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鹿门先生文集/卷二十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一 鹿门先生文集
卷之二十二
作者:任圣周
1795年
卷二十三

[编辑]

钝静斋铭庚戌[编辑]

维钝则鲁鲁则确。昔曾夫子以是得。维静则虚虗则明。周程教人此其纲。然不可偏偏则滞。静或堕禅钝或野。法坤之厚主于载。体干之专能直遂。圣范贤训传勿爽正。习与性成。庶几乎钝静。

时习斋铭并序○壬子[编辑]

余尝谓论语二十篇。惟学而一篇。最为入德之门。而一篇之中。惟首章首节。为尤切而最紧。盖知以明善。行以践实之谓学。既学而反复玩绎。敦笃服习之谓习。学习之功。无时或间之。谓时学而必习。习而必时。苟久而熟。必有所至。孔子之教。程朱之学。论其大要。緫不外此。及读朱子或问书。有曰学而不习则表里扞格。习而不时则工夫间断。虽欲勉焉以自进。亦且枯燥生涩。无可嗜之味。危殆杌陧。无可即之安。又曰学而时习则心与理涵而所知益精。身与事安而所能益固。从容于朝夕俯仰之中。必有自得于心而不能以语人者。其语明白深切。尤足以发明夫子言外之旨。读之不觉心融神会。手舞足蹈。遂揭而名其斋曰时习。因铭以自警。铭曰。

维学之方。其端有万。虽则有万。要之至简。厥要伊何。维知维行。非知曷明。非行曷诚。维诚维明。斯学之门。宁或废一。鸟翼车轮。既知而行。惟进在习。习之如何。不时则涩。性情之妙。人伦之经。天高地深。鬼幽日明。凡诸万物。咸格无遗。䌷而益绎。𬤊习于知。或入事亲。或出从长。或近或远。或动或静。或齐其立。或尸其坐。习之在行。惟恒靡惰。无儆或间。无念或弛。亹亹纚纚。是之谓时。凡此三言。其用不穷。苟久而熟。我性则充。然不可强。非敬曷立。乃兢乃战。时习之法。先圣垂训。有的其纲。孰发其蕴。卓彼紫阳。小子埴。晩乃有见。爰揭斯篇。乾乾幽显。

三忠祠铭并序[编辑]

三忠者。即戊申死义臣。湖西兵马节度使李凤祥,中营将南延年,裨将洪霖也。当变之始。讹言先腾。人心汹惧。怀印章弃兵符。鸟窜于山林者相望也。受厚恩食厚禄。专制一方者。往往坐观其成败而左右其足焉。只知有其身而不知有国家。知利害之为切而不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而三公者乃以䟽远微末之臣。独毅然自奋。骂贼而不屈。使贼气外沮。义士内奋。纲常之义。复明于世。乱臣贼子知惧于万代。岂不伟欤。朝廷之褒恤赠爵。立祠而享之也宜。余至清州。询问遗事。得其首末特详。于是尤切有感焉。遂拟古作四言诗一篇以纪之。凡五百二十有八字。其诗曰。

岁在涒滩。月旅姑洗。有盗在南。流言是先。谓日可射。谓天可诬。缔我簪绅。诱我黔首。既久其酿。密铺潜觎。时维李侯。按兵于清。有屹砥柱。藩于王京。贼党聚谋。此宜先除。矧玆名府。有粮有械。藏兵于薮。藏人于州。赚我幕裨。营门夜开。侯时在府。不置堤防。煽动是恐。人言唯妄。䎹变惊起。贼已充庭。身不及衣。只拳徒张。茫茫竹林。奈何力竭。贼喜谓党。可劫而服。利啖威怵。炤刀于额。侯奋不屈。死荣生辱。堂堂毅烈。光于乃祖。赳赳南公。中军是守。贼来执之。其威眈眈。恇以𫓧锯。夹以质砧。曰汝我顺。我即不杀。公忿大骂。发竖眦裂。我官于朝。宁为贼屈。贼党是怒。有虓其喝。挥刀纷纭。股膂先剐。且剐且诘。以胁以诱。血流淋漓。体无完肤。公不少挫。逾厉逾奋。口不绝骂。声与气尽。烈烈洪君。居李之幕。苍黄毁壁。十指皆血。贼时在庭。元戎是索。焰焰烈火。声震于地。君入疾呼。曰我则是。有认其非。莫我或顾。君乃掠贼。揪厥刀兵。叫呼喷搏。万锋之中。贼党乃惊。其集如猬。有赏其胆。有啧其义。谓欲而活。伤我是愳。我事若济。我录而后。君曰鼠辈。我固无嗣。即我或有。宁甘贼用。辞厉气壮。遂捐厥命。嗟嗟三公。何节之伟。方时大变。若川其溃。凶谋逆肚。几半率土。或声相和。或足左右。或賮其境。或雉其伏。滔滔江海。孰知王国。嗟嗟三公。有卓其立。宁生害仁。宁利伤义。我明我决。鱼熊取舍。段笏颜舌。先褫凶气。炳炳一城。维远与巡。孰生孰死。孰亡孰存。千秋凛凛。维星维日。以愳以愧。天下乱贼。明明我王。是崇是叹。赠以崇秩。荐以苾芬。煌煌宝额。肃肃霛宇。我作斯铭。泯灭时愳。爰备爰悉。永示来后。

主一铭并序○己亥[编辑]

余旧读程子主一之训。只作专一义看了。如薛文清公所谓行第一步时心在第一步上。行第二步时心在第二步上者。晩验之。始觉其未然。一只是纯一之一。即性体也。心体也。书之惟一克一。易之贞夫一。论语一贯。中庸行之者一。周子所谓一者无欲。程子所谓涵养吾一。皆是物也。一者诚也。主一者敬也。诚敬一也。但有能所之别耳。程子又推而上之。乃曰天地设位。易行于其中。只是敬。会得时真是活泼泼地。若专一之义。固亦包在其中。然只释作专一。乌足以尽敬之妙哉。余既为存存龛记。以明程子之意。因掇其要。作主一铭。铭曰。

