掩杀,自知无所归,而奔波逃去,潜犯婆速境。自今,己遣大军句当外,分头差有心力能干官,会合诸道大军,指日来到。一行军数浩大,窃恐阙误粮食,幷马军亟战,致马匹瘦弱。以此,今移牒前去,借粮储马匹,贵国宜量力,起送前来,患难相救,忧乐相同。设有安危,难分彼此,愿虑远以信从,使回牒以速到。’”时,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僭称天王,国号大真。先是,金再牒乞粜,国家令边官,拒而不纳。自去年,金人因兵乱资竭,争赉珍宝,款义、静州关外,互市米谷。至以银一锭,换米四五石,故商贾争射厚利,国家虽严刑籍货,然犹贪渎无厌,潜隐互市不绝。金将率兵到关,责云:“何弃旧好,不通告粜乎?”乃掳十馀人而去,中道脱还。戊子,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八月壬戌,王如玄化寺。乙丑,契丹遗种金山、金始二王子,遣其将鹅儿、乞奴二人,引兵数万,渡鸭绿江,侵宁、朔、定、戎之境。己巳,以上将军卢元纯为中军兵马使,上将军吴应富为右军兵马使,大将军金就砺为后军兵马使,御之。辛未,北界边报再至:“丹兵己屠宁德城,进围安、义、龟三州,又有兵自麟、龙两州界来,攻铁、宣二州。”乙亥,以朔州分道将军卢仁绥,昌州分道将军车德威,不能御丹兵,削职,以中郞将李希柱、金公奭,皆借将军而遣之。契丹兵驰书报曰:“大辽开国二百馀年,中被女真侵犯,又将百年,其女真所陷诸邑,尽行收复。惟婆速路一城不下,累次攻讨,方得乞降。官吏依旧任使,百姓亦依旧安业。尔若不降附,即遣大军杀戮,的无轻恕。
九月壬午,以大将军李溥为西海道防护使,大将军崔愈恭为东界兼春州道防护使。朝阳镇奏:“契丹兵至镇,甲仗别监东大悲院录事刘性臧,副将李纯老等,击杀二十九人,取旗帜钲鼓。”乃拜性臧司宰注簿,纯老大悲院录事。戊子,金来远军,移牒宁德城,约与夹攻契丹,仍索兵马、刍粮。壬辰,昌州分道将军金公奭与丹兵,战于昌州,斩首四十二级。延州郞将玄章等屡战,斩杀七十馀级,获牛马八十,云州副使薛得儒再战,杀五十馀级。己亥,西京兵与契丹,战于朝阳豊端驿,斩一百六十馀级,溺江死者亦众。乙卯,西京兵至成州之狗浅,遇丹兵二千馀人交战,斩获共一百十五人。
冬十一月庚寅,金移牒曰:“鞑靼兵来攻大夫营,乘闲入城,然己尽杀。尚恐馀党,逃入贵邦,烦请照会,堤防掩杀。”
十二月丙寅,丹兵屠黄州。
四年
[编辑]○(丁丑)四年春正月庚辰,樵人斫太[1]庙松树,几赭。乃命军士,禁之,亦不能止。甲申,金来远城移牒宁德城曰:“叛贼万奴,本与契丹同心,若倂军,往侵贵邦,其患不小。且为贵邦所击,则必奔还我国,苟犯贵邦,宜急报之,我即出军掩击。”宁德城回牒曰:“丹兵曾入我疆,屡致摧挫,若万奴继至,恐分我军力,以致丹寇复振。若侵上国,事在俄顷,未可及报,请预设兵马,遮阻万奴,使不至于弊邑。弊邑亦堤防丹兵,无使至于上国。”庚寅,全罗抄军别监洪溥驰报:“全州军马,年前十二月二十六日,催发,行五日,而还州作乱,杀逐长吏,因留住。”由是,罗界军亦不发。癸巳,遣大将军吴寿祺,以步卒数千,防守东界,兼领其界诸军。甲午,盐州人击走丹兵,献俘数十人。丙申,遣右副承宣金仲龟,以南道军马,往击丹兵。丁酉,亲设无能胜道场于宣庆殿三日,安西都护府,与丹兵战,斩首百馀级,来献。庚子,幸法王寺。丙午,遣将军奇允伟,率本领军卒,及神骑二班,与忠清按察使,追捕南贼。
二月戊午,定州分道将军朴儒驰报:“丹兵三万许,来寇烧栅。”
三月丙戌,遣东面都监判官李唐必,迁太[1]庙神主于太[1]常府。遣将军奇允伟诣显陵,奉迁太祖梓宫于奉恩寺。丹贼六人入国清寺,僧擒杀一人,馀皆散走。又谍者三人,入宣义门,门卒捕讯之,乃杨水尺及我降卒也。丹兵五六人又至,杀门卒三人,掳门外良家女一人而去。戊子,遣将军申宣胄,奉迁昌陵梓宫于奉恩寺,又立改葬厚陵都监,寻罢。己丑,丹兵寇牛峯县,遂趣临江长湍。奉迁玄化寺安、显、康三宗神御于崇教寺。庚寅,命将军申宣胄、奇允伟、崔俊文等,各帅其军,备丹兵于崇仁、弘仁二门外。丹兵至白领驿。盗发纯陵。癸巳,幸干圣寺。命将军崔孝文、金阳与、申宣胄等,合兵备御,丙申,宣胄等五将军,不战奔还。丁酉,幸妙通寺。