忘则失。助则泥。养吾一。对越帝。寂而感。何思虑。万其变。一自在。要在独。无外内。默而成。纯不已。仁不远。忘老至。

存存龛铭[编辑]

天高地下。易简始成。日月寒暑。化育以行。人得为性。礼卑知崇。寂感行藏。道积厥躬。经而纬之。一敬贯通。存而又存。于穆无穷。上下同流。能所浑圆。程门启秘。道体跃然。何思何虑。勿助勿忘。川鱼云鸟。随处昭朗。了了眼中。其要则一。弗贰弗参。动静无失。汤跻文纯。惟在乎熟。下学上达。妙不可极。愿言竭力。乾乾不息。曰惟慎独。守之之则。

窗铭[编辑]

整尔颜。竦尔肩。莫曰旅力之愆。仁思敦义思神。靡懈一息之存。

杖铭[编辑]

立不易方。行必以时。植条则果。拄卓则诐。

[编辑]

字箴并序○丙午[编辑]

余得名而未得字。历搜经传而未见其可者。一日忽思之曰名字之义。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可也。先儒有言曰敬者作圣之要。能敬可以为圣。然则合于圣字者孰大于此。遂字之曰敬仲。作箴以自警。后以思字为益亲切而改今字。

圣可学乎。为之则是。学有要乎。惟敬是已。动而省察。静而涵养。存中应外。咸致其敬。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微隐必审。幽独必谨。善心之发。敬而扩去。恶念之萌。敬以克祛。一言之出。属属洞洞。一事之接。战战兢兢。颠沛于是。造次于是。表里交正。动静无违。一根既培。千支皆长。一纲既举。万目俱张。真积力久。静虚动直。所操者约。所施者博。以之齐家。父父子子。以之治国。上上下下。未发之前。寂然不动。已发之际。感而遂通。呜呼一敬。作圣之要。有志于学。舍敬奚由。我揭为字。其旨深矣。夙夜从事。无负素志。

时习箴壬子[编辑]

尔读尔书。尔习在精。尔存尔心。尔习在惺。尔冠习整。尔瞻习尊。尔头习直。尔色习温。威仪之则。尔习端庄。言语之节。尔习安详。爰及日用。凡百事为。讲论之䂓。飮食之宜。事亲则孝。与人则忠。欲则思窒。忿则思惩。无时而间。罔或不习。克敬克念。既久则熟。有俛循循。毋徐毋速。

进德五箴并序○丁未[编辑]

天大无外。性禀其全。舜何予何。曷不希天。挚怀巷执。绳墨俱存。九垓八𡉞。万户千门。程子曰譬如大匠把持绳墨。千门万户自在。

右立志以定䂓模

一者是诚。主一则敬。勿助勿忘。无动无静。此心既立。与天地通。知礼存存。易行于中。程子曰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系辞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程子曰天地设位。易行于中。便是敬。

右居敬以建大本

心兮本虗。万物皆备。三千三百。峻极无际。天地脏腑。尔雅虫鱼。耳顺心得。贯一无馀。横渠曰曲礼是天地五脏魂魄六腑。寓于其中。○韩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右明理以尽心体

道根于心。欲由形作。心受形役。遂丧天则。先立其大。百邪退听。触手两片。迺纯乎正。朱子曰义利公私。触手便成两片。

右克己以反天则

敦化无疆。川流不息。默而成之。和顺道德。积久蒸融。高明广博。天道人道。同归无极。

右敦德以造神化

塞吾其体。浩浩厥初。欲蔽则亏。词屈则沮。知言克己。义积于躬。不疑不慑。山立雷行。第四箴欲改。仍旧而幷此附于下。以备参考。

右克己以养浩气

丁未春。余避疠于黔潭书院。有一二士友相从讲学。以立志以定䂓模。居敬以建大本。明理以尽心体。克己以反天则。敦德以造神化。为终身进德之工夫条目。要与共勉焉。因逐条作箴以示之。

[编辑]

四兄画像赞[编辑]

因心孝友。素履诚直。敦礼教义。型家范俗。黄发韦编。何事所乐。危微之几。俛焉夕惕。

祝文[编辑]

祭家后古木文癸丑[编辑]

惟神宅玆树镇玆土。以庇庥其人。不知其几百年矣。风雨所摽。蜂蚁所穴。不能保有其宅。今将披裂倾仆。不可复植。非直害及民居。朝暮震压。抑将神失其所。永无依怀。玆不得已剪其柯叶。伐其干肄。必敬必慎。不敢妄犯大干。庶几上竦下安。根本永巩。民奠其居。神宁厥宅。神其鉴玆。勿震勿惊。

告先考庙文代伯氏作○甲子九月[编辑]

窃以礼经立后。专为大宗。支子无后则祔于祖庙。元无立后之文。而况无父之子。无所受命。尤无为人后之理。此甚明白无可疑者。第自汉唐以来。义理不明。多有为支子立后者。行之已久。自成故例。而先儒亦未有明白勘破者。无父之子。国典诈令其母告官。此其本意虽指大宗。而世之名门法家。亦多援此而用之于支子者。朝家亦皆许之。便成通行之䂓。则今难以区区力量。有所辨正也。季父成均生贠府君不幸无后而早世。一门诸议及季母之意。皆欲以第四弟秉周为后。不肖等始欲据理消详。而终不能力主己见。慈亲之意亦欲从俗许之。故不得已将以今月呈礼曹。成出立案。幽明之间。怆痛何极。谨以酒果。告此情由。伏惟鉴临。谨告。

任实县圣寿山祈雨文丁丑[编辑]

崧高维岳。镇玆一方。磅礴淑灵。蓄异含章。有告即应。如响斯捷。丙子之春。我实目击。嗟今亢旱。憯所罕闻。弥月经时。如惔如焚。田皆龟坼。种亦不苗。农夫高拱。小大号咷。奔走奠瘗。自社徂湫。有渰旋嘒。终莫我虞。静思厥故。咎必在余。或者疵政。瘵民干誉。或者冤狱。沈郁莫䟽。臧或不培。奸或不鉏。刑或失中。惠或不卒。有一于此。难逋自作。宜罚我躬。以泄神怒。何辜斯民。俾也耗斁。神惟鉴玆。默运厥素。敛彼蕴隆。布厥祁祁。爰洽一霈。酬我虔祈。令闻弥骏。报祀不衰。

告黔潭同春先生院祠文庚寅[编辑]

小子结发志学。白首无闻。深恐辜负皇天降生之意。诸老先生倡道垂教之恩。夙夜惭叹。靡所容措。赖天之灵。近幸有见于程夫子主一之旨。而于先生诚字之训。深有所契会。千圣旨诀。端的在此。言近指远。服之无斁。方愿一心从事。永肩毋怠。烱烱此心。可质神明。而资本凡下。老益昏钝。乍开旋塞。进寸退尺。𨓏𨓏有奈何不下时。自暮途远。深可忧惧。伏愿先生。默赐眷佑。开发聦明。火燃泉达。日新又新。俾得缉煕于光明。使斯道不坠于地焉。来处旧亭。若陪燕申。恭惟洋洋。日监在玆。齐心虔告。庶垂鉴照。

在原峡时先考忌日纸榜行祀祝文[编辑]

维岁次甲辰正月丁亥朔二十五日辛亥。子通训大夫前任成川府使圣周。敢昭告于显考通训大夫行咸兴都护府判官咸兴镇兵马节制都尉府君。显妣淑人坡平尹氏神位。岁序迁易。先考忌日复临。追远感时。心焉如割。一自东移。远隔家庙。岁时荐享。一未躬与。情理悲觖。有不可言。窃念宗法虽严。礼有常变。是以朱子有支子在远。纸榜行祀之训。而且以为得礼之变。正祭犹然。矧玆丧馀。玆敢仰据贤训。俯参人情。谨用纸榜。略荐酒殽。以少伸追慕之私。伏地号陨。昊天罔极尚飨。

祭文[编辑]

祭祖妣孺人全州李氏文己酉十一月[编辑]