夏四月己酉,移御竹坂[3]宫,乃忠献所营也。时术士云:“松山王气将尽,宜御别宫以禳之。”从之。庚戌,丹兵五千馀人,至金郊驿。壬子,亲设无能胜道场于宣庆殿。戊午,更阅五军,以上将军吴应夫为中军兵马使,上将军崔元世为前军兵马使,借将军贡天源为左军兵马使,借将军吴仁永为右军兵马使,上将军柳敦植为后军兵马使,各率师,出崇仁门,以御之。己未,金万奴兵来破大夫营。辛酉,奉迁九室神主于工部厅,诸陵神主于考功厅,戊辰,金兵九十馀人渡鸭绿江,入义州。分道将军丁公寿出兵御之,有虎头金牌官人,弃兵跪曰:“我元帅亏[4]哥下也,夜与黄旗子军战,不克来奔,愿将军活我。”癸酉,幸贤圣寺,设文豆娄道场。
五月庚辰,丹兵陷东州。罢吴应夫,以前军兵马使崔元世代之,上将军金就砺为前军兵马使。壬午,丹兵数十骑,寇城东籍田里。癸未,丹兵掠桃源驿,吏得其文牒,略曰:“两国相战,徒杀无辜之民,宜遣信实大臣,奉表归款。甲申,以大将军池允深为杨广、忠清道防御使,率道内兵及僧军,以御丹贼。乙酉,幸王轮寺,设神众道场。癸巳,丹兵入原州,州人,力战却之,丹兵退屯于横川。乙未,以中军兵马使崔元世为兵部尚书鹰扬军上将军,后军兵马使柳敦植为监门卫上将军,左军兵马使贡天源,降为大卿,以郑有麟代之。丁酉,幸妙通寺,设摩利支天道场,以禳丹兵。遣内侍赍诏,往慰军中,各赐衣一领、银甁二口。己亥,丹兵陷原州。
六月丁未朔,王如奉恩寺。甲寅,遣刑部郞中金周鼎安抚西京。丙辰,幸王轮寺。壬戌,幸法王寺。甲戌,幸外帝释院。清塞镇执丹人王侯烈来,寻斩之。
秋七月丙子朔,日食。丁丑,西北面兵马使奏:“契丹二百馀人寇清塞镇,判官周孝严,京将韩貂出战,擒男女二人,马十匹,铁甲、朱记、银牌等物。”王以孝严为兴王都监判官,貂为郞将。以前枢密院事赵冲为西北面兵马使。庚辰,崔元世、金就砺追丹兵于忠、原二州闲,战于麦谷,追至朴达岘,大败之,贼逾大关岭而遁。辛巳,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戊子,复以赵冲为枢密院使吏部尚书上将军翰林学士承旨。癸巳,幸王轮寺。丙申,王改名晊。癸卯,加发兵马使任辅病,以大将军奇允伟代之。甲辰,幸佛恩寺。
八月丙午朔,奉迁崇教寺康宗神御于王轮寺。复史馆宣饭,先是,某王欲见史臣记事,潜至史馆,直馆预知,匿不现。王怒曰:“直馆不直宿,停赐食。”至是,崔忠献奏云:“禁内官,皆赐食,唯史馆独无,未合于理,命复之。”戊申,赦死罪十五人,配岛。壬子,交州防护兵马使吴寿祺与丹兵战,败绩。癸亥,崔忠献奏:“后军兵马使柳敦植遇贼,逗留不战,请罢敦植,及军内诸将军职,终身不叙。”王从之,以敦植忠献外甥,赦之。庚午,还御本阙。
九月辛巳,西北面兵马使报:“女真黄旗子军,自婆速府,渡鸭绿江,来屯古义州城。”辛卯,震丽正宫。甲午,幸王轮寺。丁酉,丹兵入义、静、麟三州,及宁德城之界。戊戌,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丹兵移谍请粮。辛丑,以吴寿祺为东北面兵马使。
冬十月乙巳朔,亲设佛顶道场于修文殿。庚戌,幸普济寺。癸丑,幸妙通寺。丁巳,幸干圣寺。庚申,赵冲与黄旗子军,战于麟州,大败之。丙寅,亲设无能胜道场于宣庆殿。遣使于安东、庆州、晋陕州、尚州、灵岩、罗州、全州、杨[5]广州、清州、忠州等十道,督诸州土贡。又军士有因取冬衣,请告归乡,久不番上者,督令赴京。