呜呼。小子生不及祖考。闻诸古老曰。祖考貌秀而气刚。才且德焉。而年未四十而没。小子常以是为至恨。以为天之生死人也。何如是不相类也。惟幸祖母在堂。诸父环列。昆弟翩跹上下。至亲同堂而居者凡数十人。室家之繁。宗党之盛。为世人所钦羡。又祖母性严恪。德容庄肃。导子弟以法。非䂓矩绳尺。不以出诸口施诸为也。是故小子兄弟得以观感效慕。拔蒙齿群。庶几有成立之望。繇是人咸以福门目之。谓祖考之所以受报于天者在是也。夫何近年以来。祸殃孔酷。戊戌姑母以奇疾没。后数年季母若兄嫂俱厄娩而夭。甲辰叔父叔母又先后数月而逝。逮昨年正月。小子罪积恶极。先君以盛年至德。奄尔弃背。前后十一年。凡六丧而丧焉者。莫不秀而刚。才而德。如我祖考而得年皆不满四十。独先君仅得四十有四。而比其所禀赋。殆不称十之一焉。岂生死之不相类。天道然欤。抑天之所以报施于人者。与夺之反复之。有不可测者存耶。人孰不丧亲。丧亲者孰不悲。而若小子者孑孑焉皇皇焉。为穷民之一。居而失其依。学而失其业。仰焉而无所怙。俯焉而无所赖。自前春至于今凡二周年。恒若饥乌之失哺。冻狗之去庇。肠线而心灰。气离而魂迷。所馀者特躯壳耳血肉耳。祖母尝谓小子曰汝考之丧其考。年十八。即汝之今年也。此岂不巧且异耶。又曰汝若成立而为人则汝考虽死何恨。小子敬受而隐痛于心曰。人或有以福禄传世者。今余则世受祸如此。何天之偏酷也。只惟祖母颜尚韶而体尚康。人莫不以黄耈期之。比先君之壬午。为有可慰者。若得侍娱终年。以未效于先君者效之。倘或幸而不死。获蒙至教。忝列人后则吾先君在天之灵。或可以少慰。小子辈穷天之恸。或可以少定矣。孰谓祖母捐世若不及。弃子孙如遗。翛然观化。翩然上陟。若是之速也。顾瞻畴昔全盛之时。宛然如昨日。而沧桑之变。象数之易。恍然若两家事。虽行路之人。亦莫不指点而歔欷。况小子前年失我考。今又失祖母。形影之孤。情理之惨。实人世之所罕见。而俯仰顾眄。无一事可以自慰者。则安得不冤号悲啼。愈久而不知止。将不觉其躯壳随以枯。血肉随以消。以自期夫身殉而踵跟也哉。呜呼冤矣。呜呼酷矣。祖母之丧。人之来慰者。辄曰寿近稀年。外人之言。固若是矣。古人论上寿中寿下寿之说。而曰宜上寿者中为夭。宜中寿者下为夭。夫以祖母气之盛德之大。实山河之所聚。天地之所钟。则推以常理。百岁犹短。而乃仅得下寿而止。此正所谓不可知不可谌者也。然则所谓稀年。在他人则为寿。而在祖母则为夭。此实一家亲戚之所共疑。邻里仆隶之所共惜。非小子有所蔽而云然也。岂或焚灼于忧患。戕斲于丧威。气血耗而荣卫损。心思劳而精髓竭。渐以时日。积以年岁。以驯致今日于冥冥之中耶。抑天地之化。真有所偏。初祸于壬午。再祸于戊戌及甲辰。三祸于昨年。而今又祸于祖母。使门户日益衰。气势日益替。而未死者益无以自慰而安生也耶。由后说也。天固可怨也。由前说也。其所以荐祸穷灾。使祖母至于斯者亦天也。呜呼彼天。何其酷也。呜呼。曩岁丁未。先君之通判咸州也。为祖母大设寿筵。时小子与四兄及三弟三妹。随在于衙。伯父季父及家兄自京赴之。歌以北斗。舞以南山。和之以律吕。奏之以笙管曰。子若孙迭起而献酌。维宾与主交口而称庆。如是者凡三日。日皆尽欢而罢。堂上下围而观者。如市如堵。莫不啧然称羡曰。盛矣哉盛矣哉。小子辈亦自相顾欢笑。以为平生之至乐也。呜呼。彼何时也。如是其至乐。今何时也。如是其凶祸也。自甲辰至丁未。不过四岁。丁未以后一岁而为昨年。二岁而为今日。则是丁未之前后。无岁不凶祸。而独丁未为至乐尔。岂天之运命。有所盈缩。人之气数。有所开塞而然也。抑亦是天之将降大祸也。先为之丁未。使后死者追思往时之至乐。以增今日之至悲耳。然则其所以乐之。将所以悲之。而特为之虚设尔。悠悠苍天。胡至此极。呜呼痛矣。昨年国家有变。时事多艰。七月小子奉先考几筵及母氏。往寓于北𰎟。十月祖母怜母氏孤居。又为看先考练事。与季父及从妹李氏妇临焉。时虽哀遑。无意于人世。而犹幸其异乡团会。以相依相慰。既而祖母先归京师。是年小子辈又将移寓清州。路由京。临辞祖母谓小子曰吾当于秋后复就汝所。以续前冬之好。小子谨拜铭心。以为今虽暂违膝下。从当侍欢卒岁。自是屈指以待。不能一日而忘焉。九月晦。忽自温阳传病患报曰。祖母自中秋。猝得关格之证。中变为浮胀。卒至于莫可奈何之境。小子闻来惊惶。即夜驰发。倍道来视则病势已至于十分地头。凡危兆败证。人之所指以为凶者。莫不乘之以发。独精神不至于全迷。气貌不至于纯败。故日夜默祷。或冀其天顾神佑。以有回甦之幸矣。微诚竟不能格天。药饵竟不能效灵。来侍仅七日。遽尔永诀。诀时又不闻一语俯嘱。斯岂人理之所可堪者哉。清之距京三百有馀里。虽不能常常往来。亦岂无便使之可凭。而中秋已危之疾。九晦始闻之。闻亦凭他家。盖在京之群从兄弟。或虑远外有惊。不为报知耳。此虽出于审慎之意。而自初证情。凶险已兆。毕竟之难保。则与其念一时之惊。而遗千古之恨。何不即速走报。使小子辈得以趁时驰到。始终看护。以少纾无已之思乎。以此追恨于群兄弟而已。呜呼。先君之在世也。必以清为归老之所。尝束装治行。启程有期。而未及数旬。遽先长往。小子辈每以是为终天之恨。今祖母又复遗约而先逝。岂造物有猜。不欲使吾家成𰎟里团聚之乐耶。小子之居于清。固不知其几年。而自今至去之年。将不禁其心日摧而肠日蚀。人非木石。其何堪也。早知如此。虽有大利害切身者。必不一日舍祖母而南上。以孤祖母顾复罔极之恩。下以负先考平日不远之意。而往事难追。万恨俱积。此莫非小子不孝无状。罪通神明之致也。岂不痛哉。岂不痛哉。仍念祖母爱小子惟笃。抚抱之教育之。实有昊天难报者。及小子稍长。粗知自爱。则又亟加奖叹。猥赐期许。一有所失。辄勤诲责。小子窃自以为吾于祖母。有母子之情而兼师保之义。当终身竭力。以报效其万一。今则已矣。无可及。所可以追勉而自赎者。惟当孜孜为心。仰体祖母平日之至意。以毋至于忝厥祖先。污厥门户。而教导群弟。以冀其成立。以继吾先人之业而已。不审祖母于冥漠之中。眷焉矜悯。阴隲而默佑。俾不至狼狈也否。抑小子自前春以来。窃有所恍惚疑讶者。古语云千古孰分梦与真。盖自真而观梦则真为真而梦为梦。自梦而观真则梦亦为真而真亦为梦。然则今日之所以叫号攀擗。穹壤莫逮者。安知其非梦。梦中魂游。或拜我先考若祖母于徜恍仿佛之中。则其所以欢欣咲唔。一忘今日之悲怀凄思者。又安知其非真也。伏愿祖母曁我先君。日接我梦。抚爱焉诲责焉。一如平昔。则小子亦当高思旷想。无事浪悲。以真为梦。以梦为真。以自附于达观者。呜呼。此果理耶。抑岂丧祸之馀。心醉而性丧。或将至于荒唐莽荡之境耶。哀哀彼苍。胡使余至此也。呜呼。靷期已卜。入地有日。小子则固将随輀矣。家兄病不能来哭。将自所居。及葬期直赴墓所。母氏始意与家兄同行。事多有掣肘者。计将不得成。情理之悲觖。固已有不可言者。而祖母僾忾之中。亦必有怅然而不自胜。怛焉而不忍堪者矣。其然乎。其不然乎。呜呼。悲不可以尽情。言不可以尽悲。一声长号。庶仿佛而来临。呜呼哀哉。

亡室新昌孟氏祖奠告文庚戌二月[编辑]

呜呼。生莫如吾子怜。死莫如吾子冤。口欲言也胸先塞。手欲文也涕先迸。虽然夫妇之义。死生一也。居则同室。死则同穴。祭则同享。今余虽不能终同室之乐。古人以天地为无终极。七八十岁为一瞬。则是所不能同者特一瞬。而所同者将与天地无终极尔。吾何以浪悲为。子亦庸是为慰。以安其长逝之心否。呜呼。灵辰不留。远日已届。今奉柩车。式遵祖道。子其有知。毋吐玆觞。

祥前又祭亡室新昌孟氏文十二月[编辑]

呜呼。子何忍弃余而殁乎。余何忍失子而生乎。自子之殁。年已周矣。而余之思日益苦。不惟思日益苦。悲亦日益深。往往如痴如狂。如浮如绝。亲堂之忧之而不知反。朋友之责之而不知顾。呜呼。人于至亲之丧。能高视旷想。不知其为死为生。如古之鼓盆倚户之为者。尚矣。固不可及也。即其下者。亦能日远而日忘之矣。而独余之悲且思。至此之甚。愈远而愈不能忘者。诚以其情理之可冤。人事之可恨。实有人之所未有者耳。盖念子和顺柔婉之性。仁孝纯笃之行。清通䟽亮之才。固未有不可于余意者。至于夫妇之际。人之所难处也。而子能承之以顺。裁之以正。于情于义。无所不合。以至衽席之上。得肆之地。亦未尝少弛其心。古人所称情欲之感。无介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于动静者。庶几其不愧也。是则人或未之深察焉。而余之所独知而深许者也。呜呼。以子之德性如此。才行如此。无间于幽且显又如此。则余之所以亲之敬之。如瑟琴鼓如律吕谐者。顾岂寻常为夫为妇者之比哉。余尝窃喜以为以余之庸且懦也。幸而外不见弃于朋友。内得吾子闺门之助。庶乎可以熏陶渐染。以不至于放倒矣。孰谓子禀气如此其厚。而赋命如此其薄耶。世称二姓之合。必由天缘。则况相得如吾与子者。宜其有不偶然者存焉。宜其终始偕老。与同苦乐矣。而今乃一切反是。相合才数年。遽又相失。哀哀彼天。此何理也此何理也。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子早失所怙。惟寡母是侍。子之兄弟凡四人。成长者独子与从嫂氏耳。子每恨兄弟既少。身又异于男子。不能长侍亲侧。以慰其暮境孤露之怀。昨年外姑氏因事归温阳。余亦奉慈堂寓于清州。清之于温。仅数舍地耳。若使之无故则可以往来省觐。以相依慰。子之所欣耸与余之所喜幸。为如何哉。而今遽至此。天乎天乎。此何事哉。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子殁而未十日。子之弟又死。弟死而又未十日。子之妹又死。数十日间。三弟兄相继而夭。人家祸殃之酷。岂复有如是者哉。自今以后。子兄弟独从嫂在耳。嫂往舅家则独外姑氏孑然一身。而无一人在侧者矣。观其日夜呼号。腐心焦肠。几何不澌而尽也。以子平日之心。倘若有知于冥冥之中。则其所以哀遑焦煎徘徊郁结者将如何哉。言念及此。虽顽如木石。其何忍堪也。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子之归余。粤在丙午。于时吾家全盛无事。其昏姻之盛。祥庆之溢。人莫不咨嗟而钦羡矣。而吾辈罪逆无状。奄遭戊申之祸。呜呼。尚忍言哉尚忍言哉。然而冥顽不灵。未即死灭。则其所以日夜所祝愿者。惟是兄弟无故。室家粗安耳。而曾未二年。遽失我祖母。又未数月。又复失子。此何事也。此何事也。自今以后。吾无复人世之意矣。居则忽忽。出则惘惘。殆不知天地之为大。日月之为明矣。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前冬挈子而归者。盖将以避疹也。而行未一日。余已病矣。又数日。子复继之。余病乍歇。子病又剧。以至于此。去其发行之日。不过七八昼夜耳。本欲避死。乃若就死。天乎天乎。此何事也。岂路涂所撼。风霜所侵。或有所损伤而致然耶。向使在彼而不来则未知果如何哉。观子两弟之死则虽在彼。岂能独免。然而从嫂氏亦同经是疾。而无恙焉。则亦安知子之独不然也。此事冥眇。固不可知矣。所恨者只是不早归耳。向使子早归而余无京里之役。则此地幽绝。是疾也固未必入来。虽令入来。亦将后于他处。而有所预备矣。前秋吾家之无事也。固将备装而挈归也。而不意以丧哀遑。余既奔走于京里。而子遂不暇来矣。及余之归。疾已大炽而无可及矣。遂使子至此。而余抱无穷之恨。岂大命所躯。自有所不期然而然者。而人莫之逃耶。抑命固无常。而人无先见。不能早为趍避。以至于此。则虽曰天命。而亦人之所自致耶。左思右度。万恨俱生。哀哉痛哉。其何忍堪也。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方子之疾剧也。余才免危境矣。家人虑余病里有惊。不以实报。及乎既久之后。始觉其气色有异。遂担羿而入见则已至于无可奈何矣。子于奄奄之中。开眼而视余。若将以有言。既而手还释目还闭。而遂恬然就尽。呜呼。此可忍见耶。此可忍见耶。抑未知其所欲言者果何事也。夫妇之间。死生之际。固宜有可属托者。况吾与子不见面。已再周年矣。其胸中所蕴畜。必将如山而如海矣。子何不及其精神未昏。言语稍通之时。呼余而悉吐也。闻子病中忧余疾甚。数发于啽呓之中。岂亦虑余病有加。不为之报知耶。使余得自始病时。亲自救护。诚无不竭。言无不尽。以至于此则此恨此痛。犹可以慰其万一。而今乃不先不后。一时俱卧。余病而子不能视。子病而余不能救。遂至使子飮言而不能发。茹恨而不能吐。而九原之下。长作郁结之鬼。哀哀苍天。胡忍为是。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疹之为疾。素称难治。然方是之时。上下长幼经是疾者凡数十人。而卒皆无事。独子不能起耳。则是疾也未必能尽杀人也。夫以子之德性与才行。乃死于未必死之疾者。是诚何为也。若曰药饵之乖当。救治之失宜而致然乎。则彼愚隶下贱得是疾者。往往委之于道路。加之以霜雪。岂有药饵救治之可言也。而卒能不死者何为也。若曰余之罪殃通天。戊申之后。尚有馀罚而致然乎。则又何不直加于余身。而使子横被其咎耶。此皆不可以测度者也。而言念之际。只皆足以增余之悲思怨怀矣。其何忍堪也。其何忍堪也。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子既没而余之病又复进退。不能动作。含袭敛殡之际。俱不得以临哭。地且僻远。初终诸具。无不取办于京市。往来拮据之间。凡所以附身者。不能以时以诚。幽明之际。余之负子大矣。自今追思。肝蚀肠裂。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前冬挈归之时。外姑氏临送余曰。愿以来春再率以来。余虽不能明为之期。然固已敬受而心藏之矣。谁知夫惨毒之祸。伏在于十日之内乎。及夫今春之往拜也。若将以赴前期而践宿约矣。顾瞻前后。旧迹宛然。而人事之变。乃至于此。所见者惟外姑氏之泪颜。所言者特悲辞凄怀耳。此时余心当何如哉。若令子暂延一年之命。使得以往来殷勤。以少偿其宿愿。则余之悲岂至于此哉。而天乃惜此而不为。何其酷也何其酷也。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子素有腹病。人或虑其妨于生产。然世之有病而能有子者何限。而子之仁心吉德。尤宜非无子者。若更遅以数年则岂遂不能有子也。使其有子而死则子之遗仪馀緖。犹未至于全然泯绝。而余亦可以抚抱教育。少慰其思子之心矣。而天乃夺之如不及。生世二十年。倏然若去鸿之无迹。而身后凄凉。莫可以仿佛其典刑。则吾子长逝之心。固将歔欷冤结于九地之下。而余之塡胸满腹之怀。其将于何而寓也。于何而慰也。记昔余之处馆于宰谷也。偶见子十岁时所写小学谚解。题诗其后以勉戒之。因笑而语曰此可以示子孙也。其爱慕之意。盖不偶然矣。今则已矣。此书其何忍复见也。又孰能藏而传之。以见吾与子当日之心乎。呜呼悲哉呜呼悲哉。此其可冤而可恨者也。呜呼凡诸可冤可恨之端。何可胜数。而略而举之则有如是矣。安得不使余悲之。思之愈远而愈不能忘耶。呜呼。子何忍弃余而没乎。吾何忍失子而生乎。痛矣痛矣。虽然人生七十八十。固所难得。况余则自量气质虚弱。尤不可必得也。假令得之。比之于天地则不过风中之火耳。其几何不随子而死也。既死之后则当与子同归于太虚元气之中。而无间乎其乍先而乍后也。然则又曷足以浪悲。以取讥于达观者哉。如是思之。心胸粗觉开豁。然而乍得开豁。辄复依旧。其又何以强抑而力制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子之柩固宜藏于先山。而吕江则穴已尽。城山则又非久远计。而当丧求山。又非力之所可及也。不得已权厝于家侧。方将广求吉地。以迁先墓。遂及于子。计其期固不出三两岁矣。而未前亦可以人神相依。不至于孤孑矣。每朔望上山。流水咽咽。树木翳然。若可以寻吾子于荒山寂寞之中。而及其既到也。所见者特颓然数尺之封而已。叩之而不见。叫之而无应。惟彻天之声与彻地之泪而已。抑未知子于其时。亦能徊徨仿佛悲余之如是也耶。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子之葬也。余尝以数语告诀矣。而气窒胸塞。文不能成。凡所欲言。百不能一。只意日稍久心稍定。乃欲一吐出胸中之积哀。而其后累当纸笔。辄又如前。因循荏苒。以至于今。则祥日遽已迫矣。几筵亦将撤。而衰麻亦将除矣。今若蹉过则余之哀。终无以一摅。而为重负子矣。乃忍衔痛收泪。略叙如此。而心神颠倒。所未尽者尚多。子若有知。倘可以默鉴而神会也耶。呜呼哀哉。