十一月丙子,丹兵复聚寇高州、和州,以上将军文汉卿为中军兵马使,大将军柳敦植为后军兵马使,大将军奇允伟为加发兵马使,御之。丙申,丹兵陷宁仁镇。己亥,陷长平镇。庚子朔,州分道将军白胤诱引丹兵二十馀人,饮之酒,乘其醉尽歼。壬寅,以文汉卿为中军兵马使,贡天源为左军兵马使,李茂功为右军兵马使。丹兵陷豫州。
十二月丁未,崔忠献信术人李知识之言,坏乾元寺,以禳北兵。移成宗神御于开国寺。戊申,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五日。庚戌,始营新阙于白岳,从知识之言也。庚申,亲设四天王道场于宣庆殿。壬戌,幸贤圣寺,设文豆娄道场。戊辰,宣州防戍将军赵敦、朴蕤等,弃城而还,流于岛。壬申,移御贤圣寺,盖信术者之说,欲以延基也。
五年
[编辑]○(戊寅)五年夏四月乙卯,纳熙宗女为妃。丙寅,中军兵马使报丹兵大至。丁卯,以左谏议大夫金君绥,代赵冲为西北面兵马使。
五月壬申,赦二罪以下。癸酉,幸王轮寺。甲申,广陵公沔卒。己丑,幸贤圣寺。丁酉,幸妙通寺。
六月辛丑朔,王如奉恩寺。己未,北界分道将军丁公寿报:“女真叛贼黄旗子贾裕,来屯大夫营,请与相见。邀致鸭江宾馆宴慰,乘其醉,擒裕等七人,又杀摩下二十馀人。”金元帅亏[4]哥下闻裕被擒,亲诣公寿,谢之,欲结和亲。因请粮及马,公寿遂闻于朝,给米三百斛。
秋七月庚午朔,日食。庚寅,幸王轮寺。辛卯,以守司空赵冲为西北面元帅,金就砺为兵马使。
八月戊申,赐战没孤儿爵。庚戌,幸王轮寺。癸亥,丹兵寇杨州。己巳,西海道防守军与丹兵,战于谷州,斩首三百馀级。
九月癸未,幸王轮寺。己丑,王施内帑腰带、罗衫、戎衣、紫衫于神祠,以禳丹兵。癸巳,幸妙通寺。乙未,幸贤圣寺。
冬十月己酉,幸外帝释院。辛亥,幸法云寺。癸丑,设神众道场于内殿。
十一月癸酉,加上王考妣谥。甲戌,幸王轮寺。
十二月己亥朔,蒙古元帅哈真及札刺,率兵一万,与东真万奴所遣完颜子渊兵二万,声言讨丹贼,攻和、猛、顺、德四城,破之,直指江东城。甲寅,幸王轮寺。
六年
[编辑]○(己卯)六年春正月辛巳,赵冲、金就砺,与哈真、子渊等,合兵,围江东城,贼开门出降。庚寅,哈真遣蒲里帒完等十人赍诏,来请讲和。王遣侍御史朴时允迎之,命文武官具冠带,自宣义门,至十字街,分立左右。蒲里帒完等至馆外,迟留不入曰:“国王须出迎。”于是,使译者,再三诘之,遂乘马入馆门。辛卯,王引见于大观殿,皆毛衣冠,佩弓矢,直上殿,出怀中书,执王手,授之。王乃变色,左右遑遽,莫敢近,侍臣崔先旦泣曰:“岂可使丑虏,近至尊耶?设有荆轲之变,必不及矣。”遂请出,蒲里帒完等更服我国衣冠入殿,行私礼,但揖而不拜。及还,赠金银器,䌷布,水懒皮,有差。
二月己未,哈真等还,以东真官人及傔从四十一人,留义州曰:“尔等习高丽语,以待吾复来。”
三月丁卯朔,遣郞中李世芬,奉迎前王于乔桐县。乙酉,王子倎生。
夏五月丙申,赐金仲龙等及第。是月旱,祷雨于诸神祠。辛酉,大雨。
六月乙丑,太白昼见,经天,十四日乃灭。
秋七月遣户部侍郞崔正芬等八人,分巡北界兴化道诸城,检阅兵器储偫军资,幷诸小城,入保大城。时,谍者有蒙古乘秋复来之语,故备之。
八月庚午,地震。壬午,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壬辰,东北面兵马使报云:“蒙古与东真国遣兵,来屯镇溟城外,督纳岁贡。”
九月辛丑,蒙古使十一人,东真国九人来。壬子,崔忠献死。己未,放囚。
冬十月癸亥,西北面兵马使金君绥奏:“义州别将韩恂,郞将多智,杀守将以叛。”遣将军赵廉卿等招抚之,又以上将军吴寿祺,代为兵马使。辛巳,以北界诸城,多为义州贼所陷,唯安北都护府与龟州、延州、成州,坚壁固守,赐州吏参职有差。以枢密院副使李克偦将中军,李迪儒,将后军,金就砺,将右军,讨义州。
十一月丙辰,义州贼攻安北都护府,城中将士出战,斩贼朴苏等八十馀级。
七年
[编辑]○(庚辰)七年春正月乙未,贬郑邦辅为安东副使,文惟弼为安西副使,于是,渎货之风稍息。