祭李大心戊午[编辑]

先圣有训。著于鲁论。喟彼狂点。莠紫乡原。吁嗟斯义。世季孰宗。刓方醊醨。妄儗中庸。惟兄脱群。不受俗锢。禀精刚阳。抗心邃古。嘐嘐俯仰。覂驾陵云。岂行不揜。伊志则云。得师于庭。曰惟陶翁。显允陶翁。儒林之宗。讲道汉南。士争玉帛。兄实左右。卫道甚力。若尼有由。恶言不闻。有说无违。又如愚颜。笃信不挠。勇往靡怠。车既脂矣。何远不届。岂云中道。陨辀绝鞚。人孰无悲。莫如我恫。昔我庚戌。始谒先生。兄不我鄙。惠与游幷。谭经评史。旁及时艰。于以折衷。函丈之间。函丈暇日。月朝君吾。我则近俗。君或气浮。钦斯服膺。勉以裒益。散聚无常。心期惟托。再昨之春。我过君庐。月夕联枕。雨朝评书。我诩吾君。锋锷顿敛。君亦谓我。一超旧染。相视而笑。以为戯剧。君曰我辈。寿命难测。不宜玩愒。自儗黄童。深山静水。结茅于中。惟我与尔。曁晦可宋。相讲以老。其乐孰尚。余即心诺。归以语晦。奈玆世故。推敓沮败。有志莫副。中自窈纠。间闻吾兄。筮地鹤泉。归欤将隐。筑室理田。闻玆钦耸。自愧陋拙。秪几早晩。百累是脱。勉蹑遐踪。成言则修。云胡一疾。奄隔明幽。年未四十。死而亡后。生人之戚。靡不备有。人为兄嗟。我不是疚。我所深惜。惟志惟才。骥骋忽蹶。兰秀遽摧。卓识奇气。下埋黄壤。有屋谁居。有山孰赏。三物之出。永世莫偿。非夫谁恸。揽涕汪汪。才而无命。谁昔然而。奈何于天。聊哭吾私。

祭季父成均生贠公文癸亥五月[编辑]

呜呼。小子不肖无状。获罪于天。未二十而失慈父。又未十年而再丧耦。今年三十有三矣。而未有一子。孟子论穷民者四。其属乎男子者三。而小子实备有之。恤恤乎遑遑乎。无复有人世之意矣。独其所自慰而为生者。以有吾伯父及公耳。有疑则质。有事则禀。以所以事吾父者事之。庶几擩染教诏。得免于伥伥。而此身之孑孑者。亦有所依赖而得以全活。不幸伯父奄以盛年弃世。则此心如痴。万事灰冷。而耿耿一念。常不离乎公之左右。依仰之诚。恋慕之情。实倍蓰于前矣。每自以为如小子风树终天之慕。不于公焉寓之。于何焉寓。如小子一生穷厄之命。不于公焉依之。于何焉依。早晩移家。朝夕陪欢。以终馀年者。实小子所蓄积而经营。岂意小子之志未及成。而一朝无妄之疾。遽贻千古之遗恨耶。悠悠苍天。胡忍为此。今春小子奉母西归。僦屋于旧居之南。而又将移奉季母于不远之地。以图其昕夕来往。若可续数十年前团圆之乐。而遂小子所经营者。而毕竟所见者公之筵几耳。所闻者季母若淑妹冤号之声耳。有疑而于何焉质。有事而于何焉禀。入焉而泪无干时。出焉而心如槁木。所谓团圆。不过疚其心而益其悲尔。呜呼。自今以后。永无依赖之所。而无复可以自慰而为生者矣。世固有穷民者。岂复有如小子之冤且酷者哉。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嗟乎。小子之心已朽矣。肠已蚀矣。其几何不从公以死也。惟是未死之前。事季母如吾母。抚淑妹如吾妹。以慰公长逝之魂。而毋负吾平日爱仰之诚而已。嗟乎悲夫。呜呼。疑天疑鬼。已成悼死之常谈。而若公禀赋之完健。气度之端重。而寿未满于五十。若公文词之瞻敏。札翰之精工。而名未成于一第。而至若公仁厚之德。宽大之量。宜其受佑于天。而身后凄凉。无一子以为嗣。则所谓福善之理。乖舛尽矣。舆儓妇孺。莫不咨嗟太息。以致其悼惜之意。况小子辈安得不拊心失声叫天而呼鬼耶。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公之后事。固当在于小子之群弟。而亦当议立于三年之内。以主其丧矣。但今所指拟者。弱龄抱病。实无支保之望。故慈母之意不忍便许。而欲徐徐议之。此亦人情之所不免。而虽公之心。亦岂异哉。此小子辈所以黾勉奉承而委曲区处者也。公于冥冥之中。庶几有以鉴此微诚而不以为罪矣。呜呼。公之葬也。小子以亲病不得赴。迄不得以一字告诀。今则初期已迫。衰麻将除。始欲收召神魂。控此哀情。而哀极而文不能成。胸中襞积。百不吐一。公其有以默会也。呜呼其然也否。其不然也否。呜呼哀哉。

祭金德仲峻行甲子四月[编辑]

呜呼。余与公交。可谓晩矣。然其托契之深。相期之重。求之一世。可比者实鲜。不知者或谓公为伯春之兄。故得相亲厚。或谓是婚姻之故。亲戚之情。邻里之好。而实皆非也。盖公胸襟之夷旷。志操之峻爽。言议之严正。实余所悦服而歆叹者。而余之迂踈拙直。又猥为公所知奖。其臭味咸酸之际。盖有默契神融于眉睫之间者。故凡于大议论大是非。往往不约而合。不言而信。殆未有公以为然而余以为不然。公以为不可而余以为可者。此岂世之名为竹马之交金兰之契。拍肩执袂而立心持论。实扞格不相入者之比哉。数载分张。幸复相聚。南沼龙湖。地是莽苍。庶几相与源源相观相长。以申黄骊之旧好。岂谓一朝遽然弃余而没。使余伥伥然无所依乎。呜呼。士为知己者死。古有是语矣。况余赋命奇穷。与时抹杀。而处世既久。阅历渐多。人情物态。百怪蜿蜿。新知自简。旧交亦远。环顾斯世。永绝知音。安得不使余悼公思公。失声长号。愈久而愈不能已也。呜呼已矣。余无复人世之意矣。只拟杜门自修。读书力行。以终馀年。以无负公知。以俟后之子云而已。公如有知。其肯悯怜而左右之否。兴言及此。气塞泪涌。呜呼悲夫。呜呼。所欲言者岂止于此。而悲极而文不能成。只以数行之语。略道其平日之交谊。以自鸣其私而已。公其有以默会之耶。呜呼哀哉。

祭陶庵李先生文丙寅[编辑]

呜呼。天之生大贤。虽其局于气数。或不能不使之沈屈厄穷。然其及人之善。救时之泽。𨓏𨓏反有盛于一时治平之功。即未论古先圣贤。若我朝静退以下诸老先生。值时艰屯。皆未能有为于世。而其功烈之被人者。莫不爀然卓然。愈久愈宏。斯文以之而不丧。义理赖之而不冥。此天所以忧患斯世。仁爱斯人。以通乎气数之局。而先生之出于今。又岂非天意之灼然昭明者乎。盖自数十年来。士大夫风声习气。真是月异而岁不同。以言乎其大则君仇国贼。置之相忘。正朱子所谓见无礼于其君。拱手坐视而不敢逐者。以言乎其小则吮痈舐痔。无所不为。而孔子所谓鄙夫可与事君者。又举世之所自以为工也。是盖国是定乎上而小人偃君子之风。邪说炽于下而狂澜倒百川之东。以驯致乎身家日以大而君国日以小。爵禄日以重而名节日以轻。举世滔滔。以为当然。不复知礼义廉耻之为何事。三纲五常之为何名。则将见中国入于夷狄。人类化为禽兽。而生人之祸。殆有甚于洚水之汤汤。伊先生乃独毅然以兴起斯文挽回世道为己任。而断断一心。尤眷眷于义利公私之辨。黑白阴阳之防。其存之乎中。发之于言者。在古则惟孟朱。在今则惟尤翁。是程是章。或言党论之祸国则必诵朱子所谓恶朋党而欲去。𨓏𨓏亡人之国者以为证。或言是非之难偏则又必举欧阳之朋党论。朱子之留正书。以明其薰莸冰炭之不可以合幷。凡所以教诏乎后学。发挥乎文字者。只字片言。无不是发明是义。而要使人心正而天理明。伦常兴而名节崇。于以引一线于群阴之底。开大义于既蚀之中。俾一世之人。晓然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以下缺

祭妹婿申伯饶光裕丁卯十二月[编辑]