二月辛未,召李克偦为平章事,以金就砺为中军兵马使,吴寿祺为右军兵马使。乙亥,燃灯,王如奉恩寺。丙子,韩恂、多智投金元帅亏[4]哥下,亏[4]哥下诱斩之,函送于京。
三月丙申,以银尊、银盘、银盂各一,银盏二,细纻,细䌷布各五十匹,广平布五百匹,米一千石,遗亏[4]哥下,以酬其功。丙午,丹兵入平虏镇。盗起南原,寻自溃。庚戌,亲醮三界于宣庆殿。
夏四月壬戌,幸普济寺。
五月丙午,义州制置兵马后军、中军还。
六月庚申,王如奉恩寺。辛酉,太白昼见,经天。乙丑,赐朴承儒等及第。癸酉,王受菩萨戒于大观殿。戊寅,太白昼见,经天。
秋八月甲子,亦如之。甲戌,幸王轮寺。甲申,幸干圣寺。
九月己丑,平章事赵冲卒。丁未,幸普济寺。
冬十月甲子,幸贤圣寺。癸未,宁仁侯稹卒。
十一月辛卯,太白昼见,经天。
八年
[编辑]○(辛巳)八年春二月己巳,燃灯,王如奉恩寺。
三月辛卯,幸王轮寺。戊戌,捕义州逆贼尹章等三人,枷于市。辛丑,斩之。癸卯,幸普济寺。
夏四月乙卯朔,幸干圣寺。丁卯,幸外帝释院。甲戌,幸妙通寺。
五月甲申朔,日食。
六月乙卯,太白昼见,经天。辛巳,枢密院使李儆卒。
秋七月甲辰,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八月甲寅,平章事柳光植卒。己未,蒙古使著古与等十三人,东真八人,幷妇女一人来。甲子,王迎诏于大观殿,蒙古、东真二十一人,皆欲上殿传命,我国欲只许上价一人上殿。往复未决,日将昃,乃许八人升殿,传蒙古皇太弟钧旨,索獭皮一万领,细䌷三千匹,细苎二千匹,绵子一万觔,龙团墨一千丁,笔二百管,纸十万张,紫草五觔,荭花、蓝笋、朱红,各五十觔,雌黄、光漆、桐油,各十觔。著古与等传旨讫,将下殿,各出怀中物,投王前,皆年前所与麤䌷布也,遂不赴宴,又出元帅札刺及蒲黑带书各一通,皆征求獭皮、绵䌷、绵子等物。
九月壬午朔,幸王轮寺。东北面兵马使报:“又有蒙古使这可等来。”丁亥,王召群臣四品以上于大观殿,问蒙古后使迎接可否。王欲设备,拒而不纳,群臣皆曰:“彼众我寡,若不迎接,彼必来侵。岂可以寡敌众,以弱敌强乎?”王不悦。辛卯,义州分道将军驰报:“有兵六七千,来屯婆速路石城旁。”癸巳,蒙古使这可等二十三人,幷妇女一人,来督国赆。甲午,幸干圣寺。
冬十月甲寅,宋商郑文举等一百十五人来。乙卯,蒙古使喜速不花等七人来。戊午,移御梨岘崔瑀第。庚申,王宴蒙使于大观殿。己巳,王观牵龙等击球。己卯,御仪凤楼,立鸡竿,肆赦,赐赵冲子婿及阵没军士子孙爵,又赐崔忠献及瑀侄婿爵。
十一月甲午,设八关会,幸法王寺。己亥,移御离宫。
十二月壬辰,蒙古使三人,东真十七人来。甲午,以李延寿为太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吏部事,金义元为中书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崔瑀参知政事吏兵部尚书判御史台事,史洪纪知门下省事吏部尚书判工部事,文惟弼守司空左仆射,金就砺为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判三司事,郑通辅知枢密院事礼部尚书,韩光衍同知枢密院事户部尚书,李𪟝为枢密院副使尚书左仆射,贡天源为右仆射。
九年
[编辑]○(壬午)九年春正月甲子,幸神众院。
二月壬午,幸王轮寺。癸巳,燃灯,王如奉恩寺。癸卯,幸普济寺。
三月戊辰,设佛顶道场于修文殿。
夏四月己卯朔,幸外院。壬午,幸贤圣寺。丙申,赐梁𣞒等及第。丁酉,亲醮太一于宣庆殿。
六月戊寅朔,王如奉恩寺。
秋七月壬申,彗星出三台中,尾指西,长三尺许。乙亥,彗星见西北,长三尺许。
八月丁丑,见乾方,长二十尺许,戊寅,昼见,又太白昼见,经天。甲申,以彗见,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乙酉,虑囚。壬辰,王太后王氏薨。癸巳,蒙古使三十一人来。乙巳,太白昼见。
冬十二月丁酉,以李延寿守太保柱国,崔甫淳为中书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史洪纪参知政事,金就砺参知政事判户部事,文惟弼知门下省事,郑通辅、韩光衍并为枢密院使,宋臣卿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李𪟝同知枢密院事,李迪儒为左散骑常侍判三司事,贡天源为枢密院副使尚书左仆射,吴寿祺为枢密院副使工部尚书,柳泽为尚书右仆射,金仲龟为兵部尚书枢密院知奏事,崔甫延为刑部尚书,文汉卿为工部尚书,柳彦琛为刑部尚书判阁门事,咸寿为户部尚书,李公老为枢密院右副承宣。
十年
[编辑]○(癸未)十年春正月己巳,设帝释道场于修文殿。
二月丁亥,燃灯,王如奉恩寺。乙未,设佛顶道场于修文殿。丁酉,幸王轮寺。
三月己未,幸妙通寺。
夏四月壬午,设谈论法席于内殿。癸未,幸贤圣寺。
五月西北面兵马使报:“平虏镇有一女,生九子,皆有文武才,命其官,岁给租二十石,终其身。”甲子,倭寇金州。东真国遣佋信、阿典、浑垣等八人来。
六月癸酉,王如奉恩寺。乙未,以兪升旦为礼部侍郞右谏议大夫,赵晋卿为殿中丞。丙申,赐曹均正等及第。
秋七月蝗。
八月甲申,西京地大震。乙酉,亦如之。甲午,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九月庚子朔,日食。戊申,有旨:“两界五道,镇兵法席供费,皆出于民。是欺佛欺天,何福之有?”爰遣中使,出内库银甁三百口,分付诸道,庆尚道二百口,全罗道六十口,忠清道四十口。乙卯,幸王轮寺。辛酉,幸普济寺。
冬十月丙子,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大赦。壬午,幸干圣寺。戊子,幸妙通寺,国子祭酒李忠敏率诸生,谒于道左。王驻跸,赐酒果。丁酉,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十一月癸卯,幸贤圣寺。丙午,幸法云寺,设仁王道场。戊申,幸外帝释院。壬子,设八关会,幸法王寺。戊辰,亲设消灾道场于修文殿。
十二月戊子,以李延寿守太保,崔甫淳为修文殿大学士同修国史,郑通辅判枢密院事,韩光衍为宝文阁大学士,宋臣卿、李𪟝并知枢密院事,李迪儒同知枢密院事,贡天源为礼部尚书,金仲龟为枢密院副使尚书左仆射,柳泽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一年
[编辑]○(甲申)十一年春正月戊戌朔,放朝贺。丙午,蒙古使札古也等十人来。戊申,东真国遣使,赍牒二道来,其一曰:“蒙古成吉思师老绝域,不知所存,讹赤忻,贪暴不仁,己绝旧好。”其一曰:“本国于青州,贵国于定州,各置榷场,依前买卖。”癸丑,宰枢会崔瑀第,议接蒙真两国使之礼。蒙古使,赍国赆礼物还,王命直门下省马希援,途于西京。使至鸭绿江,弃䌷布等物,但持獭皮而去。庚申,幸法王寺。乙丑,太白昼见。
二月己巳,亲设佛顶道场于内殿。癸酉,幸王轮、干圣二寺。甲戌,太白昼见。辛巳,燃灯,王如奉恩寺。
三月癸卯,东真国使来。己酉,亲设百高座道场于宣庆殿。亏[4]哥下虏去静州人二百馀口还。壬戌,赐孙琓等及第。癸亥,幸普济寺。
夏四月己巳,幸外帝释院。壬申,狱吏奏狱空。壬午,亲醮三界。癸巳,太白昼见。甲午,门下平章事金义元卒。
五月甲寅,亲设消灾道场。
六月丁卯朔,王如奉恩寺。辛巳,王受菩萨戒于大观殿。
秋七月丁酉,太白昼见。
八月己丑,幸王轮、干圣二寺。
闰月戊申,幸普济寺。壬子,权知秘书校书郞李白贲诣紫宸门,上言曰:“先王之世,每押斋醮词䟽,必斋宿。昧爽坐殿,校书郞奉函御书,留院官奉笔砚,立殿下,上就几下押。今词䟽入内,秘书郞公服,立门下,累日不下,窃为陛下不取。”王曰:“权知校书郞微官也,直言如此,可谓忠臣。”癸丑,幸贤圣寺。