子入我门。岁则九斯。伊余识尔。自髫龀时。温温之质。莹莹之韵。辞屏暴慢。志绝鄙吝。淡雅岂弟。世实寡觌。庶以芳洁。警彼混浊。矧惟尔相。令德孔饬。明心修服。媲古庄曜。匪我言私。子所烱照。宜配君子。而膺景茀。栽培匪诳。左契可质。谁知兰摧。旭日方朝。苗而未实。理实难了。或者天意。在彼胞中。薪传不死。命依有从。然匪可必。子其冥宰。昔程氏女。庚同我妹。未字而夭。视此弥怜。持而譬妹。若延平言。兴言及玆。我心欲折。子病我护。于彼江曲。晷刻或离。子则弗豫。以食以药。恃我以慰。子未必死。我实多负。窀穸有期。㡛帷载覆。雉酒来哭。胸膂先逗。子若有吪。庶歆我侑。

祭亡侄女沈氏妇文己巳四月[编辑]

呜呼。吾忍以汝为死而为文以告汝之灵乎。吾忍以汝为鬼而设馔以祭汝之柩乎。退之层峯之哭。从古称悲。而犹是父子相随于死生之际。岂至如汝与吾伯氏之为穷天地之冤者乎。岭海阻绝于千里。梦想徒劳于三载。汝之日夜所祈祝。唯遄蒙赐环之恩耳。毕竟南郭泣拜。遂成千古死别。汝于病革之后。日夜悲号曰愿少见吾父之面。其声尚在耳边。令人气塞。而昨奉伯氏书。悲辞凄语。又有不忍见不忍言者。人非木石。其何忍堪此也。入而号恸于柩傍而漠漠然不闻其一语。出而瞻望乎南天而渺渺焉无处之可诉。悼死念生。只不觉声之彻天泪之彻泉也。汝于吾伯氏为五女之一。自他人言之。宜若无甚珍贵。然吾兄弟五人。唯季弟有一稺子。自吾以下三人者皆无子女。伯氏亦未有嗣。而汝诸妹又皆稺少。则汝便为吾五家一女耳。每吾兄弟列侍于萱闱。其谈笑戯玩。以为吾亲暮境之欢者惟汝是赖。汝又貌豊而德婉。志洁而行粹。可以寿可以贵可以多男子。人之见者莫不期许而称美之。则况于吾辈之至情哉。乍往舅家则怅然如失。携归家中则喜若有得。岂意汝年才二十二。未有一块肉而遽然遂死乎。自今以后。侍坐亲侧。顾汝之坐处。思汝之音容。触目则鼻自酸。起想则肝欲裂。无复如前日之谈笑戯玩者矣。向所谓五家一女。今忽失之。而吾辈之穷独将益甚矣。天乎天乎。人非木石。其又何忍堪此也。死生有命。自昔云然。然亦或有不当死而死者。故伯牛之亡命也。立乎岩墙之下而死者非正命也。然则汝之死。果命耶非耶。汝之始病。本不甚重。但以证似恶阻。难于用药。遂不免置而不治。以待其自愈。以致真元日耗。驯至于莫可为。使其趁时觉察。对证投剂。则安知其必不能治乎。是则似乎非正命也。然其为病也。别无痛楚。而莫可摸捉。补泻俱难。而动辄有害。终至于束手而待尽。此则又似乎命也。如果命也。亦复奈何。倘或非也。此冤此痛。其将何时而已乎。呜呼。不可质者天也。不可推者理也。则命与非命。固当推而置之冥漠不可知之中。而所可痛者自汝之病。医药之事。余实主之。而汝亦倚以为命。至其临绝。犹强呑药水。且不欲余之暂去乎侧。盖其意犹冀其或可活。而余终不能副其望焉。呜呼。汝视余犹父。而余不能视汝犹子矣。静言思之。直欲胡叫而狂奔。宁不悲哉。宁不痛哉。呜呼。吾家故清寒。而近益荒落。汝之嫁也。妆奁萧然。虽汝明达。不以为嫌。而朱子之圣。尚不能无意于女装之豊薄。则况吾辈常情。当复如何哉。独幸未几伯氏阐科。鹏程既辟。天衢将亨。则汝辈自此便当渐有依赖。亦安知不几及于世之所谓华盛家者耶。此父兄亲戚所欣悦而冀望。曾未数岁。人事之乖舛。乃至于此。政使他日伯氏备享富贵。汝之诸妹饱受荣华。悲汝思汝之心。亦将随而益深。而所谓富贵荣华。将不知其为可喜也。呜呼悲矣。呜呼。汝于诸女中。最类吾亡弟。及其病甚羸悴则尤酷肖焉。且其死后精洁。香气袭人。使人不恶者。又无不相似焉。想其本同一气。故如此。此理至妙。烱然可识。使死者有知。其必同归一处。不作羁苦之魂也无疑矣。又将上奉吾先君与汝尊舅。往来团栾。一如人世事否。若然则吾亦几何不同归于此也。遅速虽殊。其终则一。吾将以此自慰而毋为无益之悲矣。呜呼。其然乎不然乎。今当永诀。辞岂止此。哀极而文不能成。言尽而意不可穷。不昧者存。倘能默会我意而歆此酌否。呜呼哀哉。

祭外舅宋公洛源己巳十二月[编辑]

呜呼。二气纷扰。公禀其奇。经世之才。迈古之知。胸呑万变。眼白一时。伤时愤俗。扼腕赍咨。郁而莫泄。中自轮囷。时或勃勃。上薄霄云。人鲜克知。我独心服。彼赤芾者。琐琐龌龌。既不其称。贰用黄发。嗟公之穷。龄又何啬。天大犹憾。谁昔然矣。迺舛至斯。理实难揆。伊余馆公。廿年其殆。我仰既素。公不以鄙。情侔周亲。义兼友师。矧自哭妻。我思弥维。簪盍于北。以涕以欣。时节拜候。教诏殷懃。桑楡之欢。庶牖昏顽。今焉丧矣。痛结脾肝。萧萧朔风。飞飞丹旌。博辩英气。敛归窅冥。抒辞告哀。有泪如倾。灵或降止。髣髴户楹。