九月丁亥,参知政事吴应夫卒。
冬十月己亥,飨国老、庶老、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庚子,飨鳏寡、孤独、笃废疾,赐物有差。检校将军魏玿割股肉,以医母病,特赐物加等。戊申,幸[6]外帝释院。庚戌,亲设佛顶道场于修文殿。己未,幸法云寺。
十一月乙亥,蒙古使著古与等十人,至咸新镇。
十二年
[编辑]○(乙酉)十二年春正月己巳,复燃灯、八关油蜜果床。癸未,蒙古使离西京,渡鸭绿江,但赍国赆獭皮,其馀䌷布等物,皆弃野而去,中途为盗所杀。蒙古,反疑我,遂与之绝。己丑,幸法王寺。
二月戊午,幸王轮、干圣二寺。
三月戊辰,幸普济寺。乙酉,以修葺内殿,移御将军金若先第。丙戌,赐林长卿等及第。王在江华也,县人韦元,有甘盘之旧,至是中第。王召入内庭,假属内侍,赐衣带、金银、鞍马、酒果。
夏四月戊戌,禁内外兴作,勿夺农时。倭船二艘,寇庆尚道沿海州县,发兵悉擒之。壬子,王观武士击球。
五月戊辰,雨雹。
六月辛卯,王如奉恩寺。东真人周汉投瑞昌镇。汉解小字文书,召致于京,使人传习,小字之学始此。丁巳,太白经天。
秋七月戊辰,以判司宰事李允𫍯为西北面兵马使,大护军琴辉为东北面兵马使,郞将崔宗操为庆尚道按察副使,侍郞金得循为杨广道按察使,郞将黄粹为全罗道按察副使,侍御史柳蕤为西海道按察副使,起居舍人白敦贲为交州道按察副使。
八月辛卯,东真兵百馀寇朔州。丁酉,以康宗忌日,饭僧二百于内殿。康宗真殿在玄化寺,忌日诣寺行香例也,自庚辰,以来,国家多故,王不得亲诣。辛丑,边将崔亮擒亏[4]哥下幕官焦周马等数人以献,流周马于戴云岛。甲寅,亲设消灾道场于内殿。丁巳,幸干圣寺。
九月己未,又幸干圣寺。乙亥,乾元寺成。庚辰,知枢密院事左散骑常侍李迪儒卒。壬午,幸法王寺,王见前游马将校鞍马衣服鲜明,大喜,赐内帑布物。癸未,枢密院事御史大夫李𪟝卒。甲申,幸普济寺。丙戌,幸法云寺。
冬十月丙午,饭侩三万于球庭。丁未,储祥、奉元、睦亲、舍元四殿,灾,延烧禁城廊庑一百三十七闲。戊申,赐内侍将军宋㥠红鞓,许带之。癸丑,筑地仓于大仓,以备火灾,可容二十馀万斛。
十一月辛巳,太白经天。
十二月辛亥,以郑通辅判枢密院事吏部尚书,崔正份签书枢密院事御史大夫。
十三年
[编辑]○(丙戌)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幸法王寺。癸未,地震。倭寇庆尚道沿海州郡,巨济县令陈龙甲,以舟师,战于沙岛,斩二级,贼夜遁。
二月辛卯,幸干圣寺。
三月丙寅,参知政事致仕郑邦辅卒。
夏四月己丑,以年荒,罢一切土木之役。癸丑,赐吴乂等及第。
五月庚申,西京人赵永绥与石俊、金大志、金光永等,谋杀四都领及郞将黄胜龙、东方林,夺其兵,将犯京城。前队正金国仁,知其谋以告,留守陈湜即发兵,悉捕斩之,夷其族。拜国仁,为校尉。
六月甲申朔,王如奉恩寺。倭寇金州。是月旱。
秋八月庚子,枢密院事文汉卿卒。戊申,移御平峯宫。
冬十月己丑,地震,屋瓦皆坠。乙未,又震。戊戌,幸干圣寺。
十一月乙丑,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十二月癸卯,以贡天源为枢密院使,柳彦琛同知枢密院事左散骑常侍,崔宗俊、崔正份并为同知枢密院事,丁公寿为枢密院副使尚书右仆射。
十四年
[编辑]○(丁亥)十四年春正月戊午,立太子府,遣门下侍中李延寿,参知政事金就砺,赐册印。庚辰,幸法王寺。
二月庚寅,地大震。癸卯,亦如之。
三月乙卯,崔瑀迁前王于乔桐。
夏四月庚辰朔,亲设金经道场于宣庆殿,以禳天变。己丑,幸外帝释院。甲午,幸贤圣寺。倭寇金州,防护别监卢旦发兵,捕贼船二艘,斩三十馀级,且献所获兵仗。
五月庚戌,倭寇熊神县,别将郑金亿等,潜伏山闲,突出斩七级,贼遁。乙丑,雨雹。日本国寄书,谢贼船寇边之罪,仍请修好互市。
闰月己卯朔,王如奉恩寺。丙午,太白昼见。
六月戊申朔,日官奏,日食,雨不见。
秋七月癸未,参知政事史洪纪卒,辍朝三日。壬寅,太白经天,累旬乃灭。
八月辛亥,太子坐宝文阁,始讲孝经。乙丑,幸王轮寺。丙寅,太子出丽正宫,试选侍学公子、给使。六韵诗取兪恂等四人,四韵诗丁伟等四人,绝句李绍等四人。己巳,幸干圣寺。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以禳天变。乙亥,幸普济寺。
九月庚辰,监修国史平章事崔甫淳,修撰官金良镜、任景肃、兪升旦等,撰明宗实录,藏于史馆,又以一本,藏于海印寺。壬午,东界兵马使奏,东真寇定、长二州。遣右军兵马使上将军赵廉卿,知兵马事大将军金升俊,中军兵马使枢密院使丁公寿,知兵马事金良镜,后军兵马使上将军丁纯祐,知兵马事大将军金之成,率三军御之。乙酉,谒景灵殿。辛丑,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以禳天变。丙午,亲设无能胜道场于修文殿,以压兵。
冬十月庚戌,幸外帝释院,命宰枢设醮于天皇堂,以祈兵捷。癸丑,又设无能胜道场于宣庆殿。己未,三军自安边府,直指贼屯所宜州。甲子,贼桃战,我军败绩。
十一月己丑,以郞将金利生为紫门指谕。利生尝领北界兵,夜入和州城,与城中人,幷力固守,又出奇兵,斩敌无虑千百,以功受是职。癸巳,以前枢密院使金仲龟为西京留守。仲龟公忠节俭,所至有声,命下,朝野皆喜。贬丁公寿为南京留守,赵廉卿为溟州副使,流丁纯祐于白翎岛,以不能御贼也。
十二月乙丑,御史台禁闾里养鹁鸽鹰鹯。以有职者废公务,无职者起争讼也。辛未,以文惟弼参知政事判礼部事,贡天源知门下省事吏部尚书,柳彦琛为枢密院使礼部尚书,崔宗俊知枢密院事左散骑常侍,崔正份为枢密院使,崔正华同知枢密院事户部尚书,李元瑊、奇泞、金之成并为枢密院副使,陈湜为右仆射翰林学士,史光补为兵部尚书,金叔龙为枢密院左承宣工部尚书知吏部事,郑畋为户部尚书,李仲敏为刑部尚书,崔宗藩为枢密院左副承宣,李颋为右承宣,李奎报判卫尉事知制诰,庾敬玄为尚书右丞知御史台事,白敦贲试秘书监左谏议大夫。乙亥,门下侍中李延寿卒。是岁,遣及第朴寅,聘于日本。时,倭贼侵掠州县,国家患之,遣寅赍牒,谕以历世和好,不宜来侵。日本,推检贼倭,诛之,侵掠稍息。
十五年
[编辑]○(戊子)十五年春正月丙子朔,地震。癸未,以判将作监事金弁为东北面兵马使,大将军太集成为西北面兵马使。戊戌,幸法王寺。己亥,醮三清于宣庆殿,以禳地震。癸卯,设消灾道场于修文殿。
二月戊午,燃灯,王如奉恩寺。乙丑,幸王轮寺。
三月甲戌朔,幸普济寺。乙酉,幸干圣寺。己丑,怀音镇都领希干,捕西京谋叛者来告,赐彩帛四十匹,厩马一匹。辛卯,幸外帝释院。戊戌,赐李敦等及第。
夏四月壬戌,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
五月辛丑,北界兵马使驰报:“境上有贼变,又蝗害稼。”王分遣内侍,祷于中外神祠,又设般若道场于宣庆殿二七日。
六月壬寅朔,王如奉恩寺。戊申,亲醮元辰于修文殿。壬子,东真矛克王奴卑,司历高邻、干阑哥来投。壬戌,亲设仁王道场于宣庆殿,以禳狄兵。戊辰,掌牲署囚徒中,有一女,美姿色。署吏当直夕,欲奸之,其女固拒曰:“我亦队正妻也,肯从他乎?”吏劫之,囚于猪厩,众猪争啮。其女叫呼甚急,吏以为诈,置而不救,比明视之,唯骨在焉。
秋七月乙未,移御延庆宫。庚子,东北面兵马使报:“东真兵千馀人来屯长平镇。”议遣三军,以御之,寻闻贼退,竟不行。
八月丙辰,诏曰:“东真潜据近地,数寇边鄙。出军追讨,即辄遁去,迨军之还,复入窥窬,制御之术安在?书曰:‘谋及卿士。’宜尔文武四品,台省六品以上,各以长策条上。辛酉,亲设消灾道场于延庆宫。
九月壬申,幸王轮寺。亲设佛顶道场于修文殿。己丑,幸普济寺。辛卯,幸干圣寺。乙未,幸妙通寺。丙申,清塞镇户长妄作童谣,欲与龙州谋叛,兵马使蔡松年按诛之。
冬十月戊申,幸外帝释院。辛亥,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辛酉,饭僧三万。己巳,太白昼见,经天。
十一月辛未朔,地震。癸未,设八关会,幸法王寺。辛卯,知门下省事文惟弼卒,辍朝三日。乙未,还御本阙。
十二月庚子朔,日食。癸卯,平章事王珪卒。甲子,命枢密院副使李允𫍯,奉御衣带,移安于白岳假阙。戊辰,崔甫淳加守太师判吏部事。金就砺守太尉中书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贡天源、崔正份并参知政事,崔宗俊知门下省事吏部尚书,金仲龟知枢密院事,奇泞同知枢密院事,陈湜为枢密院副使御史大夫,史光补、兪升旦并为枢密院副使左右散骑常侍,洪斯胤为尚书右仆射,崔正华为枢密院使,仍令致仕。朴世通为兵部尚书,赵廉卿为礼部尚书,金叔龙为枢密院知奏事,金良镜为刑部尚书翰林学士,金承俊试户部尚书,崔宗藩为左承宣,李颋为左副承宣,崔林寿试秘书监左谏议大夫。
十六年
[编辑]○(己丑)十六年春正月辛未,平章事崔甫淳卒。辛卯,幸法王寺。
二月丙午,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壬子,东北面兵马使报:“东真人到咸州,请和。”亲遣式目录事卢演,往听约束[7]。癸丑,燃灯,王如奉恩寺。乙丑,宋商都纲金仁美等二人,偕济州飘风民梁用才等二十八入来。
三月庚午,幸干圣寺。己丑,幸外帝释院。庚寅,幸普济寺。甲午,幸妙通寺。
夏四月辛亥,以旱,雩。
五月甲戌,卢演,还自东北面,时东界赴防将军金仲温诉演怯懦,不与东真约束[7]。崔瑀怒,囚演于街衢所,以前巨济县令陈龙甲为长平镇将,约束东真。诏曰:“农事方殷,骑阳为沴,良由政刑之失,朕甚惧焉,其二罪以下流配人量移,囚徒并原。”戊寅,东真寇和州,掠牛马人口,陈龙甲遣人谕之,皆弃去。戊子,祷雨。乙未,幸干圣寺,祈雨。
六月戊戌,王如奉恩寺。辛亥,王受菩萨戒于内殿。北边人前别将锐爵,反复多诈犯罪,曾配和州。自言,知东真道路夷险远近,东北面兵马使崔宗梓信之,遣爵等三人入东真国,听探消息。爵与东真言:“我国欲与和好。”东真亦信其言,遣还爵一行人待报。国家犹豫不报,东真以爵行诈,斩之。
秋七月壬辰,两府会崔瑀家,议备御东真之策。
八月甲辰,尚书左仆射致仕庾资谅卒。庚戌,有司劾崔宗梓,擅遣锐爵于东真,以生边衅,左迁梁州副使。乙卯,幸王轮寺。癸亥,东真四十人托言追温迪罕,至和州。甲子,幸普济寺。
九月戊辰,平章事致仕崔洪胤卒,辍朝三日。丙戌,幸干圣寺。己丑,幸法云寺。甲午,幸贤圣寺。
冬十一月丁丑,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十七年
[编辑]○(庚寅)十七年春正月庚午,设消灾道场于内殿七日。甲申,幸法王寺。以车倜为枢密院副使御史大夫。庚寅,门下侍郞平章事琴仪卒。辛卯,幸王轮寺。是月,大饥,道殣相望。
二月丙申,幸干圣寺。丁卯,燃灯,王如奉恩寺。乙卯,幸普济寺。
闰月辛未,幸妙通寺。己卯,幸贤圣寺。乙酉,幸外帝释院。
三月己酉,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丁巳,赐田庆等及第。
夏四月壬戌朔,日食。甲戌,以星变,亲设消灾道场于宣庆殿,以禳[8]之。
五月甲寅,盗窃太[1]庙九室累世所上玉册缘饰白金。乙卯,以旱,再雩。
六月壬戌,王如奉恩寺。
秋九月戊申,幸妙通寺,驾至寺门外,马惊堕地,知御史台事王猷,以牵龙行首扈驾不谨,下狱,御史大夫车倜,但劾罢牵龙二人。
〈世家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